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楼#
发布于:2015-12-20 14: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0日47:治劳风:作深呼吸弯曲身体即可,吸气身体挺起,吐气身体弯下去,天阳的气会进入肾脏。年轻人太阳气盛三天就好,中年人气血较弱五天就好,体力衰退者须七天。如果咳出浓涕(浓痰)如深青色。有时从口出,有时从鼻出,不出浓涕,会伤到肺。
肾风者:面肿起来,语言不清,虚症不刺,不刺当刺,五日再发。再发病时必有短气,发热现象,热会从胸背正中往上冲到头部(胸阳往下沉,阴往上升,这是常态,现在是肾风,阳下不去就往上走),造成手发热,口渴,小便黄,眼袋肿,腹中肠鸣,全身沉重,女人月经没了,烦而无法食,病名风水。邪气聚集在一个地方,正气一定是虚的。 阴虚(血,脏),血不够了,表面看到是阳症,阴经伤到,阳气会补进来,呼吸短而流汗。阴阳协调在肺里,只有运动才会出汗。小便黄,腹中有热,眼袋下面浮肿的一定是水气病。阳气上冲,必造成咳嗽。水盛上逆到肺:无法安卧。奶水乃月事也,月经不来:冲脉受阻,冲脉本属心主司,自心胸中直络子宫中,为经血之源,阳气不下反逆冲肺,心气亦无法下达到肾及胞中,经血源断,所以没有月经。 逆调论:阴气少阳气盛,热而烦闷,一个人表面上看心烦,口渴都是热症,实际上是因为阴不足。 里寒:不管穿多少衣服都是冷的,这种人多痺,平时阳气不足,阴气比较多,造成表虚现象,因为阳是固表的,皮肤表面毛孔能收缩在那里是因为有阳,没有阳的话会汗流不止。这时如果再受天风寒,会感觉那个冷是从身体里面冷出来的现象。 有的人手脚都是热的,遇寒风中表时像火烤一样,这类人是阴虚阳盛,四肢属阳,本来阳气盛,感受风寒,两阳相博,阴气更少,这时水不能胜也。独阳,会感觉到手足很热,烫,火烧一样。独阳者不能生长,肌肉不会生长。一个人如果不明原因地消瘦,手脚燥热,这是阴气虚阳气盛。 有种人一年四季都觉得是冷的,但是不会打寒颤发抖,这种人肾气盛,多从事水中工作,汗流出来正当身体在水里,造成寒水跑到肾脏里面,阴液过多,肾脏阳就会不够,水不能胜两火,心和小肠的火不能胜它,里面阴寒比较重,肾生髓,髓生骨,太寒骨髓里面是冷的。不会有寒颤现象:是因肝为一阳之地,心胸为二阳之地,肾是独脏,肾无法供应营养给肝、心、肺,故不会发栗,此为骨痹。会造成关节肿大,这是风湿关节炎的来源。女人一下烧菜一下洗东西,手忽冷忽热,寒会时入到骨头里面。里面很寒,外感风寒根本感觉不到冷,所以不会发抖。骨节肿大,我们知道里寒在里面,所以开处方要去里寒。 有人肌肉麻痹感觉沉重,近衣物仍觉麻痹:荣气虚,卫气实。伤寒家用六经辩证,所以非常精准。血虚则会麻木,阳气虚,没办法出力,不能使用它。 两者皆虚:则会麻木不仁且无法使用它。手脚不听使就是两者皆虚。如果再加上失神则为死症。 有人因气逆无法安卧,呼吸音大且浑浊:是阳明经反逆。 有人无法安卧且呼吸无声的:一般的失眠。 有人生活起居正常而呼吸沉重:肺的络脉反逆。 有人卧正常,走路喘息:肺气不得下降。 有人不能躺下去也不能走路而且喘:肺也。 喘可分两种辩症:吸不入病在肾,吐不出病在肺。 疟论:痎疟都是来自于风。从皮肤毛孔时来,病在太阳经。发寒:牙齿寒战,腰背疼痛,发热:头痛、口渴。这是阴阳相争,正邪相争时产生的现象。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经络到牙齿,所以牙齿会寒战。 太阳虚:太阳经是多血少气的,血在太阳经上停滞不前,这时经络上会出现背痛、头痛。 三阳俱虚:阴气盛,骨寒痛。 疟症忽寒忽热:疟症的冷是从里面出来的,阴寒由内生,所以里外都会很冷,如果阳盛造成外热,如果阴盛则内热。 |
|
2042楼#
发布于:2015-12-20 20: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杨诚报到
2015年12月20日,《黄帝内经》47课心得:
5.肾风:太虚时不刺 【初病症状】面部和足背都浮肿,两眼睑也肿胀严重(水湿之气泛滥的病,最初眼睑部位轻度浮肿),并且说话不利。 【病进原因】虚证不能用针刺,如果误刺就会正气更加虚弱,五日后邪气一定向内传入肾,加重病情。 【病发症状】呼吸非常短(津液不够,被伤到), 时常发热,热从胸背上行走到头(常态阳向下,病态阳下不去), 并汗出(肾阴虚弱,风邪——阳邪乘虚而入) 小便发黄(腹内有热邪,小便颜色可以判断寒热) 手心发热 眼睑浮肿(凡是水湿之气泛滥造成的病变,往往先见眼睑部轻度浮肿,下眼睑像蚕宝宝:水邪属阴邪,眼睑部位也属于阴,眼睑属脾,腹部部脾所处,同时脾主腹部,所以腹中有水,必然出现眼睑浮肿) 口苦口干难以忍受(腹部水邪向上逼迫心脏,使心气上逆) 不能仰卧(水气侵犯胃,胃不调和;同时仰卧后使病人感到惊悸不安),侧躺可以(一正躺气向上冲到肺里咳得更厉害,侧躺时,气因为轻,气就从上边走,不会正冲肺) 仰卧咳嗽加重,会咳出清水(膈处有水湿向上压迫肺,同时惊悸不安会使咳嗽加重) 肠中鸣响(肠鸣根本原因在胃,是水液流入胃肠中造成) 烦闷不想吃东西(水湿之邪侵犯到脾) 感到身体沉重,行动困难。(水湿之邪阻滞胃脉,胃脉到脚) 如果女性病人,则月经停止来潮(冲脉任脉被水湿之邪阻碍不通。冲脉任脉属于心脏,向下连络胞宫。心脏力强时,肺里的津液进入乳房成奶水,是白色,是肺的颜色;奶水向下到子宫成月经。水肿病人湿邪向上逆行逼迫肺脏,使心气不能向下通达,因此月经不来潮。常人肺是阳中之阳,向下沉,是吉。如果下面是寒湿,肺阳没办法下降,就会回逆,下焦整个是冰冷的、寒的。奶水向下,因为下面寒,就被堵住,回逆,月经没有了。月经没有是因为奶水没有下来。不能依赖打黄体胴或雌性激素。) 【发病原因】肾阴虚弱,风邪(阳邪)乘虚而入, *邪气聚积在一个地方,正气必虚。身体没有一个空的地方,不是正气充盈,就是邪气充盈、正气虚。 阴虚时阳必凑之。阴是血、是脏,血不够是阴虚,则阳会进来,表面上看到是阳证。少气食热而汗出。 阴阳在肺里协调时,只有运动才会出汗,否则不会出汗。 6.望诊——眼袋 如果眼袋黄而光鲜,是子嗣很旺,男看左女看右,左边眼袋光鲜是出贵子,右边眼袋光鲜是女儿优秀;如果眼袋像水泡,是水湿、水气病。 第三十四篇 逆调论
