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楼#
发布于:2015-12-09 21:44
请问怎么入群听课?谢谢
灸友38008:韩辉第55、56课学习心得:维脉有阳维和阴维。阳维脉把所有的阳经维在里面。维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的就是阳维。阳维脉是外关穴在管。所有的腑都跟阳维是互通声息的。阳维脉跟内脏随时在沟通。阴维脉是内关在管。阳维脉管外面胸腔这一圈,沿肋骨外面,下焦这一圈是带脉在管。若有病人腰痛、胸痛,就下外关临泣。外关、临泣为一组,列缺、照海为一组,后溪管督脉与申脉成一组,专治项强、脖子僵硬的穴道。若病人胸痛,痛在里面是阴维,痛在外面是阳维,搞不清楚就外关透内关。外关透内关,生死桥搭起,阴阳交合。下针以后要等到气到了再去做补泻。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就是气到了。如果看到一圈青色,就是扎到血管了。一定要把气引到才有效果。用金属的针是因为肺是金,金可以导气。若碰到动脉血管,致使肿起来,用手掌轻轻按着那包,大概6呼,慢慢的整个都平掉了。左右捻针,病人感觉到酸,麻,胀就是气到了。如果捻转了气还是没到,表示病人气脉很弱。要用施针者身上的气去引导病人的气,这就是引气的方法。若捻转法也引不到气,就在上下的穴道,用手去戳它,稍微推它一下,慢慢推它,用你身上的气去引导对方的气。如果引了半天还是没到,就表示病人太虚,要用呼吸法。用呼吸法引气时,病人吸气拔针,吐气进针。如果病人太虚,还无法引气就用灸法。烧山火和透心凉是大补和大泻的手法。烧山火是补,透心凉是热症,要泻。烧山火的手法是:先引气,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差不多1寸的地方,依次在天部,人部,地部各插提9次,一定要紧按慢提。胃家的寒症胃痛、呕酸,在中脘上做烧山火,人瘦,肚子平就在足三里。脚冰冷在三阴交做烧山火。烧山火是强补,完了再灸,对身体很好。透天凉是大泻法。手法是先引到气,然后插到底部,依次在地部,人部,天部各提插6次,紧提慢插。扪法就是针起来的时候,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了。泻的时候,不要按,让气往外走。燥渴、大渴、病人发烧,都可用透心凉。发烧在尺泽做。烧山火和透心凉是强补强泻,原则是要找肉多的地方做。阳中引阴就是病人是先寒后热。阴中阳中是先热后寒。所谓的先热后寒跟先寒后热就是先补后泻和先泻后补。寒比较多,热比较少,先补后泻。痛多酸少也是先泻后补。如背痛是膀胱经痛,是酸多痛少,扎委中,束骨或飞扬。留气法治疗痞块,硬块,肿瘤时用。下针时取阳数9,紧按慢提,针提起一点,停留5分钟,再取阴数6,紧提慢按,针下插一点留针,取针时不扪针。烧针治疗脂肪瘤,良性的痞块,里面化脓的,先用火罐抽出脓头,烧针刺痞块,正中直针,正前卧刺一针,正后卧刺一针。报刺法又称飞针引气法,正中直针一针,后提到皮层,针转向八个方向斜刺,针下到正中底部,左右捻捻针,针提出来。化脓,有大的脓疮,烧山针效果比较好。运气法是强泻法,剧烈疼痛时会用到,专门治疼的特殊手法。痛分四种:一、就是痛,实症;二、痛多酸少,先泻后补;三、痛少酸多,先补后泻;四、酸、麻,最不好治。用纯补的手法。做泻的时候,把针后不要按针孔。提气法专治顽固的冷麻,又冷又麻,麻是虚证。提气法是提6数提到皮层,转针对着冷麻的方向刺下去,留针。当给病人治症时,在子,母穴下针后,疼痛还在,这时就用运气法,提气法加强它的效果,扎他的原穴或本穴。 |
|
1802楼#
发布于:2015-12-09 22: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徐佩凤申请签到,2015年12月9日《黄帝内经》第36课学习心得。1六经脉中如—脉独行时的症状及治法。〈—〉太阳经的脉气独行时,病人手足冰冷,气逆上而呼吸粗大。用表里俱泻法。取通谷,太溪。〈二〉阳明经的脉气独行,这是阳气相重垒之象,用当泻阳而补阴,取陷谷,太白。〈三〉少阳经的脉气独行,是气逆行产生造成阳蹻脉的前部肿胀,取临泣穴。《四》太阴脉气至时,须细心诊察是否为真藏脉气,因为太阴之脉至表示五藏之气已少,肾气也呈现不足之状,取陷谷,太白。用补阳泻阴法。