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友69694
会员
会员
  • UID2020969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
2190楼#
发布于:2015-12-23 15:32
在哪里报名
杨诚
侠客
侠客
  • UID20147989
  • 粉丝10
  • 关注2
  • 发帖数10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191楼#
发布于:2015-12-23 16: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杨诚报到
2015年1223黄帝内经50课心得:
第三十七篇    气厥论

气分寒热,统归于阳,阳看不到,但有动能,感觉到热、感觉到活力、感觉到精神都是阳。看到的是形,生命力是阳。阴都是看得到的、没有生命力的。人有气才有生命力。
厥,气到极点。

1.脏腑寒邪转移时的症状:脏本身属于寒脏,但脏里有阳,这个寒不是极寒,这里说的寒是寒邪,是极寒,是病态。寒脉又细又小。
1)肾脏的寒邪转移到肝,肝脏里会化脓、出现浮肿、呼吸很短等病变。
补南泻北,在强肾时肾寒会去掉,母能令子虚,只有子是实证明时,补母才能令子虚。肝实是病,补肾让肝不实;肝虚不是病。平常肝里没病,补肾时并不能把=令肝虚。
2)脾脏的寒邪转移到肝,就会发生痈肿、筋脉痉挛等病变
3)肝脏的寒邪转移到心,可能精神错乱、脾胃阻塞而饮食不能下行等病变。
4)心脏的寒邪转移到肺,肺里的阳会消损,就造成肺消、即津液进不了肺,即饮一溲二症状,是难治愈的死证。
5)肺脏的寒邪转移到肾,就会造成“涌水”的病变,病人腹部胀满,但按上去并不硬,是软软的。由于水气停留在大肠中,所以行走时能听到腹中肠鸣,好像是口袋里装着水一样,这是水邪泛滥造成的。

2.脏腑热邪转移时的症状:热是脉很速很急。
1)脾脏的热邪转移到肝,就会造成惊恐和鼻出血
2)肝脏的热邪转移到心,就可能造成死亡(心本身是火,现在是火上加油),凶。
3)心脏的热邪转移到肺,则变成膈消病,中膈太热,消渴多饮
4)肺脏的热邪转移到肾,就转变为柔痉病,筋软没有力的现象。
5)肾脏的热邪转移到脾,则脾脏的阴气,甚至造成肠澼病而死亡,凶。即水反侮到土,脾主少腹,脾过热,下痢,胃气无,人不治。
6)胞宫和精室的热邪转移到膀胱,则产生小便不通或尿中带血等症状。
胞宫和精室在少腹,前面是膀胱(水),后面是小肠(火),正常时,膀胱水被小肠火气化向上。女子胞官就是子宫卵巢,男子精室是扁扁平平的。正常时膀胱的热来自小肠,当胞宫(精室)热移到膀胱,说明小肠温度不够,即小肠火不够,所以膀胱水没法气化,小便排不出。胞宫(精室)是血的地方,女子定期排出经血,男子精血被小肠火加热后变成白色进入睾丸然后排出。当寒太盛时,子宫的血和精的血都会进入膀胱,就会尿中带血。
7)膀胱的热邪转移到大肠,使肠道阻滞,大便秘结不通,热邪向上侵犯,造成口腔溃疡。
小肠温度太低,大肠温度低,大便排不出,沼气向上升,造成口腔溃疡。
8)小肠的热邪转移到大肠,可能造成虙瘕即肿瘤或者痔疮等病变。
即小肠冷才会大肠热。正常时大肠金在上,小肠火在下,才会金生水。
9)大肠的热邪转移到胃,胃中有热,出现食欲过于旺盛,虽然吃得多,但身体仍然消瘦,这种病叫“食亦”。
大肠热,还是小肠温度低。
10)胃中的热邪转移到胆,也会造成多食消瘦的“食亦”病。
11)胆中的热邪转移到脑,会使人感到鼻根中辛辣,造成“鼻渊——即鼻中经常流出脓状鼻涕。如果热邪损伤了鼻中的血络,就会造成鼻出血。眼睛看不清。

3.治症时,只要知道寒热就好,用辨证法看出寒热,掌握传变的规律,明确治疗的时机,治病之初。

正常时,小肠是火,小肠与心表里,心是君主之官。
小肠控制整个下焦,胃、大肠、膀胱、都是寒,全靠小肠火的温度。小肠募穴关元可以治疗很多病症。
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互是表里的。脚背是阳之初,所以摸起来是凉的;脚底是阴,所以摸起来是热的。
如果小肠温度低了,即小肠火没了,脚上的热没了,热就会散乱、到处乱跑,会有热邪出现。
第三十八篇    咳论

*五脏六腑都可以令人咳嗽。
正常状态下,肺为天幕,是寒的,为金;心在肺下,是热的,是火。心肺平衡时相互克制、相互牵制。如果太冷或者太冷,就会寒或热过剩。表面上的热都是生于寒。
喉为气海,十二经络都汇在脖子。气有病时都会影响到喉咙.

1.五脏咳嗽:是由于五脏各自在所主的季节感受邪气、发病,转移到肺部而产生咳嗽。重的会造成腹泻和腹痛。如果不是五脏所主季节的咳嗽,就是别的脏腑感受邪气而转移到肺,引起的咳嗽。
1)肺咳:就是肺在秋季感受到邪气发病而产生的咳嗽
【发病症状】咳嗽有声音的同时,气喘、呼吸有声,病情严重时还会咳血。
【发病原因】由于来自内外的寒邪互相结合停留在肺中,成为肺咳。
(1)肺主皮毛,皮毛与肺是内外互相配合的。风寒之邪侵犯人体,往往是皮毛先感受到邪气,而后向内传给与它有密切关系的肺脏,影响肺的功能。
(2)另外,寒冷的饮食进入胃中,寒气会沿着肺的经脉向上到肺中(肺的经脉起点类中焦),则肺也会受到寒气的影响。
2)肝咳:
【发病症状】咳嗽时感到两胁震痛,严重时痛得不能转侧身体,如果转侧就会引起两胁下胀满。
【发病原因】就是肝在春季先感受到邪气,然后再影响到肺,产生的咳嗽。
3)心咳:
【发病症状】咳嗽的时候,病人感到心痛,喉中像有东西梗塞住一样,严重时咽喉部肿胀疼痛而闭塞。
【发病原因】心脏在夏季先感受到邪气,然后再影响到肺,产生的咳嗽。
4)脾咳:
【发病症状】咳嗽时右胁下疼痛,并牵引到肩背部隐隐作痛,严重时肢体不能活动,活动就会使咳嗽加剧
【发病原因】脾脏在长夏先感受到邪气,然后再影响到肺,产生的咳嗽。
5)肾咳:
【发病症状】咳嗽时腰部和背部互相牵引作痛,严重时可能咳出涎水。
【发病原因】肾脏先在冬季感受到邪气,然后再影响到肺,产生的咳嗽。

