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楼#
发布于:2016-04-21 18: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4月19日《内经》第74课学习心得
第六十二篇[调经论] 4)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短气。血气 |
|
1906楼#
发布于:2016-04-21 18: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4月20日《内经》第75课学习心得
第六十二篇[调经论] 16)阳盛外热 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汗流不出来),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17)阴盛内寒 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寒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18)阴阳并、血气并的刺法 刺此者,在发声异常的经脉上治。病发生在胸腔,取血即取心经,取气即取肺经。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 19)阴阳相争如何做补泻 泻实手法:取子穴,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 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不扪针),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写。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补虚手法:持针勿置, 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 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 20)病不知所痛,两蹻上下针;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巨刺和缪刺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差异在于,巨刺在经上,缪刺在络上) 第六十三篇[缪刺论 ] 1)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通过络脉发展到另一条经脉上)。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 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 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肢末梢 |
|
1907楼#
发布于:2016-04-21 23: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18日《黄帝内经》第73课心得
六十一、水热穴论: 2)水病皆因肾而起: 1、肾脏为母脏,管地气上升,是生水之源,水集于肾,由肾生液而上升入肺来分布津液于五脏。 2、同房和过劳时,则会由肾出汗,汗出后当风则邪入致津液无法回归脏腑,又无法外岀离开皮肤,此液在毛孔汗腺中,行走在皮下,久成跗肿。此病名风水。 补充:玄府,即汗孔。 3)水俞57穴:肾之俞穴:阴气所聚之所,水出入之地,肾脏的络脉所在。治疗水病。 1、臀部上有5竖行(督脉为中线,左右2竖),每竖行5穴,共25穴。水病(水气留居不去而造成):足跗肿胀,腹部肿胀,肺中有水,引起喘气(呼吸短促)。无法卧躺时,则肾肺俱病。 2、伏兔上左右各有2行,每行5穴,共20穴,即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左右共10穴(肾的气街)。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左右共10穴。这20穴肾气必经。 3、三阴交以上左右各有1行,每行6穴,即三阴交,照海,复溜,阴陵泉,漏谷,地机共6穴,左右共12穴。肾脉下行(胃的气街)之所在,亦名“太冲”之所。 补充:胃的气街——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 4)四季针刺位置的原因: 1、春取穴在络脉与分肉之间:木旺,肝气初生,肝气劲急,如风之疾,经脉中血之走向必很深,始生之时气少,无法深入体内,而浅居表面,所以针剌取络脉与分肉之间,方能得气,不伤血脉。 2、夏取穴在盛大之经脉与皮肤腠理间:火旺,心气开始增长,血实气弱,阳气溢于皮表。暑热熏皮,热入内伤及经脉,所以选取盛大的经脉与腠理间,这是病之所在,剌皮肤可去病,因邪在极浅之表。所谓“盛经”,就是指“阳经之脉”。 3、秋取经俞穴:金旺,肺气将收敛,金气将盛过火气,阴寒气始盛,若身体湿状,由于阴寒之气乃初始并未至盛,不会深入体内,所以刺俞则可泻阴寒,刺合穴来去阳盛。 4、冬取井荥穴:水旺,肾气收敛,阳气潜藏里,肾阴气坚,足太阳气深藏,阳脉已失其功能,取用井穴,降阴气之逆行,荥穴加强阳气固表,所以冬季取井荥,春不鼻血。 补充:经脉穴位的气位,经脉循行是血位。 4)热俞59穴:治疗热症 1、泄所有阳经盛热:头顶上有5行,每行有5穴,共25穴。 2、泄胸中之热:大杼,膺俞(膺窗),缺盆,背俞(肺俞),共8穴。 3、泄胃中热气:气街,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共8穴。 4、泄四肢之热:云斗,肩髃,委中,环跳,共8穴。 5、泄五脏之热:在背俞穴上。 补充:一般热症时以上穴道会有压痛点,临床治症时取压痛点刺。 5)外来寒邪所伤转为热症:受寒而体内寒极生热,即免疫系统与病邪相抗而生热。 六十二、调经论: 1)五种有余与不足之所:神(心),气(肺),血(肝),形(脾),志(肾),皆因气不同而生。 人体中有精气,有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六腑,全身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三百六十五关节所在,都是百病生之所。五脏精气,通过经脉来各司其职,气血不和则百病生。所以治病重在调理其经脉畅行。 2)五有余与五不足: 1、神有余则笑不止,神不足则生悲泣。气血协条则五脏安定,固表之力(免疫系统)强,邪入体表,只会引起一些汗毛竖起,皮肤有寒冷感,此神气微病,故名之为“神微”。 治法:神有余:在孙络位放少量血,不可在大经主脉放血,神气自然平稳。 神不足:在其络位虚弱之处,即皮肤凹陷处数按之,使气血连,也可用针,切不可令其出血,取针时可令其气泻,令其经络气通,神气自然平衡。 补充:刺神微——先用手指按摩针刺位,针至皮表即可,不须刺入皮中,如此就可使稍微使不足的神气自然充足起来。 |
