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付民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09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11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635楼#
发布于:2015-12-05 22: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 12月05日作业请审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2015/12/05 32集学习心得:
病的源头:1是外感风寒。2是七情内伤。3是突然受到外伤。
风寒侵入人体,人体毛孔闭塞对抗风寒的侵入,体内热出不去,人就会发病,这就是感冒的症状,也是太阳症,治症用汗法,用发表的药,一付下去,汗一出,症就解了。
如果侵入到肌肉,则会成为麻木不仁或生肿痛,治疗需要用药汤外洗,加上针灸、针刺放血等方法。
病邪侵入到肺中,病名“肺痹”,造成病人咳嗽气逆不下。
不能及时治愈,病邪就会傅到肝上,这就是肺金克肝木,也就是逆傅,病名“肝痹”,又名为“厥”,会令病人胁痛且食入即吐,此时可按症状取用穴道,施用针术来治。
如未及治愈,入肝之邪就会再傅到脾,病名“脾风”,病人会全身发黄且腹中热盛,烦躁不安,甚而汗黄或小便黄。此时仍可用汤药内服或按摩穴位或以热药水浸泡身体。
如施治不当,则脾病必内传肾,此病名“疝瘕”,症状为小腹烦热而刺痛,大小便出白津,另一病名为“蛊”。这时候,也可按症施药去除病邪。
如果治疗失当,病邪必由肾再傅入心,病人此时就会呈现出手足痉挛而拘急,此病名“瘛”,此际吾人可用针灸药物并施,以求病愈。
如再失去治疗时机,只须满十日未除,必造成死亡。这是病人体内病邪移转的次序。
膀胱和小肠之间的包膜是男人生精的地方,这里的血是无杂质的纯血,经小肠的火加热后,出来变成白色的精液。
对一些突发的急性病,则不须考虑其傅变的法则与治法。
人常因遇喜而心气大虚,造成肾气乘虚而入。人常因盛怒而致肝气亢奋影响到脾;人过悲而肺气张而影响到肝;人过恐而致肾气受损以致脾气乘虚而入;人遇忧而致肺气虚损心气乘虚而入。这是情志过劳而生傅变的五种变化。如果从脏中发出的病有五种,再加上相克的五种变化,则有五乘以五倍的二十五种变化产生,此二十五种传乘会影响到正常之傅化,故名“传乘”。
形伤和气伤,如果形伤,气在问题不大,如果形和气都伤到了,问题就麻烦了。
毛是气之余,发是血之余。说心下一般是指胃,讲胃一般是指小肠。
肝的真脏脉形,是由寸口到尺部都绷紧如刀刃,按压时如按到琴弦一样,一旦出现此脉,加上病人面色青白不光泽,皮上毛如折曲状,此为必死。心的真臓脉形,其坚实而有力,按之如摸薏苡子一样,一粒粒的感觉,病人面色赤且黑,皮上毛如折曲状,亦为必死。肺的真脏脉形,其形大而中空无力,如像羽毛触到人的皮肤一样,病人面色白且红,又无光泽,皮上毛折曲,则病人必死。肾之真脏脉形,其跳时力强而有时中止,按之有如用指头去弹石子一样,感觉其很竖硬的样子,病人面色黑且黄,又无光泽,皮上毛卷曲者,病人必死。脾的真脏脉形,柔弱无力,忽快忽慢,病人面色会有黄青色,且无光泽,又皮上毛卷曲者必死。凡各脏见其真脏之脉及色,皆为必死之兆。
徐佩凤
贫民
贫民
  • UID2014428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4
1636楼#
发布于:2015-12-05 22: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徐佩凤申请鉴到,2015年12月5日《黄帝内经》第32课学习心得。1人体中五脏都互相运贯,且依其相生的顺序而运作,五脏中,—旦某—脏有病,会影响到被其所克的脏。如不正常治疗,常态有三个月,有时六个月。急性病短3天,慢6天。是因为病传入五脏不治而死,这是因病而致脏间以相克的方式传递所致。如人受风寒时,首先进入体表,都是在皮毛上,可以用发汗法,汗—出,病邪就会离开身体。如有些深入到肌肉,就会造成麻木不仁或生肿病,这时可以拿热药烫布或火灸来熨贴所痛之处,或用针刺放血等来治症。如施治不当,使病邪进入肺中,变成“肺痹”,会造成病人咳嗽气逆不下,如此时再不治愈,使病邪传到肝上,这就是肺金克肝木,也就是逆传,也叫“肝痹”,又名“厥”。会令病人胁痛且食入即吐,此时可按症状取用穴道,用针术治症。如肝痹未治愈,使病邪传入脾,变成“脾风”,病人会全身发黄且腹中热盛,烦燥不安,甚而汗黄或小便黄,此时用汤药内服或按摩穴位或以热药水浸泡身体。如脾痹施治不当,使脾病内传肾变成“疝瘕”也叫“蛊”。症状为小腹烦热而刺痛,大小便出白津,可以按症施药去治症。如果“疝瘕”治疗失当,病邪再由肾传入心,病人此时就会呈现手足痉孪而拘急,病名叫“瘛”,可以用针灸药物并施治疗。如“瘛”无法治愈,最多十曰后必死。这是病人体内病邪转移的次序,若病邪属慢性疾病,肾病传入心,心再反转回归肺中,由于肺在始病时即已受损,此时病复传回肺,就成为肺病之发寒发热,此病已深且顽固,正常可再活三年。这是病势较缓时所传变的法则。2有些突发的急性病,则不须考虑其传变的法则与治法。因为有时它会不按照传化的顺序来发展病情,是由于人的忧恐悲喜怒等情志上的影响,而改变正常顺序且—发即成重病。如人常遇喜而心气大虚造成肾气乘虚而入,人常因盛怒而致肝气亢奋影响到脾,人过悲而肺气张而影响到肝,人过恐而致肾气受损以致脾气乘虚而入,人过忧而致肺气虚损心气乘虚而入。3出现真脏脉的几种死期:A病人呈现消瘦骨枯,皮骨相连之外形,胸中气胀,呼吸短促,大小便不利,—呼吸则身体动摇不定,6个月后必死。如果出现真脏脉,则可依据其相克之节气而预知其死亡。如果是同样症状,但病人胸内痛而牵引肩头,1个月内必死。若出现真脏脉,则必死于与其相克之日。如果同—症状出现,加上病人身发热,肌肉消失,再现真脏脉,病人只剩十个月寿命。B如果肉消骨现,皮骨相连,病人动作缓慢无力,再有真脏脉,病人—年内死。如再见到真脏之色,就可以知其于所克之曰死。C如病人骨消肉陷,胸肋背脊外现,胸中气胀,腹中疼痛,情绪不安,肩背生热,形消肉脱,目眶凹陷,又有真脏之脉,目已不认人,此为立即死亡之征兆。如能识人,则必所被克之日死。也有些是因为意外死亡的,如高处坠下或溺于水中等。也有些人有脉停止不来或人—呼吸间脉来五,六次时,而病人处形肌肉皆实,又不见真脏脉而死亡的。4五脏出现真脏脉时的死症:A肝的真脏脉形是由寸口到尺部都绷紧如刀刃,按压时如按到琴弦—样,—旦出现此脉,加上病人面色青白不光泽,皮上毛如折曲状必死。B心的真脏脉其坚实而有力,按之如摸薏苡子—样—粒粒的感觉,病人面色赤且黑,皮上毛如折曲状必死。C肺的真脏脉其形大而空中无力,像羽毛触到人的皮肤—样,病人面色白且红又无光泽,皮上毛折曲必死。D肾的真脏脉其跳时力强而有时中止,按之有如用指头去弹石子—样,感觉其很坚硬的样子,病人面色黑且黄,又无光泽,皮上毛卷曲,必死。E脾的真脏脉柔弱无力,忽快忽慢,病人面色会有黄青色且无光泽,又皮上毛卷曲必死。凡各脏见其真脏之脉及色,皆为必死之兆。
慕利敏
新手
新手
  • UID2015150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7
1637楼#
发布于:2015-12-06 00: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慕利敏申请签到2015.12.5日32集
*春天的风伤肝脏,百病之首。病有三个源头,外来的风,内伤和外伤。病在身体的治疗,病在表,用汗法,发表药;用于太阳症,如果有人肌肉麻痹、肿痛可用汤药外洗、针灸火烧都可以。
如果没有治好,跑到肺里,肺受风寒,肺痹,进入肝脏,则脏痹,肋骨痛、呕吐,可以针刺、按摩都可以。如果又没治好,进入脾,发全身发黄,可以按摩、外洗、内服汤剂。如果还没有好,会传入肾,疝瘕(腹中有积)、小腹痛,流出汗是白色的小便也是白浊的。可按摩推拿,吃药。
*(女子胞即为子宫。男人的膀胱,后面是小肠,两者之间夹了包膜,这才是男人生精的地方,此时是精纯无杂质的血,经小肠加热后才会变成白色的精。女人子宫卵巢的位置就是男人精宫的位置。)
如果还不好,进入心脏,此时可灸可药,如果不治,满十天就死。心没地方传,回到肺,发寒热,精神离开身体,最多三年死掉。
*得到病瞬间发生的,如撞车、急性病吃坏肚子等,不必去治它的传。治其它的病要治它的传是预防病恶化下去。
*吃坏肚子时生气会使病进入脏,病会进是受情志的影响,病会传经也会受情志影响。情志太过也不行,喜太过伤心气,生气伤肝,悲伤肺,恐伤肾,思伤脾。
*病人体重瞬间降20多斤,是形伤。胸中是阳气之位,阳在胸中,胸满胀气,形伤,造成喘息不便,六个月死掉。
形伤,胸中有满,这是很危险,病人胸内痛引肩上,一个月死掉。如果病人身热、真脏脉现无胃气之脉,数日子死掉。
形伤,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脱肉,目眶下陷,真脏脉现,目不见人,阴阳衰弱,神离开了,马上死掉。
如果还有视人的能力,但阴阳失掉了,皮包骨也会死。在地支生克的时间死。突然发生意外造成五脏不通,脉没了,真脏脉虽不现也会死。
五脏的真脏脉动,真脏脉出现,统统死。超过原来的脉而且比原来大。肝病,在金的时辰易出事,摸脉,关处分为外中内,中外皆急如刀刃按琴弦一样,脸色青带白色,金木相克,无光泽,毛折就死(体毛为气之余,毛弯曲,是阳气绝,发为血之余)。
心的真脏脉出现,脉坚实博而有力,按之如一粒粒的感觉,脸色赤且黑,水克火,毛折即死。
肺的真脏脉出现,脉大而虚,脸色白且红,无光泽,毛折死。
肾的真脏脉出现,跳时强而有时中止,如石头一样硬硬的,脸色黑且黄,毛折死,木克土。
脾的真脏脉出现,柔软无力,忽快忽慢,脸色黄青色不择,毛折死。
*胃,田下有肉月,耕田是胃,真正收藏生养的是小肠,黄帝内经里的胃即小肠,心下胃。小肠受盛之官,募穴为关元即丹田,小肠是五脏的本,小肠消化过的食物里的水进入大肠,大肠里的水进入肺,进入血液。喝水下去到胃里,吸收掉了到全身肌肉里,运动跑步流了很汗,汗是脾胃的津液,要靠喝水来补充它,如果晚上睡觉前吃东西吃太多,食物里的水很多,糖也很多,这些营养跑到血液里,晚餐后,早上起来量血糖就会很高,饭后量比饭前高。小肠在支持它,肺里面的津液胃气才会跑到手太阴肺经里。邪气盛,胃气衰,真脏脉死即胃气没了。胃气没了,即小肠不受纳了。
*治病查外形颜色气脉的盛衰可以知道病的新旧。
病脉浮在皮肤表面比较好治,不要失掉时机,脉顺应四时也好治。
任红超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44
  • 粉丝2
  • 关注2
  • 发帖数227
1638楼#
发布于:2015-12-06 07: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任红超申请签到,2015年12月3日学习《皇帝内经》30节学
习心得:
4、c、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东病,石甚曰今病。藏
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钩脉:摸上去有点凸起来。
胃气:速度 一息五至   力量缓而有力。
夏天脉是洪大有力,稍微有一点钩脉代表有胃气,如果钩太多了胃气少了就是有心脏
病。夏天本该是心脏当旺的节气,结果发现没有胃气了,就是死脉。夏天本应摸到洪
脉却摸到冬天沉脉,说明会在冬天发病,如果石脉很严重现在就有病。因所有内脏都有血,之间都有血管相连,所以可以诊策到其他脏腑的病。
   e、长夏胃微  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  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藏真  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代:不稳定是大时小时快时慢,常常变更。
      长夏的脉是微软弱,如果太软弱了胃气少了是脾脏有问题。脉常常便跟不稳定且速度不是一息5至没有力量,就是死脉。如果软弱的脉比较深到骨边了且沉,说明冬天会发病,如果石脉很重现在就有病。脾主五脏的肌肉,五脏之间都有联系,所以可以诊断出其他脏腑的病。
    f、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于肺,以行荣为阴阳也。
  毛脉:像羽毛一样,触感像中间有一条线,线的两边薄薄的。
  秋天的脉是毛脉,摸上去中间有一条线,上下为薄薄的且胃气,如果毛脉多胃脉少就是肺有问题,有毛脉但没有胃气就是死脉。如果秋天的脉摸出春天的弦脉,隔年的春天会发病,如果弦脉过重就是现在就有病。肺是最高的脏,是相傅之官,总统所有的气血阴阳,所以同样可以诊策其他脏腑的病。
j、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冬天的脉稍有点沉,像石头沉到水底一样,同时脉的速度一息五至很稳定的跳;石脉太多胃脉少就是有肾病了,有石脉没有胃脉了就是死脉。如果石脉中能摸到钩脉,夏天就会发病,如果钩脉很重现在就已有病了。

