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昆鹏
侠客
侠客
  • UID20187951
  • 粉丝2
  • 关注120
  • 发帖数137
1845楼#
发布于:2016-04-02 23: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4。2.日黄帝内经第51.52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4。2.日黄帝内经第51.52课学习心得:
     
         咳在脏,在俞穴下针;咳在腑,在该经的合穴下针;如果咳嗽同时有浮肿者代表已伤到胃气,治胃经的经穴。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肺咳不愈则大肠咳之,一咳嗽的时候就会出一点大便。
         心咳不小肠受之,一咳嗽会放屁
         肾咳不则膀胱受之,就会遗尿出来
        脏腑久咳不则三焦受之,咳而腹满没有食饮。三焦是无所不到的地方。
        腑受气于胃,五脏咳最早出于肺,症状咳时鼻涕出,咳嗽多痰涕面浮肿。
        如果只是脏咳就治疗俞穴,如果转到腑就可以在合穴上面下针,如果面浮肿的就可以刺本经的经穴。
        寒气居于脉外,会生血脉寒,会曲缩身体及筋脉拘急,因而牵引外部孙络,会突然发生疼痛,得热气熏烤疼痛可止。此痛因中寒而生,必会久痛不止。         寒邪居经脉之中,与体内热气相争,造成脉气充满,经脉过满为实,会疼痛不可按。寒气停于脉中,会热气上升使经脉过于胀大,致脉内气血运行混乱,而生痛不可按。
        寒居肠胃,三焦腹膜下,致血脉无法流畅聚此,细小络脉牵引腹痛,重按能令气血扩散,故按之疼痛止。
        寒邪侵袭华佗侠脊深处,重按难以达到病处,故按之也无益于事。    
        寒邪侵袭冲脉之中,冲脉下起关元穴,循腹任脉上行,若寒气侵入则血脉不通,则气反应出来为动悸,手触有跳动感。
        寒气入侵背部腧穴之脉,血脉凝涩不畅,血不足则血虚,血虚则生痛,因腧穴经气贯注于心(心主血),故背痛彻心相牵引而痛,重按经脉热气至,寒消血通则疼痛止。

         寒气入侵于足厥阴脉,足厥阴络阴器,寒入侵造成血凝涩而经脉拘挛,故胁肋牵引少腹痛。若逆气居于阴股间不去,使寒上沿少腹,下部血不畅,致腹痛牵引阴股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三焦油网)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敌痛,按之则血气散(温热的手按下去,得热痛止;冷手按下去更痛),故按之痛止。
        寒气停留于小肠的膜原之间时,膜原位于石门与气海间,膜原联络到后面的命门,是三焦起源之地,是肿瘤的起因。所以很多病症都要治小肠。脚底板热代表小肠热,脚背同时热代表小气过热,要脚底板热脚背冷才是正常。
        寒气居于肠胃中,蠕动必缓,饮食不化生 痛,浊物无法下行而自口中吐出。         寒气客居小肠中,小肠就无法收集饮食营 养,造成下痢而腹痛矣。若是热气停留小肠中,必令肠中痛,口干燥 渴,饮食秽物坚硬干燥无法排出,故成腹痛而大便不通了。
灸友唐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94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1
1846楼#
发布于:2016-04-03 00: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日《黄帝内经》57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日《黄帝内经》57课学习心得
    风寒湿,痛的很严重是寒症;看到红肿你以为是热证,开下去凉药没有用,要开热药

下去,所以用附子乌头,乌头比附子还强,用乌头去掉。湿气很重的人停在那里不动了,

如果痛点不固定用寒症的药重点,如果痛点固定湿盛去湿药开重点。
    很多西药都会伤肝伤肾。
    身上的病都跟节气有关系。冬天发病称为骨痹,春天发病称为筋痹,夏天长夏发病称

为肌痹,秋天发病称为皮痹。
    五臓都有合的地方,久病的话,这个病就会停在里面于其合也。一直停在里面不动的

时候,就会跑到肾脏去。刚开始中了风寒湿,下焦湿,湿容易伤到下肢,如果骨痹没有治

好停很久,不去的话病会进入内脏。没有把他治好,再感到风寒,就跑到肝脏里面去了。

又有风寒进来,加重了。久病就会跑到心脏里面去,肌痹;跑到肺,皮痹。当令节气受到

这个病的时候,就会加重,基本上都是风寒湿。
    风寒湿进入肺的时候,满喘而呕,肺本身是气机所在阳气所在,很活跃的,突然风寒

湿进去了,就会产生气逆,满喘而呕;心脏受损,火来克,心脏发生问题首选要注意肾脏

,肾脏主恐。肝痹者,夜间跑厕所小便多,肝经落在我们的胸肋的横膈上,落在阴气之间

,风寒湿进入肝脏的时候就会引起现象;肾痹者,下半身水肿,肾进了风寒湿就会積水;

脾痹者,脾是土,当脾一受灾难的时候,本来脾主湿,现在风加寒再加湿,湿会更盛,把

中膈堵到,所以东西下不去,呕吐,湿很盛。肠痹者,风寒湿跑到肠子里面去,喝很多水

,堵到小便排不出来,有时候疜痢,前面排不出来从后面排;胞痹者,小腹膀胱按之内痛

,女子胞在小肠跟膀胱中间胞,心包跟胞是连在一起的,有时候像滚热的水浇在上面,风

寒湿跑到胞中去了,上面就会流清涕,小便就会排不出来。
    正常人,神藏精气很稳,臓是阴,如果燥阴就消亡。如果是燥遇到风寒湿,自己加倍

吃东西的话,肠胃就会受伤。如果痹聚在肺上面就会喘息;如果痹聚在心上面就会忧思;

