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丽
新手
新手
  • UID2017687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61
180楼#
发布于:2015-12-10 17: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7班杨秋丽申请签到
2015中年12月10日《针灸大成》第42课心得
10、阴谷穴与横骨穴
阴谷在脚的内侧,在腘横纹内侧两条大筋中间是阴谷穴阴谷是肾经的合穴,因为阴经是井荣俞经合,属于木火土金水。合穴是水穴,肾经是水经,所以阴谷是肾经本穴,可以治虚、实症。肾经的阴谷穴,肾主水,阴谷穴又是水穴,水会生木,所以当遇到肝、胆的虚症时,阴谷穴可补肝胆,也可以泻金家大肠经的实症跟肺经的实症。跟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就是本穴。
对称治疗法,除了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以外。例如有病人他痛在委中。可以选择扎对侧,但偏偏这人没有左脚。怎么办?委中刚好是在弯曲的地方,所以找委中对侧的尺泽或曲泽都可以下针。如果是内侧痛,就可以扎少海。外侧痛就下曲池。穴道就是这样取的。又比如说,手肘撞到,是不是可扎对侧的解溪,对侧治疗就是这样子。例如有人在太渊这地方痛。偏偏这个人没有左手,那就扎脚下针太溪!这就是对称治疗。阴谷穴也是妇科大穴,像治白带都可以用
曲骨外开一寸的距离是横骨穴。横骨穴是冲脉、少阴交会的地方。所以,从这开始冲脉和足少阴肾经两者是重迭在一起的。冲脉是公孙在管。
11、大赫穴至肓俞穴
大赫穴在中极外开一寸,这是近取穴,像阴缩 ,睾丸缩到腹部里面去,妇人的赤带、白带 都可以在大赫穴这下针。
石门外开一寸是四满穴。到了四满的位置,几乎就到了我们的大肠,所以肠子泻痢、腹泻 、肠鸣 通通可以在四满下针。
中注就是阴交穴外开一寸。越靠近肚脐或天枢的地方,都可治疗大肠的问题。那肓俞呢,从神阙外开一寸就是肓俞。大家都知道神阙外开二寸是天枢穴。足阳明胃经跟任脉中间就是肾经。你一定要知道经络是怎么走的,当病人一痛起来的时候,若不在任脉上面,又不在胃上面,就是在肾经上了!而肾经跟冲脉是交接在一起的。
余娇
贫民
贫民
  • UID201815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50
181楼#
发布于:2015-12-10 20:09
中医经典特训7班余娇申请签到。《针灸大成》2015年12月10号42课学习心得:
三阴交是三条阴经的交会,血海有清血的作用,所以全身痒下合谷、曲池、筑宾、三阴交、血海,针下痒就同时去掉了。如果皮肤长癣就委中放血,这是临床治疗皮肤病的很好用的穴道。针灸是灵活的,要先有观念,有了后穴道就是自己选择,而不是被穴道摆布被书上的治症所封固,穴道是工具,我们治疗要用工具而不是被穴道役使。
一、阴谷、横骨穴
阴谷在脚内侧,大小腿呈九十度时在腿腘横纹处,阴谷是肾经的合穴,也是肾经的本穴。可以治虚实证。肾经属水,阴谷也是水穴,水生木,所以这个穴又可以补肝胆的虚症。又可以泄金家的实证。直腿时候阴谷在腘横纹内侧大筋旁,下针时弯腿时是下在两条筋的中间,而直腿时,中间是委中,外侧是委阳,内侧就是阴谷,下针下在大筋内侧。因为是本穴,只要引到气了水性就出来了。
对称治疗法的运用除了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以外,还运用在四肢的替代疗法,所谓替代法就是一个人残迹,没有相对应的某一肢体,就用手代替脚,手腕代替脚腕,手肘关节处代替膝盖关节处。阴谷是治疗妇科的大穴,治疗白带都可以用到。
横谷在曲骨穴旁开一寸位置,是冲脉和少阴交会穴,是冲脉和肾经重叠在一起的开始。治疗上一般是近取穴,治疗男女科方面问题。
二、大赫至盲俞穴
大赫在中级旁开一寸位置,治疗上也是近取穴,治疗阴缩、女性白带这类的生殖类问题。气穴在关元旁开一寸位置。石门旁开一寸就是四满穴,这个穴位基本到了肠的附近,治疗肠子的泄痢、腹泻、肠鸣。越靠近天枢或肚脐的穴道,越治疗肠子方面的问题。神阙旁开一寸是盲俞。我们要记得经络的走向,用于判断是那条经络出了问题生了病。就像肾经在任脉和胃经中间走,如果这个位置痛那就是肾经或者冲脉的问题。因为肾经和冲脉是重叠在一起的。
文斌
新手
新手
  • UID2018694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82楼#
发布于:2015-12-11 17: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1日《针灸大成》第43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1日《针灸大成》第43课心得
商曲在下脘穴外开一寸。肚脐(神阙)上一寸是水分,水分外开一寸没有穴道,下脘外开一寸是商曲。
肾脏病:水肿,下半身整个是肿的,小便滴滴答答,怎么处理?用任脉的水分穴,关元旁开二寸,足阳明胃经的水道,脚的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三皇穴下针后水就开始消,针完后第二天就消了一大半,这是治疗下半身水肿;若是脸肿,正面的脸是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巨髎等都在阳明经上,诸如此类。穴道要灵活运用,灵活运用就不用记。
石关穴在建里外开一寸,建里上去是中脘,建里外开一寸是石关,石关再上来是阴都,阴都是在任脉的中脘穴外开一寸。通谷在上脘穴上一寸,有两个通谷,一个在肾经,一个是膀胱经的本穴,就是在至阴的后面那个。治症一样是胃的停饮 ,胃不消化及一般的胃病。
幽门在巨阙穴外开一寸。在主力穴外开的穴道都可辅助主力穴,辅助它的治症。比如下针巨阙,心脏若还有闷痛,就在巨阙旁一寸下针,以加强力量,因此它是加强力量用的;当然,不是心脏病,却不扎巨阙而扎幽门。
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都是外开二寸,也就是到胸腔幽门穴后,就是斜上二寸,下面是一寸。从任脉外开四寸是足阳明胃经,外开二寸是足少阴肾经。
乳房有硬块,一看在肾经上,如果在其它经上治疗,效果不好。有几种处理的方式,问她:是不是在喂奶,她说:正在喂母乳。喂母乳时,知胸部乳房里是三焦的气脉集中处,到了再从这走,往这走,这时加强心脏的力量,加强足阳明胃经的经气,比如解溪、梁丘(止痛)、心脏的募穴巨阙,让奶水集中到乳头出来,因是在喂母乳期间。因为肾经与胃经之间有三焦在联络。三焦行阳,奶水都是阳,阳是白色的;如果看到黑色的就是阴,黑色的是乳癌;小孩子不会吃黑色的。看到奶水是白色的,这是阳,有三焦经在联络它,会集中到乳头出来,这时去强心脏;如果不是喂母乳,有个硬块在肾经上,初期硬块用灸,效果很好,灸即是找水,化瘀即可,初期硬块一定是钙等因累积而瘀堵,实际上是营养停留,灸它化开就成;如果是肾经,在肾经上下针;如果硬块才一个星期,很痛,是实症,在肾经上下针,应下针然谷,下针涌泉患者太痛苦;如果是虚症,病很久,按时很舒服,复溜上下针。这是在临床上选取穴位的方法。
两乳中间是膻中,下一寸六是中庭,中庭外开二寸,每隔一个肋骨,就有一个穴道。隔一个肋骨,就是《针灸大成》上的隔一寸六的单位。中庭外开二寸是步廊穴,可治胸肋痛等。
神封穴很接近膻中,步廊穴隔一个肋骨就是神封。
很多人乳房的硬块是累积在神封这边,在肾经上治疗;治硬块初期时,效果非常好。女人初期乳房有硬块,中药处理得当,就不会得乳癌,一开始最简单的方法是天应灸,哪边痛、哪边有硬块,就找天应,甚至于只要教知怎么灸,回去自己灸都可以,晚上没事看八卦新闻,顺便灸,看电视很开心,郁气就散了。神封穴治咳逆、乳痈 ,乳痈就是乳房硬块。
神封穴再隔一个肋骨是灵墟,灵墟在玉堂外开两寸,治咳嗽、胸满。灵墟再往上一个肋间,任脉外开二寸处是神藏穴,神藏是紫宫外开二寸,彼此治症差不多。
俞府是璇玑外开二寸,彧中是华盖穴外开二寸,俞府是肾经的最后一个穴位。临床上,如果说穴位是在任脉外开二寸的地方,都是在一寸半的地方进针。用这个角度,针下在一寸半的地方,从一寸半下针。针下去时,要下在肋骨交缝的地方,不要从两个肋骨中间扎,这样就不会伤到肺。如果扎得很深就会扎到肺。扎在两个胳骨中间,就不会扎到肺了,从一寸半往二寸扎,要用这种刺法进去,扎在两个胳骨中间。
气喘、咳嗽都可治。没有所谓的木火土金水,没有穴性的问题,它是天应,近取穴时,发气喘时,不用管是实的气喘还是虚的气喘,也不用管是热的气喘,冷的气喘,就因近取穴的缘故用它;但唯一要知道的。气喘若是吸入困难,要在肾治疗;如果是吐气困难,要在肺治疗,以治肺为主。因此气喘在处方与下针上都不一样。
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经气血流注在戌时(19——21点),肾经是(17——19点)。膻中穴是心包经的俞穴等于心包之募,心包经跟心经一样,只有九个穴道。
中医的生理学,心脏在这边,心包就是它的外膜,有很多膜把心脏包住,这就是所谓的心包。
中医的观念,心脏是君主之官,心脏本身不受病。在怀孕的最初时,中医认为是一滴真水(第一个肾脏),但看不到肾,只看到水,这个水就是肾脏,一个礼拜后进入肝脏,再过一个星期后到心脏。因此西医要到怀孕两周后才能查到怀孕,就认为人体第一个脏是心脏。中西医的观点在此一开始就不一样了。中医认为是肾脏,在怀孕的最早期,若受到药物影响,或是妈妈情绪不好,在这段时间会伤到心脏。怀孕时被伤到后果会很严重,如果使怀孕初期的太太心情好,就算是平常吵架,至少在怀小孩时多陪她,在开始的这二周心情保持很好的话,心脏就不受病,心脏一过去,到脾脏就不会受病了,这是怀孕最初期要特别注意的。很多西医看到小孩生出来是先天性心脏病,什么是先天?怀孕最初的二个星期,这段时间称为先天,这段时间非常重要。中医认为,心脏有问题是心包膜产生的问题而引起心脏病,这是基本的观念。为什么心脏象火?它本身不是火,是因心脏跳动时产生热,这个热就用火来代表。心包是相火。
冬天跟夏天要时间调整,像日光节约时间一样。当年的夏至到当年的冬至,心包经属火。当年的冬至到来年的夏至,心包经属水。夏天时,因身体很热,外面也很热,这时会过热,这时心脏的火将热发散出体外,因此夏天会流汗;冬天很冷,要将热内敛在身体中间,属性相水;因此在针心包经与三焦经时要注意,要看夏至到冬至属性是相火,心包经的木穴与三焦经的木穴是它的母穴;过了冬天后,属性是相水,金穴是它的母穴,木穴是它的子穴,半年会更换一次,这概念像日光节约时间一样要调一下。心包在中间,汗流不多,心热会往下走,而进入小肠,小肠的热会很强。因此冬天小便多,夏天流汗多,小便和汗是同源,这是初步的概念。
每天晚上七点到九点,这段时间心脏最不舒服,这是按时间发病,是时症。按照针灸甲乙经》:下心包经的俞穴、荥穴(无痛),效果都有的,反正越近手指越痛。
心包络会在胸腔膻中,男的找比较快,两个乳中穴的中间就是膻中,下面络到石门穴,石门穴是三焦之募,三焦的募穴,这两个是表里。石门穴是任脉上的穴道。
乳中穴旁开一寸处天池,天池穴是心包经的第一个穴位。如果乳房硬块正好在乳中穴外开一寸,就在心包经下针,灸还是天应,但选穴时要选心包经;只有在喂母乳期间是在阳明经上治,这样是确保奶水往下走,就不会有多余的奶水累积在乳房里面。临床可治:四肢不举 、腋下肿,这是近取穴。
天泉穴在手臂上横纹头下二寸处。
手弯起来时中间有条大筋外侧边是尺泽,大筋内侧是曲泽,大筋外侧是肺经,大筋内侧是心包经。穴道绝不在大筋上,在筋和骨中间。曲泽穴是心包经的合穴。阴经的井荣俞经合,阴经属性是木火土金水,合穴是水穴。阴经就是木火土金水,阳经就是金水木火土;合穴就是水穴,有一种是主客、本穴治疗。
什么是本穴?如果心包经在冬天时,冬至后,心包经的曲泽穴是心包经的本穴,意思是此穴的穴性与该经的属性相同,这是本穴。
委中痛,委阳痛,都在膝盖的后面,可在曲泽、曲池下针,是下对侧。
心脏非常容易受到惊吓,心主汗,因此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患者就会发汗;不管是中风、中脏,都知心脏有问题,舌强不能语,发一点点汗,疗效就出来了;还没有出汗,就还没恢复正常,就要再治,这是基本常识
余娇
贫民
贫民
  • UID201815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50
183楼#
发布于:2015-12-11 17:56
中医经典特训7班余娇申请签到。《针灸大成》2015年12月11号43课学习心得:
一、肾经走向
肾经在任脉旁开一寸位置,临床上很多人说是五分,因为经络一定是在肌肉和肌肉中间,而一寸的位置刚好是肌肉之间的位置,所以我们在腹部肾经下针,要在任脉旁开一寸的距离下,而肾经从横骨穴就和冲脉重叠在一起运行。我们一定要对经络的运行路线和走向特别熟悉,这样有利于我们对病位的诊断,特别是对于乳房里有块的,就是根据肿块在那一条经络来取穴治疗的。
对于近取穴,最简单的记忆方法就是,靠近那个身体内部的器官,就是可以有治疗这个器官问题的穴位。如靠近大肠的穴道都有治疗大肠疾病的功能,靠近肺脏的可以有治疗肺脏的功能,靠近生殖器官的就有治疗生殖器官的功能等等,不在一一列举。
二、商曲穴
商曲在下腕穴旁开一寸位置。病人下身水肿是肾脏病,伴有小便滴漏不止,可以取穴三皇穴加水分、水道,针下了第二天就消肿了。如果是面肿的人,就是阳明的问题,选阳明的四白、承泣、巨髎等。穴道就是灵活运用,不用死记硬背,按照病的经络来判断及取穴。
三、石关至幽门穴
石关在建里外开一寸位置,治疗胃的一些疾病。阴都在中皖外开一寸位置,通谷在上腕旁开一寸位置,治胃部疾病,比如停饮、不消化。巨阙旁开一寸是幽门,这个穴位有辅助提高巨阙穴功效的功能。如果你下针巨阙心脏还是闷痛,就是巨阙旁开一寸、两寸的位置下针来加强巨阙穴的力量。
四、步廊穴
在幽门穴后,肾经到达胸腔部位,就是任脉旁开两寸的距离了。依次为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穴。比如今天女病人来看乳房硬块问题,你看它长在任脉旁开两寸位置就是肾经的问题,如果在任脉旁开四寸位置就是胃经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推断病在那一经。如果是喂奶期的妈妈就强心和加强足阳明的经气,就会没有了。初期的硬块可以用隔姜灸的办法将它化掉,若是新病就取子穴如果虚症就取母穴。步廊在蟺中穴下一寸六中庭外开两寸距离,往上去每隔一根肋骨就是一个穴道。
五、神封至俞府穴
神封在步廊直上一根肋骨的距离,很多人初期的硬块都是在这个位置出现,所以要取肾经来治疗。初期的就可以让病人自己找到疼的位置,在家看开心的电视剧边隔姜灸乳房的痛处。治疗咳逆、乳痈、乳房硬块。神封上一根肋骨是灵墟,在上一寸是神藏穴,俞府在璇玑外开两寸位置,彧中在华盖旁开两寸位置。治症都是近取穴的取穴原则。扎俞府和彧中时要平刺,要扎在两根肋骨交缝的位置,不能深刺,否则会扎到肺。
六、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主晚上7点到9点,心包是相火,是心脏产生的火传到了心包。心包的募穴是蟺中穴,一共有九个穴道,心包是心外面的一层膜,心脏是不受病的,要是病都是病在心包上。中医认为人在母体里时最先行成的是肾,然后是肝,然后是心,所以在第一周和第二周时,是肾与肝的发育期,一定要避免误食西药,然后要保持情绪上的愉快,以免生出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
心包在夏至到冬至五行属火,下一年的冬至到夏至属水,是变化的。夏天天气炎热,身体内部也热,就用流汗的方式来散发。冬天天气寒冷,要把热度收敛到身体,所以就属水。所以针心包和三焦时要看夏至和冬至。跟随着五行属性的变换,心包和三焦的子母穴都在变化,在针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一点。心包络会在蟺中,下面络到三焦的募穴石门,两条经络相表里。
七、天池至曲泽穴
天池在乳中旁开一寸位置,是心包经的第一个穴道。如果妇人乳房有硬块在此处,就选心包经来治疗。哺乳期的妇人在胃经治,保证奶水向下走。近取穴治疗四肢不举、腋下肿。
天泉在手臂横纹头下两寸位置,也是近取穴治疗相关病。曲泽在手肘横纹处内侧位置,是心包经的合穴,是水穴。当经络五行各属其性,五输穴的穴
何丽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84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84楼#
发布于:2015-12-11 23: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51211日《针灸大成》第43课心得
 
