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楼#
发布于:2015-11-18 22: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8日 《针灸大成》第19、20课心得 一、 足阳明胃经 45个穴位。井荣俞穴原经合:厉兑穴,内庭穴、陷谷穴、冲阳穴、解溪穴、足三里穴。 足阳明胃经是多血多气的穴位,辰时气血流注此经。 右手的尺关寸分别对应肺和大肠,脾胃,肾脏和子宫胞户;左手的尺关寸分别对应心脏小肠、肝胆、肾脏膀胱。 1. 头维穴:神庭穴外开四寸半。足阳明和足少阳之会,治头痛,禁灸。 2. 下关穴:鬓角骨头,开口时的凹处。治疗脱臼,中耳炎。 3. 颊车穴:下巴处,咬牙时肌肉跳动的地方。治疗口张不开,口噤不语,失音,中风口眼歪斜。 4. 承泣穴:眼珠下方,骨头上面,是足阳明、阳蹻、任脉的会穴,禁针:下针会导致眼圈变黑。用于诊断,当眼翳从下往上升可判定是足阳明胃经的问题。 5. 四白穴:眼珠正下方,距眼眶骨下一寸处。治疗眼睛、内翳 的问题。 6. 巨髎穴:颧骨下方,与水沟平行。治疗拔牙后的牙痛,肌肉麻痹,可下针,但不能太深。 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都是治疗眼睛的问题。 7. 地仓穴:嘴角旁边,地仓没有表示是小偷或身体的胃气不够。 8. 天仓穴:眉毛旁边。天仓没有获凹表示没有祖业或身体很差。 9. 大迎穴:在骨头上方,很少用。 10. 人迎穴:主要用来摸脉,人迎脉有的话,胃气就有,病人就不会死。 11. 水突穴:治疗瘰疬,治甲状腺肿大。 12. 缺盆穴:琵琶骨、锁骨正中间。易扎到肺。 13. 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 “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庭乳根”。这几个穴道,都每隔一个肋骨一个穴。与任脉相距四寸的距离,到了乳根进来,后面是两寸。膺窗,屋翳,是治乳房硬块的地方。也可用于丰胸。丰隆穴也是丰胸的穴位。 14. 乳根穴:位于乳房正下方,可下针,与膺窗穴一样用于治疗乳房硬块。 15. 乳中穴:禁针也禁灸。乳头的地方是肝经经过,然后络到肝经上。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都通过乳房。初次下奶:用葱白涂抹乳头一下,然后反过来用葱须扎一下就可下奶水。近取穴治疗乳房硬块在膺窗、乳根下针,也可以远取穴即在足阳明胃经的脚上取穴进行治疗,远取穴时必须要循经取穴。 16. 不容穴:巨阙穴外开两寸。食物不能容纳之意,用于治疗食物不消化,不分虚实寒热。心口疼喝水吐,可在巨阙穴和不容穴下针。 17. 承满穴:上脘穴外开两寸。近取穴用于治疗胃口不开,容易胀满。 18. 关门穴:建里穴外开两寸。治疗不想吃东西,吃东西就想吐。 19. 太乙穴:下脘穴外开两寸。 20. 滑肉门穴:水分穴外开两寸。针、灸均可。身柱,太乙和滑肉门用于增高 21. 天枢穴:大肠的募穴,神阙穴外开两寸。按天枢穴病人惨叫可诊断大肠里有宿便(也叫燥矢),长时间燥矢会导致精神病。精神病的人一定有便秘的现象。 @教官-徐州-杨诚 |
|
196楼#
发布于:2015-11-19 00:13
1.头维穴
胃是肾之关,肾关门的地方。所以严重的肾脏病,尿毒症,除了极度晕眩外,就是恶心,不断呕吐,是因为水太重,害到胃,并不是胃病。 胃经:多血多气,胃经的气脉在右手的关部。 本神是胆经的穴道。 头维穴——足阳明跟足少阳之会,禁灸。 2.下关与颊车穴 下关穴——治下巴脱臼,中耳炎,牙科。不灸,有头发的穴道都不灸。 Tmj治法——痛在下关,先下对侧合谷,再针下关。这边痛下另外一边,两边痛下两针。 颊车穴——可治中风,口歪眼斜。 面部中风,口张不开,失音,口歪眼斜,口噤不语——用地仓透颊车穴。先针健侧,再先下合谷再透针。过去用鳝鱼血治。 地仓——嘴角两边突起的一块。 3.承泣,四白与巨髎穴 承泣——是足阳明,阳蹻,任脉会穴。禁针。用来诊断,辩证。 四白——眼框骨头下一寸。 眼睛附近的穴道,都是治疗眼睛,內翳的问题。 巨髎穴——手阳明,足阳明,阳蹻的会穴。治牙痛,局部肌肉麻痹。 4.地仓,大迎与人迎穴 地仓—— 手阳明,足阳明,阳蹻的会穴。 胃经在脸上,所以脸都是胃经。 大迎——地仓与颊车中间。 人迎——大迎骨头上方再往下。 水突——治甲状腺肿大。 5.缺盆穴与膺窗穴 缺盆穴——琵琶骨和锁骨正中间。禁针。 "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庭乳根"。 6.乳中穴与乳根穴 膺窗, 屋翳,乳根——治疗乳房硬块的地方。 乳中——禁针,是足太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经过的地方。 膺窗,乳根——可以下针。下针可以丰胸。 通母乳——用葱白涂乳头,再用葱毛根扎一下,奶水就出来了。 乳癌之针灸治疗 乳房有硬块后:1.用手揉开2.生姜放硬块上,用艾绒去灸。3.按照经络走向下针(循经取穴)。 乳中经过足阳明胃经,如果硬块在胃经上,下胃经的子穴,母穴或者郄穴,依照虚实来下针。 7.不容与承满穴 不容——食物不容纳。吃东西很胀,喝水会吐。 承满——上腕旁开两寸。胃口不开,吃一点就饱。 关门穴——不想吃东西,吃东西就想吐。 增高穴道——身柱,太乙,滑肉门。 8.天枢穴——神阙穴外开两寸。左右各一个,是大肠的募穴。 便秘——堵在大肠,小肠,十二指肠或者胃里面。 堵在大肠——手放肚脐旁,一按天枢穴,病人惨叫,是有宿便。 宿便:寒——大肠没有蠕动了,累积很多。小便清白。在天枢穴上隔姜灸。 热——肠子有蠕动,但排不出来,会肚子痛 小朋友半夜肚子痛,就是热。这是热实。小便黄褐色。 |
|
197楼#
发布于:2015-11-19 03: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8日 《针灸大成》第19、20课心得 1、下关与颊车穴 下关穴,主要治中耳炎,牙科,脱臼,耳流脓。下关不灸,有头发的穴道都不灸。 颊车穴可治口张不开,口噤不语、失音,面部中风、口歪眼。 面部中风,(1)用鳝鱼血,当场杀一条鳝鱼,把鳝鱼血一涂上去,血一干,拉的力量就把脸拉回来。(2)下针,先下合谷再透针,地仓透颊车。 2、承泣、四白与巨髎穴 承泣在骨头上面凹的地方,是足阳明、阳蹻、任脉会穴,禁针。 四白,从眼框下来是四白。小孩斗鸡眼,是因为婴儿时期睡觉,灯很亮,醒来找光,看久了眼睛就偏一边。 巨髎,是手阳明、足阳明、阳蹻脉的会穴。巨髎是在颧骨下方这边,这里有动脉,可以下针,但不要太深。治牙痛和局部的肌肉麻痹。 这些眼睛附近的穴道,都是治疗眼睛、内翳的问题。 3、地仓、大迎与人迎穴 地仓是手阳明、足阳明、阳蹻脉的会穴。在嘴角旁边。没有地仓表示是小偷或身体的胃气不够。 天仓,在眉毛边上。没有天仓,是没有祖业或身体很差。 大迎,大迎在我们下颔这个地方。