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友唐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94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1
1695楼#
发布于:2016-02-27 23: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7日《黄帝内经》22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7日《黄帝内经》22课学习心得
    所以过去一般用水去熬药,酒去熬药,一定要用米酒熬药,古代做汤药要有准备,需

要用一些汤药和酒放在一起煮,上古人很恬淡不需要做汤药酒类而不会生病。现代人用汤

药并不是所有人会治好,里面用攻药外面用艾灸才行。
    我们用强烈的猛药去攻病的时候,病邪没有退造成病人血虚形衰,因为病人他不相信

,病人本身不相信,你开药给他没有用的,他不相信,他即使得到这个病症是坏的他认为

是好的,比如说如果我们把肺切两半,上肺和下肺,如果说药下去的时候病在上痰水太高

病人要吐,病在下大便会排出来,你开处方病人吃下去,病人根本就不相信中药,他吃下

去吐啊泻的医生开的什么烂药,回家躺下去睡,白天你问他,他忘掉了,他本身就不信中

药。不信中药的不要给他治病。一方面不相信一方面情志方面影响很大,人的力量达不到

那个阶段。
    刚开始生病的时候,现在的医生等他有病了才查到,病人在初期生病,人体有十二个

俞穴跟354个穴位加上俞穴,病一开始通通是在表面上的地方,比如有一些酸痛,马上用针

灸去治,这时候不是病是邪的初始,这是臓中,可是现在病已经成病了。
    阳气不足才会生病,要随时保持五臓的阳气旺盛才不会生病。
    常人肺气主肃降,如果说你里面津液很多,少腹中间津液很多,肺气被堵塞住,没有

办法下降的时候肺气会回逆到四肢上面,原因是因为中间的湿中间的津液太多,魄就是肺

,魄户是肛门。
    人一直消瘦下去,是由于气肺,如何去治疗他,臓病的治则,肺主皮毛,缪刺法是在

身上所有的井穴放血一滴或者两滴就够了,在四肢看见青筋(静脉有曲张的现象弯曲的现

象),在这个静脉点刺放血,原因可以开诡门,诡门就是皮肤毛孔打开来能够让肠胃膀胱

通畅,五臓的气肺在上方主气,臓气有不平衡的时候人就会一直瘦下去,臓并没有真正的

问题,临床上治疗失眠忧郁证,用缪刺法治疗,这种只治阴阳失衡的病精神方面的病。
    天地四季把他放在脸上面,对着人身上东春肝,南夏心,西秋肺,北冬肾,中央长夏

脾,如果把天地之间的气放到人的脸上去的话,左肝右肺,额头肾下巴心,鼻子脾;肚脐

来说的话,脾在中间,左边是肝,右边是肺,肚脐上面是肾,肚脐下面是心。颜色看见比

较浅10天左右就可以治好,看见颜色比较深的时候21天,用酒制汤药治百日以上。如果是

颜色脱掉了这个是非常危险的,随时可能死亡,所谓的面脱油光都没有了,脸上好像很多

飞尘一样没洗脸,有两种情形,医生看病人脸上灰灰的这是脸色油光脱掉,百日就死掉。
    脉短期,关脉,短脉就是一点点脉,如果是脉短气节死。正常的阳脉浮在表面,阴脉

在下面,不正常的话阴脉浮在表面阳脉沉在下面这就是凶脉,如果说阴阳脉是反逆的气绝

死。病人显示的症状是燥热口渴,但是病人又不想喝东西。脉证不复,深脉浮在表面上或

者病人是很浮的脉凶大的脉。如果是表证的脉是浮在表面上的比如皮肤痒皮肤痛肌肉关节

痛发烧项强脖子硬头痛,脉就是浮到的,脉不浮的话就是危险或者死症。
    脸上的气色一直往上扩散就是凶,因为头是阳之极,阳极的话会生阴,所以正常的气

是往下降的,往上走是逆气是凶,气往下发展是良性,女人跟男人刚好是相反的,男左为

逆右为从,女人的右为逆左为从,男女刚好是一正一反。
              人纪系列-黄帝内经
第十六篇:诊要经终论
十二节气与气血变化、四季下针法
短刺针法、摇针:治肿病、十二刺法
第十七篇:脉要精微论
阴阳调和、脉诊、五臓五色
红斑性狼疮、常人气色、克色
臓气强弱、关格之病
节气与阴阳变化、梦知阴阳:灾色
    揆度,奇恒,主要讲天地的阴阳平衡,24个节气分成12个月,人身上有12个经络,有

12个经对应12个月,从春夏秋冬一路生长收藏,节气在走的时候一直在循环,阴和阳平衡

才会造成循环。
    头上是阳,阳到极的时候会往下走这是正常;现在人的气色由下往上走这是逆反。
卢昆鹏
侠客
侠客
  • UID20187951
  • 粉丝2
  • 关注120
  • 发帖数137
1696楼#
发布于:2016-02-28 08: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2.27.日黄帝内经第22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2.27.日黄帝内经第22课学习心得:
 
