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楼#
发布于:2015-11-19 22: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天枢穴: 宿便有热实、寒实。 热实:肠子有蠕动,但大便排不出来。肚子会痛。小便黄褐色。 寒实:肠子没有蠕动积累,病人感觉不到痛。小便时清白的。 辨别寒热帮助采取治疗,天枢上面,如果是寒症,灸比针好。隔姜灸。 如果是热症,针比灸好。如果是热症用灸的话是火上加油,会更干。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胃口不好、便秘,肚子又痛,小便淡白,灸天枢,中脘关元下针。 中脘是胃的募穴,天枢是大肠的募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 小便时深黄色,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这就是进取穴没有虚实补泻, 下针转针即可。 外陵穴至气冲穴: 从阴交外开两寸叫外陵穴,向下是大巨、水道、归来、气冲,全是阳明经。 石门外开两寸是大巨,关元外开两寸是水道,都是进取穴,治疗肠鸣、腹泻都可以。 水道跟水分常合并使用,治疗水肿、腹水。 中极外开两寸是归来。主治睾丸上缩腹部。有一种特殊,睾丸会一直转, 血管会转在一起,血液就会坏死。 曲骨外开两寸是气冲,平时可以用灸。 怀孕时期,肚脐以下的腹针最好不要针。 伏兔至犊鼻: 伏兔:膝盖头往上六寸,是伏兔穴。多治抽筋、脚无力、脚膝冷。 腿上的经络,正中线以外是阳经,内侧是阴经。 膝盖上二寸,外开一寸,是阴市。 近取穴,平时是治膝盖冷。 梁丘氏胃经的郄穴,郄穴用来消炎。 例如病人摔破膝盖化脓、胃经青春痘、红肿,下梁丘。无补泻,主要消炎。 解穴:下针不小心扎到动脉胀起来,下对面的解穴,压力就会去掉。 武功高强点穴解不掉,解穴一点就解开了。 犊鼻,膝盖盖子跟胫骨中间的韧带,中间叫犊鼻。很少下针,下针深会伤到膝盖油囊, 犊鼻旁边有两个凹洞是膝眼,属于经外奇穴。 治疗关节炎: 治疗风湿关节炎、膝盖扭伤时,有五穴四针。 鹤顶、膝眼、阴陵泉透阳陵泉。五个学位,四个针。 下针的角度呈八字形,上面看是直角,前面看是八字。 扎膝盖直进直出,不能捻针易伤油囊。称为雀啄术。 足三里(胃经合穴、治所有胃病): 胫骨准备高起来的起点,外开一个指头就是足三里。 除吐血外,所有胃病都可以治。可以用冲阳脉来找,按住足三里,冲阳脉就没有了。 男人过了三十要多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本穴,胃经本来就是土经,属性相同。 病人恶心、呕吐扎足三里。 还可以把燥热的气导下来,如灸中脘、关元,灸的口干舌燥,就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经合穴,属土,本穴,虚实症都可在此治疗。 |
|
211楼#
发布于:2015-11-19 23: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飞燕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9日 《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中脘——肚脐上四寸,胃募穴。 关元——肚脐下三寸,小肠募穴。 天枢——肚脐左右各两寸,大肠募穴。 小便淡白:灸天枢,其他下针。 小便深黄: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疗。 腑病,用近取穴,无虚实补泻。气到即可。 9.外陵穴至气冲穴 阴交穴外开两寸是外陵。天枢,外陵,大巨,水道 归来,气冲,一路下来二存全是阳明经。 水道——近取穴,肠鸣,腹泻都可以治疗。 水分和水道合用——通利水肿 腹水。 归来——治睾丸缩到里面。 气冲——孕妇腹部禁针。可灸。 助孕穴——中极,气冲,关元。 10.髀关穴至粱丘穴 伏兔穴——膝盖头往上六寸。治脚膝冷,抽筋。 髀关穴——伏突往上六寸。 腿上的阴阳从中间分,内侧为阴,外侧为阳。 阴市——膝盖头上二寸,往外开一寸。治膝盖冰冷。 解穴——膝盖头外侧直角骨头上一寸。当下针后有针感,很痛,下针肿起来,下解穴即可。另外一个解穴在手上的少府穴。 粱丘——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无补泻。是消炎穴。 经外奇穴——解穴,膝眼。 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所有膝盖问题):鹤顶、双膝眼上、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用雀啄术,扎膝盖的地方,直进直出,不捻针。 11.足三里穴:胃经各穴 足三里——治疗所有胃病(吐血除外)。脚无力扎足三里。针灸都可以。灸足三里可以把燥热的气倒下来。比如灸中脘,关元太过了,可以灸足三里。 |
