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楼#
发布于:2015-12-06 22: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黄帝内经》第33课笔记:
1、外形消痩精神不振,难治之病。2、正常气色已失,面皮无光,难痊愈的病。3、脉变为坚实且盛大,病已越来越深。4、脉形已反逆四季节气时,已为无法治愈之病。检查出以上四种病时,必须明白告诉家属。 脉逆四时即反逆四时之脉,即春季得到肺脉,夏至得到肾脉,秋季得到心脉,冬季得到脾脉,然后所有的脉形又有时绷紧,有时断绝,有时深沈,中空无力且四散。 病情为热症而脉反安静,病人下痢不止而脉反现大形,病人大量失血而脉反坚实,病生在里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表而脉反弱,因为脉症不合,这些病都难治。 用虚实来决定生死,有五种实症主死,五种虚症主死。 五种实症:脉壮盛,皮肤炙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昏气闷。 有五实症者,其身汗出,且大小便亦通畅的,这可以存活。 五种虚症: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不吃食物。 有五虚症者,食物可入胃的话,仍可吸收,且下痢也止了,这可以存活。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何谓“三部”?天地间有9个方向,人有9脉。 三部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各有三候,此三候又以天、地、人三位来区分。 上部天部,位在两额侧足少阳胆经上之悬厘,曲鬓位为足少阳脉气所在。以诊断头角内的循环。 上部地部,在两颊下之人迎脉处,为足阳明胃经脉气行之处。以诊察口齿的运转。 上部人部,在耳前动脉位处,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所行之处。以诊察耳目的功能。 中部天部,位在手太阴肺经经渠位,为肺气之所在。以诊察肺。 中部地部,就是手阳明经的合谷位,为大肠脉气所在。以诊察地气如何。 中部人部,位在手少阴心经之神门位,为心脉之所在。 以诊断心。 下部天部,在足厥阴肝经之太冲位,为肝气之所在。以诊察肝。 下部地部,在足少阴太溪脉之处,为肾气之所在。以诊察肾。 下部人部,在足太阴脾经的箕门位或足阳明胃经之冲阳位,以诊察脾胃之功能。 如果区分九位为九处不同之地,那九地合于人体内之九脏,即肝、心、 脾、肺、肾脏,加上头角、耳目、口鼻、 胸腔四脏,合为九脏。所以人的精神藏于五脏之中,人的外形藏于四脏之中,共为九脏之源。 有了三部九候之位,以此为标准,来度量其体形是否太肥或太瘦,依此来调理其脏气之虚实。遇实症则用泻法,遇虚症用补法。治时先放去血之脉处,再来调理,不须去了解病人的病情 ,只须调节其过实或过虚之脏,使其正常为最终目的。脉一顺内脏的病也可调理好。凡目眶内陷者都为死症。 有一辩症法,在病人足踝上方五寸的位置,用右手弯抓使平齐,抵住足踝,敲打,若脉动回右手的五寸处证明此人无病。如传音快,如水涌,刺激很强,这是病兆。叵传音慢,病人反应迟钝,也是病兆。若没有回音传到右手处,此人必死。 如诊察出病人中部之脉忽快忽慢者,亦为死症。如果脉呈代而钩状,也就是脉跳动时常一止, 而且脉形如长钩一样,有力而满溢状,就表示病邪居在经络上。是故三部九候之互相呼应一致,切不可不协调。其中一候脉失常则有病;二候之脉同时失常,则病严重。三候之脉均失常,则病已危。 所谓“冬阴夏阳”的意思是: 三部九候之脉,如果都呈细小若有若无时,就是阴脉,如冬天一样,是纯寒脉,半夜死。如果脉呈盛大急躁,呼吸短促者为阳脉,如夏日一样,是热病,中午死。以往来寒热的病,早晨死。中焦热盛及但热不寒之病,中午死。得风病死者,黄昏死。得水肿病者,半夜死。脉形呈忽快忽慢,时强时弱者为脾气已绝之脉,病人会在辰、戌、丑、未四个时辰转换处死亡。体消肉脱时,即令三部九候之脉正常,病人亦死。脉如为大、小、速、迟、陷下等七种脉,若九候脉同时出现,有时亦不会死。这是因为是外感风寒之病,或女人月事之病,像七诊的病,但并非如此。 不会有危险。若有以上病脉,而脉中又无胃气,此乃必死,此际打嗝与噫气等症,表示胃气已绝。 以上的解说,知道了凡是脉速者必无病,脉气来迟者必病,脉气不来者必死。 |