〈五〉少阴脉独盛时,这是少阴脉气逆行所致,阴气不得上行,阳气独盛于上,使肺心脾肝四脏之脉绷紧,过剩之气又进入肾,应当在经络上施用泻阳补阴的刺法来调和。〈六〉厥阴的脉气独行,治在厥阴脉上,此时必有因肝气虚弱造成心病。如有寒气入心的感觉,表面上可见病人冷汗不断,须调饮食与对症下药,取太冲穴。2三阳三阴脉象:太阳经脉是三阳最表,是浮脉,出现的是寒症。少阳经脉是—阳之属,脉滑且中不甚实,到少阳脉已结束寒症。阳明脉是重阳,脉大而浮数,阳明的症是热不寒。太阴脉沉浮状,令人如感其有不搏之时。少阴脉至肾脉,脉沉而不浮。3六经辨症:太阳→少阳→阳明(病止)→太阴→少阴→厥阴(阴之至)。中医认为太阳上面是平人,阳明以下都是正常人,经过六经之后才会生病,所以在六经传遍时,不管是在阳明还是少阴出现病症时,中医就把病治好了,而且可以同症同治。而西医只有在严重时,议器才检查出来。所以西医治病,中医治症。4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A肝与春日—样,是由肝胆主治。甲乙日为木,与肝同。当肝病患者发生痉挛时,立刻给予甘甜之物缓和,这是因为木克土,食甘强土,使木不制土。如病生在肝,到了夏季会痊愈,若夏季不愈,到秋天更严重,如能延续到冬天,到春季来时又会复发,此时,病人最忌当风,同理肝病会在丙丁日愈。若丙丁日不愈,必严重在庚辛日,能够度过庚辛日不死,则不变于壬癸日,会在甲乙日来临时复发。肝病患者在清晨时症状会很明显,傍晚时会很严重,半夜时趋于平静。肝有病气郁不散时,应给予辛味之药物予以发散其郁结,用酸味物来收剑辅强肝脏。B心脏与夏季通,由心和小肠主治,与丙丁日同性。心气无力且减缓时,立刻给予酸物来收敛它,这是酸生木,木生火,使心脏强大。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到了冬季会很严重,能熬到春季会持恒不变,到夏季来时又复发。此病严禁热食厚衣,不可让身体过暖。心脏病按常理会在戌己曰愈,如不愈,壬癸日会更严重,如能度过壬癸日,甲乙日不生变化,会在丙丁日复发。心脏病在中午症状较明显,到半夜会严重,在清晨会很平静。心脏亢进时,立予咸味的药物来和它,用咸味来缓心,用甘甜心之物来活动心脏。
|
|
1803楼#
发布于:2015-12-09 22: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张兴平申请报到。2015年12月8号《黄帝內经》第36节学习心得: 水液进入胃里,放散精气,上行输送到脾脏,脾脏散布精华,又向上输送到肺,肺气通调水道,又下行输入到膀胱。这样气化水行,散布于周身皮毛,流行在五脏经脉里,符合于四时五脏阴阳动静的变化,就是经脉的正常现象。
当太阳经的脉气独行的时候,会造成病人手脚冰冷。喘虚气逆,呼吸短触,这个症状是阴不足,阳有余。 阳明脏独至,是两个阳并在一起,純阳明,这个时候当泻阳补阴,因为阳很盛,这时我们可取足阳明的俞穴 因为阳桥脉跟胆经是并在一起的,所以少阳脉出问题的时候,气会逆行,这时会造成阳桥脉的全部肿胀,可用胆经的俞穴。 所以经络上的俞穴,就是可以治疗脏气过旺,阳气过旺都可取他的俞穴,少阳是一阳,阳明是二阳,太阳是三阳。 因为脾胃是相表里,要治也是治俞穴,因阴很盛,所以我们要补阳,泻阴。 寒气停在身体厥阴经的时候,肝是母的时候,母会生子,木会生火,所以寒气就会进入心脏,发为冷汗,这时调食和药,治在下俞,象肝经的太冲穴。 中医是六经辨症法: 从太阳,少阳,阳明,到阳明这里病就止了。第二种是: 少阳会进入太阴,太阴没好就进入少阴,少阴没好就进入厥阴,厥阴是阴之尽,所以肝脏是人身上最后的脏。 帝问: 太阳经脉的脉象是怎样的? 太阳是三阳之最表,所以他是浮脉。少阳象一阳,只有一个阳在里面,一阳则长,滑而不实,因为阳不盛。阳明的脏象是大而浮,因为阳明是纯热症,阳明等于旦热不寒。在太阳症的时候还有寒。在少阳症的时候,往来寒热还有寒。到阳明症的时候,就看不到寒症了。全部是热症,用这种方式来区分,三阳就出来了。阳明是旦热不寒,所以脉象是大而浮。 太阴藏搏,搏就是他的脉搏时大时小,象伏鼓一样。二阴搏就是肾脏,少阴的脉气。太阴的脉跟少阴的脉两个不太一样,少阴脉比较沉,在身体里面,沉而不浮。到了厥阴的时候,因为是阴的极限。阴极会生阳,所以膜到厥阴脉的时候,会反逆,有时大,有时小。 帝问: 我们把人身体里的构造与天地四时配合起来,然后如何做可以順天应,如何做可以逆天,违反天意?得失如何。 