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楼#
发布于:2015-12-04 21: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广州-刘桐清 申请签到
2015-12-04 《针灸大成》 36 课学习心得 膈俞穴:血会,血病治此:内脏出血、贫血,大小便出血、淤血(口渴都不喜喝水)都可以用,统领全身的血,针灸都可以,久病必淤,膈俞是活血化淤的穴位。 消渴穴:经脉奇穴 膈俞下一寸,口渴喝半天水都不解渴为消渴。 肝俞穴:第九椎下,旁一寸半,肝病压第九椎痛,可灸,有阴病、胸肋痛可以用肝俞穴。 胆俞穴:第十椎下,旁开一寸半,胆结石第十椎下会痛,肺结核,用胆俞穴下针。也可用四花灸:两膈俞加两胆俞 脾俞穴:第十一椎下,旁开一寸半,脾有问题腹以下会水肿,肌肉关节痛,风湿,腹胀,身体沉重,胃口不好可用针或灸脾俞 胃俞穴:第十二椎下,旁开一寸半,胃痛可用中脘、梁丘、胃俞。 三焦俞穴:第十三椎下,旁开一寸半,水肿,代谢不好可用三焦。 命门穴:第十四椎下,直对肚脐 肾俞穴:第十四椎下,旁开一寸半,肾主骨,肾藏志,肾好志气高。 |
|
136楼#
发布于:2015-12-05 08: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20班朱素芬申请签到
2015-12-4《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九、足太阳膀胱经 10、膈俞穴(贫血、瘀血) 膈俞位于第七椎下旁开一寸半。血会膈俞,血病,在此穴治疗。 活血化瘀在此穴治疗。比如从马上掉下来,踢中胸部,刚好乳中穴,下针膈俞穴,梁丘穴,刚被踢到,下内庭。 摔得五脏乱气了,就下天柱,大杼穴。 11、经外奇穴(消渴穴) 第八椎下外开一寸半。下针或灸都可以。 治疗糖尿病。 12、肝俞穴与胆俞穴 肝俞穴位于第九椎下外开一寸半。肝病在此穴治疗,可用俞募疗法。 无论下针或灸,两边一起。在四肢取穴才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治疗中风,下针时先针健侧,再针患侧。 脱肛,下针隐白穴,肝的井穴。 胆俞位于第十椎下旁开一寸半。 胆结石的时候第十椎有压痛,结石消失压痛消失。 四花灸(膈俞穴、肝俞) 治疗肺结核时,灸两个胆俞,两个膈俞(第七椎外开一寸半),即位四花灸。 13、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 (1)、脾俞位于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脾主四肢,四肢问题,脾俞治疗。灸,针都可。 脾主开胃,儿童不思饮食,灸脾俞、身柱穴。 (2)、 胃俞位于十二椎下外开一寸半。胃病在此穴治疗。用俞募疗法。比如胃痛,可会郄疗法(中脘穴、梁丘穴),俞募疗法(胃俞、中脘穴)、足三里。 (3)、三焦俞位于十三椎外开一寸半。 石门是三焦的募穴。 水的问题(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等),都在此穴治疗,可用俞募疗法。 (4)、肾俞位于十四椎外开一寸半。 十四椎正面是神阙穴,背面是命门穴。 肾主骨,藏志。 所有和记忆、脑部、头发、听力、骨头等有关的问题都在此穴治疗。胸无大志,也在肾治疗。 肾俞是腰痛的近取穴,可针可灸。 下一节 14、气海、大肠俞 |
|
137楼#
发布于:2015-12-05 09:00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20班-山东-姜绍艳申请签到
2015-12-04《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10.足阳明膀胱经 (11)膈俞穴 膈俞穴:第七椎下,即两肩胛骨底线与脊椎相交处。 血会膈俞,血病治此,包括贫血、淤血(感觉口渴,但又不喜喝水)、打击致内脏出血、大小便出血(不用辨症,出血就可治)都可以用,膈俞统领全身的血,针灸都可以,久病必淤,膈俞是活血化淤的穴位。 (12)经外奇穴:消渴穴 消渴穴:第八椎下外开一寸半,是经外奇穴,可针可灸。 消渴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渴饮百杯不能止,在胸膈以上;肚脐到胸隔是中消,饥饮百碗不能解;下消男人会阳不举,女人完全没有性欲。 (13)肝俞穴与胆俞穴(胆结石、肺痨) 肝俞穴:第九椎下外开一寸半,有肝病此穴会有压痛点。