2.治疗五脏咳:
多取各脏的俞穴治疗,可以是五腧穴,也可以是背腧穴

3.六腑咳嗽:五脏咳嗽,长久不愈,病邪就蔓延转移到六腑。咳嗽时间长才会导致腑咳,所以可以从腑咳推断出最先受病的脏。
1)胃咳:
【发病症状】咳嗽的同时,伴有呕吐,严重时可能吐出蛔虫。
【发病原因】脾咳长久不愈,胃就会受到影响而发病。
2)胆咳:
【发病症状】咳嗽并呕吐胆汁。
【发病原因】肝咳长久不愈,胆就会受到影响而发病。
3)大肠咳:
【发病症状】咳嗽时大便失禁。
【发病原因】肺咳长久不愈,大肠就会受到影响而发病。
4)小肠咳:
【发病症状】咳嗽而多矢气,而且往往是咳嗽即出现矢气。
【发病原因】心咳长久不愈,小肠就会受到影响而发病。
5)膀胱咳:
【发病症状】咳嗽时小便失禁
【发病原因】肾咳长久不愈,膀胱就会受到影响而发病。
6)三焦咳:三焦无所不到
【发病症状】咳嗽的同时又见腹部胀满,没有食欲
【发病原因】六腑各种咳嗽如果长久不愈,都有可能使三焦受到影响而发病。

4.治疗六腑咳:
取各腑的合穴。

5.各种咳嗽均可最终影响到脾胃,并上关于肺,出现咳嗽气逆,鼻涕和痰液多,面部浮肿。如果病人有浮肿,分别取各脏腑经穴进行治疗

6.人有四海
脑为髓海,喉为气海
脑为髓海,冲脉为血海,膻中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来源网络)
郑其赛
侠客
侠客
  • UID20143846
  • 粉丝1
  • 关注3
  • 发帖数12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192楼#
发布于:2015-12-23 17:28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5.12.23黄帝内经50课学习心得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气分寒热,统归于阳,阳看不到,但有动能,感觉到热、感觉到活力、感觉到精神都是阳。看到的是形,生命力是阳。阴都是看得到的、没有生命力的。人有气才有生命力。厥,气到极点。寒移转的路线为:肾→脾→肝→心→肺→肾 形成一个闭环。
黄帝问道:五脏六腑的寒热互相转移的情况是怎样的?岐伯说:肾移寒于脾,则病痈肿和少气呼气很短)补南泻北可以温肾治疗肝虚证。平常肝虚不是病,只有肝实才是病。脾移寒于肝,则痈肿和筋挛。肝移寒于心,则病发狂和胸中隔塞。心移寒于肺,则为肺消;肺消病的症状是饮水一分,小便要排二分,属无法治疗的死证。肺移寒于肾,则为涌水;涌水病的症状是腹部按之不甚坚硬,但因水气留居于大肠,故快走时肠中濯濯鸣响,如皮囊装水样,这是水气之病。脾移热于肝,则病惊骇和鼻衄。肝移热于心,则引起死亡。心移热于肺,日久则为消。肺移热于肾,日久则为柔庢。肾移热于脾,日久渐成虚损;若再患肠澼,日久成为无法治疗的死症。移热于膀胱,则病小便不利和尿血。膀胱移热于小肠,使肠道隔塞,大便不通,热气上行,以至口舌糜烂。小肠移热于大肠,则热结不散,成为伏瘕,或为痔痔。大肠移热于胃,则使人饮食增加而体瘦无力,病称为食亦。胃移热于胆,也叫做食亦。胆移热于脑,则鼻梁内感觉辛辣而成为鼻渊,鼻渊症状,是常鼻流浊涕不止,日久可至鼻中流血,两目不明。以上各种病症,皆由于寒热之气厥逆,在脏腑中互相移传而引起的。

