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5楼#
发布于:2015-12-01 00: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秦战强,
2015年11月30日《黄帝内经》第27课: 1、难经第十八难 三部四经 歧伯根据黄帝内经下的定义。诊脉的时候要注意阴阳,中间是大筋,心包经的地方,大陵和内关都在这里。靠近外面骨头的是心脏的脉,靠近筋的是小肠的脉。阴和阳是相辅相成的,靠近外面的地方查的是脏病,靠筋的地方查腑病。 2、把脉必须依循一定的道理,本身又须静心无杂念。 春天的脉须如鱼游在水中一样浮,稍加一按即得。 夏天的脉须升于表皮,手指与皮肤接触即得。 秋天摸脉须稍重压至里肉际方有,像冬眠之虫即将入土不出。 冬天的脉,则须按至骨边才有,附在骨边如冬藏之虫。 这是脉之常态,从内部诊断来判断病情时,必须仰赖脉法规律,从外面观察即知内脏有何问题,则须靠观察面部五色可知。 3、心脉呈现搏动坚硬且脉形长,此为阳抗在上而无阴津,病人必有舌卷不能说话的毛病。如果呈现脉软且形散状,表示病人口渴饮食量大,此类消渴会自愈。 4、肺脉呈搏动坚硬且脉形粗大而长,此为阳抗在肺,血热过盛必离经叛道,而病人则吐血。如果肺脉变成软弱而脉形分散状,则病人必已大汗出尽,今日则已无汗可发了。脉超过尺脉的位置到鱼际。流汗不止就会把肌肉里的津液都流掉了,如果还在流,就会把筋的津液流掉,就会抽筋。 5、肝脉若搏动坚硬且长大,病人面色不青,必受坠伤或跌打内伤,因血集结在肋下,造成病人喘息不止。若脉为软弱而形散,病人面色润泽,必有溢饮之病。所谓“溢饮”就是因口渴而爆饮大量之水,水渗进肌肉皮间及肠胃之外的病名。正常的营养会留在肝脏,不会出来。正常的肝脉是弦中带点缓。 6、如果胃脉坚硬且形大,面色发赤红,此人必有骨盆如折断之痛,若脉为软弱无力且形散,就是胃阳不足,故而必消化不好,饮食停留胃中过久而痛或呕吐。胃是土,是实证,会反应到火。 7、脾脉搏动如坚硬而形大且长,病人面色发黄,必然生喘息不止的病,如脉呈软弱无力状,面色又不润泽而黄暗,必足跗肿胀,好像水肿一样。 8、肾脉搏动强硬而形长,病人面色黄而赤杂,必然有严重的腰痛,如果脉为软弱无力而形散,必有贫血现象而且尚未复原。 9、如果按脉查出病人的心脉跳得很急,是心疝病,可在下腹部关元位按得硬块。因为心脏为离之脏,小肠是它的表腑,因其表里关系,脉数必有积故会在小肠募穴关元之处出现硬块。急脉都会有积。 10、如果胃脉脉形皆缓,一息四至,则脉如实而有物,则为胃肠胀满而便秘,如出现虚脉,则必有下痢。 这样得知病势已成其传变如何:风邪之病形成,就会出现寒热的现象,如果内热不去,发展下去就会成为饮食再多仍会消瘦的“消中”病,手足厥冷的病不去,日久就演变为癫痫一样的疾病,长时居于风吹之处,必引起慢性下痢,风邪进入经脉中久而不去,则会成为皮肤粗糙化脓的病。遗传病是生活习惯的遗传、影响造成的。 各种痈脓,肿胀,筋挛,骨节痛是因为寒气久居不去而形成的,始因都是由于四季风向异常变化而起的。这些因四季不同而发生的疾病,只要依照五行的法则,采用克制其时邪的方法,即可治愈。 |
|
1546楼#
发布于:2015-12-01 06: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宁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黄帝内经》第27课学习心得:
一、脏脉和腑脉 左手:寸部外侧为心脉,内侧为小肠脉。 关部外侧为肝脉,内侧为胆脉。 尺部外侧为肾脉,内侧为膀胱脉。 右手:寸部外侧为肺脉,内侧为大肠脉。 关部外侧为脾脉,内侧为胃脉。 尺部外侧为心包脉,内侧为三焦脉。 脏脉都是在外侧,腑脉都是在内侧靠近筋处。 持脉之大法,知内,要按到骨边,重按,可知内脏如何;知外,轻按皮肤,可知表症如何。 二.以脉诊病 1.心脉:搏坚而长,为太过之脉。心为舌表,心主言,心过太过,舌卷,不能讲话;如果脉软而散,就是不足之脉,是消渴症的脉。 2.肺脉:大而盛,就是实症,会咳血吐血;如果软而散,就是肺虚,表虚,人会流汗不止。如果是肺虚再吃发汗的药,因为筋要潤,流汗太多津液没有了,人就会抽筋。 3.肝脉:正常的肝脉弦中带缓,缓而有力。如果脸色发青,就是肝有问题。如果脉盛而不见色,手很红也是肝病。从高处下坠,一定会伤到胸腔,血在胁下,会令人喘逆。开药方要用活血化瘀的药加其他辅助的药以君臣左使之法让药直达病处。 4.胃脉:常脉是缓而有力。胃是土,如果是实症,土会反逆到火,火色赤色就会上脸。如果胃脉软而散,就是消化不好。早上起床坐起后用冷水加盐冲服30颗六味地黄丸,对胃有好处。 5.脾脉:搏坚而长是实症。正常的脾色是光线的黄,如果是暗黄,就是阴症,有重病;如果是鲜黄是热症。如果脾脉软而散,就是虚证,病在脚内侧脾经经过处。 6.肾脉:强力的腰痛,是脉气回逆,土克水,黄色就上脸。如果脉软而散,就是虚证,贫血,少血,如果只是补血就是补土。从既济卦看,水火同源,水不够,火就上亢,就会贫血,就要吃补肾的药。血有问题不能吃太咸。滋补的药,一般都会炮制过,味道淡了,但是气更厚。 任何的急脉都是内有积。 如心脉而急,就是心疝,因为心和小肠相表里,少腹部就会有积。 如胃脉如果强而有力就是实症;如果重按按到骨边脉都没有,就是虚证就会下利。 常人胃部底部会有五分之一的宿食,七天不吃饭只喝水是可以存活。