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40楼#
发布于:2015-11-29 20: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邓小兰申请签到
@教官-孝感-郑其赛  
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手腕骨上3寸为肠关穴(当内急时不方便时按压肠关穴,下针可治疗止疾、肠子痛)、再上3寸为肝关穴(肋间痛,肝部痛,取对侧)、再上3寸为心关穴(心脏病)。支正穴(支正位于阳谷上五寸,为小肠经络穴,虚实二症均可,手臂无力,生疣可治);
小海穴(小肠经子穴,治小肠经实症,如疣子),用一寸针下。
肩贞穴:大肠穴的肩髃穴,下有臂臑穴下三寸为肩贞穴。天宗(肩胛骨中间)。
肩井穴下三寸为曲垣下二寸秉风。肩外俞(陶道外开四寸)、肩中俞(大椎外开两寸)。
背部穴位下针操作:
背中向身体两边的外部斜刺,在穴的前半寸斜刺皮肤与针的夹角约30角。

天窗(人迎外开三寸为天窗,人迎外开一寸半为扶突)、天容(耳朵的下方)
颈部下针使用短针下得浅,用指甲把脉拨开在旁边下,治疗甲状腺肿瘤,肿大、硬块。
颧髎(瞳子髎下三寸,上牙痛,用得的少)、听宫(治耳朵痛、流脓、发炎、耳鸣,闭口没有穴道张口取穴,张口塞物,直针进去一寸,左右捻转、插提可以,留针3-5分钟即取穴)。耳朵痛、流脓可用麝香矾石散让耳道干燥,再针灸即愈。耳门、听会、听宫三穴可以轮的下针。多为实症用泻法,耳鸣为虚症用补法。

足太阳膀胱经  州都之官膀胱,  (300-500PM)
是全身经络最多的经脉,五行属火。三焦油网包裹。膀胱是(水)后面是小肠是(火)
水有两种方式进入膀胱:三焦油网渗透进去。肾里面的水由输尿管从肾进入膀胱。
身体里面的水经过两次蒸馏,不浪费。
肺里津液到达肾,小肠的热把肾里面的水汽化由命门往上送入督脉。。。。
易岚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63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29
241楼#
发布于:2015-11-29 20: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集心得
压肠关,可缓解内急。少腹痛、肠绞痛,三阴交、公孙、关元、中极不能缓解时,下肠关,当场去痛。
肝癌后期右边疼痛时,下左边的肝关,平补平泻。右边被踢伤、摔伤、肋间痛,下对侧的肝关。
心关,治心脏病,治虚实。
支正穴,阳谷上五寸,是小肠经的络穴。治虚实。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无力,泻之。虚则生疣。
小海穴,小肠的合穴,也是小肠的子穴,压到小海会很麻,实症治此,治生疣。小海很浅,用一寸针就够了。
肩贞和臑腧。一般肩痛在臑腧,是小肠经走的地方,新痛下小海,久痛是后溪。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跷脉的会穴。
天宗穴,在肩胛骨的正中间,少用。
曲垣,肩井下三寸。秉风穴,曲垣旁开两寸。少用。
肩外俞,陶道外开四寸。肩中俞,大椎开两寸。
背部下针的时候,是从身体内侧向身体外侧方向下针。
肩外俞和肩中俞是肩膀酸痛的近取穴。治太阳中风、温病、高血压、瓣膜闭锁不全造成的脖子僵硬。斜刺三十度,离穴位远一点的地方一针,斜刺下去正好在里面经过穴位。
天窗,治疗喉咙问题。
天容,治脖子的甲状腺肿,脖子里的肿瘤,硬块。
颧髎,太阳穴下三寸,少用。
听宫,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张嘴时才有穴位,需要塞毛巾之类的放嘴里,下针时间五到十分钟。针下一寸,左右捻捻,平补平泻。
耳朵流脓,用喷剂,麝香矾石散,保持耳朵干燥,没水分发炎就去掉了。
足太阳膀胱经,州都之官,属水。
张莉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82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9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42楼#
发布于:2015-11-29 21: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接上集)

