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楼#
发布于:2015-11-28 08: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帆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2015.11.22第30讲 手太阳小肠经 受盛之官化物出,胃之下口赤小肠。未时昏沉小肠虚,书中俞穴师父荣。 越近末梢痛感强,疗效显见荣比俞。少腹小肠属阳火,心之移热与小肠。 运化营养分水渣,一水心肺唾液汗,另水残渣入大肠,营养脾统分五脏。 心主汗出毛孔开,小便随即量减少。三焦水道清肝脏,膀胱水蒸入水道。 小肠热蒸水生木,冷无气化入三焦。肺受外热心生火,肺水津液变汗出。 金生水入肾膀胱,膀胱再行蒸水道。往复不停尿不出,中极关元三阴交, 地机与开三皇穴,土法吹猪膀胱球,放气一痒一紧张,膀胱毛孔热气升。 如状毛孔热汗开,冷却关停莫可见。中医各家争不休,道理此地易摆明。 始于少泽…… 十九穴道首少泽,阳经井荣俞经合,属性金水木火土,阳经火井经本穴。 前谷荣穴用导引,握拳小指针纹头,前谷荣穴穴性水,奶水不足引前谷。 后溪握拳掌纹头,主管督脉任列缺。后溪俞穴穴性木,木生火肠虚母穴。 脊椎骨痛正督脉,不分虚实责无贷。肩膀頸项要虚实,初痛子穴久母穴。 腕骨中间五掌骨,小天星骨在下点。武术劈掌小天星,硬骨练就武林功。 腕骨小肠其原穴,不论虚实心脏里。心主汗出无汗出,针下汗出心力舒。 阳谷握拳下大筋,浅针一寸火本穴。养老找穴手翻转,凹裂养老骨缝藏。 养老浅针一寸针,半寸即可眼病治。养老郗穴透间使,手不转巾透间使。 三寸针透触间使,平补平泻左右捻,马上抽出不留针,立竿见影仅几秒。 养老之下是支正,络穴支正腕骨原。原络无论虚和实,虚实皆可平补泻。 奇穴三关肠肝心,腕骨上三是肠关,再三肝关和心关,平躺骨后是阳经。 待续…… |
|
226楼#
发布于:2015-11-28 16: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王淑芬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也叫赤肠,运行时间为下午1到3点。如果这个时间段精神不好,昏沉。是小肠虚症,病于时间取俞穴,也可以用荣穴。手部神经多,痛感强,所以多用荣穴。 小肠与心相表里,心移热于小肠。食物经过小肠消化吸收营养后,剩下水和残渣进入大肠。由于大肠的几字形结构,水在大肠运行过程中,受小肠热,气化,升腾入肺,化为肺的津液,口中唾液也由此而来。 尿液的由来。尿液一部分来源于肾,肾有输尿管与膀胱联通。一部分来源于三焦。 汗为心之液,人热出汗,尿液也会减少。因热时,人体津液减少,膀胱内尿液会在小肠火的作用下二次气化升腾,为人所用。 长时间憋尿会造成尿潴留,有尿排不出。可以针关元,中极,三皇穴。 少泽 小肠经井穴,属性金。 前谷 荣穴,属性水,主治奶水不足。 后溪 俞穴,属性木,母穴,通督脉。后背脊椎痛,不管虚实都可以取后溪。 肩膀痛,确定经络为小肠经,辨虚实,虚可针后溪。 腕骨 小肠经原穴。小天星骨下。心脏病人久不出汗,针腕骨。 阳谷 经穴,属火,本穴。 养老,郄穴。 主治眼病,近视,青光,老花,都可治。 手腕痛,不能拧毛巾,养老穴透间使穴。进针后平补平泻,不留针。 支正,小肠经络穴 三奇穴 肠关,肝关,心关 侧手臂,手腕骨上三寸为肠关,再上三寸为肝关,还上三寸为心关。 |
|
227楼#
发布于:2015-11-28 17: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邓小兰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小肠经是阳经,共19穴。 井(金)、荣(水)、俞(木)、经(火)、合穴(土)。越靠近四肢末梢,神经感丰富,痛觉越敏感。故不宜在井穴下针。阳火来自阴火(心脏),心脏产生的热能进入小肠。小肠消化食物后变成水与残渣进入大肠。水上升于肺,为唾液。当身体遇热时,身上的毛孔自然打开。肺中津液由心热蒸腾于体表为汗,心主汗。