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92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35楼#
发布于:2015-12-03 18: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2015123日《针灸大成》第35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
7肺俞穴(俞募治疗法)
在第三椎下,外开一寸半,这个穴道叫做肺俞。 所有的俞穴,我们在治疗时,是不分虚实寒热的。我们会用到俞穴,也会用到募穴。这个治疗法则,叫俞募治疗法。俞募治疗法,大部分都用在内科的,咳,或是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气喘、肺癌等等都可以用俞募治疗。俞募治疗大部分是用在治内脏病。如果是肺经痛,比如痛一个星期,就用子穴,好几个月了就用母穴,子母穴大部分是用在经络痛或四肢痛。除了这个俞募治疗法外,若用后,病人还会痛,还有郄穴及会穴合用的会郄治疗法。
当肺有问题时,在肺的俞穴及募穴下针就可以了。这是针灸治忧郁症的方法。
按照五行木火土金水治疗,有很多治疗法。有一种叫正治法,就是通用的治疗方法。当我们发现木有问题的时侯,我们先去强土,再去强肾。就可以把病堵住了。同样的,当我们肺有问题时,第一个会影响到木,所以要先去强木。所以在治疗肺的时候,要先去治疗肝再去治疗脾脏,让金必须要去生水,让金没办法克木,这种我们称之为正治。当金去生水,相生的现象出现了,这就是正常。
肾主二便,大小便是肾脏在管。小儿龟背,龟背就是肺里面有很多痰在里面,当然可以用肺俞下针或灸,然后正面取它的募穴,就是俞募治疗法。
奶水如果逆流,就是肺癌的源头。当压脊椎骨,压到第三椎身柱时,若一压,很痛,就知道有这个风险。下肺俞、中府,再叫病人不要生气,心情一开心,喜能胜忧就好了。所以你如果知道病因,绝对可以治好的,我们可以不用死于癌。
外面说抽烟会得肺癌,实际上不会,但会影响到肝,因为金克木。抽烟伤金当然克木,但绝对不会影响造成肺癌。
8、厥阴俞与心俞穴
第四椎下是厥阴俞。厥阴俞又称为心包,心包经就落在心包上面。这个穴道我们平常也是一样下针、用灸通通可以。可治疗心脏病。前面说过,心脏本身正常应该不受病,有病都在心包上面。现在很多心脏病都是西药造成的后遗症。
第五椎下这个穴道是心俞。在诊断上面要知道第几椎,可以帮助我们诊断。当用手指头压的时候,如果有心脏病,压第五椎就会痛。肺有问题时,压第三椎就可以感觉出来。
当你压痛点压下去有闷痛,这是心虚,就是虚症。当你压下去是刺痛,剧烈的痛时,那就是堵到了。心脏有问题,可能是有瘀血在那边。灸也可以,下针也可以。会扎心的募穴巨阙,背后就下心俞,这就是俞募治疗。先扎正面或先扎背面这都没有关系,没有那么钢铁的纪律,先正面先背面都无所谓。
治疗心脏病时,一下就是六针,心俞肺俞肝俞,治金完再去治木,心脏火就会生土,火会被生,所以同时下针肺俞跟肝俞,多扎两针无所谓,这我们取穴的法则。
小儿心气不足、数岁不语。心气不足到好几岁,有时七、八岁都不讲话。就是心气不足,用针、灸都可以。针心俞、灸心俞都可以。
9、红斑性狼疮
有一种病叫SLE,西医叫红斑性狼疮。我们在临症时,每次都是第五椎有压痛点。同时,心其华在面,心脏有问题的时候,两个脸颊很红润,当有红斑性狼疮的时候,为什么称之为狼疮呢,狼的脸有这种蝴蝶斑,是红色的蝴蝶斑,脸上的红皮退掉后,皮很硬是红色的。我们在治疗心脏的时候,针灸下心俞、肺俞、肝俞女人会得到红斑性狼疮,男人也会,但很少。
10、督俞穴(血癌)
第六椎下,我们称之为督俞。督俞,顾名思义,专管督脉,督脉是诸阳之会。在临床上,看血癌的时候,在第六椎可以找到压痛点。每一个进来,男女都是痛在第六椎,也就是说是督脉受到伤害,实际上,白血球增加那么高,是因为督脉得到不正常的营养所致。
督俞可以下针,也可以灸。你看督脉多重要,它是诸阳之会。所以,阳和阴是协调的,当它是协调的时候,整个督脉找不到压痛点,不协调就会找到压痛点,所以人身上有痛的反应,就是身体里面告诉你某些健康讯息。
骨髓还是原装的最好,不要换。
李水华
会员
会员
  • UID201856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40
136楼#
发布于:2015-12-03 19: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5年12月3日《针灸大成》第35课心得
接足太阳膀胱经:
肺俞穴:在第三椎下,旁开一寸半。
俞募治疗法:手太阴肺经,肺主皮毛,变动在咳。用俞穴或募穴治疗。肺的募穴是中府,从中府下针到云门,再在背面的肺俞下针,约二十分钟,这个治疗法则,叫俞募治疗法。俞募治疗法,大部分都用在内科病的治疗,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气喘、肺癌,甲亢甲减等都可以用以用俞募治疗法。俞募治疗法若用后,病人还会痛,还有郄穴及会穴合用的会郄治疗法。“肺瘘、皮肤痒欲自杀”,在肺的俞穴及募穴下针就可以了,这可以治疗忧郁症。
正治法:当病在肺金,知肺金克肝木,要先强肝,脾土生肺金,在健脾,则为正治金生水,肾主二便,大小便是肾脏在管。当我们肺的功能不正常,治肝、治脾后,肺的功能一一恢复,就可以看到肾脏管的大小便会变正常。
厥阴俞:第四椎下旁开一寸半。
心俞穴:第五椎下旁开一寸半。当按压第五椎痛,就是心脏病,压下去闷痛,是心虚,就是虚症。压下去是刺痛,那就是堵了,有瘀血。针、灸都可以。下心俞同时下心的募穴-巨阙,就是俞募治疗。治疗心脏时和五行关系,心脏一有问题,会影响到肺、肝,就要在心俞肺俞肝俞下针,治金再治木。如:小儿心气不足、数岁不语,可以针心俞、灸心俞。健忘,是因为心藏神,神不守,都可以在心俞治。
红斑性狼疮:在脸的鼻翼两侧有红色的蝴蝶斑,皮质硬。一般会在第五椎有压痛点,月经不规则,有时会来好几天,有时很痛,脸色也不好,睡觉不好,失眠,关节肌肉痛。治疗针或灸心俞、肺俞、肝俞。
督俞穴:第六椎下,旁开一寸半,管督脉,督脉是诸阳之会。血癌的时候,在第六椎可以找到压痛点。西医说白血球太高,高到十几万,这就是血癌,白血球增加那么高,是因为督脉得到不正常的营养所致。所以说,如果营养逆流从第六椎进入督脉,本来不应该发生的这种情形,就叫做血癌。治疗之前,第六椎有压痛点,但治疗完以后,压第六椎不疼就好了。督俞可以下针,也可以灸。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137楼#
发布于:2015-12-03 21: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5年12月4日《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11、膈俞穴(贫血、淤血)
第七椎下外开一寸半,第七椎下在两肩胛骨底端连线与脊柱交接的地方,叫膈俞,血会膈俞,血病治此,血病是指贫血、淤血、内伤打击造成内脏出血、大便出血、小便出血等。心生血、肝藏血,膈俞在中间,统领全身的血,治血病用灸针都可。如口喝而不喝水,体内有淤血,久病必瘀,膈俞就是活血化瘀的穴道。
人身上有八大会穴,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腑会中脘、脏会章门、气会膻中、脉会太渊
12、经外奇穴:消渴穴
第八椎下外开一寸半,有个经外奇穴叫消渴穴,下针或灸都可,上消、中消、下消治法一样。
13、肝俞与胆俞穴(胆结石、肺痨)
第九椎下外开一寸半叫肝俞,肝脏的后方,肝病治此,俞募治疗法,下肝经的募穴、俞穴,针灸都可,两边一起,肺、心、肝都是两边一起做。在四肢上取穴时才对侧治疗,治疗中风,下针时一定先扎好侧再扎患侧。有肝病时肝俞会有压痛点。