大迎下来是人迎、水突、气舍。这几个穴道水突比较常用,治疗瘰疬,治甲状腺肿大。 4、缺盆穴至膺窗穴 缺盆穴在琵琶骨、锁骨正中间。禁针,若深针会扎到肺脏。 气户,我们叫“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庭乳根”。这几个穴道,都每隔一个肋骨一个穴。 5、乳中穴与乳根穴 膺窗,屋翳、乳根,是治乳房硬块的地方。 乳中穴,初次喂母乳,奶水很胀,但奶水出不来。用葱白,先用葱白的地方,把乳头涂一下,这葱白会辛辣发散,然后把葱反过来,用葱背后的毛一扎一下,奶水就出来了。 乳根,下针在膺窗、乳根和丰隆穴,可以帮女人丰胸。 6、乳癌之针灸治疗 乳癌 ,乳癌就是奶水没有流干净,变成硬块。奶水就是月经,由心脏在管,西医用药,是告诉心脏:“这个事情我帮你干了,你睡觉去吧”,这样久了,身体会过度依赖药物而失去自愈能力,所以不能找代用品。乳癌初期是乳房有硬块,是因为奶水堵在里面没有排出,我们只要把它吸出来就好了。后期产生硬块吸不出来直接放生姜上去,用艾绒去烧。也可以下针,循经取穴,如硬块在胃经上面,你就在胃经的子穴、母穴或郄穴,依照虚实来下针。乳癌到了后期,整个变成岩块,会化脓。甚至到后来连肋骨都会看到。但从开始发病到化脓出来,病人完全不痛。 7、不容与承满穴 不容,吃东西很胀,不能容纳,在不容上治疗。近取穴,不分虚实寒热,只有在手脚上面,才有子母补泻。 关门穴,就是不想吃东西,吃东西就想吐,跟不容一样。以任脉的穴位为准,这些穴道为辅,比如胃痛扎中脘,如果扎完还有痛,可以在旁开两寸的穴道再扎。 我们隔盐灸神阙,灸完后,肠鸣腹泻还有就可以配合天枢穴。 太乙和滑肉门,还有身柱穴,可以用在长高,下针,灸都可以。 8、天枢穴 天枢穴左右各一个,是大肠的募穴。当病人便秘时,我们要确定便秘是堵在大肠、小肠或十二指肠里面,还是在胃里面。如何知道它是堵塞在大肠里面?手放肚脐旁,一按天枢,病人惨叫,是燥矢,病人有宿便,若压了软掉了,那就是宿便排掉了。宿便有寒热两种,寒是大肠没有蠕动了,不蠕动就累积很多,但病人不会感到难过。热是肠子有蠕动,但大便排不出来,所以肚子会痛。有东西在里面,不管寒热,就叫实。便秘时肚子痛就叫热实。热实的病人,小便是黄褐色的,寒实是清白的。如果是寒症,灸天枢,隔姜灸。如果是热实,下针治疗。 |
|
198楼#
发布于:2015-11-19 06: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张倩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8日 《针灸大成》第19、20课心得 一、 足阳明胃经 45个穴位。井荣俞穴原经合:厉兑穴,内庭穴、陷谷穴、冲阳穴、解溪穴、足三里穴。 足阳明胃经是多血多气的穴位,早上七点到九点气血注于胃气血流注此经。 右手的尺关寸分别对应肺和大肠,脾胃,肾脏和子宫胞户;左手的尺关寸分别对应心脏小肠、肝胆、肾脏膀胱。 1. 头维穴:神庭穴外开四寸半。足阳明和足少阳之会,治头痛,禁灸。 2. 下关穴:鬓角骨头,开口时的凹处。治疗脱臼,中耳炎。 3. 颊车穴:下巴处,咬牙时肌肉跳动的地方。治疗口张不开,口噤不语,失音,中风口眼歪斜。 4. 承泣穴:眼珠下方,骨头上面,是足阳明、阳蹻、任脉的会穴,禁针:下针会导致眼圈变黑。用于诊断,当眼翳从下往上升可判定是足阳明胃经的问题。 5. 四白穴:承泣下一寸。眼珠正下方,距眼眶骨下一寸处。治疗眼睛、内翳 的问题。 斗眼和斜视:婴幼儿在睡觉时,对光线敏感,对于一个方向的灯光看久了。 纠正方法:在孩子两边一边放一盏小灯,不用下针。 6. 巨髎穴:颧骨下方,与水沟平行。治疗拔牙后的牙痛,肌肉麻痹,可下针,但不能太深。 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都是治疗眼睛的问题。 7. 地仓穴:嘴角旁边,地仓没有表示是小偷或身体的胃气不够。 8. 天仓穴:眉毛旁边。天仓没有获凹表示没有祖业或身体很差。 脸上都是胃经,青春痘都在胃经上,胃热、吃得多、熬夜会让青春痘多. 9. 大迎穴:在骨头上方,很少用。 10. 人迎穴:主要用来摸脉,人迎脉有的话,胃气就有,病人就不会死。 11. 水突穴:治疗瘰疬,治甲状腺肿大。下针的时候,一只手把大筋捉住,顺着指甲进去5分,不要碰到血管。 12. 缺盆穴:在琵琶骨、锁骨正中间,不下针。从乳中向上直到缺盆,都是足阳明胃经走过的地方,距离任脉4寸,每一个肋骨是一个穴位。针向身体外侧斜刺,不能直刺。 13. 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 “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庭乳根”。这几个穴道,都每隔一个肋骨一个穴。与任脉相距四寸的距离,到了乳根进来,后面是两寸。膺窗,屋翳,是治乳房硬块的地方。也可用于丰胸。丰隆穴也是丰胸的穴位。 14. 乳根穴:位于乳房正下方,可下针,与膺窗穴一样用于治疗乳房硬块。 15. 乳中穴:禁针也禁灸。乳头的地方是肝经经过,然后络到肝经上。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都通过乳房。初次下奶:用葱白涂抹乳头一下,然后反过来用葱须扎一下就可下奶水。近取穴治疗乳房硬块在膺窗、乳根下针,也可以远取穴即在足阳明胃经的脚上取穴进行治疗,远取穴时必须要循经取穴。 (1)明白月经到底是怎么回事:西医认为月经是卵没有受精而排出来,中医认为奶水即月经。 (2)月经是心脏在管,以及是神明所在,是意志、心情之所在,只要妇女们每天心情好,月经来时胸部分胀,胀满后等月经来了,奶水就顺着足阳明胃经、冲脉进入子宫卵巢,月经开始排时到最后结束,胸部肿胀就开始慢慢减轻直到正常。 (3)癌症是因为过多的营养在身体里。没有排出的奶水,淤积在管腺、乳腺里,会发炎,西医打退奶针替代心脏的功能,其实是无形地伤了心脏——身体的功能一定要自己做,不能找替代品。 (4)更年期注意事项:月经停了以后乳腺还会分泌奶水,会从大便排出来,所以不仅要一天一次大便,最好再多一次或两次。更年期症状出现千万不能使用女性荷尔蒙(荷尔蒙是取代心脏工作的),荷尔蒙会造成心脏损伤,以及瓣膜闭锁不全。 (5)乳腺癌的治疗:乳癌其实是淤,初期硬块把奶水吸出来即可,吸不出来就慢慢按推揉软,即使很硬也不要做切片,那会产生更多的淤血,只要想尽办法软化、让淤排出来就好。 (6)乳癌的预防,一定要保持好心情,少想事,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而不是药片,吃营养片多实际上是在伤害心脏。 16. 不容穴:巨阙穴外开两寸。食物不能容纳之意,用于治疗食物不消化,不分虚实寒热。心口疼喝水吐,可在巨阙穴和不容穴下针。 17. 承满穴:上脘穴外开两寸。近取穴用于治疗胃口不开,容易胀满。 18. 关门穴:建里穴外开两寸。治疗不想吃东西,吃东西就想吐。 19. 太乙穴:下脘穴外开两寸。 20. 滑肉门穴:水分穴外开两寸。针、灸均可。身柱,太乙和滑肉门用于增高 21. 天枢穴:大肠的募穴,神阙穴外开两寸。按天枢穴病人惨叫可诊断大肠里有宿便(也叫燥矢),长时间燥矢会导致精神病。精神病的人一定有便秘的现象。 宿便有两种,一种是寒实,小便清白色,大肠没有蠕动,病人没感觉,隔姜灸天枢;一种是热实,小便黄褐色,肠子有蠕动,大便排不出来,肚子子会痛,针天枢。小朋友半夜肚子痛就是热实。 |
