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楼#
发布于:2015-12-22 20: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郭彦霞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2日《针灸大成》54课心得
奇经八脉 十二正经之间靠络联系,而肾是先天之根本,是十二正经的根本,就象树根。人会生病一个原因是外因,是人体在受到外在风寒暑湿燥热的侵害,这是节气上的变化,最先是络感受到,后传到经再传到腑,一般不会传到脏,就象大树一样,树枝树杆有病了往树根传,所以我们要固根,固肾。还有一种是内因,是喜怒忧思悲恐是情志,过喜、过怒、过忧、过思、过悲、过恐,都会伤身。还有就是饮食不洁,也会使人生病。整个经络学的重心是脏和腑,我们把肾固好人就会长寿。人身体有十五络,十二正经名有一络,任督二脉各有一络再加脾经的大包统领诸络合为十五络一一手少阴别络是通里穴,心经直接络心中,系在舌本,舌的根部。实则支满,虚则不能言。手厥阴别络是内关,实则心痛,虚则头项强痛。手太阳络是支正,主治生疣。手阳明络是偏历穴。手少阳络是飞扬。是少阳络是光明。阳明络是丰隆。足太阴络是公孙,足少阴络是大钟,肝经的络是蠡沟,任脉的络是鸩尾,督脉的络是长强。再加脾之大络大包穴。当络有病时全身都痛,如胸肋地方都痛就下大包穴,络脉虚时百节尽纵,就是没有办法握拳,全身是松的。 任脉、督脉:督脉的脉气源头在曲滑处,任脉有里、表,里走在督脉里,任脉管阴,心肝脾肺肾的俞都在后背,下针时也能通到任脉。表在身前面,同冲脉同始于胞中,女子为子宫,男人为精宫(在膀胱与小肠之间,是精液生成之地)中医观念里,女人的精是向下走的,所以女人没有胡须。 冲脉:起于胞中,治肾经上来,(冲脉是公孙在管,督脉是后溪在管,任脉是列缺在管,)直上包到心脏,过胃心肺,所以可以治疗,气喘,咳嗽,心痛、胃有问题。 带脉:足临泣管带脉,下针扎临泣,治肚子胀满,腰象坐在水里面,三个穴位:带脉、五枢、维道。 阳蹻脉阴蹻脉:起于跟中,从外踝上来,申脉管阳蹻,郄穴是附阳,当脚内翻、外翻、内八、外八,是蹻脉有问题了,阳蹻脉横跨在胆经和膀胱经的受接处一路到背后。阴蹻脉在内侧,照海在管。阴缓阳急,走三步退二步,阴急时走一步退二步,阳急治阳蹻阴急治阴蹻,阴蹻脉走内踝一路上来,一直上到喉咙,同冲脉相交,所以下列缺,照海统治任何喉咙病。 |
|
136楼#
发布于:2015-12-22 20: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郭彦霞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2日《针灸大成》54课心得
奇经八脉 十二正经之间靠络联系,而肾是先天之根本,是十二正经的根本,就象树根。人会生病一个原因是外因,是人体在受到外在风寒暑湿燥热的侵害,这是节气上的变化,最先是络感受到,后传到经再传到腑,一般不会传到脏,就象大树一样,树枝树杆有病了往树根传,所以我们要固根,固肾。还有一种是内因,是喜怒忧思悲恐是情志,过喜、过怒、过忧、过思、过悲、过恐,都会伤身。还有就是饮食不洁,也会使人生病。整个经络学的重心是脏和腑,我们把肾固好人就会长寿。人身体有十五络,十二正经名有一络,任督二脉各有一络再加脾经的大包统领诸络合为十五络一一手少阴别络是通里穴,心经直接络心中,系在舌本,舌的根部。实则支满,虚则不能言。手厥阴别络是内关,实则心痛,虚则头项强痛。手太阳络是支正,主治生疣。手阳明络是偏历穴。手少阳络是飞扬。是少阳络是光明。阳明络是丰隆。足太阴络是公孙,足少阴络是大钟,肝经的络是蠡沟,任脉的络是鸩尾,督脉的络是长强。再加脾之大络大包穴。