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贫民
贫民
  • UID20175520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28
210楼#
发布于:2015-11-14 00: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李玲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李玲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3号(针灸大成)第9.10课心得
神阙穴是我们人体的大穴,禁针,中风 肠鸣 肠炎用隔盐灸。
我们的肋骨,所谓的心蔽骨,一手按肋骨,一手按神阙。正中间的地方是中脘穴。
神阙穴上一寸是水分,这一寸不同于同身寸,叫上腹寸。
中脘穴到神阙中间点分两段,两边再平分,挨着神阙的那是水分,挨中脘的是建里,水分上去是下脘。水分是治疗水肿的穴道。
我们喝的水为什么不从大便排出来呢?因为水到了胃以后,再到水分这里,水会气化,气化后进入全身,流出来的是汗,小出来的是小便。吃的食物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只有混杂在食物里的水才能进入小肠。,经过小肠很热不断蠕动,食物被吸收,到大肠就剩下残渣跟水。
人体的构造非常的精密,正常人不浪费一滴水,都在循环。水在大肠走的时候,因小肠很热,所以水在大肠时又被气化掉,再回到肺。肺跟大肠是表里,水上来以后就变成了津液。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中医有三种
1.上消,饮百杯还渴
2.中消,食百碗不解饥
3.下消,阳不举
无缘由流鼻血,
14岁以下流鼻血是正常的,发烧之前会流鼻血,热就缓解了,就不会发烧。14岁以上流鼻血才治疗。在水分治疗。
下脘穴,太阳任脉之会,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下脘痛,十二指肠 溃疡  胃的疾病都在这里治疗。痛来自压力,温度,速度。而不是发炎。当有痛产生,压力纾解就好。环境改变,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处方不是杀细菌,而是改变环境。
中脘,胃之募穴。胃病治此。灸就好。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的会穴。用一寸针。
府会中脘,每条经都有一个郄穴。
府: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藏:肝,心,脾,肺,胃

八会:府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檀中
怀孕的呕吐,吃坏食物,印堂痛,肠胃的疾病用中脘。
巨阙:心蔽骨到中脘的中间
上脘:中脘到巨阙间,辅助中脘,胃的络穴
梅花灸,中脘以为中心,左右上下一寸,统治一切胃病。胃出血的时候不灸。巨阙是心脏的募穴。
巨阙关元治疗心脏病,下一寸针,穴位找准,心病治此。
补泻手法:针扎下去,气到了以后,往下推为泻,留豆许。往上提一点为补。
人心下有隔膜,前齐鸠尾穴,后齐十一椎,这就是横隔膜。心脏有问题有穿心痛,背痛澈心,心痛澈背为什么会痛呢?是因为有痰饮,隔膜在这里滑动就会有穿心痛。因为有隔膜在,肠子里的沼气不会上升,还有压挤肝脏的功能。肝脏的血到大肠,跟金木有关,金来输木。两金在压挤肝脏,就会有动能运动。所以肝脏跟大肠是相通的。
鸠尾穴:巨阙上一寸。不可以重击,是练功的大穴。不可灸,可以针。我们身上有很多的黄油,油网来自三焦,这个黄油是膏,来自鸠尾。一寸就到了。
天突:喉咙有个洞,下天突针不直下,会扎到气管。气管中医称十二层楼,一寸针就行。也是不下直针,怕伤到肺。
玉堂穴:天突到鸠尾穴的中间。是足太阳,少阴,手太阳的会穴。气病治此。呼吸短促,气喘在这里治,禁针,可灸。
中庭穴:檀中穴下1.6寸;檀中穴:玉堂下1.5玉堂上去是华盖治疗气喘等气病在这里治疗。禁针,可灸。气病,肺病都可以在檀中穴治疗。
肺痈:化脓痰浓稠,痰成白色泡沫是肺癌。
心三针:天突,巨阙,关元这三个穴位下针,病人的心痛会去掉。治疗背痛澈心,心痛澈背。心肌梗塞,心脏动脉血管,用这三针心痛就好了。心气泻出来,在第十一椎下。
治疗声音沙哑,喉咙肿胀,甲状腺肿大近取穴在天突治疗。
廉泉穴:病人平躺,大拇指尖到的地方是穴。针对着舌根下针。治疗舌强不语。嘴不能讲话,阴维,任脉之会。
承浆穴:喉咙讲不出话来,牙痛也可以在承浆穴治疗。中风流延,不能承浆。下针时张开嘴,针灸都可以。治疗面部中风,中风面孔回正以后我们会扎人中,承浆穴固定。所有蔗糖治疗牙痛。
人中:任脉最后一个穴道。
督脉,诸阳之海。阳气流行后回到督脉。阳经直着走是河流。管生死。督脉跟任脉一样,没有井荣俞经合穴。
长强穴:在尾椎骨和肛门的中间。下针斜刺,气到就可以了。治疗痔疮的根本。
痔疮:1.内痔,先血后便,不痛
2.外痔,先便后血,痛。
长强穴内外痔都治。
外痔用三明针放血,用火罐把淤血吸出来,痛就止住了。最后用枯痔散。长强穴是治疗痔疮的大穴。痔疮放血的时候记得带手套。
腰俞穴:尾椎是三角形的。在尾椎骨上在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是腰俞。治疗月经不来,一般少用
艳丽
会员
会员
  • UID2018551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4
211楼#
发布于:2015-11-14 00: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吉林-艳丽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3日《针灸大成》第9,   10课心得
水分穴
神阙上一寸是水分,因为是治水肿的穴道,所以称为水分,水分是小肠的上口,“主水病,腹坚如鼓”,腹胀大,灸水分,喝水到了胃以后,到了水分的地方,水会气化,气化后进入全身,流出来是汗,小出来的是小便,这是水分开的地方,只有混杂在食物的水才有办法进入小肠,肠鸣、水肿,水分是一个很好的穴道,针和灸通通可以
下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阴任脉之会
治疗腹痛,腹胀,食谷不化,呃逆,腹泻等胃肠病症
中脘穴
中脘穴在脐上四寸,手太阳少阳足阳任脉之会,胃的募穴,中脘是大穴,用的非常多,下针也可以,灸也可以,针一寸就可以。
主治胃痛,腹胀,呃逆,泄泻,黄疸等脾胃病症,癫狂,失眠,脏躁,印堂痛针中脘就可以了,胃有问题的头痛,怀孕中间的恶心想吐,肠胃方面的病都可以针或灸中脘
上脘穴
巨阙跟中脘的中间,是上脘穴,它是落穴,在脐中上5寸
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梅花型,统治一切胃病,只有病人吐血是不要灸,因为吐血时增加温度时,血会增加,外面吐血,里面可能是胃癌
巨阙穴
在脐中上6寸,巨阙是心脏的募穴
主治:胸痛、心痛、心悸等心胸病症、呕吐、腹胀、癫病、神经衰弱等
当心脏病,胸痛,动脉血管堵塞,针巨阙、关元痛就没有了,对任何心脏病都可以,针下去不要太深,一寸左右
补泻手法   心的募穴“得气即泻”
补泻手法:泻:气到了往前推一点就是泻, 补:往上拉一点,提一点,这就是补
鸠尾穴
巨阙上一寸,胸剑结合下一寸,鸠尾穴不可以重击,一打会内出血,是危险穴位,不可以灸,不可针
膻中穴与天突穴
天突在胸骨上窝中央,不能直刺,一寸就可以,天突一个是心脏的募穴,一个是小肠的募穴,天突是气脉经过,气很强,治疗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心肌梗塞,针巨阙,关元,天突,心痛就不痛了,针下痛止
膻中位于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之会,胸闷、胸痛、心烦、咳嗽、心肺部病症,乳少,气会膻中,呼吸短促,气喘气病治此,禁针,用灸,腑会中脘,气会膻中
廉泉穴
在颈部,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对着舌根,不能直刺,1-1.5寸就可以,用针不好灸
廉泉是阴维任脉之会,治舌头的病
承浆穴
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针灸都可以
主治:中风,面部中风,面部中风是脸歪左边或右边,治疗面部中风后,面部回正以后,下针承浆机人中几次,固定住,否则还会歪到另一边
督脉经穴
督脉是所有阳气之会,阳气在流行完全身之后,就会回到督脉,阳气像河流,最后会流到大海,督脉就像个大海
长强穴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是足少阴,少阳之会,这个穴施痔疮的根本
内痔:下针时内痔看不到,外痔时:肿得很大,用三棱针刺它放血,放血时可以用小一点的火罐把痔疮吸住,把脓血抽出来,把痛去掉,痛就是瘀血累计才会有同。
6班-浙江-叶爱国
贫民
贫民
  • UID2014488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
212楼#
发布于:2015-11-14 00: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浙江-叶爱国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3日《针灸大成》第9、10课心得
1:神阙穴就是肚脐,保健大穴,禁针,可以用灸也可用隔姜隔盐灸。中风,肠炎,肠鸣等可灸