          女人面部的气色和男人相反,男人是左阳右阴,女人是左阴右阳,如果女人面上的病色从左往右走,这是重阳,病情在加重。反之,从右向左移动是走浅。阴阳产生不平衡的现象,使其能平衡就是治疗法则。
          今世因人心已乱,环境污染,病邪盛,一般的汤药不能治愈,内服汤药外用针灸艾灸才能治愈。不信中药者不医,情志影响很大,力量达不到,现在的医生病在初期没有察觉,病在表,
        病是本医师是标。标与本必须相符合方是至圣之医师,如果医术与病情不合,病邪必不愈,这就是原因。有的病是由毛皮入里,有的是五臓阳气衰弱而生的,如果肺阳不足,体内津液分配到五脏中,既不能供给五脏能源,致肺之阳气从皮表出,人日渐消瘦,肺阳不足造成上下不交,
         治愈方法是:把郁结阻塞之处疏通,使全身周围温暖起来,以助气血之流畅,在用缪刺法来疏通有瘀血或有阻碍之处,是全身上下气血加速流走,毛孔打开,使能正常的发汗,再促进肠胃及膀胱作用,使腑内无浊物堆积,此时脏腑精气就会趋于稳定,五脏平衡。
        缪刺法,是在身上所有的井穴放血,放一滴,还有在四肢末梢在腿或者手臂,小腿的不分看到有青筋就是有血脉了。五脏能够平衡的一个方法就是缪刺法。只治精神方面的,阴阳格距的病,如果真的内脏有问题则没有用。
     孤脉,脉独盛于尺,表示阳气已衰减,形大又中虚空,表示血失不足了,是危症。从关口到尺泽这一段如果青筋血管很多,外露就表示这人贫血。
        .脉短气绝死。脉症合都好治。脉症不和都是比较难治的。如果是浮脉,如果病人没有表症,那就是内脏的阳气往外浮。所以我们真脏脉摸得时候,不管是肝心脾肺肾不管是溢脉还是覆脉,通通是浮大



[卢昆鹏于2016-02-28 23:13编辑了帖子]
林晶
侠客
侠客
  • UID201868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697楼#
发布于:2016-02-28 12: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2月27日《内经》第23课心得。
第十五篇[ 玉版论]
揆度、奇恒为两本书,讲的是阴阳平衡。天度为罗经。农历1月为寅月。手太阴肺经是天气之始(刚开始的地方),1年的初始是寅,身体的初始是肺,天干对应十二经络如此循环。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 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
天地之间四气对应人体:肝-东、春,心-南、夏,脾-中、长夏,肺-西、秋,肾-北、冬,可对应在脸上,脾在鼻处。亦可对应在肚脐上,绕着神阙走形,脾在中间。对应在脸上,按相生走形判断脸色,颜色浅的用汤药10剂,颜色深的用汤药21日,颜色大深者用酒煮汤药用百日以上。当面色尽失则生命危险、甚至随时死亡。

“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阳脉浮,形短气长;阴脉沉,形长气短。正常的脉阳脉浮阴脉沉,若阳脉沉阴脉浮则为凶脉,阴阳反逆,气绝死。
病人燥热口渴不想吃东西,病温虚甚死。
脉症相符易治,脉症不符难治。比如病人没有表症却有浮大脉,此为内脏阳气外浮,为真藏脉,死症。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
脸上的气色由下往上走时,比如胃气心气肺气等由下往上走时为凶,因为头为阳极,阳极生阴,所以头面是冷的。正常的气色是往下降的,往上走是逆气,代表凶。
脸上的气色左边为阴,右边为阳。左边的肝气往右表走为重阳,右边的肺气往左边走为重阴,凶。

“搏脉庳躄,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 行不所胜曰逆,逆见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  ”
博脉:阴脉非常沉,阳脉非常浮,提示内脏阳气外浮。人受外邪时表阳会与邪相抗,如果表阳无法对抗,内脏阳气出来与邪相抗时就会产生寒热相交的现象,赢了就是热,输了就是寒。
孤脉:脉独胜于寸口,尺没有脉时,提示阴气耗竭;脉独胜于尺,提示阳气衰竭。
中空没有力,提示血不足,像葱一样。尺内青筋很多代表贫血。
孤阴孤阳都不好治,虚脉好治。病人从生病到恢复正常都呈现出虚证,滋补就好。

第十六篇[诊要经终论]
诊断和治疗的要领
1)十二节气阴阳的变化
“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 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天阳)正方,地气(地阴)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 七月八月,阴气始杀(肃杀,受损),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变冷),地气始闭(往下走),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这是所有动物本性,遵循节气走。

2)春、夏、秋、冬病邪入体,如何施针。
“故春剌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浅刺出血即可)。甚者传气闲者环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夏天气当旺时,病邪不容易进入身体,所以针针刺更细的孙络即可)。尽气死循环,痛病必下。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秋天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而剌,起针后就会好,病在表时取此法)。 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闲者散下。 ”
冬季得病必深,故刺法必以背部俞穴为主,病势重 者针下必深及病处,病轻者则针下亦浅,用散剌法即可。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春刺夏分, 脉乱气微(下针不够,不但不能起到治疗效果,而且会导致气乱)。入淫骨髋,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 又且少气(邪气未去,正气受损,令人不想吃东西、气短、少气)。”
“春刺秋分(太深太过),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 愈。令人时惊,又且哭。春刺冬分,邪气着藏。 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
针刺太过产生动动症状,不及产生的是静的症状。现代针细,并没有古代那么讲究节气深浅。记住大原则即可:春夏宜浅,秋冬宜深。

“夏刺春分(不及),病不愈,令人解堕(伤正气)。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
神分阴阳,阴为魄-主静,阳为魂-主动。分清阴阳,治疗时就知道哪个用热药哪个用寒药。

“凡刺胸腹者,必闭五藏(避开五脏,所以有斜刺法。短刺可直刺,不穿过肋骨)。中心者环死(扎中心脏1天就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鬲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刺避五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鬲与脾胃之处。不知者反之。刺胸腹者,必以布憿着之,乃从单布上刺(古代有天气冷时隔布施治,现代不用)。刺之不愈,复刺。刺针必肃。刺肿摇针(摇针泻气泻水), 经刺勿摇(经络下针不摇)。此刺之道也。 ”
灸友李晓静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3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18
1698楼#
发布于:2016-02-28 22: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李晓静 申请签到,2016年2月28日《黄帝内经》第23课心得:

1、 女人脸的左边是阴,右边是阳,肝的青色从左脸一直往右边阳的地方去,就是重阳。如果从右边白的地方往左边走,就是重阴。揆度奇恒讲的就是阴阳。
2、 当有外邪侵犯到表,皮肤外面已经有阳,如果这个阳足够对抗外来的邪气,就不会生病的。表面的阳没有办法对抗的时候,身体里面的的阳会跟它相互抗衡。对抗的过程中会产生寒热交合的症状,热症是胜了,寒了是输了。
如果摸到寸口,独盛于寸口,表示阴气已经消减了;如果脉独盛于尺,就是阳盛,阴脉太大了。叫做孤脉
中空没有力,血不足的时候脉会变大,压下去里面是空的。尺内的青筋很多就是贫血。如果脸色暗淡,比较黄,就是没有办法化生成血,血不够。
孤脉,不好治。虚脉就是没有,里面什么都没有长东西,比较好治疗。
人体按照阴阳平衡的方式来走。
十六、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1、 诊断要领:
农历一月、二月,天阳之气始变,地阴之气始生,此时气在肝;
三月、四月,天阳已规律运转,地阴之气向上升,此时气在脾;
五月、六月,天阳之气正盛,地阴也升高,此时气在头;
七月、八月,阴气开始受损,此时气在肺;
九月、十月,阴气开始变冷,地气渐向下,此时气在心脏;
十一月、十二月,寒冷之气与阴气合并,此时气在肾。动物都会去冬眠,按照节气走。
2、 春夏针浅,秋冬针深(可以到骨边)
春天的浅病都在肌肉交接的地方,所以浅刺就好了。
夏天刺四肢末梢的地方,放一点血出来,就会好,都在皮肤表面。
秋天顺着皮肤奏里的地方刺进去。冬天下针就比较深。
春天下到脉搏上面,没有下到筋上,因为不及,就会影响正气,气就会乱,造成人不想吃东西,呼吸短。
太过:产生的是动症状,比如情志高亢,讲话多,之类的。
不及:就会比较静。但是在临床上没有什么讲究,因为都是用的毫针。
3、 心藏神,神分阴阳,分到阴去的是魄,分到阳去的是魂。魂主静,魄主动。
4、 下针一定要避开五脏。
5、 短刺:比如心脏痛,正面痛的地方下一针,后面的地方扎一针,痛就去掉了,但是针一定要短。还是不能扎到内脏,一扎下去阴阳就痛了,所以痛就去掉了。天气太冷是隔布扎的。扎到肿的地方的时候要用摇针法,泻气。手肿,两指的凹陷出下针摇大针孔,脚踝裸肿,商丘透丘墟之后摇大针孔。
灸友唐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94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1
1699楼#
发布于:2016-02-29 00: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8日《黄帝内经》23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8日《黄帝内经》23课学习心得
    女人的左边是阴右边是阳,如果说开气色的时候左边脸肝青,青色一直往右边脸去,

阳上加阳重阳,如果说是右边往左边走,右肺一直往左边靠一直白重阴,阴上加阴阳上加

阳都是逆证,阴和阳要平衡,比如说肝脏肝里面有阳有阴,阴阳是平衡的状态之下如果是

阳外走,肝里面没有阳以后阴就累积在里面累积久了就变成阴湿,就很危险,所以阴阳要

平衡。
    肥肉是阴,瘦肉是阳,人身上是肥肉抱着瘦肉,外面还有脾,阴阳阴阳一直抱着一起


    寸脉是阳,关脉是阳,尺脉是阴,如果说阴脉变得越来越小阳脉变得越来越大抵到皮

肤表面上来了,这是阳要出来了,内脏里面的阳要往外走,他的动能生命力一直往外走,

这是搏脉。当我们人受到外界侵犯的时候,我们内脏阳会出来跟他们相抗,如果你是很健

康的阳,足够抵抗外面的侵犯,没有病了,表面的阳没有办法对付外面的侵犯的时候,身

体里面的阳会自动跑出来对抗,对抗就产生寒热交合相争的状况之下,赢了就是热,输了

就是寒。
    脉中空,血不足的时候脉会变大,芤脉就是血不够脉形会变的很大,常常看手臂尺内

,如果在尺内这一带从关到尺看见青筋很多这是平点。
    摸到虚脉,虚就是里面没有东西,实脉就是里面长了东西就不好了。
    一月份的时候天气开始走地气。天气讲的天阳,地气讲的是地阴。到了一月二月阳气

开始升了,这个时候讲的就是肝脏。三月四月天阳开始运转,地气由下慢慢往上升,这个

时候人的气应该跟着节气走,这个时候气就聚集在脾臓上面。五月六月天气非常的盛,地

气升的非常的高,这个时候人气最高的地方就是头部。七月八月阴气开始肃杀了,这个时

候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开始变冷,冷的时候地气就慢慢往下走,这个时候人体的气就

在心脏。十一月十二月寒冷的气和阴气合并,就是阴寒的地方在肾脏,因为很寒冷,尽量

少消耗掉人体身体里面的能量。
    春季得病的时候是刚开始地气在运动的时候,这个时候病都在皮肤交接的地方,如果

是严重的时候会传到内脏里面去,一二月就是肝脏,三四月是脾臓等等。
    夏天得病的时候吃鱼片,放点初血就会好,当望人的气跟节气一起的,这个时候病邪

都不会进入人体,就在皮肤表面,诊断不要太过,病的很浅我们就治浅表,不要跟他治的

很深。
    我们下针灸的时候春夏比较浅,秋冬的时候下针比较深,因为气节的原因。
    秋天的时候病在表的时候可以用针灸,针内脏病力量是不够的,病邪刚进入身体的时

