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楼#
发布于:2016-03-10 17: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刘本红申请签到,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3课学习心得
胃为五脏津液能源之所在,五脏皆受气于胃。五脏各有其气血流注这时,但都来自手太阴肺经运送。脉与四季相合时,此病易治。如外形消瘦精神不振,即为难治之症,脉变为坚实且盛大,病就越深。如脉己反逆四季节气时,此为无法治愈之病。病情为热症而脉反安静,病人下痢不止而脉反现大形。病人大量失血脉反坚实,病在里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表而脉反弱。 五实:脉状盛、皮肤炙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昏气闷。 五虚: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不吃食物。 五实、五虚都为危症,下列情况除外:五虚者,食物入胃仍可吸收,且下痢止可存活。五实者,其身出汗,大小便亦通畅者可存活。 三部九候论 上部:天部,足少阳胆经(头角内的循环) 地部,人迎脉外,足阳明脉(口齿运转) 人部,手少阳三焦脉气(耳目之功) 中部:天部,手太阴肺经经渠位(肺功能) 地部,手阳明经合谷位(地气) 人部,手少阳心经神门位(心脏) 下部:天部,足厥阴肝经太冲位(肝功) 地部,足少阴太溪脉处(肾功) 人部,足太阴脾经的箕门或足阳明胃经冲阳位(脾胃) 以人体胖瘦来调理其脏气虚实,实症用泻法,虚症用补法。治时先放去瘀血再调气血。 如何决定病人生死之法:体形硕大而脉反细小、呼吸短促者病危;体形消瘦脉却反大,兼胸中胀满者必死。九候脉气独有一处呈微小状者必病。 |
|
1756楼#
发布于:2016-03-10 17: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刘本红申请签到,2016年3月10《黄帝内经》第34课学习心得
脉如为大、小、速、迟、陷下等七种脉,若九候脉同时出现有时也不会死。若有以上七种病脉,而脉中又无胃气,会出现打嗝与噫气等症,表示胃气已绝。 在诊察病人时,必须细审病人开始时的症状,还有现在病情的症状,再按脉来循经,察其经络的起伏,经脉上行下行气血走向。病在经络上则治经络。经络气顺则会好。病在奇邪之腑,在奇邪之经脉,可利用刺在井穴上放血。反四肢青脉处放血之缪刺法。眼球上吊,表示太阳经的脉气已绝断;眼球上翻者,则是太阳脉气不足。 经脉别论篇 凡人情志上的变化与劳动状况,脉都会发生改变。 堕落、溺水、惊恐、摔倒等有胆识者可自愈,胆小之人却令病邪入体内而生变。诊病时须看人胆识。 饱食出汗,出于胃 惊吓出汗,出于心 持重运行出汗,出于肾 恐惧出汗,出于肝 运动出汗,出于脾 常人饮食入胃肠磨碎消化后,把营养精华贯送到肝脏,再由肝把营养分散到筋。同时饮食入胃,其产生之血则输送给心脏,心脏得此动能再傅出使全身血脉得以流畅。 |
|
1757楼#
发布于:2016-03-10 23: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李晓静 申请签到,2016年3月10《黄帝内经》第34课学习心得
色和脉两个都丧失掉的时候都是死症,死之前都会发哕噫——就是不停的打嗝‘呃呃呃呃’的声音。 2、皮肤上面都会出一点油,出油是正常的,哪一天不出油了就是死症。 3、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经病治疗经,络病在络上面放血。缪刺是12经络的井穴上面放血,然后四肢在手和脚的青筋上面点刺放血。病不在经络上面,就用缪刺法。 胃经实症扎内庭,虚证扎解溪穴。 4、瘦的人病不易动,按照正经的方法来治疗。沿着经络找压痛点,然后揉搓之后下针。瘦子人瘦形不够。眼睛往上翻是太阳脉已绝。 5、一个人的惊恐变化太大,不好。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小偷夜行紧张会喘,会让肺气病。不管是因为惊恐还是意外发生掉到水里面去、从高处坠下、突然摔倒,发生这个事情的时候勇敢的人气行自然就好了,所以胆子要大,没有什么好怕的。胆小的人就容易受病。无惧,不要怕。一般来说胆大的人,骨头比较粗壮结实,胆小的人骨头软件软。 6、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出的汗是来自小肠的;饮水入胃,那个汗来自胃-心下。受了惊吓出的汗来自心脏。扛重物远行出的汗来自肾。一边担心一般跑出的汗来自肝,胆叫中正之官,胆气很旺的人无惧,所以温胆人就不会怕。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工人在和田工作,跳舞太过汗出于脾脏。 7、人会生病,起于过用。气跟血是相辅相成的,都来自小肠,进入肺部的是气,进入心脏的是血。所以身上到处都是血。肺是华盖,主皮毛,气把全身包住。心和肺两个都是阳,因为在隔上。利用心肺判断人的生死。 8、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脏是土,他可以制衡水。 |
|
1758楼#
发布于:2016-03-11 00: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3.10.日黄帝内经第34.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3.10.日黄帝内经第34.课学习心得:
诊脉之要 :色脉俱无就是死症。脏气没了人就会打嗝,死症。 凡情志上的变化与劳动状况,关系到日常生活起居的,脉都会改变。 像夜间行事的人如小偷,保安,其喘息是出于肾脏,如用之过度,易导致病邪入肺; 因堕落而伤身且因极度恐惧而产生的喘息是出于肝脏,此时易使病邪入脾。 人过水时跌倒水中而喘息,出于肾与骨。 凡于饱食时,汗大量流出,其汗水乃出于小肠的津液。 受到惊吓而让人冷汗直冒,此汗乃出于心的津液。 持重物远行,此汗乃出于肾脏的津液。 因恐惧而奔走,所生之汗是来自肝脏的津液。 因运动或过于劳累,其所生之汗来自脾脏的津液。 |
|
1759楼#
发布于:2016-03-11 00: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0日《黄帝内经》34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0日《黄帝内经》34课学习心得
色脉通通都有问题时,两个都丧失掉了两个都是是死。人的臓气没有了,脾胃都消失 了胃就打嗝,不断的打嗝,这是死症。 我们在看病诊断之前一定要问他开始是怎么回事,现在的病是怎么样子。要把前面病 和后面病都要考虑进去。然后再去切他的脉看他经络的浮沉。然后看他上下充溢,然后看 他的脉是否。皮肤上有阳,要出一点油,不出油干涩阳都要失了。怎么治他,放血,在经 络,孙络放血,孙络更细。血病,跌打损伤也要治他的经络,让他的经络气很顺他就会好 。 缪刺就是在十二经络扎针放一点点血出来。刺完以后在四肢手脚看见青筋点刺放一点 血,这个刺法就是缪刺。缪刺治法就是病在表面上但是不在经络上。比如胃经下来一看实 证在胃经上扎两下就好了,病人即不是胃经也不是胆经也不是脾经不在经上面也不在孙络 上面,他就是痛,怎么办,这是缪刺法。 瘦子的病不移动,适当的用刺法,就按正经的方法来治。沿着经络来摸他的压痛点, 找到压痛点的时候我们去用揉搓一下或者是下针。淤积痛的地方压痛点可以刺让他出血, 一般来说是在经络上面的病。 太阳脉不足眼睛往上翻了。 一个人不要惊不要恐不要发怒不要随便乱动乱静都不好。从高处掉下来或者是受到恐 吓,怕到喘,肝脏受伤的话会伤到脾臓,木克土。一个人随时害怕随时动静吓到都会气喘 ,喘出于肺,肺气受伤,精神一离开肺气一离开就会伤到心脏,因为心脏会补气,你一离 开肺就虚掉了火就会补胃就会伤到心气,本来好好的一吓到肺影响到心脏,火克金。 一个人被水淹到了或者被谁摔倒了,不管你是因为惊恐还是因为意外发生掉到水里面 去从高处坠下突然摔倒,发生这个事情勇者气好,所以胆子要大,不要怕有什么好怕的。 本身天生胆小的就会遭,遭就是受病了。开心无惧,不要怕。一定要看这个人胆大胆小。 一般来说胆大的人骨头比较粗壮,肌肉比较结实;胆小的人比较脆弱,肉比较软。 一个人吃饭吃饱了汗出于胃,我们吃饭出汗,这个汗是从胃里来的,把胃改成小肠。 迎水入胃这是汗,饮食饱入肠子汗出于小肠。如果人受到惊吓冒出来的冷汗出于心脏。同 样的汗发的不同的原因。胆气很旺的人无惧。 人生病是你用他太过,不用他也不行,比如说两个腿膝盖,你每天跑用他太过会生病 ,我们要用但是不能过用。食进入小肠,小肠里面把食物化成血气,血气回到心里面去, 心血就会照顾到全身的血脉。人的气跟血是相铺相成的,血是来自饮食进入小肠,消化以 后变成血进入心脏,气也是来自饮水还有平常食物的精华,进入肺部了就是气,进入心脏 就是血。利用胸阳判定一个人生死。 食物到小肠,喝水到胃里面。脾臓是土,在制(治)水管水。 |
|
1760楼#
发布于:2016-03-11 07: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3月10日《内经》第34课学习心得。
第二十篇[三部九候论] “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色脉丧失,死症),必发哕yue噫(死之前会发yue噫,就是脏气没了会不停打嗝,死症)。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看病要问清楚初始前后情况)。而后各切循其脉,视 其经络浮沈,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不病, 其脉迟者病,脉不往来者死,皮肤著者死(皮肤有阳,所以出油是正常的,尤其是脸上,脸上为阳之会。当皮肤干涩不出油阳要绝了,死症)。 ” “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孙络放血)。血病(血液循环障碍、外伤、跌打损伤)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病者在奇邪, 奇邪之脉,则缪刺(十二经络井血扎针放血,刺完后在手脚有青筋的地方点刺放血,此法主治病在表面不在经络)之。留瘦不移,节而剌之(形瘦但病停不会继续进展,适当的用刺法)。上实下虚,切而从之(沿着经络找压痛点,找到压痛点揉搓或下针,这是古代针灸),索其结络脉(淤结压痛之处,这个一般是经络上的病),剌出其血,以见通之。瞳子高者(两眼上翻),太阳脉不足。戴眼者(眼睛上翻看不到眼珠),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 ” 第二十一篇 [经脉别论] 情志会影响脉象 “凡人之惊恐恚hui(发怒)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行房也算夜行,小偷也算夜行,情志紧张)则喘出于肾,淫气伤肺。