12、商曲穴
商曲穴,位于下脘穴外开一寸,若有一病人肾脏病,水肿,整个下半身都是肿的,小便也滴滴答答,我们可用任脉的水分穴,足阳明胃经的水道,脚的三皇穴:阳陵泉、地机、三阴交,来治疗。三皇一下,水就开始消
 
13、石关穴至幽门穴
石关位于建里外开一寸,为近取穴,治疗胃的问题。
石关往上为阴都,阴都位于中脘外开一寸,足少阴肾经的经气流注是由下往上的。
通谷穴位于上脘穴旁开一寸,我们有两个通谷,一个在肾经上,一个是膀胱经的本穴,治症一样,都能治疗胃的停饮、胃不消化等胃病。
幽门位于巨阙穴外开一寸,在主力穴外开的穴道都可以辅助主力穴,加强效果,辅助治疗。比如,我们下了巨阙,心脏若还有闷痛,就可在巨阙旁一寸再下针来加强效果。
 
14、步廊穴
再上来是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都是外开二寸,到了胸腔幽门穴以后,就斜上外开二寸,下面的是一寸
如有一太太有个乳房硬块长在肾经上,如果她在喂母乳的话,我们可以加强她心脏的力量,加强足阳明胃经的经气,比如说解溪、梁丘(止痛),心脏的募穴巨阙,让奶水集中到乳头出来,因为肾经跟胃经之间,有三焦在联络它,三焦行阳,奶水是白色的,都是阳,如果不喂母乳,硬块初期用灸的效果最好。可以针完再灸,在肾经上下针,在天应穴上灸。
两乳中间是膻中穴,跟步廊隔一个肋骨。治症:咳逆、乳痈,乳痈就是乳房硬块,女人初期乳房硬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应灸,哪有硬块灸哪里。
神封穴再隔一个肋骨为灵墟穴,灵墟在玉堂外开二寸。治症都差不多,治咳嗽、胸满。
灵墟再往上一个肋间,也是任脉上紫宫穴外开二寸的地方,是神藏穴,治症也差不多。
璇玑外开二寸为俞府穴,彧中是华盖穴外开二寸,俞府是肾经的最后一个穴道。俞府跟彧中,下针都是从身体内侧往四肢方面斜刺,在任脉外开一寸半的地方进针,刺到二寸的地方,针下去的时候,要下在肋骨交缝的地方,如果扎太深会扎到肺。
 
十二、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经气血流注的时间在戌时,为晚上七点到九点。肾经是下午五点到七点。心包经的俞穴等于心包之募,就是膻中穴。心包经跟心经一样,只有九个穴道。
中医的看法为心包就是心脏的外膜,有很多膜把心脏包住,就是所谓的心包。
中医的观念,心脏是君主之官,心脏本身不受病,心脏有问题是包膜产生的问题而引起心脏病。为什么心脏相火?因为心脏不断的跳动产生热,我们就用火来表示。
冬天跟夏天的时间要调整,当年的夏至到当年的冬至心包经属火,当年的冬至到来年的夏至,心包经属水。
夏天的时候,因为身体很热,这个时候心脏的火会把热发散掉,所以我们夏天会流汗,冬天的时候很冷,我们要把热内敛在身体里,所以属性相水。在针心包经跟三焦经时要注意,看是什么时节,夏至到冬至属性为火,心包跟三焦经的木穴为它的母穴,如果是冬至到来年的夏至,属性为水,金穴即为它的母穴,木穴变为子穴。半年换一次,就像日光节约时间一样要调一下。心包在中间汗流不多,心热会往下走,进入小肠的热会很强,所以冬天小便多,夏天流汗多,小便和汗是同源。
心包络会在胸腔膻中,两个乳中穴的中间,就是膻中穴,下面络到石门穴,石门穴是三焦之募,这两个是表里,石门穴是任脉上的穴道。
 
1、天池穴至曲泽穴
乳中穴旁开一寸为天池穴。天池穴是心包经的第一个穴道。治症:四肢不举,腋下肿,为近取穴。
第二个穴道是天泉穴,天泉穴在手臂上横纹头下二寸,也是近取穴。
第三个穴道是曲泽,我们把手弯起来的时候,手肘中间有一条大筋,大筋外侧上面那一点是尺泽,跨过大筋内侧就是曲泽,曲泽穴是心包经的合穴。属水。
如果在冬天,冬至后夏至之前,曲泽穴就是心包经的本穴。
杨秋丽
新手
新手
  • UID2017687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61
185楼#
发布于:2015-12-12 08: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7班杨秋丽申请签到
2015中年12月11日《针灸大成》第43课心得

