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娟
新手
新手
  • UID201905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1
1905楼#
发布于:2015-12-12 22: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5121239多血的筋,出血没关系,少血的筋不要出血。
宝命全形论:人受天地之精华,按照四季循环的自然法则而生成,不断重复的生、长、收、藏四大功能,人就不会生病。把一杯咸水放在那,杯子里会湿气渗出,即当人有病变时你就可以看出有没有病变。有病声音会变掉,树枝太密,树会死,所以木要疏,一个人的四肢手脚就好像树枝一样,应该润泽,头面要光鲜润泽。病深则哕(打嗝),流汗流不止,声音又变掉了,又打嗝,这是胃气绝了,这时病人没有治了,这时如果给病人针灸、吃药,只是伤皮肉伤血而已。肝病,脸青色(暗黄,因为木克土),结果给治成黑色了,逆气则死,也治不好。按节气走人不会生病,人不按节气走才会有问题,自然界有很多药物,形成人时一起形成的,不需要去创造东西,制造出来的东西问题更大,比如西药。
天阳地阴之相合,分为中央和八方,为九宫。
补泻道理:木太旺用金伐木,火太大用水救火,土太盛用木克土,火太盛会伤到金,如果水病遇到土就停止。治水会强土。
针法有五种:治神;教人如何养神之正,神正病不生。
            知养生:教人如何养生,使病邪不入身体。
            知毒药为真:教人运用药物的正确法则。
            制针石小大,制作针灸器材,使有一定规格。
            知府藏书血气之诊,教人如何诊断五脏六腑气血之变化。
现在人的针法,只知虚证用补法,实满者用泻法。下针的时候不只虚则补,实则泻,我们要治神,知养生,知毒药。
下针:病人和医生都要心平气和。扎针手法要准、穴位准、掌握时机。
实:善针者善导引也,虚症:把原来的虚症治到实症为止,实症:实症治到虚症为止。
导引:近取穴一针,远取穴一针,两只手一起握,两针齐动。肩膀痛:在大肠经上,扎二间,肩膀上还有一点痛,少阳经,扎肩髃,这两针一起拧,这时医生心神要专一。
八正神明:下针法则:法天地之阴阳,配合日月星辰。气实不是治病时机,我们要扎针,这时肺气很强,病气很强,正气是虚的,实泻不掉,正气反而泻掉。本气衰掉,正气回来,这时泻,月满时,血气实,肌肉会坚硬,不满月时,肌肉会减衰,因为天时而调气血。所以天寒地冻时,不要用刺法,天气暖和时,则不生疑惑的施予刺法。月始出时,不用泻法,月满时,不施用补法,月受蔽不出时,不施治法。即天寒地冻不下针,月升无泻,月满无补,白天温热下针。脏虚:太阳月亮刚出时,气刚动时,结果你去泻他,这是不可以的。脏气一开始有虚的时候,不能用泻法,这样会加倍地虚。月满时,血气很足,你一直在补他,这样会造成实症更盛。比如便秘,你还在补他,他结果更加便秘。时间不对时下针都不好,经气会乱。针刺手法,遇到虚症不泻,遇到实症不补,虚是没有力,实是有阳亢现象,或者大小便不出,或者有东西在那里。实症产生的痛都是拒按,虚症产生的痛是隐隐作痛,喜按。天地之间有八风,按四季来的风都是正常的风,风向不按正常来的风,人会受病。中医先懂针灸,先知道每日的寒温,月的盈亏,四时春夏秋冬四季的浮沉,这时可以察到病
贾付民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09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11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906楼#
发布于:2015-12-12 22: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 12月12日作业请审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2015/12/12  39集学习心得:

1、人但求外在之享栾,而内心痛苦,此令病生于血脉,治法在针与灸上。人求欢乐避甚志悦过甚,则病生于肌肉,治疗以针石之术。人在生活上清苦但情志喜悦,此易生病于筋,则须以热药来熨炙。人生活清苦情志不舒,病易生于咽喉,治之则以百种草药。动作急速常生惊恐,以致经络不通,病发为麻木不仁,其治以按摩手法内服酒炖汤药,这是五种情志所生之病也。
用刺法时须注意,刺阳明经时可出血出气,刺太阳经时可出血,但忌出气。刺少阳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太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少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厥阴经可出血,但忌出气。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2、汗流不止、声音败掉又打嗝,表明这个病人快不行了。
3、天有寒暑的交替,人身上有虚实的变化。能够经历天地阴阳之变化而生存者,乃因不违反四季之变化法则。
4、木受到金,会被伤伐,火受到水而灭,土遇木而能通达,金遇到火而会熔缺,水遇到土而阻塞,万物都是如此的。
5、(一)治神,教民如何养神之正,神正病不生焉。
(二)知养身,教民如何养身,使本强病邪不入焉。
(三)知毒药为真,教民运用药物的正确法则。
(四)制针石小大,制作针灸器材,使有一定的规格。
(五)知府藏血气之诊,教民如何诊断五脏六腑气血之变化。
6、刺法之精神是首先患者与医师必先凝神静气,精神专一,俟患者神志已定,再诊察患者的三部九候之脉,然后再施予刺法,针刺入后,俟各脉病状完全消失,所在症状都消除,这就是内外阴阳都已调和了,切不可以病情的变化为优先处理,如此可以用针轻易的调和人体内的气血,方可施术于他人。
7、人的病分虚实。得五虚的病人,切勿任意施用补法,对五实的病人勿避而远之,不敢接近。医者须凝心静气,掌握患者气之动向,抓住时机,间不容瞬的施予针刺,如此针术的运用方可出神入化,好象完全无我的存在一样,其至微至妙无法形容。
8、刺虚者,须俟气至且充实起来,刺实者,须俟气至而病处渐虚下去。凡经脉之气因针刺而至,则须谨慎的守住,勿令其散失。至于针刺的深浅,决定在临床上施针之人依病人状况而定,近取穴与远远取穴合而为一。针刺时,须如临深渊一样的小心谨慎。手如握住老虎一般不使其伤人。施术者全神贯注,心无二用的专心完成,这方是万全之针术。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9、气血很足的时候不是治病的时机。月刚生的时候不要泻,月满的时候不要补。天寒冷的时候不要下针。
10、若月满之时,气血充实,却反加补于患者,必致血气四散奔走,以致络脉会有残留之瘀血,此名“重实”,即实上加实也。
11、月蔽不出,天阳不出,血气真空时,施以治疗,则令病人正气反伤,邪气不去,是名“乱经”。
12、正风即季节中所应吹之风,如遇方向不对之风,即为邪风。邪风人须避,违逆它必伤五脏。
13、学习中医要先学针灸,虚症不泻,实症不补。不要乱补乱泻。
灸友17186
会员
会员
  • UID2015718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1907楼#
发布于:2015-12-12 23:13
感觉好
郑其赛
侠客
侠客
  • UID20143846
  • 粉丝1
  • 关注3
  • 发帖数12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908楼#
发布于:2015-12-12 23:19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5.12.12黄帝内经39课学习心得
4.疾病是由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1)身体并不疲劳而精神负担过重的人,即外健里险,上乾下坎,是讼卦,是一种外面很刚健内里很虚弱的现象,硬疾病往往在血脉,应该以针灸治疗。
2)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过于安逸的病人,即外健里健,即太过了,病多在肌肉方面,应该用针刺和砭石(用石头熨、烫、摩搓)治疗
3)身体过于劳累而精神负担不重的人,即外险里健,疾病多数是筋病,应该用药温熨、导引的方法来治疗
4)身体疲劳而精神压力也大的人,即外险里险,疾病往往发生在咽喉部位,应该用各种药物治疗。
5)精神多次受到惊恐刺激的人,其经脉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皮肤麻木不仁,治疗时用按摩和酒煮中药,使药进入得更深,效果更好。

