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楼#
发布于:2015-12-14 19:39
中医经典特训7班余娇申请签到。《针灸大成》2015月12月14号第46课学习心得:
手臂前侧大肠经,手臂后侧小肠经,中间三焦经。一定要记住穴道、经络的走向,看痛点在那条经络上,就取相应经络的穴位进行治疗。病痛短期内出现的取子穴,疼痛时间久了取母穴治疗。 一、天井、清冷渊 天井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五行属土,也是本经的子穴。将手臂弯成90度直角,顺肘尖向上摸,两条大筋的中间就是天井穴。直刺,治三焦经实症。也可以用来治疗对侧的膝盖上方痛,取对侧治疗法。天井上一寸是清冷渊,也是治疗三焦经巡经部位疼痛的穴位,还可以治疗发烧。三焦经引起的疼痛一是手臂不能上举梳头,二是手不能将食物送进口中。 二、消烁至翳风穴 清冷渊上五寸是消烁,很少用到。消烁上在三寸是臑会,这个穴位可治疗甲状腺、淋巴、脖子肿、强硬。肩髎在手臂上方,在肩兪后下侧的凹洞里,一般近取穴治疗肩膀痛。三焦经管所有的淋巴、内分泌系统,所有这方面的问题都找三焦经来治疗,顺着经络走向寻找压痛点,在压痛点下针。天脯、天柱用的少,也不灸。耳屏后的凹陷处是翳风穴, 在颅骨后源和下颌骨的交接的缝隙中。 治疗白内障等眼疾以及耳鸣、耳聋、下巴脱臼和牙关痛不能咬食物,下针直刺,浅不可深刺。治牙关痛,先针对侧合谷,在下下关、颊车、翳风,取针即好。 三、窦脉至丝竹空穴 耳朵翻压下去,耳后有块略凸起的骨头叫智慧骨,凸起高说明聪明,比较平说明脑力不行。沿耳沟一圈的地方是三焦经走的地方,这个地方痛,时间短取天井。时间长取中渚。耳后有一条经经过,如果中风急救、癫痫、脑膜炎、高烧不退、角弓反张都可以在耳后看见呈现鸡爪样的凸起的经,三菱针在头尾放血,立马见效,尤其是对脑膜炎。翳风上一寸半是窦脉,一般放血。过智慧骨在上方凹陷处是颅息,治耳鸣、耳朵流脓。耳尖对的位置是角孙,眉毛后是丝竹空,眼睛旁侧凹洞是太阳,靠近眼睛和眼睛周围的穴位都治疗眼疾。眼睛附近炎症、眼睫毛倒长、眼睛上翻不认识人都可攒竹、丝竹空、太阳、耳尖放血治疗。 四、奇穴眉淩点 印堂痛是胃经,下针中皖。眉骨痛有一奇穴可以治疗。此穴在足太阴脾经阴陵泉穴下一寸位置,叫眉淩点,取对侧治疗法。沿耳头痛是三焦痛,头痛在正中间是督脉痛,在旁两侧是膀胱经痛。所有治疗按虚补实泄原则下针。 五、指针术 手六筋,以右手示例,上管心与小肠,中管脾胃,下管肾与膀胱。小儿脉浅,推时轻推。小儿吐奶推手部脾胃筋,由手走心是去寒,由心走手是去热。推完放掉天河水,在间使揉散气。 六、和髎与耳门穴 三焦经的耳门穴在耳前骨缝里,嘴张开就可以摸到,这个骨缝有三个穴位,上是耳门,中是听宫,下是听会。和髎在耳门前半寸至一寸位置的动脉血管下。耳朵附近穴位治疗治疗耳朵疾病,而治疗时耳门、听宫、听会可以轮刺法取穴治疗。 |
|
196楼#
发布于:2015-12-14 23: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4日《针灸大成》第46课心得
5、天井穴与清泠渊穴 天井穴,位于肘后区,肘头上一寸凹陷中,要将手肘弯起来,天井位于两筋之间,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当三焦经相火时,天井穴为三焦经的子穴,可治疗三焦经的实症。 清泠渊在臂后区,肘尖与肩峰角线上,肘尖上二寸,清泠渊可治疗发烧。 6、消泺穴至翳风穴 清泠渊往上三寸为消泺穴,消泺很少用。 臑会位于消泺穴上三寸的三角肌后下缘,可以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肿瘤等。 肩髎于手臂上方三角肌区,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也就是肩俞穴跨一个大筋到后面的凹洞。肩髎穴为近取穴,可治疗肩膀不能抬举、手臂痛等。 天牖穴,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这里很好下针,脑后方禁灸。 翳风穴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西医治疗眼科麻醉时就是在翳风穴打麻药,中医治症为:耳鸣、耳聋、下巴脱臼、牙关痛等。针后脑上的穴道是,直针进,下得较浅。 7、瘈脉穴至丝竹空 将耳朵翻过来,后面有个骨头,称为智慧骨,此骨跟智慧有关,智慧骨扁平者比较愚钝。耳朵背后只有三焦经一条经经过。 耳后的治症很多,中医在急救时,耳朵背后很多的像鸡爪的血脉,可在此处放血,癫痫也可在此放血,小孩子脑膜炎、角弓反张、高烧不退等也可在此治疗。 从翳风穴沿着耳朵旁边,耳朵跟发际线中间是耳沟,从翳风上来一寸半为瘈脉穴,这里一般用来放血,不针也不灸。跳过智慧骨的上方凹陷处,为颅息穴,所以颅息跟瘈脉刚好隔一个智慧骨。颅息穴为近取穴,可治疗耳鸣、耳流脓等。一般只要是耳后的问题,看到耳后有青筋就在上面点刺放血。 耳朵最上方到发际线这里,为角孙穴,靠近眼睛的穴道,都是用在眼科的治症,像白内障青内障等。 眉毛的尾端是思竹穴,眼科中,如角膜炎、眼睛往上吊、睫毛倒长、眼红肿等都可在攒竹、丝竹穴、瞳子髎、耳尖放血,常常放血对眼睛视力非常好。 8、奇穴:眉棱点(眉棱骨痛) 有一种痛是眉棱骨痛,痛在两眉中间,常见的是胃痛,我们针中脘,有的痛在眉毛下方的骨头上,那我们就扎阴陵泉下一寸,阴陵泉在脚的内侧,阴陵泉下一寸有个奇穴,叫眉棱点,右边的眉棱骨痛,我们下左边的眉棱点,左边的眉棱骨痛,我们下右边的眉棱点。 指针术 手掌有六根筋,分别是手太阴肺经、心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脾胃经、三焦经、肺大肠经。 小孩子一生下来有黄疸的话,中医会在肝胆下手,轻轻的推它,不用太用力,沿着皮往上推,因为气在皮肤表面上。 当小孩子吐奶,就在脾胃这一条筋上面轻轻推,由下往身体推是去寒,由身体往四肢末稍推为去热。 和髎穴与耳门穴 在耳前有一个骨缝(嘴巴张开的时候才有)骨缝上有三个穴道,最上面的是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耳门属于三焦经,听宫是小肠经,听会是胆经,在靠近耳门前,斜的半寸到一寸之间,有个动脉在跳,为和髎穴。和髎穴在脉的下方,下针时先用指甲把脉推开再下针,和髎、耳门、听宫、听会都是近取穴,耳朵发炎、流脓、耳鸣、耳聋可在这些穴道上轮流下针治疗。 |
|
197楼#
发布于:2015-12-15 08: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7班杨秋丽申请签到
2015中年12月14日《针灸大成》第46课心得 5、天井穴与清冷渊穴 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支沟穴这个穴道是三焦经的经穴,相火。在今年的夏至到今年的冬至,三焦相火,合穴属土,所以合穴是三 焦经的子穴。在夏至到冬至的时候,要下天井穴。 对称治疗时,如果一个病人来是因左边的膝盖头痛,那你可以下右边的天井,因为天井 正好对到膝盖头。右边膝盖头痛就扎左边天井穴。 天井直上一寸,就是清冷渊。三焦经引起的手臂痛 ,一般来说。不能梳头就是三焦经的问题。还不能用筷子夹菜,夹到嘴巴、这个筷子一闪,食物就掉了,这也是三焦经问题。手不能举是侧面,这是手阳明大肠经问题。手肘不能往后,往后搬不上去了,就是小肠经问题。清冷渊呢?顾名思义,三焦是行阳的,我们在清冷渊上下针也可以治发烧。 6、消泺穴至翳风穴 清冷渊再往上五寸,就是消泺,这个穴道我们很少用。消泺再上三寸,就是臑会。臑会 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脖子肿,脖子强硬,淋巴有肿瘤,我们都可在臑会上下针。臑会在清冷渊上五寸。 手背一弯起来有一个凹洞,这是肩俞穴。肩俞是在手阳明大肠经。从 肩俞穴跨一个大筋到后面的凹洞,这就是三焦经的肩髎。 所有的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通通是三焦在管。淋巴结通通属于三焦。我们在三焦经上找,在三焦经上按,若找到压痛点,那个穴道就是最好下针的地方。对于淋巴结肿,临床上不管是淋巴癌,或是甲状腺肿瘤,通通可以使用的。所以你只要知道 一般腺体的问题,内分泌啊,通通是属于三焦。 肩髎顾名思义,在肩膀附近是近取穴,治肩膀不能抬举,或是手臂痛啊,通通可以用近取穴肩髎。 颈后中间两个大筋,这两个大筋外侧是天柱。大筋和骨头交接的地方是天牖,三焦经的地方,我们很少下针,也不能让人家灸,头后面的地方都不灸的。然后从天牖穴到耳朵后方,由侧面看,在耳朵下方,这个骨头后面差不多一寸的地方,这是翳风穴。一般西医来说,眼科麻醉时是在翳风穴下针。所以白内障他们都在这治疗。穴道大部分是用在治耳鸣 耳聋 ,还有下巴脱臼 ,还有牙关 很痛。有的人牙关这里痛,不能咬合食物。你下针的时候下下关、颊车。先下对侧的合谷,再下下关、颊车、翳风,下完针起来就好。 7、瘈脉穴至丝竹空穴 例如病人沿着耳朵一圈痛那就是三焦经问题。痛好几个月,就下中渚。如果是痛的二、三天,就下天井。 耳朵后面只有一条经经过,就是三焦经。翳风上来一寸半就是瘈脉,可以刺出血。在这里不下针也不灸,大部分是放血,还有是摸愚笨、聪明。临床上治症很多,中风在急救的时候,耳朵翻开来看,有很多青的鸡爪,这因血脉都在耳朵后面,你拿三棱针,在血脉头放穴,这也放,针刺过去,手推一推,把血放出来,有的是在耳朵后面,可以找到。颅息跟瘈脉刚好隔一个智慧骨,叫做大骨头。是耳朵肿的近取穴治耳鸣、耳流脓 。一般只要是耳朵后面的问题,你只要耳朵翻过来,看一下,看到有青筋冒出来,或是有血脉在,你就在上面点刺放血。因为你一把血放掉,压力一去掉,人就醒过来了。筋挛的现象也就退掉了,尤其是脑膜炎。 丝竹空在眉毛的后方。在眉毛尾端是丝竹空,眼睛旁边五分的地方是太阳。后面有个凹洞是太阳。在眼科,我们最常在这些地方放血,比如说角膜炎 ,眼红肿 。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还有耳尖放血。把耳朵拉起来,用三棱针刺破,再挤两滴血,你常常放血对眼睛视力非常好,尤其是眼睛红肿。湿热的时候,你一放血,它就很轻松,清凉的感觉就下来了。这很正常嘛,因为里面有血堵着,有很多湿热,湿热的时候有很多病毒,你放了很多瘀血,新的血就补过来并带来很多白血球,抗体一来,病就去了。把炎去掉,这很有道理,这是中医采放血的方式。 8、奇穴:眉棱点(眉棱骨痛) 有人痛在眉棱骨上,在眉毛下方的骨头上。在这一条骨头上痛,就扎阴陵泉下一寸,阴陵泉在脚的内侧,介绍脾经的时候有讲过阴陵泉。阴陵泉下一寸有个奇穴,叫眉棱点。找到眉棱点时在附近按,按到有痛,就在痛点上下针。左边的眉棱痛,我们下右边的眉棱点。右边的眉棱骨痛,我们下左边的眉棱点。 若正面痛是胃经,我们扎中脘穴。头痛在这两边是膀胱经的实症下束骨,虚症下委中。如果在正中间头痛是督脉下后溪。近取穴下百会。整个头痛,头是六阳之会,管他的,就下百会。 