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楼#
发布于:2015-12-12 11:33
请签到
李焕:1、五味进入人体,各以其性而各入所应归的脏。酸味入肝,辛味入肺,苦味入心,咸味入肾,甘味入脾,五脏的气有病时,如心病为噫气,肺为咳气,肝为多话,脾为吞酸或吞苦味,肾为喜欠易嚏。六腑有症状时会出现,如胃有病则生逆气打嗝,精神易恐。大小肠有病时... |
|
1891楼#
发布于:2015-12-12 11:33
请签到
贾英然: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英然申请签到 |
|
1892楼#
发布于:2015-12-12 11:33
请签到
韩辉: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韩辉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1日《黄帝内经》第38课学习心得: |
|
1893楼#
发布于:2015-12-12 11:33
请签到
韩辉:@深圳-娄北京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韩辉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1日《黄帝内经》第38课学习心得: |
|
1894楼#
发布于:2015-12-12 11:33
请签到
李宁: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宁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1日《黄帝内经》第38课学习心得: |
|
1895楼#
发布于:2015-12-12 11:33
请签到
郑其赛: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
|
1896楼#
发布于:2015-12-12 11:33
请签到
吴泳茵:*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1日《黄帝内经》第38课笔记: |
|
1897楼#
发布于:2015-12-12 11:33
请签到
任红超: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任红超申请签到,2015年12月9日学习《皇帝内经》36节学 |
|
1898楼#
发布于:2015-12-12 14: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任红超申请签到,2015年12月9日学习《皇帝内经》36节学
习心得: 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戍已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寅卯为木,已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辰未戊丑为土。 丑:晚上1-3 寅:3-5 卯:5-7 辰7-9 已:9-11 午:11-13 未13-15 申:15-17 酉:17-19 戊:19-21 亥:21-23 子:23-1 2、 b、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 以季节来说:心脏病,会在长夏痊愈,相生的季节会痊愈,长夏未愈,会在冬天加重,相克的季节会加重,冬天未死,会在春天持平,夏天心脏病开始复发。心恶热,所以不能吃太热的食物,穿太多衣服。可洗冷水澡用冷水冲脚,用外在的冷寒刺激心脏。 以日子来说:心脏病痊愈在戊已(土),戊已不好,加重在壬癸(水,),在壬癸未死,在甲乙(木)时持平,在丙丁(火)复发。 中午看得最清楚,水克火,亥子为水,半夜亥时子时是心脏病最严重的时候,木生火,在早晨寅卯(木)是持平的。 心太坚实了,用咸来软化,最好吃海盐(粗盐)。 c、以季节来说: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忌热食、饱食,可以吃凉拌饭和菜,避免去湿气太重的地方,穿湿的衣服。 