水分经过流汗排出,小便就会变少,小便的来源有两个:一种是肾经过输尿管到膀胱,另外一种三焦与膀胱连在一起,当尿液累积在膀胱里面的时候,膀胱贴着小肠,小肠是热的,膀胱慢慢膨胀,膀胱上面的毛孔就会打开,尿液汽化成肝水,进入肝脏滋润、清理肝脏,如果小肠温度不够,膀胱里面的水就不能汽水进入三焦系统。 当肺受到外面的压力时,会产大量的热量,心脏也是热的,肺脏的津液就会从毛孔排出为汗,肺里面的津液不经过汗排出体外,就会慢慢累积后进入肾脏后到膀胱,膀胱受热膨胀后,好的水汽化后进入肝,滋润、清理肝,浊水经过膀胱排到体外。 膀胱的上口是三焦进入膀胱的地方,膀胱必须受热于小肠的时候才能看到。 少泽穴为小肠经井穴,小指甲根部外侧。之本穴(属性金为本穴)。 前谷穴 找穴的位置:握拳,手翻过来在不指第三节横纹的尽头,即是前谷。沟、谷、山、陵作导引用的穴位。妇人奶水不足下前谷穴。下午1-3点精神不好,取前谷穴。 后溪穴:手握拳小指部位第四节横处的尽头即是后溪穴。主督脉。小肠经的母穴。 列缺主任脉。一周内的痛,用小肠经的子穴。大部分为超过一周的痛,故多取小肠经的母穴后溪穴。 碗骨为小肠经原穴,虚、实都可在此下针。 阳谷穴,为经穴小肠经的本穴,属火。 心脏有病的人,心脏没办法把汗发到体表,会一年四季不出汗,如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有出汗表现,为病情已好转的症状。 养老穴取穴,需要特殊体位取穴(手竖直,手背朝向人脸),小肠经郄穴,用一寸针,下半寸即可,治眼睛视物不明、近视眼、白内障。 养老透间使操作:三寸针下在养老穴下,把针提到皮肤表层,对准间使穴,斜45度角刺入间使,针尖不要出皮肤,左右捻针,不需要留针。平补平泻几秒钟出针,治疗手不能扭毛巾。下曲池有消炎作用。 支正穴 在阳谷穴上5寸,小肠经的络穴。支正穴(支正位于阳谷上五寸,为小肠经络穴,虚、实二症均可,手臂无力。 三个奇穴(三穴在骨头的下面,) 手臂从后看,从手腕骨上3寸的位置为肠关穴(治疗肠痈痢疾,)、再上3寸为肝关穴(取对侧)、再上3寸为心关穴(心脏病)。 |
|
228楼#
发布于:2015-11-28 17: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手太阳小肠经 一、小肠经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流注时间下午1-3点,吃饭后感到累,昏昏沉沉说明小肠经有问题,四肢末梢比较痛。小肠属阳火,来自心脏,小肠与心脏是表里关系。小肠经一共19穴,作用非常广。 二、少泽与前谷穴。井荣俞经合与金水木火土对应。位于左手小指外侧指甲旁。是井穴本经,放血用。前谷穴是荣穴,用来导引。取穴手握拳,横纹处。下针时尽量在骨和肉的中间。妇人奶水不足作导引术。 三、后溪穴取穴手握掌,后横纹处,前面是前谷穴。治疗肩颈腰脚痛。是一个大穴。 四、腕骨穴与阳谷。腕骨穴手握拳边有个骨头叫小天星。小天星骨跟第五掌骨,是小肠肠经的原穴,虚实症都可以治。阳谷穴是经穴,属火,手握拳,骨头与掌骨之间下针。 五、养老穴“手不能扭毛巾”。位于人体前臂伸侧,腕后1寸,当尺骨茎疾桡侧缘上方之骨缝中。洽疗养生保健、清头明目、舒筋活络。养老穴下支正位于手腕后五寸,阳谷上五寸是支正,络穴。 |
|
229楼#
发布于:2015-11-28 20: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接上集)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在少腹,属阳火。 心主汗。人流汗说明心脏功能正常,心脏有问题流汗就不正常,甚至常年都不怎么出汗。 小便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从肾脏经输尿管传到膀胱里;一个是水道三焦,因三焦也与膀胱相连。小肠跟膀胱很近,尿液累积在膀胱里时,被小肠的高温气化一部分。此时膀胱会通过它上面的小孔把气化的干净水给肝脏,用来清肝,中医上称“水生木”。若小肠冷了,膀胱也就冷,水气就无法气化。 当肺受到外界的热,它里面的水会变成汗排掉。如果没有变汗流掉,肺的津液会进入肾,然后再到膀胱排出去,这叫“金生水”。 所谓膀胱的上口其实就是三焦进入膀胱的地方,必须在活的人体里才有,死的看不到。好比人的毛孔,平时看不见,汗渗出来时才能见。这也是古今医家历来争议之处。 