候我们治病如初。
    冬天的时候寒气比较重,病会比较深,下针都下在背后的俞穴并且下针一定要深,这

是治疗的原则。
    骨头是冬,筋是春,血脉是夏,如果说春天的针下在筋脉上,春天针下在经脉上,不

及,所以要下深一点。如果力量不够,病没有好,针一下去病人就开始动,针下到不及的

时候第一个影响到正气,伤到正气,病气也没有去掉。气会乱,病邪就会趁机进入,会造

成人不想吃东西,呼吸很短。春天针灸到春分上面,下针下到骨边。
    过后不及,不及的时候产生的症状都是近,太过产生动,会动到内脏的气。
    心藏神,神分阴阳,处方药要有阳有阴,针到阴气就是魄,针到阳气就是魂,所以神

魂魄是一样的东西,但是都是出于神,魄带病的时候,魄主静,魂主动。
    针要下在胸部背部,一定要避开五臓,如果扎到心脏一天就死掉了,如果扎到脾臓五

天就死掉。
    下针度量的方法,短刺,比如心脏痛,假想,找到痛点刺到肋骨,不能过肋骨。
    现在最好不要隔着衣服扎针。针刺一定要严肃。如果遇到肿证,针扎到八风,针出来

要摇针,摇针是泻气。
卢昆鹏
侠客
侠客
  • UID20187951
  • 粉丝2
  • 关注120
  • 发帖数137
1700楼#
发布于:2016-02-29 00: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2.28.日黄帝内经第23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2.28.日黄帝内经第23课学习心得:


          女人面部的气色和男人相反,男人是左阳右阴,女人是左阴右阳,如果女人面上的病色从左往右走,这是重阳,病情在加重。反之,从右向左移动是走浅。阴阳产生不平衡的现象,使其能平衡就是治疗法则。我们身上皮是阳, 肥肉是阴,瘦肉是阳,阴和阳一层一层阴阳平衡。和揆度,奇恒两本书里讲的一样阴和阳要平衡。
          如果尺阴脉变的越来越小,寸阳脉变的越来越大,几乎到皮肤表面上来了,即内脏的阳往外走,也就是生命力一直往外走是博脉,脉博动很大时,阳主血主四肢关节,身体会发生手足不遂。是表示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赢了就阳,输了就是阴。赢是热输是寒,脉独胜于寸,就是摸脉时,后面的尺脉没有了,阴气消竭,是孤阳脉。脉独胜于尺,阳脉没了,则表示阳气衰竭,是孤阴脉。两者都是凶脉。血不足时,脉就会变大,里面是空的,压下去像空的葱一样。从手腕处关的位置到尺泽这段青筋很多是贫血。看气色,脸上本来是胃气带一点黄,比较暗,五味入口到胃以后,没有办法化成人血,都会有血不足现象。
         虚脉,摸脉是虚的代表里面没有长东西。阳实和阴实就是实脉。本是实脉,把病人从实脉治到虚脉这很好。病人在从生病回到正常之前都呈现纯虚症,无论是黄帝内经上还是临症上都是这样的。
         诊要经终论篇:农历1.2月天阳开始变,地阴开始生,此时人气在肝脏;
                                 3.4月天阳开始运转,地阴往上升,人的气要跟时节走,人气聚脾脏;
                                 5.6月天阳之气正盛,地气亦升高,此际人气聚在头;
                                 7.8月主萧杀,阴气开始受损,此际人气在肺中;
                                 9.10月阳气开始变冷,地气渐渐向下行,此时人气在心脏;
                                11.12月寒冷与地阴之气合并,人气在肾脏。
         尽量不要消耗人气,收藏起来。
        春天得病时是在皮肤肌肉交界之处,浅刺出血即可。
        夏季得病时针刺更细的孙铬,微出血即可;夏天的时候病在表,春天时针下到脉搏上,没有下到筋,也就是不及,如果力量不够,病不但不好,气还会乱,因为针下去时动到气了,病邪就会趁乱而入。
        秋季得病时需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而刺,病人神色变为正常停止。
        冬季得病必深,刺法必以背部俞穴为主,病重者针下必深及病处。轻者针下亦浅,用散刺法即可。
        春夏针浅,秋冬针深,天冷的时候下针可以下到骨头的旁边。
        心藏神,神分阳(魄),阴(魂)。阳主静。魂主动,
       下针胸腹时不要扎的太深,要斜刺一定要避开五脏,刺到心脏一日便死,刺到脾脏五日便死,刺到肾者七日死,刺到肺者五日死,刺中隔膜就算病好了,也会一年必死。
       肚脐到十四椎以下才用直刺。
黄玲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200
1701楼#
发布于:2016-02-29 09: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27日《黄帝内经》第22课心得
 十四、汤液醪醴论:
   1)糯米最适合用来酿酒,用稻梗烧火蒸煮,因为糯米完全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合于天地四时顺序。身首向阳,根在水中,水火调和。
   补充:象,东方人吃稻,稻穗短,所以体毛短,西方人吃麦,麦穗长,所以体毛长。
   2)病人信医效果才能更好的治疗。
   3)有的病不先发于体表,而直接开始于五脏,因为五脏阳气衰弱,病人体内津液充足,肺阳不足,无法分配津液到五脏,肾精无法提供动能给各脏,致肺阳气从皮表出消耗。此病应让病人精神与省力平衡,疏通郁结,使四肢末梢活动,全身周围温暖,让气血流畅,再用缪刺法疏通淤血阻碍,使全身气血加速流走,毛孔打开,正常发汗,促进肠胃膀胱作用,使腑内无浊物,脏腑功能趋于平衡。
   补充:缪刺--在井穴放一滴血,在青筋放血。开鬼门,打开毛孔,治疗抑郁症。
 十五、玉版论要:
   1)人体的异常变化都会表现在脸上颜色,病色淡用汤药治;十日痊愈,病色较深,用药材配合治疗;二十一日痊愈,病色范围变大且深黯,用药材与酿酒煮来治,需要百日左右痊愈;病色已失,无油光,精神不振,不治病人会百日内死;若病人还脉短若有若无,呼吸微弱,也是死症;若病人还燥热口渴不饮不恶寒,脉中空虚弱,也是死症。
   补充:五脏对应脸上的位置和肚脐周围如图。
   2)脸气色往上扩散为凶,反之病退;女子病向右边扩散病重,反子病退,男子相反。
   补充:奇衡和揆度是讲天地间的阴阳平衡。
黄玲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200
1702楼#
发布于:2016-02-29 09: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28日《黄帝内经》第23课心得
 十五、玉版论要:
 2)脸气色往上扩散为凶,反之病退。例如,心红色,脾黄色,肾黑色往头顶扩散为凶,正常人的气是往下走的。女子病向右边扩散病重,反子病退,男子相反。例如,女人左脸(肝)阴,右脸(肺)阳,左脸肝青色向右脸扩散为重阳(阳上加阳),右脸肺白色向左脸扩散为重阴(阴上加阴),这两种情况都必死。  
 补充:①奇衡和揆度是讲天地间的阴阳平衡。
       ②人体,表皮是阳,肥肉是阴,瘦肉是阳,人体的组织就是阴阳间隔,这样才能平衡。
 3)脉搏动很盛大时,身体发生手足不遂(阳主四肢),是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如果只在寸处摸到脉是孤阳脉,是阴气已经消竭了;如果只在尺处摸到脉为孤阴脉,是阳气已经消竭了;服形大又中虚空且软弱无力为虚脉,是血失足。孤脉(是实脉,阳实,阴实)病危,虚脉易治。
 补充:①博脉,(阳欲往外走),孤脉,如图


