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灸
管理员
管理员
  • UID20142954
  • 粉丝54
  • 关注12
  • 发帖数2570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80楼#
发布于:2015-10-22 08:44
收到,请签到,把你的昵称改为真实姓名,不要地名,我好对号入座,谢谢。
灸友7786:楼主@深圳-娄北京 2015年10月21日第59.60课史晓丽学习心得: 1、 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通关交经、膈角交经。 2、 青龙摆尾,是本穴治疗原则。本穴就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主要治症,就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在本穴...
鑫
新手
新手
  • UID2015150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7
181楼#
发布于:2015-10-22 08: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慕利敏
61~62集作业
*俞募治疗法(俞穴+募穴)主要用于内科疾病。如消化道不好时扎中脘加胃俞。寒证虚证时灸比针好。
*会郄治疗法(会穴+郄穴)用于内脏痛炎症时。
便血分三种,内痔是先出血再排便;外痔是先排便再有血;血便混合在一起,且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为大肠有炎症。此时下针中脘加温溜穴就是会郄治疗。
咳嗽久,肺痛,带血,无癌症,此时肺为脏,脏会章门,用章门和孔最穴。

*九针之使用时机*
1.餽针是刺热用的于,治眼睛痛,丝竹空、攒竹、太阳放血用的
2.圆针用于肌肉筋骨之间消导作用。
3.提针比较长,养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等透穴时使用,气足时用,气虚不用,合谷穴看气是否足,凹陷则不足。
4.峰针即三棱针,放血放脓用于四肢末梢和背部。
5.铍针治疗脓疱时用。
6.圆利针用于酸痛及酸痛时用。
7.豪针用于内科的深部。阴陵泉透阳陵泉,腿较粗,
最长的7寸,脊椎骨旁透用于下半身瘫痪。不常用。
8.火针,比较粗,28号针
用来治痞。
常见的是豪针和三b棱针。有1、1.5、2、4寸的豪针。
*以子午流注的针灸基础,一切都好,病在变化原则不变,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辩证。

针灸治症系列:
*梅花针使用时机是皮肤病可在委中放血;手脚麻痹点刺可活血。优点是针头短,不伤元气。
*头部与脑部治症
全头痛、头顶痛:百会(近取穴),如果还痛再扎涌泉。
偏头痛:治症在胆经,下对侧合谷,同侧太阳透率谷;兼有恶心呕吐者加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等。
耳后痛:只有三焦经经过,初痛扎天井,久痛扎中渚穴。
印堂痛:扎中脘。
眉棱骨痛:对侧阴陵泉下一寸的肾关穴。
后脑痛:颈项部是膀胱经经过,近取穴天应、天柱,初痛扎束骨,久痛扎委中。
脑瘤:全蝎和蜈蚣等量打成粉,熄风止痉作用。扎针百会涌泉,导引作用。脑瘤或萎缩在绝骨穴上有压痛点,实症肿瘤表现命门穴有压痛点,,十三椎外开3.5寸的痞根穴亦有压痛点,虚证萎缩则无压痛点。
*眼,赤红肿痛,代表湿热,可在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处点刺放血。
*眼生翳,则取穴睛明、阳白、三间、养老、光明。翳膜其实是痰水。
加强可加肝俞、期门、太冲。
*鼻息肉,针迎香透内迎香穴、合谷(消炎镇痛)、通天(鼻科大穴)、上星(米粒灸)、风池、肺俞、中府(逐渐增多穴位)
*鼻血,天府、合谷。不愈考虑癌症。
*耳,肾在管,耳门、听宫、听会轮次法。
*久鸣为虚,补肾为主,肾俞、志室、京门、章门、复遛。
*实症耳聋,下针然谷、外关、支沟(飞虎)。
耳化脓,用麝香樊石散(2:45)干燥剂。单刺耳门听宫听会 。

* 孩子出生后要打,自己嘴巴喷出羊水好,不会得皮肤病、气喘、耳朵化脓等。
灸友35520
贫民
贫民
  • UID20175520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28
182楼#
发布于:2015-10-22 09:01
中医经典特训1班李玲报到