二、少泽穴与前谷穴 小肠经一共有十九个穴。 第一穴是少泽,在小指甲外侧下角旁边,是它的井穴,属金,平常在此下针多用于放血。 第二穴是前谷,握拳时在小指根部横纹头处,是小肠经荣穴,其穴性是水。针灸重导引,若女人奶水不够通乳可用此穴。 也可用于治时症(发病在13:00-15:00)。但扎前谷穴较痛,一般用俞穴后溪穴下针。下针时手松松地握拳,同时手臂向内翻转,然后挤压一下两边肌肉,以垂直于手指的角度直针进,尽量下在骨和肉的中间。 三、后溪穴 后溪也是握拳取穴,在手掌外侧掌横纹头处(感情线外端),主身上督脉。 后溪是俞穴,属木。小肠经是火经,故它又是小肠经的母穴,小肠经虚症在此治。 如病人整个脊椎骨痛,属督脉,可下后溪。小肠经的虚症肩膀痛,也可下后溪。其他如肩、项问题,大部分都在后溪治。 针督脉不讲虚实,但小肠经有虚实。如果是小肠经新病,就用其子穴。久病就用其母穴。 四、腕骨穴与阳谷穴 握拳时手掌下方外侧边缘有个骨头,叫小天星骨。小天星骨非常硬,武术名家练劈掌时用此处。 腕骨穴在小天星骨跟第五掌骨中间,本身相火,所以它是小肠经的原穴,实症、虚症都可治。 阳经都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 握拳时可见在手腕高骨和掌骨中间有条大筋,阳谷穴就在大筋的下方凹陷处。它既是小肠经的经穴,也是本穴。 下针要从大筋下方进针,下在两个关节和筋的中间,下一寸深即可。 五、养老穴(治手不能扭毛巾) 定位:手翻转过来(掌心向内)时,手腕背面中间凹陷处是穴。此为小肠经郄穴。 养老穴在治眼病时很有名,如视物不明,白内障、近视眼都可在此治。 针法:在此穴下针要把手转过来,用一寸针下半寸即可。 “养老透间使”:专治手肘扭伤、手不能转巾。 间使穴在大陵上三寸处,两大筋中间,属于心包经。 下养老透间使时,手先按到间使,用三寸针从养老穴进去后把针向上倾斜,从里面穿刺到间使穴,但不要透出来,感觉针到了就行。穿过去后左右捻转几次,平补平泻完后起针,手当场就能好。 从阳谷上五寸是支正,它是小肠经的络穴,虚实症都可治。 六、奇穴:肠关、肝关、心关 定位:从手臂后面看,手腕骨上三寸处是肠关,再上三寸是肝关,从肝关再上三寸是心关。三穴都在手臂骨头下方,骨头上方是小肠经。 |
|
230楼#
发布于:2015-11-28 21: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手太阳小肠经→共有十九个穴道 1、受盛之官:小肠 小肠在肚脐少腹。小肠属火→属阳火→阳火来自阴火(来自心脏)。 心脏移热给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 2、少泽穴与前谷穴 少泽穴定位→小指指甲跟外侧就是少泽穴 少泽穴→是小肠经的井穴→穴性因阳经的关系是火→所以少泽穴是小肠经的本穴。 少泽穴→是井穴是下针放血用。 前谷穴定位→手握拳小指从指尖往指跟数第三个横纹头就是前谷穴。 前谷穴下针→手握拳不要握太紧,直针下,压一下肉,下在骨和肉的中间,若紧贴着肉或骨边下会都很痛。 前谷穴→是荣穴→作为导引时用→穴性是水。 前谷穴治症:①如妇人奶水不够,用前谷穴。②因为是荣穴也可以用在时症,如按时辰疼痛(13:00-15:00)。因为扎前谷穴比较痛,所以常在俞穴后溪穴上治。 3、后溪穴 后溪穴找穴→手握拳前谷穴过一个横纹头就是后溪。 后溪穴→主督脉,身上的督脉是后溪在管。督脉→是后溪,任脉→是列缺。 后溪→是小肠经的俞穴→属木→是小肠经的母穴→小肠经的虚症治此。 如病人整个脊椎骨痛--一看是督脉,针督脉时候没有虚实;小肠经的虚症--肩膀痛(肩、项有问题时),都可以下后溪。 4、腕骨穴与阳谷穴 腕骨穴找穴→手握拳,找到小天星骨,小天星骨跟第五掌骨中间就是腕骨穴。 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原穴无所谓实症、虚症,虚实都可以治此。 阳谷穴找穴→手握拳,骨头跟掌骨的中间有个大筋。在关节和筋的中间就是阳谷穴。 阳谷穴→是小肠经的经穴→属火→也是小肠经的本穴(本穴就是属性相同的穴)。 阳谷穴下针→从筋的下方下针进去,要下很浅,一寸针。 5、养老穴(手不能扭毛巾) 养老穴找穴→屈肘,掌心向胸,在手腕部小指侧可摸到一凸起的高骨,沿高骨的最高点往大拇指侧推,可触及一骨缝就是养老穴。 