肾经走向:
从神阙到心蔽骨属任脉,肾经是外开任脉一寸,过去有人讲五分,临床上看是一寸,因
为我们讲经络一定在肌肉跟肌肉中间,而一寸这刚好有肌肉。肾经的走向正好等于冲脉,与冲脉相等。所以你要知道在这条经上的问题,就在肾经下手,这能帮助你诊断,当然也属于冲脉。
乳房的硬块,在阳明胃经上,就在胃经上治疗,如果在肾经上面,就在肾经上治疗。心包、心经都过乳房,要看硬块在哪。乳房的下方是肝经的所在。如果硬块正好在乳头上,下针是以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来治疗,诸如此类的。
所谓的近取穴最简单记的方法,它只有靠近大肠的地方,一般来说都可治大肠的问题。
靠近腹部这边,就是小肠、膀胱、女人的子宫胞户、卵巢等,治疗妇科的近取穴,或男人小便问题等等,诸如此类。所以你只要记得近取穴都是在附近,这样就不会错。这是近取穴的观念,接近心脏的,就是治心脏,接近肺的,就是治肺,这是近取穴的观念哦。
12、商曲穴
商曲在下脘穴外开一寸.有个病人来是肾脏病,水肿 ,下半身整个是肿的,小便也滴滴答答的,那怎么处理呢?用任脉的水分穴,关元旁开二寸,足阳明胃经的水道,脚的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三皇穴下进去,水就开始消。针完后第二天,就消了一大半,这是下半身水肿。若是脸肿,正面的脸是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巨髎等都在阳明经上面,诸如此类。
13、石关穴至幽门穴
石关穴在建里外开一寸。大家都知道,建里上去是中脘,建里外开一寸是石关。
阴都,阴都是在任脉的中脘穴外开一寸.
通谷在上脘穴上一寸。我们有两个通谷,一个在肾经里面,一个是膀胱经的本穴,就是在至阴的后面那个。治症一样是胃的停饮,胃不消化及一般的胃病。
幽门是从巨阙穴外开一寸。在主力穴外开的穴道都可以辅助主力穴,
辅助它的治症。比如说,我们下了巨阙,心脏若还有闷痛,你就在巨阙旁一寸下针,来加强力量,所以它是加强力量用的。
14、步廊穴
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都是外开二寸,也就是说到了胸腔幽门穴以后,就是斜上二寸,下面是一寸。从任脉外开四寸,就是足阳明胃经。外开二寸是足少阴肾经。
中庭外开二寸,就是我们的步廊穴,胸肋痛等都可以在这治.
例如有个病人她的乳房硬块正好在肾经上面,处理的方式有①如果病人正在喂奶,喂母乳的时候,我们知道胸部的乳房里面是三焦的气脉集中处,这时候我们加强她心脏的力量,加强足阳明胃经的经气,比如说解溪、梁丘(止痛)、心脏的募穴巨阙,让那个奶水集中到乳头出来。肾经跟胃经之间,里面有三焦在联络它。三焦行阳,所以奶水都是阳,阳就是白色的。你如果看到黑色的就是阴,黑色的就是乳癌了。小孩子不会吃黑色的。你看到奶水是白色的,这就是阳,有三焦经在联络它,它会集中到乳头出来,这时候你去强心脏。②如果不是喂母乳,硬块在肾经上面,初期硬块用灸的当然很好啊,灸本来就是找水,如果这化瘀了,初期硬块一定是钙等等的东西累积在那,实际上就是营养留在那里。我们就灸它。如果是肾经,当然在肾经上下针啊。如果硬块才一个星期,又很痛,这是实症。如果是实症的话,在肾经上下针,可以以是涌泉或者然谷。如果说是虚症,就在复溜。病很久了,按了很舒服,复溜上下针。这是我们在临床上
选取穴道的方法。
15、神封穴至俞府穴
神封穴很接近膻中。你把步廊穴隔一个肋骨,就是神封。神封穴治咳逆 、乳痈 ,乳痈就是乳房硬块。很多人乳房的硬块是累积在神封这边,我们要在肾经上治疗。治硬块初期时,效果非常好。所以女人初期乳房硬瑰,中药处理得当,就不会得乳癌,一开始就该处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应灸,哪边痛,哪边有硬块,就灸天应。
神封穴再隔一个肋骨。就是灵墟。灵墟在玉堂外开两寸。玉堂穴外开二寸就是灵墟。治症都是一样,治咳嗽、胸满。灵墟再往上一个肋间,属于任脉外开二寸的地方,是神藏穴,神藏是紫宫外开二寸,彼此治症差不多。
俞府跟彧中,俞府是璇玑外开二寸,彧中是华盖穴外开二寸,俞府是肾经的最后一个穴
道。临床上,扎俞府跟彧中时,刺法是从一寸半往二寸扎,要用这种刺法进去,扎在两个胳骨中间。气喘、咳嗽,几乎都可以治。
十二、手厥阴心包经
用中医的生理学来看,心包就是心脏的外膜,有很多膜把心脏包住,这就是所谓的心包。
中医的观念,心脏是君主之官,心脏本身不受病。那你在怀孕的最早、最初的时候,中
医认为是一滴真水,所以中医认为第一个肾脏,但你看不到肾,只看到水,这个水就是肾脏,再一个礼拜后进入肝脏,再过一个星期后到心脏。西医要到怀孕两周后才能查到怀孕,就认为人体第一个脏是心脏。这就是中西医的观点在一开始就不一样了。中医认为是肾脏,所以在怀孕的最早期,若受到药物影响,或是妈妈情绪不好,在这段时间伤到心脏。在这二周保持很好的话,心脏就不受病,心脏一过去,到脾脏就不会受病了,这是最初期。所以很多西医看到小孩生出来是先天性心脏病,什么叫先天,这段时间就是先天,所以这段时间很重要,非常重要。
1、天池穴至曲泽穴
①在乳中穴旁开一寸,这个穴道叫天池。天池穴是心包经的第一个穴道。例如有个妇人,它的乳房硬块,正好在乳中穴外开一寸,那就在心包经下针。灸还是在天应。在选择穴道时就要选心包经。只有在喂母乳那段时间,是在阳明经上治,这样是确保奶水往下走,就不会有多余的奶水累积在乳房里面。临床上的治症包括:四肢不举 、腋下肿 。因为这是近取穴。
②第二个穴道呢,是天泉穴。天泉穴在手臂上横纹头下二寸,就是天泉。
③第三个穴道是曲泽,我们把手弯起来的时候,中间有一条大筋。大筋的上面外侧那边,
就是尺泽,大筋跨过来这边内侧,就是曲泽。大筋外侧是肺经。大筋的内侧是心包经。曲泽穴是心包经的合穴。阴经的井荣俞经合,阴经属性是木火土金水。
心包经的曲泽穴是心包经的本穴。意思就是,这个穴的穴性跟该经的属性相同,这就是我们的本穴。
④心主汗,所以心脏功能回复的话,病人会发汗。不管是中风、中脏,我们都知道心脏有问题,舌强不能语,发一点点汗,效果就出来了。还没有出汗,就还没回复,就要再治,这是基本常识。
文斌
新手
新手
  • UID2018694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86楼#
发布于:2015-12-12 10: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2日《针灸大成》第44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2日《针灸大成》第44课心得
手有六条筋:心和小肠、肝胆、脾、三焦、肾筋和膀胱、肺和大肠。
    横纹头上五寸处是郄门,郄门穴是心包经的郄穴,郄穴有较强镇痛、止痛之效。
    手腕的关节横纹头上一寸处是间使穴;在二寸处是内关; 腕掌横纹的中点处是大陵;往上五寸是郄门;手掌横纹头上三寸是间使。
“指针”是将指头当针用,指针是用于儿科,下针小孩就哭,用指针能退烧、退热、治小孩受惊吓,小孩眼歪。有个特别的名称“天河水”。
一定要清楚间使穴是专治手麻,手麻下针间使立愈。手麻在心包经上,就下针大陵即可。一般采对侧穴,如用同侧是导引。手麻下针在间使,要子母补泻,就对侧下针,手麻消,这是导引法。
间使穴是心包经的经穴,心包经的经穴属金,心包经在当年的冬至到笫二年的夏至时,间使穴是它的母穴,这是会变动的,治症很多。
内关在掌上横纹上二寸处,此穴非常好用。内关穴可止吐,也可催吐。晕车呕吐、怀孕呕吐、吃饭呕吐,就手指压内关;当压内关时,专心意念默念“我不想吐!我不想吐!”就不想吐:若压内关,想“我想吐!”那就会吐。一般是用于吃坏肚子又吐不出,手伸进去嘴里抠也出不来,就压内关并心里想:我想吐!我想吐!会很恶心就全部吐掉了。因心包经在管心脏,心藏神,因此心神很重要。男按左手,女按右手,实际上无所谓左右。
上吐下泻时指压内关,想:我不要下利!就不会下利!看怎样做,人体很奇妙,临床上很有效,内关之效很有名。下针内关时,一般配合公孙,公孙主冲脉,跟着肾经往上直接冲到胃,下针公孙后,再下针内关可治胃、心、胸。如长年气喘,公孙、内关都可用。内关穴管奇经八脉的阴维脉,当下针公孙(公孙管冲脉)后,再下针内关(内关管阴维脉)。什么是“维”?简单讲是肋骨里面叫阴维,围一圈;肋骨外面叫阳维,围一圈。患者说“心口痛”问在哪?答:“在肋骨里面”,就是内关穴;如果在肋骨外,就是阳维。
内关穴是心包的络穴,络穴与原穴一样,无所谓虚实补泻,实症、虚症都可治,内关穴是大穴;几乎任何的胃病、心脏病、气喘,都可用。急症,喘得很厉害,怎么治?当即下针公孙、内关,喘就消大半了;同样的,心脏痛得很厉害,立刻下针公孙、内关,痛就减轻了;胃痛得很厉害,下针公孙、内关,胃痛立消;若知是胃痛,下针公孙、内关后,再下针足三里、中脘。治疗动脉血管堵塞、心肌梗塞时,公孙、内关下针后,再下针关元、巨阙、天突;若是气喘还是下针公孙、内关,再下针肺经的中府、云门、肺俞。诸如此类,要懂得调整,公孙、内关都一样。
内关穴往下二寸是大陵穴。大陵、神门是对着手掌方向下针,神门对着少府,大陵对劳宫穴的方向。
临床,左后脚跟痛,在对侧取穴,下针右手大陵,因手掌弯起来后外形象脚后跟。如果要更精准,可用硬的筷子找压痛点,从大陵对压痛点穿刺过去,这样很精准。一针下去,痛就立消。手上下针时,患者的脚像跳芭蕾舞一样,是踮起来的,怎么找?大陵穴不动,而是从大陵对痛的地方下针,没有固定穴位。
大陵穴是心包经的俞穴,属土。当年的夏至到年底的冬至,心包经是相火,属性是火,大陵穴是子穴。心包的实症在此下针。例如,乳房硬块,在乳中穴旁开一寸天池,心包经上,初症会有剧痛,也可能己痛了三、四个月,拒按;拒按是中医的实症,实症不喜按,虚症时喜按,虚不单是指人体虚,虚就是没有,就喜按,这是虚症,虚症出现时下针母穴。有可能已患病好几个月也是实症。当有痛及红肿都下针子穴。
手轻握拳时,中指、无名指尖所到处是劳宫穴。解剖学是在第四个指掌骨和笫三指掌骨的中间,即手掌的正中间。劳宫穴是荥穴,属火,当年的夏至到冬至,因属火,相同穴性是本穴。儿科治症,手的推拿,小孩子退烧,都是以劳宫为基准。手掌心因汗较多,不会在此灸,用下针或推拿。这里有三关。
最后一个穴位是中冲,中指的指尖是中冲穴。中冲穴是井穴,可退烧。心包络直接络到喉咙的舌后。心开窍于舌,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眼,脾开窍于唇,肺开窍于鼻。除内脏外,最主要是因有心包络与三焦夹在中间,因此内脏与外面的器官是相连的。
心包经气血的流向是从上往下走。心包经因是与心脏在一起,其偏向走阴;而三焦完全是行阳气的。三焦是行阳气,全身上下的内脏之间,布满了三焦。市场买牛腱,肉在中间,白白的那一层把它包着的,就是三焦;内脏包裹着很多网,拉开来就是三焦;三焦行阳,心包是阴,这两个是表里经,一个阴一个阳。
中医的脏腑:所有的腑就是消化系统,包括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腑是阳,脏是阴:肝、心、脾、肺、肾,外有心包护卫于心。三焦结束后到肝胆经,十二经络就会结束。三焦行阳是无所不治的。
中冲是井穴,井穴是木,由夏至到冬至是属火,井穴是其母穴。按补井当补合,如用中冲当母穴,患者会很痛,而是在合穴上做补,不要在井穴。三焦与心包是配合节气交换的。
十三、手少阳三焦经
    1、三焦:上焦、中焦与下焦
肚脐以下是下焦,胸蔽骨到肚脐是中焦,胸蔽骨以上是上焦,合为三焦;上焦如雾,雾是很轻的,非常干净,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上焦如雾是因膀胱在小肠前面,大肠在小肠上方,肾脏在小肠的后方。水经小肠加热,水气蒸发而上升至上焦部,因此上焦如雾。这是指正常人。
三焦就是网络、网膜,横跨肝、胆、脾胃,完全是消化的地方,当中焦气快没有时,人会呈现的是“嗝”(就是打嗝,打嗝古人称“哕”),这症状不单单是“哦”(打嗝的声音),此时还可吃东西,却表示中焦气快没了,三焦是阳气;这是很危险的。
下焦如渎,这是指下焦较脏,是有很多食物残渣处。三焦看起来都是黄色的,古字上面这个“焦”,就是“膲”。黄帝内经》: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水道是三焦在管;膀胱经是“州都之官,津液出焉”。肚子腹水胀满满的,这是在三焦水道、阳气不通。一般来说,常用行阳的手法,不管是下针或用药,只要阳气顺,水不会瘀积。
余娇
贫民
贫民
  • UID201815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50
187楼#
发布于:2015-12-12 22:30
中医经典特训7班余娇申请签到。《针灸大成》2015年12月12号44课学习心得:
一、郗门至内关穴
郗门在手大陵穴与曲泽连线上,距离大陵上五寸位置,是心包经的郗穴,具有止痛、镇痛的功效。人体有十二经筋,手有六筋。靠近肺经太渊的这条经筋是心与小肠。手臂的正中间有两条大筋,肺经与同侧的大筋之间的一条是肝胆,同肺经侧就是脾胃,与心经同侧的这条筋是三焦,心经同侧与心经肩的一条是肺与大肠。心经侧的是肾与膀胱。这就是手六筋。学习这手六筋就是要在儿科里用到指针,以指头代替针来治疗小孩子的发烧、退热、惊风、小孩眼歪。
内关在腕横纹上两寸位置,间使在内关上一寸位置。手横纹中间就是大陵。间使专门是心包经的经穴,五行属金,是今年冬至到明年夏至心包的母穴。治疗手麻,病人手心包经麻下同侧大陵穴,下针就好。如果导引就是下对侧间使根据新症、久症取子母穴治疗。
内关是心包的络穴,是个大穴,非常好用,治疗很多病,几乎治疗任何的胃病、心脏病、气喘,治疗呕吐或者催吐都非常好。治疗时男左女右按压。下针时一般和公孙同做。公孙主冲脉,治疗胃心胸病,所过而治。内关管七经八脉的阴维脉,阴维脉管肋骨里面横着的一圈圈。当病人来了是急症,痛啊喘啊的很厉害,喘病的内关、公孙下去喘就下去一大半,在针中府、云门、肺俞就解了。心脏痛的、心肌梗塞、心动脉堵塞的,下内关、公孙在加上治疗心脏病的巨阙、关元、天突就解了。胃痛的厉害就内关、公孙加上中皖、足三里、关元就解了。
二、大陵、劳宫、中冲穴
大陵是心包的俞穴,五行属土,在今年夏至到冬至时,就是心包经的子穴。在手腕横纹中点,下针都是代替手掌方向下针。大陵透劳宫,神门透少府。有人左脚脚跟痛,就用象型治疗法,找到对侧手掌的压痛点,从大陵透压痛点。一妇女乳房心包经上有硬块,是刚起不久,这就是心包的实症,就可以在今年夏至到冬至这个季节的子穴大陵上治疗。如果这个妇人痛了三四个月了,触诊是拒按的话,也是实症,同样取这个穴来治疗。如果红肿及痛都在子穴治疗。
劳宫穴在手握拳时中指和无名指指到的地方,解剖学的第四和第三掌骨的中间。是心包的荣穴,心包经在今年夏至到冬至属火,劳宫也属火,所以也是本经的本穴。在儿科治疗上,比如推拿啊,都是以劳宫穴为基准。
中冲穴在中指的指尖处,是井穴,在今年夏至到冬至时属火,中冲在这段时间就是母穴,如果补井就补合。中冲可以退烧。心包是直接络到喉咙的舌后。心开窍于舌,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唇,肺开窍于鼻,除了内脏以外,最主要的是心包络和三焦是夹在中间的,所以内脏与外面的器官是连到的。
心包的气血流向是从上往下走的,心包和心在一起,所以偏于行阴。而三焦则是行阳,所以全身上下的内脏都布满三焦的油网。脏是阴,有肝、心、脾、肺、肾、心包。腑是阳,是消化系统,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三焦和心包是要配合节气交换来确定本经属性以及子母穴的。
三、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上焦、中焦、下焦
人体躯干部分为三段,以心蔽骨为界,上是上焦,心蔽骨至肚脐是中焦,肚脐以下是下焦。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以小肠为中心,膀胱在小肠前面,大肠在小肠上方,肾脏在小肠后面,小肠气化水液上升到上面,很干净。三焦是连通内脏的,横跨肝胆脾胃,当中焦快没气时候,就是不停的有嗝声。下焦如渎就是说下面比较脏,都是装的一些食物的残渣。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水道就是三焦在管。膀胱经是州都之官,津液出焉。肚子腹水涨满就是水道不通,所以一般就用行阳的办法,只要阳气顺,水就不会累积。人心情平稳、很安定时,气会顺三焦散布全身。当有欲望时,三焦的气就会回来,集中在命门,在高潮时从命门发射出来
何丽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84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88楼#
发布于:2015-12-13 00: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51212日《针灸大成》第44课心得
 