指针术 六条筋: ①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经渠,列缺,这条的筋经是管心和小肠。 ②心包筋的上面这条经管的是脾胃: 当小孩子吐奶 ,你就在脾胃这一条筋上面,轻轻推。推的时候,大家知道由下往身体 推的时候是去寒,由身体往四肢末梢去推的时候是去热。中医指针分寒热,小 BABY 一抱到手上,一看脸是赤红色的,热。脸是青淡暗的,就是寒,由这可以分的出来。 ③心包筋的下面管的是三焦, ④手少阴心经这边,阴郄通里灵道到神门,这边有个大筋,这个筋是肾和膀胱 ⑤管肺和大肠的筋。 ⑥管肝胆 比如说,小孩子一生下来有黄疸 ,中医会在肝胆下手,轻轻的推它。小孩子手很嫩,轻轻的推,在皮肤上面推都有效,因为气在皮肤表面,你不要把他推到骨头断掉,因为小孩子骨头软,不要下手太重,推到淤青都是太重了。你手上轻轻的沿着皮,不要去按它,要沿着皮往上推,因为气在皮肤表面上,非常敏感。 小 BABY 小便不顺或者是咳嗽,咳嗽就知道在肾或者肺这条筋经上面可以做。这条经也可以治大小便的问题。所以,以此类推,马上就知道效果很好。指针都是手指头轻轻在皮肤上摸就好了。做完以后,一定要把天河水放掉,在间使穴揉一揉,气就散了。 小 BABY 小便不顺或者是咳嗽,咳嗽就知道在这条筋经上面可以做。这条经也可以治 大小便的问题。所以,以此类推,马上就知道效果很好。指针都是手指头轻轻在皮肤上摸就好了。做完以后,一定要把天河水放掉,在间使穴揉一揉,气就散了。 和髎穴与耳门穴 在耳前有一个骨缝,你手按在这,嘴一张开来,就出现一条骨缝对不对?骨缝有三个穴道。最上面这个穴道是耳门(三焦),中间是听宫(小肠),下面是听会(胆经)。 眉毛后面这个点,我们称之为丝竹空。从丝竹空到耳门这边,这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在靠近耳门前,这斜的半寸到一寸的中间,你摸有个动脉在跳,这就和髎穴。和髎穴在脉的下方,一般来说下针的时候,手摸上去,先用指甲把脉推开来,针就下去了。你们千万不要按着脉下,按着脉下就直接扎到动脉上面,会造成淤青一块。像和髎、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所谓的近取穴。遇到耳朵流脓、耳朵发炎 、耳鸣 ,耳聋 ,到底要扎 哪一个。临床上我们在做的时候,采轮刺的方法,还有用指头去按它,指头按它的时候,那点特别痛,就是阿是穴,就在那个痛点下针。 头痛也是这样做。和髎像书上写的,牙科病如牙痛、头痛、耳朵流脓。一般来说我们治 疗儿科耳朵里面化脓出来是用麝香矾石散的喷剂,我们用麝香、矾石。矾石过去是用白矾,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防腐,麝香一点点就能通利九窍。这两个东西喷到耳朵或鼻子里面,我们可以保持它的干燥,这是外用的。我们用下针的时候,小孩子采单刺,下针时要把嘴巴张开来,不要让它嘴巴闭起来刺进去,否则骨头会把针夹住。 耳门呢?像耳朵耳鸣啦,不管是蝉鸣或各种耳鸣的声音都有,有的像鸟叫,有的像火车 开过来的声音,治症治法基本上的大原则是,肾其华在发,开窍在耳朵。所以以强肾为主要的治法。其它临近的穴道,随机对症来取穴。 |
|
198楼#
发布于:2015-12-15 11: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头痛也是这样做。牙科病如牙痛、头痛、耳朵流脓。一般治疗儿科耳朵里化脓是用麝香矾石散的喷剂,(矾石过去是用白矾,最主要是能防腐,麝香一点点就能通利九窍)这东西喷到耳朵或鼻子里面,可保持干燥,这是外用的;下针时,小孩采单刺,下针时要将嘴巴张开,闭嘴刺进去骨头会将针夹住。 耳鸣,不管是蝉鸣或各种耳鸣的声音都有,有的像鸟叫,有的像火车开过来的声音,这些治症治法是一样的。基本上的大原则是:肾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因此以强肾为主的治法,其临近的穴,随机对症来取穴,汗比较多一般是禁灸,硬灸个水泡也不好。 十四、足少阳胆经 1、胆 中医里胆属木,木-火-土-金-水这是相生,相生是正常现象。木是肝胆,火是心与小肠,土是脾胃,金是肺与大肠,水是肾与膀胱。肝、心、脾、肺、肾五脏是阴。腑是阳,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这是阴阳五行与五脏六腑相对应的基本概念。 木到底怎么生火? 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肝是木,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如果肝脏本身的性像树木一样,即使再脏的水,如人体的大便、排泄物丢到稻田里或果树旁,这些都会吸收转化,长得很好。什么意思?就是它可将浊物排掉,可吸收转化,因肝是木,它可将循环到此的物质,代谢、排浊、转化有益的成份使人体受益及运转。 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的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的烧,心脏就有热的力量,但心脏光是热不够的,心脏在跳动、搏动时,产生了速度。中医基本上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的物理医学。中医认为肝的下方,胆在这边。心与木的关系,当火(小肠)在下面,胆只是一个袋子,它不会定时定量的排出胆汁。肝将好的营养吸收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进入胆后,进入肠里,这个浊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然后加上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更强。能够明白这个过程,不管选穴下针,还是择药开处方,都会很有效,如胆结石或胆有问题,都可一击就中。 形象比拟的解说:香水瓶子,上面有个按的喷头,这喷头会出喷香水。如果这个喷头堵塞,要修理。西医说很简单,将喷头去掉,再将瓶口封住;香水瓶好比是肝脏,喷头就是胆。现在堵到,将头去掉再封口,行吗?中医不是这样子,中医是按大力一点——让压力增加,喷头就将香水喷出来了。问题在哪里?喷头——就是心脏,因为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心脏不断的博动,这动作产生的力不断的冲击到胆,胆受到压力时,胆汁出来就绝对不是一直线,胆汁喷出来是一阵阵的,胆汁喷出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这就是中医里速度的概念。 治胆很简单,只要强壮心脏,使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再用一些药将浊物清出,同时增加肝的代谢,使其从后面去推它,就结束,这就是治疗胆的方法;这就是胆木会生火,因心火去推动胆木,胆汁才会下去。因此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就是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这是相生之解。 胆是呈袋状状连到十二指肠。如果胆拿掉后,上面有根神经通到心包,心包就是靠这个神经在推动胆;如果胆切掉,总胆管是与肝连接,胆汁就会慢慢累积在里面,切胆十五年之后,会产生个像钢铁一样的硬块,X光片下,三个内科医师会有三个答案:肝硬化、肝肿瘤,实际是肝结石,因切除胆后,胆汁在此累积,越来越浓稠直至变成非常硬的结石。因此尽量保持原装脏器,不要随便切除。 有一很特殊案例,妈妈说:“我儿子阅读有问题”。问:“有什么问题?”。答:“我儿子会把b看成d”。问:“你儿子在婴幼儿时,吐得很厉害是吗?”答“对!”。因吐得严重,胃一直在恶心,结果将胆囊袋吐得反过去了,吐过去一反后,视物就反过来了。《针灸大成》:视物倒之——不是真的反的,是左右反。如果没有这个观念,怎么查都没有毛病,其实是胆囊倒过来了,但中医很早就知,视物会反的原因,因小时候每天都吐,吐到胆囊都翻过来了。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视物倒之,道理就是这样。没有临床经验的人,倒过来就倒过来,根本就不知其因其果。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嘴巴苦,因在阳木在生火,烧完后,烧焦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 2、瞳子髎穴 胆经的第一个穴是瞳子髎,在眼珠后方,从太阳穴下来。眼的内眦第一个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看到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是太阳经的经热;如果从眼角过来是胆经的问题;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就知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若从上面下来一般来说还是胆,因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治疗眼生翳时,是看它从哪里长过来的,再确定从哪个经络治它。有很多的经络: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都有很多的穴可治疗内翳 。到底在什么经络选穴,就看它从哪过来,这样就会分清楚了。 瞳子髎又称太阳穴,就是眼角后方有个骨头,骨头复方有个凹洞是太阳穴。太阳穴下针,如果是只扎太阳的话,扎很浅的,用一寸扎半寸就好。约五分不要扎很深,小心扎到脑里面。临床最多是放血,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会在太阳穴放血。下针时,最常用的就是治偏头痛。头痛点各异,得能辨别出是哪条经络的问题。有个很有名的偏头痛疗法就是从太阳透率谷。眼科治症,有翳膜(这翳膜一定是由外往内生)时,才会下针太阳;翳膜由内往外时下针睛明;翳膜由下往上时,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都可用。 3、听会穴与上关穴 瞳子髎之后,到耳朵骨缝最下端的听会。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下针,方向是直针进去,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治疗耳鸣时,问患者“你耳鸣怎么来的?”