第九椎以下依序是肝胆脾胃三焦肾,一椎一椎外开一寸半。全身只有肝经经过男人的睾丸或女人的阴部,阴部有病可以在肝经下针,睾丸疝气、小肠坠下、肝肿痛,可以在肝俞下针。
第十椎外开一寸半是胆俞,晚上十一点到半夜一点的时症,在胆俞上下针,帮助诊断治疗。
14、四花灸(膈俞、肝俞)
痨瘵,西医的肺结核,病人全身发黄,在胆经上可以治疗,胆俞上有压痛点,下针,最常用的四花灸,两个胆俞、两个膈俞同时灸,治疗肺结核非常好用的穴道。
15、脾俞穴与胃俞穴
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叫脾俞,脾主四肢,四肢上的问题,不管是肌肉还是关节痛、风湿痛都可在脾俞下针。土是治水的,脾主少腹,肚脐以下,腹部有水肿可以用脾俞,强土治水,灸针都可。
脾主肌肉、主四肢,脾脏有问题,明显的表症是身重。
脾主开胃,小孩子不吃饭灸脾俞,再灸身柱。
第十二椎下外开一寸半为胃俞,胃病治此,俞募治疗法,胃的募穴是中脘,治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如果胃痛,足三里、梁丘郄穴可止痛,足三里也可止呕,俞募治疗、会郄治疗都可以。腑会中脘,胃的会穴是中脘,胃经的郄穴梁丘,会郄治疗加俞募治疗,再加足三里,没有治不好的胃病。
16、三焦俞与肾俞穴
第十三椎外开一寸半是三焦俞,第十四椎命门,正面是肚脐,外开一寸半是肾俞。可以从第七椎找也可从第十四椎找。
三焦的募穴在肚脐下二寸的石门,三焦是水道,三焦有问题用俞募治疗,三焦俞与正面的石门。
肾主骨,藏志,肾气旺时,人有志气。肾其华在发。
王雅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92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38楼#
发布于:2015-12-04 09: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2015124日《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
11、膈俞穴(贫血、瘀血)
两个肩胛骨,把肩胛骨底端画条线,跟脊椎骨交接的地方,就是第七椎下。
我们身上有八大会穴,一共有八个。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腑会中脘,脏会章门,气会膻中,脉会太渊等等。血的会穴,也就是说血病治此。出血的病、贫血、瘀血通通可以用。很渴但是不想喝水。这是身体里面有瘀血的缘故。唐容川写了一本书叫《血证论》,提出久病必瘀的道理。很久的病一定有瘀血在,所以要用活血化瘀来治疗。
膈俞就是活血化瘀的穴道
12、经外奇穴:消渴穴
第八椎下有个经外奇穴,我们叫消渴穴。下针或灸的都可以。
消渴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是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在胸隔以上,所以病人会渴,但饮百杯还是不能止渴。肚脐到胸膈是中消,中消是饥饮百碗不能解饥,吃了半天还是饿,这是中消。下消男人会阳不举,女人则完全没有性欲,变性冷感。这个穴道,一样用针、用灸都可以。
不要去小题大作。
13、肝俞与胆俞穴(胆结石、肺痨)
第九椎开始,这是脊椎骨,这两个肩胛骨,这两个肩胛骨尖端连成一线与脊椎的交接点是第七椎下,往下是第八椎下,这是第九椎下。这是一寸半的距离叫肝俞。肝俞顾名思义,就是肝脏的部位,就是肝脏的后方。
肝有痛,肝病治此,同样可用俞募治疗,下肝经的募穴,再下肝经的俞穴,任何的脏腑都有募穴与俞穴。俞穴可以用灸的,也可以用针,在左、右两侧外开一寸半。下针的时候或灸的时候,都是两边一起灸,一起下,不管是肺、心、肝,都是两边一起做,不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在四肢上取穴的时候,才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治疗中风,我们下针的时候,一定是先扎好的地方,再扎患侧。所以医书上写先针健侧,再扎患侧。
第九椎以下依序是肝胆脾胃三焦肾。这一椎一椎的,全部是外开一寸半。这是第十椎、第十一椎、十二椎、十三椎、十四椎,依次为肝胆脾胃三焦肾。全身只有一条经络,会经过男人的阴器睾丸,或经过女人的阴部,就是肝经。所以阴部有病,可以在肝病下针。积聚痞痛,就是讲肝里面有肿瘤,有硬块。治症都可以在肝俞上面治疗。
第十椎外开一寸半是胆俞。按时间的时症,晚上十一点到半夜一点,它有问题,我们可以在胆俞穴上下针。诊断时,在第十椎会有压痛点,尤其是胆结石时,压的会很痛。
14、四花灸(膈俞、肝俞)
在治结核病的时候,胆俞是一个很好的大穴。
最常用的是四花灸,所谓四花灸就是两个胆俞,还有第七椎外开一寸半的膈俞,这四个穴道同时在灸。我们称为四花灸,是用在治疗肺结核非常好用的穴道。
15、脾俞穴与胃俞穴
在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我们叫做脾俞。脾俞顾名思义,脾主四肢,四肢上的问题,不管是肌肉,还是关节痛、风湿痛都可以在脾俞下针。这个土是治水的,脾主少腹,少腹讲的就是肚脐以下,腹部这边的水肿胀通通都可以用脾俞,用强土来治水,就可以解决水的问题。用灸、用针都可以,效果都会很好。由于脾主肌肉,主四肢。所以脾脏有问题的时候,很明显的表症就是身重,身体会非常沉重。
脚是身上最底层的地方。当你全身都在气化的时候,脚虽在最底下但却是温热的,这个热气一直往上来,全身都是在气化的状态。当全身充满气的时候,是没有癌症的,像个热水瓶一样。
脚是热的就没有癌症。你现在还没有癌症,就要想办法把脚热起来。
第十二椎,是胃。第十二椎开在胃上面,胃病治此。如果胃有病,不管是西医讲的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都没关系。扎胃俞,用俞募治疗,胃的募穴是中脘穴。扎正面的中脘,再扎胃俞就是俞募治疗。
假设有胃痛,足三里、梁丘郄穴可以止痛。足三里也可以止呕。俞募治疗、会郄治疗都可以。那腑会中脘,胃的会穴是中脘,用会郄法治病时,就再下胃经的梁丘穴,这是会郄治疗。
16、三焦俞与肾俞穴
第十三椎外开一寸半是三焦俞,第十四椎命门。正面是肚脐,背后是命门穴。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是肾俞,第十三椎下是三焦俞。
石门是三焦的募穴。三焦是水道,三焦这个地方有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俞募治疗。我们用三焦俞跟正面的石门穴。所以在整个膀胱经上面,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诸阳统会。所有阳的统帅是督脉。所以,我一再跟诸位讲,不要让人家动你的脊椎骨。
肾主骨,骨头要长的好,是肾脏在管。肾又藏志。所谓藏志,就是当肾气很旺时,人就有志。肾其华在发,所谓其华在发,就是发容华。华就是花。那头发很油鲜很光亮。肝主的是生发,是让头发往上长,这两个不太一样。
肾脏管耳朵。所以耳鸣、耳聋、听力不好,通通是肾脏在管。肾又管记忆,所以在治疗记忆有问题的时候,或脑部有问题的时候,头发有问题的时候,听力有问题的时候,骨头有问题的时候,通通是在肾治疗。胸无大志,也在肾上治疗。
肾管大小便,不单单是管小便,而且管大便。所以肾脏功能衰落的时候,病人常常有多便的现象,一天上两三次,拉出来是稀的。中医认为,肾阳不够的话,就阳不举了。若身上积水,因肾主水是水脏,所以下半身积水的话,也是肾在管。这里要区分一下,如果是两个脚平均的肿起来是肾脏。如果腿都没有肿,就只是脚踝裸关节肿是心脏有问题。