2、郄门穴至内关穴
郄门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五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也就是两条大筋之间。郄门穴是心包经的郄穴,有镇痛、消炎的作用。
郄门穴往前二寸为间使穴,也在两条筋的中间,间使穴是心包经的经穴,属金,间使穴在当年冬至到来年夏至的时候是心包经的母穴。这时的虚症可在此处补之。
间使穴再往前一寸为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掌上横纹上二寸,内关穴可以止吐,也可以催吐,晕车时,或是妊娠想吐时,用手按住内关穴,同时告诉自己说“我不想吐”就不想吐了,如果催吐,手按住内关同时告诉自己“我想吐、我想吐”男取左女取右,因为心包经在管心脏,心藏神,所以我们的心神很重要。内关配合公孙下针时,可治所有胃方面、心口方面、气胸方面的问题。因为公孙管冲脉,内关管阴维脉,什么是“维”简单的观念是肋骨里面围一圈叫阴维,肋骨外面围一圈叫阳维。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络穴跟原穴一样,无所谓虚实补泻,虚症实症都可以治疗,内关穴是大穴。
 
3、大陵穴、劳宫穴、中冲穴
从内关往前二寸,为大陵穴。大陵穴在腕掌的横纹中,也在二筋之间。大陵穴下针时,要像禅门一样,对着手掌方向下针,对着劳宫的方向下。
如有人脚后跟痛,用类比法可下对侧手的大陵穴,我们可用笔管等硬物按压一下找压痛点,找到后下针时从大陵穴对着压痛点穿刺过去,一针下去痛就去掉了。
大陵穴是心包经的俞穴,属土,心包经相火时,大陵穴是子穴,心包实症治此。
劳宫穴,手轻握拳时,中指无名指所到的地方为劳宫穴,也就是第四个指掌骨与第三个指掌骨的中间,劳宫穴是荣穴。属火,当心包属火时,劳宫穴为本穴,我们在儿科治症,手的推拿,让小孩子退烧都是以劳营为基准。手掌汗比较多,所以劳宫一般不灸。
心包经的最后一个穴道是中冲穴,从劳宫穴直走到中指,中指的指尖为中冲穴,中冲穴是心包经的井穴,可以退烧。心包经直接络到喉咙的舌后。中医说心开窍在舌,肾开窍在耳、肝开窍在眼,脾开窍在唇,肺开窍在鼻。除了内脏外,最主要的是因为有心包络跟三焦夹在中间。所以内脏跟外面的器官是连着的。
心包经的气血流注从上往下,心包经因为跟心脏一起,所以它是偏向走阴的,三焦完全是行阳的,全身上下的内脏之间,布满了三焦,三焦经跟心包经为表里经。
中医的观念是所有的腑,腑就是消化系统。包括我们的小肠、胃、大肠、膀胱、胆、三焦,为阳,脏为阴,包括肝心脾肺肾、心包。三焦行阳,是无所不治的。
中冲穴是心包经的井穴,属木,当心包相火时,井穴为它的母穴,补井当补合,那我们就要在合穴上做补泻。
三焦跟心包都要配合节气交换。
 