1.阴虚内热: 【发病症状】病人身体发热烦闷,并不是因为穿衣服多造成的, 【发病原因】是由于阴气虚少、阳气偏盛,即阴的津液不足时,阳气就会过剩,表面都是热症:口渴都是热症。阴无法制阳。 2.阳虚内寒: 【发病症状】病人身体发冷,穿再多的衣服都感觉到冷,感到寒冷从身体内部产生出来,身体寒冷像从冷水中出来一样。 【发病原因】不是因为穿衣服少造成的,也不是由于体内有寒邪停留,这是多痺,即由于阳气虚少、阴气偏盛,再受到风寒,气血运行阻滞不畅,阳气不能通过,所以感到冷。 *表寒和里寒要分清,用药也不同。 3.【发病症状】阴虚四肢发热、受风邪后会发高烧,像被火烤一样,肌肉干枯消瘦。(常人手掌脚掌热、手背脚背凉) 【发病原因】阴气虚少,阳气偏盛。四肢属阳,风邪也属阳。本来有四肢发热的阳性症状,再受到风邪的侵袭,两种阳加在一起,就像火被风吹,火势更旺。而病人身体内阴气虚少,不能制约亢盛的阳气,就好比少量的水无法熄灭旺火。所以造成病人体内阳气单独亢盛。而阳气独亢,阴气就不能正常生长,即独阳时,肌肉不生长。阳气独亢到一定程度,人的生机就自行停止了。 4.骨痹 【发病症状】全身发冷,用热水温泡、烤火、多穿衣服也没感觉到暖和,但并没有冷得发抖,同时有关节拘挛、关节胀大的症状(类风湿)。 【发病原因】肾气偏盛,但长期接触潮湿环境(如潜水员),使太阳经气虚衰,肾中的阴精得不到阳气的温暖而枯萎不长。肾在五行属水,所以称为水脏。肾具有储藏阴精的功能,并能将阴精转化为骨髓,所以肾主内。如果肾中阴精不长,则骨髓就不能充满,所以感到寒冷彻骨。 寒冷而不发抖的原因:一水不能胜二火——一水指肾,二火指肝、心,肝中存有相火,心主管君火。一个水脏肾脏无法制约两个火。这种寒是由于一会接触热、一会接触冷,寒邪进到骨头里,这种寒并不是真正的受寒,里外的寒太盛,外感的寒却感觉不到,所以不会发抖。 开去里寒的药。 5.肉苛: 【发病症状】肌肉麻木沉重,穿上衣服、盖被子没有感觉。 【发病原因】营卫之气虚弱造成。营气虚弱(血气虚)就会使皮肤麻木不仁;卫气虚弱(阳气虚)就会使肌肉沉重,肢体不能举动;如果营卫之气都虚弱,则两症同见,并且更加严重。如果病情发展到人的意识不能支配形体活动,形体上的刺激也无法引起人意识上的反应,说明形神分离,就要死亡了。 手脚不听使唤的时候(四肢管全身的阳,肠胃管四肢的阳)说明阳气已经没了。眼神再没有,就是失神。 外形失(肌肉没有力量、肌肉变形,肌肉没了)但神存(眼睛有神)可以救回来 形在神失(眼睛没神不识人)危险。 神比形重要。 6.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 【发病症状】气逆不能平卧、呼吸有音。 【发病原因】是阳明经脉之气上逆,足三阳经都从头到足,经气应该下行,现在经气上逆,所以呼吸不通畅而有声音。 足阳明胃经是胃的经脉,胃是五脏六腑气血的来源,胃气下行是正常的生理功能,现在胃气上逆,不沿正常的通道运行,所以病人不能平卧。(胃不和则卧不安) 7.可平卧而息无音 【发病症状】能平卧、呼吸没有浊音。 【发病原因】一般的失眠。 8.逆气起居如故而息有音 【发病症状】气逆起居正常,但呼吸有音。 【发病原因】由于肺的络脉不通,络脉之气不能跟随经脉之气正常上下运动。络脉的病一般比较轻微,所以病人活动正常,只是呼吸有声音。 9.逆气可卧而行喘 【发病症状】气逆可以平躺,但走路喘。 【发病原因】肺气不能下降 10.逆气不得卧不能行行而喘 【发病症状】气逆不能平躺,不能走,走路喘。 【发病原因】 11.逆气不得卧卧而喘 【发病症状】不能平卧,平卧则喘。 【发病原因】是由于水湿停留在体内,向上压迫肺造成的。人体中的水液是按照律液运行机制的通道流动的。肾属水脏,主管人体津液,如果肾功能出现障碍,水液内停,向上侵犯到肺,就造成气喘而不能平卧的症状。 12.喘病:吸不进气病在肾,吐气吐不出来病在肺。 鼻子吸进气后,沿着肾脉一路到肾脏;吐气时,由关元走任脉一路上行入肺。 第三十五篇 疟论
1.疟疾:通常是由于感受风邪引起的。 【发病症状】开始发作时,先表现在皮肤毫毛,然后出现伸懒腰、打哈欠,接着寒冷发抖,甚至冷得颌骨抖动,腰脊疼痛。这些怕冷的症状过去后,身体又开始发热,并出现头痛剧烈,像要裂开一样,口渴、想喝冷水等症状。有人一天发一次,有人隔天发一次,有人好几天发一次;有的人忽冷忽热,有的人先热后冷,有的先冷后热。 【发病原因】正气与病邪相争产生的现象。阴阳之气上下相争,互相转移合并,虚实交替造成的。阳气转移到阴气所在的地方,和阴气合并,使阴气所在的地方相对充实有余,而阳经则相对空虚不足。脏是阴腑是阴,瘦肉是阴肥肉是阳,骨是阴皮是阳,阴阳和谐。 阳明经经过颌下,阳明经气虚,阳明经是多血多气,就会寒冷发抖,甚至两颌骨抖动。 太阳经从头部开始向下到后颈部,再沿脊柱两侧向下入腰,太阳经多血少气。如果太阳经气虚,血就会在太阳经里停滞不前,就会在经络上产生疼痛。就会出现腰脊、头项疼痛。 如果三条阳经经气都虚,则阴气过于亢盛,阴在骨头上,最深的地方是阴,就会感到寒冷彻骨,而且疼痛。这种寒是从体内产生的,所以病人感觉身体内外都寒。 阳气偏盛,体表发热;阴气虚少,体内发热。如果阳盛和阴虚同时出现,则身体内外都发热,会见到呼吸急促、气喘、口渴、想喝冷水的症状。 夏天被暑气伤害,热邪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即营气(血气)停留的地方。热邪伏于体内,使人体出汗,毛孔张开。这个热没到肠胃,到了肠胃就是便秘。到秋天再受秋天寒凉之气,或是出汗后受风,或是汗出后洗冷水浴,风邪和水气就会乘机侵入皮肤里,与卫气相合,引动伏于体内的暑热之邪,共同疟疾的发作。 人体的卫气白天在三阳经运行,夜晚在三阴经运行。侵入体内的邪气随着进出体内外。到达体表阳经就向外发散而发作疟疾;到达体内阴经则伏于体内并向里侵犯。 人体卫气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每天白天到达体表,所以疟疾也是每天规律地发作一次。 2.区别疟疾、太阳证、少阳证: 疟疾:热的时候口渴想喝凉水,冷的时候牙齿打战、腰背都疼,是从里面出来的寒,是典型的疟疾症状。 太阳证:不是热就是寒,可以是热多寒少,也可以是寒多热少。 少阳证:往来寒热,同时恶心。 |
|
2043楼#
发布于:2015-12-20 22: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英然申请签到
肾风者脸肿不能讲话,病人太虚是不能针刺,如果病复发呼吸短,热会从胸背至头,汗出手热,津液伤到造成口干口渴,小便黄,眼袋下边是肿的,腹中有肠鸣,身体沉重,女子无月经,烦而不能食,咳嗽,当邪气聚在一个地方正气一定是虚的,阴虚阳必凑之,阴是血脏,血不够是阳会凑进来人会呈现阳症,会有少气时热而汗出也,阴伤阳会补进来,阴脏协调在肺里,只有运动时才会出汗,小便黄是腹中有热,眼袋浮肿,是水病,阳气上冲会造成咳嗽,不能正躺正躺会咳出水,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吃东西吃不下是脾比较弱,胃腕中间有寒隔主,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当心脏力量比较强时心包直接络于胞中,肺里的白色津液直接进入乳房,气逆时下焦冷气上迫于肺,心气不得下通,月经就没了,阴气少阳气盛,热而烦闷,一个人表面上看心烦,口渴都是热症,实际上是因为阴不足,不管穿多少衣服都是冷的,这种人多痺,平时阳气不足,阴气比较多,造成表虚现象,因为阳是固表的,皮肤表面毛孔能收缩在那里是因为有阳,没有阳的话会汗流不止。这时如果再受天风寒,会感觉那个冷是从身体里面冷出来的现象有的人手脚都是热的,遇寒风中表时像火烤一样,这类人是阴虚阳盛,四肢属阳,本来阳气盛,感受风寒,两阳相博,阴气更少,这时水不能胜也独阳,会感觉到手足很热,烫,火烧一样独阳者不能生长,肌肉不会生长。一个人如果不明原因地消瘦,手脚燥热,这是阴气虚阳气盛一年四季都觉得是冷的,但是不会打寒颤发抖,是肾气盛,多从事水中工作,汗流出来正当身体在水里,造成寒水跑到肾脏里面,阴液过多,肾脏阳就会不够,水不能胜两火心和小肠的火不能胜它,里面阴寒比较重,肾生髓,髓生骨,太寒骨髓里面是冷的不会有寒颤是因肝为一阳之地,心胸为二阳之地,肾是独脏,肾无法供应营养给肝、心、肺,故不会发栗,此为骨痹会造成关节肿大,这是风湿关节炎的来源女人一下烧菜一下洗东西,手忽冷忽热,寒会时入到骨头里面里面很寒,外感风寒根本感觉不到冷,所以不会发抖。