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楼#
发布于:2015-10-21 16: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郑永丽报道
五脏交经法~是采用本穴治疗。在要求安全和不方便的时候在同一个穴位上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可以到内脏去。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
比如:子宫里面有肿瘤,哪就用五脏交经法,针下在三阴交,痛就会去掉。月经痛:你下三阴交,血海痛就当场去掉了,可是有肿瘤在哪边,你要把肿瘤去掉,就要使用青龙摆尾的方式增强力量把它去掉。 通关交经~一般用在关节周围。骨头断裂,骨头断掉中间少了一块或关节有脱臼。气通不过了我们要让气通过。若针下去还没好我们就用赤凤摇头(泻法)来通关交经法加强它的力量。例如:扎针扎膝关,治膝盖关节。手肘受伤扎曲池。 隔角交经~当我们有心脏病(心脏肥大)或常年心口痛的时候去强金,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依病情需要做补泻。 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所有脏腑的俞穴。 气引到以后,要病人吸气,用鼻子吸气,吸的时候把针提起来,一边吸一边把针提起来到表层,在做补,再要他吐气,吐气时这针不动,一直等他吐完时很快的把针拉到皮层下,这样就不会动到他的气。做三下气就饱满了。这过程又称为紧按慢提。扪针为补。 泻,鼻子吐气,口吸气。紧提慢按。鼻子吐气的时候把针压下去,让他把整个的气通通吐出来,然后在他吸气的时候将针慢慢提起来,不要让气回流到这边。 子午捣臼法~治疗鼓胀,鼓涨肚子里都是积水。九入六出插提法是专门退水的。地机和三阴交因为没有穴性只是平补平泻。一般用在大穴上阴陵泉,阴陵泉进针的时候,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九次补做完后再做六次的泻。补泻出现在同一个穴道就是要引动他三焦的气,三焦的气不通时才会累积(水泻出来的力量就很大,速度很快)。因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我们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同时补泻在哪边阳气的进退会有依据。阴和阳能够平衡是常态。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 没办法分虚实的时候就取经穴。 下针八法 荣卫的观念,荣痛比较深,卫病比较浅。如果病在气就是在表面上。如果病在荣上面,病就是血。 1揣:用指甲戳一戳它,针下去下的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就好了 2爪: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去,扎到动脉的后方。有时候用指头把脉轻轻的切开,针下去后再把脉放下来,这个动脉会跟针贴到,你会看到针点头。 3搓:左右捻,就是弹和摇。一个穴道同时治两种病就用弹和摇的手法。弹就是补,摇就是泻。 引到气后提一点,让气有个地方呆着,这时候你弹一弹来补,摇一摇(摇动针头)就是泻。 井荣俞经合的穴性是:‘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五俞穴也要根据当经的病变,而不是任何的经络都可以下。 主客治疗也称为原络治疗。主呢,就是病变经。客呢,就是表或者是里经。我们在主经上取它原穴,客的时候取络穴。 所有的阳经由三焦脉络在管,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就去阴经的俞穴来代替。 没有特殊的补泻,就是捻针,左右转引到气就好了。 |
|
136楼#
发布于:2015-10-21 16: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付民报到
2015/10/21
59—60集学习心得 1、 五脏交经法:主要包括:青龙摆尾、通关交经、膈角交经。 2、 青龙摆尾,采取的是本穴治疗的原则。本穴就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使用的时机,就是现场有时不太方面,主要治症,就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达到内脏去。 3、 通关交经,主要治症骨头断了、关节脱臼、关节不通,想办法让他的气通过去,就叫通关交经。常用的手法是用泻的手法,用赤凤摇头来做。 4、 膈角交经,用相生相克的原理,让病情不再恶化。如病人常年有心脏病,治疗开始时,先去治金,先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在恶化。这就是膈角。补泻的手法,需要补则补需要泻则泻。 