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灸
管理员
管理员
  • UID20142954
  • 粉丝54
  • 关注12
  • 发帖数2570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阅读:896回复:0

听宫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10-14 15:22
听宫 穴在耳前上切迹之前。耳司听,故名“听宫” 。宫,深室也,以喻耳窍。 一说,本穴与耳门同位。闭口取之,则刺入者浅,故名“ 耳门” ;开口取之,则 刺入者深,故名“ 听宫” ,喻犹达于深宫后庭也。 按和髎、耳门、听宫、听会俱在耳前,四穴名异,功能略同,且相挨切近。而耳 门、听宫两穴,同在一窠,表面虽可强分,穴底终归一窠。若依浅为耳门,深为 “ 听宫” 之说,辨别穴位,较为简捷。况两穴治病,又复略同,似乎无须分丝披 缕。一而二可,二而一,亦无不可。术知以为何如? 按方书多载听会开口取之。耳前陷者中,张口得之,动脉应手。针入四分,灸三 壮。和髎,刺三分,灸三壮。云穴下有动脉;若三穴直列,则俱有动脉,若开口 取和髎,则和髎穴下反无动脉。而穴隙稍移前矣。 耳门在耳前缺口外,黄学龙谓:在肉锋上缺口外,耳前一厘米与外眦平行,刺三 分,灸三壮,耳中有脓禁灸。 听宫,《甲乙经》、《医学入门》俱云:在耳前珠子旁。珠子或即耳前二切迹间 之肉凸也。《图考》载于耳门之前。口闭时以手切之,适当下牙床后。支杵端之 外侧,即听宫穴也。其上即耳门穴。黄学龙曰:听宫在听会、颊车之间。余思过 去经验,似以开口取听宫为宜,刺三分,灸三壮。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