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
贫民
贫民
  • UID20186128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50
240楼#
发布于:2015-12-26 08: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班-赵玲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5日《针灸大成》第57课学习心得。
一、五门十变与天干歌
1.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3脏
2.胆经的本穴是临泣穴,脾的本穴是太白穴,肝的本穴是行间穴,大肠的本穴是二间穴,小肠的本穴是阳谷穴,肺的本穴是经渠穴,心的本穴是少府穴,膀胱的本穴是通谷穴,胃的本穴是足三里穴,肾的本穴是阴谷穴
3.甲(胆)已(脾)合化土,乙(肝)庚(大肠)合化金,丙(小肠)辛(肺)合化水,丁(心)壬(膀胱)合化木,戊(胃)癸(肾)合化火。有个名称为五门十变,有十种变化在里面
4.如手酸,酸在小肠经,因为小肠属火,要扎后溪,因病人后溪,没有腿,就扎临泣穴,临泣是木(木生火),临泣可以治小肠经的虚症也可以泻膀胱经的实症
5.本穴就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五门,第一个是该经的本穴可以做子母经的补泻。第二个是两个穴道加在一起,可以强化五行的力量
6.肝有问题了,先去强土,再强水,这叫做缓治。因肝木有问题,不能正常生火,反去克土,所以先强土也就是实脾,实了脾以后,再去壮水,这是缓治法,也是正常的手法。甲已合化土,下胆经的临泣和脾经的大白就是强土。再扎足三里,扎完再灸,都是很好的强土动作
7.当肺和肚子里面有积水,要把水排掉,先要生金,下肝经的行间 大肠经的二间,两个穴道左右共下四针。金去制木来排水,再去强土。在治急症时要让病人胃气恢复
8.做五门十变的时侯,下的是本穴,不管什么左转右转,引到气就是补了,但是二个穴道要一起下。用阴阳五行来做补泻,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利用穴性,来生土、生金、生木、生水、生火,或者泻土、泻金、泻水、泻火、泻木。
二、飞经引气
1.有四种手法:青龙摆尾 ,白虎摇头 ,苍龟探穴 ,赤凤迎源
2.青龙摆尾:是补的手法,虚症时用。(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如乳房太小,是虚症。太大有硬块是实症,或脸颊痛,母穴解溪穴不好下,可以下足三里(本穴),用青龙摆尾做补,病人面对你,针扎到足三里,左右转针,引到气以后,将针柄左右摇,这是补,补的越强病人越热,用细针,摇九下
3.白虎摇头:是泻的手法。泻的歌诀四个字(退方进圆),是摇铃状。当针扎到穴道以后,插提的时候,退是方形的退,退针出来做补泻,针尾成方形的慢慢出来,进针时圆形的进去。补泻都要在肌肉很多的地方做,在本穴、原穴上做补泻
4.苍龟探穴:好像乌龟进入泥土里面的“象”,是补的手法,一退三进。针扎到穴道,左右转,气到了病人感到很酸,然后把针提到皮层,一进 二进 三进(分三次进 一次比一次深)。治积块 痞块都可以用
5.赤凤迎源:也叫赤风摇头,是泻的手法,泻的手法是退方进圆。退出来的时候,针是方的出来,进去是圆的进去,同时在下针的时候要摇动针柄
6.做飞经引气,大部分做完手法是不留针的,补要按针孔,泻不要按针孔。
三、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
1.龙虎交战和龙虎升降是相反的,使用的时机不一样,龙是阳数九,虎是阴数六
2.龙虎交战:在三部(天 人 地)一补一泻。如针下去引到气后,把针提到天部,顺着气脉右转 快转,用捻转法,先做九次补,再回头做六次泻,做完以后再到人部 地部各做九次的补,六次的泻。是捻转法,是用来止痛的。是针灸麻醉
3、龙虎升降:用插提法,同样在三部(天 人 地)做一补一泻,做完后把针提起来,提在天部,停在那让气在那边循环。可在关节脱臼,骨头断了或风湿关节很大,气过不去时应用。在外科、伤科、很严重的痛,都是气机堵到的时候用。
一个好人
会员
会员
  • UID2021141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
241楼#
发布于:2015-12-26 21:13
怎么参加学习
赵玲
贫民
贫民
  • UID20186128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50
242楼#
发布于:2015-12-26 21: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五班-赵玲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6日《针灸大成》第58课学习心得
飞经引气  我们要介绍飞经引气四种手法青龙摆尾、赤凤摇头、龙虎交战、龙虎升降。

青龙摆尾与白虎摇头  青龙摆尾是补的手法。什么叫补的手法,我们针下进去,你会用到补,是虚症才会用到补。我们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对不对?虚症我们会用这个手法。比如说,我现在是足阳明胃经的虚症,如乳房太小是虚症,太大有硬块就是实症,或者是脸颊痛,偏偏要扎母穴的时候,解溪穴不好下,或者是解溪穴没有了。那你可在足三里上面做,足三里是本穴,虚症、实症都可以用。我们要用青龙摆尾做补。病人正面对着你,他的经络是这样子走的哦。针扎到足三里,左右转针,引到气(这叫捻针)以后,将针柄左右摇。当你在左右摇时,就已经是在补了。这就是青龙摆尾。病人会很热,补的越强,病人就越热。所以,我们用细的针去摇,你摇粗的针的话会更痛。针在身体里面,你摇的时候是引动气,这叫飞经引气。在经络上面,用飞的方式,这是补的手法。你可以摇九下,这是青龙摆尾。