如果身处困境无法脱身,为了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就要学会食气,让自己心平气和,地气天气交合在身,以打坐的心态熬过难关。 三、病的传变 1.受风会引起寒热。 2.瘅:是胸腔里有内热,时间久了会成为消渴症。糖尿病是生活习惯引起的。长期的吃宵夜后就马上睡觉,时间长了在胃里会成为内热就会积聚。西医认为一类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型,要终身打胰岛素,中医认为这种糖尿病根本不存在,就是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引发的。 3.厥成为巅疾:手脚常年冰冷,热下不去就会反逆上头引发头痛等病。 4.久风:长期处在吹风的环境里就会下利。 5.脉风成为厉:如果寒热没去。时间长了就是厉症,即皮肤粗糙化脓。 注:病的变化数不胜数,此处就是举例说明。 四、病从何而来 四时风寒之邪为热病之源头。所有脓肿之热病再深都可以用炮附子等热药排出,温病派用寒凉的要是治不好热病的。 |
|
1547楼#
发布于:2015-12-01 07: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任红超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6日学习《皇帝内经》24节学习心得: 一、十二经脉气绝时的症状: 1、太阳经的气丧失时,病人眼珠会往上翻,人会往后弯,面色苍白,皮肤干的没有油,没有气,这种情况一出人就没有命了。 经气一绝,没有松紧的力量,人就会缩紧。 头是六阳之会,阳气很重,阳气来自脾和胃,整个面苍白就是脾气和胃气没有了。 2、少阳经的气丧失时,病人必有耳聋的现象,全身关节松弛无力,睁着眼而无法闭合,无法转动,这种情况病人一日半就会死掉,死前脸色会先是 青色在转为白色,然后死去。 出现耳聋的现象:一是外来的,声响过大造成,解决方法再次进入耳聋的意境中,让耳朵慢慢适应,而后在慢慢脱离出来。 二是内脏经脉虚的时候造成的。 3、阳明经的气丧失之时,病人会口眼乱动,容易受到惊吓,胡言乱语,面色发黄,在脉气一时的盛大,但等到手足麻痹是,也就是死亡到了。 4、少阴经脉气丧失时,病人脸黑无光,牙齿会变得很长,腹部胀满,大小便不通而死亡。 5、太阴经气丧失时,腹部会胀满,呼吸不畅,常常犯噫气与呕吐,一旦呕吐剧烈是,气必往上升,病人脸色会呈现赤色,如果呕吐物不出积留在体内,造成食物不入,大小便不通,脸色就会 黧黑无光,皮肤就会干燥毛发干枯的现象。 造成便秘的原因: a、大小便不通,攻通的方法:汗吐下法。 在皮肤表面用汗法;病在头面、鼻子、喉咙、肺的上面用吐法;在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肌肉和经络之间用和解的方法。 b、脸色看上去是黑色的,说明是肾脏引起的,因肾功能衰弱让大便不通,恢复肾功能让大便自己排出来,而不是用攻的方法使大便通,这样只会让肾功能更弱。 c、肾脏很好,只是大肠干燥引起的,病人脸色不是黑色的而是脸色很鲜红,很光亮,因阳明经逆流,向上走所致。 6、厥阴(肝经)经脉丧失时,病人中焦发热,喉咙苦干,多溺而心情烦躁,严重时舌向上卷,睾丸会上缩。 二、脉要精微论 常识 1、倪师推荐明代高武撰述的《针灸素难要旨》。 里面讲有十二刺法: 第一刺:偶刺,主治心痹(心痛),找到痛点后,用短针前后同时刺的方法。 第九刺:短刺,主治骨痹,可用细针和毫针下针,骨头哪痛就下针至骨边,直进直出在骨边磨。 2、诊断分阴阳,药物也要分阴阳;阳病在皮肤外面,容易治;阴病在皮肤里面,不好治。 3、人的四肢为阳,身体内部为阴。 常态:人在睡觉的时候阳气会散到四肢,内部阴非常盛,身体要用被子盖住,而四肢不用。 好习惯1:当清晨醒来后,有人会先喝杯凉水然后在洗漱。 好的原因:水冷寒,水到胃里后会冷,四肢阳马上就会回到胃里蠕动,抵抗寒,所以早晨喝凉水永远不会有胃病。 好习惯2、当清晨醒来后,最起来喝凉白开,加入一点海盐(用手捏),再吃三十四十粒六味地黄丸,这是养生之道。 诊脉时机最好在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时。但不太适用于临床,在用在周围亲人。
|
|
1548楼#
发布于:2015-12-01 15: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韩辉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日《黄帝内经》第28课学习心得:
19、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天打喷嚏,西医说是花粉、灰尘等过敏。西医认为,春天是木,应该治肺。四季不同而发生的疾病,只要依据五行的法则,采用克制其时邪的方法,即可治愈。 20、有久病在内脏中,引起病人色脉失常与新得之病所引起色脉失常,应该这样区分: 细微观察病人之脉,如见脉小面色仍正常,必新病。如果察肺正常,但病人面色已失其常,为久病。如果观察到脉与气色俱失常,为久病兆。察到病人脉与气色都属正常,是新病。如果诊脉发现肝弦与肾沉二脉并至,病人面色青又红,必有内伤出血但外不见血,若是外伤有出血,病人如此,则必是病人伤后浴冷水以湿滞中焦不去。外伤内伤都忌洗冷水。因为受伤后有淤血,洗冷水有寒。 21、寸关尺与人的内脏相对应。尺脉部位可分为三处,尺之中部侧属肋位,尺之外侧为肾脏之位,尺之内里为腹中部位。关肺部位左右手不同,左手关部篇外是肝脏,关内侧是横膈膜位。右手关位外侧是胃,内侧是脾。寸脉手右手亦不同,右手寸脉外侧为肺,内侧为胸中。左手寸脉外侧为心脏,内侧为纵隔膜位。脉愈向前,则病前面,脉愈向后则病愈后。寸脉向鱼际位伸展为胸上喉咙位,尺脉向尺泽位延伸超过一寸以上则必在少腹腔的底部或足胫部位生变。寸脉超过鱼际网上,是病到喉咙,往下是膝盖和脚。 22、脉呈粗大形,则必阴之津液不足,造成阳热有余,此为中焦有热得征候。脉形来时速去时慢,且寸脉实有力,尺脉虚而无力,表示阳气盛于上,下焦阴气不足,这就是手足冰冷癫痫的疾病。脉来缓慢去时速,寸脉上弱尺脉强实,此人胸阳不足必会恶风。所以人会厌恶风吹乃因阳不足。所有的脉如果同时出现沉而形细且熟时,就是肾脏引起的手足冰冷症,若又出现脉散状,则必寒热并结。 虚脉按到骨边就没有了,实脉按到骨边还在。 正常人的脉上面是九分,下面是一寸。脉鼓起来是阴盛阳衰。阳往上浮,是阴不能固阳。 出现脉浮而散,必生目眩而易倒的病。脉形俱浮但不见烦躁之脉,此病必属热症,且在消化系统或血脉中。如果有烦躁之脉,则病在手部。所有脉形细而沉骨,必病在里在脏,出现骨痛。如果脉属静者,则病在足。手是阳,足是阴。 24、所有的脏腑都由血管,血在经络里走的时候不应该溢出来,因为阴阳要合,阴阳不合的时候血会离经叛道。阳盛阴就会往外走。阳要守,不守就会脓血。涩脉是脉中气血有不流畅的感觉,只是阳气有余,阴津不足。脉呈滑动如珠转时,则为阴津有余的现象。阳气有余,则会感觉身体热但汗却不出,阴津有余,则必汗多身冷。阴阳皆太过时,病人会无汗且恶寒。阴升阳降,阳升阴降,阴阳最好平衡。 25、手按脉时,用手指推脉向外,但脉不动且附骨,此为胸腹中有积聚。重按脉时,如向里推,脉会反弹朝外,此乃身有热病。如寸口脉教尺部脉强,乃腰部以下发冷;如寸脉不足尺脉反盛,病人必生头痛项强之病。重按脉至骨边,脉出现无力感,此脉气不足,病人必腰腿痛而且身体有麻木的现象。 |
|
1549楼#
发布于:2015-12-01 17: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杨诚报到
2015年12月1日,《黄帝内经》28课心得: 15.季节的病以其胜来治之可以痊愈。 冬天必发关节炎,冬为水,土克水,所以强脾土治疗冬天发的关节炎。 春天过敏打喷嚏,春为木,金克木,所以强肺金治疗春天过敏打喷嚏。 医生要找出病人与常人的不同,针对不同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16.久病与新病的区别 新病色不变、脉改变,或者色脉都不变;久病色变、脉没变,或者色脉都改变。 17.内出血 肝脉和肾脉同样的大小、同样的强度(正常时左手关脉比左手尺脉高一点)、并且脸色青色和红色,是身体里有内伤,外面看不到。平时受伤无论外伤还是内伤最好不要洗澡,用热毛巾把身上擦一下就好;千万不要洗冷水澡,受外伤一定在内部有瘀血,洗澡受的寒后,瘀血更不容易清除。 19.脉象诊病 1)脉很粗、脉形很大、脉长一寸九分,是阴不足而阳有余,是热中(里热);如果脉形长超过一寸九分是真脏脉。 2)脉来急去缓,即按时脉速度快、松开时脉速度慢(即脉诊对脉速有影响),是上实下虚,病人头部会有问题。 如果寸脉向上冲得很大,尺脉正常,也是上实下虚,是头巅疾。 3)脉来缓去急,即按时脉速度慢、松开时脉速度快(即脉诊对脉速有影响),是上虚下实,是胸阳不足,病人恶风(怕风直接对着吹) 如果寸脉正常,尺脉向下冲得很大,也是上虚下实,病人恶风。 病人恶风、怕表风的,是人体上部阳气受到伤害。 4)脉细、数、沉(沉在骨边,骨就是肾),病在足少阴肾经; 如果脉细、数、沉在骨边,重按(指头与骨头接触)时脉还在,叫跗骨脉,有积在里面(长肿瘤)。如果是肝脉摸到附骨脉,是肝上长肿瘤。 虚脉重按到骨边没有,实脉重按到骨边还在;阴阳由寸、尺脉的比较来确定。 5)脉细、数、沉而且散乱(不固定在一个地方),是虚劳寒热。 5)脉浮而且散乱(不固定在一个地方),是阴盛阳虚,阴不能固阳,阳向上浮,阳不守,造成人晕眩。阴阳平衡就会好。 6)脉浮但不躁(一息五至是正常,一息七至是躁,即一吸三至、一呼三至、一停一至),病邪在表,病在足三阳经,多发热。 7)脉浮而且躁,病邪在表,病在手三阳经。 8)脉细而且沉,病邪在里,多为骨节疼痛,病在手三阴经。 9)脉细而且静(缓),病邪在里,病在足三阴经。 10)脉动不是一直一个速度、而是偶然有速度的变化,是病邪阻在三阳经,多为腹泻及大便脓血。 阴血在血脉里流动是因为阴阳相和,阳固在经脉外面,如果阴血跑出来,是因为阴阳不和,是阳虚、阳不守。阳虚出血,如果一个脏郁结,出血一升(40CC),两个脏郁结,出血二升,三个脏郁结,出血三升。 11)涩脉(脉左右转动,象软管中流水但水压不够,水会左右摆动着流),不像正常脉是一条,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病人会身热无汗。因为阳气有余,皮肤表会固得比较厉害,毛孔闭锁,汗不会透发。 阳有余一定是阴不足,阴有余一定是阳不足。阴阳律:阴升阳降,阳升阴降。正常状态是阴阳平衡,调阴阳的时候,经方用阳药固阳,让阴自动回头,是痊愈的标准,而不是硬把阴补回来。