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2893回复:1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0班学习心得专贴【10班同学请进】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0班学习心得专贴
所有10班学员统一在此专贴签到,完成当日学习任务。在本帖直接回复学习心得即可。 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哈~ ![]() |
|
最新喜欢:![]() |
沙发#
发布于:2015-11-07 21:08
2015-11-07日学习心得: 艾灸知识
1. 艾草全身都是宝:用艾草的根煲汤,祛风暖胃;用艾泡水洗澡或熏蒸,有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夏天到夜晚用艾草能驱蚊蝇。我们 中国古代医学书籍里提到艾灸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语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艾能续命,艾能补肾;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用服药,无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2.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太阳为天之阳,“艾”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3.艾灸为什么能治病:奇邪何来?疾病何来?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人身上有一种经络现象,就像在一台运转的发电机身上,在金属导线上游电压和电流,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4. 艾灸和针灸的区别: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与治病的效果,针灸和艾灸都是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泻少,“针灸”是泻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艾灸法是先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 5.艾灸能治哪些病?艾灸适应范围广泛,即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气虚弱的人。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像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对于西医来说是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固定规律的,令元气逐渐补足,“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必人为再去调整,人体内自有大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墓穴”,五脏六腑共有墓穴12个,艾灸墓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像用一股强气流去疏通经脉,同时,总闸开闸放水去冲刷病灶,效果非常好,感冒了,可以取穴大椎穴,效果非常好!把大椎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最好;预防经常性感冒,艾灸也很有效果,可以用温和灸的方法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一般胃肠不适可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常记人体四大养生要学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
|
板凳#
发布于:2015-11-07 21:40
2015-11-07日学习心得: 艾灸知识
什么是对身体最重要的能量,我们如何运用神奇的艾草?为什么艾灸疗法如此神奇?艾灸一种无碡副作用的原生态疗法,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艾草的作用:“艾”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艾的样貌非常普通,在农村的田头野地随处可见;端午前后,艾草从地里被采进信守传统习俗的人家,默默为人避邪祈福,在中国南方喜欢用艾草的根煲汤,祛风暖胃;在安徽农村有的地方,习俗会用艾泡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在农村和城市郊区夜晚会用艾来驱蚊蝇。 二、艾草具有保健和治疗的功效: 中国古代医学书籍里提到艾灸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艾能续命,艾能补肾;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点是不用服药,无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三、艾灸与人体: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灸”经历了漫长的试验、研究、发扬、沿用至今。艾之火是纯阳之火,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艾”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把人的阳气算100, 那么人从生到死,就是阳气从100到0的过程,故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到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中医研究医疗机构运用各种方法与艾作对比研究,结果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替代艾。中文的“艾”字,“乂”本意为治理恢复如初的意思。古代又称年轻美丽的少女为少艾,正是艾的的医疗之用的理想外延。 四、艾灸为什么能治病:奇邪何来?疾病何来?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及时找到出路,病势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中医工作者了解到所有人身上有一种经络现象,就像在一台运转的发电机身上,在金属导线上有电压和电流,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五、艾灸和针灸的区别: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与治病的效果,针灸和艾灸都是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泻少,“针灸”是泻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艾灸法是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古人强调养生,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至少在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可现代人,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已太难依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环境下,加上不恰当地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经常身体保温不当,熬夜等等,人体健康所倚赖的阳气,容易被加速损耗,增加炉膛中的生命之火,变得越来越为现代人所需要。 