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杰
贫民
贫民
  • UID2018806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7
  • 社区居民
2145楼#
发布于:2016-02-22 10: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文杰申请签到2016年2月21日《黄帝内经》第16课学习心得

1.24节气
  立春2周以后是雨水,雨水以后春天开始生长。冬行春令,未至而至会产生木克土,所不胜,木反侮金。如果冬天,水气在天空,冬天雨水多,冬行春令,夏天比较干旱。本身春天还很冷,就叫做不及,春行冬令,夏天必大水。该至而不至,产生不及,就会所胜妄行,木所胜,金能胜木,心脏就会受病。如果没有按照节气走,而产生大变。
2.五行之气,五脏与五味,脏象
  气数为5,寒不过5,第6天就好转,热也不过5。植物分为5色和5味。5气入鼻常之在心肺,5味入口,胃里所长养5味,心为夏气,脸上的气色为心脏。缪刺法:孙络上的病在瘀血的地方放血。肺在气为魄,魄为阴,藏于肺,毛为血之余,秋通于肺,肺喜燥金,金主肃杀。肾要收藏,通于冬气,肾为树根,黑色。骨生髓,髓来自于肾。肾为志,志向,记忆,脑为髓海。肝管头发的生长,肾管头发的品质,化疗伤肝。肾其华在发,冬天是肾的王时,冬天动物收藏。肝是阴,魂是阳,肝主筋,筋之余为爪,健康的颜色是青中带微黄。脾脏,是血液的来源,酸太多,影响到脾,太咸会伤到心脏苦太多会影响到肺,一点不是太过,太过影响到被克的脏腑。
 
右边的人迎脉是腑,左边的人迎脉是脏,正常人右边比左边大。难经33难:复脉是阳脉往下走,覆盖了阴脉,内关外隔,阳乘阴位。溢脉则相反
张文杰
贫民
贫民
  • UID2018806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7
  • 社区居民
2146楼#
发布于:2016-02-22 10: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文杰申请签到2016年2月21日《黄帝内经》第16课学习心得

1.24节气
  立春2周以后是雨水,雨水以后春天开始生长。冬行春令,未至而至会产生木克土,所不胜,木反侮金。如果冬天,水气在天空,冬天雨水多,冬行春令,夏天比较干旱。本身春天还很冷,就叫做不及,春行冬令,夏天必大水。该至而不至,产生不及,就会所胜妄行,木所胜,金能胜木,心脏就会受病。如果没有按照节气走,而产生大变。
2.五行之气,五脏与五味,脏象
  气数为5,寒不过5,第6天就好转,热也不过5。植物分为5色和5味。5气入鼻常之在心肺,5味入口,胃里所长养5味,心为夏气,脸上的气色为心脏。缪刺法:孙络上的病在瘀血的地方放血。肺在气为魄,魄为阴,藏于肺,毛为血之余,秋通于肺,肺喜燥金,金主肃杀。肾要收藏,通于冬气,肾为树根,黑色。骨生髓,髓来自于肾。肾为志,志向,记忆,脑为髓海。肝管头发的生长,肾管头发的品质,化疗伤肝。肾其华在发,冬天是肾的王时,冬天动物收藏。肝是阴,魂是阳,肝主筋,筋之余为爪,健康的颜色是青中带微黄。脾脏,是血液的来源,酸太多,影响到脾,太咸会伤到心脏苦太多会影响到肺,一点不是太过,太过影响到被克的脏腑。
 
右边的人迎脉是腑,左边的人迎脉是脏,正常人右边比左边大。难经33难:复脉是阳脉往下走,覆盖了阴脉,内关外隔,阳乘阴位。溢脉则相反
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2147楼#
发布于:2016-02-22 19:05
中医经典魔鬼特8班黄旭红申请签到,2016年02月22日《黄帝内经》第17课心得:
一、六节脏象论: ~右人迎脉管腑,左人迎脉管脏,正常人,右边脉比左边大一点点。 溢脉:外关内格,阴乘阳位。覆脉:内关外格,阳乘阴位。
二、五脏生成篇: 1.肾克心,多吃咸会造成血变粘稠,面色失去光泽;心克肺,多吃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体毛脱落;肺克肝,多吃辛会使筋拘挛而爪枯燥;肝克脾,多吃酸味肌肉萎缩,嘴唇上卷;脾克肾,多吃甜味骨痛发落。 抽筋时可以吃鸡肉,肝克土,所以要实脾,吃甜食,强肺(子能令母实)。 2 .五色对五脏: a 面色如死草青,败血赤,枯草黄,枯骨白,煤炭黑,皆为死症。b 面色如青,赤,黄,白,黑,(有光泽)有生气的色泽。
眼睛:瞳孔小(肾收藏),眼白少,眼珠大的人聪明,反之笨。 3.诸脉皆属于目,诸髓属于脑,诸筋皆属于节(筋都长在关节旁),诸血皆属于心,诸气皆属于肺。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2148楼#
发布于:2016-02-23 00:30
@教官-南京-李宁@助教-中山-吴泳茵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02月22日《黄帝内经》第17课学习心得
五藏生成篇第十