如果痹聚在肾脏就会遗尿;如果痹聚在肝脏上面就会气全身倦怠无力;痹聚在脾上面就会

肌肉没有力量。所以是任何的痹,久痹不去的话影响到内脏,越来越严重。风寒湿,风是

最好治的。
    痹症,风寒湿入盛,留在皮肤之间很久,肌肉里面就会很快好,越深越不会好。入臓

就会有生命危险。
    痹如果是跑到腑里面呢?跑到消化系统里面去呢?六腑都有俞穴,风寒湿气中在六腑

的俞穴的时候,进来就躲在里面了。
    针灸怎么治?五臓都有俞穴,六腑都有合穴,下针俞穴,下针合穴,病就会痊愈。臓

病的时候有俞穴,俞穴专门治疗臓病的。合穴治疗腑病。其他的我们按照经络来取穴就可

以了。
    荣卫就是气跟血,这种气会不会让风寒湿进去呢?荣就是我们吃的水谷的精气。卫者

,水谷之悍气,气和血通通来自水谷。食谷里面的阴就是造成血。荣卫不会与风寒湿,所

以风寒湿不会进血脉,只会在皮肤中间或者在皮肤肌肉中间或者皮肤筋骨中间。
    痹有痛,有不痛,有寒,有热,有燥,有湿,为什么是这样子呢?病人痛,寒气多,

所以痛大多数是来自寒,当然也有热,就是操劳的人才会有;病人常常腹痛,光开活血化

瘀的药不会好,还得开化寒的药才行;有的人没有什么痛,病很久了,跑到深处去了,风

寒不会进荣卫,但是会阻塞荣卫流行的速度,停缓下来,造成经络不通畅,不仁就是麻麻

的没有什么感觉;有的人天生阳气比较少,阴气比较多,受到寒,寒跟寒会加重;遇热,

阳气多,阴气少,暑热的人遇到风寒湿,会出现热证;如果多汗而濡,湿很盛的人;本身

阳气不足,阴气盛的人,受到风寒的话,会加重。
    寒者缩,热者纵。看见手不能弯起来寒。
                人纪系列-黄帝内经
第四十四篇:痿论
骨痿、筋痿、脉痿、胞络绝、判断痿于何臓
第四十五篇:厥论
阴脉者、乳癌转移肺腺癌、寒厥、手足寒之因
热厥之因、阳气乱、六经脉之厥状
第四十六篇:病能论
胃脉、偃不得卧
四时脉象、三阳经之阳厥、阳明气逆之治法
    痿就是萎缩掉了。痿证发病在热上面。
    五臓会让人产生痿证,为什么?肺主身上的皮毛,心主血脉,肝主筋膜,脾主肌肉,

