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楼#
发布于:2016-04-11 23:10
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11日《黄帝内经》第66课心得
四十九、脉解篇:人体与时节的关系 2)少阳经:掌司九月(戌月),阳将尽,阴渐盛。 1、心胁部位疼痛:少阳过盛,络心包。 2、不可反侧身体:有病邪堵到,一动就痛。 3、呕吐:常态九月阴盛而收藏气往下走,但是胸胁堵住气不能下而往上就会呕吐。 3)阳明经:掌司五月(午月),阳至盛。 1、洒洒振寒:盛阳受阴。 2、胫肿而腿股无力:常态阳应往下,阴才能上,现阳热不下,阴就累积在膝盖下而肿。 3、上喘,水逆入胸:阴气本在下,现因阳虚而阴逆上,谷物精华无法入脏而成水。 4、胸痛短气:水本阴气,居脏腑中,心阳不够,热无法下导,而伤到肺的津液,造成闷痛。 5、恶见外人(阳虚阴盛)与火光,闻两木相击之音立发惊栗:阳气与阴气不合而相逼,水火无法兼容而生克。 6、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里阴阳相争,外出居于阳位。 7、头痛鼻子流血腹部肿大:阳明的燥气居上不下,头部为诸阳之会,其孙络入于太阴,太阴主腹。 4)太阴经:掌司十一月(子月),阴至盛。 1、胀满:万物皆收藏。 补充:心有问题胃口会开,人体本能想通过吃东西来治病。 |
|
1876楼#
发布于:2016-04-12 00: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11日《黄帝内经》66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11日《黄帝内经》66课学习心得
下虚上实癫狂。如果是病人后脑项强,督脉跟膀胱经的地方,督脉诸阳之汇,膀胱经 是三阳之汇,只有阳明经的话就是后项强硬。耳鸣少阳,癫痫狂都是阳经在上,阴经在下 面,正常人阳气往下降的,阴气往上来的,身体头发是冷的,病在头治在下,阳从督脉上 来以后要从前面下去,后面的阳不断的上来,前面又堵到就开始发癫痫,治癫痫病在头治 在下,所以把痰去掉,让他阳气流畅,癫痫就停下来了。 肾阴虚,眼睛花花的,先耳鸣后耳聋,手脚还是热的,阳虚手脚冰冷。肾主大小二便 ,一天一次大便阴虚,一天两三次大便阳虚。 少阳胸胁苦满,少阳有问题的时候,心邪胀满。 受病之初在太阳,太阳没有好这个病就跑到身体里面,人体先是表受病,表没有好就 跑到经络,无人理就跑到腑去了。太阳没有好进入少阳,少阳没有好,胸胁苦满,病在少 阳在两肋中间,少阳是夏天,遇到秋天,少阳是精气在里面主收敛主肃杀,结果病气还在 里面被压制还没有排出来,藏着不动。因为有病,照理说气往上走,现在气回逆,跃就是 呕。少阳胸胁苦满一定有恶心。 阳明本身是正午,午盛阳,五月阳里面有阴,有阴加在外面,里面是纯热证,所以会 感觉到天地之间的寒气。阳明症是纯热证,没有寒症,就是因为纯热才会感觉到空气里面 的冷。阳明经经气是由上往下走,现在阳明受热的时候,热的本性是升,升的时候阳在往 上升,本来应该往下走阴才会回头,现在阳往上走,阴就会累积在下面,就会造成胫肿。 当阳明气反逆的时候,水停在下面,水是人身上的热气,阳没有下来,水呆久了就会成冷 水,冷水再回到身体里面去,这个时候就不会呆在经脉里面,他会跑到脏腑之间去。水在 脏腑之间。水来自肾,散于肺,肺叶管全身。 人体的正中央是阳气所在,不可能有阴气,上半身的热心脏在管,下半身的热小肠在 管。 人纪系列-黄帝内经 第五十篇:刺要论 针灸起源、下针深浅之影响 第五十一篇---第五十四篇 九针虚实之解、导引下针法 九针之意 第五十五篇:长刺结论 道腹中气、疝气、病于筋、筋痺 第五十六篇:皮部论 十二经络留在时辰、五分法、五臓五分法、忧郁症 第五十七篇:经络论 第五十八篇:气穴论 阴阳来区分人体的时候,心之火,小肠是热,心与小肠是热。因为心阳没有办法下来 ,心阳上逆的时候肺会受到影响,津液会不够。阳气与阴气相搏,不喜欢,会惊吓。喜欢 一个人独处,都是阳气不够,阴独盛。阴阳在病理,阳亢的很厉害,已经神志昏迷,上肢 非常的燥热,会把衣服脱掉。 二期天葵至,女人阴主的是血,如果说14岁以下的小孩子流鼻血,会流鼻血的小孩没 有高热,小孩常常流鼻血是常态。14岁以上流鼻血是病态。 小腹胀,农历11月天地之间的气藏于中。腹部胀起来阴就藏于里面。常常心跟胃是相 连的,当你胃有问题的时候是心脏有问题。 |
|
1877楼#
发布于:2016-04-12 21: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12日《黄帝内经》第67课心得