答:“小时候,有天晚上睡觉,早上起来就有耳鸣”,这是身体有疾;有一种耳鸣是外来的,比如潜水浮上来较快时,因压力不适应造成的耳鸣,此症让他再带着同样的泳装,同样的装备,回来到原来的地方,再潜下去,这次浮上来时,慢慢、慢慢的浮上来,耳鸣就消失了。很多玩音乐的,尤其是鼓手,因乐器很大声造成耳鸣,就让其回到原来的地方,将声音开到同行的大音量,一边打,一边叫一个人帮患者,逐渐把声音调小,然后慢慢离开这个原位,一次就好了,不用下针的,人体是很精妙的。如果是人为大叫而造成耳聋,这很难治,因要其人当时本是突然间的尖叫,尤其是在受刺激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到让其将尖叫声慢慢放低。潜水、音乐都很好治,按以上方法,同时在经络上取穴,辅助治疗效果更佳。 上关又称它客主人,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下关跨过骨头的凹谷就是上关,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针,以前是禁针,因下面有个动脉,现在可下针,因现在针很细。(近取穴)治耳鸣,旁边穴多,到底要选哪个?用手指头去按,找最痛点(即阿是穴)。阿是穴取穴:是当穴性雷同时,以最痛的点来治疗,这是选穴下针的原则。 4、颔厌穴与率谷穴 因为这些穴用得不多,临床上都是放血。从上关上来一直到颔厌。在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再往下一寸是颔厌。在耳朵旁边一圈的,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面这一圈,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因此正面看时,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这一侧是胆经;要连到三焦经时,就在耳朵后面。一定要记住经络的走向。 曲鬓跟耳朵很接近,此上面有个动脉,在发际边有个动脉,这两个穴道找到以后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治症时都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疾;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治疗时可在上面找压痛点下针。只要摸到动脉,一般穴位都有脉在,不然就是骨缝中间。若有个凹缝就下到缝中间;遇到血管时,不要扎到血管上,用指甲将血管切开再下针。治症都差不多。 耳朵尖端往上是一寸半是率谷,此穴针灸治偏头痛是立竿见影的。头痛时很有名的针法是太阳透率谷——就是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去。怎么透?透这个针时,要先在针侧下一针合谷,有麻醉效果。用三寸针,针先扎到瞳子髎,捻捻针,再把针提起来,不要拔出来,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率谷在耳朵的正上方有个骨缝,将针倒过来后,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如果透对了,透到瞳子髎时,头痛就都没了;如果觉得这透法很痛,患者在头痛时,根本感觉不到透针时的痛。当头痛已很痛时,患者根本没感觉,透完后,每次患者都是叹一口气,就睡着了。因这已痛了一个晚上,痛得没有办法睡觉,针完痛止,躺下就睡着了,因整晚不能睡觉太累了!效果非常好。记住:针下去很痛,皮层要拉起来一点非常好穿,如果操作不当针刺出来了,反正患者看不到,想办法再塞回去,装做没事不要讲。 头痛时,止痛药的副作用太可怕,宁可透针也不吃西药。 某患者头痛二十五年,西药一天吃二十二颗,先吃止痛药,因止痛药会伤肝,另外要预防伤肝,吃预防伤肝的药会伤肾,就要吃预防伤肾的药,而预防伤肾的药会伤到心脏,又吃保护心脏的药,这加起来一天二十二颗。最后是西医停药,不然肝肾都完了。只好找中医针灸(痛有时机,要掌握时机,从古到今都按时机走),早上来时他不痛,让他回家,痛时再来。当天下午他来了,抱着头进来,让其躺下,合谷下一针,再太阳透率谷,一透下去,当场痛止。发病时就是下针的最好的时机。扎完回家后,让他下次痛再来。隔三天又痛,他很开心说:我现在的痛只剩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己不痛了。现在又痛,再下第二次。就透两次而已,没有再痛过。他很后悔吃了二十五年的止痛药。此法操作得好,效果就非常好。这就是中医。 如果没有针,用手按,沿着太阳透率谷。但此法扎针治头痛时,记住要找别的针灸师帮亲人透。 5、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 患者说“很奇怪,我颈痛还回转”,是胆经,痛到这边后会回转,绕着骨头,大概离这骨头五分还没有到一寸的地方,就是胆经下来到结尾处,然后再往回走一路上去。从这上来先不要提,从这一路倒过来就是阳白穴。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睛眉毛的上方。阳白常常下针。阳白穴的下针手法是将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这是阳白透鱼腰。因眉毛像条鱼一样,才称为阳白透鱼腰。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内障。胆经通到鱼腰,内障若从上面下来,就是在胆经上面来治。只有阳白处痛时,是病在胆了。在子穴上或母穴(子母补泻)上,一样可治头痛。 |
|
199楼#
发布于:2015-12-15 21: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十四、足少阳胆经 1、胆 胆属木,木火土金水,为正常相生的现象。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为脾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所有的肝心脾肺肾五脏是阴。腑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这些为阳。 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中医的观念里肝是木。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所以肝脏的性像树木平样,即使再脏的水,如人体的大便、排泄物等,都会被植物吸收转化。 心脏是火,肝是木,木生火,就像不断的添柴火会不断的燃烧一样。所以心肝就有热的力量。心脏在跳动、搏动的时候,它会产生一个速度。中医是物理医学,就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的关系。肝的下方,是胆,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之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再进入肠道,小肠是火,有了火消化力会更强。 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面,所以心脏不断的搏动,这动作不断的连带到但,所以胆受到压力明,胆汗就一阵一阵的喷出来,胆汗喷出来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 所以治胆很简单,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去推动胆。 胆是一个袋状的东西,连接到十二指肠。胆上面有个神经通到心包,心包就是靠这个神经在推动胆。如果把胆切掉,胆汁就会慢慢累积在里面。十五年后,里面会有个硬块像钢铁一样。非常的硬。为胆结石。 有一种很特殊的案例,有的人吐得厉害了,会把胆囊袋吐得反过去来,胆囊袋反了的话,视物会反过来。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视物倒之。指左右反而不是倒置。 2、瞳子髎穴 胆经的第一个穴道就是瞳子髎,在眼珠的后方,从太阳这边下来。眼的内眦第一个穴道是足太阳膀胱经的晴明穴。当看到有内翳从睛明穴伸往瞳孔方向快要通到瞳孔那边,为太阳经的经热,如果从外眼角过来,就是胆经的问题,如果是从眼下方往上生,就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造成的,若从上面往下长的,一般来说也是胆经,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所以我们治疗眼睛生翳的时候要看它从哪里长过来的,在哪条经上,再从那个经络去治疗。 瞳子髎又称为太阳穴,就是外眼角后方有个骨头,骨头后方有个凹洞就是太阳穴太阳穴下针下得很浅,用一寸针扎半寸就到了。太阳穴多用来放血,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等我们都可在太阳穴放血。下针常用来治疗偏头痛。我们有个很有名治疗偏头痛的治法就是太阳透率谷。 3、听会穴与上关穴 耳朵耳缝最下端的是听会。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下针,都直针下,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 再来是上关,我们又叫它客主人。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不个骨头。高骨下的凹洞,就是下关,跨过这个骨头的凹谷就是上关。上关穴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下太深,因为下面有个动脉,以前是禁针的,现在可以下针,因为现在针很细。上关穴为近取穴,可治疗耳鸣。我们所指的阿是穴,是指当穴性雷同的时候,以最痛的点来选取穴位。这是选择下针的原则。 4、颔厌穴与率谷穴 颔厌穴,位于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下一寸。在耳朵旁边的一圈是三焦经,再外面的一圈属于胆经。 曲鬓跟耳朵很接近,在发际这上面有个动脉就为曲鬓穴,找到这两个穴道后,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这些穴道都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内。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下针时可在上面找压痛点下针。 从耳朵最高的尖端往上一寸,为率谷穴。 头痛的时候,我们很有名的针法是太阳透率谷。用三寸针先扎到瞳子髎,捻捻针,再把针提到皮层,手摸到率谷穴,把针倒过来后把皮层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针不要透出来。如果透对了,透到瞳子髎时,头痛就去掉了。透针前可先在针侧下一针合谷,合谷穴有麻醉的效果。“面口合谷收” 5、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 阳白穴位于眉毛跟发际的中间,在眉毛正上方。阳白可治疗头附近头痛。阳白穴下针时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为阳白透鱼腰。阳白透鱼腰也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内障等。 |