|
199楼#
发布于:2015-11-19 06: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鞠文盈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8号,《针灸大成》第19、20课心得 一、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穴位。 井--厉兑穴—金 荣--内庭穴—水 俞--陷谷穴—木 经--解溪穴—火 合--足三里—土 原--冲阳穴 足阳明胃经是多血多气的穴位,辰时即上午7:00-9:00气血流注此经。 右手的尺关寸分别对应肺和大肠,脾胃,肾脏和子宫胞户;左手的尺关寸分别对应心脏小肠、肝胆、肾脏膀胱。 实脉按着越深筋的反弹越大;虚脉是看着很大,按下去没有脉。 1.头维穴 【定位】发际边,头骨转角的凹洞处,讲话时有肉动,与本神同纬,神庭外开四寸半 【主治】头维穴是足阳明和足少阳之会,主要主治头痛,禁灸。 2.下关穴 【定位】位于鬓角骨头处,开口时的凹洞处。下针时病人平躺侧卧,张嘴。 【主治】治疗下巴脱臼,中耳炎,牙科,牙关痛不能咬 3.颊车穴 【定位】位于下巴处,咬牙时肌肉变硬放开肌肉变软处即是。 【主治】主要治疗口张不开,口噤不语,失音,中风口眼歪斜。 4.承泣穴 【定位】位于眼珠下方,眼框骨头上面,是足阳明、阳蹻、任脉的会穴,下针会导致眼圈变黑,所以禁针。【主治】眼翳从下往上升,升到瞳孔边把眼睛遮住就看不到了,足阳明胃经的问题。 5.四白穴 【定位】位于眼珠正下方,距眼眶骨下一寸处。 6.巨髎穴 【定位】位于颧骨下方,与水沟平行。 【主治】用于治疗拔牙后的牙痛,局部的肌肉麻痹,可下针,但不能太深。 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都是治疗眼睛的问题。 7.地仓穴 【定位】位于嘴角旁边,没有地仓表示是小偷或身体的胃气不够。 【拓展】天仓,眉毛旁边。凹,无祖业,身体很差。地仓,凹,胃气不够。 8.大迎穴 【定位】在骨头上方。 9.人迎穴 【定位】脖子大筋上方内侧 【主治】人迎很少下针,有人迎脉,主要用来摸脉,人迎脉有的话,胃气就有,病人就不会死。 10.水突穴 【定位】脖子大筋中间内侧 【主治】治疗瘰疬,治甲状腺肿大,下针时把大筋捉住,不要碰到血管,顺着指甲进去,扎五分进去,治疗甲状腺肿很好用。 11.缺盆穴 【定位】在琵琶骨、锁骨正中间。不会下针的,会扎到肺。 12.气户 【定位】缺盆下一个肋骨处,距任脉四寸,下针向外斜刺。 13.库房 【定位】气户下一个肋骨处,距任脉四寸,下针向外斜刺。 14.屋翳穴 【定位】库房下一个肋骨,距任脉四寸 【主治】治疗乳房硬块,下针向外斜刺。 15.膺窗 【定位】屋翳下一个肋骨,距任脉四寸 【主治】治疗乳房硬块,乳痈寒热,增大乳房,下针向外斜刺。 16、乳中 【定位】膺窗下一个肋骨,距任脉四寸 【主治】治疗乳房硬块,禁针禁灸,足太阴肝经经过,乳癌若切了乳癌又会转到肝癌,肺癌 17.乳根穴 【定位】乳中下一个肋骨,距任脉四寸 【主治】治疗乳房问题,增大乳房,下针向外斜刺。 【拓展】乳癌之针灸治疗。 ①奶水和月经同源,心脏在管,因为心脏是神明所在。 ②癌症,是由于过多的营养没有去消导,是细胞的增生。 ③避免乳癌的方法:喂母乳的妇女要让过多的奶水排出体外,停止喂母乳的时候要让身体自己去调节,避免做切片检查,会产生更多的瘀阻。 ④治疗方法:a--有硬块时用隔姜灸, b--或下针,看是哪条经有硬块,在该经上据虚实情况,在子穴母穴郗穴下针。 c--放松心情,多吃含维c食物。 18.不容穴 【定位】巨阙穴外开两寸。就是食物不能容纳之意。 【主治】用于治疗食物不消化,不分虚实寒热。比如心口疼喝水吐,就可在巨阙穴和不容穴下针。 19.承满穴 【定位】上脘穴外开两寸。 【主治】近取穴用于治疗胃口不开,非常容易胀满。 20. 梁门穴 【定位】中脘旁开两寸 21.关门穴 【定位】建里穴外开两寸。 【主治】跟不容一样,主要用于治疗不想吃东西,吃东西就想吐。 22.太乙穴 【定位】下脘穴外开两寸。 23.滑肉门穴 【定位】水分穴外开两寸。 【主治】用于增高,下针、灸均可。一共有三个穴位,身柱,太乙和滑肉门。 【拓展】关门,太乙,滑肉门是对以任脉的穴位的辅助作用,比如胃痛扎中脘,如果扎完还有痛,可以在旁开两寸的穴道再扎。 24.天枢穴 【定位】肚脐旁开两寸大肠之募穴,任脉辅助穴,配合神阙治疗肠鸣腹泻。 【主治】 a--主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 b--便秘堵在大肠时,按压天枢大叫。长期便秘易使人发狂,大肠燥气上升。 【拓展】宿便分类:寒,大肠不蠕动,灸更好,隔姜灸;热,大肠要蠕动,不排便且肚子痛,针更好,但都属于实。 |
|
200楼#
发布于:2015-11-19 08: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王香香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8日《针灸大成》第19、20课心得
一、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穴位。 足阳明胃经是多血多气的穴位,辰时即上午7:00-9:00气血流注此经。 1头维穴,神庭穴外开四寸半。头维穴是足阳明和足少阳之会,主要主治头痛,禁灸。 2下关穴,位于鬓角骨头处,开口时的凹洞处。下针治疗脱臼,中耳炎。 3颊车穴:位于下巴处,咬牙时肌肉变硬放开肌肉变软处就是。主要治疗口张不开,口噤不语,失音,中风口眼歪斜。 4承泣穴:位于眼珠下方,眼框骨头上面,是足阳明、阳蹻、任脉的会穴,下针会导致眼圈变黑,所以禁针。主要用于诊断,当眼翳从下往上升可判定是足阳明胃经的问题。 5 四白穴:位于眼珠正下方,距眼眶骨下一寸处。 6巨髎穴:位于颧骨下方,与水沟平行。用于治疗拔牙后的牙痛,局部的肌肉麻痹,可下针,但不能太深。 7地仓穴:位于嘴角旁边,没有地仓表示是小偷或身体的胃气不够。胃经在脸上走,所以脸都是胃经。 天仓穴:位于眉毛旁边。 8大迎穴:在骨头上方。 9人迎穴:人迎很少下针,有人迎脉,主要用来摸脉,人迎脉有的话,胃气就有,病人就不会死。 10水突穴:治疗瘰疬,治甲状腺肿大,下针时把大筋捉住,不要碰到血管,顺着指甲进去,扎五分进去,治疗甲状腺肿很好用。 11 缺盆穴:在琵琶骨、锁骨正中间。不会下针的,会扎到肺。 12 气户,库房和屋翳穴:气户穴与缺盆穴相隔一根肋骨,再下来是库房,然后是屋翳。 