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友45535
圣骑士
圣骑士
  • UID20185535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92
阅读:3321回复:26

中药传奇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11-21 09:53
金钱草治结石



金钱草治疗结石传奇源于一段民国往事。
 民国8年初,有位西医名家叫缪永琪,轻觑中医,当有人说膀胱结石(中医称砂淋、石淋)可用中药治疗时,他断然否定,“曾屡试,实无效果可言”,“惟西医之剖取术,至为可靠”。然而不久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
 当年7月,缪大夫赴香港,途径广东石龙,顺道拜访老友陈紫泉。及至,见陈卧床呻吟,忙问其故。陈说:“今患砂淋证,本欲函请先生调治,不想适来,甚佳。前20余日,小便刺痛不利,滴沥而下,至今不愈且渐甚。延数医治之,皆无寸效。”缪以手抚陈腹部,果觉有尿潴留,于是到另一友人处借来导尿管为陈排尿,并顺便用导尿管探其膀胱,探得结石2枚,一大如胡桃,一大如雀卵,坚实而圆。陈请缪为其治疗,缪说:“欲根治之,须剖取。”陈答:“吾宁死,亦不愿受此法。”缪无奈叹气作罢。
 缪赴港两月,返途再访陈宅。此时却见陈欣然有喜色,并拿出一小罐子给自己看,便问:“罐中何物?”陈答:“乃半罐极细之砂也。”“砂从何来?”“先生前言吾之砂淋必西医剖取,今则不用此,只服一味草药,而将膀胱内之砂石打碎而出,此即小便溺出之砂也。先生轻视中医,特留以待先生之研究也。”
缪甚觉惊奇:“余意砂在膀胱内,又如是之大且坚,虽用药直浸此石,亦难使其化至如是之微。纵药能化至如是之微,药必不能入口,入口之药焉能有此之猛力。纵有此之猛力,坚硬之石可化,岂人身之柔软脏腑之不能化焉?余有疑团于心,故不敢信。可否为此再一探(膀胱)乎?”陈应允。于是缪又借来导尿管插入膀胱探之,确未能再探及砂石,始信陈言不谬,并惊讶药之神奇。
“此为何药?”缪急切问道。陈答:“受一客人口传,即取来此草细看,乃金钱草也。先生可带回此草试验。其用法乃用一扎,约十两重,煎一大壶水作茶饮,越多饮越妙。吾不过饮五六大壶,而竟获愈矣。”
缪将金钱草带回后,遇一小便刺痛之人,以至点滴不出,探其膀胱有石二三枚,如荔枝核大,即予金钱草3扎,服后果出砂颇多,小便刺痛大减,服三四次后,溺无砂而愈。
 民国12年4月,又一农人患砂淋七八年求治,探及膀胱有椭圆形鹅卵大结石,另有两枚桂圆核大,经用金钱草4大扎煎服后,溺出砂粒甚多,再服而愈。缪由此深深折服于金钱草,并对中医药笃信不疑。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有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尤善化石排石,是临床治疗各种结石尤其是泌尿系结石的首选王牌中药。治石淋,可组方用或单用,可晒干用或鲜用,但用量宜大,一般30~60克,鲜品更需加倍。
灸友45535
圣骑士
圣骑士
  • UID20185535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92
沙发#
发布于:2015-11-21 09:53
蟾蜍全身都是宝