六、艾灸能治哪些病?艾灸适应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很难完成消化吸收药物,很多药物还必须耗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长期服药而不及时恢复和补充元气,又必然更损伤元气。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像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对于西医来说是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固定规律的,令元气逐渐充足,“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必人为再去调整,人体内自有大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五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像用一股强气流去疏通经脉,同时,总闸开闸放水去冲刷病灶,效果非常好,感冒了,可以取穴大椎穴,效果非常好!把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最好;预防经常性感冒,艾灸也很有效果,可以用温和灸的方法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一般胃肠不适可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常记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也可以在不舒服的地方作艾灸。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七、艾灸养生有什么讲究?值得大家注意:1、灸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 2、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可以作艾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颜面部位,也不要灸。 3、 艾灸后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逐步艾灸,当身体内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正气,邪气就自动排出体外了。如有肝区、胃脘部不适,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主动调整。如灸关元,也许会反应妇科、前列腺方面的问题以及生殖系统方面的疾患。每个人有不同的经络敏感度,所以灸感谢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女人灸感比男人强,青壮年比老年强。 八、如何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劣: 四个方面入手,艾的绒、色、味、烟来分辨艾的优劣。新艾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艾绒的选择,《本草纲目》记载: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施艾需用陈年艾。 九、现代温和灸的种类: 1、手持移动法,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处移动熏烤,用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等,病人可长期熏灸。 2、工具支持法,各种各样的现代温灸器,手持的,绑缚的目的均是为了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与手持法的疲劳。就算隔着衣服灸疗,也能使得渗透力源源不断地发生作用。 十、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古法艾灸不仅在我国深受重视,而且被多个国家追捧应用。但愿每一个现代人都能从我们祖先的医学智慧里吸取营养,通过实践艾灸这种古法,让自己,家人和朋友都真阳充足,脏腑功能强健,最大减少疾病,愿每一个人都能尽享自然寿命,能够更健康,更好的体验生命的真意,广行利济群生的事业! |
|
地板#
发布于:2015-11-07 22:15
学习心得:艾灸很有作用,不过现代人很多都不知道,我们要好好学习艾灸知识,让更多的人收益
|
|
4楼#
发布于:2015-11-07 22:39
2015-11-07日学习心得:艾灸知识 一、艾草的作用:“艾”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艾的样貌非常普通,田头野地随处可见;端午前后,艾草从地里被采进信守传统习俗的人家,默默为人避邪祈福,中国南方喜欢用艾草的根煲汤,祛风暖胃;有的地方习俗会用艾泡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还有的地方夜晚会用艾来驱蚊蝇。 二、艾草具有保健和治疗的功效: 中国古代医学书籍里提到艾灸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语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艾能续命,艾能补肾;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用服药,无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三、艾灸与人体:中文的“艾”字,“乂”本意为治理恢复如初的意思。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灸”经历了漫长的试验、研究、发扬、沿用至今。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太阳为天之阳,“艾”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的阳气算100, 那么人从生到死,就是阳气从100到0的过程,故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活络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到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四、艾灸为什么能治病:奇邪何来?疾病何来?