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楼#
发布于:2015-12-12 22: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2日《针灸大成》第44课心得
2、郄门穴至内关穴 郄门穴是心包经的郄穴,镇痛、止痛效果很好,腕横纹两大筋中间上五寸的地方为郄门。肘横纹大筋外侧是肺经的尺泽,内侧是是曲泽,人有十二筋经,手有六筋经,分别是赤心小肠筋、青肝胆筋、黄脾土筋、三焦、肺大肠筋、肾膀胱筋。心包经在黄筋上,腕横纹中间上一寸的地方为间使穴,上两寸为内关,纹头上叫大陵。 指针:用在儿科,指头可以当针用,在这些穴位用来退烧退热,小儿受惊吓、眼歪,有个特殊的名称叫天河水。 间使专治手麻,导引法:病侧下针树靶,对侧下针治疗。 间使是心包的经穴,属金,在冬至到夏至时,为母穴。 内关,可以止吐也可催吐。下内关一般配合公孙用,公孙主冲脉,冲脉上来直接冲到胃,所以下公孙后再下内关,可治胃心胸,内关管奇经八脉的阴维脉,肋骨里面为阴维,肋骨外为阳维。 内关是心包的络穴,与原穴一样,虚实可治,内关治胃病、心脏病、气喘,先下公孙、内关,如气喘再下肺经的中府、云门、肺俞,如胃痛,再下足三里、中脘,如心脏痛、心口痛、动脉阻塞、心肌梗塞,再下关元、巨阙、天突。 3、大陵、劳宫、中冲穴 大陵下针对着手掌的方向下,像神门一样,如左脚跟痛下右手的大陵,对侧治疗,精准取穴用筷子在掌根找压痛点,从大陵朝压痛点下针。 大陵是心包经的俞穴,属土,夏至到冬至为心包的子穴,实症治此,如乳房硬块在天池,心包经上,初症,实症剧痛、拒按,虚症喜按,虚症下母穴,实症下子穴,痛红肿统统下子穴。 劳宫,手轻握拳中指无名指尖所到的地方,第三、四指掌骨的中间,心包的荣穴,属火,夏至到冬至为心包的本穴,儿科治症推拿以此为基准,不灸,下针或推拿。 中冲,从劳宫直达中指指尖的地方,是井穴,可以退烧。 心包直接络到喉咙的舌后,心开窍在舌,肾开窍在耳,肝开窍在眼,脾开窍在唇,肺开窍在鼻,除内脏外,因有心包络跟三焦在中间,内脏与外面的器官相连。 心包的气血从上向下下,因与心脏在一起,偏向走阴,而三焦完全行阳,内脏之间布满了三焦,这二者是表里经。 腑为阳,包括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脏为阴,包括肝、心、脾、肺、肾。 中冲为井穴,属木,夏至到冬至为母穴,扑井当补合。 十三、手少阳三焦经 1、三焦:上焦、中焦、下焦 肚脐以下为下焦,胸蔽骨到肚脐为中焦,胸蔽骨以上为上焦,合为三焦,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三焦横跨肝胆脾胃,消化的地方,中焦气快没时,呈现“嗝”,此是还可以吃东西,下焦是消化食物残渣的地方,比较脏。 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水道是三焦在管。膀胱经是“州都之官,津液出焉”。 |
|
181楼#
发布于:2015-12-12 22: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3日《针灸大成》第45课心得
十三、手少阳三焦经 2、关冲穴至阳池穴 当心包经的气血,走到指头边,关冲穴的时候,就会顺着指头再绕回来到笫二个指头,
也就是无名指的外侧。在无名指指甲外侧的穴道就是关冲穴。关冲穴是三焦经的井穴。井穴属性就是金。是急救及治昏迷的大穴。第二个穴道是液门。从 井穴到我们这凸起来的两个骨头的后方,就是液门穴。液门往后一寸叫中渚穴,在骨缝中间。液门穴是三焦经的荣 穴,所以它属水。三焦经由于贯通全身,连贯脏和腑,脏有肝、心、脾、肺、肾、心包,腑有大小肠、胃、胆、膀胱。它连接腑和脏还有沟通协调,当阴阳在相抗争的时候,或内脏在抗争时候,身体就忽冷忽热。可以在三焦经上面找到很好的穴道。 中渚穴是三焦经的俞穴,属木。由夏至到冬至,三焦经属火,三焦的俞穴属木,所以是中渚穴。在夏至到冬至的中间,它是三焦经的母穴,三焦经的虚症,在中渚下针。 包括我们的眼科很多穴道,液门、中渚都可以治眼科,我们可以在四肢上取穴,像眼生白内
障。这都是油网、焦膜的问题。它们是三焦经的虚症。 再来是阳池,阳池在手的背面,手腕关节正中间有凹洞。从阳池穴可以透到大陵穴。这是治疗糖尿病消渴很有
名的穴道。一般在这个穴道不灸,因为多汗。如果有病人来,比如说,他左脚胃经的解溪穴 痛。你可以扎右手阳池穴。用对称治疗。同样的,病人伤到阳池,你就下对侧的解溪,采用 对称治疗。 3、外关穴(通生死关与开天河水) 阳池穴往上二寸叫外关。外关的对面就是内关。外关是管阳维脉,内关管阴维脉。在针
刺的手法上面,所谓通生死桥,病人在壮热、大热、高烧 的时候,你在外关下针,左捻右捻,不需要补泻,引到气病人说酸痛以后,你把针慢慢推到 内关。从外关引到气以后,因为它是行阳的,就好像这个热水停在那边,针直接下去就好比 现在打个洞,阳就往下走。所以,针一通到内关,这热当场就去了。小孩子你可以用单刺。小 baby 不要下针,十四岁以下单刺,从外关左捻右捻,烧就退了,速度很快,这是通生死 桥的地方。 三关:幼儿治症(指针法) 所谓三关的指针,用手指头来做,要开就要会关。开天河水,这小孩发高烧,将手指头按到小孩子的外关穴揉一揉,揉个二、三下,然后往下推到四肢
末梢,那天河水就会从这出来,然后进入手掌内部。再找心包经的间使穴,你只有按到它,一揉,天河水就散掉了。在散之前,我们要先做的手法,你不要开完又散,散 完又开,这样病还在那,没有去掉。最好的手法是让小 孩子的手握拳,中指头往前推,你这指头往前推的时候,它的指头就会弓,其它指头还在后面,再把手指 头放上去,轻轻揉它。小孩子很好玩,你不动它,它手就是捏着的,所以你把它往前推。揉 几下,烧就退了,这刚好是劳宫穴,心主五液,汗流出来就开始退。男左女右,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手法。 第二种 手法是用在比较重的症状,例如说烧没有退。你开了天河水以后要走这边,男孩子有寒
跟热。如果病在寒,我们有退寒的手法,这个小 baby 是男的,我们往上推!从三关开始。三关有三个地方,食指、中指、无名指,所谓三关刚好是指头的三个关。在这个三个关的地方,男孩子是寒症时往上推,然后你顺着身体的方向推。这可去寒。反过来是热症,就往回推,这热就去掉了。女孩子正好反过 来。男孩子往前推,往内关的方向推,这是治寒, 往指尖的方向推,是去热。因为小 baby 它的指头比较小,你可以把指头三个都用到,一起 往前推,那你推之前要先开天河水,揉一揉它的外关,往下拉几下,气就到这边了。那推完以后呢,要把天河水散掉,不然它气就一直在那边,你按 按间使穴,从掌的内侧到间使的地方,按到揉一下,天河水就散了。 |
|
182楼#