肝病治此,用俞募治疗法,俞穴可针可灸,注意要两边一起治,肺心肝都是两边一起治,四肢上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治疗中风时下针要先针健侧,再扎患侧。 肝胆脾胃三焦肾:第九椎始,第十椎,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椎,全为椎下外开一寸半。全身只有一个经络会经过男人的睾丸或女人的阴部,所以阴部有病或睾丸疝气可以在肝俞穴下针。肝有肿瘤,有硬块,可以在肝俞穴上治疗。 胆俞穴:第十椎下外开一寸半,如晚上十一点到半夜一点胆有问题,我们可以在胆俞穴下针。帮助判断,有压痛则表示胆有问题。 (14)四花灸(膈俞、肝俞) 肺结核,病人全身发黄,小便也黄,眼睛也黄,我们叫肺痨,不容易好,可在胆经上治疗。 我们在治结核病的时候胆俞穴是个很好的大穴当你手一压压到痛点,这就是下针的地方,也可以下两边俞穴,最常用的四花灸就是两个膈俞穴两个胆俞穴同时灸称之为四花灸是用在治结核病非常好用的穴道。 (15)脾俞穴与胃俞穴 脾俞穴: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脾主四肢,四肢肌肉或关节痛或风湿痛都可以在脾俞穴下针,可针可灸;脾主少腹,腹部水肿胀可用脾俞穴;脾主开胃,小孩子不吃东西都可以灸脾俞穴,可再灸身柱穴小孩子会长高大。 胃俞穴:第十二椎下外开一寸半,胃病治此。用俞募治疗法(胃募穴为中脘),如果还痛再用会郄治疗法(下会穴中脘,再下胃经梁丘穴),会郄治疗加俞募治疗,再加足三里,胃病都可治。 (16)三焦俞与肾俞穴 三焦俞:第十三椎下外开一寸半,第十四椎是命门穴(正面是肚脐)。 三焦是水道,三焦有问题用俞募治疗法,三焦的募穴就是肚脐(神阙)下二寸的石门穴。 肾俞穴:第十四椎下外开一寸半。 肾主骨,肾藏志,当肾气很旺的时候人就有志,肾其华在发。 肾脏管耳朵、记忆,所以听力、记忆有问题都治肾,如耳朵所以耳鸣耳聋听力不好、记忆力不好、脑部有问题、头发有问题、听力有问题、骨头有问题等,胸无大志也在肾上治疗。 糖尿病分上中下消,下消就是在肾脏方面着手。肾管大小便,肾脏功能衰落,病人常常多便,拉出来是稀的。中医认为肾阳不够则阳不举,肾主水是水脏所以下半身积水也是肾在管,这里要区分一下,两个脚平均肿起来是肾脏,如果腿没肿就只是脚裸关节肿是心脏有问题。这个治症非常多,我们用灸的方式是腰痛近取穴,可针可灸。 |
|
138楼#
发布于:2015-12-05 17: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山西-马岩峰申请签到
2015-12-05 37 、 课学习心得 1、第十五椎下外开一寸半就是气海穴,像腰疼痔疮等都可以用。十六椎下旁开一寸半是大肠俞穴,也可以治腰疼,大肠的问题,便秘,下痢都可以用大肠俞。 2、十七椎外开一寸半是关元俞穴,男人腰疼,女人妇科都在这里下针。十四椎以下,都可以用直针下,直针下时,要有基本常识,不是下一寸的地方那是督脉,要下一寸半的地方,针灸都可以。治症几乎都一样,十八椎外开一寸半是小肠俞,十九椎下外开一寸半是膀胱俞,治症小便失禁等几乎都一样。二十椎下外开一寸半是中膂俞,针灸都可以,肾虚,消渴,大小便问题腰疼女人赤白带等都可以。二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是白环俞,接近阴部的地方,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女人白带等都可以用。 3、八髎穴,全身上下最小的穴道,八髎穴有八个点,上髎,督脉外开一寸半是小肠俞,小肠俞和督脉中间的地方就是上髎,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疼,不管你的腰疼在哪个部位,都可以治。妇女无法怀孕,想生孩子,也可以灸上髎,阴部的治症,都可以用上髎,上髎穴很小,只有绿豆那么大。下针不要下太深,碰到骨洞下五分就好,这样穴道才会有效,才是穴道正位。次髎在督脉和膀胱俞的中间,从腰到脚麻,都可以下次髎穴。中髎,督脉和中膂俞的中间是中髎,妇人绝子,白带多等,八髎穴治症雷同。下髎在白环俞和督脉的中间。 4、会阳在尾椎骨的地方,很少用,知道是膀胱经的穴道就好。 5、膀胱经在背上分两条,第一条是督脉外开一寸半,另外一条是督脉外开三寸。附分穴从第二椎下外开三寸,是附分穴,附分是手足太阳之会,治疗颈项肩背,和肩中俞、肩外俞、大杼都是一样的治法。第三椎外开三寸是魄户穴,肺藏魄,我们把它叫魄户。这些穴道,以俞穴为主,如扎肺俞,在扎魄户,都可以,有加强效果的目的。 6、四椎下五椎头的地方,就是把五椎分三份,第一份的地方,外开三寸就是膏肓穴,膏肓痛,唯一治疗的方法就是放血,肩胛骨打开,针刺放血,火罐放上吸,血吸出来就好。拉扯力量很强会伤到膏肓,伤到膏肓穴就针刺放血。像重病,或者当你不知道该怎样出手治疗时,就灸膏肓,膏肓灸完,再灸足三里,就不会口干舌燥了。 7、第五椎下外开三寸是神堂。第六椎外开三寸是譩嘻穴。第七椎外开三寸是膈关,治症跟膈俞都差不多,小便黄,大便不好,都可以用。 |