有所堕恐(高处坠下),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木克土)。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惊恐的喘出于肺),淫气伤心(肺气离开,肺虚,心火补位,则伤心气)。度水跌仆(水淹或瞬间摔倒),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发生这些勇敢胆大则没事,胆小怯懦则受病)。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胆大的人皮肤比较粗壮肌肉比较结实,胆小的人皮比较软比较脆弱),以为诊法也。” 不同的动作汗的出处不同 “饮食饱甚,汗出于胃(小肠。饮水入胃,汗出来自心下-胃)。惊而夺精(受惊吓后出的汗来自心脏),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扛重物走远路),汗出于肾。疾(奔)走恐惧,汗出于肝。 摇体(艺妓歌姬唱歌跳舞)劳苦(耕田),汗出于脾。 ”胆为中正之官,温胆增加胆气就可以让人不惧。”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食气入小肠,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小肠,浊气(血)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利用胸阳判定生死)。”入心都是血,入肺都是气。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土生金)。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脾脏治水)。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 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
|
1761楼#
发布于:2016-03-11 13: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10日《黄帝内经》第34课心得
二十、三部九候论: 9)所以诊察病情时,要细审病人症状开始和现在的病况,然后再按脉来循经,察其经络的起伏,经脉上行下行气血走向,辨别各脉的顺逆走向,脉流利的正常,脉迟滞的有病,脉不往来的必死,久病肉脱,皮包骨的也是必死。 补充:人表皮是阳,正常人会出油,头脸是阳之会,所以出油最多。 10)病所在位子和治疗手法: 1、病在经上:在病经上治疗,用虚实补泻。 2、病在表面孙络上:在病所在位置放血。 3、血液循环有障碍造成身体疼痛:在病痛的经络上治疗。 4、病邪停在奇邪之腑:用缪刺法,在病邪所停的经脉的井穴放血,再在四肢青色淤血点放血。 补充:在经络外有淤血点痛也可以用缪刺法。 5、体虚病无变化时:需用恰当的刺法去病邪又不上正气。 6、上实下虚的病人:延经脉察诊,找出结,针刺放血,以通其气血。 二十一、经脉别论: 1)影响脉与呼吸变动的外在因素: 1、情志,劳动状况,起居变化。 2、夜间行房,喘息出于肾脏,行之过度,则易导致病邪入肺。 3、外伤,且极度恐惧产生喘息,出于肝,病邪易入脾。 4、易受惊恐之人,喘息出于肺,病邪极易入心而影响心臓。 5、人过水时跌倒水中因而喘息,出于肾与骨。 补充:有以上状况时,有胆识的人,气易行,只要气血恢复顺畅病就好了;胆小的人,反子。所以治疗病时要看胆识,可从骨肉皮肤的状况察知属何种人。 1、吃太饱时大汗,出于胃之津液; 2、受到惊吓而让人冷汗直冒,出于心之津液; 3、持重物远行出汗,是肾之津液; 4、人因恐惧而奔走出汗,是来自肝脏之津液; 5、人因运动或过于劳累出汗,是来自脾脏之津液。 2)所以四季中人的病因是源于过于耗损内脏之津液,这是常见状况。 3)食物消化过程:食物入口进胃肠磨碎消化后,把营养精华(阴津)送到肝脏,由肝把营养分散到筋去滋养,同时饮食入胃,其产生之血则输送给心脏,心脏得此动能再传出使全身血脉得以流畅,脉气顺延血脉而行,而阳气会再聚于肺中,肺气通于全身百脉,此而贯输阳热气到皮毛中,心与肺合力生出之精气会聚集在气之会膻中,膻中所聚精气就是宗气,供应到五臓之中,有动能五脏才能正常运作。又依四季之不同而各显出不同的常脉。 运转过程,如图: 以此做标准即可知人是否正常,在寸口脉可查有无胃气而知生死。 |
|
1762楼#
发布于:2016-03-12 00: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3.11.日黄帝内经第35.36.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3.11.日黄帝内经第35.36课学习心得:
膈 是分清浊的地方,清气会上升到肺,排出来的汗是清色的。浊气会降下来,排出大小二便。全身的水道统统是三焦在管,三焦源生于脾脏,相当于全身的油网。脾脏在全身管水道,所以全身关于水的问题都要治脾脏,全身水在走是要热气,如果是冷水,我们要想办法把它化成气或者排掉,这是治水的方法。 人体太阳经的脉气独行,会造成病人手脚冰冷,喘吁气逆,这是阴不足阳有余,太阳是阳脉,阳气旺,独盛于上,所以四肢会冰冷。阳气并重,要泻阳补阴,膀胱经上取俞穴陷谷。 少阳脉气独行,气是反逆的,阳跷脉和胆经是并在一起的,少阳脉出问题会造成阳跷脉的肿胀,胆经的俞穴临泣穴。太阳症出现时,进入阳明病到此为止,因为阳明是纯阳,还可以进入少阳,少阳是半表半里,病才会进入里。 阳气过旺时可以取俞穴,少阳是一阳,阳明是二阳,太阳是三阳。三阴也可以用俞穴治,阴很盛要补阳泻阴。 中医六经辩证:太阳、少阳、阳明、病进入阳明会止于阳明,病从少阳会进入太阴,太阴没好进入少阴,少阴没好进入厥阴,厥阴是阴之尽。西医治病,中医治症,同症同治。 太阳是最表,脉是浮的,轻按就能按到,少阳是一阳,往来寒热,滑而不实,阳明是三阳,是纯热症,但热不寒,脉大而浮,太阴脉时大时小,二阴博至肾脏,沉而不浮。 脏气法时论: 肝于春日一样,是由足厥阴与足少阳经所主治,天干中属甲乙之日为木,与肝同,当肝病时,病人发生痉挛的痛苦,立刻给予甘甜之物来缓和,这是肝病为木克土,食肝强土,使木不制土。 心脏与夏季相同,治由手少阴与手太阳二经,天干中丙丁日与其同性,心气无力其减缓时,立刻给予酸物来收敛,这是酸生木,而木能生火使心脏强壮。人卧水应该归肝。 脾与长夏通,治由足太阴与足阳明二经,其天干中与戊己日同属。脾必受难于湿盛,立刻给予苦味的药来干燥它。这是苦主心,心主火,火又生土而致。 肺与秋季合,治由手太阴与阳明二经。天干中庚辛之日与其同属性。气不下而反逆必伤肺,立刻给予苦味之药来降气向下,因为苦入心,心主火,火能制金。苦能燥泄。 肾与冬季相合,治由足少阴与足太阳二经。天干中之壬葵日与其同属水。过燥之气必伤肾,立刻给予辛味之药来润养,如此水分充足,肌理必顺达,津液就可以自由出入不致生阻碍了。这是因为辛主肺属金,金生水,故能强肾。 辛能润燥,咸能软坚,软化肿瘤硬块。辛甘生阳,酸苦生阴。 心脏是热,热极生寒,心脏有病的人用冷水洗澡很好,因为热极生寒,寒极生热。 心脏之病在中午时会有明显之症状,到半夜会很严重,在清晨时会很平静。心脏亢进时,立予咸味的药物来缓和它,用咸味来缓心,用甘甜之物来活动心脏。 |
|
1763楼#
发布于:2016-03-12 23:03
中医经典魔鬼移训6班-刘本幻申请签到,2016年3月12日《黄帝内经》第36课学习心得
1、隔的地方是分清浊的地方,所以清气会上升进入肺,浊气会下降进入大肠,通过大小便排掉。三焦是决渎之官,管水。三焦原生于脾脏,油网连到的就是三焦,因为有油在里面可以利水。正常人脾脏在管水道,凡事出现水的问题,要去治疗脾脏。如果身体里面有冷水,一定要把冷水气化。 2、人体中太阳经的脉气独行,会造成病人四肢冰冷,气逆喘息,阳气独盛。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取膀胱经的俞穴通谷穴。 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阳明经的脉气独行,是阳气相重垒之象,应当写一点阳,补一点阴。取阳明经的俞穴。 三阳传变:刚刚开始是太阳,之后会到少阳(就是半表半里),或者是阳明经。经络上面的俞穴治疗阳气过旺。 一阴至,厥阴之治也。真虚(疒肙)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脏受寒症,发为冷汗,可以用肝经的太冲穴治疗。到厥阴是病的极限。 3、六经辨症 太阳病——(传)入阳明病止 ——(传)入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阴之尽) 太阳经:浮脉,在表 少阳经:滑而不实,一阳,往来寒热。 阳明经(病不传):大而浮数,纯热 太阴经(右手):长而博,脉时大时小 少阴经(左手):沉而不浮。 厥阴经脉:会反逆,脉时大时小。 二十二、脏气法时论 1、把身体里面的构造跟天地四时配合起来治疗。 甲 丙 戊 庚 壬 乙 丁 己 辛 癸 木 火 土 金 水 肝主春天,遇到的日是甲乙日,肝主筋,甘味的药可以缓。酸的药能收。苦能燥湿(能泻气往下沉),辛能润燥,咸能软坚(可以化石头)。 如肝病到夏季会痊愈,如果夏季不好,到秋天会更严重,到秋天不死可待到冬天。笫二年春天会复发。肝病起于春,肝病的人不可以当风,尽量少吹风,要躲在室内。 肝病的人在早上症状会很明显,下午的时候会很严重,半夜时趋于平静。 病在心,会在长夏的时候痊愈,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又要开始发病)。禁温食热衣。衣服少穿点,吃冷点的东西。 |
|
1764楼#
发布于:2016-03-12 23: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2日《黄帝内经》36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2日《黄帝内经》36课学习心得
人纪系列-黄帝内经 三阳三阴、六经辩证、三阳三阴之脉象 第二十二篇:藏气法时论 五味之药性、病与四时、五臓疾病之症状、饮食 第二十三篇:宣明五气 五味均衡、五臓五病、五臓喜恶、五味禁忌 五病所发、五臓所藏、所主、所伤 第二十四篇:血气形志 气血比值、十二经气、易经概述 第二十五篇:宝命全形论 九野九宫、补泻之道、五实五虚、道引术 第二十六篇:八正神明论 胸膈就是分清浊的地方,清气会上升进入肺,浊气会下降,所以流出来的汗是清的。 三焦决渎之官就是管水,油网就是三焦,正是有油浮在上面他才会利水。水在身上走应该 是热气不应该是冷水,如果是冷水我们要想办法化成气排掉。 人体的太阳经独立会造成人的手脚冰冷,非常的喘促,这是阴不足阳有余,把阳泻掉 补一些阴。阳蹻脉跟胆经是并在一起的,所以少阳经出问题气会逆行,造成阳蹻脉的全部 肿胀。胆经的俞穴就是临泣穴。经络上的俞穴可以治疗藏气过旺阳气过旺的时候可以取他 的俞穴。少阳是一阳,阳明是二阳,太阳是三阳。因为阴很盛这个时候我们要补阳泻阴。 少阴是一阴,厥阴是二阴,太阴是三阴。寒气停在身体里面的时候寒气就会进入心脏,病 人会感觉很冷,外面发冷汗。到厥阴的时候病的极限。 