黄帝内经之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

黄帝问道:肺脏有病,都能使人咳嗽,这是什麽道理?岐伯回答说:五脏六腑有病,都能使人咳嗽,不单是肺病如此。黄帝说:请告诉我各种咳嗽的症状。岐伯说:皮毛与肺是配合的,皮毛先感受了外邪,邪气就会影响到肺脏。再由于吃了寒冷的饮食,寒气在胃循着肺脉上于肺,引起肺寒,这样就使内外寒邪相合,停留于肺脏,从而成为肺咳。这是肺咳的情况。至于五脏六腑之咳,是五脏各在其所主的时令受病,并非在肺的主时受病,而是各脏之病传给肺的。
人和自然界是相应的,故五脏在其所主的时令受了寒邪,使能得病,若轻微的,则发生咳嗽,严重的,寒气入里就成为腹泻、腹痛。所以当秋天的时候,肺先受邪;当春天的时候,肝先受邪;当夏天的时候,心先受邪;当长夏太阴主时,脾先受邪;当冬天的时候,肾先受邪。
黄帝道:这些咳嗽怎样鉴别呢?岐伯说:肺咳的症状,咳而气喘,呼吸有声,甚至唾血。心咳的症状,咳则心痛,喉中好象有东西梗塞一样,甚至咽喉肿痛闭塞。肝咳的症状,咳则两侧胁肋下疼痛,甚至痛得不能转侧,转侧则两胁下胀满脑为髓海,喉为气之海,。脾咳的症状,咳则右胁左右待确定?医者右边即患者左边下疼痛,并隐隐然疼痛牵引肩背,甚至不可以动,一动就会使咳嗽加剧。肾咳的症状,咳则腰背互相牵引作痛,甚至咳吐痰涎。
黄帝道:六腑咳嗽的症状如何?是怎样受病的?岐伯说:五脏咳嗽日久不愈,就要传移于六腑。例如脾咳不愈,则胃就受病;胃咳的症状,咳而呕吐,甚至呕出蛔虫。肝咳不愈,则胆就受病,胆咳的症状是咳而呕吐胆汁。(湖北-郑其赛2015.12.23
刘艳娟
新手
新手
  • UID201905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1
2193楼#
发布于:2015-12-23 18: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5122350胕髓病:膝盖酸痛不已,按之更痛,不可触碰,可以在绝骨放血。
病人有往来寒热,身体有小痛,没有大痛,刺至阴。一般在治疟时阴经的井穴不放血,隔天刺它。
发疟口不渴,隔日而作,刺足太阳;口渴隔日发作,刺少阳。温疟的人汗不出,可施五十九刺法。
气厥论:气(阳)分寒热。寒:摸脉又细又小,寸脉细小表示有寒赶快治好,不治好会进入肺。
肾移寒于肝:会化脓,肿,呼吸短促。肝实时,补肾可让肝虚。平时肝没病时,补肾不会让肝虚。母能令子虚——子有实时,利用母去让子虚,只此而已。
脾移寒于肝:肿胀,筋抽动。
肝移寒于心:发狂神乱,东西吃不进去。
心移寒于肺:肺阳消损,肺消(津液进不到肺,喝一碗水,尿出小便两碗),死不治。
肺移寒于肾:肚胀不坚硬,水气会于大肠,走路时会听到咕咕的响声。
脾移热于肝:受惊流鼻血。
肝移热于心:死症。
心移热于肺:中膈太热,造成消渴。
肺移热于肾:筋软无力。
肾移热于脾:水反侮到土,土会散失掉,脾虚掉,过热,脾主少腹马上会下痢,一下痢胃气就没了,死症。
胞移热于膀胱:小肠热不够,胞的热会跑到膀胱里,小便排不出,胞宫是血的地方,血会进入膀胱,所以排出便血。
膀胱移热于小肠:膀胱太冷,小肠的温度下降,使肠受阻大便不通,使人口部糜烂(沼气往上升,所以口腔会糜烂)。
小肠移热于大肠:小肠冷,大肠热,会长肿块。
大肠移热于胃:怎么吃都很瘦,称为“食亦”。
胃移热于胆:也是“食亦”。
胆移热于脑:鼻骨酸痛,流浊涕不止,眼睛视物不清。
欬论篇:小肠是火,小肠与心是表里,小肠控制整个下焦的循环。小肠热没了就会到处移动。
肺咳:肺主皮毛,皮毛受邪,寒进入肺,吃冷的食物进入胃,寒气会从中焦上入肺,造成肺寒,肺内寒而表又寒,则成肺咳。
不按时节受病,是内脏传来的病。人和天地是相互融合的。感受风寒或寒饮生病,轻则咳,重则下痢,有痛症。
肺咳:喘气,咳有声音,严重会咳出血来。
心咳:咳的时候心脏会痛,喉咙好像有物梗阻状,严重会咽肿,喉痛,无法吞咽食物。
肝咳:两胁下痛,严重身体不能转动,胁下胀满。脑部是髓海,喉咙是气之海,气有病会影响到喉咙。
脾咳:右胁下痛,痛引肩背,一动则咳加重。
肾咳:咳时腰背痛,严重时咳涎。
五脏咳很久才会移到腑里去,咳是由内脏先受,脾咳不已,则胃受之,会有吐虫出的症状。肝咳不已,久而传胆,会咳出胆汁。