|
212楼#
发布于:2015-11-20 00:07
2015年11月19日17班-惠州-赖惠平《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接上)。 12.天枢穴:肚脐左右各两寸,大肠募穴 宿便可分: 热实:肠子有蠕动,但大便排不出来。肚子会痛。小便黄褐色。针比灸好 寒实:肠子没有蠕动积累,病人感觉不到痛。小便清白。灸比针好。隔姜灸。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胃口不好、便秘,肚子又痛,小便淡白,灸天枢,中脘.关元下针。 中脘是胃的募穴,天枢是大肠的募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 小便时深黄色,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腑病,用近取穴,无虚实补泻。气到即可。 13.外陵穴至气冲穴: 从阴交外开两寸叫外陵穴,向下是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都是进取穴,治疗肠鸣、腹泻都可以。 大巨:石门外开两寸。 水道:关元外开两寸,跟水分常合并使用,治疗水肿、腹水。 归来:中极外开两寸。主治睾丸上缩腹部。 气冲:孕妇腹部禁针。可灸。 曲骨:外开两寸是气冲,平时可以用灸。 怀孕时期,肚脐以下的腹针最好不要针。 14.伏兔至犊鼻: 伏兔:膝盖头往上六寸,是伏兔穴。多治抽筋、脚无力、脚膝冷。近取穴。 梁丘:胃经的郄穴,例如摔破膝盖化脓、胃经青春痘、红肿,下梁丘。无补泻,主要消炎。 解穴:下针不小心扎到动脉胀起来,下对面的解穴,压力就会去掉。 犊鼻,膝盖盖子跟胫骨中间的韧带,中间叫犊鼻。很少下针,下针深会伤到膝盖油囊, 膝眼,犊鼻旁边两个凹洞内,经外奇穴。治疗关节炎 治疗风湿关节炎、膝盖扭伤时,有五穴四针(鹤顶、膝眼、阴陵泉透阳陵泉。五个穴位,四个针。下针的角度呈八字形,上面看是直角,前面看是八字)。 扎膝盖直进直出,不能捻针易伤油囊。称为雀啄术。 15.足三里(胃经合穴、治所有胃病):胫骨准备高起来的起点,外开一个指头 除吐血外,所有胃病都可以治。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本穴,胃经本来就是土经,属性相同。病人恶心、呕吐扎足三里。还可以把燥热的气导下来,如灸中脘、关元,灸的口干舌燥,就灸足三里 |
|
213楼#
发布于:2015-11-20 02: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9日 《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1、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临床治症的时候,病人胃口不好,又有便秘,肚子又痛,小便又淡白。小便淡白的时候,灸天枢,其它用下针。小便是深黄色,我们知道是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中脘是肚脐上四寸(胃的募穴),肚脐下三寸是关元(小肠的募)。肚脐左右两寸是天枢(大肠的募),这四个穴道。 2、外陵穴至气冲穴 经络要强,针灸经络学不强,诊断实力就不够,只会开处方。 外陵:阴交穴外开两寸。 大巨穴:石门穴外开两寸。 水道穴:关元穴外开两寸,主治肠鸣、腹泻都可以治。神阙上一寸叫水分,水分跟水道常合并在使用。可通利水肿、腹水。 归来穴:中极外开两寸。睾丸上缩到腹部,睾丸转,下针归来就好了。 气冲穴,曲骨外开二寸。平时可以用灸。中极、气冲、关元都围绕在妇人子宫、卵巢这边,可以助孕,治疗不孕不育。 3、髀关穴至梁丘穴 伏兔穴:跪着时,肌肉隆起就像兔子一样,所以叫伏兔穴。可治脚膝冷。 髀关穴:从伏兔穴再往上六寸。伏兔和髀关穴治抽筋、脚没有力。 阴市:从膝盖头上二寸,往外开一寸。治膝盖冰冷,好像有水在里面。 梁丘: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用来消炎,也可治青春痘。 犊鼻穴:膝盖的盖子跟胫骨中间有个韧带,中间这个叫做犊鼻。 解穴:在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骨头上一寸。解穴有几种功能,(1)下完针以后,不小心扎到动脉,胀起来了。这个时候,下对面的解穴,病人会感到有个东西跑,很快就好了。过去武功高强的点穴,点穴后解不掉,解穴一点就解掉了。我们在膝盖以下才有井荣俞经合,膝盖以上没有,在这无所谓补泻,只是靠穴性。 4、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 ) 治疗风湿关节炎、膝盖伤痛,用五穴四针。第一个穴在膝盖的头,我们称鹤顶,鹤顶再加上两个膝眼, 下针呈八字形,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我们叫雀啄术。再来是阳陵泉跟阴陵泉,用三寸针从阳陵泉透阴陵泉,五穴用四支针,可治所有膝盖问题,风湿痛。 5、足三里穴:胃经合穴 足三里穴:膝下三寸。足三里是大穴,所有胃病(除吐血)都可以治。男人年过三十,多灸足三里,可以把燥热的气导下来,灸百壮都没有关系。恶心想吐,脚不能走远,脚没有力,扎足三里都可治。足三里是胃经本身的合穴,也是属土为本穴,虚症、实症都可以治疗。乳癌,如硬块正好在乳中的下方,足三里就很好用。 |