李水华
会员
会员
  • UID201856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40
139楼#
发布于:2015-12-04 18: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5年12月4日《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接上节
膈俞:第七椎下旁开1.5寸,八大会穴为血会,血病治此,贫血、瘀血、打击内脏出血。膈俞上有心下有肝,心生血,肝藏血,所以它统领全身的血。血症灸针都可以。身体里有瘀血,很渴但是不想喝水。久病必瘀,膈俞就是活血化瘀的穴道。胃经有瘀血就下膈俞,胃经上痛就下郄穴梁丘。刚被踢到下内庭。五脏气乱,下天柱、大杼,让气平衡。
经外奇穴:消渴穴:第八椎下。消渴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是渴饮百杯不能解渴,在隔肌以上;中消是饥饮百碗不能解饥;下消是男人会阳不举,女人没有性欲,变性冷淡。针、灸都可以。
肝俞与胆俞穴:(胆结石、肺痨)肝俞第九椎旁开1.5寸,在肝脏后方,肝有痛,肝病治此,用俞募治疗。任何脏腑都有俞穴和募穴。俞穴可灸可针,如果是四肢上取穴才左病右治,中风先针对侧再扎患侧。有压痛点,用来诊断和治疗。全身只有肝经一条经过男入阴器睾丸,女人阴部的经络。阴部有病、睾丸疝气在肝俞下针,小肠下坠,下隐白和肝经井穴,因井穴很痛,痛得缩回去了。积聚痞痛指肝里有肿瘤,硬块,可在肝俞上面治疗。胆俞在第十椎外开1.5寸,胆有问题第十椎会有压痛点,尤其胆结石。
四花灸(膈俞、肝俞)痨瘵是西医的肺结核,也是叫肺痨,病人全身黄,小便黄,眼睛黄,用四花灸,就是两个胆俞,两个隔俞同时灸。可以吃杏仁防治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旁开1.5寸,脾主四肢,四肢上的不管是肌肉、关节痛、风湿痛都可以在脾俞下针,土治水。脾主少腹,肚脐以下腹部水肿都可以用脾俞,土治水,解决水的问题。针、灸都可。脚是热的就没有癌症。小孩子不吃东西,灸脾俞和身柱。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旁开1.5寸,胃病治此。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扎胃俞,用俞募治疗。胃的募穴是中脘。胃痛,足三里、粱丘郄穴可以止痛。足三里可以止呕。腑会中脘,会郄治疗,加足三里,胃病治好。
三焦俞与肾俞穴:第十四椎下为命门,正面是肚脐。三焦的募穴是石门,三焦俞治疗下利、大便带水、水肿、不消化、肚子胀满,用俞募治疗。
肾俞穴,肾主骨藏志,其华在发,肾气旺,头发都是黑的。肝主的是生发,往上长,化疗伤肝,头发全掉。
李欣
新手
新手
  • UID201860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2
140楼#
发布于:2015-12-04 19:45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2015-12-4《针灸大成》第36课学习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续     :11、膈俞(贫血淤血)  :第七椎下两个肩胛骨底端和脊椎骨交接处,旁开一寸即可膈俞穴。膈俞压痛就是有贫血淤血等内脏血液问题,血病  治于此,血会膈俞,膈俞下面是肝,上面是心,心生血,肝藏血,所以膈俞统领全身的血,所有血病都可找膈俞,所以膀胱经是很大很重要的经。  八会穴:血会膈俞,脉会太渊,气会膻中,脏会章门,腑会中脘,骨会大杼,筋会阳陵,髓会悬钟。当口渴却不喝水,就是身体有淤血,体内的淤血块会造成很多怪病,久病必淤,所以可针灸膈俞活血化瘀。如胃经有淤血就下膈俞加郄穴梁丘,新伤下内庭,从马上摔下来,五脏气乱,下天柱大杼让气平衡即可。                12、经外奇穴:消渴穴:第八椎下,即是,上渴: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在胸隔以上;中渴:肚脐到胸隔之间,是饥食百碗不能解饥;下消:男人会阳不举,女人是完全没有性欲,性冷淡。这个穴可针可灸。                      13、肝俞与胆俞穴(胆结石肺痨):第九椎下旁开一寸半即是,在肝脏的后方。肝有病,找肝俞,俞募治疗法:下肝经募穴期门加双侧俞穴。膀胱经上治病都是两边一起做,四肢取穴则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治疗中风,下针一定要先扎健侧再扎患侧。肝有病,肝俞会有压痛点,耳针可治肝病。第九椎下依次是肝胆脾胃三焦肾,一椎一椎往下查,外开一寸半。全身只有肝经经过男人的阴器睾丸和女人的阴部,所以阴部有病可在肝经下针,睾丸疝气可针肝俞,所以肝俞不单治内科病,。当小肠下坠,疝气,子宫脱垂,都可针下脾经隐白及肝经井穴大敦,初病很快就回去,久病须加灸百会和双侧中府以补中气。“积聚痞痛”,肝里有肿瘤硬块治症都可针灸肝俞。十椎外开一寸半是胆俞,时症可针胆俞,胆俞压痛很痛就是胆结石,无压痛时即是病去。                                                              14、四花灸:(膈俞胆俞)肺结核病人全身小便眼睛都黄,可在胆经治。因为金克木,肺的问题会在胆经走,可吃杏核或四花灸:两个胆俞加两个膈俞。             15、脾俞穴与胃俞穴: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是脾俞,脾主四肢肌肉关节等,凡四肢肌肉关节问题都可在在脾俞下针。土克水,脾主少腹,肚脐以下少腹部位水肿胀都可用脾俞,强土即是治水,可灸可针,因为脾主肌肉,主四肢,所以脾有病的表症就是身重,正常人的气是往上升,所以不感到身重。脚是身上最底层的地方,当全身气化,脚是温热的,就不会有癌,所以治癌要先把脚暖起来。脾主开胃,小孩不吃饭,可灸脾俞加身柱,小孩就会肌肉发达,骨头强劲。第十二椎下是胃俞,胃病治此,如果胃有病,胃溃疡出血下垂都可治,俞募治疗法下双侧胃俞加中府。胃痛可取足三里梁丘,足三里止呕,俞募治疗法会郄治疗法,腑会中脘,胃的会穴是中脘,会郄法,中脘加梁丘,再加上足三里,可治所有胃病。                                  16、三焦俞与肾俞:十三椎外开一寸半是三焦俞,十四椎下是命门,肚脐正对是命门,十四椎外开一寸半是肾俞,找穴要用度骨法。三焦募穴是石门,三焦是水道,三焦有问题可用三焦俞加石门,还是俞募治疗法。整个膀胱经上,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诸阳统会,所有阳的统帅是督脉,所以督脉很重要。三焦是水道,水的问题:下利,大便带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肚子涨满都可用三焦,俞穴要配募穴用,石门是三焦募穴。肾俞:肾主骨,骨头长得好坏就是肾在管,肾藏志,肾气很旺人就有志气,如果有人什么都不想干,没有精气神,就是因为肾气不足,志不藏,没有大志。肾其华在发,肾气足就会容光焕发头发油亮,肝主生发,化疗掉头发,是因为药物伤到肝。肾脏管耳朵,所以耳鸣,耳聋,听力不好,记忆力不好,脑部有问题,头发问题,骨头问题,没有志向,都是肾气亏虚,须补肾调肾。糖尿病的下消就是肾的问题,肾主二便,当肾功能衰竭时就多便,肾阳不够就阳不举,肾主水,属水,所以四肢有积水,也是肾的问题,但是脚踝踝关节肿是心脏的问题。腰痛要灸肾俞。
许宏俊
新手
新手
