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佩凤
贫民
贫民
  • UID2014428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4
1920楼#
发布于:2015-12-13 19: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徐佩凤申请鉴到,2015年12月13日《黄帝内经》第40课学习心得。1针经:寒的时候得的是寒症,热时得的是热症,这是常态。如冬季得的是热症,夏天得的是寒症,这是不合时节的,病比较深。人是受天地之间影响的,平时要注意外面的节气,如给人看病,夏天摸到的是冬天的脉或冬天摸到的是夏天的脉,这就是病态。2虚邪和正邪:虚邪就是不合于八正风之异常风向,造成人生病的始因。正邪就是有时人亦伤于八正风。3下工案例:如人在劳动时会大量出汗,这时肌肉毛孔开,正逢风至,此时其伤人很微弱,人甚至于无感觉,看不到症状在表面,高明的医生在病邪始入时,已开始动手,先细查三部九候之脉气,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4补泻的手法:A泻法的时机是其方盛之时用。如气盛时,月满时,日温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等,利用呼吸中吸气时入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而出针。B补法的时机是待气移动时方可为用补。刺入时必中营血,利用吸气时拔针出来。5形与神:形就是不看病人的情,色,只摸脉。而神是必须色脉同诊,用神看病时要专注,问病人时要简单会要,见解独到。6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A诊病:病在十二经脉上的病大部分都是表症,都是外面进来的。如扭伤,感冒发烧等。当邪入侵经脉时,若为寒邪,则令血凝涩不通,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若因体虚而导致外邪,乘机而入体内,就如同江河之突起疾风—样,十二经脉各有脉动之所,邪气至必有波涛汹涌状,邪顺脉气而行,直可到寸口手脉之位,脉呈时大时小,若脉大则表示邪至,脉小则平安,外邪之行并无常规,亦无定处,不可以手寸部之脉来决定病邪之在阴或阳,因此诊病时必需细心检查,三部九候之脉,突然逢道病邪之气于何处,就可提早阻断其行进之路,以遏制病邪之蔓延。B补泻治疗法则;A给病人下针时,要在患者吸气时入针,不可令患者气逆,完全采取自然呼吸,再静针久留体内,如此可阻止病邪散布,再利用患者吸气时捻针,使气至充盈时止,欲起针时须让患者呼气至尽头时,乃出其针,如此邪气必出尽,这是“泻”。B先用指按穴道,前后循经移动,再用指甲切压穴位使血脉避开,利用指节来弹揉穴位,两指尖夹住穴位之皮肤,如此可防止针进入时产生正气外泄,然后等患者呼气将尽时把针刺入穴中,静候气至,不论时间长久,气充盈时,就会产生自卫能力,再等病人吸气时出针,可令正气不外泄散布在不足之处,再按揉针孔,使之尽阖,如此可令正气存于体内,不再外散,这是“补”。C补泻的作用;这是在攻击病邪时取用的,急速出针以去掉过多之血瘀,以求正气回复,亦即在病邪刚进入体中,尚居无定所之时,利用针法推动真气,则其向前进,用导引法其病邪必静止,若反其道而行止,会造成血邪内郁,邪气不出,若发现络上有瘀血,必速以放血,其病可立愈。
灸友65210
会员
会员
  • UID2020521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1921楼#
发布于:2015-12-13 20:02
你好,我叫李效飞想跟老师学习中医能收我这个徒弟吗?