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法使用本穴治疗,加强力量能达到内脏。治疗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   通关交经法,用在关节周围受伤,气要通过,如果下针还没好,就要加强力量,用赤凤摆头泻的方式治疗。  隔角交经法,治疗心脏时,先治金,根据病情看做补还是泻。运用五行属性的相生相克原理,主要是控制病情。   呼吸法,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用在脏腑的俞穴,募穴。先是用鼻呼吸,口吐气,这是补法。把针提起来,不让气外泄。吐气时,针不要动。紧按慢提。下针时,等患者吐完气后,在吐气和吸气的中间的时间就把针及时插下去,让气吸得饱满。最好是先引到气,病人慢慢吸,施针者慢慢提,患者吸完正好针也就提完,这样气就饱满得很了。这是大补。  用鼻吐气,口吸气,这是泻紧提慢按,把气吐出去,吐气时候把针压下去,尽量把气吐出去,在吸气的时候,把针慢慢提起来,不让气回流。。这是气机相撞是泻法,起针后针孔不要按压。治疗腹胀,用子午捣臼法,用在水病,下三皇时用九入六出法,插提法,做退水用的。九次的进是慢慢提起来,很快下针。6次的出是慢慢下针,很快提起来。引动三焦气,三焦气不通时,水分会积聚起来,三焦行阳,阴阳  衡是常态。  十二经络的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积之。不留针,看到凹陷处的病要灸,不虚不实要取经穴。下针八法,荣血,卫是气,在表面,扎卫的时候,不想伤到血,扎血的时候不想伤到气,用指甲搓搓,再下针。穴位在肌肉和 肤之间,扎针要浅一些。用指甲掐掐,再揉揉,有时候用指甲把脉切开来,正好跟脉切到,左右捻转,弹是不,振动针头,提豆许,让气躲着,这时才弹,摇,这是最浅的补泻。 主客
原洛,治疗法则病变经,取原穴,阴经取原穴带之。
灸友35520
贫民
贫民
  • UID20175520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28
183楼#
发布于:2015-10-22 09:01
终于赶上了,谢谢殿下
灸友39520
会员
会员
  • UID2017952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184楼#
发布于:2015-10-22 09:56
好棒
徐佩凤4282
贫民
贫民
  • UID2014428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4
185楼#
发布于:2015-10-22 14:37
贵港一徐佩凤第61.62课心得:1俞募治疗内科病,治疗都在背上,在胸前和背后。如胃口不好,扎中脘,胃俞。热症用针,虚症用灸。2会郄治疗,一般是病人内脏病,在止痛的时候用。原则上就是有痛症,炎症时用。如大肠发炎(血和大便是混合的),下温溜,中脘。3九针之使用时机。第一镵针(放血用),第二个圆针(病人怕针或病人已经元气虚的时候用来导气),第三鍉针(透针用),第四蜂针(三棱针,也是放血,放脓用,用在四肢末梢或在背后上放血),第五铍针(治疗脓疮用),第六圆利针(一般治内科,用在病比较深的时候),第七毫针(专用于治半身麻痹,治疗脊椎骨用的,第九个火针(用来治痞的)。现在常用的是毫针(1寸,二寸等)和圆利针,放血片(代替三棱针)。4梅花针放血治症:A皮肤病B麻痹。5生理上的头痛;A全头痛,头项痛,眼晴痛扎百会,如还痛,扎涌泉。B偏头痛,是在胆经上,对侧治疗扎合谷,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如伴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其中一个或全部,看病人痛的程度。C耳后痛,耳朵后面痛,初痛扎天井,久痛扎中渚。D额头痛,印堂痛扎中脘。E病人眉棱骨痛,左痛扎右肾关穴,右痛扎左肾关穴,两边痛扎双肾关穴。F后脑痛或颈项的地方痛,就在天应穴下针,同侧天柱的地方。如初痛在膀胱经上扎束骨,久痛扎委中。6头瘤,症状:全身抖动,颤动,眼晴往上吊。用药:用全蝎,蜈蚣两种烤干打成粉,取等量放入空胶囊里面,服用。下针采用导引法,先下百会(导),再下涌泉(引)。诊断脑部有脑痿缩掉了,老人痴呆症在绝骨穴会找到压痛点。而脑里面长东西(里面长肿瘤),在绝骨穴,命门穴都有压痛点。脑瘤,痞根穴也有压痛点。7眼证:A症状:红肿。,赤红肿痛,代表里面是温热的在攒竹,丝竹空,太阳,耳尖点刺放血,用三棱针挤一两滳血,不要拿梅花针,扎攒竹穴尽量扎在眉毛里面。B生翳膜(白内障),晴明,阳白,三间,养老,光明。或取晴中,扎完后再取近穴和远穴恢复视力。治眼近视:扎肝俞,期门或曲泉,太冲。8鼻病: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先下合谷,迎香透内迎香,再下通天,米粒灸上星。再不好扎风池(扎风池时,在对侧的颧髎下针)。一般流鼻血扎天府,如一直流鼻血有可能鼻癌。有鼻病,脊椎有压痛点用俞募治疗(下肺俞,中府透云门),久病用原络治疗(下太渊,偏历)。9耳朵有问题:如耳鸣,耳聋。耳朵有痛。久鸣是虚,扎肾俞,志室,京门,章会。或经络上扎复溜或在耳门,听宫,听会采轮刺法。实症扎然谷,外关,支沟。耳朵化脓,脓水用麝香矾石散。下针:耳门,听宫,听会单刺。
最爱的针灸
会员
会员
  • UID2017938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6
186楼#
发布于:2015-10-22 17:04
嗯嗯
最爱的针灸
会员
会员
  • UID2017938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6
187楼#
发布于:2015-10-22 17:07
如果是虚火一直都有 但是本身属于阳气不足 经常手脚冰凉的人 该怎么办?