四十九、脉解篇:人体与时节的关系 4)太阴经:掌司十一月(子月),阴至盛。 1、胀满:万物皆收藏。 2、噫气(打嗝):阴盛上走入阳明,见食则呕,有排大便或气出胀满即除(十二月阴气下衰阳气复出)。 5)少阴经:掌司十月(申月),秋的肃杀气。 1、腰痛:十月万物阳气被寒伤。 2、呕吐咳嗽,喘:阴气居下,阳气居上,阳浮不下,气逆致咳嗽,喘。 3、无法久站久坐:起身则目昏暗,体内阴阳不居定位,不司其职,内敌外患。 补充:眼瞎阳虚,眼花(看到各种颜色,五色是阳)阴虚。 4、短气易怒:名煎厥,阳气不外出而居内,致肝阴气无法运行。 5、恐甚(被害妄想症):阳未尽,阴未盛,阴阳相争。 6、厌恶食物气味:胃气无。 7、面黑无光:秋金肃杀之气内伤阳所致。 8、咳中带血:上阳脉受伤,阳气未盛于上但血脉满,阳气不足无法固外,血脉满则咳血见于鼻。 6)厥阴经:掌司三月(辰月),阳中有阴。 1、癫疝(妇人小腹肿胀):阴太盛。 2、腰脊痛无法屈伸:三月阳气振奋,万物茂盛,即令草木再盛,至顶时会下垂不直。 3、癫癃疝肤(胀女子腹胀疝气,男子痛引睪丸,小便不利,皮肤又胀满):阴阳俱盛。 4、咽嗌干燥:阳盛过热,里热盛,阴阳相争而生热。 五十、刺要论: 1)深浅:据病的深浅而定,太过伤内。 1、病在肌,刺时伤到皮,会影响到肺,肺伤则秋易生温热之疟,表症阵阵恶寒。 2、病在皮,刺太过而伤肌,会影响到脾,脾伤则长夏易腹胀满心烦,无食欲。 3、病在肌,刺太过而伤脉,会影响到心,心伤则夏生心痛。 4、病在脉,刺太过而伤筋,会影响到肝,肝伤则春筋弛缓无力。 5、病在筋,刺太过而伤骨,会影响到肾,肾伤则冬胀满,骤痛。 6、病在骨,刺太过而伤髓,髓伤则形消虚烦,足膝酸而无力,全身疲劳。 五十一、刺齐论:不及达不到治病效果且伤外。 五十二、刺禁篇: 1)针刺部位禁忌: 1、刺中心:一日死,噫气不断。 2、刺中肝:五日死,独语不休。 3、刺中肾:六日死,喷嚏不断。 4、刺中肺:三日死,咳嗽不止。 5、刺中脾:十日死,不断吞咽。 6、刺中胆:一日半死,呕吐不止。 7、刺中足背大动脉:出血不止死。 8、刺中面之动脉:易眼盲。 9、刺中脑髓:立刻死。 10、刺中舌下动脉:出血不止致哑。 补充:中风舌强不语,用32号毫针,在金津玉液各刺三针放一点血。 11、刺中足部动脉:内出血而肿。 12、刺委中伤到动脉:昏厥面色苍白。 13、刺气街(腿内侧)伤及动脉,内出血致鼠鼷位肿大。 14、刺督脉过深入髓:佝偻而行。 15、刺乳中伤及乳房:乳肿由内蚀至外。 16、刺缺盆过深伤肺:胸部肌肉内陷,肺气外泄(肺气肿),欬逆不止。 17、刺鱼际伤及动脉:手肿。 18、刺阴部过深伤及大动脉:血出不止者死。 19、刺上阙伤及动脉:出血不止,直耳聋。 20、刺膝眼不慎,致油液外出:跛足。 21、刺手臂伤动脉:血出不止者死。 22、刺足少阴肾经伤及血脉:血出人极虚,致舌强不语。 23、刺胸腔穴位过深伤及肺里:喘息欬嗽不止。 24、刺肘部伤及动脉:手肘无法伸屈。 25、刺大腿内侧下三寸伤及动脉:遗尿。 26、刺腋下胁部过深:欬嗽不止。 27、刺小腹部位过深伤及膀胱:漏尿,小腹胀满。 28、刺中肠:气机内陷肌肉肿胀。 29、刺中目眶上伤及血脉:血外出溢于脉外,致眼盲。 30、刺关节位,令油液出:必使其位无法伸展自如。 补充:现代用的针很细,不会相上面讲的那么严重。 2)针刺时机禁忌: 大醉(针则气机紊乱),大怒(针则正气反逆),大饱,大渴,大惊,大虚,饥饿,久劳后。 |
|
1878楼#
发布于:2016-04-13 01: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12日《黄帝内经》67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12日《黄帝内经》67课学习心得
常常治疗心脏的时候病人胃不好,常常开一些胃药,病人胃一好心脏就跟着好了,实 际心脏没有问题。 到了12月阴气下衰,阳气就慢慢起来了,这个时候阳气起来比较盛的时候,胃阳就不 会往上走了,节气到了,身体就慢慢升起来,把这个浊排掉,把脾经的太湿的浊排掉,大 便放屁就把他排出来。脾主少腹脾主湿,热会把湿从大便排出去。如果里面是寒湿的话, 就会把热气往回逆,造成心脏会发生异症。 少阴的腰痛,腰痛一般两种,一种是扭伤,一种是少阴的痛,肾是有肾阳在里面,10 月份的时候阳是最低的,到11月份阳才会起来。天地之间阳不足就造成身体里面肾阳不足 ,就会产生腰痛。 眼睛看不见东西,阳虚了。看的到眼睛花花的,阴虚。阳虚的时候,肝是肾之母,肾 里面的阳要去铺助肝脏的,现在肾阳不出,阳虚就会善怒。 任何的恐惧情绪都是阴阳失去平衡造成的。 胃气不足的时候,闻到煮的菜再香他都很难过。 肺里面很多津液,津液就是阴,肺的动门一张一缩就是阳。咳的很盛,把阳都咳出来 ,会把阳伤到。 三月是天地的气,正常的女孩子肚子里面应该是热的,现在是冷就是寒在里面,寒在 里面就会造成肿瘤,涨硬块,肌瘤,要随时保持女人的下焦温热,子宫如果是温热的没有 肿块肌瘤在里面。为什么会累积?因为有月经,有血块在里面。女人的卵是阴,男人的精 就是阳。子宫卵巢温热的来自小肠的热,小肠热不够的时候。子宫卵巢是热的,子宫卵巢 不会涨东西。心是管手,手是热的。 阴盛阳虚。有的人咽干很燥,这是阴阳相搏。阳的天性往下,阴的天性往上。 针灸的刺法要点在哪里?先有针灸才有中药。当知道病在表的时候针浅点,如果是很 表就在皮肤上面,不要刺进去。如果是在肌肉里面,就扎针在肌肉里面。如果在经上面我 们扎经的旁边,如果是在骨头里面我们扎骨头的旁边。 春夏的时候针下的比较浅,秋冬的时候阴气比较旺,阳气收藏,针就下深一点点。 病人的病发生在夏天,可是他是阴证,针要下得深。 如果说该深你扎的浅,病不去;病如果没有及时弃掉,就要再往里面跑。该深你扎的 浅。病就往里面去;病在浅,该浅你扎的深,伤到正气,深浅一定要准。 病在毫毛,不要伤到皮肤,伤到脾的话内动会伤到肺。秋天开始生咳了。汗毛都立起 来,反逆过来;如果你伤到肉病在皮上面,扎肺扎很浅;如果你伤到肉,就会伤到脾,就 会内动,在长夏的时候会出现心悸胀满,不喜欢吃东西。 如果是肉病不能伤到血脉,伤到血脉夏天会有心痛。 如果病人是肌肉的病,结果你下针下的很深,伤到筋了,当时没事,但是会伤到肝, 肝脏伤到到春天的时候就得了热病,筋就会有问题。 最重要的法则在皮就刺皮。 深浅怎么去区分他?刺骨就要到骨,刺筋就要到筋,刺皮针到皮,刺肌针到肌肉。如 果是刺骨,你刺到筋旁边就走了,筋下面才是骨,不及,太过。 针灸的禁忌,绝对不要扎到内脏,扎到内脏就会伤内脏,如果针灸刺到心脏一天就死 掉,针一下去就开始逆气就是刺到心脏了。刺中肝五天就死掉,讲话不断。刺中肾六天就 死掉,看见病人开始打喷嚏。刺中肺是咳嗽三天死,刺中脾十天死,不动为风。刺中胆一 天半就死掉。 刺中大脉,血出不止。刺到面上动脉的时候,就容易造成盲。扎头的时候一定在皮骨 中间。 |