|
1908楼#
发布于:2016-04-21 23: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4。21.日黄帝内经第76.77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申请签到2015。4。21.日黄帝内经第76.77课学习心得:
病邪进入手阳明经络脉,瞬间耳聋,间断性失去听觉为虚证,持续性耳聋为实证,下少商商阳穴,立刻就可以恢复听觉;不愈,再刺中冲穴,马上就可听到声音。有时可以听到声音,有时不能,不可针。耳中鸣响,如有风声,治疗方法一样。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凡是痹证疼痛走窜,无固定地方的,可在肉与肉间压痛点,放血治之,初一至十五,针数递加,十五以后递减。 病邪进入足阳明经络脉,鼻塞,衄血,上齿寒冷,针历兑穴,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病邪进入足少阳经络脉,胁痛,呼吸不畅,咳嗽而汗出,针窍阴穴,呼吸不畅马上就缓解,出汗很快停止;有咳嗽要注意衣服饮食温暖,一天OK。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未愈,再刺。 病邪进入足少阴经络脉,咽喉疼痛,不能进饮食,无故发怒,气会直冲上喉,针涌泉穴,左右各三针,共六针,可立刻缓解。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咽喉肿起而疼痛,不能进饮食,不能吞吐口水,针然谷穴前的前青筋放血,很快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病邪进入足太阴经络脉,腰痛连及少腹,牵引至胁下,不能挺胸呼吸,针刺白环俞,根据月亮圆缺确定用针次数,出针后OK。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病邪进入足太阳经络脉,背部拘急,牵引胁肋疼痛,针刺应从项部开始沿着脊骨两旁向下按压,在病人感到疼痛处周围针刺三针,立刻好。 病邪进入足少阳经络脉,环跳部疼痛,腿骨不能举动,以毫针刺环跳穴,有寒的可留针久一些,根据月亮盈亏的情况确定针刺的次数,很快就好。 邪气侵入到五脏之间,经脉牵引作痛,时痛时止,用缪刺法在手掌、脚掌旁边青筋,放血。 尸厥:邪气侵入到手少阴、手太阴、足少阴、足太阴、和足阳明的络脉,这五经的络脉都聚会于耳中,并上绕左耳上面的额角,若邪气侵袭而至此五络的真气全部衰竭,就会使经脉都振动,而形体失去知觉,就象死尸一样。 尸厥治疗:下隐白穴,涌泉穴,历兑穴,各刺一针;少商穴,神门穴,各刺一针,当立刻清醒。仍不好,用竹管吹病人两耳之中,并把病人左边头角上的头发剃下来,取一方寸左右,烧制为末,用好酒一杯冲服,如因失去知觉而不能饮服,就把药酒灌下去,很快恢复。刺治的方法,先要根据所病的经脉,切按推寻,评审虚实而进行调治 经络不调,先采用经刺 少阴气有余,皮痹和隐疹;不足则肺痹,皮痹、隐疹 太阴气有余,肉痹和寒中;不足则脾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脾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和心腹胀满。 阳明气有余,脉痹,身体有时发热;不足则发生心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心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和不 四时气之所聚。病邪也随四时的不同入于体内各处。 春季是天气始生之时,地气初泄,冰寒渐解,水行各经。对应在人身其气必在脉中。春季应刺筋,如刺络血气外散过多,使人感覺无力且短息。刺肌肉令人氣血回流加速,使人胸满气胀。刺筋骨位令邪气内停积淤,使人腹部胀满。 夏季人之脉充满氣血,会流入孙络之中,四肢末梢出血,皮肤充實。春季应刺筋,如刺络血气外散过多,使人感覺无力且短息。刺肌肉令人氣血回流加速,使人胸满气胀。刺筋骨位令邪气内停积淤,使人腹部胀满。 长夏季节,经和络都呈盛大状,故溢出而慎入肌肉之中。 秋季时节,天气开始收敛,人的肌肤腠理开始闭塞。秋季应刺皮,刺经脉血气上行,令人健忘,刺络脉气无法外出,造成嗜睡不想劳动,刺筋骨之位使人氣血向内散,令人寒栗怕冷。 冬季时节,天寒地冻,人的氣血也深藏于体内,入骨髓中,入通五脏之中。冬季应刺骨边,刺经脉令人氣血两虛,目不能视。刺络脉使宗气外泄,四肢麻木不仁。刺肌肉令人阳气耗损,使人健忘失治。 本病是病的起源,标病是病传经后的症状。 针刺之道,先别陰陽,知其顺逆与得失,察病之表症和本症的变化。 寒症先治病后治寒。热病先治热再治病。 先有病后下痢者,先治病,痢自愈。先下痢后它病者,先治下痢再治它病。 初病引起的病变先治初病。先多病而后出现重病的,先治重病。 有病而大小便不利者,先治大小便。有胀满者。先治胀满。治病先通后补。不然补之无效。 先治令病人最不能忍受的事情。急先治,缓后治。 |
|
1909楼#
发布于:2016-04-22 00: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1日《黄帝内经》76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1日《黄帝内经》76课学习心得