|
200楼#
发布于:2015-12-15 21:52
中医经典特训7班余娇申请签到。《针灸大成》2015年12月15号第47课学习心得:
治疗儿科耳流脓可以用麝香矾石散喷到耳朵里去,如果下针取侧位单刺,嘴一定要张开。耳门治疗耳鸣,如果出现耳鸣以强肾为主要治法。 一、足少阳胆经之胆 胆属木,因为与肝互为表里。火则是心与小肠。土则是脾与胃。金则是肺与大肠。水则是肾与膀胱。五脏属阴六腑属阳。木是如何生火的?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肝属木,是其性和树木一样什么都可以被树木转化吸收,就和肝在人体的功能相同。心是火,肝是木,肝不停的给心提供能量,胆是肝下面一个储存肝的分泌物的袋子,肝把营养组织变成血了,分泌物就进入胆囊然后胆在传到小肠。知道这个传递过程就明白了该怎样选穴治疗胆结石之类的肝胆疾病了。 西医治疗胆结石就是把胆一切,就好比是一个香水瓶的喷头坏了,你切了一堵就算完事。比如香水瓶是肝,胆是喷头,心脏是按压弹簧的压力,去强心增加压力,然后增加一些药,就可以冲开堵塞祛除浊物,因为心包有络通到胆上。而切了胆带来的后果就是肝的分泌物没有地方排泄,全部都储存在胆总管的底部,因为胆总管和肝是连一起的,慢慢越积蓄越多,大概十五年就会结成一块硬块,西医就会误诊为肝硬化、肝癌,其实是肝结石。所以胆结石不要去切胆。 有一则案例是小孩看东西总是左边看成右边,是相反的。这就是一个小时候呕吐的很厉害把胆囊袋吐的翻了过来。所以《针灸大成》里的视物倒之就是这样的,不是说真的反了,是左右的反。 临床上,胆病呕吐、口苦、就是因为阳木(小肠)生火,烧完烧焦以后的苦味。 二、瞳子髎穴 瞳子髎在眼珠的后方,是胆经的第一个穴位。判断眼翳的方法,如果看见眼翳是从内眼角往瞳孔方向长,就是太阳经有热。如果是下眼皮下方往瞳孔方向长,就是阳明有热。如果是从上眼皮向下往瞳孔方向长就是胆的问题。治疗眼翳一定要看是顺着哪条经络来的。太阳穴和瞳子髎是一个穴位,下针很浅,一般五分就可以了,深了会刺入脑组织。临床一般放血治疗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用针一般是治疗偏头疼,太阳透率骨。这个穴位最好不灸会留疤。 三、听宫与上关 听宫在耳朵骨缝最中间的穴道,耳门、听宫、听会都直刺不捻针,用提插法。耳旁穴位都治疗耳鸣。如果是自身出现的耳鸣经络取穴治疗。如果是外部带来的,比如潜水、娱乐场所重音乐得来的,就回到原来得的地方,慢慢的关小声音和慢慢潜上水面,就叫怎么来的怎么去。下关在耳前微凸骨的下方凹陷处,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不深针因为下面有动脉,对于头痛取穴就在头部疼的部位按,按到最疼的就下针。阿是穴的取穴原则是穴性相同时候取最痛点来治疗。 四、颌厌与率骨穴 头部的穴位很多,关键是要记得经络的走向,因为很多穴位用不到。颌厌在头维下一寸,头两旁是胆经走向,三焦经管耳后的耳沟。对于取穴一般是靠近那个部位就治疗那个部位的疾病多一些,并且穴道都有在动脉下方,或者骨缝间。率骨在耳朵尖端向上一寸半位置,太阳透率谷治疗偏头疼效果立竿见影。下针瞳子髎,捻针得气把针提至皮层,找准率谷,将皮提起来后,将针一点点透过去。在做这个透针时,可以先针对侧合谷,起到麻醉效果。做这个透针法的时候要选择好时机,就是在痛的时候、发病的时候针。 五、完骨、本神、阳白穴 完骨在天柱和天容的中央,是胆经在耳后结尾的地方。回转了倒过来就是阳白穴,在眉毛和发际中间,在黑眼珠正上方。阳白常下针,专门治疗眼睛近视、眼翳、眼睛看不清楚、眼睛痛。阳白透鱼腰就是专门治疗这些问题的。鱼腰就是眉毛的中点。还有些头疼的病人,如果阳白疼,就知道病在胆了。 |
|
201楼#
发布于:2015-12-16 07:52
2015中年12月15日《针灸大成》第47课心得
十四、足少阳胆经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行相生顺序 肝 心 脾 肺 肾 里 阴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表 阳 肝藏血 心主血 脾统血 中医认为肝脏是木。所以,你如果说肝脏本身的性像树木一样,即使再脏的水,如人体的大便、排泄物丢到稻田里面或果树旁边,这些植物都会吸收转化,长得很好。这什么意思,就是它可以把浊物排掉,可以吸收转化。因为肝是木,所以它可以转化让人体受用。 心脏是火,肝是木,不断的丢木头给火,火就不断的烧,所以心脏就有热的力量,但 是心脏光是热不够的,心脏在跳动、搏动的时候,它会产生一个速度。中医基本上,就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物理医学。 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进入胆以后,会进入肠里,这个浊 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然后加上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更强。 心脏不断的博动,这动作不断的打到胆,所以胆受到压力时,胆汁出来就绝对不是一直 线。胆汁喷出来是一阵阵的。胆汁喷出来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治胆很简单,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同时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去推它,就结束啦,这就是治疗胆的方法。这就是胆木会生火,因为心火去 push 胆木,胆汁才会下去。所以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所以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这是一个观念。 胆是一个袋子状连到十二指肠。你如果把胆拿掉,这个上面有个神经通到心包,心包就是靠这个神经在推动胆。如果你把胆切掉,这总胆管是跟肝连到的,如果切掉以后,胆汁就会慢慢累积在里面,临床上我看差不多十五年后,很准!开完后十五年后,里面会有个硬块像钢铁一样,非常的硬。在 X 光片下看,三个内科医师看就会有三个答案。这是肝硬化,肝肿瘤,实际上是肝结石。 2、瞳子髎穴 胆经的第一个穴道就是瞳子髎。在眼珠的后方,从太阳这边下来。眼的内眦第一个穴道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所以,当你看到有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那边,这是太阳经的经热,如果从眼角这过来是胆经的问题。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你就知道这是阳明胃经的湿热,是胃热造成的。治疗眼生翳的时候,是看它从那长过来的,再看从那个经络去治它。有很多的经络,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上面都有很多的穴道可以治疗内翳 。那到底是什么经络,就看它从哪过来的。 临床最多是放血,像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 瞳子髎这个穴道又称为太阳穴,就是眼角后方有个骨头,骨头复方有个凹洞就是太阳穴。我们会在太阳穴放血。那下针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偏头痛。很多人偏头痛就是在这部位痛。 3、听会穴与上关穴 瞳子髎以后,到耳朵骨缝最下端的听会。耳门、听宫、听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 下针,方向是直直的进去,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 4、颔厌穴与率谷穴 不常用的穴位不记得不重要。重要的是经络的走向,不常用的穴位基本上是用来放血的多 在发际这边有个动脉,这两个穴道找到以后,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那治症的时候,都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你要扎,你可以在上面找压痛点下针。你只要摸到动脉,一般穴道都有脉在那边,不然就是骨缝中间。若有个凹缝,你就下到那个缝中间。遇到血管的时候,不要扎到血管上,用指甲把血。 耳尖,耳朵最高的尖端往上一寸,如果说我们是从耳尖上去是一寸半。如果耳朵不算, 从耳朵旁边跟头连到的这个交接的点这边,再往上就是两寸。那如果是耳朵尖端往上是一寸半。这个穴道是率谷。 针灸治偏头痛是立竿见影的。头痛的时候,我们很有名的针法是太阳透率谷。就是 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去。怎么透呢?针先扎到瞳子髎,捻捻针,用三寸针,扎到瞳子髎捻一捻,再把针提起来,不要拔出来,提到皮层,然后手摸到率谷,率谷在耳朵的正上方,非常好找,这有个骨缝。你把针倒过来以后,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如果你透对了,透到瞳子髎时,头痛就都没了。当然你透这个针的时候,你要先在针侧下一针合谷,会有麻醉效果。因为我们讲过“面口合谷收”。 5、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率谷再过来是完骨,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 睛眉毛的上方。阳白常常下针。阳白穴的下法是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这我们叫做阳白透鱼腰。因为眉毛像条鱼一样,所以叫阳白透鱼腰。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或有内障都可以在这治。所以,胆经通到鱼腰,所以你的内障若从上面下来,就还是在胆经上面来治。有的病人,他就是阳白痛。在阳白穴之前是本神。面脸的问题,都是胃经在管。 |