 摸到脉有胃气则生,没有胃气则死,如果把胃气救回来了,通过摸脉可以判断出。
 阳:白天,脏 肝  心 脾 肺  肾
 阴 :黑夜  腑 胆  大肠  小肠  胃  膀胱
 治症时,治疗腑病或表症时,中午胃气会回来会饥饿感,治脏的时候半夜胃气回来会有饥饿感。
5、寸口脉
   a、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
   寸口脉指的是上焦,9分,寸是阴,如果太短了,就是阳不足,阴就会升上来,头是诸
阳之会,阳气不能进入头,就会头痛。
寸口脉太长了超过9分到了1寸以上,代表阳气有余,阴气上不来,阴四肢为阴,身体
为阳,阴上不来就会停积在下面,脚就会有问题,就会足胫痛。
摸寸脉时非常浮非常强,会肩背痛,是阳要出来出不来的症状。
b、寸口脉沈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
      寸口脉深在地下且深,阳气在地下出不来,病在中;浮在皮肤表面且非常大,病在表。
c、寸口脉软而弱,是腹部里面有胀满,因阳气不够堵在里面。
   胃咀嚼食物,是因胃在心和小肠之间,胃和小肠的热使胃蠕动,胃一吸动2下一呼动2下,且胃是一边挤一边凸起来。当阳不够时,胃就会下降,就是胃下垂,因热不够就会寒,就会胀满
d、寸口脉应是直的,现为横的且沈(软),表示斜下(肋骨以上的位置)有积,腹中有积痛。
  寸口脉软时大是小,病人有寒热。
  寸口脉摸上去很大而且浮(轻轻摸到皮肤就会摸到),是表症(感冒咳嗽),重按下去就没了。
  寸口脉摸上去浮且大,重按下去还有脉,是脏出问题了,因阴有积在里面,阴就是脏,脏允许满充满营养,但不可以实,如果实就是生病了,阳实了就会往外走,辅导表面上。
  小结:只要是浮在皮肤表面一摸就能摸到的就是表症;如果时软而且小,就是病在内里面。
e、脉时强时弱不稳定,是久病。脉跳得非常快就是有痛症在身体里面。脉如果是滑是风脉;如果是濇就是痹脉,气血阻塞不通。
  久病必虚,阳就是动能力量,肠胃消化强就是阳足,不足就是消化不良。
6、尺脉
   a、手臂内侧青脉很多,是有失血的现象,血不足。
   b、尺脉缓而强,是疲劳倦怠。
     人有精神体力好,是因阴阳能够平衡,如阴(看得到的肌肉、看的到的营养)虚,营养不够,肌肉会萎缩,病人就没有力气。
   c、如果一个人平躺在那里,没有动作,但脉很强,是脱血。
   d、如果尺脉清且滑,是多汗,因尺主肾、膀胱,肾主水。
   e、尺寒脉细,会下痢不止。
   f、尺脉粗长热者,中焦比较热。
     热中:表现为肚子比较大、舌头黄。
7、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戍戊己死。是谓真藏脉见皆
死。
天干:就是天气。地支:就是地气。
十天干的五行属性: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肝(木)病人到庚辛(金)日有凶,金克木。
心(火)病人到壬癸(水)日有凶,水克火。
脾(土)病人到甲乙(木)日有凶,木克土。
肺(金)病人到丙丁(火)日有凶,火克金。
肾(水)病人到戊己(土)日有凶,土克水。
这些都是真脏脉,遇到就会死亡。
8、a、颈脉动喘疾咳曰水。
   颈脉:就是人迎脉。如果人迎脉博动的速度很快,胸腔里面有积水。
   b、目里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
   望诊:眼袋微肿像卧蚕一样,白白的感觉隔着皮肤都可以看到,是水肿。
   年龄大了都会有眼袋,两个眼袋都很好且光亮光鲜,说明子袭非常好,有儿有女;如果只有右眼袋是有女儿没儿子;如果只有左眼袋是有儿子没女儿;(男左女右)如果眼袋是黑黑的,孩子会夭折(左眼袋下黑是儿子凶、右眼袋下黑是女儿凶)。
  c、小便黄而且红但睡眠很好,是胆的问题。
     小便黄而且红但不能睡眠,是肝的问题。
  d、吃完饭后还是饿,是消渴(糖尿病)。糖尿病分为:喝了水还是渴;吃多少也吃不饱;没有性功能。
  e、面部肿胀是风症,晚上睡觉吹风所致,一是晚上不吹电扇、空调,二可以开去风的药。
脚肿是水症,可以开利水的药。
脸和脚都肿是风水症。
f、眼白的地方是黄的,是黄疸。
妇女少阴脉搏动很大很快,是怀孕的脉。
9、 脉逆四时:春夏摸脉时秋冬的脈象,秋冬摸脉时春夏的脈象,这是脉与季节相逆,逆为凶,即为凶脉。
反四时:脉症不符,风热病应是浮且,但却是静脉在里面;下利又脱血脉应是虚比较软且小,但却是实非常强有力;病在中焦摸上去是虚脉,病在表症脉应在外比较浮,但却是比较坚且沉到底下,脉和症不符,比较难治。
这两种脉都可以治,是比较难治,需要时间长而已。
10、胃气脉和三阳关系:
   a、胃气:人以食五谷杂粮为生,胃气就来源于食物,人不喝水不吃五谷杂粮就会死,就是脉没了胃气就会死。
     真脏脉就是无胃气,胃不接收食物不能分解出各色营养供给各脏腑,肝脉呈整个弦状且脉大,肾整个是实脉,阴和阳都是实脉人就不行了。
b、太阳脉:就是在皮肤表面,脉洪大而长,轻轻碰上去就能摸到。
   少阳脉:脉时大时小,有时快有时慢,因少阳主门户开合,病已经进入少阳了。
   阳明脉:脉是短而盛大,短就是少于1.9寸。
三阳脉与真脏脉区别:三阳脉是有胃气的,尽管很洪大,但按下去就没有了;而真脏脉没有胃气,透尺透寸(超过9分,超过1寸),很快很速很长,脉形很硬,按下去不会变化。
李宁
新手
新手
  • UID2014845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6
1639楼#
发布于:2015-12-06 07: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宁申请签到,2015年12月5日《黄帝内经》第32课学习心得:

1.病传之法及治法
风者,百病之长。
病的源头有三:一为外邪,风寒暑湿燥火;二为内因,喜怒忧思悲恐;三为外伤,意外伤害所致。
(1)刚受表风或表寒,毛孔马上闭起,身体的热出不来,可汗解。汗法,汗药源于此。言风寒之邪,始伤表阳之时,可发汗而愈。
(2)如表寒不治,邪入肌肉,可用外洗,针刺,艾灸都可治。
(3)如不治皮腠之邪,因为皮毛者,肺之合,皮毛为阳,五脏为阴,病在阳名曰风,病在阴名曰痹。病舍于肺,就是肺痹,痹就是闭,故咳而上气。
(4)如不治肺痹,肺即传其所胜而行之肝,就生肝痹。会胸胁痛,呕吐。可按摩导引针刺治之。
(5)如不治肝痹,肝因传之脾。因肝乃风木之邪,贼伤脾土,故名脾风,发瘅,指因为风淫湿土而成热,湿热之气上蒸心则心烦,下淫则溺黄,所以热在中土,变及上下。所以病在形身,可按可浴,病在内,可按,可药,可浴。
(6)如不治脾风,脾传之肾,土邪乘肾,病名曰疝瘕,就会腹中有积,少腹热而痛,汗白小便白。可按可药治之。
(7)如不治疝瘕,肾传之心,因心主血脉而属火,火热盛,则筋脉燥缩,手足抽筋。,名曰瘛。此危急之症,可灸可药。如不治,十日当死。
(8)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一般三年会死。
注一: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营卫内陷,脏气逆传,五脏相移,亦皆有次。但是意外猝发的外伤不必治传。如果人意外受伤,这时接到坏消息,一怒或悲,病就进,因为情志的影响很大。情志对五脏的影响如下:喜为心志,喜大则伤心,喜大则心气虚,肾气乘于心;怒则肝气伤,肺气乘于肝;思则脾气伤,肝气乘于脾;恐则肾气伤,脾气乘于肾;忧则肺气伤,心气乘于肺。如一脏虚而受乘,即相传于五脏,故病有五,五脏有五变,及其传化,有五五二十五变。

2.五志内伤,传其所胜,查其形,审其脉,知死生之期。
(1)两臂两腿之骨枯槁,臂腿之肉下陷,因为肾主骨,脾主四肢肌肉,胃气滋养五脏者是胸中之宗气,宗气从虚里之大络,贯于十二经脉,经脉逆行,所以胸中气满,阳明气厥,就会喘息不便。如果形气两伤,阴阳两伤,真脏脉现,命不久矣。
(2)肝病至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肺受伤,因为肺俞在背,故痛引肩项。此为肝病传于所胜之肺,一个月就死。如果真脏脉现,如刀刃琴弦般坚硬,当死虚庚辛日之薄暮。
(3)肺病至心: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因为心主血生于肾藏之精,血气盛则充肤热肉,心肾伤而精血衰,所以会脱肉。真脏脉大而虚,如羽毛落在皮肤上,因为心不受邪,十日就死。
(4)脾病: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因为脾行胃之津液,补益脑髓,肩髓为大椎之骨髓,上会于脑,所以肩髓内消,项骨倾者,凶症。脾主四肢,脾病就会四肢懈惰,动作衰。真脏脉如水之流鸟之喙,会死于甲乙之昧旦。
(5)肾病死于脾: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脱肉,目眶陷,指胃气没有了,阴阳两衰,目不见人,神也失了。真脏脉如弹石,至其所不胜时则死。
注:猝发的意外伤害不必治传。西医再这种情况下急救确实厉害。

3.真脏脉
寸关尺部和两大筋中间,靠近大金处为内,靠近寸关尺部为外。
(1)真肝脉:中外急,如刀刃如琴弦,色青白没有光泽,毛折乃死。毛为气之余,毛弯了说明阳绝。
(2)真心脉:坚而搏,如薏苡仁如弹石,色白赤没有光泽,毛折乃死。
(3)真肺脉:大而虚,如羽毛落在人皮肤上,肺气虚散,色白赤没有光泽,毛折乃死。
(4)真肾脉:搏而绝,如弹石,色黄黑没有光泽。毛折乃死。
(5)真脾脉:弱而时数时疏,色黄青没有光泽,毛折乃死。
注:真脏脉都是超过一寸九分的长脉,浮大,阴阳相隔,胃气没了,不治。
五脏之气,是胃腑水谷所滋生,所以胃为五脏之本。确切的说,小肠是五脏之本,生命之中枢。因为胃是田下有肉月,耕田播种的是胃,生长收藏的是受盛之官小肠。内经里说心下就是胃,说胃就是指小肠。脏生病,胃和小肠不受纳了,就出现真脏脉。食物里的水进去大肠经小肠的火烤,气化到肺里生成水进去血液;喝的水进去胃,入脾土,一喝下去就吸收,进去肌肉。所以运动流汗就是脾胃的津液。如果睡前吃太多,起床后量血糖就高。