5、 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多的地方,一定要先引到气,然后在开始做补泻。补法,鼻吸,口吐。要做到紧按慢提,吸气时,慢慢提针,他吐气完了的时候,快速把针迅速按入。泻法:鼻吐口吸,紧提慢按。吐气的时候,把针慢慢刺进去,痛补法相反。 6、 子午补泻、子午捣臼。主要用来治疗水病。常用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用九人六出插提法。热证不留针,寒症留留针。虚实不好区分的时候,常用经穴。 7、 下针八法:揣、爪、搓、弹、摇、循、捻 8、 五俞穴治疗:井荣俞经合,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井荣多在冬天下针,俞经合多在春夏下针。 9、 主客治疗(原络治疗),主是病变经,客是表或者里经,在主经上取它的原穴,客的时候取络穴,所以也叫原络治疗。阴经没有原穴,用俞穴代替。 |
|
137楼#
发布于:2015-10-21 17:14
59~60集作业
五脏交经的手法有青龙摆尾。青龙摆尾是采本穴治疗。 本穴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 *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 此法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如子宫里面有肿瘤,就用五脏交经,针下在三阴交,痛就会去掉;如月经痛,下三阴交、 血海,痛就当场去掉。 用下针的手法去用通关交经。是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用于治疗关节周围的断裂伤,让气通过去。 *膈角交经。当心脏有病的时候,像病人如果有常年 的心口痛,有心脏病、心脏肥大都无所谓。治心脏病时,一开始下手的时候,先去治金,先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这个时候再慢慢去做其它的动作。 这就叫膈角。 补泻的手法呢是看须要做补还是做泻,看它相克还是相生。 *针刺的目的,就是不要让病情再恶化。 *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所有脏腑的俞穴,比如腑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俞、督俞、心俞都可以做。 一般来说,先要引到气,就是针扎了,病人感到酸了,气到了,气到了以后才开始做补泻,才有用。气没有到,做补泻半天,那个病仍不会走。先引气,然后(鼻吸气口吐气)做补法。 比如说现在针在足三里上面,引到气以后,要病人吸气,用鼻子吸气,吸的时候就把针提起来,一边吸,一边把针提起来到皮层,吐气的时候,这个针不动,一直等到气吐完的时候,很快的把针,拉放到皮层下。这样就不会动到气,此时又称为紧按慢提。利用吐气和吸气的中间,此时用气停的瞬间,在气不动的时候,赶快把针刺到底部做它的补。 *另外一个泻,是(鼻吐气口吸气),这就是所谓的泻则是正好跟它相反,是紧提慢按。 就是等吐完气后,就把针放到底下。吐气的时候,把针慢慢、慢慢刺进去,等开始呼气的时候,再把针提起来,此时气正好是相撞的,撞在一起,那这是泻法。 泻法简单讲,就是跟补的手法相反。在针拔出来以后,针孔不要去按它。 子午捣臼是用在水病。 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下在阴 陵泉、地机、三阴交的时候,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我们用在大穴上。在阴陵泉上做。尤其是遇到水病的时候,在地机跟三阴交,只是平补平泻,但在阴陵泉上的时 候要加重进针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全身的水要把它散掉时,要把三焦的气点起来。三焦是行阳的,全身的阳气就是在三焦网络里面,散布到全身里面去。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同时补泻在那边,阳气的进退会有依据。 中医的观念,阴和阳能够平衡,调和起来这是常态,这就是正常。如果阴盛阳衰,或是阳盛阴衰,都会造成失衡。 十二经络的病,很重要,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所谓疾之,就是热症的时候,针下去就出来。一般是不留针。 *下针八法* *揣法 ,荣卫观念,目的治血不伤气,用手指甲掐一下指头按一下再下针,用于伤寒、头痛恶寒发高烧、皮肤病的针法。 *抓法 是要扎动脉旁边时,为防止针刺到动脉上,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再下针在动脉的后方,如扎太渊、经渠、列缺等。 *搓法 就是左右捻转。 *弹和摇 最浅的补泻手法,弹为补,摇为泄,都是退一豆许,在补泻上又分提跟容。 *循和捻就是迎随法。 *五俞穴 中的井荣俞经合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 ,合主逆气而泄,是遵循每条经上井荣俞经合本身的穴性进行治疗。 *原络治疗 是针灸上很有名的主客治疗,主就是病变经,客就是表经或里经,在主经上取原穴,客经上取络穴,所有阳经都是三焦在管,阴经没有原穴,就取阴经上的俞穴来替代。多用于内症治疗。是治疗法则,无特殊补泻,捻针引气就好。 |