岐伯说: 我们五形木,火,土,金,水,一样过亢,一样过弱,都可以知道死生来决成败,来定五脏之气,问甚之时,死生之期。 甲 丙 戊 庚 壬 乙 丁 己 辛 癸 木 火 土 金 水 甲乙就是阳木,肝主春天,主厥阴,少阳是管春天的,日子是甲日,乙日。我们每一天都有日干跟日支,甲,乙日都是属木,如果肝急的时候,筋会抽筋。急食甘以缓之,甘味,甜味的药都能缓他。这些都是以本草为主。 心主夏,心经,小肠经主治丙,丁日属火。心不喜缓,如太慢了,急时用酸来收他,在本草,酸性的药都能收。 脾主长夏,脾经,胃经主治,日子是戊乙日属土,脾不喜湿,湿气太盛会造成脾脏的压力,可用苦味来燥之。 肺主秋,肺经,大肠经主治,其日是庚,辛属金。肺最受不了是气上逆,气应该下降才正常,如果气反逆,可用苦味的药来治他。苦味的药能燥能泻,让气往下沉。 肾主冬,肾经,膀胱经主治,其日是壬癸属水,肾不喜欢燥,如太燥了,可用辛味的药来润燥。在中药里,咸味的药能软坚,所以坚硬的东西我们闱咸味的药去软他。开腠理,让精液通气,这就是五种酸,苦,甘,辛,咸的用药的目的。 辛甘升得阳,酸苦永泄为阴,所以,把酸味,苦味的药加起来为升阴。把辛甘的药合在一起升阳。 病随四时的变化,相生的时间则愈,相克的时间则凶。如病在肝,会在夏天痊愈,这是相生的季节。夏天如沒好,秋天会加重,因为金克木,如果秋天没死。冬天病情不会延伸了。 如病在心,在长夏会痊愈,如果长夏不愈,在冬天会加重,如果在冬天沒死,这时会持平。心脏病的人禁温食,热衣。所以要吃冷点的食物,衣少穿一点。保持冷一点。所以冬天洗冷水燥的人沒有心脏病,因为自然界的力量是最大的,人要以天地之间的气来生。心脏很热,热极会生寒,寒极会生热,当心脏有问题的时候,用寒去调他,用外在的寒来刺激它,心脏会硬被调整过来。 |
|
1805楼#
发布于:2015-12-09 23: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 12月09日作业请审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2015/12/09 36集学习心得:
1、 人体上膈的作用就是分清浊。清气上输于肺维持人体正常的水分需要,浊气通过三焦下输到肾再到膀胱排出体外。 2、 西医治病,中医治症。中医讲究同症同治。邪气没有侵入人体,在太阳之上,称正常人。邪气进入人体通过太阳到少阳到阳明到太阴、少阴、厥阴这个时间表现出来的是症。过了厥阴,西医通过检查指标发现异常,认为是病,开始治病。比中医治疗晚了很长时间。 3、 人体中太阳经的脉气如果独行,会造成病人手足冰冷,气逆上而呼吸粗大,这是阴津不足,阳气有余的现象。此时当施用表里俱泻之法,不须补阴津,故当取足下通谷注①与太溪二穴。如果是阳明经的脉气独行,这是阳气相重垒之象,吾人当泻阳而补阴,故取足下之陷谷与太白二穴。如果是少阳经的脉气独行,则必是气之逆行产生,会造成阳蹻脉的前部肿胀,此时须独取足下之临泣穴,因为少阳之独至,只是一阳经之太过而造成的。 4、 太阴之脉气至时,须细心诊察是否为真藏脉气,因为太阴之脉至,表示五藏之气已少,肾气也呈现不足之状,这时宜取足下之陷谷与太白,用补阳泻阴之法来治。如果少阴之脉气独盛,这是少阳之脉气逆行所致,阴气不得上行,而阳气必独盛于上,如此会使肺、心、脾、肝四脏之脉绷张起来,过剩之气又进入肾,此时之治宜在经络上施用泻阳补阴的刺法来调和。如果是厥阴的脉气单独而至,须治在厥阴脉上,此时必有因肝气虚弱造成心痛如有寒气入心的感觉,表面上可见病人冷汗不断,此时须调和饮食与对症下药,用针则取足下之太冲穴。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5、 甘味缓,酸味收,苦味燥,能泄气,辛能润燥,咸能软坚。辛甘生阳,酸苦生阴。 6、 肝与春日一样,是由足厥阴与足少阳经所主治,天干中属甲乙之日为木,与肝同,当肝病时,病人发生痉挛的痛苦时,立刻给予甘甜之物来缓和,这是肝病为木克土,食甘强土,使木不制土。 7、 心臓与夏季同,治由手少阴与手太阳二经,天干中,丙丁日与其同性,心气无力且减缓时,立刻给予酸物来收敛它,这是酸生木,而木能生火使心脏强壮。 8、 脾与长夏通,治由足太阴与足阳明二经,其天干中与戊己日同属。脾必受难于湿盛,立刻给予苦味的药来干燥它。这是苦主心,心主火,火又生土。 9、 肺与秋季合,治由手太阴与手阳明二经。天干中庚辛之日与其同属性。气不下而反逆必伤肺,立刻给予苦味之药来降气向下,因为苦入心,心主火,火能制金。 