1、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解释为:心气所聚合之处,即为血脉,其表现在外形上为面上之气色,能制抑心脏的是肾脏。肺气所聚合之处,是皮肤,而体毛是其表征,受制于心脏。肝气所聚合之处,在筋上,指甲是其表征,受肺脏之牵制。脾气所聚合之处在肌肉,其表现在唇上,受肝脏的牵制。肾气所聚合之处为骨骼,其发于表在头发上,受制于脾脏。
2、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解释为:人食过咸之食物,会造成血管中的血变黏稠,脉行涩滑,气色失去光泽。若食了过多苦味的食物,则皮肤会变为枯槁,体毛脱落下来。若食过多辛辣的食物,则会造成筋的拘急,指甲枯萎。若食过多酸味的食物,则会呈现肌肉萎缩,嘴唇上卷。若食过多甜味的食物,会造成骨痛而落发。就像好多男子吃太多甜食会秃顶,停食甜食会好转。肾主骨,骨痛者,除了补肾还应该禁甜食。这是饮食不知节制,而造成人体上的病变。破坏的力量永远大于建设的力量。
3、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五藏之气。故见色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炱者死。赤如坏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骨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解释为:所以心喜苦味,肺喜辛味,肝喜酸味,脾喜甘味,肾喜咸味,这是五味应合于五脏,五味之精气造成五臓生气之源也。筋急,甘缓之。肺白可以实脾,子能令母实,多食莲子健肺。若见病人面色如青草一样,是因为肝巳不受酸味之精气,失去功能。以致应入肝之酸味,上升到面上而呈现木之原色,为大凶之死兆。依此类推,病人面色黄如枳实一样,呈现深黄而无光泽,也是死症。若面色出现如煤一样黑而无光,也是死症。若面上出现赤红色如坏血一样的黯色,亦为死症。若出现像枯骨一样没有光泽的灰白色,也是死症。这是病人呈现于脸上的五种死色。但如面色呈青色而光泽鲜艳,此为生也。赤色如鸡冠之鲜红,也是生色。黄色如蟹黄一样的润泽,也是生色。白色如猪油一样的油光,也是生色。黑色时呈现出光亮如羽毛者必生也。以上则是见到病人呈现此五色而知其必生也。
4、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括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藏所生之外荣也。解释为:生于心气,所产生的红色,其外如用白绢裹红色一样。生于肺气,则如用白绢包浅红色一样。生于脾气时,则如以白绢包住括楼实一样,白中带润黄之色也。生于肾的精气,则会出现像用白绢包裹住紫色一样的气色。这是五藏所生出之精气,荣华展现于体外的明显区分。
5、色味当五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解释为:这是五藏之精气,荣华展现于体外的明显区分。色与味和五脏的阙系:白色与辛味相当于肺;红色与苦味相当于心脏;青色与酸味相当于肝臓;黄色与甘味相当于脾臓;黑色与缄味相当于肾。所以皮为白色,血脉为赤色,筋为青色,肉为黄色,骨为黑色。所有的经脉必会于眼目,所有的骨中髓皆入于脑,所有的筋皆附属在关节上,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2149楼#
发布于:2016-02-25 00:17
@教官-南京-李宁@助教-中山-吴泳茵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02月23、24日《黄帝内经》第18、19课学习心得
五藏生成篇第十续
1、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解释:肝经在凌晨1-3行令,是厥阴,主合。人能睡覺是因为血归肝,魂亦固守肝位。血不能归肝引起的失眠分两种:一种是因为肝實,肝里有東西,血进不去肝脏,反逆出來引起的失眠。第二种是因为肝虛。血回流的力量不够,无法进入肝脏引起的失眠。引肝开窍在眼目,肝经络在眼睛的后面,肝血进入眼睛,眼睛才能看東西。眼睛也分;阳症的,视力模糊,眼睛退化。阴症,肝的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看東西是反过来的。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左血右气,所以左眼血重下沉,看出去是水平样横的角度。右眼是气,气是上升的,看出去是水平样竖的角度。当两个眼睛一起看世界的時候就会呈现出三度空间。有前有后。一只眼睛看到的東西是平面的。有的人看東西左右斜,是因为右眼气不平衡造成的。有的人看东西是左右晃动是左眼血不平衡起的。
肝能化浊血为清血,人全身上下因有肝血的灌输,故手能握,足能行,手指能抓重物。人在睡眠的時候,血会大量聚集在肝中,固表之卫气会退出体内。如果此时沒有盖好被子,因而受风,如果风寒入皮中,则以後血液无法透达皮表,皮肤会呈现出麻痹的症状。风寒进入血脉,使血管的伸缩无法自如,则血的運行必生滞,假如是造成足部的血滞,则会有足部冰冷和下肢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和久站沒有关系,是因为风寒进入血脉所至。