|
1881楼#
发布于:2016-04-13 22: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4。13.日黄帝内经第68.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4。13.日黄帝内经第68.课学习心得:
禁针:大醉,大怒,大劳,过饱,过饥,过渴,大惊,形瘦大虚的人都不要针灸 气实形实,形体壮实,气虚形虚,形体虚弱,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谷多气盛,谷少气虚,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少腹之下。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脉小血多者,饮中热。脉大血少者,肝血不足,水谷精气无法化成血造成。 凡实症,气入不出;虚症,气出不入;气实者,热;气虚者,寒。入实者,手开针空;入虚者,手闭针空。 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刺虚则实(补气法)之者,针下热,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徐而疾(提针缓而进针快)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 实与虚者,看寒热与气多少也。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也。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者,针穷其所当补泻也。 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其实的缘顾,满而泻者针下寒,气虚的缘顾。刺实者留针,等到阴气针下寒时在起针,刺虚证要等到针下热起针。 九针:九针与天地四时阴阳相应合: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人的形体也与自然界相应,针的式样也是根据其所适应的不同病症制成的,所以有九针之名。 人的皮肤在外,庇护全身,与天相应,肌肉柔软安静,如土地厚载万物一样,脉与人身体相应,筋约束周身,各部功能不同,犹如一年四季气候各异,人的声音与五音相应。人的脏腑阴阳之气配合犹如六律六吕的高低有节;人的牙齿和面目的排列犹如天上的星辰一样;人的呼吸之气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人的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分布全身,犹如地上的百川万水,纵横灌注于九野一样。 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 病在头部,且头痛剧烈,可以在头部取穴,刺至骨部,病就能痊愈,但针刺深浅须恰当,不要损伤骨肉与皮肤,虽然皮肤为针刺入必经之路,仍应注意勿使其受损。 治疗痈肿:应刺痈肿的部位,并根据其大小,决定针刺的深浅。刺大的痈肿,宜多出血,对小的深部痈肿要深刺,一定要端直进针,以达到病所为止。 |
|
1882楼#
发布于:2016-04-14 00: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13日《黄帝内经》第68课心得
五十三、刺志论: 1)气血虚实:肉体充实气实,肉体虚弱气虚,反之病;食欲旺盛气盛,食欲减弱表示气虚,反之病;脉实大血实,脉空虚血虚,反之病。 2)反之的意思: 1、气盛却身寒:伤寒病 2、气虚却身热:伤于暑。 3、食量大却气虚:大量失血,湿居少腹下侧。 4、食量少却气盛:病邪在胃连及到肺。 5、脉缓小却血多:食物停在中焦而生湿热,如吃鱼,喝酒都会热中。 6、脉壮盛却血少:肝不藏血,谷物之精无法化血。 补充:脉浮都是风脉。 总结:凡实症,是气在体内不出而成,凡虚症,是气离开身体无法居中而成。气实必生热症,气虚必生寒症。刺实症,起针不按针孔,虚症必按针孔。 五十四、针解篇: 1)刺虚实: 1、刺虚症:补气法,针下必生热感,所以气实则生热。起针立按针孔。留针使阳气至针下有热感后出针可补。 2、刺实症:泻气法,针下必生寒感,所以气虚则生寒。出针不按针孔。留针使阴气至针下有寒感后出针可泻。 3、血络有淤血点用放血。 4、不明虚实时,须查明病情进展情况而做补泄。 5、下针须专心,握针须有力,排除杂念。 补充:导引是利用施针者的气来帮组病人,留针是让病人自己修复,两者都要静心专注。 2)九针介绍:pag135 1、人体与环境对应:皮表如天,肌肉如大地,血脉如人,筋如四季,声音如五音,阴阳如六律,牙齿五官如七星,呼吸如八风,九窍三百六十五经如九野。 2、九针对应九部,但是现代都用豪针。 五十五、长刺节论: 补充:望闻问与脉不合时,以望闻问为主。 1)刺病: 1、头痛:下针须深至骨边,皮骨间,不可中骨,刺表皮需快。 2、寒热病:主针穴道,在此针上下左边各一针。例如,皮表冷,肺,针身柱,上下左右各四针。里寒冷,肾,针? 3、病邪入脏:针背俞穴可使病邪外出,待腹中寒热停止即可出针,浅刺,出针泻血(元气大虚不可)。 4、脓肿疮:刺肿放脓,深浅针孔大小视脓肿状况而定,用粗点的针,拔罐。 5、少腹有积:针脐下有脂肪的穴位,至少腹积块上而止,留针,加刺华陀夹脊(督脉外开半寸)笫四椎位与膏肓。 |