肾主骨髓。当肺热叶焦的时候,常态,肺像天幕一样,天上很冷,心脏就比作地球,是热

的,寒跟热就相碰撞,所以产生正常的温度。
林晶
侠客
侠客
  • UID201868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847楼#
发布于:2016-04-03 14: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4月2日《内经》第57课学习心得
第四十三篇[痺论]
1)痺的概念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痺。
2)痺的种类
风气胜者为行痺(当痛会移转时,风药可多用一点)。
寒气胜者为痛痺(治疗应用热药)。
湿气胜者为着痺(湿气停于内,固定在一处)也。
西药会引起肾寒,肾寒会移转至肝脏,所以大部分西药伤肝肾。
以冬遇此者为骨痺,以春遇此者为筋痺,以夏遇此者为脉痺,以至阴(脾脏-长夏)遇此者为肌痺, 以秋遇此者为皮痺。 不管什么不痛,痺都是风寒湿。
3)五藏皆有所合,久病不去者,内舍(停)于其合也。
当骨疼不已,再感于邪,就会内舍于肾。 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当令节气)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4)凡痹之客五藏者
肺痹者,烦满喘而呕(肺为气机所在阳气所在,风寒湿犯肺会引起气逆,气逆产生烦满喘而呕的症状)。
心痹者,脉不通, 烦则心下(胃)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
恐(水克火,所以心脏一发现问题首先注意肾脏,因为心虚肾就补位了,当心病发生恐时就知道病累及肾脏了)。
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水肿)。
脾痹者,四肢解惰(脾主四肢),发欬呕汁,上为大塞(风寒湿再加脾湿导致湿甚,中隔堵塞)。
肠痹者, 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胞痹者, 小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滚热的水浇在上面),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应节制食欲)。
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全身乏力),痹聚在肝;淫气肌绝(肌肉没力量),痹聚在脾;风气胜者,其人易治。
5)痺,深浅不一,入藏者危及生命,留连筋骨间者疼久, 留皮肤间者易治。
6)痺入六腑,六府亦各有俞穴,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饮食不知节制,大饱大饥),循 俞而入,各舍其府也。 治疗时五藏取俞穴,六府取合穴,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痊愈。
7)气与血不会有痺病
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 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血的来源),故循脉上下贯五藏 络六府也。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气和血都来自于水谷),其气慓疾滑利, 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故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8)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不仁,皮肤麻麻的感觉),为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濇(风寒不入荣卫,但会让荣卫涩),经络时疎, 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9)不同体质的人遇到风寒湿产生的不同症状
寒性体质的人,阳气小, 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痛,病加重。
热性体质的人,阳气多, 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
其多汗而濡者,湿甚也。
阳气少,阴时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阳少即阳虚,阳血阴失,阴外泄,故汗出而濡)。
10)五种不痛的痺病
痹在于骨,则沉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感到寒冷,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虫(缩),逢热则纵。
林晶
侠客
侠客
  • UID201868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848楼#
发布于:2016-04-03 14: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4月1日《内经》第56课学习心得
第四十二篇[风论]
1)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发为瘙痒。
2)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xi然寒,闭则热而闷,发为寒热现象。其寒也,则纳差;其热消肌肉,使人消瘦。故使人怢(tu忽然忘掉)战栗不能食,名曰寒热。
3)风气与阳明入胃, 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 则为热中(中焦湿热很甚)而目鲜黄,人痩则外泄而寒(汗多),则为寒中而泣出。
4)风气与太阳倶入,行诸脉俞穴,散于分肉之间, 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闷胀痛甚至有脓疡。 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5)疠病者(麻风病,也属于一种风病),在血气里,热胕其气不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痬溃。风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风兼有寒热)。
6)按节气发生的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 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7)偏风为一侧有问题
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气脉不均匀为偏风)。
8)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又名眼寒(眼热为红肿热痛,眼寒为泪水不断的出来);饮酒中风,则为漏风;行房汗出中风为内风;刚沐浴完中风为首风;久风(户外工作容易久风)入中为肠风飧泄下痢;外在腠理为泄风,流汗不止。 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没有固定的方药,只能根据辨证论治治疗)。
9)五脏中风,都有多汗恶风的症状。
肺风之状,皮肤毛孔松开,多汗恶风,色皏然白(色偏白), 时咳短气,白天稍好,傍晚严重。诊在眉上(眉周),其色白(头发色泽肾脏在管,头发生长肝脏在管,眉毛为肺脏在管)。 按第三椎痛。
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情志变化很大。按第五椎痛。
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病结肝脏,肝虚金补,故有悲的症状),色微苍(青色)。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
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沉重怠堕,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淡淡的黄(光亮鲜黄有横财)。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炱(tai黑色),隐曲不利(男人不能行房,女子月经不下,非常的不顺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胃风之状,脖子汗多,恶风,食饮不下,中鬲堵塞不通,腹善满。斯衣(衣服穿太少)则腹胀,食寒则泄。诊,形瘦(寒)而腹大。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 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与天干日有关,相生的日子则病稍愈) 。
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 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湿),口干善渴,不能 劳事。
泄风之状,多汗,汗泄在衣服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全身尽痛为寒,此时当用去寒药治疗(去寒药有固表敛汗去寒、发汗去寒等药)
林晶
侠客
侠客
  • UID201868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849楼#
发布于:2016-04-03 14: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4月3日《内经》第58课学习心得
第四十四篇[痿论]
痿症是热,此篇讲痿从哪里来,如何去治疗痿。
1)五脏生病产生的痿症
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 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
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者,则生痿痺(跛足)。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正常为心主血脉将热下移至小肠,下脉厥上,热不能下移,则下脉虚),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把脚提起)纵而不任地(脚没办法踩地)也。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肝热膨胀压迫胆,导致胆汁反逆),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膝盖不能弯曲)。
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脾胃表里,脾是阴胃是阳,因为有阴所以胃里会有津液),肌肉不仁(肌肉内的津液没有了),发为肉痿。
肾气热,津液失,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没办法站的很久)。
2)
肺者藏之长也(最高处),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 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痿之始为肺,咳之始也为肺,故养生要注意保养肺)
悲哀太甚,则心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
黄玲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200
1850楼#
发布于:2016-04-03 22: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02日《黄帝内经》第57课心得
四十三、痹论:
  1)痹病:风寒湿三种邪气混杂在一起。
     1、行痹:风气较多,则成游走性。
     2、痛痹:寒气较多,时痛时不痛。
     3、着痹:湿气较多,酸痛不已且痛处固定不移。
  2)五痹:
     1、骨痹:冬得痹病。
     2、筋痹:春得痹病。
     3、脉痹:夏得痹病。  
     4、肌痹:长夏得痹病。
     5、皮痹:秋得痹病。
  3)五脏六腑得痹病的原因:
     1、骨痹久病不去,再感外邪入侵必内延至肾。
     2、筋痹久病不去,再感外邪入侵必内延至肝。
     3、脉痹久病不去,再感外邪入侵必内延至心。
     4、肌痹久病不去,再感外邪入侵必内延至脾。
     5、皮痹久病不去,再感外邪入侵必内延至肺。
  4)痹的病症:
     1、肺痹:胸满呼吸气短且呕吐。
     2、心痹:血脉不通,胃中胀满心烦,气志强烈上冲,呼吸短促,咽干容易打嗝,气上冲时,令人心生恐惧(水克火)。
     3、肝痹:令人夜眠易惊醒,喝水多,小便次数多量少,腹部胀满。
     4、肾痹:易生水肿,从屁股直下到足踝,从背部向上至顼部,小便失禁。
     5、脾痹:四肢倦怠乏力,易咳兼吐白液出,易阻塞咽喉。
     6、肠痹:口渴喝很多水,小便不通,呼吸浅短,肠鸣腹泻。
     7、胞痹:手按小腹膀胱位感里痛,如热水烫炙,小便困难,流清涕。
  补充:行痹最易治。
  5)痹入脏则病危,在筋骨会疼痛久不愈,在表易治。
  6)饮食不知节制,风寒湿伤于背俞穴而入腑。
  7)针刺:痹在脏取俞穴,在腑取合穴。
  8)血和气不会得痹病。
  9)痹病的痛麻冷热燥湿:
    1、痛:寒气。
    2、麻:病已久且深入体内,使气血行走生阻涩,但经脉仍通,所以不痛,皮表没有气血的滋润,所以麻木。
    3、冷:阳不足,阴过盛,与病邪相抗产生。
    4、热:阳过盛,阴不足,病邪胜过阳气,阳气必遭受压制,此热因痹而生。
    5、湿:阳不足,阴过盛,又感受湿邪造成,所以多汗且皮表湿。
  10)无痛症的痹:
    1、痹在骨,身重。
    2、痹在经脉,血凝结而无法舒畅的流行。
    3、痹在经,四肢伸展不顺。
    4、痹在肌肉,麻木不仁。
    5、痹在皮肤,生寒意。
  补充:痹病之人,遇寒则生拘急(抽筋),遇热则四肢会弛缓无力。
四十四、痿(萎缩)论:
  1)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肝主筋膜,脾主肌肉,肾主骨髓。
灸友唐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94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1
1851楼#
发布于:2016-04-04 02: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3日《黄帝内经》58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3日《黄帝内经》58课学习心得
    冷气下降的,热气上升的,交接在这个地方,热加上热造成皮毛虚弱,走路跛脚;心

