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蔚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76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01
1845楼#
发布于:2016-01-19 22: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1月19日《针灸大成》第82课心得:

牙根部位脸肿
先下对侧合谷止痛。病情比较严重时,用地仓透颊车,加强效果用透针。第二天可以分别下针。地仓直接下针,可以治中风、口角流延。下颊车和天应。

左脸偏头痛,从左额头痛到下巴,同时伴有强烈的恶心。
下头针前,先下对侧合谷止痛。太阳透率谷,下太阳后起针到皮层,拉起皮肤,下针到率谷,再放松皮肤。下中脘、公孙内关。

背部淤血放血,点刺后拔罐,将污血拔出,用卫生纸擦拭干净即可。

膏肓放血,从第七椎找穴位,两个肩胛骨底端连线中点为第七椎,膏肓对应第五椎外开。找最痛点点刺放血拔罐,看到血色变淡,从暗红到鲜红。起罐注意不要碰到病人的血。

肩项强痛,下侠溪,下阴谷后下委中,去膀胱经虚症。

全头痛,下针百会,头中线与耳中线前凹洞,下针在前五分的地方斜刺。下针涌泉,人字纹头,因为下针涌泉会很痛,所以下针稍快,可以减轻病人疼痛。无法下涌泉就下太冲。

膝五针治关节炎,鹤顶、双膝眼八字形下针雀啄、阳陵泉透阴陵泉、膝关。

中医按症治病。

脑部收外伤,右半身瘫痪
下百会,治疗脑部受伤。双通天(膀胱经),排淤血。
右手合谷透后溪,可以控制手的开合,下针后手可以慢慢张开。
右手外关透内关。
刘人中
新手
新手
  • UID2018734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2
  • 社区居民
1846楼#
发布于:2016-01-19 22:52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9班刘灵中申请签到,2016年1月19日《针灸大成》第82课心得
中风口角流涎:下地仓,下针时直接用针穿到嘴里面,像锯一样来回拉,效果很好,然后下颊车。严重时用一针透两穴,地仓透颊车。下面针时先下对侧的合谷,可以止痛。
偏头痛:先下对侧的合谷,再下太阳透率谷,如有恶心下中脘 公孙  内关。
膏肓痛:用放血针在膏肓处点刺放血,然后用火罐吸血,吸出来的血开始颜色很深,当血变淡时起罐,起罐时戴手套不要碰到血。
肩项强:痛在膀胱经上,先下阴谷再下委中穴,下委中用插提法。下后溪可治小肠经的虚症。
全头痛:先下百会,百会穴:在头上督脉与两个耳朵尖端连线的交接处,往前有个凹洞。下针从百会前五分的地方下针,沿着皮肤刺到百会,然后下涌泉穴(下针要快速进针,可以减轻痛)再下膝五针:鹤顶 膝眼 (下针用雀啄术,直进直出,两个膝眼下针成八字形)阴陵泉透阳陵泉  再下膝关穴。
头痛:下肝经的太冲穴,肝开窍在眼,针下去脑部血的压力往下走。
脑部受伤引起的偏瘫:先下百会,再下通天穴(平时可治疗鼻窦炎),然后在病肢的手上下合谷透后溪穴,可以控制手的开合,再下外关透内关。
刘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209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74
1847楼#
发布于:2016-01-19 23: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凌申请签到,2016年01月19日《针灸大成》第82集心得。


轻微中风:扎胃经的地仓,用于中风流涏,下针直接刺透嘴巴。下颊车,如果是严重的中风,可以地仓透颊车。下面针的时候,先下对侧合谷,有止痛的效果

偏头痛+恶心:太阳穴透率谷,下透针的时候下合谷。三寸针下太阳穴,引到气提到表层,然后把皮肤提起来,针透到率谷。如果病人感觉恶心再下中脘,公孙,内关。

放血拔罐,当血颜色慢慢由深变浅,就可以拔罐,擦一下就好。

膏肓痛:膏肓在第四椎下第五椎上三分之一旁开三寸的地方。找到膏肓附近的最痛点放血,然后拔罐,出血颜色变淡起罐。膏肓疼只能放血治疗,起罐时要病人的血液不要碰到,需要带手套 。