养老穴治症→可治视物不明,白内障、近视眼都可以。 养老穴→下针要下浅,用一寸针,下半寸就到。 养老穴→是小肠经的郄穴。 “养老透间使” →→专治手肘扭伤、手不能扭毛巾。如病人称手肘痛,手不能扭毛巾 时,用养老透间使。下透针时,手指先按到间使,用三寸针下养老穴把针提起来斜着对着间使穴,从里面穿刺到间使穴,手感觉到针尖到间使穴就行了,不要透出来。针穿过后,左右捻捻、平补平泻后,不留针,针马上抽出来。用养老透间使,扎同侧,哪边痛扎哪边。 支正穴找穴→在手腕后五寸,从阳谷穴上五寸是支正。 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原穴和络穴不分虚实,虚实都可以治。 6、奇穴:肠关、肝关、心关 手腕骨上三寸→叫肠关→再上三寸叫肝关→再上三寸叫心关。 这三个穴位下针时,下在骨头的后方。 |
|
231楼#
发布于:2015-11-28 22: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集心得 心和小肠互为表里,小肠属阳火,阳火来自心脏的阴火。小肠里的水经过蒸煮,会回流到肺脏,是唾液。小便的来源,一是从肾脏经输尿管传到膀胱里面,另一个是中医认为的三焦是水道,三焦和膀胱连在一起。当小肠和膀胱贴在一起时,小肠的热把膀胱的尿液气化,膀胱遇热打开毛孔,干净的水会流到肝脏,帮肝脏清理,是水生木。肺里的津液,因金生水,慢慢入肾,进入肾后再排到膀胱,是金生火。 小肠一共十九个穴位。 少泽,是井穴,属金。下针放血。 前谷,是荣穴,穴性是水。治妇人奶水不够,但扎前谷痛,用俞穴后溪。 后溪,是俞穴,属木。后溪主督脉,督脉上的问题下后溪。木生火,后溪又是小肠经的母穴,治小肠的虚症。肩、项有问题下后溪。 腕骨,是经穴,属火,是小肠经的原穴,原穴不管虚实。 阳谷,是经穴,属火,是小肠经的本穴。 养老穴,是郄穴。治老年人眼睛不好,视物不明,白内障,近视眼。用一寸半针,下半寸。养老透间使,治手肘扭伤,不能扭毛巾。 支正穴,是络穴。络穴和原穴一样,不管虚实。 手上三奇穴:手腕骨上三寸是肠关,再上三寸是肝关,再上三寸是心关。 |
|
232楼#
发布于:2015-11-28 22:34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一、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是赤肠,胃之下口。流注时间下午一点到三点。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属火,属阳火,来自阴火,来自心脏。心脏移热给小肠。 二、少泽穴与前谷穴 1.少泽穴 小指指甲尺侧赤白肉际处。 2.前谷穴 握拳小指第一横纹头。下针时下在肉和骨之间。妇人奶水不足,针前谷穴。 三、后溪穴 1.握拳 前谷穴后约一寸处。横纹头后。 2.后溪穴通督脉,母穴,虚证治此。 四、腕骨穴与阳谷穴 1.腕骨穴 小天星骨与第五掌骨中间。是小肠经原穴,虚实皆治。 2.阳谷穴 骨头跟掌骨有个大筋,从筋的下方下针。在关节和筋的中间。是小肠经的本穴。 五、养老穴 反手取穴。小肠郗穴。治眼睛的穴道,可治视物不明,白内障,近视眼。双手不能拧巾,可养老透间使穴。 六、支正穴 阳谷穴上五寸。小肠络穴。 七、小肠之五俞穴 井 少泽穴 荣 前谷穴 俞 后溪穴 经 阳谷穴 合 养老穴 八、肠关 肝关 心关 腕骨上三寸为肠关,再上三寸为肝关,再上三寸为心关。止痛的。 |
|
233楼#
发布于:2015-11-28 22:35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一、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是赤肠,胃之下口。流注时间下午一点到三点。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属火,属阳火,来自阴火,来自心脏。心脏移热给小肠。 二、少泽穴与前谷穴 1.少泽穴 小指指甲尺侧赤白肉际处。 2.前谷穴 握拳小指第一横纹头。下针时下在肉和骨之间。妇人奶水不足,针前谷穴。 三、后溪穴 1.握拳 前谷穴后约一寸处。横纹头后。 2.后溪穴通督脉,母穴,虚证治此。 四、腕骨穴与阳谷穴 1.腕骨穴 小天星骨与第五掌骨中间。是小肠经原穴,虚实皆治。 2.阳谷穴 骨头跟掌骨有个大筋,从筋的下方下针。在关节和筋的中间。是小肠经的本穴。 五、养老穴 反手取穴。小肠郗穴。治眼睛的穴道,可治视物不明,白内障,近视眼。双手不能拧巾,可养老透间使穴。 六、支正穴 阳谷穴上五寸。小肠络穴。 七、小肠之五俞穴 井 少泽穴 荣 前谷穴 俞 后溪穴 经 阳谷穴 合 养老穴 八、肠关 肝关 心关 腕骨上三寸为肠关,再上三寸为肝关,再上三寸为心关。止痛的。 |
