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87回复:1
冠心病
(一)冠心病
1.两和散 蒲辅周 组成 人参 丹参 鸡血藤 血竭或藏红花 琥珀 石菖蒲 炒没药 香附 远志肉 茯神 功用 两和气血。 主治 冠心病。 方解 蒲氏认为冠心病属虚证,不是实证,虚多实少。病因是“心气不足,营气不周”,病位在心脏。根据“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原则,以补为本,以通为用。“通心气,调营卫”,主张“活血顺气”,不主张“破血攻气”。 本方以人参为主药(也可以党参代替,糖参不如党参),目的是“助心气”; 丹参性偏凉,必要时可改用当归; 鸡血藤养血活血,功过桃仁; 血竭活血而不伤正气,如缺药,可改用郁金; 石菖蒲具有止痛、运中、强心作用。 应用此方治疗心绞痛有效,没有副作用,对于需要较长期服用者,也可耐受,是通补兼施的好方子。 2.冠通汤 张镜人 组成 丹参9克 炒赤芍9克 桃仁4.5-9克 降香3克 生香附9-15克 广郁金15克 全瓜萎15克 玄胡9克 远志3克 清灸草3克 功用 疏通心脉。 主治 冠心病。 加减 气虚加党参9克,兼脉结代者加川桂枝3克; 阴虚加生地12克,兼脉结代加党参9克,大麦冬9克,五味子3克; 痰湿加制半夏6克,炒陈皮6克; 痰热加川贝粉3克(冲),炒竹茹6克; 胸膺窒闷较甚者加砂仁3克(后下)、佛手片6克或檀香15克,薤白9克; 心前区疼痛较甚者加川楝子9克,炙乳、没各4.5克; 刺痛或绞痛加红花1.5克,失笑散4.5—9克(包); 胸膺闷窒及心前区疼痛患者,还可加服三七粉1.5克或冠心苏合丸每日2—3次,每次半丸或l丸,含化或温开水化服; 心悸加炒枣仁9克,茯苓12克,茶树根1.5克; 血脂高属温热加茵陈15克,泽泻15克,或生山楂9克,麦芽12克; 属肝肾阴虚者加桑寄生15克,制首乌9克,制黄精9克; 血压高加梧桐根30克,桑树根15克.枸杞根15克或桃树根30克,决明子9克. 3.理冠通痹汤 程万里 组成 桂枝6克 党参l2克 当归12克 制首活血祛瘀以治标。 主治 冠心病。临床主要症见阵发心胸疼痛。 方解 本方以桂枝强心阳; 党参益心气; 当归、制首乌养心血; 瓜萎、薤白豁痰理气; 丹参、红花、川芎、郁金活血祛瘀。 综观全方具温通灵动之性,祛瘀生新之功,养正之中寓行瘀之用,散结之内无伤正之偏.为治疗冠心病之主方。 加减 若血瘀偏重,症见心区刺痛,唇舌色暗或有瘀斑,脉弦涩者,可在方中加活血化瘀之药,如元胡、三七粉等; 若痰浊偏重,可见胸部闷痛不适,舌苔白腻,脉弦滑,则去制首乌,加入化痰之药,如半夏、茯苓、陈皮、石菖蒲等; 若苔黄腻,脉滑数者,可加黄连、竹茹、胆南星等以清热化痰; 若气滞偏重可加理气之药,如枳实、桔梗、檀香、砂仁等; 若见心胸疼痛,面白气短,舌淡,脉迟或见结代,可加入温阳补气之药,如制附子、干姜、黄芪、炙甘草; 若疼痛剧烈不止,四肢厥冷,精神倦怠,脉沉微欲绝,此为阳虚欲脱之证,急宜回阳固脱,益气复脉,方中去桂枝、川芎、当归、首乌、郁金,加人参、制附子、干姜、麦冬、五味子、炙甘草等; 若见心胸阵痛、头晕目眩,心悸易惊,睡眠不安,唇舌色淡,脉细弱者,为血虚偏重,宜加补血养心之药,如干地黄、枸杞子、五昧子、阿胶、酸枣仁等; 若有脾虚而见脘痞腹胀,便溏者,宜去瓜萎、当归、制首乌,加白术、茯苓、山药、内金等健脾助运。 疗效 以理冠通痹汤为基础方,基于以上加减原则,临床观察治疗冠心病患者120例,治疗后疗效观察: 显效65例,占54.10%; 改善49例,占40.8%; 症状无改变者4例,占3.3%; 加重者2例,占1.7%. 总有效率为95%,总体结果较满意。 4.复脉定痛方 袁家玑 组成 炙甘草12克 党参18克 桂枝9克 瓜萎壳15克 薤白10克 丹参15克 川芎10克 红花7克 延胡索10克 木香9克 功用 益气复阳通脉,行气化瘀。 主治 冠心病。症见:脉律不齐,动辄心悸,胸闷心痛,倦怠无力,面白肢冷,舌质淡紫。 方解 本证由于心气不足,加之痰浊瘀血痹阻心脉,为本虚标实之证。 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 党参、桂枝益心气,通心阳.助炙甘草复其血脉; 瓜萎壳甘寒润下,能除胸膈郁结痰气; 薤白滑利通阳,散瘀血,可疗胸痹刺痛; 丹参、川芎、红花、延胡索、广木香行气活血以定痛。 全方具有益气复阳通脉,行气化痰活瘀之效。 加减 气虚甚者,加黄芪、黄精; 脉律不齐加重炙甘草用量; 气滞血瘀心绞痛者,加金铃子散、绛香、鸡血藤、郁金; 心悸短气加茯苓、枣仁; 痰多胸闷者,加二陈汤; 湿痰配用苓桂术甘汤; 热痰合用温胆汤。 