慕利敏
新手
新手
  • UID2015150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7
1922楼#
发布于:2015-12-13 21: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慕利敏申请签到2015.12.13日内经第40集作业
*  寒的时候得到的是寒症,热的时候得到的是热症,这是常态。如果寒热反过来,病就会比较重。不合时宜,如夏天摸到冬天的脉脉,这是病态。冬天摸到冬天的脉就是正常。简单理解是如此,注意春夏秋冬就可以。
* 正邪是本身从里面发出来的病(如出汗),虚邪是外来的。
上功就是治刚刚开始时的病,下功是治疗已经形成的病。这是黄帝内经的原则。西医是下工。西医的仪器能够检查出来的疾病都是后期的病。不合时机的病较重。如心脏病的突发,西医当时检查不出。只能在生死抉择时才知晓。
* 泻法必须掌握一个“方”字,这是病人之气正盛,月亮正圆,天气正温和,身体尚安定的时候。要在病人吸气时针,吸气时转针,在吐气时慢慢出针。
泻就是泻他的气。(苍龙摆尾)泻要等时机,实症,才要去泻。 所有的巨痛,强烈的痛都是实症。
补心用"圆”,“圆”者行,就是行气,就是导移其气以至病所,针刺时必须达到荣分,在血脉旁边,还要在病人吸气时进针。“圆”与“方”的行针,都要用排针之法。所以善用针的人,必须观察病人的形体的肥瘦,和荣卫血气的盛衰,因为血气是人的神气寄存之处,不可不谨慎调养。
泻是吸气时候进针,吐气时候出针。补吐气的时候进针,吸气的时候出针。并马上把针孔按住(扪针),泻的时候要等一会在压针孔。
 所谓形,就是说还没有对病人面色看得很清楚,就问病人的病情,再从经脉里去探索。这是有形,没有神。神要色脉同诊,当你用神在看病的时候,要专注,专神。如果很专注地听病人讲话,问诊,知道抓重点,就是好医生。
 离合真邪论
* 邪气在筋上面,病人产生的症状与治疗,一般来说,病在十二经络,大多是表症,是外面进来的邪。只是不舒服,在治疗时,把病人治疗舒服了,就是病好了。比如肝癌治好后,检查还有癌症,但症状已改善就是好了。
 *天有二十八宿,地有二十经水,人有十二经脉,经就是大河,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涩。所以,冷的时候,经里的气会凝固。所以寒就会造成淤血。
人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太热会溢出来。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陇起。
 病邪在脉循然而行,寸口脉,在指下的感觉,时大时小,大表示病邪来了,小表示病邪平静。邪气流行,并无一定之处,或在阴,或在阳,不可揣度。如要做进一步的考察,就得用三部九候的脉法,如果触到病邪,就应通绝病邪来路,早期治疗。
治疗是吸气时进针,进针时別让气逆,进针后要静候其气。留针要稍久一些,不使病邪散布。当病人吸气时捻转其针,以得气为目的。然后等到病人呼气时候,慢慢拨针,呼气尽时,出针。这样针下所聚的气都出来了,叫做泻的手法。
 病人有经脉不足的现象,麻木,酸,隐隐作痛,病痛很久。久病为虚,这些都是要用补的手法,虚实辨症就如此。针孔旁的粉红色为气至。
 *邪本身离开络跑到经脉里面去的时候,就停在血脉之中,因为直来直去,有时在络里,有时在经里,在针灸的时候,是等病刚刚起来的时候下针。这样效果非常好。发病的时候就是须要治疗的时候。如果过早或过晚,时机就没有了。比如肩痛,头痛必须在最痛时治疗最好。即病气到时下针。
补泻的目的是 去邪,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如果遇到淤血堵到了,要把淤血放掉。这样治疗比药来的快。如果淤血在内脏,就得要开处方吃药了。
 *正常人,男子,右边的脉大于左边的脉。女子,左大于右。如果手上的脉查不到,可查三步九候的脉,头面上的脉跟脚上的脉速度要一样,如果速度不一样,忽大忽小,就是这条经络出问题了。即不知三部者,阴阳不别,天地不分。
吴泳茵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923楼#
发布于:2015-12-13 21: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3日《黄帝内经》第40课笔记:
虚邪:就是不合于八正风之异常风向,造成人生病的始因。