六经辩证从太阳、少阳、阳明,到阳明这里病就死掉了;第二个少阳会进入太阴,太 阴没好进入少阴,少阴没好就进入厥阴,厥阴是阴之尽,肝脏是人身上最后的臓。西医认 为厥阴上面都是正常,比如今天没有心脏病明天有心脏病;中医不是看,中医认为太阳上 面就是平人,正常人下面,经过六级以后才会生病,西医是治病,中医是治证,同治同证 。 太阳是浮脉,浮脉就是轻轻按在皮肤表面上就有。少阳是滑而不实。阳明的藏象是脉 是大而浮,因为阳明是纯热症。阳明等于但热不寒,太阳证的时候还有寒,少阳证的时候 往来寒热,到阳明的时候就看不到寒证了,全部是热证。太阴是长博,时大时小。少阴脉 比较沉,到了厥阴的时候因为是到了阴的极限会阴极生阳,摸到厥阴脉时反逆有时大有时 小。 把身体的构造和天地四时配合起来。五行木火土金水,一样过亢一样太过了。 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葵水。肝主春,足厥阴少阳是管春天的,他的 日子是遇到甲日跟乙日都是属于木,肝如果惊悸的时候抽筋,肝一急就要挑感悟到药,甘 味的药能缓。心主夏,手少阴太阳小肠经,心脏不喜欢缓,酸性的药能收。脾主长夏,足 太阴阳明主土,日子是戊己日,脾不喜欢湿,湿太盛的时候会造成脾上的压力,苦能燥。 肺主秋,秋天手太阳阳明主治,庚辛是金日,肺气上逆,苦味的药能燥能泻气,让气往下 沉。肾主冬,肾不喜欢燥,太燥了,辛能润燥。所有中药咸味的药能软坚,当有坚硬的东 西要食咸来软之。 如果一个人病在肝,肝病,会在夏天痊愈,相生,夏天如果没有好,秋天会严重,因 为金克木,到了秋天没死,冬天病情不会延伸,肝病起于春,肝病的人绝对不能吹风,肝 到夏天就会好,治肝病冬天开始治,到了夏天就会好,如果脸色由青色变成黑色要停要药 ,如果是青色变成红色。丙日丁日会痊愈。肝病在早上清晨的时候看的最清楚,因为平旦 是寅跟卯是木,肝病起于木,肝病到了下午严重了,半夜安静了。肝病不能吹风。 心脏病,病在心痊愈在长夏,长夏就是季节交换的时候,长夏如果没有好的话,冬天 会加重,如果冬天没死,春天会持平,不好不坏就停在这里,夏天又要开始发心脏病。心 脏病的人忌热的食物,最好是吃冷一点的食物,保持冷一点。冷水洗澡没有心脏病。心脏 有热的时候你用寒的药去调他,他不会感冒,不会痛,心脏病的人穿多了会感冒。心脏痊 愈在戊己,戊己在肝,戊己是土。 |
|
1765楼#
发布于:2016-03-13 00: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12日《黄帝内经》第36课心得
二十一、经脉别论: 3)水的吸收过程:人饮水入胃,遇胃热化气进入脾土,脾的功能是区分清气上输入肺,供应人体正常水份需要,脾调水道,使不同之水从三焦油网系统渗入肾臓,再汇集于膀胱而出体外,如此水之精气四散全身,谐和的运行,符合于四季不同变化,维持一定的水份,配合日月阴阳的纪律,随时保持正常。 补充:三焦原生于脾脏,长出油网遍布全身,有油水(润滑)跑更快,所以有水问题要治脾。 4)脉气独盛: 1、太阳经脉气独盛: 病况:手足冰冷(因为阳气向上,跑到头上),气逆上而呼吸粗大,阴津不足,阳气有余。 治法:用表里俱泻之法,用通谷(膀胱经本穴),太溪(肾经俞穴)。 脉状:浮脉 2、阳明经脉气独盛: 病况:阳气相重垒之象 治法:当泻阳而补阴,用陷谷(胃经俞穴),太白(脾经本穴)。 脉状:大而浮 3、少阳经脉气独盛: 病况:必是气之逆行产生,阳蹻脉前部肿胀。 治法:临泣穴(足少阳胆经本穴,少阳之独至,是一阳经之太过而造成) 脉状:滑而不实 补充:太阳症——纯寒,阳明症——纯热,少阳——往来寒热(忽冷忽热) 4、太阴脉气独盛: 病况:需查是否是真藏脉气,因太阴之脉至,表示五藏之气已少,肾气也呈现不足之状。 治法:补阳泻阴,陷谷(足阳明胃经俞穴),太白(足太阴脾经本穴) 脉状:沉浮,有时不跳。 5、少阴脉气独盛: 病况:少阴脉气逆行,阴气不得上行,而阳气必独盛于上,如此会使肺、心、脾、肝四脏之脉绷张起来,过剩之气又进入肾。 治法:泻阳补阴。 脉状:沉而不浮 6、厥阴脉气独盛: 病况:必有因肝气虚弱造成心痛如有寒气入心的感觉,表面上可见病人冷汗不断。 治法:太冲 脉状:时大时小 补充:①一阴——少阴,二阴——阙阴,三阴——太阴。 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 ②六经辩证:太阳有病未愈进入阳明病就不会再入内,太阳病进入少阳,未愈入太阴,未愈入少阴,未愈入阙阴(肝是人身体最后的脏)。 二十二、脏气法时论: 1)五脏十经,味生克: 1、肝,春,对应足阙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天干甲乙木。发生痉挛时,马上吃甘甜可缓和,此为强土防止被肝克。 补充:①甘能缓:急病缓之。 酸能收:例如梦游病人用酸可收之而不四处走动,又如失眠血不归肝。 苦能燥能泻:湿气盛的时候用苦为干燥。能让气往下沉。 辛能润燥: 咸能软坚:肿瘤用咸味药 ②辛甘生阳,算苦生阴。 2、心,夏,对应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天干丙丁木。心气无力且减缓时,马上吃酸,此为强肝木生火。 3、脾,长夏,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戊己土。湿盛时,马上吃苦味,强心火生土,火干燥湿。 4、肺,秋,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庚辛金,气不下而反逆时,马上吃苦味,强火制衡金,可降气向下。 5、肾,冬,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壬癸水,过燥之气伤肾时,马上吃辛味,强金生水,可滋润肌理。 2)四季与病愈病重:相生则愈,相克则重。 |