再来是白虎摇头,白虎摇头是泻法。泻的时候我们有歌诀四个字,退方进圆。这个白虎摇头,是摇铃状。当针扎到穴道去以后,做插提的时候,退是方形的退,退针出来做补泻。我们现在做白虎摇头。做补泻的时候,针尾成方形的慢慢出来。出来到了顶了以后,要进针回去的时候,圆形的这样进去。会用到这种补泻的手法,一定是用在肌肉很多的地方。而且是用在原穴或本穴。因为当经的子穴或当经的母穴,都在手脚边。所以不需要什么青龙摆尾、白虎摇头。否则,你摇完病人也痛死了,要找肉多的地方,我们在本穴、原穴上做补泻。

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 龙虎交战和龙虎升降,这两种是相反的中国人把龙当成九,虎当六。龙是纯阳,老虎是阴数,是六。就是龙九、虎六。这是我们的针刺手法。龙虎交战呢?个龙虎交战在三部,三部就是天、人、地,在这三部上面呢,一补一泻。所谓三部一补一泻就是针在天部里面。这个是皮,这个是骨,这个是皮下到骨边分三个,天、人、地。我们针下去,引到气后,把针提到天部这边,在天部这边,如果顺着气脉,右转,快转,用捻转法。先做九次补,再回头做六次的泻。然后做完以后再到人部,做九次的补、六次的泻,再到地部做九次的补,六次的泻。这是所谓的三部都有一补一泻。那平常在做九、做六真的很复杂,我平常做一啦,一个补完一个泻。这是最快速的方法。你看书上写三部都是一补一泻,但真要做就做九次跟六次。那平常你做一个补、一个泻。天部做完,做地部,然后一补一泻,再人部,一补一泻。这样天、人、地都一补一泻。在龙虎交战上,都是用捻转法

在龙虎升降法呢?就是用插提。同样的在三部做一补一泻。气至以后,用插提法完了以后,把针提起来,提在天部这个地方,放在那等,让它气一直在那边循环。做完补泻后,气会循环。龙虎交战的目的是止痛。强烈的痛,不管那个痛是头痛,牙痛,癌症的痛,或是意外的痛,通通可以用龙虎交战,这是镇痛的手法。