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人身上有一种经络现象,就像在一台运转的发电机身上,在金属导线上游电压和电流,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五、艾灸和针灸的区别: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与治病的效果,针灸和艾灸都是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泻少,“针灸”是泻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艾灸法是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古人强调养生,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至少在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可现代人,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现代人的节奏已太难依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环境下,加上不恰当地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经常身体保温不当,熬夜等等,人体健康所倚赖的阳气,容易被加速损耗,增加炉膛中的生命之火,变得越来越为现代人所需要。 六、艾灸能治哪些病?艾灸适应范围广泛,即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很难完成消化吸收药物,很多药物还必须耗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长期服药而不及时恢复和补充元气,又必然更损伤元气,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像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对于西医来说是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固定规律的,令元气逐渐补足,“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必人为再去调整,人体内自有大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墓穴”,五脏六腑共有墓穴12个,艾灸墓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像用一股强气流去疏通经脉,同时,总闸开闸放水去冲刷病灶,效果非常好,感冒了,可以取穴大椎穴,效果非常好!把大椎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最好;预防经常性感冒,艾灸也很有效果,可以用温和灸的方法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一般胃肠不适可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常记人体四大养生要学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七、艾灸养生有什么讲究?值得大家注意:1、灸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 2、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颜面部位,也不要灸。 3、 艾灸后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当身体内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正气,邪气就自动排出体外了。如有肝区、胃脘部不适,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主动调整。如灸关元,也许会反应妇科、前列腺方面的问题以及生殖系统方面的疾患。女人灸感比男人强,青壮年比老年强。 八、如何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劣: 四个方面入手,艾的绒、色、味、烟来分辨艾的优劣。新艾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艾绒的选择,《本草纲目》记载: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施艾需用陈年艾。 九、现代的温和灸种类: 1、手持移动法,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处一定熏烤,用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等,病人可长期自灸。 2、工具支持法,各种各样的现代温灸器,手持的,绑缚的目的均是为了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与手持法的疲劳。就算隔着衣服灸疗,也能使得渗透力源源不断地作用。 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
|
5楼#
发布于:2015-11-08 12:43
学习心得:艾灸很有作用,不过现代人很多都不知道,我们要好好学习艾灸知识,让更多的人收益。
|
|
6楼#
发布于:2015-11-08 17:48
2015年11月7日 学习笔记 胡齐辉
艾灸第一课 一、初识艾灸 1、艾,样貌普通.效用特殊神奇普遍。南北方农村田间多见。传统有端午前后以艾来辟邪祈福的习俗。南方客家人喜欢用艾根煲汤,以祛风暖胃。安徽农村产妇以艾水泡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农村郊区常焚烧艾草以驱赶蚊蝇。 黄帝内经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 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补肾。 2、艾灸特点: 古法养生之一,无需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3、艾灸原理: 艾灸是用艾叶支撑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灸成为常规常法而载入诸多经典之中,经历了漫长的实验研究发扬过程,沿用至今。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故而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 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若把阳气算作一百,那么人从生到死,就是阳气从一百到零的过程,故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 艾灸制热,非其他发热物质能替代。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渗透力臂普通的长红外线高三到四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还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壮阳、养生治病。 艾,乂本意为治理恢复如初之意。古代又称年轻美丽的少女为少艾,这正是艾的医疗只用的理想外延。 二、艾灸为什么能治病(奇邪何来,疾病何来?) 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所致。