把新的热移到小肠里面,如果是心脏的热没有下来,心往回逆,热才会产生痿,当上面往

上烧,下面就虚掉了,脉会萎缩,脚没有办法抬起来踩在地上;筋会萎缩,造成脚没有办

法屈伸,肝气热,膨胀,跟胆互为表里,一膨胀胆汁就会反逆跑到嘴巴里口苦,肝藏血,

心生血,脾统血,筋痿的人脚不能任意伸直;胃是阳脾是阴,如果是脾气太过热了,一过

热津液就没有了,会影响到胃,胃里面会变得很干燥,肌肉里面的津液也没有了,肉会萎

缩掉;如果是肾气太热,骨痿的人没有办法站得很久,骨有力量是因为骨里面有髓,髓不

够的时候,没有办法站得很久,肾主水,常态的肾到第十四椎命门,命门这个地方向火,

水火同源的地方,当肾得到阴来滋润他的时候,骨髓就会长的很好。如果是肾太过热,津

液伤到了,会影响到骨头的骨髓,当骨一萎缩的时候,人的力量不够的时候,就发为骨痿


    为什么会这个样子?真正的痿证之始于肺。一个人悲哀欲绝,人不能太悲哀,心包络

绝,阳气内动,心包把阳锁在里面,心包络脉气不够的时候,阳气就会内动,一发就心下

,好像心脏要跳出来一样,这个时候小便就可以看见血,结果血管脉就会痿掉。野心太大

了,太过于房事,宗筋之府,男人在睾丸这一块区域就是宗筋之府的地方,女人的阴部周

围就是宗筋之府的地方,入房太甚造成宗筋没有力量,发为筋痿,没有行房,一直滴漏出

来就叫白淫,肝经络到这个宗筋之府的地方来。有的人本身是热,源发是热肺热,工作又

在水里面工作,造成肉痿,脾主湿,湿太过太少都不行。中医认为所有的湿都伤于下。因

为工作的关系,久劳,阳气很深入,跑到肺里面去,本来就肺热了,肾脏又发汗,水不胜

火,造成骨枯而髓虚,脚不能久站,发为骨痿,骨痿都是产生于大热。    
    肺热的人眼睛眉毛的地方是白色的;心热的人手脚肿胀心热面赤;肝热的人指甲,爪

是筋之余,太热指甲都会干裂掉;脾热的人颜色黄肌肉在动;肾热的人面色黑色,牙为骨

之余。
    讲了那么多,为什么治疗痿证独取阳明?因为阳明是五脏六腑,筋骨气都在阳明经上

面。全身关节的地方有筋,筋膜,宗筋在里面造成关节可以蠕动。关元穴在冲脉上,冲脉

是血,足阳明胃经从足三里往上肌肉就挺起来,一直到冲门,这一段我们称为气街,阳明

气最旺盛的地方。
林晶
侠客
侠客
  • UID201868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852楼#
发布于:2016-04-04 23: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4月4日《内经》第59课学习心得
第四十五篇[厥论]
厥:逆,比如足厥阴肝经,就是极点的意思,躲在人身体最里的内脏。
1)厥有寒有热
人的常态是阴升阳降,阳气衰于下,阴气补位,发为寒厥;阴气衰于下,阳气补位,发为热厥,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2)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 所以一旦阳气盛,必足下先热也。
3)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而寒一般到膝盖为止,因为大腿至小腹有气街在。
4)寒厥是如何发生
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春夏则阳气多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阳气衰(春夏宜运动,秋冬应收敛)。此人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 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西药容易导致下焦的阳丧失掉,所有西药会伤宗筋,导致寒厥手脚冰冷。
5)热厥是如何发生
酒入于胃,酒气彪悍马上进入络脉到手脚边,因为发散,故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胃本有阳,阳叠加阳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支。长久的醉酒喝饱食,并强行入房,酒热之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小便赤色。夫酒气盛而慓悍,会伤到阴,导致阳气独盛,故手足为之热也。
卢昆鹏
侠客
侠客
  • UID20187951
  • 粉丝2
  • 关注120
  • 发帖数137
1853楼#
发布于:2016-04-05 00: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4。4.日黄帝内经第53.54.55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4。4.日黄帝内经第53.54.55课学习心得:


         百病生于气,过怒时气会上逆,严重会造成吐血及下痢。
         喜令气缓,喜能令人气和舒畅, 气血通利无阻,所以气会缓和。
         悲则上焦不通,热气在中焦无法散出,令人气弱。
         恐令人胆怯,上焦闭塞,下焦气复返,腹胀。          寒则气敛,毛孔闭塞。热则气泄,毛孔大开。惊则气乱,心意无依神不知处。
         过劳气损,喘息汗出,外内皆太伤,故气耗矣。
         思则气郁,神志无所归依。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腹满鼓胀,有病心腹满,吃了早餐则晚上无法进食,名为鼓胀。治疗:用鸡矢白来治疗,干燥过的鸡矢白与甜酒合煮。一剂有反应,二剂即愈。

        鸡肉:木,呆若木猪肉:水黑猪牛肉:土狗肉:金马肉:火
        血枯:胸胁胀满者,无法入食。病初时则先闻腥臊臭,口中清涎不断,咳吐中带血,手足冰冷,目眩,常常大小便中带血。病名为血枯。治疗:用四付乌贼骨及茜草一份,二物合幷,研为粉末,利用雀卵黄来制成如小豆般大的丸,每次五粒饭前服用,并喝鲍鱼汁。如此可使肠中清利,恢复肝的功能。
        伏梁:下腹部隆起,上下左右皆可摸到块状的根样。病名曰伏梁。治疗方法:如位在脐上是逆症,如在脐下是从症,还好治些。针刺时不可用强泻法,否则必伤病人,详论在刺法篇中。
       厥逆:脖子肿、胸滿腹胀 。治疗方法:此病灸之则瘖(声哑),针石破之则狂,须其气并(阴阳和谐之时),乃可治也。阳气重上(上行),有余于上(更往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上头阳气下往四肢,手足温暖时),可使全也。
    四海:
            髓之海:腦脑  上俞,百会穴;下俞:风府
            气之海:咽喉 上俞,天柱;下俞,人迎
            水谷之海:胃  上俞,气街;下俞,足三里
           十二經之海:沖脉(主血)上俞:大杼穴 下俞,下巨虛
     妊娠诊断:身体似有某些病的征候,但不见有病脉,就可以诊为妊娠。 怀子且要生了:身有病而无邪脉。
         腰痛:膀胱经引发的腰痛:腰痛牵引项背及尾骨,使背部感觉如负重物状。可委中穴,及太阳正经上有郁血之络位来放血。
        胆经引起的腰痛:像用针刺皮肤的感觉,并且使人无法前后伸屈身体,无法回头,在阳陵泉穴外之骨端找青色血脉放血,可以立愈,夏季则不可见血,会损元气。         胃经引起的腰痛:会令人无法回头,回头则眼目昏花。并令人情志上易悲。在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及其上下一、二寸位有瘀血之血脉放血,但在秋季时,不可如此,否则伤及胃气。
         肾经引起的腰痛:会有痛的牵引脊椎内部的感觉。可针刺足少阴复溜穴附近压痛点。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回复。
         阴肝经引起的腰痛,令人腰中如张弓弦般的绷紧。可针刺足厥阴脉在足大指骨与次指间找硬块的压痛点,有几处刺几处,此病使人多言痛不止,按诊时又无定处,故可在痛处刺三针。
        足太阳之别脉为解脉,腰痛令人痛引肩部,目视不明,常常遗尿。可在在外膝部与委阳之间瘀阻的血脉上放血,直到血色变淡而止。
         同解脉之别络为带脉,腰痛症状围绕腰部一圈如带状的疼痛,常如折腰状,善恐。可在解脉在委中位到外膝部处血络结如黍米一样一粒粒相连处放血,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止。也可在临泣。
         同阴之脉引起的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胀闷而腰痛之感,可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穴位附近找三处压痛点刺之即可。
        阳维引起的腰痛,肿胀而痛。刺阳维脉阳维脉与太阳脉交接之飞扬穴,约离地一尺之高。
       腰痛引少腹内痛,不可以仰,可刺腰臀部的八髎穴及两侧俞穴位。左取右,右取左。
注:临床上,膝盖以下,有青筋都有不同的腰痛,放血。静脉瘤是血管壁好像蚯蚓一样很粗,不放血,用药。血脉指皮肤上突然一条青筋出来为血脉。
灸友唐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94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1
1854楼#
发布于:2016-04-05 00: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4日《黄帝内经》59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4日《黄帝内经》59课学习心得
    阳明经跟冲脉是交合在这里,任脉会与后面的督脉,因为有带脉连到,带脉有三个穴