  • UID2018568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141楼#
发布于:2015-12-05 00: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续)
17、气海穴与大肠俞穴
第十五椎,外开一寸半,就是气海。像腰痛、靠近肛门这边,治疗痔疮,都可以用。这是近取穴。
第十六椎下是大肠俞,就近取穴可以治疗腰痛、大肠便秘下利都可以治疗。
18、关元俞至白环俞穴
第十七椎外开一寸半叫关元俞。在后面、背边下针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治疗妇科、 腰痛的病。第十四椎以下,通通可以直针下。不可以下一寸的地方,要下一寸半的地方。也可以做隔姜灸。
第十八椎这个穴道就是小肠俞。靠近在这个近取穴,腰痛啊,痔疮啊。
第十九椎下,就是膀胱俞。除了治疗腰痛以外,小便失禁,妇科的病啊,都可以在这靠近的地方下针。
第二十椎下就是中膂俞。靠近最后屁股、臀部的地方。你可以用灸,用针。像肾虚、消渴病,大小便的问题、腰痛,女人的赤带白带都可以。旧社会十女九带。再来是白环俞,
第二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就是白环俞。接近阴部的地方,像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女人的白带,通通可以在这治疗。
19、八髎穴与会阳穴
八髎穴是全身上下最小的穴道,有八个点。从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一寸半的中间,七八分的地方,外面是小肠俞,中间的地方是所谓的上髎。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痛,妇女无法怀孕,可以灸灸上髎,针上髎。阴
部的治症,通通可以用上髎穴。上髎穴很小,下针时可以左右 找到一个洞,扎到洞里面去约一寸,平常是一寸半的针。次髎是在督脉跟膀胱俞的中间。在督脉跟膀胱俞的 中间下针。这八髎统归上髎来管。像阴茎痛、睾丸痛,这是近取穴。从腰到脚麻,都可以下次髎穴。
妇人赤白带,书上的治症都很接近。中髎穴就是中膂俞跟脊椎骨交接的中间。在一寸半距离的中间是中髎。中髎书上写妇人绝子、不会怀孕、白带很多。八髎穴治症雷同。 再来下髎穴在白环俞与督脉的中间。
再来是会阳,也很少用。治症跟这边差不多。
20、附分穴与魄户穴
膀胱经在上背部分两条。第一条是在督脉外开一寸半,另外一条是督脉外开三寸。附分是从第二椎下外开三寸。是手足太阳之会,像肩中俞、肩外俞、大杼都可以治疗颈项肩背,这都是一样
的治法。第三椎是身柱,外开三寸,这个穴叫魄户。不要扎肺俞,可以扎魄户,下针都可以,灸也可以。
21、膏肓穴
整个膀胱经里面,以膏肓这个穴道最为重要。我们把五椎分三份,外开到三寸,叫膏肓。无所不疗。穴位不好找。让病人反着坐,前面放个枕头,抱着枕头,一抱肩胛骨就
打开来了,这膏肓就出来了,膏肓是躲在肩胛骨里面。除了治症以外,最常见的就 是膏肓痛。这个人很卖力,痛点就在膏肓。疗的方法是放血,针灸都不用。你让他肩胛骨打开 来,用手去按。在原来肩胛骨这个地方,这个膏盲穴跑出来后,拿三棱针或放血针去刺破皮肤,火罐放上去,把血吸出来,吸出来后,当场就好了。
在灸完膏肓后,嘴巴燥渴、嘴唇会干裂,这时候你去灸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都可以,灸的时候,气就会往下走。或再去灸足三 里,会把这热气往下导。膏肓穴是起死回生的妙穴。膏肓大部分是用灸和放血。
22、神堂穴至胃仓穴
第五椎下外开三寸,就是神堂穴。是心脏的大穴。
第六椎外开一寸半是督俞。在治疗血癌的时候,你可以用针或灸,来帮助督俞,帮助它的效果。
第七椎外开三寸,就是膈关。治症跟膈俞 差不多,像小便黄,大便不好,都可以用。
第九椎外开三寸,就是魂门。肝藏魂嘛,所以它把两者归纳在一起,因为在肝脏的旁边, 也是辅助肝脏的,可增加肝俞的效果。
第十椎下外开三寸,就是所谓的阳刚穴。
再来是意舍,在第十一椎下。脾藏意,人体的意志、意念是脾脏在管,主治腹满虚胀。脾有问题的时候,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就会洞泄。小便赤黄,因脾主黄色,这黄色本来应该在脾里面的,因脾脏比较虚了,所以营养会跟着小便排出来。呕吐消渴,因脾是在中焦。身热目黄,因脾是黄色的。意舍是辅助脾俞的。
第十二椎下的胃仓是辅助胃的穴道。
王雅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92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42楼#
发布于:2015-12-05 17: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王雅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
17、气海穴与大肠俞穴
气海穴是第十五椎下旁开一寸半。像腰痛、靠近肛门这边,治疗痔疮,都可以用。在四肢上找就是远取穴。
大肠俞是第十六椎下旁开一寸半。第一个它在腰椎的位置,近取穴也可以治疗腰痛。大肠的问题如便秘、下利都可以治疗。
单椎痛的治疗方法——有人内科没病,内脏没病,就背痛,痛在十三椎,其他都很好,大便也好,可以下针十三椎旁边的俞穴,如果要加重治疗,可以在三焦经上的子穴上下针,就是治疗当椎的通。脾经的子穴是商丘。如果病人脾脏都很好,四肢也没有身重,什么也没有,关节也没有痛。就是第十一椎痛,你可以下脾俞以外,也可以下脾经的商丘,一针一下到子穴,第十一椎就开始热,这是我们的导引方法。
18、关元俞至白环俞穴
关元俞第十七椎外开一寸半。在后面、背边下针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治疗妇科、腰痛的病。男人腰痛,女人妇科都在这下针。
第十四椎以下,通通可以直针下。直针下时,要有点基本常识,不可以下一寸的地方,要下一寸半的地方。那灸也可以,放片生姜做隔姜灸。
小肠俞第十八椎外开一寸半。治疗腰痛,痔疮。
膀胱俞第十九椎外开一寸半。治疗腰痛以外,小便失禁,妇科的病,都可以在这靠近的地方下针。
中膂俞第二十椎外开一寸半。肾虚、消渴病,大小便的问题、腰痛,女人的赤带白带都可以。针灸都可以。
白环俞第二十一椎外开一寸半。接近阴部的地方,像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女人的白带,通通可以在这治疗。
19、八髎穴与会阳穴
八髎穴是全身上下最小的穴道。八髎穴有八个点。
上髎从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一寸半的中间,就是七八分的地方,外面是小肠俞,小肠俞和督脉中间的地方。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痛。妇女无法怀孕,想要生小孩,可以灸灸上髎,同时针上髎也可以。阴部的治症,通通可以用上髎穴。
这八髎统归上髎来管。像阴茎痛、睾丸痛,这是近取穴。从腰到脚麻,都可以下次髎穴。
中髎穴中膂俞跟脊椎骨交接的中间。在一寸半距离的中间是中髎。治疗妇人绝子、不会怀孕、白带很多。
下髎穴白环俞与督脉的中间。大便下血,大便下血可能是痔疮漏血,也可能是大肠癌,所以大便跟血会混在一起,可以在下髎这边做。
会阳在尾椎骨和腰俞中间这个点外开一寸的地方。这里痛要知道是膀胱经的穴道。
20、附分穴与魄户穴
膀胱经在上背部分两条。第一条是在督脉外开一寸半,另外一条是从督脉算外开三寸。
附分从第二椎下外开三寸。附分是手足太阳之会,像肩中俞、肩外俞、大杼都可以治疗颈项肩背。
魄户从第三椎下外开三寸。