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病理的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 则病势受挫走向痊愈。据中医工作者了解,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就像在一台运站的发电机身上在金属导线上有电压和电流。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 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使恶性循环得以折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不同在于从补泻意义上讲, 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泻少,针灸的作用是泻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艾灸法是先补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素问.气穴论》里所讲“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正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 古人强调养生,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在生活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我们现代人,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生活节奏已经很难依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环境下,加上不恰当的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经常身体保温不当熬夜等等,导致人体健康所依赖的阳气,容易被加速损耗。增加炉膛中的生命之火,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需要。 三、艾灸能治那些病? 1、适用人群: 1)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 2)、元气虚弱的人。此类患者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很难完全吸收消化药物,很多药物还必须耗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长期服药而不及时恢复补充元气,必然更损伤元气。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 3)、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风湿类,脊柱炎等,通过重灸关元等穴,都可以治愈。 2、原理: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升降是有固定规律的,令元气逐渐充足,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而不必认为去调整,人体内自有大药。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像用一股强气流去疏通经脉。同时,总闸开闸放水去冲刷病灶。 3、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冒时,可取灸大椎穴,把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作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预防经常性感冒,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肠胃不适:一般性肠胃问题可以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胃热或者胃寒都可以灸中脘穴。 4、记不住太多穴位怎么办? 记住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 长期温灸,灸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不知道穴位时,哪里不舒服灸哪里,用艾灸直接作用于不舒服的患部,古人称为阿是穴或天应穴,也可以在患处附近或离患处不远处取穴,称之为,就近取穴。 四、艾灸养生有什么讲究: 1、艾灸的注意事项:艾灸后需至少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比平时多喝温开水,协助排毒,谨记不可喝冷水冰水。 2、不宜艾灸人群: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心脏部位不宜灸;眼球属于掩面部,不宜灸; 3、为何有些人艾灸后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如出现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病邪长久寄居体内,灸后难免有各种反应,逐步艾灸,体内慢慢累积了足够多的正气,病邪灸会逐渐被逐离体外。如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有疾患。 艾灸会主动帮助我们去调整。若艾灸关元穴,可能会反应出妇科方面的隐患,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艾灸的通窜功能就是在告诉我们身体有一个自我调节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相关部分都会齐心协力来工作,每个人有不同的“经络敏感度”所有灸感的个体差异很大,青壮年灸感较老年人强和快,女性的感传也容易比男性高。《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历代医家反复强调施艾需用陈年艾。 五、如何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劣: 主要从绒色味烟四方面入手; 新艾颜色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呛人; 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好。 六、艾灸常用方法: 1、手持移动法。点燃艾条,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痛处,移动熏烤,用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等诸多手法,病人可长期自灸。 2、工具支持法。利用现代温灸器,手持式、绑缚式等,目的都是为了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和手持法的疲劳,哪怕隔着衣服进行灸辽,也能使得渗透力源源不断地发生作用。 现代多采用温和灸疗法: 使用艾叶加工而成的艾条和各种温灸器具,因为一般不会破皮损肉,安全稳妥,被称之为“温和灸”。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古法艾灸不仅在中国受到重视,且被日本英国法国韩国等许多国家追捧应用。 |
|
8楼#