以日子来说:脾病者,痊愈在庚辛(金)日,若不愈,会在甲乙(木)日加重,在甲乙日未死,会在丙丁(火)日持平,会在戊己日开始循环。木克土,会在寅卯早晨比较严重,土生金,会在申酉黄昏是安静下来,是持平的。 脾喜欢缓,可以用甜味的药来缓,用苦来泻,用甘来补。 d、以季节来说: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不能吃冰冷的食物,懂得保暖。 以日子来说:肺病这痊愈在壬癸(水)日,未愈,会在丙丁(火)日加重,在丙丁日不死,会在戍已(土)日持平,在庚辛(金)日开始循环。黄昏时最清楚,中午最严重,半夜比较安静。 肺喜收,急食酸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同属性的辛味能泻它)。 e、以季节来说: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忌食过热食物,如火锅。不能穿用火烤过的衣服。黄连解尿毒。 以日子来说:肾病者,愈在甲乙(木),甲乙不愈,甚于戊已(土),戊已不死,持于庚辛(金)。半夜最清楚,一天的时辰交换时会加重,黄昏时比较安静。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肾喜欢坚,用苦来软化,用苦来补,用咸来泻。 病邪在人身体上是,遇到相克之时节会渐深,在相生的时节病会痊愈,遇到所不能胜克的时节病会加重,到了被生旺的节气,则会复发,这是不变的自然法则。在诊脉时,先确定何脏有病,然后可知其在时节中的变化如何,可预知病人生死的时间。 3、五脏生病: a、肝病 实症:两胁下痛引少腹,非常容易发脾气,情绪不好。 虚症:眼睛看不清楚(血不够,不能润目),耳朵听不到(胆气入耳),善怒,选足厥阴肝经、少阳胆经上的穴位治疗。肝气上逆头痛、眼睛后面痛、百会痛,郁经的血脉上放血。 b、心脏病: 实症:胸中痛(胸有痛,阳气不能运行),胁下痛,背痛,手臂内侧痛,实症:胸前痛到背后,痛到腰部去,治疗在手少阴、手太阳经上,舌下金津、玉液放血。还可以取阴郄、养老、中指、无名指放血。 c、脾有病: 实症:脾主肌肉、主湿,全身很重,肌肉萎缩、胸胁痛、没办法控制脚的行走,疝气、抽筋、脚下部疼痛, 脾虚:腹满,肠鸣、下痢、吃东西不消化。取脾经和阳明经上的穴位,同时在肾经上找血瘀的地方放血(土克水)。 d、肺病: 实症:反嗝逆气,肩背后项痛(阳不足)足膝部、阴部流汗出来,大腿、小腿、膝盖、脚后跟痛。 虚症:呼吸短促,喉咙干燥,取手太阴肺经、厥阴经上瘀血放掉。 e、肾病: 实症:喘咳、睡觉虚汗、盗汗,讨厌风吹。, 虚症:胸中疼痛,下腹部疼痛,四肢冰冷、情志郁闷不乐,在肾经和足太阳经上瘀血放血。人在子时亥时不舒服时是肾的问题。 4、五味:肝色青,吃甜食,如枣、冬葵、芹菜、牛肉、糯米、粳米。 心色赤,吃酸味,如小豆、狗肉、韭菜。 肺色白,吃苦味,如小麦、羊肉、杏仁、韭菜。 脾色黄,吃咸味,如大豆、猪肉、栗子。。 肾色黑,吃辛味,如鸡肉、桃子、葱。 形色气味象数。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能软,厚味入血,瘦人可以多吃肉。 五气:食物选择,五味平均摄取,七八分饱,食太过即热中。 |
|
1899楼#
发布于:2015-12-12 16: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杨诚报到
2015年12月12日,《黄帝内经》39课心得:第二十五篇 宝命全形论
如何维持生病、保养身体 1.怎样提早发现病情的出现 病人内里有病在外一定有症状,即望、闻诊。如果躺着都流汗等汗发不止,是表气出来了;声音变了,肯定有病;树木要疏不能密才会光鲜正常;重病时,病人会打嗝。病人一旦出现这种症状,说明病已经很严重了,即胃气绝,此时虽然用药、针刺就只是增加对气血的损害,不能收到什么功效了。如果再有气色晦暗而无光泽、皮肤或肌肉的衰败,就是气血运行紊乱,治不好了。 2.人要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遵守自然界的规律 人在天地间,天地间有自然的规律,必须遵照这个规律。如果不遵照这个规律就会生病,与医生没关系,所以医生不要难过。天地间存在可以治病的东西,只要发现并利用就可以,不需要制造。 3.