龙虎升降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气要经过关节,关节卡住了,气过不去。比如说,有人脱臼或是骨头断了,气过不去。我们的关节有堵塞,我们就会用龙虎升降法让气过去。所以,这个使用时机是在外科、伤科,很严重的痛,都是气机堵到的时候,我们才会用这种方法。一般龙虎升降的方式就是插提法,天部、人部、地部各用一次的插提法。龙虎升降是用在关节脱臼或风湿关节肿很大,气过不去时用的。龙虎交战就是捻转法。主要目的是止痛用的。是针灸麻醉,针灸的止痛手法。若骨头没有裂的话,用龙虎交战就可以了。麻醉的效果会很强。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243楼#
发布于:2015-12-27 08: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5、26日《针灸大成》第57、58课学习心得。
一、五门十变与天干歌 1.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2.胆经的本穴是临泣穴,脾的本穴是太白穴,肝的本穴是行间穴,大肠的本穴是二间穴,小肠的本穴是阳谷穴,肺的本穴是经渠穴,心的本穴是少府穴,膀胱的本穴是通谷穴,胃的本穴是足三里穴,肾的本穴是阴谷穴。3.甲(胆)已(脾)合化土,乙(肝)庚(大肠)合化金,丙(小肠)辛(肺)合化水,丁(心)壬(膀胱)合化木,戊(胃)癸(肾)合化火。有个名称为五门十变,有十种变化在里面。4.如手酸,酸在小肠经,因为小肠属火,要扎后溪,因病人后溪,没有腿,就扎临泣穴,临泣是木(木生火),临泣可以治小肠经的虚症也可以泻膀胱经的实症。5.本穴就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五门,第一个是该经的本穴可以做子母经的补泻。第二个是两个穴道加在一起,可以强化五行的力量。6.肝有问题了,先去强土,再强水,这叫做缓治。因肝木有问题,不能正常生火,反去克土,所以先强土也就是实脾,实了脾以后,再去壮水,这是缓治法,也是正常的手法。甲已合化土,下胆经的临泣和脾经的大白就是强土。再扎足三里,扎完再灸,都是很好的强土动作。7.当肺和肚子里面有积水,要把水排掉,先要生金,下肝经的行间 大肠经的二间,两个穴道左右共下四针。金去制木来排水,再去强土。在治急症时要让病人胃气恢复。8.做五门十变的时侯,下的是本穴,不管什么左转右转,引到气就是补了,但是二个穴道要一起下。用阴阳五行来做补泻,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利用穴性,来生土、生金、生木、生水、生火,或者泻土、泻金、泻水、泻火、泻木。
二、飞经引气 1.有四种手法:青龙摆尾 ,白虎摇头 ,苍龟探穴 ,赤凤迎源。2.青龙摆尾:是补的手法,虚症时用。(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如乳房太小,是虚症。太大有硬块是实症,或脸颊痛,母穴解溪穴不好下,可以下足三里(本穴),用青龙摆尾做补,病人面对你,针扎到足三里,左右转针,引到气以后,将针柄左右摇,这是补,补的越强病人越热,用细针,摇九下。3.白虎摇头:是泻的手法。泻的歌诀四个字(退方进圆),是摇铃状。当针扎到穴道以后,插提的时候,退是方形的退,退针出来做补泻,针尾成方形的慢慢出来,进针时圆形的进去。补泻都要在肌肉很多的地方做,在本穴、原穴上做补泻。4.苍龟探穴:好像乌龟进入泥土里面的“象”,是补的手法,一退三进。针扎到穴道,左右转,气到了病人感到很酸,然后把针提到皮层,一进 二进 三进(分三次进 一次比一次深)。治积块 痞块都可以用。5.赤凤迎源:也叫赤风摇头,是泻的手法,泻的手法是退方进圆。退出来的时候,针是方的出来,进去是圆的进去,同时在下针的时候要摇动针柄。6.做飞经引气,大部分做完手法是不留针的,补要按针孔,泻不要按针孔。
三、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 1.龙虎交战和龙虎升降是相反的,使用的时机不一样,龙是阳数九,虎是阴数六。2.龙虎交战:在三部(天 人 地)一补一泻。如针下去引到气后,把针提到天部,顺着气脉右转 快转,用捻转法,先做九次补,再回头做六次泻,做完以后再到人部 地部各做九次的补,六次的泻。是捻转法,是用来止痛的。是针灸麻醉。2.龙虎升降:用插提法,同样在三部(天 人 地)做一补一泻,做完后把针提起来,提在天部,停在那让气在那边循环。可在关节脱臼,骨头断了或风湿关节很大,气过不去时应用。在外科、伤科、很严重的痛,都是气机堵到的时候用。
晋玉洁
新手
新手
  • UID2018180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2
244楼#
发布于:2015-12-27 08: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班晋玉洁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6日《针灸大成》第58课学习心得。
    1、龙虎交战:龙是九,虎是六。龙虎交战在三部,三部就是天、人、地,在这三部上面,一补一泻。三部一补一泻就是针在天部里面。皮、骨、皮下到骨边分三个,天、人、地。针下去引到气后,把针提到天部这边,在天部这边,如果顺着气脉,右转,快转,用捻转法。先做九次补,再回头做六次的泻。然后做完以后再到人部,做九次的补、六次的泻,再到地部做九次的补,六次的泻。龙虎升降的目的是我们的气要经过关节,关节卡住了,气过不去。比如说,有人脱臼或是骨头断了,气过不去。我们的关节有堵塞,我们就会用龙虎升降法让气过去。所以,这个使用时机是在外科、伤科,很严重的痛,都是气机堵到的时候,我们才会用这种方法。龙虎升降是用在关节脱臼或风湿关节肿很大,气过不去时用的。
    2、龙虎升降:龙虎升降是用插提。同样的在三部做一补一泻。气至以后,用插提法完了以后,把针提起来,提在天部这个地方,放在那等,让它气一直在那边循环。做完补泻后,气会循环。龙虎交战的目的是止痛。强烈的痛,不管那个痛是头痛,牙痛,癌症的痛,或是意外的痛,通通可以用龙虎交战,这是镇痛的手法。龙虎交战就是捻转法。是针灸麻醉,针灸的止痛手法。若骨头没有裂的话,用龙虎交战就可以了,麻醉的效果会很强。
晋玉洁
新手
新手
  • UID2018180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2
245楼#
发布于:2015-12-28 07: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班晋玉洁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7日《针灸大成》第59课学习心得。
    1、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青龙摆尾是采本穴治疗。胆经属木,胆经的本穴临泣也属木。在五脏交经上,如果要去木生火,要去强心脏,胆是心脏的母亲,也是小肠的母亲,一针在临泣上,如果是平补平泻,它对带脉很好,对治经络的虚实症也很好。这个针下去,也不用补泻,引到气后,因为它是木,可以泻膀胱的实症,也可以补到小肠经的虚证。如果要同样运用这一个本穴,把这个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就在这个穴道平补平泻,光是引到气就不够了。加强的话,在这个本穴上面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使用时机就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通关交经,这通关就是上次讲的病历。膈角交经,当我们心脏有病的时候,像病人如果有常年的心口痛,有心脏病、心脏肥大都无所谓。你治心脏病时,一开始下手的时候,先去治金,先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这个时候你再慢慢去做其它的动作。这就叫膈角。
    2、呼吸补泻法:在做补泻的时候,使用最多的最强的是呼气补泻。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所有脏腑的俞穴,比如说正面,腑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俞、督俞、心俞都可以做。任何的补泻,一贯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先引气。一般来说,先要引到气,就是针扎了,病人感到酸了,气到了,气到了以后你才开始做补泻。紧按慢提。就将针按下去的速度快一点,再慢慢慢慢提。鼻吐气口吸气,这就是所谓的泻则是正好跟它相反,是紧提慢按。
    3、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最重要的是用在水病。鼓胀的人肚子都是积水,用子午捣臼法。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我们下在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的时候,我们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我们用在大穴上面,比如治水病,阴陵泉是最大的。在阴陵泉上的时候要加重进针,进针的时候,你就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