13膺窗、乳中和乳根穴:是治乳房硬块的地方,乳房的下方就是乳根。乳中禁针也禁灸,《素问》说,如果针下去而化脓的话,就不容易收口。乳房,足阳明胃经经过,乳头的地方是肝经经过,乳头的下方,乳头络到肝经上面。 14不容穴:在任脉上面,巨阙穴外开两寸。就是食物不能容纳之意,用于治疗食物不消化,不分虚实寒热。 15承满穴:上脘穴外开两寸。近取穴用于治疗胃口不开,非常容易胀满。 16 关门穴:建里穴外开两寸。跟不容一样,主要用于治疗不想吃东西,吃东西就想吐。 17太乙穴:下脘穴外开两寸。 18滑肉门穴:水分穴外开两寸。用于增高,下针、灸均可。共三个穴位,身柱,太乙和滑肉门。 门、太乙、滑肉门,关门穴,顾名思义,就是不想吃东西,吃东西就想吐,跟不容一样,知道就好,以任脉的穴位为准,这些穴道为辅,比如胃痛扎中脘,如果扎完还有痛,可以在旁开两寸的穴道再扎。隔盐灸神阙,灸完后,肠鸣腹泻还有就可以配合天枢穴。太乙和滑肉门都可以用在长高,可针可灸。 19 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神阙穴外开两寸。左边一个右边一个。 便秘有很多种,要分清堵在哪,有可能是大肠,小肠,十二指肠,胃等。如果按天枢穴病人惨叫即可确定大肠里有宿便(也叫燥矢),长时间燥矢会导致精神病。下针天枢穴可以清宿便,清完宿便还可通过按压天枢穴来判断宿便是否清理干净,如果清理干净,按压天枢穴不会有疼痛的感觉,而且天枢穴的位置会变软。天枢穴也可以用作诊断。 宿便为分两种,一种是寒,一种是热。寒是大肠没有蠕动,不会感到难过。不蠕动就累积很多,但病人不会感到难过。热是肠子有蠕动,但大便排不出来,所以肚子会痛。有东西在里面,不管寒热,就叫实。便秘时肚子痛就叫热实。热实的病人,小便是黄褐色的,寒实是清白的。寒,灸更好,隔姜灸;热,针更好。 |
|
201楼#
发布于:2015-11-19 08: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巩菲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8号,《针灸大成》第19、20课心得 足阳明胃经: 共有45个穴道,从脚趾开始:历兑(井穴),内庭(荥),陷谷(俞),冲阳(经),解溪(合), 足阳明胃经是一个多气多血的经脉,气血流注的时间是早上7点---9点,胃脉在右手的关部。 1. 头维: 神庭外开4。5寸。禁灸。 2. 下关 耳前,张口时凹陷处。下针时要张口。 治疗牙齿痛,下巴脱臼,耳朵流脓。禁灸。 牙齿痛的时候,现在下关穴下针,再在患处对侧的合谷穴下针。 3. 颊车 咬牙时,肌肉凸起,就是颊车穴。 治疗中风,口歪眼斜时:地仓穴透颊车穴。针健康侧,再在对侧合谷下针。 中风时用鳝鱼血涂患侧也可以,鳝鱼血干了拉力很大。 4. 承泣 不能下针,会黑眼圈。 承泣穴的诊断作用:从承泣穴上方有眼衣接到瞳孔处,是足阳明的问题,如果眼衣继续上,会把瞳孔遮住,看不到东西。 5. 四白 瞳孔正下方,眼眶下1寸的距离。 婴儿时期,晚上会被外边的灯吸引,会形成斜视。如果房间顶!顶上只有一个灯,小孩子长时间看,容易形成斗鸡眼。 6. 居髎 瞳孔正下方和水沟一条线的交点。可以下针,但是有动脉,不可下太深。 拔牙后的麻痛在居髎穴下针,效果很好。局部的肌肉麻痹,可针此穴+对侧合谷下针。 7. 地仓,天苍 地仓凹陷,说明胃气不足。 天苍凹陷,说明身体不好。 年轻人吃的过于丰盛,容易在胃经经络的位置长痘子。 8. 大迎,人迎,水突 水突穴在治疗甲状腺肿大上, 人迎有个人迎脉,人迎脉有,则人的胃气有,则人不会死。 9. 缺盆 10. 气户 足阳明胃经从乳中到缺盆,距离任脉4寸。斜刺。 11. 乳中和乳根 禁针禁灸。 乳头通肝经,胃经和肝经都通过乳房。所以情绪不好,脾胃不好,容易造成乳房的问题。 初次喂母乳的妈妈,如果奶排不出,可用葱白擦乳头。一般都会排出奶水。 过去讲乳癌形容成“岩”硬如石。后期会留出脓水。 一般来说,乳中穴不下针,但可在乳根穴下针治疗乳房硬块。 乳中乳根可以丰胸,丰隆穴也可以丰胸。 乳癌------被形容成坚硬的“岩” 中医认为奶水,月事也,为心脏在管。因为妇女在生完孩子哺乳期间,一般都没有月经。但是也有人会怀孕。 母乳堵塞在乳腺管的时候,要人为的把残奶拍出来,否则会形成硬块,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手法轻柔。也可以在硬块上采用隔姜灸。采用针灸的方式,要循经取穴,在硬块所在经络的子穴,母穴,或者井穴下针。 女人到年老以后,月经停止后,身体还是会制造奶水的。这是心脏会把奶水放到大肠中,如果这是有便秘的现象,乳房会变大。对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西医会采用补充女性荷尔蒙素,但是女性荷尔蒙素会造成心脏瓣膜缺损。 近取穴:在患处周围取穴。例如:肚脐痛,可在肚脐周围取穴,但不能再神阙下针。乳房痛,可在乳根下针,但不能在乳中下针。 远取穴:在患处所在的经络上下针,例如:乳房硬块长在胃经巡行的路线上,就要在胃经上取穴进行治疗。 12. 不容 巨阙穴旁开2寸。不容是指不能容纳食物,吃进去很难受。此处下针不分虚实寒热。只有在手脚上才有井荥输经合穴,有补泄之分。 13. 承满 上腕旁开2寸。承满是指胃口小,吃一点就饱了。对于儿童厌食可按摩此穴。 14. 关门,太乙,滑肉门 关门和不容有相同的意思。 滑肉门可用在增高,下针或者艾灸都可以。在身柱,太乙,和滑肉门上艾灸都可以让小孩子长高。 15. 天枢 神阙旁开2寸。是大肠的募穴。如果病人便秘,要确定便秘是堵塞在大肠,或小肠,或12指肠,或胃里面。如果按压天枢,病人疼痛,那么宿便是堵塞在大肠里面。人如果有燥矢很长时间存在大肠里,燥气会跟随大肠气化的功能(大肠周围是小肠,小肠的热不断蒸发大肠里的残渣和水)向上升,人体的横膈膜会隔离一部分燥气,只有清气能够上升,如果量很大,燥气就会上饶心脏,让人心智失常,发狂奔走。 当病人的宿便都排干净的时候,按压天枢不会痛。 便秘分两种:寒—大肠不会蠕动,病人不会感觉难受 |
|
202楼#