肠关:如忽然内急想上厕所,又不方便时就用右手压肠关穴,同时心里想着不想上厕所。大约默想三次,便意就没了。如果便意很强,就一直用手压着它,施以意念即可。
肠关也可下针,用于止利。少腹痛时,若下三阴交,公孙,关元,中极都不能止痛,就下肠关,可当场止痛。
肝关:可止痛。如右边痛,就下左边的肝关。或肋间痛,胸胁痛,包括肝病都可在对侧肝关下针。无所谓补泻,平补平泻即可。
心关是治心脏病的,也无所谓虚实,都可在此治。
下此三穴用一寸半针为宜。
七、支正穴与小海穴
支正穴在阳谷上五寸处,在手臂骨的外侧。
它是小肠经的络穴。虚实症都可用,如节弛肘废,手臂无力,属实症泻之。皮肤表层生疣,属虚症,可在此补之。
小海穴是小肠经合穴,也是子穴,小肠经实症可在此治。
定位:曲肘握拳,掌心向外,把肘头凸出的两个大骨头连线做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就是小海。找对穴时按压它筋是麻的。
小海穴很浅,用一寸针就行。
八、肩贞穴与臑腧
将手上抬与肩齐,肩头凹陷处是肩髃穴。从肩腴往背部内侧走到骨边缝隙处,就是臑腧穴,是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臑腧下三寸就是肩贞穴。
一般很多人会在臑腧、肩贞处痛。新痛就下小海,久痛就下后溪。临床上多对称治疗。
九、天宗穴至秉风穴
天宗穴在背部肩胛骨的正中间,平时很少用。
大肠经在前面,小肠经在后面,中间是三焦经。
如果病人肩井痛,就在胆经治。后面痛到三寸远,以及肩胛骨周围的痛,都属于小肠经。在肩井和三寸中间痛就是三焦经。下针前一定要先确定痛点的所属经,然后在该经的子穴或母穴做补泻,原穴也可以。
肩井在肩膀的三角肌正上方顶端处,即缺盆骨跟颈部的正中间。此处不能重击,可下针。因它在肺的上端,下针要浅。
从肩井往后直下三寸是曲垣,曲垣旁开两寸处是秉风,此两穴都很少用。
十、肩外俞与肩中俞
督脉第一椎上是大椎,第一椎下是陶道。从陶道外开二寸是肩中俞,外开四寸就是肩外俞。左右穴对称分布在督脉两侧。
扎背针时,下针是从身体由内到外的方向下针,呈八字形。膀胱经也是这样下针。
肩中俞和肩外俞都是近取穴,肩膀酸痛,项强均可治。下针要斜刺(与皮肤大约呈三十度角),从穴前半寸或一寸处进针,这样刚好下在两肋骨中间。下地对穴位旁边会看到一圈粉红色。
十一、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每个人的脖子都有两根大筋。大筋内侧人迎穴向外横开一寸半,即大筋后方是扶突穴。扶突穴再横开一寸半就是天窗,可治喉咙的问题。
天容在脖子侧上方,正对着耳朵。一般颈部的穴道可以针,但要先用指甲切一下,再从指甲边下针,差不多下五分深即可,以免扎到动脉血管。如甲状腺肿大,脖子肿瘤,硬块,都可在此治。
眼睛的后方凹陷处有一穴叫做瞳子髎(太阳穴),再往下三寸处就是颧髎,此穴很少下针,偶尔用它治上牙痛。
十二、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
三焦经、小肠经和胆经都经过耳朵。在耳朵前面有一屏障物,叫耳屏。耳屏前有一骨缝(闭口再张开时就有),骨缝的上端是耳门,下端是听会,中间就是听宫。
耳门、听宫、听会,三穴都可针,最好轮替下针,都可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耳痛。
下听宫时,让病人嘴巴张开,直针进去。最好找个毛巾类软一点儿的东西塞在嘴巴里,万一病人突然闭口针卡弯在里边。
下一寸深,平补平泻,插、提都可。一般来说耳朵流黄脓,味腥臭,都是实症,用泻。
针此三穴不要留针太久,大概留三五分钟。
现在常用粉剂或喷剂治疗耳朵流脓,如麝香矾石散。让耳朵保持干燥是消除炎症的关键。耳内环境改变了,再下针止痛消导,耳病很快就好了。所以中医重在改变环境,调节阴阳平衡。
足太阳膀胱经
此经开申时(15:00-17:00),也是最大、穴道最多的经。
一、州都之官:膀胱
膀胱后面是小肠。水进入膀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从三焦渗透进去;第二种是从肾脏通过输尿管流进去。
肾水来自肺脏。因肾跟小肠很近,小肠的热促使肾水气化,气化后进入命门。
江陈敏
贫民
贫民
  • UID2018547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6
243楼#
发布于:2015-11-29 21:23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8日《针灸大成》第30课心得
一、手太阳小肠经
江陈敏
贫民
