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5楼#
发布于:2015-12-08 21: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5年12月8日36:膈 是分清浊的地方,清气会上升到肺,排出来的汗是清色的。浊气会下来,五谷杂粮的浊物通通从下面排,通过大小便排出。全身的水道统统是三焦在管,三焦源生于脾脏,相当于全身的油网。脾脏在全身管水道,所以全身关于水的问题都要治脾脏,全身水在走是要热气,如果是冷水,我们要想办法把它化成气或者排掉,这是治水的方法。
太阳经的脉气独行,会造成病人手脚冰冷,喘吁气逆,这是阴不足阳有余,太阳是阳脉,阳气旺,独盛于上,所以四肢会冰冷。阳气并重,要泻阳补阴,取陷谷等穴(阳明经的俞穴)。少阳脉气独行,气是反逆的,阳跷脉和胆经是并在一起的,少阳脉出问题会造成阳跷脉的肿胀,胆经的俞穴临泣穴。太阳症出现时,进入阳明病到此为止,因为阳明是纯阳,还可以进入少阳,少阳是半表半里,病才会进入里。 阳气过旺时可以取俞穴,少阳是一阳,阳明是二阳,太阳是三阳。三阴也可以用俞穴治,阴很盛要补阳泻阴。 中医六经辩证:太阳、少阳、阳明、病进入阳明会止于阳明,病从少阳会进入太阴,太阴没好进入少阴,少阴没好进入厥阴,厥阴是阴之尽。西医治病,中医治症,同症同治。 太阳是最表,脉是浮的,轻按就能按到,少阳是一阳,往来寒热,滑而不实,阳明是三阳,是纯热症,但热不寒,脉大而浮,太阴脉时大时小,二阴博至肾脏,沉而不浮。 脏气法时论:人体构造和天地四时配合起来,如何做可以顺天,如何做可以逆天。甲乙是木,丙丁是火,戊己是土,庚辛是金,壬癸是水。肝主春天,日子是甲乙日,抽筋时甘能缓;心主夏,日子是丙丁日,心不喜欢缓,急食酸能收之,如一人睡觉梦游,要收他,用酸的药,睡觉梦很多,神不守,人卧血不归肝,用酸药收之,遗精、滴漏不止,也用酸的药。脾主长夏,日子是戊己日,脾不喜欢湿,苦能燥之。肺主秋,日子是庚辛日,肺主肃降,不喜欢气上逆,食苦泄之。肾主冬,日子是壬癸日,不喜欢燥,食辛润燥。咸味的药能软坚。辛甘升阳,酸苦为阴。 如果病在肝,会在相生季节夏天痊愈,夏天没有好,秋天会严重(因为金克木),秋天不死,冬天病情不会延伸,肝病起于风,绝对不能吹风,安居于室内。肝病清晨时看得最清,到了下午会严重,半夜会安静。 心脏病痊愈在长夏,长夏没有好,冬天会加重,春天会持平,夏天又要发病,心脏病的人不要吃热的食物,穿少一点,保持冷一点,冷水洗澡没有心脏病。心脏肥大:衣服穿少一点,让他冷一点,每天中午大吃,心脏功能就回来了。 |
|
1786楼#
发布于:2015-12-08 21: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5年12月8日36:膈 是分清浊的地方,清气会上升到肺,排出来的汗是清色的。浊气会下来,五谷杂粮的浊物通通从下面排,通过大小便排出。全身的水道统统是三焦在管,三焦源生于脾脏,相当于全身的油网。脾脏在全身管水道,所以全身关于水的问题都要治脾脏,全身水在走是要热气,如果是冷水,我们要想办法把它化成气或者排掉,这是治水的方法。
太阳经的脉气独行,会造成病人手脚冰冷,喘吁气逆,这是阴不足阳有余,太阳是阳脉,阳气旺,独盛于上,所以四肢会冰冷。阳气并重,要泻阳补阴,取陷谷等穴(阳明经的俞穴)。少阳脉气独行,气是反逆的,阳跷脉和胆经是并在一起的,少阳脉出问题会造成阳跷脉的肿胀,胆经的俞穴临泣穴。太阳症出现时,进入阳明病到此为止,因为阳明是纯阳,还可以进入少阳,少阳是半表半里,病才会进入里。 阳气过旺时可以取俞穴,少阳是一阳,阳明是二阳,太阳是三阳。三阴也可以用俞穴治,阴很盛要补阳泻阴。 中医六经辩证:太阳、少阳、阳明、病进入阳明会止于阳明,病从少阳会进入太阴,太阴没好进入少阴,少阴没好进入厥阴,厥阴是阴之尽。西医治病,中医治症,同症同治。 太阳是最表,脉是浮的,轻按就能按到,少阳是一阳,往来寒热,滑而不实,阳明是三阳,是纯热症,但热不寒,脉大而浮,太阴脉时大时小,二阴博至肾脏,沉而不浮。 脏气法时论:人体构造和天地四时配合起来,如何做可以顺天,如何做可以逆天。甲乙是木,丙丁是火,戊己是土,庚辛是金,壬癸是水。肝主春天,日子是甲乙日,抽筋时甘能缓;心主夏,日子是丙丁日,心不喜欢缓,急食酸能收之,如一人睡觉梦游,要收他,用酸的药,睡觉梦很多,神不守,人卧血不归肝,用酸药收之,遗精、滴漏不止,也用酸的药。脾主长夏,日子是戊己日,脾不喜欢湿,苦能燥之。肺主秋,日子是庚辛日,肺主肃降,不喜欢气上逆,食苦泄之。肾主冬,日子是壬癸日,不喜欢燥,食辛润燥。咸味的药能软坚。辛甘升阳,酸苦为阴。 如果病在肝,会在相生季节夏天痊愈,夏天没有好,秋天会严重(因为金克木),秋天不死,冬天病情不会延伸,肝病起于风,绝对不能吹风,安居于室内。肝病清晨时看得最清,到了下午会严重,半夜会安静。 心脏病痊愈在长夏,长夏没有好,冬天会加重,春天会持平,夏天又要发病,心脏病的人不要吃热的食物,穿少一点,保持冷一点,冷水洗澡没有心脏病。心脏肥大:衣服穿少一点,让他冷一点,每天中午大吃,心脏功能就回来了。 |
|
1787楼#