阴脏有问题治好时,半夜肚子会饿。大部分用固阳的药,会有滋阴的药,但用的不多。 12)滑脉(脉速度很快,很流畅)阴有余、阳不足,病人会多汗恶寒怕冷。因为阳气不足,表不固,毛孔打开,容易流汗。 阴阳都有余时,无汗身寒。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一般情况下望闻问时已经知道病的原因了,用切脉来验证自己的判断。当脉诊与望闻问不符时,舍掉切脉的结果,以症状为主。因为脉会跟着情志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平旦脉最准,但不可能推行,除非是自己的家人。 中医中汗毛孔的说法很多 13)把脉向外推,脉还是在内而不会跟着手指向外牵动,是心腹有积聚的里证; 把脉向内推,脉还是在外而不会跟着手指向内牵动,是邪气在表的反应,多为发热恶寒的表证; 中指按在关脉处,寸脉有而尺脉无,是下部气虚,下焦寒,会腰部及足部清冷 中指按在关脉处,寸脉无而尺脉有,是上部阳气不足,会头项疼痛 重按到骨边才摸到脉,而且脉很细小,是阳气虚,多有腰脊疼痛或身体局部麻木不仁的痹证。 20.诊脉原则 诊脉以诊气为主,脉气少督脉问题(督脉是诸阳之会),阳就是气。壮阳气的药很多,有的壮督脉的阳气,有的壮四肢的阳气,有的壮皮肤的阳气……所以必须有所选择取舍。 |
|
1550楼#
发布于:2015-12-01 17: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慕利敏申请签到
2015.12.1日内经第28集作业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前一年的冬天伤于寒春天才会温病。 季节的病,以其盛治之,如关节痛,平时不痛只冬季发病,水病,土胜水需强土。 春天打喷嚏,西医说是花粉、灰尘等过敏。西医认为,春天是木,金胜木,应该治肺。 四季不同而发生的疾病,要依据五行的法则,采用克制其时邪的方法,即可治愈。 *有久病在内脏中,引起病人色脉失常与新得之病所引起色脉失常,有所不同。 细微观察病人之脉,如见脉小面色不变仍正常,为新病。如果察肺正常,但病人面色已失其常,为久病。如果观察到脉与气色俱失常,为久病兆。察到病人脉与气色都属正常,是新病。 如果诊脉发现肝眩与肾二脉并至,病人面色青红,必有内伤出血但外面不见血,若是外伤有出血,病人脉如此,则必是病人伤后浴冷水以致湿滞中焦不去。外伤内伤都不可洗冷水。因为受伤后有淤血,洗冷水会有寒。 *寸关尺与人的内脏相对应。尺脉部位可分为三处,尺之中部侧属肋位,尺之外侧为肾脏,尺之内里为腹中部位。 关肺部位左右手不同,左手关部篇外是肝脏,关内侧是横膈位。右手关外侧是胃,内侧是脾。 寸脉手右手亦不同,右手寸脉外侧为肺,内侧为胸中。左手寸脉外侧为心脏,内侧为纵隔位。脉越向前,则病前面,脉越向后则病愈后。 寸脉向鱼际位伸展为胸上喉咙病,尺脉向尺泽位延伸超过一寸以上,则必在少腹或足部位生变。 寸脉超过鱼际网上,是病到喉咙,往下是膝盖和脚。 脉呈粗大形,则必阴之津液不足,造成阳热有余,此为中焦有热中征候。 脉形来时速去时慢,(按之即来)且寸脉大实有力,尺脉虚而无力,表示阳气盛于上,(上实下虚)下焦阴气不足,这就是手足冰冷癫痫的疾病。 脉来缓慢去时速,寸脉上弱尺脉强实,此人胸阳不足必会恶风。(上虚下实)所以人会厌恶风吹,因阳不足。 脉如果同时出现沉而形细且速时,就是肾脏引起的手足冰冷症,若又出现脉散状,则必寒热并结。附骨脉是有积。 虚脉按到骨边就没有了,实脉按到骨边还在。 *正常人的脉寸是九分,尺是一寸。脉浮起来是阴盛阳衰。阳往上浮,是阴不能固阳,人会晕倒。出现脉浮而散,必生目眩而易倒的病。 脉形俱浮而不躁之脉,(吸呼七下为燥)此病必属热症,且在消化系统或血脉中。如果有烦躁之脉,则病在手部。所有脉细而沉者病在骨,必病在里在脏,出现骨痛。如果脉属静者,则病在足。手是阳,足是阴。 脉有变更现象出现时会有脓血便,病在阳。 所有的脏腑都有血管,血归经时在经络里走的时候不应该溢出来,因为阴阳要合,阴阳不合的时候血就会离经叛道。阳虚阴盛就会往外走。阳要守,不守就会便脓血,阳虚阴外盛。 *涩脉是标准的阴不足,脉中气血有不流畅,乱跑之感,是阳气有余,阴津不足。 脉滑脉呈滑动如珠转时,速度快,有力,寸高尺低,则为阴津有余的现象。 *阳气有余,身热无汗,会感觉身体热但汗却不出。 *阴气有余时阳不足,则必汗多身寒。阴阳皆有余时,病人会无汗且恶寒。 阴升阳降,阳升阴降,阴阳最好平衡。 脉会受情志变化而变化。所以望闻问切不符时,舍脉。望闻问为主,切为辅。 手按脉时,用手指推脉向外,但脉不动且附骨,此为胸腹中有积聚。 重按脉时,如向里推,脉会反弹朝外,此为身有热病。 |
|
1551楼#
发布于:2015-12-01 18: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日28: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季节的病如关节痛,平常不痛,冬天来必定发病。冬天是水,以所胜治水,土胜水,强土病才会好。如春天打喷嚏,春天是木,金胜木,要治肺。