|
1766楼#
发布于:2016-03-13 00: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3.12.日黄帝内经第37.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3.12.日黄帝内经第37.课学习心得:
心脏有病,会使人胸口痛,两胁胀满及疼痛,甚至痛到背部或向上痛到肩部,有时两臂内侧疼痛。若心气不足时(心脏无力),会有胸腹胀大,牵引腰部而疼痛。此时治疗须取用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穴道。舌下之金津、玉液二穴放血,病发急重时,可刺阴郄、养老等穴位放血,及中指、无名指尖放血。 脾脏有病时,令人身体感觉沉重,肌肉消瘦萎缩,无法控制双足的行走,容易抽筋,脚下部会疼痛。脾气虚时,病人腹肿满,肠鸣且下痢,饮食入胃不化,此时应取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同时在足少阴肾经上找血郁之处来放血。 肺有病,主要症状为呼吸短促,气会上逆,肩背都会疼痛,容易出汗,臀部、阴部、膝盖、大腿、小腿肚,足跟都会疼痛。肺气虚弱,呼吸浅短无法深呼吸,耳聋咽喉干燥,此时宜选用手太阴肺经及足太阳经外侧背部穴位,再从足厥阴肝经上找寻淤血络位放血。 肾脏有病的人,会有腹胀水肿的现象,同时喘咳不止,身体沉重倦怠,睡觉时盗汗不止,又厌恶风吹。肾气虚时,必胸中疼痛,上下腹倶疼,四肢冰冷,情志郁闷不乐。治疗时必取其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经之穴位,有郁血阻碍与孙络,则采放血的方式。 肝在面上为青,五行中属木,肝主筋,筋急时宜食甘味之物以缓和,诸如糯米、牛肉、红枣、芹菜类等皆为甘物。 心为赤色,属火,心性宜缓,食酸物可使收敛,如小豆、狗肉、李子、韭菜等为酸物。 肺为白色,属金,宜食苦味以制金之肃杀,如小麦、羊肉、杏仁、薤白等为苦味。 脾为黄色,属土,宜食咸味以制土,如大豆、猪肉、栗子、豆的嫩叶等属咸味。 肾为黑色,属水,宜食辛味以润养,如黄黍、鸡肉、桃子、葱类等,皆为辛味之物。 |
|
1767楼#
发布于:2016-03-13 07: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3月12日《内经》第36课学习心得。
第二十一篇 [经脉别论]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土生金)。通调水道(三焦就是水道,三焦油网能利水), 下输膀胱(脾脏治水)。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 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凡是出现水的问题,通通治脾脏。水在身上走的时候是热气,不应该是冷水,如果是冷水,要想办法把它化成气。《金匮要略》里有大量的排水处方。 “太阳藏独至(太阳脉气独行会造成手足逆冷),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阳气旺会独盛于上-头面,导致四肢冰冷)。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取膀胱经俞穴-束骨)。阳明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两阳并在一起为纯阳明),当泻阳补阴(阳甚,故应泻阳),取之下俞(取足阳明俞穴-陷谷)。少阳藏独至,是厥气也(少阳独盛,气是反逆的),蹻前卒大(阳跷脉和少阳胆经是并在一起的,所以少阳经出问题的时候气会逆行,造成阳跷脉的前部肿胀),取之下俞(取胆经俞穴-足临泣)。” 太阳-阳明-少阳,三阳传变时,太阳症传变可能传给少阳或阳明。进入阳明后不会再病进,因为阳明是纯阳;而进入少阳(半表半里)时,除了出表可能,还有入里可能。所以脏气过旺阳气过旺时,治疗取俞穴。 “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少阳是一阳;阳明是二阳;太阳是三阳)。太阴藏搏者(太阴经脉鼓搏有力),用心省眞(留心审查是否真藏脉至),五脉气少(若五脏脉气均少),胃气不平()胃气又不平和),三阴也(太阴病变也),宜治其下俞(取足太阴俞穴-太白),因阴盛,故补阳泻阴。一阴独啸,少阴厥也,阴并于上,四脉争张, 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二阴至,厥阴之治也,眞虚肙yuan心(忧郁),厥气留薄(寒气留于体内,肝为母,传子而进入心脏),发为白汗(冷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厥阴肝经-太冲)。 ” 太阴-少阴-厥阴,到厥阴时是病的极限。 经方是六经辨证施治,不是用气血营卫辨证。 六经传病有两种情况: 1)太阳-少阳-阳明-病止。 2)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西医检查发现病的时候六经已传变完毕,过了厥阴。所以西医治病,中医治症,并讲究同症同治。 阳明是纯热症,所以脉大而浮,但热不寒。太阳症时有寒,少阳症时往来寒热,到阳明时没有寒症只有热症。 少阴是左手的尺脉-肾脉-沉而不浮,到厥阴因为是极限,所以会反弹,摸到厥阴脉时大时小;右手的关脉-脾脉。 