发布于:2015-12-08 21: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5年12月8日36:膈 是分清浊的地方,清气会上升到肺,排出来的汗是清色的。浊气会下来,五谷杂粮的浊物通通从下面排,通过大小便排出。全身的水道统统是三焦在管,三焦源生于脾脏,相当于全身的油网。脾脏在全身管水道,所以全身关于水的问题都要治脾脏,全身水在走是要热气,如果是冷水,我们要想办法把它化成气或者排掉,这是治水的方法。
太阳经的脉气独行,会造成病人手脚冰冷,喘吁气逆,这是阴不足阳有余,太阳是阳脉,阳气旺,独盛于上,所以四肢会冰冷。阳气并重,要泻阳补阴,取陷谷等穴(阳明经的俞穴)。少阳脉气独行,气是反逆的,阳跷脉和胆经是并在一起的,少阳脉出问题会造成阳跷脉的肿胀,胆经的俞穴临泣穴。太阳症出现时,进入阳明病到此为止,因为阳明是纯阳,还可以进入少阳,少阳是半表半里,病才会进入里。 阳气过旺时可以取俞穴,少阳是一阳,阳明是二阳,太阳是三阳。三阴也可以用俞穴治,阴很盛要补阳泻阴。 中医六经辩证:太阳、少阳、阳明、病进入阳明会止于阳明,病从少阳会进入太阴,太阴没好进入少阴,少阴没好进入厥阴,厥阴是阴之尽。西医治病,中医治症,同症同治。 太阳是最表,脉是浮的,轻按就能按到,少阳是一阳,往来寒热,滑而不实,阳明是三阳,是纯热症,但热不寒,脉大而浮,太阴脉时大时小,二阴博至肾脏,沉而不浮。 脏气法时论:人体构造和天地四时配合起来,如何做可以顺天,如何做可以逆天。甲乙是木,丙丁是火,戊己是土,庚辛是金,壬癸是水。肝主春天,日子是甲乙日,抽筋时甘能缓;心主夏,日子是丙丁日,心不喜欢缓,急食酸能收之,如一人睡觉梦游,要收他,用酸的药,睡觉梦很多,神不守,人卧血不归肝,用酸药收之,遗精、滴漏不止,也用酸的药。脾主长夏,日子是戊己日,脾不喜欢湿,苦能燥之。肺主秋,日子是庚辛日,肺主肃降,不喜欢气上逆,食苦泄之。肾主冬,日子是壬癸日,不喜欢燥,食辛润燥。咸味的药能软坚。辛甘升阳,酸苦为阴。 如果病在肝,会在相生季节夏天痊愈,夏天没有好,秋天会严重(因为金克木),秋天不死,冬天病情不会延伸,肝病起于风,绝对不能吹风,安居于室内。肝病清晨时看得最清,到了下午会严重,半夜会安静。 心脏病痊愈在长夏,长夏没有好,冬天会加重,春天会持平,夏天又要发病,心脏病的人不要吃热的食物,穿少一点,保持冷一点,冷水洗澡没有心脏病。心脏肥大:衣服穿少一点,让他冷一点,每天中午大吃,心脏功能就回来了。 |
|
1788楼#
发布于:2015-12-08 22: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英然申请签到
三焦是决渎之官,三焦源生于脾遍布全身,三焦就是全身的油往,因为有很多油所以可以利水,把水分布到全身上下,五行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癸度,以为常也,遇到所有水的问题都要去治脾,水在身上走的时候应该是热气,如果是冷水,要想办法把水排掉,或者变成热水,人体的太阳经脉气独行,会造成病人手脚冰冷,喘急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膀胱经的俞穴通谷,两个阳病在一起是阳盛,这时当泻阳补阴,少阳脉独至气是反逆因为阳跷脉和胆经是并在一起的,阳跷脉会前部肿胀,上身的俞穴专门治疗,人身上阳气过旺,太阴是三阴之脉,因为脾胃想表里,太阴是讲脾,治疗时也是治疗俞穴,因为阴很盛手法要补阳泻阴,从太阳少阳阳明病到阳明是第一个止,少阳进入太阳进入少阴,厥阴,厥阴是阴之端,所以肝脏是最后一个脏,当病不到厥阴时西医就不把他当成病,病到厥阴就是很重的病了,太阳是三阳之最,是浮脉,病在太阳是有寒的症,少阳是一阳,因为阳不盛所以脉滑而不实,病时往来很热,阳明的脉大而浮,因为阳明是纯热症,是半热半寒,太阴脏博脉时大时小,少阴博是肾脏,少阴的脉气,左手的尺脉是肾脉,右手的关脉是脾脉,脉沉而不浮,厥阴脉会反逆时大时小,把人体构造和天地四时配合起来,五行木火土金水,一样太过一样太旺都可以决生死,肝主春是足厥阴,主甲乙日,属木,肝疾时抽筋甘能缓,心主夏,手手少阳和手少阴在管,主丙丁日,心气无力减缓时急食酸收之,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主戊己日,脾不喜湿急食苦味以燥之,肺主秋,足太阴太阳,其日壬葵,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中药咸味的能软坚,治肿瘤,病在肝会在夏季痊愈,如果夏天美有好,秋天会严重冬天会持平,因为肝起于春所以肝病的人不能当风,肝病的人会在丙丁日痊愈,庚辛日会加重,壬葵日会持平,到甲乙日病人会加重,病在心俞在长夏,冬天会加重,春天会持平,夏天会容易发病,心脏病人禁温食热衣, |
|
1789楼#