从色、脉上看新久病,新病:色不会变。久病:久病色才会变,脉没有变颜色改变了也是久病,色脉统统失掉。 辨阴阳:正常阴阳是协调的。按上下来辨,膈上方是心肺为阳,膈下方肝脾胃肾为阴。四肢为阳,身体为阴。手为阳脚为阴。 脉诊:肝肾两脉一样高并且都很强,脸上的颜色是苍赤,身体里有内伤,(内伤外伤忌洗冷水)。 虚脉:按到骨边脉没了。 实脉:按到骨边脉还有。 脉浮:阴盛阳衰,阳往上冲浮上来造成人昏厥。 脉细而沉:病在脚上。 脉形出现脉突然变更一下:病在阳,会有便血,血在血脉本不应溢出,阴阳不和会离经,阳不守阴会往外渗。 涩脉:阴不足,阳气有余。身热无汗。 滑脉:阴气有余,阳不足。多汗身寒。 阴阳都有余:无汗而寒。 热中:脉形很大,阴不足阳有余(脉的长度不变)。 脉来得快去得慢,即一按很强,松开就没有了,病人上实下虚,头部会有问题。 重按脉很小放开脉跳得很快,病人上虚下实,胸阳不足,恶风,怕表风,阳气受损。 摸到脉很细、数,沉在骨边,在骨边,病在少阴。 跗骨脉:摸到骨边是数脉,重按下去脉居然还在那边,有积在里面,是跗骨脉。 治病原则:望闻问和脉象不符时,要舍去脉象,因为脉和情志有关,会随情志变化而变化。阴盛阳衰:用阳药把阳升上去,阴就降下来。滋阴派把阴降下来,阳是起不来的。所以要记住:阴升阳降,阳升阴降,阳固住,让阴自动回来。 手按脉时,用手指推脉向外,脉不能动且跗骨代表里面有积,向里推,脉会反弹朝外,则有热病。 |
|
1553楼#
发布于:2015-12-01 19: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英然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英然申请签到
四季的病以其胜治之,病人关节炎,平时不痛只有冬季痛冬天是水,治水用土,强土病人就会好,春天的花粉过敏,春是木,金胜木所以治花粉过敏要先治肺,久病和新病以色脉区分,所有的新病色都不会变,新病的脉都比较小,如果脉没有病色变了是久病,脉和五色都不夺是新病,肝脉和肾脉应该肝脉应该大一点,肾脉小一点,当肝脉和肾脉大小高度一样脸色和青色是赤色,是内伤,受内伤和外伤是忌讳用冷水洗,因为淤血在里面会很难清,用冷水会使伤情加重,关是横隔的地方。胃也是在关的地方,膈以上是心肺,为阳膈一下是肝脾肾,为阴,如果脉一直往上走,冲到鱼际是喉咙有病,如果脉一直往下走本来是一寸结果脉是四寸,说明病到了脚上,以此类推,脉形很粗大阴不足阳有余,摸上去皮肤上的每个脉都很大,但没有超过一寸九分,是阳不足阴有余,热中,脉来的很快,去的时候很脉,按下去很强,松开就没有了,是上实下虚头部会有问题,如果按下去脉很小,松开时脉很大,是上实下虚,寸比较弱尺比较强病人上虚下实,一般是胸阳不足,一般都是恶风,病人怕风,不喜欢风对着吹,摸到脉时很细很沉在骨边,脉细速是少阴的问题,但是摸脉摸到骨边,脉很速,手指和骨贴在一起还有脉是有积在里面,称为附骨脉,虚脉按到骨边就没了,实脉按到骨边还在,辨阴阳是寸和尺来做比较,脉细速散不会集中在一个点是寒症,浮而散代表阴盛阳衰,阴散掉会往上浮上去造成人容易昏倒,阴不能固阳,阳就会往上浮,所有的脉浮而不燥,一息二至为正常,如果吸气时跳三下,吐气时跳三下,中间停一下,是七下就是燥,浮而不燥 病在阳如果有燥脉病在手,脉细而沉病在脚上,脉搏跳动时一直有规律稍微有一点变更是阳病,泻及便脓血,血在归经时阴阳不合血就不能归经,是阳不能守,就便脓血。涩脉,摸到脉时脉不流畅。血在脉的里面,脉按下去会左右转动,阴不足,气血流柱不够,滑脉,摸上去脉来的速度很快,感觉里面的气血非常流畅,摸脉是为了确诊望闻问,因为脉受情致的影响,所以当脉与望闻问的症状不符时以望闻问为准。阳气有余时是身热无汗,阴阳律,阴升阳降,阳生阴降,降阳用升阴的药,降阴用升阳的药,把阳固住阴自然回头,把阴治好病人会半夜感到饥饿,阳有余身热无汗,阴有余会多汗升寒,阳有余毛孔会堵住汗不能发出来,阴走余,毛孔会打开,汗流出,因为病人会怕冷,阴阳都有余无汗有恶寒,如果摸到脉往外推不能动代表里面有积,如果往里推往里推脉还挺在那里,是身热,以中指为准中指按下去脉会跑上去 |
|
1554楼#
发布于:2015-12-01 20: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焕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日《黄帝内经》第28课心得
1、因季不同而发生的疾病,只要依据五行的法则,采用克制其时邪的方法,即可治愈。冬天必发关节痛,土能制水,所以强脾土来治疗;春天过敏打喷嚏,金克木,所以要去强肺。
2、细察病人之脉,脉小面色仍正常者,新病,新病脉都比较小,久病色才会改变;脉正常,面色改变,久病;脉与气色倶改变,久病;脉与气色都属正常,新病。如果诊脉发现肝眩与肾二脉并至,肝脉和肾脉一样高度、强度,病人面色青红,必有内出血但外面不见血,若是外伤有出血,病人脉如此,则必是病人伤后浴冷水以致湿滞中焦不去,外伤、内伤忌洗冷水澡,最好不要洗澡,热毛巾擦下就好,内部有瘀血,洗澡受寒后,更不容易清掉。 3、尺脉部位可分三处,尺中部侧属胁肋位,尺外侧为肾臓之位,尺内里为腹中部位。关脉部位左右手不同,左手关部偏外是肝脏,关内侧是横膈膜位。右手关位外侧是胃,内侧为脾。寸脉左右手亦不同。右手寸脉外侧为肺,内侧为胸中。左手寸脉外侧为心臓,内侧为纵隔膜位。脉愈向前,则病前面,脉愈向后则病愈后。寸脉向鱼际位伸展为胸上喉咙位也,尺脉向尺泽位延伸超过一寸以上则必在少腹腔的底部或足胫部位生变。 