10、 肾与冬季相合,治由足少阴与足太阳二经。天干中之壬癸日与其同属水。过燥之气必伤肾,立刻给予辛味之蘖来润养,如此水份充足,肌理必顺达,津液就可以自由出入不致生阻碍了。这是因为辛主肺属金,金生水,故可强肾。 11、 肝病,到了夏季会痊愈。若夏季不愈,到了秋天必更严重,能够在秋季不死,可延续到冬天,到春季来时又会复发,此病最忌当风。同理肝病会在丙丁日愈,若丙丁日不愈,必严重在庚辛日;能够度过庚辛日不死,则不变于壬癸日,会在甲乙日来临时复发。 12、 肝病之人在清晨时,症状会很明显,傍晚时会很严重,半夜时趋于平静。肝有病气郁不散时,应给予辛味之药物予以发散,所以治肝之法在用辛味物来散其郁结,用酸味物来收敛辅强肝脏。 13、 心臓有病时,会在长夏季节痊愈,如果长夏时节没有治好,在冬季会很严重,能度过冬季不死,在春季来时会持恒不生变,俟夏季来时又复发,此病严禁热食厚衣,不可让身体过暖。心脏之病依理可知会在戊己日愈,戊己日不愈,壬癸日会严重;能度过壬癸日不死,甲乙日不生变化,会在丙丁日复发。心臓之病在中午时会有明显之症状出现,到半夜会很严重,在清晨时会很平静。心臓亢进时,立予咸味的药物来缓和它,用咸味来缓心,用甘甜之物来活动心脏。 |
|
1806楼#
发布于:2015-12-09 23: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韩辉申请签到,2015年12月9日《黄帝内经》第36课学习心得:
4、膈是分清浊的地方。人饮水入胃,遇胃热化则进入脾土之脏,脾之功能在区分清净之气上输入肺供应人体正常的水分需要,脾又能通调水道,使不同之水从三焦油网系统渗入肾脏,再汇集于膀胱而出体外,如此水之精气四散全身,均匀和谐的运行,符合四季不同的变化,维持一定的水分,配合日月阴阳的纪律,随时保持常态。三焦是决渎之官,三焦和脾脏是连在一起的,三焦是油网,是水道。水的问题都治脾。 5、人体中太阳经的脉气如果独行,会造成病人手足冰冷,气逆上而呼吸粗大,这是阴津不足,阳气有余的现象。此时当施用表里俱泻之法,不须补阴津,故当取足下通谷与太溪。如果是阳明经的脉气独行,这是阳气相重垒之象,当泻阳而补阴,取足下之陷谷与太白二穴。如果是少阳经的脉气独行,则必是气之逆行产生,会造成阳礄脉的前部肿胀,须独取足下临泣穴,因为少阳之独至,只是一阳经之太过而造成的。纯阳不会入里,半表半里会入里。阳气过旺可取俞穴。 6、太阳之脉气至时,须细心侦察是否为真脏脉气,因为太阴之脉至,表示五脏之气已少,肾气也呈现不足之状,取足下陷谷与太白,用补阳泻阴之法来治。阳明但热不寒。如果少阳之脉气独盛,这是少阳之脉气逆行所致,阴气不得上行,而阳气必独盛于上,如此会使肺、心、脾、肝四脏之脉绷起来,过剩之气又进入肾,此时之治宜在经络上施用泻阳补阴的刺法来调和。如果是厥阴的脉气单独而至,须治在厥阴脉上,此时必有因肝气虚弱造成心痛如有寒气入心的感觉,表面上可见病人冷汗不断,此时须调和饮食与对症下药,用针则取足下之太冲穴。 7、太阳经脉是三阳之最表,会显现浮脉。 少阳经脉是一阳之属,其脉为滑但中不甚实。 阳明是重阳,脉必大而浮数。太阴之脉气搏动须沉浮状,令人如感其有不搏之时。少阴之脉气至肾脏为沉而不浮状。 第二十二篇 脏气法时论篇 一、依据五行木火土金水的道理来治疗合于天理、五行间的盛衰,可以决断病人的生死,是否能调合它们是治病成败的关键,如果其中一员呈亢盛状态,从此处可推知病人的生与死。 1、肝于春日一样,是由足厥阴与足少阳经所主治,天干中属甲乙之日为木,与肝同,当肝病时,病人发生痉挛的痛苦,立刻给予甘甜之物来缓和,这是肝病为木克土,食肝强土,使木不制土。 2、心脏与夏季相同,治由手少阴与手太阳二经,天干中丙丁日与其同性,心气无力其减缓时,立刻给予酸物来收敛,这是酸生木,而木能生火使心脏强壮。人卧水应该归肝。 3、脾与长夏通,治由足太阴与足阳明二经,其天干中与戊己日同属。脾必受难于湿盛,立刻给予苦味的药来干燥它。这是苦主心,心主火,火又生土而致。 4、肺与秋季合,治由手太阴与阳明二经。天干中庚辛之日与其同属性。气不下而反逆必伤肺,立刻给予苦味之药来降气向下,因为苦入心,心主火,火能制金。苦能燥泄。 5、肾与冬季相合,治由足少阴与足太阳二经。天干中之壬葵日与其同属水。过燥之气必伤肾,立刻给予辛味之药来润养,如此水分充足,肌理必顺达,津液就可以自由出入不致生阻碍了。这是因为辛主肺属金,金生水,故能强肾。 辛能润燥,咸能软坚,软化肿瘤硬块。辛甘生阳,酸苦生阴。 