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120回复:0
水肿灸治
诊断要点
阳水:①头面先肿,渐及全身,腰部发上肿甚,按之凹陷。恢复较快,皮肤光泽,小便短少,伴恶寒发热,肢体疼痛。咳嗽气粗。②偏于风寒者,形寒无汗,舌苔薄黄,脉浮数。③偏于风热者,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阴水:①足跗先肿,渐及周身,腰部发下肿甚,按之凹陷。恢复较慢,皮肤晦暗,小便短少。②偏脾虚者,伴脘痞便溏,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濡缓。③偏肾虚者,兼腰痛脚酸,肢冷、神疲,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疗方法 阳水:隔姜灸大椎、肺俞、三焦俞、肾俞。灸至皮肤潮红。以不起泡为度。偏风热者,宜点刺少商出血,以助散热。 阴水:直接无瘢痕灸水分、脾俞、肾俞穴,每穴7壮。偏脾虚者,灸三阴交;偏肾虚者,灸太溪;至局部穴位皮肤潮红,触之温热为度。 注意事项 水肿后期,必须采取综合治疗,而继发性水肿,灸法宜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当病情稳定时,可单独依靠此法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