肩项强:下后溪、阴谷、委中。
后溪:治小肠经虚症,同时项强可去。先下阴谷(肾经本穴),再下委中,加强委中的治疗效果,补的手法

全头痛。
病人全头痛,下百汇(鼻中线向上与双耳尖连线的十字交汇点向前5分的凹洞中),扎涌泉治全头痛很好,在脚底人字文处,因为扎了膝五针,不能扎涌泉穴,用太冲穴代替,太冲穴治疗头 痛效果也很好,穴位在第一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

膝五针:第一针鹤顶,然后膝眼,雀啄术,不要捻转,直进直出。然后阳陵泉透阴陵泉,再下膝关,膝关是治疗关节痛的。

车祸至脑部受伤、右侧身瘫痪:
    百会穴治疗脑部受伤,两个通天穴(百会外开1.5寸处向前5分)
    偏瘫致手握拳不可松弛:一般用透针的手法。合谷透后溪可以让手张开,然后下外关透内关
张文杰
贫民
贫民
  • UID2018806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7
  • 社区居民
1848楼#
发布于:2016-01-19 23: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9班张文杰申请签到,2016年1月19日《针灸大成》第82课心得
1.地仓透颊车,先下对侧合谷穴,用于严重的中风。地仓,治疗口角流涎,中风可以直接扎到嘴里,像锯子一样来回锯。
2.偏头痛,伴有强烈的恶心呕吐,下头针,先下手上对侧的合谷穴,太阳透率谷,中脘,公孙。
3.膏肓放血治疗膏肓痛。然后刺破后膏肓放血,取针时小心病人的血,血变淡就可以取下火罐了
4.肩项强直在膀胱经上,先下阴谷,再下委中,用补法,下小肠经的后溪。
5.全头痛,下百会,往前一点有个凹洞,在凹洞前5分的地方沿着皮刺,刺到百会,下涌泉,马上扎进入会减少疼痛,下太冲
6.因为车祸右边瘫痪,下百会穴,两个通天(膀胱经,平时可以治疗鼻窦炎)让淤血排出来
合谷透后溪(握着的拳头会打开),风市用于脑部受伤,外关透内关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1849楼#
发布于:2016-01-19 23:47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
2016年01月19日《针灸大成》第82课心得
临床扎针1续
1、轻度面部中风
1)治症:常用合谷、地仓、颊车。
面部中风严重时,用地仓透颊车,一针透两穴;较轻时,两个穴位分别下针。
2)下针手法
合谷:下面针前,先针对侧的合谷,有镇痛、麻醉的作用。
地仓:属于胃经上,为近取穴。主治中风、口角流涎时,可地仓透面颊,效果好。
颊车:也在胃经上,是近取穴。
2、偏头痛伴强烈恶心
治症:合谷、太阳透率谷、中脘、公孙。
偏头痛下针合谷、太阳透率谷。如伴恶心可加针中脘、公孙。
3、膏肓痛
1)治症:膏肓放血,立竿见影。 点刺放血是治疗膏肓痛的唯一方法,必须放血,放完血则即好。如其他地方的背痛可针或灸,膏肓痛用针/灸去不掉痛。
2)下针手法:在第5椎上1/3处旁开3寸处,找到压痛点,点刺放血,火罐吸血。当血的颜色由深变浅时再取罐,取罐时带上乳胶手套,以防交叉感染。
4、肩项强痛(主要在膀胱经上)
1)治症:后溪、阴谷、委中。
2)下针手法:
后溪:治小肠经虚症时用此穴,同时项强可去除。
阴谷:肾经本穴。主要是加强委中的治疗效果,可去除膀胱经的虚症。
委中:膀胱经合穴,补井当补合,亦为母穴。治膀胱经虚症,插提兼捻转法做补。
5、全头痛。
病人如果全头痛,自感头痛时血管怒张、血压升高。
1)治症:百会、涌泉、太冲(如另一脚无法针涌泉,可以用太冲取代)。
2)下针手法:
百会:治疗全头痛。取穴:鼻中线向上与双耳尖连线的十字交汇点向前一点的凹洞中。前头痛时,只扎百会穴,全头疼还要扎涌泉、太冲。
涌泉:属肾经。治全头痛最好的穴位。取穴方法,握脚,人字纹头正中。下针时比较痛,应快速扎以减轻疼痛。
太冲:因另一只脚的涌泉无法下针时,用肝经的太冲取代。太冲治疗头痛效果很好,因为肝经络到眼睛的后面,肝开窍于目,下针太冲后,脑部的血的压力向下行,缓解头痛。取穴:二间上1寸,脚的大拇趾、二拇趾中间。
6、膝盖僵直,不能弯动(关节病)
1)治症:膝五针、膝关。
2)下针手法:
膝五针:鹤顶、膝眼、阳陵泉透阴陵泉。膝五针能治所有的膝盖病痛。屈膝取穴。膝眼下针时,进针后用雀啄术,约5秒即可。2个膝眼的针应该呈八字形。膝关:在阴陵泉后1寸。专治关节病。
7、车祸至脑部受伤、右侧偏瘫
1)如同时伴脑部受伤
治症:百会、通天
2)下针手法:
百会:治脑部受伤,百会一定要下针。
通天:属膀胱经。可排除脑部瘀血。取穴时,在百会外开1.5寸处向前5分处。通天主要治疗鼻窦炎等鼻科病,也是治疗任何意外伤害的穴位。
如伴手握拳不松弛
1)治症:合谷透后溪、外关透内关
2)下针手法:手部活动受限用透针
合谷透后溪:主要用在中风、脑部受伤,可以使手张开,控制手的开合。
外关透内关。
李丽
贫民
贫民
  • UID20183558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94
  • 社区居民
1850楼#
发布于:2016-01-20 00: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丽申请签到 2016年
1月19日《针灸大成》第82课心得
1.地仓透颊车,严重的时候用一针透2穴。脸部肿不厉害,地仓和颊车分开针。地仓穴,直接穿透嘴巴,治疗中风,口角流涎。颊车穴属于近取穴,在脸肿的地方。下脸针前先下对侧的合谷穴,可以止下面针的痛。
2.偏头痛,对侧合谷先下,止痛。太阳穴下针,进去之后提到皮层,捏起皮肤沿皮刺到率谷穴。再下中脘穴,公孙内关。
3.膏肓痛,在膏肓放血,肩胛骨下角对齐脊椎处,是第七椎,从第七椎数到第四椎下,外开3寸地方是膏肓,这里痛,用放血针刺破皮肤,上拔火罐放血,开始流出的血颜色深,当流出的血变淡了,就可以取罐子了。下后溪穴,治疗小肠经虚症。肩项痛,在膀胱经时候,先下阴谷,再下委中,阴谷是为了加强委中的治疗效果。阴谷是肾经本穴,委中是真正治疗膀胱经痛的穴道。
4.全头痛时下百会穴,两耳尖连线,和鼻子正中的连线交点,往前一点凹洞就是百会,在百会前五分处斜刺到百会穴,再扎涌泉。进针涌泉穴时要快点,不然会很痛。涌泉穴是治疗全头痛最好的穴道。
5.膝五针治疗关节痛肿大,下鹤顶,膝眼,阳陵泉透阴陵泉。扎膝眼用雀啄术,不要捻转。阳陵泉透阴陵泉可以治疗所有的膝盖痛。阴陵泉往后一寸是膝关穴,治疗关节问题。再下肝经太冲穴,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对头痛非常好,肝经络到眼睛后面,脸部血的压力往下走,缓解头痛。
6.右边因车祸瘫痪,有7年,时间比较久,下针百会,治疗脑部受伤百会一定要下。再下通关穴,排脑部瘀血,通关穴在百会外开一寸半,往前五分地方。平常通关穴可治疗鼻窦炎也很好,也是治疗意外伤害的穴道。右侧瘫痪,手紧握,用合谷透后溪,透针之后手就可以慢慢张开。再下外关透内关。
张丽
新手
新手
  • UID20183028
  • 粉丝2
  • 关注1
  • 发帖数88
1851楼#
发布于:2016-01-20 01:36
@教官-南京-李宁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丽申请签到,2016年1月19日《针灸大成》第82课学习心得

