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05回复:0
蜂疗蜂毒灸
中医蜂疗法具有针灸、药疗、温经、通络、活血等多种综合功能,还有疗效好、疗程短、操作简单、人人易学的特点。它无毒副作用,不伤及内脏器官。易普及,易推广,尤其是偏远乡村、牧区,也不论是多么贫穷无助,都可以享有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绿色天使—蜜蜂。
蜜蜂螫刺疗法的主要临床表现:会出现局部皮肤发痒、头昏、呕吐、全身无力、脉速、体表皮肤和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还有出现寻麻疹等临床表现。老人、少数妇女和儿童通常对蜂毒较敏感,对于疼痛敏感的患者应采用拔针散刺法和无痛蜂疗法。一般人被螫刺200~300只后才出现毒性症状,500只以上的蜂毒量会出现高度危险或致人死亡。对于蜂毒强过敏的患者,有时一只蜂螫就会出现全身反应,甚至出现休克症状,也有致人死亡的事故发生。在蜂螫治疗过程中要随时根据患者的病变、体质、反应程度,调整用蜂量。制定疗程安排,配合药罐疗法、中药发泡疗法等综合医治,合理服用蜂产品和选择疗效好的中药制剂等。只有综合医治才是中医蜂疗的完美体现,患者才能有疗效好、疗程短、不复发的医治效果。但是蜂疗也很会出现危险,初次尝试蜂毒疗法的患者在螫刺前必须试蜂针。 了解蜜蜂螫刺后的各种反应症状,是很重要的。尤其出现重症反应,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才能保证患者安全。几年来根据患者不同的反应症状和不同的医治效果,病历分类,有以下几种症状: 1、轻微型:有的患者试针时就有明显的症状,数秒钟后针孔周围出现白色球形状或红肿,周围皮肤温度升高2~3度,有明显肿胀,这些反应症状会很快消失。体质健康的患者瘙痒、红肿持续2~3天后消失,多数患者只有轻微感觉,没有不适症状。 2、红肿型:有的患者在蜂螫后,由于蜂毒刺激促使血管扩张,加速了血液循环,刺点周围大面积红肿,温度升高有灼热感。每次螫刺后3~5天才能消失,恢复正常后患者的病痛减轻,感觉周身经络通畅,患者各部关节轻松舒适。多次的红肿反应过后,患者的病症也随之消失。 3、发热型:少数患者一次螫刺后就出现周身不适反应症状,发冷、发热犹如感冒,浑身酸痛,螫刺部位痒胀难忍,多数患者几小时后症状消失。有的患者经过几个反复后,不适应症才能消失。风湿病严重的患者,蜂疗十几次后才会出现不适应症状,呕吐、发热、高烧37.5~39.5度,严重者还需卧床休息,不能参加体力劳动,不能正常工作。症状两天后消失,体温也随之正常。 4、适应型:多数患者都能适应各种反应症状。少数病重的患者蜂螫十几天后才会出现反应症状。症状一旦出现为重症型,腿肿如柱,无法弯曲,行走艰难。肿胀处出现暗紫色斑块或网状纹,并发烧39度以上,浑身发冷,犹如重病缠身。全身骨节酸痛、腹痛、腹泻,无法继续螫刺。几位患者来电话哭诉自己的反应症状。我告诉他们这是好的表现,说明患者适宜蜂疗医治。有位患者在电话中哭着告诉我死也不再蜂螫了,3天后这位患者笑咪咪的又来了。原来下楼困难的双腿行走自如,肩不痛了,腰也舒适了,浑身关节轻松。有了这种适应症状,更加坚定了患者蜂疗的信心,有的患者一个疗程后就可治愈。坚持两个月的蜂疗后,效果最明显。多数患者吃饭香、睡眠好,原有的胃病和哮喘等症状也随之消失,患者浑身精力充沛。根据病历观察,反应症状最慢和反应症状最重的患者,治愈效果最显著。 5、淋巴结肿大型:多数患者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都没有出现淋巴结肿大,有的患者螫刺几次后,前颈部、腋窝、腹股沟都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淋巴结肿块。有的患者采用大量螫刺后淋巴结明显肿大,有的部位如杏核大,腹股沟有时像乒乓球大小,这些都是蜂毒量大,不能及时输送解毒所致。停蜂数日后,淋巴结的肿块会自然缩小和消失。 6、过敏型:过敏反应症状的患者极其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