如果病邪在手阳明的络上面。 耳聋是一瞬间的,两三天一两天。有人耳聋10年了,发生时可以在少阳商阳放点血, 放点血就听到了,如果还没有好,在中宗上放点血,马上就可以好。如果说耳聋有时候听 到,有时候听不到,实证出现的时候是持续的,虚证出来的时候有时好有时不好,虚证不 要放血了,已经是虚证了。耳中生风者,病人耳朵听到风在吹,如何知道风声,拿海螺放 在耳朵上听,听到的就是风声。 痛在这里会转来转去,在分肉之间刺他,都不是在经脉上面刺,主经上刺,找压痛点 下针。初一到十五,几天就扎几针。如果扎太多了脱气不及,实证泻不出来。 如果这个病邪在足阳明胃经络上,让人流鼻血,上面的牙齿冰冷,刺内行。 如果这个病邪在足少阳的络上,令人胁痛,这个时候扎侠溪穴。肺喜热心喜寒。当你 肺有问题的时候,皮毛是虚的,多加点衣服热会造起来,皮毛不会再受到风寒,肺本身主 阳主胸,阳喜热,比较热一点还是好。 如果这个病邪在足少阴的络上,让人喉咙痛,这个时候吃东西吃不下去了,没事善怒 ,气上冲到喉咙上,这个时候可以下脚的涌泉穴,在然谷上放血。也是喉咙痛,口水都吞 不下去,喉咙很痛,都可以刺然谷的周围很多青筋的脉络。 如果这个病邪在足太阴脾经的络上面,让人腰痛,脾主少腹,两边的痛没有办法仰息 ,刺腰骨上面,胂就是督脉旁边靠近夹脊两边的地方夹脊肉。 如果病邪在足太阳的络上面,造成痛经,背后背很紧,引起拉到两胁的痛,这个时候 刺从项开始,夹脊,按手,痛的地方下针。 如果病邪在足少阳的络上,会造成环跳痛,没有办法抬大腿,直接刺环跳,刺环跳要 用毫针,病在骨上面的时候下针,寒的话用补泻的手法。 所有的经刺,看见大经没有生病,就是络上生病。 耳聋,突发性的耳聋,刺手阳明放血,耳聋还在,刺近穴耳朵旁边的压痛点,要找压 痛点用筷子最好,找到压痛点放点血就好了。 如果是牙齿痛,刺手阳明和足阳明,足阳明是下牙,上牙是手阳明在管,扎了不会好 ,刺他脉的地方,如果这个痛在经脉上面,扎经脉会好,如果扎了经脉没有好,就在他的 络上面扎放血。 这个邪不在臓也不在腑上面,而在五臓之间生病,这个痛有时候痛有时候不痛,会持 续的不痛,也可以用缪刺法,在脚掌手掌的旁边找到青筋放血。 缪由络脉跑到牙齿疼痛,造成寒痛,这个时候在手背上面有淤血的地方放血,足阳明 胃经上面内庭都可以,牙痛扎合谷,合谷跟溪谷之间牙痛合谷上面,针一下去痛就去掉了 。面口合谷收。青春痘和面部中风扎合谷就好了,牙齿痛扎合谷没有用,在溪谷边和骨头 的旁边下针,牙齿痛就会很好。 如果病邪在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的络上,这五条络通通络在耳朵里面,左边的头角, 如果是五条络同时生病,造成人的全身血脉跳动,但是人是昏厥过去,这个病叫尸厥,病 人身体像尸一样,可是气脉都很好 ,五臓按脉全身都会动,刺手足少阴手足太阴,加上足 阳明,在左头角这边,刺他的脚大指的隐白穴井穴,急救的时候都是在井穴上面治,有时 候刺脚心,足少阴的井穴涌泉穴,扎中指,再扎手大指,手太阴肺经,心经手少阴,扎完 以后应该醒过来了。四个阴两个阳。如果还没有醒过来,拿个竹管去吹他的耳朵,耳朵是 肾气所在,吹他耳朵的时候耳朵是闭塞住的,压力一增加就会反弹过来。这样子还没有醒 ,就把左边的头角发剃掉,用针或者火或者艾条烧烫他,左角是阳气汇在这个地方,一杯 酒不能喝就灌他。 刺的话先用指甲去切他,顺着经脉下针,看他的虚实来调理,如果是实在用泻的方式 ,如果是虚证用补的方式,如果是补泻都不能,就用经刺,再做就好了。病人有痛,但是 经没有毛病,知道他病在络上面,用缪刺法。 针灸上绝大多数用在巨刺上,经脉上,如果是经络上没有病,就痛在络上面。你只要 看见表皮上面四肢末梢有淤血的,通通可以放掉,就是缪刺的法则,缪刺之数不是说有几 个数而是说法则。 64篇:如果厥阴证有余的时候,病会产生阴痹,阳经好治,阴经不好治;如果厥阴有 余的时候,在腿的内侧这边;如果厥阴证不足的话就会产生热痹;如果是濇病在少腹积气 ,濇就是讲脉是涩的。滑脉一般是受到风脉。涩脉就没有力量,软弱无力,有时候停有时 候脉搏。 如果少阴有余的时候,在皮的下方会发疹出疹都会治好。如果是不足的时候,就有肺 脏就有问题。肾不足的时候会影响到肺,金生水,肺脏来供应肾脏照顾肾脏的,所以肾不 足的话会拖累到肺脏。疝就是累积的地方,濇就是脉涩的地方,病积就是小便里面带血。 太阴有余的时候造成肉痹,肌肉会有不仁的现象,或者是肌肉萎缩掉了。一般来说脾 上有问题的时候大多数都是有寒,脾主运化,小肠是水谷之海,受盛之官,再多的食物进 来到小肠里面去,小肠消化掉以后热,到脾臓,脾在管少腹,脾统血,整个身上的血都是 脾在总统,脾主四肢主肌肉,脾受到小肠的营养以后才灌溉到四肢上面去,肌肉才会有力 量,血才会足。脾有问题就会造成肌肉,脾之所以消化所有的东西是因为脾有阳,这个阳 就讲他的动能。脾统血,这个血是形。如果脾的运化不足脾痹,滑则风痹,如果是涩脉病 积就会累积,腹就会胀满起来,造成血脉凝固,止而不前就会累积。 发现有积马上去掉,不要等到有大积的时候,小病就要开始动手治。病之初一开始肯 定有症状,你的身体绝对不会骗你,不要相信仪器。 阳明证出现的时候没有寒症,全部是热证,阳明有分经热,还有腑热,腑就是消化系 统,大便不痛了腑热。 太阳有病的时候,骨痹。太阳不足是肾痹;如果脉是滑的病风疝;脉是涩的话也会积 病,善有时候会发癫痫。太阳是足太阳膀胱经,你如果说有痹的时候癃闭排不出来会影响 到肾脏。小肠是火热的,膀胱是紧跟着小肠贴到的,当水液从肾脏跑到膀胱来的时候,正 常人是水碰到火汽化,所以膀胱里面的尿液变成蒸汽一样把膀胱顶大,这一顶大像热气球 一样,好的热气跑到肝脏,肝脏代谢掉,津液进小肠,太阳就是小肠,手太阳小肠经,足 太阳膀胱经,这两个太阳汇于下焦。如果说阳不行了,这个时候冷下来,尿液累积在膀胱 里,冷的时候水累积在下方,停在下方膀胱压住,如果尿液排不出去很危险,因为这个水 会逆流,逆到他跑到肾脏,等于是肾脏本来要把这个浊液排出去,排不出去又回逆回来, 回到肾脏,病就严重了。 如果是少阳有余的时候,筋痹。 |
|
1910楼#
发布于:2016-04-23 00: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2日《黄帝内经》77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2日《黄帝内经》77课学习心得
胸胁会苦满。如果是少阳经不足的时候,有肝痹,肝有问题;涩则病时常筋急目痛, 病积的时候累积起来一般都是不足,血脉比较力量不够。 所以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是在脾上,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之中。 希望知道为什么。 春天地气开始泻,天气开始冻解冰释,这个时候水行经通,所以人气在脉方面。 夏天经满气溢,很热,跑到孙络小的地方去了,这个时候皮肤会充实。 长夏者经络皆盛,就更热了,造成肌肉里面会累积很多东西。 秋天的时候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病在皮肤上面,皮肤会引急。 冬天血气藏在骨里面,内着骨髓,通于五臓。 邪气一定按四时气血变化的时候,主客入客,跑到身体里来,等到真的身体里面变化 ,就没有办法度量他到底在哪里,千变万化,不管病情,一定要依从他的精气,经脉怎么 走来避邪气。 如果违反气节,乱刺,气血会乱掉。春天的时候应该刺他的经脉,结果你刺他的络脉 ,不及,血气会外溢,让人少气,会伤到气。春天是刺在经上面结果刺在肌肉上,就是太 过造成血气环逆,令人上气。如果春天刺到筋骨也是太过,所以春天要刺在经上就好。 夏天刺在经脉上,夏天本来病在络上面,现在刺在经上面,造成气衰令人倦怠无力, 所以夏天是肌肉血虚过盛,夏天应该刺络上面,刺肌肉上面太过。 最主要的原则就是春夏的时候刺的比较浅,秋冬的时候刺的比较深。 像一个人中风,中风的时候下针下到骨边,一定要下得深。如果一个人春夏秋都躺在 那里,冬天的时候起来活动,不用扎到骨边,这种情况很少。 