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友72177
骑士
骑士
  • UID20212177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480
阅读:1707回复:7

春夏养阳之艾灸养阳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12-28 15:15
今日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好兆头由今天开始,也是“春夏养阳”始作的好时机,找到去年的博文,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健康幸福每一天!阿弥陀佛!2014/2/4

《黄帝内经》里说“春夏养阳”的指导思想:春跟夏都要长养体内的阳气。在这个季节,大家除了实践适合自己的各种养阳保健法,艾灸也是其中最有效的春夏养阳健身法之一。大家可以在人身的保健要穴进行养生灸,保健要穴可参考【无病长寿艾灸八要穴】http://aijiu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675758842011102923539217/
希望大家把握这个艾灸养阳的黄金时段(至处暑前后末伏前),特别是三伏天那个时间段尽量依据自己体质加强艾灸,可事半功倍,这样到了秋冬时若体质强健则可以少灸或不灸。在百度查到:2013年夏至6月21日夏至日,头伏开始7月13日。末伏开始是8月12日至8月21日止10天是末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古医家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的养生灸经验,在这两个季节可多灸此二穴。又每一天也有对应的二十四节气。每天的早上3点是一天的立春,此时灸之能助阳气正常地升发;下午3点是一天立秋,此时灸之能助阳气正常地收降。有条件的朋友若能在一日的这个时段艾灸此二穴,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尤其是有慢性难治病者和灸后易“上火”者(有此现象多为脾肾两虚,即我们常说的上热中虚下寒、元气和中气皆偏虚弱体质者。下午立秋时节加强艾灸关元,下元气足可帮助灸后补充的阳热正常地收藏,则不易灸后“上火”。但体质极虚弱者要慎灸或在医生指导下灸!)。

在春夏把身体养好,为接着的秋收冬藏积蓄足够的阳气本钱,这样到了秋冬季节,以前爱发作感冒、鼻炎、咳嗽、过敏症、哮喘关节寒、腹泻等老毛病甚至流感等就可能会跑光光哦。

我和近身灸友的艾灸经验分享:平时体质虚弱者在春夏易患虚证感冒,有发热同时又怕冷症状时,除艾灸中脘、气海、神阙、关元,还可以加强艾灸大椎穴和风门穴(每穴最少一次灸30分钟至一小时),能有效降热退烧。
以下是《圓運動的古中醫學》關於春三月夏三月的養生原理:
立春雨水二节冬寒之后,春气转温。温者,冬时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升出地面,火从水出,其气温和也。立春者,大气的阳热,由沉而升也。
雨水者,阳热秋降,地面气冷,露则成霜。阳热春升,地面气温,雨则成水也。此时阳根动摇,小儿即多虚病。指去年所冬藏之阳气开始动摇上升,阳气渐往上升,人身下部所储存的阳气自然减少了,所以说小儿此时多得虚病;成人也同理,尤其是素体寒虚者此时容易发作感冒、虚热发烧、过敏、春困等春天必发的症状,此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艾灸一些对证穴位来帮助调理)。


惊蛰春分二节。冬时阳热,收藏于下水中,万物即随阳热之沉而蛰藏。(惊蛰交春鸟兽交尾(交尾:指动物交配),蛇虫启蛰,草木萌动,万物随封藏的阳气升发起来,而惊动也。
春分对秋分而言,秋分节前,地面上阳热多,地面下阳热少。秋分节后,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
春分节前,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后,地面上阳热多,地面下阳热少。地面下阳热减少,故春分后的时令病,多是下虚。