轻度面部中风针合谷、地仓、颊车。面部中风严重时地仓透颊车;较轻时,两穴分开下针。下地仓,下针时直接把针穿到嘴里,像锯一样来回拉,效果好,治疗中风,口角流涎,下颊车,下面针时先下对侧合谷,可止痛.
偏头痛伴强烈恶心针合谷、太阳透率谷、中脘、公孙。
偏头痛下针合谷、太阳透率谷。如恶心加针中脘、公孙。

膏肓痛在膏肓放血。肩胛骨下角对齐脊椎处,是第七椎,从第七椎数到第四椎下,第5椎上1/3处旁开3寸,找压痛点点刺放血,火罐吸血。血色由深变浅时可取罐。
肩项强痛在膀胱经上,下阴谷和委中穴,委中用插提法。阴谷是为了加强委中的治疗效果。阴谷是肾经本穴,委中是真正治疗膀胱经痛的穴道。下后溪可治小肠经的虚症。
全头痛先下百会,百会穴在头上督脉与两耳尖端连线的交接处,往前有个凹洞。从百会前五分之地下针,沿着皮肤刺到百会,下涌泉穴(快速进针,可减轻痛)再下膝五针,鹤顶,膝眼 (用雀啄术,直进直出,两膝眼下针呈八字形)阴陵泉透阳陵泉,不要捻转。阳陵泉透阴陵泉可治所有膝盖痛。阴陵泉往后一寸是膝关穴,治关节问题。再下肝经太冲穴,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对头痛非常好,肝经络到眼睛后面,脸部血的压力往下走,缓解头痛。
车祸至脑部受伤、右侧身瘫痪针百会、通天,通天一般用于治鼻窦炎等鼻科病.
偏瘫致手握拳不可松弛,合谷透后溪、透针之后手就可以慢慢张开再外关透内关.
赵芳芳
新手
新手
  • UID20183122
  • 粉丝2
  • 关注3
  • 发帖数8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852楼#
发布于:2016-01-20 08: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赵芳芳申请签到,2016年1月19日《针灸大成》第82课心得中风、流口水
地仓穴下针后像锯子一样来回运针
腮部肿胀
(先下对侧合谷止痛,再用地仓穴+颊车穴,严重时需要一针透两穴)
偏头痛
先下对侧合谷穴(头针都要先下合谷)
太阳透率谷(用手捏起皮肤再透针)
中脘穴+公孙内关 --止呕


膏肓痛的治疗
膏肓穴放血
取穴时先找到大致位置,然后通过按压根据患者的反应确定准确位置。戴手套三菱针点刺放血后直接拔罐,观察出血颜色从深变淡变鲜红后即可取罐。


膀胱经肩项疼痛
阴谷穴(配穴)+委中穴(主穴)+后溪(治疗小肠经虚证)


全头痛
1.下百会穴(病人平躺,找穴方法坐在头部后方,沿鼻子到头中央和两耳尖连线交点)下针时在百会穴前五分斜刺到百会穴。
2.涌泉穴(手握住脚掌找出现人字纹头正中间)下针要快,这个穴位很痛。当不方便下涌泉时可以下太冲穴(对治疗头痛很有用,可以让头部的血往下走)