|
1883楼#
发布于:2016-04-14 01: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13日《黄帝内经》68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13日《黄帝内经》68课学习心得
千万不要放血太多,扎到动脉的地方。在委中的地方把动脉血管刺破的话,就会脱色。右腿为例,阳明经顺着大腿下来,大腿气街,脾经上也是气街,所以脚冰冷的时候冷到膝盖就停住。气街有很多动脉,如果扎到动脉去了,腿的内部就会肿起来。 乳中穴不能刺,不然就会肿。大怒的人不刺。操劳的人不刺。刚吃饱大饿的人不刺。大渴的人不刺。大受到惊吓的人不刺。 形瘦的人不刺。 虚和实怎么辩证?如果你长得很结实很壮气实,瘦瘦干干的人没有气那气虚,这是常态,反则生病。胃口很好的人气盛,胃口不好的人气虚。脉是很实的血实,脉是很虚的血虚。反过来就是病态。 何为反讲详细点?气虚的人应该身冷,现在气虚的人身热这就是反,这是病态;饭吃的很多元气还是不够还是没有力量,这就是反就是生病;吃不下东西气很多,这也是反症;脉很大血亏,这也是反症;脉小血多,这也是反症。 气很盛的人身体是寒的,得知伤寒。气虚的人身体很热,得知伤暑。吃东西吃的多人气还是不稳定,一定有出血。吃东西吃的不多而气多,病在胃和肺的地方,这都是反。喝酒和吃鱼也会饮中热。任何人的脉遇到脉大,脉浮起来属于风脉。 脉实症,代表气进入;虚者,代表气出;气实者,一定是热;气虚者一定是寒。平常感觉到很热的都是气实,感觉到很冷的都是气虚。如果是治疗虚证的人,下针的时候针拿起来赶快去按针孔,不让气跑出来。如果是治疗实证的人,取针的时候不要去按针孔,让他气出来一些。 九针的虚实之道。比如说这个人胃痛,不管虚实足三里下针,病就好了,如果你下针在平补平泻,病人未加实证,针下去凉代表气散掉,如果是寒症的时候针慢慢热起来代表热血回来寒去掉。虚热的人里面是寒的,针下去之后针热起来,则代表虚则实之。上半身是阳,下半身是阴。淤血大部分都停在下半身,上半身有淤血,内伤,经络上有淤血的都是在下半身。遇到络脉上有淤血的时候刺脉,让他出血。实证在放血的时候不要去按针孔,让血尽量放出来;虚证的时候要按针孔,不要让他气跑掉。热就是实,寒就是虚。 刺实者让他变虚,一定要留针。留针留到阴气来,针下是寒冷的,这个时候把针拔出来。如果刺虚针,一定要等到阳气到,针下是热的,如果热,把针拔出一点捻捻针。 行针的人针下多少心里要明白,要知道病在内还是在外;要全神贯注在病人身上,引气的时候手如握虎,比如说这个病人膀胱经痛,单刺,右边痛扎左边,左边痛扎右边,病人是虚证扎委中,一条经络就可以治好。如果真的做针灸,怎么做?这里痛一针下在这个地方,扎的很浅,因为经络痛不会深的,用一寸的针扎一半进去,然后委中下一针,导引手如握虎,远近如一,当你把针两支手握住的时候,针拿到在做捻转的时候动作是一起做,同时转相同的方向,这叫导和引,气一下就来了。 扎肿块的时候,这个针要下去扎破肌肉脂肪,碰到肿瘤,不扎到肿瘤里面去,导引两手一起做。 扎完针都把灯关上,让病人安静起来。病人神一到气就来。留针是病人自己恢复。也可以加重他的恢复。 九针应天地四时,夫一天,天是皮肤的皮;二地,地是指肉;三人,人是指脉;四时,时指的是筋;五音,音指的是人的声音;六律,律指的是阴阳合气;七星,星指的是眼睛,牙齿,耳朵,面上都是精;八风,风指的是气的出入;九野,野指的是人身上的九窍。九针对应人身上的刺法。 长刺节论:下针的人不诊脉,望闻问切,望闻问与切脉不一致,舍脉。要注意听病人讲话,病人头痛,埋针刺到骨边,病就好了。扎头部就是扎在皮骨之间。如果说病人出现有寒热的症状,一针下去,旁边再加四针,上下左右,这种针专门针寒热。如果病情很深,深到骨头旁边,如果病情是在肺上,如果病从臓里面发出来,下针在肺的俞穴上面,是胃就扎胃,是肾就扎肾等等。如果刺脏腑的俞穴,腹中寒就会自然停下来。膀胱经是少气多血的经。扎在当经的俞穴上放点血出来。病人如果元气大虚,你给他放血他元气会更虚,邪会更深入。 如果治脓肿,直接扎在化脓的地方上面,看他的痈的大小深浅,如果痈很深可以刺很深,浅刺很浅。只要皮肤有开口脓的通通要把脓用火罐吸出来。一定要用针扎到好的皮肤为止。 如果病在少腹有积块硬块在下面,直接穿刺脂肪在下面一直到少腹为止,扎到硬块上面,留一下针。从督脉华佗夹脊督脉第一椎大椎开始算,第四椎开始,两旁各两针,还有膏肓穴下针,刺两个腰骨,导服腹中热排出来就好了。命门穴往上一节开三寸半,这个地方叫痞根,在针灸的观念里面所有外在的病都是百病风之始。进到皮肤表面没好,病就跑到经络上去,主筋没好就跑到内脏里面去,这才会病越来越深。 |
|
1884楼#
发布于:2016-04-14 17: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4月10日《内经》第65课学习心得