    水分:神阙上一寸是水分。针和灸都可。主治水肿,腹泻肠鸣等。
    下脘:在神阙跟中脘的正中间,太阴任脉之会。在胃的下口,为太阴任脉之会。                                     中脘:保健大穴,胃之募穴。因为腑会中脘,所有肠胃病都可用中脘,可针可灸
 巨阙:心之募穴。巨阙,关元对任何心脏病都有效。
   鸠尾:巨阙上一寸是鸠尾,膏之源出于鸠尾。不可重击,可针不可灸。
膻中:两乳正中,又称华盖,璇玑。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之会。呼吸短促,气喘,肺痈吐脓,呕吐涎沫,妇人乳少乳可针可灸。                                    廉泉: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大拇指指尖去压它,指尖所指处就是。舌强不语可用。                         承浆:下颏凹陷处即承浆。
是任脉最后一个穴。中风,面瘫可针可灸。          督脉
督脉是所有阳气之会。阳气在流行完全身之后会回到督脉。阳气就像河流,最后会流到大海,督脉就像个大海。督脉跟任脉同样没有井荣俞经合 。
长强:督脉第一个穴就是长强,足少阴、少阳之会,这个穴是痔疮的根本。在尾椎骨的下方,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长强是痔疮的根本,无谓补泻,引气到就好了。内痔时,是先血后便。外痔,是先便后血。不管内、外痔都可以治疗。
腰俞:在尾椎骨上是三角形,在脊椎交接的地方,位于骶部,当后正中线上。可治月经不来,很少用。
灸友44761
贫民
贫民
  • UID2018476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6
213楼#
发布于:2015-11-14 01: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聂君芝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3日《针灸大成》9.10课学习心得
一.任脉经穴
1.神阙穴:只灸不针,采用隔盐灸,可用于中风,肠炎,肠风等
2.神阙穴上一寸,可用于治疗水肿,一般用灸法,中医有个观念,就是水喝到胃以后,到水分这个地方,水会气化,进入全身,流的是汗,排的是小便,糖尿病中医称“消渴”分别为上消,渴饮百杯不止渴,中消,肚子饿,不断的吃,下消,阳不举,十四岁以下小孩流鼻血正常,不用治疗,这样可以防止他发烧。
3.下脘穴:神阙穴与中脘穴正中间,胃的下口,小肠上口,这地方易发炎,常常会痛
4.中脘穴:胃的募穴,心蔽骨与神阙穴的正中间,下一寸为建里穴,用的较少,中脘既可针,也可灸,此穴用的较多,所有腑病都可用中脘穴治疗,还有一些特殊的治疗,印堂痛,用中脘,胃病产生的头痛,妊娠想吐,胃肠方面都可以用中腕穴治疗。
5.巨阙穴:心的募穴,从这个心蔽骨,两个正中间的地方,就是此穴,可用于诊断治疗心脏方面的疾病,从此穴可以引申出补泻手法,心的募穴,得气即泻,气到了往前推一点就是泻,气到了往上提一点就是补。
巨阙穴与中脘穴之间叫上脘穴,它是络穴,有一个有名的灸法,叫梅花灸,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或梅花型,可治一切胃病,病人吐血时不灸。
6.鸠尾穴:巨阙穴上一寸,为此穴,是一个危险穴位不可灸可针
7.檀中穴与天突穴
天突穴:在颈部前正中线,胸骨上窝处,不能直刺,天突与鸠尾中间是玉堂穴,玉堂下一寸半是檀中穴,玉堂再往上去,和天突穴中间是华盖,华盖和玉堂中间是紫宫,华盖和天突之间是旋叽,这几个穴位平时用之较少,只有檀中,天突会用到,心脏有三针,巨阙,关元,天突,这三针一下去,病人心痛就没了,此三针几乎无所不治。
8.廉泉穴:手握拳,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是穴,这个穴位下针很特殊,针下去时要对着舌根,而不是直刺,就不会伤到食道,此穴主要用针不用灸,可治疗舌强不语。
9.承浆穴:在面部,颌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可治疗中风病人流涎,此穴可用灸法,人中和承浆可用于一些面部中风嘴角歪斜,效果非常好。
二.督脉经穴
1.长强穴: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此穴可以治疗痔疮。
刘本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8451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9
214楼#
发布于:2015-11-14 01: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刘本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3日《针灸大成》9,10课学习心得:
1.神阙穴,是一大穴很好找,神阙禁针,所以用灸、用隔盐灸。
2水分穴:所谓的心蔽骨,一手按肋骨,一手按在神阙,正中间的地方是中脘,中脘跟神阙中间这一点,再取这点跟神阙中间这一点就是水分。正常人,在水分这里分开水,当水不分了,水直接进入小肠,造成肠鸣腹泻、水肿,水分就是一个很好的穴位,针和灸均可以。
水分"主水病.腹坚如鼓"这个腹胀大,水分是一个很好众的地方。
3.下脘穴:下脘正好在神阙跟中脘的正中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阳任脉之会。常有人下脘穴痛.下脘在胃的下口的地方,这下口的地方常常容易发炎。
"痛"是来自压力,压力纾解掉就好。
4.胃之募穴一一中脘穴
中脘穴心蔽骨与神阙的正中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中脘是大穴,用的非常多,有些特殊的治症如印堂痛,胃有向题产生的头痛,妊娠恶心想吐均可以针或灸。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一梅花型、统治一切胃病。病人吐血时不灸,吐血时增加温度会使血量增加。上脘、下脘、建里等是中脘的辅助穴。
人身上有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每一条经都有一个郄穴:指经脉气血曲折汇聚的孔隙。
5,心之募穴一一巨阙穴
巨阙穴在心蔽骨,两个正中间的地方,巨阙是心之幕。一个巨阙,一个关元对任何心脏病都可以、针下去不要太深差不多一寸就好。主要症状叫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是因为痰饮造成的,痰会滑动所以感觉到穿心痛。因为有横膈膜在,会压挤肝脏,将肝脏的血到大肠,金跟木的关系,金来巯木,两金在压挤肝脏,就会有动能运动。所以肝脏的血是跟大肠是通的。在巨阙上面我们可以诊断到心脏的问题。
补泻手法:扎针下去左右转动气到了往上拉一点、提一点就是补,往前推一点就是泻。
6.鸠尾穴,在巨阙上一寸还没到心蔽骨,鸠尾穴不可重击,不可灸.可以针。
7.膻中穴和天突穴
天突穴正好在喉咙那儿有个洞,不可直针,斜进,下一寸就到。下针巨阙、关元、天突这三个穴尤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心肌梗塞。
巨阙心之募穴,关元小肠募穴,天突是气脉经过,这个气很强。针一下去心痛就不痛了。
膻中穴,先找天突,再找鸠尾这两穴正中间是玉堂,玉堂下一寸半是膻中,气会膻中,足太阴少阴手太阴少阳之会。气病治此,呼吸短促.气喘在这里治。但禁针,要用灸的。中庭.玉堂都是膻中的辅助穴。
8·廉泉穴,病人躺在床上,在病人鼻子、嘴唇上,手握拳.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是穴。下针角度特殊要对着舌根,不是直针下,下到一寸、一寸半就够了。廉泉是阴维任脉之会,治舌头病,是近取穴。
9.承浆穴,下嘴唇下凹进去的点就是承浆,舌头强硬不会说话就是廉泉。下针时要开口,嘴巴张开,多数时候用针,这个穴位大部分用在中风,面部中风。
10督脉经穴
1)长强穴,督脉第一个穴,是足少阴、少阳之会,是痔疮的根本。下针时采斜刺,不用太深.一寸左右。内痔时先血后便,不会痛,外痔时先便后血,很痛
长强穴均可治疗。
2)腰俞穴,脊椎骨在尾椎上是成三角形的,在尾椎骨上.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叫腰俞,可治月经不来。