|
139楼#
发布于:2015-12-05 20:56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20班-河北-张华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5日学习《针灸大成》37课心得 十,足阳明膀胱经 17,气海穴与大肠俞穴 第十五椎下是气海穴,肚脐的正后方第十四椎,十四椎下旁开一寸半这是肾俞穴,下一椎第十五椎下外开一寸半就是气海穴,像腰痛,治疗痔疮都可以用,在这个器官周围选择穴道叫近取穴,在四肢上找就是远取穴。 第十六椎下外开一寸半是大肠俞穴,你要知道在督脉左右各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所以有病人说腰痛,痛在中间就是督脉同在两边是膀胱经,才知道如何选择穴道下针。 有个特殊情形:有人内科没病,内脏没病但是背痛,就痛在十三椎,其他都很好,大便也很好,你就帮她针十三椎旁边的俞穴,治疗那一椎的痛。十三椎外开一寸半是三焦俞嘛,若想加重治疗的时候可以在三焦经上的子穴下针就是治当椎的病。 大肠俞穴它在腰椎的位置近取穴也可以治疗腰痛,大肠的病,如便秘,下利,都可以治。 18,关元俞与白环俞穴 第十四椎下外开一寸半叫关元俞,大部分都是治疗妇科,腰痛的病像子宫肿瘤我们近取穴都可以。 十四椎下通通可以下直针,灸也可以隔姜灸。 第十八椎下外开一寸半就是小肠俞穴,顾名思义,跟小肠有关系,像腰痛,痔疮,近取穴。 第十六椎下就是膀胱俞,除了治疗腰痛以外小便失禁,妇科都可以在这靠近的地方下针。 二十椎下外开一寸半是中膂穴靠近屁股臀部的地方可以用灸也可以用针,像,肾虚,消渴,大小便问题,腰痛,女人赤白带都可以。 二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白环俞穴,接近尾椎骨,因为接近阴部的地方像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女人白带通通可以治疗。 19,八髎穴与会阳穴 八髎穴是全身最小的穴道,有八个点:上髎,小肠俞穴和督脉中间就是上髎穴,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痛,妇女无法怀孕,可以灸灸上髎,针上髎也可以,阴部的病通通可以用上髎穴,上髎穴很小像绿豆那么大,平常是一寸半针,因为在骨头里面不要下太深碰到骨洞下五分就可以。 次髎在膀胱俞跟督脉的中间在这下针。 八髎通归上髎来管像阴茎痛,睾丸痛这是近取穴,。从腰到脚麻都可以下次髎。 中髎就是中膂穴跟督脉的中间,,妇人绝子,不会怀孕白带很多八髎治症雷同。 妇人没有怀孕我们可以在上髎中髎做,用灸的,临床治症差不多。 会阳,在腰俞穴与尾椎骨中间。 20,附分穴与魄户穴 膀胱经到此会往下走。膀胱经在背上分两条第一条在督脉外开一寸半另外一条是从督脉外开三寸,所以说膀胱经有两条一条是一寸半往下走一条是三寸往下走,两排一路走下来。 所以会阳穴完了以后,我们再从上面也就是附分穴开始。 附分穴是从督脉第二椎下外开三寸。附分穴是手足太阳之会像肩中俞肩外俞大抒都可以治疗颈项肩背,这都是一样的治法。 第三椎是身柱穴,外开一寸半是肺俞穴再外开一寸半就是魄户穴,这些穴道以俞穴为主,要下魄户穴也可以有加强效果的目的。 所以魄户穴是跟着肺俞穴来的,所以肺有问题是可以在肺俞穴或者魄户穴下针,同时灸也可以。 21膏肓穴 整个膀胱经膏肓穴最为重要,所以位置要找对,把第五椎分为三分,上面的三分之一外开三寸就是膏肓穴, 膏肓穴无所不疗。非常好用但是不好找,一定要把肩胛骨打开,一抱肩胛骨就打开了,膏肓穴就出来了。 用针扎不到膏肓穴,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放血, 不用针,让他把肩胛骨打开,找到膏肓穴,放血把放出来用火罐吸出来就好了。 膏肓穴也可以灸,灸膏肓穴时一百到五百壮都没关系,只是灸完后嘴巴会很干燥,嘴唇干裂那是因为胸腔里气很旺,这时候去灸关元,气海穴,中极,石门,阴交都可以灸的时候气就会往下走,在去灸足三里热气就会导到脚下去。 膏肓穴是起死回生的妙穴,像重病当你不知道怎样出手治病是就灸膏肓穴,但是灸完后一定要去灸足三里,不干整个嘴巴就会干掉。 膏肓穴大部分都是灸和放血。 |