当络有病时全身都痛,如胸肋地方都痛就下大包穴,络脉虚时百节尽纵,就是没有办法握拳,全身是松的。 任脉、督脉:督脉的脉气源头在曲骨处,任脉有里、表,里走在督脉里,任脉管阴,心肝脾肺肾的俞都在后背,下针时也能通到任脉。表在身前面,同冲脉同始于胞中,女子为子宫,男人为精宫(在膀胱与小肠之间,是精液生成之地)中医观念里,女人的精是向下走的,所以女人没有胡须。 冲脉:起于胞中,治肾经上来,(冲脉是公孙在管,督脉是后溪在管,任脉是列缺在管,)直上包到心脏,过胃心肺,所以可以治疗,气喘,咳嗽,心痛、胃有问题。 带脉:足临泣管带脉,下针扎临泣,治肚子胀满,腰象坐在水里面,三个穴位:带脉、五枢、维道。 阳蹻脉阴蹻脉:起于跟中,从外踝上来,申脉管阳蹻,郄穴是附阳,当脚内翻、外翻、内八、外八,是蹻脉有问题了,阳蹻脉横跨在胆经和膀胱经的受接处一路到背后。阴蹻脉在内侧,照海在管。阴缓阳急,走三步退二步,阴急时走一步退二步,阳急治阳蹻阴急治阴蹻,阴蹻脉走内踝一路上来,一直上到喉咙,同冲脉相交,所以下列缺,照海统治任何喉咙病。 |
|
137楼#
发布于:2015-12-22 21: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2日《针灸大成》54课学习心得 奇经八脉 中医观念,肾是主先天,肾像两个根,全身十二正经全部的根都来自肾脏。人体患病,有两种原因:一是外因,是人身体或受到外在的风寒暑湿燥热,这种来自节气上的变化。这是来自外在的变化,络感受到,再传到经上面,再传到腑上面。还有一种由内向外,就是我们的情志,喜怒忧思悲恐这些情志也会造成人生病。 人体有十五络,十二正经各有一络,任脉的络穴鸩尾,督脉的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共十五络。由大包统领诸络,不管虚症,实症都可以在络脉上下针。 手太阴的别络是列缺,手少阴的别络是通里穴,手厥阴的别络是内关,心实则心痛,胸口痛,虚则头项强痛。手太阳的络是支正穴,主要治症是生疣,手阳明的络穴是偏历,手少阳的络是外关,足太阳的络是飞扬,足少阳的络是光明,足阳明的络是丰隆穴,足太阴脾经的络是公孙,公孙主冲脉,任何胃痛,肠痛,腹痛,恶心胃病,通通可以用公孙穴。足少阴的别络是大钟穴,肝经的络是蠡沟穴,任脉的别络是鸩尾,督脉的络是长强,脾之大络大包。 督脉是诸阳之海,督脉的脉气在曲骨这个地方。任脉有里和表,任脉在里的时候是走督脉,曲骨中极关元石门阴交气海,是任脉的表。督脉和任脉是相辅相成的。任脉是诸阴之海,五脏的俞在膀胱经上,可以通到任脉,络脉把经脉连在一起,彼此相辅相成。任脉和冲脉都起于胞中,冲脉由公孙管,督脉由后溪管,任脉由列缺管。 带脉由临泣穴管,起于季胁。带脉的问题主要症状是肚子胀满,腰像坐在水里面,临泣穴专治带脉病。 阳蹻脉起于跟中,申脉管阳蹻,阳蹻脉的郄穴是跗阳。阳蹻脉横跨在胆经跟膀胱经的交接上,一路引到背后,再到头部去。阳蹻脉在外侧,阴蹻脉在内侧,由照海穴在管。我们抬腿,左转,右转,都是要靠这个蹻脉。往前行是阳,往后退是阴。阳急阴缓,走路会往前三步再后退二步。也有人阴急,走一步退二步。阳急在阳蹻脉上治,阴急在阴蹻脉上治,可下针,也可灸。阴蹻脉从内踝上来到咽喉,喉咙这边有任脉经过,阴蹻脉也经过,所以下列缺、照海,可治疗扁桃体发炎,甲亢等病,喉咙的病通通可以用列缺,照海。 阳维脉维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阴维脉维在内脏上面。阳维脉由外关穴在管,所有的腑都跟阳维是互通声息的,阴维脉由内关在管。阴阳分离时可用外关透内关,阴阳生死桥打开了,阴阳就交合在一起。 |
|
138楼#