发布于:2015-12-12 23: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2日《针灸大成》第44课心得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穴:腕横纹上五寸,心包经的郄穴,郄穴镇痛、止痛的效果很好。 间使穴:腕横纹上三寸的地方,是心包经的经穴,属于金。在今年的冬至到笫二年的夏至,间使穴是它的母穴。间使穴是专治手麻,如果有人手麻,间使针一下马上就去掉了。手麻在心包经上面,我们下大陵,们一般采对侧。如用同侧,我们叫导引。下针在间使,我要子母补泻,就在对侧下针,手麻就去掉了,这叫导引法 内关:腕横纹上二寸,内关穴可以止吐,也可以催吐。因心包经在管心脏,心藏神。一般是配合公孙在做。公孙主冲脉,跟着肾经上来直接冲到胃,所以下公孙以后,再下内关可治胃、心、胸。 内关穴管奇经八脉的阴维脉,公孙管冲脉。内关穴是心包的络穴,络穴跟原穴一样,无所谓虚实补泻。几乎任何的胃病、心脏病、气喘,通通可以用。 大陵穴:腕横纹上,是心包经的俞穴,属土。今年的夏至到年底的冬至,心包经是相火的,它的属性是火,大陵穴就是子穴。心包的实症在这下针。 大陵下针,像神门一样,对手掌方向下针,神门对着少府,大陵对劳宫穴的方向。 劳宫穴:手轻握拳时,中指无名指尖所到的地方就是劳宫穴。劳宫穴是荣穴,属火,今年的夏至到冬至,因为它是属火,这两个是相同的穴性,就是本穴。 中冲:中指的指尖是中冲穴。是井穴,可以退烧。由夏至到冬至是属火,所以井穴成为它的母穴。按照补井当补合,如你用中冲当母穴。因补井当补合,当井穴是母穴时,你要到合穴上面做补,不要在井穴上做。 心包络直接络到喉咙的舌后。中医说心开窍在舌,肾开窍在耳,肝开窍在眼,脾开窍在唇,肺开窍在鼻。除了内脏以外,最主要是因为有心包络跟三焦夹在中间,所以内脏跟外面的器官是相互连到的。 心包气血的流向是从上往下走的。心包经,因为是跟心脏在一起,所以它是偏向走阴的。而三焦完全是行阳的,行阳气。因为三焦是行阳气,所以全身上下的内脏之间,布满了三焦。三焦行阳,心包是阴,这两个是表里经,一个阴一个阳。 中医的脏腑的观念是,所有的腑,腑就是消化系统,三焦跟心包都要配合节气交换。 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上焦、中焦与下焦 肚脐以下我们称下焦,胸蔽骨到肚脐称中焦。胸蔽骨以上称上焦,合为三焦。上焦如雾,雾是很轻的,非常干净,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三焦就是网络、网膜,它横跨肝胆脾胃,完全是消化的地方,当中焦气快没有了的时候,病人呈现的是“嗝”,就是打嗝。打嗝古人称“哕”。这症状不单单是讲“哦” 打嗝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时候。 下焦如渎,这是指下焦比较脏,是有很多食物的残渣的地方。三焦看起来都是黄色的,古字上面这个“焦”,就是“膲”。在《黄帝内经》里面认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水道是三焦在管。膀胱经是“州都之官,津液出焉”。那肚子腹水胀满满的,这就是在三焦,水道不通,阳气不通。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行阳的手法,不管是下针或用药,只要阳气顺,水就不会累积。 三焦经有二十三个穴道。三焦经跟心包经是表里经。行经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
|
183楼#
发布于:2015-12-13 09:02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2015-12-12《针灸大成》第四十四课学习心得十二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心包经流注是晚上的七点到9点,心包经的俞穴也是募穴是膻中穴,心包就是心脏的外膜,心脏是君主之官本身不受病,孕早期如果情绪不好就会伤到心脏,心包膜就会有问题。1、天池穴和曲泽穴:天池在乳中旁开一寸。天池主要的治症有,四肢不举腋下肿这都是近取穴。曲泽肘横纹大筋外是尺泽大筋外就是曲泽!2郗门内关郗门是心包经的郗穴,有镇痛止痛的作用。郗门在肘横纹上5寸。腕横纹上两寸是内关。腕横纹正中是大陵穴。腕横纹上3寸是间使。间使穴专治手麻。公孙内关胃心胸公孙配内关是专治胃,心,气胸方面的问题。3大陵劳宫中冲大陵在腕横纹中央。扎针是神门对少府大陵对劳宫 ,劳宫轻握拳中指指尖对着的地方就是劳宫,荣穴,属火,中冲在中指指尖,井穴,可退烧,案件,中医说心开窍在舌,肾开窍在耳,肝开窍在眼,脾开窍在唇,肺开窍在鼻 ,脏为阴腑为阳。
|
|
184楼#
发布于:2015-12-13 10: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3日《针灸大成》第45课心得。
十三、手少阳三焦经 1、三焦:上焦、中焦与下焦 肚脐以下称下焦,胸蔽骨到肚脐称中焦。胸蔽骨以上称上焦,合为三焦。上焦如雾,雾是很轻的,非常干净,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三焦就是网络、网膜,它横跨肝胆脾胃,完全是消化的地方,当中焦气快没有了的时候,病人呈现的是“嗝”,就是打嗝。 下焦如渎,这是指下焦比较脏,是有很多食物的残渣的地方。三焦看起来都是黄色的,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水道是三焦在管。膀胱经是“州都之官,津液出焉”。只要阳气顺,水就不会累积。 打坐的时候,当你心情很平稳、很安定的时候,气会顺着三焦,散布到全身四肢。当你有欲望时,三焦的气就会慢慢回来,集中到命门。 三焦经有二十三个穴道。三焦经跟心包经是表里经。亥时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当到晚上九点至十一点亥时,气血流注到三焦经。 2、关冲穴至阳池穴 在无名指指甲外侧的穴道就是关冲穴。关冲穴是三焦经的井穴。属性就是金。井穴是我们急救及治昏迷的大穴。 在第四指掌骨及第五指掌骨间,靠近这骨边,这个穴道叫液门。液门穴是三焦经的荣穴,所以它属水。 液门往后一寸叫中渚穴,在骨缝中间。中渚穴是三焦经的俞穴,属木。由夏至到冬至,三焦经属火,三焦的俞穴属木,所以是中渚穴。三焦经的虚症,在中渚下针。 三焦经由于贯通全身,它是行阳,所以比如说往来寒热、忽冷忽热。因为 它连贯脏和腑,脏有肝、心、脾、肺、肾、心包,腑有大小肠、胃、胆、膀胱。它连接腑和脏还有沟通协调,这些就是靠很多三焦来做的。 液门、中渚都可以治眼科,可以在四肢上取穴,像眼生白内障。这都是油网、焦膜的问题。它们是三焦经的虚症。 再来是阳池,阳池在手的背面,手腕关节正中间有凹洞。过去我们治疗糖尿病,分上消中消下消。我们从阳池穴可以透到大陵穴。这是治疗糖尿病消渴很有名的穴道。一般在这个穴道不灸,因为多汗。如果有病人来,比如说,他左脚胃经的解溪穴痛。你可以扎右手阳池穴。用对称治疗。同样的,病人伤到阳池,你就下对侧的解溪,采用对称治疗。 3、外关穴(通生死关与开天河水) 阳池穴往上二寸叫外关。外关的对面就是内关。外关是管阳维脉,内关管阴维脉。在针刺的手法上面,所谓通生死桥,讲的就是这里。 通生死桥:病人在壮热、大热、高烧的时候,你在外关下针,左捻右捻,不需要补泻,引到气病人说酸痛以后,你把针慢慢推到内关。从外关引到气以后,因为它是行阳的,就好像这个热水停在那边,针直接下去就好比现在打个洞,阳就往下走。所以,针一通到内关,这热当场就去了。三关:幼儿治症(指针法) 开天河水:小孩高烧壮热时,将手指头按到小孩子的外关穴揉一揉,揉个二、三下,然后往下推到四肢末梢,那天河水就会从这出来,然后进入手掌内部。