发布于:2015-11-19 15: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9 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宿便有两种:一种是寒实,一种是热实。有东西在里面,不管寒热,都是实。寒是大肠没有蠕动,大便累积很多,但病人不会感到难受。热是肠子有蠕动,但大便排不出来,肚子很痛。便秘时肚子痛为热实。不痛为寒实。若还是搞不清楚,看小便,热实的小便是黄褐色的,寒实是清白的。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胃口不好,有便秘,肚子痛,小便淡白。中脘是胃的募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天枢是大肠的募穴。小便淡白,则灸天枢,其它用下针。小便深黄,为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没有补泻手法,气至即可。 (18)外陵穴、大巨穴 【位置】神阙下一寸为阴交,旁开两寸。石门穴旁开两寸是大巨,关元穴旁开两寸是水道, 【功用】近取穴 【主治】肠鸣、腹泻 【方法】 (19)水分和水道穴 【位置】关元穴旁开两寸为水道,神阙上一寸为水分。 【主治】通利水肿、腹水。 【方法】可针。水分和水道常合并在使用。 (20)归来穴 【位置】中极旁开两寸。 【主治】睾丸上缩到腹部、睾丸转(血管转在一起,血液坏死)。 【方法】可针。 21气冲穴 【位置】曲骨旁开二寸。 【主治】助孕(中极、气冲、关元等子宫、卵巢附近的穴位)。 【方法】可灸,孕妇禁针腹部。 22髀关穴、伏兔穴 【位置】膝盖顶端往上六寸外侧的肌肉间为伏兔,伏兔上六寸为髀关。 【主治】抽筋、脚没有力、脚膝冷。 23阴市、与犊鼻穴 【位置】膝盖顶端上三寸,向外侧旁开一寸。 【主治】治膝盖冰冷,好像有水在里面。腿痛(常用阴市和风市)。 24梁丘穴 【位置】膝盖顶端上两寸,向外侧旁开一寸肌肉中间为梁丘(阴市穴下一寸)。 【功用】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消炎用。 【主治】膝盖受伤发炎、胃经上的青春痘。 【方法】针,无所谓补泻。主要是消炎。 25解穴——经外奇穴 【位置】膝盖顶端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直角上一寸。 【功用】a消除下针后的针感、疼痛、肿。如下太渊、经渠,不小心扎到动脉,鼓起来很痛。下对侧的解穴马上就消除。b被点穴后解穴。 两个解穴:一个是这个,一个在手上是少府穴。 26犊鼻穴 【位置】膝盖跟胫骨之间有韧带,韧带中间为穴位。 【方法】很少下。下针如果下得很深,会伤到膝盖的油囊。 27膝眼穴——经外奇穴 【位置】膝盖跟胫骨之间有韧带,韧带旁边的两个凹洞。 【主治】所有膝盖的问题,如风湿关节炎、膝盖肿胀、痛风、扭伤。 【方法】五穴四针(鹤顶、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膝盖顶端为鹤顶(骨缝中);双膝眼上下针时,针的角度从前面看呈八字形,上面看是直角。阳陵泉跟阴陵泉用透针,从胆经的阳陵泉透到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 注意事项:扎膝盖附近穴位时,应采用雀啄术,快速抖动直进直出,不要捻针,因为里面有油囊,捻针把油带出来会使膝盖受伤。 28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穴道很大。度骨法:用手指顺着胫骨从下往上推过来,摸到准备高起来的地方,旁开一指,就是足三里。按住足三里,冲阳脉就没了,代表找到穴道。 【功用】胃经合穴(本穴:穴性和经性相同),属土。 【主治】所有胃病(虚实皆可),恶心想吐、脚不能走远、脚无力。 【方法】灸和针皆用,可重灸。 灸足三里:a男人年过三十,多灸足三里,灸百壮都没有关系。b可以把燥热的气导下来,比如灸中脘、关元,灸得太过了,导致身上燥热、口干舌燥、嘴唇开裂、没有眼泪,就可以灸足三里。 案例:乳房硬块正好在乳中的上方或下方,足三里就可以。时间久了就在足三里用补的手法。如果硬块刚形成,有压痛,就在足三里用泻的手法。 |
|
203楼#
发布于:2015-11-19 16: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9日 《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1、宿便分热症和寒症: 寒症:大肠没有蠕动,宿便累积很多但病人不会感到难过;小便清白。寒症在天枢上面隔姜灸。 热症:大肠有蠕动但大便排不出来,所以肚子会痛;小便黄褐色。热症在中脘(胃的募穴)、关元(小肠的募穴)、天枢(大肠的募穴)下针后左转后转就好了。 2、外陵穴至气冲穴 外陵:从阴交穴外开两寸是外陵; 大巨:从石门穴外开两寸是大巨; 水道:从关元穴外开两寸是水道,这都是近取穴,肠鸣、腹泻都可以治。 *通利水肿、腹水:水分跟水道一起下针。 归来:从中极(膀胱穴的募穴)外开两寸是归来。 *睾丸上缩到腹部,下针归来就好了。 气冲:从曲骨外开二寸是气冲。 *助孕:灸中极、气冲、关元都围绕在妇人子宫、卵巢。 3、髀关穴至梁丘穴 伏兔穴位置如下图,治疗脚膝冷 髀关穴:从伏兔穴再往上六寸是髀关穴,这些穴道多半是治抽筋、脚没有力。 阴市:梁丘上一寸就是阴市。阴市是近取穴,治膝盖冰冷。 梁丘:从膝盖头上二寸,往外开一寸就是阴市。 解穴:在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这个直角骨头上一寸的奇穴叫解穴。 解穴的用途 A、 比如说下太渊、经渠时,不小心扎到动脉肿起来下对面的解穴 B、 武功高强的点穴后解不掉,点解穴就解掉了 梁丘---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消炎用。膝盖受伤化脓、红肿,青春痘下梁丘。 4、犊鼻穴 犊鼻穴:膝盖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就是犊鼻。犊鼻穴很少下针,如果下得很深,会伤到膝盖的油囊。 治疗所有膝盖的问题,关节炎,膝盖风湿痛: 鹤顶、在双膝眼上下针呈八字形,上面看是直角从前面看是八字。用三寸针从胆经的阳陵泉透到脾经的阴陵泉。 雀啄术:像鸟吃东西一样,下针速度很快直进直出。扎膝盖的地方针直进直出不捻针,因为有油囊在里面,如果是捻针的话,一旦把油带出来,膝盖会受伤 5、足三里----胃经合穴,属土,胃经的本穴 膝盖头下三寸也就是顺着胫骨摸到高起来外开一指头就是足三里。 A、治疗所有胃病(吐血除外); B、男人年过三十,多灸足三里; C、不能走远路,脚没有力,扎足三里; D、可以把燥热的气导下来 。 |
|
204楼#