|
140楼#
发布于:2015-12-05 22: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20班朱素芬申请签到
2015-12-5《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九、足太阳膀胱经 14、气海、大肠俞 气海俞位于15椎下旁开一寸半。近取穴,治疗腰痛,痔疮等。 大肠俞位于16椎下旁开一寸半。 单椎痛治疗方法:下针两边的俞穴,下俞穴,子穴,椎体发热,这就是导引方法。 15、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 关元俞位于第17椎外开一寸半,治疗妇科、腰痛等。 小肠俞位于18椎外开一寸半,近取穴,治腰痛痔疮。 膀胱俞位于19下外开一寸半,治腰痛,妇科病。 中膂俞位于20椎下旁开一寸半,可灸可针。治腰痛,妇科。 白环俞位于21椎下外开一寸半,治疝气,腰酸背痛,妇科等。 16、八髎穴与会阳穴 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是全身最小的穴道,统归上髎来管。八髎穴治症雷同。 上髎穴位于18椎下与小肠俞之间,大约七八分的地方,统治所有腰痛,治妇女不孕可针可灸。 次髎位于督脉与膀胱俞中间。 中髎穴位于中膂俞与脊椎骨中间。妇人不孕在上髎中髎,用灸。 下髎穴位于白环俞与椎体之间。 17、附分穴与魄户穴 膀胱经背上分两条。 附分穴位于第二椎下外开三寸。是手足太阳之会,治颈项肩背。 魄户穴位于第三椎外开三寸,治肺的问题,可针可灸。 18、膏肓 膏肓位于第四椎下旁开三寸,定位时打开肩胛骨。 膏肓受损,只能放血治疗。 膏肓无所不治,灸完膏肓一定要灸足三里,不然嘴会裂掉。 膏肓大部分是灸或者放血。 19、神堂、yixi、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 神堂位于第五椎下外开三寸。 Yixi位于第六椎外开三寸。 膈关位于第七椎外开三寸。 魂门位于第九椎外开外开三寸。 阳纲位于第十椎外开三寸。 意舍位于11椎下外开三寸。 胃仓位于12椎外开三寸。 下一节 九、足太阳膀胱经 20、肓门穴 |
|
141楼#
发布于:2015-12-06 00: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刘桐清 申请签到
2015-12-05 37 、 课学习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 肾俞穴:肾其华在发,肾气旺,发黑亮。耳鸣,头发问题,小便多,下身积水,腰痛,都可找肾俞穴。 气海俞穴:第十五椎下外开一寸半,治疗腰疼痔疮。 大肠俞穴:十六椎下旁开一寸半,治疗腰疼,大肠的问题,便秘,下痢。 关元俞穴:十七椎外开一寸半,男人腰疼,女人妇科可下针。十四椎以下,用直针下。 小肠俞穴:十八椎外开一寸半 膀胱俞穴:十九椎下外开一寸半,治疗膀胱问题,腰痛、妇科病。 中膂俞穴:二十椎下旁开一寸半,可灸可针。治腰痛,妇科。 白环俞穴:第二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治疝气,腰酸背痛,妇科等。 八髎穴与会阳穴 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是全身最小的穴道,统归上髎来管。 上髎穴:十八椎下与小肠俞之间,治所有腰痛,妇女不孕可针可灸。 次髎:督脉与膀胱俞中间,可治腰痛,妇女白带。 中髎穴:中膂俞与脊椎骨中间。治疗不孕,可灸。 下髎穴:白环俞与椎体之间,治疗与八髎差不多。 附分穴与魄户穴 膀胱经背上分两条,督脉外开一寸半和三寸。 附分穴:第二椎下外开三寸。手足太阳经会穴,治疗颈项肩背痛。 魄户穴:第三椎外开三寸,治疗肺的问题,可针可灸,俞穴为主。 膏肓 膏肓俞:第四椎下旁开三寸,无所不疗,找穴时打开肩胛骨,膏肓痛,放血治疗。灸膏肓时一定要灸足三里,引热下导。 神堂穴:第五椎下外开三寸,辅助心俞效果。 |
|
142楼#
发布于:2015-12-06 08:55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20班-山东-姜绍艳申请签到