任红超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44
  • 粉丝2
  • 关注2
  • 发帖数227
188楼#
发布于:2015-10-22 17:14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班任红超报到
  1、俞募治疗法:所有的经及每个内脏都有他的俞穴,每个内脏都有它的募穴,同时使用募穴和俞穴,就是俞募治疗。
专门用于内科病,治疗都在背上、胸前、背后。如胃口不好,扎中脘和胃俞。
内科病分热症和虚证。
热症症状:嘴巴燥渴,喜欢喝冰水,舌头是黄的,全身脸赤红,大便是下利或者便秘,大便出来的时候是浓臭,便秘排不出来,小便时黄的。热症时用针。
虚证症状:食物不消化吃什么排什么,舌苔是白色的,脸色是白的,不口渴,倦怠,声音没有力量。虚证用灸的。尤其是在毒蛇咬伤时、破伤风时,针力不及的,用灸的最好。
2、会郄治疗法:会穴+郄穴,用于有痛症炎症时。
便血分两类,一类是痔疮的两种情况,一类是大肠炎。内痔是先出血再排便;外痔是先排便再有血;血便混合在一起,且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为大肠有炎症。此时下针中脘加温溜穴就是会郄治疗。
    咳嗽久,肺痛,带血,无癌症,可根据肺为脏,脏会章门,就用章门和孔最穴治疗。

九针之使用时机

1.
镵针:是刺热(放血)用的,扎头面针,治眼睛痛,丝竹空、攒竹、太阳放血用的
2.圆针:用于肌肉筋骨之间消导作用,顺着经就是补,逆着经就是泻。
3.提针:比较长,一般是透针用,如养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等透穴时使用。
气足的人可以透针,气虚的人不能用。
合谷穴看气是否足,凹陷则不足。
4.蜂针:就是三棱针,放血,放脓用的,主要用于四肢末梢和背后放血。
5.铍针:治疗脓疱时用。
6.圆利针:酸痛及酸痛时用。
7.豪针:也是长针,用于内科的深部。阴陵泉透阳陵泉,腿较粗,
 最长的7寸,脊椎骨旁透到膈俞,用于治下半身瘫痪。此方法不常用。
8.火针:比较粗,28号针,用来治痞的。
常用的是豪针和三棱针。

针灸治症系列:

1、梅花针使用时机是a.皮肤病可在委中放血
                 b.手脚麻痹点刺可活血。优点是针头短,不伤元气。
    2、头部与脑部治症
      全头痛、头顶痛:百会(近取穴),如果还痛再扎涌泉。
      偏头痛:治症在胆经,下对侧合谷,同侧太阳透率谷;
 兼有恶心呕吐者:加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等。
     耳后痛:只有三焦经经过,初痛扎天井,久痛扎中渚穴。
     印堂痛:扎中脘。
     眉棱骨痛:对侧阴陵泉下一寸的肾关穴。
     后脑痛:颈项部是膀胱经经过,近取穴天应、天柱,初痛扎束骨,久痛扎委中。
脑瘤:全蝎和蜈蚣等量打成粉,有熄风止痉作用。扎针百会涌泉,导引作用。脑瘤或萎缩在绝骨穴上有压痛点,实症肿瘤表现命门穴有压痛点,,十三椎外开3.5寸的痞根穴亦有压痛点,虚证萎缩则无压痛点。
3、治眼症及睛中法
眼,赤红肿痛:代表湿热,可在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处点刺放血。
眼生翳和近视眼:则取穴睛明、阳白、三间、养老、光明(翳膜其实是痰水)。
加强眼睛的效果可加肝俞、期门、太冲。
4、鼻息肉:从迎香透内迎香穴(这样才有效果)、合谷(消炎镇痛)、通天(鼻科大穴)、上星(米粒灸)、风池、肺俞、中府(症状不好逐渐增多下针穴位)
下凤池还是下对侧的颧髎?
鼻血:天府、合谷。不考虑癌症,如果过几天又流鼻血考虑是否有癌症。
任何脸上的问题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
5、治耳症   任何耳朵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肾脏。
耳,肾在管,耳门、听宫、听会,采轮次法(今天扎这个明天扎下一个)。
   耳鸣:久鸣为虚,补肾为主,背面下肾俞、志室,正面下京门、章门、复溜。耳聋:实症下针然谷、外关、支沟(飞虎)。
   耳化脓:用麝香樊石散干燥剂,两者比例为2:45。单刺耳门听宫听会 。
   孩子出生后要打,自己嘴巴喷出羊水好,不会得皮肤病、气喘、耳朵化脓等。
刘艳娟
会员
会员
  • UID2017542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7
189楼#
发布于:2015-10-22 17:47