       ②当遇到病邪时,人体的阳会自动对抗外在的病邪,皮表为阳,皮表的阳足够强时就不需要在调动内脏的阳,对抗时就会产生寒热交合相争,赢了就是热,输了就是寒。
       ③贫血,手臂关到手弯青筋多,脸色暗,正常人脸色带点黄,而贫血的人看不出颜色,代表胃气弱没办法化生为血。
 十六、诊要经终论:
 1)月份对应天地人:
    1、正月二月:天阳气始变,地阴气始生,人气在肝。
    2、三月四月:天阳已规律运转,地阴气向上升,人气在脾。
    3、五月六月:天阳气盛,地气升高,人气在头。
    4、七月八月:阴气开始受损,人气在肺。
    5、九月十月:阴气开始变冷,地气渐向下行,人气在心。
    6、十一月十二月:寒冷之气地阴气合并,人气在肾。
 2)四季下针治病:
    1、春病,针刺络脉于皮肤上肉交界处,浅刺出血即停,严重会传到内脏。
    2、夏病,针刺更细的孙络,微微出血即可,气血循环就会正常。
    3、秋病,针刺皮肤腠理的空隙,病人神色变为正常即停。
    4、冬病,针刺需深,刺法以背部俞穴为主,重病深下,轻病浅下,散剌法即可。
 3)不按四季气候施针后果:不过现代针细,后果不会像内经讲的那么严重,因为古代针粗。
    1、春时施夏针:伤元气,毛孔大张,病邪入体血脉混乱,气息欲绝,食欲不振,呼吸短促。
    2、春时施秋针:病邪无法尽出,抽筋拘挛,气不下而上逆为咳嗽,病人易惊,无故哭泣。
    3、春时施冬针:引病邪入体内深处附脏内,使病人腹胀满,栾为多话。
 补充:①针不及产生的后果的“静”,针太过产生的后果是“动”。
       ②神:分阴阳,阴--魄--静,阳--魂--动。所以,魄有病,病人太过余静,喜见暗,不爱说话。魂有病,病人太过余动,话多,多动症,梦游。
    4、夏时施春针:邪无法尽出,病人无力且倦怠。
    5、夏时施秋针:伤气,病人懒于言语,易受惊。
    6、夏时施冬针:气血皆伤,病人呼吸浅短,精神萎靡。
    7、秋时施春针:病邪无法散出,病人健忘。
    8、秋时施夏针:伤气,嗜眠,常做噩梦。
    9、秋时施冬针:伤气血,病人阵陴恶寒。
    10、冬时施春针:伤表气,病邪日深,病人想睡无法入眠的虚烦现象。
    11、冬时施夏针:表阳气四散不守,病人手足麻痹不仁。
    12、冬时施秋针:伤欲收藏的正常津液,病人出现容易口渴之症。
 4)下针在胸腹时,要避免刺到五脏,如刺中心一日死,刺中脾五日死,刺中肾脏七日死,刺中肺脏五日死,刺中隔膜损中气之管,虽病治好,但不足一年会死。
 补充:①肚脐以下,第14椎命门以下,直刺,以上斜刺。
       ②短刺:例如治疗心痛,在痛的地方,胸前直刺一针,背后直刺一针,浅针,不超过肋骨,可通阴阳,针下病除。
 5)下针时手不能抖,手抖会使针孔加大,病邪会进入。同理肿病可用,若手肿需要泻气可以针入摇针柄。刺经络上穴道不可摇针柄。
 补充:商丘透丘虚治疗脚踝肿可用摇针。
灸友唐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94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1
1703楼#
发布于:2016-02-29 20: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9日《黄帝内经》24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9日《黄帝内经》24课学习心得
    膝盖的内侧,阴陵泉下三寸地机,内踝裸上三寸三阴交,合为天人地三皇,这是水道