5.冠心病方 徐文达等 组成 栝萎 薤白 桂枝 丹参 降香 香附(制) 泽泻 首乌(制) 功用 温通胸阳,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 冠心病,症见胸闷胸痛,心痛彻背,或引肩臂痛,喘息咳唾痰涎,心悸气短,心烦失眠,舌质暗紫、瘀点、苔白,脉弦滑或迟涩。 加减 若阴寒较甚,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加附子、干姜; 痰浊阻滞,胸中痞塞,加姜半夏、川朴、荜苃、木香; 痰热内蕴者去桂枝,加黄连、姜半夏; 心脉瘀阻,心胸刺痛,及至两胁,因气滞者加木香、砂仁、檀香, 因于血瘀者加桃仁、红花、五灵脂、制乳没、参三七; 心神不宁,惊悸怔忡、失眠多梦,加酸枣仁、远志、柏子仁、琥珀; 肝阳上亢,加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黄芩。 6.加味生脉散 高肇基 组成 党参(或太子参)15克 麦冬12克 五味子9克 赤芍12克 丹参18克 川芎9克 功用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主治 冠心病。症见胸闷气短,心悸心慌等。 疗效 本组50例诊断与疗效观察评定均按1974年全国冠心病座谈会之修订标准。 45例有典型心绞痛病例中,显效34例,改善10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97.8%。 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60%。甘油三脂异常30例,治疗后显效、有效共25例,总有效率83%。 β一脂蛋白异常24例,显效有效21例,总有效率87%。胆固醇异常26例,显效,有效13例,总有效率49%。各种症状均有改善。 7.宁心汤 孟百三 组成 孩儿参9克 丹参9克 当归6克 川芎3克 赤芍9克 白芍9克 生地9克 桃仁9克 红花5克 茯苓9克 广木香5克 陈皮3克 甘草3克 制法 上药1剂做成宁心汤冲剂2包。 功用 行气活血,化瘀疲止痛,益气养阴。 主治 冠心病,症见胸痛(心绞痛)偏向左侧,痛引肩背,痛如刀绞针刺或如紧束样痛,或如物压痛,伴胸闷心悸气急。 方解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多属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根据祖国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急性心绞痛发作时,可用芳香理气、宣痹通阳之药,如冠心苏合丸、苏合香丸之类解痉止痛,舒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血供,但多用则耗气伤阴,整体疗效欠佳,作用亦不持久。宁心汤功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益气养阴有:孩儿参、生地、白芍; 活血化瘀有:丹参、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 配以广木香、陈皮、茯苓、甘草以调畅气机。 全方既有培元固本之功,又无耗气伤阴之弊,虽无特殊药物,但因配伍得当,较单纯活血化瘀或芳香止痛药物为优。 加减 兼有面色苍白,肢冷畏寒,自汗乏力,大便溏薄,苔白腻,舌质淡,脉沉缓,时有结代或涩脉.属阳虚,加桂枝4.5克; 见浮肿加熟附片4.5克; 若兼有胸部烧灼感,头晕盗汗,夜寐欠安,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带数,或见代脉,属阴虚,加元参9克,麦冬9克; 若兼有头晕目眩、手麻、肢酸乏力,夜寐多梦,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濡缓,偶有结代,属痰湿,去生地、当归、川芎,加苍术、制半夏、焦楂曲、泽泻各9克。 疗效 用宁心汤治疗冠心病患者85例,其中81例有明显心绞痛,经治疗: 显效(心绞痛基本消失或每周发作1—2次, 发作程度轻微,时间短暂)41例,占50.6%; 改善(心绞痛次数减少1/2左右)37例,占45.7%; 无效3例,占3.7%; 8.来氏冠心方 来春茂 组成 太子参30克 川芎9克 全瓜萎15克 郁金12克 紫丹参15克 桂枝9克 生山楂15克 薤白9克 白芍9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生甘草6克 功用 辛温通阳,益气活血,扶正健脾。 