发布于:2015-12-09 08:37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5.12.8黄帝内经36课学习心得 横膈是分清别浊之处,清气上升到肺,正常出汗为清阳外泄。饮食入胃之浊气下行,通过二便排出体外。三焦决渎全身水道。三焦油网源生于脾脏,输送水分。所以全身水肿等需要调治脾脏。体内水气是以热蒸气的形式运行。如果是冷水,以热治之或者利水排出体外。此即治水之道。 太阳经脉偏盛,则发生厥逆、喘息、虚气上逆等症状,这是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表里两经俱当用泻法,取足太阳经的束骨穴和足少阴经的太溪穴。阳明经脉偏盛,是太阳、少阳之气并重于阳明,当用泻阳补阴的治疗方法,当泻足阳明经的陷谷穴,补太阴经的太白穴。少阳经脉偏盛,是厥气上逆,所以阳蹻脉前的少阳脉猝然盛大,当取足少阳经的临泣穴。少阳经脉偏盛而独至,就是少阳太过。太阴经脉鼓搏有力,应当细心的审查是否真脏脉至,若五脏之脉均气少,胃气又不平和,这是足太阴脾太过的缘过,应当用补阳泻阴的治疗方法,补足阳明之陷谷穴,泻足太阴之太白穴。二阴经脉独盛,是少阴厥气上逆,而阳气并越于上,心、肝、脾、肺四脏受其影响,四脏之脉争张于外,病的根源在于肾,应治其表里的经络,泻足太阳经的经穴昆仑、络穴飞扬,补足少阴的经穴复溜,络穴大钟。一阴经脉偏盛,是厥阴所主,出现真气虚弱,心中痠痛不适的症状,厥气留于经脉与正气相搏而发为白汗,应该注意饮食调养和药物的治疗,如用针刺,当取决阴经下部的太冲穴,以泄其邪。 太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其脉象似三阳之气浮盛于外,所以脉浮。 少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其脉象似一阳之初生,滑而不实。 阳明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其脉象大而浮。太阴经的脉象搏动,虽沉伏而指下仍搏击有力; 少阴经的脉象搏动,是沉而不浮。 臓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结合人体五脏之气的具体情况,取法四时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作为救治疾病的法则,怎样是从?怎样是逆呢?我想了解治法中的从逆和得失是怎麽一会事。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配合时令气候,有衰旺盛克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测知疾病的死生,分析医疗的成败,并能确定五脏之气的盛衰、疾病轻重的时间,以及死生的日期。 肝属木、旺于春,肝与胆为表里,春天是足厥阴肝和足少阳胆主治的时间,甲乙属木,足少阳胆主甲木,足厥阴肝主乙木,所以肝胆旺日为甲乙;肝在志为怒,怒则气急,甘味能缓急,故宜急食甘以缓之。心属火,旺于夏,心与小肠为表里,夏天是手少阴和手太阳小肠主治的时间;丙丁属火,手少阴心主丁火,手太阳小肠主丙火,所以心与小肠的旺日为丙丁;心在志为喜,喜则气缓,心气过缓则心气虚而散,酸味能收敛,故宜急食酸以收之。脾属土,旺于长夏(六月),脾与胃为表里,长夏是足太阴脾和足阳明胃主治的时间;戊已属土,主太阴脾主已土,主阳明胃主戊土,所以脾与胃的旺日为戊已;脾性恶湿,湿盛则伤脾,苦味能燥湿,故宜急食苦以燥之。肺属金,旺于秋;肺与大肠为表里,秋天是手太阴肺和手阳明大肠主治的时间;庚辛属金,手太阴肺主辛金,手阳明大肠主庚金,所以肺与大肠的旺日为庚辛;肺主气,其性清肃,若气上逆则肺病,苦味能泄,故宜急食苦以泄之。肾属水,旺于冬,肾与膀胱为表里,冬天是足少阴肾与足太阴膀胱主治的时间;壬癸属水,足少阴肾主癸水,足太阳膀胱主壬水,所以肾与膀胱的旺日为壬癸;肾为水脏,喜润而恶燥,故宜急食辛以润之。如此可以开发腠理,运行津液,宜通五脏之气。 肝脏有病,在夏季当愈,若至夏季不愈,到秋季病情就要加重;如秋季不死,至冬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来年春季,病即好转。因风气通于肝,故肝并最禁忌受风。有肝病的人,愈于丙丁日;如果丙丁日不愈,到庚辛日病就加重;如果庚辛日不死,到壬癸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甲乙日病即好转。患肝病的人,在早晨的时候精神清爽,傍晚的时候病就加重。到半夜时便安静下来。肝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肝病急用辛味以散之,若需要补以辛味补之,若需要泻,以酸味泻之。 心脏有病,愈于长夏;若至长夏不愈,到了冬季病情就会加重;如果在冬季不死,到了明年的春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夏季病即好转。心有病的人应禁忌温热食物,衣服也不能穿的太暖。有心病的人,愈于戊已日;如果戊已日不愈,到壬癸日病就加重;如果在壬癸日不死,到甲已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 ,到丙丁日病即好转。心脏有病的人,在中午的时候神情爽慧,半夜时病就加重,早晨时便安静了。心病欲柔软,宜急食咸味以软之,需要补则以咸味补之,以甘味泻之。(湖北-郑其赛2015.12.8) |
|
1790楼#
发布于:2015-12-09 08: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杨诚报到
