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786回复:70
常见病病后宜忌与调养
不管是否得病,平时生活中的饮食、睡眠作息、情绪等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定不能忽视这些问题。
在这里,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常见病病后的宜忌与调养。 [爱莲于2015-10-14 17:02编辑了帖子]
|
|
沙发#
发布于:2015-10-14 16:06
妇科病后调养原则 由于妇女在解剖上有子宫,生理上有月经、胎育、产育、哺乳等特点,故病理上就产生了经、带、胎、产、杂病等一些特殊病变。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中说:“男妇两科同瓢所异调经崩带症,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
妇女以血为本,经、孕、产、乳皆以血为用,所以妇女病后应以养血调摄为首。脏腑中与妇女生理病理关系最密切的为肝、脾、肾,即肝主调血,摊主生血,肾主胞胎。经络中又以冲、任、督、带四经为重,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通盛,月事应时而下,阴阳相合,方能成孕怀子。妇女得病之后,最重要的是尽早诊治,配合适当的病后调理,才能使疾病得到更好和更快的康复,防止各种疾病的发展和复发,更好地担负起延续后代的重任。 |
|
板凳#
发布于:2015-10-14 16:11
月经病后的调养
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而出现的·二系列症状为特点的病证。常见的有月经提前、月经延期、月经紊乱、痛经、闭经、崩漏、更年期等。 |
|
地板#
发布于:2015-10-14 16:20
调情舒气,疏泄肝 精神情绪对月经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点稍为注意的妇女都可体验到。《女科经纶〉说:“忧思过郁度 则气结,气结则血亦结,······忿怒过度则气逆,气逆血亦逆。气血结逆于脏腑经络,而经于是乎不调矣。”所以妇女经期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身心愉快,避免不良刺激,家庭成员在妇女经期前后亦多予关怀,才能使气机流畅,气血平和。对于初潮的女子,更应注意避免过度紧张、恐惧,这些因素可通过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的相互调节。 慎起居、适寒温、和气血 由于月经过多而失血,气随血耗,会出现头目昏眩,心慌心悸等虚弱表现,应卧床休息,忌过度操劳而加重出血。痛经者亦当充分休息,要有足够的睡眠,休息可减轻盆腔的充血,从而改善痛经症状。体质虚弱者,平时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闭经而肥胖者,多因痰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也应加强锻炼,促进气血流畅。 《索问·离合真邪论》谓:“天寒地冷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寒热的变化对月经的影响很大。月经不调者,尤应注意气候的变化而适时调节,才能利于病证的好转。 《女科经纶》指出:“若经适来而不禁房事,则败血不出,积精相射,致有诸证,此人之最有犯者。”民间有“撞红”之说,总的是说明经期绝对禁止性交。而月经病者,更要禁忌不然,旧病未除,复添新疾,更谈不上康复了。 |
|
4楼#
发布于:2015-10-14 16:24
饮食顾护,补益气血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之源匮乏,可致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偏嗜辛辣香燥或肥甘厚味,易致血分蕴热,热迫血行。前者可致经少或闭经后者则可引起月经过多,或崩漏。若过食生冷寒凉之品,血因寒凝,则致痛经、闭经,因此,月经病患者,多有气血亏,若贫血不能很快纠正,气血不足往往会加重病证。病后应给予高蛋白饮食,如蛋类、瘦肉、鱼类等食品,有补气血,安五脏的作用同时注意补充铁剂及维生素类,贫血者脾胃多虚弱,消化能力较差,应以少食多餐易消化为原则。 更年期妇女,合理的膳食更为重要,饮食上以少糖类及低动物脂肪为宜,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要有二定数量的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良,如黄豆及其副制品。如果经期或更年期出现下肢浮肿,食品要以低盐为宜,饮食过咸则伤肾,影响对水液的代谢而加重浮肿。 |
|
6楼#
发布于:2015-10-14 17:07
带下病后的调养
