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灸
管理员
管理员
  • UID20142954
  • 粉丝54
  • 关注12
  • 发帖数2570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阅读:3953回复:21

善灸者 善引导也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09-08 23:41
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体,于病患的初期,“邪正相争”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为主,此时仅施灸于患处、局部穴位,往往便可顿挫病势,是个简易、快速的灸法。但对于慢性病不能单纯地这样治。因为此时病久已传化,上下痞涩,阴阳失和,必须重视整体配穴,以期灸通脏腑、经络,灸通上下,调平阴阳,从而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2、灸贵于早、贵于恒  灸贵于早,一般是就急性病症而言(我们在“灸疗法为大众所掌握”一章中对此已有所论述,可参阅)。而慢性病症的灸治又应持之以恒。一些陈年固疾,在灸治数月以后方见效果的情况是有的,因此,医患双方均要有长期用灸的思想准备。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当灸治若干时日,病情明显好转后便以为问题不大了,遂止灸,这常常导致病状复燃。故少群先生每每叮嘱慢性病患者,想要除病,少则两三个月、半年,甚至要更长时间地灸下去才行,症状已消失,还不能以为是病已根治,须以触诊再做验证。病治好了,如身体仍显点症状,也应继续用灸,培养元气。总之,施灸不单是为了解除病状,而更要以除病,健身为最终目的,故须持之以恒。


3、灸贵通腑气  各种慢性病,因病久脏腑传化,一般均会导致腑气的呆滞。灸治每有必要先通其腑气。这样使肠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趋于正常,则机体气血生化有源,体内的瘀滞及病理产物易于化解、排出,各种病症均能随之而好转。故中脘、足三里等为治疗各种慢性病的必用灸穴。


4、灸贵引导、先后有序  慢性病日久,常常导致病体上盛下虚,上热下寒,而“盛”及“热”又最为患者所苦。针对这种情况应先着重灸病体中、下部穴位。俟中,下部灸通,则“上盛”、“上热”之邪自可下行走泄,病情也就随之松动,这就是灸法引导功能的运用。当中、下部灸通之后再酌情增加上部穴位的灸量,则上下皆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灸法先后有序。


内热盛、脏腑积滞重的病例灸法也类似,此等宜先多灸四肢穴,俟四肢经穴灸通,再增加躯干部灸穴,如此灸治会较为顺利。


5、灸病赢弱者,以“小火”为先  遇病久而赢弱、进食少、体热(喜凉恶热)者,少群先生一般嘱其先按以下5日穴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环跳、阳陵泉;3日风市、申脉;4日肩隅、曲池;5日风池、绝骨。5日后再按其病在何脏腑,酌选穴灸治。遇病久而赢弱、进食少、体寒(喜热恶寒)者,先生则嘱其按以下4日穴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下脘、天枢、气海;3日关元、三阴交;4日内关、照海。4日后再按其病在何脏腑,选穴灸治。对这样的患者,前15天的灸量为:腹部每穴每次灸20分钟,背部及四肢每穴每次灸15分钟,俟灸至患者进食增多、感觉体力增长之后再使用通常灸量。此因虚甚则滞亦甚,故只宜先小通,后补,否则病体不能受艾火而行之,可出现口干、咽痛、头晕、不思饮食等反应。


6、兼病兼治,急者先治  单一的病患,可按本书下篇中各病常规灸法灸治。然而慢性病兼病的情况较为普遍,比如患高血压的同时尚患有糖尿病;患咳喘病的同时患有牛皮癣等等。如此可将不同病患的常规灸法的穴组合并灸之(其中重复的穴组不必重复灸)。当然如兼病而以某一病患为主时便不通、小便不利及水肿者等“急所症”时更应先顾及于此,并可按以下灸法治之:


(1)治外感:灸风门(背部)、阳陵泉(下肢)各25分钟,日灸二三次,以微微汗出为度(还可参考下篇中的“感冒”治法)。


(2)治大便不通:灸承山(下肢)25分钟,左大横(腹部)30分钟。日可两灸,以大便通为度。(一般夜晚灸,次日晨便下)


(3)小便不利伴水肿者按以下利水常规灸法治疗:


灸  序  穴名及穴数(位置详见13章) 每穴施灸量

1日      关元(单穴)               灸30分钟


        曲骨(单穴)               灸30分钟


        三阴交(双穴)             各灸30分钟


2日      水分(单穴)               灸60分钟


        水道(双穴)               各灸30分钟

3日      偏历(双穴)               各灸25分钟


        复溜(双穴)               各灸25分钟

4日      小肠俞(双穴)             各灸25分钟

        阳陵泉(双穴)             各灸25分钟

5日      大肠俞(双穴)             各灸25分钟


        腹结(双穴)               各灸30分钟



注:①水肿轻,炙以上第一二日穴一般便可取效,余穴不必全灸。②上述灸法治水肿普遍有效,如果某些特殊病例,炙后见效迟缓,也可以加灸腰骶部命门穴至长强穴这一段督脉及旁开的膀胱经段。此灸法不论穴位,而是自上而下一灸器挨着一灸器施灸,先灸督脉,继灸膀胱经。每日炙2次。每次灸2~4处,每处灸60分钟。亦循环灸之。下肢肿甚者,还可由浮肿处的上缘,自上而下灸腿的内外侧,如同灸督脉段法。③每日灸脐30分钟。

灸友16574
精灵王
精灵王
  • UID20156574
  • 粉丝9
  • 关注4
  • 发帖数1295
沙发#
发布于:2015-09-09 17:29
有点深奥,待消化
灸友17350
精灵王
精灵王
  • UID20157350
  • 粉丝8
  • 关注6
  • 发帖数1663
  • 社区居民
板凳#
发布于:2015-09-09 17:50
妙!
灸友1097
会员
会员
  • UID20141097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8
地板#
发布于:2015-09-09 19:00
灸友1097
会员
会员
  • UID20141097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8
4楼#
发布于:2015-09-09 19:00
灸友1097
会员
会员
  • UID20141097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8
5楼#
发布于:2015-09-09 19:02
灸友1097
会员
会员
  • UID20141097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8
6楼#
发布于:2015-09-09 19:03
太子灸
管理员
管理员
  • UID20142954
  • 粉丝54
  • 关注12
  • 发帖数2570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7楼#
发布于:2015-09-09 22:50
醉艾
会员
会员
  • UID20157408
  • 粉丝5
  • 关注0
  • 发帖数197
8楼#
发布于:2015-09-10 18:13
醉艾
会员
会员
  • UID20157408
  • 粉丝5
  • 关注0
  • 发帖数197
9楼#
发布于:2015-09-10 18:14
写的好好啊!
兰兰的天空
骑士
骑士
  • UID20142940
  • 粉丝16
  • 关注47
  • 发帖数362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社区居民
  • 原创写手
10楼#
发布于:2015-09-10 20:49
老师你好
兰兰的天空
骑士
骑士
  • UID20142940
  • 粉丝16
  • 关注47
  • 发帖数362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社区居民
  • 原创写手
11楼#
发布于:2015-09-10 20:49
需要您的引导。
灸友17371
会员
会员
  • UID2015737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56
12楼#
发布于:2015-09-10 21:12
下次试下
书生
侠客
侠客
  • UID20140017
  • 粉丝12
  • 关注15
  • 发帖数273
13楼#
发布于:2015-09-12 23:58
灸法的确太重要了!以后老师多普及知识!
百思不得骑姐
侠客
侠客
  • UID20158481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204
  • 社区居民
  • 原创写手
14楼#
发布于:2015-09-13 22:26
学习!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