魄户是跟着肺俞来的,所以肺有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在肺俞或魄户下针都可以,同时灸也可以。
21、膏肓穴
膏肓穴第五椎分为三份,第一份旁开三寸的地方。
取穴方法病人反坐在凳子上,前面抱个抱枕,肩胛骨就打开了。
膏肓痛的治疗方法拿三棱针或放血针去刺破皮肤,火罐放上去,把血吸出来,吸出来后,当场就好了。
膏肓大部分是用灸和放血。
22、神堂穴至胃仓穴
神堂穴第五椎下外开三寸或者说心俞外开一寸半。
譩嘻穴第六椎外开三寸或者说督俞外开一寸半。治疗血癌的时候,可以用针或灸,来帮助督俞,加强它的效果。
膈关穴第七椎外开三寸,外开一寸半就是膈俞。治症跟膈俞差不多,像小便黄,大便不好,都可以用。治症跟膈俞差不多,像小便黄,大便不好,都可以用。
魂门穴第九椎外开三寸。肝藏魂,所以它把两者归纳在一起,因为在肝脏的旁边,也是辅助肝脏的,可增加肝俞的效果。
阳刚穴胆俞的外开一寸半,第十椎下外开三寸。
意舍穴第十一椎外开三寸。脾藏意。人体的意志、意念是脾脏在管。主治腹满虚胀。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143楼#
发布于:2015-12-05 20: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肾其华在发,华就是花,头发很油鲜光亮,肾气旺发乌黑,肝主生发,即头发往上长,化疗后伤肝即掉发。
肾脏管耳朵,耳鸣、耳聋、听力不好肾脏在管,肾脏管记忆,脑部的问题,头发的问题,听力的问题,骨头的问题,胸无大志,都在肾上治疗,肾俞。
下消也在肾脏着手,肾管大小便,下半身积水也是肾在管,如果脚平均的肿起来是肾脏,如果腿没肿,只是脚踝关节肿是心脏的问题。肾俞是腰痛的近取穴,用灸的。
17、气海穴与大肠俞穴
第十五椎下外开一寸半就是气海,治腰痛、痔疮,近取穴。
第十六椎下外开一寸半是大肠俞。如果内科没病,内脏没病,就是背痛,痛在十三椎,就在第十三椎的俞穴下针,加重治疗时在三焦经的子穴上下针,以引类推,椎的痛在当椎的俞穴下针,再下经的子穴。大肠俞在腰椎的位置,近取穴治腰痛,大肠的问题如便秘、下利。
18、关元俞至白环俞穴
第十七椎下外开一寸半叫关元俞,治疗妇科、腰痛的病、子宫肿瘤,近取穴。
第十四椎以下,通通可以下直针,下在穴位上,也可隔姜灸。
第十八椎下外开一寸半为小肠俞,近取穴,腰痛、痔疮。
第十九椎下外开一寸半为膀胱俞,治腰痛、小便失禁、妇科病。
第二十椎下外开一寸半为中膂俞,靠近臀部的地方,可灸可针,肾虚、消渴病、大小便问题、腰痛、女人赤白带。
第二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为白环俞,尾椎骨上面突起来的是第二十一椎,接近阴部,治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女人白带。
19、八髎穴与会阳穴
八髎穴是全身上下最小的穴道,督脉与小肠俞中间的是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痛,不孕灸上髎,阴部的病也可治,下针时可扎到洞里约一寸,碰到骨洞下五分就够了。
次髎在督脉与膀胱俞的中间,八髎统归上髎来管,阴茎痛、睾丸痛,近取穴。腰到脚麻,妇人赤白带,下次髎。
中髎在中膂俞与脊柱骨的中间,不孕、白带多治此。
下髎在白环俞与督脉的中间,大便下血治此。
会阳在尾椎骨上
20、附分穴与魄户穴
膀胱经在背部两条,一条是督脉外开一寸半,另一条是外开三寸。
附分在陶道外开三寸,是手足太阳之会,治颈项肩背。
第三椎下身柱外开一寸半肺俞,再外开一寸半,叫魄户,肺藏魄,加强效果。
21、膏盲穴
第四椎下第五椎上三分之一处外开三寸,叫膏盲,无所不疗,找准穴位,反坐在椅子上,前面放枕头抱上打开肩胛骨,膏盲就出来了,警察、情治人员有膏盲痛,唯一的治疗就是放血。平常膏盲无所不治,灸百壮都可,灸完后灸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将气下行,或灸足三里,将热气向下导。所以,膏盲穴用灸或放血。
22、神堂穴至胃仓穴
第五椎下外开三寸为神堂,心俞外开一寸半,心藏神。
第六椎外开一寸半督俞,再外开一寸半叫噫嘻,治疗血癌时针或灸,帮助督俞,加强的效果,病人叫噫嘻二字时这个脉会跳上来。
第七椎外开三寸是膈关,外开一寸半是膈俞,治症差不多。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144楼#
发布于:2015-12-05 22: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第九椎外开三寸是魂门,肝藏魂,加强肝俞的效果。
第十椎下外开三寸,胆俞外开一寸半,阳刚穴。
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为意舍,脾藏意,人的意志、意念是脾脏在管,辅助脾俞。
第十二椎下外开三寸为胃仓,辅助胃的穴道。
23、盲门穴至秩边穴
第十三椎外开三寸是盲门,乳房属于三焦系统,乳疾在三焦俞、盲门、三焦募穴石门都可以用,包括乳癌,针灸都可。
第十四椎外开三寸为志室,肾俞、志室一起下针,帮助肾脏的功能。
24、经外奇穴:痞根穴
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叫痞根穴,痞块之根,肿瘤、硬块都有根,用在诊断和检验上。
脚上有个奇穴叫消积穴,不管在痞块还是水积在那,还有腹胀,都可用消积穴。
第十九椎外开三寸是胞盲,治大小便的近取穴。
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是秩边,治痔疮的近取穴,对各种痔都有效,可扎长强、秩边、孔最、温溜。
25、承扶穴至委阳穴
臀部正下方,正好在大腿的正中间横纹的地方叫承扶,近取穴,对坐骨神经痛效果好,下针用三寸针,一针到骨头上面,深针才有效果,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都可用。
腿弯膝盖后两个筋的正中间中委中,委中与承扶的中点就是殷门,很少用。
26、殷门与委阳穴
委中的外侧是委阳,内侧为阴,外侧为阳,委中外走的两个大筋中间叫委阳,委阳往上一寸叫浮郄,浮郄常用在治麻痹不仁。委阳又称太阳经的别络,不是正络,别络是指还有分支在这里,不是大络,淋巴肿大用委阳,腋下肿大也可在委阳下针。
如果是瘀血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果是痞块或积块,是气闷在此,要行阳,让阳气流畅。
阳走六寸阴再走,阴和阳差六寸,阴就是看得到的东西,血就是阴,阳就是气。
27、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
委中是放血去毒的大穴,卡西波肉瘤,症状是脐上上半身长肉瘤,像葡萄一样,很多,上有津液流出,AIDS,委中放血症状消失。委中放血姿势:身体趴在墙上,脚距墙一段距离,脚后跟踮起,用水或米酒拍打委中,看到青筋冒出,用放血针刺,让脏血流出。
委中是中医的第一解毒大穴,任何的毒可解,第二个病是麻风病,委中放血,效果很好。
委中的另一个名称叫血郄,血的郄穴,血里有毒,统统可以在委中放掉,脚踮着,毒血会集中在此,一次把毒血放掉。
委中是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经是阳经,属水,井穴属金,井穴是它的母穴,补井当补合,因而,委中变成膀胱经的母穴,补的时候顺经气方向快转慢回,用三、五、七阳数补,补完再提一点出来,专治背痛。
背痛在督脉上扎后溪,如痛在膀胱经上,下委中,“腰背委中求”。
担法与截法:针刺的手法,担法是在中间取穴治,如肩膀痛和手腕痛,扎曲池。
许宏俊
新手
新手
  • UID2018568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145楼#
发布于:2015-12-05 23: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续)
23、肓门穴至秩边穴
第十三椎外开三寸是肓门。乳房就是属于三焦系统。乳疾,在三焦俞、肓门、石门,通通可以用。包括乳癌硬块,可以在这里针,或者是灸。有时候有乳癌,不见得会在十三椎下有压痛点,但一有压痛点就在这选穴最好。
志室,在第十四椎外开三寸。肾俞,志室都是一起下的,帮助肾的功能。
24、经外奇穴:痞根穴
从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再往下到第十四椎,在这一带。有个穴道,叫做痞根穴。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在诊断上,查有没有肿瘤及治好了没有,也可以在这穴道下针,把根断掉。
脚上有一个奇穴叫消积穴,不管是痞块积在哪,还是水积在哪,还有腹胀,通通可以用消积穴。
第十九椎外开三寸,是胞肓。 胞肓是治大小便的近取穴,下焦排泄系统。
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是秩边。秩边穴是很有名的治痔疮的近取穴,你可扎长强、秩边、孔最。孔最是肺经的郄穴,肺跟大肠相表里,还有温溜穴,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秩边对各种痔疮的效果都很好。
25、承扶穴、殷门、委阳穴
股沟这样弯起来,正好在大腿的正中间横纹的这个地方,称承扶。近取穴对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承扶下针时是用三寸针,一针透进去,一针就到骨头上面。深针才有效果。像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近取穴都可以用。
殷门穴:脚背后两个筋的正中间为委中穴,横纹正中间是承扶,将承扶和委中,假想成一条线,找出正中点,就是殷门穴。殷门穴很少下针。从委阳往上一寸叫浮郄,浮郄穴常常用在治麻痹不仁,殷门、浮郄都用的不多。
膀胱经是阳经,在膀胱经的外侧,通通是阳经,内侧就是阴经。外侧的穴道,在肌肉和筋的中间,这个穴道叫委阳。从委阳上一寸,就是浮郄穴,很少用它。委阳穴和委中平行。委阳是足太阳经的络穴,足太阳之别络。在原络治疗的时候会用到它。
委阳又称太阳经的别络。 像我们的淋巴肿大,可以用委阳。因为它是在转角的地方,这个三角的地方,腋下肿大都可以在委阳上下针。治肿瘤的时候就是两个字,就是“行阳”,让阳气流畅。阴和阳的区分是阳先走,阳走六寸后,阴再走。
26、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
委中是非常有名的大穴。委中放血,是去毒。委中怎么放血?人身躯趴在墙上,将脚后跟踮起来,拿水或米酒,拍拍且打打委中穴,两筋中间,就会看到有青筋冒出来,用放血针刺青筋,让它的脏血流
 
