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17回复:2
生命如诗
在很多男生心目中的女神是那种知性,善良又漂亮的,既能欢喜雀跃像个小孩子,又能理性冷静宛如一个大姐姐,哎对,说的好像是鲁豫姐姐。但是,在我心中也有一个女人,理性与感性并存,智慧与美丽共生,这个矛盾体的生命如彗星般划过世界,只可惜我们的时空没有交错。她叫林徽因。
在现在存在的评价中,有人说她美丽,有人说她是才女,有人说她是伟大的建筑学家。没错,林徽因就是这样一位存在于文学与建筑两种根本不相关联的专业,却做到了样样精通的女性。她的生命如同她的诗,脆弱而纤细,浪漫却多舛。但是她更加跟随自己的本心,所以现在才有那些经过历史无情洗礼却仍伫立的古建筑熠熠生辉。 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质的胜利的结果是让这个国家的青年人对这个国家失去信心,100年前的中国也差点面临这种悲剧,然而,一个时代每当在最危及的时刻总会涌现出一批卓越的年轻人,他们出生于战乱,成长于饥饿、服从和梦想,拼搏于迷惘、诱惑和感恩之间,面临抉择时,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不屈的意志捍卫祖国残余的尊严,我很庆幸,我的这位存在于内心深处的女神在祖国最需要她的时候没有藏身国外,而是和亿万同胞共同面对。国家强盛,是这些留学国外受过西方教育却受人诟病的青年人们最大的欣喜与慰藉。 读过林徽因作品的人都知道,她写出的文章让人揪心,而这往往才是真实的情感,说林徽因命运多舛并不为过,她在美国留学期间经历了丧父,国家又被列强所压迫,国内反动势力蠢蠢欲动。我想,这些社会因素也是造就她文风偏向犀利, 却永远带着对美好的那种向往的重要原因。 |
|
|
板凳#
发布于:2015-11-04 00:03
现在网络上流传的那些林徽因的照片,大多是她年轻时的存照,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玲珑之美溢于言表。我们评判一个人的时候,先会说她美丽,说“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诶,说到身材,则有:增一分太肥,减一分太瘦。但是,每个人的审美是不同的,诚然对于胖瘦的既定标准也有差异,而对于林徽因,那纤细的体态带着一种病态美,瘦弱的是身材,丰满的确是灵魂。有哪一个人会说她不豁达,不快乐,不坚持。又有哪一个人会因为她纤弱的体态而轻视她。
在我没有领悟的时候,对于女人的认知仅仅是女孩,漂亮便是仰慕的底线。而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才发现,原来成熟的女人不会无病呻吟,不会矫情取巧,更不会哗众取宠。一个人,我们说他经得住考验,守得住底线,那他的做人便是最低的成功,成功没有既定的标准,但总有一个大致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对于林徽因而言,她的文学作品有人欣赏,她的建筑意见被人采纳,没有人再因为她是一个女性而轻视她的才华,这便是最美丽的成功。 其实,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每天过得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他们没有安逸平静的生活。国家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每一位有一腔热血的爱国人士都会为祖国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国家成立伊始没有任何政治经验以及受到清朝统治阶级影响的大背景下,林徽因主持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设计,并对质政府破坏北京的古建筑和文物的行为,她受到了北京市长的压迫,面对压力,林徽因仍然忍辱负重,努力的工作在建筑工作的第一线。而这种情结在现在叫正能量,在那时叫资本主义残留。 又到了春天,春天是她最喜欢的季节,冰雪消融,暖意融融,她写过一首诗,也是我唯一会背诵的一首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字里行间透露着春的鸟语花香,春的气息随着四月的春风随意飘洒,好像迎风奔跑的女孩的长发,凌乱却柔软。在精神意义上,这首诗更是在战火纷飞无所依靠的年代林徽因对梦中未来的景象的期待与渴求。 抛开时代的影响,我最崇拜的,便是林徽因的执着和对美好的尊重。她可以把花朵开败想做新旧交替,把功成名就当作进步阶梯,她可以爬上数十米的古建筑上做测绘….这些,还有很多,现在想想,只是怜惜她当时的傻。我们都说时代造就了伟人,可我觉得是伟人成就了时代,而伟人的坚持融合时代的发展才创造出了文明,这些伟人,是文明的先驱者,让我们一起为他们致敬! 时间进行到2015年,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不过,这风风雨雨,她确是看不到了。时间在走,不停地走,今年是她去世60周年,让我们一起,带着不愧对逝者的惋惜,带着他们对祖国未来的期望,永不停息的前进,拼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