以上是形体和精神方面发生的五种类型的疾病。

刺阳明经(多气多血),可以出血出气;刺太阳经(多血少气),可以出血,而不宜伤气(取针时扪针);刺少阳经(多气少血),可以出气,不宜出血;刺太阴经,可以出气,但忌出血;刺少阴经,可以出气,但忌出血;刺厥阴经,可以出血,但忌伤气。

黄帝内经之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如何保养并延长生命

黄帝曰: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而生成,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
当咸味重的水贮藏在器具中,看到外壁渗出水来的时候,,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打嗝儿或噫气)。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无故流汗、声音异常、打嗝),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灸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黄帝道:我遇到如此患者,很同情病人的痛苦,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
岐伯说:一个人的生活,和自然界是密切相关联的。人能适应四时变迁,则自然界的一切,都成为他生命的泉源。能够知道万物生长收藏的道理的人,就有条件承受和运用万物。所以天有阴阳,人有十二经脉;天有寒暑,人有虚实盛衰。能够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违背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经脉的道理,就能明达事理,不会被疾病现象弄糊涂了。掌握八风的演变,五行的衰旺,通达病人虚实的变化,就一定能有独到的见解,哪怕病人的呵欠呻吟极微小的动态,也能够明察秋毫,洞明底细。
黄帝道: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天地二气相合,从经纬上来讲,可以分为九野(九宫),从气候上来讲,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变化更是不可胜数,根据患者微细呵欠及呻吟,就能判断出疾病的虚实变化。请问运用什麽方法,能够提纲挈领,来加以认识和处理呢?
岐伯说: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不胜枚举。所以用针刺来治疗疾病,能够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关键,但人们都弃余不顾,不懂得这些道理。所谓五大关键:
一是要精神专一,教民如何养神之正,神正气足病不生焉
二是要了解养身之道,教民如何养身,使本强病邪不入焉
三是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教民正确认识和恰当使用药物
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规范针灸砭石等保健器材制作规格
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教民如何诊断五脏六腑气血之变化。
(观念太超前了。五千年后我们才有的公民健康养生手册黄帝时代已经有了!惊叹!)
能够懂得这五项要道,就可以掌握缓急先后。近世运用针刺,一般的用补法治虚,泻法制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麽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黄帝道:希望听你讲讲用针刺的道理。岐伯说:凡用针的关键,必先集中思想(患者与医生均需要凝神静气、精神专一),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九侯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以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病人有虚实之分,见到五虚,不可草率下针治疗,见到五实,不可轻易放弃针刺治疗,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真刺时手的动作要专一协调,针要洁净而均匀,平心静意,看适当的时间,好象鸟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象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他形迹的起落。所以用针之法,当气未至的时候,应该留针侯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
黄帝道:怎样治疗虚症?怎样治疗实症?岐伯说:刺虚症,须用补法,刺实症,须用泻法;当针下感到经气至,则应慎重掌握,不失时机地运用补泻方法。针刺无论深浅,全在术者依据患者状况而灵活掌握。近取穴与远取穴合而为一。,针刺时都必须精神专一,好象面临万丈深渊,小心谨慎,又好象手中捉着猛虎那样坚定有力,不使其伤人。施术者全神贯注,不为其他事物所分心地完成针刺,这才是万全之针刺术。

黄帝内经之素问(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黄帝问道:用针的技术,必然有他一定的方法准则,究竟有什麽方法,什麽准则呢?岐伯回答说:要在一切自然现象的演变中去体会。黄帝道:愿详尽的了解一下。岐伯说:凡针刺之法,必须观察日月星辰盈亏消长及四时八正之气候变化,方可运用针刺方法。所以气候温和,日色晴朗时,则人的血液流行滑润,而卫气浮于表,血容易泻,气容易行;气候寒冷,天气阴霾,则人的血行也滞涩不畅,而卫气沉于里。月亮初生的时候,血气开始流利,卫气开始畅行;月正圆的时候,则人体血气充实,肌肉坚实;月黑无光的时候,肌肉减弱,经络空虚,卫气衰减,形体独居。所以要顺着天时而调血气。因此天气寒冷,不要针刺;天气温和,不要迟缓;月亮初生的时候,不可用法;月亮正圆的时候,不可用补法;月黑无光的时候,不要针刺。这就是所谓顺着天时而调治气血的法则。因天体运行有一定顺序,故月亮有盈亏盛虚,观察日影的长短,可以定四时八正之气。所以说:月牙初生时而泻,就会使内脏虚弱;月正圆时而补,使血气充溢于表,以致络脉中血液留滞,这叫做重实;月黑无光的时候用针刺,就会扰乱经气,叫做乱经。这样的治法必然引起阴阳相错,真气与邪气不分,使病变反而深入,致卫外的阳气虚竭,内守的阴气紊乱,淫邪就要发生了。
黄帝道:星辰八正观察些什麽?岐伯说:观察星辰的方位,可以定出日月循行的度数。观察八节常气的交替,可以测出异常八方之风,是什麽时候来的,是怎样为害于人的。观察四时,可以分别春夏秋冬正常气候之所在,以便随时序来调养,可以避免八方不正之气候,不受其侵犯。假如虚弱的体质,再遭受自然界虚邪贼风的侵袭,两虚相感,邪气就可以侵犯筋骨,再深入一步,就可以伤害五脏。懂得气候变化治病的医生,就能及时挽救病人,不至于受到严重的伤害。所以说天时的宜忌,不可不知。
关于取法于星辰的道理,我已经知道了,希望你讲讲怎样效法于前人?岐伯说:要取法和运用前人的学术,先要懂得《针经》。要想把古人的经验验证于现在,必先要知道日之寒温,月之盈亏,四时气候的浮沉,而用以调治于病人,就可以看到这种方法是确实有效的。所谓观察其冥冥,就是说荣卫气血的变化虽不显露于外,而医生却能懂得,他从日之寒温,月之盈亏,四时气候之浮沉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然后进行调治。(湖北-郑其赛2015.12.12
慕利敏
新手
新手
  • UID2015150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7
1909楼#
发布于:2015-12-13 01: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慕利敏报到
2015年12.12日内经39集作业