2015-12-05《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10.足太阳膀胱经 (17)气海穴与大肠俞穴 气海穴:第十五椎下外开一寸半,治疗腰痛、痔疮,近取穴。 大肠俞穴:第十六椎下旁开一寸半,治疗腰痛,大肠的问题,便秘,下痢。 督脉左右各开一寸半,是膀胱经。所以痛在中间是督脉,痛在两边是膀胱经。背痛(内科、内脏没有病):下针当椎两边的俞穴,再下对应子穴,当椎会发热,这是导引方法。 (18)关元俞至白环俞穴 关元俞穴:第十七椎外开一寸半,男人腰痛,女人妇科(如子宫肌瘤)可下针,也可灸。十四椎以下,在外开一寸半处下直针。 小肠俞穴:第十八椎外开一寸半,近取穴,治腰痛、痔疮等 膀胱俞穴:第十九椎下外开一寸半,治疗膀胱问题,腰痛、妇科病等。 中膂俞穴:第二十椎下旁开一寸半,可灸可针,治肾虚、消渴病、大小便、腰痛、妇科等。 白环俞穴:第二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治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妇科白带等。 (19)八髎穴与会阳穴 八髎穴:分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共八点,是全身最小的穴道,统归上髎来管,治症都差不多。 上髎穴:第十八椎下督脉与小肠俞之间(督脉外开七八分处),统治所有腰痛,治妇女不孕,可针可灸,统治所有阴部治症。 次髎穴:督脉与膀胱俞中间,可治腰痛,妇女白带。 中髎穴:中膂俞与脊椎骨交接中间。治疗妇人不孕,白带多。 下髎穴:白环俞与督脉中间,大便下血。 (20)附分穴与魄户穴 膀胱经背上分两条,督脉外开一寸半和三寸。 附分穴:第二椎下外开三寸。手足太阳经会穴,治疗颈项肩背痛(肩中俞、肩外俞、大杼也可治)。 魄户穴:第三椎下外开三寸,治疗肺的问题(肺藏魄),以俞穴治疗为主,可针可灸。 (21)膏肓穴(膀胱经中最重要的穴道) 膏肓俞:第四椎下旁开三寸,无所不疗,找穴时必须打开肩胛骨,膏肓痛,必须放血治疗(放血针放血,用火罐吸出),下针无用。灸膏肓可以灸百壮以上,至胸腔气很旺(嘴巴燥渴),需要灸少腹穴位(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及足三里,最终目的将热气下导至脚里面。 (22)神堂穴至胃仓穴 神堂穴:第五椎下外开三寸,辅助心俞效果。 譩譆穴:第六椎下外开三寸。 膈关穴:第七椎下外开三寸。治症跟膈俞相似,小便黄、大便不好 魂门穴:第九椎下外开三寸(肝藏魂),辅助肝脏,可增加肝俞的效果。 阳纲穴:第十椎下外开三寸。 意舍穴: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脾藏意)主治腹满虚账(脾主少腹)、大便滑泻(脾脏,湿不守会进入大肠)、小便赤黄(脾主黄色)、呕吐消渴(脾在中焦)、身热目黄(脾是黄色) 胃仓穴:第十二椎外开三寸。是辅助胃的穴道。 |
|
143楼#
发布于:2015-12-06 17: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山西-马岩峰申请签到
2015-12-06 38 、 课学习心得 1、第九椎下外开三寸是魂门,肝藏魂,因为在肝脏的旁边,也是辅助肝脏的,可增加肝俞的效果。第十椎下外开三寸是阳刚穴。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是意舍,脾藏意,就是意志,意念脾脏在管,主治腹满虚脹,大便滑泻,呕吐消渴,脾是在中焦,身热目黄等,意舍是辅助脾俞的。十二椎下旁开三寸是胃仓,是辅助胃的穴道。十三椎下旁开三寸是肓门,乳疾在三焦俞,肓门,石门都可以用,石门有绝孕的功能。包括乳癌硬块,压痛点在这的时候,针灸都可以。 2、十四椎下旁开三寸是志室,肾俞,志室是一起用加强肾的功能。十三椎下到十四椎旁开三寸半有个经外奇穴,叫痞根穴,肿瘤硬块都有根,根不砍,还会长出来。所以用在诊断查肿瘤治好了没有,也可以在痞根下针。脚上还有一个叫消积穴,不管痞块积在哪,水积在哪,腹胀都可以用消积穴。 3、再下来到第十九椎下旁开三寸是胞肓,下焦排泄系统,都可用胞肓穴。二十椎下旁开三寸是秩边,秩边穴是治痔疮的近取穴,可用长强、秩边、孔最是肺经的郄穴,还有温溜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秩边对各种痔疮效果都很好。 4、大腿正中间臀部横纹这个地方,这个穴道叫承扶穴,近取穴对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承扶穴下针要用三寸针,深针才有效果,这里肉很多,太浅没有效果,要深针,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近取穴都可以用。膝盖后面腘中两个筋的正中间是委中穴。承扶穴和委中穴假想一条线,线中间就是殷门穴。