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晶
侠客
侠客
  • UID201868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800楼#
发布于:2016-03-20 08: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3月19日《内经》第43课学习心得
第二十九篇[太阴阳明论]
阳者天气,主外;阴者地气, 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阳的本性是实,阴的本性是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外来的病,阳先受)。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生活作息不规律,内脏会受病),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藏则□满闭塞,下为飧泄, 久为肠澼(脾主少腹,主湿-重-下行-下痢)。
ps.阳明-表邪入腑-阳明症:但热不寒-有高热、口渴症状-分为经热和腑热。
1)阳明经热-大便正常-白虎汤
2)阳明腑热-大肠、胃受伤-便秘-承气汤

故喉(气管)主天气,咽(食管)主地气。故阳受风气(足阳明胃经从头走,所以头最易受风邪), 阴受湿气(足太阴脾经从足开始走,所以易受湿气)。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ps.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主开合,所有瓣膜有问题时提示少阳有问题。

脾有问题时为什么四肢不能用?
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饮食入胃,在小肠吸收运化,小肠在少腹,脾主少腹,没有脾脏小肠吸收到的营养就不能运化传送到四肢。)

脾臓为何没有主季节之时?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脾在中央,春夏秋冬经过土湿才能转化,一般以春夏秋冬四时养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
ps.邪气很盛,特别是相克的季节的时候,应采取“守”的方法,此时应固本,等到长夏季节的时候再加重处方,相持平的季节可着手攻邪。这是针对阴实的方法。阳实表邪不用根据节气治疗,比如用解表药,夏天吃了发汗、冬天吃了尿排即可。

脾胃如何为胃肠运行营养到四肢?
足太阴,三阴也(三阴聚于太阴),其脉贯胃,属脾络嗌(咽喉),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 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藏府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

第三十篇[阳明脉解论]
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阳明太热所以恶人与火),闻木音(因为土生金,所以不怕钟鼓),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阳明主肉(脾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阳明厥,则喘而惋(闷热,气闷),惋则恶人。

有人因喘而死,也有喘而不死的。厥逆连藏者死(与脏相连-喘连脏-阳明过热-太热导致里寒出-凶),连经则生(与腑相连)。

阳明腑热实
弃衣而走(热盛于身导致),登高而歌(阳盛所致),或至不食数日(几天不吃东西,因为大肠堵住了),踰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正常时无法登上的,生病反而能)这是为什么? 四肢为诸阳之
黄玲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200
1801楼#
发布于:2016-03-21 11: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21日《黄帝内经》第45课心得
三十一、热论篇:
  1)热病,会死者大概在六七日,会于者大概十日。所有热症之初是伤于寒,风寒最先攻击太阳经,脉连风府,外感风寒必生热症,此症不会死,若风寒进入阴经,使阴阳经皆感风邪,此必死。
  补充:太阳,寒水,皮表摸上去的凉的。
  2)伤寒起初病在太阳经,会头痛项强,腰椎强硬。
    七日后,病入阳明经,阳明主肌肉,此经脉络夹鼻两侧,进入眼目,会身热眼疼,鼻中干燥,无法安卧。    
    七日后,病入少阳经,少阳司胆,其经脉顺延胁肋而络在耳中,会造成胸胁苦满而耳聋。如果只是三阳经络受病,病邪未入阴脏,阳明经热一汗而病去,腑热用泻。
    二十八日后,病入太阴,太阴脾脏分布肠胃之壁,上络于咽口(食道口)会造成病人腹胀满而咽喉干燥。
    三十五日后,病入少阴,少阴肾脉贯穿肾脏,上络于肺,连系舌下治疗会造成病人口燥舌干而喝水不止。
    四十二日,病邪入侵厥阴,厥阴肝经顺延生殖器而上络于肝脏,会造成人情绪烦而腹满而阴囊上缩。
    三阳三阴五脏六腑皆受病,气血无法运行,五脏代谢物无法排出,此人必死。
  3)七日,病在太阳不传里,此病自愈,头痛渐减。
     十四日,病在阳明不传里,此病自愈,身热必减。
     二十一日,病在少阳不传里,此病自愈,耳中必渐可听闻。
     二十八日,不见阳症,病在太阴不传里,此病自愈,腹满日减,胃口大开。
     三十五日,不见阳症,病在少阴不传里,此病自愈,渴止且腹不满,舌渐润而有喷嚏出也。
     四十二日,不见阳症,病在厥阴不传里,此病自愈,阴囊松下,少腹软柔。
  4)治法:使脏腑之经脉流畅不阻,病未到二十一天,可用汗解。满二十一天,可用通利下泻。
  5)余邪:身体还未痊愈,有余邪在体就仍会发热,勉强饮食入胃造成,此因病衰退时,余热因饮食而内藏,饮食之热与其余邪相合,造成发热,这就是遗热之因。治法:查看虚实,调理其顺逆之过与不及。
  6)热病禁忌事项:热病稍愈时候忌食肉类,否则热必复来;又忌多食,会生遗热。
  7)阴阳两感于寒邪时脉形与病症:
    1、七日内,太阳与少阴同病,头痛口干,烦躁腹满状。
    2、十四日内,阳明与太阴同病,少腹胀满,身体高热,饮食不入,胡言乱语。
    3、二十一日内,少阳与厥阴同病,耳聋阴囊内缩手足逆冷,食物饮水无法入口,不识亲人,此六日内必死。
    4、五脏受损,六腑又无法排泄,气血不通利,脉气血过盛,胃气已尽,此病经三日(胃气最多维持三天)后便死。
  8)始于冬伤于寒后成温热病,在夏至前发病为温病,在夏至后为中暑,暑热会与汗同时出,可用汗法把暑邪自汗出而离开身体。
三十二、刺热篇:
  1)五脏热病时症状:
    1、肝热病(肝炎):必小便先黄(肝络阴器),腹中隐痛且容易疲劳,身体发热。热盛,会狂言乱语,易受惊吓,胸胁满痛,手足躁扰不安,无法安卧。庚辛金日受克加重,甲乙木日当令必生大汗。一旦气逆,呼吸短促,手足冰冷,阴阳相绝,必于庚辛受克日死。脉气上逆必产生头顶阵阵痛,是脉气上冲头面之故(肝经支络入百会穴)。
    治法:针刺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取原络穴。
    2、心热病:先是不情志喜,数日后才生热症,热盛,会急剧心痛,情志烦闷,易呕,头疼面赤红,身无汗出。壬癸水日受克加重,丙丁火日当令必生大汗。一旦呼吸短气,手足冰冷,是危症,必于壬癸水日死。
    治法:针刺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取原络穴。
    3、脾热病:先头重脚轻(脾主湿),再两颊痛,心烦面青,想呕又不吐,身体发热。热盛,腰部痛,无法前后弯曲,少腹胀满下痢,雨侧颔部痛。甲乙木日受克之加重,戊己土日当令必生大汗,一旦呼吸短促,手足冰冷,甲乙木日必死。
    治法:针刺足太阴脾经与足旸明胃经。
林晶
侠客
侠客
  • UID201868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802楼#
发布于:2016-03-21 23: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3月21日《内经》第45课学习心得
第三十一篇[热论]
1)所有的热病,皆伤寒之类。或好转或死,死的话在六七日之间,好的话要十日以上,死的快好的慢,何也?
巨阳者(太阳,三阳汇并在一起),诸阳之属,其脉连于风府,诸阳主气。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第一次感寒进入阴经后又再次受寒,此为两感于寒),必不免于死。
(以下为伤寒论的理论基础来源)
2)热病病进
伤寒一日(六经传变是5天,到第6天会改变),巨阳受之,故头顶痛,腰脊强硬(因为寒在内)。二日(12天)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 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阳明经气往下走,得病后经气逆上,故阳明燥热,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三日(18天)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气被风寒堵塞住所以会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
灸友唐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94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1
1803楼#
发布于:2016-03-22 00: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1日《黄帝内经》45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1日《黄帝内经》45课学习心得
                人纪系列-黄帝内经
第三十一篇:热论
热病、伤寒、阳明腑热、经热、遗热、热病禁忌
第三十二篇:刺热论
热病、59刺、热病气穴
第三十三篇:评热病论
阴阳交三死症、劳风、五臓化液、劳风、风水病
第三十四篇:逆调论
痺气、骨痺、案例:风湿关节炎、气喘之吸吐
第三十五篇:虐论
疟疾、往来寒热、瘅疟、瘅疟疗法
    所有的热病,都是伤于寒之类,有的会死有的会愈,死不到六七日之间,好的比较慢

