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503回复:14
2015 年度高血压研究领域要闻SPRINT 研究结果揭晓如下: SPRINT 研究旨在论证强化降压可以更为显著地降低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共纳入 9361 例 ≥ 50 岁的高血压患者,除外确诊糖尿病与脑卒中的患者。 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标准降压组(收缩压目标值<140 mmHg)或强化降压组(收缩压目标值<120 mmHg),主要复合终点为:首次发生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卒中、心衰或心血管死亡。原计划随访 4-6 年,但因强化降压组获益显著在平均随访 3.26 年后提前结束。 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个随访期间,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患者实际达到的平均血压水平分别为 121.5 mmHg 与 134.6 mmHg。两组患者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5.2% 与 6.8%(p<0.001)。单个终点中,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 1.3% 与 2.1%(p = 0.002),心血管死亡率分别为 0.8% 与 1.4%(p = 0.005),任何原因死亡率分别为 3.3% 与 4.5%(p = 0.003)。 两组患者之间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以及卒中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提示,对于特定人群的高血压患者,将收缩压控制在 120mmHg~130 mmHg 之间可更为显著地改善预后。 本研究结果公布后,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与热烈争论。一些学者认为 SPRINT 研究为心血管高危人群的强化降压策略提供了新证据。事实却并非如此。 对该研究中是否合并冠心病或慢性肾病的两个患者亚组做进一步分析可见,入选研究时无心血管疾病或无慢性肾病的患者亚组,其主要复合终点事件风险分别降低 29% 与 30%,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而已经发生心血管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其终点事件发生率虽有下降趋势,但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这提示,对于已经发生冠心病或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强化降压治疗使其获益的可能性更小。同样,此前已经公布的 SPS3 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压未能显著降低腔隙性卒中患者各种类型卒中的发病风险,也未能减少受试者心肌梗死、严重血管事件、全因死亡、血管性死亡或非血管性死亡风险。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伴腔隙性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 130 mmHg 以下并不能使患者更多获益。以糖尿病患者为对象的 ACCORD 研究发现,严格的降压治疗策略不能减少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但显著降低卒中事件风险。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对于糖尿病患者,将收缩压控制在<130/80 mmHg 可能使患者更多获益,但冠心病、卒中、慢性肾病患者或许并非如此。(以上内容均来自丁香园) (看了想吐槽下,以下仅为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首先说下这个“SPRINT 研究”,看名字就知道是歪果仁弄的,这个研究是由美国国立卫生院组织的,看看国立两字就知道研究结果还是挺靠谱的!结果如上,简单说来就是将血压严重控制在所谓的正常范围并不能显著各种中风的发病风险,也未能减少受试者心肌梗死等死亡风险!!!⊙﹏⊙——看到这的时候,我就纳闷了西医一直强调规律服用降压药是图个啥?好在歪果仁又说了,有高血压同时又伴糖尿病的患者不能减少主要终点事件(比如末梢神经损害、心梗之类的),但显著降低卒中事件风险。原来有那么一群人老老实实规律降压仍然免不了脑梗、脑出血的原因是这样的,高血压药志不在此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