从委中穴往外走两个大筋中间我们叫委阳,委阳又称足太阳膀胱经的别络,不是正络是别络,是指还有分支,不是大络。淋巴肿大,可以用委阳。 5、委中是非常有名的大穴,也是第一解毒大穴,任何的毒都可以在这里解,卡波西肉瘤,麻风病都是传染性的,委中放血,病人趴在墙上,踮起脚跟,用水或酒拍打委中穴,就有青筋冒出来,针刺青筋,让脏血流出来,要戴手套,会传染。委中另一个别称叫血郄,血的郄穴,所以当血里面有毒,都可以在委中放掉。委中又是膀胱经的合穴,属土,按照原则,补井当补合,遇到母穴是井穴的时候,补井当补合,所以就补合穴。膀胱经母穴正好在井穴上,所以我们把膀胱经的母穴变成委中穴,在委中做补泻。背痛,在督脉上,我们知道扎后溪穴。痛在两侧,就下委中,有句叫腰背委中求,就是腰背有痛,有病的时候,都可以下委中穴。 6、针刺的手法,担法和截法是两种针刺的手法。两边痛,下中间穴道,就叫担法。要有基本常识,不要乱担。截法一般用在出血的时候,截法止血,在出血的位置,上一寸下针,是靠近身体的一寸,不是往四肢末梢,下完还流血,在上一寸,在下一针,两针下去一定止血。这是一个截法。 |
|
144楼#
发布于:2015-12-06 18:43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20班-河北-张华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6日学习《针灸大成》38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 22神堂穴至胃仓穴 第五椎下外开三寸就是神堂穴,心藏神,神堂是心脏的大穴。 第六椎外开一寸半是督俞穴,再外开一寸半是譩嘻穴,在治疗血癌的时候可以用针或者灸来帮助督俞穴,帮助它的效果。 第七椎外开三寸就是膈关穴,治症跟膈俞穴差不多,像小便黄大便不好都可以。 第九椎外开三寸就是魂门穴,肝藏魂,所以辅助肝脏的可增加肝俞穴的效果。 第十椎下外开三寸就是阳纲穴。 十一椎下外开三寸是意舍穴因为脾藏意,人体的意志,意念是脾脏管,主治腹满虚胀,大便滑泄,小便赤黄,呕吐消渴,身热目黄,意舍穴是辅助脾俞穴的。 23,肓门穴至秩边穴 第十三椎外开三寸是肓门穴,乳房就是属于三焦系统,很多黄色的营养都在三焦,所以书上这,乳疾在三焦肓门穴,还有三焦的募穴石门,石门有绝孕的功能。 包括乳癌硬块,通通可以在这里下针,或者灸,有非常多的穴道可以治乳癌,压痛点在十三椎的时候就在三焦俞肓门穴下针,但是有时候乳癌不一定会在这里有压痛点,但是有压痛点的时候就在这里选穴。 第十四椎下外开三寸是志室穴下针的时候肾虚,志室都是一起下都可以帮助肾脏功能。 24,经外奇穴痞根穴 第十三椎下外开三寸半的地方再往下到第十四椎有个穴道叫痞根穴,中自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所以这个穴道用在诊断个治疗上,在这下针把跟断掉。 第十九椎下外开三寸就是胞肓穴,是我们治大小便的近取穴,都是在下焦的排泄系统, 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是秩边穴,秩边穴是个很有名的治痔疮的近取穴,可以下长强穴,秩边穴,孔最穴,孔最是肺经的郄穴,肺跟大肠相表里,还有温溜穴,都是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秩边穴对各种痔疮都很好。 25,承扶穴至委阳穴 在臀部股沟正好在大腿中间横纹的地方就是承扶穴 近取穴坐骨神经痛效果很好,承扶穴下针用的是三寸针一针投进去到骨头上面,深针才有效果,因为这里肉很多,扎太浅没有效果,像久年的痔疮,臀肿,小便不利,近取穴都可以用,坐骨神经痛也可以下针。 膝盖正后的中间是委中穴,臀部腹股沟大腿正中间是承扶穴,承扶穴到委中穴的中间就是殷门穴,很少下针。 膀胱经是阳经,膀胱经外侧通通是阳经,内测就是阴经。 委阳穴,是足太阳经的络穴,足太阳之别络,在原络治疗的时候会用到,阴经没有原穴,阳经才有。 26殷门穴与委阳穴 承扶穴到委中穴的中间就是殷门穴 ,委中穴外开,持平的地方就是委阳穴委阳穴上一寸就是浮郄穴,浮郄穴常用在麻痹不仁。但使用的很少。 委阳穴又称太阳经的别络,,像淋巴肿大,腋下肿大,都可以在委阳穴下针,在治症上面,如果瘀血在里面会产生刺痛是有瘀血在里面,我们会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27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 ,皮肤癣) 委中穴是非常有名的大穴,委中放血方法:人身躯趴在墙上,将后脚跟掂起来,拿水或米酒拍拍打一打,委中穴就会看到青筋冒出来用放血针刺青筋让脏血就出来。