|
214楼#
发布于:2015-11-20 07: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腹四针 脐上四寸中脘,脐下三寸关元,脐胖两寸天枢穴。小便淡白时,灸天枢,其他下针。小便深黄时是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没有虚实补泻,病人感到酸麻胀就好。 外陵穴,阴交外开两寸。 大巨穴,石门外开两寸。 水道穴,关元外开两寸。神阙上一寸叫水分,与水道常合并使用,可通利水肿,腹水。 归来穴,中极外开两寸。治疗睾丸挛缩,转筋。 气冲穴,曲骨外开两寸。平时可以灸。 中极,气冲,关元都围绕妇人子宫,卵巢,可以助孕。 伏兔穴, 膝盖头向上六寸,治抽筋,脚无力,脚膝冷。 髀关穴,伏兔上六寸。此两穴几乎不用。 腿上的阳经,从中间分阴阳,内侧是阴外侧是阳,翻过来找六寸,绝不是在肌肉上,而是在肌肉缝中间。 阴市穴,膝盖头上两寸,再外开一寸。近取穴,治膝盖病冷。 梁丘穴,阴市下一寸。足阳明胃经的郄穴,可消炎。 青春痘生在足阳明胃经上,可下梁丘。 解穴,经外奇穴,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骨头上一寸。 可用于下针后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下解穴。点穴后解不掉,下解穴。另一个解穴是手上的少府穴。 犊鼻穴,膝盖盖子跟胫骨中间的韧带。 很少下,下针深会伤到膝盖的油囊。 膝眼穴,犊鼻旁边两个凹洞。属经外奇穴。 五穴四针 治疗风湿关节炎,膝盖伤痛时,有五穴四针。 五穴即鹤顶,双膝眼,阳陵泉,阴陵泉。 扎膝盖的地方,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即雀啄术。 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五穴但四只针。 足三里穴 胃经合穴,本穴。 用手指顺着胫骨从下向上推,推到准备高起来的地方外开一指,就是足三里。 按住足三里,冲阳脉就没有了。 所有胃病都可以治(吐血除外)。 恶心呕吐可下针。脚没有力针和灸都可以。 虚证实证都可以在这里治。 艾灸灸到口干舌燥,在灸足三里,会把热往下导。 @教官-徐州-杨诚 |
|
215楼#
发布于:2015-11-20 08: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王晴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9日 《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一、足阳明胃经 1、天枢穴:主治便秘,分为热实和寒实,实就是里面有东西。 热实是东西堵在大肠里排不出来,肚子会痛,小便是深赤色或黄色。寒实是东西堵在大肠里,而大肠又没有反应,肚子不会痛,小便是清白的。辨寒热的目的是确定对应的治疗方法,寒实灸比针好,热实则针。 2、外陵穴:在阴交穴外开两寸 3、大巨穴:zr石门穴外开两寸 4、水道穴:在关元穴外开两寸 水道穴与水分穴同时使用时可以用于治疗通利水肿,腹水。 5、归来穴:在中极穴外开两寸。 6、气冲穴:在曲骨穴外开两寸,可灸。孕妇禁腹针,经常灸腹部的穴位(中极,气冲,关元)可以助孕。 7、髀关穴:在伏兔穴上六寸,作用同伏兔穴。 8、伏兔穴:在膝盖头上直上六寸,可以用于治疗手脚痉挛、抽筋、脚无力、脚膝冷等。腿上的阴、阳经以正中心来分,阳经在腿外侧,阴经在内侧,经络在肌肉缝间。 9、阴市穴:可以用于治疗膝盖冰冷。 10、梁丘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郄穴都有消炎的作用,无所谓补泻。针此穴可以治疗青春痘、膝盖骨受伤化脓。 11、解穴:经外奇穴,下针引起的针感、疼痛,均可在对面的解穴上恢复。 12、犊鼻穴:做膝盖骨与胫骨之间的韧带中间,韧带的正中间是犊鼻,旁边有两个凹洞是膝眼,膝眼属经外奇穴。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膝盖肿痛、痛风、扭伤,方法:“五穴四针”:鹤顶、双膝眼、阳陵泉、阴陵泉。第一针下鹤顶,在膝盖骨的骨缝间;第二、三针下双膝眼,下针时成八字型,针直进直出(称雀吸术);第四针是 用三寸针从阳陵泉透到阴陵泉,所以是五穴四针。 13、足三里穴:采用度骨法取穴,从下往上推胫骨,在开始高起的地方外开一指,是胃经的合穴,五行属土,是胃经的本穴。虚症和实虚都可以治,也可以治疗一切胃病。灸足三里可以把燥气向下导,可以治疗病人恶心想吐、脚不能走远、脚没有力等。乳房里的硬块在乳中或者乳房下方,可以在足三里治疗。如果硬块时间长了,两年以上,就用补的手法。如果硬块压上去很痛,就用泻的手法。 |