主治冠心病。 方解 冠心病患者每多脾失健运,导致中焦痞满不舒,食纳减少,全身气虚, 所以用四君子补益健脾两顾.以益心气; 桂枝汤温通筋脉,和畅血行,以益心阳; 瓜蒌、薤白通阳豁痰; 紫丹参除烦安神,活血通络; 川芎上行头目,下达血海,旁通四肢,活血行气; 郁金行气祛瘀.溶解胆固醇; 山楂磨垢降脂,服用本方,尤能祛瘀通脉,治心绞痛,降血压,降血脂,可改善症状,增强机体抗御能力,使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加减 心气不足加黄芪、玉竹、怀山药、黄精、百合; 心阳虚衰加附片、干姜、肉佳、五味; 血虚寒凝加当归、细辛、甘草; 心阴不足加天冬、麦冬、生地、熟地、枣仁、远志、柏子仁、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莲米、阿胶、枸杞; 阴虚阳亢加生地、玄参、女贞子、旱莲草、地骨皮、金石斛、知母; 气滞血瘀加延胡、红花、桃仁、柴胡、檀香、砂仁、佛手柑、枳壳、桔梗、香附; 痰浊痹阻加胆星、菖蒲、法夏、竹茹、天竺黄、化橘红、浙贝. 9.冠心病方 李凤阁 组成 玉竹30克 首乌24克 五味子10克 女贞子24克 元参15克 丹参15克 川芎10克 当归12克 木香10克 钩藤12克 南星10克 人参2克 血竭1克 琥珀1克 冰片0.1克 功用 育阴养心,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冠心病 10.四参活血汤 李健民 组成 党参15克 苦参15克 玄参15克 黄芪30克 丹参30克 山楂30克 桃仁10克 降香10克 制附子6克 炙草6克 功用 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主治 冠心病。 方解 冠心病常有气滞血瘀,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为其主要治则。活血化瘀法具有加快血流、扩张血管壁、减轻微血管阻力的作用,能改善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血液粘度,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肌收缩力和组织细胞缺氧的功能。 方中黄芪、党参大补元气; 制附子、炙甘草温振心阳以增强心搏; 丹参、玄参、山楂、桃仁、降香活血化瘀,扩展心脉和气血; 苦参清热降火,安神定志。 诸药合用能起到活血化瘀、强心补气的作用。 加减 胸阳不振者加全瓜萎、薤白,或间服冠心苏合香丸; 心阳虚损者加桂枝、肉桂; 气滞血瘀者加三七粉、郁金、枳壳; 气阴两虚者加寸冬、五味、沙参; 眩晕、心悸、怔忡仲者加龙牡、珍珠母、琥珀末。 疗效 观察治疗冠心病36例,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多次复查心电图正常, 追踪观察一年以上无异常青)l2例; 显效(症状和心电图检查均有明显进步)16例; 有效(症状和心电图检查有改善)6例, 无效(症状和心电图检查无改善)2例. 总有效率为94.4%。起效时间最快5天,最慢12天。 11.羊藿叶饮子 李玉奇 组成 羊藿叶 何首乌 玉竹 当归 瓜萎皮 薤白 附子 肉桂 生地 寸冬 降香 功用 益气回阳。 主治 冠心病。 加减 心阳虚重用桂附通脉回阳; 心阴虚重用生脉散以益气养阴; 气滞怫郁佐以当归、白芍以和血柔肝; 痰阻血脉而肺气不宣加二陈汤以祛痰宣肺; 心阳虚与心阴虚交错出现加莲子心、五味子以并调阴阳; 肥人加用二陈汤; 瘦人重用何首乌、黄精; 酗酒者加葛根、乌梅; 嗜烟者加莲子心、黄柏; 心房纤颤重用羊藿叶;室性 早博重用苦参; 传导阻滞重用附子、当归、白芍, 心肌梗塞重用瓜萎皮、薤白、川芎等; 高血压重用草决明、山楂; 低血压重用玉竹等。 12.强心饮 朱锡祺 组成 附子 黄芪 麦冬 茶树根 益母草 功用 温阳益气,活血强心。 主治 冠心病。症见胸闷,心悸、头晕、气促等. 方解 方中黄芪,善补胸中大气,虚实皆可用。而且痰湿在于化,气滞在于行,血瘀在于运,都需气的推动。“大气一转,其结乃散”。 温阳选用附子,因肾阳为诸阳之本,肾阳虚则不能鼓舞其他脏腑之阳,若脾胃缺乏肾阳温阳,则运化无能,营血虚少,脉道不充,血流不畅,以致心失所养。 益母草一味行血不伤新血,养血不滞瘀血,又能散风、降压、利水,故为治冠心病之良药。 “无阴则阳无以化”,“独阳不长”,故选用麦冬滋补阴津。 