第二十二篇[脏气法时论] 把人体构造和天地四时配合起来,如何做是顺天,如何做是逆天。“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过亢过弱),以知死生(分析疾病的生死),以决成败(判断治疗的成功失败),而定五藏之气(确定五脏之气的盛衰),问甚之时(疾病减轻或加重的时间),死生之期也。 ” “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木)。肝苦急(急-抽筋),急食甘以缓之(甘味的药可治筋挛抽筋)。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心不喜欢缓不喜欢跳的太慢),急食酸以收之(酸性药能收。梦游的人可以用酸收,人卧血不归肝也可以收,多梦神不守也可以收,遗精也可以用酸味药去收)。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脾不喜湿), 急食苦以燥之(用苦味的药燥湿)。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金),肺苦气上逆(肺本应肃降),急食苦以泄之(苦味药能燥湿能泻气下行)。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辛味的药能润燥,咸味的药能软坚硬的东西),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 辛甘药生阳,酸苦药生阴。 病随四时的变化,相生的时节则愈,相克的时节则凶。 “病在肝(肝病),愈于夏(木生火),夏不愈,甚于秋(金克木);秋不死, 持于冬(如果秋天没死,冬天病停);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起于春,绝对不可受风,治疗肝病一定要少吹风,要安居于室内)。肝病者,愈在丙丁(火日),丙丁不愈,加于庚辛(金日),庚辛不死,持于壬癸(水日),起于甲乙(木日会恶化),肝病者,平旦慧(肝病在清晨看的最清楚,时间是因卯,属木),下晡甚(申酉时,属金,最凶),夜半静(半夜是亥子,属水,持平,病停)。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写之。 ”中医通过天干地支可以预知死活。 |
|
1768楼#
发布于:2016-03-13 17: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3日《黄帝内经》37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3日《黄帝内经》37课学习心得
心脏病,戊己土,如果没有好,壬癸会加重,如果壬癸没死,丙丁日又重新再发心脏病,心脏病中午的时候看的最清楚,在半夜亥时子时发心脏病严重的时候,早上平淡。心太坚了,用咸能软坚。粗盐最好,海盐,放一点点盐。 病在脾,土会在秋天痊愈,秋天没有好,春天的时候加重,春天没有死,夏天持平,到了长夏又开始循环了。东西不要吃太饱,湿气太重的地方都是要避开来的。脾病,庚辛是金,相生的日子庚辛,庚辛没好,到了甲乙日会加重,甲乙没死活过来了,在丙丁日会持平,到了戊己又开始发病。脾病下午的时候看的最清楚,早上的时候最严重,因为木克土,到了下午黄昏的时候持平。苦味的药可以泻脾。甘味的药可以补脾。 肺病,冬天会痊愈,冬天没有好,夏天会严重,夏天没有死,到了长夏会持平,秋天又开始发作,肺病的人要吃热饮食,绝对不可以吃寒凉的,凉拌面都不能吃。衣服穿的太单薄也不行,要热饮热食,身体要保温。肺病者,壬癸会痊愈,如果壬癸没有好,丙丁日要加重,丙丁日没死,戊己日持平,庚辛日又重新发病。肺病者到了黄昏的时候就是发病的时候,中午的时候是最严重,半夜金生水,酉时之前盯着他,如果没事,酉时之后可以不用守他。肺病,收敛,用酸来收来补他,辛来泻他。 如果是肾脏病,春天会好,春天没好,长夏会加重,长夏如果没有死,秋天会持平,冬天会再起,绝对绝对忌讳太过热的食物,衣服绝对不要用火烤过的衣服。肾病者,在甲乙痊愈,如果甲乙不愈,戊己会加重,戊己不死,庚辛持平,又开始发病在壬癸。遇到冷天又开始发病。肾病者半夜会最清楚,四季交接的时候病情会最严重,到了日落黄昏的时候是金,金生水,会趋于稳定。肾喜欢坚,用苦来补他,用咸来泻他,苦味能够清肾脏里面的东西,咸味能强化肾脏功能,所以一定要吃一点点粗盐或者海盐,吃太咸容易伤到血。 如果遇到尿毒病人,每个药都给他加点黄连,黄连苦味解尿毒。 肝病在冬天持平。肝病的人一定会两胁下痛,痛会引到少腹肚子到睾丸这边来。肝病的人非常容易发脾气善怒,肝脏分虚实,虚证让眼睛看不清楚,肝胆表里,胆气入耳听不到了,病危的时候常常看到有人来抓他,害怕,治疗选择足厥阴肝经和少阳胆经的穴道就可以治疗肝病的虚证。肝气如果上逆,头痛,意识不清,两颊肿胀,这是肝经的实证,要放血。 心脏病,最主要胸中痛,当你胸有痛阳气不能运转,胁下痛,前面痛到背后也是心脏痛,两胁痛一直痛到腰部去。治疗取他的经络,手少阴手太阳或者是鄂下舌头下有金津玉液奇穴,扎几个洞放血出来。郄中放血,中指无名指放血。 脾臓有病的时候,脾主肌肉脾主湿,脾有病的时候全身感觉很重,肌肉会萎缩,身体会觉得沉重,脾臓也有胁痛,没有办法控制脚的行走。脚容易抽筋,脚的下部疼痛。脾如果是虚证,肚子会胀满肿满,吃东西不消化,肠鸣疜痢,这个时候治疗要取脾经阳明经的穴位,同时可以在肾经上面少阴的地方血瘀的地方放血,土克水,所以可以在肾经上面找穴位。脾胃有问题第一个会影响到肾脏,这是经络上的治疗。 肺病的人喘咳逆气,肩后项背痛阳不足,阴部屁股鼠蹊部都会流汗同时还会有痛,像大腿小腿膝盖足跟都会有痛,阳气逆走阳不足就会有痛。