揉几下劳宫穴,心主五液,汗流出来就开始退。 三关有三个地方,食指、中指、无名指,所谓三关刚好是指头的三个关。在这个三个关的地方,男孩子是寒症时往上推,然后你顺着身体的方向推。这可去寒。反过来是热症,就往回推,这热就去掉了。女孩子正好反过来。 耳轮:治小儿惊吓 肾主耳,小孩子受到惊吓的时候,眉宇会有一条青筋,小孩子胃里面比较寒冷,眉宇间也会有青筋。 会把小孩子的手指头,在耳朵耳轮外侧这边,轻轻揉它,重量一样,当你揉耳朵的时候,小孩子就很安静了。你揉得很久,揉到小孩子睡过去,或这小孩子开始笑,就可以停下来了。 三关靠近身体的叫风关,第二个关叫气关。第三个到手指头是命关。横纹青筋在这边(风关),表示在表,到这(气关)时是入腑,到这边(命关)就入脏。这是我们诊断上的一种方式。 三种背痛诊治 背痛:一痛在中间是督脉,就扎后溪。 二痛在两条经上面是膀胱经,虚证我们扎委中,实证我们扎束骨。 三痛是横的背痛,督脉第十四椎是命门,从这以下,病人有痛的时候,是带脉痛。奇经八脉的带脉。上面痛是阳维脉,胸肋痛是阳维脉,就针外关。 外关穴同时是三焦经的络穴。原穴跟络穴,都是不分虚实寒热,都可以治疗。像实则肘挛,手挛急,虚则手张开不能握拳。都可以用外关来治。 4、支沟穴至四渎穴 在外关上一寸就是支沟。身上有很多的地方用沟来命名,比如说人中又叫水沟。 支沟穴在临床上,治疗便秘很好。 支沟穴下针以后再配合照海穴。照海管的是阴蹻脉。支沟、照海这两个穴道并在一起,可治便秘。 支沟照海下去,可以再帮他下关元,大肠经的募穴天枢,中脘再来四花灸。 妇人难产、胎衣不出,或者是漏下不止、任脉不通、不容易怀孕,都可以在支沟上做。 从支沟穴平行移到骨头旁边就是会宗穴。从会宗穴再跳回来到支沟上一寸,三焦经在这弯了一下,这个穴道叫三阳络。 四渎穴和天井穴,四渎穴在手肘骨尖,往下五寸,在这个骨头的阳侧,很少用。 大肠经,这是小肠经,中间就是三焦经。 肩膀痛是循着经络去做的。肩膀痛就取曲池,只能治手阳明大肠经的肩膀痛。 |
|
185楼#
发布于:2015-12-13 23: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4日《针灸大成》第46课心得
十三、手少阳三焦经 4、支沟穴至四渎穴 在外关上一寸就是支沟。支沟穴在临床上,治疗便秘很好。支沟
穴下针以后再配合照海穴。照海管的是阴蹻脉。支沟、照海这两个穴道并在一起,可治便秘。便秘有分寒、热。寒症的便秘就是肠子没有蠕动了,病人没有感觉,一个礼拜不大便也不难过,这是寒症。热症的便秘,病人只有一天不大便就会很难过,肚子很胀,绞痛得很难 过。在针支沟、照海时,并无谓寒热,下针后,二十四小时就排便了。支沟照海下去,可以再帮他下关元,大肠经的募穴天枢,中脘再来四花灸。中脘、天枢和神阙用隔盐灸,然后再 下关元、支沟、照海,那肯定会好。 5、天井穴与清冷渊穴 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支沟穴是经穴,相火。夏至到冬至,三焦相火,合穴属土,所以合穴是三焦经的子穴,要下天井穴。手弯起来,手伸直时没有天井穴,要手弯起来,这个手慢慢爬过来到关结后面,你一摸,在两个筋的中间,
那个凹洞就是天井穴。下针天井穴就下在两个筋的中间。一定要拱手 取,要弯才能下针。天井穴 是三焦经的合穴,三焦经的实症在这里泻。 因左边的膝盖头痛,那你可以下右边的天井,因为天井
正好对到膝盖头。右边膝盖头痛就扎左边天井穴。从天井直上一寸, 就是清冷渊。三焦经引起的手臂痛,是不能梳头。还有一种症状,病人用筷子夹菜,夹到嘴巴,食物就掉了,这也是三焦经。三天,是子穴。好几 天,母穴。手臂不能举是侧面,是手阳明大肠经。手肘不能往后,往后搬不上去了,就是小肠经。三焦是行阳的,在清冷渊上下针也可以治发烧。 6、消泺穴至翳风穴 清冷渊再往上五寸,就是消泺。再上三寸,就是臑会。臑会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有肿瘤,都可在臑会上下针。一般来说是找天应。所有的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通通是三焦在管。淋在三焦经上按,若找到压痛点,那个穴道就是最好下针的地方。一般腺体的问题,内分泌啊,通通是属于三焦。 肩髎在手臂上方,手背一弯起来有一个凹洞,这是肩俞穴。肩俞是在手阳明大肠经。从肩俞穴跨一个大筋到后面的凹洞,这就是三焦经的肩髎。如果你从肩髎往下走三寸,这就是臑会。 肩髎顾名思义,在肩膀附近是近取穴,治肩膀不能抬举,或是手臂痛啊,通通可以用近取穴肩髎。如果说“我肩膀痛!”,是阳明经,或三焦经, 或小肠经,还是大肠经。那就下三针,反正是你说的。 再来天牖穴,在颈后中间两个大筋,这两个大筋外侧是天柱。还有一条大筋和骨头交接的地方是天牖,三焦经的地方,很少下针,也不灸。然后从天牖穴到耳朵后方,由侧面看,在耳朵下方,这个骨头后面差不多一寸的
地方,这是翳风穴。一般西医来说,眼科麻醉时是在翳风穴下针。所以白内障他们都在这治 疗。你下针的时候,可以看到骨头,我们的下颚骨,顺着中间扎,扎这些后脑的针时,我们 下得很浅,直针进去。这个穴道大部分是用在治耳鸣、耳聋,下巴脱臼,牙关痛。有的人牙关这里痛,不能咬合食物。你下针的时候下下关、颊车。先下对侧的合谷,再 下下关、颊车、翳风,下完针起来就好。 7、瘈脉穴至丝竹空穴 从翳风这个穴道开始,沿着耳朵旁边,在耳朵跟发际中间后面是耳沟,耳朵中间这一条
就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从翳风上来一寸半就是瘈脉,可以刺出血。在这里不下针也不灸,大部分是放血, 还有是摸愚笨、聪明。往上差不多一寸到二寸的距离。用度骨法来找最好。因为每个耳朵不一样,跳过这个智慧骨,跳过这个大骨头上去,骨头上方凹洞的地方,就是颅息。所以颅息 跟瘈脉刚好隔一个智慧骨,叫做大骨头。是耳朵肿的近取穴治耳鸣、耳流脓 。一般只要是耳朵后面的问题,你只要耳朵翻过来,看一下,看到有青筋冒出来,或是有血脉在,你就在上面点刺放血。因为你一把血放掉,压力一去掉,人就醒过来了。筋挛的现象也就退掉了, 尤其是脑膜炎。再来是角孙。耳朵最上方到发际这边,中间这个地方,是我们的角孙穴。 在越靠眼睛的穴道,都是用在眼科的治症。里面像白内障、青内障。
再来是丝竹空。丝竹空在眉毛的后方。在眉毛尾端是丝竹空,眼睛旁边五分的地方是太 阳。后面有个凹洞是太阳。在眼科,我们最常在这些地方放血,比如说角膜炎,眼红肿。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还有耳尖放血。你把耳朵拉起来,用三棱针刺破,再挤两滴血, 你不要上火罐,不要太过了。刺破,挤压几滴血出来就好了。你常常放血对眼睛视力非常好, 尤其是眼睛红肿。湿热的时候,你一放血,它就很轻松,清凉的感觉就下来了。这很正常嘛, 8、奇穴:眉棱点(眉棱骨痛) 在两眉中间痛,就是胃痛,下针下中脘,一针下去,印堂痛就去了。有人痛在眉棱骨上,在眉毛下方
的骨头上。我在这一条骨头上痛,就扎阴陵泉下一寸,阴陵泉在脚的内侧,介绍脾经的时候 有讲过阴陵泉。阴陵泉下一寸有个奇穴,叫眉棱点。找到眉棱点时在附近按,按到有痛,就 在痛点上下针。左边的眉棱痛,我们下右边的眉棱点。右边的眉棱骨痛,我们下左边的眉棱 点。若正面痛是胃经,我们扎中脘穴。旁边沿耳的头痛是三焦经。头痛在这两边是膀胱经的实症下束骨,虚症下委中。如果在正中间头痛是 督脉下后溪。近取穴下百会。整个头痛,头是六阳之会,管他的,就下百会。知道我的意思 吧!还痛的话就下涌泉,下到他不敢再痛。 9.和髎穴与耳门穴 嘴一张开来,骨缝有三个穴道。最上面这个穴道是耳门,中间是听宫,