徐佩凤
贫民
贫民
  • UID2014428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4
2194楼#
发布于:2015-12-23 20: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徐佩凤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3日《黄帝内经》第50课学习心得。1气厥论篇第三十七。五脏六腑之间寒热转换的情况;A肾的寒会转移入肝,肝阳受寒无法运行,会生痈肿及短气。肝的寒气会移入心脏,令人发狂神乱,饮食不入。心的寒转入肺,使肺阳消损,津液不存,必饮—杯水尿出二杯水,死症。肺的寒会移入肾脏,造成病人涌水(“涌水”是重按腹部不坚实,水气客居大肠中,流动快时必肠鸣不已。脾的寒也会移转入肝臟,会造成人体肿胀且筋弯不己。B脾的热转入肝时,则有易惊且流鼻血的症状。肝热若移入心脏,病人必死。心脏的热若移入肺,造成中隔过热,消渴而多饮。肺热若移到肾,就会有筋柔且无力状。若肾热移转至脾脏,脾脏失其运化之职,身体立虚,肠下痢而死。若子宫胞中移热至膀胱,会令人尿血且膀胱胀满。若是膀胱的热转入小肠,必使肠受阻而大便不通,使人口部糜烂。若是小肠的热转入大肠,造成两热相激,血溢脉外,月事不至而瘀阻胞中为症瘕,病巳深。若是大肠的热移转入胃中,令人饮食多而消瘦不已。若是胆的热移入于脑中,会造成病人鼻骨酸痛,流浊涕不止,再渐久出现鼻血的现象,令人视物不明。2咳论篇第三十八。A五臟六腑有病,都会使人咳嗽,并非—定是肺造成的,具体如下:皮肤毛孔内.连于肺,为肺所属,若皮毛感受病邪,必须进入肺中,摄取过多的冷饮入胃中,寒气会自中焦上入肺,造成肺寒,肺内寒而表又寒,邪因而能入肺中,则成肺咳。体内五臟各有受病的季节,非当令时节而生病,必是自他臟传来的,人生存在天地之间,所以五臟之气亦必须按照节气来调理,感受外寒或寒饮则生病。凡轻微者为咳症,严重者为下痢,甚至体痛。秋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肺,春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肝,夏季感受风寒必先伤心,季节交替之土时感受风寒必先伤脾,冬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肾。B五脏之咳的症状:肺咳是咳嗽中有喘息不止,呼吸浊音很重,严重时会咳血出来。心咳时,心会痛,喉中如有物梗阻状,严重时会咽肿,喉痛,无法吞咽食物。肝咳时两胁肋会痛,严重时无法转身,强转则胁下胀满不已。脾咳时会引右胁下痛,隐隐牵引到肩背痛,严重时无法活动,—动则咳嗽加剧。肾咳令人咳时牵引腰背疼痛,严重时咳中带涎。C六腑之咳的症状及自何处受病:五臟久咳不愈,就会移转到肺中,如脾咳不已,久而影响胃。胃咳时咳中兼呕吐,呕吐剧烈时,会有吐虫出的症状。肝咳不已,久而传胆,胆咳时兼吐胆汁之苦水出来。肺咳不已,久而传大肠,大肠咳时会遗漏大便出来。肾咳不已,久传入膀胱,膀胱咳时兼漏小便。诸咳久而不愈,必传入三焦,三焦咳而兼有腹满,没有食欲。六腑皆受气于胃,五脏受咳是因于肺,五脏六腑受咳时共同的症状为咳时鼻涕出,痰多且面部浮肿里气上逆。D治五脏六腑的咳的方法:凡治脏咳,宜取背部该脏的俞穴及四肢上的俞穴。治腑咳,直刺该病经的合穴,面部有浮肿者,宜刺该病变经的经穴。
吴泳茵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195楼#
发布于:2015-12-23 21: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3日《黄帝内经》第50课笔记:
五脏六腑之间寒热的转换:以此来确定该用什么样的药来治病。
寒的移转路线:肾寒移转入肝,肝阳受寒无法运行(生痈肿、短气)。
脾将寒气傅给肝脏(造成人体肿胀且筋挛不已)。
肝寒会移入心脏(令人发狂神乱,饮食不入)。肝会受两个脏的寒移转一个是肾一个是脾。
心上寒入肺,使肺阳消损,津液不存,必饮一杯水尿出二杯水,此必死不治。
肺寒会移入肾脏,造成病人涌水(就是重按腹部不坚实,水气客居大肠中,流动快时必肠呜不已好像皮袋中包着水浆一样的病)。
热的移转路线:脾之热转入肝,有易惊且流鼻血的症状。
(凶)若肝移热至心脏,病人必死。
若心脏移热入肺,造成中膈过热,消渴而多饮。
若肺之热若移至肾,就会有筋柔且无力状。
(凶)若肾之热移转至脾脏,脾脏失其运化之职,身体立虚,肠下痢而死不治。
若子宫胞中移热至膀胱,会令人尿血且膀胱胀满。
若是膀胱之热移转进入小肠,必使肠受阻而大便不通,使人口部糜烂。
若是小肠之热 移转入大肠,造成两热相激,血溢脉外,月事不至而阻胞中为症,病已深。
若是大肠的热移转入胃中,令人饮食多而消瘦不已,名。一旦胃之热移转入胆中,亦名“食亦”。若胆之热移入于脑中,会造成病人鼻骨酸痛, 流浊涕不止矣,再渐久出现鼻血的现象,令人视物不明。以上所有的病症,都是因为经脉之气无法正常运行,发生气逆(气厥)而造成的。
欬(咳)论篇第三十八
咳嗽不一定是肺的问题,是五脏六腑有病的都会使人咳嗽。
皮肤毛孔内连于肺,若皮毛感受病邪,必顺而进入肺中。摄取过多的冷饮入胃中,寒气会自中焦上入肺,造成肺寒。肺内寒而表又受寒,邪因而能入肺中,则成肺咳。
体内五脏各有受病的季节,如不是当令时节而生病,这一定是来自它脏腑的。凡轻微者为咳症,严重者为下痢,甚而体痛。
秋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肺,春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肝,夏季感受风寒必先伤心,季节交替之土时感受风寒必先伤脾,冬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肾。
肺咳的症状是咳嗽中带有喘息不止,呼吸浊音很重,严重时会咳血出来。
心咳的症状是咳嗽时心会痛,喉中如有物梗阻状,严重时会咽肿,喉痛,无法呑咽食物。(喉咙的病是因为脖子属于气之海,一旦气有病,喉咙就出现问题。
肝咳的症状是咳时两胁肋会痛,严重时无法转身,强转则胁下胀满不已。
脾咳的症状是咳时会引右胁下痛,隐牵引到肩背痛,严重时无法活动,一动则咳嗽加剧。
肾咳的症状是令人咳时牵引腰背疼痛,严重时咳中带涎。
咳先入脏但日久以后便入腑。六腑的咳有如下症状:脾咳不已,久而影响胃。
胃咳症状,必咳中兼呕吐,呕吐剧烈时,会有吐虫出的症状。
肝咳不已,久而传胆。
胆咳之症,必咳时兼吐胆汁之苦水出来。
灸友69901
会员
会员
  • UID2020990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2196楼#
发布于:2015-12-23 21:23
如何参加学习培训?
慕利敏
新手
新手
  • UID2015150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7
2197楼#
发布于:2015-12-23 21:50
中医经典特训1班慕利敏申请签到
2015.12.23日内经第50集作业
*身体稍有小痛者,可针足太阳经的至阴穴。凡须针各阴经之井穴时,不可出血,且须隔日一刺,以不伤元气。疟病之人,如不感口渴,且隔日发病者,可剌足太阳之经穴。如口渴又隔日发作者,可针刺足少阳经穴。遇到温疟病人且不得汗出者,可施五十九刺法。
气厥论篇
*五脏六腑之间寒热之转换。
肾之寒会转入肝,肝阳受寒无法运行,必生痈肿及短气。
脾亦将寒气传给肝脏,会使人体肿胀且筋挛不已。
肝之寒会移入心脏,令人发狂神乱,饮食不入。
心之寒如传入肺,使肺阳消损,津液不存,必饮一杯水可尿出二杯水,此必死不治。
肺之寒会移入肾脏,造成病人涌水,就是重按腹部不坚实,水气居于大肠中,流动快时必肠鸣不已,好像皮袋中包着水浆一样的病。
脾热转入肝时,则有易惊且流鼻血的症状。
肝若移热至心脏,病人必死。
心脏若移热入肺,造成中膈过热,消渴而多饮。
肺之热若移至肾,就会有筋柔且无力状。
若肾之热传至脾脏,脾脏失其运化之职,身体立虚,肠下痢而死不治。
若子宫胞中热移至膀胱,会令人尿血且膀胱胀满。
若是膀胱之热进入小肠,必使肠受阻而大便不通,使人口糜烂。
若是小肠之热传入大肠,造成两热相激,血溢脉外,月事不至而瘀阻胞中为症瘕,病已深。
若是大肠之热传入胃中,令人饮食多而消瘦不已。胃之热移转入胆中,亦名“食亦”。
若是胆之热移入于脑中,会造成病人鼻骨酸痛,流浊涕不止矣,渐久出现鼻血的现象,令人视物不明。
上述病症,都是因为经脉之气无法正常运行,发生气逆而造成的。
咳论篇
*咳嗽不一定是肺的问题,五脏六腑有病,都会使人咳嗽,皮肤毛孔内连于肺,为肺所属。若皮毛感受病邪,必顺而进入肺中。摄取过多的冷饮入胃中,寒气会自中焦上入肺,造成肺寒。肺内寒而表又受寒,邪因而能入肺中,则成肺咳。
体内五脏各有受病之季节,非当令时节而生病,必是其他脏传来的。
人生存在天地之间,所以五脏之气亦必须按照节气来调理之,感受外寒或寒饮则生病。凡轻微者咳嗽症,严重者下痢,甚至体痛。
秋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肺,春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肝,夏季感受风寒必先伤心,季节交替之时感受风寒必先伤脾,冬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肾。
*肺咳的症状是咳嗽中带有喘息不止,呼吸浊音很重,严重时会咳血。心咳的症状为,咳时心会痛,喉中如有物梗阻状,严重时会咽肿,喉痛,无法呑咽食物。(脖子属气之海,一旦气有病,必首犯喉咙。)肝咳之症状为咳时两胁肋会痛,严重时无法转身,强转则胁下胀满不已。脾咳之症状为咳时会引右胁下痛,隐隐牵引到肩背痛,严重时无法活动,一动则咳嗽加剧。肾咳之症状为咳时牵引腰背疼痛,严重时咳中带涎。
*五脏久咳不愈,就会移转到腑中。如脾咳不已,久而影响胃。胃咳症状,必咳中兼呕吐,呕吐剧烈时,会有吐虫出的症状。肝咳不已,久而传胆。胆咳之症,必咳时兼吐胆汁之苦水出来。肺咳不已,久而传大肠,大肠咳状,咳时会遗漏大便出来。心咳不已,久必传入小肠,小肠咳症,咳时必兼有放屁症状。肾咳不已,久必传入膀胱,膀胱之咳,咳时兼有遗漏小便。
诸咳久而不愈,必傅入三焦,三焦咳的症状,必咳而兼有腹满,没有食欲。
六腑皆受气于胃,因于肺,故其共同之症状为咳时鼻涕出,痰多且面部浮肿里气上逆。
治疗脏咳嗽,取背部该脏的輸穴和四肢輸穴。治疗腑咳,可直刺该病经的合穴,面部浮肿宜刺病经经穴。
贾英然
新手
新手
  • UID2017545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3
2198楼#
发布于:2015-12-23 22: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英然申请签到
气分寒热,气统归于阳,阳是看不到的神,阴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光有阴没有阳是死人,气厥论是气的极点,寒的转移现象,肾移寒于肝,会化脓会肿,呼吸会很短,补肾温肾能把肾的寒去掉,肾寒去掉肝就不会寒,肝有实症补肾上肝虚,肝没有问题时补肾不会影响到肝,会造成痈肿抽筋,寒移寒于心,会发狂神乱,吃不下东西,心移寒于肺,阳会消损,造成肺消,喝一碗水少两碗,死不治,肺移寒于肾,肚子很涨,但不坚硬,因为水气在大肠,走路快时能听到肚子里的水声,热的转移,脾热入肝,造成
造成惊衄流鼻血,肝移热于心是死症,心移热于肺会消渴,因为中间很热,肺移热于肾,会筋软无力,胞移热于膀胱,代表小肠的热不够,小便会排不出,小便会见血,膀胱移热于小肠,会造成浊气上升,口腔糜烂,小肠移热于大肠,会造成大肠长肿瘤,大肠热移于胃,怎么吃都还是瘦,胆移热于脑,鼻涕会非常浓,是热传遍的现象,传遍会造成鼻子有很多浓血排出来,眼睛会昏眩看不出来,是气厥,咳论,肺主皮毛,皮毛先受气顺经络入肺才是肺咳,寒一种是从表进来的一种是吃生冷的食物胃里的寒气会顺脉入肺,会造成肺寒,也会生咳,五脏按节气产生的咳是按时受病,如果冬天出现夏天的咳就是由内脏产生的咳,肺咳,咳而喘息,有声音会喘气,严重时会咳出血,心咳,咳的同时心脏会痛,喉咙像有东西堵到,严重时会咽肿,肝咳肝在两胁两胁扎会痛,严重时身体转动胁下会涨满,
脾咳,胁下痛,痛引肩背,身体不能转动,动则剧咳,肾咳,会痛引肩背,严重时会咳出痰延,五脏的咳很久不治愈会进入腑,
张兴平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1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2199楼#
发布于:2015-12-23 22:29
中医经典特训一班张兴平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3日黄帝内经五十节学习心得:   如果说病人还有往来寒热,身体还有小痛,不是大痛,可刺膀胱经的井穴。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气,也分寒热,气是归于阳,阳是看不到的,但感觉得到他的动能,热能,他的活力,他的精神。我们因为身上有气所以才有生命力,气绝到了极点叫做厥。
    黄帝问:   五脏六腑之间,寒热相互转移的情况是怎样的?,岐伯说:  肾脏得的寒可以移到肝脏上去,肝脏的寒会移到心脏里去,心脏有寒的时候,他不会进入脾脏,它会移到肺里去。肺里有寒又回到肾脏,当脾脏有寒会移到肝肮,这是寒移转的路线。
    在寒移转的时候会产生什么症状?岐伯说:   肾移寒于肝当肾的寒进入肝脏时,里面会化脓,还会肿,病人会短气,呼吸很短。
     如果脾脏的寒进入肝脏的时候,肝也会肿起来,造成筋会抽动。
    如果肝里的寒移到心脏,就会造成发狂,神乱,饮食吃不下了。
    心如果有寒移入肺,肺的阳会消损叫肺消。就是精液进不了肺了。肺消的症状是喝一碗水,消2碗,这是肺的功能设有了,这病是死症。
    如果肺移寒于肾,式为涌水,涌水病的症状是痛人的腹部胀,但不坚硬,因水气侵犯大肠,走得快时,可听到肠中水咕咕的声音,这就是肺的寒移到肾脏去了。
     脾脏的热会移到肝脏去,会造成受惊,流鼻血。如果是肝移热到心脏,就是死症。
    心移热到肺,就会成为消的病。肺移热于肾,就会成为柔的病,就是筋软没有力。
    如太热它会移动,移到哪里就会产生哪些现象,最凶的就是从脾移热到肝,当肝的移热进入心脏,因心本身就是热,这就是火上加油了。还有个最凶的就是肾移热于脾,本来脾是水,能够制水,所以谓克又是辅助,又是牵制它。如果移到脾里,水反辱到土,脾太热了,土会丧失胃气,脾就虚了。脾主少腹,如脾太热,马上会下痢,一下痢,马上胃气就沒了,这都是死症。
    胞如果移热于膀胱,本来正常的是小肠的热来治膀胱,现在胞移垫至膀胱,表明小肠的温度不够了,这时小便会排不出来。寒太盛时,小便出来可看到血。膀胱移热于小肠,膀胱太冷是小肠的温度下降。这时病人好象感觉有人用手指在住肠子,排大便都排不出来。
     小肠移热于大肠,就是现在小肠冷了,会造成里面会长硬块。大肠的热移于胃,这些都是里寒了,就会造成病人怎么吃都是瘦。如胃移热于胆,也是1吃在多东西都瘦。当胆移热于脑,会造式鼻梁内觉得辛辣而成为鼻渊,日久传变,就会鼻中出血。目喑不明,这是胆逆气上行的缘故。
          咳论篇     第三十八
    黄帝问:  肺脏能使人咳嗽,为什么?岐伯说:   五脏六腑都能使人咳嗽,不单是肺脏能使人咳嗽,因肺主皮毛,如果是肺咳的话,是皮毛先受气,在顺着经络跑到肺里去,这才是肺咳。还有是吃冷的食物,寒气入胃,在从经络上传到肺里去。则会造成肺寒,这也会产生咳。
      平时我们五脏肝,心,脾,肺,肾,络到四季是春,复,长夏,秋,冬这是按照时节来受病,如果不是按照这个时节来受病时,比如春天是肝咳,夏天是心脏咳,秋天是肺咳,冬天是肾脏的咳,结果在夏天看到肾咳,这就是因为节气转挽,而造成的病,而是内脏传出来的,所以人与天地是互相容合的,如果五脏各在它所主的时令中受了寒邪,便能得病,若轻微,就是咳嗽,严重的寒气入里,就成为泄泻,腹痛。
     如秋天时肺先受邪,舂天的时候,肝先受邪,复天的时候,心受邪,当季夏的时候,是脾先受邪,当冬天的时候,是肾先受邪。这是按着四时的节令而产生的咳嗽。
      黄帝问:  那六腑的咳嗽的症状又是怎样的?岐伯说:   五脏咳嗽,是咳很久了,才传移到六腑去的,所以咳是由脏先受,咳很久又沒治好,才会咳到腑上去的,比如脾咳很久了,胃就会受病,胃咳的症状,就会咳的呕吐,厉害的时候,可呕出蛔虫,肝咳久不见好,则胆就要受病,胆咳的症状,咳嗽起来,可吐出苦计。
韩辉
侠客
侠客
  • UID201780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25
2200楼#
发布于:2015-12-23 22: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韩辉申请签到,20151223日《黄帝内经》第50课学习心得:
阴经的井穴一般不放,一般都刺阳经,隔天刺。不口渴,隔日发作,可刺足太阳之经穴。口渴又隔日发作,可刺足少阳之经穴。
第三十七篇  气厥论
气分寒热,气统归于阳,阳看不到,但感觉到的精神、活力都是阳,生命力就是阳。阴是看得到、摸得到的,只有阴是没有生命力的。气到极点是厥。
1、五脏六腑间寒和热的移转:肾脏的寒会移到肝脏,肝脏的寒会移到心脏,心脏的寒会移到肺,肺里有寒会到肾脏。寒会转移。当脾脏有寒的时候,会转入肝脏。
2、寒在移转的时候会产生的症状:当肾脏里的寒进入肝脏的时候会化脓,呼吸短促。温肾的时候,肝就不受寒。母能令子虚,肝很实的时候,补肾可以让肝虚掉。肝很实的时候,才会让肝虚掉,肝病的时候才会有实症。脾脏移到肝脏的时候会臃肿,痉挛,筋抽动。肝脏的寒到心脏会发狂,精神丧失掉,吃不下东西。心脏有寒证会移到肺,肺里的阳会消失掉。肺消就是津液进不了肺。肺里的寒到肾脏,肚子胀但是不坚硬的,是软绵绵的。根据病症选择药物。寒的脉又细又小,正常人寸是阳,尺脉是阴。
3、热的移转:脾脏的热移到肝脏会造成流鼻血,肝脏移热到心脏是实症,心脏移到肺会消渴,肺的热移到肾会造成筋柔,没有力量。脾热移到肝,肾热移到脾都是很严重的。如果移到脾,水会反辱土,脾虚掉,脾主少腹,会没有胃气。小肠是火,膀胱是水。胞在小肠和膀胱的中间。男子的胞很平面,女子胞是子宫。小肠温度不够,膀胱里有寒,小便会排不出来。胞是男人精血的地方,白色的精之前是血。小便出来会看到血。膀胱太冷,是小肠的温度下降。大便排不出来,沼气会往上升,口腔会溃烂。小肠向火,大肠是金。小肠冷掉了,热进入大肠,造成里面长硬块、肿瘤。大肠的热回逆,移于胃,病人怎么吃都会瘦。胃移热于胆,会造成鼻子里面鼻涕很浓,这是热在传变得现象。鼻子会有脏血排出,眼睛会看不清。
要用辩证法去辨五脏的寒热,得知移转的现象,更容易掌握治病的时机。
常态小肠是热的,和心是表里,心是君主之官,小肠管下焦。小肠的募穴关元可治很多病。脚背是冷的,脚底是热的,因为阴和阳是表里。小肠的热会移动。
第三十八篇 咳论
1、五脏六腑有病会使人咳嗽。肺主皮毛,如果是肺咳,皮毛先受邪气,再慢慢跑到经络。寒气从经络和吃冷食均可进来。胃里的寒气顺着脉跑到肺里就会咳。心是火,肺是金,肺如果是寒的,心是热的才会平衡。肺太寒和心太热均不正常。
2、五脏受病,是按照时节的。如果春天干咳,夏天是肾脏的咳,冬天是心脏的咳,就是从别的脏传过来的。轻微的会咳嗽,严重的会下泄,腹痛。春天肝先受邪,夏天心先受邪,秋天肺,冬天肾,这是按照节气的。
3、肺脏的咳,喘息有声音,严重会咳出血来,因为支气管破裂了。
心脏的咳,心脏会痛,喉咙好像有东西堵塞,咽喉肿。
肝咳在两胁肋,严重时无法转身,胸肋会胀满。
喉咙是气之海,气有病都会影响到喉咙。
脾咳,右肋下痛,隐隐牵引到肩背痛,严重时无法活动,身体一动就会越来越严重。
肾咳会腰背痛,严重的时候涎会出来很多。
咳是脏先受,咳很久没还好,才会到腑。久咳会移转到腑,严重的时候会吐虫出来。
贾付民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09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11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201楼#
发布于:2015-12-23 22: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 12月23日作业请审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2015/12/23 50集学习心得:
1、 疟疾放血时不在阴经的井穴上放血,只在阳经的井穴上放血,并且是隔天放一次,避免伤病人的元气。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2、 气属阳,气分寒和热,阳就是生命力,看得到,摸得到的属阴。阴是有形的物质。
3、 母能令子虚,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子实,子有病。如果子没有病,子不实,补母不会令子虚。比如,肝没有病,补肾肝不会虚。