要到十日以上,为什么?巨阳就是三阳会并在一起,所有的诸阳主气。所有的热证刚开始

最初都是伤于寒,这就是温病,温病最初是伤于寒,有伤寒以后才有温病。治温病不会用

热药。
    两感于寒,比如说有个人皮肤外面称为表,表伤到寒了,没有治好,这个时候慢慢调

理胃就恢复了。如果说你本身伤于寒了,可是你不知道如何去保护你自己,这个时候会往

前走,当寒进入我们身体里的时候,一个可能进入少阳,一个可能进入阳明。
    伤寒一日,一日说的是6天。刚开始是太阳受,足太阳膀胱经从头后一直到足,所以头

顶痛腰脊比较强硬,因为寒在里面,太阳又一个名称寒水,为什么叫寒水?你摸皮肤背上

是冰的,冰的是对的,如果你摸到滚烫病人都发烧了。当你一摸整个汗水都是冰的。
    如果6天没有好,阳明就要受,进入阳明,会有身热鼻干目痛,不能卧,人不能躺下睡

觉跟肠胃没有关系,阳明的气是由上往下,按照气的走的方向来讲的,讲针灸就是讲气行

。现在病进入阳明,阳明气本身是往下走,现在不往下走,回逆,回逆脸是燥热的,鼻干

眼睛热痛,身热不能睡觉,气会逆上来,不能卧。
    三日到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少阳称为半表半里。胆经胸胁络,一直跑到耳朵后面,

耳朵旁边有三条经络,三焦胆小肠,对应耳门听宫听会,会有胸胁痛耳鸣,因为这个气被

风寒阻塞住产生耳聋的现象。只要病在三阳,我们通通可以汗解,汗解就是病人大小便正

常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汗解,在阳明证的时候不见的都可以汗解,阳明有两种腑热,腑热就

是进入手阳明大肠经,进入肠胃的时候大便会干燥会便秘;如果是经热这个病在经上没有

进入腑的时候你用白虎汤一下子就汗解掉。阳明的腑热是发汗。
    四日,过了21天以后病还没有好,病会进入太阴伤寒,太阴就脾胃,讲阴就是脾臓,

小肠胃周围都是小肠,脾臓受到寒就会造成肚子胀满。
    五日,35天,少阴的脉本身贯肾进入肺,肺跟肾是相连贯,金生水,络于肺,舌本,

如果说病没有好就会造成恐,口燥舌干。
    六日,42天进入厥阴,唯一贯穿人体阴气肝脏,就会造成烦满囊缩,往里面缩。
卢昆鹏
侠客
侠客
  • UID20187951
  • 粉丝2
  • 关注120
  • 发帖数137
1804楼#
发布于:2016-03-22 01: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3。21.日黄帝内经第45.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3。21.日黄帝内经第45.课学习心得:


       热病的病源 :热病最初都伤于寒,伤寒后才有温病。 热病死是六七日,痊愈是要十日以上。这是因为太阳经为六经之长,统摄阳分,故诸阳皆隶属于太阳。太阳的经脉连于风府,与督脉、阳维相会,循行于巅背之表,所以太阳为诸阳主气,主一身之表。人感受寒邪以后,就要发热,发热虽重,一般不会死亡,如果阴阳二经表里同时感受寒邪而发病,就难免于死亡了。
      伤寒的病症 :一日指六天,因为气之传变是五天,到第六天会变。
      伤寒一日,太阳受寒邪,阳气在上,头项痛,腰脊强。太阳又称寒水,正常人的背是冰凉的,背上出的汗也是凉的,就相当于和外界有个绝缘体。
     伤寒二日,阳明受病,阳明主肌肉,阳明燥热,阳明病气会回逆,就会身热目痛鼻子干,胃不和,所以不能安卧。
      伤寒三日,少阳受病,少阳主骨,少阳之气主枢,如门一样半表半里,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所以胸胁会痛会有耳聋。 病在三阳,没有入脏,在表可用汗解。
      伤寒四日,太阴受病,太阴脉分布在胃中,络于咽喉,所以会腹满咽干。
      伤寒五日,少阴受病,少阴贯肾,络于肺,上系舌本,舌下金津玉液属肾,所以会口干口渴舌燥
      伤寒六日,厥阴受病,厥阴脉环阴部,络于肝,所以人会烦躁阴囊收缩。
      如果三阴三阳,五脏六腑都受病,气血不行,五脏不通,就是死症。
      伤寒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减少。气分相传,六日一个周期,七日又传到太阳。八日阳明病衰,身热稍退,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将逐渐能听到声音,十日太阴病衰,腹满已消,恢复正常,而欲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口不渴,不胀满,舌不干,能打喷嚏,十二日厥阴病衰,阴囊松弛,渐从少腹下垂。至此,大邪之气已去,病也逐渐痊愈。
     伤寒 治疗:辩证施治,表里同感伤寒寒邪,一日则太阳与少阴俱病,头痛口干烦躁;病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腹满身热不思饮食,胡言乱语;病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耳聋囊缩,手脚冰冷,水米不进,六日死;五脏已伤,六腑不通,气血不行,阳明经多血多气,最多维持三天。
      热病的针刺手法。 肝热病者,小便黄,腹痛嗜睡,身热,狂言,胁满痛,手足躁,不能安卧,
     便秘有两种,一种是寒实,小便清白,肚子不痛,因为大肠小肠不蠕动,脸色白,脉细小;
                          一种是热实,小便赤黄肚子痛,脸色赤,脉大。寒实便秘就要吃去寒去实的药,热实便秘就要吃去热去实的药。
      心热的病人,心本来是相火,现又热,所以,热盛则心痛,恶心,头痛,面部发赤,无汗,遇到壬癸(水日),病就加重。因为心是火,(水克火)。遇到丙丁(火日),病就会起。如气逆,脚冰冷,则壬癸日死。我们可针刺手少阴和太阳两经,一般取穴以原络为主客治疗。
      脾热的病人,头重颊痛,脾主湿,。如病人沒有痛,就感觉身体很沉重,就是脾脏的湿很重了,如热盛,则腰痛,不能俯仰,因为脾主肚脐这里,当脾很盛的时候,肚子会往下坠落,就会牵扯腰部。脾部胀满而泄泻,两頷疼痛,遇到甲乙(木日)日的时候,木克土,病当加重,逢戊乙之日,就会出大汗,苦病人己溃乱,逢甲子日,就会死,这时可刺足太阴和足阳明两经。
黄玲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200
1805楼#
发布于:2016-03-22 20:10
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22日《黄帝内经》第46课心得
三十二、刺热篇:
  1)五脏热病时症状:
   4、肺热病:皮毛竖起,恶风吹与寒气,舌生黄胎,身体发热。热盛,喘咳不止,胸肋背部疼痛,无法深呼吸,头痛强烈,汗出皮表且感觉寒冷。丙丁火日为受克加重,庚辛金日当令之必生大汗,一旦呼吸短促,手足冰冷,逢丙丁日必死。
      治法:针剌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在井穴(或四肢末梢青筋上)放血如大豆般之大小,立可痊愈。
   5、肾热病:先产生腰痛足胫酸痛,苦于口渴饮水不止,身体发热。热盛,项强头痛,足胫寒冷且酸。足底热,不欲多言。危险时会项部疼痛,走路摇晃。戊己土日受克加重,壬癸日当令必生大汗。一旦呼吸短促,手足冰冷,逢戊己土日必死。
      治法:针刺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
  2)五脏热病面色:面赤是即将发病的先兆,在见面赤时就针刺治疗,施治得当,到脏气旺之日必痊愈,刺法不当,则要过笫三次脏气旺之日才会好,严重的逆治会使病人死亡。治疗各脏热病时,必先令饮入大量冷水再施针。穿薄衣,居阴凉处,令身体变冷就停止施治。
   1、肝热病,必左颊先赤。
   2、心热病,必额上先赤。
   3、脾热病,必鼻上先赤。
   4、肺热病,必右颊先赤。
   5、肾热病,必下颔先赤。
  3)热病见疼痛部位与选穴:
   1、热病初见胸胁部痛,手足躁扰,泻足少阳胆经,补足太阴脾经,严重时,可依水热穴论中五十九刺来泻热。
   2、热病初见手臂疼痛,针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汗出而止。
   3、热病初见头部痛,针刺足太阳膀胱经,汗出而止。
   4、热病初见足胫痛,针刺足阳明胃经,出而止。
   5、热病初见全身沉重,骨头瘸,耳聋,目昏眩,针剌足少阴肾经,严重时,可依水热病论中五十九穴来针刺去热。
   6、热病初见目眩晕而发热,胸胁苦满,针刺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
  4)太阳病脉现,面色光亮,两颧发赤,此为热病。赤色停留不动,发汗即愈。若脉现太阳与厥阴相互争夺,则死期不出三日。太阳热病内延肾脏,则会呈现少阳的脉和色。少阳脉出现,色赤在两颊,这是热病。若赤色不传变,即可说,一旦得汗即愈。若此时又与少阴脉互见且相争者,死在三日之内。
  补充:足太阳膀胱经,络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
  5)热病气穴:三椎下身柱痛,胸中大热,四椎下痛点,必主横膈有热,五椎下痛,肝有热,六椎下痛,脾有热,七椎下痛,肾有热。
  6)两颊下方赤色逆行上颧,腹中有大硬块。赤色向下牙颊车位扩散,有腹满。赤色由颊下向上位扩散,饮食已不入口。
  7)阴阳交:发热,汗出热退后,很快又热起来且脉急躁,不因发汗后而衰退,反躁进状。时发狂言(肾水已竭,躁热入脑)且无法入食,此为死症。
    人之所以有汗排出体外。源头在胃肠中的水谷。五谷是天地之精华,人中外感病邪,与体内正气相抗,其果生大汗,是病邪已退,人体正气(免疫系统)战胜的表现。若正常是正气胜,则必胃口大开且不再发热的现象。如果热又回来,这就是病邪仍在的表征。人之汗是正气所生,现在汗出而热回,是邪已胜正。没有胃口是精(正气)已伤,脾胃功能不正常,此病邪不退,则病人立生危险。
  8)风厥:中风所至,身热汗出仍胸内烦躁,其烦躁的症状不因流汗而减少。太阳主气主表,故外邪必先犯之,少阴与太阳为表里关系,遇热则肾水成气而上行,一旦成热气上行,则下足必冷而成厥逆现象。
    治法:针刺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再配合汤药。
  9)劳风:劳动汗出后风伤,或房事后出汗风伤导致,其病在下,肾脉病贯穿肝鬲入肺而入脑,故会造成人呈项强劲直眼向上翻,口水不断流出从鼻子出(肾反逆到肺),且恶风吹,寒颤不已。
  补充:五脏化液:肝——泪,心——汗,脾——涎,肺——涕,肾——唾
    治法:屈伸身体配合呼吸的动作,年轻人太阳气盛,能引动腑中之精气者须要三日,中年气血较衰弱者为五日,体力衰退者须七日。一旦欬出浓稠涕如青黄深色,大如弹丸,有从口出,从鼻出不定。但如无法出脓,必停留肺中伤肺,则会死。
灸友李晓静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3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18
1806楼#