古有“十妇九带”之说,带下是指妇女阴道的分泌物而言,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带下即如王孟英所言"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病理性带下指阴道分泌物异常増多,或颜色、气味、性质发生异常的改变。临床上常见的有白带、黄带、赤白带为主,一般与感染有关而青带、黑带之类,可见于生殖道的恶性肿瘤。 舒肝健脾,调畅气机 带下病患者,多有肝郁。女子的特点与男子相比,心胸较窄,好计较,因此易发生肝郁的病变,肝郁易致脾运受困,久之则形成肝郁脾虚的病理特点。因此,首先应自我控制情绪,遇事切莫躁,即使有不顺心的事,也尽量自我宽心,放宽胸怀,自寻其乐。使机体气机调畅,则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和身体康复。 节欲益肾,避忌邪念 生育过多以及房事不节,是产生肾虚带下的重要原因,少生优生,不仅有利于后代,且对妇女的健康大有妤处纵欲无度,思愿无穷,易致肾虚带脉失约,可致带下如注。故带下病的康复保健中,首先应节制性生活。一般人性生活每周1-2次,而患病期间应少于此数,使受损之肾气迅建复原。 |
|
7楼#
发布于:2015-10-14 17:11
勤洗保洁,清热利湿 讲究个人卫生是妇女预防带下病的重要一环,既病之后,则要更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经前后更重要,以免毒邪人侵,湿热蕴结而致带下者极为常见,常说黄带、赤带、赤白带、青带等,都同湿热带下。如治疗及病后保健不当,还可发展为湿毒带下。故患此者,多注意配合清热利湿的食物,忌辛辣煎炸及肥甘厚味之物。
夫妇同治 因滴虫、霉菌性阴道炎所致的带下病,具有定的传染性。患者的内衣、内裤应勤洗勤换,避免反复感染。丈夫生殖器及尿道中亦可存留滴虫及霉菌,会通过性交而进人女下阴道。所以要彻底治愈,需要双方同时用药,同时治疗,严重的应暂停性生活。 |
|
8楼#
发布于:2015-10-14 17:33
妊娠病后的调养
在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即为妊娠病。其不但影响孕妇的健康,而且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故对妊娠病尤应重视预防和发病后的保健调治。一般常见的有妊娠恶阻(妊娠反应)、胎动不安、胎漏(先兆流产)、滑胎(习惯性流产)等。饮食调养孕妇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 《达生篇》日"宜淡泊,不宜肥浓,宜轻清,不宜重浊,宜甘平,不宜辛热。” 妊娠初期,即孕后1~3个月,中医认为:”一月名始胚,二月名始膏,三月名始胎······。“即三月才能形成胎儿。此期胎儿生长速度缓慢,孕妇每日增长的热量只需30千卡即可。 由于初孕后内分泌及精神因素的影响,往往伴有恶心、呕吐、厌食、偏食等,影响消化吸收,脾胃功能降低。因此孕妇要以健脾和胃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油腻,少食多餐。 妊娠中期,即4~7个月,胎儿各系统组织迅速发育,体重、身长增长较快。据统计,胎儿每日增重约10克,需大量蛋白质构成肌肉和筋骨,尤其是长骨骼和大脑需补充大量的磷、钙、碘、锌及各种维生素母亲也需要蛋白质供给子宫。胎盘和乳房的发育。此时母体消耗大,对营养的需要量骤增,此期消化功能改善,恶阻亦停止,应及时补充各种营养价饮食。 为保证营养,从孕期第4个月起,可逐渐加服钙片、鱼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此时主食可多样化,给予高蛋白、低脂肪肝油等,但要适量。这样,不但防止孕期贫血的发生,也可辅助治疗妊娠贫血等各种疾病。 后期,指临产前的2个月。此期胎儿体重增加很快,要求孕妇营养更为丰富,质量更高。若此期营养跟不上,孕妇会发生贫血、水肿、高血压、缺钙抽搐、便秘等。这些病证从中医观点看,孕妇需要补气、养血、滋阴。若有水肿、高血压,应采用少盐或无盐膳食,最好配合有利尿作用的膳食,如鲤鱼汤、赤小豆粥、冬瓜粥等。手足抽搐必须在膳食中多配二些乳类、大豆、虾皮、海带、马铃薯等富含钙和维生素B1的食物。妊娠后期,容易出现便秘,应多吃蔬菜水果,清热生津的高纤维食物。 临产阶段,由于体力消耗大,此时可食高质量的易I肖化的有补气温中作用的饮食。如母鸡汁、桂圆鹌鹑蛋汤等。 另外,孕妇不要吸烟、喝酒、滥用药物,免伤胎气。同时还应防止食物过敏,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虾、肉、蛋、奶等异性蛋白类食物,必须煮至熟透。对有流产、小产史的孕妇,饮食还应避免过寒过凉,过燥过热。若不慎堕胎、小产之后,应遵"产后多虚多病”的原则调治。 [爱莲于2015-10-28 10:32编辑了帖子]
|
|
9楼#
发布于:2015-10-15 14:43