十三、手少阳三焦经
1、三焦:上焦、中焦与下焦
肚脐以下我们称下焦,胸蔽骨到肚脐称中焦。胸蔽骨以上称上焦,合为三焦。上焦如雾,雾是很轻很干净的,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三焦就是网络、网膜,它横跨肝胆脾胃,是消化系统。当中焦气快没有了的时候,病人会打隔,古人称“哕”虽然此时还可以吃东西,但表示中焦气快没了,是很危险的症状。
下焦如渎,表示下焦比较脏,是有很多食物残渣的地方。三焦看起来都是黄色的。黄帝内经里认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像肚子腹水满满,水道不通、阳气不通,都是在三焦上,我们常用行阳的手法,只要阳气顺,水就不会累积。
平常人在打坐的时候,当心情很平稳,很安定的时候,气会顺着三焦,散布到全身四肢。当你有欲望时,三焦的气就会慢慢回来,集中到命门。所以在行房的时候,三焦集中力量到命门,再从命门这边,发射力量出来,这样才能有高潮排精。这都属于三焦来管。
三焦经有二十三个穴道。三焦经跟心包经是表里经。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亥时,气血流注到三焦经。
杨秋丽
新手
新手
  • UID2017687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61
189楼#
发布于:2015-12-13 07: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7班杨秋丽申请签到
2015中年12月12日《针灸大成》第44课心得
2、郄门穴至内关穴
①郄门穴是心包经的郄穴。郄穴镇痛、止痛的效果很好的手肘横纹,这是两个筋的中间。大筋的外侧是肺经的尺泽,大筋的内侧是曲泽。从手横纹头,这边有两条筋。在这个筋约上五寸的地方,就是郄门穴。
手有六筋:赤筋,青筋,黄筋,三焦筋,肾筋,膀胱筋,(三焦的中间有肺筋和大肠筋)
②从手腕的关节,横纹头上三寸的地方,这个穴道叫间使穴。间使穴是专治手麻,如果有人很手麻,间使针一下马上就去掉了。比如,手麻在心包经上面,我们下大陵,大陵下去很快就好。我们一般采对侧。如用同侧,我们叫导引。比如说手麻,我下针在间使,我要子母补泻,就在对侧下针,手麻就去掉了,这叫导引法。
③心包经在今年的冬至到笫二年的夏至,间使穴是它的母穴,这是会变动的哦。
内关在掌上横纹上二寸的地方。内关穴非常好使用。内关穴本身可以止
吐,也可以催吐。那天坐在公交车上面,晕车呕吐 ,或者是怀孕呕吐、吃饭呕吐,你就用手压内关。当你手压内关时,要告诉你自己“我不想吐!我不想吐!”要专心哦!这样就不想吐了,若你手压内关,想“我想吐!”那就吐掉了。一般我们是用在吃坏肚子,又吐不出来时,手伸进去抠也出不来。就压内关并心里想,我想吐!我想吐!好恶心就全部吐掉了。有人上吐、下泻,按着内关想,我不要下利!就不会下利啦!看你自己怎样做,人体很奇妙,临床上很有效,可以试看看。
内关的时候。一般是配合公孙在做。大家现在知道公孙主冲脉,跟着肾经上来直接冲到胃,所以下公孙以后,再下内关可治胃心胸。我们所有胃方面、心口方面、气胸方面如长年气喘 ,公孙、内关都可以用。内关穴管奇经八脉的阴维脉,所以当你下公孙时,管冲脉。再下内关,内关管阴维脉。肋骨里面叫阴维,围一圈。肋骨外面叫阳维,围一圈,所以如果有人说“我心口痛”问在哪,回答在“肋骨里面”,就是内关穴。如果在肋骨外,就是阳维。
内关穴是心包的络穴,络穴跟原穴一样,无所谓虚实补泻。虚实症可以在这治疗。内关穴是大穴。几乎任何的胃病、心脏病、气喘,通通可以用。例如人喘得很厉害,是急症公孙、内关先下去,喘就去大半了;又如一个人心脏痛,痛得很厉害,来的时候,公孙、内关下去就减轻了;胃痛得很厉害,针下去胃痛
就去了。若你知道他是胃痛,公孙、内关扎下去后,再扎足三里、中脘,一路下去。那心脏痛、心口痛,治疗动脉血管堵塞、心肌梗塞的时候,公孙内关下针以后,再下关元、巨阙、天突。若是气喘还是下公孙、内关,再下肺经的中府、云门、肺俞。
3、大陵穴、劳宫穴、中冲穴
内关穴往下走二寸,就是大陵穴。临床治疗左后脚跟痛,下针右手大陵。在对侧取穴。如果要下得更精准。可以用硬的筷子、找找到压痛点,就从大陵对压痛点穿刺过去,一针下去,痛就当场就去了,后跟就可以踩到地上去了。在手上扎的时候,病人的脚是踮起来的,像跳芭蕾舞一样。那如何找穴?大陵穴不动,而是从大陵对痛的地方下针,没有固定的穴位。
3、大陵穴、劳宫穴、中冲穴
大陵穴是心包经的俞穴,属土。今年的夏至到年底的冬至,心包经是相火的,它的属性
是火,大陵穴就是子穴。心包的实症在这下针。临床案例:有个女孩子乳房硬块在乳中穴旁开一寸天池。在心包经上,是初症,会有剧痛。她己痛了三、四个月,可是她拒按。拒按就是中医讲的实症,实症的话不喜欢按,虚症的时候喜按,虚不单单是指人体虚,虚就是没有,它就喜欢你按,这是虚症。虚症出现时候下母穴。有可能好几个月都是实症。当有痛及红肿通通下子穴。
劳宫穴,手轻握拳时,中指无名指尖所到的地方就是劳宫穴。以解剖学来看,是在第四个指掌骨和笫三指掌骨的中间,在手掌的正中间。劳宫穴是荣穴,属火,今年的夏至到冬至,因为它是属火,这两个是相同的穴性,就是本穴。我们有在儿科治症,手的推拿,
让小孩子退烧,都是以劳宫为基准。因为它在心包上面,跟他属性相同的,就是心包的本穴:手掌心因汗比较多,所以不会在这灸,用下针或推拿。中指的指尖是中冲穴。中冲穴是井穴,可以退烧。心包络直接络到喉咙的舌后。中医说心开窍在舌,肾开窍在耳,肝开窍在眼,脾开窍在唇,肺开窍在鼻。除了内脏以外,最主要是因为有心包络跟三焦夹在中间,所以内脏跟外面的器官是相互连到的。三焦行阳,心包是阴,这两个是表里经,一个阴一个阳。中医的脏腑的观念是,腑就是消化系统,包括胆,小肠,胃,大肠,
膀胱,还有三焦。腑就是阳,脏呢?就是阴。肝、心、脾、肺、肾,再把心包放在这个地方。
中冲是井穴,井穴是木,由夏至到冬至是属火,所以井穴成为它的母穴。按照补井当补
合,如你用中冲当母穴,那病人痛得什么都招了。因补井当补合,当井穴是母穴时,你要到合穴上面做补,不要在井穴上做。三焦跟心包都要配合节气交换。
十三、手少阳三焦经
1、三焦:上焦、中焦与下焦
肚脐以下我们称下焦,胸蔽骨到肚脐称中焦。胸蔽骨以上称上焦,合为三焦。上焦如雾,雾是很轻的,非常干净,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上焦如雾,就是因为小肠在这边,膀胱在小肠前面,大肠在小肠上方,肾脏在小肠的后方。当水经过小肠的加热,水气就因蒸发而到上面来了,所以上焦如雾。当中焦气快没有了的时候,病人呈现的是“嗝”,就是打嗝。下焦如渎,这是指下焦比较脏,是有很多食物的残渣的地方。那肚子腹水胀满满的,这就是在三焦,水道不通,阳气不通。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行阳的手法,不管是下针或用药,只要阳气顺,水就不会累积。
三焦经有二十三个穴道。三焦经跟心包经是表里经。当到晚上九点至十一点亥时,气血流注到三焦经。阳经会多一个原穴出来,阴经没有。
文斌
新手
新手
  • UID2018694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90楼#
发布于:2015-12-13 13: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3日《针灸大成》第45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3日《针灸大成》第45课心得
平常打坐时,心情平稳、安定时,气顺着三焦散布到全身四肢;当有欲时,三焦的气就慢慢回来集中到命门。因此行房时,三焦集中力量到命门,再从命门,发射力量出来,这样才能有高潮排精,这都属三焦。
三焦经有二十三个穴道,三焦经与心包经是表里经,亥时是21——23点气血流注到三焦经。
2、关冲穴至阳池穴    当心包经的气血到指头边关冲穴时,就顺着指头再绕回来到第二个指头(就是无名指的外侧)。在无名指指甲外侧处是关冲穴。关冲穴是三焦经的井穴,穴性属金,井穴是急救及治昏迷的大穴。
井穴到凸起来的两个骨头的后方是液门穴,在第四指掌骨及第五指掌骨间,靠近骨边;液门往后一寸是中渚穴,在骨缝中间;液门穴是三焦经的荥穴,属水。三焦经由于贯通全身,是行阳,往来寒热、忽冷忽热。因其连贯脏和腑(脏有肝、心、脾、肺、肾、心包,腑有大小肠、胃、胆、膀胱),还有沟通协调之功能,这些得靠很多三焦来运作。因此三焦当阴阳相抗争时,或内脏相抗争时,病想进到内脏,而内脏不让病进来,身体就忽冷忽热。这些症状都可在三焦经上找到疗效很好的穴位。
中渚穴是三焦经的俞穴,属木。由夏至到冬至,三焦经属火,三焦的俞穴属木,因此是中渚穴。在夏至到冬至的中间,是三焦经的母穴,三焦经的虚症下针中渚。液门、中渚可治眼科,也可在四肢取穴,如眼生白内障,这都是油网、焦膜的问题,是三焦经的虚症。
手指不能屈伸,通常不扎中渚穴,通常遇到严重的中风患者,从合谷透到后溪;若是一般关节不能动,扭曲不行,用三间透到劳宫穴。
阳池在手的背面,手腕关节正中间有凹洞是阳池穴,可治糖尿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从阳池穴透到大陵穴。这是治疗糖尿病消渴很有名。此穴多汗一般不灸。
左脚胃经的解溪穴痛,用对称治疗,可下针右手阳池穴。同样,伤到阳池,就下针对侧的解溪。
外关穴(通生死关与开天河水)
阳池穴往上二寸是外关,外关是管阳维脉;外关的对面是内关,内关管阴维脉。在针刺的手法上,所谓通生死桥,讲的就是这里。什么是通生死桥?患者壮热、大热、高烧时,在外关下针,左捻右捻,不需要补泻,得气患者说酸痛后,将针慢慢推到内关。从外关引到气后,因它是行阳的,就像这热水停在那边,针直接下去就好比打个洞,使阳就往下走。因此针一通到内关,这热当场就去了。小孩子可用单刺,不要下针,十四岁以下单刺,从外关左捻右捻,烧就退了,速度很快,这是通生死桥的地方。
三关:幼儿治症(指针法)    三关“指针”即用手指头代针的意思,首先是“开”,能开就要会关。什么是开天河水,小孩得分男女,高烧、壮热时,将手指头按在小孩的外关穴上揉二、三下后,往下推到四肢末梢,因手很小,指头就从阳经轻轻抚摸着推下来,天河水就会出来,进入手掌内部;散天河水:轻轻按揉心包经的间使穴,天河水就散掉了。在散之前,要先做的手法,不要开完又散,散完又开,这样病还在,没有去掉。最好的手法是让小孩子的手握拳,只有中指头往前推,这指头就会弓着,其它指头还在后面,施术者再将手指头放上去,轻轻揉弓着的中指,将其往前推,揉几下,烧就退了,因这小孩的中指头点按处刚好是劳宫穴,心主五液,汗流出就开始退烧。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手法。
一般在指针上是男左女右。
第二种手法是用在比较重的症状,例如,烧没有退,开了天河水后要走这边,男孩子有寒跟热;如果病在寒,有退寒的手法,小男孩,就往上推,从三关(食指、中指、无名指的各有三个关节处就是三关)开始,在三关处,小男孩是寒症时往上推,顺着身体的方向推。可祛寒;反过来是热症就往回推,热就去掉了。若小孩子嘴唇是青的、脸色白的就是寒症;脸红是热症,一看小孩子桃子脸就是热症,热症时,开天河水后,从三关这边往下,这是男孩子,寒症往内,推三关是去寒去热;女孩子正好反过来。
因小孩指头较小,你以将指头三个都用上一起往前推,推之前要先开天河水,揉一揉外关,往下拉几下,气就到这边了(小孩子的气很强),这是开天河水。推完后要将天河水散掉,不然气就一直在那边,就按按间使穴,从掌的内侧到间使的地方,按到揉一下,天河水就散了。
耳轮:治小儿惊吓    耳朵外面一圈称为耳轮,中医认为肾主耳,小孩受到惊吓时,眉宇会有一条青筋,小孩胃里较寒冷,眉宇间也会有青筋。怎知小孩是不是受到惊吓?常常会哭闹不停,就先摸尿布、衣服、婴儿床(有时候是回形针在里面),要先确定小孩很舒服;小孩晚上惊叫,叫得很大声,就是受到惊吓;受到惊吓很严重时,眼珠会动。怎么做?一般会将小孩子的手指头,在耳朵耳轮外侧这边,轻轻揉它,力量一样,当揉耳朵时,小孩子就很安静了,揉到小孩子睡着或这小孩开始笑,就可停下来了。
如果小孩的黑眼珠是往是悬吊着的,揉耳朵时,将耳垂往下拉一点,力量重一点,黑眼珠就会慢慢回来;如果黑眼球掉在下面,就在耳朵上面的耳轮揉一揉;如果看到小孩子眼珠是往右上角斜着的,就在其对侧的耳轮往左下方,揉一揉、拉一拉,让黑眼球回正。拉时,力量生一点的揉,眼珠子会回正。这也是指针手法,将手指头当针。用两只手按照这上面的手法做称为双龙抢珠。这是调整眼珠子的方法。
临床上,遇到壮热、大寒时,可在三关往手掌上推,可加重它都没有关系。一般来说,从手看三关,这是内侧的手,三关如果有黑线青筋在上面,两个指头都是很好治的;如果青筋或黑线在下面的指头,就非常难治,这是一种辨证法。
还有一种单指法,靠近身体的是风关,第二个关叫气关,第三个到手指头是命关,这三关,如果是初症,刚开始出现有问题时是在风关,没治好才会到气关,再没治好会到命关,到了命关会有生命危险。因此看儿科时,须常常将小孩子的手指头拉起来看看:横纹青筋在风关,表示病在表;到气关时是入腑,到命关就入脏。这是诊断上的一种方式。
三种背痛诊治    背痛,问“那痛在哪?”说:痛在中间,是督脉,就下针后溪;如果痛在两条经上面是膀胱经,虚证——下针委中,实证——下针束骨;痛是横的背痛,督脉第十四椎是命门,有痛时,是带脉(奇经八脉的带脉)痛,上面痛是阳维脉,胸肋痛是阳维脉,就下针外关。外关的治症常常会配合临泣穴。中医的经络学分得很细,西医坐骨神经痛是将这些合在一起,实际上所有的穴道,所有的辨证,取穴的方式都不同。
外关穴是三焦经的络穴,原穴与络穴都是不分虚实寒热,都可用于治疗。靠近手腕下针时,患者不能乱动。比如手张开的下针,针下完后手一握拳,针就弯了,因肌肉会拉扯到针,因此要让患者放松,针下去后患者不要动手指头,一动就牵扯到针。
实则肘挛,手挛急,虚则手张开不能握拳。都可用外关来治。
支沟穴至四渎穴   外关上一寸是支沟,支沟、照海(照海管阴蹻脉)两穴并用可治便秘 ;便秘分寒、热,寒症的便秘是肠子没有蠕动了,患者没有感觉,七天不大便也不难过;热症的便秘,只有一天不大便就很难过,肚子很胀,绞痛得很难受。下针支沟、照海时,不分寒热,下针后,二十四小时就能排便了。支沟照海下针后,下针关元、大肠经的募穴天枢、中脘再四花灸;中脘、天枢、神阙用隔盐灸,然后再下关元、支沟、照海,肯定会好。这是加减法。
所谓开沟渠,如人中、支沟,女人的阴道也是沟。妇人难产、胎衣不出、漏下不止、任脉不通、不易怀孕,都可找支沟。
支沟穴平行移到骨头旁边是会宗穴;支沟上一寸,三焦经弯了一下是三阳络。开或退天河水只能治一般的寒热、高烧;严重时,如癫痫、抽搐,痉挛、角弓反张、脑膜炎,天河水不够用,这时候用到经筋,在三阳络开始揉一下,使气血往下走,力量非常强。
古时三阳络禁针,因古代针粗可能伤到里面的动脉,现在针很细可下针。下针时,避开动脉,摸到动脉后在旁边下针,如果针下得很好,刚好下在动脉旁边,这时能看到点头针(即针会跳动)。平常用指针,遇到小孩发高烧、痉挛,在推三关或天河水时,力量若不够,这时用经筋,从三阳络将气导回来。从内侧六个经筋下手。三关不够,就要到经筋上下手。
这时,男女不一样,往上推去寒,筋经会松掉,抽筋的现象就消失,女孩反过来,男的往上,女的往下。寒一定是往上抽,绷得很紧。男孩子往上,如果是热症时,全身好像软掉一样,就往手掌的方向去推,这是去热,寒往身体走,这是男孩子,女孩子反过来。
三阳络用的不多,用外关支沟非常多。便秘就下针支沟照海,很好用。三阳络的气脉很强,声音哑掉,耳聋都可用。
余娇
贫民
贫民
  • UID201815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50
191楼#
发布于:2015-12-13 20:49
中医经典特训7班余娇申请签到。《针灸大成》2015年12月13号45课学习心得:
一、关冲至阳池穴
关冲在无名指外侧指甲壳旁,是三焦经的井穴,五行属金。是急救和治昏迷的大穴。液门在第四和第五指掌骨之间,是本来的荣穴,五行属水。中渚在液门上一寸的骨缝间,是本来俞穴,五行属木,在夏至到冬至三焦经属火时,中渚就是三焦经的母穴,治三焦的虚症。中渚、液门治疗眼科疾病,眼睛生白内障都是油网、焦膜的问题,都是三焦的虚症。
三焦贯通全身,行阳,它联通脏腑,沟通协调。当身体冷热交替忽冷忽热的时候,在三焦经上就能找到治疗的穴道。严重中风患者合谷透后溪,关节不能动、扭曲不行三间透劳宫。
阳池在手背手腕关节的正中间都凹洞里,治疗糖尿病,阳池透大陵很有名的取穴。
可以象型取穴法治疗对侧的解溪部位疼痛。
二、外关穴(通生死关与开天河水)
外关在阳池上两寸,管阳维脉。内关则是在外关的对侧,管阴维脉。所谓通生死桥就是病人壮热、大热、高热的时候,从外关下针引到气后慢慢推到内关。外关的阳和内关的阴不相通,我们的针下去就好比在中间打个洞,让他们贯通起来,热就退了。小孩子就单刺。
三、幼儿治症(指针法)
三关的指针,我们叫开天河水。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按揉内关两、三下,然后往下推到四肢末梢。将小孩的手握拳,将中指弓起来抵住劳宫穴,轻轻揉中指。最后在间使穴按揉就散掉了。第二种比较严重的,开了天河水以后,如果去寒,男孩从末梢往心脏方向推食指、中指、无名指这三关。如果去热就反过来从心脏往末梢方向推。男孩和女孩的操作方向相反。
四、耳轮:治小儿惊吓
中医观念肾开窍于耳,而揉耳轮能治疗小儿受惊吓。小孩眉宇间有一天青筋要就是受了惊吓,要就是胃寒。如果小孩哭闹不停排除了尿湿等外来因素,就是惊吓。我们就在耳轮外侧轻轻揉,直到小孩睡着。眼珠不在中间的正常位置,在上我们就轻轻揉拉耳垂。在下我们就轻轻向上提揉耳轮。在左我们就比较用力一点揉拉右边的耳轮。在右我们就比较用力一点揉拉左边的耳轮。临床上壮热、大寒可以在三关往手掌推,加重些都没关系。对于三关的诊断,如果有青筋黑线在食指、中指就说明病好治。如果在无名指说明病难治。食指、中指、无名指有两条横纹,把手指分为三段,近手掌的叫风关,依次向上是气关、命关。初症在风关有显现,如果没治好就一个一个的蔓延,直到命关。风关说明病有表,气关说明病在腑,命关说明病在脏。
五、三种背痛诊治
背痛在中间就是督脉的病,痛在脊柱两侧就是膀胱经的病。以命门为界,下是带脉病,上是阳维脉的病。胸胁痛就是阳维脉的病,扎针外关。外关是三焦络穴,不论虚实寒热都能用。下针时保持放松的体位和姿势,下针后就不要乱动,否则容易出现弯针的情况。
六、支沟至四渎穴
支沟在外关上一寸,穴道名称带沟的,就可以开沟渠。临床治疗便秘很好。支沟配照海治便秘效果极好。如果配上天枢、关元等穴位,或者中皖四花灸、或者寒症便秘在神阙隔盐灸,功效更好。还可以治疗妇人难产、胎衣不出、漏下不止、任脉不通、不容易怀孕。支沟直下到骨头旁是会宗。支沟上一寸是三阳络,经筋病开天河水,退天河水。如癫痫、抽猝等经筋病天河水就不够用了,就要在三阳络开始揉一下,让气血向下走,然后下针,注意避开动脉。用三阳络把气导回来,从内侧手六筋下手。男往上推去寒,筋会松掉,抽筋就解了。往下推去热,筋会从软弱无力恢复到正常。女生反向操作。三阳络气脉很强,声音哑掉、耳聋都能治。四渎在手肘骨尖往下五寸,很少用到。治疗痛症关键看是那条经巡行的位置痛,然后根据虚实找子母穴取穴治疗。治疗上最忌讳书上说曲池治肩膀痛,就都下曲池治肩膀痛。如果是大肠经的痛你就去掉了痛
何丽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84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92楼#
发布于:2015-12-13 21: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51213日《针灸大成》第45课心得
 