心脏喜寒,心脏病人要适当的保持冷点。肺出问题要保暖。头为六阳之首,除了大寒天要带帽子。一般都不需要。
1)通常人在睡觉时,大部份的血会进入肝,魂固守肝位故能眠。肝因能受纳血化浊血为清血,故目清能视;足因能受血之充润故有力而能行;手掌因有血入而能握物,血足且力贯指尖,故手指能抓物有力。因此全身上下都因有血的灌输,而能随心所欲的活动。
2)人于睡眠时,血会大量聚集在肝中,固表之气会退入体中,于此际如果被褥没有盖好因而受风,如果风寒入皮中,则往后血液无法透达皮表,此时会呈现出麻痹的症状;如果风寒进入血脉,使血管的伸缩无法自如,则血行必生滞,如果因此造成足部的血滞,则必生足冷冰的现象。这以上都是因为血无法透速所有的血脉末稍,因而产生的麻痹与足冷症状。
2、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解释:人身有大的经脉俞穴共十二处,为五脏六腑氣血与经络交会之大穴。人身还有三百五十四和小穴,共计三百六十六和穴位。这些穴位都是固表之卫气出入之所在,同时也是病邪进入身体的地方。一旦病邪进入身体,停留在穴位上,穴位会痛這是病在表,可以用针灸促使卫气運行,使病邪离开身体,以免病邪进一步进入体内。
3、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拘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胀,支鬲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解释如下:
1)诊断病情的开始,必须以“五决”为方法规范。要知道病之所在,必须先彻底了解什么是正常状。所谓“五决”者就是“五脉”,也就是五脏之气脉。
2)人之所以有头痛癫痫,因其下焦虚而上焦实,其病因在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严重时病会进入肾脏。
3)目不明视力减退,身体摇晃不止,人晕眩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2150楼#
发布于:2016-02-26 01:04
@教官-南京-李宁@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25日《黄帝内经》第20课学习心得
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朐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当风。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解释:易惊,且喘而虚弱,此名“肺痹”,因血无法灌入胸中产生的,有忽冷忽热之状,其病因在大醉之后强力入房而产生的。病人面色青,脉又如琴弦一样劲急,脉象呈长条状且重按时左右弹出不止,此乃气血不通,积滞于臂部及胸肋位,病名“肝痹”,此因久居寒湿之地,下焦寒且湿,此与疝病同类,病人必腰痛足冷头痛。病人面黄且脉出现大而中虚空的时候,此必气血阻滞停聚少腹内,造成寒气停留,病名为“厥疝”,女人也相同于男人,造成妇科问题,得到此病,必四肢沉重倦怠,乃肇因于大污后当风,风邪入肌肉所致也。凡是病人面黑且脉盛大,按之脉上跳有力又粗大,此必气血停滞于小腹与会阴之所,名曰“肾痹”,此病得之于冷水沐浴后立刻卧床睡觉而致。凡是吾人视五色之变化脉象,如果呈现面色黄眼目发青或面色黄眼目发赤红,面色黄眼目白色,面色黄眼目发黑等等气色时,病人必不死。其因黄为土,色黄胃气犹存之兆也。一旦病人面色青而眼袋赤,面色赤红而眼袋白,面色青而眼袋黑,面色黑而眼袋白,面色赤而眼周围呈青色时,必胃气已绝,故不见黄色,此皆必死之候。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1、青脉长而左右弹表示有积气在心下(胃)这会造成腰疼,脚冰冷,头疼,正常脾脏的脉为缓脉。变大而虚表示有积气,寒气在里面。如果在流汗时风不断的吹进来,风邪就容易流到身体里面。
   只要胃气足病人就不会有生命危险,也有人吃、喝、拉、撒、睡,都正常但脸色发青为灾色,表示有灾难。
   2、黄帝问曰:余闻方土,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泄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泄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赏而胃虚。故曰时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解释:岐伯答道,人体的脑、髓、骨、脉、胆、女人子宫,为受地气之生养而产生的,藏而不泄,名曰奇恒之府。人身之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为阳气所生,是排泄运输为主,不主收藏之功,且又因又受纳五脏肝心脾肺肾所不要的废物,将之排除体外,名曰传化之府。人的肛门如同五藏之外使节,饮水食物必不久居于此。五脏者因其能收藏营养之精华,不使之流出体外,所以人能保持健康,精神良好,因其功能为藏而不泄,故必有一定存量,新的营养进入,原存之营养为人体所消耗,如此代谢交替,正常是满而不过多。人体之六腑,其能一边消化吸收食物,一边把残渣排出体外,故实而永速不满。因此之故,一旦饮水食物自口入,首先会胃中充实而肠中空虚,待食物磨碎后进入小肠,则呈现肠中喷满而胃中空虚,依此规律,故时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3、帝曰:气口何以五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