第四十八篇[大奇论] 5)疝-沉痛不移-来自寒 常脉-肝心脾肺肾-弦缓有力、洪缓有力、缓缓有力、浮缓有力、沉缓有力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沈搏为肺疝。三阳急为瘕(腹内硬块), 三阴急为疝;二阴(厥阴)急为痫厥,二阳(阳明)急为惊。 6)脾脉外鼓沉为肠澼(pi,漂浮的意思),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脉症不合,阳绝)。心肝内有寒湿亦下血,只要脉症合,二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澼,身热者七日死(内有胃气,可支持7天)。 ps.l临床上脉症符合则易治,脉症不合则难治。 7)胃脉沉鼓濇,胃外鼓大(脉大往外走提示阳气受到阻碍,阳气受阻不能滋润四肢),心脉小而坚急,皆鬲偏枯,比如瘫痪。当心脉摸不到,胃脉鼓大时,提示胃下垂,经方治疗只要两味药。当有偏枯症状时,男子发为左边,女子发为右边(左为血脉,右为气脉,男子气化最强,女子血化最强,当有偏枯时,发病会发在弱的一边)。不瘖(口能言)舌转可治,三十日好(中风2周内的一个月可治好)。其从者瘖(不能说话),三年才能治好。不到20岁就得到偏枯的病,活不过三年,阳气最旺的时候不应该得偏枯,得了最危险。 8)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出血身冷脉症合易治,脉症不合难治);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 脉至如数,使人暴惊(气乱),三四日自已;失血时脉至浮合,提示阳将绝。 9)脉至如火薪(洪大脉),是心之精气夺也,草干而死(草干为冬季,遇到相克的节气则死);脉至如散叶(胃气没了),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木落叶为秋);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春末夏初)而死;脉至如丸泥(一粒粒像很多珠子在动,但按之则扁),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春天,木克土)而死;脉至如横格(横脉),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秋天,金克木)而死;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阴阳不和,神要出去了),下霜(秋末霜降)而死,不言可治;脉至如交漆, 交漆者,左右傍至也,三十日死。 10)五藏菀熟,寒热独并于肾也(正常人是温热的,寒热不分开,寒热分开则阴阳分离),如此其人不得坐(肾主骨),立春而死。 第四十九篇[脉解篇] 基本概念:阳不怕多,阳要潜。 1)太阳所谓肿,腰脽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伤阴气盛,阳 |
|
1885楼#
发布于:2016-04-14 17: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4月11日《内经》第66课学习心得
第四十九篇[脉解篇] 2)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角弓反张)。 所谓耳鸣者(一般少阳病会发生耳鸣),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正常是阳降阴升),故狂巅疾也(阳都在上,阳一乱就发癫痫,治疗癫痫病在头治在下,阳气在上堵到了所以可加用清痰方)。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所谓入中(阳气本来就在表面行走,不入中)为瘖者(入中则导致阳气堵在中间,无法从肾脏络心肺至舌而发声),阳盛已衰,故为瘖也。内夺为厥, 则为瘖俳(pai废弃物),此肾虚也(肾虚肾气不足不能上升供养舌故声音没有了),少阴不至者厥也。 ps.阳虚会头痛入齿-阳在上-上实下虚-大吐大失血时会发生阳虚。 肾阳虚-症状有手足冰冷、不能见物(肾主瞳孔-肾阳虚-不能上濡养于眼)、小便多(肾主二便,因为阳虚而阴不固)。 肾阴虚-症状有见五彩色、眼花、先耳鸣后聋、手脚是热的。 3)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阳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秋)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所谓不可反侧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不可反侧也(秋天阴气盛时病气仍藏于内,所以不能反侧,一活动就痛)。所谓甚则跃者,九月万物尽衰,草木毕落而堕,则气去阳而之阴,气盛而阳之下长, 故谓跃(跃:呕吐。少阳症胸胁苦满一定会有恶心)。 4)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正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所谓胫肿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阳之阴也。