下面是听会。现在讲耳门,耳门是属于三焦经,听宫是小肠经,听会是胆经。眉毛后面这个点,我们 称之为丝竹空。从丝竹空到耳门这边,这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在靠近耳门前,这斜的半寸 到一寸的中间,你摸有个动脉在跳,这就和髎穴。 和髎穴在脉的下方,一般来说下针的时候,手摸上去,先用指甲把脉推开来,针就下去
了。你们千万不要按着脉下,按着脉下就直接扎到动脉上面,会造成淤青一块。像和髎、耳 门、听宫、听会都是所谓的近取穴。遇到耳朵流脓、耳朵发炎、耳鸣,耳聋,到底要扎哪一个。临床上我们在做的时候,我是今天扎耳门,明天扎听宫,后天扎听会。要轮刺,不 要老是扎一个穴道,不要那么死脑筋,我偏要扎耳门不可,扎了皮肤都硬成一块,扎太多针 皮肤会硬成一块。 |
|
186楼#
发布于:2015-12-13 23: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3日《针灸大成》第45课心得
三焦经有二十三个穴道,三焦经与心包经为表里经,气血流注时间为亥时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2、关冲穴至阳池穴 无名指指甲外侧为关冲穴,为井穴。 液门在第四、五指掌骨中间,靠近第四骨根,为荣穴,属水。 液门向后一寸为中渚,在骨缝中间。中渚为三焦经的俞穴,属木,夏至到冬至为三焦经的母穴,虚症治此。液门、中渚可以治眼科,如白内障,是油网、焦膜的问题,是三焦的虚症。 三焦经行阳,治往来寒热、忽冷忽热。 手指不能屈伸,严重的中风,合谷透后溪;一般的关节不能活动,如不能扭曲,用三间透劳宫。 阳池在手的背面,腕关节正中间的凹洞,阳池透大陵是治疗糖尿病很有名的穴道。一般不灸。对称治疗,如左脚胃经的解溪穴痛,系鞋带处,下右手的阳池穴,同样,伤到阳池可下对侧的解溪。 3、外关穴(通生死关与开天河水) 阳池向上二寸是外关,外关对面是内关,处关管阳维脉,内关管阴维脉。通生死桥:壮热、大热、高烧时,在外关下针,左右捻,不需要补泻,引到气后把针慢慢推到内关,热当场就退了,小孩不下针,十四岁以下单刺。 三关:幼儿治症(指针法) 三关指针就是用手指头来做,开天河水:小孩高烧时,用手指按外关揉二、三下,然后往下推到指梢,推几下,天河水就会从这出来进入手掌内部。开天河水后用指针,让小孩的手握拳,指头弯下弓起,稍往前推,中指呈弓形,把你的大拇指放在中指第一个指节上轻轻揉,揉几下烧就退了。之后散开河水,按揉心包经的间使穴即可。 如果比较重的症,烧没退,推三关,即食指、中指、无名指的三个指头的三个指节,开了天河水后,病在寒就退寒,病在热症就退热,嘴唇发青、脸色白为寒症,脸红红的就是热症,男孩向内关的方向推是治寒,向指尖的方向推是去热,女孩方向相反。推完后按揉间使穴散开河水。 耳轮:治小儿惊吓 耳朵外一圈为耳轮,肾主耳,小孩子受到惊吓眉宇会有一条青筋,胃里比较寒眉宇也会有青筋,受惊吓小儿会哭闹不停,晚上惊叫,惊吓严重时眼珠会动,我们就用手指在小儿的耳轮上轻轻揉,重量一样,揉到小儿睡着或开始笑就好。如果小儿眼珠上吊,就将耳垂向下拉一点重一点,眼珠就会慢慢回来,如果吊在下面,就向上耳轮揉重一点提点,如果斜向一边就揉对侧的耳轮并拉一拉。这叫双龙抢珠。 三关诊法:如果有黑线青筋在食指、中指还好治,如果在无名指的三关就很难治。单指法:食指上靠近手掌的叫风关,第二关叫气关,指梢的叫命关,青筋在风关为初症,表示在表,青筋在气关时入腑,到了命关就入脏会有生命危险。 三种背痛诊治:痛在中间督脉,下后溪;痛在膀胱经上,虚症下委中,实症下束骨;痛是横着痛,命门以下是带脉,上面痛胸肋痛是阳维脉,针外关,常配合临泣。 外关同时是三焦经的经穴,实则肘挛、手挛急,虚刚手张开不能握拳,都可用外关。靠近手腕下针,手张开下针后手不能动,否则握拳会让针弯掉。 4、支沟至四渎穴 外关上一寸为支沟,支沟配照海,治便秘。便秘分寒热,寒是肠子没蠕动,一周不大便也不难过,热是不大便很难过,肚子胀、绞痛,针支沟、照海不分寒热,24小时后就会排便,还可以下关元、天枢、中脘四花灸等加减法。 妇人难产、胎衣不出或漏下不止、任脉不通、不易怀孕,都可在支沟上做。 支沟平行移到骨边是会宗,会宗再跳回来到支沟上一寸叫三阳络,当遇到经筋的病,开天河水退天河水只是治一般的寒热、高烧,如癫痫、抽搐、痉挛、角弓反张、脑膜炎等,天河水不够用了,就要用到经筋,在三阳络揉一下,让气血下走,力量很强,从内侧六个经筋下手,男往上推去寒经筋就会松掉,抽筋的现象也会去掉,女相反,寒一定往上抽,绷得很紧,热是瘫掉软掉,男往手掌方向推去热,女相反。 三阳络的气脉很强,声音哑、耳聋可用。 四渎穴在手肘骨尖下五寸,骨头的阳侧。 |
|
187楼#
发布于:2015-12-13 23:24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2015-12-13《针灸大成》第四十五课学习心得 十三章手少阳三焦经 1:三焦:上焦中焦下焦。肚脐下是下焦,胸蔽骨到肚脐是中焦,胸蔽骨以上是上焦,合为三焦。上焦如雾,很轻很干净,中江如沤,下焦去渎,三焦就是网络网膜,它横跨肝胆脾胃,完全是消化的地方。中焦气不够就会打嗝,打嗝说明是阳气不足。下焦如渎,是指下焦比较脏,都是食物的残渣。中医书上说,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经是州都之官,津液出焉,腹胀腹水就是三焦的问题,水道不通阳气不顺,行阳气,顺了水就不会累积了。心情平稳安定时,气就会顺着三角,散步到全身,有欲望的时候三焦的气会回来,集中到命门,所以,行房时,三焦的力量都集中到命门,才会有高潮和排精。三焦经跟心包经是表里经,流注时间是晚上9点到11点。阳经的五行是金水木火土。 2、关冲穴至阳池穴:无名指指甲外侧,就是关冲穴。关冲穴三焦经的井穴,洋经金水木火土,属金,井穴,急救治昏迷的大穴;无名指和小指指缝间是液门,也液门后一寸,是中渚,在骨缝间。雁门是三焦经的荣穴,属水。由于三焦经贯通全身,行阳,所以,往来寒热,忽冷忽热,都是三焦经在管,因为它连贯脏腑,沟通协调,都是三焦经的工作。藏式心肝脾肺肾心包,腑是大小肠,胃,胆,膀胱。中渚是三焦经的俞穴,属木,夏至到冬至,三焦经属火,三焦经的俞穴属木,,中渚是三焦经的母穴,可治三焦经的虚症。液门中渚都可以治眼病,像白内障,还治手指不能屈伸,严重的中风,可合谷透后溪。一般的关节不能动,不能扭曲,用三间透劳宫。阳池在手背面手腕关节正中间的凹洞,治治糖尿病上中下消,可阳池透大陵,左脚胃经的解溪痛,可下对侧阳池穴,右手的阳池痛可下对策的解溪穴。 3、外关(通生死关与开天河水):阳池往上二寸是外关,外关对面是内关,,外关管理阳维脉,内关管的阴维脉,针刺手法叫通生死桥。主治,病人有壮热大热高烧时,可在外关下针,得气后,慢慢推到内关,一通到内关,热当场就去了,小孩单刺即可不用透针。三关,幼儿治症(指针法),开天河水,第一种情况,小孩高烧壮热,用指头按揉两三下外关然后下推到四肢末梢,在进入手掌内部。再按揉间使穴,散天河水。男左女右。