 
出来。这是中医的第一个解毒大穴,任何的毒都可以这边解。麻风病也是在委中放血。另一个名称叫血郄,血的郄穴。所以当血里面有毒可以在委中放掉。
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补井当补合,母穴是井穴的时候,补合穴。把膀胱经的委中,变成母穴,在这个地方做补泻。几乎所有的背痛,都可以在委中下针。背痛且痛在督脉上面,扎后溪。如果痛在两侧,就下委中,叫“腰背委中求”,腰背有痛、有病的时候,都可以下委中穴。委中因汗很多,所以不灸。就用放血、下针。
27、担法与截法
针剌的手法,称之为担法、截法。扁担扛在肩膀上,叫做担。“我就是痛这一点和这一点”,在两个穴道中间,一针下去就解掉了。这就 叫担法。比如肩膀痛和手腕痛,扎曲池。
 
 
有出血的时候,在出血的位置上一寸下针。下针的时候,用一寸半的针,像手比较浅用一寸,腿部用一寸半。下进去后,如果还有出血,再上一寸再下一针。
还有疱疹,带状疱疹。在灸的时候,灸两头,这就是截法。五行来说,心脏有问题,先去治金,病不会再进了,再去强木,硬把火推到土上,循环就回来了,这是就是一种截法的观念。
李水华
会员
会员
  • UID201856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40
146楼#
发布于:2015-12-06 00: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三焦俞:第十三椎外旁开一寸半是三焦俞
肾俞:第十四椎外旁开一寸半是肾俞
临床表现及运用:石门(肚脐下二寸)是三焦的募穴。三焦是水道,三焦有问题时用俞募治疗(三焦俞跟正面的石门穴)。像水的问题,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都可以用三焦。
肾主骨,肾藏志,肾主华发,肾脏也管耳朵,记忆,脑部,头发都是在肾治疗。胸无大志,也在肾上治疗。下消也是在肾脏方面着手,大小便,下半身积水也是肾在管。两个脚平均的肿起来是肾脏。如果只是脚踝裸关节肿是心脏有问题。
气海俞:第十五椎下外开一寸半
大肠俞:第十六椎下外开一寸半是大肠俞
临床表现及运用:气海穴治腰痛、痔疮;引导法:如果背痛在哪椎,就在哪椎的俞穴针灸,再用子穴。是单椎痛的治法。大肠俞也可以治疗腰痛,同时也治便秘、下利。
关元俞到白环俞穴穴位:第十七椎下外开一寸半是关元俞。第十八椎下外开一寸是小肠俞;第十九椎下外开一寸是膀胱俞;第二十椎下外开一寸半是中膂俞。第二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是白环俞
临床表现及运用:第十四椎以下直针下,也可做隔姜灸。关元俞治疗妇科、腰痛的病。小肠俞治腰痛、痔疮。膀胱俞治腰痛以外,小便失禁,妇科也可针。中膂俞治肾虚、消渴病,大小便、腰痛,女人的赤带白带都可以。用灸用针都可以。白环俞治像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女人的白带,通通可以。八髎穴与会阳穴 :从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是小肠俞,它们中间的地方就是上髎;中髎穴就是中膂俞跟脊椎骨交接在一寸半距离的中间是中髎。下髎穴在白环俞与督脉的中间;会阳在尾椎骨外开一寸的地方;临床表现及运用,这八髎统归上髎来管;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痛,阴部的治症、想要生小孩(灸上髎同时针上髎)。在督脉跟膀胱俞的中间下针,到骨洞下五分;中髎书上写妇人绝子、不会怀孕、白带很多。下髎治大便下血,大便下血可能是痔疮漏血,也可能是大肠癌。
附分穴与魄户穴 :膀胱经在上背部分两条。第一条是在督脉外开一寸半,另外一条是从督脉算外开三寸。第二椎下外开三寸是附分。第三椎外开三寸叫魄户
临床表现及运用:魄户是跟着肺俞来的,肺有问题在肺俞或魄户下针都可以,同时灸也可以。
膏肓穴 :第五椎上三分之一处旁开三寸,临床表现及运用,无所不疗。膏肓痛代表这个人很卖力,治疗的方法是放血。 灸完膏肓几百壮,再去灸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或再去灸足三里,让气往下走导到小肠里才会达到治症的效果。膏肓大部分是用灸和放血。
神堂穴至胃仓穴:临床表现及运用,第五椎下外开三寸是神堂穴,心俞外开一寸半,辅助心俞治疗,针灸都可; 第六椎外开三寸是譩嘻,督俞外开一寸半。治疗血癌的时候,可以用针或灸,加强督俞效果; 第七椎外开三寸是膈关,膈俞外开一寸半。小便黄,大便不肠;第九椎外开三寸是魂门,肝俞的外开一寸半。加强肝俞治疗; 第十椎下外开三寸是阳刚穴, 胆俞的外开一寸半。第十一下外开三寸是意舍穴;辅助脾俞,脾藏意,主治腹满虚胀,小便赤黄(因脾主黄色)第十二椎下的胃仓是辅助胃的穴道。
李欣
新手
新手
  • UID201860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2
147楼#
发布于:2015-12-06 09:30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     2015-12-5  《针灸大成》第37课学习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续17、气海穴:第十五椎下旁开一寸半是气海俞,主治腰痛痔疮都可近取穴。第十六椎下是大肠俞,大肠俞可治腰痛和便秘下利等。中间腰痛找督脉下后溪,痛在两边找膀胱经,治当椎第的病就针其膀胱经的俞穴,加重效果可加其所属脏器的子穴。如十三椎疼,就针三焦俞加三焦子穴;如十一椎疼,就针脾俞加子穴商丘,当椎就会热,属导引法。                   18:关元俞至白环俞:第十七椎下是关元俞,主治妇科病,腰痛,如子宫肌瘤;第十四椎下都可以下直针,可针可隔姜灸;第十八椎下小肠俞,和小肠有关,;腰痛,痔疮;第十九椎下:膀胱俞,可治腰痛,小便失禁,妇科等;第二十椎下是中膂俞,靠近臀部,可灸可针,治肾虚,消渴病,二便问题,腰痛,女人赤带白带皆可。第二十一椎下是白环俞,接近尾椎骨阴部,主治:疝气二便腰背痛白带。                        19、八髎与会阳:八髎是全身最小的穴位,八个点,督脉和小肠俞的中间是上髎,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疼,针或灸上髎可助孕,还治所有的阴部病症,上髎穴很小,绿豆样大小,下一寸半针,到骨洞的正位;次髎在督脉和膀胱俞中间,八髎统归上髎管,阴茎痛,睾丸痛,从腰到脚麻、妇人赤白带,都可以在八髎。中髎在中膂俞跟脊椎骨中间,治症:妇人不孕、白带多,与八髎同。下髎在百环俞与督脉中间,大便带血,可能是痔疮,大肠癌,可针下髎,妇人不孕可选上中髎。会阳在尾椎骨和腰俞中间,属膀胱经。20、附分穴与魄户穴:上面讲的都是督脉旁开一寸半的内膀胱经,另一条外膀胱经在督脉外开三寸,两排膀胱经一路下去。附分穴在第二椎下旁开三寸,附分是手足太阳之会,跟肩中俞、肩外俞、大杼都可治疗颈项肩背。第三椎下是身柱,外开一寸半是肺俞,肺俞再外开一寸半是魄户,肺藏魄,魄户跟肺俞很近,可加强效果。可针可灸。                                                       21、膏肓穴:整个膀胱经里膏肓是最重要的穴道,在第四五椎 之间三分之二处旁开三寸,膏肓穴无所不治,让病人反坐,抱着枕头,肩胛骨打开,膏肓就出来了,专治膏肓痛,警察清治人员的职业病,卖力紧张,可放血治疗。艾灸膏肓后,要接着灸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把胸腔里升腾的气往下引,接着灸足三里,把热气导引到脚,气才圆满。脚热就不会有癌症心脏病中风等病。      22、神堂:第五椎下外开一寸半是神堂穴,肺藏魄心藏神,所以神堂跟心俞接近,神堂是心脏的大穴,譩嘻在督俞外开一寸半,可配合督俞治疗血癌。第七椎外开三寸是膈关,治症跟膈俞同,小便黄,大便不好。第九椎外开三寸是魂门,肝藏魂,可辅助肝脏增加肝俞的治疗效果。第十椎外开三寸是阳刚穴,近胆俞。第十一椎外开三寸是意舍,脾藏意,人的意志都是脾脏管,意舍主治腹满虚涨,因为脾主少腹,大便滑泻,都是脾湿,小便黄是脾虚,营养都流失了。呕吐消渴,因为脾在中焦,身热目黄,脾主黄,意舍辅助脾俞治脾症。第十二椎下的胃仓是辅助胃。
王雅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92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48楼#
发布于:2015-12-06 18: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 2015中年12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22、神堂穴至胃仓穴
 