贫民
  • UID2018547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6
244楼#
发布于:2015-11-29 21: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心得
一、小海穴
1.手肘弯起来,两凸起的骨头连成一条线,做成一个正三角形,它的顶点就是小海穴。一按会麻,就说明找对了。
2.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是子穴。实证治此。
二、肩贞穴和儒腧
1.儒腧   肩隅穴往上走,走到骨头内侧,骨缝处。手太阳,阳维脉,阳蹻脉的会穴。
2.儒腧往下走三寸,就是肩贞穴。
3.痛在儒腧,新病下小海穴,久病下后溪穴。
三、天宗穴至秉风穴
1.肩胛骨的正中间是天宗穴,肩胛骨旁边的痛,都属于小肠经。
2.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是曲垣,曲垣旁开两寸是秉风穴。
3.确定哪条经痛,就在该经的子穴或母穴做补泻,或者在原穴上做补泻就可以了。
四、肩外腧与肩中俞
1.陶道外旁开四寸是肩外腧。肩中俞是大椎旁开两寸。
2.肩中俞,扎背针时,下针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膀胱经也是这样下。
五、天窗,天容与颧髎穴
1.人迎横开三寸是天窗。天容在耳朵正下放。瞳子髎下三寸是颧髎穴,可治上牙痛。
六、听宫穴(耳鸣耳聋中耳炎)
1.耳屏处,张口取穴。
2.耳门,听宫,听会都可治耳朵化脓,发炎,耳鸣。
莫维春
贫民
贫民
  • UID20185656
  • 粉丝2
  • 关注2
  • 发帖数4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45楼#
发布于:2015-11-30 06: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 莫维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 莫维春 2015年11月30日  针灸大成  第32课学习心得
1足太阳膀胱经 州都之官: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在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五行里面属火,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水是渗透进去的。还有一个是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等到达400cc以上,就会感到胀,就会去小便。把小肠的火救起来。治好的方法你光在那边治膀胱没有用的,只要把这火一加压,这尿液在进入膀胱的时候,就气化掉了,膀胱一往上升,那个括约肌一下就回来了。如果膀胱小便无力,光灸就帮助很大。中极是膀胱之募。那关元当然可以灸。
2、睛明穴与攒竹穴
睛明穴在内侧,这睛明穴下针的时候,要把眼珠子拨开来,下针在骨和眼球中间。针灸的针头很硬,所以起针时要直进直出。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 、青光眼 、白内障 ,我们都可以在睛明上下针。 可针不可灸。
攒竹穴正在眉头,手摸下去,你可以压在一个骨缝,那个骨缝是横的,那个横的骨缝就是攒竹穴。平时会下攒竹和放血,但是不灸,灸的话会把眉毛烧了,眉毛不好长回来。
3 四穴放血:治视力
四个穴道放血,攒竹。第二个在眉毛尾巴,眉尾,鱼尾的地方。第三个,眼外的瞳子髎,就是俗称太阳穴的地方。第四个在耳尖,耳尖就是,你把耳朵一折,最尖的那一点就叫耳尖。 放血针拿右手,攒竹穴一刺,挤两滴血出来就好,其它也是一样。攒竹穴跟睛明一样,都是近取穴。治我们眼睛的问题。这个放血尤其是角膜炎 、眼红肿 ,当场放血出来,就不痛了,很舒服。
4、眉冲穴至玉枕穴
从眉毛直上进入发际五分,跟督脉差的距离就是一寸五分。从这找一寸半,在曲差和神庭的正中间,这个穴道就是眉冲。鼻科病在这里可治。神庭后五分就是上星,上星过来一寸半,就是五处。都是治疗眼科的问题。鼻窦炎 ,鼻塞 ,下通天也可以。所以我们可以先下合谷,再来迎香,再下通天。下通天时像扎百会,用一样的方向,这是通天。
沿着督脉一寸半的距离,络却在通天后一寸半。络却、中脘、公孙、内关。从络却往后一寸五分是玉枕穴,头上的穴道都是近取穴,因为就近下针时,一定是在头皮和头骨中间。