发布于:2015-11-09 11: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0班高少霞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第1、2课心得。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 1、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血过多、刚行房事后、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醉酒、体力透支等不宜下针。 2、针灸在中医里可以独立成为一个部门,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使用针灸治疗。 3、“灸”:上面是“久”下面是“火”字 。施救时必须用艾绒。 4、艾草的生命力很强,再艰难的环境下都可以找到水。艾的特性是向下的,艾会自己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 5、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二、灸法的种类: 隔物灸 : 1)隔姜灸: 将姜切大概五十元大小的生姜,先戳几个洞。艾绒捏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单位为壮) 。施灸时,姜片不换,烧到温热不烫为佳。 灸单数不灸双数,艾是纯阳取阳数。若灸后起水泡,就从泡边针刺小洞,把水慢慢排出,不要把皮肤撕掉免得留疤,然后,洒硫磺粉或大黄粉即可。 艾本性向下,本性属阳。 艾除百病,无论什么病,灸膏盲穴百壮,无所不疗。灸到口干舌燥都没关系,小便都会有艾草味。 2)隔盐灸:用“青”盐炒熟变温,填满神阙穴,再放艾绒上去灸。(只要是食物没有消化就是寒、无味或口臭属热)重灸神阙。 3)隔蒜灸:当久咳时,因蒜色白入肺,放在舌上。因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心和肺相表里,久灸咳嗽会好转。 肺的问题就用隔蒜灸。 直接灸:米粒灸,把艾绒搓成米粒大小,有凡士林涂抹穴道上,直接灸即可。如鼻窦炎、急眼等,用香点燃灸三个、五个、七个单数,原则是“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像“肿瘤”痛时,一直灸直到不痛为止。 最高明的医生就是把病治好了,又不伤元气。而西医的手术,即是宣称手术很成功,但这个刀开下去后的结果如何?需要慢慢去体会,若去开刀,可能还会有再长出的可能。 三|、灸的用途及广泛:比如,毒蛇咬伤、蝎子、蜘蛛等,任何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 破伤风时,不必打破伤风针及打疫苗针,连药也不用吃,针也不用下,实际上没什么大的帮助,用隔蒜灸就可以的。 疱疹、腰蛇、锦蛇。长这么一圈红红的类似小米粒,可用两种烧它的方法解决:一种是头尾隔姜灸后,蔓延疱疹变短。另一种是用蜘蛛网平摊在疱疹上,蜘蛛网粘而薄,瞬间一烧后,一周左右可痊愈。也可用干棉花代替蜘蛛网,在患处涂抹凡士林后烧。并用全蝎粉装入胶囊,并吃八到十粒,疱疹即可立马痊愈。 什么是病进:由四肢末梢往身上走。若病仍在进时,就表示处方、穴道错误,及时调整。 什么是病退:由身体往四肢走。如:原来病在肩,次日病虽没好,但肩不痛了,手臂在痛。这就是病在退。等病在退时,处方不能改,所针的穴道也不能改,等病好为止。 四、灸法的禁忌:感冒发烧、流汗多的地方、津液、眼睛、阴部、痔疮等不宜施灸。 五、针灸歌诀:“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过去,针就是针,灸就是灸。现在,变成哪里痛针哪里。要真是如此简单,就不用读针灸啦!而且效果又不好,手法又变得开始花哨了。 |
|
9楼#
发布于:2015-11-09 14: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0班宁亚涛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第2课学习心得。
针灸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可以独立成为一个部门,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使用针灸治疗。 灸法有两种类型: 一.隔物灸 : 1)隔姜灸: 将姜切片后,先戳几个洞。艾绒捏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单位为壮) 。施灸时,姜片不换,烧到温热不烫为佳。 灸单数不灸双数,艾是纯阳取阳数。若灸后起水泡,就从泡边针刺小洞,把水慢慢排出,不要把皮肤撕掉免得留疤,然后,洒硫磺粉或大黄粉即可。 艾本性向下,本性属阳。 艾除百病,无论什么病,灸膏盲穴百壮,无所不疗。灸到口干舌燥都没关系,小便都会有艾草味。 2)隔盐灸:用“青”盐炒熟变温,填满神阙穴,再放艾绒上去灸。 3)隔蒜灸:当久咳时,因蒜色白入肺,放在舌上。因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心和肺相表里,久灸咳嗽会好转。肺的问题也可用隔蒜灸。 二.直接灸: 米粒灸,把艾绒搓成米粒大小,有凡士林涂抹穴道上,直接灸即可。如鼻窦炎、急眼等,用香点燃灸三个、五个、七个单数,原则是“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像“肿瘤”痛时,一直灸直到不痛为止。 灸的用途非常广。比如,毒蛇咬伤、蝎子、蜘蛛等,任何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 破伤风时,不必打破伤风针及打疫苗针,连药也不用吃,针也不用下,实际上没什么大的帮助,用隔蒜灸就可以的。疱疹、腰蛇、锦蛇。长这么一圈红红的类似小米粒,可用两种烧它的方法解决:一种是头尾隔姜灸后,蔓延疱疹变短。另一种是用蜘蛛网平摊在疱疹上,蜘蛛网粘而薄,瞬间一烧后,一周左右可痊愈。也可用干棉花代替蜘蛛网,在患处涂抹凡士林后烧。并用全蝎粉装入胶囊,并吃八到十粒,疱疹即可立马痊愈。 针灸在疗病的过程中就是把病治好了,又不伤元气。但必须注意感冒发烧、流汗多的地方、津液、眼睛、阴部、痔疮等不宜施灸。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血过多、刚行房事后、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醉酒、体力透支等不宜下针。这也是说针灸的使用时机要掌控好,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针灸歌诀:“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
|
11楼#