灸友45619
新手
新手
  • UID20185619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55
215楼#
发布于:2015-11-14 02: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孙煜学习分享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孙煜第910课学习分享,申请签到
一、神阙穴
神阙穴,这个大穴很好找,就是我们肚脐的中心。神阙穴是禁针,可以用灸,用隔盐灸,中风、肠炎、肠鸣都可以灸。
二、水分穴
所谓的心蔽骨,也就是我们的肋骨。一手按肋骨,一手按在神阙,正中间的地方是中脘,要这样子找穴。神阙上一寸是水分,那一寸不同于同身寸,叫上腹寸。心蔽骨跟神阙中间是中脘穴,中脘穴下面是建里、下脘、水分。中脘跟神阙的中间这一点,然后再取这一点跟神阙的中间这一点,这一点就叫水分。穴道为什么叫水分,因为是治水肿的穴道,这是中医的观念,饮水,不管是热水、冷水。喝水到了水分这地方,水会气化,气化后进入全身,流出来是汗,小出来的是小便,这是水分开的地方。食物里含有大量的水,饭有水、果汁有水、水果有水,只有混杂在食物的水才有办法进入小肠。这叫正常人。正常人喝再多的水也不会进入小肠,只有混杂食物中的水才有办法进入小肠。
正常人不浪费一滴水,都在循环。这个水在大肠走的时候,因小肠很热,所以水在大肠时又被气化掉。再回到肺。肺跟大肠相表里,这个水上来以后,就是嘴巴的津液。
小肠温度不够,水和大便混在一堆。可用针灸解决,要把小肠温度热回来,病才会好,所以要去管心脏。正常人,在水分这里分开水。当水不分了,水直接进入小肠,造成肠鸣腹泻、水肿,水分就是一个很好的穴道,针或灸都可以。
水分正确的位置应该是小肠的上口。那有水病的话,灸是最好,比针还好。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中医有三种,上消:上消得主要症状,口渴,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喝一杯水小便就是一杯水;中消就是肚子饿,会不断的吃;下消,就是阳不举。
水分,这个穴“主水病,腹坚如鼓”,这个腹胀大,水分是一个很好灸的地方。再有人们说的“鬼击鼻出血”。鬼击的意思就是不明原因的,好像突然被鬼打,突然就流鼻血。中医的观念,小孩十四岁以下,流鼻血这叫做正常,不要去治它。超过十四岁以上,才要去治。小孩子十四岁以下,小孩子天生体能很强,发烧之前一流鼻血,热就纾解掉了。所以会流鼻血的小孩不发高烧!如果流鼻血把它塞住,本来没有高烧,反而高烧出来。
三、下脘穴
下脘正好在神阙跟中脘的正中间。为太阴任脉之会。下脘在胃的下口的位置,这下口的地方常常容易发炎,所以常有人会下脘穴痛的症状。
中医是物理医学,所以中医的观念痛的根本是来自于压力,而不是来自发炎。当痛在产生后,压力纾解掉就好,环境改变掉就好,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处方不是杀细菌,而是改变环境,改变我们的体质,针灸也是一样。知道穴道,可以协助我们做诊断。
四、胃之募穴一中脘
重要的大穴有中脘穴,中脘穴是胃的募穴,胃病治此。下针也可以,灸也可以。针一寸差不多就到了,艾灸的效果会非常好。
《针灸大成》里所写的中脘穴在脐上四寸,不要用同身寸去量,这样量会容易出错。用丈量法腹寸,在心蔽骨(肋骨)与神阙的正中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胃的募穴,《难经》有云:腑会中脘。我们身上有八个会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后面会讲到一个治病法则,叫会郄治疗法。每一条经都有一个郄穴。
中医的脾是把西医的胰脏包含在里面,所有腑的病都在中脘上治,所以用的非常多。中脘是大穴,也用的非常多。比如有些特殊的治症,印堂痛,中脘一针下去病就去掉了,胃有问题产生的头痛。怀孕中间的妊娠恶心想吐,都可以在中脘这治疗,针或灸。只要是肠胃方面的病都可以治,因为腑会中脘。
五、心之募穴—巨阙穴
心蔽骨,就是两边肋骨正中间的地方,叫巨阙,巨阙跟中脘的中间叫上脘。上脘穴是络穴。
针灸里有一个有名的灸法叫梅花灸,是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一梅花型,可以统治一切胃病。只有病人吐血时不要灸,因为吐血时增加温度时,血会增加。外面是吐血,里面可能是胃癌,所以出血的时候,不要去灸。所以上脘、下脘、建里等于是辅助中脘的穴道。一般很少用。
巨阙,是心脏的募穴。一个巨阙、一个关元,在治疗心脏病,胸痛的很厉害的时候,再有动脉血管堵塞,一个肾脏完全没有功能的案例,一下针痛就没有了,就是那么快。对任何心脏病都可以,针下去不要下太深,差不多一寸。
(1)       补泻手法
      心的募穴,“得气即泻”。基本的补泻手法呢有“提豆许”,什么叫“提豆许”,就是这个针扎下去,扎到巨阙上面,我们要泻。一开始先捻针,左转右转气到了以后,往前推一点点,推像绿豆那么大就是泻。什么叫补?往上拉一点,就结束,这就是补。气到了往前推一点就是泻,气到了往上拉一点、提一点,就是补。你往上提的时候,气会在针的下方。你往下刺时,气会往下走。
如果是怀孕的妇人,气会往上冲,会让怀孕的妇人昏倒,可以针下巨阙,为什么提这个,因为还有补合谷,泻三阴交。
按十四经发挥,人心下有膈膜,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这是我们的横膈膜,在我们的身体,肺和心脏中间有一个横膈膜。心脏有问题时,会有穿心痛,膈膜连到后面第十一椎,就是十椎下。我们主要症状叫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就是从前面痛到后面,再从后面痛到前面。为什呢会这样痛呢,是因为痰饮造成的,人一咳嗽痰会在那里来回会滑动,所以会感觉到穿心痛。把痰水一去掉,痛就会消失了。这是巨阙上的一个功能。第二个功能,因有横膈膜在,肠子的食物沼气不会
上升。把隔绝掉了。《黄帝内经》里还说到更多的功能,可以压挤肝脏,将肝脏的血挤压到大肠,金跟木的关系,金来疏木。两金在压挤肝脏,就会有动能运动。所以肝脏的血跟大肠是通的。
所以针灸在巨阙上面可以帮助我们诊断到心脏的问题。
六、鸠尾穴
鸠尾,巨阙再上一寸是鸠尾,鸠尾还不到心蔽骨的位置。鸠尾穴不可以重击,是练功夫的大穴,一打会内出血,是一个危险的穴道。不可灸,只可针。
七、膻中穴与天突穴
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穴道的找法。
先找天突,在喉咙那儿有个洞,不是直接进去,直接进去会扎到气管,不要扎到气管,中医称气管叫重楼,因为它一圈一圈的,有十二根,中医叫十二重楼。不要直针,下一寸就到了,否则一刺就剌到肺,不可以。
先找天突,再找鸩尾,这两个穴道,正中间是玉堂,玉堂下一寸半是膻中。气会膻中。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膻中穴的找法,在两乳头中间,不能只会这个找法,不然女孩子怎么办,如果女病人是 A Cup还没关系,如果是 D Cup 的两乳中间,跑到中脘穴,所以不能靠乳头去找。找到膻中以后,要找中庭穴就很简单,膻中下一寸半,或一寸六,你一摸中间有个凹洞,就是中庭,中几乎用不到。膻中穴就用的多了,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之会。气会膻中,气病治此,呼吸短促,气喘在这里治,但禁针,要用艾灸。
肺痈吐脓,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变少。病人咳了半天,乳汁变少,都在膻中治,因为气会膻中,气是阳,强他的心脏、强他的肺气,效果都很好。肺痈,有两种,一种是里面化脓,化脓的时候,咳出来的是很浓稠的脓。如果咳出来白色泡沫,完全是白的泡沫,那就是肺癌了。气病,都可以在膻中上治。
天突和鸩尾穴中间是玉堂穴,玉堂下来一寸半才是膻中穴。中庭和玉堂都是辅助膻中穴的,没有膻中重要。玉堂再往上去,和天突中间的穴道是华盖,华盖和玉堂中间是紫宫,华盖和天突穴的中间是璇玑。玉堂、华盖、璇玑只要知道位置就可以了,很少用。但膻中穴就要知道了,膻中会经常用到。
天突穴,有心脏三针,心痛,病人躺平后,下针巨阙、关元、天突,这三个穴道下针,病痛会立刻去掉。尤其是在治疗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者是心肌梗塞。巨阙、关元、天突一个是心脏的募穴,一个是小肠的募穴,天突是气脉经过,这个气很强。这三个针下去,心痛就不痛了,一下针病就去了。
下针天突,巨阙,关元,这三个针下去后,这个气会到第十椎下,第十椎下没有穴道,所谓第十椎下,就是第十一椎上,这个气会集中到这边。再下到脊椎骨上面,把气导出来。这是最常用的治疗心脏病的三个穴道,几乎无所不治。上面是天突,中间是心募巨阙、下面是关元——小肠的募穴。
天突呢,在喉咙旁边,甲状腺肿,喉咙肿痛等,都可用近取穴天突来治疗。心与背相控而痛,也就是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这是心脏病。可是在仪器上完全检查不出来,晚上再发,同样的医师同样的器材,当场就死在医师的前面。
八、廉泉穴
廉泉穴的找法,手握拳,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是穴,大拇指指尖去压它,指尖到处是穴。这个穴道下针很特殊的角度,针下去的时候,要对着舌根,而不是直针下,也不会伤到食道,这个穴要下一寸、一寸半就够了,治疗舌强不语用的。这个穴道,大部分是用针,没有用灸:也不好灸。这个廉泉是阴维任脉之会,治舌头的病,因为是近取穴。近取穴的定义是,病发在这边,只要是附近的穴道,都有一定的功能。
九、承浆穴
承浆。下嘴唇与下巴尖之间有一个凹陷处的地方。为什么叫承浆。喝了豆浆、米浆,有了承浆就不会漏出来。反过来,中风的人,如果吃了饭,会流涎,就要下承浆,舌头强硬不会讲话,就是廉泉。这就是廉泉穴的作用。下针的时候,要开口,嘴巴张开来。这个穴,用针,用灸都可以。这个穴道大部分用在面部中风。治疗完面部中风后,面孔回正后,一般来说还会下针承浆及人中。如果针灸效果非常好,治疗完后承浆人中用几次,就好像把它固定住。如果没有扎那个穴道,原本是歪右边,结果治好后隔几天,就歪到左边去。
牙齿痛,许多人牙齿痛,在承浆也可以治。白糖,经过提炼过会变的很小,吃到身体里面,就是酸,如果吃了是蔗糖,蔗糖体积很大,细菌病毒没有办法吃它,而且蔗糖是碱性的。半夜牙痛,拿个蔗糖放进嘴巴,蔗糖是碱性的,放进去后,嘴巴是碱性的就不会痛,因为所有的病毒无法在碱性的环境下生存。所以牙痛,放一般的糖进去,保证更痛,因为你在喂它。但蔗糖就不会痛。任脉到了承浆是最后一个穴道。
十、督脉经穴篇
督脉是所有阳气之会。阳气在流行完全身之后.就会回到督脉。督脉跟任脉一样,没有井荣俞经合。要知任督二脉之功,先将四门关闭,耳、目、口、鼻先闭起来。
(1)长强穴(主治痔疮)
督脉第一个穴道是长强穴,是足少阴、少阳之会,这个穴是痔疮的根本。长强穴的找法,让病人躺在床上,在尾
骨的下方,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长强穴下针的时候,采斜刺。长强穴,无谓补泻,引气到就好了,下针不用太深,一寸左右。主要是治痔疮。痔分两种,一种是内痔、一种是外痔。内痔时,中医定义它,是先血后便。长强穴,不管内、外痔都可以治疗。痔疮是个非常好的治症,不管是针、灸或中药。其实很好治。下针时内痔看不到,外痔时,肿得很大,用三棱针来刺它放血,放血时,可以用小一点的火罐把痔疮吸住,把脓血抽出来,把痛去掉,痛就是瘀血累积才会有痛。很多穴道都可以治痔疮。长强是个大穴,内痔效果也是很好。
1)腰俞穴督脉第二个穴道叫腰俞,脊椎骨在尾椎上是成三角形的,在尾椎骨上,在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我们叫腰俞。腰俞可治月经不来,有非常多的穴道可以治月经不顺,不一定要在腰俞治,很少用。
林晶
侠客
侠客
  • UID201868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16楼#
发布于:2015-11-14 07: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3日《针灸大成》第9,10课心得。
 