刺五臓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刺到臓,所以在背后的俞穴上下针的时候有一定的深浅,扎 针的时候斜刺不要直刺。如果刺到内脏的话一天就死掉了,发噫症。如果刺到肝脏五天就 死掉了,一直讲话讲很多。如果扎针扎到肺脏三天就死掉了,咳嗽不止。如果扎针扎到肾 脏六天就死掉,打喷嚏不止,伸懒腰。扎中脾臓十天就死掉,病人吞口水下去。 刺伤五臓必死,绝对不要扎到五臓。 65篇:病有标和本,刺法有顺逆,你怎么区分他标本?本就是来自原来的地方,最早 发病的地方。标是他传经传到表。 刺的方法一定要区分阴阳。该补就补,该泻就泻,经络的虚实补泻来做。有时候病在 标求之于标,病在本求之于本。有时候病在本求之于标,有时候病在标求之于本。治法有 取标治好了,有取本治好了。 阴阳的逆从是标本的道。你当个医生有标本,标就是治标,本就是治本。有急的话我 们要先去治急,缓的话我们要去治缓。 先得到这个病,之后再发生其他的反逆的症状,这个时候就去治他原先得到的这个病 。 如果病人先出现很多症状,然后这个症状出来以后,再出现重病,我们先去治他症状 。 先寒后生病的要先治他的寒。 先得到病才出现寒症的先去治他的本病。 先发热后生病的也是治他的热病。中满,好的食物下去,坏的食物堵在这边,身体不 受纳。 一个人在吐血,疜痢脓血,讲话没有力,睡觉没有办法睡,和人吵一架,又气又没力 ,原则看哪一个比较急。当你把他肠里面血去掉以后,所有症状都恢复了。当你通通恢复 就好了。他开始担心儿子的事,那个时候再去改。 如果先传,传到心脏的时候,一定会有心脏开始痛,先心痛,一天就会咳嗽,三天胸 胁会支满痛,金克木,如果是五天造成闭塞不通,木克土,土会感到小便大便身体重沉。 肾脏也管大小便。脾臓也管大小便。产生的症状不一样。如果三天没有好,如果发生在冬 天的话,半夜就死掉了。夏天的时候中午就死掉了。怎么知道他是半夜死还是中午死?用 五分法马上就知道了。病在心,心在午时的时候,午时是火,同节气,火加火病起,半夜 的时候是水。水会克火。所以半夜死。 如果是肺病,臓病的相传,如果是肺病而喘咳,三天造成胁肋苦满,这是金克木,肺 有问题的时候会影响到肝脏。如果没好,再传的话就木克土。土就是脾臓,如果十天没有 好的话,病人就是死症,死的时间冬天夏天不一样。 肝病本来肝主目,肝有病的时候眼睛昏花,胸胁苦满。三日就是木克土。肝病传脾的 时候这种现象。一克土的话,脾主少腹,肚子会胀起来。 腰脊胀痛就是土克到水了。如果三天没有办法把他治好,冬天太阳下山的时候夏天早 上的时候死。日就是六天。 脾病的时候土有问题,肚子因为胀,身体痛,身体关节痛,身体很沉重,少腹胀,脾 臓。土克水,如果没有好的话少腹胀,引起腰脊痛,进酸。如果说三候的话胃经会痛,小 便就不出来了。这个时候十候不死。 看肾脏病的时候,少腹背脊酸痛,骨头是酸的,脚的胫骨是酸的。如果是背举痛的时 候是水克火。小便有堵塞的时候,病人就很危险。 如果胃病胀满的时候,五候的时候少腹腰脊痛,土去克水,还是没好,小便就闭掉。 因为水没有克掉,水没有办法气掉。 所有的病都是相传。都有死期。如果你传到一个臓停止,不再传的话或者是传到三四 个臓都是可以治疗的。当你心脏有问题的时候你首先把固止住,心脏就不会传。肝有问题 的时候先拾脾,病就不会再传。肾脏有问题的时候,先去固心脏,病就不会传。你只要把 病固在一个藏上,没有相传,这个病人不会死。 |
|
1911楼#
发布于:2016-04-23 16: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19日《黄帝内经》第74课心得
六十二、调经论: 2)五有余与五不足: 2、气有余则喘咳且气上冲,气不足则呼吸无力且变浅。血气不乱则五脏安和,若皮肤稍微发生异常,此为,肺气微泄。 治法:气有余,泻其经脉而不伤经脉,令其出血不令其气泻。 气不足,补其经脉而不伤泻气,不可使气泄。 肺气微泻:利用心理原理,吓病人毛孔开,汗出,另病人邪气散乱而无处可容,正气自然恢复。 3、血有余肝气必郁易怒,血不足则肝必虚,此因肾不足,故易生恐。气血舒畅则五脏安和,邪气令孙络充血则必有淤血点。 治法:血有余,在其盛大经脉处放血。 血不足,寻出虚弱经脉,刺其主经脉,留针,带主经脉的血到虚弱经脉处后迅速出针,手按针孔,不使血流。 4、形有余则腹部胀满小便不畅,形不足则手足无法自由活动。气血平稳则五脏必安,邪气只停在肌肉,则会有肌肉蠕动感,此名,微风。 治法:形有余,泻其阳经脉。 形不足,补其阳经络脉。 刺微病:取穴在肉间,剌非主经脉,非络脉,如此卫气可恢复,邪气散尽。 5、志有余则腹部胀满兼下利,志不足则意昏厥。气血不乱五脏安,则病在关节,此处会有颤动。 治法:志有余,然谷放血。 志不足,复溜补刺。 3)气血未乱,稍有症状:病症处浅针,不可刺入主经脉,病可除。 4)气血虚实:气血不平则阴阳失衡,卫气乱,血乱行,气血不居其位,而一处实一处虚。 1、血在阴脏,气在阳腑,则易惊且发狂。 2、血在阳腑,气在阴脏,则内盛热。 3、血在上,气在下,则心中烦闷。 4、血在下,气在上,则健忘精神混乱。 5、血偏居阴,气偏居阳,气血分开,何以辨别虚实:气血皆喜温热恶寒冷,寒盛则涩滞,温暖则流畅。气聚处则血虚,血居处则气虚。 6、有则实,无则虚。 补充:受寒,气并在一起则血虚,血并在一起则气虚。简单讲,气瘀则血虚,血瘀则气虚。 治疗实症,气血皆治,例如肿瘤,要行气化淤。治疗虚症,治气虚,或血虚。 5)气血集于某处的虚与实: 1、气血集于络脉与孙络,则实。 2、气血集于头部,则手足冰寒,不省人事,重则死亡。若偏上部的气血能复返下部,此人必生,不返必死。 6)虚实何来:人体的阴阳俞穴为阴阳气交汇之所,阳气由此进入阴经,待阴经满时,又由阴经只俞穴外出入阳经,阴阳和谐时,形体饱满,三部九候脉若正常如一则人正常。 7)病邪初生,时发于阴,时发于阳: 1、发于阳,因外感风寒署湿燥热。 2、发于阴,因饮食不节,居处不洁,情绪之过度(怒喜忧思恐)。 8)发于阳,外因生病: 1、伤风雨,实:初生必在皮表,渐入孙络,孙络满则入络脉,络满则入主经脉。气血与病邪在肌肉间则脉必坚硬且大,此为实,按患处痛。 2、伤寒湿,虚:皮肤松软无弹性,肌肉坚硬紧绷,血流不畅,卫气失散,此为虚,机能不张而阳气不足,按患处,则阳气聚此,而感温暖舒服。 补充:阴可满不可实,例如,肝可以藏血,藏不断更新的血,但不能藏淤血。 9)发于阴,内因生病: 1、大喜后大怒:肝气上逆,则下空虚,阳气散,则寒气乘虚而入,则下寒实。 2、过喜:心气必缓,则气下降, 3、过悲:肺气消散,则经脉空虚,若食寒冷之物,则生胃寒,而肺气虚,则寒由表入里,二寒于体内,令血行艰难,阳气四散而虚。 10)表里阴阳虚: 1、表阳虚外寒:阳本始生上焦,在温暖的皮肤间。阳气损则寒束表,上焦只阳无法达表皮驱寒,而寒气独居外,生寒栗。 2、里阴虚内热:操劳,体衰气弱,肠胃无法正常摄取食物,上焦不运阳热,下焦排泄受阻,则肠(小肠)胃热气留滞不出而热气熏胸。 3、阳盛外热:上焦阳气不足以畅连肌肉皮表,则皮肤紧密,肌理闭塞不通,毛孔不畅,汗不外泄,则体内热达于肌中,无法随汗出,而生外热。 4、阴盛里寒:阴气本居下,过度劳累,致阴气向上,此阴寒之气停积胸中无法外出,则胸阳气必散,寒气独居阳位,致血不畅而现濇脉。 |