4、脉呈粗大形,阴津液不足,造成阳热有余,中焦有热,脉没有超过脉长一寸九分,是阴不足而阳有余,是热中,如果上下都大是真脏脉。脉形来时速去时慢,寸脉实而有力,尺脉虚而无力,表示上实下虚,如果寸脉向上冲得很大,尺脉正常,也是上实下虚,这就是手足冰冷癫痫的疾病。脉来缓慢去时速,寸脉上弱尺脉强实,是上虚下实,此人胸阳不足必会恶风,人会厌恶风吹,因阳不足受到伤害。脉细、数、沉,沉在骨边,骨就是肾,病在足少阴,就是肾脏引起的手足冰冷症,如果脉细、数、沉在骨边,重按下去脉还在骨边,叫跗骨脉,有积在里面。虚脉重按到骨边没有,实脉重按到骨边还在;若脉细、数、沉又出现脉散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则必寒热并结。出现脉浮而散,是阴盛阳虚,阴不能固阳,阳向上浮,必生目眩而易倒的病。脉形俱浮但不躁,一息五至是正常,一息七至是躁,此病必属热症,病在足三阳经,在消化系统或血脉中。如有烦躁之脉,病在手部。脉形细而沉骨,病在里在脏,出现骨痛。如果脉属静者,则病在足。手是阳,足是阴。脉很稳,变快,变慢,产生变更,这是表示病在阳在腑,以速度来论,速度是论气,会有下便脓血的现象或下痢,阳虚出血,一个脏郁结,出血一升,两个脏郁结,出血二升,三个脏郁结,出血三升,血归经时不应该溢出来,因为阴阳要合,阴阳不合血就会离经叛道,阳虚阴盛就会往外走,阳要守,不守就会便脓血。涩脉是标准的阴不足,阳气就有余,脉中气血有不流畅的感觉,脉左右转动,象水管中水不够,动来动去,阳气有余。脉呈滑动如珠转时,则为阴津有余,阳不足。阳气有余,则会感觉身体热但汗却不出;阴津有余,则必汗多身冷。阴阳皆太过时,病人会无汗且恶寒。 5、一般诊断的时候望闻问时已经知道病因了,用切脉来验证自己的判断。当脉诊与望闻问不符时,舍掉切脉,因为脉会跟着情志而变化。阳有余一定是阴不足,阴有余一定是阳不足,阴升阳降,阳升阴降,大原则是阳固住,阴自然回来,而不是非把阴补回来,大部分用固阳的药,里面滋阴的药用的不多。 6、手按脉时,用手指推脉向外,但脉不动且附骨,胸腹中有积聚。重按脉时,如向里推,脉还是在外,有热病。 |
|
1555楼#
发布于:2015-12-01 20:48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5.12.1黄帝内经28课学习心得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寒气中病刺之奈何?按五行所胜的规律来确定治则。一年四季只有冬天关节痛怎么办?肾水寒,可以强土制水。只有春天喷嚏、对花粉过敏是肝木有病可以肺金治之。 有旧病从五脏发动,都会影响到色脉而发生变化,怎样区别它是久病还是新病呢? 只要验看它的色脉就可以区别开来。色不改变均为新病。如脉虽小而气色失于正常的,乃是久病;如脉象与气色均失于正常状态的,也是久病;如脉象与面色都不失于正常的,乃是新病。 脉见沉弦,是肝脉与肾脉并致,而外部没有血,或外部已见血,其经脉必滞,血气必凝,血凝经滞,形体必肿,有似乎因湿邪或水气中伤的现象,成为一种淤血肿胀。面部青色晦色为内伤。内外伤禁忌洗澡。尤其不能洗冷水。 迟脉两旁的内侧侯于季胁部,外侧侯于肾脏,中间候于腹部。尺肤部的中段、左臂的外侧侯于肝脏,内侧侯于膈部;右臂的外侧后于胃腑,内侧侯于脾脏。尺肤部的上段,右臂外侧侯于肺脏,内侧侯于胸中;左臂外侧侯于心脏,内侧侯于膻中。尺肤部的前面,侯身前即胸腹部;后面,后身侯即背部。从尺肤上段直达鱼际处,主胸部与侯中的疾病;从尺肤上段处,主少腹、腰、股、膝、胫、足等处的疾病。 脉象洪大的,是由于阴精不足而阳有余,故发为热中之病。脉象来时急疾而去时徐缓,这是由于上部实而下部虚,气逆于上,多好发为癫仆一类的疾病。脉象来时徐缓而去时急疾,这是由于上部虚而下部实,多好发为疠风之病。患这种病的原因,是因为阳气虚而失去捍卫的功能,所以才感受邪气而发病。有两手脉均见沉细数的,沉细为少阴肾之脉体,数为热,故发为少阴之阳厥;如见脉沉细数散,为阴血亏损,多发为阴虚阳亢之虚劳寒热病。脉浮而散,好发为眩晕仆倒之病。凡见浮脉而不躁急,其病在阳分,则出现发热的症状,病在足三阴经;如浮而躁急的,则病在手三阳经。凡见细脉而沉,其病在阴分,发为骨节疼痛,病在手三阴经;如果脉细沉而静,其病在足三阴经。发现数动,而见一次歇止的脉象,是病在阳分,为阳热郁滞的脉象,可出现泄利或大便带脓血的疾病。诊察到各种有病的脉象而切按时,如见涩脉是阳气有余则多汗而身寒,阴气阳气均有余,则无汗而身寒。按脉浮取不见,沉取则脉沉迟不浮,是病在内而非在外,故知其心腹有积聚病。按脉沉取不显,浮取则脉浮数不沉,是病在外而不在内,当有身发热之症。凡诊脉推求于上部,只见于上部,下部脉弱的,这是上实下虚,故出现腰足清冷之症。凡诊脉推求于下部,只见于下部,而上部脉弱的,这是上虚下实,故出现头项疼痛之症。若重按至骨,而脉气少的,是生阳之气不足,故可以出现腰脊疼痛及身体痹证。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一般通过望闻问三步已经知道病因病位病之深浅,再加切脉来验证自己的判断。当脉诊与望闻问不符时,舍弃切脉之象,以症状为主。(湖北-郑其赛2015.12.1) |
|
1556楼#