蟾蜍俗称癞蛤蟆,《本草纲目》又称其为蟾宝、月魄。蟾蜍虽然相貌丑陋,不太招人喜欢,但全身都是宝,干蟾、蟾酥、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药材,有的还是常用的紧缺药材。
 干蟾
 又名蚧蛤蟆,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全体,性寒,味辛,有毒,具有破症结、行水气、化毒、杀虫、定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腹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等症。现将其验方介绍如下。
 慢性气管炎:取活蟾蜍去头、皮和内脏,焙干研末;另以猪胆汁浓缩液与面粉等量混和,装入胶囊。每次5分, 每日3次,饭后送服,10天为1疗程。
 炭疽病:用干蟾蜍1只,加水300毫升,煎至253毫升,冷却后顿服。
 恶性肿瘤:将蟾蜍晒干后烤酥研细末,面糊为丸,雄黄为衣,成人每次5~7丸,日服3次,饭后开水送下,对治疗胃癌、膀胱癌、肝癌皆有好转。
 腹水:取新鲜活蟾蜍杀死(内脏不去)后置瓦上烘干,研成细末,成人每日口服1次,每次2克,10次为1疗程。
 麻风病:蟾蜍与苍耳草配合服用,具有一定疗效。
 蟾酥
 又名蟾蜍眉脂、蛤蟆酥,为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性温,味甘平,有毒,具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蟾酥具有升高血压、镇痛、平喘、镇咳、抗炎和抗肿瘤的作用,用80%酒精提取物可用于局部麻醉。现将其验方介绍如下。
 心力衰竭:以蟾酥4~8毫克研末装入胶囊中,饭后冷开水送服,日服2~3次,2~48小时内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骨关节结核及慢性骨髓炎瘘孔:口服蟾酥,每日3次,每次5毫克,饭后服用,连服至瘘孔闭锁,同时,用0.1%的蟾酥液向瘘孔内每日滴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恶性肿瘤:用蟾酥软膏外敷,治皮肤癌有显效。
 特别要注意的是:蟾酥属剧毒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服用含有蟾酥成分中成药时,不可超剂量或长久服用,以防中毒,孕妇忌服。
 蟾衣
 是蟾蜍自然脱下的角质衣膜。据医圣张仲景医籍中称:“蟾皆拾,衣不现,奇也。”几千年来,人们只知道蟾蜍能蜕衣,但始终拾不到蟾衣。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观察终于发现,蟾蜍在盛夏暴热的夜晚,借雷鸣电闪可蜕衣一次,且边蜕边吃,蜕完吃尽,极难采获,故而难于应用于临床。为获取蟾衣,多年来,各地先后开展养蟾取衣,利用特殊的蜕衣工具,可顺利地获得一张纯天然蟾衣。
 蟾衣性凉,味腥,有微毒,具有扶正固本、攻坚破瘀、祛癌消肿的功效,对多种癌症、慢性肝病、慢性气管炎、腹水、疔毒疮痈等症有较好的疗效。经上海交通大学量子医学检测,特别对癌症、肝硬化、疼痛诸症的治疗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蟾衣的功效已被医界证实和认可,各种用蟾衣制成的中成药纷纷问世,广泛用于多种中晚期癌症及慢性乙型肝炎等症的治疗。
 蟾皮
 又名癞蟆皮,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性凉,味辛,有微毒,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胀的功效,临床报道,蟾皮治慢性气管炎及恶性肿瘤,包括何杰金氏淋巴瘤、胃癌、子宫颈癌、结肠癌、直肠癌均有较好的效果。现将其验方介绍如下。
 指头红肿生毒:活蟾一只生剥皮,将皮外面向患处包好,切不可将其皮里面着肉,否则难以揭下。
 痈疮:大蟾蜍一个,剥全身癞皮,盖贴疮口,于蟆皮上用针将皮刺数孔,以出毒气。
 肿毒:干蟾皮不拘多少,研为末,金银花露调敷。
 此外,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亦可入药。蟾头能治小儿疳积;蟾舌治鱼脐疔;蟾肝治痈疽疔毒;蟾胆治小儿失音不语、气管炎等。
灸友45535
圣骑士
圣骑士
  • UID20185535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92
板凳#
发布于:2015-11-21 09:54
地黄


药材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等地。以色黑味甜者为佳。 传说故事 在唐朝时,有一年黄河中下游瘟疫流行,无数百姓失去生命,县太爷来到神农山药王庙祈求神佑,得到了一株根状的草药,送药人将此药称为地皇,意思是皇天赐药,并告诉他神农山北草洼有许多这种药,县太爷就命人上山采挖,解救了百姓。瘟疫过后,百姓把它引种到自家农田里,因为它的颜色发黄,百姓便把地皇叫成地黄了。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否和传说有关,此后一说到地黄,人们都会认为怀庆府所产的最为地道。明朝名医刘文泰在《本草品汇精要》中说生地黄今怀庆者为胜,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今人惟以怀庆地黄为上。


 功能主治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灸友45535
圣骑士
圣骑士
  • UID20185535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92
地板#
发布于:2015-11-21 09:54
马援与薏苡