|
202楼#
发布于:2015-12-16 10: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6、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头临泣过来一寸是本神。头临泣、目窗治迎风流泪,是治眼科的大穴(近取穴),在近取穴时不分虚实。头临泣直往后一寸半是目窗,目窗再往后一寸半直下是正营、承灵、脑空、风池。头中间为分界处,后面大部分是治头痛、头昏、眩的穴;前面是治眼科的穴,因胆经有络到眼睛的上方,胆经在此比较复杂一点。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经络的走向。胃经只到头维,最上面是督脉,旁边依次是膀胱经,胆经,三焦经。用得最多的是风池穴。大筋和脑后骨下方最凹处是风池;后面两个大筋的中间是风府穴。 风池穴下针手法很重要,就在颈边,扎到动脉很危险,下针时,先让患者俯卧,头摆正再下针风池,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假想一条线,下针右边风池时,针头对着左边的颧髎,下针左风池时对右边的颧髎。顺这个方向下针,就不会刺到血管,这是经验。风池、风府、膀胱经的风门穴,第一椎陶道外开一寸半是风门穴。这些穴是人体受风处,因此风寒就项强(即后面颈子僵硬)。 治鼻窦炎 、鼻子不通时,风池穴疗效很好。下得很好,针进鼻通,下针左边风池,右鼻孔立通,下针右风池,左鼻孔立通。 风池、风府、风门,除下针外,还可拔火罐。项强时在此拔火罐,过去刮痧:先用米酒在膀胱经上洒上去,再用汤匙刮,刮红红的一条,这是古时手法,解除脖子僵硬病痛;不要太用力,不要刮破皮。 7、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肩膀上方肌肉最高处是肩井穴,在两片肌肉的中间。过去武术家重击肩井穴会将人打昏。针灸下针不要下太深,下太深会致昏迷,非常凶险;平常用一寸针,针下五分,因肩井穴很浅,但力量非常的强。下针肩井穴得气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比如下针左肩井,再配合右边的足三里下针,因下针肩井,胸部的气会很强,如果没有扎足三里,气会闷在胸腔里,患者可能会晕倒;同样的,下针右肩井就要扎左边的足三里。临床上这样做是干嘛?就是骑马摔下或被马踢到后造成血胸,胸腔里有瘀血 ,如此能活血化瘀。针下去后,患者大便是黑便。此法是治受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时,胸腔里有瘀血之症。肩井是非常有名的大穴。 肩项强硬、脖子酸,后脑、后项酸,最常用的穴是后溪;后溪主督脉,申脉是在膀胱经上,也主阳蹻,后溪与申脉两穴同用可治所有肩项病。在外踝裸下五分是申脉穴——平常用在治白天发癫痫,这时用灸。后溪管督脉、申脉管阳蹻脉,下针后溪、申脉后,痛就消大半;若还有痛,就下针肩井,再下针足三里、几乎没有肩膀痛治不了的。这是治肩项强痛非常好的穴。伤科用得到肩井——脑震荡,脑部受伤在然谷放血,胸腔受伤——铁打损伤、踢伤、家暴打伤等用肩井穴。一定要会下针,有时救人是一瞬间。因胸腔有瘀血时,喘不过气来就在肩井下针,再下针足三里,气就回来了;但绝对不要深针,因下针太深会扎到肺,会将肺刺穿,本来呼吸短促已有内出血,不要再雪上加霜。 孕妇不可下针肩井穴,可致落胎,因肩井穴气非常强,对胎儿不好。 8、渊液、辄筋穴 在极泉正下方三寸是渊液,渊液属胆经的穴,此处多汗一般不灸,灸出疤痕,易化脓且不易收口,因以前消毒不好易化脓。 书上说辄筋是胆的募穴,其实不对,胆的募穴是日月穴,辄筋并不是胆募。辄筋是在渊液往前一寸,(近取穴)治吐酸、呕吐 ,很少下针或灸。但是要知从腋下极泉下三寸痛,是胆经有问题,再下三寸是大包。这是经络的走向。 9、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日月穴才是胆经的募穴。心蔽骨往下到肚脐正中点是中脘,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是巨阙。巨阙是心脏的募穴,从巨阙旁开四寸,到两个肋骨中间是期门穴。期门穴是肝的募穴。骨头上无穴,穴一定在两个骨头中间。期门穴往下一个肋间是日月。俞募治疗法,募是开门、开口处,俞是运输。如果胆汁不通、胆结石 ,可下针背后的胆俞,下针正面的日月。俞是输通,募是开门,打开门,开门后让其输通,这是俞募治疗法。下针方向,都是从这往那边刺,一定是两个肋骨中间才有穴,在肋骨上没有穴。当遇到胖子摸不到肋骨。也要想法摸到,不然不能准备下针。硬要下针日月,也不一定要下针期门、日月,有很多代用穴。一定要记住:下针时就一定要摸到肋骨之间的穴。 京门穴是肾的募穴。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的那个点,正好是平手肘尖是章门穴。肋骨最下端往后摸,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正在这肋骨头上面是京门穴。京门穴是肾经的募穴,治肾脏虚症或实症时,用俞募治疗无所谓虚实。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耳鸣都没关系。下针肾俞后,再下针京门就是俞募治疗。直针下会扎到骨头,不要太深差不多一寸就好。京门穴常配合肚脐正后方第十四椎骨的命门,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是肾俞。京门穴跟肾俞都会一起使用,是俞募治疗法。用得很多,耳鸣、腰酸、肾脏等问题或水肿都用,最常用在腰酸及耳鸣 。 10、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奇经有一条带脉,带脉、五枢、维道三个连续的穴。带脉治症是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带脉的痛。带脉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怎么找穴?手肘弯到肋骨底边是章门穴,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处的两个肌肉中间(肌肉缝)是带脉穴。因穴道一定在两个肌肉中间、或两个骨、或两个筋中间,不在骨头上、筋上或肌肉上。带脉过来是五枢、维道。五枢穴要从水道穴找,关元外开二寸是水道,水道在足阳明胃经上。水道再走五寸半横过来是五枢穴。关元下一寸是任脉的中极穴。从中极穴外开八寸是维道穴。带脉、五枢、维道是属于人的带脉。带脉的症状:下半身好像泡在水里面。洗澡放冷水,屁股坐下去,水淹到腰部的感覚就是带脉的症状。下半身好像坐在冷水里,有时还听到水声,这是带脉病。 患者说“我腰痛!”,问“怎么痛的?”答:“我是背两边上下痛”,就知在膀胱经上;如果是中间就知是督脉痛;如果说在腰上,环腰一圈,就是带脉痛;带脉病就治带脉,在膀胱经痛就治膀胱经。腰痛没有不能治的,中医认为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西方认为脊椎骨中间的骨质增生、尾椎盘凸出会压到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膀胱经从头一直到脚,就是西医的坐骨神经痛,西医认为椎间盘凸出是长骨头。而中医不管什么椎间盘凸出 ,只要下针膀胱经的委中,痛即消。即使椎间盘凸出,不要动它。西医找不出原因,就说椎间盘突出造成坐骨神经痛,开完刀了后,有的下半身麻痹,有人瘫痪掉了。最重要的是:脊椎不要给动手术。就算刚好穿过第十四椎,经过带脉,是横的,那痛是横的。也不会往下痛,因此坐骨神经痛按经络取穴就治。西医脊椎压到,照完片子后,西医还问:“哪里痛?”你说:“片子都照了指给出哪里痛”。西医讲不出来,就说:“这边凸出压到神经”。因此千万不要动手术。西医里椎间盘凸出造成坐骨神经痛的说法,中医经络学说是不成立的。 11、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 患者:“我背痛!”,问:“在哪?”既不在督脉,也不在膀胱经,而是在督脉与膀胱经的中间。再仔细问,发现是督脉旁开五分处,不在脊椎骨上。这一条经是华陀夹脊。 华陀夹脊治腰痛。只有两穴可治:足三里加临泣。胆经的本穴临泣加足三里同用时,专治华陀夹脊。 |
|
203楼#
发布于:2015-12-16 23: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6、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头临泣位于头部,前发际上一半寸与瞳孔直上的交点。 头临泣往后一寸半就是目窗穴,头临泣跟目窗都是眼科大穴,也为近取穴,尤其是用在治风泪的症状很多。在近取穴的时候是不分虚实的。 目窗往后一寸半为正营穴,正营再往后一寸半为承灵,承灵往后是脑空,再往后就到风池。头上的穴道,后面大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的穴道。前面是治眼科的穴,因为胆经络到眼睛的上方。胃经只到头维,最中间是督脉,督脉旁是膀胱经,再往旁边是胆经,耳朵边的是三焦经。临床治症,我们用到最多的是风池穴,风池穴这个地方,下针手法很重要,因为它就在颈边,扎到动脉里面很危险。我们下针时,先让病人趴着,头摆正,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只手按风池,再从风池穴对着颧髎的方向下进去,就不会踫到血管。下左边风池时是对着右边的颧髎下,右边风池对左边颧髎。这些以风字命名的穴道,就是我们容易受风的地方,所以一受到风寒就会后颈强硬。 我们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时,风池穴的效果很好。下得好的话针一下去鼻子就通了, 风池穴和风府、风门,除了下针以外,项强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这里拔火罐,过去还有刮痧,先用米酒洒在膀胱经上面,再用汤匙在上面刮,刮红红的一条,可解除脖子强硬的病痛。 7、肩井穴 肩井穴位于肩胛区,第7颈椎棘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正好在肌肉最高的地方。过去武术家重击肩井穴会把人打昏。肩井穴可以下针,但不要下太深,下太深的话会使人昏迷。一般用一寸的针下去五分即可。