*身体过于劳累而精神负担不重的人,即外险里健,疾病多数是筋病,应该用药温熨、导引的方法来治疗 。
身体疲劳而精神压力也大的人,即外险里险,疾病往往发生在咽喉部位,应该用各种药物治疗。
精神多次受到惊恐刺激的人,其经脉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皮肤麻木不仁,治疗时用按摩和酒煮中药,使药进入得更深,效果更好 。
* 宝命全形论。
*如何提早发现病情的出现,病人内里有病在外一定有症状,即望、闻诊。如果躺着都流汗等汗发不止,是表气出来了.声音变了,肯定有病.树木要疏不能密才会光鲜正常.重病时,病人会打嗝。病人一旦出现这种症状,说明病已经很严重了,即胃气绝,此时虽然用药、针刺就只是增加对气血的损害,没有什么效果了。如果再有气色晦暗而无光泽、皮肤或肌肉的衰败,就是气血运行紊乱,治不好了。
*人在天地间,天地间有自然的规律,必须遵照这个规律。如果不遵照这个规律就会生病,与医生没关系,所以医生不必难过。按照节气走就没有问题,天地间存在可以治病的东西,只要发现并利用就可以,不需要制造。
*五行相克规律,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天地分九野,即九宫,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中宫。
补泻的道理是木太旺就用金去伐,火太旺用水去灭,土太盛用木去疏通,金太盛用火,水太盛用土固。
针刺五法,治神,通晓养生方法,掌握药物特性,准备合适的砭石工具,掌握诊断疾病的方法。只知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不够的。
*针刺要领1.要全神贯注,观察五脏虚实、查明三部九候脉的变化,才可以用针。也要让病人平心静气。医生要神到。
2.看有无真脏脉,有无五脏败绝的现象,内外形气的一致性,不能只看外形,还要掌握经脉气血往来情况,才能用针。
3.针刺时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得气后马上起针,只要病人来看病,要及时治疗,不能拖延。用针时精神专一,穴道要准,手法要准,掌握虚实补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善针者善导引也,即由阴引导到阳,收阳引导到阴。如果病人是虚证,要治疗到实证,让经气回来为止。如果是实证,要治疗到虚证,经气虚掉为止为止。针的时间、深浅由医生自己决定。导引时近取穴一针、远取穴一针,两手一起握针。
*一个人肩膀痛,手阳明大肠经痛二三天,是实证,下子穴二间,气散掉就会好。治疗后仍感觉肩关节有一点点疼痛,这是少阳,因为是开合之处,就在肩髃处痛点下针,平补平泻,二间的针一起做捻转泻法。(即远近络一)医生一定要心神专一,就可以感觉到气。不可以戴手套。
*五实五虚及治疗
脉盛是心实,皮热是肺实,腹胀是脾实,大小便不通是肾实,心中昏闷神志不清是肝实。五脏邪气过盛是五实。用汗法,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身体汗出、大小便通畅,反映邪气已经有了外出的通道,五实可以痊愈。
脉细是心虚,皮寒是肺虚,气少是肝虚,大小便失禁是肾虚,不能饮食是脾虚。五脏正气衰弱是五虚。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吃下浆粥,胃气渐渐恢复,大便泄泻也能停止,正气不再损失,五虚可痊愈。
* 八正神明论
*针刺的方法必须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和季节气候的变化,以确定是否以针刺,用什么针法,然后再进行针刺。如果方法不正确,可能造成人体阴阳错乱,正气邪气不能分清,从而邪气停留在体内,体表阳气虚衰,体内阴气混乱,病邪乘机危害人体。
*气候温和,天气晴朗时,人体血行流畅,卫气运行于人体表,不要用灸法,否则伤人体的阴精。
*天气寒冷,阴云蔽日时,人体血行不畅,卫气沉伏在人体内,不要用刺法,否则伤人体阳气。
*月亮初生时,人体血液开始充盈,肌肉坚实有力,不要用泻法,如果用泻法会使内脏受伤,叫做重虚。
*月亮正圆时,人体气血充实强盛,肌肉坚实有力,不要用补法,如果用补法会使气血过分外溢,造成络脉血液留滞。可以开药,得时而调。
*月黑无光时,人体肌肉瘦弱无力、经络空虚,卫气衰弱,气血衰弱,不要用刺法,如果用针刺,会使经脉中气血紊乱。
*病气很实,正气很虚的时候不要泻病气,会把正气一起泻掉。要等到正气回头、病气开始虚的时候泻病气。
*脏虚,太阳月亮刚升的时候,气开始动的时候、气不饱的时候不可以泻,如果泻,就是脏虚。如果脏器虚、有虚证的时候不能用泻法,否则会让脏更虚。
*重实,满月的时候,气血很充足的时候,不可以用补法,否则实证会更盛。例,便秘时不可以补,否则便秘更厉害,会更实。
*乱筋,虚证不用刺法,否则经脉气血紊乱,病气会更深。时间不对不可下针。
遇到虚证不泻,遇到实证不补。
关于虚实,实就是有东西,虚就是没东西,实则拒按,虚则喜按,新病为实,久病为虚,实症痛,实中带虚痛多酸少,虚中带实酸多痛少,虚症纯酸,实脉即脉按得越重越强,虚脉刚开始按很大,按下去没有脉。
*天地之风按四季正常风向吹的风是正风,比如,春天东南风,冬天刮西北风,如果不按四季正常风向吹的风是不正的风,春夏交接时吹西北风,不正的风一吹就会入脏、会很深,人会受病。这是天忌,即节气的忌讳。
天地有东南(弱风) 、南(大弱风)、西南(谋风)、东(婴儿风)、中、西(刚风)、东北(凶风)、北(大刚风、 西北(折风)。
观察八个节气的正常交替,可以测定八方异常的风邪是什么时候来的。
观察四时,可以分清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以便按照时序的变化进行调理保养。
结合四时阴阳变化观察疾病,进而掌握疾病,并治疗疾病。
李宁
新手
新手
  • UID2014845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6
1910楼#
发布于:2015-12-13 07: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宁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2日《黄帝内经》第39课学习心得:

一、《血气形志篇》
1.五者之形志
(3)形苦志乐:外形是坎卦,是险;内在是乾卦,是健。病生于筋,把药煮了用药包外敷可治。
(4)形苦志苦:内外都是坎卦,从坎从险,二重险,病生咽嗌,以甘草调其脾胃。
(5)形数惊恐,就是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用按摩法或是以酒煮药,药力会更深入,发散更快。
2.六经之气血多少
太阳经多血少气,可以出血但不可出气;
阳明经多血多气,出气血都可;
少阳经少血多气,不可以出血但可出气;
太阴经少血多气,不可出血但可以出气;
少阴经少血多气,不可出血但可以出气;
厥阴经多血少气,可以出血但不可出气。
针刺时有种针法叫扪针法,即起针后马上按下去,不让气泄出来。多用于少气的经络穴位。

二、《宝命全形论篇》
此篇论如何保养身体,如何查病之初。
1.人有病变的症状
如果表气泻,人会多汗不止,声音嘶哑,四肢干枯粗燥;如果病再深,就会打嗝。若是以上症状都有,就是胃气已绝,针灸药都无用,针灸只是伤皮肉伤血而已。血气争黑,如肝病的人,脸色发青,治到最后脸变黑了,气逆而走就治不好。
2.人生病的原因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如果应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不会生病;反之,逆天地而行,就会生病。自然界人与很多草药并生,人生病了就可以去寻找草药治病。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九野就是九宫。
3.补泻的道理
金克木,木得金则伐;
水克火,火得水则灭;
木克土,土得木则达;
火克金,金得火则缺;
土克水,水得土则绝。
4.下针的关键
治病不单是补泻,还要治神,知养身,直毒药,知砭石,知脏腑血气之诊。这五种方法,各有所宜。
下针前,病人要平心静气,施针者也要心平气和,神要到。
下针时要动如脱兔,手法要快准,要有时机,气来了马上下针,虚实补泻要清楚。
导引:善针者善导引。导引就是由阴引阳,由阳引阴。近取穴一针,远取穴一针,两手一起握,远近若一。
例:肩痛在大肠经,扎了二间还有一点痛,一针在痛点。一针在二间,两针一起握,痛点平补平泻,二间用捻转法泻,两针齐动,医者心神一到,气就流畅了,导引就成功了。
人有虚实,五实时大小便不通,可用发汗的药,汗药下去如果通了就可治。不通不可治。五虚就是人吃不下东西还下利,如果喝米汤能止住下利,可治。如果不能止,不可治。