骨节肿大,我们知道里寒在里面,所以开处方要去里寒肌肉麻痹感觉沉重,近衣物仍觉麻痹荣气虚,卫气实伤寒家用六经辩证,所以非常精准。血虚则会麻木,阳气虚,没办法出力,不能使用它两者皆虚则会麻木不仁且无法使用它手脚不听使就是两者皆虚如果再加上失神则为死症。 有人因气逆无法安卧,呼吸音大且浑浊是阳明经反逆有人无法安卧且呼吸无声的一般的失眠有人生活起居正常而呼吸沉重肺的络脉反逆人卧正常,走路喘息肺气不得下降有人不能躺下去也不能走路而且喘肺也吸不入病在肾,吐不出病在肺痎疟都是来自于风从皮肤毛孔时来,病在太阳经牙齿寒战,腰背疼痛,发热头痛、口渴这是阴阳相争,正邪相争时产生的现象。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经络到牙齿,所以牙齿会寒战太阳虚太阳经是多血少气的,血在太阳经上停滞不前,这时经络上会出现背痛头痛三阳俱虚阴气盛,骨寒痛,疟症忽寒忽热疟症的冷是从里面出来的,阴寒由内生,所以里外都会很冷,如果阳盛造成外热,如果阴盛则内热 |
|
2044楼#
发布于:2015-12-20 22:37
中医经典特训一班张兴平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0号《黄帝内经》第47节学习心得: 肝化泪,心化汗,脾化涎,肺化涕,肾化唾。如有病人说眼泪多,是肝的问题。扣口渴是肾的问题,如流汗不止是心的问题,不流汗也是心的问题。
如果因劳动中感受到风寒怎么治呢?岐伯说: 以救俯仰,就是不要用药,只要站着做深呼吸,在吸气时,身体站起来,吐气时身体湾下去,这样天阳的气会进入肾脏,这样做深呼吸年青人三天就好了。中年者5天就好了,老年人没有精气了,7天才好。如出现了青黃涕,有时从嘴巴出来,有时从鼻子出来,如果不出这些浓涕就会伤到肺,就会死。所以,在治疗劳风的时候,要想办法把肺里的痰吐掉就没问题了。 帝问: 有病肾风者,脸都肿起来了,语言也不清楚了,可不可以用针灸呢?岐伯说: 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5天以后这个病又会在发,可用药。 如果这个病又在复发怎么办?状况如何?岐伯说: 如在复发呼吸会气短,因为精液伤了。因肾主唾,会造成口干苦喝,小便黄,眼代下是肿的。如肿很大,又有光泽,就是有水肿积水的现象。如腹中有胀呜就是有积。 如果一个人阴虚了,阳必凑之。表面看是阳症,会有少气时热而汗出。因为精液伤到了,阳气会补进来,这时呼吸会非常的短,见到热而流讦。 眼睛下面是阴,腹部为至阴之处,所以腹中有水,目下必然发现微肿。心气上逆,所以口苦舌干,不能仰卧,仰卧就会咳出清水,凡是水气的病人,都不能仰卧。 月事不来是冲脉,任脉被堵了,胞脉属于心,心脏管月经,如下焦是冷的时候,月经就沒有了。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帝问: 如果热而造成烦满是为什么?岐伯说: 阴气少,而阳气盛,当阴的精液不足的时候,阳气就会过剩,当看到阳热,心烦口喝时,实际上是阴不足。 黄帝问: 穿厚,薄的衣服都是冷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这人平时阳气就比较少,阴气比较多,所以平时表虚的现象,阳不足所以这种人在受到风寒就会感觉冷是从身体里发出来的。 黄帝问: 有人四肢发热,一遇到风,热得像火烤一样,这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 这类人本身是阴气虚,阳气盛,如在感受风,是两阳相博,阴气更少,这时,水就不能盛火,所以手脚便热,象火烧一样。独阳就是肌肉不会生长,比如有个人肌肉不断消瘦,手脚又躁热,这就是阴气虚,阳气盛。我们就要调阴阳了。 帝问: 有的人肌肉痳痹,就是肌肉接触到衣服也毫无所觉,这是什么病? 岐伯说: 这种现象是荣气虚,胃气实。荣讲的是血,胃讲的是气。荣气虚则不仁,就是血气不足的时候肌肤就会麻木。胃气虚,阳气比较虚的时候,就沒有力,如果两个都虛就是不能用了。所以有的人肌肉都很好,但是麻痹沉重,不能用力。如果一个人形失了,神还在,这人就可以救回来,如果形还有,但神没有了,这人就很危险。 帝问: 有人逆气不得卧,但呼吸有声音,有不能卧,而呼吸沒有声音的,有起居如故,但呼吸有声音的,有人可以臥,但走路却喘气的。有的人不能卧,又不能走路而喘的。有不能卧,卧就喘的,这些是哪个脏气的病导致的呢? 岐伯说: 气不得卧有声音的,这是因为胃气上逆,造成胸腔里的浊气很多,呼气声音就很大。有的人不能卧,声音呼吸很好,代表气没有力,那只是一般的失眠。起居都很正常,但呼吸有问题,这是肺的络脉有问题。有的人能够躺下去,但一走路就会喘,这是肺气不得下降,逆气就会喘。若不能卧,卧下去就喘起来,是水气侵肺的原因。水气是循着津液流行的道路而走的。肾是水脏,主司津液,气喘不能卧下这是肾脏的病变。 疟论篇第三十五 帝问: 疟疾的发生,都是由于感受风邪,它的潛伏或发作都有一定的时间,为什么? 岐伯说: 疟疾开始发作的时候,寒先起于毫毛。从皮肤毛孔进来,伸欠都是在太阳经,病在太阳。本来打哈欠,伸懒腰是肾在管。因太阳跟肾是表里,所以我们从表症上能看到,会有发寒的现象。腰脊背痛就是太阳经上痛,发冷发热一直在交挽的现象。寒的证状是病人一直在发抖,牙齿在打抖,背后发痛。发热时,头疼,咳,这是寒热发的不同的症状。 阴和阳在争,虚实在抢,这是我们身体的正气跟病邪相争的时候产生的现象。如果说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虚则寒慄鼓攒。我们全身都是阴阳,脏是阴,腑是阳。如果阳太多跟阴并在一起,阴本来不应该受,就会造成阴实,阳虚。阳明虚,阳明经本来是多血多气的,很热,就会造成这种现象。太阳虚的时候,太阳是多血少气的,如果阳虚,血就会停止不前,在背上就会出现背痛,强项。如果三阳巨虚,就是阴气盛,因最深的地方就是阴,病人就会有骨头痛,疟症在发病的时候会忽冷忽热。疟症的冷实际上是从骨头里发出来的。这个阴寒是由内升,所以里外都会很冷。里当阳很盛的时候,造成外热,阴感则内热。当阳盛的时候,病人精液发散太多,所以想喝东西。 |
|
2045楼#
发布于:2015-12-20 23: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韩辉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0日《黄帝内经》第47课学习心得:
有劳风的时候要想办法把肺里的痰吐掉。 7、肾风患者颜面肿起,妨碍言语不清,此时正气已虚之,不可施刺,若不当刺而刺,五日后必再发其他病。虚症一般不刺。 8、病来时必有短气且阵阵发热现象,热来时会从胸背正中往上冲至头部,有汗出,手发热,口中燥渴,小便黄色,目下呈肿状,腹中肠鸣,全身沉重难以行动。若是女人则月事停止,烦躁且无法进食,无法仰卧,一旦正躺必咳不止,此病名“风水”。胸阳往下沉是常态,胸阳下不去,就会往上走。回逆会造成女人月事止。眼袋水肿是有积水。 9、邪所以聚处,正气必虚。邪气来的时候阴就虚掉了。阴津虚弱的地方,阳气必聚集而来,所以病人会短气且发阵热而汗出不止。小便呈黄色,乃少腹中有热,无法正躺是胃肠中有余毒水未尽。正躺则咳甚,此毒水向上压迫肺脏所致。凡身有水气病,必先见目下有微肿如水袋且表皮光亮。阴阳协调,人动才会出汗。有寒食,肺气会往上升。眼袋浮肿是有积水。黄而光鲜,左边指儿子优秀,右边指女儿优秀,黑的,可能没有子女。 因为水是阴性之物,目下位置为阴位。少腹为太阴脾所主,因此水阴必聚阴处,造成腹水及目下肿。阳热之气上冲入口,故造成口干舌燥。无法正躺是水盛上逆肺所致,躺必咳出清水。凡有病之人,必无法仰卧躺下,一卧则如受惊(胸为阳火不受水),惊则必重咳。腹中肠鸣因水病本就始因在胃肠之中,脾脏功能不强则会生烦躁,无法主司运化。故病人不能食,食物不下是胃脘部入足部,是足生气之源,受阻隔之故。月事停止不来,是冲脉亦手阻而闭塞。胞(冲)脉本属心主司,自心胸中直络子宫中,为经血之源,今阳气不下反上逆冲肺,心气亦无法下达入肾及胞中,经血源断,故无月经。气逆下焦是冷的,月经就没有了。 第三十四篇 逆调论 1、人发温病及热病,产生高热状,造成不但身热且胸烦苦满,是因为阴津不足而阳热气过盛,造成身热而胸中烦躁苦满。阴不足,阳气就会往上走。 2、人不是因为穿薄衣而感觉寒冷,火并非身中寒气时,寒有自体内生出者,是因为此人阳热之气不足,阴津液过多,导致表虚而适中外感六邪之气所致,此时就会有身体寒冷好像从水中出来一样的感觉。表寒和里寒的药不一样。 3、人有时手足俱热,遇风寒中表时,却像火炙一样的发热起来,是因为这类人常阴津不足,阳气过盛。四肢皆属阳,当阴津不足造成里阳与表阳相遇以致更热,阴津不足无法灭阳火,成为阳气独盛。阳独盛,则必如烈日之下一样万物不生,人体亦如是,阳独盛而生养停止,此际遇风如受火炙发热,其肌肉必被热燃烧失去营养而消瘦下来。手脚俱热,身体消瘦,是阴虚阳盛。 4、人感觉身寒冷时,即令用热汤或火烤其手足,亦不觉热,身穿厚衣仍无法温暖,但却又不会打寒颤发抖。是因为这类人多属平常肾气较强,多从事水中工作者,汗出又当水气,日久太阳表气必衰,阴液过多肾阳必不长,无法同时去供养肝、心二脏。肾属水,主骨,令肾阳不足必必不生热,造成其间骨髓不充足,所以此寒会有由骨中出来的感觉,不会有寒栗发抖的现象,是因为肝为一阳之地,心胸为二阳聚之地,肾是单独的藏在下方,肾无法供应营养给肝、心、肺,故不会发抖战栗,此病名“胃痹”,会造成人的关节呈拘挛状。妇女煮饭洗碗,冷热水交替容易受寒。骨节肿大是有寒。 5、有人因肌肉麻痹感觉沉重,即近衣物,仍觉麻痹,是因为血不足,表阳气充实造成的。血不足时,则肌肤麻木不仁,如是表阳气虚则不能活动。若气血两虚必会麻木不仁且无法使用,表面上看肌肉并无异常,一旦如此再加上精神涣散必终不治。荣是血,卫是气。四肢管全身的阳。一个人形失,神存,很好治。形存、神失很危险。神重于形。 6、有人因气上逆无法安卧,呼吸音大且浊状,也有无法安卧且呼吸无音者,有人生活起居一切正常但呼吸沉重者,也有卧时正常,行路则喘息不止的,也有无法安卧,一卧必生喘息者。这是阳明胃气上逆造成的,足之三阳经本应下行至足,今反逆而上行,以致呼吸带浊音。阳明是胃脉,而胃又是六腑之海,谷气所聚之所,其气主下行,今阳明气上逆不从正途,故无法安卧。胃气不和,必不安卧就是这个道理。 7、人起居正常但呼吸浊重者,是因为肺之络脉反逆,络脉之气无法随肺之经气上下而行,必滞留不去停在肺经上,此络脉之病很浅,所以生活起居皆正常但呼吸浊重。 8、人不能卧躺,一卧则生喘息,此因水气客居胸中乃致。人体之水必随正常之阴津而流动,肾为水之脏,主津液,今水不归肾,上逆入肺。是卧而生喘之因也。 吸不进气,病在肾,吐气困难病在肺。鼻子吸进气,沿着气脉一路到肾脏,吐气沿着气脉一路到胸腔。吸气在后面,吐气在前面。 第三十五篇 疟论 1、疟疾的发生,都是由于感受风邪,它的潛伏或发作都有一定的时间。是因为疟疾开始发作的时候,寒先起于毫毛。从皮肤毛孔进来,伸欠都是在太阳经,病在太阳。本来打哈欠,伸懒腰是肾在管。因太阳跟肾是表里,所以我们从表症上能看到,会有发寒的现象。腰脊背痛就是太阳经上痛,发冷发热一直在交换的现象。寒的证状是病人一直在发抖,牙齿在打战,背后腰发痛。发热时,头疼,咳,这是寒热发的不同的症状。 2、阴和阳在争,虚实在抢,这是我们身体的正气跟病邪相争的时候产生的现象。如果说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虚则寒栗骨颤。我们全身都是阴阳,脏是阴,腑是阳。肥肉是阳,瘦肉是阴。皮是阳,骨是阴。如果阳太多跟阴并在一起,阴本来不应该受,就会造成阴实,阳虚。阳明虚,阳明经本来是多血多气的,很热,就会造成这种现象。太阳虚的时候,太阳是多血少气的,如果阳虚,血就会停止不前,在背上就会出现背痛,强项。如果三阳俱虚,就是阴气盛,因最深的地方就是阴,病人就会有骨头痛,疟症在发病的时候会忽冷忽热。疟症的冷实际上是从骨头里发出来的。这个阴寒是由内升,所以里外都会很冷。当阳很盛的时候,造成外热,阴盛则内热。当阳盛的时候,病人精液发散太多,所以想喝东西。 |
|
2046楼#
发布于:2015-12-20 23: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 12月20日作业请审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2015/12/20 47集学习心得:
1、 中医诊断时,要正反两面看问题,如一个人出汗很多,这是心脏的问题,同样不出汗也是心脏的问题,口渴是肾的问题,鼻涕反映是肺,眼泪是肝的问题,口水是脾的问题。 2、 劳风的治疗:吸气身体挺起来,吐气身体弯下去,年轻人一般三天就好,中年人五天会好,老年人要七天才会好。劳风要把肺里的痰给弄出来,病才会好,不然会伤肺。 3、 虚症不能刺的就不要刺。邪气集聚的地方,正气就虚。 4、 阴阳平衡时,不会出汗,只有运动,劳作才会出汗。 5、 奶水就是月经,它的出处就是皇帝内经,月经不来是冲脉任脉堵了,因为下焦寒,包脉主心脏下络于胞中,心脏力强大时,肺脏的精液在胸为奶水,到下面被小肠的火加热就变成月经。 6、 望诊,人的眼袋颜色是黄的,很光鲜,一般说明孩子很优秀。男左女右,如果颜色暗,说明孩子不健康。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7、 阳症是阴不足的表现。寒分表寒和里寒。 8、 人发温病及热病,产生高热状,造成不但身热且胸烦苦满,这是因为阴津液不足而阳热气过盛,造成身热而胸中烦躁苦满的现象。