4.治病要抓时机
形气相得,新病;色泽以浮,逆浅、;脉顺四时,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脉弱以滑,胃气能一起至手太阴。所以治病当及时治疗而不能拖延。
吴泳茵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640楼#
发布于:2015-12-06 08: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5年12月5日《黄帝内经》第32课笔记:
风是百病之源,先从皮表进而相克到五脏。风入人体,皮毛直竖,毛孔闭,体热在内无法散出,这个情况可用汗法,使毛孔开让汗出,病邪便可离开身体,太阳症可用汗法,发表的约。如病入肌肉,会造成麻木不仁,生肿痛,这个情况可用热药,烫布或火灸,或针刺放血治之。如施治不当,病入肺中,会咳嗽气逆不下,造成肺痹。若再治不当,病邪入肝,肺金克肝木,造成肝痹即厥(冷,反逆),令病人胁痛且食入即吐,用取穴,针术来治。如未及治愈,病邪从肝入脾,病人全身发黄,腹中热盛,烦燥不安,汗黄小便黄,这叫脾风,用汤药内服,按摩穴位或热药浸泡身体。再不愈,脾病入肾,这是疝瘕(腹中有积),小腹烦热而刺痛,大小便出白津,又名蛊病,按症施药,按摩,推拿,吃药。再进入脏里,病邪由肾入心,出现手足痉挛而拘急,病名瘛,用针灸药物并施。再不能治愈就错失了治疗的时机,十日内不见好,必死。如果病进入到身体是慢性的话,从表症一直到里症,传经的话,三年的病期,也必死。
有一些突发的急性病,不须考虑它的传变的法则与治法,在这种情况下,情志才是最大的影响,从脏中发出的病有五种,再加上相克的五种变化,就是五乘五倍的二十五种变化产生,这种传乘会影响到正常的传化,名传乘。
胸是阳气之会。我们讲形和气,形是阴,动是阳。形伤和气伤的处理是不一样的。看脉算生死就是阴阳两伤算月;真脏脉一出现,生死之期就要算日啦。西医是看形的,所以急救方面很是不错。毛是气之余;发是血之余。所说的女子胞,子脏都是讲子宫卵巢。男子在膀胱与小肠之间有一室,是三焦胞膜,男人生精的地方,里面是纯血的,经小肠火气化后,出来是白色的精体。
肝的真脏脉形,由寸口到尺部绷紧如刀刃,按压如琴弦,面色青白不泽,皮上毛折曲,必死;
心的真脏脉形,坚实有力,安如摸薏苡一粒粒的,面色赤且黑,皮上毛折曲,必死;
肺的真脏脉形,形大中空无力,如羽毛触到人皮肤,面色白且红无光泽,皮上毛折曲,必死;
肾的真脏脉形,跳时力强而有时中止,按有如指头弹石子,感觉坚硬,面色黑且黄无光泽,皮上毛卷曲,必死;
脾的真脏脉形,柔弱无力,忽快忽慢,面色黄青色无光泽,皮上毛卷曲,必死。
为什么有真脏脉会死呀?中医说的心下胃其实说的是小肠,生命的中枢,小肠是受盛之官,它的募穴是关元,又名丹田。因为五脏皆受气于胃,胃为五脏津液能源之所在,五脏之气,不会来自手太阴肺经,都是因为有胃气,而后再输送到肺中,所以严重的病人,其胃之气必然无法与脏气同时贯注于手太阴肺经中,于是就使真脏脉出现。凡见此脉,病邪必已完全破坏里面五脏的功能,所以是死脉呀。
凡是治病必细察其外形,精神与气色的润泽,按其脉知何脏为主病,及病情是新病或陈年旧疾,不可失去治疗的时机。
张兴平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1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1641楼#
发布于:2015-12-06 16: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张兴平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7日《黄帝内经》第33节学习心得:
    “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徨脾脉,甚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所胃脉与四时相逆,就是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而且脉来的时候都是独见而沉涩的脉象,这叫做逆。
   脉在春夏天本来是比较浮,大,结果都比较沉涩。秋冬反而浮大,这就是逆四时的脉。还有一种症状,病人是显现一种热症,热症应该动,脉很流,很亢奋,很紧张。但是病人很静,脉也也静,很沉,细小,这都是很难治的症状。
     病属热而脉反倒清静,发生泄痢而脉反倒洪大,出现脱血而反见实脉,病在里而脉反倒实坚,病在外而脉反倒不实坚,这些都是脉证相反的情况,是不易治愈的。
     黄帝说:  我听说根据虚实可以预先判断死生,希望听你说说这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   凡有五实就得死,凡有五虚也得死。脉来势盛,皮肤发热,肚腹胀满,大小便不通,心里烦乱,这就叫做五实,脉象极细,皮肤发冷气短不足,大便泄泻,不欲饮食,这就叫做五虚。
      帝说:   就是得了五实五虚之症,也有病好的,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   如果病人能够吃些浆粥,胃气渐渐恢复,泄泻停止,那么得五虚的病人就可以痊愈。而患五实之症的人,如果得以汗出,大便又通畅了,表里合了,也是可以痊愈的,这就是根据虚实而能决死生的道理。
     第二十篇   三部九候纶
  黄帝:  希望听你说一说这天地间的至理,从而使它合于人的形体,通利血气,并决定生死,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岐伯说:  天地至数,是从一开始的,至九终止,一为阳,代表天,二为阴,代表地,人生天地之间,所以用三代表人,而天地人又合而为3,三三为九,与九野之数对应,所以人有三部脉,每部各有三候,根据他决定生死,诊断百病,调和虚实,祛除疾病。
     什么叫做三部?  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而每部又名有三候,三候是以天地人来代表的。上部是天,在两额的动脉,胆经的悬厘跟曲鬓这个位置。这是少阳脉气发的地方,这是天部。上身的地部在人迎脉这里,这是胃气的所行之处,上部的人部在耳朵前面,这是三焦的脉乞。人的中部也分为: 天人地三部,天部在肺经的经渠的地位置,是肺气的所在。中部在阳明经合谷的位置是大肠的脉气所在,中部的人部在手少阴,心经神门的位置。
    人分上中下三部,上部有三部,中部有三部,下部也有三部。下部的三部在肝经的太冲,肾经的太溪,脾经的箕门。还有胃经的冲阳穴,这是下三部。
     帝问:   诊察的方法怎样
    岐伯说:    我们不必要问里面的病是什么,只要把血脉调均就好了,看到哪里有瘀血,把它放出来,看他气的虚实。用三步九候来查看他的脉气所在。知道这些脉气的所在,在按照经络来调,比如人迎脉很大,表示胃气很实,实则泻其子。来调他的脉气。
    怎样决断生死呢?
    岐伯说:    形体盛脉反细,气短,呼吸像连续不上就有危险。形体瘦,脉反大,胸中多气的,也死。形体和脉象相复合的生,脉搏错杂不相协调的有病,如果三部九候都失其常态的死。
   所谓生与死,顺的就是生,逆的就是死,体格很高大,很状,但一膜脉,细细小小的,这是形与脉不合。少气不足这是短气,危险。
     如果是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如果一头快,一头慢,这就是不调和,也是死。找不出归则来也是死。凡是且眶下陷的,都是死症,因为胃气沒有了。
     三步九候的脉必须盂均匀,相同才是正脉,如果脉过小过大不均匀的话都是有病。所以说独大者病,独疾者病,一个独热,一个独寒,都是病。
      在脚外踝上5寸的地方,用左手握住这里,在用右手指在外环踝上弹一下,左手马上有感应。如果这个感应超过了5寸的地方,表示正常,如果一弹这里沒反应,就是不正常,如果越靠近脚环踝,就是危险了。
    真脏脉现,足太阳脉气要决的时候,脚不可伸,因为脉气一直到脚上去,上面是睛明穴,眼睛往上翻,是死症了。
     什么是冬阴夏阳?
    岐伯说:   九候的脉象,都是沉细弦绝的。为阴,好象冬今一样,这样的病在半夜死。如果九候的脉全部显现出来,沉,细,而且弦又细又小。这是纯阴脉,九候的脉是全身上下的脉都膜了,全是弦细的时候,是阴脉是纯寒的脉。主冬天,这种一般半夜死。如果是纯热,盛
燥的脉。喘而数者为阳,主夏,是白天中午的时候死。
     如果是寒热症,一下寒,一下热,这就是早上死。热中,即热病,都是日中死。热中是中焦湿热,且热病,温热的病。在正中午的时候全死。病风,如果是因为风而得到的病。日西而死,我们讲风就是肝病。到了黄昏的时候死。如果是水病,水肿的病人,是半夜死,他的脉如果时快时慢,这是脾脏的脉,在一天的辰,戌,丑未。这四个时辰死。一个病人如果形肉也脱,身体瘦了,肉也沒了,皮包骨了。三步九候的脉即使是调合,还是死。如果形肉都在,即使是重病,但形沒有失,这这九候的脉还顺,也不会死,所以,一个人的形肉很重要,如果形伤,神伤就没有救了。如果是得了一些表症,比如妇女来月经不舒服,或者妇女怀孕了不舒服,都不能把它当做病。
杨诚
侠客
侠客
  • UID20147989
  • 粉丝10
  • 关注2
  • 发帖数10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642楼#
发布于:2015-12-06 16: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杨诚报到
2015126日,黄帝内经33课心得:
8.诊病原则
首先诊察病人形气色脉,即形体的强弱、神气的虚实色泽的荣枯脉象的盛衰以及病程的新旧,然后给予及时治疗。新病气色在,久病气色无。

9.可治之症
1)形神一致,反应体内阴阳协调。
2)面色润泽鲜明,反映人体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3)脉柔弱滑利,是有胃气
4)脉顺四时,即春弦、夏洪、秋毛、冬沉的

10.难治之症
1)形神不一致,说明体内阴阳失调,阴阳偏盛或偏虚
2)面色枯槁,失去光泽(形神俱失),说明五之气受伤
3)脉象实而坚硬,缺少缓和之象,是胃气衰弱的现象
4)脉与四时变化相(相反),说明人体已不能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1)春天见到肺脉,是金克木的现象
2)夏天见到肾脉,是水克火
3)秋天见到心脉,是火克金
4)冬天见到脾脉,是土克水
5)春夏阳气生长旺盛脉象反而沉涩
6)秋冬阳气收藏脉象反而浮大。
5)脉象与证候不一致。
1)热病脉应数急反而静
2)泄泻脉应小反而大
3)失血脉应虚反而实
4)病在里正气虚脉应软弱反而坚实
5)病在外邪气盛脉应坚实反而虚弱

11.五实五虚及治疗
五实:脉盛是心实,皮热是肺实,腹胀是脾实,大小便不通是肾实,心中昏闷神志不清是肝实。五脏邪气过盛是五实。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身体汗出、大小便通畅,反映邪气已经有了外出的通道,五实可以痊愈。
五虚:脉细是心虚,皮寒是肺虚,气少是肝虚,大小便不禁是肾虚,不能饮食是脾虚。五脏正气衰弱是五虚。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吃下浆粥,胃气渐渐恢复,大便泄泻也能停止,正气不再损失,五虚可痊愈。

第二十篇    三部九候论

1.三部九候
数字从一开始到九。一是奇数为阳以应天,二是偶数为阴以应地,三是人。人生于天地间要符合天地的道理与阴阳五行、四季的变化
天地人三方面又稳中有降分为三,三三得九,与地上九州相应。
九州与人九脏相应,即肝心脾肺肾小肠胃大肠膀胱。
人身上有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各有三处候诊的脉搏,称为天、地、人三候。一般 也是一息五至


2.三部九候脉诊病,
三部九候脉应该相互协调、上下一致。通过诊察所见哪一部、哪一候脉象的,就可知道疾病所在的脏腑及虚实,从而可以预测生死。
1)九候脉中,独一候脉异常(独大、独小、独数、独迟、独滑、独紧、独沉),是有病;
2)九候脉中,有两候与其他肪象不一致,是病重
3)九候脉中,有三候与其他脉象不一致,病危。
4)三部九候脉与四时阴阳相协调的,不是死证。
通过上下脉的对比,就知道这条经络气是否顺畅:如上部人迎脉和下部冲阳脉一起就知道整个胃气如何,如果人迎脉大,冲阳脉小,就是阴实堵在中间。

3.诊察与治疗方法。
先观察病人形体胖瘦程度,了解正气与邪气盛衰情况。如果邪气盛的实证,用泻法;如果正气不足的虚证用补法。如果血脉中有邪气壅滞或有瘀血的,需要先去除再调理。
治病以调脉气为法,达到气血和平与即可,不需要调内脏,脉气顺病好例如:
1)上部天脉跳动很数,是胆经实,实则泻其子,胆经的子穴是阳辅。
2)耳聋、上部人脉无,是三焦经虚,虚则补其母,夏至后冬至前灸中诸,冬至后夏至前灸天井。
3)上部地脉人迎脉很大,胃经实,实则泻其子,扎内廷。在胃经上如果有青筋,把血放掉就可,顺好脉气,内脏就好。
五脏败,气色变,是死候。