三、《八正神明论篇》
1.下针的法则
下针要合天之寒暑,日之寒温,月之盈虚,星辰之行度。
天温日明,气血很实很足时,血易泻,气易行,不适合下针。
病气很强时正气虚,不宜下针,因为病气实病气泻不出去,容易把正气导出来,要等病气衰,正气回来时再泻。
得天时调气血:
天寒血涩卫沉不刺;天温血气无凝滞易行可刺;月生不泻,易伤生气;月满不补,易重实;月郭空,真气虚而邪气不去,不治。
三种症状:
(1)脏虚:指太阳月亮刚升时泻,会更虚。
(2)重实:血气满再补就会越补越重,如便秘越补越秘。
(3)乱经:月郭空而治,阴阳相错,外虚内乱,真气错乱。
虚证不泻,实症不补。
2.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
正风:天地之间按节气吹的风。
不按正常节气吹的风一入身体就直接入脏,就会生病,病很深,所以天忌一定要知。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候气之浮沉,调之于身。
吴泳茵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911楼#
发布于:2015-12-13 07: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2日《黄帝内经》第39课笔记:
五种情志的病态:
1、形乐(外在之享栾)志苦(内心痛苦),病生于血脉,治之以灸剌。
2、形乐(欢乐过甚)志乐(志悦过甚),病生于肌肉,治之以针石。
3、形苦(生活清苦)志乐(情志喜悦),病生于筋,治之以热药来熨炙。
4、形苦(生活清苦)志苦(情志不舒),病生于咽喉,治之以百种草药。
5、形数(动作急速)惊恐(易生惊恐),致经络不通,病发于麻木不仁,治之以按摩手法和内服酒炖汤药(以酒熬药来让药力更深入到人体)。
用刺法时须注意,刺阳明经时可出血出气,刺太阳经时可出血,但忌出气。刺少阳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太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少阴经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厥阴可出血但忌出气。就看之前说的,有的经络多血多气的就不怕出血就气,如若经络本来就少气的就别出气了,少血的就别出血了。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当发现有阴阳不和的时候,当发现异于常态的时候,当发现病已深重时候,如病人打嗝,噫气,胃气绝了的时候,以上三种现象出现,其实病人内脏都已经损坏了,下再强的药都无法治疗时,此时去针治只会增加皮肤损伤,肌肉消弱,不可针之。
人的生命受制于天地,天阳地阴相命而生成“人”,人能不违反天地四季的运行,就合理了。天有三阴三阳的六气,人有三阴三阳的十二经,天有寒暑的交替,人身上有虚实的变化。
九野(即九宫)中央和八方的称谓。
五行,木火土金水的相生相克,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在针法上也要知道可以确立告知的五个方法:
(一)治神,教民如何养神之正,神正病不生焉。
(二)知养身,教民如何养身,使本强病邪不入焉。
(三)知毒药为真,教民运用药物的正确法则。
(四)制针石小大,制作针灸器材, 使有一定的规格。
(五)知府藏血气之诊,教民如何诊断五脏六腑气血之变化。
刺法的精神就是首先患者和医师必先凝神静气,精神专一,待患者神志已定,再诊察患者的三部九候之脉,然后再施刺法。作为医师,就深知人的病分虚实,得五虚的病人,不可做生意施用补法,得五实的病人不可避而远之。施术者全神贯注,心无二用的专心完成,这是万全的针术。善针者善导引。
用针术的法则,法天地之阴阳,配合日月星辰。(须看准天时,来调和患者的血气)
1、当天气温暖日正当空之时,人体血亦缓和流行,气浮于表上,此时血易动气易行。
2、天气寒冷,日蔽云中,则人体内血亦较凝涩,阳气易内走,气血就较不流畅。
3、月亮刚出来的时候,血气亦会较流畅,月满之时,人体内气会达到充实的阶段,肌肉会坚硬。
4、暗夜无月时,肌肉会减衰,经脉与络脉中血气亦虚,阳气潜藏不出,形体外无固卫的能力。
(得到时机来调和血气的方法)
天寒冷时,勿施予刺法。2、天气暖和时,则不生疑虑的施予刺法。3、月始出之时,不施用泻法。4、月满时,不施用补法。5、月受蔽不出时,不施治法。
遇虚不泻,遇实不补。在不适合用针之时,可以用处方。
藏虚:太阳月亮刚升,刚动气时,不要去针泻,会造成脏腑虚弱。
重实:若月满之时,气血充实, 却反加补于患者,必致血气四散奔走,以致络脉会有残留之瘀血,即实上加实。
乱经: 月蔽不出,天阳不出,血气真空时,施以治疗,令病人正气反伤,邪气不去。
星辰者是控制日月运行的,八正者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 立冬、冬至。
天地八节司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各节之风向。当季所属之风为正常,如来不当之风为邪风,以时节来判断风的正邪,遇邪风人须避之勿违逆它必伤五脏。
四时分春夏秋冬,这是天气正常变化所在,利用四季的变化来调和生、长、收、藏之功。
贾英然
新手
新手
  • UID2017545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3
1912楼#
发布于:2015-12-13 08: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英然申请签到
人有病时从外表就能看出来,当里面有一点病时,气泄出来,有病是声音也会产生变化,人的四肢应该像树木一样光鲜润泽,人身上有一点病马上会有症状出现,如果汗流不止声音败掉,同时打嗝就是胃气绝了,人生病会死是因为不按照天地四时生养收藏造成的,天有阴阳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如果人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保养自己就不会生病,人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九野为九宫,中东南西北,东门东北西南西北,木太旺用尽金去治,火太旺用水熄,木太盛用土克,火太盛会伤金,水病遇到土就停止,针刺的手法有五种,但是变化的方式有很多,治神,知养身,知毒药为真,针刺要领首先要全神贯注,观察五脏虚实、查明三部九候脉的变化,才可以用针。也要让病人平心静气第二看有无真藏脉,有无五脏败绝的现象,内外形气是否一致,不能只看外形,还要掌握经脉气血往来情况,才能用五实脉盛是心实,皮热是肺实,腹胀是脾实,大小便不通是肾实,心中昏闷神志不清是肝实。五脏邪气过盛是五实。用汗法,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身体汗出、大小便通畅,反映邪气已经有了外出的通道,五实可以痊愈五虚脉细是心虚,皮寒是肺虚,气少是肝虚,大小便不禁是肾虚,不能饮食是脾虚。五脏正气衰弱是五虚。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吃下浆粥,胃气停渐渐恢复,大便泄泻也能止,正气不再损失,五虚可痊愈针刺得气后马上起针,只要病人来看病,要及时给予治疗,不能拖延。用针时精神专一,穴道要准,手法要准,掌握虚实补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善针者善导引也,即由阴引导到阳,收阳引导到阴。如果病人是虚证,要治疗到实证、让经气回来为止如果是实证,要治疗到虚证、经气虚掉为止为止。针的时间、深浅由医生决定。导引时近取穴一针、远取穴一针,两手一起握针一个人手阳明大肠经痛二三天,是实证,下子穴二间,气散掉就会好。治疗后仍感觉肩关节有一点点疼痛,这是少阳,因为是开合之处,就在肩髃处痛点下针,平补平泻,二间的针一起做泻。医生一定要专一,就可以感觉到气不可以戴手套 当天地之间气很足的时候,不是治病的时机。如果病气哀了,正气回来了,这时去泻,就是治病的时机。遇到虚征,不泄。遇到实症,不补虚就是沒有力,实就是有阳亢的现象,或者是大小便不出,或者长东西了。都是实。实症产生的痛都是拒按,隐隐作痛都是虛症。如果搞错了,该补时不补。该泄时不泄,就会乱经。病气会变动,经脉内乱,所以病邪就乘之而起我们要先懂针灸,要知道四个东西:  太阳,白天的寒温,月的赢虚。四时春夏秋冬四季的浮沉,互相参合而调之。我们才能查为病的初为,刚开始变动的地方,这时一点点的改变我们就查觉了。
张兴平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1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1913楼#
发布于:2015-12-13 10:22
中医经典特训一班张兴平申请签到。12月13日《黄帝内经》第40节学习心得:     我们要有一个简单的关念就是:         寒的时候得到的是寒症,热的时候得到的是热症,这是常态。如果寒热反过来,病就会比较重。如夏天摸到冬天的脉脉,这是病态。冬天膜到冬天的脉就是正常,我们只要记住春,夏,秋,冬就够了。
      正邪是本身从里面发出来的病,虚邪是外来的。
    上工就是治开始盟牙时的病,下工救也经形成的病。这就是黄帝内经的原则。
     帝问:    听说针法有补有泻,但不懂它的内在意义?  
     岐伯说:   泻法必须掌握一个“方”字,这是病人之气正盛,月亮正圆,天气正温和,身体尚安定的时候。要在病人吸气时进针,吸气时转针,在吐气时慢慢出针。
泻就是泻他的气。上面这种就是最强的泻了。泻要等时机,真正知道是实症,才要去泻。 所有的巨痛,强烈的痛都是实症。
   补心用"圆”,“圆”者行,就是行气,就是导移其气以至病所,针刺时必须达到荣分,还要在病人吸气时进针。“圆”与“方”的行针,都要用排针之法。所以善用针的人,必须观察病人的形体的肥瘦,和荣卫血气的盛衰,因为血气是人的神气寄存之处,不可不谨慎调养。我们要记住:   泻足吸气时候进针,吐气时候出针。补吐气的时候进针,吸气的时候出针。并马上把针孔按住,泻的时候要等一会在压针孔。
     帝问:  什么是形,什么是神?
     岐伯说:    所谓形,就是说还没有对疾病看得很清楚,就问病人的病情,再从经脉里去探索。这是有形,没有神。什么是神?当你用神在看病的时候,要专注,专神。如果很专注地听病人讲话,问诊,知道抓重点,这就是好医生。
     第二十七篇  离合真邪论
   邪气在筋上面,病人会产生什么症状,如何治疗呢?一般来说,病在十二经络,大多是表症,是外面进来的邪。只是不舒服,在治疗时,把你治疗舒服了,就是病好了。
     天上有三百六十五度及二十八宿,地有二十经水,人有十二经脉,经就是大河,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涩。所以,冷的时候,经里的气会凝固。所以寒就会造成淤血。
    人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太热会溢出来。卒风暴起,则经水玻涌陇起。
   病邪在脉循循然而行,至经寸口时,在指下的感觉,时大时小,大表示病邪来了,小表示病邪平静。邪气流行,并无一定之处,或在阴,或在阳,不可揣度。如要顺势做进一步的考察,就得用三部九候的脉法,如果触到病邪,就应通绝病邪来路,早期治疗。治疗方法是:      吸气时进针,进针时別让气逆,进针后要静候其气。留针要稍久一些,不使病邪散布。当病人吸气时捻转其针,以得气为目的。然后等到病人呼气时候,慢慢拨针,呼气尽时,针也拨出了。这样针下所聚的气都出来了,所以叫做泻。
    病人有经脉不足的现象,麻木,酸,隐隐作痛,是病痛很久了。久病为虚,这些都是要用补的手法,虚实辨症就是这样来的。
    帝问:    进针以后,应该怎样候气呢?岐伯说:  邪本身离开络跑到经脉里面去的时候,就停在血脉之中,因为直来直去,有时在络里,有时在经里,我们在针灸的时候,是等病方起来的时候下针。这样效果非常好。发病的时候就是须要治疗的时候。如果过早,过晚,时机就没有了。
     帝问:    补泻的目的是什么?岐伯说:   去邪就要做补泻,如果遇到淤血堵到了,要把淤血放掉。这样治疗比药来的快。如果淤血在内脏,就要开处方吃药了。
     正常人,男子,右边的脉大于左边的脉。女子,左大于右。如果手上的脉查不到,可查三步九候的脉,头面上的脉跟脚上的脉速度要一样,如果速度不一样,忽大忽小,就是这条经络出问题了。
郑其赛
侠客
侠客
  • UID20143846
  • 粉丝1
  • 关注3
  • 发帖数12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914楼#
发布于:2015-12-13 15:34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5.12.13黄帝内经40课学习心得