,脚水肿的时候针扎进去摇一摇出来,肿证通通可以摇针的,扎在水道上不会出血会出水

,病人胀痛的地方就会疏解掉。在经络上下针不要乱摇。
    十二条经脉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经脉的脉气完全断绝的时候产生的症状。如果太阳

的脉整个断绝掉,病人会出现带眼,带眼就是眼睛往上翻,色白就是面色苍白。
    同气相求,如果说音响造成的要治他就要回到音响造成他的地方慢慢离开来,一旦当

场耳朵受伤的时候千万慢慢慢慢离开,让耳朵慢慢慢慢治好他。经脉虚的时候造成耳聋。
    肝病出现的时候两个眼睛是直的,不会动,因为经脉气没有了,手去握他手掉下来,

让他把脚抬起来就掉下去。
    阳明经气尽的时候口眼乱动,同时容易受到惊吓,胡言乱语,面色发黄,脉气走的时

候就好像蜡烛燃尽时最后会突然火光变大,回光返照,人体会出现一时巨大的振像,等他

手脚麻的时候。
    少阴脉气绝的时候,少阴是肾脏,肾脏管黑色,气绝的时候黑色会跑到人体身上,原

来的黑色应该是存在肾脏里面,肾的经络里面,现在经气绝了,黑色就往外散,牙齿变的

很长,是因为牙龈缩回去了,肾主大小便,大小便不通。
    汗法、吐法、下法,如果是大小便不通,想办法把他通一通,如果病在上,太高了不

管是头面的鼻子上的如果在皮肤表面上的我们要用汗法,经络之间,肌肉之间采用和解的

方式,要找他的病因在哪里。如果是肾脏很好,大肠便秘太干燥了,病人脸上是鲜红很亮

,经络往下走现在往上逆行,这就会造成病人有便秘的现象,找到便秘的原因再下手,不

要看到便秘就去攻他。
    厥阴肝经脉气终结的时候病人会中焦发热,喉咙苦干,严重到舌头往上卷,睾丸往上

缩。青赤黄白黑,肝主筋,心主血,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通通可以判断病情。

只有肝经要经过睾丸。
    《针灸素难要肯》,十二刺法,第一刺偶刺,专门治疗心脾,胸前一针背后一针;第

九刺短刺,是治骨痹,如风湿关节炎,骨头的病骨头痛,在痛点上面摸戳,这叫做短刺;