丁敏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7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0
2151楼#
发布于:2016-02-26 22:24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8班 -丁敏申请签到,2016-02-19《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同样的病治疗方法不同,要根据各地方环境、地域不同来治疗。
上古之人淡泊名利,无欲求,病邪无法深入,生病不用汤药,只需转移情志,加强体力就能抗病邪。而现今人人患得患失,懒于顺从四季节令生长收藏,因此病邪易入人体内,到五脏及骨髓。
治病之要法,细察病人之面色与脉像,不为病情所困惑。此为治法之大要,一旦违反此要法,则必失病情之要。
制造药用之汤液及酿酒最合适的为糯米,因为糯米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完全合于天地四时之顺序。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2152楼#
发布于:2016-02-27 01:05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一、五藏别论篇第十一续
凡是治病,必查问大小便、精神状态与病痛之所在。若病人厌恶针灸治疗者,绝不可与他谈论巧妙的技术。病人不接受医师治疗者,此病必因其无知而终不治,即令医师发于慈悲心为其治疗,亦必无功而返矣。
二、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热中、方位与治病
医师治病时,同样的病,却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有时方法不同,但病人皆会痊愈。那是因为各地方环境不同而造成的。
1、东方:东方之地,乃日出之地,是天地阴阳始生之地,近海岸边,也为鱼盐生产之地。居此之民嗜食鱼类且嗜咸味,人民皆安居此处,且对此食物满足而习惯。鱼类贪物,能使人中焦气热,咸味能使血变粘稠,所以人民因过食鱼类与咸味,造成皮肤黑且纹理粗糙,其所得的病大都是痈疡之类的病症,此际治法直靠针灸,所以针灸的技术就是自东方发展来的。
热中:阴不足,阳有余。吃鱼会热中,因为鱼就是阴不足,阳有余。
2、西方:西域的地方,是出产金属和玉器的地方,砂石居多,是日落之地,也就是天阳地阴收隐之所。人民居在山陵之上,多风吹,土质水份少而坚硬,人民不穿细丝绸做的衣服,穿皮毛之衣而坐在地上。人民喜食肉类与酥酪等物,造成脂肪层较厚,所以邪气自外入侵身体内的病较少,体内发生的病较多,此时治病之药宜用较强烈且带有毒性的汤药内服入体内,是故强烈的毒药皆自西域传来。
西药是毒药,西药进入体内会漫无目标,作用全身而受累。中药很简单,只作用于病变部位。中药的毒药可控,直达患处。发表不能用毒药,治内科病一定会用到毒药。
   3、北方:北部地区,乃天寒地冻之所,天阳地阴所闭藏的地方。地势较高,处处山陵,因日光较少,天寒地冻,人民乐于居住帐棚中,处野地上,而以奶酪油脂类食物较多,人们常因寒气深入体内,面呈现胀满之病,此时必治以艾灸热熏方有效,所以艾灸热熨皆自北方傅来。
4、南方:南方地域是天阳高广,万物茂盛之地,该地区处于水份多且地势低洼之处,土质柔软且湿润,常年多雾及露水,人民食酸味及发酵后之食物较多,所以居民大多出现皮肤纹理细密,皮呈红色之日晒现象,因此多易发生痉挛麻痹的病症,此际较适合使用细针治疗较为妥当,所以世传九针之术,是由南方傅入的。
5、中央:位居中央地区之人民,因地势平坦,湿气适中,物产丰盛,是天地交气最和之地,故物产也多而复杂,人民居此因食物较杂,劳动较少,所以多出现肌肉痿缩、往来寒热之病症,治法就宜用呼吸导引活动四肢等功夫方法,所以导引术及按蹻功夫皆自此生。因而圣人(包括医者)知此因,就混合各地之方术用以治疗,视病人状况各取所宜,所以有出现治疗方法不同,而病却痊愈的现象。故治病时能考虑到病人生活起居、环境状况之酱师,对不同病人施用不同之术,乃是知道治疗方法之高明医师也。
三、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1、论医道
 黄帝问:上古之治病法,其使病人移转情志,加强体力以抗病邪,皆由司祭祀之祝由任之。今世人之治病,服强烈汤药,针灸其外部,有时痊愈有时却不好。