道带脉、五枢、维道,督脉的阳气一直连到带脉经过命门三焦络到关元,所以说这一带就

是宗筋之腑。阳明虚要影响到宗筋,宗筋到全身的关节。痿证用针灸治疗,按照节气来下

针,来调他的虚实。
    厥的意思就是逆的意思。足厥阴肝经就是到极点了,躲在人体最里面那个臓。
    人常态阴升阳降,人体腑的位置在下面,经的位置在上面,经要往下走;现在如果下

焦阳气衰了,当你阳气一衰阴气就会补位,所以表面看见是这样,里面是反的。阳气衰于

下则为寒,因为阴没有温度,是冷冰的;阴气如果衰于下,阳气太旺一直往下走,阴气衰

则为热。所以阴阳一定要平衡。孤阴不升,孤阳不降。有些人阴虚为热,阳虚为寒。
    为什么从脚下开始?阳气起于足五指的表面上,阴脉从脚下聚于足心,所以阳气盛则

足下热。常人,上面是表阳,阳中一定要有阴,里面是阴,所以是冰的;你摸到手下面是

热的,是阴的但是是热的,正常人掌心跟掌背相比较,掌背一定是冷的,掌心一定是热的

。如果有人热过了,上面都是热的,有人冷的冷到下面整个都是冷的,有人摸上去前面是

冷的后面是热的。
    为什么脚的五个指头到膝盖?阴气太盛的话从脚冷到膝盖,这一段是冰冷的,因为他

的寒不是从外面进来的,而是从里面发出来的。冷到膝盖就上不去是因为气街在这里堵到

。肺里面正常是气,当肺里面有水的时候,水上面有痰。水没有去掉,日久才会生痰,然

后水一直累积,所以上吐下泻是常态。
    现在寒厥呢?春天夏天阳气多阴气少,这个时候是天阳。秋冬阴气盛而阳气衰,这是

常态。有人冬天身体很好,秋冬一直在耗损他的精,下面本来是阳要固守要收藏,结果你

耗掉了,耗掉以后阳会虚掉了,阳一虚掉阴气就会盛,你精气下,邪气就从下面上来;正

常的阳气不能够渗他的经络,脚寒再冷到了气街的地方通通停掉。
    西药下去会让下焦的阳失掉。
    脾胃,本身的脾的功能是为胃行经,阴气虚则阳气入,脾阴不足的时候,阳气就会跟

着来,阴阳是一正一反的。胃本来就是阳气,现在阳气再加进来,阳加阳,胃就不和了。

这个时候津液就衰竭。一定是日积月累下来,每天都喝的醉,吃的很饱,强行入房,这个

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和谷气通通相搏,造成中焦太热,这时候热片全身,当我们有内

热的时候小便是红的赤色的。本身的酒气是非常气盛的彪悍的,肾气有衰,阳气独盛,如

果说你中焦太热的时候,热跑到四肢上去了,造成里面过热,过热就会伤到阴,伤到阴的

时候就变成阳气独盛,就会造成热厥。
    厥有时候令人腹满,令人昏倒不认识人,令人腹满会造成阴虚;有一个人突然不认识

人,阳气太盛了,阳气乱会让人不识人,有时候半天有时候一天,过了才会慢慢恢复。阴

虚本来就是下面虚,阴跑到上面去了,本来上面是阳下面是阴。
黄玲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200
1855楼#
发布于:2016-04-05 01: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04日《黄帝内经》第59课心得
四十四、痿(萎缩)论:
 6)针刺治痿症:用辅刺手法取阳明经荣穴,再取病经之荣穴,再取其背部俞穴,再依筋脉肉骨各季所管取其时机下针,病能痊愈。
四十五、厥(逆,极点)论:
 1)寒热厥:
   1、寒厥:阳气衰于身体下部。
   2、热厥:阴气衰于身体下部。
 补充:常人,阴升阳降。
 2)常人,阳起于足背,阴起于足心,阳气盛则足下先热。
 3)厥病的发病原因:
   1、寒厥:春夏阳气多阴气少,秋冬阴气多阳气少。在秋冬时节消耗阳热,造成下焦阳虚而阴盛向上,皆精气下耗,邪入体内。阳气(免疫系统)胃脾中生,阳气衰而无法滋养全身经络,阳气日渐耗损,阴气独盛,所以手足寒。
   2、热厥:酒入胃,则络脉满而经脉空,脾阴气虚,则阳气逆入胃,胃不和,无法吸收而四肢得不到营养。常喝醉且饱食,再强行房,致酒气与食物热气相聚于脾中无法发散,酒气与五谷热气相争,造成内热盛于中焦,致全身发热,小便赤红。酒气乃气盛且慓悍,必伤肾脏,肾气衰弱,阳热之气独盛体内,至手足皆发热。
 补充:需要把药送到四肢末梢时,可以加酒煮药。
 4)厥病症:
   1、腹满(阴虚):阴气上盛(寸脉大),则下焦虚,下焦虚则令人腹满。
   2、突然昏厥(有时半日醒,有时一日醒),或不识人:阳气上盛,重阳则成邪气冲头,阳气乱行。
灸友唐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94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1
1856楼#
发布于:2016-04-05 23: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5日《黄帝内经》60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5日《黄帝内经》60课学习心得
    寸为阳尺为阴。上盛的时候寸脉变的很大。阳气加倍的上的时候,下焦的阳气往上走