|
216楼#
发布于:2015-11-20 08: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王香香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0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1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临床治症的时候,病人胃口不好,便秘,肚子痛,小便淡白。用中脘是肚脐上四寸(胃的募穴),肚脐下三寸是关元(小肠的募),肚脐左右两寸是天枢(大肠的募),是这四个穴道。小便淡白的时候,灸天枢,其它中脘关元下针。小便深黄色,是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 2外陵穴至气冲穴 外陵:从阴交穴外开两寸叫外陵,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一路下来二寸全是阳明经。 大巨:石门穴外开两寸,是大巨,关元穴外开两寸是水道,肠鸣、腹泻都可以治。 水道:水分合用可通利水肿、腹水。 归来:中极外开两寸,主治睾丸上缩到腹部。 气冲:从曲骨外开二寸是气冲。可灸。 中极、气冲、关元都围绕在子宫附近可以助孕。 3髀关穴至梁丘穴 伏兔穴:从膝盖头往上六寸,多治抽筋、脚无力、脚膝冷。 腿上的经络,正中线以外是阳经,内侧是阴经。 膝盖上二寸,外开一寸,是阴市。 髀关穴:从伏兔穴再往上六寸。治抽筋、脚无力。 阴市:膝盖上二寸,外开一寸,治膝盖冰冷,脚痛,脾经、胃经痛。 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消炎穴,如青春痘,红肿。 4足三里穴:胃经合穴 足三里:膝下三寸,胫骨旁一寸,胃病都可以治(但吐血除外)。是胃经的本穴,恶心想吐腿脚无力可针足三里,艾灸时口干舌燥就灸足三里,把火气往下导。足三里是胃经合穴,属土为本穴,虚症、实症都可以治疗。血压高,在足三里下五分,斜刺到足三里穴,阳明热就慢慢泻下来了,常常灸足三里,可让人健康长寿。 |
|
217楼#
发布于:2015-11-20 08: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巩菲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9日 《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一、足阳明胃经
1. 天枢 肚脐旁开2寸。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
热实为便秘,肚子痛,小便是深褐色或黄色。 寒实是东西堵在大肠里,但肚子不会痛,小便是清白的。 辨清寒热可以针对治疗,寒实灸比针好,热实则针。
2. 外陵 阴交穴外开两寸
3、大巨 石门穴外开两寸
4、水道 在关元穴外开两寸 ,神阙上一寸为水分.
在水道穴与水分穴同时下针,可以用于治疗通利水肿,治疗腹水。 5、归来 在中极穴外开两寸。月经不来的可以针归来.专门治疗男性睾丸上缩. 肝经直接络过阴器. 6、气冲 曲骨穴外开两寸,可灸。 孕妇禁腹针,经常灸腹部的穴位(中极,气冲,关元)可以有助于怀孕。
7、髀关 在伏兔穴上六寸
8、伏兔 在膝盖头上直上六寸,治抽筋,脚无力,脚膝冷。 腿上的阳经,从中间分阴阳,内侧是阴外侧是阳,翻过来找六寸,绝不是在肌肉上,而是在肌肉缝中间。
9、阴市 可以用于治疗膝盖冰冷。
10、梁丘 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郄穴都有消炎的作用,无所谓补泻。针此穴可以治疗青春痘、膝盖骨受伤化脓。
11、解穴,经外奇穴,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骨头上一寸。可用于下针后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下解穴。点穴后解不掉,下解穴。另一个解穴是手上的少府穴。
12、犊鼻 做膝盖骨与胫骨之间的韧带中间,韧带的正中间是犊鼻,旁边有两个凹洞是膝眼,膝眼属经外奇穴。 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膝盖肿痛、痛风、扭伤,方法:“五穴四针”:鹤顶、双膝眼、阳陵泉、阴陵泉。第一针:下鹤顶,在膝盖骨的骨缝间;第二、三针:下双膝眼,下针时成八字型,针直进直出(称雀吸术);第四针:是用三寸针从阳陵泉透到阴陵泉,所以是五穴四针。