岐伯答道:上古时,人民居住在野兽之间,利用运动来避免寒冷,蛰居阴暗的处所来避暑热。情志内无思虑过劳之状,对外又无求于飞黄腾达之愿,这是生下来就淡泊名利的世界,故病邪无法深入也。若内服强烈之汤药,外则施用针治,实多余也,因此仅由祝由的祭祀祈福即可达到安定心情,病邪退出体外的功效。因病表浅之故,用针轻轻划一下,病人因惊吓阳气即出,病就好了。今世(现代人)则不能如此,人心患得患失,又担心外表不美观,讲求服饰的优质。又因取得生活所需极易,所以懒于顺从四季节令之生长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2153楼#
发布于:2016-02-29 00:42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2月28日《黄帝内经》第23课心得: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续

女人左面为阴,右面为阳,左面部为肝,右面部为肺。在观察病人气色时,如肝的青色一直从左向右边去,是阳上加阳(重阳)。当右部肺的白色一直从右向左边去,是阴上加阴(重阴)。重阴重阳都是病情加重,是阴阳失衡。揆度和奇恒讲的就是分辨阴阳。阴阳要平衡,如同人的皮层,肌肉为阳,肥肉(脂肪)包裹肌肉为阴,皮肤为阳。
脉搏动很盛大时,乃身体发生手足不遂,是表示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脉独盛于寸口,表示阴气已消减了。如果脉独盛于尺,则表示阳气已衰之象,这叫做“孤脉”服形大又中虚空且软弱无力,表示血失不足了。孤脉乃危症,虚脉乃易治之脉。使用“奇恒、揆度”之法,都以手大阴肺经寅时为气行之始,周而复始,一旦气行之处无法通过,则为“逆”,逆盛则必死。只要气血能贯注依时而行,不为病邪所阻,则可生存。自然界由八方吹来的风,依循四季变换而改变方向,如此能周而复始,则万物必生。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如果一旦倒行逆施,则万物受损,伤害无法计较矣,此纶之大要全矣。
虚实脉:虚脉代表体内没有长东西,实脉则有东西。人体病去后,呈现虚的症状。虚脉好治,治病时将实脉治疗为虚脉表示治疗有效。
正常脉:阳脉浮,阴脉沉(表)人体内的阳气会自发抵抗病邪。
独脉:如捏葱管,血不足,脉变大。孤脉:分孤阴脉(只有阴脉)、孤阳脉(只有阳脉)都很危险。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黄帝问;诊断与治疗的要领在何处?
岐伯答道:十二节气与气血变化
    农历一月、二月,天阳之气始变,地阴之气始生,此时人气在肝脏。三月、四月,天阳(天气)已规律运转,地阴(地气)之气向上升,人之气则聚于脾。五月、六月时,天阳之气正盛,地气亦升高,此际人之气聚在头。七月、八月时,阴气开始受损,此时人之气在肺中。九月、十月,阴气开始变冷,地气渐向下行,此时人之气在心脏。十一月、十二月时,寒冷之气与地阴之气合并,此际人之气在肾,就像动物要冬眠,而现在的人就打乱了。
治疗时,要按照四时节气,掌握针刺的深度、力道,如病在皮肤,浅刺即愈,病较重应留针。春夏病在表者下针浅,秋冬病在脏者下针深。病在表者针下至皮毛,病在骨者针下到骨边。下针要恰到好处,不能太过和不及-太过者伤氣血,并把病邪引入体内。不及者病邪无法尽出体外。
所以春季时得病,可用针刺络脉之处及皮肤上肉之交界处,只要浅刺出血即可停止。病势严重的会传入脏中,气者即环绕在针刺部位,不会深入也。夏季得病,则用针刺更细的孙络,微出血即止,病邪就会消除,气血循环就会正常。秋季中病,则须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而刺,全身上下都一致如此,俟病人神色变为正常即停止。冬季得病必深,故刺法必以背部俞穴为主,病势重者针下必深及病处,病轻者,则针下亦浅,用散刺法即可。
四季下针方法
    春到筋,夏到血脉,秋冬下针到骨边。诊断和治疗不要太过或不及,病在浅则治浅,病在深则治深。太过或不及都不好。太过可导致“动”,不及可导致“静”。现代针很细,无论春夏秋冬,下针一般不会乱到气。
    春夏秋冬四季气候不同,各应用之刺法亦殊,医生须遵行此常规所在。如在春季时使用夏季之针刺法,必然不及而伤及元气,结果造成病人血脉混乱,气息欲绝,病邪则因毛孔大张而入侵骨髓,无法痊愈,使病人食欲不振,呼吸会变短促。春季针时如使用秋季之针刺法,则会造成病邪无法尽出,故呈现抽筋痉挛气不下而上逆为咳嗽,病亦不愈,病人会呈现易惊或无事而哭等情志症状。春季时如使用冬季之刺法,则会把病邪引入体内深处附于臓内,造成病人腹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2154楼#
发布于:2016-03-01 01:27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9日《黄帝内经》24课学习心得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续
黄帝问:十二经脉的脉气尽绝时的症状?