刘艳娟61、62:俞募治疗法专门用于治疗内科病,所有的经和每个内脏都有它的俞穴,毎个内脏都有它的募穴,治疗时取俞穴和募穴即为俞募治疗法,如肺气肿、气喘,扎肺的俞穴,中府透云门,中府是肺的募穴,即为俞募治疗。中医讲寒热,热症:嘴巴燥渴、全身脸赤红,大便是下利或便秘,寒症:食物不消化,舌苔是白的,脸色是白的,倦怠、声音没有力量。在治热症时用针,寒症时用灸。会㕁治疗法:我们有八大会穴,每条经络上有郄穴,如果是大肠问题,腑会中脘,取中脘和温溜,会郄治疗法则是:痛症炎症时用。九针使用时机:镵针:点刺放血;圆针:怕针的人或元气虚的时候;鍉针:透针用;蜂针:放血、放脓用的;铍针:治脓疱时用;圆利针:治痛及酸痛;毫针:治内科;长针:治下半身瘫痪用,在脊椎骨旁下针;火针:治痞。梅花针:皮肤病和麻痹。治症:头部与脑瘤治症,全头痛:百会(近取穴)、涌泉;偏头痛:胆经上,下针对侧合谷,同侧太阳透率谷;偏头痛兼呕吐:太阳透率谷,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耳后痛:三焦经,初痛:天井,久痛:中渚;印堂、额头痛:中脘;眉棱骨痛:对侧阴陵泉下1寸;后脑痛:天应穴下针,天柱,初痛:束骨,久痛:委中;脑瘤:全身抖动、痉挛、眼睛往上吊,用全蝎和蜈蚣等量打粉装空胶囊里,息风止痉,下针百会涌泉,是导引,诊断:第十四椎命门有压痛点,第十三椎外开3.5寸痞根穴有压痛点。治眼症:赤红肿痛:湿热,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点刺放血;生翳:近取睛明、阳白、三间、养老、光明,近视眼也可取这些穴位,肝开窍于目,也可取肝俞、期门、太冲、中都。治鼻症:鼻息肉:针迎香透内迎香,合谷,鼻科大穴:合谷、通天、上星、迎香,鼻窦炎、鼻塞:灸上星,用米粒灸。肺开窍于鼻,从肺上治,风池、肺俞、中府。流鼻血:下针天府穴。治耳症:肾主耳,耳朵有三个穴位:耳门、听宫、听会,遇到耳朵的问题可以三个穴位轮刺,久鸣:虚,补肾,取穴:肾俞、志室、京门、章门、复溜,实症:外关、然谷、支沟。耳朵化脓:取麝香:矾石=2:45,做成喷的散剂,一喷就干燥。
灸友3846
侠客
侠客
  • UID20143846
  • 粉丝1
  • 关注3
  • 发帖数12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90楼#
发布于:2015-10-22 18:31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郑其赛61-62课时视频学习心得
原络治疗法
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法  俞募治疗专门治疗内科病,下针在胸前和背后。肺俞+中府治疗肺病;胃俞+中脘治疗胃病。热症针,寒症灸效佳。
会郄治疗,用于内脏病止痛。原则有痛症、炎症时用。如大肠炎(血和大便是混合的),大便120-30次。针温溜+中脘。痔疮便血:内痔疮先血后便;外痔疮先便后血。咳嗽胸痛、痰中带血,针章门+孔最。
九针之使用时机。第一镵针(头面放血用),第二个圆针(病人怕针或元气虚时用来导气),第三鍉针(透针用),第四锋针(三棱针,放血+排脓用,四肢末梢或背后放血),第五铍针(治疗脓疮用),第六圆利针(一般治内科酸痛,用在病比较深的时候),第七毫针(最常用 调气血平衡),第八长针(用来透刺治深痹久病,专用于治半身麻痹,从脊椎骨华佗夹脊下针 )。第九个火针(用来治痞的)。现在常用的是毫针(1寸、二寸等)和圆利针,放血片或采血针(代替三棱针)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  玉龙歌诀 针灸主流医学观 原则不变,以不变应万变。辨证立法
针灸治症系列
梅花针放血治症:1.皮肤病;2.麻痹。梅花针头短不伤元气。中医不治病只治症。
头部与脑瘤治症  。病理性头痛:1.全头痛,头顶痛,眼晴痛,近取百会治全头痛,还痛则针涌泉。2.偏头痛,在胆经上,对侧治疗扎合谷,同侧太阳透率谷,如伴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其中一个或全部,看病人痛的程度。3.耳后痛,耳朵后面痛,三焦经。初痛扎天井,久痛扎中渚。4.前额头痛,印堂痛扎中脘。5.病人眉棱骨痛,左痛扎右肾关穴,右痛扎左肾关穴,两边痛扎双肾关穴。6.后脑痛或颈项的地方痛,就在天应穴下针,同侧天柱的地方。如初痛在膀胱经上扎束骨,久痛扎委中。7.脑瘤,症状:全身抖动痉挛、颤动,眼晴往上吊。用药:用全蝎和蜈蚣等量烤干打成粉放入空胶囊服用。导引针刺法,先下百会(),再下涌泉()。诊断脑部有脑痿缩和老年痴呆症可在绝骨穴会找到强烈压痛点。而脑里面长东西(肿瘤),在绝骨穴,第14椎命门穴都有压痛点。脑瘤,针刺痞根穴(第13椎下外开3.5寸)强烈压痛点。