发布于:2015-12-23 07: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张秀隽申请签到2015-12-22号《针灸大成》学习心得。 一、奇经八脉,脊椎骨一直到尾椎是督脉,曲骨中极关元石门阴交气海,督脉和任脉是相辅相成,冲脉是公孙在管,督脉是后溪在管,任脉是列缺在管,带脉临泣在管,阳蹻脉跟阴蹻脉,一个内一个外,一个是申脉在管一个是照海在管,扁桃体发炎或慢性喉炎,列缺照海一起下针,当场就去掉。 维脉,有阳维和阴维,维在里面是阴维,维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是阳维。 ,。 阴维脉是由内关穴来管,这是奇经八脉,主要是一个穴道管一条脉。
|
|
139楼#
发布于:2015-12-23 20: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郭彦霞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55课心得
维脉:有阳维和阴维,阳维脉把所有阳经围在里面,是横向包围的,围在经、腑外的是阳维脉,是外关穴在管。阴维脉维在内脏上面,跟内脏随时沟通,是内关穴在管。阳维脉管胸腔沿肋骨外一圈,下焦外一圈是带脉管,如果病人腰、胸痛可下外关、临泣。后溪同申脉,用来治疗项强,脖子僵硬。 呼吸引气法:在下针做补泻之前,要先引气。怎样才知道气到了?在下针处会有一圈粉红色。也有就是下针后病人感觉酸麻胀,代表气到了。在病人身体极虚时引不到气,医者利用自己的气引为病人引气,方法是下针后,医者轻握针,关节放松,丹田吸气,后吐气,吐气时意念把气导向手导到针导向病人。肺属金,针是金属针,就可以导气。当下针后起针时肿起一个大包,医者用手掌轻轻按着大包,手上的阳气行,血就行,大概六呼吸慢慢就手了。如果下针后引不到气,可在下针处上下的穴道轻推就引到气了。还有就是呼吸法引气:让病人吸气,我们把针拔起来,当病人吐气时吐到最后我们把针扎进去。 烧山火和透天凉:这两种手法是大补大泻手法。烧山火用于病人里寒很盛。具体操作是,先下针引到气,把针提到皮内,从皮内向下一寸左右的距离分三段,为天、人、地。先在天处做九次紧按慢提就是补。再到人部同样九次紧按慢提,到地部同样。共做二十七次。这就是烧山火,如胃寒症,用中脘或足三里穴做烧山火,如人脚冰冷,在三阴交做烧山火。如肾寒手脚冰冷在复溜处烧山火。 透天凉是大泻,同样下针引到气,扎到深处,先从地部开始做,数六次快拔慢按,再到人部六次快拔慢按,再到天部六次快拔慢按,共十八次。用于大热一燥渴。如发烧咳嗽,在尺泽做透天凉。 阳中引阴,阴中引阳:阳中引阴是病人先寒后热。阴中引阳是先热后寒。就是先补后泻和先泻后补的观念。如果病人寒多热少就先补后泻,酸多痛少先补后泻。如果热多寒少或痛多酸少先泻后补。如病人膀胱经痛,是实症下束骨,是虚症下委中,实症是痛,虚症是久病酸。如果酸多痛少先补后泻,先下委中后下束骨。也可下络穴飞扬。 |
|
140楼#
发布于:2015-12-23 21: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3日《针灸大成》55课学习心得 针刺手法 引气:在下针做补泻之前,要先引气。气到了,在下针处皮肤会有一圈粉红色,或者下针后病人会感觉酸麻胀。病人身体虚弱时,引不到气,施针者可利用自己的气引为病人引气,方法是下针后,施针者轻握针,关节放松,丹田吸气,后吐气,吐气时意念把气导向手导到针再导向病人。肺属金,针是金属针,就可以导气。当下针后起针时碰到动脉血管会肿起一个大包,施针者用手掌轻轻按着大包,手上的阳气行,血就行,大概六呼吸慢慢就平了。如果下针后引不到气,可在下针处上下的穴道轻推就引到气了,病人会感觉酸麻胀,针下去后有紧感、下沉感。 呼吸引气法:病人吸气,把针拔起来,提到皮层,当病人吐气时慢慢进针。病人重症时,过度虚弱,会引不到气,可用灸法。 