这个穴道很浅,但力量非常的强。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因为扎到肩井,胸部的气会很强,如果没有扎足三里的话,气会闷在胸腔里面,病人会晕到。肩井配足三里,可以治疗胸腔里面有瘀血,可活血化瘀,针下去以后,病人大便是黑便。 当病人肩项强硬,脖子酸时,我们常用后溪穴,后溪穴主督脉,申脉是在膀胱经上面,同时也主阳蹻。所以后溪跟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的时候,所有肩项病的症通通可以治疗。外踝裸下五分为申脉穴,也可用在治疗昼发癫痫,用灸。后溪管督脉、申脉管阳蹻脉,针了后溪、申脉以后,痛就去了一大半,若还有一点,这时候我们就下肩井,再下足三里,几乎没有什么肩膀痛去不掉的。孕妇肩井穴禁针,因为肩井穴气非常的强,对胎儿不好。 8、渊液、辄筋穴 从肩井穴,直接环绕到手的下方,在极泉正下方三寸为渊液。渊液禁灸,因为这里汗多不容易收口,且容易化脓。 渊液往前一寸为辄筋穴,为近取穴,可治疗吐酸、呕吐。临床上很少用到。 9、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再来是日月,从心蔽骨下来到肚脐正中点是中脘,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是巨阙。巨阙旁开四寸到两个肋骨中间这个穴道为期门穴,期门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间为日月。日明穴是胆的募穴。可治疗胆汗不通、胆结石等,可配合背后的胆俞。为俞募治疗法。下针时都是从身体中间往旁边刺。 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的那点,正好平我们手肘尖的地方是章门穴,章门穴往后,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的肋骨头上面就是京门穴,京门穴是肾的募穴。可以治疗肾阳虚、阴虚、耳鸣、腰酸、水肿等,可以用俞募治疗法,下完京门再下肾俞。下针时直针下,针进去一寸左右即可,太深会扎到骨头。 10、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从章门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两个肌肉中间这个穴道为带脉。带脉过来是五枢、维道。水道旁开五寸半,为五枢穴。从中极穴外开八寸为维道穴。带脉、五枢、维道是属于人的带脉,带脉可治疗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带脉的痛!带脉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痛在带脉我们就治带脉,痛在膀胱经我们就治膀胱经,腰痛没有不能治的。西医认为,脊椎骨中间的骨质增生、尾椎盘凸出会压到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中医认为,从督脉外开一寸半是我们的膀胱经,我们的膀胱经从头一直到脚,只要痛在膀胱经的,我们下膀胱经的委中穴,痛就去掉了。与骨质增生无关 11、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 我们有一条经是在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华陀夹脊。 如有病人背痛,痛既不是在督脉,也不在膀胱经的,而是在督脉跟膀胱经的中间,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这一条经我们叫华陀夹脊。华陀夹脊痛时,只有两个穴道可以治疗它,足三里加临泣。 |
|
204楼#
发布于:2015-12-16 23:31
中医经典特训7班余娇申请签到。《针灸大成》2015年12月16号第48课学习心得:
本神穴在嵁竹穴直上发际神庭穴旁边,头部督脉在正中线,旁边依次是膀胱经,胆经,胃经是没有走到头后去的,所以胃经管脸上的问题。 一、头临泣、目窗、风池穴 头临泣,平躺以眼珠为一条直线上头部,入发际线约一寸半的骨缝就是。在往后就是目窗穴,这两个穴位都是眼科大穴和近取穴,治风泪很有效,近取穴不分虚实全部可用。目窗在下来一寸半是正营,在下来是乘灵,在下来是脑空,在下来就是风池穴。头部前面和中间的穴位多治疗眼科疾病,头后部多治疗头痛、头晕、眩晕,胆经在头侧部走的比较复杂,要记牢它的经络走向。风池穴是治疗风症的一个大穴,在脑后骨和大筋的凹陷处,左右各一,风府在两条大筋的中间发际线内。风池下针,病人趴床上,一只手按住对侧的颧髎穴,另一手下针,对准颧髎方向下针。因为这个穴位下面是动脉血管,所以下针要特别小心。风池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很好用,对侧取穴效果立现。风池、风府、风门这些带着风字的穴位,就是我们平时受风的地方,一受风就会项强,颈项强硬。这三个穴位除了下针还可以拔火罐,刮痧,治疗颈项强硬都很好用。 二、肩井穴(解血淤胸中) 肩井穴在肩膀上方,肌肉最高的位置,按下去,两片肌肉的中间。不可重击。这个穴位虽然浅但力量非常强,下针不可以太深,约五分就可以了。下针引到气后,在针对侧足三里。因为要是不针足三里就会让气闷在胸腔,所以必须针足三里引气下来。临床上常治疗被击中、撞击胸腔的瘀血聚胸症,具有活血化於的功效。病人肩项强硬、脖子酸我们取后溪、申脉治疗。因为后溪通督脉,申脉主阳跷脉,而阳跷脉走在脖子脑后的位置。只要是肩井的毛病都可以取这两个穴位。如果针了这两个穴病还有一点,就下针肩井,然后足三里,这样的配穴没有去不掉的肩膀痛。伤科用肩井加足三里治疗胸腔瘀血,用然谷放血治疗脑震荡的脑部伤害。申脉在外踝下五分位置,治疗白天发的癫痫病。孕妇不可针,会落胎。 三、渊液、椰筋穴 渊液在腋下极泉穴下三寸位置,椰筋不是胆的募穴,日月才是。椰筋在渊液前一寸,都是近取穴治疗呕吐、吐酸。临床很少针也很少灸。渊液下六寸就是大包穴。 四、日月、京门穴(腰酸、耳鸣) 巨阙旁开四寸是肝的募穴期门,期门下一根肋骨就是日月,是胆的募穴。募是开口、开门的地方,输是运输,疏通。下针斜刺不深针。如果下针必须摸到肋骨的中间,而且这两个穴位可以有很多其他穴位代替,不一定非此穴不可。京门是肾的募穴,在平肘尖的肋骨前缘,治肾结石、肾癌、肾阴、肾阳虚、耳鸣,肾输配京门。 四、带脉、五枢、维道穴 奇经有条带脉,有带脉、五枢、维道三个穴道,带脉治疗女性带下、带脉痛。带脉像橡皮筋一样环腰一圈,在章门穴下一寸八位置,两个肌肉的缝里。五枢在水道穴旁开五寸半位置,维道在中级穴旁开八寸位置,带脉病的症状是下半身犹如泡在冷水里,有时候还能听见响声。背部脊柱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病,下针委中。正中间脊柱是督脉病,环腰一圈痛是带脉病。 五、华陀夹脊(足三里加临泣穴) 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叫华陀夹脊,如果背痛在这个部位,就是华陀夹脊有病,治疗时取足三里与临泣穴。 |
|
205楼#
发布于:2015-12-17 07: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7班杨秋丽申请签到
2015中年12月16日《针灸大成》第48课心得 5、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率谷再过来是完骨,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 睛眉毛的上方。阳白常常下针。阳白穴的下法是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这我们叫做阳白透鱼腰。因为眉毛像条鱼一样,所以叫阳白透鱼腰。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是眼睛痛,或有内障都可以在这治。所以,胆经通到鱼腰,所以你的内障若从上面下来,就还是在胆经上面来治。有的病人,他就是阳白痛。在阳白穴之前是本神。面脸的问题,都是胃经在管。 6、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头临泣和目窗这两个都是眼科的大穴及近取穴,在近取穴的时候是不分虚实的,通通可以用。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大部分是治疗头痛、头昏、眩的穴道。 头顶最上面是督脉,再过来膀胱经,再来是胆经,再过来是三焦经,最上面是督脉,再过来膀胱经,再来是胆经,再过来是三焦经。 风池、风府、膀胱经的风门穴就是我们受风的地方。所以一受到风 寒,就项强,就会后面颈子强硬,因为这是风进入的地方。治疗鼻窦炎 、鼻子不通时,风池穴很好用。对称使用。 7、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肩井穴非常好找,就正在肩膀上方,正好在肌肉最高的地方,你按下去,在两片肌肉的中间。过去武术家重击肩井穴会把人打昏。针灸家可以下针,不要下太深,下太深的话会使病人昏迷。 当病人肩项强硬、脖子酸,有很多人后脑、后项这边酸,我们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后溪主督脉嘛!申脉是在膀胱经上面,同时也主阳蹻。所以后溪跟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的时候,所有肩项病的症通通可以治疗。在外踝裸下五分是申脉穴。 8、渊液、辄筋穴 在极泉正下方三寸的渊液。渊液是属于胆经的穴道,一般来说我们不在这里灸,多汗的地方,我们都不灸,灸的话不容易收口,且容易化脓。 胆的募穴是日月穴,胆募日月。 9、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10、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叫巨阙。巨阙是心脏的募穴,心募巨阙。如果胆汁不通、胆结石 ,我们可以扎背后的胆俞,扎正面的日月。正面的日月、背后胆俞。俞就是输通,那这个募是开门嘛,门打开,开门以后让它输通,就是俞募治疗了。 京门穴是肾经的募穴,所以治肾脏虚症 或实症的时候,用俞募治疗并无所谓虚实。我们扎肾俞以后,再扎京门,这就是俞募治疗。京门穴常常配合在肚脐正后方第十四椎骨的命门,在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就是肾俞。京门穴跟肾俞,我每次扎针都会一起使用。这是俞募治疗法。用得很多,像耳鸣、腰酸、肾脏等问题或水肿,我们都可以用。最常用在腰酸 及耳鸣 。 10、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我们奇经有一条叫带脉,就是带脉、五枢、维道三个连续的穴道。 治症就是女子带下、白带、赤白带,还有包括带脉的痛。带脉它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手肘弯到肋骨底边,这是章门穴。从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找两个肌肉中间,找到肌肉缝。这个穴道就称之为带脉。 西方医学认为,脊椎骨中间的骨质增生、尾椎盘凸出会压 到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管你什么椎间盘凸出 ,我们只要下 针膀胱经的委中,他的痛就去掉了。所以即使它凸出,你都不要动它,他不会痛的。西医他们找不到原因,就说椎间盘突出造成坐骨神经痛。很多人开完刀了以后。有的下半身麻痹。有人瘫痪掉了。最重要的是脊椎不要给人家动手术。就算刚好穿过第十四椎,经过带脉,是横的,那痛是横的。也不会往下痛。所以如果坐骨神经痛,你按经络来取穴就好。不要相信西医椎间盘凸出的说法。 11、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 有一条经是在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这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华陀夹脊。华陀夹脊也是治腰痛的一种。只有两个穴道可以治疗它,足三里加上临泣。 |