发布于:2015-12-01 21: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徐佩凤申请鉴到,2015年12月1日《黄帝内经》第28课学习心得。1四时之病:因季不同而发生的疾病,只要依据五行的法则,采用克制其时邪方法,即可治愈。如一个人有关节炎,平时不痛,冬天来了才发病,冬天属水,土胜水,我们要去强土(脾)。如一个人春天花粉过敏,闻到花粉就打喷嚏,春天属木,金胜木,我们要去强金(肺)。2色脉辨新病,久病,内出血:新病一脉小面色正常者或察到病人脉与气色都属正常者是新病。久病一脉没改变,色改变了或检查到脉与色俱失常。内出血:诊脉发现肝脉是弦脉同时肾脉是沉脉,病人面色青又红,这种患者必是内出血但外不见血。若是外伤有出血,患者也是肝脉弦,肾脉沉,面色青又红,原因就是病人受伤后浴冷水,以湿滯中焦不去的缘故。因此不管内伤还是外伤出血,最好不要洗澡,用毛巾浸热水擦拭—下身体即可,最忌洗冷水。3尺脉中部侧属胁肋位,尺外侧为肾位,尺内为腹中部位。左手关部偏外是肝脏,关内侧是横膈膜。右手关位外侧是胃,内侧为脾。右手寸脉外侧是肺,内侧为胸中。左手寸脉外侧为心脏,内侧为纵隔膜位。脉愈向前,则病前面,脉愈向后则病愈后。寸脉向鱼际位伸展为胸上喉咙位,尺脉向尺泽位延伸超过1寸以上则少腹部的底部或足胫部生变。寸脉不超过鱼际,尺脉不超过1寸,这是热中,热中就是阴不足阳有余。中医治症的大原则是:把阳固好,让阴主动回头来,这是疾病治愈的标准。摸脉时,脉呈粗大形,说明阳的津液不足,造成阳热有余,这是中焦有热的征候。脉形来时快去时慢且脉实有力,尺脉虚而无力,表示阳气盛于上,下焦阴却不足,这就是手足冰冷癫痫的疾病。脉来缓慢去时快,寸脉上弱尺脉强实,此人必胸阳不足,会有恶风之疾,因此此种人会厌恶风吹是因为阳不足。所有脉如同时出现沉而形细且数时就是肾脏引起的手足冰冷症。若又出现脉散状,则必寒热并结。出现脉浮而散,必生目眩而易倒的病,如—个人站在那里好好的,突然晕倒,去到医院又好了,这就是阳向上浮,阴不能固阳。脉形俱浮,但不见烦躁之脉,此病属热症且在消化系统或血脉中。如有烦躁之脉,则病在手部。所有脉形细且沉骨,必病在脏出现骨痛,如脉属静者,则病在足。如摸到附骨脉,内有肿瘤。4脉形出现脉数有时又—停者,这是表示病在阳在腑,会有下便脓血的现象或下痢。人的所有脏腑,大小肠都有血管,如果有人出现便时出血,血会遗流出来,不知是动脉堵塞还是大肠发炎或是什么炎症都没有,就是便出血。出1升血是1脏结,2升是2脏结,3升是3脏结,1升是—天的量,正常来说,血在归筋的时候,在血脉里走时,血应该不会溢出来,这是阴阳和的缘故。如果阴阳不合,血会离经叛道,因为都是阳在外固守,阴在里面,如阳不能固守,阴就会向外跑,所以任何东西要守住,必须固阳,阳不守,便会出血。5濇脉是脉中气血有不流畅的感觉。这是阳气有余,阴津不足的缘故。滑脉是脉呈滑动如珠转时。是阴津有余的现象。阳气有余,会感觉身体热但不出汗,阴津有余,则汗多身冷。阴阳皆太过时,病人无汗且恶寒。6手按脉,用手指推脉向外,但脉不动且附骨,胸腹中有积聚。重按脉时,如向里推,脉会反弹朝外,身有热病。寸口脉较尺部脉强,腰部以下发冷。如寸脉不足尺脉反盛,病人必生头痛项强之病。重按脉至骨边,脉出现无力感,此脉象不足象,病人必腰椎痛且身体有麻木的现象。
|
|
1557楼#
发布于:2015-12-01 21: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 12月01日作业请审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2015/12/01 28集学习心得:
1、 季节的病治疗要依据五行生克的道理,克制其邪,就会治愈。 2、 色脉失常如何区分新病和旧病?新病色不会变,旧病色才会变。 3、 诊脉发现肝弦与肾沉二脉并至,病人面色青又红,则必有内伤出血但外不见血,若是外伤有出血,病人如此,则必是病人伤后浴冷水以湿滞中焦不去。 4、 尺脉部位可分三处,尺之中部侧属胁肋位,尺之外侧为肾臓之位,尺之内里为腹中部位。关脉部位左右手不同,左手关部偏外是肝脏,关内侧是横膈膜位。右手关位外侧是胃,内侧为脾。寸脉左右手亦不同。右手寸脉外侧为肺,内侧为胸中。左手寸脉外侧为心臓,内侧为纵隔膜位。脉愈向前,则病前面,脉愈向后则病愈后。寸脉向鱼际位伸展为胸上喉咙位也,尺脉向尺泽位延伸超过一寸以上则必在少腹腔的底部或足胫部位生变。 5、 脉呈粗大形,则必阴之津液不足,造成阳热有余,此为中焦有热。脉形来时速去时慢,且寸脉实而有力,尺脉虚而无力,表示阳气盛于上,下焦阴却不足,这就是手足冰冷癫痫的疾病。脉来缓慢去时速,寸脉上弱尺脉强实,此人胸阳不足必会恶风。所以人会厌恶风吹乃因阳不足也。所有的脉如果同时都出现沉而形细且数时,就是肾脏引起的手足冰冷症;若又出现脉散状,则必寒热并结。 6、 出现脉浮而散,必生目眩而易倒的病。脉形俱浮但不见烦躁之脉,此病必属热症,且在消化系统或血脉中。如果有烦躁之脉,则病在手部。所有脉形细而沉骨,必病在里在脏,出现骨痛。如果脉属静者,则病在足。 7、 脉形出现脉数有时又一停者,这是表示病在阳在腑,会有下便脓血的现象或下痢。濇脉即是脉中气血有不流畅的感觉时,这是阳气有余,阴津不足。脉呈滑动如珠转时,则为阴津有余的现象。阳气有余,则会感觉身体热但汗却不出;阴津有余,则必汗多身冷。阴阳皆太过时,病人会无汗且恶寒。 8、 手按脉时,用手指推脉向外,但脉不动且附骨,此必胸腹中有积聚也。重按脉时,如向里推,脉会反弹朝外,此乃身有热病。如寸口脉较尺部脉强,乃腰部以下发冷也;如寸脉不足尺脉反盛,病人必生头痛项强之病。重按脉至骨边,脉出现无力感,此脉气不足象,病人必腰腿痛而且身体有麻木的现象。 9、 恶风,不喜欢吹风。燥脉,一息七至。脉和问诊不合时,取其症。脉浮上来,是阴盛阳虚,病人易出现昏倒的现象。阳往上浮,阴虚,阴不能固阳。压到骨边仍有脉称跗骨脉。 |