半身瘫痪
1头痛取通天穴 (也可以治疗鼻窦炎) 治疗意外伤害导致的头痛
2手不能开合:合谷透后溪 (可以用在中风上)
3.外关透内关


下膝五针时,左右膝眼的针是相交90度的位置都向中线斜刺入针。
英子
会员
会员
  • UID2021673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1
1853楼#
发布于:2016-01-20 08: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梁玉英申请签到,2016年1月19日《针灸大成》第82集心得:
一、面部中风     下针,合谷,地仓,颊车。胃经的地仓透颊车穴。地仓治疗中风口角流涎,要进针到嘴里,像锯齿状提拉。下颊车穴,再下两针前,先下对侧合谷穴,起麻醉镇痛的作用。地仓透颊车用于病情严重。
二、偏头痛:痛在左侧面部,从额到下巴,伴恶心,太阳透率谷穴。恶心加中脘、公孙、内关。
三、拔火罐:膏肓痛,点刺放血后拔罐。膏肓穴,在第四椎和第五椎连线的下三分之二处,用探头在周围点探,找到最痛点后点刺,用火罐放血,暗红色的血液变红变鲜,取罐,取罐时不要碰到血液。
四、颈项痛:痛在膀胱经和小肠经的区域,下后溪,治疗小肠经的虚证,膀胱经上的痛,下阴谷穴,委中穴。委中用插提+捻转的手法来补。
五、全头痛:百会穴,从鼻尖向头部划一条线,耳朵折起,从耳尖到对侧耳尖划一条线,两线交汇的地方上0.5分岂百会穴。痛起来血管在跳动。涌泉穴,脚握起来,在“人”字纹处下针,进针要快,很痛。膝五针:膝眼一定要用雀啄法,不能捻转。阳陵泉透阴陵泉,膝关穴。太冲,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的中间,治头痛效果非常好,因肝经落在眼睛后面,开窍于目,下针后脑部的血液往下走。病人头痛后引起血压升高,血压高时未引起过头痛。
六、偏瘫:百会,通天。通天在百会旁开1.5寸前0.5分处。右侧偏瘫,合谷穴透后溪,外关透内关。
沈莉红
新手
新手
  • UID2018737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84
1854楼#
发布于:2016-01-20 08:40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沈莉红申请签到,2016年1月19日《针灸大成》第82课心得
1、轻度面部中风:合谷、地仓、颊车。
面部中风严重时,用地仓透颊车;较轻时,两个穴位分开下针。
合谷:下面针前,先针对侧合谷,止痛。
2、头痛伴强烈恶心:
合谷、太阳透率谷、中脘、公孙。
偏头痛下针合谷、太阳透率谷。恶心加针中脘、公孙。
3、膏肓痛
第5椎上1/3处旁开3寸附近,找压痛点点刺火罐吸血。当血的颜色由深变浅时可取罐。
点刺放血是唯一治疗膏肓痛的方法,必须放血,放完血则好。其他地方的背痛可针或灸,膏肓痛用针/灸去不掉痛。
4、肩项强痛,痛在膀胱经上,下后溪、阴谷、委中。先下阴谷再下委中,委中做补法。
后溪:治小肠经虚症,同时项强可去。
5、全头痛。
病人全头痛,自感头痛时血管贲张、血压升高。百会、涌泉、太冲(另一脚无法针涌泉以太冲取代)。
百会:治疗全头痛。取穴:鼻中线向上与双耳尖连线的十字交汇点向前一点的凹洞中。从百会前5分处下针,治皮刺到百会。
涌泉是肾经穴位。治疗全头痛最好的穴位。在脚人字纹头正中。下针时痛,快扎以减轻疼痛。
太冲治疗头痛效果很好,肝开窍于目,下针太冲后,脑部血的压力就会下行,缓解头痛。取穴:行间上1寸,脚大趾、二趾中间。
6、膝盖僵直,不能弯动(关节病)
膝五针:鹤顶、膝眼、阳陵泉透阴陵泉。膝五针治所有的膝盖病。屈膝取穴。膝眼下针直进直出,进针后不要捻转,用雀啄术。2只膝眼的针成八字形而非平行。
膝关:阴陵泉后1寸。治关节病。
7、车祸至脑部受伤、右侧身瘫痪
A;脑部受伤
1.治症:百会、通天
百会:治脑部受伤,百会一定要下针。
通天:膀胱经。排脑部瘀血。取穴:百会外开1.5寸处向前5分。
      通天平常用于治疗鼻窦炎等鼻科病,它也是很好的治疗任何意外伤害的穴位。
B;偏瘫致手握拳不可松弛:合谷透后溪、外关透内关,手部障碍大多用透针。
合谷透后溪:用在中风、脑部受伤,可以使手张开,控制手的开合。
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1855楼#