|
1912楼#
发布于:2016-04-24 00: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4月21日《内经》第76课学习心得
第六十三篇[缪刺论 ] 3)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新病-络上治疗),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少商、商阳),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中冲),立闻。其不时闻者(实证是持续的,虚证是时好时坏的,这里时闻时不可闻为虚证),不可刺也(虚证不放血)。耳中生风者(耳朵内听到有风在吹,像海螺内的声音一样),亦刺之如此数。 左刺右,右刺左。 4)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找压痛点,不在主经上刺),以月死生为数(初一到十五,初几就扎几针),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痏数。 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针,二日二针,渐多之,十五日十五针, 十六日十四针,渐少之。 5)邪客于足阳明之络,令人鼽衄、上齿寒,剌足中指次指爪甲上(内庭穴),与肉交者,各一痏。左刺右, 右刺左。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侠溪穴),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的症状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肺主阳喜热,心喜寒)。左刺右,右剌左,病立已。不已,复剌如法。 6)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喉咙痛(针列缺照海,因为肾经络于舍下)、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气冲喉咙),剌足下中央之脉(涌泉穴),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剌左。 7)嗌中肿,不能内唾(不能吞咽口水),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穴之周围有青筋的地方,放血立已。左剌右,右刺左。 8)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腹痛,、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督脉旁,靠近脊椎的两片肉),是腰俞(指白环俞),以月死生针数,针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9)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 痛,刺之傍三痏,立已。 10)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环跳穴痛),髀不可举(大腿不可抬起)。刺枢中,以毫针(细长针,下针到环跳穴),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 11)治诸经刺之所过者,不病则缪刺之。耳聋,剌手阳明不已,剌其通脉,出耳前者(用头圆的筷子去找压痛点,在压痛点放血)。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扎经脉上的穴位牙齿痛没好,就扎络脉放血-两牙齿间的牙龈上)。 12)邪客于五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 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 13)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痏(内庭),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络病取合谷和溪谷之间),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14)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边头角。五络倶竭(五络同时生病),令人身脉皆动(全身血脉皆有跳动), 形无知觉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治疗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隐白),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涌泉),复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阳明),后刺手大指内侧(手太阴),去端如韭叶, 后刺手心少阴(心经)锐骨之端,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剃其左额角之发,方一寸, 燔治(艾灸或热针),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15)凡剌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络上没有毛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 第六十四篇[四时刺逆从论] 1)六经有余与不足 厥阴有余病阴痹(腿内侧);厥阴不足病生热痹(阴不够的时候,阳会填入,所以会有热症)。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血气凝固的现象)。 少阴(肾)有余病皮痹隐疹(皮的下方有小疹子);不足病肺痹(肾不足影响肺)。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小便血。 太阴(脾)有余病肉痹,寒中(脾有阳,主运化);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病,濇则病积、人腹时满(临床上有积马上去掉,小病就要开始动手治疗)。 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病,涩则病积、时善惊。 阳明分经热和腹热,腹热表现为大便不通,治疗用承气汤;经热用白虎汤,病人表现为百杯不能止渴、发高烧等。 太阳有余病骨痹(太阳与肾相表里,故会有骨痺),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病,涩则病积(膀胱水会累积),善时巅疾。 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髄中。 |