5 、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后脑有两个大筋,可以摸到,这脑骨头刚好在这。两个大筋的中间呢,就是我们的督脉,风府、哑门就在这。 大筋跟后脑骨交接的地方叫天柱。是近取穴,后项强痛也可以下天柱。

从天柱外开一寸的地方,在这个骨缝边有一个奇穴,贴在骨边属于经外奇穴,专治失眠 ,穴名安眠。 下针不用下深,用一寸针,下五分就够了。因为头发后有发根,所以不可以灸,睡不好,可以压压安眠穴,揉揉安眠穴。你不要揉到天柱,越揉精神越好。

陶圆红
新手
新手
  • UID20185733
  • 粉丝3
  • 关注9
  • 发帖数85
246楼#
发布于:2015-11-30 08: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陶圆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9日《针灸大成》第31课时心得。
奇穴:肠关、肝关、心关
三阴交主少腹,腹部问题都找三阴交,如果还不见好就下肠关,肠关下三寸是肝关,肝癌到最后很痛,如果痛在右边就下针左边,平补平泻,痛就会去掉。
支正穴:手臂没有力气,泻此穴,虚则生疣,生了很多疣,可以用支正。
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就是小肠经的子穴,压到小海穴会很麻。
肩贞穴与臑腧穴,臑腧穴往下是肩贞穴。很多痛臑腧穴,痛三四天就用小海穴,痛三四个月就用后溪穴.
天宗穴、秉风穴
肩胛骨附近的酸痛都是小肠经,大肠经在前面,小肠经在后面,中间是三焦经。
肩井是胆经的穴道,肩井穴往后三寸是曲垣穴,曲垣穴旁开两寸就是秉风。
肩外俞、肩中俞,肩膀酸痛、脖子强硬、头昏的时候可能是太阳中风或者高血压造成的,都可以进取穴治疗。
天窗、天容,颧髎穴:天窗穴在小肠经上面,可以治疗喉咙问题。
天容在耳朵正下方,脖子甲状腺肿、硬块都可以用天容。
眼睛后方凹谷叫做瞳子髎,瞳子髎就是太阳穴,瞳子髎下三寸就是颧髎,颧髎可以治疗牙痛。
耳门、听宫、听会,耳朵化脓、发炎、耳鸣、通通都可以下听宫,这三个穴道都可张口找穴,张口下针,下针留三五分钟即可。针下去左右捻捻,平补平泻。耳朵流脓,黄色、腥臭都是实症,用泻的手法。听力差、耳鸣、听到各种声音都下此穴。
足太阳膀胱经,下午三点到五点。
膀胱是州都之官,膀胱在小肠后面,小肠属火,膀胱属水,肾水来自肺脏。
王淑芬
贫民
贫民
  • UID2018463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58
247楼#
发布于:2015-11-30 10: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王淑芬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主水,紧靠小肠,膀胱里水液的来源分为两类,一来源于肾(输尿管),二来源于三焦(渗透)。
肾水来源于肺金,肾在小肠火的作用下气化升腾,入命门。顺督脉一路向上到脑部,营养大脑。
膀胱水气化后顺着三焦进入肝,帮助肝代谢,排出胆汁。胆汁进入小肠帮助小肠消化食物。
正常人膀胱有400cc。正常人水进入膀胱后,呈气化状态,膀胱如同热气球样,处于上升状态,所以不会压迫到括约肌,不会有小便感觉。
当膀胱水满后,才会压迫到膀胱括约肌,人才会有尿意。

尿频尿急根源
小肠火不够,无法把进入膀胱的水液气化,因此膀胱不能够处于上升状态,压迫到括约肌,因此会有一点尿就想上厕所。
如何判断小肠火够不够,脚冷说明火不够。
人体水的气化。生病是因为人体有冷水,同时冷水也会营养利于疾病。让水气化就是改变人体环境,治愈病人的原因。
让人体水液气化,可灸中极,关元。

膀胱经67穴位

睛明穴,治眼疾。(所有眼疾)
下针睛明时要把眼球移开。
下针后出血的原因,起针时一定要直进直出。不会有出血。其他手法会触碰伤到血管,会出血造成黑眼圈。

攒竹
下针时攒竹透鱼腰。或朝鱼腰方向进针一点即可。

常用治眼疾的放血穴位和手法
放血四穴,攒竹,鱼尾,童子髎,耳尖。
放血时手背靠皮肤,点刺放血,不可直扎。点刺病眼。
眉冲,曲差
确定神庭穴,神庭穴旁开1.5寸为曲差,曲差与神庭中间为眉冲。眉冲与攒竹在同一条线上。
神庭,上星(神庭后五分),是鼻子通脑处,治鼻病。
上星旁开1.5寸为五处。
囟会旁开1.5寸为承光。
五处,承光治眼病。
承光后1.5寸为通天,治鼻病。(合谷,迎香,通天)

络却
通天后1.5寸。治头晕。
头晕原因之一,水饮停滞中焦,导致横膈膜晃动,如同天平底座摇晃不能固定,必然会有头昏。
头晕恶心,下针公孙,内关,中脘,巨阙。
玉枕
络却后1.5寸。用处少,一般用来判断头痛处经络所属。
天柱
后项部有两根大筋,后脑骨跟大筋交接处为天柱。如果有人头脑歪斜,左右晃动,天柱傾,则命不久已。天柱还可治脖子酸痛。
安眠穴
天柱旁开1寸。按摩帮助睡眠。1寸针下针5分就可。