,下焦的阳气来自小肠,阳气加上阳气重上,邪气内逆,逆则阳气乱,阳盛太过造成人不

识。
    六经脉厥经的症状,六经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三阳足太阳厥逆的时候

,眼会肿起来,头会重,脚不能行,发作的时候人就会昏倒,眼睛会发昏,膀胱经直接从

后面走到前面,一直络到眼睛里面去,现在逆着走人就会有昏厥目缭昏倒,脚不能走;阳

明的气厥,本身是往下面走的,现在阳明经往回逆,回逆的原因下面有挡道,下面大肠堵

到沼气,这个气往回逆,沼气只能到胸隔为止;少阳之厥,如果少阳经,胆经会造成人耳

朵聋,颊肿而两肋痛,行骨就会走路不顺;太阴之厥,腹满大便不通利,不想吃东西,脾

臓出问题的时候,都是胃口不好,肚子会胀满,大便不顺,因为脾臓肿大累积很多湿,所

以不好躺下去;少阴之厥,舌头下面金津玉液来自肾脏,津液反逆,腹满心痛;厥阴之厥

,少腹肿痛腹胀,小便不顺利,肾有问题膝盖喜欢弯着睡,阴缩会肿胀,脚的胫骨里面有

脾经跟肾经还有肝经都在里面。行的内侧肾经的位置,平常以肝经的经穴来取他。
    太阴厥逆,比较严重了,厥就是反逆一点,厥逆就是很严重了,脚胫骨非常的绷紧,

抽筋一样,心腹引痛,治疗他主要生病的位置,心痛引到少腹就知道是足太阴脾经,病发

在少腹都是属于太阴,这个时候去治太阴,太阴是脾,脾主少腹,少腹是小肠,中医在治

脾的时候同时在治小肠;少阴厥逆,大便出来是清谷,肾要衰竭了胃要呕吐,肾主水,水

太多了肾没有办法排水,胃受不了,胃会吐,他有个极限,超过这个极限胃到了中焦了,

那个肾脏功能就快没了,到了人体极限的时候功能就没有了,所以治肾的时候常常去治他

的胃;厥阴厥逆,肝病者肝有病同时要清理大肠,光治肝病是不会好的,一定要通利大肠

,所以在治肝病的时候一定要大便排的很好,如果病人大小便一路不通,堵到了来不及了

。好的医生一开始知道肝病就要去治疗他的大便,一直要保持金和木之间的平衡,金会制

木,肝的上面夹个肺在制他,下面夹个金也在制他,肝就好像爸爸,肺就好像妈妈,大肠

就好像儿子,就是两个金在制他,两个阳在制他,肺伤到会影响肝;如果是三个阴都厥逆

,手足一冰冷,大小便就没有了,三天就死掉了;太阳厥逆,膀胱出问题的时候,厥逆,

发的时候病人会昏倒,呕血出来,善流鼻血,肺像天,天下雨跑到肾脏里面去,肾脏把他

累积起来运送到膀胱,火一蒸化,蒸化的好的津液会进入骨髓,来补脑补骨髓,再进行第

二次蒸化进入肝脏,水生木,把肝脏再清洗一篇,浊水排出来,治主治,膀胱有问题的时

候治肺,肺有问题可以治膀胱,一咳嗽小便就出来了;少阳厥逆的时候,肋骨胀满,关节

的地方不好,腰部不可以弯动,眼皮在张开,嘴巴在动就跟少阳有关系,关节不利的时候

首选想到少阳,少阳通治的讲的是三焦在管,如果说发肠痈,胆破裂掉了。任何的病都有

一个概念,中医当病很深影响到生命的时候,在死之前神会走,神不存了,受到惊吓就会

死。阳明厥逆,阳上亢,流鼻血呕血出来。
    手太阴厥逆,肺经的经气逆着走的时候,本来这个肺气是舒张开合,舒张开合的目的

是把气往下压往下走,结果通通跑出来了,虚满而咳,治肺病治膀胱下焦。
    手心少阴厥逆,心脏有问题的时候,心相火,而且心是极热的,胸是阳,心是阳中之

阳,肺是阳中有津液,当你心脏有问题的时候,阳气要灭绝的时候,心脏的火喷的冲到喉

咙上来,这是人快死掉了。
    手太阳厥逆,很多人耳朵有耳聋的现象出现,手太阳小肠经也会,胆经也会,肾主耳

,听力也是肾脏在管,肾脏虚的耳鸣比较深,因为是内脏来的,你会感到外面的压力很大

;如果是表证的耳鸣,你会听到叫声,没有内脏来的压力那么大,腰不可以弯下,治小肠

的问题也会去治脾臓,脾跟小肠是通的。
    手阳明、少阳的厥逆,大肠,小肠回逆的时候,吞不下去的意思,气汇膻中,气的性

是上升的,喉部的地方是气之海,所以去治喉咙的病,不管是喉咙什么病,发在喉咙中间

的病都是气的堵塞,所以有一些药行气的药,可以让气跑得快一点。
    胃的地方如何诊断?胃脉在右关的位置,肝脉靠外面一点,中间是筋,靠近筋一点就

是胆;脉气出现的时候,摸脉外,感觉脉在外面气所在,在里面是血的所在。从外面针刺

讲的脾,从里面针刺讲的胃,阴阳正好是相反的,胃是阳脾是阴。正常的胃脉则缓有力,

缓就是四至五至,病人的一呼一吸,有力你会感受到他的力量,本来是有力,现在脉变得

很沉很细,这个沉代表脉往下走。
黄玲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200
1857楼#
发布于:2016-04-05 23: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05日《黄帝内经》第60课心得
四十五、厥(逆,极点)论:
 5)三阳三阴经脉厥病症:
   1、太阳厥:头肿且沉重,足无法行,发作时眼目昏眩倒地。
   2、阳明厥:发狂奔走,腹部胀满失眠,面赤热,胡言乱语,不识人。
   3、少阳厥:耳聋两颊肿胀且热,两胁痛,足膝无法正常走路。
   4、太阴厥:腹胀满,大便不顺,没口味,一吃东西就吐,无法安卧。
   5、少阴厥:口干,小便黄赤,小腹胀满而胸口痛。
   6、厥阴厥:小腹肿胀且痛,腹胀如鼓,小便不畅,嗜眠,屈膝时阴缩且有肿胀感,大腿内恻有灼热感。
 6)厥病的治疗:虚则补,实则泻,不虚不实取病经穴道。
 7)三阳三阴经脉厥逆病症:(严重的厥病)
   1、太阴厥逆:腿内侧抽筋,且心痛牵引腹痛。取病经穴道治之。
   2、少阴厥逆:腹虚胀满且呕吐,下利。取病经穴道治之。
   3、厥阴厥逆:四肢抽筋,腰部疼痛,腹虚满,小便不通,胡言乱语。取病经穴道治之。
  补充:①三阴同时厥逆,大小便不通,人手足冰冷,三日内必死。
        ②脾主少腹,小肠在少腹,所以治脾会同时治小肠。
          治疗肾病的同时要治胃,肾衰竭多出现呕逆。
          治疗肝病的同时要治大肠。
   4、太阳厥逆:突然昏倒且吐血,平常易流鼻血。取病经穴道治之。