4、  寒气在脏腑之间的转移路径:肾之寒会移转入肝,肝阳受寒无法运行,必生痈肿及短气。脾也会将寒气傅给肝臓,会造成人体肿胀且筋挛不已。肝之寒会移入心脏,令人发狂神乱,饮食不入。心上寒如傅入肺,使肺阳消损,津液不存,必饮一杯水尿出二杯水,此必死不治。肺之寒会移入肾脏,造成病人涌水,所读“涌水”,就是重按腹部不坚实,水气客居大肠中,流动快时必肠呜不已,好像皮袋中包着水浆一样的病。
5、  热在脏腑之间的转移:脾之热转入肝时,则有易惊且流鼻血的症状。肝若移其热至心臓,,病人必死。心臓若移热入肺,造成中膈过热,消渴而多饮。肺之热若移至肾,就会有筋柔且无力状。若肾之热移转至脾臓,脾臓失其运化之职,身体立虚,肠下痢而死不治。若子宫胞中移热至膀胱,会令人尿血且膀胱胀满。若是膀胱之热移转进入小肠,必使肠受阻而大便不通,使人口部糜烂。若是小肠之热移转入大肠,造成两热相激,血溢脉外,月事不至而瘀阻胞中为症瘕矣,病已深。若是大肠之热移转入胃中,令人饮食多而消瘦不已,名之“食亦”。一旦胃之热移转入胆中,亦名“食亦”。若是胆之热移入于脑中,会造成病人鼻骨酸痛,流浊涕不止矣,再渐久出现鼻血的现象,令人视物不明。以上所有的病症,都是因为经脉之气无法正常运行,发生气逆而造成的。
6、 热,摸到脉是又快又速。
咳论篇第三十八:

7、  五臓六腑有病,都会使人咳嗽,并非一定是肺造成的。
8、  皮肤毛孔内连于肺,为肺所属。若皮毛感受病邪,必顺而进入肺中。摄取过多的冷饮入胃中,寒气会自中焦上入肺,造成肺寒。肺内寒而表又受寒,邪因而能入肺中,则成肺咳。
9、  体内五藏各有受病之季节,非当令时节而生病,必是自他臓傅来的。人生存在天地之间,所以五臓之气亦必须按照节气来调理之,感受外寒或寒饮则生病矣。凡轻微者为欬症,严重者为下痢,甚而体痛。秋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肺,春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肝,夏季感受风寒必先伤心,季节交替之土时感受风寒必先伤脾,冬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肾。
10、              肺欬的症状是欬嗽中带有喘息不止,呼吸浊音很重,严重时会欬血出来。心欬的症状为,欬时心会痛,喉中如有物梗阻状,严重时会咽肿,喉痛,无法呑咽食物。肝欬之症状为,欬时两胁肋会痛,严重时无法转身,强转则胁下胀满不已。脾欬之症状,欬时会引右胁下痛,隐隐牵引到肩背痛,严重时无法活动,一动则欬嗽加剧。肾欬之症状,令人欬时牵引腰背疼痛,严重时欬中带涎。
11、      五臓久欬不愈,就会移转到腑中。
李宁
新手
新手
  • UID2014845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6
2202楼#
发布于:2015-12-24 09: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宁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3日《黄帝内经》第50课学习心得:

一、《刺疟篇第三十六》
1.风疟身体小痛,刺至阴。因为脾主肌肉,脾络实,则身痛。
2.疟不渴,隔日发作,刺足太阳;渴并且隔日发作,刺足少阴。
3.温疟汗不出,五十九刺。
注:手足三阴之井穴,不宜刺血。大多时候在阳经井穴刺。

二、《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气统归于阳,指动能,活力,精神,生命力,阳看不到。阴是形,能看的到。气也分寒热。
1.寒的转移
(1)肾移寒于肝:就会化脓,肿呼吸短促。温肾补肾寒能去掉,肝要虚,肝实就要补肾,因为母能令子虚。如果肝没有问题,补肾也很好。
(2)脾移寒于肝:就会肝肿抽筋。
(3)肝移寒于心:人会发狂,精神丧失,吃不下东西。
(4)心移寒于肺:肺阳消损,津液进不去肺就是肺消,喝一杯水会小便两杯水。死症。
(5)肺移寒于肾:肚子胀,腹部软,走路肚子如水袋会响。
注:寒脉都是又细又小。
2.热的转移(五脏)
(1)脾移热于肝:热盛流鼻血。
(2)肝移热于心:火上加火,死症。
(3)心移热于肺:消渴。
(4)肺移热于肾:筋骨痿弱。
(5)肾移热于脾:水反侮到土,脾虚了少腹过热就会下利,下利胃气就没有了。
注:热症脉很快。
3.热的转移(六腑)
(1)胞移热于膀胱:小便便血。胞在小肠和膀胱的中间,是男人的生精处,女人的子宫卵巢。胞是血之所,小肠火如果足够热,会把精血烤热成白色成为精液,会把女人的奶水烤红成经血。如果小肠火够,膀胱的水就被气化,产生热量,膀胱上升尿液到400毫升就靠热力排出。如果小肠热不够,胞的热到膀胱,膀胱水没法气化,胞里的血进去膀胱,就会小便带血。
(2)膀胱移热于小肠:小肠温度不够,膀胱就冷,人就感觉如手指拉扯肠子,大肠的燥气会上升,口腔就会糜烂。
(3)小肠移热于大肠:常态是小肠火在下面烧大肠的金,如果小肠冷了,热到大肠,就会长肿块肿瘤。
(4)大肠移热于胃:怎么吃都瘦。
(5)胃移热于胆:怎么吃都瘦。
(6)胆移热于脑:鼻涕浓不止,鼻子流污血,眼睛看不清。
注:小肠的火很重要,控制下焦的循环。小肠周围是肾水,膀胱水,大肠的食物,都需要小肠火。如果小肠温度不够,热就到处跑,就散乱了。
治症知寒热,知病机,才能知道病的演变。