4.病证
1)形体与神气相称的,疾病容易痊愈;
2)脉大小迟数错杂而不协调的,是有病;如果脉
3)脉是代脉(变更),又兼浮洪之象,是病在络脉且部位浅表。

5.死证
1)形体肥盛、脉象反细,又少气无力、呼吸微弱而不持续的,多属病危;
2)形体消瘦、脉象反大,又胸中憋闷胀满的,多属死证。(胸就是阳的位置)
3)三部九候的脉都严重失调的,是死证。。
4)各部脉鼓动搏击应手,而且彼此上下参差不齐、甚至无法计数的,将死亡
5)中部脉调和,却与其他脏腑不协调的,是死证
6)中部脉衰减,却与其他脏腑不协调的,是死证。
9)中部脉忽快忽慢、节律失调,是死候。(中部的脉是肺经、心经、大肠经)
7)两目内陷而无光彩,是脏腑精气衰竭的反映,是死证。(眼眶是胃气在管)
8)肌肉极度消瘦,体弱不能行动 ,是死亡的征象
9)太阳经脉气绝,两足不能屈伸,死亡时,会眼睛上视,呆定不动。

6.弹踝诊法判断病情:
左手指轻轻地按在病人足踝上五寸的地方,用右手指在踝骨上轻微地弹击。
如果振动之气超过手按的部位,而且柔和有力,是健康无病。随着手向脚踝的方向移动,距离脚踝越近,病越重,甚至不治。

7.三部九候脉诊(全身的脉都查)
三部九候脉沉细欲绝的,属于阴脉,与冬季相应,夜半阴气最重,与冬季相应,将死于夜半子时。
三部九候脉盛躁动数的,属于阳脉,与夏季相应,日中阳气最盛,与夏季相应,将死于日中午时。
三部九候脉忽快忽慢是邪气在脾,与四季之末相应,将死于丑辰未戌时。
寒热交替的肝胆疾病,属于少阳木气,与春季相应,将死于平旦的寅卯时。
阳热过盛的里热证或急性温热病,常死于阳气最盛的日中午时。
风气的病(肝病),与肝胆木相应,金克木,常死于黄昏的申酉时。
阴盛的水病(水肿),常死于阴气最盛的夜半子时
形坏肉脱,九候脉尚调和,但脉与形不一致,死证。

8.七诊之脉
七诊之病:脉细欲绝、脉盛躁动数、寒热交作、阳热过盛、风气病、水病、邪气在脾、形坏肉脱
七诊之病,若三部九候脉又有衰败之象,是死证。
风气之病和女子月经之病,像七诊但并非七诊,所以不是死证。
七诊之病再加三部九候脉又有衰败之象,就是死证,临死时发生干哕和噫气等胃气败绝的症状。