发布于:2015-11-19 19: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9日 《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便秘?判断是在大肠、小肠或十二指肠里面,还是在胃里面;堵在大肠为燥气,宿便;宿便有分寒热;有东西在里面,不管寒热,就叫实。 热实:热是肠子有蠕动,大便排不出来肚子会痛,小朋友半夜肚子痛,就是热。热实小便是黄褐色;下针; 寒实:大肠没有蠕动,累积很多病人不会感到难过,小便是清白的。在天枢上隔姜灸;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如果便秘、没有肚子痛,小便是黄色,如何处理? 小便是深黄色,我们知道是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中脘是肚脐上四寸(胃的募穴),肚脐下三寸是关元(小肠的募),肚脐左右两寸是天枢(大肠的募);小便淡白的时候,灸天枢,其它用下针。 9、外陵穴至气冲穴 外陵:从阴交穴外开两寸; 大巨:石门穴外开两寸; 水道:关元穴外开两寸是水道;肠鸣、腹泻都可以治。神阙上一寸叫水分,水分跟水道常合并在使用,可通利水肿、腹水; 归来:中极外开两寸;睾丸上缩到腹部,下针归来就好了; 气冲:从曲骨外开二寸。怀孕不要针腹。 中极、气冲、关元都围绕在妇人子宫、卵巢可以助孕。 10、髀关穴至梁丘穴 从膝盖头往上六寸,叫伏兔穴,管脚膝冷;腿上的阳经,从中间分阴阳,内侧是阴,外侧是阳; 髀关:伏兔穴再往上六寸;不常用;治抽筋、脚没有力。 阴市:梁丘往一寸;治膝盖痛、冰冷; 梁丘:膝盖头上二寸,往外开一寸;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消炎穴。(膝盖受伤,化脓,脸上长青春痘在这下针) 解穴: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上一寸;是经外奇穴,手上还有一个解穴是少府穴; 解穴功能:一是化解下太渊、经渠时,不小心扎到动脉,胀起来痛。二是解开武功高强的点穴。 犊鼻:膝盖的盖子跟胫骨中间有个韧带。 膝眼:经外奇穴,犊鼻旁边有两个凹洞,我们称膝眼,像个眼睛。 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 ) 治疗风湿关节炎、膝盖伤痛 第一个穴在鹤顶:膝盖骨头往上一点;鹤顶再加上两个膝眼(下针呈八字形,针是快速直进直出,不要捻针,防止油囊破,膝盖受伤,直进直出我们叫雀啄术。再来是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五穴但用四支针,可治所有膝盖的问题; 11、足三里穴:胃经合穴 足三里:用手指头顺着这个胫骨,从下往上推过来,摸到高起来外开一指头;这叫度骨法;虚症、实症都可以在这治疗。 足三里所有胃病都可以治(吐血除外)。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也是本穴;病人恶心想吐、脚不能走远、脚没有力,灸和针都可以用;它可以把灸中脘、关元燥热的气导下来;如果乳癌硬块正好在乳中的下方,硬块时间长就在足三里用补。如果硬块压好痛,就在足三里用泻的方法。 [罗红梅于2015-11-20 19:50编辑了帖子]
|
|
205楼#
发布于:2015-11-19 20: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9日 《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一、 足阳明胃经 1. 天枢穴:主治便秘。 便秘分为热实和寒实两种,实就是里面有东西。 热实:东西堵在大肠里又排不出来,所以肚子会痛;同时小便是很深的赤色或黄色 寒实:东西堵在大肠里,而大肠又没有动没有反应,所以肚子不会痛;同时小便是清白的。 辨寒热的目的在于确定治疗方法,寒实的时候灸比针好;热实则要下针 案例:胃口不好,便秘,肚子痛,小便赤黄:采用腹四针,即肚脐上四寸的中脘穴,肚脐下三寸的关元穴,肚脐两侧各两寸的天枢穴同时下针。如果是小便淡白,则在天枢穴采用隔姜灸,中脘和关元穴下针。 2. 外陵穴:位于阴交穴外开两寸 3. 大巨穴:石门穴外开两寸 4. 水道穴:关元穴外开两寸 以上的三个穴根据近取穴的原理,用于治疗肠鸣腹泻。 水道穴与水分穴同时使用时可以用于治疗通利水肿,腹水。 5. 归来穴:中极穴外开两寸。专治男人睾丸上缩到腹部或者睾丸一直转(会导致血液坏死掉)。 西医对于睾丸一直旋转的病只能采用割掉睾丸。 6. 气冲穴:曲骨穴外开两寸。可灸。 孕妇禁腹针;经常灸腹部的穴位(中极,气冲,关元)可以助孕。 7. 髀关穴:位于伏兔穴上六寸即是,很少用。作用与伏兔穴一样。 8. 伏兔穴:位于膝盖头上直上六寸。偶尔会用。用于治疗手脚痉挛,抽筋,脚无力,脚膝冷。 腿上的阴、阳经以正中心来分,阳经位于腿外侧,阴经位于内侧。经络一定位于肌肉缝间。膝盖以上的穴位无所谓补泻。 膝盖头上两寸再外开一寸是梁丘穴,梁丘穴上一寸为阴市穴。 9. 阴市穴:近取穴用于治疗膝盖冰冷。 10. 梁丘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郄穴都有消炎的作用,无所谓补泻。 青春痘位于足阳明胃经上时即可在梁丘穴下针。 膝盖骨受伤化脓,下针梁丘穴二十分钟后,可使骨头愈合,效果好。 11. 解穴:经外奇穴,在膝盖头外侧有一直角型骨头,骨头上一寸即是。下针引起的针感,疼痛,均可在对面的解穴上恢复。 案例:左手的太渊穴和经渠穴下针时碰到动脉引起动脉肿大,即可在右脚的解穴下针,病人会感觉到肿起处有东西窜走,疼痛立即可消除。 12. 犊鼻穴:膝盖骨与胫骨之间的韧带中间,很少用。韧带的正中间是犊鼻,旁边有两个凹洞是膝眼,膝眼属经外奇穴。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膝盖肿痛,痛风,扭伤的方法:“五穴四针”:鹤顶+双膝眼+阳陵泉+阴陵泉 第一针下鹤顶,鹤顶位于膝盖骨的骨缝间;第二、三针下双膝眼,下针时成八字型,针直进直出(称雀吸术);第四针是 用三寸针从阳陵泉透到阴陵泉,所以是五穴四针。 13. 足三里穴:采用度骨法取穴,从下往上推胫骨,在开始高起的地方外开一指即是足三里。按住足三里,冲阳脉就没了。是胃经的合穴,五行属土,是胃经的本穴。可治虚症,实虚。可治一切的胃病。 一般中医的观念是男人年过三十,多灸足三里。灸百壮都没有关系。灸足三里可以把燥气向下导。 病人恶心想吐,扎足三里可去掉。脚不能走远,脚没有力扎均可扎足三里。 如果乳房里有硬块正好在乳中或者乳房下方,可以在足三里治。如果硬块有两年之久,用补的手法。如果硬块压上去很痛,说明刚开始用泻的手法。 |
|
206楼#