2015年12月9日,《黄帝内经》36课心得:
4.六经经气偏亢时脉证和治法 三阳传变有两种可能,一种进入阳明,就会停在阳明,因为阳明是纯阳,所以不会入里;一种进入少阳,是半表半里,可能会因为开合入里。人身上的俞穴可以治疗脏气过旺。 1)太阳经脉单独偏亢(太阳) 【位置】左尺 【症状】厥逆喘息、虚气上逆。手脚冰冷。 【辨析】足太阳膀胱经脉独盛,太阳经气偏亢,所以阳气只上头并不往四肢去,这样四肢就会冰冷。邪热过于亢盛而影响到与它有表里关系的足少阴肾经,肾气上逆而发生喘息气逆等症状。这是阴经不足、阳经有余。 【治疗】实则泻其子,表里经都采用泻法,取本经的子穴用泻法(进豆许、慢插快提、逆经而入、逆经捻针)。 【穴位】泻足太阳膀胱经子穴束骨穴,泻足少阴肾经子穴太溪穴 2)阳明经脉单独偏亢(二阳) 【位置】右关 【症状】 【辨析】阳邪侵袭到阳脏(足阳明胃经),阳明经中的阳热病邪过于亢盛,就要损伤与它有表里关系的足太阴脾经的阴液,泻阳补阴。 【治疗】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穴位】泻足阳明胃经俞穴陷谷穴,补足太阴脾经本穴太白穴 为什么不泻胃经子穴内廷穴?为什么不补脾经母穴大都穴? 3)少阳经脉单独偏亢,(一阳) 【位置】左关 【症状】外踝前足少阳胆经脉分处突然胀大 【辨析】少阳之气过于亢盛,就要发生经脉之气上逆的症状。阳跷脉与胆经是并行的,少阳经气逆行就会造成阳跷肿胀。。 【治疗】 【穴位】足少阳胆经的临泣穴(俞穴、本穴) 4)足太阴经脾经脉搏动异常亢盛(三阴) 【位置】右关 【症状】 【辨析】首先要排除是不是真脏脉,如果不是,就是五脏经脉之气衰少,推动平衡、协调,足太阴脾经过于亢盛所致。 【治疗】因为阴很盛,所以补足阳明胃经,泻足太阴脾经 【穴位】足阳明胃经俞穴陷谷穴,足太阴脾经本穴太白穴 5)足少阴经脉单独偏亢(一阴) 【位置】左尺 【症状】 【辨析】足少阴肾经的热邪和肾中阳气特经向上逆行,影响到心、肝、肺、脾四脏的经脉,使它们失去了柔和协调的特性,病因在于肾因不足,肾阳偏亢而上逆。 【治疗】泻阳补阴,即泻足太阳膀胱经,补足少阴肾经 【穴位】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昆仑穴、络穴飞扬穴,足少阴肾经经穴复溜穴、络穴大钟穴 6)足厥阴肝经单独偏亢(二阴) 【位置】左关 【症状】心痠痛、自汗 【病因】足厥阴肝经病 变,肝气横向逆行,正气虚弱人会忧郁;同时木生火,寒气会进入心脏,人会感觉到寒气进入心脏,会全身发冷出汗;上逆的邪气下正气在经脉中互相纠缠,就发生自汗。 【治疗】饮食调养和药物治疗 【穴位】足厥阴肝经的俞穴太冲穴 一脏受寒, 中医是六经辨症,外邪进入人体从足太阳膀胱经入,然后两个传变途径 1)直接进入足少阳胆经再进入足阳明胃经后不再传变; 2)从足少阳经直接进入足太阴脾经、再进入足少阴肾经,最后进入足厥阴肝经(是阴之尽),厥阴病是病的极限。 西医治病:西医查出来的病已经进入厥阴,在厥阴病之前根本查不出来,只有进入厥阴病后才能查出来生病,在厥阴病之前都是正常。西医检查出来病时都已经很严重了 中医治症:对于中医来说,外邪还没有进入足太阳膀胱经时,这时是平人;外邪一进入足太阳膀胱经时,就有了症,症经过六经传变后才会生病。中医在六经传变时就开始治症,而且中医同症同治,症状相同治疗相同,不管病名是否相同。智者查同,愚者察异。中医不能被西医的病名锁住。 5.六经脉象 太阳经阳气最充足,是三阳之最,最表,脉象轻浮,轻轻一按到皮肤表面就有。此时太阳症就可以治疗。太阳证是寒。 少阳经象阳气初生,脉象滑利而不充实。少阳证是半热半寒,往来寒热。 阳明经阳气居于太阳和少阳之间,脉象大而且浮,因为阳明是纯热症,但热不寒,全是热症。 太阴经脉象虽然沉伏(右关),但指下搏动有力,时大时小。 少阴经脉象沉而不浮(左尺) 厥阴经脉象,是阴极生阳,时大时小。 第二十二篇 脏气法时论
1.根据四时五行变化规律,可以推测辨明疾病的轻重预后,分析治疗效果,确定五脏之气的盛衰、疾病的安危变化,以及死生日期。 五味治疗五脏,是为开发腠理,通过发汗的方法驱除病邪;通过蒸化津液润泽营养全身;为了使脏腑之气能够运行通畅。 甘能缓, 酸能收(失眠、梦游、滴漏不止都需要收) 苦能燥(湿气盛放干燥剂)、苦能泄 辛能润燥 咸能软坚(肿瘤硬块用咸味的药化解)辛甘生阳、酸苦涌泻生阴。 2.五脏之病的变化规律及补泻规律 四季与五行: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 天干与五行: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地以与五行:寅卯木、巳午火、丑辰未戌土、申酉金、亥子水