|
234楼#
发布于:2015-11-29 08: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陶圆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时心得。
按照时辰发病取俞穴,荣穴比较痛,越近四肢末梢的神经越多越痛。 小肠共有十九个穴道,第一个是少泽,小肠是阳经,属性是金水木火土,它的对应穴道井荣俞经合,少泽穴是井穴,与小肠经属性相同,是本穴。 导引的时候要用有谷的穴道。比如前谷穴,阴陵泉 任脉管列缺,后溪管督脉,任何一条经络都有相应的穴道在管。 后溪本身是俞穴,属木,小肠经属火,所以后溪是小肠经的母穴,小肠经的虚穴在后溪治疗。 腕骨,又叫小天星骨,腕骨是小肠经的经穴,是小肠经的原穴,无所谓虚实,都可以治疗。 心主汗,心脏有问题的人出汗不正常。 阳谷属火,是小肠经的本穴,属火。阳谷下针很浅,一寸针。 养老穴,眼科穴道,眼睛不好可以扎,比如白内障、近视眼都可以,是小肠经的郄穴,“养老透间使“治疗手不能扭毛巾,下针三寸针。平补平泻,补留针。 曲池穴消炎很好 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原穴是腕骨,络穴是支正,原穴、络穴虚实都可以治疗。 奇穴:肠关、肝关、心关。 |
|
235楼#
发布于:2015-11-29 10: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 莫维春 2015年11月29日 针灸大成 第31课学习心得
1 支正穴与小海穴 在阳谷穴上五寸的地方,在骨头的外侧。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支正是虚实都可以用,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疣。 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将手肘弯起来握拳,有两个骨头,将两个凸出来的骨头连成一条线,做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顶点的地方,叫做小海。 小肠经的实症在上面治,像身上生疣 。就是小肠经的实症,都可以用小海来治。 手部的针,用一寸半的针,但小海不用一寸半,用一寸的针,很浅。 2 肩贞穴与臑腧 手抬平弯起来,肩头凹进去的地方,属于大肠经的肩髃穴,从肩腴穴往上走,这有个骨头,走到内侧的骨头这边,有个骨缝,称为臑腧。 从臑腧往下走三寸,就是肩贞穴。痛三天,就下小海。三个月,就下后溪。看身体那边痛,我们再扎对侧。 3 天宗穴至秉风穴 两个肩胛骨中间,就是天宗穴。天宗很少用,只有肩胛骨旁边的痛,都属于小肠经。大肠经在前面,小肠经在后面,中间三焦经。肩膀的肌肉,有个三角形,正上方最顶端,在缺盆骨头跟颈部正中间,这有个肩井穴,肩井穴正好在肩膀的上方这个地方,肩井不能重击,但可以下针,但不能太深。从肩井穴直下三寸,就是曲垣。从曲垣再旁开两寸,就是秉风。中间差三寸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肩井上痛,就是胆经,痛到三寸的地方就是小肠经。 4 肩外俞与肩中俞 在督脉上面,叫一椎上,称大椎。第一椎下叫陶道。 肩外俞是从陶道外开四寸的距离。肩中俞是从大椎开二寸。左边右边都有。 扎背针的时候,下针的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后面膀胱经通通是这样下。 肩中俞和肩外俞,这些是肩膀酸痛 的近取穴。高血压,也会造成项强,瓣膜闭锁不全也会项强。