休息起居 孕后需调动精血养育胎儿,适当的休息对孕妇有特殊的意义。《产妊集〉说:“凡妊娠,起居饮食,惟以和平为上,不可太逸,逸则气滞不可大劳,劳则气衰。”对有恶阻的孕妇,宜适当卧床休息,或进行轻度室内外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凉感冒。居室力求清洁安静,空气新鲜。并应避免房事,尤其是初孕3个月以及产前1个月内,其他时间也要尽量减少,动作轻柔。
|
|
10楼#
发布于:2015-10-15 14:48
保证有充足的睡眠,餐后最好休息半小时,中午若有1小时休息更佳,夜间睡眠则不少于9小时。但忌休息过多,活动过少,有时会造成滞产。
情志调节 清代医家陈复正说:“胎成之后,阳精之凝,尤仗阴气护养,故胎婴在腹,与母同呼吸,共安危。而母之饥饱劳逸,喜怒忧惊,食饮寒温,起居慎肆,莫不相为休戚。······但原妊娠之母,能节饮食,适寒暑,戒嗔恶,寡嗜欲则善矣。” 孕妇应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初期有恶阻亦不必惊恐,中、后期也要怡情悦志,避免临产的紧张,瓜熟蒂落,是自然规律。尤其是并有妊娠高血压、妊娠中毒症等,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能自我调控情绪,在家人的关怀和帮助下,配合医务人员,使婴儿能顺利来到人间。 [爱莲于2015-10-28 10:33编辑了帖子]
|
|
11楼#
发布于:2015-10-15 14:58
产后病的调养
产妇在新产后及产褥期发生的与分娩有关的疾病,统称为产后病,妇女产后的共同病理特点是"多虚多”,临床常见的产后病有缺乳、恶露不绝、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等。
饮食调养 产后首先面临的是哺乳,现代医学认为,乳汁分泌的多少除与乳腺的发育有关外,还与产妇的情绪、健康及营养状况有关。乳汁来源于水谷精微,产妇饮食以富营养、易消化为佳。产后由于失血、体力消耗及哺养婴儿,故需补充大量的营养物质,要荤素搭配,多样化,否则乳汁不足。 《妇人大全良方》说:"予妇素食,产后七日,乳汁不行。"应予注意。同时膳食要多汤水、忌生冷,民间有很多经验可吸取,但也要除不科学的习惯。 饮食安排上,因哺乳期需要热量比平时增加40%,所以一日应多餐,早午、午晚之间各加餐一次,即一日5餐为宜。 对于产后恶露不绝的患者,应忌辛热温燥之物,如烟, 酒、辣椒、葱等刺激性食物。民初医家张山雷告诫:"酒非产后所宜。" 产后发热,也称产褥热,耗阴伤津,应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免伤脾胃。 |
|
12楼#
发布于:2015-10-15 15:15
精神调护 上面谈到乳汁的分泌与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济阴纲目》I胃:“忿怒忧郁,肝经气滞,乳头窍塞不通。” 故产妇应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乳汁才能旺盛。精神紧张、忧虑、悲伤、愤怒,惊恐等均会导致缺乳。
起居劳逸 哺乳期乳房增大、丰满,内衣不可过紧,最好不戴乳罩,免影响乳汁的通畅,造成乳汁不下。早期、定时的哺乳对保持乳汁的分泌十分重要。有报道分娩后一小时内即哺乳者,乳汁量最多,而且哺乳时间长。哺乳时间一般每隔3~4小时一次,每次左右乳房轮换,不定时哺乳是乳汁减少的原因之一。 产褥期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夜间睡眠时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乳汁分泌旺盛。另外,还要注意服药禁忌。《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说:“凡消食之药,无一不灵,查肉、神曲等皆是,一投此等药物,乳汁立刻减少,凡治乳妇病者,皆当留意此一层。” 产后气血均虚,若患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发热等病,尤要注意外阴清洁,卫生巾、内裤要勤换,保持干燥,居室应空气新鲜,切忌紧闭门窗,尤其是夏季,适当的活动,有利于子宫的复原,恶露排出,所以可适当做些家务,但不应过劳,更忌长时间的持重、下蹲。 产后子宫复原,需要6周时同左右,新产之后,血室正开,应禁止房事。《傅青主女科》指出:“房帏不谨”,“气血初复,欲动图欢”是导致产后血崩之因,即使6周之后,亦不可粗暴行事,以防阴道裂伤,《千金要方》中告诫:“凡产后满百日,乃可合会,不尔,至死虚赢,百病滋长,慎之。” [爱莲于2015-10-28 10:33编辑了帖子]
|
|
13楼#
发布于:2015-10-15 17:40
常见病例举要
盆腔血症
盆腔血症是多因素导致的,一般系指女性盆腔静脉癖滞,引起的相应综合征候群。由于女性盆腔在解剖构造上的特点,静脉供血机能旺盛,尤其是在月经期和孕育期,另一方面,因女性盆腔肌群容易疲劳松弛,而易产生静脉血流缓慢,从而形成盆腔静脉癖滞。 [爱莲于2015-10-28 10:34编辑了帖子]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