    4、下针八法:1)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五俞穴的治疗是每一条经,不管是阴经、阳经,都有井荣俞经合。井荣俞经合本身的穴性,就是这五个。我们有十二个经,有十二个荣穴,你不能十二个荣穴都下。你要看是在那个位置上来下针。关节痛肿起来,这肿正好在我的关节上,风湿性关节痛正好在指头关节这边,这是痛风。这是肺经,你就下肺经的俞穴。针下去以后,无所谓补泻。因为它的穴性就是这样子的。针下去采平补平泻,平补平泻就是捻针嘛。就是针下去,捻转一下,就结束了。这是利用它的穴性来做取舍。咳嗽,喘咳寒热、气喘就用合穴。合主逆气而泻,逆气而泻就是有人嗝逆、上吐下泻、打嗝不断、放屁都可以用。十二经的主客治疗,肺是主,大肠是客。所谓肺是主、大肠是客,就是病在肺,而肺跟大肠相表里。因为我们两边是相通的。所以说,可以用大肠经的络穴来辅助它。你看肺为主的时候,像喉咙痛啊,肺主喉咙,手掌发热痰多。我们可以太渊穴。下太渊以后,再下肺经的表里经——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穴。若是大肠主,肺为客,大肠有病,扎大肠的原穴,再扎肺经的络穴,来做这个原络治疗。
赵玲
贫民
贫民
  • UID20186128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50
246楼#
发布于:2015-12-28 08: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班晋玉洁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7日《针灸大成》第59课学习心得。
    1、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青龙摆尾是采本穴治疗。胆经属木,胆经的本穴临泣也属木。在五脏交经上,如果要去木生火,要去强心脏,胆是心脏的母亲,也是小肠的母亲,一针在临泣上,如果是平补平泻,它对带脉很好,对治经络的虚实症也很好。这个针下去,也不用补泻,引到气后,因为它是木,可以泻膀胱的实症,也可以补到小肠经的虚证。如果要同样运用这一个本穴,把这个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就在这个穴道平补平泻,光是引到气就不够了。加强的话,在这个本穴上面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使用时机就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通关交经,这通关就是上次讲的病历。膈角交经,当我们心脏有病的时候,像病人如果有常年的心口痛,有心脏病、心脏肥大都无所谓。你治心脏病时,一开始下手的时候,先去治金,先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这个时候你再慢慢去做其它的动作。这就叫膈角。
    2、呼吸补泻法:在做补泻的时候,使用最多的最强的是呼气补泻。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所有脏腑的俞穴,比如说正面,腑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俞、督俞、心俞都可以做。任何的补泻,一贯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先引气。一般来说,先要引到气,就是针扎了,病人感到酸了,气到了,气到了以后你才开始做补泻。紧按慢提。就将针按下去的速度快一点,再慢慢慢慢提。鼻吐气口吸气,这就是所谓的泻则是正好跟它相反,是紧提慢按。
    3、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最重要的是用在水病。鼓胀的人肚子都是积水,用子午捣臼法。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我们下在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的时候,我们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我们用在大穴上面,比如治水病,阴陵泉是最大的。在阴陵泉上的时候要加重进针,进针的时候,你就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
    4、下针八法:1)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五俞穴的治疗是每一条经,不管是阴经、阳经,都有井荣俞经合。井荣俞经合本身的穴性,就是这五个。我们有十二个经,有十二个荣穴,你不能十二个荣穴都下。你要看是在那个位置上来下针。关节痛肿起来,这肿正好在我的关节上,风湿性关节痛正好在指头关节这边,这是痛风。这是肺经,你就下肺经的俞穴。针下去以后,无所谓补泻。因为它的穴性就是这样子的。针下去采平补平泻,平补平泻就是捻针嘛。就是针下去,捻转一下,就结束了。这是利用它的穴性来做取舍。咳嗽,喘咳寒热、气喘就用合穴。合主逆气而泻,逆气而泻就是有人嗝逆、上吐下泻、打嗝不断、放屁都可以用。十二经的主客治疗,肺是主,大肠是客。所谓肺是主、大肠是客,就是病在肺,而肺跟大肠相表里。因为我们两边是相通的。所以说,可以用大肠经的络穴来辅助它。你看肺为主的时候,像喉咙痛啊,肺主喉咙,手掌发热痰多。我们可以太渊穴。下太渊以后,再下肺经的表里经——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穴。若是大肠主,肺为客,大肠有病,扎大肠的原穴,再扎肺经的络穴,来做这个原络治疗。
晋玉洁
新手
新手
  • UID2018180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2
247楼#
发布于:2015-12-28 14: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班晋玉洁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学习心得。
    1、俞募治疗:俞募治疗法是主客治疗,专门治疗内科病。俞募治疗都在背上和胸前。有人肺气肿、气喘,扎肺的俞穴,第三椎外开一寸半,在扎对面的中府穴斜透到云门,中府穴是肺的募穴,这是俞募治疗。有的人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胃的募穴中脘,再下背后胃俞。当内科病显现出来的是热症的时候,如嘴巴燥渴、喜欢喝冰水、舌头是黄的、全身脸赤红、大便是下利或者是便秘(大便出来的时候很浓臭,便秘又排不出来)、小便是黄的,这些都是热症,热症时用针。而寒症也有下利,如吃马铃薯就排马铃薯,吃玉米就排玉米出来,吃空心菜就排空心菜出来,就是食物没有消化,舌苔是白,病人脸色是白的,病人不口渴,倦怠,声音没有力量,这些属寒症、虚症的时候,在俞募治疗法时就用灸。
    2、会郄治疗:病人内脏痛,在止痛的时候用的。有一个人大便出来,便血,我们有痔疮的便血。痔疮的便血我们分内跟外,内痔的便血是先血,先拉很多血出来,后便,最后再排便,这是无痛,完全没有痛的。外痔呢,先便后血,大便排完以后,在擦纸的时候,看到上面有血,这是痛。还有一种便血,跟痔疮没有关系,是血和便合在一起,所以不是痔疮,可能是大肠发炎。我们用针灸做,下郄穴,用会穴同时配合他的郄穴下针,称之为会郄治疗法。会郄治疗法原则上就是有痛症、炎症时用的。
    3、九针之使用时机:1)第一个是镵针(看起来头像剑一样),专门刺热(放血)用的。角膜炎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就是太阳穴、耳尖放血。放血的时候,就用镵针。
                       2)第二个针是圆针,措摩分肉用,不是扎进去,在肌肉中间、筋骨中间,第一个是遇到怕针的人,第二个是病人已经元气虚的时候。
                       3)鍉针一般是透针用的。比如说养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阴陵泉透阳陵泉,绝骨透三阴交。透针的时候,一般是气足的时候才透,可以按合谷,合谷是气穴,合谷凸出来,气很足,合谷是凹下去的,气就不够了。
                       4)蜂针,三棱针。三棱针也是放血、放脓用的。非常的锐利,是在四肢末梢放血,或在背后上放血。蜂针像个扁钻一样,三角形的。
                       5)铍针扁平的像刀子一样。这是我们治疗脓疱的时候用的。
                       6)圆利针一般来说,是治疗痛及酸痛时用的。
                       7)毫针是长针。一般是治内科,用在病比较深的时候,我们用长针,比如说阴陵泉透阳陵泉。
                       8)长针长七寸,有一种透法,当下半身麻痹,我们从脊椎骨旁边透。平常是两边刺,用七寸针,扎到他的膈俞,这是治疗下半身瘫痪用。
                       9)火针是用来治痞的。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248楼#