委中穴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血郄,所以当血里面有毒通通可以在委中穴放掉。 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补井当补合,补的手法是遇到母穴是井穴的时候所以因为膀胱经的母穴正好在井穴上我们就把委中穴变成膀胱经的母穴做补泻。 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背痛都在委中穴下针,用阳数来补,补完了针再提一点点,专治背痛。 腰背委中求。 担法与截法 这是两种针刺的手法,担法就是两个痛点中间穴道一针下去两边都不痛了,截法呢,在出血的位置上一寸下针用一寸半针,手比较浅,用一寸针,腿用一寸半,如果还出血,再上一寸在下一针。 委中穴汗很多所以不灸,就用放血。 |
|
145楼#
发布于:2015-12-06 21: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20班朱素芬申请签到
2015-12-6《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九、足太阳膀胱经 20、肓门穴、志室穴 肓门穴位于第13椎外开三寸。 第14椎外开三寸是志室穴。 胞肓穴位于第19椎外开三寸的地方。 秩边穴位于第20椎下外开三寸。是治疗痔疮的近取穴。 21、经外奇穴:痞根穴 痞根穴位于第13腰椎外开三寸半的位置。 肿瘤硬块在此穴治疗。 22、承扶穴、殷门穴、委阳穴 承扶穴下针时用三寸针透到骨头才有效果,必须深针。 承扶穴主要治疗久年痔疮、臀肿、坐骨神经痛等。 殷门穴很少下针。 委阳穴是太阳经的别络。 23、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 委中穴位于腘窝腘横纹中点。 委中穴是血的郄穴。 委中放血去毒,是解毒大穴,任何的毒都可以在此穴解。 几乎所有的背痛都可在委中下针。 针刺手法:担法与截法 比如患者背痛在两点,是两个穴道中间,那么在两个穴道中间下针,就是担。 截法,用于止血。比如手断掉了,用一寸半的针在出血的位置上一寸下针,若还有出血,再上一寸,再下针。这就是截法。 下一节 九、足太阳膀胱经 24、合阳穴与模拟法 |
|
146楼#
发布于:2015-12-06 23: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20班刘桐清 申请签到
2015-12-6《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 肓门穴:第十三椎外开3寸,乳房属三焦,乳房硬块可用三焦和肓门有压痛点。 志室穴:肾俞穴旁开1.5寸,辅助肾俞。 痞根穴:奇穴,第十四椎外开三寸半,腹胀,积水都可用消积,肿瘤可下针。 胞肓穴:大小便都可用 秩边穴:二十椎下外开3寸,痔疮很好用。 承扶穴:股沟正下方,下针三寸针才有效,痔疮,背痛,坐骨神经痛都可以。 委中穴:腘横纹正中,膀胱经合穴,属土性,用得多,解毒大穴,任何毒都能解,淤血导致的剧痛可用,麻风病可用委中放血化淤。背两边痛都可下针。 殷门穴:在委中穴和承扶穴中间 委阳穴:与委中平行,在腘横纹外侧,膀胱经次络穴。 针法:担法和截法 担法,两头两点痛,取中间穴下针。 截法:大量出血用截法。 |
|
147楼#
发布于:2015-12-07 09:12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20班-山东-姜绍艳申请签到
2015-12-06《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10.足太阳膀胱经 (23)肓门穴至秩边穴 肓门穴:第十三椎下外开三寸,乳房属三焦,乳房问题可下三焦俞、肓门。可用于判断,肓门有压痛点,有乳疾。 志室穴:第十四椎下外开三寸,肾俞穴旁开一点五寸,辅助肾俞,帮助肾脏。 (24)经外奇穴:痞根穴 痞根穴:经外奇穴,第十四椎外开三寸半,用于诊断,检查肿瘤,也可下针治肿瘤。腹胀,积水都可用脚上的消积穴(奇穴)。 胞肓穴:第十九椎外开三寸,治大小便的近取穴 秩边穴:二十椎下外开三寸,治痔疮的近取穴,可扎长强、秩边、孔最(肺经郄穴),另外温溜穴对痔疮有消炎镇痛作用。 (25)承扶穴至委阳穴 承扶穴:大腿正中间臀部横纹处,近取穴对坐骨神经痛很有效果,需深针下三寸针,治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坐骨神经痛等。 委中穴:膝盖后面腘中两个筋的正中间,解毒大穴,可解任何毒,淤血导致的剧痛可用。委中又名血郄,所以可放血解毒,卡波西肉瘤、麻风病等传染病可用委中放血化淤。膀胱经的合穴,属土,按照原则,补井当补合,遇到母穴是井穴的时候,补井当补合,所以就补合穴。膀胱经母穴正好在井穴上,所以我们把膀胱经的母穴变成委中穴,在委中做补泻。背痛,在督脉上,我们知道扎后溪穴。痛在两侧,就下委中,有句叫腰背委中求,就是腰背有痛,有病的时候,都可以下委中穴。 殷门穴:在委中穴和承扶穴中间,很少下针。 委阳穴:与委中平行,在腘横纹外侧,膀胱经次络穴。