|
1651楼#
发布于:2015-12-06 22: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徐佩凤申请鉴到,2015年12月6日《黄帝内经》第33课学习心得。1可治和难治之病:A可治之病:外形气色都不变或病人病色很浅或按脉时,脉与四季相合时或如脉微弱但内里气血流畅,这是有胃气之兆。B难治之病:如外形消瘦精神不振或正常之气色已失,面皮无光或脉变为坚实且盛大或脉形已反逆四季节气时。2反逆四时之脉:春季得到肺脉,夏季得到肾脉,秋季得到心脉,冬季得到脾脉,然后所有的脉形又有时绷紧,有时断绝,有时中空无力且四散者。3脉症不合之病:病情为热症而脉反安静。病人下痢不止而脉反现大形。病人大量失血而脉反坚实。病生在里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表而脉反弱。这就是脉症不合之病,是难治之症。4五种实症和虚症以及能存活的原因:A五种实症:脉壮盛,皮肤灸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昏气闷。病人能存活的原因:能把病人的汗排出体外,大小便能通畅。B五种虚症: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不吃食物。虚症患者能存活的原因:能吃东西且能消化吸收,不再下痢就可以活下来。5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三部之上部:天部为太阳穴处,以此处来诊断头角内的循环。地部为人迎脉处,可诊察口齿的运转。人部为耳前动脉处(即为三焦脉之处),可诊察耳目的功能。中部:天部以经渠位为肺气之所在,可诊察肺。地部以合谷位为大肠脉气之处,可诊察地气。人部以神门位为心脉处,可诊察心脏。下部:天部以太冲位为肝气所在,可诊察肝。地部以太溪脉为肾气所在,可诊察肾。人部以箕门位或冲阳位为准,可诊察脾胃功能。九地合于人体九脏为肝心脾肺肾(人的精神藏于五脏之中),头角,耳目,口鼻,胸腔(人的外形所藏之处)。6诊察三部九候的目的:是用三部九候为标准来度量其体形是否太肥或太瘦。依此来调理其脏气的虚实。治时先放去血瘀之脉处,再来调理,不须去了解病人的病情,只须调节其过实或过虚之脏,使其正常为最终目的。7决定病人死生的法则:病人体形硕大而脉反细小,兼之呼吸短促者,病危。病人体形消瘦而脉却反大,兼又胸中胀满者死。凡人的形与脉相符合生,反之者死。凡三部九候之脉皆失者死。全身上下左右的脉出现有的正常,有的失常者已病。若到了上下左右的脉皆失,无法度衡者亦死。中部脉气正常,而上下部脉已失者亦死。中部脉象愈弱,亦主死亡。凡目眶内陷者亦死。8如何知道病的出处;诊何脉知其失常及知病处。如诊察九候脉气独有—处呈微小状者或脉大者或急数者或脉迟者或脉细小者或脉浮者,其部亦病。独见—部凹者,也是有病。9如何判断健康法:可用按住病人足踝上方五寸之处,弯起右手手指使平齐,扺住足踝敲打该处,回音能传到左手且按处有虫在蠕动似的感觉为健康。如传音快,如水流,刺激性强,为病兆,如传音快,病人反应慢,为有病,如回音不能传到左手五寸之处,或敲打也不会反响者必死。又病人病至肉消骨软且无法走路者亦死。10脉诊:病人中部脉忽快忽慢为死症。脉跳动时常—止,而且脉形如长钩—样有力而满溢状,就表示病邪居在经络上。如其中—候脉失常则有病,二候脉同失常则病更严重,若三候脉均失常,则病已危矣。如病人的足太阳脉气已无,其足必屈曲不直,死时眼向上吊。
|
|
1652楼#
发布于:2015-12-06 22: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韩辉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黄帝内经》第33课学习心得:
只要有胃气的脉都是好治的,判断阳气够不够,看喘气、咳嗽就知道。形、气均 伤,难治。气色已失、面皮无光,难治。脉变坚实且盛大,代表病越深,如果脉形已反逆四季节气,为无法治愈之病。察知难治之病,必须告知家属。 18、脉逆四时,即春季得肺脉,夏季得肾脉,秋季得心脉,冬季得脾脉,所有的脉形又有时绷紧,有时断绝,有时深沉,有时中空无力且四散,都是反逆四时之脉。 病情为热证而脉反安静,病人下痢不止而脉反现大形,病人大量失血而脉反坚实,病生在里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表而脉反弱,为难治之病,因为脉症不合。 新病气色还在,气色没有了,一定是久病。 19、用虚实决定生死,即五实五虚:脉壮盛,皮热,腹胀,大小便不通,日昏气闷,为五种实症。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不吃食物,为五种虚症。 病人出现这些症状还活着,是因为五虚症者,食物入胃,仍可吸收,且下痢止,则可存活。若有五实之病,其身汗出,且大小便亦通畅者,也可存活,这就是有死症的患者,仍有生存机会的征候。 第二十篇 三部九侯论 1、天地的数为1、2、3.......9.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人有三部,上部、中部、下部,部有三候,就是三部九候,来决定生死,来治疗百病,来调合虚实,来去除病邪。 2、天地之间有九个方向,所以人有九个脉。 1)上部之天部,上部位于两额侧足少阳胆经上之悬里,曲鬓位于足少阳脉气所在。 上部之地部,在两颊下人迎脉处,为足阳明脉气所行之处。 上部的人部在耳前动脉处,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所行之处。 2)中部也分天、人、地三位,其天部位在手太阴肺经经渠位,为肺气之所在。 地部就是手阳明经的合谷位,为大肠脉气所在。 人部位于手少阴心经之神门位,为心脉之所在。 3)下部也分天、地、人三位,其中下部的天位在足厥阴肝经之太冲位,为肝气之所在。 下部之地部,在足少阴太溪脉之处,为肾气之所在。 下部之人部,在足太阴脾经的箕门位或足阳明胃经之冲阳位,因此下部之天位以诊查肝脏,地部以诊查肾脏,人部以诊查脾胃之功能。 3、中部也有天、地、人,天位察肺,地部察地气,人部可诊断心脏。 4、上部也分天、地、人三位。天部诊断头角内的循环,地部来察口齿的运转,人部察耳目之功能。 5、人身分为三部,其中每部又分天、地、人三位,因此有三而有天,有三而有地,有三而有人,三的三倍数合为九数。如果区分九位为九处不同之地,那九地合于人体内之九脏,即肝、心、脾、肺、肾,加上头角、耳目、口鼻、胸腔四脏,合为九脏。所以人的精神藏于五脏之中,人的外形藏于四脏之中,共为九脏之源。其中五脏衰败,则面上气色必凶,失其常色乃为必死之候。 6、诊察三部九候之位,以此为标准来度量其体型是否太肥或太瘦,依此来调理其脏气之虚实。遇实则泻,遇虚则补。治时先放去血瘀之脉,再来调理,不须了解病人的病情,只须调节其过实或过虚之脏,使其正常就可。 7、诊断病人生死之法: 病人形大脉小,呼吸短促者。病人体形消瘦而脉大,胸中胀满必死。凡是外形与脉气相符合者生,参差不调和为病。三部九候之脉脉皆失者死。全身上下左右的脉出现有的正常,有的失常,为病。若上下左右的脉皆失,无法度量为死。中部之脉正常,而上部下部脉已失,此人亦死。如中部之脉象愈弱和目眶内陷者死。 8、诊察九候脉气只有一处微小或脉大均为此部有病。只有一出急数,这就是病处。只有一处脉迟、脉浮、脉细为病。独见一处凹者,也是病。 用按住病人足踝上方五寸之处,弯起右手指使平齐,抵住脚踝,敲打该处,若会音能传到左手且按处有虫在蠕动的感觉,则此人健康无病。若传音过快,有如水涌般,使人觉得刺激很强,则为病兆。若传音很慢,病人反应迟钝,也有病。若回音不能传到左手五寸处,或敲打也不会反响,此人必死。又病人病至肉消骨软,且无法走路者死。 9、病人中部之脉忽快忽慢,为死症。如果脉呈代而钩状,脉形如长钩状,有力而满溢状,表示病邪居在经络上。三部九候的脉是相呼应的,上下一致,切不可不协调。其中一候脉失常则有病,二候之脉同时失常,则病严重了。若三候之脉均失常,则病已危。一旦能察出脏腑之病根所在,就可测出病人的生或死之其。医师必先知何为常脉,方可区分出病脉。凡一见真脏脉知病在何脏,从何推知所被克之时节,而预知其死亡期。如病人的足太阳脉气已无,其足必屈曲而不直,死时眼向上吊。 10、三部九候的脉,如呈细小若有若无,就是阴脉,如冬天一样,一旦如此则病人必于半夜死亡。如果脉呈盛大急躁,呼吸短促为阳脉,如夏日一样,则在中午死亡。所有往来寒热的病都死在中午。得风病都在黄昏死。得水肿病,都在半夜死。脉形呈忽快忽慢,时强时弱者为脾气已绝,病人会在辰、戌、丑、未四个时辰转换处死。体消肉脱时,即三部九候之脉正常,病人亦死。脉如为大、小、速、迟、陷下等七种脉,若九候脉之同时出现此类之脉,有时亦不会死。是外感风寒之病,或女人月事来时,像七诊的病,但并不是真的,不会有危险。如果有以上七种病脉,而脉中又无胃气,必死,此时会出现打嗝、噫气等症,表示胃气已绝。 |