治眼证及睛中法   1.眼睛红肿痛,代表里面是温热的。在攒竹、丝竹空、太阳、耳尖点刺放血,用三棱针挤一两滳血,不要拿梅花针,扎攒竹穴尽量扎在眉毛里面。2.眼生翳膜(白内障)  近取穴晴明、阳白。远取三间、养老、光明。或取晴中,冰敷术眼20分钟,让血流减至最少。用三棱针或者放血针在瞳孔外侧边刺过角膜形成浅洞,换小号毫针向瞳孔中心平刺进针至胫骨刮除翳膜。刮净后用温水湿敷。然后再取近穴和远穴恢复视力。治眼近视:扎肝俞、期门或曲泉、太冲。
鼻病  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先下合谷消炎镇痛,针迎香透内迎香,再针头顶通天穴,严重的加针神庭穴+米粒灸上星(喷嚏、鼻塞、鼻干燥、脓涕效果好)。再不好扎风池(扎风池时,向着对侧的颧髎下针)。一般流鼻血扎天府,如一直流鼻血有可能鼻癌。有鼻病,脊椎有压痛点用俞募治疗(下肺俞,中府透云门),面口合谷收。久病用原络治疗(下太渊,偏历)。治耳症:如耳鸣、化脓、耳聋、耳朵痛。久鸣是虚,可选择肾俞、志室、京门、章门中1-2穴配合。或经络上扎复溜(斜刺及迎随法)或耳门、听宫、听会采取轮刺法。实症扎然谷、外关、支沟(飞虎)。耳朵化脓流水用麝香矾石散。下针:耳门、听宫、听会单刺。(湖北-郑其赛)
灸友35609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09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11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91楼#
发布于:2015-10-22 18: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付民报到
2015/10/22  
61—62
集学习心得
1、 俞幕治疗:主治内科疾病。在胸前背后下针。所有的经和内脏都有它的俞穴,每个内脏都有它的幕穴,我们同时使用幕穴和俞穴,就是俞幕治疗。如肺气肿,气喘,针肺的俞穴,第三椎外开一寸半,在扎对面的中府斜透到云门,中府是肺的幕穴,这是俞幕治疗。如胃口不好,下胃的幕穴中脘,再下背后胃俞。内科病显现出来分热症和寒症区分,热症可用针,寒症多用灸。俞幕治疗的灸疗,在毒蛇咬伤、破伤风等方面效果也非常好。
2、 会郗治疗:一般是病人内脏痛,在止痛的时候用。如大肠炎,下大肠经的郗穴温溜和胃的幕穴中脘。咳嗽带血,就下肺经的郗穴孔最,和脏腑的会穴章门。
3、 九针的使用时机:CAN针,专门刺热用。刺热,点刺放血。如眼睛红肿,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耳尖放血。园针,措摩分肉。在肌肉中间和筋骨中间去消导它,顺着经是补,逆着经是泻。提针,做透针用。透针时,一般是气足的时候,气虚的不可以做透针。合谷是气穴,合谷凸出来,气足,合谷凹下去,气就不够。蜂针,是三棱针,也是放血、方脓用。铍针,治疗脓疱时用,圆利针,治疗痛和酸痛用,毫针,多用在治内科,病比较深的疾病。火针,火针用来治痞的。
4、 中医治病,是按照辩症施治,就是依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决定的。中医不叫治病,叫治症。
5、 梅花针:使用时机,第一是皮肤病,用梅花针来放血。皮肤癣,委中放血,然后在下针,可以下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等。第二种是麻痹。就是手脚没有感觉。
6、 头痛:a、整个头痛和头撞后的疼痛:扎百会加涌泉。b、偏头痛:胆经的问题,扎对侧的合谷,然后,直接同侧太阳透率谷。如病人恶心、呕吐,就扎中脘、足三里、公孙。C、耳后痛:三焦经的问题。处疼,扎天井,久痛,扎中渚。D、额头痛:胃经,扎中脘。e、眉棱骨痛,扎奇穴,在对侧的阴陵泉下一寸的肾关穴。两边都痛,就两边都扎。F、后脑痛:头痛在脑后面,或者是颈部的地方,就在天应穴下针,同侧天柱的地方,这是近取穴。初痛,在膀胱经上扎束骨穴,久痛,扎委中。
7、 脑瘤:症状,全身抖动、颤动、眼睛往上吊。用蜈蚣和全蝎烤干打成粉,装胶囊,作用息风止痉。然后下针百会和涌泉。脑痿锁是虚证,长瘤是实症。在绝骨处有压痛点。实症在后背十四椎命门穴会有压痛点。虚证没有。这是诊断上 的区别。
8、 眼睛的症状有两种,一种是赤红肿痛,里面有湿热,在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这四个地方点刺放血。另一种是生翳,近取穴,晴明、胆经上的阳白,手脚上三间、养老穴、光明。肝开窍于眼,内科治症,要让眼睛好,扎肝俞,肝的幕穴期门,太冲等。