|
206楼#
发布于:2015-12-17 08:59
中医经典特训7班余娇申请签到。《针灸大成》2015年12月17号49课学习心得:
一、居髎与环跳穴 居髎穴在章门穴直下八点三寸左右位置,在两片肌肉的中间。这个穴位下针少,一般来说,这个地方疼就是胆经有病。环跳在肌肉丰厚处,股骨大转子的凹陷处,下针时,病人取侧位,腿部弯曲向上,施针者手握拳对着股骨大转骨头,大拇指尖下就是此穴。如果拿不准就在大拇指尖下附近按压,痛点就是了。直针下三寸针不留针,引到气后,病人吸气你推针,在吸气在退针,一共三次将针退至真皮层,然后让病人吐气,吐完将针推回穴道,然后重复以上程序,一共三次,这就是呼吸补泄法的补法,环跳穴下针一般都是补法。 中医观念里环跳是骨之始,是骨头开始成长的地方,所以骨头生病一定是环跳开始有痛感。骨的初始在环跳,终点在手指头边和脚趾头旁。环跳痛有可能是经络痛,也有可能骨癌。如果下针一次痛就没有了就只是单纯的神经痛,如果几次都没有减轻还是痛,就要考虑是骨髓的问题了。环跳痛不方便下针,还可以取对侧的肩隅穴治疗。环跳还是一个治疗中风的大穴。 二、风市穴(中风瘫痪大穴) 风市穴在膝盖交接的缝直上七寸位置,是现在标准的定位法。是治疗中风、瘫痪的大穴,而脚、膝盖麻木不仁也可以取风市穴。下三寸深针碰到骨头才有效果。膝盖没有力取风市与足阳明阴市穴。风市下两寸是中渎,有加强风市效果的功效。 三、阳关、阳陵泉穴 阳关在膝关节弯曲的中间这边,穴位浅,一般近取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红肿。阳陵泉在阴陵泉对称位置上,是全身筋会。也是治疗中风的大穴。任何膝盖痛就下前面讲过的膝五针,四针五穴,阳陵泉透阴陵泉。对治疗膝盖风湿效果特别好,所有筋病,如膝盖不得屈伸、脚抽筋都可下针阳陵泉。 四、奇穴胆石点 阳陵泉下约一寸是经外奇穴胆石点,胆结石病人在此处都有压痛点,在两片肌肉中间。治疗就在此穴下针,可以立马去掉胆结石痛。肾结石的压痛点在交信和太溪中间。治疗胆结石下针一寸半,取穴胆石、日月、胆输,当压痛从痛到不痛了就是你治疗好了结石排出来了。 五、阳交至外丘穴(治犬咬伤) 外丘在外踝骨直上七寸处,外丘往后就是阳交,阳交是阳维脉的郗穴,治抽筋、脚痛、发狂奔走、疯狗咬伤。被狗咬伤,在伤口用隔姜灸,灸完被咬伤的地方,在灸外丘,因为外丘是足少阳胆经络穴络肝,肝是解毒器官,灸外丘就可以加强解毒效果。 六、光明、阳辅、悬钟穴 光明顾名思义就是眼睛大放光明的意思,它是足少阳之络,别走厥阴,用来治疗眼科的疾病。在外踝骨上五寸。下针直上直下,虚症实症都可用。阳辅在外踝骨上四寸位置,是胆经的经穴,也是足少阳胆经的子穴。偏头疼时间不超出一周就在对侧此穴下针,下针逆气血流注而下,斜刺。专门治疗胆实症。是经常用到的大穴。悬钟在外踝骨上三寸。是髓之会。悬钟还有一个别名叫绝骨,骨髓生病在此穴治疗。顺着外踝骨向上推,推到上不去的地方就是。如果在髓海忽然多出一个东西,那就是生了脑瘤。 七、八会穴 骨会大柞,在膀胱经上,陶道外旁开一寸半。筋会阳陵。血会隔输,在第七胸椎外开。气会檀中。脉会太渊。脏会章门。腑会中皖。髓会绝骨。 绝骨也是治疗中风的大穴,治疗中风,腿上下风市、阳陵泉、绝骨。中风中脏,就表示很深,就要深针下到骨头旁。中络就是肌肤麻木不仁,下针浅一些。深针治疗可以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透至真皮就可以了,不必要透出皮肤,讲究的是碰到,这样才有效果。 |
|
207楼#
发布于:2015-12-17 11: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7日《针灸大成》第49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7日《针灸大成》第49课心得
12、居髎穴与环跳穴(骨之始) 章门穴直下八点三寸或八点五寸,摸到肌肉中间,患者较瘦的是在肌肉跟骨头中间是居髎穴,知道即可。但要知此处痛是在胆经上。从居髎过来是环跳穴。下针环跳时,患者腿弯起来,摸到整个大腿骨尽端,一般手法是握拳,大拇指指尖处是环跳穴。如果不确定时,用手指头点按,非常痛的那点,直针下即可,一般不留针。用三寸针进针,要扎到骨头旁到关节处,感觉针碰到关节,腿一定要弯起来才有环跳。这个针是从皮肤表面扎到三寸,有时屁股较大要把肌肉压下去才扎得到。扎到后,一般手法是左右捻一捻,引到气,患者感觉很酸,要患者吸气,吸时针拔起来,患者一边吸一边拔针,不要一下子将针拔出,拔到皮肤表面,还有针在皮肤下,然后让患者吐气,吐气时不要动针,等患者将气完全吐完,再将针慢慢推进穴位。然后再吸,一边吸再一边拔,这时气就会进入环跳,针拔到皮肤层时,叫他吐气,吐气时针不要动,吐完再将又针推进去,连续做三下,这是呼吸补泻法(三呼三吸)。环跳大部分是用补法。 中医认为环跳是骨之始(骨头开始成长的地方),因此骨头开始生病时,一定是从环跳开始有痛。从环跳到脚趾头或手指头的末梢,人体新的骨细胞是每一个人每二年换一套全新的骨骼。骨头初始的地方是在环跳,终点是在手指头边与脚趾头边。这个骨头代谢是不断更新的。这是中医里骨的开始和结束。骨头开始有问题时就在环跳穴,当环跳痛时,不是单纯的经络痛,可能有骨癌,骨癌也是从环跳穴开始,也可能骨头有损伤,或可能被破坏。一般下针一次,痛消,就是单纯的神经痛;若下针一次、二次后,此处还痛,这骨髓可能有病,最刚开始生病时就在环跳。如果穿两条牛仔裤,穿盔甲一样,环跳痛下针很麻烦,可下对侧肩髃,肩髃刚好是上肢的末端,环跳刚好是下肢的末端,因此肩髃对环跳;肩髃痛就扎对侧的环跳。如果是骨癌,或骨有病,或其它问题时,这痛不止,就可以依此来做诊断,知骨头有病了;当治到环跳不痛,就表示骨病治愈。 环跳是中风非常有名的穴,半身不遂可下针环跳。 13、风市穴(中风瘫痪大穴) 大腿外侧,膝盖交接缝处直上七寸是风市穴。风市穴是治疗中风、瘫痪的大穴。过去是患者站直手掌贴腿,中指尖处是风市,但每个人的手长短不一,此找法不一定准确。 风市、环跳都是治疗中风的大穴,脚、膝盖麻木不仁都可下针。下针风市时采用深针,因肉多。用三寸针,在两个肌肉缝下针,针尖要碰到骨头才有效果。任何中风都会用到风市穴。膝盖没有力是没虚实之分的,在风市、阴市下针。风市、与足阳明胃经的阴市合并用,可治坐下站不起来,膝盖没有力。 从风市下二寸是中渎穴。中渎穴是少阳的一个别络,治症是增加风市穴的治疗效果。中渎可治的病,风市也能治;风市能治的病,中渎不见得能治。 14、阳关穴、阳陵泉穴 两个膝盖缝头处是阳关穴,在膝关节弯曲的中间这边。阳关穴很浅,下面是骨头,用一寸针扎下去就酸,(近取穴)对治风湿关节炎效果很好。近取穴包括痛风、红肿都可治。 《难经》:筋会阳陵。全身的筋是阳陵泉管,这是个大穴,也是治疗中风的大穴。任何膝盖痛,用膝五针治疗,五个穴实际上用四针。阳陵泉在两个肌肉的中间,从阳陵泉下针可直接透到阴陵泉。阳陵泉透阴陵泉对治膝盖风湿非常好。临床是阳陵扎一针、阴陵扎一针;这与阳陵泉透阴陵泉效果不一样;膝五针与五个穴用四针,或五个穴下五针效果是不一样的。而阳陵泉透阴陵泉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抽筋、膝盖不得屈伸、脚抽筋,所有筋的病,都可下针阳陵泉。 15、奇穴:胆石点 从阳陵泉直下约一寸有个奇穴,此穴有个特殊名称,叫胆石点。胆结石患者,在阳陵泉直下一寸一定能在两个肌肉的中间找到压痛点。找到压痛点时,患者说:“很痛很痛!”就在此痛点下针。这样能治胆结石,去胆结石的痛,针下痛止。肾结石治疗点在交信和太溪的中间;同样找压痛点,一压患者非常痛,就确定是胆结石。下针,从痛治到不痛,胆结石就排出。很多奇穴辅助治症,阑尾穴可确定是不是盲肠炎;中医诊断很简单;全身检查不必,全小腿检查就行。治疗胆结石不要用三寸针透过去,因另一边没有穴位,阳陵泉才透,一寸半下进去就好。可配合胆募日月、背后的胆俞。非常好用的经外奇穴,可助临床治症。 16、阳交穴至外丘穴(治犬咬伤) 外踝裸直上七寸是外丘穴。从外丘往后一寸是阳交穴。阳交穴到阳陵泉、膝关、中渎、风市穴,这是胆经的走向。左脚痛,这痛很奇怪,痛会转个弯再上去,这陈述的就是胆经的走向。手上三阳络的地方会转个弯,脚上外丘的地方到阳交也转个弯。 阳交是阳维脉的郄穴,可治发狂奔走、抽筋、脚痛,无虚实之分。 外丘穴有个有名的治症是:猘犬咬伤就是被疯狗咬到。狗的牙齿很脏,是圆形的咬到不容易收口,毒素会进入体内。为什么要用外丘?因狗咬到的位置大部分在外丘这边,怎么治?比如就在狗咬的齿痕上用隔姜灸,生姜切片打洞,放到咬伤处,千万不要用错,隔着生姜灸。艾是纯阳,有解毒之效。猫、蛇、黑蜘蛛,只要是咬伤都与狗咬伤的处理方式一样,不管什么毒,此法就能分解伤口处的毒。灸完被咬伤处,同时要灸外丘,非常好用。 外丘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络穴,中渎是别络。主要的络,络到胆,肝胆相表里,络到肝经的地方是外丘,因是络穴,肝又是解毒的,一灸外丘穴,人体解毒的力量加强,无虚实寒热之分。记载:外丘这边写“速以三姓人可灸”,这是打字打错了。什么叫三个不同姓的人来灸,这是灸三壮的意思,原文是“速以三壮可灸”。 17、光明、阳辅与悬钟穴 光明穴是足少阳的络,别走厥阴。胆经是个很大的经脉,很多穴都络出去。光明穴也是络穴,光明穴络厥阴,大部分是用在眼科治症。治眼科:眼旁的瞳子髎、丝竹空、攒竹、睛明、承泣、四白、养老、光明穴。光明穴是外踝裸上五寸。光明穴顾名思义,眼睛大放光明的意思。下针用直下,压到里面一个胫骨,一般是下在胫骨的后侧膀胱经处,而不是胫骨上,也不是在胫骨外侧胆经处;光明是络穴,虚症实症都可下针。 从外踝上四寸为阳辅,阳辅穴是胆经的经穴,胆是阳木,胆经对应着井荣俞原经合,阳辅穴是经穴属火,因胆经是阳木,因此阳辅穴是胆经的子穴。胆的实症在此下针。阳陵泉是胆经的合穴,阳辅穴是胆经的经穴,也是子穴。偏头痛,痛三天,是实症,就在对侧的阳辅下针。其经络是由上往下走的,下针阳辅穴时是逆的(迎着经络的走向)下针,因此要在阳辅穴往下半寸处针刺进去,才扎到阳辅穴。实症,实则泻其子,胆的实症,都在此治疗。这是常用大穴。 外踝裸上三寸是悬钟,又称绝骨穴。《难经》:髓会绝骨。骨髓的髓,髓生病时,在绝骨穴上治疗。绝骨穴怎么找?过去手按到外踝,顺着外踝沿着骨头一路上往上推,推到上不去而陷下去的地方,陷下去的地方是绝骨。三寸是一个形,有的人这骨头很高,有的很短。以度骨法。如果绝骨穴很高就表示很聪明;一般标准是二寸,越高的脑容量就越大,因髓会绝骨,脑为髓之海。 如果髓之海突然多个东西就是脑瘤。 18、八会穴介 骨会大杼,筋会阳陵,血会膈俞,气会膻中,脉会太渊,脏会章门,腑会中脘,髓会绝骨,这是八会穴。骨髓生病绝骨穴会有压痛点。绝骨穴是治疗中风的大穴。中风时,在腿上下针风市、阳陵泉、绝骨。 |