9.诊病
诊病时需详细问明病因和现在的症状,然后依一定的顺序切按三部九候脉,观察脉的沉浮。切脉时或轻按浮取、或重按沉取、或迎经逆取、或顺经从取,即切脉时上下浮沉左右推移循按,仔细辨别是正常脉、病脉、还是死脉。如果脉来柔和顺滑是正常无病的脉,如果脉来迟无力是气虚、有病,如果脉涩甚至断绝不来是阴阳俱脱的反映,将要死亡。如果灸病的人形销骨立,是气血衰败的反映,不论是什么脉象,都是死证。
诊病时,皮肤上有阳,会有一点点油,头是诸阳之会,脸上的油多,是正常;脸上没有油、手上的皮肤要很干涩像是要沾到一起了是死症。
贾付民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09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11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643楼#
发布于:2015-12-06 17: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 12月06日作业请审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2015/12/06  33集学习心得:
1、  诊病的次序:首先看病人的形体胖瘦,其次看病人的精神气色,再次问病人的症状时长,最后看病人的脉象。只要是有胃气的脉都是可以治疗的。
2、  诊断到逆四时的脉,没有胃气的症要告诉病人家属。病人外形消痩精神不振,正常的气色已失,面皮无光,脉变为坚实且盛大,脉形已反逆四季节气时,这些都是无法治愈之病。
3、  所谓脉逆四时,即春季得到肺脉,夏季得到肾脉,秋季得到心脉,冬季得到脾脉,然后所有的脉形又有时绷紧,有时断绝,有时深沈,有时中空无力且四散者,这就是反逆四时之脉。病情为热症而脉反安静,病人下痢不止而脉反现大形,病人大量失血而脉反坚实,病生在里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表而脉反弱,此皆难治之病,因为脉症不合。
4、  五实、五虚的症状:脉壮盛,皮肤炙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昏气闷,此为五种实症。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不吃食物,此为五种虚症。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5、三部九候:三部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各有三候,此三候又以天、地、人三位来区分。
6、头部的天部在两额角足少阳胆经上悬厘,曲鬓位为足少阳脉气所在。头部地部,在两颊下人迎脉处,为足阳明脉气所行之处。上部的人部在耳前动脉位处,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所行之处。
7、中部也分天、人、地三位,其天部位在手太阴肺经经渠位,为肺气之所在。地部就是手阳明经的合谷位,为大肠脉气所在。人部位在手少阴心经之神门位,为心脉之所在。
8、下部也分天、人、地三位,其中下部的天位,在足厥阴肝经之太冲位,为肝气之所在。下部之地部,在足少阴太溪脉之处,为肾气之所在。下部之人部,在足太阴脾经的箕门位或足阳明胃经之冲阳位,因此下部之天位以诊察肝藏,地部以诊察肾臓,人部以诊察脾胃之功能。
9、九地合于人体内之九臓,即肝、心、脾、肺、肾臓,加上头角、耳目、口鼻、胸腔四脏,合为九脏。人的精神藏于五脏之中,人的外形藏于四脏之中,共为九脏之源。
10、诊察三部九候的目的:以三部九候为标准,来度量其体形是否太肥或太瘦,依此来调理其脏气之虚实。遇实症则用泻法,遇虚症用补法。治时先放去血瘀之脉处,再来调理,使其脉形相合。
11、在病人足踝上方五寸处,用手握住,在足踝处弹敲,若回音能傅到左手且按处有虫在蠕动似的感觉,则此人健康无病。如果传音过快,有如水涌般,使人觉得刺激很强,则为有病兆。若传音很慢,病人反应迟钝者,亦有病。若回音不能传到左手五寸处,或敲打也不会反响者,此人必死。
12、冬阴夏阳:三部九候之脉,如果都呈细小若有若无时,就是阴脉,如冬天一样,一旦如此则病人必于半夜死亡。如果脉呈盛大急躁,呼吸短促者为阳脉,如夏日一样,则必在中午死亡。
13、一寒一热的病,都是在早晨死。中焦热盛的热病,都死在中午。风病,都在黄昏死。得水肿病者,都在半夜死。脉形呈忽快忽慢,时强时弱者为脾气已绝之脉,病人会在辰、戌、丑、未四个时辰转换处死亡。
李焕
侠客
侠客
  • UID201758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1644楼#
发布于:2015-12-06 19: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焕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1、治病细察外形、精神与气色的润泽,按脉知何脏为主病,及病情是新病或陈年旧疾,切不可失去治疗的时机。外形气色未失真,是可治之病。病人病色很浅,此病好治。按脉时,脉与四季相合时,此病可治,如果脉微弱但内里气血流畅,这是有胃气,可治。外形消痩精神不振,难治之病。正常之气色已失,面皮无光,难痊愈。脉变为坚实且盛大,代表病越深,脉形反逆四季节气时,无法治愈。所谓脉逆四时,即春季得到肺脉,夏季得到肾脉,秋季得到心脉,冬季得到脾脉,然后所有的脉形又有时绷紧,有时断绝,有时深沉,有时中空无力且四散,这是反逆四时的脉。病情为热症脉反安静,病人下痢不止而脉反现大形,病人大量失血而脉反坚实,病生在里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表而脉反弱,皆难治之病,因为脉症不合。
2、脉壮盛心实,皮肤炙热肺实,腹胀脾实,大小便不通肾实,目昏气闷肝实,此为五种实症。脉细小心虚,皮肤冰冷肺虚,呼吸短促肝虚,大小便失禁肾虚,不吃食物脾虚,此为五种虚症。虚症,食物入胃,仍可吸收,且下痢止,可存活。五实症,汗出,大小便通畅,可存活。
3、三部九候天地间至深的数与人体气血配合起来,天地至数始于一,终止九。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三倍三数而有九候,来决定死生,治百病,调合虚实,去除病邪。三部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各有三候,三候以天、地、人三位来区分。上部之天部,位在两额侧足少阳胆经上悬厘曲鬓位,为足少阳脉气所在;上部之地部,在两颊下之人迎脉,为足阳明脉气所行之处。上部的人部在耳前动脉,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所行之处。中部也分天、人、地三位,其天部位在手太阴肺经经渠位,为肺气之所在。地部就是手阳明经的合谷位,为大肠脉气所在。人部位在手少阴心经之神门位,为心脉之所在。下部也分天、人、地三位,下部的天位,在足厥阴肝经之太冲,为肝气所在。下部之地部,在足少阴太溪脉之处,为肾气之所在。下部之人部,在足太阴脾经的箕门位或足阳明胃经之冲阳位,因此下部之天位以诊察肝,地部以诊察肾,人部以诊察脾胃。中部也有天、人、地三位,天位以察肺,地部诊察地气如何,人部可诊断心。上部天部来诊断,头角内的循环,地部来察口齿的运转,人部来察耳目功能。人身分三部,每部又分天、人、地三位,有三而有天,有地,有人,三的三倍合成九数。区分九位为九处不同之地,那九地合于人体内之九脏,即肝、心、脾、肺、肾,加上头角、耳目、口鼻、胸腔四脏,合为九脏。人的精神藏于五脏之中,人的外形藏于四脏之中,共为九脏之源。
4、三部九候之位,以此为标准,度量其体形是否太肥或太瘦,依此来调理脏气虚实。遇实症则用泻法,遇虚症用补法。治时先放血瘀之脉处,再来调理,不须去了解病人的病情,只须调节其过实或过虚之脏,使其正常为最终目的。病人体形硕大而脉反细小,兼之呼吸短促者病危。病人体形消瘦脉却反大,兼又胸中胀满必死。人外形与脉气相符合者生,参差不调和者病。三部九候之脉皆失者死。又全身上下左右的脉出现有的正常,有的失常,此人已病。到了上下左右的脉皆失,无法度衡量者死。中部之脉气正常,而上部下部脉已失,此人死,如中部之脉象愈弱,主死亡,目眶内陷者亦死。九候脉中,独一候脉异常独大、独小、独数、独迟、独滑、独紧、独沉,是有病。按住病人足踝上方五寸之处,弯起右手手指使平齐,抵住足踝,敲打该处,若回音能到左手且按处有虫在蠕动似的感觉,则此人健康无病。如果传音过快,有如水涌般,使人觉得刺激很强,则为有病。若传音很慢,病人反应迟钝者,有病。回音不能传到左手五寸处,或敲打也不会反响者,此人必死。又病人病至肉消骨软,无法走路者也死。
5、病人中部之脉忽快忽慢者,亦为死症。如果脉呈代而钩状,也就是脉跳动时常一止,而且脉形如长钩一样,有力而满溢状,就表示病邪居在经络上。三部九候之互相呼应,上下一致,不可不协调。其中一候脉失常则有病,二候之脉同时失常,病严重了。三候之脉均失常,病已危。通过上下脉的对比,就知道这条经络气是否顺畅,如上部人迎脉和下部冲阳脉一起就知道整个胃气如何,如果人迎脉大,冲阳脉小,就是阴实堵在中间,一旦能察其脏腑病根所在,就可测出病人的生或死之期。
6、三部九候之脉,都呈细小若有若无时,就是阴脉,如冬天一样,则病人必于半夜死亡。如果脉呈盛大急躁,呼吸短促为阳脉,如夏日一样,则必在中午死亡。所以往来寒热的病,都是在早晨死。中焦热盛及但热不寒之病,都死在中午。得风病死者,都在黄昏死。得水肿病者,都在半夜死。脉形呈忽快忽慢,时强时弱者为脾气已绝之脉,病人会在辰、戌、丑、未四个时辰转换处死亡。体消肉脱时,三部九候之脉正常,病人亦死。脉如为大、小、速、迟、陷下等七种脉,若九候脉同时出现此类脉,有时也不会死。这是因为是外感风寒之病,或女人月事之病,其像七诊的病,但并非真的,才会如此不会有危险。若有以上七种之病脉,而脉中又无胃气,必死,此际会出现打嗝与噫气等症,表示胃气已绝。
7、在诊察病人时,必须细审病人开始病时的症状,还有现在病情的症状,然后再按脉来循经,察其经络的起伏,经脉上行下行气血走向,如果脉来柔和顺滑是正常脉,如果脉来迟无力是有病,脉气不来者要死亡。皮肤无油光润泽,摩擦时会涩手指者,是阴阳俱绝之征。
慕利敏
新手
新手
  • UID2015150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7
1645楼#
发布于:2015-12-06 20: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慕利敏申请签到
 2015.12.6内经第33集作业
 *所胃脉与四时相逆,就是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而且脉来的时候都是沉涩的脉象,这是逆四时。
* 脉在春夏天本来是比较浮,大,结果都比较沉涩。秋冬反而浮大,这就是逆四时的脉。还有一种症状,病人是显现一种热症,热症应该动,脉很亢奋,很紧张。但是病人很静,脉也也静,很沉,细小,这都是很难治的症状。
病属热而脉反而清静,发生泄痢而脉不细反倒而洪大,出现脱血而反见实脉,病在里而脉反而实坚,病在外而脉反而不实坚,这些都是脉证不合相反的情况,是不易治愈的。
 *虚实可以预先判断死生,凡有五实就得死,凡有五虚也得死。脉来势盛,皮肤发热,肚腹胀满,大小便不通,心里烦乱视物不清这就叫做五实,脉象极细,皮肤发冷气短不足,大便泄泻,不欲饮食,这就叫做五虚。
*得了五实五虚之症,也有病好的,是因为 如果病人能够吃些浆粥,胃气渐渐恢复,泄泻停止,那么得五虚的病人就可以痊愈。而患五实之症的人,如果得以汗出,大便又通畅了,表里合了,也是可以痊愈的,这就是根据虚实而能决死生的道理。
三部九候论,天地间的至理,从而使它合于人的形体,通利血气,并决定生死,天地至数,是从一开始的,至九终止,一为阳,代表天,二为阴,代表地,人生天地之间,所以用三代表人,而天地人又合而为之,三三为九,与九野之数对应,所以人有三部脉,每部各有三候,根据他决定生死,诊断百病,调和虚实,祛除疾病。
  三部是下部、中部、上部,而每部又名有三候,三候是以天地人来代表的。上部是天,在两额的动脉,胆经的悬厘跟曲鬓这个位置。这是少阳脉气发的地方,这是天部。
上身的地部在人迎脉这里,这是胃气的所行之处。
上部的人部在耳朵前面,这是少阳三焦的脉气。
人的中部也分为天人地三部,天部在肺经的经渠的地位置,是肺气的所在。
中部在阳明经合谷的位置是大肠的脉气所在,中部的人部在手少阴,心经神门的位置。
人分上中下三部,上部有三部,中部有三部,下部也有三部。下部的三部在肝经的太冲,肾经的太溪,脾经的箕门。还有胃经的冲阳穴,这是下三部。
 诊察的方法,不必要问里面的病是什么,只要把血脉调均就好了,看到哪里有瘀血,把它放出来,看气的虚实。用三步九候来查看其脉气所在。知道这些脉气的所在,在按照经络来调,比如人迎脉很大,表示胃气很实,实则泻其子。来调其脉气。
* 如何决断生死,形体盛脉反细,气短,呼吸像连续不上就有危险。形体瘦,脉反大,胸中多气的,也死。形体和脉象相复合的生,脉搏错杂不相协调的有病,如果三部九候都失其常态则死。
所谓生与死,顺的就是生,逆的就是死。体格很高大,很状,但一膜脉,细细小小的,这是形与脉不合。少气不足这是短气,危险。形大脉要大,形小脉要细才对。
 如果是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如果一头快,一头慢,这就是不调和,也是死。找不出归则来也是死。凡是目眶下内陷的,都是死症,因为胃气沒有了。
 *三步九候的脉必须要均匀,相同才是正脉,如果脉过小过大不均匀的话都是有病。所以说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热,独寒,都是病。
*诊断病危重程度,在脚外踝上5寸的地方,用左手握住这里,在用右手指在外环踝上弹一下,左手马上有感应。如果这个感应超过了5寸的地方,表示正常,如果一弹这里沒反应,就是不正常,如果越靠近脚环踝,就是危险了。完全没有反应是死症。
中部脉忽快忽慢,为实症。
 *足太阳脉气要绝的时候,脚不可伸,因为脉气一直到脚上去,上面是睛明穴,眼睛往上翻,是死症了。
 *冬阴夏阳,如果九候的脉全部显现出来沉细,而且弦又细又小。这是纯阴脉,九候的脉是全身上下的脉都膜了,全是弦细的时候,是阴脉是纯寒的脉。主冬天,这种一般半夜死。如果是纯热,盛燥的脉。喘而数者为阳,主夏,是白天中午的时候死。
  *如果是寒热症,一下寒,一下热,这就是早上死;热中是中焦湿热,是热病,温热的病,在正中午的时候会死;病风,如果是因为风而得到的病。日西而死,风就是肝病。到了黄昏的时候死;如果是水病,水肿的病人,是半夜死;脉如果时快时慢,这是脾脏的脉,会在一天的辰戌丑未这四个时辰死;一个病人如果形肉均脱,身体瘦了,肉也沒了,皮包骨了,三步九候的脉即使是调合,还是死;如果形肉都在,即使是重病,但形沒有失,这这九候的脉还顺,也不会死。
所以,一个人的形肉很重要,如果形伤,神伤就没有救了。
如果是得了一些表症,比如妇女来月经不舒服,或者妇女怀孕了不舒服,都不能把它当做病,是病非病。
郑其赛
侠客
侠客
  • UID20143846
  • 粉丝1
  • 关注3
  • 发帖数12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646楼#
发布于:2015-12-06 21:04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5.12.6黄帝内经33课学习心得

   大凡治病,必先诊察形体盛衰,气之强弱,色之润枯,脉之虚实,病之新久,然后及时治疗,不能错过时机。病人形相称,是可治之症;面色光润鲜明,病亦易愈;脉搏与四时相适应,亦为可治;脉来弱而流利,是有胃气的现象,病亦易治,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治疗。形气不相称,此谓难治;面色枯槁,没有光泽,病亦难愈;脉实而坚,病必加重;脉与四时相逆,为不可治。必须审察这四种难治之证,清楚地告诉病家。
    所谓脉与四时相逆,是春见到肺脉,夏见到肾脉,秋见到心脉,冬见到脾脉,其脉皆悬绝无根,或沉涩不起,这就叫做逆四时。如五脏脉气不能随着时令表现于外,在春夏的时令,反见沉涩的脉象,秋冬的时令,反见浮大的脉象,这也叫做逆四时。
    热病脉宜洪大而反静;泄泻脉应小而反大;脱血脉应虚而反实;病在中而脉不实坚;病在外而脉反坚实。这些都是症脉相反,皆为难治。
    根据虚实预决死生
    五实死,五虚亦死。 脉盛是心受邪盛,皮热是肺受邪盛,腹胀是脾受邪盛,二便不通是肾受邪盛,闷瞀是肝受邪盛,这叫做五实。脉细是心气不足,皮寒是肺气不足,气少是肝气不足,泄利前后是肾气不足,饮食不入是脾气不足,这叫做五虚。
五实、五虚,有时亦有痊愈的,又是什麽道理?
能够吃些粥浆,慢慢地胃气恢复,大便泄泻停止,则虚者也可以痊愈。如若原来身热无汗的,而现在得汗,原来二便不通的,而现在大小便通利了,则实者也可以痊愈。这就是五虚、五实能够痊愈的机转。