9、 鼻息肉:扎迎香。扎迎香要透内迎香。扎鼻子时,也可先针合谷,然后针通天。还有上星迎香。上星多用米粒灸。也可扎风池加对侧的颧髎。中医认为肺开窍在鼻,鼻子的问题从肺上治扎肺俞,中府。流鼻血看下中府、合谷。
10、         耳症: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常用耳门、听宫、听会。分别归胆经、三焦经、小肠经管。久鸣是虚,我们就补肾,扎肾俞、志室,京门、章门。复溜,针下去以后,采用斜刺迎随法,对身体方向刺。实症下然谷、外关、支沟。耳朵化脓,采用麝香矾石散,比例是二比四十五,做干燥剂。
灸友35884
侠客
侠客
  • UID201758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192楼#
发布于:2015-10-22 19:10
中医经典特训班李焕报到
102261-62集学习心得
一、俞募治疗 专门治疗内科病,在胸前和背后,因为所有的经及每个内脏都有它的俞穴及募穴,举例,肺气肿、气喘,扎肺的俞穴,在扎对面的中府穴斜透到云门。有的人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胃的募穴中脘,再下背后胃俞。小孩子呢十四岁以下不留针,直针进,直针出。
所有的内科病都可以。当内科病显现出来的是热症的时用针,寒症、虚症的时候就用灸,尤其是在灸毒蛇咬伤、破伤风,针力不及的,用灸的最好。
二、会郄治疗 内脏痛,在止痛的时候用 大肠发炎,下大肠经的郄穴温溜,及腑的会穴中脘。
咳嗽很严重,扎脏的会穴章门,肺经的郄穴孔最。
三、九针之使用时机
1、镵针,看头像剑一样,专门刺热用,就是放血,眼睛红肿、角膜炎,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耳尖用镵针放血。2、圆针,措摩分肉用,不是扎进去,在肌肉中间、筋骨中间去消导它,顺着经来搓是补,逆着经就是泻。针产生的原因一是遇到怕针的人,二个是病人已经元气很虚,用这个针来导气。3、鍉针非常的长,一般是透针用的,一般是气足的时候才透,按合谷可知道气是否充足。4、蜂针,即三棱针,放血、放脓用的,镵针跟蜂针不一样的是用在头面上,用剑头,针头很小,不容易扎很深;三棱针非常的锐利,是在四肢末梢或在背后放血,像个扁钻一样,三角形的。5、铍针 扁平的像刀子一样 治疗脓疱的时候用6、圆利针 最常用,是治疗痛及酸痛时用的。7、毫针 也是长针,针很细像毫毛一样,一般是治内科,用在病比较深的时候  8、长针,长七寸 下半身麻痹,用七寸长针从脊椎骨旁边透,治疗下半身瘫痪 最常用的是毫针和圆利针,因为比较细。三棱针就是放血用的。9、火针,火针用来治痞,比较粗一点。九针现在用的人不多,最常买到毫针,还有放血的三棱针,现在都用放血片了。
针灸治症系列
一、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梅花针的前头有七支针,使用的时机,第一个,皮肤病用梅花针来拍击放血,梅花针牛角的比较好。拍击要重一点,像皮肤癣,委中放血,然后再下针。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都可以。第二种是麻痹,手脚没有感觉用梅花针放血,针头很短,不会伤到元气。
二、头部与脑瘤治症 1、整个头痛百会穴下针,下去头还痛,扎涌泉。
2、偏头痛在胆经上面,首先下对侧的合谷,然后同侧,太阳透率谷,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一般来说,病人恶心扎中脘,痛已经去掉,就不用再扎下去了。
3、耳后痛,在三焦经,初痛,扎天井,久痛扎中渚穴。4、印堂痛,额头痛,扎中脘。5、眉棱骨痛,扎对侧的阴陵泉下一寸的肾关穴。6、后脑痛,头痛在脑后面,或是颈项的地方。就在天应穴下针,同侧天柱的地方,这是近取穴,初痛,扎束骨穴,久痛,针委中。7、脑瘤 不一定有痛,是全身抖动、颤动,眼睛往上吊,全蝎蜈蚣等量打粉放在胶囊里面可息风止痉;下针下百会涌泉。脑痿缩,老人痴呆症,脑部长东西,在绝骨穴会找到压痛点。脑痿缩时是虚症,脑里面长东西是实症,在绝骨穴都会有压痛,唯一的差异,实症的话,第十四椎命门穴会有压痛点,脑部痿缩,在第十四椎找不到压痛点。再确定,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痞根也可以找到压痛点。
三、治眼证及睛中法 1、赤红肿痛代表里面是湿热,在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点刺放血,用三棱针,挤一两滴血。2、生翳膜,有白内障,睛明,阳白,三间、养老、光明,这些都可以治翳。3、特殊的针法,取睛中,去翳有这个十个动作的名称,现在很少用4、近视眼 尽量不要做激光手术,扎肝俞,期门,肝经的合穴,都可以下,像太冲,虚实都可治。