|
1558楼#
发布于:2015-12-01 22: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任红超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7日学习《皇帝内经》25节学 习心得: 一、
|
|
1559楼#
发布于:2015-12-01 22:51
中医经典特训一班张兴平报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张兴平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日《黄帝內经》第28节学习心得: 前面说过,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岐伯说: 此四时之痴,以其胜治之愈也”。这是四时之邪所引起的疾病,用五行相胜的六法治疗就念痊愈。比如有人关节痛,平时什么时候都不痛,一到冬天就发病,这是四时的病,冬天是水,土胜水,我们要用所胜来治疗,所以治土,强土这个病就好了。
黄帝问: 有旧病从正脏发出,因而影响脉色,要怎样区別它是久病还是新疬呢? 岐伯答: 只要验看它的脉色,就可以区分了,所有的新刚得到的病,色都不会变的,久病颜色才会改变。这是一个大原则,所以色不夺者新病也。新病的脉都比较小,如果征其脉,不夺其色者,脉沒有改变,颜色改变了,都是久病。如果色脉都失掉了都是久病。如果脉与青,赤黄白黑五色都沒变的都是新病。 肝,肾脉见了沉弦的现象,皮色现出了苍赤色,这样的病,是由于击伤所致,不见血式己见血,形体必肿好像水肿一样,这是瘀血肿胀。身体里面有内伤,外面看不到。平时我们受伤都忌讳洗冷水。外伤內伤都是一样的。最好不要洗澡,用热毛巾擦擦就行了。本来体内就有瘀血,如果洗冷水加上寒会更严重。 在诊脉时,如果寸脉一直往鱼际上走,病就在喉咙以上。如果脉一直往下走,病就在下。寸,关,尺,跟人的胸控是正对的,以横隔为 标准,橫隔以上是心肺,寸部,9分, 是阳在的地方。隔以下有肝,脾,肾,是1寸是阴的地方,胃在中间。如果尺部脉粗,脉形很大,代表阴不足,阳有余。如果脉沒有超出自己的范围,只是脉形很大,这是热中。如果上超过9分,下超过一寸,那是增长脉的范围了。“热中”的定义就是阴不足,阳有余。 "来疾去徐”就是脉来的比较快,去的慢。 “上实下虚,为厥巅疾”,这是上实下虚。头部会有问题。 "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脉像来缓而去急的是上部虚而下实,见于恶风之病,如果重按脉,脉变得很小,放开的时候,脉变的很快,这是寸弱尺强。病人是上虚下实,这是胸阳不足,一般是恶风。如果怕恶风,即表风就是阳气受到损害, 膜脉到骨边(是肾脉),细,数,是少阴的问题。重按到骨边,还有脉在里面,这是有积在体內。这叫附骨脉。 如果用脉来辨虚实的话,就要重按在骨边,如沒有了就是虚。如果重按到骨边脉还在,就是实脉。 辨阴阳就在上下,寸,尺来辨阴阳。如果脉细,而且散,不会固定在一个地方,是寒热。浮而散者,阳浮在表面上来,我们正常的阳是跟阴搭配在一起的。正常人的脉是从寸关这里往下斜的,寸9分,尺1寸。在这里如果是脉浮起来了,代表阴盛了,阳散了。这会造成人眩晕到地的。 如果脉脬不燥,病在阳,这是热,如果有燥,病在手。脉细而沉,都是在脚上面,手是阳,脚是阴。如果有细而沉的脉都是在骨边。静,就是脉比较缓。脉在跳劫很稳定的情况下,突然有变便一下的现像出现的时候,这是病在阳的脉,这是以速度来论,速度就是论气。 在中医的关点里,当血在经脉里的时候,不应该溢出来。这必须要阴阳能够合。不合,血会溢出。当阳虚不能守的时候,阴就往外盛。这两个是相对的。 "涩脉”足标准的阴不足,阴气不足,阳气就会有余。涩脉是膜到脉的时候,脉气不流畅。 “滑脉”,是阴气有余,在膜上去速度很快,脉在血管气血流量很顺畅。 阳有余阴就一定不足,阴升,阳就降,阳升,阴就降。最好是阴阳平衡。在中医的关点里,我们要掌握一个大原则,就是只要把阳固住的时候,让阴自动回头来,病就会痊愈。 因阳有余的时候,皮肤表会固的很强。太过毛孔会闭锁在里面,不会透发,发热但是没有汗。阴气有余的时候,代表阳气不足。阳不足,毛孔就打开耒了,病人 怕冷。如果阴阳两个都有余,就会无汗发冷。 "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就是手摸到脉往里久推,如果把脉往外拉,拉不动,代表里面有积。 "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中有热也",如果往里推,脉还是停在外面,脉不往里走这是身有热。 "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脉是清也",以中指为准,中指按到脉的时候,跑到上面去了,中间沒有脉了,还有一种是,按到中指,上面脉沒有了,脉跑到下面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