发布于:2016-03-22 23: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李晓静 申请签到,2016年3月21日《黄帝内经》第45课心得:
三十一、热论篇第三十一
1、 所有的热病,刚开始最初都是伤于寒,有的会在六七日之间死的,有的十天以上才会痊愈。有伤于寒才会有温病。
比如一个人,体表伤于寒,如果饮食情志各种都适当的话就会慢慢的好起来。本身伤于寒的,如果不知道保护自己,这个时候寒就会传到里面去。当寒进入身体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少阳(之后到太阴少阴厥阴),另外一种传入阳明(最多就是发狂奔走,到这个地方就停止了)。
当寒进入少阳以后,又受到寒,就叫两感于寒,就比较危险了。
2、 伤寒一日:这里的一日是六天,为一个周期。刚开始是太阳受之。头项痛,腰脊会比较强硬。太阳膀胱经本身是寒水,如果伤寒寒就会更强烈就像冰块一样。如果六天没有好,如果进入阳明,阳明主肉,所以会身热鼻干不得卧。不能躺下去睡觉更肠胃有关系,因为阳明的经络是气脉,本来是往下走,但是寒进入阳明气会逆上来就会造成这些问题。
3、 伤害三日少阳受之,半表半里,少阳主胆,耳朵膀胱有三条,少阳胆经,三焦,小肠。耳门后面有听宫听会,所以会有胸胁痛耳鸣,因为气堵在那里。病在三阳,大小便正常一般可以发表。但是如果在阳明而且便秘的话不可以汗解,汗出了津液干枯燥气会反逆,大便更加不通。阳明腑热不可以汗。
4、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溢干。脾脉受之,脾脏受寒会腹部胀满。
5、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病没有好进入肾就会造成口燥舌干,
一个舌头可以看到五脏,如果舌头抽筋也属于肝的问题。舌头本身主心,舌根是脾,舌面是肺,舌下的金精玉液是属于肾。
6、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四十二天以后进入厥阴,男的会阴囊往上缩,心情会非常的烦躁。
7、 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气血不行,五脏不通基本上是死症,但是还是可以放手一搏。
8、 在病的时候以防不传要赶快让病人回去熬药吃。
9、 热病好了,但是有时候会回来是因为在发烧的时候勉强自己吃东西造成的。所以感冒发烧需要少吃或者吃点清淡的东西。发烧的时候最好不吃肉,吃多了热会留在里面。所以一般吃米面,蔬菜。
10、 两感于寒者,有阴病和阳病出现。太阳与少阴俱病,头痛口干烦满。阳明与太阴俱病,腹满身热,不吃东西说胡话。少阳与厥阴俱病,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这种情况可以用很热的米汤喝下去,让胃气恢复过来。
11、 五脏伤到,六腑不通,气血不行,三日就会死。阳明经走到脚下是厉兑穴。阳明精气最多维持三天。
12、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夏至前的温病是伤于寒。夏至后的是中暑,中暑都是发汗。
滋阴会有余热在里面,汗是阳,当阳到极的时候阴会回头。肉类瘦肉是阴,肥肉是阳。肥肉包瘦肉是阳包阴,刚开始会很好烧退了,但是过几天烧还是会来。
三十二、刺热篇第三十二
1、 肝热病者,小便黄,因为肝经落阴气。中药分寒热和去实的药。如果病人是便秘知道是实,实的时候分热实和寒实。小便清白是寒,小便黄是热症。如果病人脸色苍白脉细细小小,大肠没有蠕动,所以不会痛,寒症肚子不会痛。热症肚子会痛。多卧,乱讲话,容易受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遇到庚辛日,病会盛,甲乙热会出大汗。如果病人在气逆在庚辛日会死掉。刺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如果气逆的时候一阵阵的头痛,脉气冲到头面上。如果用刺法不知道用补还是泻,就找原穴肝经的俞穴太冲穴,原穴虚实都可以治疗。
2、 心热病,先会不开心。热:外面感觉到热,天阳是热。火:感觉到热是火。心本来像火,现在又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日会很危险,丙丁日病起发大汗。采用原络治疗法,刺手少阴太阳。
3、 脾热病者,头重(因为脾主湿),脸发青(因为会克到木),脾脏肿大会顶到胃出现恶心呕吐,身热,腰痛(少腹脾在管,热盛的时候肚子会往下坠,牵扯到的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会死都是阳气绝了,从末梢往身上冷),刺足太阴阳明(针足三里,三阴交都可以)。
4、 肺热病者,风就是阳,恶风寒,舌上黄身热(肺一热舌苔就是黄色的)
灸友李晓静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3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18
1807楼#
发布于:2016-03-22 23: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李晓静 申请签到,2016年3月22日《黄帝内经》第46课心得:
三十二、刺热篇第三十二
4、 肺热病者,风就是阳,恶风寒,舌上黄身热(肺管舌苔,肺一热舌苔就是黄色的),热症是喘咳走胸背,从胸部环绕一圈到背后痛,奇经阳维脉的地方。无法深呼吸,头很重很痛。汗出而寒,肺因热毛孔张开,汗不断的流就会感觉到外面的寒气,针手太阴跟阳明,热症都可以放血,四肢末梢青筋出来的地方放血。
5、肾热病,刚开始会腰痛,足经酸痛,嘴巴燥渴,身热。(味精出多了也会燥渴,因为味精伤肾)。热争则项痛而强,脚的胫骨的地方是冰冷的而且酸,脚背脚底都是热的。
6、人的脸,下巴的地方是心脏,左脸的地方是肺脏,有脸的地方是肝脏,鼻梁是脾脏,眉心是肾脏。攒竹上面有一点点红是有痔疮。还没有发病看到脸上的颜色,先去针灸。
7、治疗热病,要让病人先喝凉水然后下针,穿的要少一点。
8、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
热病始手臂病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
9、太阳的脉,颧骨的地方颜色很浓很光亮,是阳症,在表需要汗解。
10、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膈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荣在骶也,项上三椎陷者中也。如果督脉有压痛点,可以在痛点上面下针,或者在一寸半下针都可以。热症起针后不按针孔。
11、颊下逆颧为大瘕,就是有子宫肿瘤或者硬块。(人脸骨的位置为颧,脸的位置为颊)。如果在颊车穴的地方,会有腹的胀满。胸3  隔4   肝5  脾 6肾 7,这个热症就是炎症,发炎了。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1、 有温病,一用发表的药反而更热而且烦躁不安,脉急,病情没有因为汗解而好,反而津液伤到了狂躁不安。这个病叫阴阳交,交则死也。
2、 人的汗来自于谷的精华。只要津液在,都可以汗解。比如看到病人津液伤到了,可以在发汗之前先把病人的津液补一下然后再发汗就不会死掉了。
3、 有病身热汗出烦满,风厥。
4、 劳风,工人最容易得到的。劳风法在肺下(就是肾),其为病也,使人强上,瞑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这种病做弯曲做深呼吸就可以了,玩下去吐气,起来的时候吸气就可以好。
5、 五脏化液,宣明五气论:肝(流泪) 心(发汗) 脾(流涎——中风口水下流,或者是睡觉流口水) 肺(喷嚏) 肾(唾液)
流汗不止或者汗不留都是心的问题。
灸友唐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94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1
1808楼#
发布于:2016-03-23 00: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2日《黄帝内经》46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2日《黄帝内经》46课学习心得
    整个热证腰痛,因为热太盛,脾主肚脐,所以少腹脾臓在管,湿很盛,腰把肚子拉到