|
1913楼#
发布于:2016-04-24 00: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6年4月22日《内经》第77课学习心得
第六十四篇[四时刺逆从论] 2)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 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 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藏。是故邪气,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于进入身体后的其变化,不可度量。然而必从其经气循走,辟除其邪, 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3)春夏刺浅,秋冬刺深。 春刺络脉(不及),血气外溢,令人少气。 春剌肌肉(应刺筋上,太过),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剌筋骨(太过),血气内着,令人腹胀。 夏刺经脉(应刺在络上,太过),血气乃竭,令人解怠。夏剌肌肉(太过), 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 4)刺伤五脏的症状 刺五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中肝五日死,其动为多语。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嗽不止。 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喷嚏伸欠。中脾十日,其动为呑口水。 刺伤人五藏必死。 第六十五篇[标本病传论 ] 1)如何区分标和本 本是病的来源,标是传经所到的地方。 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 逆从得施(该补就补该泻就泻,按照经络虚实补泻即可),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 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 2)治法先后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得病再有反逆症状,治疗时先治先得的病)。 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出现很多症状再出现主症,还是先治本)。 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其本为寒)。 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病。 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其本为热)。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3)脏病相传 ps.以下这一段里的“日”为一候,一候为6-7天。 心病:先心痛。一日而欬(火克金,心病传肺),三日胁支痛(金克木,肺病传肝),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木克土,肝病传脾),三日不已, 冬-夜半死(半夜为水,水克火,故死),夏-日中死(心病为火,四时之夏为火,同节气病起,故死)。 肺病:喘欬。三日而胁支满痛(金克木),一日身重体痛(木克土), 五日而胀。十日不已,冬-日入(傍晚)死,夏-日出死。 肝病:头目眩胁支满。三日体重身痛(木克土),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酸(土克水,脾病传肾)。三日不已,冬-日入死, 夏-早食死。 脾病:身痛体重。一日而胀,二日少腹腰脊痛胫酸(土克水),三日背 |
|
1914楼#
发布于:2016-04-24 00: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20日《黄帝内经》第75课心得
六十二、调经论: 11)阴阳,气血,互相偏差或交征:针刺时,在异常经脉取穴,血偏取血,气偏取气,(例如,病在胸腔,心属血,肺属气)须考虑体形高矮肥瘦与四季变化。 12)血气偏差致阴阳相争:泻实须等气盛时入针,吸气入针,可开其气斗(开大门),吐气时拔针,如此可以不损精气而邪气出。需盛邪尽出则可用大泻针法。补则反之。大补针法,追法,近处精气不流失,远处精气又来支持。 13)调全身经脉虚实: 1、病在脉:调血分 2、病在血:调络 3、病在气:分调表卫 4、病在肉:调分肉 5、病生筋:调筋部 6、病在骨:用烧针后再用药敷 7、全身难过不知痛处:两硚脉上取穴。 8、体外四肢疼痛,三部九候脉正常:左右对称针络脉的缪刺法。痛在左侧但右手脉有偏差,则采用对称刺经脉法,因此下针前,必细察九候之脉,以此作准则,可尽针之道。 补充:缪刺和巨刺:相同点——左病右刺,右病左刺。 不同点——缪刺在络上治,巨刺在经上治。 六十三、缪刺论: 1)需要用缪刺的时机:病居皮表,进入孙络,若停留不去,毛孔肌肉闭塞无法出,又无法进入主经脉,则流注到大络脉中,上下左右到处游走而与主经脉产生干扰,分布于四肢末梢,此病气无常居之所,又不入主经俞穴,须缪刺。 补充:病入体必居皮表,病不去则入孙脉,病不去入络脉,病在不去入主经脉,主经脉连五脏,散于六腑,表里俱病则五脏偏离正常。此时需治其主经方能痊愈。 2)缪刺的对称治疗:左经脉通则右病,右经脉通则左病,也有左右移痛者。有时左痛未好,右侧已病,此时用巨刺,须在主经脉取穴,不在络脉上取。 3)如何缪刺取穴: 补充:络病都是新病。 1、病在足少阴之络脉:突发心绞痛,胸腔胀闷,胁肋胀满。若不无其它病积于胸腔内,然谷附近找络脉放血,半小时则愈,若不愈,左胸痛取右侧,右胸痛取左侧,在然谷附近找压痛点下针。