阅读:1835回复:8
多管齐下应对高血压
人的血压一天24小时都是变化的,当然也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不少患者夏天时血压很容易控制、甚至偏低,可一到了秋冬血压就会明显升高,甚至增加药物后仍很难控制。秋冬时节血压会升高的原因,主要是人体感应到冬季的寒冷,而促使血管收缩,加上运动减少、出汗排钠减少,会引起血压明显升高。 一、血压必须常监测 当秋冬到来时,为了防止脑卒中等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应特别重视对血压的监测。对于血压尚不稳定的患者应每天监测血压变化,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早上服药之前的血压、晚上睡觉之前的血压,如血压不稳定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 二、晨练适度勿逞能 人的血压是24小时波动的,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人在夜间睡眠时血压较低,大约在凌晨2—3点时最低。清晨醒前血压快速升高,晨醒后活动的最初几小时内(约晨6—9点)血压达到或者接近最高峰。这时的血压甚至比夜间高40—50mmHg以上,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血压晨峰”现象。 对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这是个危险时间,因为此时病人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时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此外患者一夜没有喝水,而通过呼吸呼出不少水分,血黏度增高。对于有动脉粥样斑块的病人来说,此时斑块容易破裂,导致心肌梗死、脑梗塞、脑出血。 因此不主张血压未得以控制的高血压病人晨练,在血压相对稳定后可以晨练。 三、健康生活防卒中 防卒中的合理饮食,应当远离三高食物。大量三高(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要限制三高食物的摄入,多吃五谷杂粮。要适当多喝水,居家可多喝粥或汤(注意不要太咸),多吃水果、蔬菜、戒烟、限酒、劳逸结合也很重要。 此外,应保持室内外合理温差。尤其高血压患者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和对血压的调控能力差,血压易波动。所以,室内温度宜保持在20-25℃左右,经常通风换气,骤冷和大风低温时尽量减少外出。 如果患者的面部或四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说话困难,或者突然有眩晕感,头痛难忍,而且由间断性的变为持续性的,或伴有恶心呕吐,这些就是引起脑出血或脑血栓的早期信号,此时,应让患者保持安静,平卧,尽快拨打10急救电话。在刚发病的急性期内尽量不要搬动患者,否则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务必保持电话畅通,并派人在标志明显的地点引导救护人员到来。 四、艾灸平稳降血压 艾灸有温经通络作用,经常艾灸可活血通络,从而有效预防和缓解高血压,而足底的涌泉穴就是治疗高血压常用的一个穴位,高血压患者坚持灸必定受益良多。 |
|
最新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