|
208楼#
发布于:2015-12-17 22: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5年12月17日《针灸大成》第49课心得
12、居髎穴与环跳穴(骨之始) 从章门穴直下八点三寸或八点五寸为居髎穴。居髎位于两肌之间,这个穴道很少用,从居髎往下就到了环跳穴,我们下针针环跳的时候要叫病人把腿弯起来,弯起来之后才会有环跳,大腿骨的尽端处就为环跳穴。环跳穴下针的时候,一般不留针。用三寸针直接下进去,要扎到骨头旁边关节处才有效,扎到以后,一般的手法先左右捻捻,引到气病人感到酸胀时,叫他吸气,吸的时候我们把针拔起来,拔到皮肤表面,然后叫他吐气,吐气时不要动针,等他吐完,再把针慢慢推到穴道的地方,重复三次,叫做呼吸补泻法,这是补的手法,一般我们在针环跳的时候大部分是用补的。 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环跳是骨之始,所以骨头开始生病的时候,一定是从环跳开始有痛。从环跳到脚趾头或手指头的末梢。我们新的骨细胞是每个人每二年换一套全新的骨骼。初始的地方是在环跳,终点是在手指头边跟脚指头边。所以,一开始骨头有问题的时候,就在这个地方,所以病人环跳痛时,我们不能只想它是单纯的经络痛,他可能有骨癌,也可能有骨头损伤,单纯的神经痛,我们扎一两次针,痛就去掉了,如果去不掉的话,这骨髓可能有病。 环跳是中风非常有名的穴道,半身不遂可以在环跳下针。 13、风市穴(中风瘫痪大穴) 在大腿外侧,从膝盖交接的缝这里直上七寸,这个穴道我们称之为风市穴。风市穴是治疗中风、瘫痪的大穴。 风市、环跳都是中风的大穴,脚、膝盖麻木不仁,都可以下针。下风市的时候采用深针,因为它肉多。下针时都是用三寸针,下去要碰到骨头才有效果。任何的病人中风,我们都会用到风市穴。当病人坐下去站不起来,膝盖没有力,我们在风市跟阴市一起下,我们把风市跟阴市合并使用。从风市下二寸是中渎穴,中渎穴是少阳的一个别络。治症是加强风市的效果。 14、阳关穴、阳陵泉穴 阳关穴,位于两个膝盖的骨缝中,在膝关节弯曲的正中间。阳关穴很浅,因为下面是骨头,用一寸针扎下去就到了,为近取穴,对风湿关节炎效果都很好,还可治疗痛风、红肿等症。膝下面这边有两条骨头,把这两个骨头连成一条线,再用这条线做成一个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顶点为阳陵泉,筋会阳陵,全身的筋,由阳陵泉来管。阳陵泉也是中风的大穴。阳陵泉透阴陵泉对膝盖风湿非常好。膝盖的病,如抽筋、膝盖不得屈伸啊,通通可以下阳陵泉。 15奇穴:胆石点 从阳陵泉正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有个奇穴,叫胆石点。胆结石的人,在阳陵泉下一寸一定可以找到压痛点。胆结石可在胆石点下针治疗,针下进一寸半就好了。治疗从痛治到不痛,胆结石就排出来了。治疗时也可以配合日月、背后的胆俞。 16、阳交穴至外丘穴(治犬咬伤) 从外踝裸直上七寸为外丘穴,外丘往后一寸为阳交穴。 阳交是阳维脉的郄穴。治症为发狂奔走、抽筋、脚痛等,无所谓虚实。 如被动物或毒物咬伤,我们用隔姜灸,先灸被咬的伤口处,再灸外丘穴。因为外丘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络穴,中渎是别络。主络络到胆,胆跟肝经表里,肝又是解毒的,一灸外丘穴,人体解毒的力量就会加强。 17、光明、阳辅与悬钟穴、 光明穴是足少阳的络,别走厥阴。胆经是个很大的经脉,很多穴都络出去。光明穴也是络穴,我们用光明穴,络厥阴。大部分是用在眼科的治症。光明穴位于外踝裸直上五寸,顾名思义,就是眼睛大放光明的意思。下针直针下,虚实症都可用。 外踝上四寸为阳辅穴,阳辅穴是胆经的经穴。属火,所以阳辅穴是胆经的子穴。可以治疗胆经的实症。 外踝上三寸为悬钟,又称绝骨穴,髓会绝骨。骨髓生病的时候,可在绝骨穴上治疗。我们的手按到外踝,顺着外踝沿着骨头一路往上推,推到突然凹陷下去的地方即为绝骨穴。 绝骨穴很高,表示越聪明。绝骨穴也是治疗中风的大穴。所以中风的时候,我们在腿上下风市,阳陵泉,绝骨。中风中脏时,所谓中脏,最深的叫脏。如果中络就会肌肤不仁,针就下得比较浅,如果不能说话就是中脏,针就要下到骨边。用三寸针,扎风市、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穴透三阴交。所有筋骨的问题,都可以在绝骨穴上下针。 18、八会穴介绍 骨会大杼,筋会阳陵、血会膈俞,气会膻中,脉会太渊,脏会章门,腑会中脘,髓会绝骨,这是我们的八会穴。 |
|
209楼#
发布于:2015-12-17 23: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7班杨秋丽申请签到
2015中年12月17日《针灸大成》第49课心得 12、居髎穴与环跳穴(骨之始) 居髎穴从章门穴直下八点三寸或八点五寸,很少用。 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环跳是骨之始,骨头开始成长的地方。所以骨头开始生病的时候, 一定是从环跳开始有痛。因为它是刚开始的地方。初始的地方是在环跳,终点是在手指头边跟脚趾头边。这个代谢的速度,是不断不断的在更新的。 当病人告诉你环跳痛的时候,你不可以只想它是单纯的经络痛,他可能有骨癌,骨癌也是从这开始,也可能骨头有损伤,骨头有可能被破坏。一般来说,如果你下针,像我们扎一次针,他的痛就去掉了,那只是单纯的神经痛。若你扎了一次、二次痛还在那边,这骨髓可能有病了。环跳痛下针很麻烦,你可以下对侧的 肩髃,肩髃刚好是上肢的末端,环跳刚好是下肢的末端,所以肩髃对环跳。肩髃痛就扎对侧的环跳。但是如果是骨癌,或骨有病,或其它的问题时,这痛去不掉。同样的,你可以依这个来做诊断,我们知道骨头有病了。当你把他治到环跳不痛了,就代表骨病治好了,环跳是中风非常有名的穴道。半身不遂 可以在环跳下针。 13、风市穴(中风瘫痪大穴) 在大腿外侧,从膝盖交接的缝这里直上七寸,这个穴道我们称之为风市穴。风市穴是治 疗中风、瘫痪的大穴。在大腿外侧,从膝盖交接的缝这里直上七寸,这个穴道我们称之为风市穴。风市穴是治疗中风、瘫痪的大穴。环跳也都是中风 的大穴,脚、膝盖麻木不仁,都可以下针。下风市的时候采用深针,因为它肉多。与足阳明胃经的阴市合并使用。病人坐下去站不起来,膝盖没有力,我们就将风市、阴市合并使用。 14、阳关穴、阳陵泉穴 阳关对风湿闗节炎效果都很好。近取穴包括痛风、红肿都可以治。膝下面这边有两条骨头,如果你把这两个骨头画一条线,心里面想把它对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交接点称为阳陵泉。按照《难经》来说,筋会阳陵。全身的筋,由阳陵泉来管。这是一个大穴,也是中风的大穴。阳陵泉透阴陵泉对治膝盖风湿非常好。所以抽筋,所有筋的病,通通可以阳陵泉下针。像膝盖不得屈伸啊,脚抽筋 。通通可以下阳陵泉。 15、奇穴:胆石点 从阳陵泉正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有个奇穴,这个穴道有个特殊的名称,叫胆石点。胆 结石 的人,在阳陵泉下一寸一定可以找到压痛点。也是在两个肌肉的中间找压痛点,肾结石点在交信和太溪的中间,胆结石是在胆石点下针,从痛治到不痛,这胆结石就排出来。你看,有很多奇穴来辅助我们治症,像阑尾穴,可确定病人是不是盲肠炎。 16、阳交穴至外丘穴(治犬咬伤) 阳交跟外丘这两个穴道很妙。如果我们把脚延伸下来,从外踝裸直上七寸,这个穴道我们称之为外丘穴。从外丘往后一寸,就是阳交穴。然后阳交穴再会到阳陵泉。上去走到膝关,到中渎、风市穴,这是胆经的经络的走向。阳交是阳维脉的郄穴。阳维脉的郄穴,就是阳交穴。像发狂奔走、抽筋、脚痛,这些通通可以,无所谓虚实。 例如一个病人被疯狗的齿咬伤,就在齿痕上放艾绒,用隔姜灸,先把生姜切片打洞,放到咬伤的地方,隔着生姜来灸它。艾本身是纯阳的,是解毒的。所以,蛇咬伤跟狗咬伤都一样的处理方式。黑蜘蛛咬伤,也都是一样的处理。不管什么毒,它就能分解它的毒。灸完被咬伤的地方,同时要灸外丘,非常好用。一切被动物毒物咬伤,都可以伤口加外丘隔姜灸解毒。 17、光明、阳辅与悬钟穴 光明穴是足少阳的络,别走厥阴。光明穴,络厥阴。大部分是用在眼科的治症。所以,治眼科像眼旁的瞳子髎、丝竹空,攒竹、睛明、承泣,四白,养老,现在又来一个足少阳胆经的光明穴可用。光明穴是外踝裸上五寸。从这上五寸的地方,就是光明穴。顾名思义,眼睛大放光明的意思。虚症实症都可以下针。 从外踝上四寸为阳辅。阳辅穴是胆经的经穴。胆是阳木,胆经对应着井荣俞原经 合。阳辅穴是经穴。阳陵泉是胆经的合穴,阳辅穴是胆经的经穴,也就是子穴。如果病人来找你说,我这个偏头痛,痛三天,是实症,就在对侧的阳辅下针。你现在知道,经络是由上往下走的。我们下阳辅穴时是逆的下针,迎着经络的走向下针。所以,你要在阳辅穴下半寸针刺进去,才会扎到阳辅穴。所谓的实症,实则泻其子,胆家的实症,通通在这治疗。这是我们常用的大穴。 外踝裸上三寸,我们叫悬钟。它另外一个名称叫绝骨穴。绝骨也叫悬钟穴。绝骨穴,按 照《难经》:髓会绝骨。骨髓的髓,髓生病的时候,在绝骨穴上治疗。手按到外踝,顺着外踝沿着骨头一路上往上推,推到上不去而陷下去的地方,那个陷下去的地方就是绝骨。从外踝摸到绝骨穴,如果你绝骨穴很高,就表示你很聪明。你绝骨穴很短,就是笨。一般标准,是二寸,但有人的很高,有的很短。所以可以看他的脑容量,越高的脑容量就越大,因为髓会绝骨,脑为髓之海。 18、八会穴介绍 骨会大杼,筋会阳陵(阳陵泉是胆经的穴道,大杼穴是膀胱经上,), 血会膈俞(在第七椎外开),气会膻中, 脉会太渊,脏会章门(章门穴在肝经上面), 腑会中脘,髓会绝骨 这是我们的八会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