2、关冲穴至阳池穴
当心包经的气血,走到关冲穴这边的时候,就会顺着指头再绕回来,到无名指的外侧。
无名指指甲外侧的穴道是关冲穴,为三焦经的井穴。属金。井穴是我们急救及治昏迷的大穴。
从井穴到手指关节凸起来的两个骨头的后方,就是液门穴。在第四指掌骨和第五指掌骨间,为三焦之荣,属火。
液门往后一寸叫中渚穴,在骨缝中间。
三焦经贯通全身,行阳,所以说往来寒热,忽冷忽热。因为它连贯脏和腑,还需要去沟通协调。当阴阳相争,或内脏在抗争的时候,身体就会忽冷忽热。
中渚穴,是三焦经的俞穴,属木,当三焦相火时,中渚为三焦之母穴,三焦经的虚症可在中渚下针,液门、中渚还可治疗眼科,像白内障,是三焦油网的问题,为三焦的虚症。手背部手腕关节的正中间有个凹洞,为阳池穴,阳池透大陵是治疗糖尿病消渴很有名的穴道。这个穴道一般不灸,因为多汗,如病人伤到阳池可下对侧的解溪穴。
 
3、外关穴(通生死关与开天河水)
阳池穴往上二寸叫外关,外关的对面是内关,外关管阳维脉,内关管阴维脉,在针刺的手法上,所谓通生死桥,说的就是外关穴。当病人壮热、大热、高烧的时候,我们可在外关下针,左右捻捻,无需补泻,引到气后,再把针慢慢推到内关,从内关引到气以后,热当场就去掉了。因为它是行阳的。就好像热水停在那边,针直接下去就像是打了个洞,阳就往下走,小孩子可用单刺,小宝宝不下针。
 