烧山火和透天凉:这两种手法是大补大泻手法。烧山火是大补,用于病人里寒很盛,先下针引到气,再把针提到皮层,从皮层向下一寸左右的距离分三段,为天、人、地。先在天处做九次紧按慢提,再到人部同样九次紧按慢提,到地部同样九次,共做二十七次,这就是烧山火,如胃寒症,用中脘或足三里穴做烧山火,如人脚冰冷,在三阴交做烧山火。如肾寒手脚冰冷在复溜处烧山火。 透天凉是大泻,用于热症,下针后引到气,扎到深处,先从地部开始做,做六次紧提慢按,再到人部做六次紧提慢按,再到天部六次紧提慢按,共十八次。用于大热、燥渴。如发烧咳嗽,可在尺泽做透天凉。 阳中引阴,阴中引阳:阳中引阴就是病人先寒后热,即先补后泻;阴中引阳就是先热后寒,即先泻后补。如果病人寒多热少或酸多痛少就先补后泻。如果热多寒少或痛多酸少先泻后补。例如病人膀胱经痛,是实症下束骨,是虚症下委中,实症是痛,虚症是久病酸。如果酸多痛少先补后泻,先下委中后下束骨。 |
|
141楼#
发布于:2015-12-24 08: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张秀隽申请签到2015-12-24巜针灸大成》55课学习心得。 一、呼吸法引气法,什么是引气,下针以后要等气到,再去做补泻。有粉红圈就是气到,有青色圈就是扎到血管了。 二、烧山火与透天凉,烧山火是补,透天凉是热症,皮肤表面一圈比较红或病人感觉酸麻胀,下针后紧按慢提,胃寒症,胃痛呕酸,脸色青是寒症。 如果人瘦肚子平中脘就不适当,找足三里本穴。足阳明胃经属土,是金水木火土,所以足阳明的厉兑穴是井穴,也是母穴,做完脚趾头肿很大,所以在足三里上下针。 如果病人脚是冰冷的,找三阴交阴经的交汇,肾本来是黒的,病人的脸发黑手脚冰凉是肾寒,在肾的母穴做烧山火。人很瘦下针到皮肤到骨头的距离是复溜。透天凉是大泻。 三、阳中引阴与阳中引阳,病人先寒后热,寒比较多热比较少,先补后泻,酸多痛少也是先补后泻。一个人热多寒少或者是痛多酸少,就要先补后泻。 背痛是膀胱经的实症,下针束骨。膀胱经的虚症下针委中,实症痛,虚症是酸。
|
|
142楼#
发布于:2015-12-24 16: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张秀隽申请签到2015-12-24巜针灸大成》55课学习心得。 一、呼吸法引气法,什么是引气,下针以后要等气到,再去做补泻。有粉红圈就是气到,有青色圈就是扎到血管了。 二、烧山火与透天凉,烧山火是补,透天凉是热症,皮肤表面一圈比较红或病人感觉酸麻胀,下针后紧按慢提,胃寒症,胃痛呕酸,脸色青是寒症。 如果人瘦肚子平中脘就不适当,找足三里本穴。足阳明胃经属土,是金水木火土,所以足阳明的厉兑穴是井穴,也是母穴,做完脚趾头肿很大,所以在足三里上下针。 如果病人脚是冰冷的,找三阴交阴经的交汇,肾本来是黒的,病人的脸发黑手脚冰凉是肾寒,在肾的母穴做烧山火。人很瘦下针到皮肤到骨头的距离是复溜。透天凉是大泻。 三、阳中引阴与阳中引阳,病人先寒后热,寒比较多热比较少,先补后泻,酸多痛少也是先补后泻。一个人热多寒少或者是痛多酸少,就要先补后泻。 背痛是膀胱经的实症,下针束骨。膀胱经的虚症下针委中,实症痛,虚症是酸。
|
|
143楼#
发布于:2015-12-24 20: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郭彦霞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4日《针灸大成》56课心得