1.任脉经穴(接昨天)
 
6)神阙穴
定位:肚脐。
用法:禁针。用灸,隔盐灸。
功用:中风、肠炎、肠鸣都可以。
 
7)水分穴
定位:通过上腹寸取穴(不用同身寸)。心蔽骨(上腹两肋骨联合处)与神阙连线中点是中脘穴,中脘穴下面是建里、下脘、水分。先取中脘穴与神阙中点,为下脘。下脘与中脘之间的中点是建立,下脘与神阙之间的中点即为水分。
用法:水分是小肠的上口,有水病的话,灸是最好,比针还好。
功用:治水肿,主水病如腹坚如鼓,糖尿病,没有原因的鼻出血(适用于14岁以上人群)。
治疗原理:水分是水分开的地方。喝的水到了胃后(即水分的位置),水会气化,气化后进入全身,流出来是汗,排出来是小便。食物里面含有大量的水,饭有水、果汁有水、水果有水,所以只有混杂在食物里的水才能进入小肠,这是正常人,正常人喝再多水也不会进入小肠。食物到小肠后,小肠不断的蠕动并用热去煮食和吸收,进入大肠时剩下残渣和水,水经过大肠时,因小肠的热而被气化,回到肺,肺和大肠相表里,水上来后就变成了口中津液。 如果小肠温度不够,水和大便混在一堆,可用针灸把小肠的温度热回来,所以治疗时可以从心脏着手。正常人,在水分这里分开水,当水不分了,直接进入小肠,造成肠鸣腹泻、水肿,就可针或灸水分来治疗。

 8)下脘穴
定位:神阙和中脘连线中点。胃的下口(幽门)、小肠的上口。
用法:针灸
功用:下脘穴痛。
治疗原理:痛是来自压力,而不是来自发炎。当有痛在那产生后,压力纾解掉就好,环境改变掉就好。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处方不是杀细菌,而是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它就没办法生存了。
补充:下脘与中脘中点是建里穴,这些穴道其实穴性都差不多,都很少用。

9)中脘穴
定位:心蔽骨与神阙连线中点。
用法:腑会中脘,胃之募穴,胃病治此。下针也可以,灸也可以。针一寸差不多就到了,灸的效果非常好。
功用:印堂痛,胃病产生的头痛,妊娠恶心呕吐,肠胃方面任何疾病。因为腑会中脘,所以可治一切腑的通病。
补充:八会穴包含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等,八会穴涉及会郄治疗法,每一条经都有一个郄穴。身上每一个腑,包含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子宫、胞户,所有腑的病通通在中脘上治,所以临床用的非常多。

10)巨阙穴
定位:心蔽骨与中脘连线中点。
用法:针下去不要太深,差不多一寸。心的募穴,得气即泻。
功用:任何心脏病都可以用巨阙、关元联用治疗。
补充1:巨阙穴为心脏的募穴。
补充2:巨阙跟中脘的中间是上脘,上脘穴是络穴。梅花灸就是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一梅花型,统治一切胃病,所以上脘、下脘、建里是辅助中脘的穴道。但病人吐血时不要灸,因为吐血时增加温度血会增加。
补充3:最基本的补泻手法是“留豆许”,比如针扎下去,扎到巨阙上面,需要泻,先捻针,左转右转,气到后,往前推一点点,推像绿豆那么大就是泻;而往上拉一点,就结束就是补。往上提的时候气会在针的下方,往下刺时气会往下走。 如果是怀孕的妇人,气会往上冲,会让怀孕的妇人昏倒。
补充4:人心下有膈膜,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心脏有问题时,会有穿心痛(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就是从前面痛到后面,再从后面痛到前面。痛因是痰饮,痰在会滑动所致。
补充5:人因有横膈膜在,肠子的食物沼气不会上升。横膈膜还可以压挤肝脏,将肝脏的血挤到大肠,所以肝脏的血跟大肠是通的,西医发现肝脏的癌转到大肠,实际上就是这边有一条血管,而全身上下只有这一条血管没有瓣膜,允许血来回流通。

11)鸠尾穴
定位:巨阙再上一寸,还没有到心蔽骨。
用法:不可灸,可以针。
功用:鸠尾穴不可以重击,是练功夫的大穴,一打会内出血,是一个危险的穴道。
补充:我们身上很多黄油,身上很多的油网就是三焦,这个黄油就是膏,膏的源头来自鸠尾。

12)天突穴
定位:左右锁骨内侧凹陷处。
用法:不要直针,下一寸就到了,不然容易剌到肺。
功用:甲状腺肿,喉咙肿痛等。

13)膻中穴
定位:先找天突,再找鸩尾,这两个穴道连线中点是玉堂,玉堂下一寸半就是膻中。
用法:禁针,用灸。
功用:治呼吸短促、气喘,肺痈吐脓,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变少。因为气会膻中,气是阳,强心脏、强肺气,效果都很好。
补充1:膻中穴,为气会膻中。
补充2:膻中下一寸半,摸起来中间有个凹洞,就是中庭,中庭和玉堂都是辅助膻中穴的。玉堂再往上去,和天突中间的穴道是华盖。华盖和玉堂中间是紫宫。华盖和天突穴的中间是璇玑。这些穴道只要知道其位置,临床很少用。
补充3:心脏三针:病人躺平后,下针巨阙、关元、天突,治疗病人心痛,尤其是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者是心肌梗塞。一个是心脏的募穴,一个是小肠的募穴,而天突气脉经过,气很强,三个针下去,心气泻,病痛除。