|
138楼#
发布于:2015-10-21 17:19
10.21任红超59-60学习心得
|
|
139楼#
发布于:2015-10-21 17:39
浙江-刘艳娟59、60:青龙摆尾是采用本穴治疗,五脏交经上,木生火,要强心脏,胆的本穴是临泣,下针临泣,可以泻膀胱经的实症,也可以补小肠经的虚症。五脏交经法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比如子宫里有肿瘤,就用五脏交经,下针三阴交,增强它的力量,把痞块去掉。通关交经,一般是我们在做关节周围的时候,扎针膝关,治膝盖关节,手肘受伤扎曲池,若关节本身有受伤,我们要让它气通过去,这时为加强它的力量,用通关交经。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如果病人有常年的心口痛,下手先去治金,金强起来,病就止住了,再慢慢去做其它的动作,这就用膈角。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肌肉较多的地方,先引到气,补法:紧按慢提,泻法:紧提慢按。子午捣臼法主要用在水病,治水病穴位:水分、水道、关元、中极、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在阴陵泉上做九入六出插提法,补泻同时在一个穴位上做,引三焦的气,行阳。下针八法:揣,搓,爪,弹,摇,循,捻,扪。五俞穴治疗:井荣俞经合称为五俞,“井”主心下满,如乳房痛硬块刚好在胸口边,可以下井穴;“荣”主身热,如果乳房硬块在胃经上,溃烂化脓、身热可以取胃经的荣穴内庭;“俞”主体重结痛,关节肿痛,痛在哪条经络上就取哪条经络的俞穴下针;“经”主喘咳寒热,咳嗽、气喘选用经穴;“合”主逆气而泻,嗝逆,上吐下泻,打嗝不断都可取合穴。原络治疗法:阳经都有原穴,阴经以俞为原。原络治疗法就是取主经上(病经上)的原穴,取其表经或里经的络穴,内科病和经络上的病都可以用原络治疗法。
|
|
140楼#
发布于:2015-10-21 18: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郑其赛59-60课时视频学习心得:
五脏交经手法 青龙摆尾(本穴) 加强补泻的力量,针对内脏腹部痞块、硬块、积块。 五脏交经 通关交经,关节本身受伤要通气,针对称的健侧。 膈角交经 不让病情再恶化。关节交经与通关交经差不多。 呼吸补泻法 先引气 即针感到了,才开始做补泻(适于肉多处穴位)。补法为鼻吸气口吐气 鼻开始吸气即缓慢均匀上提针头,吸气结束针头刚好提到皮下天部;口吐气至气尽快要鼻吸气时,快速将针头下插至地部。此为紧按慢提法。做3下气饱满了出针。取针后按压针孔。泻法是鼻吐气口吸气 鼻子吐气的时候把针压下去,让他把整个的气通通吐出来,然后在他吸气的时候将针慢慢提起来,不要让气回流到这边。此为紧提慢按法。取针后不按针孔。 子午捣臼法~治疗鼓胀,鼓涨肚子里都是积水。九入六出插提法是专门退水的。地机和三阴交因为没有穴性只是平补平泻。一般用在大穴上阴陵泉,阴陵泉进针的时候,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九次补做完后再做六次的泻。补泻出现在同一个穴道就是要引动他三焦的气,三焦的气不通时才会累积(水泻出来的力量就很大,速度很快)。因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同时补泻在哪边阳气的进退会有依据。阴和阳能够平衡是常态。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 没办法分虚实的时候就取经穴。 下针八法 荣卫的观念,荣痛比较深,卫病比较浅。如果病在气就是在表面上。如果病在荣上面,病就是血。 1揣:用指甲戳一戳它,针下去下的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就好了 2爪: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去,扎到动脉的后方。有时候用指头把脉轻轻的切开,针下去后再把脉放下来,这个动脉会跟针贴到,你会看到针点头。 3搓:左右捻,就是弹和摇。一个穴道同时治两种病就用弹和摇的手法。弹就是补,摇就是泻。 引到气后提一点,让气有个地方呆着,这时候你弹一弹来补,摇一摇(摇动针头)就是泻。 井荥俞经合的穴性是:‘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五俞穴也要根据当经的病变,而不是任何的经络都可以下。 主客治疗也称为原络治疗。主呢,就是病变经。客呢,就是表或者是里经。我们在主经上取它原穴,客的时候取络穴。 所有的阳经由三焦脉络在管,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就去阴经的俞穴来代替。 没有特殊的补泻,就是捻针,左右转引到气即可。(湖北-郑其赛) |