发布于:2015-11-09 22: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0班麻芙蓉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第1、2课学习心得。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 1、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血过多、刚行房事后、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醉酒、体力透支等不宜下针。 2、针灸在中医里可以独立成为一个部门,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使用针灸治疗。 3、“灸”:上面是“久”下面是“火”字 。施救时必须使用艾绒。 4、艾草的生命力很强,在艰难的环境下都可以找到水。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艾会自己去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 5、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二、灸法的种类: 隔物灸 : 1、隔姜灸: 隔姜灸就是切一片大概五十元大小的生姜,先戳几个洞,将艾绒捏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单位为壮) 。施灸时,姜片不换,烧到温热不烫为佳。在旁边放一个水盆,未烧完的艾 就丢到水里熄灭掉。若不放水在里面,碗就会烧破。 灸单数不灸双数,艾是纯阳取阳数。若灸后起水泡,就从水泡边针刺小洞,把水慢慢排出,不要把皮肤撕掉免得留疤,然后,洒硫磺粉或大黄粉即可。 艾本性向下,本性属阳。 艾除百病,无论什么病,灸膏盲穴百壮,无所不疗。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小便都会有艾草味。 2、隔盐灸:要用“青”盐炒熟放温后,填满神阙穴,再放艾绒上去灸。(只要是食物没有消化就是寒、无味或口臭属热)重灸神阙。 3、隔蒜灸:当久咳时,因蒜色白入肺,放在舌上。因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心和肺最接近,久灸咳嗽会好转。肺的问题就用隔蒜灸。 4、直接灸:米粒灸,把艾绒搓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涂抹穴道上,直接灸即可。如鼻窦炎、鸡眼等,用香点燃灸三个、五个、七个单数,原则是“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像“肿瘤”痛时, 一直灸,直到不痛为止。最高明的医生就是把病治好了,又不伤元气。而西医的手术,即是宣称手术很成功,但这个刀开下去后的结果如何?需要慢慢去体会,若去开刀,可能还会有再长回来的可能。 三、灸的用途非常广。比如,毒蛇咬伤、蝎子、蜘蛛等,任何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 破伤风时,不必打破伤风针及打疫苗针,连药也不用吃,针也不用下,实际上没什么大的帮助,用隔蒜灸就可以的。 疱疹、腰蛇、锦蛇。长这么一圈红红的类似小米粒,可用两种烧它的方法解决:一种是头尾隔姜灸后,蔓延疱疹变短。另一种是用蜘蛛网平摊在疱疹上,蜘蛛网粘而薄,瞬间一烧后,一周左右可痊愈。 也可用干棉花代替蜘蛛网,在患处涂抹凡士林后烧。并用全蝎粉装入胶囊,并吃八到十粒,疱疹即可立马痊愈。 病进:由四肢末梢往身上走。若病仍在进时,就表示处方、穴道错误,需及时调整。 病退:由身体往四肢走。如:原来病在肩,次日病虽没好,但肩不痛了,手臂在痛。这就是病在退。等病在退时,处方不能改,所针的穴道也不能改,等病好为止。 四、灸法的禁忌:一般热症不用灸法。当感冒发烧,病人已经很热了,不要灸。流汗多的地方不灸,手掌汗比较多,也不灸。津液很多的地方不要灸,眼睛不要灸,阴部不灸。病人有痔疮时,已经 是热了,也不能灸。 五、针灸歌诀:“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过去,针就是针,灸就是灸。现在,变成哪里痛针哪里。要真是如此简单,就不用读针灸啦!而且效果又 不好,手法又变得开始花哨了。《针灸大成》书上所说的地方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意思就是叫我们对称治疗。但像刚才带状疱疹当然是在天应穴上灸。临床下针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
|
12楼#
发布于:2015-11-10 02: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0班 胡齐辉 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第一、二课 学习笔记 大纲: 人纪系列——针灸第一篇 针灸的使用时机 针灸的种类 针灸的禁忌 针灸的急救法 针灸的原则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 以下几种状态下不用针灸(大原则:人在体虚元气不足的时候不下针) 1、 患者气血大虚之时。比如重病失血过多伤了元气的时候,不下针。房事之后不针。运动过后。出过大汗之后。喝酒之后。(专门醒酒的除外:灸打耳洞的地方可醒酒) 2、 在病理方面。对于所有病症都可以使用针灸。从平时感冒头疼到内科胃病等再到癌症肾衰竭等都可以进行针灸。 3、针灸时要忘记中药的理论。过去有针医,针在古代是一个独立的医科。 4、为何用艾来灸?灸,久+火。艾,性向下。因此艾会自己找水,比如部队燃艾来找水,艾找到水之后会有烟,有烟之处就有水源。人纪,即教会我们如何站在外面看里面。艾向下的性决定了为何用艾来灸,为了找“水”。艾叶子往上药力往下。 二、灸的种类 1、隔姜灸,使用最普遍。新鲜生姜切片,用牙签在上面戳几个洞,用手心将艾进行揉搓成“壮”(单位),放在姜上面,用火或香点,烧至病人感觉温热拿掉,用镊子捏下下放到水中(艾的温度很高切不可放入器皿中),再换新的艾,姜片干时换掉即可。 注意:1)、灸单不灸双:艾是纯阳,要灸阳数。一三五七九这样。 2)、水泡的处理:从水泡边上贴着皮肤用针扎一个小洞,从另一面把水慢慢挤出,抚平,不会留疤。 3)、膏肓穴。此穴灸至口干舌燥也无妨。 2、隔盐灸。灸肚脐(神阙穴)。将炒熟的盐巴放温后,填满肚脐,把艾绒放上去。多针对对寒病。寒即不消化,吃什么排什么,大便无味。热症,大便熏臭。 注意:要用青盐或海盐,不可用提炼过的盐。 3、隔蒜灸。久咳,将蒜片放在舌头上灸。咳是肺的问题,蒜是白色,辛辣,入肺。舌为心表,当舌头往外伸灸治后,心脏力量加强,心肺接近,灸后咳嗽可痊愈。 4、米粒灸。把很小一点艾绒搓一搓,搓像米粒一样大,用凡士林图在要灸的穴位处进行灸。鼻窦炎,鸡眼可用此法。 三、 针灸急救法 首先要明白针灸上的两个现象: 病进(越来越严重)——病沿着四肢的末梢向身体、心脏走;病进就是施治有误。灸的位置不对要改正。 病退:病从心脏、躯干走向四肢的末梢。比如原来痛在肩膀上,后来痛在腰上,当病退的时候,处方不能改,针灸穴位不能改,一直到退尽为止。 1、毒蛇、蝎子、蜘蛛等咬伤,破伤风等都可以用灸来治。 2、 疱疹的处理: 1)始终在疱疹的首尾进行灸; 2)用蜘蛛网平摊在疱疹上薄薄的一层,然后瞬间烧掉,五到七天可愈。 3)用棉花代替蜘蛛网,把干棉花扯成薄薄的网,涂上凡士林。 4)用全蝎,烤干,至金黄色碾成粉装入胶囊,吃上十到八粒,疱疹很快痊愈。 四、灸的基本原则 1)热症不灸,感冒发烧很热时不灸; 2)流汗多的地方不灸:手掌,鼻子;(手背背部都可灸) 3)精液多的地方不灸:眼睛; 4)阴部不灸。(痔疮不可灸) 五、针灸的禁忌: 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针灸并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历代针和灸分别独立,针是针,灸是灸。不可针,灸并施。 《针灸大成》有讲: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就是讲要对称治疗。上面讲到的带状疱疹当然要在天应穴上灸。但平时我们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经历了文革之后,很多医学经典遗失,其实针灸的出现比中药还早一千多年,我们要很好的传承下去。 |
|
13楼#
发布于:2015-11-10 08:56
请签到
宁亚涛:2015-11-07日学习心得: 艾灸知识 |
|
14楼#
发布于:2015-11-10 08:57
请签到
胡齐辉: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0班 胡齐辉 申请签到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