   所谓观察其冥冥,就是说荣卫气血的变化虽不显露于外,而医生却能懂得,他从日之寒温,月之盈亏,四时气候之浮沉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然后进行调治。因此医生对于疾病,每有先见之明,然而疾病并未显露于外,所以说这是观察于冥冥。能够运用这种方法,通达各种事理,他的经验就可以流传于后世,这是学识经验丰富的医生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然而病情是不显露在表面,所以一般人都不容易发现,看不到形迹,尝不出味道,所以叫做冥冥,好象神灵一般。
    虚邪,就是四时八节的虚邪贼风。正邪,就是人在劳累时汗出腠理开,偶而遭受虚风。正邪伤人轻微,没有明显的感觉,也无明显病状表现,所以一般医生观察不出病情。技术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初起,三部九侯之脉气都调和而未败坏之时,就给以早期救治,所以称为“上工”。“下工”临证,是要等疾病已经形成,甚或至于恶化阶段,才进行治疗。所以说下工要等到病成阶段才能治疗,是因为不懂得三部九侯的相得相失,致使疾病发展而恶化了。要明了疾病之所在,必须从三部九侯的脉象中详细诊察,知道疾病的变化,才能进行早期治疗。所以说掌握三部九侯,好象看守门户一样的重要,虽然外表尚未见到病情,而医者已经知道疾病的形迹了。
    黄帝道;我听说:针刺有部泻二法,不懂得它的意义。岐伯说:泻法必须掌握一个“方”字。所谓“方”,就是正气方盛,月亮方满,天气方温和,身心方稳定的时候,并且要在病人吸气的时候进针,再等到他吸气的时候转针,还要等他呼气的时候慢慢的拔出针来。所以说泻必用方,才能发挥泻的作用,使邪气泻去而正气运行。补法必须掌握一个“圆”字。所谓“圆”,就是行气。行气就是导移其气以至病所,刺必要中其穴,还要在病人吸气时拔针。所谓“圆”与“方”,并不是指针的形状。一个技术高超有修养的医生,必须明了病人形体的肥瘦,营卫血气的盛衰。因为血气是人之神的物质基础,不可不谨慎的保养。
    黄帝道:多麽奥妙的论述啊!把人身变化和阴阳四时虚实联系起来,这是非常微妙的结合,要不是先生,谁能够弄得懂呢!然而先生屡次说道形如神,究竟什麽叫形?什麽叫神?请你详尽的讲一讲。岐伯说:请让我先讲形。所谓形,就是反映于外的体征,体表只能察之概况,但只要问明发病的原因,再仔细诊察经脉变化,则病情就清楚的摆在面前,要是按寻之仍不可得,那麽便不容易知道他的病情了,因外部有形迹可察,所以叫做形。黄帝道:什麽叫神?岐伯说:请让我再讲神。所谓神,就是望而知之,耳朵虽然没有听到病人的主诉,但通过望诊,眼中就明了它的变化,亦已心中有数,先得出这一疾病的概念,这种心领神会的速度独悟,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有如观察一个东西,大家没有看到,但他能运用望诊,就能够独自看到,有如在黑暗之中,大家都很昏黑,但他能运用望诊,就能够昭然独明,好象风吹云散,所以叫做神,诊病时,若以三部九侯为之本原,就不必拘守九针的理论了。