病邪之气侵犯人体,是强者欺凌弱者,即按金→木→土→水→火→金→木……依次克制、制约,前者相对于后者是强者,后者相对于前者是弱者。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如逢在五行归类中子脏相对应的季节和日期时,母脏因得到子脏之气的帮助而疾病痊愈;逢到能克制自己的脏相对于的季节和日期时,则因为病脏不能承受过重的克制而病情加重;如逢自己母脏相对应的季节和日期时,因为病脏得到母脏之气的滋养帮助,疾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逢到本脏之气旺盛的季节和日期,病情就能得到好转和痊愈。所以,在诊治疾病时,必须先诊察清楚五脏的脉象,然后根据四季、五脏在五行归类中的化生、制约关系,才能推论出疾病轻重的时间和死生的日期。 1)肝病的人,在夏天容易痊愈(夏属火,肝属木,火克金、以减弱对木的制约,肝病易愈);如果夏天没好,到秋天就会加重(秋属金,金克木);如果秋天不死,到冬天就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冬属水,水生木);到第二年春天(春属木)肝气旺盛病就会好转,但要注意避风邪,因为风气容易侵犯肝脏。肝病人要少吹风,要安居于室内。 肝病的人,在丙丁日(属火,火克金)就可以痊愈;如果丙丁日不好,到庚辛日(属金,金克木)会加重;如果庚辛日没死,到壬癸日(属水,水生木)就相对稳定;到甲乙日(属木,肝气旺)会好转。 肝病的人,在辰巳时(属火,火克金)会感觉轻松点,到申酉时(属金,金克木)病情会加重,到亥子(属水,水生木)时又会安静些。 肝脏功能为升散疏泄,肝病则气内郁,用辛味药物来疏泄散发肝气。辛味药能顺肝的发散之性,所以补肝;酸味药逆肝的发散之性,所以补肝。 2)心脏病人,在长夏季节容易痊愈(长夏属土,心属火,土克水,以减弱水对火的制约);如果长夏没好,到冬天就会加重(冬属水,水克火);如果冬天不死,到第二年春天就相对稳定(春属木,木生火);到了夏天(夏属火)心气旺盛病就会好转。但要注意禁忌热性食物,衣物也不要穿得太多,以免助长火热病邪。也就是心脏病人要穿得少一些,吃的冷一些。心脏有问题时,用寒来刺激它,寒极生热来治好。 心脏病人,在戊己日(属土,土克水)就可以痊愈;如果戊己日不好,到壬癸日(属水,水克火)会加重;如果壬癸日没死,到甲乙日(属木,木生火)就相对稳定;到丙丁日(属火,心气旺)会好转。 心脏病人,在丑辰未戌时(属土,土克水)会感觉轻松点,到亥子时(属水,水克火)病情会加重,到寅卯时(属木,木生火)又会安静些。 心属火,心亢则躁急,所以心病须要柔软,用咸味药来补宁、柔软它,用甘味药来泻心。 |
|||||||||||||||||
1792楼#
发布于:2015-12-09 15: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5年12月9日《黄帝内经》第36课笔记:
在中医里认为膈是分清浊的地方,清气上升就是到肺里去。全身水道,排水系统,利水,脾来管。凡身体关于水的问题就要找脾脏,人体内的水应该是热的。三焦是诀读之官。 人体中脏受寒有以下情况: 太阳经的脉气独行,会手足冰冷,气逆上而呼吸粗大,这是阴津不足,阳气有余。用表里俱泻法,不须补阴津,取足下通谷与太溪。 阳明经的脉气独行,这是阳气相重垒之,当泻阳而补阴,取足下之陷谷与太白。 少阳经的脉气独行,是因为一阳经太过所为,气会逆行,会造成阳蹻脉的前部肿胀,独取足下临泣穴。 太阴之脉至,表示五藏之气已少,肾气也呈现不足,这时宜取足下之陷谷与太白,用补阳泻阴之法来治。 少阳之脉气独盛, 是少阳之脉气逆行所致,阴气不得上行, 而阳气必独盛于上,如此会使肺、心、脾、肝四脏的脉会绷张,过剩的气又进入肾,此时宜在经络上用泻阳补阴的刺法来调和。 厥阴的脉气独盛,须治在厥阴脉上,此时必有因肝气虚弱造成心痛如有寒气入心的感觉,表面上可见冷汗不断,此时要调和饮食与对症下药,用针取足下太冲穴。 经络上的俞穴是治脏气的,阳气过旺时可用。 太阳经脉是三阳之最表,是浮脉,轻轻一按就可摸的脉。少阳经脉是一阳之属,其脉为滑但中不甚实。阳明是重阳,脉是大而浮,阳明是纯热症,但热不寒。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按四时五行为规矩,可为顺,可为逆,何为得,可为失? 肝,春日,由足厥阴与足少阳经主治,天干属甲乙为木,当肝病时,病人发生痉挛痛苦时,用甘味物之来缓和,肝病为木克土,食甘强土,使木不制土。 心臓,夏季,由手少阴与手太阳二经主治, 天干属丙丁为火,当心气无力且减缓时,用酸味之物来收敛,因酸生木,而木能生火使心脏强壮。 脾,长夏,由足太阴与足阳明二经主治, 天干属戊己为土。脾不喜欢湿盛,用苦味之药来干燥它。因苦主心,心主火,火又生土。 肺,秋季,由手太阴与手阳明二经主治, 天干属庚辛为金。气不下而反逆伤肺,用苦味的药来降气向下,因为苦入心,心主火,火能制金。 肾,冬季,由足少阴与足太阳二经主治。 天干属壬癸为水。过燥之气伤肾, 用辛味之物来润养,如此水份充足,肌理顺达,津液就可以自由出入不致生阻碍。这 因辛主肺属金,金生水,可强肾。 甘能缓肝;酸能收心;苦能燥脾也能泄气肺;辛能润燥,咸能软坚(软化肿瘤之类的);辛甘生阳,酸苦生阴。 |
|
1793楼#
发布于:2015-12-09 19: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焕申请签到,2015年12月8日《黄帝内经》第35课心得
1、人体中太阳经的脉气如果独行,阳气只上头并不往四肢去,这样四肢就会冰冷,邪热过于亢盛而影响到与它有表里关系的足少阴肾经,肾气上逆而发生气逆上而呼吸粗大,这是阴津不足,阳气有余的现象。此时当施用表里俱泻之法,不须补阴津,故当取足下通谷与太溪二穴。如果是阳明经的脉气独行,这是阳气相重垒之象,要泻阳补阴,故取足下之陷谷与太白二穴。如果是少阳经的脉气独行,气之逆行产生,会造成阳蹻脉的前部肿胀,此时取足临泣穴,因为少阳独至,只是一阳经太过而造成的。