薏苡即薏米,成语“薏苡明珠”与之相关,这个成语是指无端受人诽谤而蒙冤的意思,它来自一段历史故事。


东汉建武十六年,交趾郡首领征侧、征贰反叛,名将马援领命南伐交趾。交趾瘴气弥漫,将士病者甚众。这时当地人提供了一种叫薏苡的药物,疗效显著,士气大增,最终平息了叛乱。班师回朝之时,马援带回几车薏苡药种,京城人都以为是岭南的珍贵罕物。当时马援正风光,无人敢说。后马援病故,立刻被人举报,将之前的那几车薏苡说成搜刮来的“明珠”,皇帝震怒,结果他的家人不敢举丧,亲友不敢吊唁。


薏苡作为一种中药,早在《神农本草》中即有记载。薏苡仁用于临床治疗,可强筋骨、益气、和中、消水肿等,此外,阑尾炎、关节炎、脚气病、肿瘤皆可使用,也可煮粥作为病后调养。薏苡的根、叶也可入药。薏苡根可清热、利湿、健脾,还可治黄疸、牙痛、夜盲等症。薏苡叶可代替绿茶,并有利尿作用。
灸友45535
圣骑士
圣骑士
  • UID20185535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92
4楼#
发布于:2015-11-21 09:55
诸葛亮与金银花

公元225年,三国蜀相诸葛亮率队南征,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大部分将士水土不服,中了山岚瘴气,出现发热倦怠等不适症状。在经过一个小村寨时,诸葛亮见村民个个都饿得面黄肌瘦,便起了恻隐之心,令属下发放军粮施救,村民都十分感动。相处几天,村民中一个土著白发老人发现了许多蜀兵的病状,说是患了“热毒病”,于是叫来自己的一对孪生孙女,吩咐道:“金花、银花,你们去采几筐仙药来为蜀军解难。”然而三天过去,出山采药的姐妹俩却一直未归。众人急了,多方寻找,最终在一处山崖边找到了两筐满满的草药,而筐边有野狼的足迹和被撕碎的衣服鞋子……蜀军将士吃了草药得救了,而金花、银花却为此献出了生命。消息传给诸葛亮,他落泪了,有感姐妹俩的义举和草药的藤青花鲜,便为这无名仙药取名“金银花”。
  这则故事的真伪有待考究,但金银花的功效却毋容置疑。金银花是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圣药。其性味甘寒而气芳香,甘寒则清热而不伤胃,芳香则透达而可祛邪,所以突出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能广泛用于治疗痈肿疮毒、外感风热、热毒痢疾、暑热烦渴、咽喉肿痛等各种热性病症。因药理作用能抑菌、抗病毒、消炎、解热,所以现代还常被用作防治多种热性传染病的首选之品。
灸友45535
圣骑士
圣骑士
  • UID20185535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92
5楼#
发布于:2015-11-21 09:55
山药

药材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南等地: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别名异名有山药、山遇、山蓣、怀山药、淮山药、土薯、山薯、玉延。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传说故事
  
传说一
  古时候,河南焦作一带有一个叫野王国的小国,经常被一些大国欺负。有一年冬天,一个大国派军队入侵野王国,野王国的将士们虽然拼死抵抗,但终因实力不足而落败,在敌人的追赶下,他们逃进了深山,正巧天降大雪,敌人觉得山中峰高沟深,易守难攻,便封锁了出山的道路,想把野王国的将士们困死在山中。
  大雪下个不停,将士们饥寒交迫,许多人已经奄奄一息。绝望之际,一名士兵抱着几块树根样的东西跑来说是在地里挖的,甜甜的,很好吃。将士们一听,立刻动手挖刨,刀剑并用之下,很快就挖了一大堆。大家饱餐后,顿觉体力大增,几天后甚至伤兵都在它的作用下痊愈了。此刻,将军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猛虎般突围并夺回了失地。
  后来,将士们为纪念这种植物,给它取名“山遇”,意思是绝望时在山中遇到的食物,随着更多的人食用这种植物,人们逐渐发现它具有祛病健身效果,于是将“山遇”改名为“山药”。
  