留气法:是专用来治疗痞块、硬块,肿瘤用的。如乳房、子宫、腹部的硬块、积瘤、脂肪瘤。如硬块正长在胃经,可以扎足三里、上巨虚、梁丘,操作:针下去后同烧山火一样紧按慢提九次,担上来豆许,这是强补,气会冲上去到痞块处将其冲开,我们再用泻法把气导引出来,在同一穴位行六数,紧提慢插。然后往下插一点。这是冶痞块远取穴的方法。 烧针:用来治疗痞块,有两种时机,一种是脂肪瘤、黑痣,是良性的,良性的触诊时会圆滑的,光滑的。恶性的是不规则,不均匀的。第二种是对于化脓性的有脓的。先用火罐把脓抽出来如是比较浓稠就用破针刺。三针法刺在肿块上,第一针从上往下刺,第二针从前往后刺,第三针从后往前刺。烧针操作:选用28号针或32号针,渍麻油,斜烧,要沾一次烧一次共烧三次,烧好后直接刺进去。下烧针第二天就会变小。 报刺法:也是用来治疗良性痞块,也叫飞针引气法,操作:下针到底端左右捻针,然后提到皮层,向前刺一针左右捻针,再提到皮层,向后刺一针左右捻针,依次扎,共扎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处然后再扎回原处左右捻针。 运气法:运气法专治疼痛用,治强烈的疼痛。痛分四层:一层痛,称实症。泻。二层痛多酸少,先泻后补。三层痛少酸多,先补后泻。四层为酸,麻,用补。四层最不好治。运气法举例说明:如病人胸项痛,在阳明胃经,可以用子母补泻下内庭,如果还痛,可下冲阳或丰隆或梁丘,下冲阳引到气后做逆气捻针泻法行六次,然后把针提起针尖对着痛的方向下针留针二十分钟,拔针后不按针孔。 |
|
145楼#
发布于:2015-12-24 21: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4日《针灸大成》56课学习心得 针刺手法 1、留气法:是专用来治疗痞块、硬块,肿瘤的。不管是长在乳房、子宫、腹部的硬块,还是积瘤、脂肪瘤,通通可以用留气法。如果硬块正长在足阳明胃经,可下针足三里、上巨虚、郄穴梁丘,针下去后像烧山火一样用插提法紧按慢提九次,再提上来豆许,这是强补,气会冲上去将痞块冲开,我们再用泻法把气导引出来,在同一穴位行紧提慢按六数,再往下插一点留针,取针时不按针眼,这是冶痞块远取穴的方法。 2、烧针法:近取,用来治疗痞块。有两种时机,一种是脂肪瘤、黑痣,为良性肿瘤,良性的触诊时会圆滑的,光滑的。恶性的是不规则,不均匀的。第二种是里面化脓的,有脓血的。先用火罐把脓抽出来,如果是比较浓稠就用铍针刺。用三针法刺在肿块上,第一针从上往下刺,第二针从前往后刺,第三针从后往前刺。烧针时选用28号针或32号针,浸麻油,斜烧,重复三次,烧好后直接刺进去。下烧针第二天就会变小,如果还有没消,就再下烧针。 3、报刺法:用来治疗良性痞块,又称飞针引气法,下针到底端左右捻针,然后提到皮层左右捻针,向前刺一针左右捻针,再提到皮层左右捻捻,向后刺一针左右捻针,依次扎,共扎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处。刺完后,回到原处,下到底端,左右捻捻就结束了。 4、运气法:专治疼痛,治强烈的疼痛,是一种强泻的手法。痛分四种:第一种,痛,为实症,用泻。第二种,痛多酸少,先泻后补。第三种,痛少酸多,先补后泻。第四种酸,麻,用补。第四种最不好治。例如:病人左乳中下方肿块,在阳明胃经,可在郄穴梁丘下针,在梁丘穴用捻转法泻六数,然后把针提起针尖对着左乳痛的方向下针,留针二十分钟,拔针后不按针孔。 |
|
146楼#
发布于:2015-12-24 22: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张秀隽申请签到2015-12-24《针灸大成》56课学习心得。 一、留气法、烧针与报刺法,留气法是我们治疗痞块,硬块,肿瘤用的。不管肿瘤是生在乳房,子宫,腹部的硬块,皮肤表面上的积瘤,脂肪瘤,只要有硬块都可用留气法。这是消痞块的方法。子宫有硬块子宫肌瘤乳房硬块正好在足阳明胃经上面,可在足三里,上巨虚,或是郄穴粱丘下针,留气法专治痞块。痞块近取有两种,第一种用烧针,第二个用报刺法。 