发布于:2016-01-20 08: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  2016年1月19日《针灸大成》82课学习心得
1.地仓:中风口角流涎,透针透过去,上下像锯子一样拉针,流涎会马上停。严重时可以地仓透颊车(胃经)。
2.病人偏头痛有严重的恶心。下面针时要先下对侧合谷止痛,再太阳透率谷。任脉的中脘、公孙都止吐。
3.颈项不舒服大椎放血拔罐。
4.膏肓痛:唯一治疗方法是膏肓放血,几乎当场就好。膏肓在第四椎下第五椎上旁开三寸,找最痛点三棱针放血,用火罐,待血液颜色由深变浅即变鲜红色时,就可以启罐。注意不要碰到病人的血。
5.肩项强痛:先下阴谷(肾经本穴)再下委中(膀胱经治病穴道),会加强委中的效果,去掉膀胱经的虚证。后溪:治疗小肠经的虚证。
6.全头痛:下百会(督脉),涌泉(肾经),还可下太冲。脑部的血就会向下走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从百会前5分沿皮在百会下针。涌泉:脚部人字纹交叉点。中医按症状治病,不按病名治病膝五针治疗膝盖关节痛。鹤顶穴,膝眼穴,阴陵泉透阳陵泉,膝关(肝经,在阴陵泉往后一寸处)治疗关节痛。
7.车祸后右半身不遂,语言有些障碍,右手拘谨。百会:治疗脑部受伤。通天(膀胱经):百会外开一寸半向前一寸。排出脑部淤血,治疗脑部外伤,也可治疗鼻窦炎。合谷透后溪:用三寸针,同时逆时针捻针,可以让痉挛的手慢慢打开。也可以用于中风。
连永刚
贫民
贫民
  • UID2018667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9
1856楼#
发布于:2016-01-20 08: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连永刚申请签到2016年01月19日《针灸大成》第82课心得:
1. 面部中风          近取穴,合谷、地仓、颊车。严重时,用地仓透颊车;较轻时,两个穴位分开下针。下针前,先下对侧合谷,有止痛的效果。
2. 偏头痛伴恶心      偏头痛下针先合谷,后太阳透率谷。恶心加针中脘、公孙、内关。
3.膏肓痛    膏肓放血,在第四椎下第五椎上三分之一旁开三寸的地方找压痛点点刺放血,火罐吸血。当血的颜色由深变浅时取罐。点刺放血是唯一治疗膏肓痛的方法,必须放血,放完血则好。其他地方的背痛可针或灸,膏肓痛用针/灸去不掉痛。起罐时要病人的血液不要碰到,需要带手套 。
4.肩项强    下后溪、阴谷、委中。后溪治小肠经虚症,同时项强可去。阴谷是肾经本穴。主要是加强委中的治疗效果,使膀胱经的虚症去除。委中是膀胱经合穴,补井当补合,亦为母穴。治膀胱经虚症,插提兼捻转法做补。
5.全头痛    自感头痛时血管贲张、血压升高。百会、涌泉、太冲。百会治疗全头痛,鼻中线向上与双耳尖连线的十字交汇点向前一点的凹洞中。从百会前五分处下针,皮刺到百会。涌泉是肾经。治疗全头痛最好的穴位。握脚,人字纹头正中。下针时痛,快扎以减轻疼痛。太冲,因另一只脚的涌泉无法下针,用肝经的太冲取代。太冲治疗头痛效果很好,因为肝经络到眼睛的后面,肝开窍于目,下针太冲后,脑部血的压力就会下行,缓解头痛。取穴:得间上一寸,脚大趾、二趾中间。
6.膝盖僵直     膝五针、膝关。膝五针:鹤顶、膝眼、阳陵泉透阴陵泉。膝五针治所有的膝盖病。屈膝取穴。膝眼下针直进直出,进针后不要捻转,用雀啄术。两只膝眼的针成八字形而非平行。膝关:阴陵泉后1寸。治关节病。
7.脑部受伤    百会、通天。治脑部受伤,百会一定要下针,通天,百会外开1.5寸处向前五分,膀胱经。排脑部瘀血。通天平常用于治疗鼻窦炎等鼻科病,也是很好的治疗任何意外伤害的穴位。
8.偏瘫致手握拳    合谷透后溪、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用在中风、脑部受伤,可以使手张开,控制手的开合。
灸友85110
会员
会员
  • UID2022511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4
1857楼#
发布于:2016-01-20 09:48
艾的确是调理身体亚健康的上好佳品。
程晓平
新手
新手
  • UID20186214
  • 粉丝2
  • 关注3
  • 发帖数79
1858楼#
发布于:2016-01-20 15: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程晓平申请签到
2016年01月20日《针灸大成》第83课心得