14)廉泉穴
定位:喉结上方,用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后指尖到处是穴。
用法:要对着舌根下针,而不是直针下,才不伤食道,下一寸、一寸半就够了。用针,不用灸。
功用:中风,舌强不语,手握拳,治舌头疾病。
补充1:廉泉是阴维任脉之会,属近取穴。
补充2:近取穴的定义是病发附近的穴道。

15)承浆穴
定位:正中下嘴唇下巴上凹进去这个点。
用法:下针的时候,嘴巴要张开。用针、用灸都可。
功用:中风流涎,舌头强硬,面瘫,牙齿痛。
补充:半夜牙齿痛,用蔗糖放进嘴巴,蔗糖是碱性的,嘴巴是碱性的就不会痛了,因为所有的病毒无法在碱性的环境下生存。

2.督脉经穴
督脉是所有阳气之会。阳气在流行全身之后就会回到督脉。督脉为所有阳气之海。督脉和任脉一样,没有井荣俞经合。
要知任督二脉之功,先将四门关闭:耳、目、口、鼻。

1)长强穴
足少阴、少阳之会
定位:让病人面朝下躺在床上,在尾椎骨的下方,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
用法:下针的时候采斜刺,无谓补泻,引气到就好了,下针不用太深,一寸左右。外痔时用三棱针来刺放血,放血时可以用小的火罐把痔疮吸住,抽出脓血去痛(瘀血累积才会有痛)。
功用:主治痔疮,内外痔都可。
补充:中医定义内痔,是先血后便,不会痛。外痔,是先便后血,会很痛。

2)腰俞穴
定位:尾椎骨上,与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
功用:治月经不来,此穴临床很少用。
灸友王锡兰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6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2
217楼#
发布于:2015-11-14 08: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王锡兰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3日《针灸大成》9、10课心得:任脉起于小腹内,出于会阴,共24穴,上节我们学了会阴一曲骨一中极一关元一石门一气海一阴交一神阙,这一节我们学习了一,水分穴,它在中脘与神阙连线正中点,在脐上一寸,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它可针可灸。从中我们了解了我们正常人,每再多水也不会进入小肠,主要在水分穴分解了,而饮食,食物中的水进入小肠,小肠利用热能,腐熟食物,并不断蠕动,将精化物吸收,把食物残渣推进大肠。糖尿病,它又叫消渴,又可分上消,主要有口渴欲饮,但饮再多水也不解渴;中消,多食易饥,饥而欲
食;下消,表现为尿多,尿甜,尿有白泡,甚则阳事不举。如果小孩在14岁之前,偶流鼻血,不用治疗,它可让小孩不易发烧。
二下脘穴,在神阙与中脘正中间,为太阴任脉之会,即胃的下口,现代指的胃的幽门部,它易发炎,并个疼痛,它的疼痛主要来源压力,而非发炎。
三,中脘穴,胃之募穴,在剑突与神阙连线的正中点,主治胃痛,呕吐,吐酸,腹胀等。
四,巨阙穴,为心之募穴,针刺不宜过深,防伤内脏,也可灸,主治心痛,心慌之症。
五,鸠尾穴,在巨阙上一寸,主治心胸痛,反胃,腹胀等,但此穴也不宜直刺,深刺,防伤内脏,须向下斜刺,可炙。
六,天突,在胸骨上窝的正中,不宜直针,可灸,可治咳嗽,气喘。
七,廉泉,在喉后上方,舌骨下凹陷处,可灸,可针,但不留针。主治流口水,舌强不语,声音嘶哑,舌肿舌痛。
八承浆,在下颏唇沟中间,斜刺,也可灸,主要治疗流口水,牙痛。
督脉,在后
正中,它起于长强穴,在尾骨尖与肛门的中间,为督脉的络穴,主要治疗痔疮,腰痛等。
赵菲
新手
新手
  • UID20186663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81
218楼#
发布于:2015-11-14 10: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赵菲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3日《针灸大成》第9、10课学习心得
(接上次课)
二、任脉穴位
8.神阙穴
   在肚脐正中。禁针。因此穴很脏,所以传说针后不能大便,一坐下就容易在马桶上死掉。多用隔盐灸。(中风、长鸣、肠炎)
9.水分穴
  脐中上1寸。
  主要治疗水肿,以及由水肿导致的各种各样疾病。针、灸都可以。灸最好。
  人喝水后,喝进的水到水分穴气化,变成汗和小便排出体外,不会进入小肠;夹杂在食物中的水则可以进入小肠。小肠很热会不断蠕动,所以食物在小肠里消化,到大肠只剩下残渣和水。水在走大肠的时候因为小肠很热,又被气化,回到肺,肺与大肠相表里,水变成津液。小肠温度不够,水和大便就混在一起。提高小肠的温度,去管心脏。正常人在水分穴处水可以分开,如果水不能分开了,水就会进入小肠,造成肠鸣、腹泻、水肿,针刺水分穴即可。
  腹胀、不明原因的流鼻血(14岁以下)都可以应用治疗。
10.下脘穴
   脐中上2寸。
主要治疗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等疾病。
下脘穴是胃的下口,容易发炎。
11.建里穴
脐中上3寸。
主要治疗胃痛、呕吐、腹胀等疾病。可针、灸。
12.中脘穴-胃募穴
脐中上4寸。
治疗一切胃病、肠病。是胃的募穴。取一寸进入,可灸。
八会穴之一:腑会中脘。“会郄治疗法”常用到此穴。
13.上脘穴
 脐中上5寸。
治疗胃部疾病。可针、可灸。
梅花灸:以中脘为中心上下左右各一寸,进行隔姜灸。
14.巨阙穴-心募穴
 任何心脏病都有疗效。
 补泻手法:泻:气至后往下插。补:气至后往上拉。
15.鸠尾穴
 巨阙上一寸。不可灸可针。
 膏之原。
16.膻中穴-心包募穴
 天突跟鸠尾连线的中点。
治疗胸、乳腺疾病和心脏疾病。
“心三针”-巨阙、关元、天突。心绞痛强痛。
17.天突穴
  胸骨上窝中央。
  治疗咳嗽、气喘、甲状腺肿大等疾病。
18.廉泉穴
  舌骨上缘凹陷处。
  针刺时将大拇指按压在上颌处,对着舌根斜刺。
  治疗舌下肿痛,舌强不语。
19.承浆穴
  颌唇沟正中央。治疗压痛、面瘫等疾病。
  面部中风、面口回正时“承浆、人中”穴针刺。
三、督脉穴
  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
1.  长强穴
尾骨下与肛门中间。
治疗痔疮的根本大穴。痔疮分为内痔和外痔。内痔:先血后便;外痔:先便
后血。(多用三棱针点刺,用罐抽脓血。)
苹果肌
新手
新手
  • UID2018572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5
219楼#
发布于:2015-11-14 10: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黄萍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3日《针灸大成》第9,10课心得。
一、任脉经穴

6神阙穴
肚脐禁针。灸,隔盐灸。对于中风、肠炎、肠鸣都可以

7水分穴神阙穴上一寸,通过上腹寸取穴(不用同身寸)。心蔽骨(上腹两肋骨联合处)与神阙连线中点是中脘穴,中脘穴下面是建里、下脘、水分。
水分是水分开的地方。喝的水到了胃后(即水分的位置),水会气化,气化后进入全身,流出来是汗,排出来是小便。食物里面含有大量的水,饭有水、果汁有水、水果有水,所以只有混杂在食物里的水才能进入小肠,这是正常人,正常人喝再多水也不会进入小肠。食物到小肠后,小肠不断的蠕动并用热去煮食和吸收,进入大肠时剩下残渣和水,水经过大肠时,因小肠的热而被气化,回到肺,肺和大肠相表里,水上来后就变成了口中津液。 用法:水分是小肠的上口,有水病的话,灸是最好,比针还好。

如果小肠温度不够,水和大便混在一堆,可用针灸把小肠的温度热回来,所以治疗时可以从心脏着手。正常人,在水分这里分开水,当水不分了,直接进入小肠,造成肠鸣腹泻、水肿,就可针或灸水分来治疗。
可治糖尿病及鼻子出血。