13、足三里 养生大穴.可针可灸.胃经的合穴. 从胫骨下往上推,,在开始高起的地方外开一指,即是足三里,.按住足三里,再按冲阳穴,如果足三里脉动没有了,即是找对穴位. 念过30要多灸足三里,强壮胃气.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五行属土,是胃经的本穴。虚症和实虚都可以治,也可以治疗一切胃病。 灸足三里可以把燥气向下导,如果艾灸后怕上火,可以最后灸足三里,把燥火引下来.可以治疗病人恶心想吐、脚不能走远、脚没有力等。乳房里的硬块在乳中或者乳房下方,可以在足三里治疗。
|
|
218楼#
发布于:2015-11-20 09: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张倩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9日 《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一、足阳明胃经 1、天枢穴:主治便秘,分为热实和寒实,实就是里面有东西。 热实是东西堵在大肠里排不出来,肚子会痛,小便是深赤色或黄色。寒实是东西堵在大肠里,而大肠又没有反应,肚子不会痛,小便是清白的。辨寒热的目的是确定对应的治疗方法,寒实灸比针好,热实则针。 2、外陵穴:在阴交穴外开两寸 3、大巨穴:zr石门穴外开两寸 4、水道穴:在关元穴外开两寸 水道穴与水分穴同时使用时可以用于治疗通利水肿,腹水。 5、归来穴:在中极穴外开两寸。 6、气冲穴:在曲骨穴外开两寸,可灸。孕妇禁腹针,经常灸腹部的穴位(中极,气冲,关元)可以助孕。 7、髀关穴:在伏兔穴上六寸,作用同伏兔穴。 8、伏兔穴:在膝盖头上直上六寸,可以用于治疗手脚痉挛、抽筋、脚无力、脚膝冷等。腿上的阴、阳经以正中心来分,阳经在腿外侧,阴经在内侧,经络在肌肉缝间。 9、阴市穴:可以用于治疗膝盖冰冷。 10、梁丘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郄穴都有消炎的作用,无所谓补泻。针此穴可以治疗青春痘、膝盖骨受伤化脓。 11、解穴:经外奇穴,下针引起的针感、疼痛,均可在对面的解穴上恢复。 12、犊鼻穴:做膝盖骨与胫骨之间的韧带中间,韧带的正中间是犊鼻,旁边有两个凹洞是膝眼,膝眼属经外奇穴。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膝盖肿痛、痛风、扭伤,方法:“五穴四针”:鹤顶、双膝眼、阳陵泉、阴陵泉。第一针下鹤顶,在膝盖骨的骨缝间;第二、三针下双膝眼,下针时成八字型,针直进直出(称雀吸术);第四针是 用三寸针从阳陵泉透到阴陵泉,所以是五穴四针。 13、足三里穴:采用度骨法取穴,从下往上推胫骨,在开始高起的地方外开一指,是胃经的合穴,五行属土,是胃经的本穴。虚症和实虚都可以治,也可以治疗一切胃病。灸足三里可以把燥气向下导,可以治疗病人恶心想吐、脚不能走远、脚没有力等。乳房里的硬块在乳中或者乳房下方,可以在足三里治疗。如果硬块时间长了,两年以上,就用补的手法。如果硬块压上去很痛,就用泻的手法。 |
|
219楼#
发布于:2015-11-20 16: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0日《针灸大成》第22课心得 足三里的补泻手法:新病(左腿为例)——左右转动引气至。胃经的气是往下走的,阳经运行在外侧,逆向而转(即逆时针)快转(为泻),再慢慢回转。相反方向为补,补是单数,补完之后,把针提一点起来,气很快就到了。捻针时的快慢可以影响气的流注,快是让气朝转针方向流注,慢是避免影响气的流注。 【临床应用】灸足三里:a男人年过三十,多灸足三里,灸百壮都没有关系。b可以把燥热的气导下来,比如灸中脘、关元,灸得太过了,导致身上燥热、口干舌燥、嘴唇开裂、没有眼泪,就可以灸足三里。c灸足三里,会让胃气很好。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在治病的时候,不管是肝癌、肺癌,或感冒。处方下去,病人如果胃口恢复,就代表救回来了。一直在治,但仍没有胃口,即病人不饿没有食欲,说明病人处于危险状态。 健康的定义不是没有癌细胞,而是它无害。怎么知道它无害,就看有没有胃气。即使病人还是有癌、肿瘤,但病人治疗后,没胃气→有胃气,失眠→睡得很好,全身黄疸→黄疸退了,小便排不出→排出来,水肿→水肿退了,能吃能喝能拉能睡,没有病,就可以了。即使病还在那,也是在睡眠的状态,不要用X光来刺激它,就不会醒来,也不会造成危害。所以常灸足三里,会让胃气很好。但常常保持太饿不好,太饱也不好。不饱不饿最好,饮食要有节制,定时定量。 海带、海藻类对人的身体都很好。人类来自海洋。海带、海藻类都是黑色的,又是咸的,入肾。 