临床实操
病例10:车祸致脑受伤,右侧身偏瘫
(三)外伤偏瘫致口不能言、口齿不清
1.治症:天突、廉泉、风府。
2.手法:
天突:治口不能言。下针时贴着喉咙向胸腔方向刺,不可直下,否则会扎到食道。
廉泉:口齿不清之名穴。下针时对着舌根方向。
风府:中风大穴,可治失音。在后脑勺下两根大筋之间。根据病人胖瘦不同下针深浅也不同。
(四)全身治疗,主力调理肾。
1.治症:肾俞、京门、阴谷、委中、承山。
2.肾俞:膀胱经。脑部受伤,而肾主脑,故调肾。
  京门:肾之募。胆经。
  阴谷:肾经本穴。
  委中:膀胱经母穴。膀胱经由头络足,控制四肢,可治脑部受伤引发的单侧瘫痪,亦可治中风。用插提捻转结合做补。
  承山:膀胱经。取穴:小腿横纹肌人字纹中,在肌肉逢之中,对着对面的胫骨下针,要扎到胫骨上。承山穴可使脚有力,控制脚上下的动作。

病例11:后颈皮下良性肿块
病人皮下肿块可移动,表面平滑,为脂肪瘤类。报刺法治任何的良性肿块、痞块。癌肿不用此法。
1.治症:报刺法(飞针引气法)。
2.手法:用手抓起肿块,从肿块中点下针,直针至肿块底部,捻针,将针提到皮层,再向下分别八个方向各刺一针,刺到肿块的边缘,每刺一针后均捻针,最后回到皮层,再下针到底部,捻针,拨针即可。

病例12:手不能拧毛巾(主妇手)
1.治症:养老透间使。使六经归位,专治手肘扭伤、手不能扭毛巾。
2.手法:从养老下针,进去后捻针,提针,斜约30度角刺向对面的间使,捻针,取针。一般不留针。
养老:小肠经郄穴。眼科名穴。
间使:大陵上3寸。

病例13:全身关节痛
病人全身关节痛,当关节红、肿、痛时,常用到督脉上第6椎(灵台)。治整个脊椎骨痛,必须在第6椎下针。第6椎可做诊断用,当有压痛时,可能患有血癌。
1.治症:灵台、督俞、肾俞、京门、阴谷、委中。
2.手法:十四椎以上斜进,以下直进。
灵台:管脑部。用拇指、食指将脊椎上的肉抓住后下针,直接下到脊椎骨上,要碰到脊椎骨。
督俞:总管整个督脉。可治疗脊椎骨、头部、项部、关节的痛。取穴:灵台外开1.5寸。下针时从1寸处刺向1.5处的督俞。
肾俞:膀胱经。膀胱经上多气多血,取穴时,背后挺起的肌肉一路向下,直到凹下去的地方就是肾俞。进针约1寸即可。
京门:肋骨尖端到处即是(度骨法)。肾俞、京门为俞募治疗法,不做补泻。
阴谷:肾经本穴。下委中时一般先下阴谷,利用肾经的经气来加强膀胱经的气血流畅。
委中:膀胱经母穴。做补:插提法:快按慢提为补;捻转法:顺经气快转慢回为补。两者结合。