五行相克规律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九野,即九宫,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补泻的道理:木太旺就用金去伐,火太旺用水去灭,土太盛用木去疏通,金太盛用火,水太盛用土固。 针刺五法:治神、通晓养生方法、掌握药物特性、准备合适的砭石工具、掌握诊断疾病的方法。只知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不够的。 4.针刺要领 1)首先要全神贯注,观察五脏虚实、查明三部九候脉的变化,才可以用针。也要让病人平心静气 第二看有无真脏脉,有无五脏败绝的现象,内外形气是否一致,不能只看外形,还要掌握经脉气血往来情况,才能用针。 2)五实五虚及治疗 五实:脉盛是心实,皮热是肺实,腹胀是脾实,大小便不通是肾实,心中昏闷神志不清是肝实。五脏邪气过盛是五实。用汗法,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身体汗出、大小便通畅,反映邪气已经有了外出的通道,五实可以痊愈。 五虚:脉细是心虚,皮寒是肺虚,气少是肝虚,大小便不禁是肾虚,不能饮食是脾虚。五脏正气衰弱是五虚。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吃下浆粥,胃气渐渐恢复,大便泄泻也能停止,正气不再损失,五虚可痊愈。 3)针刺时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得气后马上起针,只要病人来看病,要及时给予治疗,不能拖延。用针时精神专一,穴道要准,手法要准,掌握虚实补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善针者善导引也,即由阴引导到阳,收阳引导到阴。如果病人是虚证,要治疗到实证、让经气回来为止;如果是实证,要治疗到虚证、经气虚掉为止为止。针的时间、深浅由医生决定。导引时近取穴一针、远取穴一针,两手一起握针。 一个人手阳明大肠经痛二三天,是实证,下子穴二间,气散掉就会好。治疗后仍感觉肩关节有一点点疼痛,这是少阳,因为是开合之处,就在肩髃处痛点下针,平补平泻,二间的针一起做泻。医生一定要专一,就可以感觉到气。不可以戴手套。 第二十六篇 八正神明论
1.针刺的方法和原则 针刺的方法必须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和季节气候的变化,以确定是否以针刺、用什么针法,然后再进行针刺。如果方法不正确,可能造成人体阴阳错乱,正气邪气不能分清,从而邪气停留在体内,体表阳气虚衰,体内阴气混乱,病邪乘机危害人体。 1)气候温和,天气晴朗时,人体血行流畅,卫气运行于人体表,不要用灸法,否则伤人体的阴精。 2)天气寒冷,阴云蔽日时,人体血行不畅,卫气沉伏在人体内,不要用刺法,否则伤人体阳气。 3)月亮初生时,人体血液开始充盈,肌肉坚实有力,不要用泻法,如果用泻法会使内脏受伤,叫重虚; 4)月亮正圆时,人体气血充实强盛,肌肉坚实有力,不要用补法,如果用补法会使气血过分外溢,造成络脉血液留滞。可以开药。 4)月黑无光时,人体肌肉瘦弱无力、经络空虚,卫气衰弱,气血衰弱,不要用刺法,如果用针刺,会使经脉中气血紊乱。 5)病气很实、正气很虚的时候不要泻病气,会把正气一起泻掉。要等到正气回头、病气开始虚的时候泻病气, 6)脏虚:太阳月亮刚升的时候,气开始动的时候、气不饱的时候不可以泻,如果泻,就是脏虚。如果脏器虚、有虚证的时候不能用泻法,否则会让脏更虚。 7)重实:满月的时候、气血很充足的时候,不可以用补法,否则实证会更盛。例,便秘时不可以补,否则便秘更厉害,会更实。 8)乱筋:虚证不用刺法,否则经脉气血紊乱,病气会更深。 遇到虚证不泻、遇到实证不补。 关于虚实:实就是有东西,虚就是没东西;实则拒按,虚则喜按;新病为实,久病为虚;实症痛,实中带虚痛多酸少,虚中带实酸多痛少,虚症纯酸;实脉即脉按得越重越强,虚脉刚开始按很大,按下去没有脉; 2.观察季节气候变化更替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1)天地之风按四季正常风向吹的风是正风,比如,春天东南风,冬天刮西北风;如果不按四季正常风向吹的风是不正的风,春夏交接时吹西北风,不正的风一吹就会入脏、会很深,人会受病。这是天忌,即节气的忌讳[table=261.5][tr][td=1,1,109] 东南(弱风) [/td][td=1,1,128]南(大弱风) [/td][td=1,1,110]西南(谋风) [/td][/tr][tr][td=1,1,109]东(婴儿风) [/td][td=1,1,128]中 [/td][td=1,1,110]西(刚风) [/td][/tr][tr][td=1,1,109]东北(凶风) [/td][td=1,1,128]北(大刚风) [/td][td=1,1,110]西北(折风) [/td][/tr][/table]