乳房硬块:正好在乳中的下方,足三里就可以。时间久了就在足三里用补的手法。如果硬块刚形成,有压痛,就在足三里用泻的手法。 高血压:中医症状为阳亢,脸充血很红,可以在足三里下五分,45°斜刺到足三里穴,阳明热就退下来了。 29阑尾穴——经外奇穴 【位置】足三里下约一寸。 【功用】诊断用。女病人肚子痛,判断到底是月事痛、盲肠炎,还是其它腹痛,男左女右,找压痛点。如果有压痛,就是盲肠炎。 【主治】盲肠炎。 【方法】可针。 【临床应用】 盲肠炎:下针引气至,痛即刻消失。痛去掉以后,为确保从大便清出来,可以下大肠募穴天枢,小肠募关元。 盲肠炎破掉会变成腹膜炎,盲肠炎时肿的很大,会很痛。破掉后,压力没有了,大便到了腹腔,就不痛了。实际上散开来,一动就痛,就是发展为腹膜炎。腹膜炎诊断方法:肚子是凉的,盲肠附近是烫的,就知道里面是破裂,属于热痛,天枢、中脘,关元、足三里、阑尾,都可以下针。 30上巨虚、 【位置】足三里下三寸为。 【功用】把上面巨大的东西虚掉。 【主治】乳房硬块。 【方法】对侧用泻的手法治疗。 31下巨虚 【位置】上巨虚下三寸 【主治】肚脐以下足阳明胃经上的硬块,如子宫瘤、卵巢瘤、腹部肿瘤。乳房硬块也可以。 【方法】对侧用泻的手法治疗。 32条口穴 【位置】上巨虚下一寸. 【主治】糖尿病导致的脚麻。 【方法】条口透承山。 条口透承山(专治肩周炎):用三寸针从对侧条口穴透到承山穴,透针时叫病人抬手。 糖尿病的中医思路:糖尿病是阴虚,糖没变,水少了,就会显得糖多了。治疗思路应该是把水加满。治愈指标:病人不渴了。治疗的第一个要务是把水补足,第二个要务就是把陈旧的糖导引回身上。所以,治疗初期血糖变得比较高,因为糖会从脚底回到血中。西医思路:只验血不验水,认为糖太多,用胰岛素让血糖下降。糖不会凭空不见,而会沉积在下面。日积月累,血糖慢慢会积在脚底下,脚就慢慢硬化。脚破一点伤口就不能收口,就要截肢。 33丰隆穴 【位置】腿外侧胫骨凸起与外踝骨凸起连线中点。 【功用】导痰穴。 【主治】丰胸(补法)、祛痰。 【方法】导痰术。 针灸要做疗程:新病一次就好,陈病要隔天扎针。 导痰术:癫痫病人都有痰,喉咙在呼吸时都是痰。针扎到丰隆穴后,左右转捻针使气至后,针慢慢提到皮层。逆经络方向斜45度下针,然后捻针使气至,再慢慢把针提到皮层,再顺经络方向45度下针,留针20分钟。 34解溪穴 【位置】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的两筋之间。 【功用】胃经的母穴,属火。 |
|
220楼#
发布于:2015-11-20 18:46
2015年11月20日17班-惠州-赖惠平《针灸大成》第22课心得:
(接上) 足三里的补泻手法:阳经的经气方向是往下走的,逆为泻.顺为补,先针至得气再捻转;左右腿的捻转方向不同,快转慢回。捻针时的快慢可以影响气的流注,快是让气朝转针方向流注,慢是避免影响气的流注。 虚实均可在此治疗。视病情长短面先用补或泻。病程长则虚应用补,病程短同.痛则实应用泻。补用单数,补后稍提豆许。泻用双数。 单炙足三里可助健康长寿。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炙足三里可助胃气。平时饮食注意不饥不饱,定时定量有益健康。乳房肿块正好在乳中的下方,足三里就可以。时间久了就在足三里用补的手法。如果硬块刚形成,有压痛,就在足三里用泻的手法。 16.阑尾穴 在足三里下约1寸,经外奇穴。诊断用。女病人肚子痛,判断到底是月事痛、盲肠炎,还是其它腹痛,有阑尾炎时,此穴压痛明显(男左女右)。治疗时下针至得气即可,不用补泻手法。可配合天枢.关元。脓肿时可配天府.中脘。 17.上巨虚 足三里下3寸。乳癌可用。 18.条口 上.下巨虚之间,可治糖尿病导致的脚麻。条口透承山(专治肩周炎):用三寸针从对侧条口穴透到承山穴(膀胱经) 19.下巨虚 上巨虚下3寸。肚脐以下有肿块可用,如子宫瘤、卵巢瘤、腹部肿瘤。乳房硬块也可以。 20.丰隆 粘腿外侧,外踝尖与胫骨突起的连线的中点。直针进入,可补不泻。治痰常用穴。治痰可下针导痰,直刺下针至得气时慢慢提针至皮层下呈45度角往下刺 21.解溪 大筋中间下针。是胃经的母穴。 |
|
221楼#
发布于:2015-11-20 18: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0日 《针灸大成》第22课心得 一、 足阳明胃经 1.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的补泻手法:面对病者左腿,顺为补,逆为泻。顺逆指与胃经中气血运行方向相同或相反。手法为快转慢回,捻针次数3,5,7,9,最后往上提绿豆大小为补;2,4,6,8,最后往里推绿豆大小为泻。右腿反之,即与胃经气血运行方向相同为补,相反为泻。遵照此原则不会错。 足三里穴是合穴,虚症,实症皆可治。 乳中上方或下方有硬块可在足三里穴治疗;新症需要泻,下针后先引气,气到后逆向快转慢回,双数捻针后往里推一点即可。 