正邪:有时人亦伤于八正风。
上工:高明的医师,在病邪始入之时,已开始动手,先细查三部九侯的脉气,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能知病之所在,三部九侯之脉,乃为人体的门户一样,由此察出病邪之所在。
针法泻法有时机,须气方盛之时用之,月之方满时,日之方温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等,利用呼吸中吸气时入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出针。所以泻法,必利用其气盛之时,其邪气乃行,正气方至。所有巨痛,强烈的痛都是实症,泻之。
针法补法必待气移动时方可为用补之时机,刺入时必中营血,利用吸气时拔针,非好的时机来临时不用针刺。
形,形就是外形,眼不知观察病人的神色,只问何处有症状,再按照疼痛部位来决定在何处,按三部九侯之脉,不知病所在,不知其发展如何。(庸医不识便如此为之)
神:就是内在, 就是神志,神至则耳闭无所闻,目光明朗,智慧大开,能很清楚的感觉出来,看的清楚,见解独到,心灵顿明。
邪侵入人体经脉时,其症状如何?又如何治疗呢?天有二十八宿,地有江河之流走,人体中亦有经脉之流动。
同理于人体,当邪入侵经脉时,若为寒邪,则令血凝涩不通;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治疗之法,必依患者吸气时入针,不可令患者气逆,完全采取自然呼吸,再静针,久留体内,可阻止病邪散布,再利用患者吸气时捻针,气至充盈时止,欲起针时须俟患者呼气至尽头时方可出针,这样邪气尽出。此为“泻”。
同理,呼即吐气时进针,吸气出针,气不漏出,马上盖针孔,这为之补。气至针旁有粉红气圈,圈起粉越大就证明身体的气就是足的。
候气:从三部九侯之脉来察知其病邪将至之经脉,利用针去邪气,但不可在邪气最盛之时,用泻法来去它。又有所谓把握时机,间不容发的在邪气刚至未盛时,迅速下针利用泻法,此为上策。
补泻的作用何在?这是在攻击病邪时取用的,无论情况如何,下针前必先去除过多的血瘀,以求正气恢复,利用针法来推动真气,用导引法去其病邪。
中医是哲学,是形而上学的东西。
韩辉
侠客
侠客
  • UID201780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25
1924楼#
发布于:2015-12-13 21: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韩辉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3日《黄帝内经》第40课学习心得:
热天得寒证,冷天得热证都不合时节。人受天地之间的影响,治病时要注意节气,脉象与季节不符为病态。
三、虚邪与正邪
虚邪就是不符合八正风之异常风向,造成人生病的始因。人出汗以后,肌肉毛孔开,正逢风至,此时伤人很微弱,人甚至无感觉,看不到症状在表面。高明的医师在病邪始入之时,已开始动手,先查三部九候之脉气,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这为“上工”。下等的庸医,在病邪已深入成大病时,方察觉而施救,此施救在病延伸扩大之时。西医一般在症状明显时才开始治。
四、补泻方法
当气很盛时,则泻。如月亮满时,太阳温升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病人开始吸气的时候下针,吸气的时候逆气捻针,呼气时出针。
泻法就是利用气盛的时候,邪气乃行,正气方至。补法必待气移动时方可为用,吸气时拔针。
看病人要神形、色脉合诊。神的意思就是内在,就是神志,神至则耳闭无所闻,目光明朗,智慧大开,能很清楚地感觉出来。看病的医师要找到重点问诊。
第二十七篇  离合真邪论
1、邪气从外面进入身体的状况。邪气在经脉上为表症,有邪代表身体不舒服。
2、天地之间有二十八宿,地有江河之流走,人体有经脉之流行。当天起温暖,地表和谐,则江河亦静。但天寒地冻时,江河亦凝固不行。若天热地湿时,则江河之水亦蒸发气化甚而满溢出来。疾风突来,江河必波涛汹涌澎拜而至。
同理于人体,当邪入侵经脉时,若为寒邪,则令血凝涩不通,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若因体虚而导致外邪趁机而入,就如同江河之突起疾风一样。十二经络各有脉动之所,邪气至必有波涛汹涌状,邪顺脉气而行,直可到寸口手脉之位,脉呈时大时小。若脉大则表示邪至,脉小则平安。外邪之行并无常规亦无定处,病人不可以手寸部之脉来决定病邪之在阴或阳。