新发,初病,五日内必复原。 2、病在手少阳之络脉:喉痛,舌上卷,口干,心烦,手臂外廉痛,手无法抬到头部等。中衡,关冲放血,身体素强则立愈,体弱者半小时愈。对称治疗,新病数日即愈。 3、病在足厥阴之络脉:突发疝气剧痛。刺大墩,男人立愈,女人半小时愈,对称治疗。 4、病在足太阳之络脉:头项强痛,肩痛。刺至阴,针后立愈。如未愈,刺申脉,对称治疗,须半小时则愈。 5、病在手阳明之络脉:胸中气满,气喘且胸助上提,胸中大热。刺少商,商阳,对称治疗,须半小时则愈。 6、病在臂掌间:手肘无法伸屈,剌足踝后方,找压痛点刺,刺之数以月日之数为准,如初一剌一次,初二刺二次,初三刺三次,依此推下去,到十五日十五次,十六日以后递减。 7、病在足阳硚之络脉:眼目疼痛,从眼内眦开始痛。刺申脉,对称治疗,留针一时辰则愈。 8、高处坠落, 血留体内:腹中胀满,无法大小便。须先喝祧核承气汤,上伤到足厥阴之络脉,下伤到足少阴之络脉。刺内踝与然谷间,在青脉处放血,再刺冲阳,如未愈,在三毛放血,血出即愈,对称治疗。善悲,易惊闷闷不乐,也可用此刺法。 |
|
1915楼#
发布于:2016-04-24 00: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4日《黄帝内经》79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4日《黄帝内经》79课学习心得
人纪系列-黄帝内经 第七十五篇:著至教论 三阳并至、三阳直心、辨别阴阳之法 第七十六篇:示从容论 幼、青、壮、老年治病之别;血无止法 第七十七篇:疏五过论(五过四德、诊之三常) 第七十八篇:徵四失论(医生失手四种原因) 第七十九篇:阴阳类论 第八十篇:方盛衰论 气之运行、由梦境判断何臓少气、诊之十度 第八十一篇:解精微论 素问遗篇-第七十二篇刺法论 75篇:三阳,太阳,少阳,阳明并在一起的力量非常大,速度来的非常的快,病是瞬 间就发作,病之前没有预兆,发的时候冲到头顶上发癫痫;如果发到身体里面去,腹里面 去的话疜痢不止。三阳并治在百会放血,在经络上面的井穴放血,让阳不并一起的措施。 三阳是阳非常大,病应该是三阳经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旁边,太阳膀胱经 在后面,三阳是不并在一起的,各行各的。如果是疾病,通通并在一起产生惊,病瞬间发 的病,这个时候一发的时候九窍全部闭住的,阳太盛了往旁边散开了,会造成嘴巴很干, 吞不下东西,喉咙里声音会很大,如果是病因就会造成疜痢不止,中医称为三阳直心。 一定要了解真正的医道来传后人,如果你没有办法了解真正的医道就没有办法传授。 误传的话会伤到人害到别人。 肾脏气快要绝的时候,精神意志体力跟着都要消耗掉。 别阴阳的方法,地上3寸是天气和地气交接的地方,人躺在床上睡觉是睡在天和地交接 的地方,所以人会受到天地的滋养。天为阳地为阴。醒过来以后,站起来以后就以阳为主 ,阳中带点阴。老鼠在地下跑,老鼠是天地气交接的地方跑,他承受地气多,天阳少。鼠 是阴多阳少。有个人阴阳是平衡的,互相帮助的,阴阳存在这个状态下是常态。 有一个人阳太盛了,阳太盛的话阴就会受伤,阳盛定义成阳实,如果阳太实比如说大 便堵塞,比如说感冒发烧脖子项强汗流不出来阳太实,没有把他治好的话阴会受伤,阴伤 到就称为阴虚了,阴受伤。 有一个人阴太盛了的话阳就会受伤,如果是阴太盛的时候,阳受伤的时候,阴太盛会 造成阳虚,阳虚了以后,阳气没有了只剩阴,这个时候就称为阴实。所以人受病,慢慢由 表入里。 76篇:病人来一定要从容,瞬间发生的事要冷静下来才会看到。 人最初生于水。面面俱到的医生才行,不能有一个闪失。 |
|
1916楼#
发布于:2016-04-25 22: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21日《黄帝内经》第76课心得
六十三、缪刺论: 3)如何缪刺取穴: 9、病在手阳明之络脉:耳聋(突然发生),刺少商,商阳,立闻。如未愈,加刺中指指甲与肉相交之处。耳时可闻时不闻不可刺,耳中有风声亦可刺,对称治疗。 补充:实症是持续的,虚症则时好时坏。 10、痛不定处:在分肉刺其痛处,以月日之数来决定刺几次,须查气盛衰定刺数,刺太早伤气,太迟邪不尽出。对称治疗,不愈再重复刺,刺数之取法,用前条以日之数为准。 11、病在足阳明之络脉:流鼻血,上齿生寒。刺内庭,对称治疗。 12、病在足少阳之络脉:两肋痛,无法深呼吸,咳嗽,汗出不止。刺侠溪,无法深呼吸,盗汗立愈,咳嗽须多穿衣服吃些食物,一日内好。对称治疗,不愈则重复再刺。 13、病在足少阴之络脉:咽痛,无法进食,无故生气,气冲上喉。连刺三下涌泉(此穴太痛,可用然谷代替),对称治疗。 14、咽喉肿胀,无法吞咽,常无法吐口水:剌然谷前青筋处,血出立愈,对称治疗。 15、病在足太阴之络脉:腰痛,痛引腹腔两侧,无法伸腰。刺白环俞,以月之盈亏来决定刺之数,针出立愈,对称治疗。 16、病在足太阳之络脉:抽筋,背脊痛,痛延前胸肋。从项背脊柱外开5分找压痛点,刺三针可立愈。 17、病在足少阳之络脉:环跳痛,无法抬大腿。细长针(病在骨)剌环跳,寒重之人须久留针以去尽寒气,针数以月之盈亏为准,可以立愈。 总结:凡主经脉经过附近有病,但主经脉无病,则病在络脉,须用缪刺。 18、耳聋,刺手阳明之经脉,如不愈,则须刺耳前出之通脉压痛点即可。 19、牙痛,手阳明,足阳明不愈时,则刺其经脉入齿之位(两牙齿间),血出立愈。 20、病邪在五脏间:经脉疼痛,时痛时不痛。须查在何经脉,用缪刺法在手足指甲侧,据在何脉放血,隔日一刺,不愈再刺,五刺内必愈。 21、络脉传入引发上齿痛:齿唇皆有寒痛,在手背血脉青筋处,放出血可愈,在足阳明经足中指指甲后肉际下一针,手大指与食指指甲肉,下针,可以立愈。对称治疗。 补充:牙痛,常用,内庭,压痛合谷。 22、病在手足少阴太阴与足阳明交会之络脉:五经之络脉会耳中,上络额头角之左侧。五脉之络皆气不足,则全身鸡头血脉跳动不止,但外形呈昏迷状,形如尸但未死,名,尸厥。刺隐白,涌泉,足中指指甲后肉际,少商,少府,然谷骨突处,立醒。如未醒,用空管吹气入耳(疏解阳气压力),剃去左额角发,方圆一寸,火烧炙后,酒灌口中,无法饮入时,强力灌之,会立刻苏醒过来。 总结:凡施剌用法,须查病在何经,手指指甲切穴再进针,视虚实做补泻,适当调整。如仍未调理正常,再施针剌。 六十四、四时刺逆从论: 1)厥阴:有余时,阴痹(麻在阴侧),不足时,热痹。肝脉滑则疝气,肝脉濇涩则小腹胀气。 2)少阴:有余时,皮痹且生隐疹,不足时,生肺痹。少阴脉滑脉则肺受风而咳,少阴脉濇涩则膀胱积小便带血。 3)太阴:有余时,肉痹,不足时,脾脏运化无力。太阴脉滑脉则肌肉时麻时止,太阴脉濇脉则腹部胀满。 4)阳明:有余时,脉痹,身热不止,不足时,心痹(心痛)。阳明脉滑则心痛时发时止,阳明脉濇脉则积在体中,令人时常易受惊吓。 5)太阳:有余时,骨痹,身重,不足时,肾痹(膀胱寒则尿多到反逆到肾而得此病)。太阳脉滑则肾有风邪(感冒病毒入肾),太阳脉濇则积病在脉中,发癫痫。 |
|
1917楼#