传说二
  古代山药被叫做薯蓣,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里记载:“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这句话的意思是,它可以补中益气,后世很多医家都论述过山药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山药还可以使虚羸之人得到补益,变得有力气,长肌肉。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山药怎么能让人长肌肉呢?后代医家认为,山药有补脾的作用,因为脾主肌肉,那么补脾,就可以让人的肌肉丰满起来。所以说身体向来虚弱的人,就可以用山药来补。后世医家从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又发展总结出山药除了有补中益气的作用之外,还有补脾固肾的作用。山药可以治的病是非常多的。比如说现在的女孩子,因为减肥、劳累等各种原因,会出现闭经,并且现在提前闭经的妇女也越来越多,清代名医张锡纯那时怎么治疗这些病呢?就是用山药。
  张锡纯曾经治疗过一例患者,是个女孩。这个女孩还没结婚,月经越来越少,最后闭经了整整一年多。她每日趟在床上,整天没有力气。当时人们都认为,她是患了肺结核,不好治了。张锡纯怎么治呢?就用山药。告诉她的家人,每天将四两山药研成粉末,熬水给那个女孩喝。结果这个方子真就见效了。两个月以后,这个女孩月经就又来了,真可谓是立竿见影。
  后来张锡纯总结经验时说,这个方可以配点鸡内金,因为鸡内金有活血的作用。单用鸡内金怕伤了人的正气,就配山药一起熬水,给那些非正常闭经的妇女服用。为什么治疗闭经用山药最好呢?因为中医认为,人的血液都是我们脾胃吸收的食物精微生成的,就是说脾胃为后天气血升化之源。非正常闭经的女子,大都是因为脾胃虚,气血不足,所以用山药健脾生血,月经自然会来了。
灸友45535
圣骑士
圣骑士
  • UID20185535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92
6楼#
发布于:2015-11-21 09:56
理气解郁玫瑰花


玫瑰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初放的花,其色艳清香,常令观赏者流连徘徊,故又称“徘徊花”的美誉。玫瑰花不仅供人观赏,还有很高的药用及食用价值。每年4~6月份,当花蕾即将开放时分批采摘,翻转烘干。也可晒干,但颜色和香气均较差。入药以气味芳香浓郁、朵大、瓣厚、色紫、鲜艳者为佳。
 玫瑰花具有理气解郁、和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胃气痛、新久风痹、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痈、肿毒等症。《本草正义》称其“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益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常用验方:
 治肝郁吐血:选干玫瑰花300朵,去蒂,加水煎取浓汁,去渣再煎,以冰糖500克收膏,贮于瓷瓶内,早晚各服1次,每次4~5茶匙,开水冲服;
 治新久风痹:玫瑰花9克、红花、当归各3克,水煎去渣,入温黄酒服用,连服7剂;
 治乳痈初起:取玫瑰花30朵(去心、蒂),用陈酒煎,饭后服用;
 治肺病咳嗽吐血:取鲜玫瑰花捣汁合冰糖炖服;
 治禁口痢:玫瑰花15克水煎服;治肝风头痛:取玫瑰花5朵、蚕豆花12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治肝胃气痛:取干玫瑰花适量,沸水冲泡代茶服;
 治肿毒初起:玫瑰花去心蒂,焙干研为细末,每服3克,黄酒送服。
 瑰鲜花经蒸气蒸馏或用溶剂萃取还可提炼玫瑰精油,有缓解焦虑、愉悦心情的作用。能调节内分泌,滋润皮肤,促进细胞再生,淡化细纹,抗衰老。沐浴时滴2、3滴于毛巾上,擦拭全身,亦可加入洗面奶,可令皮肤光泽,具有益肤美容的效果。玫瑰还可蒸馏制成玫瑰露,能起到和血平肝、养胃、宽胸、散郁的作用。近年来,已开发出玫瑰浸膏、玫瑰胶丸、玫瑰酒、玫瑰茶、玫瑰饮料、玫瑰干花蕾等10多个系列的几十个品种。
 玫瑰花不仅可药用,同时亦是养生和烹制药膳的上好食材,可以烹制玫瑰玻璃肉、玫瑰豆腐、玫瑰沙拉、玫瑰花粥等美味佳肴,亦可制成玫瑰花酱、 玫瑰花糖膏 、冰糖玫瑰、玫瑰醋等,用其泡水代茶饮用,可加糖或蜂蜜,有理气和血、舒肝解郁、降脂减肥、润肤养颜等作用。对妇女痛经、月经不调特别有效。
 玫瑰花最好不要与茶叶泡在一起喝,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会影响玫瑰花的舒肝解郁的功效。此外,由于玫瑰花活血散瘀的作用比较强,月经量过多的人在经期最好不要饮用;玫瑰花性温,内热炽盛者慎用。
灸友45535
圣骑士
圣骑士
  • UID20185535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92
7楼#
发布于:2015-11-21 09:56
疆场激战寻良药

