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89回复:1
房中术与春宫图的神秘养生功能(组图)![]() 尽管当代国人谈及“房中术”的话题,貌似有不登大雅之堂的感喟,乃至镜片碎了一地。有露点的图像,我们还习惯性地去打马赛克,这种做法显然不够理性也不够严谨,倒失去今不如古的科学探索精神。
实际上,古代房中术与春宫图是一个关系到健康长寿的严肃课题,至今仍有不少内容值得现代人学习。切莫去一棍子打死。因为房中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医学家通过对“纵欲伤身”现象的观察,提出了“节欲养生”的主张,即主张两性在享受同房快乐的同时,还要予以节制性。而春宫图对于当代男性而言,其“节欲论”观点更需要我们反思。 ![]() 传曰:“说命有三:一曰正命,二曰随命,三曰遭命。”此谓三命,亦有三性:即有正、有随、有遭。故《礼记》有性发蒙之法:“子在身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非正色目不视,非正声耳不听;及长,置以贤师良辅,贤不肖在此时矣。受其时,母不谨慎,心妄虑邪,则子长大,狂悖不善,形体忍恶。故素女有能,黄帝陈五女之法。” 我们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古代贤达表达了这样的论点:第一,强弱寿夭,禀迫使然。万物都是禀气所生,人当然不例外。第二,子女禀弃之时,正是父母育人之时,因此,从后代的健康考虑,也不能不讲究房中术。 第三,提到的“素女对黄帝陈五女之法”,这“五女”曾向黄帝传授同房技巧。从历史文献看,她们应是当时著名的女巫,对性修炼颇有研究。 《黄庭经》中介绍过气功房中术。这本书是中国气功养生学的经典著作,历来被方术之士奉为“学仙之玉律,修道之金科”。据说魏晋之际的南岳魏夫人华存从景林真人处取得秘藏草稿,撰为定本而流传于世;本书强调养生重在呼吸吐纳、服食药物,以保真元;于房中之事则强调巩固精关,急守精室,节欲保精。 但民间流传的所谓道家《房中术古龙虎歌解》《采阴阳浮黎鼻祖金华秘诀解》、《吕洞宾房中术秘诀歌》《房中男女龙虎匹配三十三层天地解》等等,虽然在古代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我们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荒诞不经甚至有害的内容 二 房中术,又名“房术”、“房中”、“黄赤之术”、“男女合气之术”。我们无可否认,它是中国古代医家和道家关于如何在男女生活中获得乐趣、保健、胎教、优生、延年益寿的学问。是一种基于道家的阴阳五行思想修身养生的方法。 ![]() 但房中术的有些理论中,如有的人奉“一滴精十滴血”、“精枯髓竭”的理论为生活准则,还相信狗鞭、虎鞭能壮阳;有的人则视之为邪理歪论,完全置传统的房事养生观念于不顾。著名的医学家兼房中术理论家孙思邈,对此有如下论述:“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力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此房中之微旨也。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 孙思邈特别关注对古代女子的性福权。他认为古代房中术必须尊重女性的感受,认为只有在女性得到性高潮的情况下,才对男女双方,尤其是男性的身体有利。具体说来,房中术最讲究的是前戏,还有,孙思邈强调了性爱时“九浅一深”论,房事时一味图快,直奔主题,对其健康非常不利,等等。这些理论与现代性学观点居然也不谋而合。 曹 植也说:“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曹操还向方士们学习房中术,甘始、左慈和东郭延年“皆为操所录,问其术而行之”,以宫女做试验品,还“亦得其验”, “行之有效”。道家的房中术包含许多长生之术,曹操作了一首《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其中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名句,看来 和他钻研房中术大有关系,但后人研究这首诗时多忽略了这一点。 关于房中术早期情况的重要史料。在洞房中陈列着的春宫图,应该说这就是房中术的资料,在中国古代照春宫画册学习房中之事俗称“问影”。 春
宫画的起源,一般都认为始于西汉景帝子惠王刘越的后裔刘海阳(公元前64至公元前50年在位),在他世袭的封邑广川郡(今河北省枣强县东)的宫室中绘男女 性爱画于屋上。可是,实际上春宫画的起源比这还要早得多。汉朝刘向在《列女传》一书中说,殷商末期(公元前1040年左右),奢侈暴虐的纣王曾在宫中举行 肉林酒池的餐宴,他抱着妲己恣意寻欢,在他们的床榻四周则围以绘满春宫画的屏风,两人一面欣赏这些画,一面纵情作乐。 有
资料表明,在公元1世纪,似乎《素女经》之类的性学书籍已有带插图的版本了。如《素女经》内的“九势篇”和《洞玄子》内的“三十法”,都可能有一些图画的 附录说明。从《同声歌》可以看到,在汉时有可能以春宫画给新娘做嫁妆,以指导夫妻生活,这被称为“女儿图”、“枕边书”或“嫁妆画”,这在后世的民间也有 流传。 从唐代到宋代,出现了少数画过春宫画的著名画家,他们的有些春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历史事实。无名氏所画的《熙陵幸小周后图》即为一例。多才多艺的南唐后主李煜曾和妻妹幽欢,他写下的著名的《菩萨蛮》词就记述了幽欢时的情景。 自
明代下半时期以后,春宫画特别流行,那时这方面的名画家首推唐寅。唐寅所作的一般仕女画,至今传世的有《孟宫蜀妓图》《班姬团扇图》《嫦娥奔月图》等,但 其大幅绢本的秘戏图至今已不复见,只是在古籍中留下几首清人题唐寅春宫画的诗作,如“鸡头(乳房)嫩如何莲船(三寸金莲)仅盈握;鸳鸯不足羡,深闺乐正 多。”“清风明月无从觅,且探桃源洞底春”等,让后人去想像、描摹房中术的奥妙之所在。 一门艺术或一门科学之所以在某个时期广泛流行和发展,总是因为它有许多功能而符合了某个时代的某种特殊需要。春宫画之所以从宫廷到民间不断地发展和流行,正是因为它有许多神奇的房中术养生功能。 倘若当代人都能辩证去看待古代房中术与春宫图,何有尴尬之感呢? 姑妄言之,还望诸君斧正为盼。就此打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