|
141楼#
发布于:2015-10-21 18:45
收到,把你的昵称改为名字吧,明天会通知你签到。
9616灸友:10月21日: |
|
142楼#
发布于:2015-10-21 18:46
韩辉第59、60集学习心得:五脏交经法就是青龙摆尾。指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和不方便的时候,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比如子宫有肿瘤,针下三阴交,痛就会去掉。月经痛下针三阴交、血海。通关交经用赤凤摇头,是泻的手法。膈角交经就是利用五行相克相生去做补泻。平常在做补泻时,使用最多最强的是呼气补泻。所有脏腑的俞穴,比如说正面,脏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级、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俞、督俞、心俞都可以做。任何补泻,都要先引气。补的时候,下针引气后,要用鼻子吸气,吸气时把针提到皮层,再吐气,吐气时针不动,等把气吐完,快速的把针拉放到皮层下,做第二次吸气时,再跟随病人吸气的节奏慢慢的把针提到顶端,做三次,气就满了。另外一个是泄,鼻吐气,口吸气,紧提慢按,等病人气吐完了,把针放到底部。呼吸法,补和泄的手法相反。泄的时候,在针拔出来后,不要去按针孔。子午补泻和子午捣臼用在水病。肚子鼓胀下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用九入六出插提法退水,一般在大穴上做,如阴陵泉,针下一寸,九刺的进,进的时候慢提,快进,是补。六出的时候快提慢进,是泻。同一穴道做补泻的原理就是引动三焦的气,强化治疗的力量。十二经络的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疾之就是热症时,针下去就出来,一般不留针的。寒症就需留针,如果肿瘤是凹陷的,就用灸。揣 下针后,为了不伤到气,用手指戳一戳或压一压,比如伤寒~头痛恶寒发高烧,或是皮肤病就多用此法。抓就是要扎动脉旁边时,为防止针刺到动脉上,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下好在放开脉,如扎太渊、经渠、列缺等。搓就是左右捻转,再加弹跟摇的补泻,是一种很轻微的补泻手法,一般用在子母补泻或本穴。弹就是用手指头弹针头,气就上来了。是最浅的补泻手法,弹为补,摇为泄,都是退一豆许,在补泻上又分“提”跟“容”。循和捻就是迎随法。五俞穴治疗即井主心不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井跟荣大部分是冬天下针,俞,经,合在春夏下针。但取穴还是要看症,看当经的病变,而不是任何的经络都可下。如风湿性关节痛正好在肺经的指头关节上,下肺经俞穴太渊。原洛治疗也叫主客治疗,主就是病变经,客就是表或里的关系。在主经上取它的原穴,客的时候取络穴。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用阴经的俞穴来代替。如喉咙痛,手掌发热痰多,就下肺经的太渊,再扎肺经的表里经--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原络冶疗除了内科治症以外,也可以用在经络治疗上。
|
|
143楼#
发布于:2015-10-21 19:13
中医经典特训一班李焕报到
10月21日59-60集学习心得 1、五脏交经法 青龙摆尾是采本穴治疗,在五脏交经上,要去强心脏,胆是心脏、小肠的母亲,也是的母亲,一针在临泣上,平补平泻,对带脉很好,对治经络的虚实症也很好,加强的话,在本穴上面用青龙摆尾加强补的力量。五脏交经法。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痞块、硬块、积块。 2、通关交经 骨头有断裂,或关节有脱臼,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 3、呼吸补泻法 使用最多最强的是呼吸补泻,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所有脏腑的俞穴,募穴等都可做。补的方法 紧按慢提,将针按下去的速度快一点,再慢提,提的时候就在吸,吐完气的时候,利用吐气和吸气的中间,在气不动的时候,赶快把针刺到底部做它的补。 泻的方法,鼻吐气口吸气,是紧提慢按,吐气的时候,把针慢慢刺进去,呼气的时候,再把针提起来,在针拔出来以后,针孔不要去按它。 4、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是用在水病,用九入六出插提法,用在大穴上面,进针的时候,一寸的距离,九次的进,进的时候紧按慢提是补,九次补做完以后,紧提慢按再做六次的泻。 