药之为药,治病疗伤也。在烽烟四起、疆场激战之时,当然也是药物大显身手之际。翻阅两千多年来的战争史,其中就有不少关于药物的传奇。

车前草:战马寻药救魏军

战国时期,战事不断。传说有一次,魏国大将军马武带领一支军队去征服武陵的羌人,由于地形生疏打了败仗,被围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时值盛夏,天旱无雨,军士和战马都因缺水而得了“尿血症”,当地又没有清热利尿的药物,战士们个个焦急万分,随军郎中束手无策!
 这时,一个名叫张勇的马夫偶然发现有3匹患尿血症的马不治而愈,感到奇怪。寻根追源,只见地面上一片像牛耳形的野草被马吃光。为证实其效果,他亲自试服,同样有效。于是报告马武。马将军大喜,就问此草生长在何处?张勇用手远指说:“就在大车前面。”马武笑曰:“此天助我也,好个车前草!”当即命令全军将士吃此草,果然治愈了众人的尿血症!车前草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下来。
灸友45535
圣骑士
圣骑士
  • UID20185535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92
8楼#
发布于:2015-11-21 09:57
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本出身贫寒,以耕地、伐樵、捕鱼为业。后投兵北府,参与镇压孙恩起义,战功卓著,地位日渐显赫。在他出任东晋大将期间,曾率兵镇伐新州,所到之处,势如破竹。
 一日,刘裕带领部下追赶逃敌,来到密林深入,被一条巨蟒挡住去路。众官兵不知所措,刘裕张弓引箭,射中蛇身,只见蟒蛇一摆尾,“嗖”的一声不见了。次日,刘裕正安营扎寨,忽闻密林深处杵臼声声,只见林中有十余青衣童子正捣杵药臼,士兵上前搭讪,童子答道:“我大王昨晚被刘裕利箭所伤,我等捣药予他敷伤。”
然而离开时,诸童子却不曾将药物带走。探兵感到奇怪,于是返营禀报。刘裕尽管常打胜仗,但伤兵患金疮者无数,正愁无药医治,突然听到有治箭伤的良药,虽然将信将疑,仍然火速派人取药为士兵疗伤,复得壮兵三千。
 传说这是蟒蛇大王欲暗助刘裕一臂之力,才设下这苦肉之计。此后,伤兵将这种药以刘裕的小名“刘寄奴”唤之,流传至今。
灸友45535
圣骑士
圣骑士
  • UID20185535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92
9楼#
发布于:2015-11-21 09:58
曹雪芹笔下的钩藤