病例14:白内障(隔日针?)
白内障:只养老下针;手关节扭伤、主妇手:养老透间使。
1.治症:养老、臂臑、光明、合谷、头临泣、睛明、太阳。
2.手法:
养老:小肠经。眼科大穴。
臂臑:大肠经。眼科大穴。取穴:手臂肌肉的正下方。
光明:胆经。取穴:外踝上5寸,大骨外侧。下针时不要贴着骨边。
合谷:大肠经。面口合谷收,下头、面针时麻醉、止痛。
头临泣:胆经。取穴:眼珠正中向上进发际1.5寸凹洞处。在凹洞前5分下针,沿皮刺。主治:眼科、泪眼。
睛明:取穴:眼珠与眼眶骨头之间。下针时,用手将眼珠子拨开,不要用套管针,轻轻下针。
太阳:下针要浅。

病例15:
(一)膝盖痛:
膝五针:鹤顶(奇穴)、膝眼(奇穴,雀啄术)、阳陵泉透阴陵泉。
(二)手关节痛:
养老透间使:治主妇手。
梁海霞
会员
会员
  • UID2014766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8
1859楼#
发布于:2016-01-20 20: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梁海霞申请签到
2016年1月20日《针灸大成》第八十三课学习心得
天突下针,以胸腔方向走不能直下,否则会伤咽喉。舌头讲话口齿不清,下壬脉亷泉穴,向着舌根方向下针。督脉风府穴,在两个大筋之间下一寸半针。因脑部受伤,中风,脑瘫痪,下肾俞,京门,肾经的本穴阴谷,膀胱经的母穴委中穴(插提法)。
承山是在两个肌肉蓬的中间,手摸胫骨下针对面胫骨上,脚掌会非常有力。
肿块,肿瘤,脂肪肿瘤
可移动的,平滑的,手握住肿块的地方,扎针报刺四面八方向各扎一针,刺到肿块边缘,再回到中心起针,所以会出一点血。与癌症的治疗手法不一样。
背痛
灵台是第六椎肩胛骨尖端地方的点划一条线,督脉骨的中间第七椎往摸到第六椎,两指捏住下针,才不会跑到旁边去,直接扎在脊椎骨上面,碰到脊椎骨就行了。
灵台旁开一寸半就是督俞,管整条督脉,管脑部,头肩强项,关节痛。下督俞斜刺。第六椎可做诊断,治疗血癌,如果第六椎不痛,证明血癌好了。正常人的背部这两条肌肉会挺起来,一直往可按沉下去这就是肾俞。
从第十四椎开始上面的穴位下针都是从内向外斜刺;第十四椎以下都是直针直进,下针1寸即可。京门穴用度骨法,从肾俞往两侧拉,在肋骨的尖端就是京门,左右各一针,下1寸。顺为补慢慢提转,插提捻转,快转慢回,很快按下去慢慢地提起为补,反之为泻。
先扎肾经的本穴阴谷,再扎委中母穴。利用肾经增加膀胱经的气血流畅,感到触电一样的感觉。
治疗白内障等眼科疾病大穴
养老穴是治疗眼科大穴,可治疗关节扭伤,下双穴。臂臑对眼科的重要的穴道。胆经光明穴在脚外踝尖5寸。合谷穴,面口合谷收。
头临穴在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用手摸到一个凹洞,从前五分的地方沿着皮肤斜刺入下双穴。是治疗眼科疾病。
睛明穴拨开眼珠外侧,眼珠与骨头中间处下针。
太阳穴在眼尾凹处的地方下针,要浅刺。
膝盖关节痛,膝五针,鹤顶一针,膝眼两边各一针,用雀啄法,阳陵泉透阴陵泉,膝关一针。
手关节痛,养老透间使,斜刺三十度角进针。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