配以茶树根强心利尿,对心率快或心率慢者均可适用。 13.心痛宁 刘国祥等 组成 丹参 红花 川芎 延胡索 麝香 木香 冰片 麦冬 制用法 将上药粉碎成约30目的碎块,用50%酒精浸泡l0天,再用20%酒精渗滤液3次,将3次渗滤混合后加热沉淀,再加高浓度酒精沉淀,蒸馏回收酒精后取澄清液装瓶备用。 ①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入院后卧床休息,间断吸氧,心电监护3天,应用小剂量安定药物,立即给予心痛宁液超声雾化吸入,15—20分钟/次,4—6次/日,心前区疼痛时随时吸入,疗程2—3周。 ②心绞痛病人:入院后立即给予心痛宁雾化吸入,15—30分钟/次,4次/日,心前区疼痛时随时吸,疗程1—2周。 功用 强心,抗凝,解痉,扩张冠脉,降低心肌耗氧量。 主治 冠心病。 方解 红花、丹参、川芎、延胡索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川芎、丹参、红花还可解痉,抗凝,解聚,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缩小心肌梗塞范围,保护心肌; 延胡索、丹参、川芎镇静、镇痛; 麝香、川芎、丹参、麦冬、延胡索强心,改善心功能,预防心肌梗塞的三大并发症。 按语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致管腔狭窄、血栓形成或痉挛而引起冠脉血流与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采用本法治疗冠心病,体会到: ①该药疗效确切,无硝酸甘油类药物的头昏、头胀痛、心悸等副作用。 ②超声雾化吸入给药优于口服方法,可减少药物有效成份的破坏, ③药物作用快,通过肺循环迅速进入心脏。 ④治疗方法简便,超声雾化吸入机放在患者床旁,随时可以吸入,并可与氧气混合吸入,提高疗效。 疗效 用本方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冠心病15例,疗效标准: ①近朗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心肌梗塞病人遗留病理性Q波和慢性冠不全T波,酶学检查正常。 ②好转:心前区疼痛偶尔发生,心电图sT段的下降在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倒置T波变浅或平坦,但末达列正常水平。心肌梗塞病人心电阎sT段及T波有轻度恢复性动态变化,酶学检查正常。 ③无效:病情无改善或恶化而中止“心痛宁”雾化吸入治疗,改为常规治疗者。 结果:近期临床治愈14例,占总数93.3%;好转l例,占6.7%。 14.冠心病验方 李玉奇 组成 仙灵脾50克 党参20克 五味子10克 玉竹20克 何首乌20克 瓜萎皮20克 陈皮15克 天竺黄15克 苦参10克 附子10克 生地15克 当归25克 制用法 用水先煎仙灵脾10余分钟后,再纳诸药,煎取100毫升,再加水煎取100毫升,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次l00毫升。1日2次。连服20剂为1疗程。 主治 冠心病(房颤、心肌缺血、室性早博等)。症见胸中窒闷或疼痛,重者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腰膝酸痛,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结代。 方解 本方适用于心、脾、肾阳虚,痰浊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的冠心病。肾藏命门之火,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虚衰则不能鼓舞、振奋其他内脏之阳气,故脾阳不振,水湿内停而化生痰浊,心阳不足鼓动无力而血流不畅。 可见本病本乎肾阳之虚衰,故用仙灵脾为君,辛温补肾壮阳; 附子大热增其壮阳功效; 佐玉竹、生地、五味子养阴生津,制君药温热之弊, 天竺黄清心化痰,治心痹; 何首乌、当归补阴血,充脉道以行血; 陈皮、瓜萎皮行气滞,燥痰湿,宽胸散结; 党参补中益气,以祛痰湿; 苦参通十二经脉,消中有补,善疗心腹结气,经验证明,苦参一味治疗室早有很好的功效,临床可根据室性早搏之轻重而适当增减药量,重者可增至25克。 综观本方,配伍得当,苦辛并用,寒热同施,壮阳而不燥,散结不破气,壮肾、补心,兼以益脾,一方三功,标本同治。