   5、少阳厥逆:(少阳主开合,能弯动的)都管关节不利,腰无法扭转(三焦管),头无法回顾,有肠痈则无治,惊(无神)则必死。
   6、阳明厥逆:气短身热而咳嗽,易受惊,且流鼻血,兼有吐血症(好发半夜)。
 8)手太阴厥逆:胸部虚满胀,咳嗽,取病经穴道治之。
    手少阴厥逆:心痛牵引到喉部,有身热症必死。取病经穴道治之。
    手太阳厥逆:耳聋泪出,头项无法回,腰无法弯曲。取病经穴道治之。
 补充:耳朵问题,外因,胆经,三焦经,小肠经;内因,肾。
    手阳明与手少阳厥逆:必有喉不发音,咽肿且吞咽困难。取病经穴道治之。
卢昆鹏
侠客
侠客
  • UID20187951
  • 粉丝2
  • 关注120
  • 发帖数137
1858楼#
发布于:2016-04-06 00: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4。5.日黄帝内经第56.57.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4。5.日黄帝内经第56.57.课学习心得: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伤人,会令人有时寒,有时热,有时热中,有时寒中,有时内热,有时里寒,有时为li节病,有时半身不遂,有时为单纯的风病,有时内至到五脏六腑。刚受到风时风藏于皮肤和肌肉间会发痒,因汗停留在皮肤表面,里热外受冷风,毛孔阳不去,风性转为寒时,胃口不好。转为热时,毛孔汗散不出,使人肌肉萎缩。 如同时出现寒热时,定会记忆差,抖动,胃口不开,寒热往来。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伤人,会令人有时寒,有时热,有时热中,有时寒中,有时内热,有时里寒,有时为li节病,有时半身不遂,有时为单纯的风病,有时内至到五脏六腑。
若风气入阳明经而深入胃,肥胖的人,风气顺经上行造成中热病(热中是中焦,肠胃湿热盛)而眼目发黄,瘦人则现寒症泪多。
       风气进入太阳经,背俞穴很多,表和阳气相冲突,肌肉会胀闷,背生青春痘,我们分别有去湿、热、寒的药,开处方时胖子有去风加去热,瘦子用去风加去寒
       麻风病,热附于血气里面,血气不清,会造成鼻柱坏,面色暗,皮肤生疽化脓溃烂。治疠病时辩证分寒热。
风者,百病之首,善行而速变,
      伤于风以四季来分,如春季或甲乙日的肝风,肝风症状为多汗惧风吹,令人善悲,面带微青,咽干人亦怒,在眼下有青色。
       长夏或戊己日受风为脾风,症见多汗惧怕风,全身倦怠,四肢不想活动,面色无华,微带黄色,不思饮食,诊断在鼻,其色黄。鼻子黄亮为有横财。
       秋季或庚辛日受风为肺风,症见多汗惧怕风,面色白,咳嗽气短,白天轻晚上重,诊断看眉棱骨呈白色状。       冬季或壬癸日伤于风,为肾风,症见多汗惧怕风,面浮肿,背痛无法久站,色黑,无法行房,女人则经水不顺,诊断在肌肤,其色黑。
                                     脏腑之风,伤于背俞穴,名偏风
                                     风气沿风府穴上行名脑风
                                    风入头面名目风或眼寒,酒后伤风的漏风,
                                    房事后伤风的内风,
                                    沐浴后当风,为首风,症见头面多汗。
                                    酒居风处入中焦的肠风,
                                    风之外部腠理间的泄风
五脏风之病情诊断与症状
        肺风:怕风吹,面色白,时常咳嗽气短,白天轻,入夜严重,诊断在眉,眉毛周围有白点。背后第三椎痛
        心风:多汗恶风,嘴唇颜色光鲜亮丽。善怒易惊,病重时讲话语速慢,背后第五椎痛。诊断在舌,色赤
        肝风:多汗恶风,面色青,善怒,易悲,咽干。诊断在眼下色青。
        脾风:恶风,四肢倦怠懒动,胃口不好,面无华微带黄。诊断在鼻色黄。
        肾风,多汗恶风,脸面浮肿,背脊疼痛无法久站,无法行房,女人经水不利,诊断在肌肤,色黑。
        胃风:颈部多汗,恶风,食物吞咽不下,着薄衣受寒腹胀,冷食下肚下泄,诊断看体形,人瘦而腹大。
        首风:沐浴当风,头面多汗惧风,十干推算,在其得首风前一日病重,头痛不想出门,到了首风日病缓。
        漏风:酒后伤风,偶多汗,厚衣出入,吃东西常大汗,严重时湿衣,呼吸短浅,口干舌燥,无法工作
       泄风:风之外部腠理,汗多致湿衣,口干无法劳动,若兼有寒邪,全身头痛。
       肺痹的症状是烦闷胀满,喘逆呕吐;        心痹的症状是血脉不通畅,烦躁则心悸,突然气逆上壅而喘息,咽干,嗳气,厥阴上逆则引起恐惧;
       肝痹的症状是夜眠多惊,饮水多而小便频数,疼痛循肝经由上而下牵引少腹如怀孕之状;
       肾痹的症状是腹部易作胀,骨萎而足不能行,行步时臀部着地,脊柱曲屈畸行,高耸过头;
       脾痹的症状是四肢倦怠无力,咳嗽,呕吐清水,上腹部痞塞不通;
       肠痹的症状是频频饮水而小便困难,腹中肠鸣,时而发生完谷不化的泄泻;
       膀胱痹的症状是少腹膀胱部位按之疼痛,如同灌了热水似的,小便涩滞不爽,上部鼻流青涕。
    五脏精气,安静则精神内守,躁动则易于耗散。若饮食过量,肠胃就要受损。
    致痹之邪引起喘息,是痹发生在肺;
    致痹之邪引起忧思,是痹发生在心;
    致痹之邪引起遗尿,是痹发生在肾;
    致痹之邪引起乏力,是痹发生在肝;
   致痹之邪引起肌肉消瘦,是痹发生在脾。总之,各种痹病日久不愈,病变就会进入至身内。其中风邪偏胜的容易痊愈。
     