三关:幼儿治症(指针法)
我们有三关指针,用手指为针,首先要“开天河”,开了要记得关。如小孩子发烧,如果是男孩,我们先揉一揉小孩的外关穴,揉二、三次,然后往下推到四肢末稍,天河水就会从这出来,进入手掌内部,我们再找心包经的间使穴,按一按揉一揉,天河水就散掉了。
在指针上来说,我们取男左女右。
第二种手法用在比较重的症状,如果烧还不退,我们先看看是寒症还是热症,如果病症寒,男孩的话我们往上推,从三关开始,三关有三个地方:食指、中指、无名指,三关刚好是指头的三个关节,如果寒症我们顺着身体朝四肢的方向推,如果是热症就由四肢往身体方向推。唇青脸白为寒症,脸红为热症。如果是女孩子,手法正好反过来。
 
耳轮:治小儿惊吓
耳朵外的一圈我们称为耳轮。中医认为肾主耳,小孩子受到惊吓的时候,眉宇间有一条青筋,或是小孩子胃寒时眉宇也会有青筋。若小孩子受到惊吓哭闹不停,我们把小孩子的手指头放在耳轮上轻轻揉她,揉到小孩子安静为止。如果小孩子眼睛往上吊,揉耳朵的时候将耳朵往下拉时重一点,如果睛珠吊在下面,就用点力揉耳轮上方,如果眼球斜左边,就揉右边,斜右边就揉左边,总之就是对侧。这个手法我们叫作双龙抢珠。
 
三种背痛诊治
如背痛,痛在中间是督脉,扎后溪,痛在两条经上是膀胱经,虚症我们扎委中,实症扎束骨,横的背痛,十四椎以上痛是阳维脉,针外关,十四椎以下痛是带脉痛。外关穴治症常会配合临泣穴。外关是三焦之络,原穴跟络穴治症不会虚实寒热。靠近手腕的穴道下针时,要告诉痛人别乱动,动的话会牵扯到针,有的会把针卡住。
 
4、支沟穴至四渎穴
外关上一寸为支沟穴,支沟配合照海穴治疗便秘很好,便秘分寒热,寒症的便秘为肠子不蠕动,不排便病人不会觉得难受,热症的便秘病人一天不排就会很难过,肚子很胀。在针支沟、照海时,无谓寒热,下针后,二十四小时就排便了。
我们所谓的开沟渠,如人中、支沟,女人的阴道都是沟。所以妇人难产、胎衣不出,或是漏下不止,任脉不通,不容易怀孕等,都可以在支沟上做。从支沟穴平移到骨头旁边就是会宗穴,从会宗穴再跳回到支沟上一寸,这个穴道叫三阳络,一般的高烧、寒热我们用开天河水,严重的时候如癫痫、抽搐、痉挛、角弓反张、脑膜炎等,天河水不够用了,这时我们会用到经筋,过去的三阳络禁针,因为里面有动脉,古代针较粗,现在可以针了,针下去时摸到脉后在旁边下针,针下得好会看到点头针。
三阳络用的不多,三阳络的气脉很强,如声音哑掉,耳聋都可以用
四渎穴,位物手肘骨尖往下五寸,在骨头的阳侧。这个穴道很少用。
杨秋丽
新手
新手
  • UID2017687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61
193楼#
发布于:2015-12-14 00: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7班杨秋丽申请签到
2015中年12月13日《针灸大成》第45课心得