三、《咳论篇第三十八》
五脏六腑都会让人咳。
1.五脏各以其时受病
肺咳的原因有二,一是皮毛受邪,病从表经上来;二是寒的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则为肺咳。
人与天地相参,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吐。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如春为肝咳,夏为心咳,秋为肺咳,冬为肾咳。如果非其时,夏为肾咳,则难治。
2.五脏之咳
(1)肺咳:喘息有音,严重会咳血。
(2)心咳:咳则心痛,喉咙肿大堵塞有如东西梗在那里。喉部是气之海,十二经络会于此,气病都会影响到喉咙。
(3)肝咳:两胁痛,身体不能转动,转则胀满。
(4)脾咳:咳则右胁下痛,痛引肩背,严重的不能动,动则咳剧烈。
(5)肾咳:咳则肩背相引而痛,严重会痰多。
3.六腑之咳
五脏咳久了没治好就转移到六腑。
(1)脾咳不已,胃受之,胃咳会呕,严重的会吐出长虫。
(2)肝咳不已,胆受之,胆咳会吐出胆汁。
任红超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44
  • 粉丝2
  • 关注2
  • 发帖数227
2203楼#
发布于:2015-12-24 09:33
      不可在动脉原穴冲阳上放血。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任红超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2日49节学习心得补:
4、 疟在足太阴脾经时
症状:没有胃口,喜欢叹息,多寒热汗出,病发的时候会恶心,呕吐停下时,病气已衰,开始治疗
治疗:四肢末梢大督、太白、公孙 有瘀血的地方放血
5、疟在足少阴肾经
   症状:呕吐很重要,寒热并见,热多寒少,喜闭斗户独居,此病不好治
6、疟在足厥阴肝经时
   症状:腰痛,少腹胀满,小便不顺,有便意,恐惧,气不足。
   治疗:在五枢穴附近
 疟的治疗,下针在手关节以下,脚踝裸以下手指头旁边。
7、 肺疟:心寒,上焦会寒,寒很重后就会变热,热时易受惊吓,会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魄不守)
治疗:刺手太阳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
8、心疟:令人心烦,情绪不好,想喝冷水。
   治疗:刺手少阴心经
9、肝疟:脸色发青黑色,叹息不止,看起来死气沉沉。
   治疗:在足厥阴肝经
10、脾疟:病人发寒,腹中痛。
治疗:足太阴脾经
11、肾疟:寒症,腰脊痛,无法扭转腰部且大便不易排出,眼睛会转动,手脚冰冷。
肾主二便
治疗: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
12、胃疟:肚子很饿,吃不下东西,吃东西肚子就会胀满。
治疗: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脾经
13、a、根据寒热治疗:
    热:疟病刚开始身体发热的时候是治疗的时机,如果刺脚背上面的动脉时,一出血,病人马上就不热了,马上冷了。
    寒:当疟病热过了,准备开始冷的时候,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肺经,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b、当疟脉又满又大又急时,是病在背部,刺背俞穴、膀胱经,直接点刺放血,根据胖瘦来决定放血量。
    c、当 疟脉是饱满充实状,针刺背部俞穴,重按有压痛点位置放血。
   d、当脉小很硬很急,在脏阴上面,用灸或是刺井穴放血。
14、治疗原则:
    1、掌握时机,在病未发或病发时治疗。
    2、疟脉不见,但有发冷的现象,可在十指末梢有瘀血、青筋的地方点刺放血;有时会见身上有许多细小的红点,可点刺红点放血。
    3、十二个疟发病时间不同,根据病情判断是在哪个经脉上。
    4、疟发病时,瞬间把它刺好,一刺病衰退,二刺好转,三刺痊愈,如果没好,把舌头翻过来点刺放血,没好,再刺委中、旁边青筋、血丝的地方放血,再加上刺夹脊,找痛点放血。
    5、先问疟先起于哪,先刺。
       如先头痛且沉重,先刺头上百会,额角太阳、瞳子髎;
       如先项背强硬,先刺强硬之位;
       如腰背脊椎部痛,可刺委中:
       如手臂开始痛,可以刺手阳明的指头尖;
       如脚胫不为酸痛,可刺足阳明的指头尖;
    6、风疟之人,在三阳经背后的俞穴放血。
    7、附髓病:关节部位酸痛不已,按之更痛,不可碰触。
       用镵针刺绝骨穴放血。
8、病人往来寒热身体有小痛,刺膀胱经的至阴穴。
在井穴放血治疟,阴经的井穴不放,放阳经的井穴,且是隔天刺,以不伤元气。
9、如果发疟口不渴,隔日又发病,可刺足太阳经。
   如果发疟口渴,隔日又发病,可刺足少阳经。
   如果遇到温疟病人又不出汗,可施五十九刺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任红超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2日50节学习心得:
气厥论
厥:就是到顶到极点的意思。
气分寒热。
气统归于阳,看不到但可以感受到的热、活力、精神、生命力都属于阳。
阴是可以看到摸得到的(形体)。
1、寒移转的现象
      方向      病症
   肾移寒于肝:肝里面会化脓,会肿,会短气呼吸急促;
               肝实时才会想让肝虚,母能令子虚,强肾来让肝虚。
               肝虚时(没有实症),肝正常没有问题,强肾并不能让肝虚
   脾移寒于肝:肝也会肿起来,造成筋也会抽动;
   肝移寒于心:造成发狂神乱,东西吃不下去;
   心移寒于肺:肺阳会消损,津液进不了肺,没有阳,喝一碗水消两碗,死不治;
   肺移寒于肾:造成病人涌水,肚子胀但不坚硬,水气客居于大肠,像水袋一样软绵绵。
寒的脉象是又细有小;寸脉为阳,寸脉是细细小小的就是心寒。
2、热转移的现象:
  脾移热于肝:病人会受惊,六鼻血;
  肝移热于心:死症;
心移热于肺:中隔过热,会消渴,喝水喝得很多;
肺移热于肾:筋挛没有力状;
肾移热于脾:本身脾是土,肾是水,土是克水的,克是辅助牵制,让肾不会不及或太过,现在水反辱到土,肾传热于脾,土太热了,土就会丧失掉,脾就会虚掉,脾管少腹,一受伤过热,马上就会下利,胃气就会没,是不可治的。
热脉象:脉跳得很速很快。
胞移热于膀胱:会看到小便带血,膀胱胀满;
膀胱移热于大肠:肠受阻大便不通(好像有人拉着大肠,不能正常排便),沼气上升,会造成口腔糜烂;
 小肠移热于大肠:小肠冷掉,热传到大肠,造成大肠里面长硬块肿瘤,潜沉在里面;
大肠移热于胃:怎么吃还是瘦,是食亦;
  胃移热于胆:也是食亦;
   胆移热于脑:造成鼻子里面鼻涕浓且流不止,会看到脏血排出,眼睛会昏眩看不清楚。  鼻額:鼻的胫骨。

咳论
五脏六腑有病也会使人咳嗽,不单单是肺。
1、肺咳
       一种是寒气从经上进来造成,肺主皮毛,皮毛先受气,邪气会慢慢进入肺,造成肺咳;一种是吃冷食物造成,胃里面的寒气也会随着脉进入肺,造成肺寒,也会生咳。
    2、五脏是按时节来受病,如果不按时节受病,就是从别的脏传过来的,轻微的就是咳嗽,严重的就会下泻,体痛。秋季感受风寒必先伤肺,春伤肝,夏伤心,长夏伤脾,冬季伤肾。
灸友70350
会员
会员
  • UID2021035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2204楼#
发布于:2015-12-24 16:54
如何报名培训班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