,湿太盛,肚子会往下坠,会牵扯到腰部,所以腰部会痛。遇到甲乙的时候是木日,木克土

。气逆为什么脚冷?阳气要绝的时候手脚末梢阴阳交汇的地方开始往身上冷了,可以刺足

阳明的穴道。
    风就是阳。心肺是阳的地方,所以难受,很讨厌风吹。舌苔不管脾臓而管肺,肺才管

舌苔,所以一热的时候就阳掉了。
    如果病人只有沿着胸肋走,没有维脉痛,可是没有身热,没有肺热,只有阳维脉痛,

下针外关就通通去掉了。病人有肺热,没有办法做深呼吸,头痛很重,因为阳受损,一直

往上冲,非常的痛,肺一热的时候毛孔就张开来了毛孔张开汗不断地流,可以感受到外面

的寒。
    如果我们要出血,绝大多数在肩井放血,凡是热证,井穴主心下满,荣穴主身热,荣

穴上下针,也可以在四肢末梢有青筋冒出来的通通可以放血,一放热就去掉了。
    肾脏有热的时候,刚开始腰痛,一直喝水,身热,肾主筋,胃经伤肾。正常人是脚底

热脚背冷的,现在是脚底和脚背都热起来,就不对,太热。身热的话土日会严重。
    肝脏有热的时候左边的颊先刺,心热的时候在额头,这个时候水火是相反的,额头前

面是红色的,眉头有一点点红是痔疮。病还没有发,看到他脸上要发热病了先刺他就不会

发了。如果说你刺的方法不对,相反的刺错了,变成三个周期才会好。如果是正常的,到

期就会好了,可是刺错了还是会好,时间会拉长。如果严重的逆刺,方法不对,病人会死


    在治疗所有的热病的时候,我们下针之前让病人喝冷水,大量喝水,喝完水下针,然

后衣服要穿的薄一点,不要太热,住的地方要冷一点,不要太热,这是治热病的方式。
    热病从胸肋开始刺足少阳。热病从手臂开始痛刺手阳明跟太阴。胸胁痛是肝和胆的地

方,如果热痛开始头顶刺足阳明胃经沿着走。热病身重骨痛,耳聋好瞑,我们刺足少阴,

身重的话也代表太阴,也可以在太阴上面做,眼睛会发黑,少阴证,可以刺足少阴。
    我们如何知道是热病?如果是太阳的脉,颧骨颜色很浓很鲜很光亮,这是热病,是血

还没有交接过来,不完全是阳热,这个时候凡是热病在表通通汗解。
    如果说厥阴脉见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三日是21天。连到肾,膀胱肾经是表里经。

都可以汗解掉。
    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鬲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

间主肾热,热病的气穴。气穴的位置都可以下针。在督脉上按,有压痛点,在督脉两边都

可以下针。如果是脸上颊往颧逆,赤色往上逆,腹中硬块是腹中肿瘤;如果赤色在下颊车

,如果赤色在颧骨和颊车的正三角尖,这个位置是胸隔的位置。
    一般遇到热证,发表的药一开汗一解就没有了就好了。现在不是这样子,一发表的时

候,病人更烦躁,不但烧没有退,跳的更快病人更烦躁了。病情不会因为你用汗解而好,

更严重,反而造成狂言不能食。
    天地的精华产生的五谷杂粮,人的汗的来源就是来自于谷。现在病较真在骨肉之间。
    第一个实证,脉一发汗病就去掉了。第二个实证,脉非常的急躁。第三个就是狂言不

能吃东西了。当你用汗解的时候,病人出现这三个症状代表人体正常的津没有办法胜过病

。只要津液在都可以汗解。
    太阳受气在表证,在项背肌肉的地方,先受邪的时候,少阴和太阳是表里。当你一得

热,肾经的津液会往上冲,下肢就会冰冷,遇到这种,太阳跟少阴同时和治,如何治?表

里都可以治,开点汤药给他喝。
    劳风就是劳动得的风。肺下就是肾,肺下金生水就是肾。肾主唾液,唾从鼻子出是肺

,这个水反逆到经上面。劳风的人做劳动的时候流汗,伤风。
    五臓化液,宣明主气液。五臓肝心脾肺肾,泪汗涎涕唾,有时候看见病人流涎,是中

风,口水往下流。
卢昆鹏
侠客
侠客
  • UID20187951
  • 粉丝2
  • 关注120
  • 发帖数137
1809楼#
发布于:2016-03-23 00: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3。22.日黄帝内经第46.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3。22.日黄帝内经第46.课学习心得:


    肺有热病时:头重脚轻,皮毛竖起,舌生黄胎,体热。针剌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在井穴(或四肢末梢青筋上)放血如大豆般之大小,立可痊愈。
      肾有热病者:先产生腰痛足胫酸痛,苦于口渴饮水不止,体热。针刺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
      肝脏发生热病,左颊部先见赤色;心脏发生热病,额部先见赤色;脾脏发生热病,鼻部先见赤色;肺脏发生热病,右颊部先见赤色,肾脏发生热病,颐部先见赤色。病虽然还没有发作,但面部已有赤色出现,就应予以刺治,这叫做“治未病”。诸脏热病应当汗出的,都是至其当旺之日,大汗出而病愈。
   太阳病脉现,病人面色光亮,两颧发赤,为热病。赤色停留不动,只须得汗即愈,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若脉呈现太阳与厥阴相互争夺者,死期不出三日了。若太阳热病内延肾脏,会呈现少阳脉与色。少阳的脉出现与色赤在两颊,这是热病。赤色不传变,一旦得汗即愈,
       如果热病皆从其部位起赤色,施治得当,则在到脏气最旺之日必痊愈。如刺法不当,必须要过笫三次脏气最旺之日才会好,严重的逆治会使病人死亡。因为热病要汗出而止,在当值气旺日方可大汗。治疗各脏热病,必先令患者饮入大量冷水再施刺法。令其穿薄的衣服,居于阴凉处,令身体变冷而停止施治。
       热病若先见胸胁部痛,手足躁扰,可用刺法来泻足少阳胆经,补法来强化足太阴脾经,病情严重的,可依水热穴论中五十九刺来泻热。若热病初时手臂疼痛的,可剌乎阳明手太阴二经,令其汗出而止。热病初生于头部者,可刺项部太阳经穴,令其汗出而止。热病始生于足胫者,可剌足阳明胃经,令其汗出而止。热病先发生全身沉重,骨头瘸,耳聋,目昏眩者,可剌足少阴肾经,严重时可利用水热病论中的五十九穴来针刺去热。热病若先发生目眩晕而发热,胸胁苦满,可刺足少阴肾经穴与足少阳胆经来治疗。
        太阳病脉现,病人面色光亮,两颧发赤,为热病。赤色停留不动,只须得汗即愈,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若脉呈现太阳与厥阴相互争夺者,死期不出三日了。若太阳热病内延肾脏,会呈现少阳脉与色。少阳的脉出现与色赤在两颊,这是热病。赤色不传变,一旦得汗即愈,时机未至。若此时又与少阴脉互见且相争,死在三日之内。热病必有气穴,三椎下身柱位痛,主胸中大热。四椎下有痛点,必主横膈有热。五椎下有痛点,主肝脏热。六椎下有压痛点,主脾脏热。七椎下有压痛点,主肾脏热。这些都在督脉上可察知的反应病点。这是以第三椎身柱穴位为标准来察的法则。自两颊下方赤色逆行上颧,表示腹中有大硬块。赤色向下牙颊车位扩散,必有腹满症。颊下向上位扩散赤色者,为饮食已不入口的疾病。
     如果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说明人体的精气回来了。      若腹热者,表示病人烧还沒有退。又如重了,是邪胜了。不能食,精不足。如果病还留在身体里时,就会影响寿命。
       劳风,就是劳动以后得到的风,劳风发病在肺下,就是肾(金生水),它的症状是头项强直,目视不明,吐黏痰,恶风又发寒战。
黄玲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200
1810楼#
发布于:2016-03-23 22: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23日《黄帝内经》第47课心得
三十三、评热病论:
  4)肾风:颜面肿,妨碍言语不清。(此气已虚,不可施针,若不当刺而刺,则五日后必再发它病。)
  5)风水:病症及原因。
   1、短气且阵阵发热,热来时,会从胸背正中往上冲至头部,有汗出,手发热,口中燥渴。
      原因:邪所以聚处,正气必虚,阴津虚弱处,阳气必聚集而来,人身体不会有空的地方。
   2、小便黄色。
      原因:少腹有热。
   3、目下有微肿如水袋且表皮光亮。
      原因:水属阴,聚集阴处,目下为阴位。
   4、腹中肠呜
      原因:水病本就始因在胃肠之中。
   5、全身沉重难行。
      原因:阳明胃经入足部,足生气之源。
   6、女人则月事停止。
      原因:冲脉亦受阻而闭塞,(冲)脉本属心主司,自心胸中直络子宫中,为经血之源,今阳气不下反上逆冲肺,心气亦无法下达入肾及胞中,经血源断。