中医是辨证论治,项强时通通可以治疗。这是项强 的近取穴。按照附近的穴道来取穴。不要直针,要斜刺。 5 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足阳明胃经进入大迎后下来,进到大筋的内侧这穴道叫人迎,从人迎这里摸进去,有一个脉,人迎脉在这里。从人迎横开三寸,就是我们的天窗。三寸的地方是天窗,中间一寸半的地方,刚好是脖子大筋的后方,就是扶突穴。天窗可以治疗喉咙的问题。天容在耳朵的下方。头部的穴道,我们可以下针,但差不多下五分,下得很浅。下针的时候都要先用指甲切它。脖子里面有肿瘤,硬块,天容通通可以治。 颧髎在眼睛这边,眼睛的后方有个凹谷叫做瞳子髎。就是太阳穴。那这瞳子髎下三寸,就是颧髎,很少下针。 6 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 在耳朵前面有一个像山峰的东西,叫耳屏,前面有个骨缝,要张口才能找到。先闭口,再以前面这个骨缝为主,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三焦经、小肠经、胆经经过我们耳朵里面。正中间是听宫穴,就是小肠经的经过。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化脓 、发炎 、耳鸣 、通通可以下听宫。下听宫的时候,病人嘴巴要张开来,针直接进去,闭嘴就没有穴道,要病人开口,我们放个毛巾之类的东西在嘴巴。这三个穴道不要留针很久,十分钟就可以了。直接下一寸那么深。这穴道可以左右捻捻,平补平泻,插提都可以,都不会伤到,无所谓补泻,补泻都可以用。治疗耳朵流脓、化脓的时候,我们常用喷剂。我们常用的麝香矾石散,麝香它无孔不入,麝香加一点进去,然后再加矾石,可以保持耳朵干燥。 耳门听宫听会三针都可以下,你可以用交换的,今天听宫,下次可以耳门、听会、可以换来换去。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所以只要有化脓,一定要保持干燥,炎症就不会再生。 |
|
236楼#
发布于:2015-11-29 15: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手太阳小肠经 一、支正穴位于腕后五寸,从阳谷穴上五寸是支正。小肠经的络穴,腕骨是原穴,原穴络穴无虚实症都可以洽。 二、奇六:肠关、肝关、心关。位于手腕骨上三寸叫肠关,再上三寸叫旰关,再上三寸叫心关。肠关洽疗少腹痛、肠绞痛,还可以配合三阴交、公孙、关元、中极诒疗。肝关治疗肝癌止痛、胁痛。心关洽疗心脏病。 三、支正与小海穴。支正穴位于阳关穴上五寸,在骨头外侧。是小肠络穴,洽疗肘废、手臂无力,皮肤疣。小海穴是小肠经子穴,位于手肘弯起握拳,两骨头凸线三角顶头,压痛麻点是小海穴。治疗疣、实症下针一寸。 四、肩贞穴与臑腧。肩贞穴位于臂内收时,腋后纹头直上一寸,三角肌后缘处,按后有酸胀感。用于清头聪耳,通络活绺。臑俞穴位于人体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像凹陷中。治疗肩臂疼痛、舒筋活络、化痰消肿。 五、天宗穴与秉风穴。天宗穴位于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治疗肩胛疼痛、气喘。秉风穴位于肩井穴上3寸是曲垣,曲垣旁开两寸是秉风穴。以上两穴一般很少用。 六、肩外俞与肩中俞。肩外俞位于陶道外开四寸,肩中俞位于大椎开2寸,下针八字形。 七、天窗、天容与颧膠穴。天窗位于人迎横开三寸是天窗。天容位于耳朵正下方,治疗脖子肿瘤、硬块。颧膠位于眼睛的后方有凹谷叫瞳子膠,下3寸是颧膠,治牙痛。 八、听宫(耳鸣耳脓中耳炎)。位于人体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在耳门与听会穴之间。治疗耳鸣、耳聋、中耳炎。 九、足太阳膀胱经。称州都之官。 |
|
237楼#