血压上升在中医里认为是阳亢,脸充血,在足三里下五分的位置以45度角斜针刺向足三里穴,可迅速降压。 常灸足三里可保健康长寿。中医认为有胃气为生,无胃气则死。 不论碰到任何病,包括癌症,处方下去后病人胃口恢复,说明胃气回来,证明治疗有效。 中医对疾病的定义:渔民常吃海中菜,比如海带海菜,黑色加咸均补肾,虽然身上带有不同的癌细胞,不去刺激使其处于休眠状态,可保长寿。 最好的养生之道:保持胃气好,食不过饱也不过饿,恰到好处,饮食要在节制,定时定量食。 2. 阑尾穴:经外奇穴,位于足三里穴下约一寸处为阑尾穴,用于治疗辨症。 遇到病人腹痛,依照男左女右的原则,在阑尾穴按压,如果病人感觉疼痛,说明是阑尾炎。在阑尾穴下针引气即可。为保证清除,可在天枢穴下针使得排泄而出。 一旦阑尾炎破裂,病人痛感消失,但不能动,一动就疼,此时通过摸肚子仅破裂处会很烫,其他地方凉可确定是腹膜炎,金匮里有处方。是热症,可在天枢、中脘、关元、阑尾都可以下针。 3. 上巨虚穴:位于足三里下三寸,对长在胃经上的乳痈很有好处,采用左病右治的原则。对实症采用泻的手法,原则依然是对左腿逆为泻。 4. 条口穴:位于上巨虚穴下一寸。可以治疗糖尿病带来的脚麻。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因为人体水不足导致,所以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是第一步先将身体的水补足,然后将陈糖带回身体各处,在此期间可能会有一段时间血糖会升高。 “条口透承山”:专治五十肩,从对侧的条口透到承山,同时慢慢抬肩。 5. 下巨虚穴:位于上巨虚穴下三寸,对腹部硬块很有好处,比如子宫瘤,卵巢瘤恰好落在足阳明胃经上,在下巨虚穴下针,以对称治疗为主。 6. 丰隆穴:从侧面看,从膝盖凸起的骨头与脚踝凸起的骨头的中点处即是。可以丰胸,袪痰的作用。 导痰的方式:下针先引气至,然后慢慢提针到皮层,将针向下放倒成45度,沿着身体方向向上下针;再将针提至皮层,向上放倒成45度,沿着身体方向向下下针。 针灸是需要疗程的,针对新病一次可解决。 7. 解溪穴:是胃经的经穴,五行属火,胃经的母穴。位于脚腕大两筋的中间。 |
|
222楼#
发布于:2015-11-20 19: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0日 《针灸大成》第22课心得
足三里之补泻手法 气到了,逆为泻,顺为补(顺快转逆快转);补下针为单数;常用于阳亢,脸充血,斜刺到足三里穴,阳明热就慢慢泻下来了。常灸足三里,会让胃气很好; 12、奇穴—阑尾穴 阑尾穴:足三里下一寸;男左女右;如果有压痛,就是盲肠炎。 腹膜炎如果痛,都可以在天枢、中脘,关元、足三里、阑尾穴下针。 13、上巨虚、条口与下巨虚 上巨虚:足三里下三寸;治女子乳房足阳明胃经上的硬块; 下巨虚:上巨虚再下三寸。肚脐以下足阳明胃经上腹部硬块。 下巨虚上一寸叫条口穴。 实症,实就是有东西。虚呢?就是没有东西,就是无。遇到实症用泻的手法,泻时逆向行针,补泻做完再往前扎一点,就是泻。 条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诊治) 中医的思考和处理办法:两杯水放一样的糖,如果一个杯子是半杯,那半杯会甜;如果想让两杯水尝起来是一样的,就是把半杯水加满; 西医的处理方式:通过显微镜查验血报告,得到半杯糖的结果是血糖高,发明人工酵素、胰岛素,让血糖下降。以物质不灭定律来说,当你把糖消失,糖不会凭空不见,而是糖会沉积在下面。日积月累以后,血糖慢慢会积在脚底下,这脚就慢慢硬化。只要脚破一点伤口就不能收口,西医就开始截肢。 条口可以治脚麻,就是讲这个;所以在治糖尿病时第一个要务是把水补足,中药里有很多生津的药。第二个要务就是把陈旧的糖导引回身上。在糖尿病初期,中医开始治疗时会有一段时间血糖变得比较高,这是正常的,因为这是老糖啊!糖会从脚底回到血中,本来糖就不会积在脚底,是你吃了西医降血糖的药,打了胰岛素才会沉淀下去的。这时,我们把下面积的糖去掉,同时把水补满。怎么知道把水补满了呢?就是病人不渴了,反正糖尿病又叫消渴,这是中医。 第二个,我们很有名透针是由条口透承山。条口穴一针,可以透到承山穴。条口透承山专治五十肩; 14、丰隆穴与导痰针灸法 丰隆穴:左腿外侧有有个凸起来的胫骨,外踝下面也有骨头凸起来。这两个骨头连成一条线的正中间那点。 丰隆穴最有名是用在去痰。导痰术:针扎到丰隆穴以后,左右转捻针,气到后,针慢慢提到皮层,再把它斜针45度,往身体的上方下针,然后再捻针,病人感到酸麻后,再慢慢把针提到皮层,再往下45度下去留20分钟。 15、解溪穴与冲阳穴 解溪穴:脚上摸到有两条大筋的中间。是胃经的母穴,虚症治此。 |
|
223楼#