十二经络的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所谓疾之,就是热症的时候,针下去就出来,一般是不会留针的;寒症就留针留在那边。如果看到凹陷的病,就用灸。当没有办法区分它的虚实的时候,这时我们就取它的经穴。 1、 下针八法 第一个是揣,就指甲掐一下,指头按一下,再下针。 爪跟这个揣是一样的都是用指甲,我们要扎在动脉旁边,比如说扎太渊、经渠、列缺的时候,我们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进去,扎在动脉的后方。 搓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左右捻转,弹和摇的手法。弹就是补,摇就是泻。弹就是用手指头弹那个针,针还在那边弹,这样气就来了,这是弹针法。摇针是摇动针头不是摇动针柄,想办法去摇动针头。引到气以后提一点,让气有个地方待着,用弹一弹来补,摇一摇就是泻。 5、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 五俞穴井荣俞经合,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井跟荣大部分是冬天下针,春夏大部分是在俞、经、合下针。 利用穴性来做取舍。 6、原络治疗(主客治疗),主就是病变经,客是表或者是里经,在主经上取原穴,客的时候取络穴,为原络治疗。阴经是没有原穴的,就取阴经的俞穴来代替。除了内科治症以外,这个原络治疗在经络上也可以用。没有特殊的补泻,就是捻针,引到气就好了。 |
|
145楼#
发布于:2015-10-21 20: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曾从芬报
六十节课 五脏交经法 青龙摆尾 (本穴疗法)本经的意思就是比如胆经属木 胆经的临泣也是属木
五脏交经法 比如木生火 这个时候要去强心脏 胆是心脏的母亲也是小肠的母亲 在临泣上平补平泻对经络上的虚实症不够 这个时候就要做青龙摆尾 来加强它的力量和效果 力量可以达到内脏 针对痞块 比如下针三阴交止痛 但是要想去掉子宫肌瘤还需要做青龙摆尾 通关交经法 什么叫各角交经 当(心)火有病时去治它的金(肺) 身体的金(肺)强起来 的时候 火(心)就好了 呼吸补泻法 一般做五脏的病 先引到气 后让病人吸气 当病人吸气的时候慢慢拔针 病人吸完气正好把针拔到皮层 停下来 让病人吐气 吐完气的时候 中间停的那一秒钟快速进针 这就是补法 (紧按慢提) 泻法 鼻子吸气 和口吐气 鼻子的时候快下针 吸气的时候慢慢提针 目的是把体内的病气吐出来 水肿治疗法 子午捣臼法 水分 水道 关元 终极 地机 阴陵泉 三阴交 下针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的时候用九入六出插提法 阴陵泉用的多些 三阴交和地机平补平泻 九入六出 是九次快进慢出 补法 六次是慢进快出的泻法 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 寒则留之 热则急之 (热症下针就出来) 肿瘤凹陷的病灸之 在不清楚热症还是寒症时候下针昆仑 是经穴 下针八法 如果病在表 比如感冒 下针不要太深 在肌肉和皮之间下针 揣 用指头拨开血管和筋扎针 在动脉处的穴位会出现点头针 弹针 下针后没有得气 弹弹气就过来了 浅补手法 下针得气后提起豆许再做弹法 还有刮法 下针得气后 用指头刮针柄 五俞治疗法 井治心 满比如乳房痛 下井穴 荥穴 身热 发烧 我太阳井荥穴下针尖 通里穴 井荥大部分在冬天用 春夏秋大部分在俞经合上治 要看症 比如 乳房硬块 癌症 在胃经上 发热 在胃经的荥穴内庭上 下针 比如关节痛 在后项痛 可下膀胱经的俞穴和胆经的俞穴 比如大拇指肿 在肺经的俞穴上治 平补平泻 叫燃针 经和合治疗逆气打嗝等 主客治疗 主是它的病变经 客是表或者里经 在主的时候在它原穴上治 客的时候取络穴 称为原络治疗 阳经通通在三焦上管 三焦经络到行阳 因为阴经没有原穴 病发时候没有原穴就取阴经的俞穴取代。比如脾经取它俞穴太白 手太阴肺经 太渊 肺主大肠之客 病在肺 肺和大肠是表里 用大肠经的络穴来治 在下肺经的太渊后再下大肠经的偏厉 除了内科用原络治疗以外 经络也可以治 比如肺经的实症 不想下它的尺泽 可以下原络治疗 但是你用了原穴的时候一定用到膀胱经左右都用到 平补平泻就行了。 |
|
146楼#
发布于:2015-10-21 21: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徐州杨诚报到
2015年10月21日,徐州杨诚59、60课心得:
1.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力量可以达到内脏。针对环境只适合露四肢,或去内脏痞块。本穴与该经属性相同, 【病例】足少阳胆经属木,其本穴足临泣也属木。在本穴上下针,既可以补火——补心脏、小肠的虚证,也可以泻膀胱经的实症。 【病例】子宫里有肿瘤,下三阴交痛会去掉,再做青龙摆尾,可以去掉子宫里肿瘤。 2.通关交经法:关节受伤后,在对侧做赤凤迎源,加强力量,就会通送交经。这是泻法。 3.膈角交经法:以及有病时,要先治金(因为火克金,要先生金,截断病程)这就叫膈角。是补法。要根据病情需要来做补或做泻。 4.呼吸补泻法:用在肉较多的地方做,脏腑的俞穴。是强补强泻。 补法:先引气,病人鼻吸气,病人一边吸气一边慢慢提针,把针提到皮层;病人口吐气后、在吸之前的间隙,快速把针按下去。即紧按慢提。 泻法:先引气,病人鼻吐气,病人一边吐气一边慢慢按针,把针按到底层;病人口吸气后、在吐之前的间隙,快速把针提起来。即慢按紧提。 5.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 【病例】治疗鼓胀、积水。 【治疗】治疗水病,针任脉水分+足阳明胃经水道+脚的三皇穴(天地人三皇穴:天皇—阴陵泉;地皇—地机;人皇—三阴交,这三个穴位组成水道利水。因为土强水归位,水肿除了消水必须强土,土不强水利掉后还会再来。) 在下三皇穴的时候,用九入六出插提法,专门退水。即在最大的穴们阴陵泉上做九次补(紧按慢提)再做六次泻(慢按紧提) 【原理】在一个穴位上补泻,引动三焦的气,三焦行阳,全身的阳气都在三焦油网里。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同时做补泻,阳气的进退会有依据,阴阳平衡调和起来是常态。 6.十二经络的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留针),热则疾之(不留针)。凹陷的病用灸法。没办法分清虚实时取经穴。 【病例】膀胱经虚则补其阳,阳所出为井,(膀胱经井穴为至阴),不虚不实取其经穴(膀胱经经穴为昆仑) 7.下针八法: 揣:病在气分、卫病,很表面,不希望伤血,用指头按一按、揉一揉再下针,下在在肌肉和皮肤中间, 爪:病在血分、荣病,用指甲把血脉分开,下针,再把脉放下来,针会点头。 弹:用指头弹针尾,补气。下针后,把针提豆许,给气一点空间,再弹或摇。 摇:摇动针头,泻。 8.五俞穴治疗 井荣俞经合本身的穴性: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根据病经的病况,下病经的五俞穴。 井荣大都冬天下针,天冷末梢容易受伤;春夏秋大都在俞经合下针。下针时平补平泻。 逆气而泻,即嗝逆、上吐下泻、打嗝不断、放屁。 【病例】心下满。 【治疗】心下是胃的地方,下胃经的井穴厉兑。 【病例】高烧、头昏。 【治疗】太阳症,下足太阳膀胱经的荣穴通谷。 【病例】乳癌。 【治疗】不管乳癌发炎、高烧、溃烂,下胃经的荣穴内庭。 【病例】感冒后颈疼。 【治疗】后颈是膀胱经和胆经经过,下膀胱经俞穴束骨和胆经俞穴足临泣。 【病例】风湿关节肿痛、还痛风。 【治疗】肺经的俞穴太渊。 1.原络治疗(主客治疗),一定要配对使用。 主即病变经,客即病变经的表或里经。病变经取原穴,病变经取络穴。阴经没有原穴,用俞穴代替。 【病例】喉咙痛,手掌发热、痰多。 【治疗】下主经即肺经原穴——俞穴太渊,再下大肠经的络穴偏历。 【另:】肺经实症可以不下肺经的子穴尺泽,可以用原络治疗,但一定要原络一对配合使用。 |
|
147楼#
发布于:2015-10-21 21:31
林金兰59,60节课心得 1五脏交经法,(1)青龙摆尾是采本穴治疗,针下去,不用补 泻。本穴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2)通关交经法是这个骨头原来是 连到的,结果断掉,中间少了一截,或者是骨头有断裂,接过骨,或关节有脱臼。 下针的手法去用通关交经,扎针扎膝关,治膝盖关节,手肘受伤扎曲池。若关节本身有受伤,要让它气通过 去,就扎对侧。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3)膈角交经,心脏有病 的时候,像病人如果有常年 的心口痛,有心脏病、心脏肥大都无所谓。治心脏病时,一开始下手的时候,先去治金, 先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这个时候再慢慢去做其它的治疗。 这就叫膈角。 2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所有脏腑的俞穴,比如说正面,腑会中脘、 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俞、督俞、 心俞都可以做。(1)补的手法,就是先引气。 先要引到气,气到了以后你才开始做补泻, 才有用。先引气,然后病人鼻子吸气,口吐气,吸的时候就把针 提起来,一边吸,一边把针提起来到皮层,再要他吐气, 吐气的时候,这个针不动,一直等到他气吐完的时候,很快的把针,拉放到皮层下。这样就 不会动到他的气,在做第二次吸气的时候,再慢慢的,让他一边吸,最好的速度是他吸吸吸, 你慢慢的提提提,正好他吸完气,你也将针提到顶端,让气到最饱满。你做了一下、二下、 第三下整个气就都满了。又称为紧按慢提。(2)泻的手法叫做鼻吐气口吸气,是紧提慢按。 在吸气的时候,鼻子是吸气 嘴巴是吐气,鼻子在吐气的时候,把针压下去,让他把整个气通通吐出去,然后在他吸气的时候,将针 慢慢的提起来,不要让他气回流到这边来。就是呼吸,他在吸气的时后,你把针提起来,然后吸饱了以后,等他吐完气以后,就 按下去,就不会影响到气,这是强补。他吐气,吐气的时候,你把针慢慢、慢慢刺进去,等他开始呼气的时候,你再 把针提起来,跟他的气正好是相撞的,撞在一起,那这是泻法。