有一种针法刀针,像把刀做短刺很痛,很容易伤到筋,骨边就是筋做短刺的时候用细针毫

针,他哪点痛就在骨头上下针。
    在中医里面,阴气未动阳气未散,这个人睡觉的时候阳气会散到四肢,身体里面阴非

常的盛,早上喝一杯冷水这是对的,一个寒下去四肢的阳马上回头回到胃里面在胃里面蠕

动,早上喝一杯冷水的人永远不会得胃病,早上用六味地黄丸,有淮参山茱萸熟地泽泻茯

苓丹皮,有三补三泻。
    脉是血之腑,脉就是表,进入脉诊。寸,关,尺,上面寸是九分,下面尺是一寸。阳

脉的地方表一点,阴脉的地方沉一些,这是常态。高骨到手掌横纹的头稍微下来一点点这

就是九分,横纹头为九分,长度反下来长度稍微多一点点一寸,每一个人寸都不一样。
灸友李晓静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3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18
1704楼#
发布于:2016-02-29 20: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李晓静 申请签到,2016年2月29日《黄帝内经》第24课心得:
十六、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1、 三皇穴:阴陵泉,地机穴,三阴交
病人脚水肿的时候,针下去摇一摇出来,病人的胀痛会去掉。在经络要下针就不要去摇。
2、 精气丧失了眼睛就会往外翻,面色苍白(胃气脾气都没有了),脸上没有油,皮肤干干的,气就没有了,一出就死掉了。
3、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耳聋的实症,是因为外在条件,声音太大了引起的。
还有一种是胆经经脉虚的时候造成的耳聋,因为精气没有了,眼睛不会动,这种人一天半就死了,死的时候颜色先是青色,然后到白色的时候就死了。
4、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脉气走的时候好像蜡烛,蜡烛的油快光了,会突然变大一下,然后就灭掉了,就跟回光返照一样。
5、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原来的黑色是存在肾脏里面,现在精气绝了,牙齿变的很长,因为牙龈缩回去了,大小便也不通。
6、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大小便不通,在腑上面用下法;如果不通在内脏之间或者经络之间,采用何解的方式。所以便秘必须要找到原因才下手,看到便秘不要去攻它,辩证而治疗。
7、 厥阴终者,中热溢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只有肝经路过睾丸,所以气脉绝就会收缩的现象。
8、 十二刺法:(针灸素难要旨)
偶刺:专门治疗心痹,前面扎一针,后面扎一针
短刺:治疗骨痹,风湿关节炎,骨头痛,治疗。刀针,很痛,太过容易伤筋。
阴病难治,阳病好治。
十七、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1、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理论上面,一天只看一个病人,清晨去看。
人睡觉的时候阳气会散到四肢,身体上面阴会非常的盛,所以头手脚不会盖被子。早上起来喝冷水是对的,因为冷水是寒的,寒的东西下去四肢的阳气马上就会回头,然后回到胃里面蠕动。如果有胃病,早上起来就不喜欢喝水。
六味地黄丸:淮山药、山茱萸、熟地、泽泻、茯苓、丹皮。早上还没有起床的时候用饮冷水盐,吃六味地黄丸,坐起来就赶快吃。
2、心里面假想,寸为9分,尺为一寸。
林晶
侠客
侠客
  • UID201868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705楼#
发布于:2016-02-29 21:18
@教官-成都-曾从芬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2月28日《内经》第24课心得。
第十六篇[诊要经终论]
十二经脉脉气断绝的症状
1)“太阳(膀胱经)之脉,其终也戴眼(眼睛上翻),反折(人反折后翻)瘈瘲, 其色白(面色苍白,脾胃之气不能上达面部),绝汗(油,既是气)乃出,出则死矣。”
2)“少阳(胆经)终者,耳聋, 百节皆纵(全身松开,肝胆表里引起),目睘绝系(两眼直视,无法转动),一日半死。其死也, 色先青白(脏的生命最后的闪现),乃死矣。”
耳聋有两种,实证-声音巨响引起-回到发生耳聋的地方慢慢离开导致耳聋的声源可治好,虚证-内发疾病。
3)“阳明(胃经)终者,口目动作(口眼乱动),善惊, 妄言(胡言乱语),色黄。其上下经盛(回光返照现象),不仁(手脚麻木)则终矣。”
4)“少阴(肾经)终者,面黑齿长(牙龈回缩而见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肾主二便)而终矣。”
5)“ 太阴(脾经)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气逆), 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汗法-病在皮肤表面,吐法-病在头面、鼻子等用吐,下法-通二便。和解法-病在脏腑、经络之间。
6)“厥阴(肝经)终者,中热嗌干(中焦发热,喉咙苦干),善溺心烦。甚者舌卷,卵上缩(只有肝经络睾丸,所以肝经经气没有了就会有收缩的现象,睾丸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气之所败也。 ”

《针灸素难要旨》提到十二刺法:
偶刺-专治疗心痹-即前后对应去刺。
短刺-专治骨痹-在骨头上摩搓,用毫针刺产生痛感即可-刀针也算短刺,但易伤筋。

补充:会分辨阴阳的医生就能治好病。阴病难治,阳病易治。比如青春痘是凸起于皮肤的,属阳,而凹进皮肤的属阴。再比如病人声音很大,属阳症,易治;病人声音微弱,属阴症,较难治。药也分阴阳。

第十七篇[脉要精微论]
脉的诊断方法
“诊法常以平旦(清晨),阴气
黄玲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200
1706楼#
发布于:2016-02-29 23: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29日《黄帝内经》第24课心得
 十六、诊要经终论:
  5)下针时手不能抖,手抖会使针孔加大,病邪会进入。同理肿病可用,若手肿需要泻气可以针入摇针柄。刺经络上穴道不可摇针柄。
  补充:①商丘透丘虚治疗脚踝肿可用摇针。
        ②天人地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三穴摇针,消腿水肿,针孔会出水。
  6)十二经脉气绝的症状:
    1、太阳经:翻白眼,角弓反张(项背高度强直,使身体仰曲如弓状),手足紧抓不放,面色苍白(胃气无),大部分津液已亡,皮毛少有少量津液,一旦再汗出如油,津液尽,人必死。
  补充:①皮肤上的油就是气,人若无油,气绝。
        ②外力耳聋,如音响声音太大造成,治疗方法是回到当时场景,同样的音乐,慢慢离开,让耳朵慢慢适应即可。
    2、少阳经:必耳聋,全身关节松弛无力,眼目怒睁无法闭合,眼睛无法转动一日半内死亡,死前色先青在白。(肝主筋,筋脉气无)
    3、阳明经:口眼乱动,易受惊吓,胡言乱语,面色发黄,脉气将尽时会一时盛大(回光返照,如蜡烛燃烧到快完时,火会突然大一下,然后灭掉),等到手足麻痹时将亡。
    4、少阴经:脸黑无光,牙龈退缩生黄垢,腹部膨胀,吃不下,二便不通而死(肾主大小便)。
    5、太阴经:腹部胀满,呼吸不畅,噫气,呕吐,呕吐剧烈时,气必上升,病人脸会赤色,
  补充:汗吐下法,汗--病在皮表用此方法,吐--病在上,如病在头面鼻子喉咙肺用此法,下--大小便不通,想办法通(①便秘且面黑,是肾病造成便秘,所以要治疗肾而不能单纯的治疗便秘。②便秘且脸红光亮,肾无问题,可单纯通便)。病在脏腑间,经络与肌肉间,经络间,用和解法。
    6、厥阴经:中焦发热,喉咙苦干,多溺而心情烦躁,严重时舌向上卷,睾丸上缩入腹部而死(肝经络睾丸)。
  补充:①短刺,治疗骨病,刺到骨头,在骨头边摩戳。用细针,刀针用于短刺比较痛,也容易伤到筋。
        ②皮表阳病好治,皮下阴病难治,例如,皮表长青春痘好治,皮肤凹洞难治。诊断分阴阳,药也分阴阳。
 十七、脉要精微论:
  1)诊脉时机:适合在清晨日出时,因为此时人初醒阴气未起,阳气聚在体中未达四肢,食物尚为进入身体,此际经脉最正常且络脉调和气血最平稳,才可诊出有病的脉,细查脸色,可以知五脏之盛衰,六腑之强弱。
  补充:①人睡觉时,阳气会到四肢,阴气聚于体内,所以人四肢可以露出来,身体不能。早上起来喝杯冷水,四肢阳马上回到体内,每天坚持不会得胃病。
        ②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三补三泻。早上起来喝冷水六味地黄丸,胃冷,阳回来按摩胃,胃蠕动吸收药,这样可以养生。
  2)脉诊:
    1、常脉呈长状,短缩病;脉跳快心烦躁,津液不足。
卢昆鹏
侠客
侠客
  • UID20187951
  • 粉丝2
  • 关注120
  • 发帖数137
1707楼#
发布于:2016-03-01 00: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2.29.日黄帝内经第24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2.2.日黄帝内经第24课学习心得:


          水肿: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脚可以下针,针进去摇一摇,水出来胀痛会舒解掉。经络上下针不能乱摇。
     十二条经脉,经脉的脉气完全断绝会产生的现象:
         太阳的脉膀胱经气断,眼睛往上翻,角弓反张,面色苍白,手足紧抓不放,此际津液已亡,头是六阳之会,阳气来自脾胃,皮肤干干的,气就没了。
         少阳的脉气尽,必有耳聋现象,全身关节松弛无力眼目怒睁无法闭合,眼睛无法转动,1.5日死亡,死前色会先呈青色再转白色,后死去
        耳聋有两种,一种是外来的,用同气相求治好,一种是经脉虚造成的。
               阳明的脉气尽:口眼乱动,易受到惊吓,脸色发黄。,回光返照。
              少阴的脉气尽:面黑无光,齿龈退缩生黄黃垢,腹部膨胀,食不下咽,大小便不通而亡。
              太阴的脉气尽:腹会胀满,呼吸不畅,腹胀,呼吸不畅,面部赤色状,呕吐不出积食体内,食物不入,大小便不通,终而产生面色黧黑无光,皮毛干燥枯萎而终至死。
       厥阴的脉气尽:中焦发热,, 喉咙苦干,心情烦燥,睾丸上缩入腹而死。
      第十七篇   脉要精微论             偶刺(短刺)是正面一针,背面一刺,治骨痹。
            中医辨阴阳很重要,能辨阴阳就能治病,如病生在皮肤外面是阳,里面是阴,阴病难治。可以大叫是阳,好治。脸色苍白,讲话没有力气是阴,不好治。
            诊脉的时机最好在清晨,因为此时人初醒而阴气未起,阳气聚集在体内尚未到达四肢,食物有没有进入身体,此时的经脉最正常且络脉调和,气血最平稳,此时可诊出“有过的脉”。手指诊脉时,须细察脉之动静,审视病人面色气血如何,这样慎察五色知盛衰,可知五脏之盛衰,查脉之有过与不及,可以知六腑之强弱,外形之荣枯可以知血气之足与不足,
            早上起床喝冷水,是阴,是寒,可刺激四肢的阳回头,回至胃蠕动。早上起床喝冷水不易得胃病。
            六味地黄丸里有淮山、山茱萸、熟地、泽泻、茯苓、丹皮等。早上用冷海盐水吃六味地黄丸很好,可常年不生胃病。
       
林晶
侠客
侠客
  • UID201868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708楼#
发布于:2016-03-01 07: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2月29日《内经》第25课学习心得。
第十七篇[脉要精微论]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脉形呈长条状为正常),短则气病(短如缩状则气病), 数(脉大于一息五至为数)则烦心,大(脉的大小要和身材成比例,比如瘦子脉大一定有问题)则病进。上盛(阳脉盛)则气高,下盛(阴脉盛)则气胀。 代(更代,脉不平稳,忽大忽小)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变革)至如涌泉(脉气应该收敛,如涌泉提示病进),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出如弦绝死。”
男人手越肥财越多,女人不可胖手。

“精明五色者,气之华(脸为气荣华之处)也。赤欲如白裹朱(红里带白), 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白里带光),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蓝(青如蓝没反光,肝脏有问题)。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 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 其寿不久也。夫精明者(眼睛的神),所以视万物,别白黑, 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混淆不清),如是则精衰矣。 ”
克色,就是凶,贼邪。比如春天看见白色,肺克肝。
不一定生病才会死亡,当人神失时也会死亡。所以人应无惧。

五脏守的重要性
“五藏者,中之守也(五脏要守、强,才不易生病)。中盛藏满气盛伤恐者(吃东西不要太饱,不消化会导致中焦胀满,湿热臃阻气盛), 声如从室中言(正常人声音来自丹田,如果声音来自咽喉,很浅,提示中焦受阻。小人心不正,气无法沉入丹田,所以发声也很浅),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说话声音很小),终日乃复言者(重复不一样的话),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讲话随便),不避亲疏,此神明之乱也(便秘,沼气冲膈所致)。仓廪不藏者(吃完东西马上吐掉或排出,藏不住。马上吐掉提示中焦受阻。马上排出提示小肠寒,无法受盛,治疗可以用热药),是门户不要也。水泉(汗尿同源,金生水)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 失守者死。 ”

五脏强的重要性
“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天柱应支撑头部,天柱倾则死。目深是指不识人),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肩随:呼吸时动肩), 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肾里有阳有阴,腰才会柔软)。 膝者筋之府(膝盖旁有筋会阳陵),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走路晃动。脚没力量为骨病),骨将惫矣。 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
打坐为控制精神方面的养生,练功就时强脏器。

色脉相合,不合则病。
“反四时(反节气)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 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 病名曰关格。 ”
灸友104586
会员
会员
  • UID2024458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1709楼#
发布于:2016-03-01 08:06
这是在哪学的呀!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