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四回得知,书中的宝钗不仅精明能干,而且还精通中医,自己就可以处方,给母亲治毛病。宝钗哥哥薛蟠之妻夏金桂不听好言相劝,借酒发疯,大吵大闹,气得薛姨妈不得了,肝气上逆,致使左肋疼痛。宝钗叫人去买了几钱钩藤来,浓浓地煎了一碗,给母亲吃了,又和秋菱给薛姨妈捶腿揉胸,停了一会儿,略觉安顿。薛姨妈这才不知不觉地睡了一觉,肝气也渐渐平复了。
 这钩藤为何物?如此灵验。中医认为,气在人体内运行不息,环周不休,而且有一定的运行方向和运行规律。肝气以下行为顺,若上行则为逆向,称之为“肝气上逆”。由于薛姨妈是肝气上逆,气滞于上半身,所以引起了两胁疼痛。宝钗急用钩藤浓煎给其母服下,也可说是对症下药了,由于钩藤的平肝息风功能,才使薛姨妈肝气也渐渐平复了。
 钩藤又名双钩、薄钩藤,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平肝解郁类中药。钩藤性味甘而微寒,有熄风止痉,清热平肝之功,常用于惊痫抽搐等,不仅善于息肝风,而且又能清肝火,平肝阳,疏肝郁,对于肝郁气滞或肝经有热,胁肋疼痛,头涨头痛,目赤肿痛,头目眩晕等也很有效验。钩藤入药最初的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但古代医家认为其气轻清,故多视为小儿的专用药,正如陶弘景指出:“疗小儿,不入余方。”后世中医学家不断拓宽它的应用范围,现已成为内、儿、妇科的常用药。在《本草纲目》上记载:“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中医学认为,钩藤性味甘、微寒,入肝、心包经,有清热、平肝、止痉的功效。其实,近代医家就多用钩藤治疗肝炎患者的心烦意乱、性情暴躁、左胁疼痛,同样取得良好疗效。
 近年钩藤在临床上应用的更加广泛,常借其平肝之力,用于治疗高血压。经药理实验证实,钩藤既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又有显著的镇静作用,还不产生嗜睡的副作用。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钩藤煎剂后2~7日,血压开始下降,10日后渐达最佳效果,尤其是早期高血压疗效更好。然而,钩藤不宜久煎,因钩藤煮沸20分钟后,其降压成分即被破坏。一般每日用量10~15克。若疗效不显著,可增至每日100~150克,便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其降压原理是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阻滞交感神经和神经节,扩张外周血管,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由于外周阻力降低,从而血压下降,随着血压的下降,头晕、头痛、心慌、气促、失眠等症状亦相应减轻或消失。也许正是钩藤的这些功效,让薛姨妈疗效甚佳,可见曹雪芹那时就已经掌握了钩藤的常识,写出了如此专业的情节。
灸友45535
圣骑士
圣骑士
  • UID20185535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92
10楼#
发布于:2015-11-21 09:58
安南子(胖大海)传奇


元代蒙古铁骑纵横天下,人间罕有敌手,可还是不能胜天。忽必烈东征日本失败于“神风”,南攻安南、占城(均属今越南一带)、爪哇(今印尼)则败于一个老问题——“士卒多瘴疠,多死伤者”(《续资治通鉴》)。后来元成宗征讨“八百媳妇国”(今泰国缅甸交界,据说国王有800个媳妇而得名),大军“远冒烟瘴,未战士卒死者已十七八”,也是铩羽而归。大臣痛陈:“自征伐倭国、占城、交、缅诸夷以来,近三十年,未尝有尺土一民之益!”假如不是环境影响,战局不同,现在周边地区关系可能没有那么复杂吧。
 明成祖时,一度曾征服过安南。永乐四年大将朱能、张辅出征,才到广西,主帅征夷大将军朱能病亡,32岁的张辅于是临危受命,统军大破安南,在此设立“交趾布政使司”与“交趾按察使司”,使之重回中国版图。张辅后来官封英国公、太师,威名镇安南。只要他在,局面就平稳。可是后来明成祖要北征蒙古,急调他北上。张辅离开后,安南叛乱四起。而且明朝的驻军遇到很大麻烦,“其地有瘴,官军难于服习”。最终局面失控,只能听任安南再度以藩属国身份自立。
 传奇人物张辅戎马一生,75岁还上前线,于土木堡之变殉国。他何以如此神武?坊间传说,乃是在安南得到一种神丹之助。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说,他出征时路遇一位道人。道人说,你还记得我吗?十八年前在长沙,“进丹药一粒,与公吞之,公觉精神爽利,百脉畅和”。张辅大惊,说不但如此,而且当年“尚未有嗣”,后来“连生三子”,至今66岁还“容颜不改,齿发如旧,每驰马试剑,宛然如少”(《卫生编》),要求道人再赐丹药。于是道人授以“九转通灵丹”方。
 从流传下来的这两个方子看,主要是熟地、天冬、杜仲、鹿茸等传统补益中药,久服对肾虚老年人确实有益,但并不是有越南特色的药物。
 真正来自越南的特产药,倒是有一种别名“安南子”的胖大海,不过要到清朝才广为人知。此药“以水泡之,层层胀大”,“消毒去暑”、“并治一切热症劳伤”,堪称简易凉茶,许多人都喜欢泡饮用。
灸友45535
圣骑士
圣骑士
  • UID20185535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92
11楼#
发布于:2015-11-21 09:58
黄豆与状元豆