|
1653楼#
发布于:2015-12-07 09: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宁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黄帝内经》第33课学习心得:
一、《玉机真脏论篇》 1.胃气之重要性 只要有胃气的脉,一息四至或五至,都好治。 2.五难之症 (1)形气相得,可治。如果形伤,人就过胖或过瘦。气伤,人就会呼吸短促,因为胸为阳,判断阳气够不够,看喘气就可。 (2)色夭不泽:五脏的气色表现在脸上,病深了。 (3)脉实以坚:胃气没有了,病更深了。 (4)脉逆四时,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曰逆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脉沉涩,秋冬脉浮大。也是逆四时;不可治。 (5)热病本来人爱动,亢奋,但是人很安静,脉细微;下利本来脉虚,但是脉大;脱血本来脉虚,但现在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皆难治。 3.虚实以决生死 五实死,五虚死。 (1)五实:脉盛,皮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不明。如果发汗之后,病人大小便通了,可活。 (2)五虚:脉细,皮寒,气少,大小便失禁,饮食不入。如果稀饭米面入胃,下利即止,可活。 二、《三部九候论》 1.何为三部九候 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令和天道,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互。 所有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部九候以决生死,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三部九候: 上部: 天:两额之动脉处,足太阳膀胱脉。 地:人迎脉处,足阳明胃脉。 人:耳前之动脉,手太阳小肠脉。 中部: 天:两手脾口之脉,经渠穴处,手太阴肺脉。 地:合谷穴处,手阳明大肠脉处。 人:神门穴处,手少阳心脉。 下部: 天:太冲穴处,手厥阴号脉。 地:太溪穴处,足少阴肾脉。 人:箕门穴处,足太阴脾脉。或足网名胃脉的冲脏脉。 上部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 中部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 下部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 2.知道三部九候有什么用? 可决生死。 度其形之肥瘦,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1)形盛脉细,气衰,则危。 (2)形瘦脉大,胸中多气,死症。 (3)形气相得者,生。 (4)脉如果独大,独小,独疾,独徐,都是脉不调,会生病。 (5)三部九候皆相失,死。 (6)脉上至下去,左至右去,脉动不调和没有规矩,病深。 (7)脉相失不可数,脉数错乱,邪病更甚,真气将脱,故死。 (8)如果中部气独调,但是与众脏相失,不得中焦之气血滋养,故死。 (9)目陷下,五脏六腑之精气灭,死。 3.察九候如何知病之所在 独小,独大,独疾,独迟,独热,独寒,独陷下,都是病。九候气脉速度要相同才是正常,快慢不均都是病。 也可以用左手按住外踝裸上五寸处,用右手去弹外踝裸,常人超过五寸有感应,如果左手需要往四寸三寸二寸一寸处移动才有反应就是病。越靠近外踝裸才有反应说明病越甚。 4.九候如何诊病 九候之相应,上下若一,不得相失。 