阳者衰于五月,而一阴气上,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 收也(阳明遇热则阳气上升,阳未正常下降推动阴的循环而导致阴累积于下发生胫肿积水的现象)。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藏府间,故为水也(水在身体里本应是热气,因为阴的累积,热水变为冷水,冷水上行不在经络内循行而停留在脏腑之间,冷水致病,热水不会)。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藏府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人体正中央是阳之所在,不可以有阴气),故胸痛少气也。 ps.水本来自肾,散于肺。 5)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 |
|
1886楼#
发布于:2016-04-14 17: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4月12日《内经》第67课学习心得
第四十九篇[脉解篇] 6)太阴所谓病胀者,太阴子也(农历十一月为子月)。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阴气内藏,故曰病胀。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心和胃是相连的,心脏有问题时胃口会大开,因为人的自救能力。临床上治疗心脏的问题,病人胃不好,开胃药后胃好了,心脏也跟着好了,实际上就是心脏有问题)。所谓食则呕者,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所谓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阴气下衰而阳气出,故曰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也(节气到了,阳慢慢升气,阴下降排除浊阴湿气从肛门排气就可排出去。脾主湿,热一来的时候,可以把湿气从大便排出。寒湿堵在内会导致热回逆,而致心脏发生噫症)。 7)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没有扭伤色腰痛为少阴之痛)。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10月天地之间的阳不足,身体内的肾阳也会相应不足而产生腰痛)。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阳要潜,不可浮)。所谓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目花花无所见者,万物阴阳不定,未 |
|
1887楼#
发布于:2016-04-14 17: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4月13日《内经》第68课学习心得
第五十二篇[刺禁论] 刺舌下中脉, 太过血出不止,为瘖(声音哑掉)。舌下用细针(32号毫针即可)放血,对中风讲话不伶俐效果好。刺足下布络中脉,脚会肿起来。不要放血过多,不要扎中动脉。刺委中大脉,令人仆、失血脱色。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腿的内侧肿起)。刺脊间中髓为偃(曲瘘)。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会发炎不消)。刺缺盆中(肺)内陷气泄,令人喘欬逆。 刺手鱼腹内(内有大动脉)陷为肿。 不刺的情况: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操劳过度的人);无刺大饱之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无刺大虚之人,口服药即可。 第五十三篇[刺志论] 1)虚和实如何辨证 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为常也,反此者病。 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胃口好的人气盛,胃口不好的人气虚)。 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2)何为反 气虚身热,此谓反也(气虚本应身冷,气血反而身热则为反)。 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比如吃不下东西,还不停气喘),此谓反也。 脉盛血少(脉大血亏大情况),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 气盛身寒(比如很强壮的人却怕冷),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全身无力但发热者,本身有热,再加上天气的暑热,热上加热),得之伤暑。 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身体有出血之处),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肺也。 