第二种情况,症状较重时,男孩寒症推三观,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头是三关,往上推,可驱寒,寒症是嘴唇发青发白。热症从三关往回推,热症是脸红。女孩正相反。耳轮法:治小儿惊吓,中医认为肾主耳,恐伤肾,小儿收到惊吓,眉宇间会有一条青筋(小儿胃寒眉宇间也有青筋),把小孩的手指头在耳轮轻揉,搜到孩子安静了睡着了笑了就可以了。小孩受惊吓的症状有:哭闹不止,严重时眼珠会动,在拉对侧的耳轮向相反方向拉,两手一起拉,叫双龙抢珠。临床上,壮热大寒都可在三关往手掌上推。手诊看三关,前两个手指有青筋都好治,下面手指有青筋或黑线就比较麻烦,靠近身体的是风关,第二个是气关,第三个到手指头是命关,初症在风关,病在表,治不好到了气关入腑,到了命关入脏就有生命危险。三种背痛诊治:痛在中间是督脉扎后溪;痛在两侧是膀胱经,虚症扎委中,实症扎束骨;痛是横的,以十四椎命门为界,命门以下是带脉痛,命门以上是阳维脉,胸肋痛也是阳维脉,就针外关加足临泣。外关同时是三焦经的络穴,同原穴,不分虚实寒热。外关治症:实则肘挛,手挛急,虚则手张开不能握拳,都可用外关。 4:支沟穴到四渎穴:支沟在外关上一寸,人中叫水沟,支沟治便秘,支沟加照海关元天枢中脘神阙四花灸用隔盐灸治便秘痔疮很好,照海管阴硚脉。支沟治症包括:夫人难产,胎衣不出,漏下不止,任脉不通,不易怀孕。三阳络下针下得好会有点头针,推天河水,往上推是驱寒,经筋会松,热症往手掌方向推,女的相反,三阳络气脉很强,治症:声音哑,耳聋。四渎在手肘骨尖往下五寸,在骨头阳侧。
|
|
188楼#
发布于:2015-12-14 00: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3日《针灸大成》第45课心得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穴:无名指指甲外侧旁边。三焦经的井穴。急救、昏眩、昏迷用。 雁门穴:第四指掌骨和第五指掌骨中间。三焦经的荣穴 中渚穴:三焦经的俞穴,属木。夏至到冬至属火,此时中渚穴是三焦经的母穴。虚证在此下针。眼睛疾病都可在四肢穴道治疗。手不能动扭曲,三间穴透到劳宫穴。 阳池穴:手腕横纹旁凹陷处。阳池穴透大陵穴治疗消渴。 解溪穴痛可对称下阳池穴,阳池穴痛对称下解溪穴。 外关穴:阳池穴上2寸。外关的对面是内关穴。外关穴管阳维脉,内关穴管阴维脉。 通生死桥:病人高烧,下针外关穴,引到气以后慢慢通道内关穴。像是热气通畅一样。婴儿不下,儿童可下,退烧很快。 开天河水(通三关、指针):小孩发高烧,手指头按在外关穴,揉一揉,然后向手指方向推擦。就是开天河水。推几下气就来了。小孩握拳,把中指往前推,压住中指揉几下,烧就退了。男左女右。因为中指顶住劳宫穴。小病人是寒,就要退寒。男孩子去寒是手指往手臂推,热证是手臂往手指推。望小孩的脸,青色的是寒证,红色的是热证。女孩子恰好相反。推之前,先要开天河水。推完后要把气散掉,就按间使穴,按一按就好了。 小孩耳朵外面一圈,叫做耳轮。肾主耳,小孩受惊吓或肠胃寒冷时,眉宇之间会有青筋。惊吓也可能让小孩哭闹不止,夜晚惊叫,严重时眼珠会动,一般收到惊吓,可以拇指轻轻揉小孩两侧耳轮。揉到小孩睡着或微笑。如果小孩眼睛往上吊,就把耳轮下拉一点,眼珠就会回位。如果小孩眼珠靠下,就把耳轮上拉一点。如果小孩眼珠斜向上,就下拉对侧的耳朵,眼珠就会回来。这都是指针的应用。这叫“双龙抢珠”。诊断:如果三关处有青筋出现,那么病就不好治。靠近手掌的指节叫风关,中间叫气关,最上叫命关,三关处青筋上行越多越不好治,当走到命关了,就说明疾病已经入脏腑。背痛:痛在中间,督脉扎后溪穴;痛是横道背痛。命门穴以下的痛都是带脉痛;如果是胸膈痛,就是阳维脉痛,就下外关。外关穴又是手少阳经的络穴。 原穴和络穴不分虚实寒热。针下外关后如果动手指头、握拳,就会影响针。 支沟穴: 外关上一寸。治疗便秘。下支沟后,配合少海。便秘分寒热,寒证肠子不蠕动,病人没感觉;热证肠绞痛。支沟少海不必考虑寒热。女人的阴道是沟,所以妇人难产、无胎音、不容易怀孕等都可以用支沟。会宗穴:支沟穴平行线上,向下一寸移动到骨头旁。 三阳络: 支沟穴下一寸。发烧轻的用天河水,重的经筋的病如癫痫、扭曲、脚弓反张等,就下针三阳络,从三阳络把气导过来,从手腕处六个经筋上推。寒往上推,热好像全身软掉了,就从经筋往手掌方向推。三阳络扎针很强,声音哑、耳聋都可以用。用的不多,一般都用支沟照海。 四渎穴:在手肘膝盖骨阳侧往下5寸。很少用。 |
|
189楼#
发布于:2015-12-14 15: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3日《针灸大成》第45课心得。
十三、手少阳三焦经 5、天井穴与清冷渊穴 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在今年的夏至到今年的冬至,三焦相火,合穴属土,所以合穴是三焦经的子穴。在夏至到冬至的时候,要下天井穴。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三焦经的实症在这里泻。 清冷渊上下针也可以治发烧。 6、消泺穴至翳风穴 清冷渊再往上五寸,就是消泺,这个穴道我们很少用。 消泺再上三寸,就是臑会。臑会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有肿瘤,我们都可在臑会上下针。 肩髎在手臂上方,手背一弯起来有一个凹洞,这是肩俞穴。肩俞是在手阳明大肠经。从肩俞穴跨一个大筋到后面的凹洞,这就是三焦经的肩髎。 三焦经散布全身,所有的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通通是三焦在管。淋巴结通通属 于三焦。 天牖穴,在颈后中间两个大筋,这两个大筋外侧是天柱。这边还有一条大筋。大筋和骨头交接的地方是天牖,三焦经的地方,我们很少下针,也不能让人家灸,头后面的地方都不灸的。 然后从天牖穴到耳朵后方,由侧面看,在耳朵下方,这个骨头后面差不多一寸的地方,这是翳风穴。西医来说,眼科麻醉时是在翳风穴下针。白内障他们都在这治疗。 7、瘈脉穴至丝竹空穴 把耳朵翻过来,这后面有个骨头,这个骨头叫智慧骨。 耳朵后面只有一条经经过,就是三焦经。这耳后,临床上治症很多,中风在急救的时候,耳朵翻开来看,有很多青的鸡爪,这因血脉都在耳朵后面,你拿三棱针,在血脉头放穴,这也放,针刺过去,手推一推,把血放出来,有的是在耳朵后面,可以找到。这也是一个急救的大穴。癫痫也在这放,小孩子脑膜炎、角弓反张、高烧不退,人整个这样弯折过去,也在这个地方治疗。 从翳风上来一寸半就是瘈脉,可以刺出血。在这里不下针也不灸,大部分是放血,还有是摸愚笨、聪明。 跳过这个智慧骨,跳过这个大骨头上去,骨头上方凹洞的地方,就是颅息。所以颅息跟瘈脉刚好隔一个智慧骨,叫做大骨头。是耳朵肿的近取穴治耳鸣、耳流脓。 再来是角孙。耳朵最上方到发际这边,中间这个地方,是我们的角孙穴。在越靠眼睛的穴道,都是用在眼科的治症。里面像白内障、青内障。 丝竹空在眉毛的后方。在眉毛尾端是丝竹空,眼睛旁边五分的地方是太阳。后面有个凹洞是太阳。在眼科,我们最常在这些地方放血,比如说角膜炎,眼红肿。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还有耳尖放血。 在攒竹,丝竹空、太阳、耳尖放血。睫毛倒长西医用开刀很难过,放血就可以了。 