三部九侯论篇第二十
   天地的至数,开始于一,终止于九。一奇数为阳,代表天,二偶数为阴代表地,人生天地之间,故以三代表人;天地人合而为三,三三为九,以应九野之数。所以人有三部,每部各有三侯,可以用它来决断死生,处理百病,从而调治虚实,祛除病邪。
   三部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每部各有三侯,所谓三侯,是以天、地、人来代表的。必须有老师的当面指导,方能懂得部侯准确之处。上部天,即两额太阳脉处动脉;上部地,即两颊大迎穴处动脉;上部人,即耳前耳门穴处动脉;中部天,即两手太阴气口、经渠穴处动脉;中部地,即两手阴明经合谷处动脉;中部人,即两手少阴经神门处动脉;下部天,即足厥阴经五里穴或太冲穴处动脉;下部地,即足少阴经太溪穴处动脉;下部人,即足太阴经箕门穴处动脉。故而下部之可以天候肝脏之病变,下部之地可以侯肾脏之病变,下部之人可以侯脾胃之病变。
中部之侯怎样? 中部亦有天、地、人三侯。中部之天可以侯肺脏之病变,肿不之地可以侯胸中之病变。中部之人可以侯心脏之病变。上部也有天、地、人三侯。上部之天可以侯头角之病变,上部之地可以侯口齿之病变,上部之人可以侯耳目之病变。三部之中,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侯为天,三侯为地,三侯为人,三三相乘,合为九侯。脉之九侯,以应地之九野,以应人之九脏。所以人有肝、肺、心、脾、肾五神脏和膀胱、胃、大肠、小肠四形脏,合为九脏。若五脏以败,必见神色枯槁,枯槁者是病情危重,乃至死亡征象。

   三部九侯诊察的方法怎样?
必先度量病人的身形肥瘦,了解它的正气虚实,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但必先去除血脉中的凝滞,而后调补气血的不足,不论治疗什麽病都是以达到气血平调为准则。

   怎样决断死生?
   形体盛,脉反细,气短,呼吸困难,危险;如形体瘦弱,脉反大,胸中喘满而多气的是死亡之症。一般而论;形体与脉一致的主生;若脉来三五不调者主病,三部九侯之脉与疾病完全不相适应的,主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鼓指如春杵捣谷,参差不齐,病必严重;若见上下之脉相差甚大,而又息数错乱不可计数的,是死亡征候;中部之脉虽然独自调匀,而与其他众脏不相协调的,也是死侯;目内陷的为正气衰竭现象,也是死侯。
   
如何知道病的部位呢?
从诊察九侯脉的异常变化,就能知病变部位。九侯之中,有一部独小,或独大,或独疾,或独迟,或独热,或独寒,或独陷下(沉伏),均是有病的现象。
    以左手加于病人的左足上,距离内踝五寸处按着,以右手指在病人足内踝上弹之,医者之左手即有振动的感觉,如其振动的范围超过五寸以上,蠕蠕而动,为正常现象;如其振动急剧而大,应手快速而浑乱不清的,为病态;若振动微弱,应手迟缓,应为病态;如若振动不能上及五寸,用较大的力量弹之,仍没有反应,是为死侯。
    身体极度消瘦,体弱不能行动,是死亡之征。中部之脉或快或慢,无规律,为气脉败乱之兆,亦为死征。如脉代而钩,为病在络脉。九侯之脉,应相互适应,上下如一,不应该有参差。如九侯之中有一侯不一致,则病必危险。所谓不一致,就是九侯之间,脉动的不相适应。诊察病邪所在之脏腑,以知死生的时间。临症诊察,必先知道正常之脉,然后才能知道有病之脉;若见到真脉脉象,胜己的时间,变要死亡。足太阳经脉气绝,则两足不能屈伸,死亡之时,必目睛上视。

   脉象与冬阴夏阳之对应关系
   九侯的脉象,都是沉细悬绝的,为阴,冬令死于阴气极盛之夜半;如脉盛大躁动喘而疾数的,为阳,主夏令,所以死于阳气旺盛之日中;寒热交作的病,死于阴阳交会的平旦之时;热中及热病,死于日中阳极之时;病风死于傍晚阳衰之时;病水死于夜半阴极之时。其脉象忽疏忽数,忽迟忽急,乃脾气内绝,死于辰、戌、四个时辰变换之时,,也就是平旦、日中、日夕、夜半这些日乘四季的时候;若形坏肉脱,虽九侯协调,是死亡的征象;假使诊之脉虽然出现,而九侯都顺于四时的,就不一定是死侯。所说不死的病,指感风病,或月经之病,虽见类似诊之病脉,而实不相同,所以说不是死侯。(湖北-郑其赛2015.12.6
刘艳娟
新手
新手
  • UID201905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1
1647楼#
发布于:2015-12-06 21: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512633有胃气的脉都好治,形气相失,色失掉都是比较难治,逆四时之脉也是比较难治。没有胃气的脉都是重病。春夏的脉本浮大摸到却沉涩,逆四时之脉;病人显现是热症,热症应该是动,而脉却静,人也很静,都是难治。人脱血应该是虚,脉应该虚,实际却脉大,下痢脉是细弱却大,这是脉症不符,都不好治。病在中:脉缓,病在外:脉坚,现在病在外脉却不坚实,这都是脉症不和,难治。色脉:颜色散失掉,脉还在还可以治,色脉都没了不好治。新病:气色在,久病:气色伤掉。
虚实决生死:五实五虚都是死症:脉洪大不止、脾热、肚子鼓胀、大小便不通、眼睛看不见,这是五实,死症。脉细、脾寒、气少呼吸短,不爱讲话、泻痢前后大小便失禁、饮食不进这是五虚,死症。虚症如果稀饭米面最易消化的东西能进到胃里,下痢停止了则活。五实症状如果发汗解掉,精神恢复则活。
三部九侯论:人身体要稳合天地的道理,上要对日月星辰,下要对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还有阴阳五行的变化,天地的数始于一,终于九。人身上有三部九侯的脉,天有四季,八个方位,人居于中间。上部:天部:悬厘和曲鬓的位置是少阳脉气;地部:人迎脉是阳明经的脉气;人部:耳朵前面是三焦有脉气。
中部:天部:经渠是肺经的脉气;地部:合谷是阳明经的脉气;人部:神门是心经有脉气。
下部:天部:太冲是肝经的脉气;地部:太溪是肾经的脉气;人部:脾经的箕门,阳明经的冲阳。
天部以察肺,地部以察地气如何,人部可察心脏。
天部九侯的目的:先看胖瘦调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血脉调均匀,有瘀血的地方放掉。如果是人迎脉很大,胃实,实则泻其子扎内庭,胆经的实症扎阳辅,虚症扎侠溪。经脉上看到胃经、人迎脉、沿着胃经下来条口,上巨虚、下巨虚有青筋瘀血放掉,调气脉,不需要问内脏的病,脉气一顺,内脏病就好。五脏败掉,气色凶,死侯。
决生死:生是相生的,死是逆的,相克的。体格高大脉却细,形和脉不和,这是危险的。短气、形瘦脉大,胸中多阳多气,是脉症不和。形气相生是好的,不协调有病。三部九侯相失,非常危险;脉不调和也是死,眼眶内陷死。三部九侯脉要均匀,相同才是正脉,不均匀都有病,人迎脉、三焦脉、少阳脉速度相同都是好的。脉独大独快都是病,独热独寒,陷下者都是病。
病人躺着,不知道可不可以救:外踝上五寸,用手指压住,弹外踝,五寸的地方有反应,超过五寸是正常,不到五寸是病,一弹完全没反应,死症。中部脉忽快忽慢,死症。中部代而勾,病在经络上,摸冲阳脉、太冲脉(不知道倪师有没有口误,不知道是不是人迎脉?)两个都是胃脉,一头一尾可以知道胃气如何。查脉头脉尾可以知道整条气顺不顺。一侯相失,生病了,两侯相失,病甚,三侯相失,病危。查经脉知道病在哪里,查脏腑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足太阳脉气绝,脚不可伸,眼睛往上翻。
冬阴夏阳:九侯脉又细又小,阴脉,纯寒,主冬天,半夜死;燥的脉,纯热,主夏天,中午死;寒热病,平旦死;热中病,正中午死;病风,黄昏死;水病,半夜死;脾时快时慢,辰、丑、戌、未时辰转换时死;形肉已脱,即使三部九侯脉调也是死。人是正常的,但是有时会显现一些症状,如怀孕时呕吐,这时你不能把它当成病。
吴泳茵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648楼#
发布于:2015-12-06 22: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黄帝内经》第33课笔记:
 1、外形消痩精神不振,难治之病。2、正常气色已失,面皮无光,难痊愈的病。3、脉变为坚实且盛大,病已越来越深。4、脉形已反逆四季节气时,已为无法治愈之病。检查出以上四种病时,必须明白告诉家属。
脉逆四时即反逆四时之脉,即春季得到肺脉,夏至得到肾脉,秋季得到心脉,冬季得到脾脉,然后所有的脉形又有时绷紧,有时断绝,有时深沈,中空无力且四散。
病情为热症而脉反安静,病人下痢不止而脉反现大形,病人大量失血而脉反坚实,病生在里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表而脉反弱,因为脉症不合,这些病都难治。
用虚实来决定生死,有五种实症主死,五种虚症主死。
五种实症:脉壮盛,皮肤炙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昏气闷。
有五实症者,其身汗出,且大小便亦通畅的,这可以存活。
五种虚症: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不吃食物。
有五虚症者,食物可入胃的话,仍可吸收,且下痢也止了,这可以存活。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何谓“三部”?天地间有9个方向,人有9脉。
三部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各有三候,此三候又以天、地、人三位来区分。
上部天部,位在两额侧足少阳胆经上之悬厘,曲鬓位为足少阳脉气所在。以诊断头角内的循环。
上部地部,在两颊下之人迎脉处,为足阳明胃经脉气行之处。以诊察口齿的运转。
上部人部,在耳前动脉位处,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所行之处。以诊察耳目的功能。
中部天部,位在手太阴肺经经渠位,为肺气之所在。以诊察肺。
中部地部,就是手阳明经的合谷位,为大肠脉气所在。以诊察地气如何。
中部人部,位在手少阴心经之神门位,为心脉之所在。 以诊断心。
下部天部,在足厥阴肝经之太冲位,为肝气之所在。以诊察肝。
下部地部,在足少阴太溪脉之处,为肾气之所在。以诊察肾。
下部人部,在足太阴脾经的箕门位或足阳明胃经之冲阳位,以诊察脾胃之功能。