灸友李晓静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3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18
1859楼#
发布于:2016-04-06 22: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李晓静 申请签到,2016年4月2,3日《黄帝内经》第57,58课心得
四十三、痹论篇第四十三
1、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比如关键痛需要开祛风祛寒祛湿的药才可以。
2、 行痹:风气多了之后,这个痛会移转,比如会今天痛这里明天痛那里,开处方的时候祛风的药开多一点就可以了,
痛痹:痛的很严重的是寒气胜。
所以的止痛药会让肾脏会寒掉,肾寒肾脏功能就衰竭掉,肾寒会移转到肝,移转到肝就变成肝寒,所以吃止痛药很容易伤到肝肾的原因就在这里。不单单是止痛药。
3、 所有的病跟节气有关系: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着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虽然症状不痛,但是都是风寒湿。
伤于湿都会在下焦,膝盖骨头关节处。如果骨痹没有治好,又感受到外邪,就会伤到肾脏。复感于邪,内会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
4、 风寒湿跑到内脏去的症状:
肺痹者,烦满喘而呕,肺是阳气的所在,风寒湿进去了之后会产生气逆。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噎干善噫,厥气上则恐。(水会克火,如果心脏有问题的时候,水马上就会跑到心上面去。所以心脏有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去加强肾脏。)
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肝经在两肋之间)
肾痹者,善胀,下半身水肿。
脾痹者,脾是土,主湿,在加上风寒湿,湿更盛,中隔就会堵到,吃东西就会下不去。如果病人呕要知道是湿,除了开止呕的药还要开除湿的药。
肠痹者,喝很多水有时候从小便出来有时候下痢。
胞痹者,胞是小肠跟膀胱中间,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风气很盛的人是最好治疗的。
5、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如果燥的话,饮食加倍,就会伤到肠胃。真正的养生之道就是要等到肚子饿的时候去吃东西,不要吃的太饱。
6、 风寒湿入脏者死,如果留在皮肤,肌肉,血脉,筋骨上面的很快就会好。
7、 痹入腑:饮食节制,风寒湿都不会进入。如果进入脏治疗腧穴,如果进入腑治疗合穴。俞穴是专门治疗脏病的。
8、 气和血都是来自于水谷。
9、 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病人本来就是寒的体质,再加上风寒湿进入就更寒)。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湿很盛的人,一摸脉的时候会感觉到病人皮肤上面湿答答的。阳气阴气是平衡的,阳少的话阴气就会很盛,阴盛的话阳气就会少,阳本身是固表,身体里面的水分不会丧失掉是因为有阳在固它,阳一虚,阴的津液就会跑出来。
10、 痹,感觉不到痛的病症: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肝虚则筋不能伸);在于肉则不仁(脾);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痹,遇到寒则缩,热则纵(不能弯曲)
四十四、痿论篇第四十四
1、 痿就是萎缩。比如脚的肌肉萎缩掉了。痿症发病是在热上面,临床上治疗时间比较长。
2、 五脏让人产生痿症: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
正常人:肺像天募一样把全身都罩盖住,天上很冷,心就是地球里面的热。冷的下降,热的气就会上升。
如果肺太热了,肺里面的津液没有了,在加上心脏的热,热+热,肺就被烤焦了,走路跛足,心气热:心的太热了,心的热没有办法下到小肠里面去,造成下焦会虚掉,脉会萎缩,脚没有办法踏下去。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脚没有办法弯曲。肝藏血,心生血,脾统血。所以不赞成在身上动刀子。肝太热了,热会膨胀,一膨胀胆汁就会反逆。比如有个人嘴巴很苦就是胆的问题,脚不能弯曲。
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脾于胃是表里,胃是阳,脾是阴,如果脾气过热了,胃里面的津液就会很干燥。
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骨痿的人没有办法站很久,因为里面没有髓。骨头有问题的人都没有办法站立很久。肾主水,常态的肾到督脉命门第十四椎(向火),肾是水,所以第十四椎是水火同源的地方,火慢慢的烧,生命就会很长久,肾脏太热了,就会伤到骨髓,当骨髓一萎缩的时候,就会发为骨萎。
2、痿一开始是发于肺,所以要保持肺好,不要太悲哀。有包膜和津液才可以把心阳固在里面,心包络的阳气不够的时候,阳气就会内动,心脏像跳出来一样,便血。心脏有问题之后会穿到其他的脏里面去。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