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35回复:0
助孕,“艾”的传承助孕,“艾”的传承
民间曾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艾是许多人家中常用来防病治病的一剂良方。 可是您知道这味良方对于妇女的顺利孕产、止血安胎也有着关键性作用吗?来看看大夫如何理解“艾”的神奇功效吧! 【生活之中无处不艾】 《诗经·采葛》曰:“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青年男女,因为采艾,彼此思念。采艾做什么呢?西汉毛亨注释:“艾所以疗疾”。 艾,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久远。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艾的描述:“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艾草还是一味安胎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还说:“艾以叶入药,味苦,无毒。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 【治女子宫寒,“艾”是关键】 妇人孕产,子宫的环境尤为重要。许多的不孕症,原因在于宫寒,中医讲的是从形气神多层面考虑人体状态,不是单单用体温表测量。 清代医家傅青主做了比附:“冰寒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子宫内寒湿,怎么能孕育生命? 傅青主有一个方子叫“温胞饮”,就是温暖肝肾的。要调理好身体在准备怀孕的,因为你内环境不行,就不会平安孕育生产。 古人把这个情况做了很形象的比喻,用了很优美的字句:“今胞胎既寒,何能受孕。虽男子鼓勇力战,其精甚热.直射于子宫之内,而寒冰之气相逼,亦不过茹之于暂而不能不吐之于久也”,这里面就说出了终止妊娠的原因。有两个字,茹和吐,茹毛饮血,茹指吸纳,吃。吐,“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指花的开放。受精卵暂时着床,像花一样,开放不久啊!许多女性的不孕是因为宫寒。你要温通身体,驱除经脉脏腑的寒邪。 有些女性,因为多次流产而不孕,是肝肾的元气受损,经脉淤滞;有些是妊娠期间下血,暖胞宫,要温经止血,这个“艾”,就是重要的一味药。 【古人用艾之法】 古人怎么用“艾”呢?在妇人产后,因感受风寒,腹痛欲死,用陈艾二斤,用小火焙(bèi )干,捣铺在肚脐上,用绢布覆盖,用熨斗熨,等产妇嘴里有艾气出来,腹痛就止住了。 妇人产后,可服用姜艾鸡蛋温经散寒。配方:生姜15克,艾叶5克(若应季可用新鲜艾叶10克)鸡蛋两个。生姜拍碎,艾叶切断,与鸡蛋一起放入锅中,加水300毫升同煮,蛋熟捞出去壳,复入汁中烧煮5分钟。饮汤吃蛋,每日一次,服一周,有益身体恢复。 春夏季节,可以采到新鲜的艾叶,尤其是端午节前后的艾叶,清嫩味鲜,艾叶粥是很好佳品。 配方:可用艾叶30克(干品15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将艾叶煎汁去渣,讲粳米、红糖放入艾汁中煮粥。早晚温热服用,可温暖胞宫,适用于妇人产后恢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