大杼
骨之大会处。陶道旁开1.5寸。
骨病治此。病人有无骨折,在没有拍片前提下,按大杼,疼痛难忍,则骨折。如果没有感觉,则还未伤到骨处。







云南—保发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05
  • 粉丝5
  • 关注0
  • 发帖数127
248楼#
发布于:2015-11-30 12: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一、足太阳膀胱经。中医称州都之官。膀胱属火在小肠的后面,小肠属火,水两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是从三焦,渗透到由肾脏。肾脏属水,来自肺脏,因肾靠小肠,小肠属火,由火的气化进入命门,顺着督脉,到大脑营养全身。第二种是水气化顺三焦油网进入肝脏,肝属木,水生木,由肝入胆,胆汁排入胃,消化吸收营养全身,废物排入膀胱,排出体处。细菌病毒喜冷,容易到至疾病发生,所以炙比较好,排出水份,治疗小肠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二、睛明穴与攒竹穴。睛明穴位于眼球内侧角边,下针在骨与眼球角中间。治疗眼部疾病如视力不好、模糊、青光眼、白内障。不灸。攒竹位于正眉头,摸压有骨缝。一般治疗放血,不针。
四、四穴放血:治视力不好,第一个攒竹、二眉尾、三眼外瞳子膠称太阳穴、四耳尖。治疗角膜炎、.眼红肿。单侧或同侧放血洽疗。
五、眉冲穴至玉枕穴。眉尾位于从眉毛直上发际五分,从正中间走到素髎入发际五分,跟督脉外开1.5寸就是眉冲。配神庭、上星治疗鼻科病。神庭后五分是上星,上星上一寸半是五处、五处往后上一寸半是承光、承光往后一寸半是通天、通天往后一寸半是络却。治疗头部鼻部疾病。玉枕穴位于络却往后一寸半。以上穴道都是就近取穴,在头皮与骨之间下针。以上穴位一般很少用。
五、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天柱穴位于大筋跟后交接的地方叫天柱。治疗后项強痛。奇穴位于从天柱外开一寸的地六,在骨缝边贴骨边属经外奇穴,专治失眠,叫安眠穴。
六、大杼穴(专治骨病)。大杼穴位督脉第一椎叫大椎,督脉第一椎下叫陶道,陶道旁开一寸半,是骨之会,骨病治大杼穴。
江陈敏
贫民
贫民
  • UID2018547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6
249楼#
发布于:2015-11-30 13: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一、足太阳膀胱经
    州督之官,膀胱。膀胱是水,水有两种途径进入。一是三焦,二是肾脏。水道出焉,需得气化。一种67个穴道。
二、睛明穴与攒竹穴
1.睛明穴在眼内框。下针在眼球与骨头的中间,下针时,要把眼球拨开点。针直进直出。可治视力不好,视力模糊,白内障,青光眼。
2.攒竹穴在眉头有几根毛翘起来的点。摸起来有个横的骨缝。常放血治疗。
3.攒竹穴透鱼腰。
4.四穴放血治视力
   攒竹穴,眉尾,太阳穴,耳尖。
三、眉冲穴至玉枕穴
1.神庭穴旁开1.5寸是曲差,曲差与神庭穴的正中间是眉冲穴。
2.神庭穴上五分是上星,上星旁开1.5是五处。都是治眼科问题的。
3.五处后面一寸半是承光穴。眼看不到光或对光很敏感,所以叫承光。
4.承光穴后一寸半是通天,可治鼻子方面的问题。
5.通天后一寸半是络却。可治头眩,耳鸣
6.络却后一寸半是玉枕穴。
四、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1.天柱穴位于后脑两根大筋与后脑骨相交接的地方。治后项强痛。
2.天柱穴旁开一寸为奇穴安眠穴。
五、大杼穴专治骨病
陶道旁开1.5为大杼穴,为骨之会,全身的骨头会在大杼。会郗治疗。
张帆
新手
新手
  • UID20184716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1
250楼#
发布于:2015-11-30 16: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帆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2015.11.23第32讲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水后火小肠,三焦油网泌膀胱,肺津下水入肾脏,肾肠一蒸进命门,