8下脘穴神阙和中脘连线中点。胃的下口(幽门)、小肠的上口。可以治下脘穴痛。
痛是来自压力,而不是来自发炎。当有痛在那产生后,压力纾解掉就好,环境改变掉就好。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处方不是杀细菌,而是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它就没办法生存了。

9中脘穴心蔽骨与神阙连线中点。
腑会中脘,胃之募穴,胃病治此。下针也可以,灸也可以。针一寸差不多就到了,灸的效果非常好。 印堂痛,胃病产生的头痛,妊娠恶心呕吐,肠胃方面任何疾病。因为腑会中脘,所以可治一切腑的通病。
补充:八会穴包含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等,八会穴涉及会郄治疗法,每一条经都有一个郄穴。身上每一个腑,包含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子宫、胞户,所有腑的病通通在中脘上治,所以临床用的非常多。

10、巨阙穴为心脏的募穴。心蔽骨与中脘连线中点。任何心脏病都可以用巨阙、关元联用治疗。一个巨阙,一个关元,可以治一切的心脏病
针下去不要太深,差不多一寸。
巨阙跟中脘的中间是上脘,上脘穴是络穴。梅花灸就是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一梅花型,统治一切胃病,所以上脘、下脘、建里是辅助中脘的穴道。但病人吐血时不要灸,因为吐血时增加温度血会增加。
人因有横膈膜在,肠子的食物沼气不会上升。横膈膜还可以压挤肝脏,将肝脏的血挤到大肠,所以肝脏的血跟大肠是通的,西医发现肝脏的癌转到大肠,实际上就是这边有一条血管,而全身上下只有这一条血管没有瓣膜,允许血来回流通。

11、鸠尾穴巨阙再上一寸,还没有到心蔽骨。不可灸,可以针。
鸠尾穴不可以重击,是练功夫的大穴,一打会内出血,是一个危险的穴道。
补充:我们身上很多黄油,身上很多的油网就是三焦,这个黄油就是膏,膏的源头来自鸠尾。

12天突穴左右锁骨内侧凹陷处。不要直针,下一寸就到了,不然容易剌到肺。
可以治疗甲状腺肿,喉咙肿痛等。

13膻中穴,在两乳头中间:先找天突,再找鸩尾,这两个穴道连线中点是玉堂,玉堂下一寸半就是膻中。禁针,用灸。
治呼吸短促、气喘,肺痈吐脓,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变少。因为气会膻中,气是阳,强心脏、强肺气,效果都很好。

14廉泉穴:在喉结上方,用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后指尖到处是穴。
要对着舌根下针,而不是直针下,才不伤食道,下一寸、一寸半就够了。用针,不用灸。
中风,舌强不语,手握拳,治舌头疾病。

15承浆穴正中下嘴唇下巴上凹进去这个点。下针的时候,嘴巴要张开。用针、用灸都可。
可以治疗中风流涎,舌头强硬,面瘫,牙齿痛。
另外:半夜牙齿痛,用蔗糖放进嘴巴,蔗糖是碱性的,嘴巴是碱性的就不会痛了,因为所有的病毒无法在碱性的环境下生存。过去很多方法最好。

二、督脉经穴
督脉是所有阳气之会。督脉像大海,阳气在流行全身之后就会回到督脉。督脉和任脉一样,没有井荣俞经合。
要知任督二脉之功,先将四门关闭:耳、目、口、鼻。

1长强穴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主治痔疮,内外痔都可中医定义内痔,是先血后便,不会痛。外痔,是先便后血,会很痛
足少阴、少阳之会让病人面朝下躺在床上,在尾椎骨的下方
下针的时候采斜刺,无谓补泻,引气到就好了,下针不用太深,一寸左右。外痔时用三棱针来刺放血,放血时可以用小的火罐把痔疮吸住,抽出脓血去痛(瘀血累积才会有痛)。