发布于:2015-12-28 22: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学习心得
一、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1.五脏交经的手法有青龙摆尾。青龙摆尾是采本穴治疗,本穴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如果我们要去木生火,要去强心脏,胆是心脏的母亲,也是小肠的母亲,你一针在临泣上,如果是平补平泻,它对带脉很好,对治经络的虚实症也很好。2.针下去,也不用补泻,引到气后,可以泻膀胱的实症,也可以补到小肠经的虚证。3.如果要同样运用这一个本穴,把这个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这时就在这个穴道平补平泻,光是引到气就不够了。加强的话,在这个本穴上面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有时候不方便下到内脏的穴道,只能在手脚上面扎,用五脏交经法。4.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另外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也可用五脏交经法,针三阴交,痛就会去了。如痛经时,下三阴交、血海,痛就当场去了。5.通关交经。在关节周围的时候做,用赤风摇头来通关交经。6.膈角交经,在治心脏时,先去治金,先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恶化,再慢慢去做其它的动作。看它相克还是相生用的,针刺的目的,就是不要让病情恶化。
二、呼吸补泻法 1.十二个关节交经,跟通关交经差不了多少。是在关节上面做。平常,我们在做补泻的时候,我们使用最多的最强的是呼气补泻。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2.所有脏腑的俞穴,如腑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俞、督俞、心俞都可以做。3.做的时候,任何的补泻就是先引气。气到了以后才开始做补泻,才有用。用鼻子吸气口吐气,吸的时候就把针提起来,一边吸,一边把针提起到皮层,吐气的时侯不动针,快吐完时候,赶快把针刺到底部,紧按慢提,这是补的手法。4.泻呢?患者吐气的时候,把针慢慢、慢慢刺进去,等他开始吸气的时候,再把针提起来,鼻吐气口吸气,跟他的气正好是相撞的,撞在一起,那是泻法。
三、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1.也是子午补泻,最重要的是用在水病。比如说治疗鼓胀时的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我们下在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的时候,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2.遇到水病的时候,在地机跟三阴交,只是平补平泻,因为它没有什么穴性,就只是平补平泻。3.但在阴陵泉上的时候,要加重进针,进针的时候,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地进,进的时候一定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4.为什么补泻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穴道?就是要引动他三焦的气,三焦的气不通时,水会累积。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全身的水我们要把它散掉的时候,要把三焦的气点起来。三焦是行阳的,所以我们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中医的观念,阴和阳能够平衡,调和起来这是正常。如果阴盛阳衰,或是阳盛阴衰,都会造成失衡。到最后两个就会阴走阴,阳走阳,到完全不搭界的时候,就是生死的大限了。这十二经络的病,很重要,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所谓疾之,就是热症的时候,针下去就出来,一般是不会留针的。寒症我们就留针。如果看到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当我们没有办法区分它的虚实的时候,这时我们就取它的经穴。举例,膀胱经虚则补其阳,阳所出为井。不虚不实的时候,就扎它的经穴,我们就下昆仑。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249楼#
发布于:2015-12-28 22:29
(接上)四、下针八法 1.下针有八种。第一个是揣,荣卫的观念。如果病在气分,我们知道是在很表面上,我们扎气的时候,就不希望它伤到血。如果病在荣上面,病就是在血,我们扎针就不希望伤到气。当针进到身体里面去的时候,我们会用到八法。第一个是揣,如果要针下去不伤到气,先用指甲戳一戳,针下去时下的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就好了。2.一般来说,比如说伤寒,病人发汗,头痛恶寒发高烧,或是皮肤病,病在表,我们就下针在气分,就在肌肉和皮肤中间,很浅,不伤血。3.爪跟这个揣是一样的。都是用指甲,比如说扎太渊、经渠、列缺的时候,我们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进去,扎在动脉的后方。4.有时用指头把脉轻轻的切开,在针下去以后,再把脉放下来,这个动脉会跟针贴到,你会看到针在跳,这就是点头针。5.搓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左右捻转。6.我们针下去以后有一种轻补,你可以找它的穴道,用子母补泻或是本穴来做。比如足三里这个穴道,同时去胃痛,也同时去牙痛。这时就会有这个弹和摇的手法。弹就是补,摇就是泻。用手指头弹针,针还在那边弹,这样气就来了,这是弹针法。7.摇针是摇动针头不是摇动针柄,比如说,我们先下足三里,引到气以后提一点,让气有个地方待着,从这开始做弹。并不是说提豆的补泻,是退一点点让气在下面,这个时候你再用弹一弹来补,摇一摇就是泻,这是最浅的补泻手法。8.循和捻就是我们的迎随法。
五、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 1.五俞穴井荣俞经合: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2.五俞穴的治疗是每一条经,都有井荣俞经合。井荣俞经合本身的穴性,就是这五个。3.井跟荣大部分是冬天下针,春夏大部分是在俞、经、合下针,但是取穴还是要看症。4.五俞穴也要看当经的病变,而不是任何的经络都可下。我们有十二个经,有十二个荣穴,要看是在那个位置上来下针。这个五个穴道本身的穴性你要知道。比如说有人关节疼痛,是感冒了关节疼痛,在后颈的地方,后颈是膀胱经络到,最大的就是膀胱经,再来胆经也有络过。在这个时候,就下膀胱经的俞穴跟胆经的俞穴。还有一种是关节痛肿起来,这肿正好在关节上,风湿性关节痛正好在指头关节这边,这是痛风。是肺经,就下肺经的俞穴。针下去以后,无所谓补泻,采平补平泻,就是捻针。5.咳嗽,喘咳寒热、气喘就用合穴。合主逆气而泻。6.很有名的主客治疗,也称之为原络治疗。主就是病变经。客就是表或者是里经。我们在主经 上取它的原穴,客的时候取络穴,所以又称之为原络治疗。所有的阳经是由三焦脉络在管,所以三焦经通过属于络,行阳。因此阳经有独立的原穴,这个原穴就直接络到三焦上面去。三焦不管阴经,所以阴经是没有原穴的。但当病发在阴经时,我们又要用原络治疗的时候,因为阴经没有原穴,就取阴经的俞穴来代替。7.现在看到十二经的主客治疗,肺是主,大肠是客。所谓肺是主、大肠是客,就是病在肺,而肺跟大肠相表里。因为我们两边是相通的,所以,可以用大肠经的络穴来辅助它。肺为主的时候,像喉咙痛啊,肺主喉咙,手掌发热痰多。我们可以下太渊穴。再下肺经的表里经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穴。8.除了内科治症以外,这个原络治疗在经络上也可以用。比如说,肺经的实症,不想下他的尺泽,你可以用原络治疗。如果治疗内脏病的时候,比如咳嗽,不用分左右,两边都下。在原络上下针的时候,没有特殊的补泻,就是左右捻针,引到气就好了。若是大肠主,肺为客,大肠有病,扎大肠的原穴,再扎肺经的络穴,来做这个原络治疗,以此类推。
赵玲
贫民
贫民
  • UID20186128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50
250楼#
发布于:2015-12-29 00: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五班-赵玲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学习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五脏交经的手法:有青龙摆尾采本穴治疗。本穴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如胆经属木,胆经的本穴临泣也属木。临泣平补平泻,它对带脉很好,对治经络的虚实症也很好