气上督脉入大脑,所剩残水入膀胱。膀胱二蒸三角网,再入肝脏水生木。

肝之代谢是胆汁,胆汁入肠入回水。膀胱气化上悬浮,气之压力收排尿。

小肠火力若不足,尿冷沉底尿数频。脚冷小肠火力衰,也成无力尿不出。

艾灸中极膀胱募,关元加灸效加倍。州都之官是膀胱,气化出焉记心间。

始于睛明穴……

太阳膀胱六十七,精明眼内慎下针。拨开眼球直进出,青光眼和白内障。

攒竹穴道在眉头,横骨缝中透鱼腰。四穴放血首攒竹,眉尾耳尖瞳子髎。

同侧放血提皮刺,手握贴肤翻转刺,不是投标找靶心,角膜炎症眼红肿。

眉冲眉上发迹五,神庭旁侧一寸五。神庭五分是上星,上星五处一寸半。

五处一寸半承光,再后就是一通天。鼻子冲脑鼻通天,鼻窦炎塞下通天。

首当合谷再迎香,后三来扎一通天。络却通天一寸半,头晕目眩加耳鸣。

天平晕眩内耳因,底座在晃水饮停,中焦恶心头眼晕,中隔失衡亦晕眩。

玉枕通天和络却,用途不多知经络,头痛辩证膀胱经,或与胆经争分明。

天柱大筋后脑接,天柱旁倾旦夕命。天柱外一经外奇,点穴晕厥安眠穴。

揉揉安眠和天柱,精气旺盛五分下。发迹长长近脖根,忠肝义胆正关羽。

专治骨病大杼穴,督脉大椎陶道旁。外一寸半骨之会,骨裂诊断按大杼。

大叫骨裂灸可行,会郗治疗强效法。消炎清热和止痛,还有麻醉找郗穴。

手腕骨裂肠肺经,大杼痛会郗穴针,大肠郗穴是温溜,肺经郗穴是孔最。

五十肩手抬不起,经络病症莫大杼。三月久痛下曲池,新痛二间子母穴。

补泻子母经络治,内科骨伤会郗多。外部伤骨内伤肾,中医法则任我行。


待续……
周永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70
  • 粉丝1
  • 关注4
  • 发帖数16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51楼#
发布于:2015-11-30 18: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十、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共有67个穴道
1、州都之官:膀胱
膀胱在小肠的前面,小肠属火,膀胱属水。
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①是从三焦,三焦是油网,泌也,是渗透的意思,水是渗透进去的。
②通过输尿管,从肾脏流进去。
基本原理:
第一次气化:肺水→下达肾脏→小肠的火烧肾水气化→气化后的水进入命门→水带着肾的营养顺着督脉供应给脑部。
蒸发后的残渣→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给膀胱进入膀胱以后→水和着营养、残渣再进行第二次气化→气化后的水顺着三焦油网再进入肝脏帮助肝脏的代谢→代谢出来的废物→进入胆。
小便:在气化时,膀胱会膨胀。正常人有400cc。因为膀胱在小肠前面,小肠的火烧着膀胱,尿液全部顶在膀胱的上面,等到达400cc以上,就会有尿意。当小肠的火不够时,膀胱的水就没有气化了,水变冷停在膀胱底下,所以有一点积累就会产生尿意,就变成了尿频。如何辨别时因为小肠火力不够导致的尿频,看病人的脚是否冰冷。如果脚冰冷,那么治疗尿频时就要先把小肠的火救起来。可以灸中极(因为中极是膀胱之募)、灸关元。
2、睛明穴与攒竹穴
睛明穴找穴→内侧眼角旁边一点。
睛明穴下针→下针时要先用手把眼珠子拨开来,针下在骨和眼球中间,针直进直处,否则会刺破眼周围的血管导致黑眼圈。
睛明穴治症: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都可以在睛明上下针。可针不可灸
攒竹穴→在眉头有几根毛翘起来的点就叫攒竹,手摸可以压到一个横着的骨缝就是攒竹穴。
攒竹穴→用于放血治疗。可下针不灸。可攒竹透鱼腰(鱼腰在眉毛正中间),从攒竹穴下针沿皮刺,刺到鱼腰。亦可不透到鱼腰,朝着鱼腰的方面下针一点点就可以。
四穴放血:治视力,眼睛不好;增强眼睛的视力。
四个穴道:第一个攒竹。
第二个在眉毛尾巴,鱼尾的地方。
第三个眼外的瞳子髎(亦称太阳穴)。
第四个在耳尖,把耳朵一折,最尖的那一点就叫耳尖。
放血的手法:放血针拿右手,左手食指和拇指挤着攒竹穴,挤一点肉突出来,右手针一刺,挤两滴血出来。用放血针时右手食指贴近针头,刺时右手食指贴在肉上面点刺,这样可掌控方向、力度和深浅。
四穴放血→尤其是角膜炎、眼红肿,放完血立竿见影。放血方法采用同侧治疗法,哪边不舒服放哪边的血。若两只眼睛都不舒服可同时放两边的血。
3、眉冲穴至玉枕穴
眉冲→从攒竹穴直上进入发际五分。
眉冲穴治症→鼻科病;头痛、眩晕。都可以用此穴。
五处穴→先找到上星(神庭后五分就是上星),上星旁开一寸半,就是五处。用于治疗眼病。
承光→从五处穴往后一寸半的距离就是承光穴。
通天穴→承光往后一寸半叫通天。用于治疗鼻窦炎,鼻塞。
络却穴→络却穴在通天后一寸半。络却治症:头眩、耳鸣都可以用此穴。
玉枕穴→从络却往后一寸五分是玉枕穴。
人从头部一直到横膈膜,就如同一个天平,头从脸部正中间分开如同天平的两边,横膈膜则是天平的底座。如内耳不平衡,就是底座不稳,中膈是管人体的平衡处。所以要治这样的不平衡就应用→络却、中脘、公孙、内关。
头部针法:头上的穴道都是近取穴,下针时,下在头皮和头骨中间。头部的穴道都有骨缝,一摸就摸到了。
4、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天柱穴找穴→正坐低头,触摸颈后部,有两条大筋,在大筋外侧缘后发际处可摸到一凹陷,就是天柱穴。大筋跟后脑骨交接的地方叫天柱。
天柱穴治症→是近取穴,后项强痛可下天柱。