   7、烦躁且无法进食。
      原因:脾脏功能不强则会生烦躁,无法主司运化,食物不下,胃脘部受阻隔。
   8、无法仰卧,仰卧必咳嗽,咳出清水。
      原因:胃肠中有余毒水未尽,一旦正躺必咳不止,正躺时,毒水向上压迫肺脏。身有水气病,必先目下有微肿如水袋且表皮光亮。  
 补充:水属阴,聚集阴处,目下为阴位,太阴脾所主少腹为阴。
三十四、逆调论:
  1)温病及热病,产生高热状,造成不但身热且胸烦苦满。
     原因:阴津液不足而阳热气过盛,造成身热而胸中烦躁苦满。
  2)并非因为穿得少而寒冷,也并非身中寒气,寒有自体内生出者,身体寒冷好像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原因:阳气不足,阴津过多,导致表虚而又外感六邪之气所致。
  3)手足俱热,遇风寒中表时,却像火炙一样发热。
     原因:阴津不足,阳气过盛,四肢皆属于阳,阴津不足造成里阳与表阳相遇以致更热,阴津不足无法灭阳火,阳气独盛。则必如烈日之下一样万物不生,阳独盛而生养停止,此际遇风如受火炙发热的,肌肉必被热燃烧失去营养水份而消瘦下来。
  4)骨痹:(寒从骨髓里面出来)身寒冷,即使用热汤或火烤其手足,亦不觉热,身穿厚衣仍无法温暖,但又不会打寒颤发抖。关节呈拘挛状。
     原因:平常肾气较强,多从事水中工作者,汗出又当水气,日久太阳表气必衰,阴液过多肾阳必不长,无法同时去供养肝、心二脏。肾属水,主骨,令肾阳不足必不生热,造成其间骨髓不充足,此寒会有由骨中出来的感觉。不会有寒栗发抖的现象,是因为肝为一阳之地,心胸为二阳聚之地,肾是单独的藏在下方,肾无法供应营养给肝心肺,故不会发抖战栗。风湿关节炎就是这样来的。
  5)肌肉麻痹感觉沉重,即近衣物,仍觉麻痹。
     原因:血不足,表阳气充实造成,血不足时肌肤麻木不仁,表阳气虚不能活动,气血两虚必会麻木不仁,且无法使用,表面上看肌肉并无异常,一旦如此再加上精神涣散无神必终不治。
  6)气上逆无法安卧,呼吸音大且浊状,或呼吸无音。
     原因:阳明胃气上逆造成的,足之三阳经本应下行至足,今反逆而上行,致呼吸带浊音。
  7)生活起居正常但呼吸沉重。
     原因:肺络脉反逆,络脉气无法随肺经气上下而行,必滞留不去停在肺经上,此络脉病很浅,所以生活起居皆正常但呼吸浊重。
  8)卧时正常,行路则喘息不止的。
  9)无法安卧,一卧必生喘息者。
     原因:水气客居胸中所致。人体之水必随正常之阴津而流动,肾为水之脏,主津液,今水不归肾,上逆入肺而生喘。
  补充:
三十五、疟论:
  1)痎疟,都自风来,但有时亦有恶寒发热。初发时,起汗毛战栗,哈欠连连(肾管伸懒腰打哈欠),再次则成恶寒齿战不止,牵引腰背疼痛,一旦寒去则身体内外均发热,头痛如破,口渴想喝冷饮。
    原因:体内阴阳上下相争造成,其间虚实更易,阴阳互移变化。阳入阴中,则成阴实而阳虚,若是阳明虚,则呈现战栗齿抖不止(阳明经络牙齿),若是太阳虚(多血少气,虚则血脉不通而痛),则腰脊背部强硬,头痛等症状,若三阳俱虚,则阴必盛,必阴寒自骨内生,皮肤、骨头皆痛,里寒则表里皆寒。阳若过盛则体外壮热,里阴虚则内必生热,一旦内外皆热,病人会喘息且口渴,所以会想喝冷饮也。
灸友李晓静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3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18
1811楼#
发布于:2016-03-23 23: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李晓静 申请签到,2016年3月23日《黄帝内经》第47课
5、当有劳风的时候想办法把脓涕吐掉,有从嘴巴出来或者鼻子出来,吐掉以后就没有问题了。比如用处方或者刺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6、有病肾风者,脸肿起来,语言讲不清楚了。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针灸遇到虚症的时候能不刺就不刺,用药物。如果病情再复发,呼吸会非常短,因为津液会不够了。受了风寒,阳下不去就会往上走,从胸背一直到头上,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有积水),肠鸣,全身沉重,女子的话月经就会没有了,不能正躺,咳嗽。常人:肺就是阳,下沉是正常人,如果下面是寒湿的,没有办法下降就会回逆,所以月经就没有了。不能正着躺,只能侧躺才有气,不然会咳嗽。
眼袋如果下面像卧蚕一样的话就是积水,水肿。
7、邪气盛的地方正气一定是虚的。阴虚者(指的是血和脏),阳必凑之,会少气发热。阴阳协调的话只有运动才会流汗。小便黄的话腹中有热,不能正躺,胃气有热。水气病眼袋下面是浮肿的。如果人的眼袋黄而且很光纤,如果左边光纤说明儿子很优秀,右边很光纤说明女儿很优秀。如果眼袋是黑的,说明无子。水气:就是眼袋好像水泡一样,抛抛的。
8、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呜者,病本于胃也。脾比较弱,吃东西吃不下去。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所以心脏管月经,气逆下焦冷的时候月经就没有了。
三十四、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1、 有发生温病热病,如果热造成烦满是因为阴气少而阳气过盛。当阴的津液不足的时候阳气就会过盛,阳气就会网上走。
2、 穿厚的衣服还是冷,穿薄的衣服还是冷,这个寒是里面生的寒。表寒用表寒的药,里寒用里寒的药。穿衣服穿的再多都是冷,这种人都痹气,这种人平常阳气就比较少阴气比较多, 所以造成表虚的现在。毛孔可以收缩就是因为有阳固在外面,如果没有阳在外面人就会汗流不止。这种本来阳就比较虚的人再受到风寒,会感觉到从身体里面冷出来的现象。
3、 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有的人水不能盛火,所以感觉到独阳在那边,手脚就会觉得很烫。独阳者肌肉不能生长,非常的瘦弱,治疗的时候要把阴阳调回来。
4、 有一种人一年四季都觉得是冷的,这种冷把他丢到热水里面都还是冷,穿很多的衣服还是冷,但是不会冻栗。这种人平常肾气很盛,从事水里面工作的人,流汗身体在水里面寒水泡到身体里面去,阴液过多,肾阳不够,一水不能胜两火。冷从骨头里面冷出来。这种人关节都会肿大胀大。这种人就是因为寒热交替,寒进入骨髓,这种寒不是真正的受寒,所以手不会抖动。
灸友唐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94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1
1812楼#
发布于:2016-03-23 23: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3日《黄帝内经》47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3日《黄帝内经》47课学习心得
    弄伤了眼就是脾臓,眼泪多是肝的问题,嘴巴渴是肾的问题,如果是劳风,因为劳动中间感受到风寒,怎么治?做深呼吸,同时身体弯下来吐气,伸起来吸气。年轻的人三天就好了,中年者五天就好了,已经没有精神的人七天一个礼拜。咳出青黄涕,脓涕,痰,从口中出来从鼻子出来,如果不出脓涕就会伤到肺。当有劳风的时候想办法把肺里面的痰吐掉。
    脸都肿起来了造成语言都讲不清楚了,你不当刺而刺,五天后病就会再发。我们在做针灸,太虚能不吃药就不要吃药。复发的病非常短,因为津液不够,把津液伤到了。热会从胸背上至头,津液伤到。受风寒,阳下不去就往上走,从胸背一直到头上,汗出手热,津液伤到,造成口干口苦,非常的渴,小便黄,眼袋下面是肿的,下肢有积水的现象,水肿,腹中肚子有肠鸣的现象,积水,全身沉重。
    常人肺在胸阳,往下沉,当下面湿的时候他就会回逆,下面整个是冰冷的。如奶水下来到冲脉不通了就回逆,回逆就下面是冷的月经就没有了,里寒造成的。不能正常,阳气回逆一冲到肺里面咳的更厉害。侧廊可以,正面没有办法。
    当邪气聚集在一个地方的时候,正气是虚的,所以人身上没有空间,邪气来的时候正气就虚掉。如果一个人阴虚了阳必旺盛,比如说阴指的是血,如果是血不够了就是阴虚,阳会走进来。
    小便黄,淋症上看的话,胃气往上升,痰湿,造成不和睦。眼袋浮肿一定是水气停。眼袋肿,黄而光鲜的时候是指子息很旺,左边眼袋非常光鲜代表他出贵子,右边眼袋很光鲜代表他女儿很优秀。左边眼袋黑的代表没有儿子。眼袋最好像一个卧蝉的水泡一样,那就是水气。水气病有水肿。
    人有发温病发热病,如果说这个热造成烦满,怎么解释?阴气少而已,阳气盛。当你阴的津液不足的时候,阳气就会过剩,看到表面上热证,口渴热证,实际上是阴不足,没有办法制阳,阳气就会往上走。