3、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自然呼吸静针留体内。吸气时捻针,气至充盈时止,呼气至尽头时起针,如此邪气必出尽,叫“泻”。反之为“补”。久病为虚,要用补的手法。下针时,遇到血管,要避开。皮肤呈粉色,表示气至。扎半天气不至,身体不好。
4、邪入于身体,始发于经脉,邪不去,则会深入经脉。再不治,邪就进入血脉,但邪会生寒或生热,反应症状尚未明显之前,其脉气会如波涛之涌起,时来时去,没有常规。病至的时候,即发病的时候,下针效果很好,过早或太晚都不好。
5、补泻的目的是为了去邪,如果遇到血症,一定要放掉淤血。淤血在四肢,如脚踝裸的淤血,拔罐拔掉,效果会很好。淤血在内脏则开处方药。如果病邪在经脉相搏时,脉气不发生变化,一定要察出症状。
男人右边的脉大于左边的脉,女子左边的脉大于右边(左边是血,右边是气),为常态。真气相搏时,察不到手上的脉,则察三部九候的脉。头面上的脉和手脚的脉速度要一样,若果不一致,则为病。
贾付民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09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11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925楼#
发布于:2015-12-13 22: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 12月12日作业请审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2015/12/13  40集学习心得:

1、  医术高明的医生,在病邪刚刚侵入人体时,就开始治疗,他们通过查看三部九侯的脉气,知道病邪侵入到身体的何处部位,立刻治疗,这就是说的上工治未病。水平比较低的医生是在病邪侵入人体,造成大病,病症反应出来才发现。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会通过三部九侯之脉相互间的强弱及早发现病邪的侵入,以致病情严重时,才察觉出来。西医是治病,中医是治症。西医是下工。
2、  冬天患寒症,夏天患热症,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种病相对好治。如果冬天病人患热症,夏天时得寒症,这就是不正常,病患会非常厉害,不好治疗。
3、  虚邪就是不合于八正风之异常风向,造成人生病的始因,名之虚邪。有时人亦伤于八正风,名为正邪。其产生如人用劳力时会大量出汗,此时肌肉毛孔开,正逢风至,造成人生病。
4、  泻法,要在病人吸气时针,吸气时转针,在吐气时慢慢出针。一般是实症才要去泻。所有的巨痛,强烈的痛都是实症。
5、  补法,吐气的时候进针,吸气的时候出针。并马上把针孔按住(扪针),泻的时候要等一会在压针孔。
6、  色脉同诊,诊病时要专注,用神去判断病情,医生问得很少,多是高明的医生,如果问得很多,但多是风牛马不相干的问题,不是高明的医生。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7、  当邪入侵经脉时,若为寒邪,则令血凝涩不通;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若因体虚而导致外邪乘机而入体内,就如同江河之突起疾风一样。病邪在脉循然而行,寸口脉,在指下的感觉,时大时小,大表示病邪来了,小表示病邪平静。邪气流行,并无一定之处,或在阴,或在阳,不可揣度。如要做进一步的考察,就得用三部九候的脉法,如果触到病邪,就应通绝病邪来路,早期治疗。
8、  治疗之法,必俟患者吸气时入针,不可令患者气逆,完全采取自然呼吸,再静针久留体内,如此可阻止病邪散布。再利用患者吸气时捻针,俟气至充盈时止,欲起针时须俟患者呼气至尽头时,乃出其针,如此邪气必出尽,此名“泻”。
9、  病人有经脉不足的现象,麻木,酸,隐隐作痛,病痛很久。久病为虚,这些都是要用补的手法,虚实辨症就如此。针孔旁的粉红色为气至。