岐伯答:1、太阳的脉断掉丧失会出现眼上翻,病目必上翻,角弓反张,手足紧抓不放,面色苍白,此际津液已亡,唯皮毛上有些微尚存,一旦再汗出如油,乃津液尽矣,病人必死,因胃气已绝。
2、少阳经脉之气尽时,病人必有耳聋现象,全身关节松弛无力,眼目怒睁无法闭合,目睛无法转动时,病人必一日半内死亡,死前色会先呈青色再转白色,后死。
3、阳明经脉气尽时,病人会口眼乱动,易受惊吓,胡言乱语,面色发黄,在脉气将尽时会出现一时之盛大,但等到手足麻痹时,也是死亡之时。
4、少阴经脉气尽时,病人脸黑无光,齿龈退缩而生黄垢,腹部膨胀,食不下咽,大小便不通而死亡。
5、太阴经脉气尽时,腹会胀满,呼吸不畅,善于噫气与呕吐,一旦呕吐剧烈时,气必上升,病人脸上会呈现赤色状。如杲呕吐不出秽物积留体内,造成食物不入,大小便不通,终而产生面色黑无光,皮毛呈现干燥枯萎的现象,而直到死。
6、厥阴经脉气尽时,病人中焦发热,喉咙苦干, 多溺而心情烦燥,严重时舌向上卷。睪丸上缩入腹而死。
十二刺法:第一刺,偶刺,治心痹,正面一针后面一针。短刺,治骨痹,哪点痛在骨头上下针直针。
  治病就是分辨阴阳。如青春痘为阳病。阳病好治,阴病(凹进)不好治。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黄帝问:脉的诊断法?
岐伯答:诊脉的时机:一般在清晨日出时为最好,因为此时人初醒乃阴气未起, 阳气聚于体中尚未达于四肢,食物又尚未进入身体,此际经脉最正常且络脉调和,气血最平稳,此可诊出“有过的脉”。如有的人起床前就喝冷水是正确的,说明没有胃病。因冷水进入后,四肢的阳迅速回到胃
赵芳芳
新手
新手
  • UID20183122
  • 粉丝2
  • 关注3
  • 发帖数8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155楼#
发布于:2016-03-01 09: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赵芳芳申请签到2016年2月29日《黄帝内经》第24课学习心得
  • 脚水肿时,下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水道的位置),摇一摇针(所有肿胀的症状都可以摇针),在水道下针会出水(滴漏出来)同时病人的小便量会增加。
  • 当膀胱经(太阳)决断时,病人会出现眼珠向上,人的身体反折(向后弯),面色苍白(胃气、脾气没有了)。皮肤不再出油
  • 少阳经脉决断时,病人有耳聋的现象(虚证而发的症状,而非外界影响引起的实症)
  • 阳明(胃)经脉气尽时,口眼乱动、胡言乱语,回光返照
  • 少阴(肾)脉气绝时,黑色会外散到脸色上,牙龈缩短牙齿显得很长,大小便不通。
  • 太阴脉气绝时,呼吸不畅、呕吐病人脸色发红。
  • 汗法(病在表时)、吐法(肺上方的问题)、下法(脏腑间的病,大便不通等)
  • 厥阴(肝)经脉气尽时,中焦发热、喉咙苦干、严重时舌头上卷,睾丸会上缩。
以上都是十二经脉气绝时大概的描述,还是要从实践中取得经验。


第十七篇:脉要精微论(脉的诊断法)
清晨:阴气未动、阳气未散
人在睡觉时,身体的阴气很盛,手脚为阳,所以身体要盖杯子、四肢可以露在外。
早起的时候喝杯冷水,让四肢的阳归到身体--可以健胃。
或:早起立刻用冷水+一点点海盐+六味地黄丸 也是个保养的良方
灸友59729
会员
会员
  • UID201997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
2156楼#
发布于:2016-03-01 12:56
娄老师,如何加入这个特训班呢?