9、 人阳热之气不足,阴津液过多,导致表虚而适时中外感六邪之气所致,此时就会有身体寒冷好像刚从水中出来一样的感觉。 10、 人有时手足俱热,遇风寒中表时,却像火炙一样的发热起来,是阴津不足,阳气过盛。四肢皆属于阳,当阴津不足造成里阳与表阳相遇以致更热,阴津不足无法灭阳火,成为阳气独盛状。阳独盛。 11、 人感觉身寒冷时,即令用热汤或火烤其手足,亦不觉热,身穿厚衣仍无法温暖,但却又不会打寒颤发抖,这类人多属平常肾气较强,多从事水中工作者,汗出又当水气,日久太阳表气必衰,阴液过多肾阳必不长,无法同时去供养肝、心二脏。肾属水,主骨,令肾阳不足必不生热,造成其间骨髓不充足,所以此寒会有由骨中出来的感觉,不会有寒栗发抖的现象,是因为肝为一阳之地,心胸为二阳聚之地,肾是单独的藏在下方,肾无法供应营养给肝与心、肺,故不会发抖战栗,此病名“骨痹”。会造成人的关节呈拘挛状。 12、 有人因气上逆无法安卧,呼吸音大且浊状,也有无法安卧且呼吸无音者,有人生活起居一切正常但呼吸沉重者,也有卧时正常,行路则喘息不止的,也有无法安卧,一卧必生喘息者,这是什么脏有问题而造成的呢?人无法安卧且呼吸浊重者,是阳明胃气上逆造成的,足之三阳经本应下行至足,今反逆而上行,以致呼吸带浊音也。阳明是胃脉,而胃又是六腑之海,谷气所聚之所。其气主下行,今阳明气上逆不从正途,故无法安卧。古言:胃气不和,必不安卧。就是这个道理。 13、 人起居正常但呼吸浊重者,这是肺之络脉反逆也,络脉之气无法随肺之经气上下而行,必滞留不去停在肺经上,此络脉之病很浅,所以生活起居皆正常但呼吸浊重。 14、 人不能卧躺,一卧则生喘息,此因水气客居胸中乃致也。人体之水必随正常之阴津而流动,肾为水之脏,主津液,今水不归肾,上逆入肺。是卧而生喘之因也。 15、 神失病人就危险了,神比形重要。 16、 喘:吸不进病在肾,吐气不出病在肺。 疟论篇第三十五: 17、 痎疟的疾病,都自风来,但有时亦有恶寒发热的现象,疟病初发时,必先起汗毛战栗状,伸展哈欠连连,再次则成恶寒齿战不止状,牵引腰背疼痛,一旦寒去则身体内外均发热,头痛如破,口渴想喝冷的饮料。 |
|
2047楼#
发布于:2015-12-20 23: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徐佩凤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0日《黄帝内经》第47课学习心得。评论热病篇第三十三。1阴阳交:有—种温热病,在汗出热退后,很快又热起来且脉为急躁状,此病不因发汗后而衰退,反躁进状,时发狂言且无法入食,这种病叫阴阳交。2三死症:汗出仍热,胃口不开无法进食,且胡言乱语,此为三死症。即令—时病愈,其果乃必死。3风厥:人有热病时,人汗出而身热不退,这是因中风而致,若汗出而胸中仍烦满不退,这是逆症叫风厥。刺膀胱经与肾经,再配合服用汤药治疗。4劳风:劳风病是人过于劳动时,适为风伤,或房事后出汗适为风伤导致的,其病在下,肾脉病贯穿肝隔入肺而入脑,因此会造成人呈现项强劲直眼向上翻,口水不断流出如鼻涕—样,且恶风吹与寒颤不已。治疗:身体直起来吸气,吐气弯腰下去,想办法把肺痰吐掉。5肾风:患者颜面肿起,妨碍言语不清,这是肾风。不可用针刺,因正气已虚之人,不可施刺,若不当刺而刺,五日后必再发它病。6风水病:病来时有短气且阵阵发热现象,热来时会从胸背正中往上冲至头部,有汗出,手发热,口中燥渴,小便黄色,目下呈肿状,腹中肠鸣,全身沉重难以行动。若是女人则月事停止,烦躁且无法进食,无法仰卧,—旦正躺必咳不止,这是风水病。成因:水是阴性之物,目下位置为阴位,少腹为脾所主,因此水阴必聚阴处,造成腹水且目下肿,阳热之气上冲入口,故造成口干舌燥,无法正躺,是水盛上逆肺所致,真正躺必咳出清水。凡有水病之人,必无法仰卧躺下,—卧则如受惊,惊则必重咳,腹中肠鸣,因水病本就始因在胃肠之中,脾脏功能不强则会生烦燥,无法主司运化,故病人不能食,食物不下是胃脘部受阻隔,全身沉重不良于行,因胃经入足部,是足生气之源,今受阻隔之故,月事停止不来,是冲脉亦受阻而闭塞的缘故。胞(冲)脉本属心主司,自心胸中直络子宫中,为经血之源,今阳气不下反上逆冲肺,心气亦无法下达入肾及胞中,经血源断,故无月经。7逆调论篇第三十四,A人发温病及热症,产生高热状,造成不但身热且胸烦苦满的原因:因为阴津液不足而阳热气过盛。B人不是因为穿薄衣而感觉寒冷,或并非身中寒气时,寒有自体内生出者的原因:因为人阳热之气不足,阴津液过多,导致表虚而适时中外感六邪之气所致,此时就会有身体寒冷好像刚从水中出来—样的感觉。C人有时手足俱热,遇风寒中表时,却像火灸—样的发热起来的原因:这类人常是阴津不足造成里阳与表阳相遇以致更热,阴津不足无法灭阳火,成为阳气独盛状。人体阳独盛而生养停止,此际遇风如受火灸发热,其肌肉必被热燃烧失去营养而消瘦下来。D人感觉身寒冷时,即令用热汤或火烤其手足,亦不觉热,身穿厚衣仍无法温暧,但却又不会打寒颤发抖的原因:这类人多属平常肾气轻强,多从事水中工作者,汗出又当水气,日久太阳表气必衰,阴津过多,肾阳必不长,无法同时去供肝,心二脏,肾属水,主骨,今肾阳不足必不生热,造成其间骨髓不充足,所以此寒会有由骨中出来的感觉,不会有寒粟发抖的现象。是因为—阳之地,心胸为二阳聚之地,肾是单独的藏在下方,肾无法供应营养给肝与心,肺,故不会发抖战粟,此为“骨痹”,会造成人的关节呈拘挛状。E有人因肌肉麻痹感觉沉重,即近衣物仍觉麻痹的原因:这是血不足,表阳气充实造成的,血不足时则肌肤麻木不仁,如是表阳气虚则不能活动,若气血两虚必会麻木不仁且无法使用,表面上看肌肉并无异常,—旦如此再加上精神涣散必终不治。
|
|
2048楼#
发布于:2015-12-21 03:08
中医经典特训1班慕利敏申请签到
2015.12.20日内经第47集作业 *咳出清黄涕,不出则伤肺,有劳风的时候要想办法把肺里的痰吐掉。 *肾风患者颜面肿起,致言语不清,此时正气已虚,不可施刺,若不当刺而刺,五日后必再发其他病。虚症一般不刺。 病来时必短气且阵阵发热现象,热来时会从胸背正中往上冲至头部,有汗出,手发热,口干燥渴,小便黄色,目下呈肿如卧蝉状,腹中肠鸣,全身沉重难以行动。女人会月事停止,烦躁且无法进食,无法仰卧,一旦正躺必咳不止,此病名“风水”。胸阳往下沉是常态,当下面寒湿时,胸阳下不去,就会往上走。回逆会造成女人月事止。眼袋水肿是有积水。 邪之聚处,正气必虚。邪气来的时候阴就虚掉了。阴津虚弱的地方,阳气必聚集而来,所以病人会短气且发阵热而汗出不止。小便呈黄色,腹中有热,不能正躺,正躺则咳甚,此为水向上压迫肺脏所致。凡身有水气病,必先见目下有微肿如水袋且表皮光亮。阴阳协调,人动才会出汗。有寒食,肺气会往上升。眼袋浮肿是有积水。黄而光鲜时,子息旺,左边指儿子优秀,右边指女儿优秀,黑的,可能没有子女。 因为水是阴性之物,目下位置为阴位。少腹为太阴脾所主,因此水阴必聚阴处,造成腹水及目下肿。阳热之气上冲入口,故造成口苦舌燥。无法正躺是水盛上逆肺所致,躺必咳出清水。凡有病之人,必无法仰卧躺下,一卧则如受惊,胸为阳火不受水,惊则必重咳。腹中肠鸣因水病本就始因在胃肠之中,脾脏弱会生烦躁,无法主司运化。故病人不能食,食物不下是胃脘部入足部,是足生气之源,受阻隔之故。(奶水即月经)月事停止不来,是冲脉亦手阻而闭塞。胞(冲)脉本属心主司,自心胸中直络子宫中,为经血之源,今阳气不下反上逆冲肺,心气亦无法下达入肾及胞中,经血源断,故无月经。气逆下焦是冷的,月经就没有了。 逆调论 人发温病、热病,产生高热状,胸烦苦满,是因为阴津不足而阳热气过盛,造成身热而胸中烦躁苦满。阴不足,无法制阳,阳气就会往上走。 人不是因为穿厚衣也感觉寒冷,(痹)火并非身中寒气时,寒有自体内生出者,是因为此人阳不足,阴津液过多,导致表虚而适中外感六邪之气所致,此时就会有身体有寒冷好像从水中出来一样的感觉。表寒和里寒的药不一样。 人有时手足俱热,遇风寒中表时,皮肤却像火烤一样的,是因为这类人常阴津不足,阳气过盛。四肢皆属阳,当阴津不足造成里阳与表阳相遇以致更热,阴津不足无法胜火,为阳气独盛。阳独盛,则必如烈日之下一样万物不生,人体亦如是,阳独盛而生养停止,此际遇风如受火炙发热,其肌肉必被热燃烧失去营养而消瘦下来。手脚俱热,身体消瘦,是阴虚阳盛。 