泻法简单讲,就是跟补的手法相反。在针拔出来以后,针孔不要去按它。 3子午补泻、子午捣臼。这个最重要的是用在水病。九入六出插提法,进针的时候,你就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 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 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 4下针有八种。(1)第一个是揣,揣就是用指甲戳一戳它。要针下去不伤 到气,先用指甲戳一戳,针下去时下的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就好了。指甲掐一下,指头按一下,再下针。一般来说, 比如说伤寒,病人发汗,头痛恶寒发高烧,或是皮肤病,病在表嘛。下针就下在气分, 就在肌肉和皮肤中间,很浅,这就是不伤血。(2)这个爪跟这个揣是一样的。都是用指甲,要扎在动脉旁边,比如说扎太渊、经渠、 列缺的时候,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进去,扎在动脉的后方。有时用指头把脉 轻轻的切开,在针下去以后,再把脉放下来,这个动脉会跟针贴到,会看到针在跳,这就 是点头针。 (3)这个搓就是左右捻转。就是弹跟摇。针下去 以后有一种轻补,很轻微的补,不需要很重的补。有一种弹针,举例来说,不想扎太多,针扎在足三里上面去,本来这个人是 胃痛,足三里就解决了。下了本穴胃就不痛了,可是那病人又有牙齿痛,牙齿痛已两三天了, 得去下子穴,那就直接在足三里这个穴道,同时去胃痛,也同时去牙痛。这时就会 有这个弹和摇的手法。弹就是补,摇就是泻。(4)弹就是用手指头弹那个针,针还在那边弹,这样气就来了,这是弹针法。就好 像在池塘边,拍拍水,水就来了。弹一弹气就来了,这是弹。(5)摇针是摇动针头不是摇动针柄, 想办法去摇动针头。摇一摇,这是摇针头。一在这一页写的是提豆许,并不是我们 讲的补泻提豆许。比如说,我们先下足三里,引到气以后提一点,让气有个地方待着,从这 开始做弹哦。(弹跟摇都是退一豆许,并非跟提豆许、容豆许,在 补泻有分“提”跟“容”。) (6)那循和捻呢就是我们的迎随法。 5五俞穴井荣俞经合,“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 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五俞穴的治疗是每一条经,不管是阴经、阳经,都有井荣俞经合。井荣俞经合本身的穴性,就是这五个。 |
|
148楼#
发布于:2015-10-21 21:48
中山--吴泳茵 59-60课笔记:五脏交经法,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胆经属木,胆经的本穴临泣也属木。在五脏交经上,如果木生火,要去强心脏,针在临泣上,如平补平泻,对带脉很好,对治经络的虚实症也很好。引到气后,它是木,可以泻膀胱的实症,也可以补小肠经的虚证。像小肠经痛很久,针临泣也可以补。 要同样运用这一个本穴,把这个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就在这个穴道平补平泻,加强的话,在这个本穴上面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力量可以到内脏去。
通关交经: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是一个泻的手法。 治骨头不小心断掉一节,骨头有断裂,或关节有脱臼。比如说治膝盖关节,扎针扎膝关,手肘受伤扎曲池。若关节本身有受伤,要让它气通过去,就扎对侧,如果下针没好,就加强它的力量,就会用通关交经。 膈角交经:目的就是不要让病情再恶化。 如心口痛,有心脏病。治心脏病时,先去治金,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再慢慢去做其它的治疗这就叫膈角。补泻的手法看要做补还是做泻就看它相克还是相生。 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所有脏腑的俞穴,如腑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俞、督俞、心俞都可以做。任何的补泻,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先引气。一般来说,先要引到气,就是针扎了,病人感到酸了,气到了,之后才开始做补泻。 就是呼吸,他在吸气的时后,把针提起来,然后吸饱了以后,等他吐完气后,就按下去,就不会影响到气,这是强补。 做泻,让他吐气,吐气的时候,把针慢慢、慢慢刺进去,等他开始呼气的时候,再把针提起来,跟他的气正好是相撞的,撞在一起,那这是泻法。 