例:人迎脉和冲阳脉是肾经的脉头和脉尾,两脉不调和,就是肾经不顺;如果人迎脉浮大,就是实症,就要泻肾经的子穴;如果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都瘀血,就可以点刺放血。脉气说了,五脏病就好了。 (1)九候脉又细又小,是纯阴脉,纯寒脉,主冬,半夜死。 (2)九候脉盛大,人燥热喘急,戳阳脉,主夏,日中死。 (3)寒热病平旦死。 (4)热中及热病者,日中死。 (5)病风者,日夕死。 (6)病水者,夜半死。 (7)脉时疏时数,时迟时疾,日乘四季死。 (8)形气已脱,九候虽调,死。 (9)七种脉现,九候皆顺,不死。不死者,风气之病,重在气而不血,经月之病,都不是大病。 |
|
1654楼#
发布于:2015-12-07 12: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5年12月7日37:色脉都散失掉,死症。死前脏气没,胃气没打嗝,实症。看病诊断要问他刚开始是怎么回事,现在怎么样,病前病后都要考虑进去,看经络浮沉、看上下重里、切脉。脉动正常的无病,脉来迟者必病,脉气不来者必死,皮肤无油死症。
经络上出问题在经络上治,孙络上出问题在孙络上放血。缪刺:在十二经络的井穴上、青筋上放血,用于病在表但不在经络上。瘦子的人病不移动,按正经法治同,沿着经络摸压痛点,然后在压痛点上下针。眼睛往上翻太阳脉不够。 经脉别论:人的个性,惊恐发怒等变化太大都不太好。小偷晚上偷东西很惊恐、喘,出于肾。从高处掉下来,受到恐吓,会伤到肝脏。肝脏受到伤害会害到脾(因为木克土)。一个人随时很害怕肺气受伤,肺气一离开,精神一离开肺会伤动心脏(因为火克金),被水淹到,或者瞬间摔倒,也是喘出于肾,不管因为惊恐还是意外发生,勇者没事,胆怯的人就会受病。所以人要开心无惧。诊病要看这人胆大胆小,胆大的人骨肉比较粗壮,胆小的人比较脆弱,肉比较软。 一个人吃饱流汗来自小肠,饮水入胃流汗那是胃,受惊流冷汗出自心脏,扛重物流汗出自于肾,惊恐流汗来自于肝。胆气旺的人无惧。锄地等这种动作流汗出自脾。 人会生病是用它太过。食气入小肠,血气回到心里,心血会照顾到全身的血脉。 人的气和血相辅相成,进入肺的都是气,进入心脏的都是血。利用胸阳判断一个人的生死。食物到小肠,喝水到脾胃,脾是土,管水即治水。 |
|
1655楼#
发布于:2015-12-07 15: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英然申请签到
色脉都丧失掉了人会死,人的脉气消失时人会不停的打嗝,诊断时要把病人以前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都考虑进去,然后切脉看浮沉,上下的从逆,脉迟者有病脉不往来者死,正常人皮肤表面会有一点油,阳气没了皮肤会很干很黏腻,十二经络的冰在经络上治疗,孙络的病在孙络放血,血病一般都是外伤造成的,血液循环不好,让经络的气顺,血病就会好,身体的病邪停在其邪之脉,用缪刺法外十二井穴放血治疗,同时在手脚有青筋的地方放血,用于治疗病在表不在经络,形瘦得人病没有进,就按正经的治疗方法,沿经络找到压痛点,揉搓一下或者放点血,眼往上翻者是太阳不足,眼睛整个翻上去是死症,是太阳脉已绝,人不要惊慌发怒,不要乱动乱静都不好,情绪变化太大不好,晚上夜行则喘于肾,会伤到肺气,从高处坠落受到惊吓的喘出于肝,会伤脾,如果一个动静都会受到惊吓,的喘出于肺会伤心气,人出意外的喘,出于肾于骨。勇者行气,胆小的会被吓的生病,胆大的人骨肉坚实,胆小的人骨肉脆弱,吃饭时的汗是从小肠发的,喝水的汗是从胃里流的,受惊的冷汗是出自于心脏,扛重物的汗出于肾,疾走恐惧的汗是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各种不同动作出的汗来自不同的脏,春秋冬夏,四时阴阳会生病是因为过用,食气入小肠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入心,浊气是食物化成血的意思,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人的气和血是相辅相成的,血由食物化生而成的进去心脏,起来自迎随,同时也有食物的精华,进去肺的是气,进去心脏的是血,因此人身上到处都有血脉,血流到人身体的每一个地方气主华盖,气把全身包住,所以气和血,就是心和肺,两个都为阳在上部,可以用心和肺判断一个人的生死,喝水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行并行,脾脏在治水管水, |