赵芳芳
新手
新手
  • UID20183122
  • 粉丝2
  • 关注3
  • 发帖数8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157楼#
发布于:2016-03-02 08: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赵芳芳申请签到2016年3月1日《黄帝内经》第25课学习心得
脉要精微论篇

* 脉诊中正常脉:距离关正常是阴1寸(尺)和阳9分(寸),太短则为短脉;太长则为长脉。瘦子脉大,胖子气少脉细。脉变大的时候病会越来越严重。
* 脉动:一呼二至+一吸二至+一停(因为脾土),所以一呼一吸脉动5下。
* 关代表横隔,寸部代表胸部及以上,尺部代表腹部及以下。
* 脉者是气血之居所。脉形呈长状则脉气正常,呈短形如缩状则必病,脉跳很快则必是心烦燥,津液不足之象,脉呈大形表示病重了;如果只有寸脉盛大则表示气向上逆不下;如果尺部盛大则为下腹气胀;脉形如呈断断续续不规则的搏动,则是气(动能)衰弱的表示;脉形呈细小状则为气少状;脉形如呈涩滞状且游转无力,涩脉主心痛;脉如泉水涌出且形大而中空,则表示病况愈沉重,病人必失血色,再如脉呈绵延不断如弦一样的绷紧,病人必死。
* 五脏五色:人脸上的颜色气色代表气。 当一个脏出问题的时候,颜色就会跑到脸上来。如果很鲜红,就是心脏有问题。如果春天看到青色是正常,如果没有看到青色而是白色,就是贼邪。
* 一旦五臓五色之极不正常时,病人必不久于人世
* 红斑性狼疮:脸部有蝴蝶形暗红色斑块并蜕皮,表示心脏有问题。
* 眼神:一旦有神而不持久,或黑白混浊时,表示此人精神已衰矣。眼失神,病人很危险。如果神在形失,则很好治疗。因此人的情志非常重要,多数人是被病痛吓死的。

五脏的功能


* 如果食物过多造成脏负荷过重,则必产生喘息不止,且易受惊恐状,其发声会变得很沉闷且浅,这是中焦部位的湿过盛与食物过多产生于余热混合成中焦热湿之症。
* 人说话的声音细微无力,且整日重复同样的话,这是气已被夺,内臓功能快停止的现象。如见一人,衣衫不整,睡时狂乱状,说话内容极尽污秽,不知羞耻时,此人神明已乱,内脏之神志无法固守于内也。如果饮食入口即出或吐或下,就如同一家宅没有门户保护一样可怕,小便汗液尽出无法扼止,这是膀胱无法固守也。人凡是能守者必生,不能守固者必死。
* 声音洪亮,说明气足;声音很浅没有内发的力量,如果不是小人(气虚),就是说明中满(胃被堵到)。
*  汗尿是同源。冬天不流汗,小便次数比较多,是正常。发汗不停小便过多,就不正常--阳虚。
* 脏气强弱,身体各部位之强弱,端视五臓之强弱。一头部为人精神与智慧所在,如人呈现头歪双目无神,静止不动,此为精神将去矣,非死即痴。胸中肺心是阳气所聚之处,其展现阳气足与不足可在背部察知。如果背驼肩缩,伸展不开状,表示心肺必衰弱矣。腰部为肾臓之外卫,如果病人无法摇转腰部自如,乃肾脏疲惫乏力之兆。膝部是筋所聚之处,一旦膝无法自由屈伸,行路佝偻无力,此为筋无力也。骨是髓的外都,人如无法久立,走路则晃动无法控制方向,乃骨将乏力矣。凡人能得各部位强盛者,必生且长寿。人体各部位一旦失去强壮,则五脏必病,死不远矣。
* 天柱倾,命不久矣。
* 打坐,可以让情志变得最低。慢走是最好的运动。

关格之病

* 人如有与四季节不合之脉或面色出现时,如果呈现太过者必为精强,如果呈现不及状则为气消。正常时为稍有过强壮,而无不足状,此为精,代表健康。如果病人血虚时,应出现不足之色,反见有余之色,则必已大损矣。一旦人体中阴阳不容,互相抗争相隔时,此为死兆。
* 色脉要和,不和则不好。如看到脸色红,但是摸到沉脉。
* 无论是内关外格还是外关内格,都是真脏脉,都是死症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2158楼#
发布于:2016-03-02 08:57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03-1《黄帝内经》第25课心得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续
1、诊脉最好的时机是在清晨日出时最好,因此时的脉最正常,阴气未起,阳气未散,阳气聚体内未达四肢,故此时络脉调和,气血最平稳,这样有助于诊出异常的脉。正常脉象为:阳脉的地方比较表浅,阴脉的地方比较沉一点,脉长为一尺九寸,太短则为短脉;太长则为长脉。脉动:一呼二至,一吸二至,一停(因为脾土),共一呼一吸脉动5下。超过5下为速,不到5下为缓。脉之关部代表横隔,寸部代表胸部及以上,尺部代表腹部及以下。这是正常的脉表示五脏、气色都平和。此可诊出“有过的脉”。诊脉时应察脉之动静,看病人面部气色,查五色知五脏之盛衰,由此决定病人生与死。