临床应用20余年,验案100余例,效果满意。 15.冠心理血汤 谢克绍 组成 丹参20克 瓜萎15克 桃仁12克 三七(冲)1.5克 赤芍12克 薤白6克 红花12克 元胡(研冲)3克 牛膝20克 功用 活血化瘀。 主治 冠心病。 加减 气血两虚加生地,生脉散; 湿痰合二陈场; 胸闷加苏梗; 胁痛加郁金。 疗效 共收治210例冠心病,其中 显效(心绞痛消失、心电图sT—T复位)56例占26.67%; 有效(心绞痛消失或减轻,心电图sT—T明显好转)147例占70%; 无效(心绞痛不减,心电图sT—T无好转)7例占3.33%。 总有效率为96.67%。 16.瓜蒌薤白参芪汤 盛国荣 组成 瓜萎10克 薤白8克 党参20克 黄芪20克 丹参30克 川菖蒲8克 降香8克 甘草5克 功用 补益气血,活血祛瘀。 主治 冠心病。特点为阵发性前胸疼痛,位于胸骨后部,疼痛偏左侧,放射到肩、上肢或背部,疼痛可持续3—5分钟或15分钟左右,不发作者,心电图常正常。 加减 寒凝气阻。加苏合香丸; 心血瘀阻,加桃仁10克、川三七粉2克,分2次冲服; 心气不足,心悸气短,动则更剧,自汗,口干, 加西洋参、五味子各5克,麦冬10克; 心阴不足,虚烦胸闷,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加玉竹10克,熟地20克,白芍15克; 心肾阳虚,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肢肿便溏,脉沉细无力,先用高丽参、干姜、冬虫夏草各l0克,西洋参、荜茇各5克,川附子15克,胡桃肉20克,蛤蚧1对,水煎服。 17。加味四妙勇安汤 郑惠伯 组成 当归30克 玄参30克 银花30克 丹参30克 甘草30克 功用 活血化瘀,解痉止痛。 主治 冠心病,胸痞气短,心痛,脉结代,亦能治疗肝区刺痛及肾绞痛。 加减 冠心病:上方加毛冬青、太阳草,以扩张血管; 若兼气虚者,加黄芪、生脉散以补益心气; 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冠心二号以活血化瘀。 病毒性心肌炎,上方加郁金、板蓝根、草河车以清热解毒活血。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上方配合甘草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按语 本方系《验方新编》“四妙勇安汤”加丹参而成。该方具活血化瘀,解痉止痛之功效,可扩张血管, 缓解血管痉挛. 18.冠心汤 吴佩琴 组成 紫丹参18克 太子参18克 全瓜萎12克 川郁金12克 半夏12克 沉香末3克 元胡12克 川芎6克 五味子6克 功用 宣痹通阳,活血化瘀,扶正养阴。 主治 冠心病缓解期。 加减 心气不足致心血瘀阻型加重太子参至30克,加阿胶15克,生地12克,红枣30克; 心血瘀阻致心阳不振型加重紫丹参至30克,加桂枝10克,红花6克; 肝肾阴亏型加石决明30克,钩藤15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2克,滁菊6克。 19.舒心活络片 谢石方 组成 三七 丹参 蒲黄等量。 制用法 制成片剂,每片0.3克,每次3—4片.每日3次。 功用 舒心活络通脉。 主治 冠心病,心肌缺血。 20.通阳蠲痛汤 曹永康 组成 桂心3克 炙甘草6克 北细辛3克 党参10克 生地黄12克 归尾10克 川芎10克 丹参12克 片姜黄6克 醋延胡10克 白檀香5克 功用 温扶心阳,活血通络。 主治冠心病心痛。 加减 心绞痛加入白芍10克,葛根10克,磁石20克,以解痉镇痛; 心肌梗塞加桃仁10克,火麻仁10克,五灵脂10克,石菖蒲5克,郁金6克,以辛润通络。 21.冠心汤 李家祝 组成 桃仁l0克 红花10克 赤芍12克 木香10克 枳壳12克 薤白30克 瓜萎仁10克 党参30克 法夏10克 麦冬10克 川芎10克 丹参30克 熟附子10克 五味子12克 田七末(冲)10克 用法 每日1剂,晚上1次水煎服,病情急,1日2剂,早晚2次水煎服。 功用 益气化瘀,通阳宣痹。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 22.冠心酒 周京述 组成 三七10克 丹参15克 瓜萎30克 薤白30克 栀子10克 豆豉30克 冰糖200克 制用法 上药在500m1白酒中浸泡7天即可服用,每晚睡前10—30m1。 功用 活血化瘀,开胸散结,清热除烦,蠲痹止痛。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 23.