发布于:2016-04-26 01: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5日《黄帝内经》80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6年4月25日《黄帝内经》80课学习心得
病内外归阳明,阳明是二火,三水太阴,足太阴脾经就是三个阴,所以火不能胜水, 造成四肢无力,没有办法控制他,这是脾的精不行,造成血泄。中医有种观念,血无止法 ,如果血脉里面的血崩漏开来,血往外走,中医的观念认为阳很足的时候,阳没有乱行的 话血不会外泄的,所以让他阴阳一恢复的时候血自然而然就止掉了;你如果去止血,必定 要让他阴阳平衡回来,淤血还在里面堵塞在里面不出来,就算你把血止掉了,病的淤血在 里面,淤血潜伏在里面像炸弹一样慢慢慢慢扩张,因为阴阳并没有平衡,哪天就崩开来了 ,所以中医是血无止法。丑时一过血就止掉,因为丑时是土,位土是病位起的时候。 如果真是肺气伤到的人,会造成脾气不守,胃气不清,一定会出现鼻子出血或者是呕 血,因为肺伤到一定会影响到他的子臓与母臓。 脾和肺是不相位的,黑和白不能混在一起谈。看病的时候态度又是非常的从容,诊断 依照法则来做,千万不要慌张,比如肺伤到还有其他的臓。 77篇:医术一定有法则,如果说有错的话有哪些错的呢?五过四德,五种过失。先贵 后贱,以前很有钱,现在没有钱就造成精气丧失掉,五臓的五气应该是旋转不定不会停下 来的,如果是病在一起就会产生病变。 问诊一定要问他饮食居住,这个人大致瞬间很快乐,瞬间很痛苦,发生在瞬间,喜怒 无常的人都会伤到精气。 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暴怒暴喜,暴怒的人会伤到阴,暴喜的人会伤到阳。人的血脉很 充实但是上逆而行,外形会受到伤害。 有的人不看其他望闻问切,光靠脉讲一切这是不行的。 看病人一定要知道开始结束,病的前因后果。 有的人是很有钱,后来是没有钱,结果造成皮肤粗糙,忧能伤肺,造成很多问题。当 医生的你不知道也不问他发病,你如果什么都不问就告诉他什么时候会死,粗工。 当医生的一定要找病是怎么来的。要问年龄多大,是老人还是年轻人。 中医的治病方法就是想办法让气存在身体里面,气一泻的时候马上要注意,比如说大 汗不止气泻,大疜不止气泻,先不管阴气阳气,一个人不断流失就是气泻,气要往内为宝 ,所以要固守,气内为宝,气绝不可以往外跑。中医不赞成开刀,一开刀气就散掉,气要 藏在里面,气内为宝。如果一个人的气没有办法守于内,一直在表里可以找到。 |
|
1919楼#
发布于:2016-04-26 21: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6年04月22日《黄帝内经》第77课心得
六十四、四时刺逆从论: 6)少阳:有余时,筋痹,不足时,肝痹。少阳脉滑则肝风内动,少阳脉濇则有积病,抽筋,眼痛。 7)四季阳气所在: 1、春时阳聚经脉上:天气始生,地气初泄,冰寒渐解,水行各经,人对应天地为经脉。 2、夏时阳聚孙络上:人经脉充满气血,流入孙络内,四肢末稍充血,皮肤充实。 3、长夏阳聚肌肉上:经络皆盛大,能溢出而渗入肌肉中。 4、秋时阳聚皮肤上:天气收敛,人肌肉腠理开始闭塞,皮肤毛孔亦渐闭锁。 5、冬时阳潜入骨髓中:天寒地冻,血气深藏体内,内入骨髓,入通五脏中。 总结:因此病邪会随四时的不同而入客于人体之内,病的变化无法完全测度,但但一定是在主要经脉上来调治,能去除病邪则五脏之气能平。 8)违反四时而刺会使气血紊乱: 1、春应刺经脉: 刺络脉:血气外散过多,无力且短息。 刺肌肉:血气回流加速,胸满气胀。 刺筋骨:血气内停积 ,腹部胀满。 2、夏应刺络脉: 刺经脉:血气枯竭,四肢倦怠。 刺肌肉:血气内行,易恐状。 刺筋骨:血气上冲头面,动辄易怒。 3、秋应刺皮表: 刺经脉:血气上行,健忘。 刺络脉:气无法外出,嗜眠,不想劳动。 刺筋骨:血气四散不聚,寒栗怕冷。 4、冬应刺骨边: 刺经脉:气血两虚,目看不清。 刺络脉:宗气外泄,四肢麻木不仁。 刺肌肉:阳气耗绝,健忘失志。 补充:重病只能卧床,此病要刺到骨边才会有效。 9)误刺:中心一日死,噫气。中肝五日死,多语。中肺三日四,嚏欠不止。中脾十日死,吞咽不停。 六十五、标本病传论: 1)病的标与本刺法:刺法分阴阳,前后顺序,了解标病与本病的变化而施针。 2)标病与本病,哪个重先治哪个。有时,治标本自愈,或治本标自愈。 3)治病顺序: 1、凡先有病而后出现其它病变的,必先治其初始之本病。 2、先见多种症状而后出现重病之所,必先治此重病之所。 3、先寒,而后生出其它病的,须先治病所再治其寒。 4、先热,而后再生病的,须先治其病再去其热症。 5、先热,而后中焦胀满时,须先治其热再治其中焦病。 6、先病变,而后下痢,须先治其病所,则痢必自止。 7、先下痢,而后延伸出其它病的,则须先治下利。 8、治本病之时必谨慎调之,待愈后方治他病。 9、先病,而后发生腹部胀满的,则先治其胀满,即标病先治。 10、先中焦胀满,而后发生心烦的,先治胀满病。 11、人体经脉上及五脏内有时会互相交征,有时则生同一病。若大小便已不畅,则必先治其气血,保持大小便通畅,再治其病处。若大小便仍畅,则直接治其病处。病机发起乃因机能太过者,必先治其本病,再治其太过引起的其它症状。病机发生因机能不足,先治其病,再补其不足。 12、由大小便不畅而引起的病变,必先治其大小便。 12、病轻时标本同治,重病时分开治疗。 4)病机转变: 1、心病:初始心纹痛,不治时日会嗽,不治则胸胁肋痛,不治则大小便不通,全身疼痛,身重无力,若不治则三日内死。常发于冬季子时(水克火)或夏季午时(火,病起)。 补充:死的时间为五分法。 2、肺病:初始气喘嗽不止,不治时日会胸胁满痛,不治则身体沉重,全身疼痛,不治则全身肿胀,若不治则十候内必死。冬太阳下山时,夏太阳初升时。 3、肝病:初始头晕目眩,胸胁满痛,不治时日身体沉重,全身疼痛,不治则腰椎小腹疼痛,足胫酸痛,不治则三候内必死。常发于冬日落黄昏,夏早餐前后。 4、脾病:初始身体痛且沉重无力,不治时日全身发胀,不治则小腹腰脊痛,足胫酸麻,不治则背部筋挛痛,小便不通。不治则十候内必死,常发冬临睡时时,夏晚餐时。 5、肾病:初始小腹牵引腰背痛,膝部酸痛,不治时日背部神经抽筋,小便不通,不治则小腹胀满,不治则两胁痛。不治则三日内必死,常发于冬黎明时,夏黄昏时死。 6、胃病:初始腹部胀满,不治时日则少腹牵引腰脊痛,足膝酸痛,不治则病入背部神经抽筋,小便闭塞,不治则全身沉重无力。不治则六日必死,常发于冬下半夜,夏未时死。 7、膀胱病:初始小便不通,五日内不通则小腹厥满,腰背酸痛,足膝酸痛,不治则腹胀满,不治则全身都痛,二日不治必死,冬晨鸡鸣叫时,夏太阳下山后死。 总结:所有的病都是有顺序的相传,只要按顺序传的,都可预知死期,到末期不可施刺,必死。其间只传一脏即停止不傅的,或传二、三脏就停止不传的,都可以用针刺法来完全治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