如果区分九位为九处不同之地,那九地合于人体内之九脏,即肝、心、 脾、肺、肾脏,加上头角、耳目、口鼻、 胸腔四脏,合为九脏。所以人的精神藏于五脏之中,人的外形藏于四脏之中,共为九脏之源。
有了三部九候之位,以此为标准,来度量其体形是否太肥或太瘦,依此来调理其脏气之虚实。遇实症则用泻法,遇虚症用补法。治时先放去血之脉处,再来调理,不须去了解病人的病情 ,只须调节其过实或过虚之脏,使其正常为最终目的。脉一顺内脏的病也可调理好。凡目眶内陷者都为死症。
有一辩症法,在病人足踝上方五寸的位置,用右手弯抓使平齐,抵住足踝,敲打,若脉动回右手的五寸处证明此人无病。如传音快,如水涌,刺激很强,这是病兆。叵传音慢,病人反应迟钝,也是病兆。若没有回音传到右手处,此人必死。
如诊察出病人中部之脉忽快忽慢者,亦为死症。如果脉呈代而钩状,也就是脉跳动时常一止, 而且脉形如长钩一样,有力而满溢状,就表示病邪居在经络上。是故三部九候之互相呼应一致,切不可不协调。其中一候脉失常则有病;二候之脉同时失常,则病严重。三候之脉均失常,则病已危。
所谓“冬阴夏阳”的意思是:
三部九候之脉,如果都呈细小若有若无时,就是阴脉,如冬天一样,是纯寒脉,半夜死。如果脉呈盛大急躁,呼吸短促者为阳脉,如夏日一样,是热病,中午死。以往来寒热的病,早晨死。中焦热盛及但热不寒之病,中午死。得风病死者,黄昏死。得水肿病者,半夜死。脉形呈忽快忽慢,时强时弱者为脾气已绝之脉,病人会在辰、戌、丑、未四个时辰转换处死亡。体消肉脱时,即令三部九候之脉正常,病人亦死。脉如为大、小、速、迟、陷下等七种脉,若九候脉同时出现,有时亦不会死。这是因为是外感风寒之病,或女人月事之病,像七诊的病,但并非如此。 不会有危险。若有以上病脉,而脉中又无胃气,此乃必死,此际打嗝与噫气等症,表示胃气已绝。 以上的解说,知道了凡是脉速者必无病,脉气来迟者必病,脉气不来者必死。
任红超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44
  • 粉丝2
  • 关注2
  • 发帖数227
1649楼#
发布于:2015-12-06 22: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任红超申请签到,2015年12月4日学习《皇帝内经》31节学
习心得:
一、平人气象论
11、正常人脉诊
所有的脉以胃气为本,一定要有胃气,即所有的脉首先要缓而有力,速度一息五至左右。如果过缓或过速,是胃气丧失了。
a、心脉:
位置:左寸
    正常脉象:脉跳动想一粒粒的珠子一样。
    病脉:形如钩脉
    死脉:没有胃气只剩纯钩脉很强硬,形状往左钩往右钩,或像弯度不到的s形。
   b、肺脉
    位置:右寸
     正常脉:像羽毛中间有梗,摸上去中间一条细细,旁边也有脉,轻轻摸就可以摸
到,缓而有力,一息五至。
病脉:有时浮上来有时沉下去,不稳定
死脉:没有胃气,一息跳九下十下
       c、肝脉
          位置:右边关位
          正常脉:像树枝一样细细的,摸上去细软有力,一吸四至五至
          病脉:有力,速度比较快,滑(像水管里水流动)
          死脉:脉绷得紧紧的,浮的,顶在上面。
       d、脾脉
          位置:右关
          正常脉:如鸡踩地轻轻的,摸上去稳定很柔软。
          病脉:充实而急数、不舒张
          死脉:尖的一直往上顶,像漏水一样
       e、肾脉
          位置:左尺
          正常脉:沉脉,沉到骨边,重按下去就没有了,脉跳动一息五至
          病脉:摸上去像潭石头一样非常硬
  二、玉机真藏论
      脏脉和病脉
      病脉:分为两种太过和不及。
   1、春夏脉
  春脉是肝,应东方木,是万物刚出生的时候,因为是生长之开始,故气及其软弱,轻虚而滑,形如弓弦一样较长且直。
      太过:肝气来时是实且强,病在外。
      症状:速度太快脉太强,人容易善忘,而且头昏、癫痫、晕倦。
          因为肝从身体内部直接络到眼睛和百会,肝阳正常时会固守在肝脏里,肝阳太过会上冲到头顶、眼睛,所以会使人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头痛眩晕、巅顶痛。      
治疗原则:太过,是实,肝实,母能令子虚,母为肾,强肾的药。
      不及:肝气来时空虚而微小,病在身体。
      症状:胸痛 侧背
      治疗原则:不及,是虚,肝虚,子能令母实,子为心,泻心火的药。
  2、春夏脉
      夏脉是心,应南方火,南方比较热,万物因热而盛长,脉气必来时盛大去时衰弱。
      太过:来得快去得快
      症状:身热、皮肤痛、皮肤容易化脓、红肿。
      治疗法则:太过实,母为肝,治肝把太过的实亢下来。
      不及:来时慢去时快
症状:心情烦躁、咳嗽、痰多、唾液口水多、下利便血。
治疗法则:不及虚,母为脾胃,去治肠胃,肠胃好了心脏就好了。
  3、秋脉肺
     秋脉是肺,应西方金,此时为万物收成之时节,肺气必轻浮与皮肤表面,气来急时去而散。像羽毛一样,触感像中间有一条线,线的两边薄薄的。
      太过:毛脉羽毛中间梗摸上去非常扎实,两边虚,病在外面(肺主鼻子、皮肤)
      症状:背痛(背是阳气所在,肺能通百脉)、不舒服想吐(肺气应下降,阳太过冲上去了就会)
    不及:轻微的脉,一息三至,病在身体内脏里面。
    症状:肺气不够,喘,咳嗽会带血出来,气往下走,下不去会气喘咻咻。
    血:常人阳能守,阴才会归经,血才会在经脉流动,阳不守的话,血会在经脉里逆流。
    现在肺阳虚,肺里面的血管阳不能固守,一咳血管破了,就会咳血。
    中医认为:,血无法止,阳一调回来血自然就止了。例:50到60岁容易发生腹部主动
脉破裂,西医就是做手术把破的血管切了装上塑胶血管。中医认为破裂的原因是里寒,
就如冬天水管冰冻破裂,热药下去,把里寒去掉才能止血。
4、冬脉肺
   冬脉是肾,应北方水,万物收藏的地方,气沉到骨边,且有力,一息四至。
   太过:气如弹石,脉摸上去像石头一样硬,病在外。
   症状:一直感觉疲劳,背疾痛很严重,不愿意讲话。
   治疗原则:太过实,母为肺,治肺。
   不及:脉非常细,细细小小的。
   症状:感觉肚子饿又不是饿的感觉,腰部寒冷、脊椎酸痛、小便淋沥不畅。
   治疗原则:太过虚,子为肝,治肝。
   腰部寒冷、脊椎酸痛、小便淋沥不畅是尿毒症的症状,子能令母实,强肝(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动作(一步)),可以开一些温盛的药。
5、长夏脉脾脉
   脾脉是中央土也,位四脏之中央,主要是对肝、心、肺、肾灌注胃气。正常的脾脉查不
到,生病人的才会查到。
太过:脉气来时洪盛,主病在外。
症状:脾主四肢,肌肉,少腹,太过会使人四肢沉重
不及:脉气短硬尖锐,主病在内。
症状:全使人重强(九窍不通,如大小便不通,讲话没有声音)。
重强:脾虚时四个脏的压力都会压下来(重重压力)。
6、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乃失四机。
五行的定义就是相生循环,循环的方向是一个方向肝→心→脾→肺→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生生木),一直循环,生生不息,只能向前,不能逆行,回逆就会出问题。
7、气之相生和逆行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常态),气舍于肾,至肺而死(逆态)。
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常态),气舍于肝,至肾而死(逆态)。
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常态),气舍于心,至肝而死(逆态)。
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常态),气舍于脾,至心而死(逆态)。
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常态),气舍于肺,至脾而死(逆态)。
例:冬天死于心脏病的人多,原因是心火逆到肝,再逆到肾水,水克火,就很危险。
8、天干和地支五行属性
  天干: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地支:寅卯为木,辰为土,己午为火,未为土,申酉为金,戍为土,亥子为水。
  脾能控制四个脏腑,脾是长夏,长夏在两个节气中间,起到调节过渡作用。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