参蛭丸 何止湘 组成 红参 水蛭 参三七等分 制用法 研细末,装胶囊。 每次服2克,1日3次,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用 益气活血化瘀。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 疗效 临床有效率86%,心电图改善45%. 24.温阳通脉汤 吴圣农 组成 桂枝6—9克 熟附块9一12克 丹参15克 降香3克 瓜萎皮15克 益母草15克 当归12克 红花4.5克 川芎6克 枳壳6克 青木香6克 制用法 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药煎2次。 每日1剂,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日服2次。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 方解 本方针对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病理特点,心阳衰微,鼓动无力,气滞血瘀,从温阳、行气、化痹三个环节着手, 以熟附块、桂枝助阳通脉; 丹参、益母草、当归、红花、川芎活血化瘀; 瓜萎皮、枳壳、青木香、降香行气宽胸。 如此则阳通瘀化,气血畅行,诸症可消。 加减 如自汗气短,脉细数,有心阳欲脱表现者,可加人参15克另煎服; 胸痛剧烈者可加失笑散12克(包); 怔忡不寐者加紫石英30克,琥珀粉1.5克(分吞); 烦热、口干、大便难者加黄连4.5克,生首乌30克。 25.参七散 盛国荣 组成 西洋参 川三七 鸡内金各等份 制用法 以上3味各研细末,装瓶内备用。每日3次,每次2克,空腹温开水送下。 主治 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肝硬化,慢性肝炎,高血压,高血脂,胃溃疡。 方解 本方系多年临床经验研制而成,功能益气活血,对冠心病、肝硬化、高血压、高血脂有一定疗效。应用于临床已有数百例,常服无副作用。 西洋参补益气阴, 三七活血化瘀, 鸡内金消食助运。 本方所主之证候,大抵是气阴两虚,瘀浊留滞者。 27.活血定心汤 金梦贤 组成 当归10克 丹参20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元胡10克 柴胡10克 牛膝6克 桔梗10克 瓜萎10克 薤白10克 沉香8克 白蔻10克 茯神10克 远志10克 人参10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10克 羚角0.5克 甘草6克 米醋100克 制用法 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药煎3次。每日l剂,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日服2次。 主治 冠心病,高血压,心律不齐。症见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失眠等。 方解 本方由血府逐瘀汤、瓜萎薤白白酒汤和生脉散化裁而成。 以生脉散养心防脱; 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 瓜萎、薤白宽胸豁痰。 考虑到该病多由肝郁日久。郁久化热,故加沉香以理气; 羚羊角平肝热以镇痉; 心气不足,心神不宁,故加茯神、远志定志安神; 另用白蔻既可开胃进食.又能借辛开之气以舒通气机。 加减 如心悸明显者加朱砂、琥珀,减牛膝、沉香; 脉结代者加火麻仁,重用甘草; 失眠严重者加枣仁、龙骨、牡蛎; 头晕重者加旋覆花、代赭石; 消化不良音加鸡内金、砂仁、白术,减麦门冬。 按语 此方适用于冠心病的稳定期相缓解期,数年来用此方治疗冠心病及心绞痛的患者,均收到满意的效果。 28.心脑活血丸 赵棣华 组成 生黄芪60克 丹参30克 川芎15克 赤芍15克 桃仁12克 红花15克 生蒲黄12克 参三七10克 血竭12克 瓜萎15克 茯苓15克 桑寄生20克 麦冬30克 玉竹30克 延胡索12克 麝香0.15克 酒军l2克 制用法 将上药(除参三七、血蝎、麝香三药单研过箩外)混合磨粉过箩,共混合拌匀,加入等量之蜂蜜做蜜丸,每丸6克,消毒,玻璃纸包装密封,20丸为一包,待用。 每日3次,每次3丸,饭后白开水送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