    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不方便时,在手脚上面扎。会用到五脏交经法。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

使用时机: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

通关交经用下针的手法去用通关交经。在做关节周围的时候,比如说扎针扎膝关,治膝盖关节,手肘受伤我们扎曲池。若关节本身有受伤,我们要让它气通过去,我们就扎对侧。如果下针还没好,我们就加强它的力量,就会用通关交经。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

膈角交经:如心脏有病 的时候,治心脏病时,先去治金,先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这个时候你再慢慢去做其它的动作。这就叫膈角。那补泻的手法呢,就是看你须要做补还是做泻。看它相克还是相生用的。针刺的目的,就是不要让病情再恶化。

呼吸补泻法

关节交经,跟通关交经差不了多少。在关节上面做,我们在做补泻的时候,我们使用最多的最强的是呼气补泻。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一般来说,任何的补泻,我们一贯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先引气,就是针扎了,病人感到酸了,气到了,气到了以后你才开始做补泻,才有用。然后病人吸,鼻子吸气,口吐气,我们这样先做补。

要病人吸气,用鼻子吸气,吸的时候就把针提起来,一边吸,一边把针提起来到皮层,再要他吐气,

吐气的时候,这个针不动,一直等到他气吐完的时候,很快的把针,拉放到皮层下。又称为紧按慢提。

另外一个泻,我们叫做鼻吐气口吸气,这就是所谓的泻则是正好跟它相反,是紧提慢按。

让他吐气,吐气的时候,你把针慢慢、慢慢刺进去,等他开始呼气的时候,你再把针提起来,跟他的气正好是相撞的,撞在一起,那这是泻法。

泻法简单讲,就是跟补的手法相反。在针拔出来以后,针孔不要去按它。

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

子午补泻、子午捣臼。这个最重要的是用在水病。

治疗鼓胀的时候哦,鼓胀的人肚子都是水,都是积水。用子午捣臼法。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

为什么补泻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穴道?就是要引动他三焦的气,三焦的气不通时,水会累积。因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中医的观念,阴和阳能够平衡,调和起来这是常态,这就是正常。如果阴盛阳衰, 或是阳盛阴衰,都会造成失衡。

这十二经络的病,很重要,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所谓疾之,就是热症的时候,针下去就出来。一般是不会留针的。寒症我们就留针留在那边。如果看到凹陷的病,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当我们没有办法区分它的虚实的时候,这时我们就取它的经穴。举例来说,膀胱经虚则补其阳,阳所出为井。那不虚不实的时候,就扎它的经穴。我们就下昆仑,就是这样的意思。

下针八法

下针有八种。

     揣,观念是这样子,荣血卫气的观念。揣就是用指甲戳一戳它。针下去时下的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就好了。目的是治血,而不伤气。这是比较讲究的。临床上,指甲掐一下,指头按一下,再下针。

病在表。下针就下在气分,就在肌肉和皮肤中间,很浅,这就是不伤血。因卫病比较浅,荣痛比较深,基本上就是这个观念。

      爪跟这个揣是一样的。都是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进去,扎在动脉的后方。指头把脉

轻轻的切开,在针下去以后,再把脉放下来,这个动脉会跟针贴到,你会看到针在跳,这就

是点头针。

搓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左右捻转。就是弹跟摇。一种轻补,很轻微的补,找它的穴道,用子母补泻或是本穴