    有一种,穿的厚的衣服还是冷,穿的薄的衣服还是冷,这个寒为什么是这个现象?这个寒是代表体内生的。所以表寒和里寒不一样,要分清楚,表寒用表寒的药,里寒用里寒的药。穿衣服穿的很多的人还是冷,这种人多悲戚,平常阳气就少阴气比较多,造成平常表虚的现象,阳不足,阳本身是固表,人体皮肤表面上毛孔收缩起来是因为有阳在里面,没有阳就汗流不止,所以阳不够阴气比较多,本身就阳不足又受到风寒感觉身体冷,同时身体里面冷出来的现象。
    有的人浑身都是热的,皮肤像火烤一样,整个手脚都是热的,遇到风寒吹的像遇到火烤一样,这一类的人本身是阴气虚阳气盛,四肢通通属于阳,感受风寒,两阳相搏,感觉阴气更少,这个时候水就不能胜火,独阳在里面,感觉手脚热,烫像火烧一样。阳独的时候肌肉不会生长。
    有一种人一年四季都是冷的,这种冷放到热水里面他还是冷,穿很厚的衣服还是冷,但是他不会抖动颤栗,这种人平常肾气很盛,平常在水里面工作的人,汗流出来正当在水里面,就造成寒水跑到肾脏里面去,阴液过多的时候肾脏阳就不够,一水不能胜两火,寒气一直进来,两火是心和小肠的火,这个时候不能胜他,里面的阴寒比较重,太寒的时候骨髓都是冷的,冷从骨髓里面冷出来。这种人关节就会肿大胀,这就是风湿关节炎的由来。洗东西一下冷又煮饭炒菜一下热,一冷一热,一热一冷交替,寒就会进入骨头里面去,并不是正真受寒,不会发抖。看见骨节里面肿大知道寒在里面,处方就开去寒的药就可以了。
    人肌肉麻痹很沉重,荣气虚卫气实,荣讲的是血,卫讲的是气。血气不足的时候肌肤就会麻木,阳气虚的时候,卫气就没有办法出力使用他,如果两个都虚就不用,当我们手脚不听使唤的时候,四肢管的是全身的阳,肠胃在管四肢,再看他的眼神。
    有气逆不得卧,呼吸声音很大;有的不能躺下去,没有声音的;有的人可以躺下去但是走路喘气的;有的人不能躺下去不能走路而喘的;有不得卧的,卧而喘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气不得卧有声音的是因为胃气上逆造成胸腔里面浊气很多声音很大;有的人不能躺下去睡觉而声音呼吸很好但是气没有力指一般的失眠;起居正常呼吸有问题是肺的络脉有问题;有的人躺下去可以,一走路就会喘这是肺气不能下降;走路的时候做深呼吸,走路的时候肺气下降,逆气的话就会喘,下不去就会喘;有的人不能卧而喘都是肺。如果阳明胃气反逆的话无法躺下。
    当一个病人会出现喘,吸气吸不进来的时候是肾;吐气吐不出来是肺。人体吸气的时候进入肾,吐气的时候是进入关元一路上行到胸腔到鼻子,嘴巴出去为吐。吸从后面下降,吐从下面往上升,这是常态。肾脏有问题了吸气吸不下来,吐气有问题了是肺里面的问题。治气喘的时候弄清楚是吸气困难还是吐气困难。
    所有的痎疟发生于风,有的人是一天发一次,有的人是隔天发一次,有的人好几天才发一次,有的人是忽冷忽热,有的人先发冷再发热,风都是外感,由外面传进来的,从皮肤毛孔进来,欠身,病在太阳经。本来伸懒腰打哈欠,肾在管,太阳跟肾是表面关系,会有发寒的现象,腰脊剧痛,发冷发热交换的现象,寒的症状全身一直在发抖牙齿在打颤,背后腰通通在痛。发热的时候头痛渴。
    阴和阳在挣,虚实在相争产生的现象。如果说阳病于阴而阴实阳虚,阳明虚则寒里,阳明经络到牙齿这边,牙齿会打颤。如果说阳太多,跟阴并在一起,阴本来不受就会造成阴实阳虚。阳明经本来是多血多气的,阳明是很热,阳虚的时候。太阳虚的时候,太阳是多血少气的经络,如果阳虚的时候血在太阳经里面停止不前,这个时候产生经络上发现背痛头痛项强。三阳聚虚阴气盛,阴在骨头上,这个时候病人就会有骨寒痛。疟症在发病的时候有时忽冷忽热,疟症的冷是从里面出来的,阴寒是由内生的,所以会造成里外都冷。当阳很盛的时候造成外热。热的时候阳盛,冷的时候阴盛。阴是从里面发出来的。阳盛的时候病人津液发散太多,所以想喝东西。
林晶
侠客
侠客
  • UID201868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813楼#
发布于:2016-03-24 02: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3月22日《内经》第46课学习心得
第三十二篇[刺热论]
3)脾热病者
先头重(脾主湿,湿很重),两颊痛,烦心,颜青(脾热反辱肝脏),欲呕(脾脏有问题一定会呕,脾脏肿大压迫胃导致呕吐),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俛仰。腹满泄, 两颔痛。甲乙甚(木克土,凶),戊己大汗。气逆(阳气厥),则甲乙死。 刺足太阴阳明穴道,取三阴交、足三里无所谓补泻。
4)肺热病者
先淅然厥起毫毛(皮肤先感到冷冷的,因为肺主皮毛),恶风(阳)寒,舌上黄(肺管舌苔),身热。热争则喘欬,痛走胸背(阳维脉,单纯的胸背痛下针外关穴即可止痛),不得大息(无法深呼吸)。 头痛不堪(阳往上冲),汗出而寒(肺主皮毛,毛孔张开而感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 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井穴放血),立已。
井主心下满,荣穴主身热,四肢末梢有青筋的地方放血也能退热。
5)肾热病者
先腰痛胻(hang牛背)酸,苦渴数饮(肾主津精玉液,所以肾热时嘴巴会燥渴。味精咸,伤肾),身热。 热争则项痛而强(太阳膀胱经与肾经表里,所以也会出现项强痛),胻寒(脚的胫骨是冰冷的)且酸。足下热(正常人是脚底热脚背凉,足下热是指脚底和脚背都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 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
6)肝热病者
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心热的时候,颜指额头,上下相反,水火既济卦,遇到水火的时候会相反); 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下巴)先赤。病虽
林晶
侠客
侠客
  • UID201868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814楼#
发布于:2016-03-24 02: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3月23日《内经》第47课学习心得
第三十三篇[评热病论]
5)宣明五气论:五脏化液
肝-泪;心-汗;脾-涎;肺-涕;肾-唾。
病人眼泪多,提示肝;病人口渴,提示肾;流汗不止,提示心;汗不流,也是心。
劳风后感受风寒怎么治:以救挽仰(不需要药,只要站着深呼吸同时弯曲身体即可,吸气时身体挺起来,吐气时身体弯下去,这样天阳之气会进入肾脏)。巨阳引精者三日(年轻人3天就好了),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老年人体力差需要7天)。应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 大如弹丸,从口中或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所以有劳风时应想办法把肺里的痰吐掉,吐掉就没有问题。除了站着呼吸这个方法外,还可以用针灸或处方攻痰。
6)肾风
有病肾风者,面肿,言语不出,可否针灸治疗?
遇到虚证能不刺就不刺,可用药物治疗。不当刺时刺了,五天后病就会再发。再发的时候必有少气(津液不够,导致呼吸短)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胸阳本应往下沉,下面汗湿冰冷时胸阳则会回逆。遇到肾风,胸阳下不去而往上走而发生时热从胸背往上走的症状), 汗出手热口干苦渴(肾主唾,津液受伤症状),小便黄,目下肿(眼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积水的症状),女子月事不来(里寒,胸阳不下,奶水没有下行导致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躺,正躺则咳嗽,病名风水。
7)邪之所凑,正气必虚。阴虚(阴指的是脏、血,阴虚时提示血不够了)者,阳必凑之,表面上会看到阳症:少气时热而汗出也(病再发会出现这个症状,因为津液伤,阴津伤,阳气补。阴阳谐和时只有运动才会导致流汗)。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临床上判断腹中是否有热,一般问诊小便情况)。不能正躺者,胃中不和也,正躺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眼袋)。 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
ps.眼袋的望诊:黄而光鲜是子系很旺。左边眼袋黄而光鲜为出贵子;右边眼袋黄而光鲜为女儿很优秀,左边眼袋黑为无子。
8)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欬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 腹中鸣者,病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