泻法就是跟补的手法相反。在针拔出来以后,针孔不要去按它。 子午捣臼法是用在水病(鼓胀)。 治疗鼓胀(肚子都是积水的)子午捣臼法。比如说,治疗水病用水分、水道、关元、中极、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如下在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的时候,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 大穴:以上的治水病的穴位中,阴陵泉是大穴。在阴陵泉上做,尤其是水病,在地机跟三阴交(没有什么穴性)只是平补平泻,但在阴陵泉上的时候要加重进针,进针的时候,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 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同时补泻阳气的进退会有依据。 这十二经络的病,很重要,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所谓疾之,就是热症的时候,针下去就出来。不会留针。寒症留针。如看到凹陷的病,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不虚不实的时候,就扎它的经穴。 下针八法 第一个是揣,荣卫的观念。就指甲掐一下,指头按一下,再下针。 目的是治血,而不伤气。比如说伤寒,病人发汗,头痛恶寒发高烧,或是皮肤病,病在表下针就下在气分,就在肌肉和皮肤中间,很浅,就是不伤血。 爪跟揣一样。都是用指甲,我们要扎在动脉旁边,比如说扎太渊、经渠、列缺的时候,我们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进去,扎在动脉的后方。 搓就是左右捻转。就是弹跟摇。弹就是补,轻补,很轻微的补。所谓弹就是用手指头弹那个针,针还在那边弹,这样气就来了,这是弹针法。找它的穴道,用子母补泻或是本穴来做。举例说,胃痛和牙痛同时存在,不想扎太多,可针扎在足三里上面去,本穴胃就不痛了,然而牙痛又在,这时就会采用弹针或摇针的人手法。摇针是摇动针头,是最浅的补泻手法。 五俞穴治疗 五俞穴井荣俞经合,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五俞穴的治疗是每一条经,不管是阴经、阳经,都有井荣俞经合。井荣俞经合本身的穴性,所谓的五俞穴也要看当经的病变,而不是任何的经络都可。 痛风。这是肺经,就下肺经的俞穴。针下去以后,无所谓补泻。因为它的穴性是这样。针下去采平补平泻(捻针)一下,这是利用它的穴性来做取舍。 主客治疗,也称原络治疗。这些都是治疗法则。主就是病变经(取原穴)。客就是表经或里经(取络穴)。所有的阳经是由三焦脉络在管。阳经有独立的原穴。阴经没有原穴用原络治疗的时候,取阴经的俞穴来代替。 阴经也有原穴,只是阴经是用俞穴来代替的。比如说,足太阴脾经是太白穴,手太阴肺经的原穴 是太渊。 十二经的主客治疗,如肺是主(病在肺),大肠是客(肺跟大肠相表里)。可以用大肠经的络穴来辅助它。肺主喉咙(喉咙痛),手掌发热痰多。可以用太渊穴。下太渊后,再下肺经的表里经——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穴。没有特殊的补泻,就是捻针,就是左右转,引到气就好了。 如大肠主(大肠有病),肺为客,扎大肠的原穴,再扎肺经的络穴,来做这个原络治疗。 |
|
149楼#
发布于:2015-10-21 21:52
中医经典特训1班张兴平报到
60节学习心得: 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 是本穴治疗,本穴是该经的属性相同的穴道,叫做本穴,如在这个穴道只做平补平泻,对经络上的虚实证很好,但如果要把这个气打到內脏去,就不够了。这时我们就要用青龙摆尾法来加强补的力量。
呼吸补泻法: 就是先引引气,然后叫病人用鼻吸气,我们把针提起来,提到皮层,这叫做鼻吸,等他把气吐完的时候,很快地把针推下去,这是呼吸补泻法。 鼻吸气、口吐气这是补(紧按,慢慢),鼻吐气,口及气是泻(紧提,慢按)。 子午捣臼法: 这是治疗腹水的方法。做法是,针在穴位里一寸的距离做九次进,这是补,快堤慢进这是泻,九次做完了,在做6次泻。 正常人如果是阴盛阳衰,或者是阳盛阴哀,都会造成失衡,到最后阴阳不平衡的时候,就会阴走阴,阳走阳,这时人就面临着生死的大限了。 十二经络的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急之, 五俞穴的治疗法:井,荣,俞,经,合,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五俞穴的治疗是每条经,不管是阴经,阳经,都有。井和荣穴大部分在冬天用,舂夏秋大部分用俞,经,合穴。当然取穴还要看症,要在病变的经上找五俞穴来用,而不是任何的经络都可以下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