二、治痞烧针,痞块烧针技术,一般用脂肪瘤,黑痣,良性痞块圆滑状,即使会长,也没关系,恶性癌症的时候硬块非常硬,表面非常粗糙,不规则,不均匀,是癌症,对癌症恶性肿瘤不要用这种刺法。第二个里面有脓,脓血很多,先用火罐把脓抽出来。罐子大小尺寸不同,抽出来再用烧针。第一针从上往下,第二针从前面往后刺,第三针从后往前剌。 三、治痞报刺针法,治痞块良性釆报刺法,又称飞针引气法。治痞块用九时提六时,飞针引气方法补泻同时出现是留气法。如果有脓疡的话,还是要用烧针。 四、运气法与四种痛症,运气法是专治疼痛用的,疼痛分四个层级,第一层,就是痛,称实症,实症要泻,第二个痛多酸少,是先泻后补,第三个痛少酸多,先补后泻,第四个是酸,麻,纯属用补法。乳房有硬块,正好生在乳中穴的下方,可扎正面的郄穴,足阳明胃经郄穴是梁丘,针留在里面,二十分钟后起针,泻的时候针拔出来不要按针孔,让气往外走,过一下在按针孔。
|
|
147楼#
发布于:2015-12-25 22: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郭彦霞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5日《针灸大成》57课心得
提气法:专治顽固冷、麻,按经络取穴,如病人头侧麻,是胆经,在侠溪穴补,也可在临泣下针,好果症状还在就用提气法来强化冶疗。提气法取阴数六然后把针提到皮下,把针对着症状方向刺进去,留针。 中气法:与提气法相反,中气法治实,治积。针下去一样做六数,一样用泻,如我们清大肠,支沟与照海可活络大肠,上巨虚、下巨虚也可以,天枢可以、足三里也可,这叫临症,阴六数做完后把针反过来(与积的位置相反)向身体外刺。 用丰隆穴导痰:用中气法,针下丰隆,得气后提到皮下,再斜刺四十五度对着病灶下针引动痰气,用泻的手法逆针而转泻六,再提到皮下再向下四十五度把寒引下来。 天干歌与五门十变:天干一一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两个合化木火土金水。甲己合化为土,乙庚合化为金,丙辛合化为水,丁壬合化为木,戊癸合化为火,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属肾,天干歌用本穴治疗,胆的本穴是临泣,脾的本穴是太白,肝的本穴是行间,大肠的本穴是二间,小肠的本穴是阳谷穴,肺的本穴是经渠穴,心的本穴是少府,膀胱的本穴是通谷穴,胃的本穴是足三里,肾的本穴是阴谷穴。五门十变,就是这些。一种如临泣属木,可用来治疗小肠(火)的虚症,也可用来治疗膀胱经(水)的实症。 第二种变化:两个穴位相加,强化五行的力量,如肝有问题,我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去强土,因为木会克土,强脾后再去壮水,让水生木,强土用甲己合化土即胆的临泣和脾的太白。壮水因金生水,下行间和二间(乙庚合化金)有水就生木,这是缓治。 急治:如病人肺里有积水,先排水,金会克木,生金,用两侧行间、二间,再去强土恢复胃气。 飞经引气:共有四种针法:一青龙摆尾,二白虎摇头,三苍龟探穴,四赤凤迎源。 青龙摆尾:是补的手法,虚症用补,下针后引到气,将针柄左在摇,摇九下,一去一回为一下。 白虎摇头一是泻法,有四字歌诀(退方进圆)针扎进去后引到气,提时成方形摇着慢慢提出,插进去成圆形摇进去。 苍龟探穴:是一退三进,是补的手法,扎下去后引到气,把到皮层,再分三次推进去。 赤凤迎源:是泻的手法,也是退方进圆,进圆时要摇动针柄,又叫赤凤摇头。 这四种手法不留针,补时按针孔,泻时不按针孔。 |
|
148楼#