发布于:2015-11-19 20: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鞠文盈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9号,《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一、上接足阳明胃经 25、 外陵穴 【定位】神阙下一寸为阴交,旁开两寸。 【主治】肠鸣、腹泻 26、 大巨穴 【定位】石门穴旁开两寸是大巨 【主治】肠鸣、腹泻 27、 水道和水分 【定位】关元穴旁开两寸是水道,神阙上一寸为水分 【主治】通利水肿、腹水。 【方法】可针。水分和水道常合并在使用。 28、 归来穴 【定位】中极旁开两寸。 【主治】睾丸上缩到腹部、睾丸转(血管转在一起,血液坏死)。可针。 29、 气冲穴 【定位】曲骨旁开二寸 【主治】助孕(中极、气冲、关元等子宫、卵巢附近的穴位)。可灸,孕妇禁针腹部。 30、 髀关穴 【定位】伏兔上六寸为髀关 【主治】抽筋、脚没有力、脚膝冷。 31、伏兔穴 【定位】膝盖顶端往上六寸外侧的肌肉间为伏兔。 32、 阴市 【定位】膝盖顶端上三寸,向外侧旁开一寸。 【主治】治膝盖冰冷,好像有水在里面。腿痛(常用阴市和风市)。 33、 犊鼻穴 【定位】膝盖下韧带的中间。 34、 梁丘穴, 【定位】膝盖顶端上两寸,向外侧旁开一寸肌肉中间为梁丘(阴市穴下一寸)。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消炎用。 【主治】膝盖受伤发炎、胃经上的青春痘。 【方法】可针,无所谓补泻。主要是消炎。 35、 犊鼻穴, 【定位】膝盖跟胫骨之间有韧带,韧带中间为穴位。 【禁忌】很少下针。下针如果下得很深,会伤到膝盖的油囊。 36、 足三里穴 【定位】外膝眼下三寸,穴道很大。度骨法:用手指顺着胫骨从下往上推过来,摸到准备高起来的地方,旁开一指,就是足三里。胃经合穴(本穴:穴性和经性相同),属土。 【主治】所有胃病(虚实皆可),恶心想吐、脚不能走远、脚无力。灸和针皆用,可重灸。 二、经外奇穴 1、 膝眼穴——经外奇穴 【定位】膝盖跟胫骨之间有韧带,韧带旁边的两个凹洞。 【主治】膝盖的问题,如风湿关节炎、膝盖肿胀、痛风、扭伤。 2、 解穴——经外奇穴 【定位】膝盖顶端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直角上一寸。 【主治】a消除下针后的针感、疼痛、肿。如下太渊、经渠,不小心扎到动脉,鼓起来很痛。下对侧的解穴马上就消除。被点穴后解穴。两个解穴:一个是这个,一个在手上是少府穴。 三、五穴四针 五穴四针(鹤顶、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膝盖顶端为鹤顶(骨缝中);双膝眼上下针时,针的角度从前面看呈八字形,上面看是直角。阳陵泉跟阴陵泉用透针,从胆经的阳陵泉透到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注意事项:扎膝盖附近穴位时,应采用雀啄术,快速抖动直进直出,不要捻针,因为里面有油囊,捻针把油带出来会使膝盖受伤。 四、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主治】胃口不好,有便秘,肚子痛,小便淡白。中脘是胃的募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天枢是大肠的募穴。小便淡白,则灸天枢,其它用下针。小便深黄,为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没有补泻手法,气至即可。 |
|
207楼#
发布于:2015-11-19 21: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9号,《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1、宿便有两种,一种是寒,一种是热。寒是大肠没有蠕动,累积很多,但病人不会感到难过;热就是肠子有蠕动,但大便排不出来,肚子会痛。 小朋友半夜肚子痛,就是热。有东西在里面,不管寒热,就叫实。 热实,便秘时肚子痛,小便是黄褐色,天枢下针,不能灸(火上浇油)。 寒实,小便清白,灸天枢,隔姜灸。 2、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病人说我胃口也不好,又有便秘,肚子又痛,小便又淡白,怎么办?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2处)四处穴道,小便黄褐色,灸天枢,另两处针;小便清白,四处下针,无所谓补泻,左转右转即可。 3、外陵穴至气冲穴 阴交穴外开两寸叫外陵,石门穴外开两寸,这是大巨,关元穴外开两寸是水道,可治肠鸣、腹泻。水分跟水道常合并在使用,可通利水肿、腹水,一般下针,不易灸。中极外开两寸是归来,可治睾丸缩到腹部,睾丸一直转。曲骨外开二寸是气冲,平时用灸,孕妇不要针肚脐下腹部。中极、气冲、关元都围绕在妇人子宫、卵巢,可以助孕。 经络要强,针灸经络学不强,只会开处方,诊断实力就不够。 4、髀关穴至梁丘穴 伏兔穴,过去跪着时,肌肉隆起就像兔子,所以叫伏兔穴,从膝盖头往上六寸即是伏兔穴。从伏兔穴再往上六寸,就是髀关穴,伏兔有时用到,髀关用不到,治抽筋、脚没有力,伏兔管脚膝冷,临床上,有比伏兔穴更好的穴道,所以一般不用,知道这个穴道就好。 阴市,从膝盖头正面上二寸,往外开一寸,近取穴,治膝盖冰冷;梁丘,人体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消炎,红肿都可以用。 解穴,在膝盖头外侧,直角的骨头上一寸。解穴功能:1)下完针以后,比如说下太渊、经渠时,不小心扎到动脉,胀起来了,或者下针肿起来,针对侧解穴,针感痛,肿胀压力马上去掉。2)过去武功高强的点穴,点穴后解不掉,解穴一点就解掉了。 犊鼻,膝盖的盖子跟胫骨中间有个韧带,韧带正中间中间这个叫做犊鼻,很少下针,针如果下得很深,会伤到膝盖的油囊。犊鼻旁边有两个凹洞,是膝眼,属经外奇穴。 5、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 五穴:鹤顶、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 鹤顶,膝盖骨上一点,患者屈膝,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双膝眼上下针时,要注意针下去的角度,要呈八字形,上面看是直角,从前面看是八字。扎膝盖的地方,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因为有油囊在里面,如果是捻针的话,一旦把油带出来,膝盖会受伤,直进直出我们叫雀啄术。用三寸针阳陵泉(胆经)透阴陵泉(脾经),可治所有膝盖问题。 足三里穴:胃经合穴 足三里,在膝下三寸,用手指头顺着胫骨,从下往上推,推到骨头开始高起来的地方,外开一个指头,就是足三里,胃经的合穴,也是本穴,虚症、实症都可以在此治疗,所有胃病都可以治(吐血除外),脚没有力,有脚不能走远,可灸可针,灸百壮都没有关系,如果关元灸得太过了,就再灸足三里,就可以将火气导下去。 例:如果乳癌硬块正好在乳中的下方,用足三里,初病为实,泻,久病为虚,补。 验证足三里是否正确:找到到足三里,按住足三里,冲阳脉就没了,这代表找到穴道了,此种检测方法称为度骨法,就是按照骨头来找。 一般中医的观念是男人年过三十,多灸足三里。 |
|
208楼#