观察星辰的方位,可以确定日月运行的度数; 观察八个节气的正常交替,可以测定八方异常的风邪是什么时候来的 观察四时,可以分清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以便按照时序的变化进行调理保养,及时预防病邪的侵袭而不受损害。 如果体质虚弱,再受到自然界不正常气候(虚邪)的侵犯,两种情况合在一起,就可能造成病邪侵入骨髓,再进一步就会损伤五脏。 医生如果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顺应它,就能及时治疗以挽救病人,不致于使病人受到严重的伤害。 3.结合四时阴阳变化观察疾病、进而掌握疾病、治疗疾病 1)医生首先要掌握《针经》 2)要懂得天气的寒温、月亮的盈亏、四时阴阳之气的升降,以此诊察这些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病刚开始的发生)、预测疾病的变化,然后进行调理治疗,就能立即见到效果。 热的时候得热症比较好治,但热的时候得寒症、冷的时候得热症就不好治,这种病是不合天时的,与天气的寒温是相反的,病都重。 人受天地影响, 看病时能注意四时变化治病已经足够了,比如夏天脉应该是洪大的,但有人是冬天的脉或秋天的脉,就是生病。 |
|
1901楼#
发布于:2015-12-12 21: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焕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2日《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1、外乐,而内心痛苦,此令病生于血脉,治法在针与灸上。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过于安逸,即外健里健,即太过了,病生于肌肉,治疗以针石之术。人在生活上清苦但情志喜悦,即外险里健,此易生病于筋,须以热药来熨炙。人生活清苦情志不舒,即外险里险,病易生于咽喉,治之以百种草药。精神多次受到惊恐刺激的人,以致经络不通,病发为麻木不仁,其治以按摩手法内服酒炖汤药,这是五种情志所生之病。用刺法时须注意,刺阳明经时可出血出气,刺太阳经时可出血,但忌出气。刺少阳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太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少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厥阴经可出血,但忌出气。
2、宝命全角论天包含万物,地又承载万物,其间孕育了世上一切生物,以人为最贵。人禀受天地之精华,按照四季循环的自然法则而生成,不断重复的生、长、收、藏,王侯庶民每人都有愿望,希望一生中都不至患病。但很多疾病,常没有表症,人们不知何时疾病已入侵体内,日久病深,常附着在骨髓上,以致不治。 3、咸味重的水,放在器皿中,其外壁会有湿气渗出,将断的琴弦,会发出嘶浊的败音。春季树木兴发茂盛,是因为此树在冬季有收藏许多养份而致。病已深重的,病人会发出打嗝儿或噫气,表示胃气已绝。人若有此三种现象,就是内脏已损坏,再强的药亦无法治疗,治疗只会增加皮肤损伤,肌肉消弱,以致腐败殆尽,无法挽救。 4、人的生命,受制在天地之间,天阳地阴相合而生成“人”,人能不违反天地四季之运行,天地会像父母一样对待你。能知万物发生之大道的人,名叫天子。天有三阴三阳的六气,人亦有三阴三阳的十二经。天有寒暑的交替,人身上有虚实的变化。能够经历天地阴阳变化而生存者,因不违反四季变化法则。人能知十二经脉理法者,则不会为任何邪说影响理智的判断。能知自然中八风的变化,阴阳五行的互相关系,熟于虚实的消长情形,随心所欲的施用针法,不会有误差,这都得依靠了解透澈于自然法则与人体关系,从而明察秋亳,用心体悟方可做到的。 