清明谷雨二节。阳热初升于地面,阳气弥漫,地面不明。经春分节后,再升于地面之天空,则地面清明也
此时阳热升出地面者多,雨水亦多,好种谷也。阳热升出于地面者多,地下阳根亦称阳气、阳热则少矣,所以此时外感发热,食凉药多坏。(尤其是平时体质虚弱者若春天患感冒发热用寒凉升散药要慎重!)
立夏小满二节。地下封藏的阳热,由升而浮,则成夏季。立夏以后地面阳热较多。满者,地面上热满也。曰小满者,比较大暑而言也。此时地面阳热小满,不止旧年降沉的阳热,升现出来的关系。今年太阳由南往北,地面受热的关系,亦居其中。但生物的阳根,则旧年降沉的阳热,负责较多。地面之际,阳热小满,地面之下,阳热已大虚矣。故小满节后,多下寒之时病也。
芒种夏至二节。地面之际,阳热小满,雨水又足,麦穗生芒,将成熟也。夏至者,至者,极也。冬至为阳热降极而升之时,夏至为阳热升极而降之时。夏至之后,经小暑大暑,于是立秋。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于是立春。立春则阳升,立秋则阳降。夏至阳降,必经小暑大暑之热,然后降。冬至阳升,必经小寒大寒之寒,然后生。升降的范围大,则由升降而生的圆运动的中气足。所以夏极热,冬极冷的地方的人,特别聪明。冬至以后,交立春而后阳升。夏至以后,却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阳已先降。造化之道,惟恐阳气不降。因阳性本升,所难得者,阳之降也。所以《内经》曰“夫虚者,阳气出也;夫实者,阳气入也”,阳升则出,阳降则入,所以人身交春夏则倦怠,交秋冬则健康也。(看到这里,知道为什么体质偏虚之人除了会春困,也会夏困了。但中气健旺之人则不容易出现这种症状;体质偏燥热之人在夏天感触大气之燥热,引动了本身的燥热,则容易得燥热病。所以大家若能知道自己的体质也就知道该如何给自己养生防病了)。
小暑大暑二节。太阳直射地面的热,称之曰暑。大暑者,一年的地面的热此时最大也。太阳的热,为万物生命的原素。此热经秋由地面降入地面之下,经冬则沉而藏于地下的水中。次年交春,由水中与水化合升出地面之际。交夏浮于地面上的天空,再经秋偕地面新到之热,降入地下的水中,此宇宙一年的圆运动也。地面上的天空,此“的”字,注意,言不甚远也。热之能降,金气之力。
立秋处暑二节。此节,为一年圆运动的起点。立秋时,距地面不远的天空之上,压力初降,降到处暑,此压力增多,遂将降到地面而未入土之热,压入土内。处者,归也,入也。言地面的热,经秋金之降,归入土内也。此时正当中伏。夏至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第五庚日起,为末伏。伏者,言金之降气,将地面之热,降伏而入于土内也。初伏前,地面虽热,不觉有热气熏鼻。初伏以后,地面上即觉有热气熏鼻。中伏之日,人行地面上,觉热气由地而上涨,特别浓厚,即是暑气入地的前驱。中伏过了,便是末伏。末伏在处暑前后,一过处暑,地面上便觉清凉,便是暑气入地已多之现象(在末伏之前都是养阳的黄金时段,大家尽量利用哦)。庚金之降气,即大气的压力。详宇宙篇气象学的证明。
-摘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灸友72177
骑士
骑士
  • UID20212177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480
沙发#
发布于:2016-01-11 10:31
特别是三伏天那个时间段尽量依据自己体质加强艾灸,可事半功倍,这样到了秋冬时若体质强健则可以少灸或不灸
空即是色
精灵王
精灵王
  • UID20140048
  • 粉丝17
  • 关注14
  • 发帖数2196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板凳#
发布于:2016-01-11 17:35
不错哟。
表酱紫
精灵王
精灵王
  • UID20140010
  • 粉丝9
  • 关注5
  • 发帖数1603
地板#
发布于:2016-01-11 17:37
好帖,值得收藏。
灸友72177
骑士
骑士
  • UID20212177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480
4楼#
发布于:2016-01-28 10:03
艾灸保健功效显著,而受到世人的推崇。
灸友72177
骑士
骑士
  • UID20212177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480
5楼#
发布于:2016-01-28 10:03
艾灸保健功效显著,而受到世人的推崇。
灸友72177
骑士
骑士
  • UID20212177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480
6楼#
发布于:2016-01-28 10:03
艾灸保健功效显著,而受到世人的推崇。
灸友72177
骑士
骑士
  • UID20212177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480
7楼#
发布于:2016-01-28 10:03
艾灸保健功效显著,而受到世人的推崇。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