来做。

弹针,弹就是补,摇就是泻。所谓弹呢,就是用手指头弹那个针,针还在那边弹,这样气就来了,这是弹针法。

摇针是摇动针头不是摇动针柄,想办法去摇动针头。这是摇针头。

  循和捻呢?就是我们的迎随法。

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

五俞穴井荣俞经合,

井穴“井主心下满”、

荣穴““荣主身热”、

俞穴“俞主体重结痛”、

经穴:“经主喘咳寒热”、

合穴:“合主逆气而泻”,

五俞穴的治疗是每一条经,不管是阴经、阳经,都有井荣俞经合。井荣俞经合本身的穴性,就是这五个。

井跟荣大部分是冬天下针。

春夏秋大部分是在俞、经、合下针。这是一般我们的取穴情形。所以说,所谓的五俞穴也要看当经的病变,而不是任何的经络都可下。

针灸很有名的主客治疗,也称之为原络治疗。主呢,就是病变经。客呢,就是表或者是里经。主经上取它的原穴,客的时候取络穴,所以又称之为原络治疗。所有的阳经是由三焦脉络在管。所以三焦经通过属于络,行阳。因此阳经有独立的原穴。这个原穴就直接络到三焦上面去。阴经呢?三焦不管阴经。所以阴经是没有原穴的。但当病发在阴经时,又要用原络治疗的时候,因为阴经没有原穴,就取阴经的俞穴来代替。用俞穴来取代它。