黄帝内经之素问(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黄帝问道:我听说九针有九篇文章,而先生又从九篇上加以发挥,演绎成为九九八十一篇,我已经完全领会它的精神了。《针经》上说的气之盛衰,左右偏盛,取上以调下,去左以调右,有余不足,在荥输之间进行补泻,我亦懂得了。这些变化,都是由于荣卫的偏盛、气血虚实而形成的,并不是邪气从外侵入经脉而发生的病变。我现在希望知道邪气侵入经脉之时,病人的症状怎样?又怎样来治疗?岐伯回答说:一个有修养的医生,在制定治疗法则时,必定体察于自然的变化。如天有宿度,地有江河,人有经脉,其间是互相影响,可以比类而论的。如天地之气温和,则江河之水安静平稳;天气寒冷,则水冰地冻,江河之水凝涩不流;天气酷热,则江河之水沸腾洋溢;要是暴风骤起,则使江河之水,波涛汹涌。
   因此病邪侵入了经脉,寒则使血行滞涩,热则使血气滑润流利,要是虚邪贼风的侵入,也就象江河之水遇到暴风一样,经脉的搏动,则出现波涌隆起的现象。虽然血气同样依次在经脉中流动,但在寸口处按脉,指下就感到时大时小,大即表示病邪盛,小即表示病邪退,邪气运行,没有一定的位置,或在阴经或在阳经,就应该进一步,用三部就侯的方法检查,一旦察之邪气所在,应急早治疗,以阻止它的发展。治疗时应在吸气时进针,进针时勿使气逆,进针后要留针静侯其气,不让病邪扩散;当吸气时转念其针,以得气为目的;然后等病人呼气的时候,慢慢地起针,呼气尽时,将针取出。这样,大邪之气尽随针外泄,所以叫做泻。
    黄帝道:不足之虚症怎样用补法?岐伯说:首先用手抚摸穴位,然后以之按压穴位,再用手指揉按周围肌肤,进而用手指弹其穴位,令脉络怒张,左手按闭孔穴,不让正气外泄。进针方法,是在病人呼气将尽时进针,静侯其气,稍久留针,以得气为目的。进针侯气,要象等待贵客一样,忘掉时间的早晚,当得气时(进针眼周围粉红色圈大小表示气至程度),要好好保护,等病人吸气时候,拔出其针,那末气就不至外出了;出针以后,应在其孔穴上揉按,使针孔关闭,真气存内,大经之气留于营卫而不泄,这便叫做补。
    黄帝道:对邪气怎样诊侯呢?岐伯说:当邪气从络脉而进入经脉,留舍于血脉之中,这是邪正相争,或寒或温,真邪尚未相合,所以脉气波动,忽起忽伏,时来时去,无有定处。所以说诊得泄气方来,必须按而止之,阻止它的发展,用针泻之,但不要正当邪气冲突,遂用泻法,反使经气大虚,所以说气虚的时候不可用泻,就是指此而言。因此,诊侯邪气而不能审慎,当大邪之气已经过去,而用泻法,则反使真气虚脱,真气虚脱,则不能恢复,而邪气益甚,那病更加重了。所以说,邪气已经随经而去,不可再用泻法,就是指此而言。阻止邪气,使用泻法,是间不容发的事,须待邪气初到的时候,随即下针去泻,在邪至之前,或在邪去之后用泻法,都是不适时的,非但不能去邪,反使血气受伤,病就不容易退了。所以说,懂得用针的,象拨动弩机一样,机智灵活,不善于用针的,就象敲击木椎,顽钝不灵了。所以说,识得机宜的,一霎那时毫不迟疑,不知机宜的,纵然时机已到,亦不会下针,就是指此而言。病气到的时候下针则立竿见影!
   黄帝道:补泻的目的是什么呢?岐伯说:应以攻邪为主。应该及时刺出盛血(瘀血),以恢复正气,因为病邪刚刚侵入,流动未有定处,推之则前进,引之则留止,迎其气而泻之,以出其毒血,血出之后,病就立即会好(刺血+拔罐)。
黄帝道:假如到了病邪和真气并合以后,脉气不现波动,那麽怎样诊察呢?正常人女子左脉大于右脉,男子右脉大于左脉?如果寸口脉不显,则可以诊查三部九侯之脉(悬厘、角孙、耳前、人迎、寸口、趺阳),头面上的脉与手脚上的脉速率要一样,才是正常人。如果有差异,忽大忽小就表示该经脉出了问题。(湖北-郑其赛2015.12.13
刘艳娟
新手
新手
  • UID201905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1
1915楼#
发布于:2015-12-13 16: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3日40:寒的时候得到寒症,热的时候得到热症,这是常态。反之会比较严重。热天得到寒症,天寒时得到热症,月的盈亏,人受天地之间所影响。夏天摸到冬天的脉是病态,摸到秋天的脉也是病。摸脉看疹就已经够了。
虚邪:外来的邪气,不合于八正风的风向;正邪:人会伤于八正风。上工:人用劳力时会出汗,这时肌肉毛孔张开,会伤于风,这时伤人很微弱,人自己都没有感觉,高明的医生在病邪始入之时,已经开始动手,先查三部九侯的脉气,知病入何处,开始治疗;庸医:病邪已深入成大病时,方察觉开始治疗。
气盛时泻它,吸气下针,捻针,吐气时针拔出来。实症:剧烈痛,泻它。虚症:扎血脉旁,针扎比较深,吐气时进针,吸气时作插提,扪针。
形与神:形:有的医生只摸脉,不问病人,只有形没有神。神:色脉同诊,心神专一,摸脉专心。专心听病人陈述,问病人,问病人越少越是个好医生,差医生问得风牛马不相及。
离合真邪论:邪气从外进入身体,邪气在筋上,在经络上是表症。天有二十八宿,地有江河之流走,人体中亦有经脉之流行,冷时经里的气会凝固,血液太稀,血管会破裂。太热就会溢出,寒热病邪入经脉,寒则弦,暑则热气往上升。脉呈时大时小,太大则邪来了,太小则正常。不足者:用补法。先用指按穴位前后循经移动,再用指甲切压穴位以避开血脉。酸、隐隐作痛,痛久:用补,吐气时进针,久留,气到时皮肤周围一圈粉红色。吸气拔出,气不会漏出去。邪气离开络跑到经脉里,邪在血脉里,会生寒生热,脉气时来时去,这时用针灸要在病起时下针,如肩膀痛、头痛、痛时下针即病气到时下针,过早过晚治时机跑掉了,瞬间发生时治。补泻是攻邪,遇到有瘀血的要把瘀血放掉,如果是内脏有瘀血则要开处方吃药。
男子的脉右大于左为平人,女子左大于右为平人。三部九侯头面部和脚上的脉一致是正常。
远方的人
会员
会员
  • UID2019285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
1916楼#
发布于:2015-12-13 16:11
你好,我腿上有压痛点,而且按的时候很痛,是什么原因呢?
杨诚
侠客
侠客
  • UID20147989
  • 粉丝10
  • 关注2
  • 发帖数10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917楼#
发布于:2015-12-13 16: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杨诚报到
2015年1213日,黄帝内经40课心得:

4.虚邪、正邪
虚邪,是四时八节的病邪,从外来的病邪。
正邪,是指人在体力劳动后出汗、毛孔张开的时候,遭受了风邪的侵袭,这时的风邪就叫“正邪”,正邪对人体的损伤轻微。
上工,医术高明的医生,善于观察人体三部九候的脉气变化,能在疾病还处于萌芽状态时抓紧治疗。上工治未病是治病的原则,病人不懂,医生有父母心,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鼓励病人一有病就来,治病在病之初。
三部九候脉气变化可以早期诊断疾病,及时发现疾病进行治疗。

5.用针的方圆:等时机
泻法用“方”:实证用泻,指正气方盛(气很盛时),月廓方圆,日光方温和,身心方安(病人气定神闲时),病人吸气时下针、捻针,病人呼气时拔针。可以用苍龙摆尾强泻,这样使邪气被引出,正气才能恢复正常运行,拔针后先不要急着按住针孔,让气出一出。
补法需“圆”:下深、下到血脉边,吐气时进针,针刺一定要穴位准确,病人吸气时拔针,拔针后立即按住针孔扪针
要了解气血的虚实盛衰、考虑用针的深浅,才能用补泻。

6.形、神
形,就是外在表现,不仅要看,还要用手去触摸病人的病痛之处,然后寻找病痛所在经脉及其脏腑的联系,知道确切的病情
神,专注看病,问诊、抓重点、色脉同诊,
中医是哲学,是形而上的东西,不是仪器看到的,需要体悟。

第二十七篇    离合真邪论

1.
虚证和实证都是由于气血的运行偏移造成的,并不是邪气从外部侵入经脉而引起的病变。所以治疗疾病时就可以上病下治、左病右治。不论实证虚证,都取荥穴或俞穴进行补泻。
病在十二经络上都是表证,都是外入的,经有病时,
西医设定世界上没有健康的人,查出病来又没有治病的药。

2.外部邪气侵入经脉引起疾病
经是大河,像长江、黄河;络是小河
气血在经脉中是有次序地安静地运行着的。
如果自然界气候温和,气血就安静流淌;如果天寒地冻,气血凝固不流,即寒造成淤;如果天气酷热,气血就沸腾洋溢,运行加快;如果突然发生风暴,气血就会波涛汹涌。
在寸口处切脉,指下感觉时大时小,脉大是邪气到来、气势正盛;脉小是邪气已去,身体健康。

3.针刺方法——泻法
1)泻法:病人吸气时把针刺入,避免针与气相抵触;针刺入后留针以得气;病人吸气时捻针得气;得气后等病人呼气时慢慢出针,呼气尽时针才拔出,这样聚在针下的邪气就随针一齐排出。
2)补法:病人呼气快结束时进针,得气,病人吸气时拔针。出针后扪针。经脉不足时用补法
3)扪针:先沿着经脉走向摸准穴位,然后用手指按压穴位使经气扩散,再揉按皮肤肌肉使经脉气血流动,接着用手指弹动穴位,使局部气血充盈,再马上用左手掐着空位以确定进针的部位,用右手将针刺入,病人呼气快结束时进针,久留针得气,针孔周围皮肤变成粉红色(气越大、身体越强壮,粉红色面积越大,气越小、身体越虚弱,粉红色面积越小),病人吸气时拔针。出针后立即用左手按住针孔,不使经脉正气外泄。

4.针刺时机
邪气由表入里时的路径:邪气由体表皮毛侵入人体小经脉,再进入大经脉,最后停在血脉中。体内正气奋起抵抗邪气,正邪相争,产生时寒时热的症状,脉象也时大时小。
邪气正盛时不要用泻法,邪气盛正气必虚,此时泻法会损伤正气
治疗时要找准时机,发病时就是需要治疗的时候,在病气刚刚到来时进针,在病痛时吃药,过早或太晚都失去了治病的时机。例:病人肩膀痛,要在正痛的时候扎针,效果非常好,否则效果不好。

5.针刺攻邪
1)针刺先攻邪,出针要快,放出瘀血,使邪气随着瘀血流出,正气得以恢复。
2)如果邪气与正气合并在一起,已经见不到脉搏有大的波动时,用三部九候的脉象确定病(上部脉诊察上部病变,中部脉诊察中部病变,下部脉诊查下部病变。头部的脉要和脚部的脉速度一样);同时检查身体上下左右各部分,看看是否有不相称或者功能特别减退的地方,然后进一步判断病变在哪一脏腑,等待时机进行治疗。
3)邪气刚侵入人体、游走不定、尚未停留在某一局部时,如误用推针法补,邪气就会前进发展;如用针刺提引,邪气就会停留在局部不行;应该用逆经刺法泻去邪气,病才可能很快痊愈。
4)治疗不当,不应泻而用泻法了,损伤了正气,就叫“大惑”,会扰乱经脉中气血的运行,并使正气受伤而难以恢复。
错将实证当虚证、把邪气当真气,误用补法,会助长邪气为害、损伤人体正气,把顺证变成逆证,使营卫之气耗散紊乱。