2腰俞穴尾椎骨上,与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
可以治月经不来,此穴临床很少用。
黄玲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200
220楼#
发布于:2015-11-14 11:33
签到
吴旭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189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6
221楼#
发布于:2015-11-14 13: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六班-成都-吴旭萍请申签2015.11.13《针灸大成》11.12课学习心得。督脉上的命门穴:位于肚脐的正对面第十四椎下。用于巨力头痛。针和灸都可以,命门是生命之门。命门下两寸是阳关,在第十六椎下,用于腰疼,针和灸都可以。脊中,位于脾第十一椎下,脾的正后方,用于黄疸,便血。下针。背部,两肩胛骨直线的中间是第七椎,筋缩位于第九椎下,全身的筋走肝管,用于抽筋,抽搐,癫痫,癫狂等,针,灸都可以。癫痫狂的用眼诊法:眼睛中间横直线平分,1.直线上起鸡爪样的红丝,易治。2。上,下起红丝难治。3。线下起红丝,不治。癫痫狂的病人几乎都便秘。至阳,位于第七椎下,第七椎是血会的地方,帮助 诊断用的第七椎和第九椎的中间是消渴穴。第六椎下是灵台穴,是帮助诊断用的,灵台用压疼感的时候,诊断有血症,禁针。第五椎下是神道穴,任何的心脏病在神道穴都有压痛感,用于诊断。第四椎无穴道。第三椎下是身柱穴,第三椎骨坏掉病人瘫痪无法治疗。灸身柱穴对身体非常好,对小孩的生长有好处。,用隔姜灸。大椎在第一胸椎之上,用于发烧感冒,大椎穴是大穴。陶道穴在第一胸椎之下,转动头,颈椎会动,大椎不动。哑门和风府,用度骨发找风府穴,后脑勺脑骨下方即风府穴,是中风的大穴,风府和哑门不能灸。,风府下半寸是哑门,哑门用于治疗中风引起的声哑,声音发不出来。后脑勺突起的骨头上方是强间穴,后脑勺从两耳朵心拉条直线,直线的中点就是百会穴,治疗头痛,是治疗中风的大穴,百会可治百病。百会是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会在头上。灸百会时用梅花灸,加强百会的效果。阴经止到脖子下。督脉直摸上去的第一个凹点是神庭穴,用于鼻窦炎。素髎穴,位于鼻头的正中间,用于辨别女子是妇女还是少女。点到放穴可治疗酒糟鼻。水沟就是人中,主用于消渴,胡说八道,面部中风,癫痫,口吐白沫。都可用。上唇正中间是对端穴。龈交穴,位于两门牙中间的牙龈上,治疗牙痛,牙周病,鼻窦炎。是督脉的最后一个穴道。手太阴肺经:肺是传导之官,治节出焉。治节就是生活很有规律。心肺是气之本,气的定义,就是热气,蒸气,头发很油,这个油就是气肺主皮毛,皮肤的好坏跟肺有关,开窍在鼻,都属肺管。
灸友唐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94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1
222楼#
发布于:2015-11-14 13: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2日《针灸大成》9.10课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唐榕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2日《针灸大成》9.10课学习心得
                                                            人纪系列-针灸
                                                         任脉经穴篇
神阙穴
水分
下脘
中脘-胃之募穴
巨阙-心之募穴
膻中穴与天突穴
廉泉穴
承浆穴
    神阙穴禁针,绝对不能下针,下针要死人的。大部分艾灸,隔盐灸。用途很多,如中风,肠鸣,肠子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灸。
     一个手按着肋骨,一个手按着神阙,正中间这个地方就是中脘穴。神阙上腹部一寸就是水分。中脘与神阙再分,取他们中间一点,这一点叫下脘,他们的中间点下脘分别与中脘和神阙之间再一分为二,分别的这两个点,挨着神阙的点叫水分,挨着中脘的点叫建里。为什么叫水分?水分是治疗水肿的一个穴道。这是中医的观念,饮水,你喝水,这个水不管是冷水还是热水,喝水到了胃里面,到了水分这个地点,整个都汽化掉了,汽化掉以后,就进入周身,全身,流出来是汗,小便,就在水分的地方,不会入肠,食物,我们吃的食物里面含有大量的水,饭里面有水,蔬菜里面有水,果汁里面有水,水果里面有水,这个水混杂在食物里面,才有办法进入小肠,这个是正常人。把中医学好,什么是正常人?所谓正常人喝再多的水,不进入小肠的,只有饮食食物的水会进入小肠,到了小肠以后,小肠很热嘛,而且小肠会不断的蠕动,不断的热,像煮食物一样,煮开他,煮烂掉,吸收掉,进入大肠的时候最剩下食物残渣,水跟渣在大肠里循环,那如果水在上面,正常人不浪费一点一点水都在循环,所以水在大肠里走的时候,下面是小肠,火在下面烧,水又被大肠汽化掉,这水会回流到大肠里面去,肺跟大肠相表里,从嘴巴出来,嘴巴的津液,后从大便出来,排出大便。如果小肠火太低了,小肠的温度不够,水汗混在一起就出来了。要有正确的观念。糖尿病中医称消渴,上消,渴饮百杯,不止渴;中消,饥食百碗,不解饥;下消,简单讲阳不举。西医分两个,一个是胰岛素,胰岛素依赖病本来是不存在,是西医搞出来的。打预防针,打胰岛素,胰脏就失掉功能。
    “腹坚如鼓”,有人肚子大如鼓,水分穴是很好的灸的地方。“鬼击鼻出血”,意思就是说不是真的被鬼击打,就是不明原因的突然就流鼻血,好像被鬼打了一样。
    中医的观念,小儿14岁以下,流鼻血的都是正常的不要去治他,主要原因是小孩子先天体力非常好,流鼻血的小孩小孩不发高烧,不要去治他。超过14岁以上,我们就要把鼻血治好。
    下脘刚好在神阙和中脘的正中间。肝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太阴,任脉之汇,这个下脘穴常常下脘痛,下脘穴在胃的下口,在这下口最常常发炎,炎症大部分都产生在这里。我们看十二指肠,胃溃疡,大部分都在这个接口的地方,幽门。
    中医的观念,小儿14岁以下,流鼻血的都是正常的不要去治他,主要原因是小孩子先天体力强的人,他发高烧之前,一流鼻血把这个压力输泻掉,会流鼻血的的小孩子不发高烧,不要去治他。超过14岁以上,我们就要把鼻血治好。一定要有正常人的观念。
    下脘刚好在神阙和中脘的正中间。肝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太阴,任脉之汇,这个下脘穴常常下脘痛,下脘穴在胃的下口,在这下口最常常发炎,炎症大部分都产生在这里。我们看十二指肠,胃溃疡,大部分都在这个接口的地方,幽门。
    痛的解释,痛的观念要有,比如今天有个人去找牙医,牙齿好痛哦,牙医一查,牙龈发炎,要做根管治疗,打个洞,容易出来,当场一瞬间痛就没有了。痛没有了,发炎还在,换抗生素。痛,根本就来至压力,而不是来至发炎。中医,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物理医学,站在外面可以看见里面,人体的宇宙就可以知道。当我们有痛时,要把压力舒展掉,炎症的环境改变掉就好了。改变这个环境,中医的阴阳表里,除湿寒热现象,我们来辩证来决定处方。处方是改变他的环境。环境一改变,他就没有办法生存,就走掉了。针灸也是一样。想办法去改变他,用灸的方式也可以。穴道知道的话会协助我们做诊断。
    建里,这些穴道都非常的接近。
    中脘,大穴,胃之募穴。胃的任何病都在中脘治疗。下针也可以,灸也可以。腑会中脘,臓会章门,筋会阳陵,气会膻中。人身上有八会穴,会郄治疗法。腑包括了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子宫,女子胞等等,这是消化系统。臓包括了肝,心,脾,肺,肾,中医的脾脏,西医的胰脏包含在里面。特殊的治症,如印堂痛,中脘一针下去,印堂就不痛了,这是胃有问题产生的头痛。怀孕中间的恶心,呕吐,吃坏食物的呕吐,大肠,肠胃病通通可以在这里治疗,可以下针。非常好用。
    巨阙,从这个心蔽骨两个中间的地方称为巨阙,称为心之募穴。心病在此治疗。有一个病人,西医说三个动脉堵塞,一个肾脏完全没有功能,只有一个肾脏在动,不能开刀,要放弃掉,最好的结果是尿毒,不然就死在手术台上,不开。中医,巨阙,关元针下去就没有了,就这么快。注意,穴道要找准,要快,手要到。下针下一寸针左右就可以。
    巨阙和中脘的中间我们叫上脘,这个上脘穴属于络穴。 梅花灸,以中脘为中心,左边一寸,右边一寸,上面一寸,下面一寸,成为一个梅花形,五片生姜直接在上面灸,病人吐血不要去灸,外面是吐血,里面是胃癌。有出血的现象不要去灸。上脘穴铺助中脘。
    最简单最基本的补泻手法,留豆。巨阙穴上面我们捻针,气到了,往前推一点,就是泻。往上拉一点,就是补。针不能下太深。
   “人 心下有隔膜,前期鸠尾,后期第十一椎”。肺和心脏,中间有一横隔膜,一般西医的观念,心脏有问题的时候有穿心痛,穿心痛主要症状心痛侧背,背痛澈心,为什么这么痛?是因为痰饮造成,人一动,痰就流动,所以人就感觉痛。人有这隔膜在,肠子里的朝气上升,就把他隔绝掉。
    巨阙上一寸就是鸠尾。鸠尾穴不可以重打,不可以重击,很危险的穴位,不可以灸,可以针没有关系。“膏之源出于鸠尾”。三焦上有很多黄油,黄油就是膏,鸠尾是膏的源头。平常我们不灸,用针。
    膻中,玉檀,紫宫,华盖,璇玑,天突。穴道怎么找?先找天突,正好在喉咙,中医的气管不叫气管,叫重楼,十二结叫十二重楼,用一寸针。再找到鸠尾。天突与鸠尾之间正中间的穴位就叫玉堂,玉堂下一寸半才是膻中穴,膻中下一寸半叫中庭。玉堂和中庭都是膻中穴的铺助穴。膻中是气会膻中,膻中穴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的会穴。气病自此,很多是气病,比如说很多呼吸,气喘,禁针,不下针,我们用灸的办法。
    过去,针灸上有很多禁针,针很粗,现在针很细,很多都可以下针。
    所谓肺痈,有两种,一种里面化脓,咳出来的痰是脓痰;如果咳出来的痰白色泡沫,那就是肺癌了。气病,肺病都可以在膻中治。
    玉堂与天突之间中间的位置就叫华盖。华盖与玉堂之间的穴位叫紫宫穴。华盖与天突之间的穴位叫璇玑。
    天突这个穴道,有心脏三针,前面。病人躺平的时候,我们下针,下到巨阙,下到关元,下到膻中,下完针以后,病人的心痛基本上去掉,尤其在治疗心痛侧背,背痛澈心;巨阙穴,关元穴,天突穴,一个是心脏的募穴,一个是小肠的募穴,天突气脉经过很强,心痛侧背,背痛澈心的症状或者是心肌梗塞,动脉血管的时候,他这个强痛,这三个针一下去,当场就不痛了。心气泻出来的时候,比如说临床上来说,病人躺在病床上,你如果下针,天突,巨阙,关元,三个针下完以后,这个气往下走,第十椎下,就是第十一椎上,气会聚集在这。治疗心脏病的三个穴道,几乎无所不治。所以说上面是天突,中间是巨阙,下面是关元,小肠是关元的募穴,小肠和心脏是表里的关系。天突在喉咙旁边,跟喉咙最近,近取穴靠近的地方来取穴,讲话声音沙哑或肋疬,喉咙肿胀,甲状腺肿大什么的都可以用天突。“心与背相控而痛”。
    廉泉穴,大拇指去压他,下针的时候对着舌头下去,一寸半,治疗舌头很强硬病。
    承浆穴,脸,鼻子,嘴唇,嘴唇下中间一点就是。嘴巴张开,不闭。治疗面部中风,面部脸有点歪,歪左边或者歪右边。我们一般下承浆,人中,固定住,偏右边,治时,又偏左边。治疗3天,一个礼拜。 牙齿痛,承浆也可以治。
                                              诸阳之海-督脉经穴篇
长强穴(主治痔疮)
命门与阳关穴
脊中与筋缩穴
癫痫狂之眼诊法
至阳,灵台,神道与身柱穴
大椎与陶道穴
哑门与风府穴
后顶与百会穴
扁鹊典故
前顶,聪会与上星穴
素髎,兑端与龈交穴
    督脉 ,诸阳之海,全身的阳脉都要回到督脉。督脉没有井荣俞经合。  
    长强穴,尾椎骨与肛门的中间就是长强穴,长强穴下针的时候斜刺。无所谓补泻,引气就好了。下针一寸左右。主要治疗痔疮。痔分内痔和外痔,中医对内痔是先血后便,想大便的时候,先出大量的血,再排便;对外痔是先便后血,排完大便,用纸一搽,纸上有便血,外痔很痛。长强穴对内外痔都可以治。很多人开了刀以后就形成瘘管,女性的瘘管与阴道链接,阴道排出大便。外痔肿的很大,放血针一针刺下放血,放血的时候可以用火罐把痔疮吸住把脓血一抽就抽出来不痛了。慢慢干掉就脱落了。
秦明
贫民
贫民
  • UID2018238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
  • 社区居民
223楼#
发布于:2015-11-14 15: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秦明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3日《针灸大成》第9,10课心得
神阙穴:就是肚脐禁针,灸,隔盐灸。
水分穴神阙穴上一寸,通过上腹寸取穴是治疗水肿的穴。
下脘穴神阙和中脘连线中点,胃的下口 痛是来自压力,而不是发炎。当有痛在那产生后,压力纾解掉就好。