5、人体内有形可见的运化过程,绝不出阴阳的范畴。天阳地阴之相合,分为中央与八方,名为九野,分别受四季影响。月有盈亏,日有长短,天地万物,不可胜数,但其根本所在,仍在虚实。 6、木受到金,会被伤伐,火受到水而灭,土遇木而能通达,金遇到火而会熔缺,水遇到土而阻塞,万物都是如此的,无法尽述。针法可公布给天下的有五种,今人民居盛世只知如何暖衣饱食,对于此类学术已无法尽知了。治神,教民如何养神之正,神正病不生。知养身,教民如何养身,使本强病邪不入。知毒药为真,教民运用药物的正确法则。制针石小大,制作针灸器材,使有一定的规格。知府藏血气之诊,教民如何诊断五脏六腑气血的变化。以上五法能确实建立,人人都知何时当先用何法。观今世之刺法,但知虚证用补法,实满者用泻法,人人都仅止于此。如果知顺应天,则地必随之更动。 7、刺法之精神是首先患者与医师必先凝神静气,精神专一,看患者神志已定,再诊察患者的三部九候之脉,然后再施予刺法,第二看有无真脏脉,有无五脏败绝的现象,内外形气是否一致,不能只看外形,还要掌握经脉气血往来情况,才能用针。 8、人的病分虚实。得五虚的病人,切勿任意施用补法,对五实的病人勿避而远之,不敢接近。医者须凝心静气,掌握患者气之动向,抓住时机,间不容瞬的施予针刺,如此针术的运用方可出神入化,好象完全无我的存在一样,其至微至妙无法形容。气聚之时,好象乌鸦一样不知从何而来都聚在一起,气散之时,则如群鸟四散飞走一样的快速。因此针的运用,好象拉满的石弓一样,时机至时,立刻发射,抓住时机是唯一致胜的要诀。 9、刺虚者,须等气至且充实起来,刺实者,须等气至而病处渐虚下去。凡经脉之气因针刺而至,则须谨慎的守住,勿令其散失。至于针刺的深浅,决定在临床上施针之人依病人状况而定,近取穴与远远取穴合而为一。针刺时,须如临深渊一样的小心谨慎。手如握住老虎一般不使其伤人。施术者全神贯注,心无二用的专心完成。 10、八正神明论刺法,须顺应日月星辰移转,四季交替八风的方向,气定神闲时,方施予刺法。所以当天气温暖日正当空之时,人体内血亦缓和流行,气浮于表上,此时血易动,气也易行。天气寒冷,日蔽云中,则人体内血亦较凝涩。阳气易内走,气血就较不流畅。月亮刚出来的时候,血气亦会较流畅,月满之时,人体内气气会达到最充实的阶段。肌肉会坚硬。暗夜无月时,肌肉会减衰,经脉与络脉中血气亦虚,阳气潜藏不出。形体外无固卫的能力,因此须看准天时,来调和患者的血气,才是正确的。所以天寒冷时,勿施予刺法;天气暖和时,则不生疑虑的施予刺法。月始出时,不施用泻法;月满时,不施用补法,月受蔽不出时,不施治法。这就是得到时机来调和血气的正法。能依照天理顺序,了解盛衰时机,依此法来调和气血,心神气定的居患者身侧,待机而动。若不知此理,在日月始生之时,气血正缓和流行,却给病人用泻法,必令病人脏气虚。若月满之时,气血充实,却反加补于患者,必致血气四散奔走,以致络脉会有残留瘀血,此名重实,即实上加实也。月蔽不出,天阳不出,血气真空时,施以治疗,则令病人正气反伤,邪气不去,是名乱经。如此一来,造成阴阳相错杂,正气邪气不分,病邪必深入而止之不动,造成外虚内又乱情况。外邪就不时的入侵体内,使病情加重。 |
|
1902楼#
发布于:2015-12-12 21:15
中医经典特训一班张兴平报到。12月12日《黄帝内经》39节学习心得: 形体劳顿而心志逸乐的病生于筋伤。治疗用热药外敷。
形志屡受惊恐的人,经络不能通畅,病生于麻木不仁,治疗时应用按摩和药酒这就是所谓五种形志之病。 多血的经可以放血,少血的筋,尽量不要出血。阳明经本来是多血多气的筋,太阳经是多血少气,可以出血,不要出气。刺阳明经,可以出血出气,刺太阳经,只可出血,不宜伤气。刺少阳经只可出气,不宜伤血。刺太阴经,可以出气,不宜伤血。刺少阴经,只可出气不宜伤血。刺厥阴经,只可出血,不宜伤气。 黄帝问: 天地之间,万物俱全,我们人是依靠天地之气来生存的,随着四时规律成长。无论是君王,还是平民,都愿意保持形体的健康。但有时这病发起来你不知道的。完全看不到病在表面在慢慢从身体里发出来,因此病邪就积渐深入,潜藏骨髓之内。不易去掉了,这是我内心所忧虑的。应该怎么办?岐伯答: 这就是一个望与闻的症。当人有病变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有病变了。 人生有形,永远不离开阴阳,天地合气,分为九野,也可分为四时,月份有大有小,白天有长有短,万物同时来到世界,实在是度量不尽的,请问你补泻的道理?