10、              病邪跑到经脉里面去的时候,就停在血脉之中,因为直来直去,有时在络里,有时在经里,在针灸的时候,是等病刚刚起来的时候下针。治病要掌握时机。发病的时候就是须要治疗的时候。如果过早或过晚,时机就没有了。比如病人头痛必须在最痛时治疗最好。即病气到时下针。
11、              补泻的目的是去邪,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如果遇到四肢和身体有淤血,一定要先把淤血放掉。可以针刺放血或用拔罐的方法,如果淤血在内脏,就得要开处方吃药了。
12、     正常人,男子,右边的脉大于左边的脉。女子,左大于右。如果手上的脉查不到,可查三步九候的脉,三部九候的脉和四肢的脉要一样,如果速度不一样,忽大忽小,就是这条经络出问题了。
李宁
新手
新手
  • UID2014845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6
1926楼#
发布于:2015-12-13 23: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宁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3日《黄帝内经》第40课学习心得:

一、《八正神明论篇》
1.以四时之气调之于身
寒时得寒症,热时得热症,病好治;如果寒时得热症,热时得寒症,如夏天摸到冬天的脉,病就深就重。
虚邪是外来的,八方虚向所来之邪气,入于身深;真邪是从人体内发的病,如工作劳累逢虚风。
上工救其萌芽,不使其伤三部九候之气。
下工救其已成,三部九候之气已伤,真气败。
所以要知病脉之所在,守其门户。
2.补泻之法
(1)泻必用方:泻要等时机,要等气盛,月满,日温,身定时才下针。病人吸气时下针,吸气时捻针,吐气时起针,气就会泻出来更多。起针后等几秒钟再按针孔。苍龙摆尾就是强泻,起针时针孔很大。
(2)补必用圆:补法要扎血脉旁,深针。吐气时下针,吸气时提插,吸气时起针,起针后扪针。
方圆之道,非用针之妙,在得气与神。知形之肥瘦,气之盛衰,则针不妄用,神得其养。
3.何为形神
形为身形,神为神气。
只摸脉不望诊就是形,色脉同诊就是神。
中医是形而上的哲学。
专神听病人讲话,抓住重点,问问题要少而精。用神看病才能看好病。

二、《离合真邪论篇》
1.病邪如何侵犯人体
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人体十二经脉如同大江大河。
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
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涩;
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
猝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
邪入于脉,寒则血如经水凝涩;暑则气如经水沸溢;虚向之邪风入内,如经水得风,波涌而陇起。
寸口脉,如果脉大了就是病来了,脉小身体无大碍。如邪在阳分,则两寸大而两尺平;邪在阴分,则两尺大而两寸平。寸口脉分阴阳,九候分度数。病在阳分,从阳经查,三部中有独大独盛者病就在此;病在阴分,从阴经查,三部中有独大独盛者病就在此。
2.补泻的目的
补泻的目的是攻邪去邪。
泻法:吸气时下针,静以久留候气至,吸气时转针,呼气时呼尽气起针,大气皆出。
补法: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气下针,静以久留等气至,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大气留止。
注:下针后针周围有一圈粉色,就是气至了。身体好气足的人圈大,身体弱的人圈小。
例:血症如果因外伤瘀血在脚踝处,拔罐放血要比吃药效果好,如果瘀血在内脏就要吃药。
任红超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44
  • 粉丝2
  • 关注2
  • 发帖数227
1927楼#
发布于:2015-12-14 08: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任红超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0日学习《皇帝内经》38节学
