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034回复:6
谁的性欲得到解放 是男性还是女性?恋爱中男性一般比女性更早希望发生性关系,而其他物种也有相似的模式,雄性更渴望交配,雌性更专注于后代、鉴别伴侣。这种模式是如何在现代环境下展开的呢? 各种趋势都表明,当下男性作为恋人比以前更加抢手(无论是男朋友、丈夫还是情人)。首先,二十世纪的美国婚前性行为激增,与男性偏向更早发生性行为的模式是一致的。其他发达国家也有相似的例子。 过去与现在 在1990年,只有百分之八的欧裔美国人在19岁之前发生过性行为。现在,大部分单身人士都是性活跃人群(18-29岁人群中的88%)。 二十世纪伊始,大多数女性都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几乎不存在滥交的现象。换言之,性行为发生之晚足见规则是由女方设立的。对女性伴侣的强烈需求使得她们能够将婚姻及长期承诺作为床上关系的前提条件。当时,婚姻意味着男方一生承担女方与婚生子女的经济资助。 这种社会倾向总不简单。二十世纪初,女性发育更晚(与其他因素相比,可能是营养不足、缺少人工光照、食物中更少接触激素、环境中更少接触类激素的结果),更容易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然而更早结婚。从性成熟一直到婚前,女性一直居住在娘家,还可能受到严格的监护。 现在,性成熟与初婚之间的间隔接近二十年,导致婚前童贞几乎不可能,特别是如此多女性在上大学时离开家,在找到工作后能建立完全独立的家庭。另外,有效的避孕手段使女性可以保持性活跃而不太需要担心意外怀孕的风险。她们也不需要害怕像以前一样背上“淫荡”的污名。这些倾向都导致更频繁的婚前性行为,也影响了求偶市场。 求偶市场 在任何一个市场,规则都是由供应与需求决定的。如果市场对女性有有更高的需求,她们就可以把婚姻作为性行为的强制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足够的男性,男性就可以指望早些发生性行为。婚前性行为如此广泛,可见恋爱是按照男性的偏好进行的。在这个意义上,当今的求偶市场显然有利于男性。 这个转变是从1960年开始的,当时由于二战时期的生育低谷,出现了潜在新娘的过剩与潜在丈夫的短缺。女性通过在关系中提早提供性亲密行为来回应求偶市场的加剧竞争。那些将童贞留到婚后的女性成为了不受欢迎的约会对象。 这个正反馈系统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过程一般由人口中男性不成比例的缺失开始,例如十四世纪时,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黑死病。这个年代对性的许可因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好色的学徒与淫荡的主妇而名垂千古。性解放的火焰往往在人口平衡恢复时逐渐燃尽。
这次可能是不一样的。种种迹象表明,女性性行为并不只是为了适应男性需求,而是女性的性心理正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接近男性的性心理。例子包括女性性旅游,女性对网络色情作品成瘾,以及发达国家女性比发展中国家男性对偶暂式性交的兴趣表现出更大的兴趣。 进化心理学家对这些现象很感兴趣,因为它们说明其他大多数社会中性心理学反映出的性别差异不是“普遍”的。 在这个勇敢新世界,单身女性比以往都多(多亏晚婚、高不婚率与增加的离婚率),而且“雄性”模式在性关系中更流行。这说明男性在求偶市场中比女性更加抢手。 |
|
|
4楼#
发布于:2015-12-21 16:16
我也有这种感觉
我是妹子!:好赤裸裸的赶脚。。。 |
|
|
5楼#
发布于:2015-12-21 22:5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