8、奇穴:眉棱点(眉棱骨痛) 阴陵泉下一寸有个奇穴,叫眉棱点。找到眉棱点时在附近按,按到有痛,就在痛点上下针。左边的眉棱痛,我们下右边的眉棱点。右边的眉棱骨痛,我们下左边的眉棱点。若正面痛是胃经,我们扎中脘穴。旁边沿耳的头痛是三焦经。头痛在这两边是膀胱经的实症下束骨,虚症下委中。如果在正中间头痛是督脉下后溪。近取穴下百会。整个头痛,头是六阳之会,管他的,就下百会。还痛的话就下涌泉。 指针术 再跟诸位详细的介绍一下手六筋。我用右手讲给你听,右手从上到下,可以看的很清楚,这手掌有六根筋。这边是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经渠,列缺,这条的筋经是管心和小肠。在这两条筋的中间,就是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筋的上面这条经管的是脾胃。心包筋的下面管的是三焦,然后再下去是手少阴心经这边,阴郄通里灵道到神门,这边有个大筋,这个筋是肾和膀胱,在这两条筋中间是管肺和大肠。 和髎穴与耳门穴 在耳前有一个骨缝,你手按在这,嘴一张开来,就出现一条骨缝,骨缝有三个穴道。最上面这个穴道是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耳门是属于三焦经,听宫是小肠经,听会是胆经。眉毛后面这个点,我们称之为丝竹空。从丝竹空到耳门这边,这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在靠近耳门前,这斜的半寸到一寸的中间,你摸有个动脉在跳,这就是和髎穴。 |
|
190楼#
发布于:2015-12-14 18: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十四、足少阳胆经 1、胆 中医认为肝是木,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肝脏本身的性像树木一样,即使再脏的水,如人体的大便、排泄物丢到稻田里面或果树旁边,这些植物都会吸收转化,长得很好。可以把浊物排掉,可以吸收转化,可以转化让人体受用。
那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的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的烧,所以心脏就有热的力量,但是心脏光是热不够的,心脏在跳动、搏动的时候,它会产生一个速度。中医基本上,就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物理医学。中医的观念认为,肝的下方,胆在这边。心和木的关系, 当火(小肠)在下面,胆只是一个袋子而已,它不会那么聪明,给你定时定量的排出胆汁。 我们的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进入胆以后,会进入肠里,这个浊 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然后加上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更强。这个过程你要是知道,不管是下针选择穴道,还是开处方选择药物,都会很准。如胆结石或这个胆有问题,都可以一击就中。治胆很简单,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去推它。心火去 push 胆木,胆汁才会下去。所以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在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 2、瞳子髎穴 胆经的第一个穴道就是瞳子髎。在眼珠的后方,从太阳这边下来。在看眼科的时候,眼的内眦第一个穴道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所以,当你看到有内翳从睛明穴
快通到瞳孔那边,这是太阳经的经热,如果从眼角这过来是胆经的问题。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你就知道这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若从上面下来,一般来说 还是胆,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所以,我们治疗眼生翳的时 候,是看它从那长过来的,再看从那个经络去治它。有很多的经络,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 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上面都有很多的穴道可以治疗内翳。 瞳子髎又称为太阳穴,就是眼角后方有个骨头,骨头复方有个凹洞就是太阳穴。
太阳穴下针,用一寸扎半寸就到了,不要扎很深。可以下针,临床最多是放血,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 我们会在太阳穴放血。那下针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偏头痛。很少灸。你看里面的眼科治症有翳膜的时候,这翳膜 一定是由外往内生,我们才会去扎太阳。由内往外的时候我们扎睛明嘛。由下往上的时候,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通通可以用。 3、听会穴与上关穴 瞳子髎以后,到耳朵骨缝最下端的听会。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
下针,方向是直直的进去,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治疗耳鸣,同时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让它慢慢的回复。 再来是上关,我们又叫它客主人。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讲胃经的时候,头维、下关、颊车,在这前面有一个高骨,这高骨下的凹洞,就是下关,跨过这个骨头的凹谷就是上关。 它另外的名称就叫客主人。这个穴道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要避开下面动脉。这是近取穴治。拿手指头去按,这个最痛,就是阿是。取穴是当穴性雷同的时候,你以最痛的点来治疗。 4、颔厌穴与率谷穴 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再往下一寸就是颔厌。在耳朵旁边一圈的,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圈,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正面看的时侯,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