 
膈关第七椎外开三寸,就是膈关(隔俞旁开一寸半)。治症跟膈俞差不多,像小便黄,大便不好,都可以用。
 
魂门第九椎外开三寸,就是魂门(肝俞旁开一寸半)。因为在肝脏的旁边,所以肝藏魂。
 
阳刚第十椎下外开三寸(胆俞旁开一寸半)
 
意舍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脾俞旁开一寸半)。脾藏意。人体的意志、意念是脾脏在
 
管。意舍主治腹满虚胀。如果脾有问题,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就会洞泄。小便赤黄,因脾主黄色,脾虚没法吸收营养时候就会跟着小便排出来。又如呕吐消渴,身热目黄都可以扎意舍,它能辅助脾俞。
 
胃仓第十二椎下的胃仓是辅助胃的穴道(胃俞旁开一寸半)
 23
、肓门穴至秩边穴
 
肓门第十三椎外开三寸是肓门。(三焦俞旁开一寸半)可以治疗乳房问题。乳房就是属于三焦系统。很多黄色的营养都在三焦。所以乳疾,在三焦俞、肓门、还有三焦募石门,通通可以用,石门有绝孕的功能。包括乳癌硬块,通通可以在三焦俞,肓门下针或者是灸。
 
志室第十四椎外开三寸(肾俞旁开一寸半)肾俞,志室都是一起下针可以治疗肾脏疾病。
 24
、经外奇穴:痞根穴
 
痞根穴:经外奇穴,从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地方,然后你再往下到第十四椎,在这一
 
带找。顾名思义就是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就好像树木有根嘛。你如果把树砍了,根不砍,树还是会长出来。所以这个穴道用在诊断上,查有没有肿瘤及治好了没有?同时也可以在这穴道下针,把根断掉。
 
脚上还有一个奇穴叫消积穴,不管是痞块积在那,还是水积在那,还有腹胀,通通可以用消积穴。
 
胞肓第十九椎外开三寸,治大小便的近取穴。
 
秩边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秩边穴是很有名的治痔疮的近取穴。例如治痔疮时,可扎长强、秩边、孔最。孔最是肺经的郄穴,肺跟大肠相表里,还有温溜穴,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秩边对各种痔疮的效果都很好。
 25
、承扶穴至委阳穴
 
承扶臀部横纹的中点是承扶。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
 
殷门委中与承扶穴连线的中点。很少下针,很少用。
 
委阳是足太阳经的络穴,腘横纹正中间的穴道是委中,委中往外走,两个大筋中间,这个穴道我们叫委阳。
 26
、殷门与委阳穴
 
委阳往上一寸叫浮郄,浮郄穴常常用在治麻痹不仁,殷门、浮郄都用的不多,用最多的是委中。委阳又称太阳经的别络。不是正络是别络,意思是还有分支在这里,不是大络。可以治疗腋下淋巴肿大。
 