2、短脉气病,一个呼吸脉动五次,超过了叫做数,数则心烦。寸脉盛大表示气向上逆不下,尺脉盛大则为下腹气胀,脉形如呈断断续续不规则的搏动,则为气衰弱,脉形呈细小状则为气少状,脉形台呈涩滞状且游转无力,则为心痛,脉形如呈泉水涌出且形大而中空,则表示病况愈沉重,病人必失血色,再如脉呈绵延不断如弦一样的绷紧,病人必死。瘦人脉大,胖子脉小。
3、五脏五色:人脸上的颜色气色代表气。
人的眼神与面上五色,是人气精华之所在。正常的面色应为白绢包着红色,如红如深红必有病。面上正常白色应如鹅毛一样白而有光泽,如像盐一样白而无光就是病色,脸上青色正常时应如玉般润泽,如表的像蓝色一样深必是凶兆,脸色正常黄色如白绢包着雄黄一样润黄,如黄得像泥土黄黯无光就是病色;脸上黑得像黑漆一样有光,为正常,如像黑土样黑且黯然无光,必为凶兆。一旦见到五藏五色之极不正常的人,病人必不久于人世。常人之气色:望诊,春天气色好并带点青色,最好左边带青色。克色:如春天看到白色,贼邪为凶。而人眼之神明其功看世界,故目之神在清且长久,一旦有神而不持久,则此人精神已衰也。
4、五脏的功能是在固守人之生命泉源。脏的两个原则,一是守二是强,故食物过多造成脏负荷过重,则产生喘息不止,其发声沉闷且浅,这是中焦湿过盛与食物过多产生余热混合成中焦热湿之症。如说话声音细微无力,且重复同样的话,为气被夺所致,内脏功能快停止的现象。如见人不知羞耻、胡言乱语,此人神明已乱,内脏之神志无法固守。人凡能守者必生,不能守者必死。
5、身体各部位之强弱,端视五脏之强弱。看人的头、背、腰、膝、骨头,可以看出人的脏气强弱。汗尿同源。饮水入胃,经过三焦,水和残渣到小肠;小肠蒸发水汽到肺,发到体表为汗。如果没有发汗发表,下降到膀胱,二次蒸发,好水到肝,废水排掉。因此夏天汗多少尿,冬天汗少尿多。阳虚则汗出,没有运动就会出汗,用入表的药。一头部为人精神与智慧所在,如人呈现头歪双目无神,静止不动,此为精神将去矣,非死即痴。胸中肺心是阳气所聚之处,其展现阳气足与不足可在背部察知。如果背驼肩缩,伸展不开状,表示心肺必衰弱矣。腰部为肾臓之外卫,如果病人无法摇转腰部自如,乃肾脏疲惫乏力之兆。膝部是筋所聚之处,一旦膝无法自由屈伸,行路佝偻无力,此为筋无力也。骨是髓的外都,人如无法久立,走路则晃动无法控制方向,乃骨将乏力矣。凡人能得各部位强盛者,必生且长寿。人体各部位一旦失去强壮,则五脏必病,死不远矣。
天柱倾,命不久矣。
打坐,可以让情志变得最低。走路是最好的运动。
6、关格之病
人如有与四季节不合之脉或面色出现时,如果呈现太过者必为精强,如果呈现不及状则为气消。正常时为稍有过强壮,而无不足状,此为精,代表健康。如果病人血虚时,应出现不足之色,反见有余之色,则必已大损矣。一旦人体中阴阳不容,互相
丁敏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7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0
2159楼#
发布于:2016-03-02 22:51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9班丁敏申请签到,2016-03-2《黄帝内经》第26课心得脉依四季而产生变化,春季人于此频率必缓和如春暖一样;夏季脉出现强而有力状;秋天脉如秤之尾部一样,稍重按即退状;冬天脉像沉河底之石一样沉,这是正常的状态。一旦节气已变,脉不配合,则知病之所在,二十四节气变化能区分清楚,则可以诊断出病人的死期于何时。至微至妙都在脉与节气之配合,明察方法有规矩,必从阴阳之消长来测定,判断时必依五行之生克来作依归,凡脉能符合四季时节之变化而变化,必为健康长寿之人。治病时有余则泻,不足则补。人之声须与五音相同,面上的气色须合于五行,手上的脉必须合于阴阳之消长。阴气盛易梦如涉大川且不时惊醒,阳气过盛则梦见大火烧身炙热之感。一旦阴阳皆盛时,而会梦两人相杀受伤。上焦气盛梦到空中飞,下焦气盛梦到坠入深谷,人过饱林中施予,如受饥梦取人财物。肺气过盛梦悲哭。腹中短虫较多梦人聚。腹中长蛔虫梦人互殴伤害。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