中脘穴心蔽骨与神阙连线中点。 腑会中脘,胃之募穴,胃病治此。下针,灸都可以。针一寸差不多就到了,灸的效果非常好。 八会穴包含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等,八会穴涉及会郄治疗法,每一条经都有一个郄穴。身上每一个腑,包含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子宫、胞户,脏包含肝,心,脾,肺,肾所有腑的病通通在中脘上治。
巨阙穴为心脏的募穴。心蔽骨与中脘连线中点。任何心脏病都可以用巨阙、关元联用治疗。一个巨阙,一个关元,可以治一切的心脏病针下去不要太深,差不多一寸。
上脘是巨阙跟中脘的中间,梅花灸就是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一梅花型,统治一切胃病,上脘、下脘、建里是辅助中脘的穴道。但病人吐血时不要灸,因为吐血时增加温度血会增加。
鸠尾穴——巨阙再上一寸是我们的鸠尾,鸠尾穴不可以重击,一打会内出血,是一个危险的穴道。不可灸,可以针。
膻中穴——(两乳正中,或找玉堂下一寸半,气会膻中,气病治此,可针,可灸,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之会) 治疗,肺痈吐脓,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变少。 气会膻中,气喘、呼吸短促都在膻中治,气会膻中,气是阳,强心、强肺气,肺痈有两种,一种是里面化脓,咳出来的是很浓稠的脓,如果可出来的是白色泡沫,那就是肺癌。
中庭——膻中下一寸半,或一寸六中间有个凹洞就是中庭。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之会。
天突穴——天突穴在喉咙有个洞的地方就叫天突穴
不能用直针,直针会刺到喉咙。都是用斜着刺入,但是不能入太长,一寸就可以了,太长会刺到肺。
天突和鸠尾穴中间是玉堂穴, 玉堂下是膻中,膻中下来是中庭,中庭和玉堂都是辅助膻中穴的。玉堂再往上去和天突中间是华盖,华盖和玉堂中间是紫宫,华盖和天突穴中间是璇玑。心脏有三针,巨阙、关元、天突一个是心脏的募穴,一个是小肠的募穴,天突是气脉经过,这个气很强,治疗心痛彻背,心肌梗塞。针下去心就不痛了。
廉泉穴——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大拇指指尖去压它,指尖到处是穴。
功能:舌强不语用的,关于舌头的病都可以用这个穴位,
廉泉是阴维任脉之会,治舌头病,是近取穴。是发病在这边,只要是附近的穴道,都有一定的功能。
下针时候,要对着舌根,斜着下针,下一寸、一寸半就够了,大部分用灸不用针
承浆穴——下嘴唇凹陷处,就是承浆穴。大部分用治疗在中风,面部中风。当面部中风纠正之后,下针承浆穴和人中穴,固定面部,就不会再歪到左边或者右边了。下针的时候要注意,嘴巴张开来下针。承浆是任脉的最后一个穴道。
督脉经穴篇
督脉是渚阳之海。
长强穴——督脉第一个穴道是长强穴,这个穴是痔疮的根本。在尾椎骨的下方,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
功能:主治痔疮,长强穴下针的时候,采斜刺。
痔分两种:内痔和外痔,内痔是先血后便,不会痛。外痔是先便后血,会很痛。可以针、灸或中药。
外痔肿得很大时用三棱针刺它放血,放血时可以用小一点的火罐把痔疮吸住,把脓血抽出来,痛是因为淤血累积才会痛的。
周旸
贫民
贫民
  • UID20186030
  • 粉丝1
  • 关注2
  • 发帖数83
224楼#
发布于:2015-11-15 10:52
中医魔鬼特训6班-成都-周旸申请签到,2015.11.14日《针灸大成》第11.12节课心得
命门与阳关穴
命门,肚脐正对面的穴道。角弓反张,脑膜炎可取此穴。针和灸都可以。
阳关,命门下两椎。治腰痛。
运动下焦,等到膀胱饱满,尿意明显,扣不住了才去。小便时,大力尽量排,成为反射动作,养成习惯。
悬枢穴
第十三椎下,三焦经经过,治腰痛。
脊中与筋缩穴
脊中,第十一椎下,不可灸。只黄疸、便血。旁开1.5寸是脾俞。
筋缩,第九椎下,可针可灸。两肩胛骨连线的中点是第七椎,第七椎往下两个凸起是第九椎。筋缩,肝主筋,治癫痫狂,任何的抽筋,吐白沫,发狂奔走。
督脉上的穴道可治病,可帮助我们诊断疾病。
癫、痫、狂
诊断上看眼睛。1,血丝在眼珠上面,如鸡脚,易治。2,眼睛,黑珠,上下都有血丝,难治。3,血丝在下面,不治。
一般来说,只要精神上有问题,99%都有便秘。痫病,自言自语,不断重复讲话。
至阳穴,第七椎下。第八椎,经外奇穴,消渴穴。主治诊断糖尿病,可针可灸。
至阳穴,治腰痛。至阳,是血会的地方。病人得血癌时,第七椎会有压痛点。腰痛分很多种,脐下痛是带脉,脐上痛是阳维脉。督脉上取穴,在上,至阳,在下阳关。
灵台穴,第六椎棘突下,禁针。灵台帮助我们做诊断,有压痛点,代表得到过多的营养,实际就是西医所说的白血球增加,标准的血癌。一般治疗疗程四周,小朋友两周。没有压痛,血癌就好了。
神道,第五椎下,一般多用针。在任何的心脏病都会有压痛点。
身柱,第三椎下。假如脊柱骨受伤产生的瘫痪,只要第三椎没有裂掉,第二,四,五都还有办法可救。小孩可多灸身柱,能长高。多灸身柱可强体魄,不易感冒。不喜欢看到人,火,是阴症,可灸身柱和至阳。
大椎与陶道穴
大椎,动骨和不动骨之间。是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主力用在高烧放血。
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是头椎和胸椎的区分点,是大椎的助手。
哑门与风府穴
用度骨法来找穴。风府,在后脑脑骨下方0.5寸。是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不能灸。风府,是风之府,是中风,头项强痛的穴道。近取穴。
哑门,风府下0.5寸,督脉阳维脉之会,不灸。下针的手法跟风府都是对着舌根的方向。不灸,如果灸就哑。病人中风舌强,正面下廉泉,后面下哑门。
在脑枕骨,有点突出的一个骨头,在突骨上方有一个穴,脑户,下方有一个穴,强间。脑户跟强间都不灸,会失音,都用针。
后顶与百会
后顶,百会往下1.5寸。百会,两耳朵尖连线的中点往下到头顶中点,再往后五分的凹陷中。所有阴经都会在此。百会是诸阳之会,治百病,癫痫也治。中风时,百会是大穴,必取穴道。后顶跟前顶是百会的辅助穴。头旋,顺时针为同性,逆时针为异性。
前顶,顖会与上星穴
前顶,百会往前1.5寸。百会下针,在百会前五分斜刺。一般用放血,让血流出来。
顖会,前顶往前1.5寸。顖会前1.5寸是上星,上星与神庭只差0.5寸。上星,治鼻窦炎,用米粒灸,灸七壮,九壮,十一壮。灸的时候,麻麻的一条接到鼻子效果不错。神庭,一般不用针,灸比较多。脑部或头部的穴道,大部分治精神病。
素髎、兑端、龈交穴
素髎,鼻头的正中间,鼻头的地方。素髎跟女人的会阴穴是相对的。素髎很少扎,通常用点刺放血治酒糟鼻。近取穴,治鼻窦炎、鼻息肉。
水沟,即人中。主消渴饮水五度,癫痫、不识尊卑、胡说八道、面肿。水沟平的代表没有小孩,有水沟的代表有儿子。
兑端,上唇上面中间。龈交,门牙肉中间。扎针时,把嘴皮拉开,近取穴,治牙痛,牙周病。捻捻针就出针,不留针,不灸。这是督脉的最后一个穴道,治疗牙龈肿痛,腐烂牙周病。
中医放血观念,旧的血去了,新的血会来,新的血会带来新的白血球。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