发布于:2015-11-29 16: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帆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第31讲 手太阳小肠经续 三关肠关关肠门,承气汤下要内急,男左女右压肠关,三想不急无便意。 也可下针防下利,少腹肠绞痛三阴,公孙关元还中极,无用就来针肠关。 肝癌右痛马踢左,胸肋痛寻奇肝关。经外奇穴还心关,心脏虚实平补泻。 支正上五阳谷穴,骨外支正小肠络,虚实皆可虚生疣,实则节驰肘废泻。 小海合穴又子穴,手肘弯曲来握拳,两骨连线三角顶,穴麻实疣一寸浅。 大肠肩髃上骨缝,脑腧下三肩贞穴,病痛三天下小海,三月后溪一对侧。 天宗中间肩胛骨,肩胛痛旁小肠经。大肠经痛在前面,中间就为三焦经。 肩井下三曲桓穴,曲桓旁二是秉风。三寸中走是三焦,痛经补泻子母穴。 陶道肩四寸外俞,大椎二寸肩中俞,针背方向向体外,三十度角外五分。 肩膀项强取近穴,太阳中风和温病,项强缘由高血压,瓣膜闭锁若不全。 人迎横三叫天窗,天窗喉咙近取穴。耳朵正下是天容,浅五硬块甲状肿。 瞳子髎下三颧髎,偶尔治疗上牙痛。听宫耳屏骨缝前,张开骨缝闭口无。 上叫耳门中听宫,听会在下三经通。耳门听宫和听会,耳炎耳鸣和化脓。 嘴巴咬物防闭口,实症流脓腥臭味,泻之麝香矾石散,干燥后针轮流下。 —终— |
|
238楼#
发布于:2015-11-29 18: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上接手太阳小肠经 6、奇穴:肠关、肝关、心关 手腕骨上三寸→叫肠关→再上三寸叫肝关→再上三寸叫心关。这三个穴位下针时,下在骨头的后方。针下后左转右转平补平泻就可以了,不分虚实。 肠关用法:①如尿急时按压可以暂缓尿意;②也可以下针,用来防止下利;③少腹的痛,如肠绞痛,若三阴交(因三阴交主腹)、公孙、关元、中极都下针,但腹部还痛。就下肠关,痛能立即消除。 肝关→肠关上三寸叫肝关。 肝关用法:如肝癌的疼痛;被马踢到、摔到导致右肋疼痛或肋间痛正好在胸胁的地方;都可以在对侧的肝关下针,针下去平补平泻,痛就慢慢不痛了。 心关→肝关再上三寸就是心关。 心关用法:治心脏病,心脏的虚症或实症,都可在心关下针。 7、支正穴与小海穴 支正穴找穴→在前臂背面,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阳谷穴)上5寸就是支正穴,在骨头的外侧。 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虚症实症都可以用支正穴。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生了很多疣在皮肤表面上,都可用支正。 小海穴找穴→屈肘,在肘尖(尺骨鹰嘴嘴)最高点与肘部内侧高骨(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就是小海穴。压到小海穴,筋会很麻,说明找对了穴位。 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是小肠经的子穴→小肠经的实症用小海穴治疗,如身上生疣。 小海穴下针:用一寸的针,针下一点就到穴道,很浅。 8、肩贞穴与臑腧→用于治症时的断症。 臑腧穴找穴→上臂内收,腋后纹头直上,当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肩贞穴找穴→在肩关节后下方,当上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一寸就是肩贞穴。亦可从臑腧往下走三寸,就是肩贞穴。 如病人肩膀痛,指的地方正好就是臑腧、肩贞,属小肠经。若新痛就下针小海(实症),痛很久就下后溪(虚症)。 9、天宗穴至秉风穴 天宗穴找穴→在肩胛骨的正中间,摸上去有一凹陷处就是天宗穴(平第四胸椎)。 天宗穴用于断症,若此穴痛都属于小肠经。 曲垣穴找穴→先找到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上就是肩井穴),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就是曲垣穴。 秉风穴找穴→从曲垣再旁开两寸,就是秉风。 秉风和曲垣都很少用,用于判断病人肩部疼痛是否在小肠经。 10、肩外俞与肩中俞 肩中俞找穴→背部,找到督脉第一椎即大椎,大椎旁开二寸就是肩中俞。 