发布于:2015-11-19 21: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8日 《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辨寒热:便秘时肚子痛就叫热实。寒实,寒就是没有动。热实的病人,小便是黄褐色的,寒实是清白的。寒症,隔姜灸天枢。热实,下针好。 腹四针:肚脐,中脘,中脘(胃的募穴),关元(小肠的募)。天枢(大肠的募),这四个穴道。治疗胃口不好,又便秘,肚子又痛,小便又淡白。小便淡白的时候,灸天枢,其它用下针。小便是深黄色,我们知道是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腑病最好治,当然这是近取穴嘛,没有什么虚实补泻,针下去左转右转就好了,病人感到酸麻胀就好了。 外陵穴:阴交穴外开两寸,大巨穴:石门穴外开两寸,水道穴:关元穴外开两寸,这都是近 取穴,肠鸣、腹泻都可以治。神阙上一寸叫水分,水分跟水道常合并在使用。可通利水肿、腹水,两个穴道同时用。如果胀的很厉害,不能躺下去,下针。 归来穴:中极外开两寸,治睾丸上缩到腹部或睾丸会一直转。 气冲穴:曲骨外开二寸,孕妇,肚脐以下不要针。可以灸。中极、气冲、关元都围绕在妇人子宫、卵巢这边,可以助孕。 伏兔穴:膝盖头往上六寸,治脚膝冷。 髀关穴: 伏兔往上六寸,治抽筋、脚没有力。 阴市穴:膝盖头上二寸,往外开一寸,是近取穴,平常是治膝盖冰冷。 解穴: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这个直角骨头上一寸,是个奇穴。用途:第一种,下完针以后,比如说下太渊、经渠时,不小心扎到动脉,胀起来了。这个时候,肿在这边,下对面的解穴,解穴就是当你下针后的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来,一下解穴,病人会感到有个东西跑,就那么快,压力马上就去掉了。过去武功高强的点穴,点穴后解不掉,解穴一点就解掉了。有两个,一个在脚上,一个在手上是少府穴。这是一个经外奇穴的地方,我在介绍经络遇到奇穴就直接讲了,这样就不用再外开一堂经外奇穴的课。 梁丘穴: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我们在炎症时用来消炎用的。 犊鼻穴:膝盖的盖子跟胫骨中间有个韧带,中间的位置,很少下针,会伤到膝盖的油囊。中间是韧带,韧带的正中间是犊鼻,旁边有两个凹洞,我们称膝眼,膝眼属经外奇穴,像个眼睛。 五穴四针:治疗风湿关节炎、膝盖伤痛。第一个穴在膝盖的头,这一针我们称鹤顶,鹤顶再加上两个膝眼, 双膝眼上下针去的角度,呈八字形。上面看是直角,从前面看是八字。扎膝盖的地方,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因为有油囊在里面,如果是捻针的话,一旦把油带出来,膝盖会受伤,直进直出我们叫雀啄术。下针速度很快,不要左右转,再来是阳陵泉跟阴陵泉,我们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五穴但用四支针,可治所有膝盖的问题。 足三里:膝盖头下去,膝下三寸,顺着这个胫骨,从下往上推过来,推到开始高起来的地方,外开一个指头。 所有胃病都可以治(但吐血除外)。有个穴道叫冲阳脉,找到足三里,按住足三里,冲阳脉就没了,代表找到穴道了。我们叫度骨法,就是按照骨头来找。一般中医的观念是男人年过三十,多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阳经的合穴,五俞穴是金水木火土。合为井荣俞经合。胃经本来是土经,胃经的本穴是足三里,属性相同。病人恶心想吐,扎足三里就去掉了。脚没有力扎足三里。灸和针都可以用,灸百壮都没有关系。它可以把燥热的气导下来,比如灸中脘、关元,灸得太过了。 再灸足三里,它会把热往下导。足三里是胃经本身的合穴,也是属土为本穴,虚症、实症都可以在这治疗。补泻都可以。 |
|
209楼#
发布于:2015-11-19 22: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7日《针灸大成》第19 20课心得
足阳明胃经 1 头维穴 额角入发际,本神旁一寸五分。神庭外开四寸半。足阳明少阳之会,禁灸。 2 下关穴 颧弓与下颌切迹凹陷中,张口取穴。不灸。治疗中耳炎,牙科,脱臼。牙关痛,不能咬,可下针。 3 颊车穴 咬牙时咬肌隆起处。可治疗中风,口眼歪斜。 地仓透颊车,治口张不开,口噤不语,失音,面部中风,口歪眼斜。 4 承泣穴 眼睛下方,眼眶骨上一点。足阳明阳跷任脉之会,禁针。主要用于诊断, 眼翳从下往上升,就知道是足阳明胃经的问题,升到瞳孔边把眼睛遮住看不到了。 5 四白穴 眼眶下来一寸是四白。 斗鸡眼是婴儿时期,夜晚一边有光源引起,治疗要两边一边一个灯。 6 巨髎穴 在颧骨下方,与水沟平行。治疗牙痛局部肌肉麻痹。 有动脉,可以下针,但不要太深。 7 地仓穴 手阳明,足阳明,阳跷脉之会。在口角旁。 胃经在脸上走,所以脸都是胃经,青春痘都在胃经上。胃很热,又吃很凶,又再通宵熬夜,痘子就长出来。 8 大迎穴 在下颌处,地仓与颊车中间。 再往下是人迎,水突,气舍,大筋内侧。很少用。 水突较常用,治疗瘰疠,甲状腺肿大,下针时捉住大筋,不要碰到血管,顺着指甲进去,下五分。 9 缺盆穴 在琵琶骨,锁骨正中间,不下针。 再下来是气户,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庭乳根。足阳明胃经顺着大筋内侧下来后与任脉相距四寸的距离。每隔一个肋骨一个穴。 下针时不是直下,要斜刺。在穴位前五分的地方从里面斜刺进去。 10 乳中穴 膺窗,屋翳,乳根是治乳房硬块的地方。 乳中禁针禁灸。 初次喂母乳,奶水很胀,但出不来,先用葱白把乳头涂一下,再用葱背后的毛扎一下,奶水就出来了。效果很好。 乳中不下针,膺窗,乳根都可下,可以丰胸。丰隆也可丰胸。 乳癌之针灸治疗 女人得乳癌,是在哺乳期生气造成奶水积在里面,变成硬块。不治疗可以活十四年。已成岩就不可治,针医无法治。 中医认为奶水就是月经,这个心脏在管。心脏是神明所在,是意志,心情之所在。 奶水就是月经,两点可以证明。 第一,如不怒,月经来时胸胀,等月经来了奶水就会顺着足阳明胃经,冲脉入子宫,卵巢。月经开始排,胸胀会慢慢消失,排完了胸胀也没了。 第二,没月经照样会怀孕,妇女结扎后不会怀孕,但月经会照样来。 所有的癌症都是因过多的营养没有去消导,癌是细胞的增生,实变。 奶水没有排出来,淤积在乳腺管里面,排出来一,吸出来。二,按摩。 产生硬块后用隔姜灸。下针要循经取穴,硬块在哪条经上,就下该经的子母或郄穴,依虚实下针。导引之术就是按经络来下针。 要多按,多揉。心脏管奶水,情志有忧,心脏受伤害,等摸到硬块,更慌更紧张,又更伤心脏,造成恶性循环。 更年期月经停了后,胸部还会制造奶水,要从大便排出来。 有很多经络经过乳房,按经络取舍,在有硬块的地方灸,初期都会好。也要让自己开心。 乳癌从开始发病到化脓,都不会痛。 11. 不容穴 巨阙旁开两寸,不容就是食物不能容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