木得金而伐,火太大了就用水去救火。土太盛了,就用木来克土。金得火而缺,火太盛了,会伤到金。水病遇到土就停了。 人虚了,吃不下东西,又在下痢,如果给他米汤服下,痢止了,这人就救回来了。见到五虚的症状,不能随意去泻,见到五实的症状也不可远而不泻,在应该进针时,一眨眼的工夫也不能耽搁。针者需静下心来注意病人的呼吸。并且,观察针气所到的变化。这种无形无象的变化,几乎是无迹可寻的。 如果是病人的虚症,要刺到为实症为止。如果是实症要下针让他经气虚掉,深浅由自己决定。 中医的关点认为,当天地之间气很足的时候,不是治病的时机。如果病气哀了,正气回来了,这时去泻,就是治病的时机。遇到虚征,不泄。遇到实症,不补。 虚就是沒有力,实就是有阳亢的现象,或者是大小便不出,或者长东西了。都是实。实症产生的痛都是拒按,隐隐作痛都是虛症。如果搞错了,该补时不补。该泄时不泄,就会乱经。病气会变动,经脉内乱,所以病邪就乘之而起。 我们要先懂针灸,要知道四个东西: 太阳,白天的寒温,月的赢虚。四时春夏秋冬四季的浮沉,互相参合而调之。我们才能查为病的初为,刚开始变动的地方,这时一点点的改变我们就查觉了。 |
|
1903楼#
发布于:2015-12-12 22: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韩辉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2日《黄帝内经》第39课学习心得:
人在生活上清苦但情志喜悦,病于筋,须以热药。人在生活上清苦,情志不舒,病易生于咽喉,治之以百种草药。动作急速 常生惊恐,以致经络不通,病发于麻木不仁,以按摩手法内服酒炖汤药。这是五种情志所生之病。 刺针时应注意:多血的经出血没有关系,少血的经尽量不要出血。阳明经多血多气,出气血都可以。太阳经是多血少气,出血可以,不能出气。少阳经可出气,忌出血。太阴经可出气,忌出血,刺少阴经时可出气,忌出血,刺厥阴经可出血,忌出气。门针是针拔出来马上就按,不让它气出来。扎针下去就像是气球,一个针孔都要很小心。 第二十五篇 宝命全形论 1、当人有病变的时候,一定会有所很多症状。如果躺着都流汗等汗发不止,是表气出来了。有病的时候,声音就变了。打嗝表示有情有加重。流汗不止,声音坏掉、打嗝,病情很不好,胃气已绝。此时,吃药、针灸会伤血气。肝病的人皮肤暗黄,治后变黑色,是气逆,治不好。 2、人生病会死,是本身身体违反天地的道理,跟医生没有关系。要顺着春夏秋冬十二节气走,才不会生病。 3、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九野,即九宫,东、南、西、北、中、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补泻的道理就是:木太旺就用金去伐,火太旺用水去灭,土太盛用木去克(土才不会流失),火太盛会伤金,水太盛用土固(治水须强土)。 4、针刺五法有五种:治神、知养生、知药物使用法则、有针灸器材、知五脏六腑气血变化。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治神养身,正神是不会生病的。针灸时,病人和医生都要平心静气。 五虚能吃东西,大小便不能控制。五实吃不进东西,也拉不出来。 下针时,要注意,得气后马上下针,要把握时机,手法要准、穴位要准,要掌握虚实补泻。 5、导引就是由阴引到阳,由阳引到阴。善针者善导引也。如果病人是虚证,要治疗到实证、让经气回来为止;如果是实证,要治疗到虚证、经气虚掉为止为止。针的时间、深浅由医生决定。导引时近取穴一针、远取穴一针,两手一起握针。 如果一个人肩膀痛,沿着手阳明大肠经下来,痛二三天,是实证,下子穴二间,气散掉就会好。治疗后仍感觉肩关节有一点点疼痛,这是少阳,开合之处都是少阳。在肩髃穴痛点下针,平补平泻,二间捻转做泻。导引时,医生心情一定要专一,就可以感觉到气在导引,不可以戴手套。 第二十六篇 八正神明论 一、针刺的法则:须以日月星辰之转移,四季交替八风之方向,气定神闲时针刺。当天地之间气实时,气足时,不宜下针,会把正气泻掉。等气衰掉后,再下针。 1、天气温暖日正当空之时,人体内血亦缓和流行,气浮于表上,此时血易动,气也易行。 2、天气寒冷,日蔽云中,人体内血亦较凝涩,阳气易内走,血气就较不流畅。 3、月亮刚出来时,血气亦会较流畅,月满之时,人体内气血会达到最充实的阶段,肌肉会坚硬。 