发布于:2015-12-26 04: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张秀隽申请签到2015-12-25《针灸大成》57课学习心得。 一、提气与中气法,提气法很顽固的冷麻又冰麻,这种情况就用提气法,胆经就在侠溪上补,因为麻是虚症,也可在胆经的原穴,或胆经的本穴,临泣上下针,就已经是补了,提气法是子母穴下去后,病痛还在那,就用这些方法扎原穴或本穴。 二、中气法刚好跟提气法相反,冷麻是虚,经脉是扁的,中气法是专门治积,积就是实,要清大肠,支沟,照海,是可以活络大肠的,那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下巨虚都可以,因为是胃经,大肠的募穴天枢,或在胃经上足三里做。丰隆穴在胃经上是针灸治痰的名穴。 三、引气法,肝是行间,大肠是二间,小肠是阳谷穴,肺是经渠穴,心是少府穴,膀胱是通谷穴,胃是足三里,肾是阴谷穴,这些是本穴,手酸在小肠扎后溪,临泣是胆经的本穴,治小肠虚症,临泣也可泻膀胱经实症。 四、青龙摆尾是补的手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太大硬块是实症,解溪不好下就下足三里。摇时候是引动气,这是青龙摆尾飞经引气。 五、苍龟探穴,一退三进是苍龟探穴。穴道下针左右转气到了病人很酸苍龟探穴是补。
|
|
149楼#
发布于:2015-12-26 09: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5日《针灸大成》57课学习心得 提气法与中气法 提气法专治顽固的冷、麻,按经络取穴,如病人头侧麻,病在胆经,就在侠溪穴补,因为麻是虚症。也可在临泣下针,一般在子母穴道下针后,如果症状还在就用提气法来强化效果。用提气法在本穴做捻转取阴数六,然后把针提到皮层,把针对着症状方向刺进去,留针。 中气法专治积,与提气法相反。冷麻是虚,积是实。针下到穴道,同样做六数,一样用泻,阴六数做完后把针提起来,用逆的方勿(与积的位置相反)向身体外刺,这是去积。 常用丰隆穴导痰,就是用中气法,针下丰隆,左转右转得气后提到皮层,再斜刺四十五度对着病灶下针引动痰气,用泻的手法逆针而转泻六数,再提到皮层再向下四十五度把寒引下来。 天干歌与五门十变 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甲己合化为土,乙庚合化为金,丙辛合化为水,丁壬合化为木,戊癸合化为火。天干歌都是用本穴治疗,胆经的本穴是临泣,脾经的本穴是太白,肝经的本穴是行间,大肠的本穴是二间,小肠的本穴是阳谷穴,肺经的本穴是经渠穴,心经的本穴是少府,膀胱的本穴是通谷穴,胃的本穴是足三里,肾的本穴是阴谷穴。本穴治疗,虚实症都可治。所谓五门十变,第一种就是该经的本穴可做子母穴的补泻,如临泣属木,可用来治疗小肠(火)的虚症,也可用来治疗膀胱经(水)的实症。第二种就是两个穴位相加,强化五行的力量,如肝有问题,我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去强土,因为木会克土,强脾后再去壮水,让水生木,强土用甲己合化土即胆的临泣和脾的太白。壮水因金生水,下行间和二间(乙庚合化金)有水就生木,这是缓治。急治:如病人肺里有积水,先排水,金会克木,生金,用两侧行间、二间,再去强土恢复胃气。 飞经引气 1、青龙摆尾:是补的手法,虚症用补,下针后引到气,将针柄左右摇,摇九下,一去一回为一下。 2、白虎摇头:是泻法,退方进圆,针扎到穴道引到气,做插提,提(退)时成方形,慢慢提出,插进去成圆形摇进去。这种方法用在肌肉多的地方。 3、苍龟探穴:是一退三进,是补的手法,扎下去后引到气,退到皮层,再分三次推进去,一次比一次深。 4、赤凤迎源:是泻的手法,也是退方进圆,进圆时要摇动针柄。 这四种飞经引针手法不留针,泻时不按针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