二、病邪之于人身上,遇到相克之时节会渐深,在相生的时节病会痊愈,遇到所不能胜克的时节病会加重,到了被生旺的时节,病会保持不变也不会恶化,遇到属性相同的节气,则会复发,这是不变的自然法则。给病人诊脉时,必先确定何脏有病,然后可知其在时节中的变化如何,就可以预知病人生死的时间了。 1、如果病生在肝,到了夏季会痊愈。若夏季不愈,到了秋天必会更严重,因为金克木。能够在秋季不死,可延续到冬天,春季来时又会复发,此病最忌当风。 同理,肝病会在丙丁日愈,若丙丁日不愈,必严重在庚辛日,能够度过庚辛日不死,则不变于壬葵日,会在甲乙日来临时复发。 肝病之人在清晨时,症状会很明显,傍晚时会很严重,半夜时趋于平静。肝有病气郁不散时,应给予辛味之药物以发散,所以治肝之法在用辛味物来散其郁结,用酸味物来收敛辅强肝脏。 2、心脏有病时,会在长夏季节痊愈,如果长夏时节没有治好,在冬季会很严重,能度过冬季不死,在春季来时会持恒不生变,夏季来时又复发,此病严禁热食厚衣,不可让身体过暖。心脏之病依理可知会在戊己日愈,戊己日不愈,壬葵日会更严重,能度过壬葵日不死,甲乙日不生变化,会在丙丁日复发。 心脏是热,热极生寒,心脏有病的人用冷水洗澡很好,因为热极生寒,寒极生热。 心脏之病在中午时会有明显之症状,到半夜会很严重,在清晨时会很平静。心脏亢进时,立予咸味的药物来缓和它,用咸味来缓心,用甘甜之物来活动心脏。 |
|
1808楼#
发布于:2015-12-10 06: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宁申请签到,2015年12月9日《黄帝内经》第36课学习心得:
一、《经脉别论篇》 1.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行并行。 人体横膈膜的作用就是分清浊,清气上升入肺,所以流出来的汗是清的;浊气浊物都下降随大小便排出。横膈膜是管人体的排水系统。三焦是决渎之官,源生于脾,脏腑间的油网就是三焦,因为有油,才能利水,才能下输膀胱。所以脾统水,所有水的问题都治脾。水在人体应该是以热气的形态走,如果水变成了冷水,就要排水或是把冷水化成气。 2.脏腑经脉如果偏阴或偏阳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1)太阳脏独至:阳气太旺就上升,阴不足阳有余,四肢就会冰冷,喘逆。治法应是表里俱泻,取之下腧。 (2)阳明脏独至:阳气并重,阳太盛。治法是泻阳补阴,取之下腧陷谷。 (3)少阳脏独至:少阳主初生之气,独至气会反逆。取之下腧胆经临泣。 注:三阳独至指三阳脉独盛,是三阳气之太过。太阳症是有寒,少阳症往来寒热,阳明症但热不寒。 (4)太阴脏搏者:手太阴肺经朝百脉而输精于脏腑,肺气搏而不行。则五脏气少;足太阴脾经主为胃行其津液,脾气博而不行,是胃气不平。脉气会时大时小,治其下腧,补阳泻阴。 (5)一阴独啸,少阴厥也。阴并于上,四脉相争,脉沉而不浮,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 (6)一阴至,厥阴之治也。气会反逆,脉时大时小,因为厥阴为阴极,阴极就会生阳。 3.三阳脏何象 太阳脏指小肠膀胱之经脉。太阳脏之脉象阳盛之气而浮。 少阳脏指三焦甲胆之经气。像一阳初动之生阳,滑而不实。 阳明脏指胃与大肠之经脉。阳气合并,阳热盛,像大浮。 太阴脏搏,脉像如伏鼓,沉而不浮。 二、《脏气法时论》 此篇讲人身体之五脏六腑和天地四时对应配合,如何做到顺天,如何做到逆天,得失如何。五行,指天之十干,四时,地之五谷,五味,人之五脏,五气,皆合于此五者。五者合参,可决成败生死。其中一样太过或太弱,都会知死生。 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1.五脏之气病及对应五味如何治 (1)肝主春,足厥阴主乙木,足少阳主甲木,两者为表里主治其经气。在日主甲乙。肝苦急,如发生抽筋之类的疾病。甘能缓之。所以甘味的药能缓。 (2)心主夏,手少阴主丁火,手少阳主丙火,两者为表里主治其经气。在日为丙丁。心苦缓,缓则心气散逸,自伤其神。要吃酸性的药使其收。如梦游,失眠,都是魄要收,遗精,滴漏不止也都需要收,就用酸性的药收。 (3)脾主长夏,足太阴主己土,足阳明主戊土,两者相表里主治其经气。在日为戊己。脾苦湿,苦味的药能让脾燥。 (4)肺主秋,手太阴主辛金,手阳明主庚金,两井相表里主治其经气。在日为庚辛。肺苦气上逆,苦味的药能泻气,能燥。 (5)肾主冬,足少阴主癸水,足太阳主壬水,两经相为表里主治经气。在日为壬癸。肾苦燥,喜润,辛能润燥。 所有咸味的药都能软坚,肿瘤,硬块等可以用咸味的药软化。 辛甘生脏,酸苦涌泻为阴。 2.邪气在身,病在五脏,病随四时变化,相生时节则愈,相克时节则甚。 (1)病在肝,愈于夏,因子能令母实;秋不死,冬天病就不进;肝病起于春,不能吹风;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再起于甲乙病就恶化了。肝病清晨会缓解(清晨是木气生旺之时),下午会严重(下午金旺之时),半夜会安静(得母之生气)。 肝气受邪,应食辛药散之。用辛补酸泻。 (2)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心恶热,所以不能吃太热的食物,穿太多衣服。可洗冷水澡用冷水冲脚,用外在的冷寒刺激心脏。 |
|
1813楼#
发布于:2015-12-10 14: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杨诚报到
2015年12月10日,《黄帝内经》37课心得:
3)脾脏病人,在秋天容易痊愈(秋属金,脾属土,金克木,以减弱木对土的制约);如果秋天没好,到第二年春天就会加重(春属木,木克土);如果春天没死,到夏天就相对稳定(夏属火,火生土);到了长夏(长夏属土)脾气旺盛病就会好转。但要注意禁忌热性食物、过饱及居住潮湿环境、穿湿衣服等,以免助长湿热病邪。 脾脏病人,在庚辛日(属金,金克木)就可以痊愈;如果庚辛日不好,到甲乙日(属木,木克土)会加重;如果甲乙日没死,到丙丁日(属火,火生土)就相对稳定;到戊己日(属土,脾气旺)会好转。 脾脏病人,在申酉时(属金,金克木)会感觉轻松点,到寅卯时(属木,木克土)病情会加重,到巳午时(属火,火生土)又会安静些。 脾属土,脾的功能为柔软和缓,用甘味药来补宁、和缓它,用苦味药来泻脾(燥湿)。 4)肺脏病人,在冬天容易痊愈(冬属水,肺属金,水克火,以减弱火对金的制约);如果冬天没好,到第二年夏天就会加重(夏属火,木克金);如果夏天没死,到长夏就相对稳定(长夏属土,土生金);到了秋天(秋属金)肺气旺盛病就会好转。但要注意禁忌寒冷饮食、衣物单薄,以免助长湿热病邪。 肺脏病人,在壬癸日(属水,水克火)就可以痊愈;如果壬癸日不好,到丙丁日(属木,火克金)会加重;如果丙丁日没死,到戊己日(属土,土生金)就相对稳定;到庚辛日(属金,肺气旺)会好转。 肺脏病人,在亥子时(属水,水克火)会感觉轻松点,到巳午时(属火,火克金)病情会加重,到丑辰未戌时(属土,土生金)又会安静些。 肺属金,其特点是清肃下行,故以收敛为顺。酸主收敛,故肺气上逆用酸味来收敛,并用酸味药物补肺,用辛味药物泻肺。 5)肾脏病人,在春天容易痊愈(春属木,肾属水,木克土,以减弱土对水的制约);如果春天没好,到第二年长夏就会加重(长夏属土,土克水);如果长夏没死,到秋天就相对稳定(秋属金,金生水);到了冬天(冬天属水)肾气旺盛病就会好转。但要注意禁吃烧烤、油煎及过热的食物,禁穿用火烘烤过的衣服,以免引起燥热。 肾脏病人,在甲乙日(属木,木克土)就可以痊愈;如果甲乙日不好,到戊已日(属土,土克水)会加重;如果戊己日没死,到庚辛日(属金,金生水)就相对稳定;到壬癸日(属水,肾气旺)会好转。 肾脏病人,在寅卯时(属木,木克土)会感觉轻松点,到丑辰未戌时(属土,土克水)病情会加重,到申酉时(属金,金生水)又会安静些。 肾属水,主闭藏,肾精宜坚固闭藏于内。肾精外泄用苦味药物坚固它,也用苦味药物补肾,用咸味药物泻肾。 五脏按相生相克时辰会感觉到舒服或不舒服,所以,由一个人感觉到不舒服的时辰,例如: 一个人中午感觉不舒服,是心脏病, 有的人在半夜不舒服,是水病(亥子时属水) 3.肝病 1)肝实:两胁下疼痛(肝在胁胁下,很大的一个脏),并放射牵连到下腹部,男人睾丸会痛,病人情绪不稳,容易发怒 2)肝虚:两眼昏花(肝开窍在目,肝藏血,血不够),视物不清,听力减退(肝胆相表里,胆气入耳,胆气不足),容易恐惧,心惊胆战,好像被人追捕一样。 3)肝气上逆属于实症:眼睛后面痛、头顶痛、耳聋、面颊肿胀等症状,在厥阴肝经和少阳胆经上放血 4.心病 1)心气实:胸中疼痛(阳气不运转,如果运转就不痛)、胁肋部胀痛满闷,胸骨后及肩背部疼痛,以及两臂内侧疼痛等症状。 2)心气虚:胸腹胀大,胁下与腰背牵引作痛。 取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穴位进行治疗。