四、治鼻病 治疗息肉,迎香要透针内迎香,先扎合谷可消炎止痛,合谷、通天、上星、迎香,都是非常有名的鼻科大穴。最有名的是灸上星,鼻窦炎,鼻塞、喷嚏都可以用。扎风池也,肺俞,中府都可以。流鼻血,下天府穴,合谷穴治疗,如果一直流,脊椎一压,有压痛点,用俞募治疗,原络治疗下太渊及偏历。
五、耳症 耳鸣 化脓 久鸣是虚,补肾可以针肾俞、志室,肾经的募穴京门穴,脏会章门,下复溜穴用青龙摆尾,耳朵旁三个穴道采轮刺法。实症下然谷及外关穴,支沟穴。麝香矾石散可治疗耳朵流脓,生小孩一定要把这屁股倒过来小孩子,让这羊水跑出来,以后就不得气喘,皮肤病,耳朵发炎。
8458灸友
新手
新手
  • UID2014845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6
193楼#
发布于:2015-10-22 21:33
20151022李宁听第61、62课学习心得:
一、俞募治疗法
时机:专治内科病
原理:所有的经和内脏都有俞穴,每个内脏都有募穴。
治疗方案:
内科病是热症如嘴巴燥渴,舌头黄,脸赤红,大便下利浓臭或便秘,小便黄,可下针俞穴募穴。
内科病是寒症如脸色白舌苔白,不口渴,倦怠,声音无力'吃啥拉啥,就要灸。
病例:
如肺气肿,气喘,扎肺俞,再扎对侧中府透云门。
如胃口不好,下胃的俞穴维俞,维的募穴中脘。

二、会郄治疗法
时机:有痛症、炎症时用。
病例:
如血和大便混合,大肠发炎,大肠是腑,腑会中脘,下中脘,再下大肠郄穴温溜。
如咳嗽带血,因为肺是脏,脏会章门,下章门,再下肺经郄穴孔最。

三、九针介绍
1.镵针:头像剑,专用于点刺放血。
如眼睛红肿,用此针在攒竹,丝竹空,太阳,耳尖用此针刺破挤血。
2.圆针:在肌肉筋骨中间顺着搓(为补)或逆着搓(为泻)。用在怕针或是元气虚的人。
3.鍉针:透针用。取太阳透率谷,阴陵泉透阳陵泉。气足时透,气虚不透。合谷是气穴,合谷凸出来气足,陷下去气虚。
4.蜂针:就是三棱针,放血放脓用。
5.铍针:扁平如刀,治脓包用。
6.圆利针:治痛及酸痛。
7.毫针:针细如毫毛。
8.长针:治内科,用在病比较深时。如脊柱旁开五分,从大椎一路刺下去。
9.火针:治痞块。

四:针灸治症篇
1.皮肤病麻痹症
皮肤病用梅花针在患处拍击放血。皮肤癣,委中放血然后用梅花针。
手脚麻痹,用梅花针放血能活血。
2.头部与脑瘤治症
(1)全头痛,头顶痛:百会下针,如还痛,下涌泉。
(2)偏头痛:一般来说都在胆经上,下合谷,再太阳透率谷。如伴有恶心呕吐,就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3)耳后痛:三焦经经过。初痛扎天井,久痛扎中渚。
(4)印堂痛:扎中脘。
(5)眉棱骨痛:扎对侧阴陵泉下一寸的肾关。
(6)后脑痛:天应穴下针,同侧天柱下针。如初痛,扎膀胱经束骨,久痛,扎委中。

脑瘤:症状是全身颤抖,眼睛上翻。喝酸蝎蜈蚣粉,可息风止挛。可下针百会消导,下针涌泉导引。
脑萎缩:脑萎缩是虚证,在绝骨穴会有压痛点,脑子里有东西是实症,实症在命门穴有压痛点,虚证脑萎缩在命门没有压痛点。

3.治眼症
(1)眼睛赤红肿痛:热症,在攒竹,丝竹空,太阳,耳尖三棱针点刺放血。
(2)眼睛生翳膜:近取穴睛明,阳白,手上的三间,养老穴,光明。
还有一个特殊针法取精中。把眼睛用布盖住,冷水淋下,二十分钟后,用三棱针从眼球侧面刺下去,再用细针,从旁边进去慢慢刮除瞳孔上面,把翳膜刮掉。再用温水敷。(此法感觉危险系数太大,现在白内障手术就完全能解决)
(3)眼睛干涩:肝开窍在目,下肝俞,再肝的募穴期门。

4.治鼻病
(1)鼻息肉,鼻窦炎,鼻炎:先下合谷,迎香透针内迎香,下针通天;严重时可米粒灸上星,会感到麻,这是鼻科大穴,鼻塞,咳嗽都可;也可胆经的风池下针朝向颧髎穴;肺主皮毛,也可用俞募治疗法,下肺经募穴中府和肺俞。
(2)流鼻血:下中府云门天府。

5.治耳症
(1)耳聋耳鸣:久鸣是肾虚,补肾,下针肾俞,志室,京门(脏会章门)。
耳旁的耳门听宫听会课采用轮刺法。
实症扎肾经,可下然谷,外关,支沟。
(2)耳朵化脓:近取穴耳门听宫听会,也可用麝香矾石粉。小孩子耳朵有脓水是因为出生时没有倒过来拍屁股让肺里面和耳朵深处的羊水流出来。
林金兰
贫民
贫民
  • UID2017577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94楼#
发布于:2015-10-22 21:56
林金兰10.22学习心得