清朝状元秦大士喜吃黄豆。秦大士生于1715年,字鲁一,号秋田老人,因为在乾隆17年(1752年)中了状元,南京老百姓俗称秦状元。秦大士家境贫寒,每天读书到深夜,其母就用黄豆加上红曲米、红枣煮好,用小碗把黄豆装好,上面加一颗红枣给他吃,并勉励他好好读书,将来好中状元。后来,秦大士果然中了状元,此事传开,状元豆便出了名。夫子庙江南贡院是苏皖两省乡试、会试的考场,规模为各省之首,用于考试的学舍就达2万多间。大比之年,各地学子汇集金陵,争相夺魁,一些小贩就利用学子的这种心理,在学馆、考棚附近卖起了状元豆,讨口彩说:“吃了状元豆,好中状元郎。”
黄豆,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黄色的种子。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平,归脾、大肠经。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脾虚气少,乏力消瘦,消化不良,血虚萎黄,疔毒疮疡,盐卤中毒等。《日用本草》言其“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治肿毒”。《本草汇言》言其“能润脾燥,故消积痢”。《备急千金要方》言其“逐水胀,除胃中热,散五脏结积内寒,下瘀血,解百药毒”。
 吃黄豆后中状元虽属巧合,但黄豆确可健脾益气,考生常食可增强智力与体力。一般可煮粥服食,或炒食,或常食豆制品。
灸友45535
圣骑士
圣骑士
  • UID20185535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92
12楼#
发布于:2015-11-21 09:59
灵 芝


药材来源
 灵芝,别名异名,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赤芝主产于华东、西南等地;紫芝主产于浙江、江西等地。以子实体柄短、肉厚、菌盖的背部或底部用放大镜观察、能看到管孔部位、呈淡黄或金黄色者为佳。
 传说故事
 传说冰洞山顶有一个大山洞,每年五月以后,洞中就开始结冰,光闪闪,亮晶晶,美如仙境。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是一个龙宫,住着龙王公主,长得非常漂亮。她常把山上的当归、香兰采回来给龙母治病。
 在山下岩屋里住着个年轻的小伙子,采药为生。家中只有一个老爹,得了重病,躺在床上已经三年了,生活非常贫苦。
 年轻的采药人,有一根紫竹箫。他常常在月明风清的夜晚吹箫,声音非常动人,像泉水出洞,像百鸟齐鸣;吹得月亮用云彩遮脸,吹得树叶掉泪。
 箫音感动了龙王公主,她常躲在岩屋背后偷听,听到动情处,就暗暗落下泪来。
 一天,年轻人正在深山老林里采药,看到一个手提药篮的漂亮女子,对他微微一笑,低下了头。采药人看着她,感到非常惊奇。在这深山里,哪能来得了这样的女子?况且她长得那么秀气,穿戴打扮也不像凡人,莫非是神仙下凡?他正在猜疑,那个女子早已走了,他痴痴呆呆地站在那里,望了好久。
 隔了几天,采药人又在那个深山老林里遇见了那个女子。她向他走过来了,告诉他,自己是龙王公主,眼下母亲得了重病,需要一味灵芝草做药,已经找了几座山,都没有找到,希望他能帮忙寻找。采药人说:“好!我一定尽力弄到。”然后,约定了时间,龙女来这里取药物。
 分手后,龙王公主回龙宫去了,采药人立即上山采药。他终于在一个陡崖上采到了灵芝草,可是却被护卫灵芝草的毒蛇咬伤了。他滚下了陡崖,昏死了过去。
 龙王公主按约定的时间来到约定的地点,找不见采药人,知道出了事,就沿着他留下的脚印找到了他。年轻人只有一口气了,可手里还紧紧拿着那棵灵芝草。龙王公主感动的热泪盈盈,把他背到山下,放在岩屋里休息。她拿了灵芝草赶忙回到龙宫。
 灵芝草治好了龙母的病,龙母非常感激,要重谢采药人。她问女儿:“他要什么东西呢?我有的任何珍宝他都可以挑选。”龙王公主说:“他什么都不要,就是想要你的女儿。”龙母沉思了半天,说:“这需要和你父王商量。”
龙王哪里肯把女儿嫁给采药人?就把她关了起来,再也不叫她出来。
 后来,那个采药人苦苦思念龙王公主,化作一座山峰。
灸友45535
圣骑士
圣骑士
  • UID20185535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92
13楼#
发布于:2015-11-21 09:59
芡实补脾健胃