2、关冲穴至阳池穴
①当心包经的气血,走到指头边,关冲穴的时候,就会顺着指头再绕回来到笫二个指头,
也就是无名指的外侧。在无名指指甲外侧的穴道就是关冲穴。关冲穴是三焦经的井穴。
既然是井的话,属性就是金。井穴是我们急救及治昏迷的大穴。
②第二个穴道是液门。从井穴到我们这凸起来的两个骨头的后方,就是液门穴。在第四指掌骨及第五指掌骨间,液门穴是三焦经的荣穴,所以它属水。
③液门往后一寸叫中渚穴,在骨缝中间。中渚穴是三焦经的俞穴,属木。由夏至到冬至,三焦经属火,三焦的俞穴属木,所以是中渚穴。在夏至到冬至的中间,它是三焦经的母穴,三焦经的虚症,在中渚下针。包括我们的眼科很多穴道,液门、中渚都可以治眼科,我们可以在四肢上取穴,像眼生白内障。这都是油网、焦膜的问题。它们是三焦经的虚症。临床上手指不能屈伸。其实通常不扎这个穴。通常遇到严重的中风患者,采用从
合谷透到后溪。若是一般关节不能动的话,如扭曲不行的话,就用三间透到劳宫穴去了。
④三焦经由于贯通全身,它是行阳,所以比如说往来寒热、忽冷忽热。因为它连贯脏和腑,脏有肝、心、脾、肺、肾、心包,腑有大小肠、胃、胆、膀胱。它连接腑和脏还有沟通协调,这些就是靠很多三焦来做的。所以,三焦当阴阳在相抗争的时候,或内脏在抗争时候,因病想进到内脏,而内脏不让病进来,所以身体就忽冷忽热。这些症状都可以在三焦经上面找到很好的穴道。
⑤阳池在手的背面,手腕关节正中间有凹洞,这个穴道我们称阳池穴。治疗糖尿病消渴很有名的穴道是阳池透大陵穴。一般在这个穴道不灸,因为多汗。如果有病人来,比如说,他左脚胃经的解溪穴痛。你可以扎右手阳池穴。用对称治疗。同样的,病人伤到阳池,你就下对侧的解溪,采用对称治疗。
3、外关穴(通生死关与开天河水)
阳池穴往上二寸叫外关。外关的对面就是内关。外关是管阳维脉,内关管阴维脉通生死桥,病人在壮热、大热、高烧的时候,你在外关下针,左捻右捻,不需要补泻,引到气病人说酸痛以后,你把针慢慢推到内关。从外关引到气以后,因为它是行阳的,就好像这个热水停在那边,针直接下去就好比现在打个洞,阳就往下走。所以,针一通到内关,这热当场就去了。小孩子你可以用单刺。小 baby 不要下针,十四岁以下单刺,从外关左捻右捻,烧就退了,速度很快,这是通生死桥的地方。
三关:幼儿治症(指针法)
所谓三关的指针,用手指头来做,首先我们叫“开”,要开就要会关哦。小孩发烧可以用推天河水。什么叫开天河水?
小孩高烧壮热时,将手指头按到小孩子的外关穴揉一揉,揉个二、三下,然后往下推到四肢末梢,然后从手背向四指抹出去,从阳经这样推下来,那天河水就会从这出来,然后进入手掌内部。你就把天河水散了。此时让小孩中指弯曲,大人用拇指推小孩的中指第一关节,向下推几下就退烧了。小孩中指指向的穴位就是正好是劳宫穴,心主五液,汗流出来就开始退。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手法。注意男左女右。
第二种手法是推三关:是用在比较重的症状,例如说烧没有退。你开了天河水以后要走这边,男孩子我们有寒跟热。如果病在寒,我们有退寒的手法,这个小 baby 是男的,我们往上推!从三关开始。三关有三个地方,食指、中指、无名指,所谓三关刚好是指头的三个关。在这个三个关的地方,男孩子是寒症时往上推,然后你顺着身体的方向推。这可去寒。反过来是热症,就往回推,这热就去掉了。若这个小孩子来时,一看嘴唇是青的、脸色白的就是寒症。一看脸那么红,不是好可爱而捏他脸,这是热症嘛。男孩往指尖方向推是祛热,往内关方向推是祛寒。女孩相反。记住一种就可以。
耳轮:治小儿惊吓
小孩耳朵外面一圈,我们有个名称,称之为耳轮。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肾主耳,小孩子受到惊吓的时候,眉宇会有一条青筋,小孩子胃里面比较寒冷,眉宇间也会有青筋。小孩子常常会哭闹不停,你照顾小孩子时要有一点基本常识,
看小孩子哭闹不停,就先摸它的尿布,摸它的衣服,摸它的婴儿床,有时候是回形针在里面对不对,有个针在戳小孩子,它当然哭啊。所以,要先确定他(她)很舒服。小孩子晚上在惊叫,叫很大声,就是受到惊吓。受到惊吓很严重时,眼珠会动。那我们怎么做呢?一般,我们会把小孩子的手指头,在耳朵耳轮外侧这边,轻轻揉它,重量一样,当你揉耳朵的时候,小孩子就很安静了。你揉得很久,揉到小孩子睡过去,或这小孩子开始笑,就可以停下来了。如果小孩子是眼睛是往上吊,黑珠子是往上吊的,那你揉耳朵的时侯将耳垂往下拉一点重一点,它就会慢慢回来。如果眼球吊在下面,就耳朵上面的耳轮揉一揉。你如果看到小孩子眼珠是这样子,这眼睛斜那边的,或斜这个地方。你就把他对侧的耳朵,揉一揉、拉一拉,让它回来。反之,如果在这边的话,拉这个耳朵,就是拉对侧。拉的时候,比较用力一点的揉这个耳朵,眼珠子会回来。这就是我们的指针手法,用手指头来当针。这个动作是用两只手,按照这上面的手法来做,我们叫双龙抢珠。
临床上,遇到壮热、大寒的时候,你可以在三关往手掌上推,你可以加重它都没有关系。
一般来说,我们从手看三关,这是内侧的手,这三个指头有三关。三关正常是这样,如果有黑线青筋在上面两个指头都是很好治的,那如果青筋或黑线在下面的指头的话,就非常难治,这是一种辨证法。
单指法,靠近身体的叫风关,第二个关叫气关。第三个到手指头是命关。这三关,如果是初症,刚开始出现有问题时是在风关,没有治好才会到气关,再没治好会到命关。到了命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我们看儿科的时候,常常把小孩子的手指头拉起来一看。横纹青筋在这边(风关),表示在表,到这(气关)时是入腑,到这边(命关)就入脏。这是我们诊断上的一种方式。
三种背痛诊治
背痛在中间是督脉,就扎后溪。如果痛在两条经上面是膀胱经,虚证我们扎委中,实证我们扎束骨。痛是横的背痛,督脉第十四椎是命门,从这以下,病人有痛的时候,是带脉痛。面痛是阳维脉,胸肋痛是阳维脉,就针外关,配合临泣。外关穴同时是三焦经的络穴。诸位知道原穴跟络穴,都是不分虚实寒热,都可以治疗。靠近手腕这边,针下去时,要病人不要乱动,否则是自找痛。
4、支沟穴至四渎穴
外关上一寸就是支沟。支沟穴在临床上,治疗便秘很好。支沟穴下针以后再配合照海穴。照海管的是阴蹻脉。支沟、照海这两个穴道并在一起,可治便秘 。便秘有分寒、热。寒症的便秘就是肠子没有蠕动了,病人没有感觉,一个礼拜不大便也不难过,这是寒症。热症的便秘,病人只有一天不大便就会很难过,肚子很胀,绞痛得很难过。下针后,二十四小时就排便了。支沟照海关元,大肠经的募穴天枢,中脘再来四花灸。中脘、天枢和神阙用隔盐灸,然后再下关元、支沟、照海,都可以配合针或者灸。
三阳络:从支沟穴平行移到骨头旁边就是会宗穴。从会宗穴再跳回来到支沟上一寸,三焦经在这弯了一下,这个穴道叫三阳络。
遇到经筋的病。我们开天河水,退天河水。这只是一般的寒热、高烧。严重的时候,如癫痫、抽搐,痉挛、角弓反张、脑膜炎啊,天河水不够用了!这时候我们会用到经筋,我们在三阳络开始揉一下,让气血往下走,力量会非常强。过去的三阳络我们不扎针的,因为里面有动脉。
文斌
新手
新手
  • UID2018694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94楼#
发布于:2015-12-14 10: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4日《针灸大成》第46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4日《针灸大成》第46课心得
四渎穴和天井穴,四渎穴在手肘骨尖,往下五寸骨头的阳侧,很少用。手阳明大肠经、小肠经、中间是三焦经;如果痛,痛不在大肠经,也不在小肠,就是三焦经;问痛多久了?痛几天,就是三焦经的实症;痛了四、五个星期是虚症;酸就是三焦经的母穴。
肩膀痛是循着经络去做治疗,不要书上说曲池治肩膀痛,就所有的肩膀痛都下针曲池,运气好,遇到手阳明大肠经的痛,能止痛;若碰到三焦经或小肠经的痛就无效,因此一定要知穴位、经络的走向,这样肩膀痛才知如何选择穴位。
肩膀痛就取曲池,只能治手阳明大肠经的肩膀痛而已。
支沟穴是三焦经的经穴,相火。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在当年的夏至到当年的冬至,三焦相火,合穴属土,因此合穴是三焦经的子穴;在夏至到冬至时,要下针天井穴。
手弯起来,手伸直时没有天井穴,手要弯起来,这个手慢慢爬过来到关节后面,一摸,在两个筋的中间的凹洞是天井穴。一般是让病人采卧姿,一定要拱手才能下针,下针天井穴是在两个筋的中间。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三焦经的实症在此泻。
对称治疗时,如果左边的膝盖头痛,可下针右边的天井,因天井正好对到膝盖头;右边膝盖头痛就下针左边天井穴。
从天井直上一寸是清冷渊。三焦经引起的手臂痛 ,一般是不能梳头。患者说:自己怎么不能梳头了,就是三焦经的问题;还有一种症状:用筷子夹菜,刚夹到嘴巴,这个筷子一闪,食物就掉了,这也是三焦经有问题。看到这种症状就是属于三焦经,不能梳头,还有筷子碰不到嘴巴都是。问多久了?三天,是子穴;好几天,、一个星期,是母穴;但一般是子穴。
不能举是侧面,侧面是手阳明大肠经;患者说:手肘不能往后,往后搬不上去,是小肠经。
三焦是行阳的,清冷渊上下针也可治发烧。
6、消泺穴至翳风穴   清冷渊往上五寸是消泺,很少用。消泺上三寸是臑会。臑会可治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有肿瘤。
肩髎在手臂上方,手背一弯起来有一个凹洞就是肩俞穴,肩俞是在手阳明大肠经。从肩俞穴跨一个大筋到后面的凹洞是三焦经的肩髎。从肩髎往下走三寸是臑会。有较多的穴可以治疗淋巴结、甲状腺的肿,一般来说是找天应,这个阿是穴与一般的阿是不一样,阿是就扎啊是这里,此处却不是如此。比如知道三焦经散布全身,所有的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是三焦在管。淋巴结属于三焦,在三焦经上找,在三焦经上按,若有压痛点,此痛点穴位就是最好下针处。知道经络走向,不一定要对着穴位下针,而是找到天应(最痛的那一点)下针。对于淋巴结肿,临床上不管是淋巴癌,还是甲状腺肿瘤都可用。因此只要知一般腺体的问题、内分泌都属于三焦。
肩髎在肩膀附近,(近取穴)治肩膀不能抬举、手臂痛,患者说肩膀痛!,问在哪里?。患者说在那边!。那边是哪边?是阳明经,或三焦经,或小肠经,还是大肠经。只说是我这边痛!就下三针;应该再问告诉痛在哪,用手指头指给我看,就知是三焦经;如果他还指不出来,那就算了,先下针再说。在实务上,每一个人下的穴位都不一样。问患者,他讲不出来,你非要告诉我哪痛,才能下针,不要太固执,直接在三条经下针就可以了。
天牖穴在颈后中间两个大筋,这两个大筋外侧是天柱,这边还有一条大筋,大筋和骨头交接处是天牖,三焦经处,很少下针,也禁灸,头后面的地方都不灸。
天牖穴到耳朵后方,由侧面看,在耳朵下方骨头后面差不多一寸处是翳风穴。一般眼科麻醉时是在翳风穴下针。白内障他们都在此治疗。下针时,可看到骨头——下颚骨,顺着中间扎,扎这些后脑的针时,下针很浅,直针进去,此穴大部分是用在治耳鸣、耳聋,下巴脱臼、牙关很痛。牙关这里痛,不能咬合食物,下针时,先对侧的合谷,再下关、颊车、翳风,下完,针出即愈。
7、瘈脉穴至丝竹空穴
耳朵盖没有经络,将耳朵翻过来,后面有个骨头是智慧骨。西医只知后面有个智齿,有人没有智齿,但智慧还是很好,说明跟智慧没有关系。这个智慧骨与智慧就有关系,用手去摸,摸到是平或扁的,就是笨蛋。摸小朋友,这智慧骨越凸、越高越聪明,越平的越笨。脑筋不好人正,要做好启蒙教育。为什么要知这个骨?患者说头痛,问:哪里痛?答:沿着耳朵一圈痛(只要是沿着耳朵一圈痛,马上就要想到是三焦经);问:(三焦经)痛多久了?痛好几个月,就下针中渚(这是指夏至到冬至);如果是痛的二、三天,就下针天井。
耳朵后面只有一条三焦经经过,耳后临床治症较多,中风在急救时,耳朵翻开来看,有很多青的鸡爪,因血脉都在耳朵后面,拿三棱针,在血脉头放血,针刺过去,手推一推,将血放出来;有的是在耳朵后面,可以找到;放完血,人就会醒过来,这也是一个急救的大穴。癫痫也在此放血,小孩脑膜炎、角弓反张、高烧不退,人整个弯折,也在此治疗。
从翳风穴开始,沿着耳朵旁边,在耳朵跟发际中间后面是耳沟,耳朵中间这一条就是三焦经经过处。
翳风上来一寸半是瘈脉,可刺出血,此处不下针也不灸,大部分是放血,还有是摸愚笨、聪明。往上差不多一寸到二寸的距离,用度骨法找最好,因每个耳朵不一样,跳过智慧骨往上的凹洞处是颅息,颅息与瘈脉刚好隔一个智慧骨是大骨头,(近取穴)可治耳朵肿、耳鸣、耳流脓,一般只要是耳朵后面的问题,只要耳朵翻过来,看一下,看到有青筋冒出来,或是有血脉在,就在上面点刺放血。因血放掉后,压力消,人就醒过来了,筋挛的现象也就退掉了,尤其是脑膜炎。
耳朵最上方到发际这边,中间处,是角孙穴。
越靠眼睛的穴,都是用在眼科的治症,如白内障、青光眼。
在眉毛尾端是丝竹空,眼睛旁边五分处凹洞是太阳。治眼科常在这些地方放血,比如角膜炎,眼红肿,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还有耳尖放血。将耳朵拉起来用三棱针刺破,再挤两滴血,不要上火罐,不要太过了,刺破,挤压几滴血出来就好了。在这些地方常常放血对眼睛视力非常好,尤其是眼睛红肿;湿热时一放血,它就很轻松,清凉的感觉就下来了。因里面有血堵着,有很多湿热,湿热时有很多病毒,瘀血放了,新的血就补过来并带来很多白血球,抗体一来,病就去了,炎症消失,这很有道理,这是中医采用放血的治疗方式。脸上的穴位一般都是禁灸,用下针、放血的方式。(近取穴)眼睛往上吊、不认识人、眼睫毛倒长都可用放血的方式。在攒竹、丝竹空、太阳、耳尖放血即可。睫毛倒长时西医用开刀很难过,放血就可以了。
8、奇穴:眉棱点(眉棱骨痛)    有一种叫眉棱骨痛 ,患者说我头痛!,问:痛那里?,在两眉中间痛,最常见的是胃痛,就下针中脘,一针下去,印堂痛即消;痛在眉棱骨上,在眉毛下方的骨头上。这一条骨头上痛,就下针阴陵泉下一寸的奇穴——眉棱点,找到眉棱点时在附近按,按到有痛,就在痛点下针。左边的眉棱痛就下针右边的眉棱点;右边的眉棱骨痛就下针左边的眉棱点;若正面痛是胃经就下针中脘穴;旁边沿耳的头痛是三焦经;头痛在这两边是膀胱经的实症就下针束骨,虚症就下针委中;如果在正中间头痛是督脉就下针后溪;(近取穴)下针百会治整个头痛,头是六阳之会,还痛就下针涌泉,下到不再痛。
指针术    手掌有六根筋,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经渠,列缺,这条的筋经是管心和小肠,在这两条筋的中间是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筋的上面这条经管的是脾胃,心包筋的下面管的是三焦,再下是手少阴心经,阴郄、通里、灵道到神门,这边有个大筋,这个筋是肾和膀胱,在这两条筋中间是管肺和大肠。
比如,小孩子一生下来有黄疸 ,中医会在肝胆下手,轻轻的推它,小孩子手很嫩,轻轻的推,在皮肤上面推都有效,因气在皮肤表面,不要将其推到骨头断掉,因小孩子骨头软,不能下手太重,推到淤青都是太重了。手轻轻的沿着皮,不要去按它,要沿着皮往上推,因为气在皮肤表面上,非常敏感。
当小孩吐奶,就在脾胃这一条筋上面,轻轻推,推时,由下往身体推时是去寒,由身体往四肢末梢去推时是去热。中医指针分寒热,一看小孩脸是赤红色的,热;脸是青淡暗的,就是寒,由这可以分的出来。
指针都是手指头轻轻在皮肤上摸就好了,做完后,一定要把天河水放掉,在间使穴揉一揉,气就散了。
三焦经最后两个穴和髎、耳门。在耳前有一个骨缝,嘴一张开就出现一条骨缝,骨缝有三个穴,最上面这个穴道是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耳门属于三焦经,听宫是小肠经,听会是胆经。眉毛后面是丝竹空。从丝竹空到耳门这边,这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在靠近耳门前,斜的半寸到一寸的中间,摸到有个动脉在跳是和髎穴。
和髎穴在脉的下方,一般下针时,手摸上去,先用指甲把脉推开来,再下针。千万不要按着脉下,按着脉下就直接扎到动脉上面,会造成淤青一块。和髎、耳门、听宫、听会都是近取穴,遇到耳朵流脓、耳朵发炎、耳鸣,耳聋,到底选择哪一个穴下针。临床上是今天扎耳门,明天扎听宫,后天扎听会,要轮刺,不要老是扎一个穴,不要死脑筋,偏要扎耳门不可,扎太多针皮肤会硬成一块。采轮刺的方法。
在耳朵旁边三焦经有很多穴,到底那个穴是最好的穴,用指头去按,指头按时,那个点特别痛,就是阿是穴,就在那个痛点下针。因很多穴都很靠近,其功能又相近。怎么分辨?就用手指去压,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经络的走向。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