脉小血多者,饮中热(喝酒、吃鱼)也;脉大血少者(脉大脉浮起都属于风脉),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 脉实者,气入也;脉虚者,气出也。 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患者平素感热为气实,平素感寒则气虚。比如病人气喘,吸气没问题为实证,吐气有问题为虚证)。 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实证之人取针后不按针孔,让气继续出一点);入虚者, 左手闭针空也(虚证之人取针后应按针孔不让气流失)。 第五十四篇[针解论] 1)如何运用九针 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比如在胃经本穴足三里治疗胃病,不辨别虚实治疗时,平补平泻可发现针慢慢变热了说明寒证去掉了热慢慢回来,当针慢变凉了说明热慢慢去掉了实证去掉。本穴治疗最明显) 菀陈(经络血脉上有瘀血)则除之者,出恶血也(上半身是阳下半身是阴,瘀血大部分停在下半身,上半身瘀血一般都是跌打损伤或头部出血类,经络有瘀血一般都在下半身)。 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虚实用寒热解释,热就是实,寒就是虚)。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选用九针因时因地不同)。 刺实须待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针下寒乃去针也;刺虚须待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针不热可适当捻针。 深浅在志者(针下的深浅要心里很明白),知病在内或在外。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如临深渊者,不敢堕也,手如握虎者(双手捻转引气时),欲其壮也,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专注)。留针是为了让气到,身体自己平衡帮助恢复。 2)九针应天地之阴阳 夫一天(主皮),二地(主肉),三人(主脉),四时(主筋),五音(主人的声音), 六律(主阴阳合气,音乐是可以治病的),七星(脸上的眼睛、牙齿等),八风(气的出入),九野(人的九窍)。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人有九个地方对应九种针)。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 络应野。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 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各有所主也。 第五十五篇[长刺节论] 1)刺家不诊(下针的人不诊脉,中医里摸脉与症不统一时是舍脉取症的), |
|
1888楼#
发布于:2016-04-14 17: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4月14日《内经》第69课学习心得
第五十五篇[长刺节论] 7)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所有的疝都是寒),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阿是穴),刺腰髂骨间(第十四椎周围找压痛点下针,保持下焦是热的就可慢慢好),刺而多之。 8)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筋病一定发在膝关节处,弯曲不能伸直),名曰筋痹。 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从筋会阳陵泉刺透到阴陵泉,不可扎到骨头上去),病起筋热病已止(感到热时取针即可)。 9)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脾主肌肉,湿伤脾),针以热为故,勿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病已止。 10)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 名曰骨痹。深者刺(扎到骨边)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 骨热病已止。 11)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忽冷忽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虚脉(病在阳经,扎阴经,协调阴阳平衡),视分尽热病已止。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 12)病风且寒且热,一热汗出,一日数次,先刺诸分理络脉。汗出且寒且热,三日一刺,百日而已。 