阴经也有原穴,只是阴经是用俞穴来代替的。
灸友9064
骑士
骑士
  • UID2014906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92
  • 社区居民
251楼#
发布于:2015-12-29 10:35
签到!
师父有妖气
晋玉洁
新手
新手
  • UID2018180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2
252楼#
发布于:2015-12-29 16: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班晋玉洁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9日《针灸大成》第61课学习心得。
      一、针灸治症系列:
      1、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梅花针有七支针在前面,使用的时机,第一个皮肤病,梅花针就像个榔头一样,诸位要买时买牛角的最好。要重一点,像皮肤癣,委中放血,然后再下针。第二种情形是麻痹,用梅花针放血。
      2、头部与脑瘤治症:
      1)全头痛,百会穴下针。如果百会针下去,头还痛,扎涌泉。
      2)偏头痛是在胆经上面,首先下对侧的合谷,然后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偏头痛的人又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3)耳后痛,初痛扎天井,久痛扎三焦经的中渚穴。
      4)额头痛扎中脘。
      5)眉毛下方的骨头痛,扎奇穴,在对侧的阴陵泉下一寸的肾关穴。
      6)后脑痛或是颈项的地方,在天应穴下针,同侧天柱的地方,这是近取穴,如果是初痛,在背后膀胱经上,扎束骨穴,久痛针委中,委中是膀胱经的母穴。
      7)脑瘤呈现的症状是全身抖动、颤动,眼睛往上吊,用处方的时候两种药放在一起,一种叫全蝎,一种叫蜈蚣,烤干打成粉,是息风止痉,下百会跟涌泉。脑部有脑痿缩掉了、老人痴呆症、脑部长东西(里面长肿瘤),在绝骨穴会找到压痛点。当脑痿缩时这是虚症,在第十四椎找不到压痛点。但脑里面长东西,这是实症,在身体后面,第十四椎命门穴会有压痛点。
      3、治眼证及睛中法:
      1)眼睛赤红肿痛在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这个四个地方点刺放血,这个用三棱针,挤一两滴血。
      2)生翳膜,病人有白内障,第一个处理是用近取穴睛明。有一种很特殊的针法,是取睛中,睛中治法,拿三棱针,先用布把眼睛盖住,用冷水淋它,让血液循环差一点,二十分钟以后,从旁边先用三棱针或放血针,刺个洞,刺下去以后把针拿出来,很浅,穿过角膜,用细针、毫针,从这进去可以碰到一个胫骨,一个光片一样,针从旁边下进去以后,下到前面,慢慢刮除,瞳孔上面,就可以清除,清除出来,过去有种特别的针,针头很小但翘起来一点。过去那样刮刮刮,因用三棱针扎破过,所以出针很方便,拿出来后,确定都刮干净,里面都是痰,翳膜拿出来的都是痰,再用温水敷,这样就做的很好。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253楼#
发布于:2015-12-29 23: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9日《针灸大成》第61课学习心得
一、 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1.俞募治疗也是主客治疗,专治内科病。所用穴位集中在背后和前胸。2.所有的经及每个内脏都有它的俞穴,每个内脏都有它的募穴,同时使用募穴和俞穴,就是俞募治疗。3.如气喘取肺俞加中府斜透到云门。胃口不好取中脘加胃俞,十四以下的小孩不留针。4.当内科病显现为热症(症状有嘴巴燥渴,喜欢喝冰水,舌头发黄,全身及面部赤红,大便下利即浓臭或者是便秘,小便发黄),俞募治疗法用针的方法。 寒症(症状有舌苔发白,脸色发白,不口渴但倦怠,声音没有力量,下利吃什么排什么)时,俞募治疗法用灸的方法。5. 会郄治疗法:一般病人兼有内脏痛,有止痛的作用。如大便便血(区别内外痔疮的便血:内痔是先血后便,外痔是先便后血;大肠炎是血与便合在一起排出,一天排便多达十几二十次),下针腑之会中脘和大肠经的郄穴温溜治疗。再如久咳带血,但非肺癌,下针脏之会章门和肺的郄穴孔最穴治疗。6.会穴和郄穴同时用就是会郄治疗,原则上是痛症的时候用的,炎症时用。
二、九针的使用时机 1.第一个是镵针,头像剑一样,专门刺热(放血-点刺放血)用。如眼睛红肿、很痛(西医角膜炎),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即太阳穴)、耳尖用镵针放血。2. 第二个是圆针,用于措摩分肉,不是扎进去,而是在肌肉中间、筋骨中间进行消导,顺着经来搓它,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用处有二,第一是遇到怕针的人。第二个是病人已经元气虚时,已经没有力气了,用圆针来导气。3.第三个是鍉针,针非常的长,一般是透针时用,气足时才透针,气虚透针也无用。判断气足与否的方法可通过“望”,同时也可按合谷,合谷凸起说明气很足,合谷凹陷说明气不够。透穴有养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阴泉透阳陵泉、绝骨透三阴交等。4.第四个是蜂针。蜂针就是所谓的三棱针。三棱针也是放血、放脓用的。与镵针的不同在于用在头面上,因为头面上怕一针刺到骨头,所以用镵针,镵针针头很小,不容易扎很深。而三棱针用在四肢末梢放血或背后上放血,蜂针像个扁钻一样,三角形。5.第五个是铍针。铍针扁平如刀子,治疗脓疱时用。6.第六个是圆利针。最常用的针就是圆利针和毫针。治疗痛及酸痛时用圆利针。7. 第七个是毫针。毫针很细,一般用于治内科病和病比较深时使用,毫针和长针差不多,只是用的部位、深浅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8.第八个是长针。最长的是长针长七寸,但不是一定都是七寸长。当下半身麻痹时可从脊椎骨旁边透针,最长可透到腰部,七寸针可透到膈俞。9.第九个是火针,针比较粗,用来治痞。10.子午流注跟灵龟八法,按照节气来开穴,还准备一个万年历。11.学习需要去芜存菁。12.中医是立证再法则而不是立病。13. 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梅花针的前头有七支针在前面,使用的时机最主要是:a.用于治疗皮肤病,就是用梅花针来拍击放血,拍击的时候要重一点,像皮肤癣,先在委中放血然后再下针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等都可以。b. 用于治疗麻痹,即手脚没有感觉,用梅花针放血,因为梅花针的针头短不会伤到元气还能活血。
赵玲
贫民
贫民
  • UID20186128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50
254楼#
发布于:2015-12-30 09: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五班-赵玲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9日《针灸大成》第61课学习心得
一、 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
1.俞募治疗也是主客治疗,专治内科病。所用穴位集中在背后和前胸
2.所有的经及每个内脏都有它的俞穴,每个内脏都有它的募穴,同时使用募穴和俞穴,就是俞募治疗
3.如气喘取肺俞加中府斜透到云门。胃口不好取中脘加胃俞,十四以下的小孩不留针
4.当内科病显现为热症(症状有嘴巴燥渴,喜欢喝冰水,舌头发黄,全身及面部赤红,大便下利即浓臭或者是便秘,小便发黄),俞募治疗法用针的方法。 寒症(症状有舌苔发白,脸色发白,不口渴但倦怠,声音没有力量,下利吃什么排什么)时,俞募治疗法用灸的方法
5. 会郄治疗法:一般病人兼有内脏痛,有止痛的作用。如大便便血(区别内外痔疮的便血:内痔是先血后便,外痔是先便后血;大肠炎是血与便合在一起排出,一天排便多达十几二十次),下针腑之会中脘和大肠经的郄穴温溜治疗。再如久咳带血,但非肺癌,下针脏之会章门和肺的郄穴孔最穴治疗
6.会穴和郄穴同时用就是会郄治疗,原则上是痛症的时候用的,炎症时用。
二、九针的使用时机
1.第一个是镵针,头像剑一样,专门刺热(放血-点刺放血)用。如眼睛红肿、很痛(西医角膜炎),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即太阳穴)、耳尖用镵针放血。2. 第二个是圆针,用于措摩分肉,不是扎进去,而是在肌肉中间、筋骨中间进行消导,顺着经来搓它,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用处有二,第一是遇到怕针的人。第二个是病人已经元气虚时,已经没有力气了,用圆针来导气
3.第三个是鍉针,针非常的长,一般是透针时用,气足时才透针,气虚透针也无用。判断气足与否的方法可通过“望”,同时也可按合谷,合谷凸起说明气很足,合谷凹陷说明气不够。透穴有养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阴泉透阳陵泉、绝骨透三阴交等
4.第四个是蜂针。蜂针就是所谓的三棱针。三棱针也是放血、放脓用的。与镵针的不同在于用在头面上,因为头面上怕一针刺到骨头,所以用镵针,镵针针头很小,不容易扎很深。而三棱针用在四肢末梢放血或背后上放血,蜂针像个扁钻一样,三角形
5.第五个是铍针。铍针扁平如刀子,治疗脓疱时用
6.第六个是圆利针。最常用的针就是圆利针和毫针。治疗痛及酸痛时用圆利针
7. 第七个是毫针。毫针很细,一般用于治内科病和病比较深时使用,毫针和长针差不多,只是用的部位、深浅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8.第八个是长针。最长的是长针长七寸,但不是一定都是七寸长。当下半身麻痹时可从脊椎骨旁边透针,最长可透到腰部,七寸针可透到膈俞
9.第九个是火针,针比较粗,用来治痞
10.子午流注跟灵龟八法,按照节气来开穴,还准备一个万年历
11.学习需要去芜存菁
12.中医是立证再法则而不是立病
13. 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梅花针的前头有七支针在前面,使用的时机最主要是:a.用于治疗皮肤病,就是用梅花针来拍击放血,拍击的时候要重一点,像皮肤癣,先在委中放血然后再下针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等都可以。b. 用于治疗麻痹,即手脚没有感觉,用梅花针放血,因为梅花针的针头短不会伤到元气还能活血。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