习心得:
宣明五气篇:
1、五味进入人体,各以其性而各入所应归的脏。酸味入肝,辛味入肺,苦味入心,咸味入肾,甘味入脾,五脏的气有病时,如心病为噫气,肺为咳气,肝为多话,脾为吞酸或吞苦味,肾为喜欠易嚏。六腑有症状时会出现,如胃有病则生逆气打嗝,精神易恐。大小肠有病时则生下痢。下焦有病时则生水气肿胀。膀胱有病小便不通利,如缓弛则尿失禁。胆有病则易怒。这是五种病症。
2、五脏各有其独立精气,但有时会集中在一起。如精气集中在心则生喜,集中在肺则生悲,集中在肝则生忧,集中在脾则生惧,集中在肾则生恐,人在虚弱时,气就会集中在虚弱之处,反之可由病人的情志而察觉出何处生病。五脏各有所恶,如心会伤于热,肺会伤于寒,肝伤于风,脾伤于湿,肾伤于燥,这是五恶。五脏各有所主津液不同,心之液为汗,肺之液为涕,肝之液为泪,脾之液为涎沫,肾之液为唾液,这是五液。
3、五味所禁忌的,如辛味能使气散走,凡气病不可多食辛味。咸味能使血脓,凡血病之人不可多食咸味。苦味入骨生燥,故骨病之人不可多食苦味之物。甘味入肌,凡肌肉有病不可过食甘味。酸味走筋,过食酸味伤筋,凡筋病之人不可食酸物。
4、五病所成,阴病必发于骨,阳病必发于血,阴病必发于肉。阳病多发于冬季,阴病反发生在夏季,这是五发。
5、邪入体内造成变乱,如邪进入阳腑则生狂症,邪入阴脏则生痹病。邪与阳气相争,则生癫疾,邪与阴气相争则生瘖哑。病邪由阳进入阴病静,病邪由阴出入于阳则生怒,这是五乱。6、五邪可由脉上察出,春季得秋毛脉,夏季得冬沉脉,长夏得春季之弦脉,秋季得夏之洪脉,冬季得长夏之缓脉,都是时节与脉证相克,此名阴出于阳,病人善怒且属不治之危症。
7、五脏中,心藏神明,肺藏人魄,肝藏魂,脾藏意念,肾藏志气,这是五脏各有其藏。五脏又各有其主要外象,心主血脉,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管人的骨骼,这是五脏各有其所主。
8、人受五种过劳所伤各有不同,久视必伤血,久以懒散必伤气,久坐不起必伤肉,久立工作必伤骨,久行于路必伤筋。这是五种过劳产生的人体伤害。
9、五脏之脉形各有不同,肝脉如弦,心脉呈长钩状,脾脉如代时缓时速,肺脉如羽毛,肾脉如水中之石。
二、血气形志篇
1、太阳为多血少气之经。少阳为少血多气之经。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少阴为少血多气之经。厥阴为多血少气之经。太阴为多气少血之经,这是天生的正常值。
足太阳与足少阴互为表里经,足少阳与足厥阴互为表里经,足阳明与足太阴互为表里经,
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经,手少阳与手厥阴互为表里经,手阳明与手太阴互为表里经。
2、脉诊或经络之走向,察知各阳经阴经病变所在。治病之初,先去郁结不通的血络,可立去其病痛,再观察病邪之有余与不足,然后对症去其所过之处,补其不足之处。
3、五形志 易即简单,禅是指示很简单。乾为天,乾三连,三个阳,意为刚健
坎为水,坎中满,意为危险,一个人会有诉讼,外面刚健内部空虚,血脉会出现问题,用针灸治疗。身体并不疲劳而精神负担过重的人,即外健里险,上乾下坎,是讼卦,是一种外刚健内很虚弱的现象,往往在血脉,以针灸治疗。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过于安逸的病人,即外健里健,即太过了,病多在肌肉方面,可用针刺和砭石。
灸友55059
会员
会员
  • UID2019505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
1928楼#
发布于:2015-12-14 10:28
你好楼主,请问怎么报名学习?谢谢!18955562985
灸友62890
会员
会员
  • UID2020289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
1929楼#
发布于:2015-12-14 10:50

缘来如此
会员
会员
  • UID2020559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1930楼#
发布于:2015-12-14 18:52
找到组织了
天使蝴蝶恋
会员
会员
  • UID2020269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1931楼#
发布于:2015-12-14 19:35