2、太阴脉气至时,细心诊察是否为真脏脉,因为太阴之脉至,表示五藏气已少,肾气也呈现不足之状,这时宜取足下之陷谷与太白,用补阳泻阴之法来治。如果少阴脉气独盛,这是少阴脉气逆行所致,阴气不得上行,而阳气必独盛于上,如此会使肺、心、脾、肝四脏之脉绷张起来,过剩之气又进入肾,治法泻阳补阴。如果是厥阴的脉气单独而至,肝气横向逆行,正气虚弱人会忧郁,木生火,寒气会进入心脏,人会感觉到寒气进入心脏,会全身发冷出汗,此时须调和饮食与对症下药,用针取太冲穴。外邪进入人体从足太阳膀胱经入,然后两个传变途径,一是进入阳明经后不再传变;二是从少阳经直接进入太阴、再进入少阴,最后进入厥阴,西医查出来的病已经进入厥阴,病都已经很严重了,中医,外邪还没有进入足太阳膀胱经时,是平人,外邪一进入足太阳膀胱经时,就有了症,症经过六经传变后才会生病。中医在六经传变时就开始治症,而且中医同症同治。 3、太阳经脉是三阳之最表,故会见浮脉,太阳证是寒。少阳经脉是一阳之属,其脉为滑但中不实,少阳证是半热半寒,往来寒热。阳明是重阳,故脉必大而浮数,阳明是纯热症,但热不寒,全是热症。太阴之脉搏动沉浮,时大时小。少阴之脉气至肾脏,故为沉而不浮。 4、脏气法时论把人体内的构造机能与天地四时配合起来,用此为规矩,来实行治疗,五行间的盛衰,可以决断病人的生死,是否能调合它们是治病成败的关键,如果其中一样呈亢盛状态,从此处可推知病人的生与死。 5、肝与春日一样,是由足厥阴与足少阳经所主治,天干中属甲乙之日为木,与肝同,当肝病时,病人发生痉挛的痛苦时,立刻给予甘甜之物来缓和,这是肝病为木克土,食甘强土,使木不制土。 6、心与夏季同,治由手少阴与手太阳二经,天干中,丙丁日与其同性,心气无力且减缓时,立刻给予酸物来收敛它,这是酸生木,而木能生火使心脏强壮也 7、脾与长夏通,足太阴与足阳明二经,其天干中与戊己日同属。脾必受难于湿盛,立刻给予苦味的药来干燥它。这是苦主心,心主火,火又生土而致此。 8、肺与秋季合,治由手太阴与手阳明二经。天干中庚辛之日与其同属性。气不下而反逆必伤肺,立刻给予苦味之药来降气向下,因为苦入心,心主火,火能制金。 9、肾与冬季相合,治由足少阴与足太阳二经。天干中之壬癸日与其同属水。过燥之气必伤肾,立刻给予辛味来润养,如此水份充足,这是因为辛主肺属金,金生水,故可强肾。 10、病生在肝,到了夏季会痊愈。若夏季不愈,到了秋天必更严重,能够在秋季不死,可延续到冬天,春季来时又会复发,此病最忌当风。同理肝病会在丙丁日(属火,火克金)愈,若丙丁日不愈,必严重在庚辛日(属金,金克木);能够度过庚辛日不死,则不变于壬癸日(属水,水生木),会在甲乙日来临时复发。肝病之人在清晨时,症状会很明显,傍晚时会很严重,半夜时趋于平静。肝有病气郁不散时,应给予辛味药物予以发散,所以治肝之法在用辛味物来散其郁结,用酸味物来收敛辅强肝脏。 11、心有病时,会在长夏季节痊愈,如果长夏时节没有治好,在冬季会很严重,能度过冬季不死,在春季来时会持恒不生变,夏季来时又复发,此病严禁热食厚衣,不可让身体过暖。心脏病会在戊己日愈,戊己日不愈,壬癸日会严重;能度过壬癸日不死,甲乙日不生变化,会在丙丁日复发。心脏病在中午时会有明显之症状出现,在丑辰未戌时(属土,土克水)会感觉轻松点,到半夜亥子时(属水,水克火)会很严重,在清晨寅卯时(属木,木生火)会很平静。心脏亢进时,用咸味的药物来缓和它,用咸味来缓心,用甘甜之物来活动心脏。 |
|
1794楼#
发布于:2015-12-09 19: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焕申请签到,2015年12月9日《黄帝内经》第36课心得
1、人体中太阳经的脉气如果独行,阳气只上头并不往四肢去,这样四肢就会冰冷,邪热过于亢盛而影响到与它有表里关系的足少阴肾经,肾气上逆而发生气逆上而呼吸粗大,这是阴津不足,阳气有余的现象。此时当施用表里俱泻之法,不须补阴津,故当取足下通谷与太溪二穴。如果是阳明经的脉气独行,这是阳气相重垒之象,要泻阳补阴,故取足下之陷谷与太白二穴。如果是少阳经的脉气独行,气之逆行产生,会造成阳蹻脉的前部肿胀,此时取足临泣穴,因为少阳独至,只是一阳经太过而造成的。
2、太阴脉气至时,细心诊察是否为真脏脉,因为太阴之脉至,表示五藏气已少,肾气也呈现不足之状,这时宜取足下之陷谷与太白,用补阳泻阴之法来治。如果少阴脉气独盛,这是少阴脉气逆行所致,阴气不得上行,而阳气必独盛于上,如此会使肺、心、脾、肝四脏之脉绷张起来,过剩之气又进入肾,治法泻阳补阴。如果是厥阴的脉气单独而至,肝气横向逆行,正气虚弱人会忧郁,木生火,寒气会进入心脏,人会感觉到寒气进入心脏,会全身发冷出汗,此时须调和饮食与对症下药,用针取太冲穴。外邪进入人体从足太阳膀胱经入,然后两个传变途径,一是进入阳明经后不再传变;二是从少阳经直接进入太阴、再进入少阴,最后进入厥阴,西医查出来的病已经进入厥阴,病都已经很严重了,中医,外邪还没有进入足太阳膀胱经时,是平人,外邪一进入足太阳膀胱经时,就有了症,症经过六经传变后才会生病。中医在六经传变时就开始治症,而且中医同症同治。 3、太阳经脉是三阳之最表,故会见浮脉,太阳证是寒。