肺气虚的人不能够做深呼吸的,同时带有耳聋喉咙干燥,这个时候治疗取他的太阴经之外厥阴经也可以,肝经上面淤血放都可以。 肾脏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因为肾主纳气,金没办法生水就会喘咳,睡觉的时候一直虚汗盗汗而且讨厌风吹。肾气虚的时候胸中一定会疼痛,上腹都会疼痛,四肢冰冷,情志郁闷不乐,治疗可以取肾经和足太阳的位置,淤血阻塞在经络里面都可以放血,可以加速他恢复,放的时候一定要看到青筋才去放。 肝的颜色是青色的,吃甘的最好,像芹菜冬葵青色的,红枣牛肉粳米(粳米就是糯米,甜米)这些对肝脏最好。心是赤色,吃酸的,酸是收敛,小豆狗肉韭菜。肺是白色,宜吃苦的,小麦羊肉杏仁韭菜通通都是苦味。脾是黄色,吃咸的最好,大豆猪肉栗子都是咸的。肾色是黑色的,吃辛辣的最好,黄黍鸡肉桃子葱都是辛味的对肾很好。辛味主散,酸味主收,甘味主缓,苦味主坚,咸味主软。 五谷杂粮要吃,要善用毒药来攻邪,要用五果来帮助他,用五畜来增他的形,五菜为充。学中医一定要知道五味如何来吃,让病人知道。 五味入五臓的时候,不急不可以,太过不可以,平均的吸收,吃七八分饱,吃太撑太过的话会产生湿热,湿热很盛。 |
|
1769楼#
发布于:2016-03-13 22: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李晓静 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3日《黄帝内经》37课学习心得
二十二、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1、病人心脏病,在戊己日会好;如果没有好,壬癸会加重,如果壬癸没死,丙丁日又重新再发心脏病。心脏病人中午的时候看的最清楚,因为心脏属火,在半夜亥时子时(属水,因为相克)发心脏病严重的时候,早上属木所以平淡。因为水克火的关系,心太坚了,用咸能软坚,粗盐最好,海盐。 2、病在脾,会在秋天痊愈,秋天没有好,春天的时候加重,春天没有死,夏天持平,到了长夏又开始循环了。脾脏病忌温食饱食,东西不要吃太饱,不要吃热食,要吃凉的比如凉面冷稀饭,湿的衣服不要穿,湿气太重的地方都是要避开。 脾病者,庚辛日属金,庚辛没好,到了甲乙日会加重,甲乙没死,在丙丁日会持平,到了戊己又开始发病。 脾有病在下午的时候看的最清楚,早上的时候最严重,因为木克土,下午到了黄昏的时候持平因为土生金。用苦味的药来泻脾。用甘味的药来补脾。 3、肺病,冬天会痊愈,冬天没有好,夏天会严重,夏天没有死,到了长夏会持平(因为土生金,相生会持平),秋天又开始发作。肺病的人要吃热饮食,绝对不可以吃寒凉的,衣服穿的太单薄也不行,要热饮热食,身体要保温。 肺病者,壬癸会痊愈,如果壬癸没有好,丙丁日会加重,丙丁日没死,戊己日持平,庚辛日又重新发病。 肺病者到了黄昏的时候发病,中午的时候是最严重(因为火克金),半夜是属水(金生水,相生)持平。肺病喜欢收敛,用酸来收来补他(酸是金克木),辛来泻他。 4、肾脏病,春天会好,春天没好,长夏会加重,长夏如果没有死,秋天会持平,冬天会再起。绝对绝对忌讳太过热的食物,烧烤、火锅都不可以,衣服绝对不要用火烤。 肾病者,在甲乙日痊愈,如果甲乙不愈,戊己会加重,戊己不死,庚辛持平,壬癸又开始发病。 肾病者半夜会最清楚(半夜属水,肾当旺),四季交接的时候病情会最严重,到了日落黄昏的时候是金,金生水,会趋于稳定。肾喜欢坚,用苦来补他,用咸来泻他,苦味能够清肾脏里面的东西,咸味能强化肾脏功能,所以一定要吃一点点粗盐或者海盐,吃太咸伤血。 如果遇到尿毒病人,水会克火,苦味入心,每个药都给他加点黄连,黄连苦味解尿毒。 5、五脏病症: 1)肝病,两胁疼痛,痛引到少腹到睾丸的位置来,令人善怒。虚症眼睛看不清楚,因为血不够了,耳无所闻,因为胆气进不了耳朵,害怕就像有人来抓他。治疗虚症选择肝经和胆经的穴道就可以治疗。肝气上逆,头痛,在眼睛后面或者百会后面痛。耳聋不痛,两颊肿,是肝的实症,要放血治疗。 2)心病:胸中痛,阳气不能运转。虚从两胁痛到腰后面去,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郗中血者。 3)脾病:全身感觉很重,肌肉会萎缩,身体沉重,胸胁也会痛,肌肉消瘦萎缩,没有办法控制脚的行走,容易抽筋,小腿肚会疼痛。虚症腹满,肠鸣泄泻,饮食不消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在肾经上面找淤点放血。 4)肺病:咳喘气逆,肩背后项痛,阴部股膝流汗出来,同时还会有痛,像大腿小腿膝盖都会痛,因为阳不足,阳气逆走。肩背后项痛,是阳不足。虚症,少气,无法深呼吸,耳聋喉咙干燥,在足厥阴肝经找淤血放。如果病人中午不舒服就是心脏病。病人晚上不舒服是水病。 5)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经络上面有淤血就刚刚在淤血上面放掉,看到青筋就可以放,不要找动脉去放血。 6、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狗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二十三、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1、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要均匀的摄取,不要过量。食补可太过,会热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