4、暗夜无月时,肌肉会减衰,经脉与络脉中血气亦虚,阳气潜藏不出,形体外无固卫的能力。 因此须看准天时来调合患者的血气。天寒冷时,勿施予刺法;天气暖和时,则很适合针刺;月亮初升时,不施用泻法;月满时,不施用补法;月亮被遮住不出时,不施治法。 5、一定要按照天理顺序,了解其盛衰的时机,依此法来调和气血,心神气定,待机而动。若不知此里,在日月始生之时,气血正缓和流行,却给病人用泻法,必令其脏气虚。(气没有饱,不可以泻,会脏虚。有虚症时,不可泻,会加倍虚。)若月满之时,气血充实,却反加补于患者,必致血气四散奔走,以致经络会有残留之淤血,此名“重实”,即实上加实。(便秘时,不可补,会更加排不出来。长东西都是实症,实症巨痛拒按,隐隐作痛是虚症。酸多痛少,虚多实少,先补后泻。) 月蔽不出,天阳不出,血气真空时,施以治疗,则令病人正气反伤,邪气不去,叫“乱经”。这样一来,造成阴阳相错杂,正气邪气不分,病邪必深入而止之不动,造成外虚内又乱之情况。外邪会不时的入侵,使病情加重。 二、星辰是控制日月运行的,八正者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天地八节是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天地之风按四季正常风向吹的风是正风,比如,春天东南风,冬天刮西北风。如果不按四季正常风向吹的风是不正的风,即邪风。春夏交接时吹西北风,不正的风一吹就会入脏、病会很深,人会受病。这是天忌,即节气的忌讳。凡八风中属于不正常之风,人须避之勿违逆,否则必伤五脏。 中医要先懂针灸,要知道每日气候的寒温,月的盈亏,春夏秋冬四季经脉中气之浮沉,调合其异常,观察其是否有效果。 |
|
1904楼#
发布于:2015-12-12 22: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徐佩凤申请鉴到,2015年12月12日《黄帝内经》第39课学习心得。1情志造成的病症及治法;A但求外在亨乐,而内心痛苦,病生于血脉,用针或灸治疗。B人求欢乐避甚志悦过甚,病于肌肉,以针石治疗。C人在生活上清苦但情志喜悦,生病于筋,以热药来熨灸。D人生活清苦,情志不舒,病易生于咽喉,以草药治之。E动作急速常生惊恐,以致经络不同,病发为麻木不仁,以按摩手法和内服酒炖汤药配合治疗。2十二经络用刺法时须注意的事项:刺阳明时可出血出气。刺太阳经时可出血,但忌出气。刺少阳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太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少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厥阴经可出血,但忌出气。3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A针刺治疗疾病的五大关健:〈—〉精神专—。〈二〉要了解养生之道。〈三〉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五〉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B针刺的道理: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九候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从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病人有虚实之分,见到五虚,不可草率下针治疗,见到五实,不可轻易放弃。针刺治疗,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针刺时手法要快,准,穴道也要准。C针灸治虚实:虚补实泻。当针下感到经气至,则应慎重掌握,不失时机,运用补泻手法。针刺无论深浅,全在灵活掌握,取穴无论运近,候针取气的穴道是—致的。针刺时要精神专—,心到手到,不为其他事物所分心。D导引术:近穴取—针,远穴取—针,扎针时,两手—起握。如有—个人肩膀痛。沿着阳明大肠经下来,痛了三天,扎二间,感觉肩髃附近还有点痛,就—手在二间捻针,—手在肩髃补—针。痛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