针法:担法和截法。担法:两头两点痛,取中间穴下针。截法:大量出血止血用截法,上一寸(靠近身体的一寸)下针,下完还流血,再往上一寸下一针,两针下去一定止血。 |
|
148楼#
发布于:2015-12-07 19: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山西-马岩峰申请签到
2015-12-07 39 、 课学习心得 1、委中因为汗多,所以不灸,就用放血,下针,所有的皮肤病都可以放血,这是解毒的大穴。委中直下三寸是合阳穴,是辅助委中的,以委中为主。承筋穴在委中和承山的正中间,脚不能动,痉挛,霍乱抽筋都可以用。承山穴用的很多,游泳时抽筋,重压承山就解掉了,临床上,痔疮大量出血时,针承山,灸孔最就有止血的效果。委中和承山常并用,用在中风上面。针对尾椎骨受伤,承山放血一放出来,当场就好。承山穴下针,一定要透到骨头上,透到胫骨上。承山穴往下一寸,在外开一寸,是飞扬穴,飞扬是膀胱经的络穴。飞扬,承山都是让脚有力的穴道。 2、脚后大筋和外脚踝的中间,是昆仑穴,从昆仑往上三寸,是跗阳穴,跗阳穴是阳蹻脉的郄穴,治症跟飞扬、承山差不多。昆仑治疗项背痛很有名的穴道。昆仑穴是膀胱经的经穴,属火,孕妇不能下针,下针会落胎,生完小孩胎盘没有下来,可以用昆仑。 3、奇穴,消积穴,从足后跟往上三寸的距离,脚后面大筋的正中央,就在筋上面,让脚垂在床沿上,用笔管去压筋的中间,如果有痛,代表有积,针直接从大筋的正中间扎下去,扎到骨头上,平常筋上没有穴道,这是个列外。治疗完以后,在压它,没有痛了,那就好了。 4、从昆仑穴下来到骨头旁是仆参穴,主治足后跟痛。申脉穴在脚外踝下五分的地方,一摸有个骨缝就是申脉穴,下针是向下45度进针,申脉穴主管阳蹻脉,脚可以往右转,外转就是阳蹻,内转就是就是阴蹻。阴阳平衡才能控制自如,痫病昼发,就是白天发病,就灸阳蹻,灸申脉。夜发,就灸阴蹻,照海。 5、金门穴,是膀胱经的郄穴,主治身站不能久立等。脚外侧有个凸起的骨头,凸起骨头前面就是金门。凸起骨头后面是京骨穴,金门和京骨都是直针下。金门是郄穴,镇痛消炎的穴道。京骨穴是膀胱经的原穴,膀胱经不管虚实,都可以用京骨,平补平泻就可以。 6、小脚趾头后面有个凸骨,前面是通谷穴,后面是束骨穴,束骨穴是膀胱经的子穴,专治膀胱经的实症。俞募治疗法大部分使用在内科病,子母补泻都是治疗经络上的痛。 |
|
149楼#
发布于:2015-12-07 20: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20班朱素芬申请签到
2015-12-7《针灸大成》第39课心得 九、足太阳膀胱经 24、合阳穴与模拟法 委中直下三寸是合阳。合阳穴气辅助委中的。 模拟法,象是人字纹,有人字纹出现,针人字纹下面的穴道。 25、承筋、承山、飞扬穴 承筋治腿抽筋、脚不能动等。 承山穴,游泳时腿抽筋重压承山穴,痔疮大量出血,针承山穴,灸孔最穴,如果痔疮很大就天应穴放血,把脓血放掉。 腰背委中求,下承山穴脚有力。尾椎骨受伤新伤,承山穴放血。 承山穴下针,透到胫骨,才有效。 承山穴往下一寸,再外开一寸,就是飞扬穴。主治脚没力量。 26、跗阳穴与昆仑穴 跗阳穴治症脚没力量。 昆仑穴专门治疗项背痛。孕妇禁针,可促使胎盘排出。 奇穴:消积穴。 脚后跟往上三寸,大筋的中央,下针时从正中间扎下去,扎到骨头上。有疼痛,积未消。不疼痛,积消除。 27、仆参穴、申脉、金门、京骨 仆参穴治足跟痛,脚后跟痛。 申脉在外踝裸下五分的地方,下针斜45度。管阳蹻脉, 管脚右转,外转,癫痫昼发,灸申脉穴,夜发灸阳蹻照海,昼夜都发,阴阳都灸,灸到眼球的鸡爪消失为止。 金门穴是膀胱经的郄穴,主治身站,不能久立等。可以止痛,消炎。下针时直针。 京骨穴是膀胱经的原穴,不管虚实,平补平泻。 28、束骨穴(专治经络之病) 束骨穴是膀胱经的子穴,又是膀胱经的俞穴,专治膀胱经的实证,足太阳经络上的病。肺经痛,就下肺经的子穴尺泽穴,而咳嗽要用俞募疗法,不下尺泽穴。 下一节 九、足太阳膀胱经 29、通谷穴与至阴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