发布于:2015-11-20 20: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0号,《针灸大成》第22课心得 1、足三里之补泻手法 左右捻动,快进慢回,逆泻顺补,因左右腿经络运行方向不同,所以补泻时转动的方向也不同,不要强记,要看经络走向,补的时候,补单数。、 治高血压(中医称阳亢),足三里下五分,斜刺到足三里穴,阳明热就慢慢泻下来了。 常灸足三里,健康长寿。因为中医观念,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不管什么病,病人胃气回来了(病人觉得饿了,想要吃了代表病人就救回来了。),代表病人就救回来了。 黑色入肾,肾很重要。不管是癌症还是肿瘤,只要治得能吃能喝能拉能睡,就可以了,即使病还在那,也是在睡眠,不要再用X光刺激它,它就不会醒来,也不会造成危害。 健康的定义不是没有癌细胞,而是它无害。怎么知道它无害,就看有没有胃气,所以常灸足三里,会让胃气很好,当然太饿太饱都不好,饮食要定时定量,不饱不饿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2、奇穴—阑尾穴 阑尾穴,足三里下约一寸。 用来确定病人腹痛是否是盲肠炎。在病人腿上(男左女右)找到足三里后,在它下一寸的上、下都找压痛点。如果有压痛,就绝对是盲肠炎。针下气到,痛当场就可以去掉。 一般盲肠炎病人会像虾子弯起,因为弯起来比较舒服一点。痛去掉以后,为确保从大便清出来,可以下大肠募穴天枢,小肠募关元。 腹膜炎是原本肚子剧烈痛,到后来突然不痛了,因为原本盲肠肿的很大,还没有破,所以病人会很痛,后来一破,压力没有了,大便都跑到腹腔了,所以没有痛了,病人会以为他好了,实际上散开来,一动就痛,就是腹膜炎了。中医判断腹膜炎,手摸,肚子本是凉的,但此处是烫的,就是腹膜炎。如果痛,可针天枢、中脘,关元、足三里、阑尾。 3、上巨虚、条口与下巨虚 上巨虚,足三里下三寸,对乳房硬块效果很好。 下巨虚,上巨虚下三寸,对肚脐以下硬块很好,比如女人子宫卵巢肿瘤。 条口,下巨虚上一寸,医糖尿病,脚麻。 条口透承山,专治五十肩,比如说病人肩抬不起来,你从对侧条口穴下去,拿三寸针,一路透到承山穴,透针时叫病人抬手,这样就好了。 承山,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极为承山穴。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为腿部转筋,肛门疾患的常用效穴。 4、丰隆穴与导痰针灸法 丰隆穴,胫骨边有个骨头凸起来,外踝有骨头凸起来,这两个骨头连线的正中间那点,就是丰隆穴。祛痰;丰胸用丰隆穴,效果很好,用补不能泻,不然反作用。 导痰术,针扎到丰隆穴以后,左右转捻针,病人感到酸时就是气到了,气到了后,针慢慢起来,不要出来,只要提到皮层,再把它倒过来,斜针45度,往身体的上方下针,然后再捻针,病人感到酸麻后,再慢慢把针提出来,又到皮层,再往下45度下去,下去以后,留针20分钟。 灸要美容时要做疗程隔天扎针,像一三五,二四六那样的隔天下针。 5、解溪穴 解溪穴,在病人的脚上摸,会摸到两条大筋,在大筋的中间下就是解溪,胃经的母穴,胃阳明经虚症治此,对侧治疗。 |
|
224楼#
发布于:2015-11-20 20: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0日 《针灸大成》第22课心得
足三里之补泻手法 足阳明胃经的气是往下走的,左腿,针扎到足三里,经络运行的方向,针下去以后,逆向而转,逆为泻,顺为补。那逆着经气快转,再慢慢回来,就是泻嘛。补是单数,像三五七九。针下去转顺要快,再慢慢回来。因为主要是要让气这样过去,不要把气带回来,所以很快的过去,慢慢的回来。如果要泻的话,针扎下去以后,要逆的转,很快的让它的气往回走,左右腿是反的。 阳亢,脸充血,西医说是血压很高,我们可在足三里下五分,斜刺到足三里穴,阳明热就慢慢泻下来了。 常灸足三里,会让胃气很好。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可让人健康长寿。 阑尾穴:足三里下一寸,奇穴。所有的穴道,可以帮助诊断,帮助治疗,也帮助知道病好了没有! 有压痛,就是盲肠炎。 巨虚穴:足三里下三寸叫上巨虚,上面巨大的东西如乳房硬块虚掉,再下三寸叫下巨虚,肚脐以下硬块,比如女人子宫卵巢有肿瘤在这边,可以在下巨虚治疗。 条口穴:下巨虚上一寸,治脚麻。 有名透针是由条口透承山。承山在膀胱经,两个大肌肉中间,条口穴一针,可以透到承山穴。条口透承山专治五十肩,比如说病人肩抬不起来,你从对侧条口穴下去,拿三寸针,一路透到承山穴,透针时叫病人抬手,就好了。 丰隆穴:腿外侧胫骨凸起来和外踝骨头凸起来连成一条线,联机的正中间那点,用补丰胸,最有名是用在去痰,有名的导痰穴。导痰术很特殊。针扎到丰隆穴以后,左右转捻针,病人感到酸时就是气到了。气到了后,针慢慢起来,针不要出来,只要提到皮层。再把它倒过来,斜针45度,往身体的上方下针。然后再捻针,病人感到酸麻后,再慢慢把针提出来,又到皮层,再往下45度下去,下去以后,针就留在那边20分钟。 解溪穴:脚上两条大筋。在大筋的中间,属性是火,是足阳明胃经的母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