刺舌下廉泉穴放血。 如果心病发生其他变化,刺阴郄穴、养老穴或中指、无名指尖放血。 5.脾脾有病 1)脾实:身体沉重,容易饥饿,肌肉萎缩、软弱无力,行走时举步维艰,容易发生抽搐痉挛或脚软、疼痛等症状 2)脾虚:腹胀肠鸣、腹泻完谷不化。 取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阴肾经三条经脉的穴位,针刺出血进行治疗。因为土克水,少阴肾经经络所经过的地方会有淤血,针刺放血。 6.肺脏有病 1)肺实:咳嗽、气喘等气逆症状,并见有肩背疼痛、阴部汗出,而且尾骨、阴部、大腿关节、髋部、足胫部、小腿腓肠肌等部位发生疼痛;肩后项背痛是阳气不足,胸阳不够。 2)肺虚:气短、呼吸急促不能接续、呼力减退、咽喉干燥 用手太阴肺经和足少阴肾经两条经脉穴位,足厥阴肝经上也可以放血 7.肾脏病 1)肾实:腹部肿胀(肾主纳气),足胫部浮肿(肾主水),气喘、咳嗽,身重无力,盗汗,恶风 2)肾虚:胸部腹部疼痛(整个腹部),四肢冰冷,心中闷闷不乐。 用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放血,瘀血在经络上都可以放血。 经络针灸一样可以治脏病,用子母补泻、原络治疗、俞募治疗、会郄治疗等方法。放血时看到青筋都可以放血,去掉瘀堵经络就会通畅。 8.五脏、五色、五味、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关系及五脏病的药食疗养原则。 1)肝病面青,宜吃甘味食物,如粳米、牛肉、大枣、葵菜,甘味缓和 2)心病面红,宜吃酸味食物,如小豆、狗肉、李子、韭菜,酸味收敛 3)肺病面白,宜吃苦味食物,如小麦、羊肉、杏子、野蒜、苦味干燥和 4)脾病面黄,宜吃咸味食物,如大豆、猪肉、栗子、豆叶,坚固软化硬块 5)肾病面黑,宜吃辛味食物,如糯小米、鸡肉、桃子、葱,辛味发散 五谷营养身体,五果辅助营养,五畜补益身体,五菜补充营养。把谷、肉、果、菜的气味适当调和后信用,可以补养身体的精气,有益健康。这些食物呼吸道、作用各不相同,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应该根据季节气候及五脏的功能性质、病变特点等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利用药物食品的五味属性。 *从药的形、色、气、味、象、数来判断药的入经:八角,数字8是木的成数、入肝,其味辛辣、入肺,所以八角在肝和肺中间;柠檬,象为心脏,青色入肝,味为酸,入肝入心;到处都是五气。 |
|
1814楼#
发布于:2015-12-10 17: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慕利敏申请报到 2015.12.10日内经37集作业 *心脏病在亥时子时(水)易发作,早上平静(木),心要软坚。 *病在脾,在秋天容易痊愈,秋属金,脾属土,金克木,以减弱木对土的制约,如果秋天没好,到第二年春天就会加重,春属木,木克土,如果春天没死,到夏天就相对稳定,夏属火,火生土,到了长夏,长夏属土,脾气旺盛病就会好转。但要注意禁忌热性食物、过饱及居住湿地、湿衣等,以免助长湿热病邪。 脾脏病人,在庚辛日属金,金克木就可以痊愈,如果庚辛日不好,到甲乙日属木,木克土就会加重,如果甲乙日没死,到丙丁日属火,火生土此时就相对稳定,到戊己日属土,脾气旺就会好转。 脾脏病人,在下午申酉时属金,金克木此时会感觉轻松点,到寅卯时属木,木克土,病情会加重,到巳午时属火,火生土此时又会安静些。 脾属土,脾的功能为柔软和缓,用甘味药来补、和缓它,用苦味药来泻脾燥湿。 *病在肺,在冬天容易痊愈,冬属水,肺属金,水克火,以减弱火对金的制约,如果冬天没好,到第二年夏天就会加重,夏属火,木克金,如果夏天没死,到长夏就相对稳定,长夏属土,土生金,到了秋天,秋属金,肺气旺盛病就会好转。但要注意禁忌寒冷饮食、衣物单薄,以免助长湿热病邪。 *肺脏病人,在壬癸日,属水,水克火,就可以痊愈,如果壬癸日不好,到丙丁日,属木,火克金,会加重,如果丙丁日没死,到戊己日,属土,土生金,就相对稳定,到庚辛日,属金,肺气旺,会好转。 * 肺脏病人,在亥子时,属水,水克火,此会感觉轻松点,到巳午时,属火,火克金,此时病情会加重,到丑辰未戌时,属土,土生金,此时又会安静些。 *肺属金,其特点是清肃下行,故以收敛为主。