肩外俞找穴→背部,找到第一椎大椎,在第一椎下凹陷处叫陶道,从陶道外开4寸就是肩外俞。 ★扎背针时,下针的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 肩中俞和肩外俞,是肩膀酸痛的近取穴。项强(项强时指颈项部肌肉筋牵强僵硬的症状)时通通可以治疗,如太阳中风或温病造成项强,高血压造成项强,瓣膜闭锁不全也会项强。项强。 肩中俞和肩外俞下针时,不要直针,要斜刺。根据针的长短,从穴道前一寸或半寸地方呈三十度角向穴道斜刺,这样针到处刚好是穴道下方。 11、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天窗找穴→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穴后,与喉结相平。先找到人迎(足阳明胃经)横开三寸,就是天窗。 天窗治症→治疗喉咙的问题。 天容找穴→从人侧面看,天容在耳朵的下方。 天容治症→脖子的甲状腺肿;脖子里面有肿瘤,硬块;天容都可以治。 头部的穴道下针注意:可以下针,下浅针,下五分,下针时先用指甲切它,从指甲旁边下进去,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血管。 颧髎找穴→在眼睛的后方有个凹谷叫做瞳子髎(亦称太阳穴)。 颧髎找穴→瞳子髎下三寸就是颧髎。 颧髎偶尔会用到治上牙痛。 12、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 听宫穴找穴→找到耳屏(耳屏就是耳朵前面有一个像山峰的东西)。再张开嘴,就有一个骨缝,骨缝的中间就是听宫穴。以耳屏前的骨缝为主,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耳门、听宫、听会→耳朵化脓、发炎、耳鸣、通通可以下听宫。 听宫下针时,病人嘴巴要张开来,直针进去下一寸,补泻都可以用。左右捻捻,平补平泻,插提都可以,大概5-10分钟就可以出针,不留针。 听宫穴治症:耳朵听力差;耳鸣;耳聋。都可以用听宫穴。若耳朵流脓,黄色的、腥臭味,属实症,用泻的手法。 足太阳膀胱经---州都之官:膀胱 |
|
239楼#
发布于:2015-11-29 20: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王淑芬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肠关 1.按压缓解尿意 2.下利不止,针之可缓 3.少腹痛,如肠套叠,肠绞痛,在下针关元,中极,三阴交,公孙,还不能止痛的前提下,针肠关。 肝关 肝癌患者,胸胁疼痛,左痛针右,右痛针左。 心关 心脏病,虚症实证都可针 支正 络穴,小肠经虚症实症都可下针支正。 实证手臂无力,虚则生疣。根据虚实补泻 小海穴 合穴,属土,也是子穴,小海穴找对后按压此穴整个手臂会有酸麻感。 取穴时屈肘,肘尖处两高骨突处作一等边三角形,顶点处即为小海穴 用于实证治疗,下针浅。 臑俞,肩髃穴往后过骨头后的骨缝处为臑俞 ,两穴间隔三寸 肩贞,在臑俞下三寸。 在肩髃穴和臑俞穴之间为三焦经路线。病人肩痛,痛在臑俞,肩贞处,小肠经问题,痛三天,实证针小海,痛三月,虚症,针后溪。对侧取穴。 天宗 肩胛骨中心凹陷处 天宗,肩贞,臑俞等穴用时少,一般都是帮助诊断用。 曲桓,肩井下三寸。 秉风,曲桓旁开二寸处。 这二穴用来帮助确诊是否小肠经病。一般很少用。 肩中俞,大椎旁开二寸处 肩外俞,陶道旁开四寸处 背部下针,都是从侧30度角下针,从督脉处往身体边方向斜刺下去。因此,针时要离穴位五分处下针,针到处即穴位。 肩膀痛,项强,可就近取穴,肩中俞,肩外俞。不管何种原因引起的项强。 天窗 人迎穴旁开三寸为天窗。人迎旁开1.5寸(过大筋)为扶突。喉咙痛等可以针天窗。很少用。 天容,耳垂正下处。甲状腺肿块,脖子处硬块针天容。 颧髎 瞳子髎下三寸处。有时用来治疗上牙痛,就近取穴。 耳门,听宫,听会。 张口取穴,在耳屏前,张口时会有一骨缝。闭口闭合。 治疗中耳炎,耳鸣,耳聋等一切耳病。 耳朵发炎,化脓,针这三穴,可以每次轮流取。同时辅助麝香矾石散,起干燥作用。 张口取穴,留针时间五分钟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