人感觉身寒冷时,即令用热汤或火烤其手足,亦不觉热,身穿厚衣仍无法温暖,但却又不会打寒颤发抖。是因为这类人多属平常肾气很胜,多从事水中工作者,汗出又当水气,日久太阳表气必衰,阴液过多肾阳必不长,无法同时去供养肝、心二脏。(一水不能生两火,心小肠)肾属水,主骨,令肾阳不足必必不生热,造成其间骨髓不充足,所以此寒会有由骨中出来的感觉,不会有寒栗发抖的现象,因为肝为一阳,心为二阳,肾是单独的藏在下方,肾无法供应营养给肝、心、肺,故不会发抖战栗,此病名“胃痹”,会造成人的关节呈拘挛状。妇女煮饭洗碗,冷热水交替容易受寒。骨节肿大是有寒。处方是去里寒的药。 有人因肌肉麻痹感觉沉重,即靠近衣物,仍觉麻痹,荣虚卫实。是因为血不足,表阳气充实造成的。血不足时,则肌肤麻木不仁,如是表阳气虚则不能活动。若气血两虚必会麻木不仁且无法使用,表面上看肌肉并无异常,一旦如此再加上精神涣散必终不治。荣是血,卫是气。四肢管全身的阳,肠胃管四肢。,一个人形失,神存,很好治。形存、神失很危险,神重于形。 有人因气上逆不能安卧,呼吸音大且浊状,也有无法安卧且呼吸无音者,有人生活起居一切正常但呼吸沉重者,也有卧时正常,行路则喘息不止的,也有无法安卧,卧必生喘息者。是阳明胃气上逆造成的,足之三阳经本应下行至足,今反逆而上行,以致呼吸带浊音。阳明是胃脉,胃为六腑之海,谷气所聚之所,其气主下行,今阳明气上逆不从正途,故无法安卧(失眠)。胃气不和,必不安卧就是这个道理。 人起居正常但呼吸浊重者,是因为肺之络脉反逆,络脉之气无法随肺之经气上下而行,必滞留不去停在肺经上,此络脉之病很浅,所以生活起居皆正常但呼吸浊重。 人不能卧躺,一卧则生喘息,此因水气客居胸中乃致。人体之水必随正常之阴津而流动,肾为水之脏,主津液,今水不归肾,上逆入肺。是卧而生喘之因也。 *吸不进气,病在肾,吐气困难病在肺。鼻子吸进气,沿着气脉一直达到肾脏,吐气沿着气脉、关元一路到胸腔由嘴出。吸气在后面,吐气在前面。治喘就是吐和吸。 第三十五篇 疟论 *疟疾的发生,都是因感受风邪,它的潜伏和发作都有一定的时间。是因为疟疾开始发作的时候,寒先起于毫毛。从皮肤毛孔进来,伸懒腰打哈欠都是在太阳经,病在太阳。本来打哈欠,伸懒腰是肾在管。因太阳跟肾是表里,从表症上能看到,会有发寒的现象。腰脊背痛就是太阳经上痛,发冷发热一直在交换的现象。寒的证状是病人一直在发抖,牙齿在打战,背后腰发痛。发热时,头疼,咳嗽,这是寒热发的不同的症状。 阴和阳上下交争,虚实在抢,这是身体的正气跟病邪相争的时候产生的现象。如果说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骨颤。全身都是阴阳,脏是阴,腑是阳。肥肉是阳,瘦肉是阴。皮是阳,骨是阴。肝心脾肺肾为阴,大肠小肠胃膀胱为阳,如果阳太多跟阴并在一起,阴本来不应该受,就会造成阴实,阳虚。阳明虚,阳明经本来是多血多气的,很热,就会造成这种现象。太阳虚的时候,太阳是多血少气的,如果阳虚,血就会停止不前,在经络上就会出现背痛,强项。如果三阳俱虚,就是阴气盛,因最深的地方就是阴,病人就会有骨头痛,疟症在发病的时候会忽冷忽热。疟症的冷实际上是从骨头里发出来的。阴寒是由内升,所以里外都会很冷。当阳很盛的时,造成外热,阴盛则内热。内外皆热则喘咳则冷饮,当阳盛的时候,病人精液发散太多,所以想喝东西。 |
|
2049楼#
发布于:2015-12-21 06: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0日《黄帝内经》第47课笔记:
治劳风的方法:治法以屈伸身体配合呼吸的动作最好,年轻人太阳气盛,能引动腑中之精气者 须要三日,中年气血较衰弱者为五日,体力衰退 者须七日。一旦病人咳出浓涕如青黄深色,浓稠,大如弹丸般,有从口出,有从鼻出不定,但如无法出脓,则必停留肺中伤肺。会因浓啖而死。所以要用汤药让肺里的浓啖吐掉。 有病肾风者,患者颜面肿起,妨碍语言不清,这此正气已虚的人就不要给施刺了。病来时必有短气且阵阵发热现象(邪气所聚的地方,正气必虚;阴津虚弱的地方,阳气必聚集。),热来时会从胸背正中往上冲至头部,有汗出手发热,口中燥渴,小便黄色(腹中有热),目下呈肿状,中肠呜(因水病的人胃肠之中脾脏功能不强),全身沉重难以行动。若是女人则月事停止(因为里寒,奶水下不来,冲脉闭塞,胞(冲)脉本属心主司,直络子宫,今阳气不下反上逆冲肺,心气无法下达入肾及胞中,经血源断),烦躁且无法进食,无法仰卧(胃肠中有余毒水),一旦正躺必咳不止(胃肠中的毒水向上压迫肺脏所致),此病名“风水”。凡身有水气病的会看到目下有如水袋状的且表皮光亮的微肿眼袋(水是阴,目下为阴,少腹为太阴脾所主)。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人发温病及热病,产生高热,造成不但身热且胸烦苦满,这是因为阴津液不足而阳热气过盛,造成身热而胸中烦躁苦满的现象。 人不是因为穿得少而寒,也不是在寒气中,而是寒从体内出来,这是因为阳热气不足阴津液过多,导致表虚而适时中外感六邪的气所致,身体会冷得像从水里出来。 人有时手足俱热,遇风寒中表时, 却像火炙一样的发热起来,是阴津不足,阳气过盛。四肢皆属于阳,当阴津不足造成里阳与表阳相遇以致更热,阴津不足无法灭阳火,成为阳独盛状(如烈日之下一样万物不生),其肌肉必被热燃烧失去营养而消瘦下来(当没原因消瘦,而手脚又发热的)。 人感觉身很冷,但是用热汤或烤其手足或身穿厚衣仍无法温暖,可却又不会打寒颤发抖的,这类人多属平常肾气较强,多从事水中工作者,汗出又当水气,日久太阳表气必衰,阴液过多肾阳必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无法同时去供养肝和心二脏。肾属水,主骨,令肾阳不足必不生热,造成其间骨髓不充足,所以此寒会有由骨中出来的感觉,不会有寒栗发抖的现象,是因为 一阳之地,心胸为二阳聚之地,肾是单独的藏在下方,肾无法供应营养给肝与心、肺,故不会 战栗,此病名“骨痹”。会造成人的关节呈拘挛状。骨里有肿大是因为体内有湿。这种情况很多做厨房的都有,一边开冷水洗菜时,一边又到炉头去接近到热源,这样也会有这种病况。 有人因肌肉麻痹感觉沉重,这是血不足,表阳气充实造成的。荣为血,卫为气。血不足时则肌肤麻木不仁,如是表阳气虚则不能活动。若气血两虚必会麻木不仁且无法使用。表面上看肌肉无异常,但是如果精神涣散就会是死症。人的病神比形重要。 1、人无法安卧且呼吸浊重者,是阳明胃气上逆造成的,足之三阳经本应下行至足,今反逆而上行,以致呼吸带浊音也。阳明是胃脉,而胃又是六腑之海,谷气所聚之所。其气主下行,今阳明气上逆不从正途,故无法安卧。胃气不和,必不安卧。就是这个道理。 2、人起居正常但呼吸浊重者,这是肺之络脉反逆,络脉之气无法随肺之经气上下而行必滞留不去停在肺经上,此络脉之病很浅,所以生活起居皆正常但呼吸浊重。 3、人不能卧躺,一卧则生喘息,此因水气客居胸中。人体之水必随正常之阴津而流动,肾为水之脏,主津液,今水不归肾,上逆入肺,是卧而生喘的原因。 疟论篇第三十五 疟病初发时,必先起汗毛战栗状,伸展哈欠(肺管)连连,再次则成恶寒齿战不止状,牵引腰背疼痛,一旦寒去则身体内外均发 热,头痛如破,口渴想喝冷的饮料。病因下节分析。 |
|
2050楼#
发布于:2015-12-21 08:18
我加盟了艾灸项目,但对艾灸不是很了解,我可以进班?
