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475回复:6
邂逅民间中医高手邂逅民间中医高手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有逛书店的习惯,这次去银川出差也不例外,出租车把我带到了市内最大的新华书店。 一楼是文具之类我不看,二楼是商业经济之类我也不感兴趣,三楼上是专业书籍,当然包括我必须看的中医书籍。摆在最前面平台上的多是养生类的,有“养生教母"马悦凌的,曲黎敏的,光涉及黄帝内经的什么白话、养生之类不下于十数版本。出书当然要考虑商业回报,看来这类书如此之多必有读者,侧面也反映出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当是好事。 我重点看古籍和现代人有代表性的书籍。转着转着,走到了屋角一个人稀少的地方,发现一个年龄看上去近60岁的男士,正习地盘腿而做,极为认真的看一本书。我忽然有了兴趣,上前打了个招呼:“您是从事中医的?”老者抬起头来, 笑曰:“爱好”,我更加感兴趣,看到他正在看的是一本≪姜附临证经验谈≫,话题就开始了。我也自报家门:称自己也是一个中医爱好者,痴迷者,见到懂中医的就想请教,他说自己对中医也是完全自学,年轻时就开始了,先从经络入手,后学针灸,四诊。我请教:学中医从哪里开始,回答还要从经典开始,内经,伤寒。而对清吴鞠通的温病条辩颇不以为然。恰巧我也在资料上看到有人就对温病条辩有不同看法。我也习地而做,我俩面对面,他非常健谈,且十分文明,我说着说着声音就大了起来,他连忙摆手示意我小声点。当听说我从山东来,他更加来情绪,说他去过泗水,是受委托为当地写一本介绍当地特产石_砭石的书,他介绍说,这种石头不含对人体有害物质,却含有对人体有利的物质四十多种,还具有远红外超声波功能,“砭”者,自古就是医病之术。说着,我把手伸了过去,让他把把脉,他认真地把着,右手,左手,伸出舌头进行舌诊,他得出结论:脉沉,肝气弱,肺气亦弱,脾虚有湿,他伸手在脾经上的几个穴位抓了几下我感觉很疼,他说疼证明经络不痛。他教我如何敲胆经,说胆是十二经之首,因为胆经是子时当令,是一天的阳的开始,称少阳,胆经望则身体好。还告诉我脾虚应注意按摩脾经上的三阴交,阴陵泉和血海几个穴位。他的手很有力量,他说从小跟道家练习内功,身上气感很强。 他还告诉我,看书还要从经典入手,不要乱看,现代一些庸医曲解经典,胡说八道也能出书,中医都让这些人糟蹋了,真正懂中医的越来越少了。 不知不觉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忙向老先生索要联系方式,他从兜里掏出个名片:黄帝内经、周易研究学者。站了起来,他有一米八高,身材匀称,视力很好,连我看都费劲的小字他都看的清楚,他告诉我,今年60大多了。 握手言别,他又小声告诉我一个秘密:别在这里买书,从网上便宜的多! 分享: |
|
沙发#
发布于:2015-10-27 18:24
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中医。为什么要用西医?今天的医学怎么了?我们真正能治病的中医在哪里?我在这里再次向国人发出呼吁,回归吧!中医!!!崛起吧!中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