6.常人脉
男子:右脉大于左脉;女子:左脉大于右脉
左手侯阴血, 右手侯阳气。即言:左手侯能量的储存, 右手侯能量的制造。
左手
【寸】心,心运血
【关】肝,肝藏血
【尺】肾阴,血之精华入肾阴
右手
【寸】肺,肺运气
【关】脾,脾生气
【肾】肾阳,肾之阳化精为气
男为阳,气盛,故右手脉盛于左手脉;女为阴,血盛,故左手脉盛于右手脉。
贾英然
新手
新手
  • UID2017545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3
1918楼#
发布于:2015-12-13 17: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英然申请签到
寒的时候得寒症,热的时候得热症是常态,热天得寒症,冷天的热症,是反四时的很严重的病,月的盈亏人受天地的影响,夏天摸到冬天的脉,秋天的脉都是病态,摸脉要对应四时节气,虚邪是外来的邪气,正邪是从里面发的病,工作用力出汗以后中风,非常轻微,当气很盛时用泻,以月亮打比方是满月,以日来说是正温,以身来说是病人气定神闲,的时候病人吸气的时候下针,吸气时捻针,吐气时出针,吐气时拔针让气出的更多,所有有剧烈的痛都是实症,补泻的手法正好相反,补吐气时进针,吸气时做插提,吸气时拔针马上按住针孔,泻,吸气时进针,做完泻以后吐气时拔针,等几秒按住针孔,形与神,形,只摸脉不看病人的气色就是形,神,摸脉同时看病人的气色,当用神看病,要专注不闻其他,如果能掌握治病的神很专注的听病人讲抓住重点,天地之间的邪进入身体时的症状,病在十二经都是表症,外表进来的扭伤或感冒属于外来的,天有二十八宿,地有山川河流,人有十二经脉,天地温和则经脉宁静,天地寒冷经水凝气,冷时身体的水会凝固,寒会成淤血,太热经水会溢出,暑热时热气会往上升,过寒过热时都是天地的邪气进入身体会产生病症的时机,从寸口的脉来看,寸口的脉太大是邪来,脉小就是身体恢复健康,病人有经脉不足的现象会麻木酸,隐隐作痛,久病为虚,都是虚病补之,等病人吐完气再进针,久留气到时气粉红越大,身体越好,不要管时间,气至以后再拔针,推阖其门,邪本身离开络,入到经络的时候,有时到络里有时在经里这时,扎针针灸在发病时治疗效果最好,过早过晚时机就跑了,所以知机到着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补泻的手法是攻邪去泻,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遇到淤血堵到的时候,把血放掉,血要先去,淤血在四肢用火罐放血比用药快,常人男子右边的脉大于左边的脉,女子左边的脉大于右边的脉,当真气与邪气相博时,居于脉之内,手上的脉不发生变化时,查三部九侯的脉,头上的脉和脚上的脉要一致,脉忽大忽小时说明这条经出问题了,不知三部者阴阳不别,天地不分
李焕
侠客
侠客
  • UID201758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1919楼#
发布于:2015-12-13 19: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焕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3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1、虚邪就是不合于八正风的异常风向,造成人生病的始因。正邪,产生如人用劳力时会大量出汗,此时肌肉毛孔开,正逢风至,此时其伤人很微弱,人甚至无感觉,看不到症状在表面。高明的医师在病邪始入之时,已开始动手,先细查三部九侯脉气,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此名为上工。下等的庸医,在病邪已深入成大病时,方察觉而施救,此施救在病延伸扩大之时也。其所以如此,乃因庸医不知三部九侯之脉相互间的得失,以致病情严重时,始察觉出来。能知病所在,因知如何诊三部九侯之脉,且调之使正常,三部九侯的脉,乃为人体的门户一样,即使外表上不见其病症,而仍可由此察出病邪的所在。
2、泻法看时机,方盛之时用,如气之方盛,月之方满时,日之方温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等,利用呼吸中吸气时入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而出针。所以泻法,必利用气盛之时,其邪气乃行,正气方至。补法必待气移动时方可为用补的时机,刺入时必中营血,利用吸气时拔针出来。因此,非好的时机来临时不用针刺。高明的医师,知度量病人的体格盛衰,病人体中气之盛衰,血与气为人的神明所在,人人都须谨慎小心的调养。
3、形,就是外形,不仅要看,还要用手去触摸病人的病痛之处,然后寻找病痛所在经脉及其脏腑的联系,知道确切的病情。神,就是内在,就是神志,神至则耳闭无所闻,目光明朗,智慧大开,能很清楚的感觉出来,专注看病,问诊、抓重点、色脉同诊。
4、离合真邪论篇脉气的盛衰,常左右变换,以上部穴道来调下部的盛衰,以左侧气血来调右侧的盛衰,遇到太过与不及之气,可利用荣穴输穴来做补泻,气血偏向而发生的疾病,其产生虚实症状,都是内发而非由外邪入侵经脉造成的。
5、圣人行事必有法度,其理念必合与天地之道。所以天有二十八宿,地有江河流走,人体中有经脉流行。当天气温暖,地表和谐,则江河亦静。但天寒地冻时,江河亦凝固不行。若天热地湿时,则江河之水蒸发气化满溢出来。疾风突来,江河必波涛汹涌澎湃而至。同理于人体,当邪入侵经脉时,若为寒邪,则令血凝涩不通;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运作。因体虚而导致外邪乘机而入体内,就如同江河突起疾风一样。十二经脉各有脉动之所,邪气至必有波涛汹涌状,邪顺脉气而行,直可到寸口手脉位,脉呈时大时小。若脉大表示邪至,脉小则平安。外邪并无常规也无定处,高明医师必然细心检查,三部九侯脉,突然逢道病邪于何处,就可提早阻断其行进之路,以遏制病邪之蔓延。
6、泻法等患者吸气时入针,不可令患者气逆,完全采取自然呼吸,再静针久留体内,如此可阻止病邪散布。吸气时捻针,气至充盈时止,患者呼气至尽头时出针,如此邪气必出尽。
7、补法先用指按穴道前后循经移动,再用指甲切压穴位使血脉避开,利用指节来弹揉穴位,两指尖夹住穴位之皮肤,如此可防止针进入时产生正气外泄,然后涘患者呼气将尽时把针刺入穴中,静候气至,如侍候贵人一样的守在其侧,不论时间之长久,气充盈时,就会产生自卫能力。病人吸气时出针,可令正气不外泄,散布在不足之处,再按揉针孔,可令正气存于体内,不再外散。
8、邪入人身,其始在络脉上,邪不去,会再深入经脉。再不治,邪就进入血脉中,但邪会令人生寒或生热,反应症状尚未明显之前,其脉气会如波涛之涌起,时来时去,没有一定的常规。三部九侯脉来察知其病邪将至之经脉,利用针去邪气,但不可在邪气最盛之时,用泻法来去它。人体内的眞气就是经脉之气,若经气太虚弱,病邪炽盛,泻之必伤正气,故在邪最盛之时不取泻法。所以若不查明气之至,邪气正盛之时反施泻法,必反令眞气消耗。一旦体力消损无法立时恢复,病邪必又跟进,造成病邪更深留体内不去。把握时机,间不容发的在邪气刚至未盛时,迅速下针利用泻法。若过于先动或太慢施治,病人气血两失,病已不可去。治病之机有如射弓一样,机至立发。不知把握时机则犹用槌胡乱敲打,漫无目标一样。所以能知时机者,必间不容发的下针,不知时机的,犹扣箭在弦上而不发射一样的,毫无用处。
9、针刺先攻邪,出针要快,放出瘀血,使邪气随着瘀血流出,正气得以恢复。如果邪气与正气合并在一起,须仔细按察三部九侯之脉,视其脉气盛衰来调和,再细察左右盛衰,上下不调和在何处,以及脏气减弱者,察出病居何脏。不知三部九侯,就无法分别阴阳,好像天地不分一样。针刺之术,不明了三部九侯脉气,无法预先察出病邪居处,即使有高明医师,也无法遏制病情扩大。针刺不得正法,导致伤及眞气,必使病情混淆不清,名大惑。严重时反会造成主经脉气伤,终使真元无法恢复。把实症误诊为虚症,把邪气误以为正气,用针之法又不知规矩,反致邪气炽盛,伤人元气。以为顺治反为逆法,令病人血气混乱,眞气丧失,邪独居体内,终使生命受到威胁,使人短夭。不知人体配合四季及阴阳五行的运转者,反导致其互相攻讦,放任邪气侵犯正气,令人短寿。外邪始犯人体,尚未居于定位,此际利用针法推之使前,导引使其停止不动,逢其居经络所造成瘀血处,以针刺来放血,可使病痊愈。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