阴和阳的区分是阳先走,阳走六寸后,阴再走。所以阴和阳永远差六寸的距离。阴就是
 
看得到的东西。像血就是阴,但西医看到血没有看到气。阳就是气,而这个气其实就是水蒸气。你到镜子上吐口气,那个气就是水蒸气。
 
 27
、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
 
委中有另一个名称叫血郄,血的郄穴。所以当血里面有毒,通通可以在委中放掉。例如在美国临床的时候,有一种病叫卡波西肉瘤,也叫AIDS ,上半身长很多葡萄一样的肉瘤,在委中放血,两天后肉瘤也没了。第二个毒就是麻风病 。麻风病的病征是眉毛也掉鼻子也掉,头发也一块块的掉,这麻风病也会传染,身上长很多肿块。我们也是在委中放血,效果非常好。
 
委中如何放血:人身躯趴在墙上,将脚后跟踮起来,拿水或米酒,拍拍且打
 
一打委一定要带手套,如手上有伤口,碰到就很不好。
 
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经是属于阳经。阳经的井穴是金,按照五行来说,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是子,金是母,所以膀胱经是水经,他的妈妈就是金,母穴是井穴至阴,按照原则,补井当补合,补的手法是遇到母穴是井穴的时候,因补井当补合,所以就补合穴。所以我们就把膀胱经的委中,变成膀胱经的母穴,在这个地方做补泻。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背痛,都可以在委中下针。针委中的时候,手快转是顺经,再慢慢转回来,这是捻转法。用三补、五补、七补、九补都可以,用阳数来补。补完以后,针再提一点点出来,这是右边。而在左边,先顺转,再慢慢回,一样用三、五、七、九取阳数,补完再提一点出来,专治背痛。如果有病人是背痛 ,且痛在督脉上面,我们知道要扎后溪。如果病人不是病在脊椎骨上面,而是痛在两侧这边,这时就下委中,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腰背委中求,腰背有痛、有病的时候,都可以下委中穴。
 
担法与截法
 
针剌的手法,有很多有名的担法和截法。担法:在两个痛点的穴道中间下针这叫担法。
许宏俊
新手
新手
  • UID2018568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149楼#
发布于:2015-12-06 23: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2月7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续)
27、合阳穴与模拟法(类比法)
委中直下三寸,有穴道叫合阳。模拟法,比如说腰到屁股这个“象”是人字纹,类比的,委中到腿肚子有人字纹,人字纹下面就是承山,治疗痔疮大穴。类似的,在手臂上肌肉出现人字纹是孔最穴。孔最穴对痔疮一样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是一条经痛的话,下委中就好了。可是还剩一点痛,就用区域压痛点手法。委中下三寸是合阳穴。辅助委中的。
28、承筋、承山、飞扬穴
承筋穴在委中和承山的正中间。抽筋痉挛等可以在这下
针。如果游泳时抽 筋就重压承山。因痔疮  大量出血时,针承山、灸孔最。痔疮很严重,就下长强,下承山,下孔最,痛就去了。若还有痛,就天应放血,把脓血放掉。委中和承山常常并用,在中风上面。承山穴再往下一寸,再外开一寸,就是飞扬。飞扬是膀胱络
穴,治脚没有力量。足三里、飞扬、承山,都是让脚有力的穴道。
29、跗阳与昆仑穴
昆仑穴在脚后大筋跟外踝裸的正中间,是专门治疗项背痛很有名的穴
道。从昆仑往上三寸的距离,就是跗阳。跗阳穴是阳蹻脉的郄穴,治症跟飞扬、承山差不多。昆仑穴是膀胱经的经穴,是火。孕妇不能下针。生完小孩,胎盘没有下来,可以用昆仑,把胎盘掉出来。
奇穴:消积穴(判断肿瘤)
从脚后跟往上三寸,大筋的正中央,是奇穴,叫消积。里面有聚积、痞块,都可以用
消积穴。可以用来诊断。最正确找消积,要让脚垂在床沿上面,从这个地方找上三寸的距离,可以用原子笔管去压,两个筋的中间,如果有压痛,代表身上有积,可以在这下针,治疗完以后,再压它,没有痛了,那就好了。这个穴道刚好在两个大筋中间,所以下针的时候,手指把大筋捉住,从大筋的中间穿到骨头上面去,正扎在筋上面,这是个例外。
30、仆参穴至京骨穴
昆仑下来是仆参。仆参穴治足跟痛
或脚后跟痛。从昆仑再下来到骨头旁边是仆参。有人脚后跟不能踩在地上,是肾脏在管,《金匮》六味地黄丸专治脚后跟痛。 而脚踝裸这边会水肿大部分是心脏的问题。全部下半身水肿的话是肾脏的问题。可以下仆参穴。
申脉穴在外踝裸下五分的地方。一摸有个骨缝,下针的时候,手法斜的成四十五度,阳蹻脉是申脉在管。所谓蹻,阴蹻、阳蹻管我们的左右转。往外转就是阳蹻,往内转是阴蹻。阴阳是平衡的才可以控制自如。不能转弯、停不下来、往前冲,都
是阴阳的不平衡。
第二个是癫痫 ,痫病的时候,隔姜灸阳蹻,灸阳蹻就是申脉穴。痫病昼发,灸阳蹻,就是灸申脉。夜发就灸阴蹻,照海,就在内踝下五分的地方,阳蹻、阴蹻,刚好是脚踝的两侧。夜发的时候,灸阴蹻。白天晚上都发,就阳蹻阴蹻都灸。有空就灸,灸到眼上的鸡爪慢慢退下去,跟黑眼珠没有碰到就不会发了,要继续灸,不要停,让它整个都退掉。
金门是膀胱经的郄穴。主治身站,不能久立等。金门穴找穴的
方法,在脚的外侧有个凸大骨的前面就是金门,凸骨的后面是京骨。京骨穴刚好跟金门隔一个骨头。下针的时候,金门穴和京骨穴,都是直针下。正好要扎在脚掌骨或脚趾骨跟 肌肉的中间。京骨穴是膀胱经的原穴。知道虚症、实症通通可以在原穴上来扎。只要扎原穴就
不管虚实,平补平泻都可以。强烈膀胱经的头痛,下京骨穴也可以。
31、束骨穴(专治经络之病)
脚趾头的后面有个凸的骨头,前方通谷穴,后方束骨穴。
束骨穴是膀胱经的子穴,又是膀胱经的俞穴,膀胱经的俞穴是木,木刚好是水的母,所以束骨穴是膀胱经的子穴。专治膀胱经的实症。俞募治疗大部分用在内科病,子母补泻都是治疗经络上的痛。像背痛、生疮、生脓疮、化脓,长在膀胱经上面,都是属
于实症,可以在束骨穴来下针,专治足太阳经络上的病。
32、通谷穴与至阴穴
通谷穴是荣穴。膀胱经的井荣俞经合,是金水木火土,膀胱经本身是水,通谷是膀胱经的本穴。右手边的肺经痛和大肠经痛,是实症。扎二间和尺泽。或扎对侧的束骨,束
骨是水,大肠经是金,一样可以泻金经的实症。 当五脏气乱的时候,可以扎天柱、大杼。还是不行的话,就深取通谷、束骨,也就是针下去的比较深。
膀胱经的井穴――至阴。
在脚小趾头旁边,趾甲旁边的穴道叫至阴。至阴穴是膀胱经的子穴,膀胱经是阳经,真正的母穴是至阴。因为补井当补合,所以用委中来取代它。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 二十四小时以后,慢慢就回正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