少阳经脉是一阳之属,其脉为滑但中不实,少阳证是半热半寒,往来寒热。阳明是重阳,故脉必大而浮数,阳明是纯热症,但热不寒,全是热症。太阴之脉搏动沉浮,时大时小。少阴之脉气至肾脏,故为沉而不浮。 4、脏气法时论把人体内的构造机能与天地四时配合起来,用此为规矩,来实行治疗,五行间的盛衰,可以决断病人的生死,是否能调合它们是治病成败的关键,如果其中一样呈亢盛状态,从此处可推知病人的生与死。 5、肝与春日一样,是由足厥阴与足少阳经所主治,天干中属甲乙之日为木,与肝同,当肝病时,病人发生痉挛的痛苦时,立刻给予甘甜之物来缓和,这是肝病为木克土,食甘强土,使木不制土。 6、心与夏季同,治由手少阴与手太阳二经,天干中,丙丁日与其同性,心气无力且减缓时,立刻给予酸物来收敛它,这是酸生木,而木能生火使心脏强壮也 7、脾与长夏通,足太阴与足阳明二经,其天干中与戊己日同属。脾必受难于湿盛,立刻给予苦味的药来干燥它。这是苦主心,心主火,火又生土而致此。 8、肺与秋季合,治由手太阴与手阳明二经。天干中庚辛之日与其同属性。气不下而反逆必伤肺,立刻给予苦味之药来降气向下,因为苦入心,心主火,火能制金。 9、肾与冬季相合,治由足少阴与足太阳二经。天干中之壬癸日与其同属水。过燥之气必伤肾,立刻给予辛味来润养,如此水份充足,这是因为辛主肺属金,金生水,故可强肾。 10、病生在肝,到了夏季会痊愈。若夏季不愈,到了秋天必更严重,能够在秋季不死,可延续到冬天,春季来时又会复发,此病最忌当风。同理肝病会在丙丁日(属火,火克金)愈,若丙丁日不愈,必严重在庚辛日(属金,金克木);能够度过庚辛日不死,则不变于壬癸日(属水,水生木),会在甲乙日来临时复发。肝病之人在清晨时,症状会很明显,傍晚时会很严重,半夜时趋于平静。肝有病气郁不散时,应给予辛味药物予以发散,所以治肝之法在用辛味物来散其郁结,用酸味物来收敛辅强肝脏。 11、心有病时,会在长夏季节痊愈,如果长夏时节没有治好,在冬季会很严重,能度过冬季不死,在春季来时会持恒不生变,夏季来时又复发,此病严禁热食厚衣,不可让身体过暖。心脏病会在戊己日愈,戊己日不愈,壬癸日会严重;能度过壬癸日不死,甲乙日不生变化,会在丙丁日复发。心脏病在中午时会有明显之症状出现,在丑辰未戌时(属土,土克水)会感觉轻松点,到半夜亥子时(属水,水克火)会很严重,在清晨寅卯时(属木,木生火)会很平静。心脏亢进时,用咸味的药物来缓和它,用咸味来缓心,用甘甜之物来活动心脏。 |
|
1795楼#
发布于:2015-12-09 20:37
请问一下灸师培训班怎么报名啊!在哪里报哪里学啊?有知道的同修解答我一下,非常感谢
|
|
1798楼#
发布于:2015-12-09 21: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任红超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学习《皇帝内经》33节学 习心得: 15、治病原则:治病要查看病人的外形,气够不够,脸色,脉的盛衰,以此得知是新病还是久病,知道后不要失掉治病时机,可以根据新病和久病的治疗的法则来治疗。 16、a、好治的病: 病脉的颜色浮在皮肤表面,比较浅;生病了,但脉是顺从四时的;只要有胃气在,都是好治的病。 顺四时指:春天得到夏天的脉;夏天得到秋天的脉;秋天得到冬天的脉;冬天得到春天的脉。 b、不好治的病: 形气相失:外形丧失,过胖、太瘦、气没有了,呼吸困难 色天不泽:没有光泽,比较难治 脉实以坚:脉太实太坚强了 脉逆四时:反逆四时的脉。 逆四时:春天见到肺脉,是金克木的现象 夏天见到肾脉,是水克火 秋天见到心脉,是火克金 冬天见到脾脉,是土克水 脉症不符:热症本应是动、很慌、很亢奋,但病人却是很静、脉很细很小。 17、五实五虚死症和治疗原理 五实:脉非常洪大越来越大不止;摸上去身体是烫的;肚子鼓胀、腹胀;大小便不通,眼睛看不清楚不视人。 但如果稀饭、米、面这种最简易消化的失去能进到胃里面去,吃到东西后病情好转,下利停止,就有存活机会。 五虚:脉很小;摸上去身体是冰冷的;气很少呼吸困难不太爱讲话;大小便失禁;饮食进不去。 但是皮肤毛孔能发汗,汗一解掉,病人精神会恢复,大小便通畅,就可活。 三部九候论篇: 人身体要稳合天地的道理,上要对日月星辰,下要对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还有阴阳五 行的变化,天地的数始于一,终于九。人身上有三部九侯的脉,天有四季,八个方位,人居 于中间。 1、人有三部上部、下部、中部,部又有天、地、人。 上部 天:悬厘和曲鬓的位置是少阳脉气,诊额头额角内气。 地:人迎脉是阳明胃经的脉气,诊口齿。 人:耳朵前面是三焦有脉气,诊耳目,耳聋的化就没有脉气,脉大实症,脉小虚症,耳门、听宫、听会的地方。 头面经气的问题可以在这四个穴位上查到,因为有天人部管身体的脏气,如果 五脏衰败后气色也没有了,就是这三个脉气没有了。 中部:天:经渠是肺经的脉气,查肺部。 地:合谷是阳明经大肠经的脉气。 人:神门是心经有脉气,诊断心脏 下部:天:太冲是肝经的脉气; 地:太溪是肾经的脉气; 人:脾经的箕门,阳明经的冲阳。 