有人吗
灸友55023
会员
会员
  • UID2019502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
1932楼#
发布于:2015-12-14 21:02
想多学习生活上用的知识
李焕
侠客
侠客
  • UID201758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1933楼#
发布于:2015-12-14 21: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焕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4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1、通评虚实论血气盛大名实,人体精气被夺为虚。气虚,主气肺虚,气逆时,肺的阳气无法肃降,足会发冷。以四季及五行来说,非克肺时节则生,遇相克时节则死。其余各脏依此类推。
2、重实,在有表热病时,不但表热且脉气充满又大。经与络皆实,寸脉会数而尺脉缓。若为滑脉病顺,如果为涩脉则病情逆。若一人五脏与骨肉间气血通畅流利,病邪无法侵犯,此人必能长寿。若是络气不足,经气有余,则会出现寸口脉为热脉较速,尺脉及皮肤会现寒象。若是在秋冬季节出现此脉,主病进。若是春夏时节出现此脉,则是正常。经脉虚,络脉满的人,其脉尺部呈现脉大且肤热的现象,寸口脉则为寒象,脉细小且涩。此种状况,如在春夏季节主死,适逢秋冬则生。络脉气满,经脉气虚,必灸阴经脉,针刺阳经脉。若经脉气满,络脉反虚,必灸阳经,针剌阴经。
4、寸口脉气虚弱,尺部也虚弱,就是重虚。气虚的人,言语不清,尺脉虚,即下焦虚,人步行蹒跚胆怯,脉内气血滑利者生,止涩艰辛者死。5、若寒气自手足四肢向头面胸部逆行而上,寸口之脉又充实,如果脉实但脉中气血滑利则生,脉充实绷紧手足逆冷死。如果脉呈实而满,又手脚冰冷,只有头热,若逢春秋二季则生,逢冬夏季则死,此当时令也。但如在春秋季时,脉呈现浮而涩,兼有身热手足逆冷者死。
吴泳茵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934楼#
发布于:2015-12-14 21: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4日《黄帝内经》第41课笔记:
大惑:针刺不得正法,导致伤及眞气,必使病情混淆不清(凡不知三部九侯 无法分别阴阳)。
虚实的真正定义:
实:血气盛大。
虚:人体精气被夺。实邪所造成的。
气虚:即主气之肺虚,气逆时,肺的阳气无法肃降,足会发冷。以四季及五行来说,凡非克肺的时节则生,遇到相克的时节就会死亡,依此来推理其它的病态。
正常人脚面是冷的,脚底是热的,因为气的运行应该是表寒里热的。脚是阴阳交会的极处,病之初始在四肢末梢。
重实:在有表热病时,不但表热且脉气充满又大。
经络皆实,就是经与络都是实的时候,寸脉会急而尺脉会缓,如果是滑脉就是顺着经走的,如果是濇脉就是逆经而行的,凡虚实的产生,必来自同属性的脏内。
络气不足,经气有余的,脉口热而尺寒,用脉来分寒热,热脉大寒脉小。
如以经络来分,经络是阳,内脏是阴,所以寸是阳,尺是阴;以经和络再细分,寸脉部分是经,尺脉部分是络。
经虚络满,经脉空虚,络脉充实,它的脉尺部会脉大且皮肤会热,寸口脉是寒的脉细小且涩。这种情况,在春夏季节会死,适逢秋冬则安生。
络满经虚,络脉气满,经脉气虚,灸阴经脉(强固阳气的作用),针刺阳经脉(让阳不外走)。
经满络虚,经脉气满,络脉虚,灸阳经,针刺阴经。
重虚:寸口脉气虚弱,尺部变虚弱。
有望诊,闻诊。气虚的人,言语不清,尺脉虚(下焦虚),步行蹒跚,胆怯。但是凡脉呈虚脉,并不代表都是阴虚的问题,这可是阳虚的表现(这个时候应该做补阳,阳补了阴就会回来,阳是人的力量,指有规矩,有逻辑等),脉内气血流滑利是则生,濇者则死。
阴实:脉实而满,手脚冰冷,可头是热的,这是死症。(举例:肝有病,肝是脏,为阴,可满不可实,如肝实了,体内运行的气就给堵了下不来小肠区,气就往上走,所以头热身冷)。这种情况在冬夏阳气最弱与最强时都很危险。
身形胀满如肿的,脉呈急数又大而坚硬,尺部脉软濇不合正常,因为四肢末稍在尺脉处,这样的病,从则生(从就是手足温暖,血液能达四肢末稍),逆则死(逆就是手足寒冷到极点)。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