61,62节课心得                                   1俞幕治疗法专门治疗内科病。俞募治疗,在胸前和背后,因为所有的经及每个内脏都有它的俞穴,每个内脏都有它的募穴,使用募穴跟俞穴,就是俞募治疗。              2会郄治疗一般是病人内脏痛,在止痛的时候用的。用会穴同时配合郄穴下 针。下针的时候,这两个穴道同时用,称之为会郄治疗法。会郄治疗法原则上就是痛症的时 候用的,有痛症、炎症时用的。          3九针之使用时机,(1)第一个是镵针,看起来头像 剑一样,专门刺热用的。所谓刺热就是放血的意思,点刺放血的意思。(2)第二个针是圆针,措摩分肉用,这个圆的针,不是扎进去,而是在两个筋的中间, 去消导它,顺着经来搓它的时候,顺着经就是补,逆着经就是泻。(3)鍉针,针非常的长。一般是透针用的。(4)蜂针,就是所谓的三棱针。也是放血、放脓用的,镵针跟 蜂针的区别三棱针,就很锐利,是在四肢末梢放血,或 在背后上放血。蜂针像个扁钻一样,三角形,用在头面。(5)铍针呢扁平的像刀子一样。治疗脓疱的时候用的。(6)圆利针,我们最常用的就是这个圆利针,是治疗痛及酸痛 时用的。(7)毫针这个毫针也是长针,针很细的,像毫毛一样。一般是治内科,用在病比较深的时候,。(8)长针,长七寸。有一种透法,当下半身麻痹,从脊椎骨旁边 透。治疗下半身 瘫痪用的。但不好刺,非常不实用。(9)火针用来治痞的。火针比较粗一点,用一寸的针,烧两下这个 金属就疲乏掉了。用 28 号针比较粗,虽然扎一次也不行了,但 28 号针至少不会疲乏那么 快,它的针比较粗,下进去的速度也快,也不会扭曲。九针现在用的人不多,这九针法,买 这些针也不方便。                                                          4梅花针的前头,有七支针在前面,使用的时机,第一个,皮肤病 ,就是说用梅花针来 拍击放血,因为区域很大,如果用三棱针,有时会扎的太深,有时又太浅,所以可用梅花针 来拍击。第二种情形是麻痹 ,用梅花 针放血。让它能活血,梅花针的好处是它的针头很短,不会伤到元气。
5头部治症(1)全头痛,整个头都痛下百会针下去,头还痛,就下涌泉,撞到头顶的痛也可以用。(2)偏头痛是在胆经上面,在胆经上面治,先下对侧的合谷。然后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偏头痛的人又有恶心、呕吐,就再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耳朵后面痛,就是三焦经,初痛,扎天井,久痛就扎三焦经的中渚穴。
(3)印堂,额头痛,怎么扎,就扎中脘,中脘是很有名 治前额痛的穴道,快到什么程度,扎下去一感到酸,痛就去掉了。(4)眉棱骨头痛,在眉毛下方的骨头痛,扎奇穴,在对侧的阴陵泉下一寸 的肾关穴。(5)后脑痛,头痛在脑后面,或者是颈项的地方。就在天应穴下针,同侧天柱的地方,这 是近取穴,那如果是初痛,在背后膀胱经上,就扎束骨穴,久痛,针委中,委中是膀胱 经的母穴。(6)脑瘤不见得会有痛。它呈现的症状是全身抖动、颤动,眼睛往上吊。 全蝎, 蜈蚣,等量,打粉放在胶囊里面。这是息风止痉,下针下百 会跟涌泉,这两个一导一引。百会是导,下在百会,百 会是六阳交会的地方,百会管整个脑,百会穴下一针,就是导,然后涌泉再下一 针的时候,就是让它往下,引它下来,叫导引。(7)诊断脑部有脑痿,老人痴呆症,脑部长东西(里面长肿瘤),在 绝骨穴会找到压痛点。绝骨又名悬钟,在胆经上,在外踝骨上三寸,绝骨压下去很痛,这是 脑部有问题。脑痿缩时是虚症,但脑里面长东西,是实症,这两个症状,在绝骨穴都会有压 痛。唯一的差异,实症的话,在身体后面,第十四椎命门穴会有压痛点,命门旁边是肾俞, 肾主脑,第十四椎压痛点,代表脑里面长东西。那如果是脑部痿缩,在第十四椎找不到压痛 点。
6治眼症赤红肿痛,代表里面是湿热的,最常用的手法,在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这个四个地方点刺放血,这个用三棱针, 挤一两滴血。生翳膜,白内障 ,针灸上处理是用近取穴,睛明,胆经上的阳白,三间、养老穴、光明,这些都可以治翳,去它的翳。                                                      7治鼻病:鼻息肉 先扎合谷可消炎止痛,从迎香透针到内迎香。鼻炎下通天、神庭,也可米粒灸上星。流鼻血,中府云门天府,下天府穴。                                   8治耳症:肾脏在管耳朵,任何耳朵的问题, 要想到肾脏。有三个穴道,最上面这个就耳门,中 间就听宫,第三个是听会穴。久鸣是虚,补肾,针肾俞、志室,正面就下京门,肾经的募 穴京门穴,脏会章门。实症的时候,要扎肾经,刚开始发作时,下然谷及外关穴, 有一个穴道叫支沟,三焦经的支沟穴,称飞虎。耳朵化脓 ,用麝香矾石散,下耳门听宫听会,单刺,会恢复很快。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