13)病大风,骨节重,发眉堕(麻风病),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病大风骨节重,故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 第五十六篇[皮部论] 1)阳明经处的浮络上会有瘀血。大部分都在小腿或足背上最为多。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并见也。病络盛时入客于经。阳明经主外,太阴经主内。 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 2)十二经脉流注时辰:肺寅大卯胃辰,脾巳心午小肠未,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病气一入身体即可侦测到,治取荣血或俞穴皆可。没有针可沿经络按摩,虚证顺经按摩,实证逆针按摩。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发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疟疾在络,十指绑住,发病前刺血即可),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府,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泝su然起亳毛,开腠理,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络脉颜色鲜艳)。其入客于经,留于筋骨之间, 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筋没有力量,骨质疏松),肉烁腘破, 毛直而掉。 3)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 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病在皮部时,治疗好了就不会生大病)。 第五十七篇[经络论] 1)经脉有常色,而络脉无常变也,故络脉之见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 2)经脉常色: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 3)阴阳络脉的颜色是否对应其主经脉阴阳颜色? 阴络之色应其经(阴经的颜色就应其经,不会改变,比如脾经-黄),阳络之色变无常(阳经的颜色变化无常), 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五色具见者,谓之热寒(见于脸上、手脚上)。 |
|
1889楼#
发布于:2016-04-14 23: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4。14.日黄帝内经第69.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4。14.日黄帝内经第69.课学习心得:
病不同的位置治疗方法及取针时机 病在少腹,腹痛且大小便不通,是受寒所致。针刺少腹到两大腿内侧间以及腰部和髁骨间穴位,针刺穴位要多 取针时机:至少腹部都出现热感,病愈 病在筋,筋脉拘挛,关节疼痛,不能行动。针刺在患病的筋上,针从分肉间刺入,不能刺伤骨。取针时机:有病的筋脉出现热感,病愈 病在肌肤,周身肌肤疼痛,寒湿之邪侵犯所致.针刺大小肌肉会合之处,取穴多,进针深,以局部产生热感为度。勿伤及筋骨,不然会引起痈肿或其他病变。取针时机:各肌肉会合之处都出现热感,病愈, 病在骨,肢体沉重不能抬举,骨髓深处感到酸痛,局部寒冷,骨病深刺,不伤血脉肌肉。针刺在大小分肉之间 取针时机:骨部感到发热,病愈 病在手足三阳经脉,出现或寒或热的症状,同时各分肉之间感觉一样。针刺用泻法,阳脉的邪气外泄。取针时机:观察各处分肉,全部出现热感,病愈。 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主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 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阳主外,阴主内,阴阳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阳明之阳,名曰害蜚。络脉之色,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明之络会有淤血,大部分是在腿上) 少阳之阳,名曰枢持。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少阴之阴,名曰枢儒。心主之阴,名害肩。太阴之阴,名曰关蛰。 百病的发生:皮毛开始,中于皮毛;则腠理开,病邪侵入络脉;留而不去,就向内传入于经脉,就传入于腑,聚积于肠胃。病邪开始侵犯皮毛:,恶寒而毫毛直起,腠理开泄。病邪侵入络脉:络脉盛满,色变异常;病邪侵入经脉;经气虚而病邪乃得陷入;病邪留连于筋骨之间:寒邪盛时则筋挛急骨节疼痛,热邪盛时则筋弛缓,软无力,皮肉败坏,毛发枯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