经,再开一寸半,是胆经。这是颔厌,这个穴道就是曲鬓。曲鬓跟耳朵很接近,在这上面有个动脉,在发际这边有 个动脉,这两个穴道找到以后,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那治症的时 候,都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你要 扎,你可以在上面找压痛点下针。你只要摸到动脉,一般穴道都有脉在那边,不然就是骨缝 中间。若有个凹缝,你就下到那个缝中间。遇到血管的时候,不要扎到血管上,用指甲把血管切开再下针。治症都差不多,最常见的偏头痛在这个地方。耳朵尖端往上是一寸半,这个穴道是率谷。 头痛的时候,很有名的针法是太阳透率谷。就是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去。针先扎到瞳子髎,捻捻针,用三寸针,扎到瞳子髎捻
一捻,再把针提起来,不要拔出来,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率谷在耳朵的正上方,非常好找,这有个骨缝。你把针倒过来以后,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如果你透对了, 透到瞳子髎时,头痛就都没了。当然你透这个针的时候,你要先在针侧下一针合谷,会有麻醉效果。他就来找我啊!痛有时机,要掌握时机,圣人都会掌握时机,从古到今我们都按时机走。 |
|
191楼#
发布于:2015-12-14 18:53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2015-12-14《针灸大成》第四十六课 手太阳三焦经续 5、天井穴与清冷渊穴:手弯起来,手肘关结后两筋中间的凹洞就是天井穴,天井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夏至到冬至时三焦属火,合穴是三焦的子穴,治三焦经的实症例:对称治疗:有病人左膝盖头痛下右天井。天井穴直上一寸就是清冷渊,手臂痛不能梳头吃饭都是三焦经的问题,实症下子穴,虚症下母穴;手臂不能往前是大肠经;手臂不能往后是小肠经。三焦行阳,清冷渊下针可退烧。 6、消泺穴至翳风穴:清冷渊上五寸是消泺,消泺再上三寸是臑会,臑会可治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肿瘤,都可针臑会。肩髃跨一个大筋后的凹洞就是肩髎穴,肩髎下三寸就是臑会,治症:淋巴结,甲状腺肿,找天应。三焦经遍布全身,统管所有的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所以淋巴结在三焦经上找牙痛点,这就是天应,三焦经的穴位统治淋巴癌,甲状腺肿。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要分清楚。天牖在颈后两个大筋外侧大筋跟骨头交接的地方,耳朵下方后一寸是翳风,眼科麻醉在翳风扎针,可治白内障。后脑的针都浅,下直针。翳风多治耳鸣耳聋,下巴脱臼,牙关很痛针下关頰车翳风,先下合谷。 7、瘈脉穴至丝竹空穴:耳后智慧骨越凸越聪明。耳朵一圈痛找三焦经,虚症下中渚,实症下天井,耳后治症很多,第一中风急救,耳后的青鸡爪用三棱针刺血;第二:癫痫、第三、小孩脑膜炎、第四、角弓反张第五高烧不退第六人整个弯折过去,都是在这刺血治疗。翳风上来是瘈脉,只可刺血,智慧骨上凹洞就是颅息,治耳朵肿,耳鸣,耳流脓,耳朵只要有青筋或血脉,点刺放血压力去掉人就醒了。筋挛脑膜炎就好了。合髎下针要把脉推开,合髎耳门听宫听会都是近取穴,治症有:耳朵流脓、发炎、耳鸣、耳聋,用轮刺法,找最痛点先下。要先弄清经络走向。头痛也是这样治。牙科病如牙痛、头痛、耳朵流脓。治耳朵流脓用麝香矾石散,矾石防腐,麝香通利九窍,可以保持耳朵干燥。小孩单刺。肾其华在发,开窍于耳,所以耳朵问题以强肾为主要治法。
|
|
192楼#
发布于:2015-12-14 21: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4日《针灸大成》第46课心得
肩膀痛按经络找穴,曲池只能治手阳明大肠经的肩膀痛。 5、天井穴与清冷渊穴 天井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夏至到冬至为三焦的子穴,找穴时要手弯起来,手肘后两筋中间的洞就是天井,实症泻此。 对称治疗法:左边的膝盖头疼,下右侧天井,反之亦然。 三焦经引起的手臂痛,有手不能梳头,筷子夹菜吃不到嘴里,就是三焦经的问题,子母穴治疗。手肘不能往后是小肠经,手不能侧举是大肠经。 天井直上一寸为清泠渊,下针治发烧。 6、消泺穴至翳风穴 清泠渊上五寸为消泺,消泺上三寸是臑会,臑会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肿瘤。 手臂弯起时肩头的凹洞为肩俞,肩俞后跨一个大筋为肩髎,肩髎下三寸为臑会。 三焦经上找到压痛点是下针的地方,淋巴结、肿瘤、甲状腺等都可这样治。 肩髎也是近取穴,治肩膀不能举,手臂痛。 天牖穴,颈后中间两个大筋外侧与头骨交接处为天柱,颈后两侧两个大筋内侧与骨头交接处为天牖穴,很少下针,也不灸。耳朵下面一寸的地方为翳风穴,眼科麻醉用此穴,下针很浅,直针,治耳鸣、耳聋,下巴脱臼,牙关痛,不能咬合,先下对侧合谷,再下下关、颊车、翳风。 7、瘛脉穴至丝竹空穴 耳后骨头为智慧骨,越凸越高越聪明,越平发挥笨。 头痛沿着耳朵一圈痛,三焦经,根据虚实下针,耳后只有三焦一条经。 中风急救,在耳后的鸡爪青筋头上放血,小孩子脑膜炎、角弓反张、高烧不退也放血。 耳朵跟发际间为耳沟,就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 翳风上来一寸半为瘛脉,可以放血,不针不灸,跳过智慧骨,上方凹洞为颅息,近取穴,治耳鸣、耳流脓。 耳朵最上方,不是耳尖,是耳朵与发际中间是角孙穴,越靠近眼睛的地方,用在眼科的病,白内障,青内障。 眉毛尾端是丝竹空,角膜炎、眼红肿,四点放血,攒竹、丝竹穴、瞳子髎、耳尖放血,对视力很好。眼睛上吊、睫毛倒长都可以放血治疗。 8、奇穴:眉棱点(眉棱骨痛) 印堂痛是胃痛,下中脘,眉棱骨痛,扎眉棱点,在阴陵泉下一寸,在眉棱点附近按,压到痛点下针,左病右治。沿耳的头痛是三焦经,头痛在两边是膀胱经,实症束骨,虚症委中,最外两边是胆经,正中间头痛督脉下后溪,整个头痛下百会。 指针术:手六筋,右手为例,依次为心小肠、肝胆、脾胃、三焦、肺大肠、肾膀胱。 向身体推去寒,向手指推去热(男),吐奶在脾胃筋上轻推,沿皮推,气在皮肤表面。 和髎穴与耳门穴 耳前骨缝三穴:耳门、听宫、听会,耳门三焦经、听宫小肠经、听会胆经。从丝竹穴到耳门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靠近耳门前斜半寸至一寸的中间有个动脉在跳,和髎就在动脉下方,下针时用指甲拔开动脉。这些都是近取穴,可采用轮刺或用指头找压痛点下针。 |
|
193楼#
发布于:2015-12-14 22: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4日《针灸大成》第46课心得
四渎穴:手肘尖(尺骨鹰嘴)往下五寸(阳侧),肩膀痛循经取穴。