经外奇穴安眠穴→从天柱外开一寸的地方,用手摸贴着骨缝边就经外奇穴,专治失眠。
如晚上睡不好,可以按压安眠穴,揉安眠穴。也可以下针,用一寸针,下五分。
5、大杼穴(专治骨病)→全身骨之会。
大杼穴找穴→先找到陶道穴(督脉的第一椎下叫陶道穴)外开一寸半就是大杼穴
大杼穴→是骨之会,全身的骨头会在大杼。骨病治此。骨头有病,通通在这里治。
判断骨头有病:如脚突然扭到,判断其骨头是否有裂?就按压大杼穴,若痛表示有骨裂,若不痛则没有骨裂。用灸或下针都可以,帮助骨头恢复。
易岚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63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29
252楼#
发布于:2015-11-30 19: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集心得
肾水来自肺脏,肾靠着小肠,肾水会气化,进入命门的地方,水和肾的营养,顺着督脉,到脑部,这是第一次气化。蒸发后有残渣,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给膀胱,还有好的营养,再进行第二次气化,然后水顺着三焦油网再进行肝脏,肝是木,这就是水生木。第二次气化的水,进入肝脏后,会帮助肝脏代谢,代谢出的废物进入胆。气化的时候膀胱会膨胀,像热气球往上升,当年经大了,小肠的火不够,膀胱的水没有气化,变成冷水积累在下面,会经常想上厕所,就是尿频,西医叫做膀胱括约肌无力,我们把小肠的火升起来就可以了,灸中极、关元,治疗尿频,小便失禁。判断小肠火衰,看病人的脚是不是冷的。
膀胱为“州都之官”气化则能出焉。膀胱经有六十七个穴位。
晴明穴,直进直出,斜出容易伤到血管会出血成熊猫眼。治疗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可针不可灸,所有眼睛的毛病都可在此治。
攒竹,正在眉头。可针不可灸。攒竹透鱼腰。
四穴放血,增强眼睛视力。攒竹、眉尾、瞳子髎(太阳穴)、耳尖。刺破挤两滴血。可治疗角膜炎、眼红肿。
眉冲。和神庭、上星可治疗鼻科。
五处、承光治疗眼科。
通天,治疗鼻窦炎,鼻塞。先下合谷,再下迎香,最后下通天。
络却,治疗头眩、耳鸣。西医说的内耳不平衡,其实是中膈不平衡,下针络却、中脘、公孙、内关。
玉枕穴,和玉枕骨很接近。
天柱穴。病人头从一边弯过去,天柱倾命在旦夕。治后项强痛。
安眠穴,天柱外开一寸,经外奇穴。按压。
大杼穴,陶道外开一寸半,左右各一个。是骨之会,骨病治此。当病人扭伤时,按大杼,巨痛表示骨头裂了,没感觉就是骨头没事,可以代替X光。有骨裂,可灸可针,能让骨头快速恢复。
[易岚于2015-12-01 09:03编辑了帖子]
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53楼#
发布于:2015-11-30 19: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邓小兰申请签到
2015年11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第一次汽化:肺里津液到达肾,小肠的热把肾里面的水汽化后精华由命门往上送入督脉进入脑部。
第二次汽化:水生木,膀胱里面的水经过第二次汽化后顺着肝经和三焦油网进入肝帮助肝代谢。肝代谢的浊物就进入胆来代谢。膀胱的容量是400CC,当汽化时膀胱会膨胀,当水在膀胱里面累积时,汽化的时候膀胱里面的尿液悬浮顶在膀胱上,类似热气球,所以人体感觉不到很重,质量好的水汽输送给了肝,浊水留在膀胱,当水累积到了400CC时感到有尿意,膀胱里面的汽,能产生压力和速度,尿能强力的排出体外。随着年纪大了,小肠的火不够了,膀胱里面的水不能被汽化,成了冷水,累积在膀胱底部,所以常常想去小便,也就是尿频(西医称为括约肌无力)。中医可通加强小肠的火,把膀胱里面的水汽化后,膀胱往上升,括约肌的力量就加大,小肠的火不够,在表症状,脚一定是冰冷的。
人身体一定要有水,吃进去的东西,不能把水分释放出来。寒症的水,水是冰冷的,就会支援疾病,病毒细菌癌细胞喜冷水。尽量把寒水排出,排水的时候把好的水保留,坏的水排除,中医的治疗,把水汽化后,身体的内部环境就改变了,正常细胞得到水的供应,病毒细菌癌细胞没有水的供应,水生万物,病毒细菌癌细胞就没有办法生存。
利用艾向下找水的特性多灸中极、关元。
足太阳膀胱经共67个穴位。
睛明穴
下针时把眼球掰开,针下在眼球与骨中间处。
出针时要直进直出,不能斜着出,就不会产生於血。可治疗青光眼,视物模糊,白内障,近视等所有眼疾。不灸可针。
攒竹穴(眉头、骨缝处不灸可放血)
攒竹可透鱼腰治疗眼周疾病。四穴(攒竹、眉尾、太阳穴、耳尖)放血增强视力,治疗近视;结膜炎、角腊炎有立竿见影……。
神庭:两眉正中间入发际5分。神庭旁开1.5寸处为曲差穴。与上星穴(治疗鼻塞、鼻炎、鼻窦炎)
眉冲穴、曲差后1.5寸为五处穴,再过去1.5寸为承光(眼科疾病)、通天(治疗鼻塞、鼻炎、鼻窦炎)络却。与督脉都隔一寸半,头部疼痛可取近取治疗,头部的穴位都有骨隙。下针下在头皮与头骨之间不要下到头骨下面。眩晕、恶心,中医诊断为内耳中耳不平衡,中医诊断为基座横膈不平衡。可针巨阙、中脘、公孙、内关即可,调节平衡。
玉枕穴在督脉旁开一寸半的位置。
天柱穴:后面两条大筋与后脑骨交接的地方就是天柱
玉枕等穴用得不多。但天柱穴用途广泛。后项强痛,酸可以下天柱穴(天柱倾则命危)。
天柱外开1寸为安眠穴。一般进针5分即可。
第一胸椎上为大椎,第一胸椎下为陶道
督脉旁开一寸半为膀胱经,大杼穴于督脉的陶道外开1.5寸。是骨之会穴,骨病治此。