|
1656楼#
发布于:2015-12-07 15: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慕利敏申请签到2015.12.7日第37集作业
*色脉均失是死症,死前脏气没胃气没会打嗝,实症。 看病诊断要问清楚,病前病后都要考虑进去,看经络浮沉、看上下重里、切脉。脉动正常的无病,脉来迟者必病,脉气不来者必死,皮肤无油死症。皮肤有阳面部出油为正常。 *经络上出问题在经络上治,孙络上出问题在孙络上放血,气顺即好。可用缪刺法在十二经络的井穴上、青筋上放血,用于病在表但不在经络上的病。 瘦的人病不移动,进展慢,(人瘦形不够)适当用刺法,按正经法治疗,沿着经络找压痛点,然后在压痛点揉搓或下针。 *眼床往上翻太阳脉不够。 *经脉别论,人的情志,惊恐发怒等变化太大都不太好。小偷晚上偷东西很惊恐、紧张,喘,出于肾,会伤肾。从高处掉下来,受到恐吓,会伤到肝脏,肝脏受到伤害会伤到脾(木克土)。一个人随时很害怕肺气受伤,肺气一离开,精神一离开肺会伤到心脏(火克金),被水淹到,或者瞬间摔倒,也是喘出于肾,不管因为惊恐还是意外发生,勇者没事,胆怯的人就会受病。 人要开心无惧。诊病要看这人胆大胆小,胆大的人骨肉比较粗壮,胆小的人比较脆弱,肉比较软。 *一个人吃饱流汗来自小肠,饮水入胃流汗那是胃,受惊流冷汗出自心脏,扛重物流汗汗出自于肾,惊恐流汗汗来自于肝。胆气旺的人无惧,胆为中制之官。锄地等这种动作流汗汗出自脾。 *四时阴阳,人会生病是用它太过。食气入小肠,营气入筋,血气回到心里,心血会照顾到全身的血脉。脉气归于肺,肺主华盖,人的气和血相辅相成,进入肺的都是气,进入心脏的都是血。气悍血,即心悍肺。利用胸阳判断一个人的生死。食物到小肠,喝水到胃,上輸于脾,上归于脾,通调水道,下輸膀胱,脾是土,可管水即治水。 |
|
1657楼#
发布于:2015-12-07 15:38
签到
张兴平:中医经曲特训一班张兴平申请报到,11月30日《黄帝內经》第27节学习心得: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亡,知外者终而始之... |
|
1658楼#
发布于:2015-12-07 15:38
签到
刘艳娟: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27:诊脉要记得阴阳,我们把手大筋中间(左手为例)为界,寸的位置是心和小肠,关的位置是肝和胆,尺的位置是肾和膀胱,以右手为例,靠大筋处侧寸的位置是否大肠和肺,关的位置是胃和脾,尺的位... |
|
1659楼#
发布于:2015-12-07 15:39
请签到
李焕:1、难经第十八难三部四经左手寸关尺,对应心、小肠;胃肝、胆;肾、膀胱,右手寸关尺,分别对应肺、大肠;脾、胃;心包、三焦,其中手臂外侧是阳、是脏脉,靠近心包经侧为阴、是腑脉。 |
|
1660楼#
发布于:2015-12-07 15:39
请签到
吴泳茵:*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黄帝内经》第27课笔记: |
|
1661楼#
发布于:2015-12-07 15:39
请签到
贾付民: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2015/11/30 27集学习心得: |
|
1662楼#
发布于:2015-12-07 15:39
请签到
贾英然: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英然申请签到 |
|
1663楼#
发布于:2015-12-07 15:39
请签到
林金兰:@深圳-娄北京 中医魔鬼特训班1班林金兰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黄帝内经》第27节课学习心得 一、脉的外侧看脏病,脉的内侧查腑病的地方。... |
|
1664楼#
发布于:2015-12-07 15:39
请签到
郑其赛: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