天井穴:手弯起(屈肘),尺骨鹰嘴上一寸凹陷中;三焦经合穴,在今年夏至到今年冬至,三焦属火,合穴属土,所以天井是三焦经子穴;三焦经实症在此泻; 对称治疗:如果病人左膝盖头痛,就可以下右边天井穴(天井穴正对到膝盖头) 清冷渊穴:屈肘,天井穴上一寸,三焦经行阳,清冷渊下针可治疗发烧 肩髎穴:肩峰后下方,当臂外展,有两凹洞,前面为手阳明大肠经肩髃穴,后面凹洞就是三焦经的肩髎穴;肩膀近取穴,治疗肩膀不能抬、手臂痛 消泺穴:肩髎穴与天井穴连线上,清冷渊穴上三寸 臑会穴:肩髎穴下三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有肿瘤 三焦经散布全身,所有的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通通三焦在管,淋巴结通通属于三焦经;在三焦经上找到压痛点,就是最好下针的地方 天牖穴:乳突后下方,大筋(胸锁乳突肌)和骨头交接的地方;少针少灸 翳风穴:耳后乳突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西医眼科麻醉在翳风下针,直针,下浅针;治疗耳鸣耳聋、下巴脱臼,牙关很痛 如果牙关很痛,不能咬合食物,先下对侧合谷,再下下关、颊车、翳风 瘈脉至丝竹空穴 :沿耳朵一圈的头痛,即三焦经痛,痛好几个月,下中渚(夏至到冬至);痛二、三天,下天井穴; 耳后就一条三焦经,临床上治症很多,如中风急救,在耳后很多青的鸡爪,三棱针刺放血,放完血病人醒来,急救大穴;小孩脑膜炎、角弓反张、高烧也在这治疗 瘈脉穴:翳风穴上一寸半,针刺放血,不针不灸 颅息穴:跳过智慧骨(乳突)凹洞的地方,刚好隔一个智慧骨,耳朵肿的近取穴、耳鸣、耳流脓 丝竹空穴:在眉尾端凹陷处;眼睛旁边五分凹洞处是大阳穴; 越靠近眼睛的穴道,都用在眼科治疗:如角膜炎、眼睛肿,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还有耳尖放血,刺破挤几滴即可 奇穴:眉陵点(眉陵骨痛) ,眉陵点:阴陵泉下一寸; 痛在两眉中间,最常见是胃痛,下针中脘,一针下去,印堂就不痛了; 有人痛在眉陵骨上即眉毛下方骨头上,就扎阴陵泉下一寸的奇穴眉陵点,找到眉陵点附近按压痛点,就下针痛点;左边眉陵骨痛下右边眉陵点,反之; 头痛在两边是膀胱经,实症下束骨,虚症下委中;中间头痛是督脉下后溪;整个头痛(头是六阳之会)下近取穴百会 指针术 :小孩子刚生下来黄疸,中医会在肝胆下手,轻轻推它,在皮肤上就有效;向心方向推:去寒(寒:脸色青白);离心方向推:去热(脸色赤红);吐奶推脾胃这条筋,推完后,散天河水即按揉间使穴 耳门穴:耳前有一骨缝,嘴张开来凹陷处; 骨缝上面是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耳门属三焦经,听宫属小肠经,听会属胆经 和髎穴:在靠近耳门前,斜半寸至一寸的中间,有一动脉,动脉下方是和髎穴;下针时,先用指甲把动脉推开来;治疗牙科病如牙痛、头痛、耳朵流脓 和髎穴、耳门、听宫、听会都是近取穴,耳朵流脓、耳朵发炎、耳鸣、耳聋都采用轮刺 采轮刺的方法:耳朵旁边,三焦经很多穴道,用指头按压到特别痛的点(阿是穴),就下针痛点; 治疗儿科耳朵里面化脓用麝香矾石喷剂,保持它干燥,这是外用;小孩下针采用单刺,下针时张开嘴巴 耳门:治疗耳鸣(各种耳鸣声音)治症法一样,汗多禁灸 |
|
194楼#
发布于:2015-12-15 17: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 ,2015中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
十四、足少阳胆经 1、胆 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就是我们的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肝脏是木,它能把浊物排掉,可以转化让人体受用的东西。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会进入肠里,浊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然后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强。 治胆的方法就是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临床上,胆有问题时会有呕吐,口苦。 2、曈子髎穴 胆经的第一个穴道。眼珠的后方,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治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治偏头痛时可透到率骨。很少灸。 眼翳:从睛明开始的是太阳经热,从眼角过来的是胆经的问题,从眼下方往上生的是阳明胃经的湿热。 3、听会穴与上关穴 耳朵骨缝最下端。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张口有凹陷处。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下针,方向是直直的进去,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治耳鸣,耳聋。 上关又叫客主人,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治头痛,齿痛。下针不能太深。 4、颔厌穴与率谷穴 颔厌是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再往下一寸就是颔厌。治头痛,目昡。 曲鬓跟耳朵很接近,在这上面有个动脉,发际这边也有个动脉,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这些都是治头痛的穴位。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治偏头痛是可在痛点上下针。 率谷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治:偏头痛,小儿惊风。 5、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完骨在天柱与天容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治颈项强痛,头痛。 阳白在前额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曈孔直上,眉上一寸。下法是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叫做阳白透鱼腰。因为眉毛像条鱼一样,所以叫阳白透鱼腰。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内障都可以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