酸主收敛,故肺气上逆用酸味来收敛,并用酸味补肺,用辛味泻肺。 *肾脏病人,在春天容易痊愈,春属木,肾属水,木克土,以减弱土对水的制约,如果春天没好,到第二年长夏就会加重,长夏属土,土克水,如果长夏没死,到秋天就相对稳定,秋属金,金生水,到了冬天,冬天属水,肾气旺盛病就会好转。禁吃烧烤、油煎及过热的食物,禁穿用火烘烤过的衣服,以免引起燥热。 *肾脏病人,在甲乙日,属木,木克土就可以痊愈,如果甲乙日不好,到戊已日属土,土克水就会加重,如果戊己日没死,到庚辛日,属金,金生水就相对稳定,到壬癸日属水,肾气旺就会好转。 *肾脏病人,在寅卯时属木,木克土会感觉轻松点,到丑辰未戌时属土,土克水病情会加重,到申酉时属金,金生水此时又会安静些。 肾属水,主闭藏,肾精宜坚固闭藏于内。肾精外泄用苦味药物坚固它,也用苦味补肾,用咸味泻肾。过咸会伤血。黄连解尿毒。 *五脏按相生相克时辰会感觉到舒服或不舒服,所以,由一个人感觉到不舒服的时辰,一个人中午感觉不舒服,是心脏病,有的人在半夜不舒服,是水病,亥子时属水。 *五脏生病的表现肝病 肝实表现为两胁下疼痛,并放射牵连到下腹部,男人睾丸会痛,病人情绪不稳,容易发怒 肝虚表现为两眼昏花,因肝开窍在目,肝藏血,血不够,视物不清,听力减退,肝胆相表里,胆气入耳,胆气不足,容易恐惧,心惊胆颤,好像被人抓捕一样。 肝气上逆属于实症,眼睛后面痛、头顶痛、耳聋、面颊肿胀等症状,可在厥阴肝经和少阳胆经上放血治疗。 *心病表现胸中疼痛,阳气不运转,如果运转就不痛、胁肋部胀痛满闷,胸骨后及肩背部疼痛,胸前痛以及两臂内侧疼痛等症状。 心气虚表现胸腹胀大,胁下与腰背牵引作痛。 取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穴位进行治疗。刺舌下金筋玉液廉泉穴放血。 如果心病发生其他变化,刺阴郄穴、养老穴或中指、无名指尖放血。 *脾有病表现脾实,身体沉重,容易饥饿,胸胁痛,肌肉萎缩、脚软无力,行走时举步维艰,容易发生抽搐痉挛或脚软、脚疼痛等症状。 脾虚表现腹胀肠鸣、腹泻。 取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阴肾经三条经脉的穴位,针刺出血进行治疗。因为土克水,少阴肾经经络所经过的地方会有淤血,针刺放血。 *肺脏有病表现肺实为咳嗽、气喘等气逆症状,并见有肩背疼痛(阳不足)、阴部汗出,而且尾骨、阴部、大腿关节、髋部、足胫部、小腿腓肠肌等部位发生疼痛,肩后项背痛是阳气不足,胸阳不够。 肺虚为少气气短、呼吸急促不能接续、呼力减退、咽喉干燥兼耳聋。 用手太阴肺经和足少阴肾经两条经脉穴位,足厥阴肝经上也可以放血。 肾脏病表现肾实为腹部肿胀,肾主纳气,足胫部浮肿,肾主水,气喘、咳嗽,身重无力,盗汗,恶风。 肾虚为胸部全腹部疼痛,四肢冰冷,情志郁闷不乐。可用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放血,瘀血在经络上都可以放血。 针灸可用子母补泻、原络治疗、俞募治疗、会郄治疗等方法。放血时看到青筋都可以放血,去掉瘀堵经络就会通畅。 *五脏、五色、五味、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关系及五脏病的药食疗养原则,食物疗法选择。 肝病面青,宜吃甘味食物,如粳米、牛肉、大枣、葵菜,甘味缓和。 心病面赤,宜吃酸味食物,如小豆、狗肉、李子、韭菜,酸味收敛。 肺病面白,宜吃苦味食物,如小麦、羊肉、杏仁、韭菜、苦味干燥。 脾病面黄,宜吃咸味食物,如大豆、猪肉、栗子、豆叶,坚固软化硬块。 肾病面黑,宜吃辛辣味食物,如糯小米、鸡肉、桃子、葱,辛味发散。 *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应该根据季节气候及五脏的功能性质、病变特点等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利用药物食品的五味属性。 *从药的形、色、气、味、象、数来判断药对应的脏器,最难懂的是象和数。如八角,数字8是木的数、入肝,其味辛辣、入肺,所以八角在肝和肺中间。柠檬,象为心脏,青色入肝,味为酸,入肝入心,到处都是五气。 *五味入五脏酸肝苦心咸肾甘脾辛肺,或酸或收或缓或软,过与不及均不可。 不可食过饱,过饱会热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