|
|
2051楼#
发布于:2015-12-21 08: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宁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0日《黄帝内经》第47课学习心得:
一、《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1.劳风怎么治 以救俯仰。即深吸气时身体挺,吐气时腰下弯,这样天阳之气会进入肾脏。年轻人太阳气盛,引肾精之邪水,从小便而出,三日愈;中年人精气虚,五日愈;老年人精气衰,七日愈。 如果肾脏的水气,反逆于上,四脏皆津,凝聚于肺下,就会有青黄的脓鼻涕,当咳之而出。不咳出就会伤肺,肺主气而至清虚,邪浊如果伤之则死。 2.肾风怎么治 病人会脸肿,话说不清楚,因为肾为风些所伤,精气已虚,虚证能不刺就不刺。后五日,其气必至。 3.病风 病症:病到少阴动气,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行,月事不来,烦躁不能吃饭,不能平躺。 病因:冯邪伤肾,精气虚,阴虚阳就乘之,就会发热;小便黄说明腹中有热;肺是阳中之阳,肺气要肃降为吉,如果下焦寒,阳下不来会回逆,任脉不通,奶水也回逆,月经就不来了;平躺水气上逆到肺就冲到就咳嗽;水气病都会目下肿,如果眼带黄而黄鲜,如果在左则子贵,如果在右则女儿优秀;真气上逆,所以口苦舌干;腹中鸣是病在胃,薄脾烦而不食,身重难行,因为胃脉在足。 二、《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人要阴阳水火,营卫气血,表里上下,接要和谐,如果逆之则病。 1.为什么会发温病和热病 火阳居于上,水阴居于下为正常,如果阴气少阴津不足阳就胜,阴不制阳,人就热而烦恼。 2.穿了很多衣服还是寒为何 寒从阴生。阳气少阴气多,寒湿之气闭于里阴,火阳下不来阴气盛,阴寒之气过多,所以身寒如同从水里出来。 3.四肢热,逢风寒如灸如火为何 阴虚阳盛,受风寒之阳,两阳相搏,阴气虚少,水少不能灭火,独阳不能生。有的人肌肉不明原因的萎缩,手脚背反面都热就是此病因。 4.一年四季都冷 是因为肾气胜,如常年在水里工作的人,流汗时身体在水里,寒水到肾,心液过多,肾阳不够,心火和小肠火不胜,肾主骨,骨生髓,寒盛至骨,关节就会肿大,就是里寒造成的。 5.肌肉麻痹为何 是因为荣气实,卫气虚。荣为血,卫为气。卫气不与荣气相和。血气不足,就会麻木,卫气虚就会无力。如果四肢抬起就落下,目不视,无神,死症。神失很危险,神比形重要。伤寒家用六经辩证,所以很精准,温病派用荣卫辩证,容易出错。 6.喘症为何 吸气困难病在肾,吐气困难病在肺。因为吸气是气从鼻子一路沿督脉下到肾脏,然后从命门到关元,在从关元一路沿任脉上,从嘴里吐出。 (1)喘而不得卧息有音者,是阳明胃气逆。 (2)喘而不得卧息无音者,阳明胃气逆; (3)起居如故,喘息有音者,肺之脉络逆; (4)有得卧,行而喘者,肺之脉络逆; (5)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肺之脉络逆; (6)有不得卧,卧而喘者,肾之逆。 三、《疟论篇第三十五》 1.疟的生成原因及症状 病因:生于风,发作有时,如禽流感,非典。 病症:时寒时热,开始起于豪毛,打呵欠,牙齿打颤,腰脊俱痛,寒去,头痛如破,渴欲冷饮。 病因分析:阴阳相争,正气和病邪相争,热时阳盛,冷时阴盛,阳并于阴,阴实阳虚,因为阳明经络到牙齿,所以牙齿会打颤,太阳经多血少气,阳虚血就停滞不前,腰背头项就痛。 |
|
2052楼#
发布于:2015-12-21 08: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宁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0日《黄帝内经》第47课学习心得:
一、《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1.劳风怎么治 以救俯仰。即深吸气时身体挺,吐气时腰下弯,这样天阳之气会进入肾脏。年轻人太阳气盛,引肾精之邪水,从小便而出,三日愈;中年人精气虚,五日愈;老年人精气衰,七日愈。 如果肾脏的水气,反逆于上,四脏皆津,凝聚于肺下,就会有青黄的脓鼻涕,当咳之而出。不咳出就会伤肺,肺主气而至清虚,邪浊如果伤之则死。 2.肾风怎么治 病人会脸肿,话说不清楚,因为肾为风些所伤,精气已虚,虚证能不刺就不刺。后五日,其气必至。 3.病风 病症:病到少阴动气,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行,月事不来,烦躁不能吃饭,不能平躺。 病因:冯邪伤肾,精气虚,阴虚阳就乘之,就会发热;小便黄说明腹中有热;肺是阳中之阳,肺气要肃降为吉,如果下焦寒,阳下不来会回逆,任脉不通,奶水也回逆,月经就不来了;平躺水气上逆到肺就冲到就咳嗽;水气病都会目下肿,如果眼带黄而黄鲜,如果在左则子贵,如果在右则女儿优秀;真气上逆,所以口苦舌干;腹中鸣是病在胃,薄脾烦而不食,身重难行,因为胃脉在足。 二、《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人要阴阳水火,营卫气血,表里上下,接要和谐,如果逆之则病。 1.为什么会发温病和热病 火阳居于上,水阴居于下为正常,如果阴气少阴津不足阳就胜,阴不制阳,人就热而烦恼。 2.穿了很多衣服还是寒为何 寒从阴生。阳气少阴气多,寒湿之气闭于里阴,火阳下不来阴气盛,阴寒之气过多,所以身寒如同从水里出来。 3.四肢热,逢风寒如灸如火为何 阴虚阳盛,受风寒之阳,两阳相搏,阴气虚少,水少不能灭火,独阳不能生。有的人肌肉不明原因的萎缩,手脚背反面都热就是此病因。 4.一年四季都冷 是因为肾气胜,如常年在水里工作的人,流汗时身体在水里,寒水到肾,心液过多,肾阳不够,心火和小肠火不胜,肾主骨,骨生髓,寒盛至骨,关节就会肿大,就是里寒造成的。 5.肌肉麻痹为何 是因为荣气实,卫气虚。荣为血,卫为气。卫气不与荣气相和。血气不足,就会麻木,卫气虚就会无力。如果四肢抬起就落下,目不视,无神,死症。神失很危险,神比形重要。伤寒家用六经辩证,所以很精准,温病派用荣卫辩证,容易出错。 6.喘症为何 吸气困难病在肾,吐气困难病在肺。因为吸气是气从鼻子一路沿督脉下到肾脏,然后从命门到关元,在从关元一路沿任脉上,从嘴里吐出。 (1)喘而不得卧息有音者,是阳明胃气逆。 (2)喘而不得卧息无音者,阳明胃气逆; (3)起居如故,喘息有音者,肺之脉络逆; (4)有得卧,行而喘者,肺之脉络逆; (5)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肺之脉络逆; (6)有不得卧,卧而喘者,肾之逆。 三、《疟论篇第三十五》 1.疟的生成原因及症状 病因:生于风,发作有时,如禽流感,非典。 病症:时寒时热,开始起于豪毛,打呵欠,牙齿打颤,腰脊俱痛,寒去,头痛如破,渴欲冷饮。 病因分析:阴阳相争,正气和病邪相争,热时阳盛,冷时阴盛,阳并于阴,阴实阳虚,因为阳明经络到牙齿,所以牙齿会打颤,太阳经多血少气,阳虚血就停滞不前,腰背头项就痛。 |
|
2053楼#
发布于:2015-12-21 09: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任红超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9-20日46-47节学习心得:
4、肺热病的,皮肤全感觉冷冷的,因肺主皮毛,被风吹到会很难受。 风是阳,肺主舌苔,所以舌苔会发黄,身体会发热。 a、热盛就要发喘咳嗽,咳嗽会震得胸痛。在胸部环绕一圈到背后痛,是阳维脉的地方,如果病人有环绕一圈痛,但没有身热,只是阳围脉的病。只要下针外关就行了。 b、病人有肺热,又有阳围痛,不能喘大气,并头疼得使人受不了,直出冷汗,这时可在手太阴和手阳明两经的井穴上放血。 遇到丙丁之日,病会加重。逢庚辛日,就会出大汗。若病人气己溃乱,逢丙丁之曰就会死。 凡是热症,“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也可在荣穴上下针,还可在四肢末梢有青筋冒出来的地方放血,血一出就好了。 5、肾脏有热,病人先感腰痛,非常渴,总想喝水,身体发热. 因肾主金精玉液,主唾液。口干舌燥是唾液没了,是肾病了。因为膀胱跟肾是表理,所以脚上小腿的地方冰冷的而且酸。脚下热,就不想说话,如肾气上逆则会感到颈项痛,迫急不安,治可剌足少阴和足太阳两经。 逢戊己之日,病会加重。逢壬癸之曰,便出大汗。如病人气己溃乱,逢戊己之日就会死去。 如果是肝脏有热的时候,左脸脸颊会先看到赤色,心热的时候,遇到水与火的时候会反过来。火气会往上冲,造成额头上是红色的。 6、肝在左脸,心在唇下,脾在鼻子,肺在右脸,肾在额头。 肝病热者,左脸先赤; 心病热者,额头先热,因为水火相反,火气会上冲; 脾病热者,鼻先赤; 肺热病者,右颊先赤; 肾热病者,下巴先赤。 病未发,见赤色者刺,名曰治未病。 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到病所起之日发汗病会好。如病还沒有发,看他脸色就知道他要发什么病了。就赶快针剌。如果刺的方法不对,病人3个周期才好。如果病情严重,也会死。 治热病,下针前让病人喝冷水吃水梨果补充津液。 7、凡是治热病,应该给病人喝清凉的水,然后用针刺。并且病人的衣服穿单薄点。住的地方也要凉爽,这样等身上的热消退病就好了。 如果热病刚开始发时从胸胁开始,可刺足少阳补足少阴。如果从手臂开始,就刺手阳明跟手太阴。如果热痛使于头顶的,头顶是太阳。如果开始于足胫的,是足阳明胃经,可剌阳明。如果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我们可剌足少阳。身重也代表太阴,也可在太阴上做。但骨痛跟耳聋,眼睛发黑,这是少阴症。 太阳的脉,在两颧骨那里很红,光亮,这就是热病。是血还沒有交接过来,是阳热。 凡是热病在表都是汗解,如果说厥阴脉真见者死期不过三日。这是因为热病己內连于肾,如果荣色未坏,只要使它得汗,得到其所胜之时。病自然会好的。但如果同时又见少阴经的脉证,那么死期就不会超过三天。 第三椎下主胸中热,四椎下主心热,五椎下主肝热,第六椎下主脾热,第七椎下主肾热,治疗营血的病在尾骶骨这里。这些六位与督脉不一至,这是因为当太阳受病的时候,太阳跟督脉是连在一起的,热的时候气就往上冲,在头面上就可以看到颜色,这就是热病的气血的走向。可在背后找压痛点下针,起针时不要闷针,这是散热。 评热病篇 1、阴阳交:一般热症,汗解热就沒有了,如果在发表的时候,病人更烦躁,不但烧没退,脉还跳得更快,这个病情不因汗解而好,而更严重,反而造成狂言不能食,精液全伤到了。 阴阳交是一种死证。人之所以汗出,皆生于谷,骨生于精,天地的精华,产生的五谷杂粮。人汗的来源就是来至于谷,五味的精。现在病邪气交争在骨肉之间,而得汗者,现相交在四肢表面还沒有到内脏,而得汗者,是邪气病要退了。精要盛了的现象。当病还在骨头与筋络之间,当然要用汗解。这是邪气还沒有入脏。 如果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说明人体的精气回来了。 若腹热者,表示病人烧还沒有退。又如重了,是邪胜了。不能食,精不足。如果病还留在身体里时,就会影响寿命。 2风厥:人有热病时,人汗出而身热不退,这是因中风而致,若汗出而胸中仍烦满不退,这是逆症叫风厥。风厥:人有热病时,人汗出而身热不退,这是因中风而致,若汗出而胸中仍烦满不退,这是逆症叫风厥。刺膀胱经与肾经,再配合服用汤药治疗。 3、 劳风,就是劳动以后得到的风,或房事后出汗适为风伤导致的,它的症状是头项强直,目视不明,吐黏痰,恶风又发寒战,劳风发病在肺下,就是肾(金生水),肾脉病贯穿肝隔入肺而入脑,因此会造成人呈现项强劲直眼向上翻,口水不断流出如鼻涕—样,且恶风吹与寒颤不已。治疗:身体直起来吸气,吐气弯腰下去,想办法把肺痰吐掉。 4、肾风:患者颜面肿起,妨碍言语不清,这是肾风。不可用针刺,因正气已虚之人,不可施刺,若不当刺而刺,五日后必再发它病。 5、风水病:病来时有短气且阵阵发热现象,热来时会从胸背正中往上冲至头部,有汗出,手发热,口中燥渴,小便黄色,目下呈肿状,腹中肠鸣,全身沉重难以行动。若是女人则月事停止,烦躁且无法进食,无法仰卧,—旦正躺必咳不止,这是风水病。成因:水是阴性之物,目下位置为阴位,少腹为脾所主,因此水阴必聚阴处,造成腹水且目下肿,阳热之气上冲入口,故造成口干舌燥,无法正躺,是水盛上逆肺所致,真正躺必咳出清水。凡有水病之人,必无法仰卧躺下,—卧则如受惊,惊则必重咳,腹中肠鸣,因水病本就始因在胃肠之中,脾脏功能不强则会生烦燥,无法主司运化,故病人不能食,食物不下是胃脘部受阻隔,全身沉重不良于行,因胃经入足部,是足生气之源,今受阻隔之故,月事停止不来,是冲脉亦受阻而闭塞的缘故。胞(冲)脉本属心主司,自心胸中直络子宫中,为经血之源,今阳气不下反上逆冲肺,心气亦无法下达入肾及胞中,经血源断,故无月经。 逆调论 人发温病、热病,产生高热状,胸烦苦满,是因为阴津不足而阳热气过盛,造成身热而胸中烦躁苦满。阴不足,无法制阳,阳气就会往上走。 1、人不是因为穿厚衣也感觉寒冷,(痹)火并非身中寒气时,寒有自体内生出者,是因为此人阳不足,阴津液过多,导致表虚而适中外感六邪之气所致,此时就会有身体有寒冷好像从水中出来一样的感觉。表寒和里寒的药不一样。 2、人有时手足俱热,遇风寒中表时,皮肤却像火烤一样的,是因为这类人常阴津不足,阳气过盛。四肢皆属阳,当阴津不足造成里阳与表阳相遇以致更热,阴津不足无法胜火,为阳气独盛。阳独盛,则必如烈日之下一样万物不生,人体亦如是,阳独盛而生养停止,此际遇风如受火炙发热,其肌肉必被热燃烧失去营养而消瘦下来。手脚俱热,身体消瘦,是阴虚阳盛。 3、人感觉身很冷,但是用热汤或烤其手足或身穿厚衣仍无法温暖,可却又不会打寒颤发抖的,这类人多属平常肾气较强,多从事水中工作者,汗出又当水气,日久太阳表气必衰,阴液过多肾阳必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无法同时去供养肝和心二脏。肾属水,主骨,令肾阳不足必不生热,造成其间骨髓不充足,所以此寒会有由骨中出来的感觉,不会有寒栗发抖的现象,是因为 一阳之地,心胸为二阳聚之地,肾是单独的藏在下方,肾无法供应营养给肝与心、肺,故不会 战栗,此病名“骨痹”。会造成人的关节呈拘挛状。骨里有肿大是因为体内有湿。这种情况很多做厨房的都有,一边开冷水洗菜时,一边又到炉头去接近到热源,这样也会有这种病况。 4、有人因肌肉麻痹感觉沉重,即靠近衣物,仍觉麻痹,荣虚卫实。是因为血不足,表阳气充实造成的。血不足时,则肌肤麻木不仁,如是表阳气虚则不能活动。若气血两虚必会麻木不仁且无法使用,表面上看肌肉并无异常,一旦如此再加上精神涣散必终不治。荣是血,卫是气。四肢管全身的阳,肠胃管四肢。,一个人形失,神存,很好治。形存、神失很危险,神重于形。 5、有人因气上逆不能安卧,呼吸音大且浊状,也有无法安卧且呼吸无音者,有人生活起居一切正常但呼吸沉重者,也有卧时正常,行路则喘息不止的,也有无法安卧,卧必生喘息者。是阳明胃气上逆造成的,足之三阳经本应下行至足,今反逆而上行,以致呼吸带浊音。阳明是胃脉,胃为六腑之海,谷气所聚之所,其气主下行,今阳明气上逆不从正途,故无法安卧(失眠)。胃气不和,必不安卧就是这个道理。 6、人起居正常但呼吸浊重者,是因为肺之络脉反逆,络脉之气无法随肺之经气上下而行,必滞留不去停在肺经上,此络脉之病很浅,所以生活起居皆正常但呼吸浊重。 人不能卧躺,一卧则生喘息,此因水气客居胸中乃致。人体之水必随正常之阴津而流动,肾为水之脏,主津液,今水不归肾,上逆入肺。是卧而生喘之因也。 吸不进气,病在肾,吐气困难病在肺。鼻子吸进气,沿着气脉一直达到肾脏,吐气沿着气脉、关元一路到胸腔由嘴出。吸气在后面,吐气在前面。治喘就是吐和吸。 人发温病及热病,产生高热,造成不但身热且胸烦苦满,这是因为阴津液不足而阳热气过盛,造成身热而胸中烦躁苦满的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