确诊脚扭伤骨是否裂开,按大杼穴,强烈的痛为骨已裂开,在大杼穴上针或者灸都可以治疗。
张莉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82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9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54楼#
发布于:2015-11-30 20: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30日《针灸大成》第32课心得


(接上集)

肾水的营养顺着督脉直达脑部。蒸发后剩下的水和残渣再到膀胱进行第二次气化,然后水就顺着三焦油网进入肝脏,帮助肝脏代谢。代谢产生的废物会进入胆,胆汁等于是肝脏排出的大便浊物。
膀胱紧贴着小肠,水就会被气化,整个尿液就顶在膀胱上面,就像是热气球往上升一样,所以正常人不感觉到膀胱很重,等达到400cc以上才会想小便。小便时,因为里面有蒸气产生的压力,压力产生速度,就能很强的把尿排出去,排完后再收敛。
当小肠温度低时,膀胱的水就不能气化,冷水就停在底下。所以只要有一点尿累积就会胀,想上厕所,就尿频了。所以治尿频的关键是把小肠的火热起来。
所有健康的组织细胞都喜欢热气。所有的细菌、癌细胞、肿瘤都喜欢冷水。所以要想办法把水加热气化掉,让水供人体使用而不能让病所用,病毒就没有生存的环境了。
中极是膀胱之募,艾灸中极可改善膀胱问题。
膀胱在过去又称黑肠,为“州都之官”。
二、睛明穴与攒竹穴
足太阳膀胱经一共有67个穴。
第一个是睛明穴,在眼角内侧凹陷处,可针不可灸。
下针时要把眼珠拨开,下在骨和眼球中间。起针时要直进直出,不然会划到里面的血管,会出血变成黑眼圈。
所有眼病都可在此治,如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都可在睛明下针。
第二个是攒竹穴,在眉头横骨缝处,可针(多用于放血),不灸。
攒竹透鱼腰。鱼腰就是眉毛的中点,从攒竹下针沿皮肤刺到鱼腰。但有时不用透到鱼腰,往鱼腰方向下一点即可。
三、四穴放血治视力
放血可增强视力。可四穴同时放血,即攒竹,眉尾,瞳子髎(太阳穴)和耳尖(把耳朵折起来时最尖的点)。
放血手法:右手拿针,左手把穴位处皮肤挤捏起来然后刺下,挤两滴血出来即可。
注意:针要斜着拿,用点刺法放血,这样又准又可控制深浅和方向。
攒竹和睛明都是近取穴,治眼睛问题,如眼痛、眼疲劳,白内障等。
放血治角膜炎、眼红肿,效果显著。取同侧的穴,两眼都肿就两边都放。
四、眉冲穴至玉枕穴
从素髎直上入发际五分是督脉的神庭穴,从此外开一寸半是曲差,眉冲穴就在曲差和神庭的正中间。
神庭、上星和眉冲穴附近是鼻子通到脑部的地方,故很多鼻科病可在此治。
神庭后五分是上星,上星旁开一寸半是五处,都是治疗眼病的。
五处再往后一寸半是承光(眼看不到光,或对光很敏感)。
承光往后一寸半是通天,如鼻窦炎,鼻塞,鼻不闻味,可下通天针治。或先下合谷麻醉脸部,再下迎香,最后下通天也可。下通天和扎百会的针法相同。
络却在通天后一寸半,治头眩、耳鸣。
横膈管人体的平衡,相当于天平底座。只要把底座固定住,就平衡了。当晕眩时,常伴有头昏眼花、恶心。可近取穴下络却,也可下巨阙、中脘、公孙、内关,很快就不晕了。
从络却往后一寸半是玉枕穴,接近后脑处的玉枕骨。
头部的穴道都有骨缝,下针是在头皮和头骨中间。
督脉走到头部正中间,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往外是胆经。熟记经络的位置可帮助诊断痛在哪条经上,然后才能对症选穴。
五、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
天柱在后脑大筋和脑骨头的交接处,左右各一。不灸,可针,用一寸针下五分就够了,后项强痛可治此。
天柱倾命在旦夕。
天柱外开一寸贴着骨边有一奇穴,名曰安眠,左右各一,专治失眠。若晚上睡不好,可按揉此穴。
发根越近脖子是忠肝义胆,发根高的人往往爱破坏、背叛。
六、大杼穴(专治骨病)
督脉左右各外开一寸半是足太阳膀胱经。
大杼在陶道外开一寸半处,是全身骨之会,骨病治此。
临床上判断骨头是否断裂,可在背后的大杼按压检查。很痛表示已裂,没感觉就是没裂。此穴灸、针均可,能促进骨头恢复。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