1、 三部九候的目的:不需要问病人的情况,而是通过三部九候把血脉调整均匀,看胃经上 面是否有青经、瘀血,放出来,调整气脉,调顺,五脏的病就会好,也可辩虚实,可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在经络上治疗。 2、 形脉不合,短气。 体格很大,脉却是很小; 体格很小,脉却是很大; 以上两种是形脉不合,不相同不协调,都是病的症状。外形和气脉是相同相生的,形大脉就大,形小脉就小,这是好的症状。 上下左右的脉有,但跳动找不出规律来,不协调; 眼眶深陷,整个胃气没有了,死症。 分为三个部,每个部有3个脉,总共有9个脉,都相撕不协调非常危险。 3、 三部九候的脉必须是均匀相同才是正脉,如果脉过大过小过疾过迟过热过寒过不均匀都是有病。也可以用左手按住外踝裸上五寸处,用右手去弹外踝裸,常人超过五寸有感应,如果左手需要往四寸三寸二寸一寸处移动才有反应就是病。越靠近外踝裸才有反应说明病越甚。 5、九候如何诊病 九候之相应,上下若一,不得相失。 例:人迎脉和冲阳脉是肾经的脉头和脉尾,两脉不调和,就是肾经不顺;如果人迎脉浮大,就是实症,就要泻肾经的子穴;如果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都瘀血,就可以点刺放血。脉气说了,五脏病就好了。 a、九候脉又细又小,是纯阴脉,纯寒脉,主冬,半夜死。 b、九候脉盛大,人燥热喘急,戳阳脉,主夏,日中死。 c、寒热病平旦死。 d、热中及热病者,日中死。 e、病风者,日夕死。 f、病水者,夜半死。 g、脉时疏时数,时迟时疾,日乘四季死。 h、形气已脱,九候虽调,死。 i、七种脉现,九候皆顺,不死。不死者,风气之病,重在气而不血,经月之病,都不是大病。 |
|
1799楼#
发布于:2015-12-09 21:41
请问怎么听课?谢谢
灸友38008:韩辉第55、56课学习心得:维脉有阳维和阴维。阳维脉把所有的阳经维在里面。维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的就是阳维。阳维脉是外关穴在管。所有的腑都跟阳维是互通声息的。阳维脉跟内脏随时在沟通。阴维脉是内关在管。阳维脉管外面胸腔这一圈,沿肋骨外面,下焦这一圈是带脉在管。若有病人腰痛、胸痛,就下外关临泣。外关、临泣为一组,列缺、照海为一组,后溪管督脉与申脉成一组,专治项强、脖子僵硬的穴道。若病人胸痛,痛在里面是阴维,痛在外面是阳维,搞不清楚就外关透内关。外关透内关,生死桥搭起,阴阳交合。下针以后要等到气到了再去做补泻。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就是气到了。如果看到一圈青色,就是扎到血管了。一定要把气引到才有效果。用金属的针是因为肺是金,金可以导气。若碰到动脉血管,致使肿起来,用手掌轻轻按着那包,大概6呼,慢慢的整个都平掉了。左右捻针,病人感觉到酸,麻,胀就是气到了。如果捻转了气还是没到,表示病人气脉很弱。要用施针者身上的气去引导病人的气,这就是引气的方法。若捻转法也引不到气,就在上下的穴道,用手去戳它,稍微推它一下,慢慢推它,用你身上的气去引导对方的气。如果引了半天还是没到,就表示病人太虚,要用呼吸法。用呼吸法引气时,病人吸气拔针,吐气进针。如果病人太虚,还无法引气就用灸法。烧山火和透心凉是大补和大泻的手法。烧山火是补,透心凉是热症,要泻。烧山火的手法是:先引气,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差不多1寸的地方,依次在天部,人部,地部各插提9次,一定要紧按慢提。胃家的寒症胃痛、呕酸,在中脘上做烧山火,人瘦,肚子平就在足三里。脚冰冷在三阴交做烧山火。烧山火是强补,完了再灸,对身体很好。透天凉是大泻法。手法是先引到气,然后插到底部,依次在地部,人部,天部各提插6次,紧提慢插。扪法就是针起来的时候,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了。泻的时候,不要按,让气往外走。燥渴、大渴、病人发烧,都可用透心凉。发烧在尺泽做。烧山火和透心凉是强补强泻,原则是要找肉多的地方做。阳中引阴就是病人是先寒后热。阴中阳中是先热后寒。所谓的先热后寒跟先寒后热就是先补后泻和先泻后补。寒比较多,热比较少,先补后泻。痛多酸少也是先泻后补。如背痛是膀胱经痛,是酸多痛少,扎委中,束骨或飞扬。留气法治疗痞块,硬块,肿瘤时用。下针时取阳数9,紧按慢提,针提起一点,停留5分钟,再取阴数6,紧提慢按,针下插一点留针,取针时不扪针。烧针治疗脂肪瘤,良性的痞块,里面化脓的,先用火罐抽出脓头,烧针刺痞块,正中直针,正前卧刺一针,正后卧刺一针。报刺法又称飞针引气法,正中直针一针,后提到皮层,针转向八个方向斜刺,针下到正中底部,左右捻捻针,针提出来。化脓,有大的脓疮,烧山针效果比较好。运气法是强泻法,剧烈疼痛时会用到,专门治疼的特殊手法。痛分四种:一、就是痛,实症;二、痛多酸少,先泻后补;三、痛少酸多,先补后泻;四、酸、麻,最不好治。用纯补的手法。做泻的时候,把针后不要按针孔。提气法专治顽固的冷麻,又冷又麻,麻是虚证。提气法是提6数提到皮层,转针对着冷麻的方向刺下去,留针。当给病人治症时,在子,母穴下针后,疼痛还在,这时就用运气法,提气法加强它的效果,扎他的原穴或本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