芡实,生于水,属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主产于两湖、江苏、安徽等省水乡地区,广东则以肇庆所产为上品。
 芡实味甘略带涩,别名鸡头米,以其形状酷似鸡头而得名。素被列为果类食品而受到历代医家的青睐,引为药用,如《本草从新》载“补脾固肾,助气涩精”。补脾健胃作用明显,常为居家入汤辅料之一。和苡仁同煲,有利水去湿、健脾醒胃之效;合金樱子入药,更显涩精固肾作用。所以它同补药则补,偕涩药益涩,常为人们喜用。
 经研究:每百克芡实含高达75%以上碳水化合物,其次淀粉、蛋白质及少量脂肪、维生素C、维生素B2、钙、磷、铁等矿物质,不仅易为人体吸收消化,而且还提供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
 民间常用芡实煮糯米,以治气虚自汗、脾虚泄泻。再者,芡实、莲子、茯苓共磨粉,制成丸剂,常食可益寿延年。与黄连、茯苓为伍,对抗病祛邪有一定作用。
灸友45535
圣骑士
圣骑士
  • UID20185535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92
14楼#
发布于:2015-11-21 09:59
蛇胆贡品


唐宋两代,岭南有一种贡品名列史册,即蚺蛇胆。蚺蛇即蟒蛇,作为蛇中之巨无霸,它的胆也足够大,成为珍品。
 据《岭表录异》记载,唐朝的岭南有专门养蛇取胆的人家,“雷州有养蛇户,每年五月五日即担蚺蛇入府,祗候取胆”,养蛇人用拐子将蠎蛇固定,“即于腹上约其尺寸,用利刃决之,肝胆突出,即割下其胆,皆如鸭子大,曝干以备上贡”。取胆之后,当时还很人性化地“以线合其疮口,即收入笼,或云舁归放川泽”。
 宋代人们到野外捕蛇,场面壮观。《岭外代答》、《建武志》等书记载过程说,人们把蟒蛇包围后,“环而讴歌”,声势上把蛇吓住,“蛇闻歌即俯首”,这时接近蠎蛇,“壮士大刀断其首,众悉奔散远伺之”,不一会,“蛇身腾掷,一方草木为摧”,等蟒蛇死后,“则剥其皮以鞔鼓,取其胆以和药,饱其肉而弃其膏。盖膏能痿人阳道也”。
 蟒蛇胆在汉末已经入药,有燥湿杀虫、清热明目之功。但除此之外还有神奇传说。据说蟒蛇胆在体内变化不定,唐代《酉阳杂俎》说:“蚺蛇胆上旬近头,中旬在心,下旬近尾。”而其作用也分三种,“(蚺蛇)胆有三,一曰旱胆,能疗目;一曰水胆,能止泻;一曰护身胆,为熬刑药”(《南越笔记》)。
 所谓护身胆,《岭南杂记》载:“得蚺蛇,每击一下则皮肉蹙缩成泡而血凝,即护身胆,真者在腹内,价过兼金。”护身胆能熬刑,在正史中有一个著名典故。《明史·杨继盛传》载,嘉靖年间权奸严嵩当道,杨继盛上《请诛贼臣疏》,严斥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假传圣旨将杨继盛投入死牢,廷杖一百。友人担心他受刑,送来蚺蛇胆一具,说是可解血毒,但杨继盛(字椒山)拒绝接受,说:“椒山自有胆,何蚺蛇为!”但是他受刑真不轻,曾自行割下腐肉三斤,断筋二条,非常惨烈。受尽三年狱中折磨后,终被处死,临刑有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予后人补!”
假如用了蟒蛇胆,杨继盛的痛苦或许会少一些。事实上蟒蛇胆得来不易,南朝医书说“此物最难得真”,唐代时候据说“其胆难识,多将猪胆代之”。在中药里,胆都有清肝明目功效,但护身之说只有蟒蛇胆才有。
 至于蚺蛇膏“能痿人阳道”的说法,也有实例。明武宗正德皇帝宠信宦官刘瑾等人,又以风流闻名,曾在宫外建了一座“豹房”,甄选大量美女入住其中,但最终却无子嗣。其原因,据《庭闻述略》披露:“武宗初年尝宿豹房,刘瑾等以蚺蛇油萎其阳。”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