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宏俊
新手
新手
  • UID2018568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255楼#
发布于:2015-12-26 10: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5日《针灸大成》第57课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11、五门十变与天干歌
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甲胆乙肝丙小肠,
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那这个天干歌,就是本穴治疗,胆经的本穴是临泣,所以我们的临泣就代表胆。脾的本穴就是太白。临泣是木,胆经是木,所以胆经的本穴是临泣。脾经是土,脾经的太白穴,就是它的本穴,因为太白属土,就是这样
来的。肝是行间,大肠是二间穴,小肠是阳谷穴,肺是经渠穴,心是少府穴,膀胱 是通谷穴,胃是足三里,肾是阴谷穴,这些是他们的本穴。我们有一个名称,称之为五门十 变。比如说,遇到火的虚症。举例,像手酸,酸在小肠经。因为小肠
经属火,那我要扎后溪。结果一看,病人没有后溪,因为腿没了。所以找临泣,临泣是木,木生火嘛!临泣穴本身是胆经的本穴,它的属性是木,这个临泣就可以治小肠经的虚症,同
样临泣穴也可以泻膀胱经实症。
本穴就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如果说,下一针临泣,背还在痛怎么办? 一看是膀胱经的实症,膀胱经是不是水,木是不是它的子,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去壮木、强木。丁壬合化木,丁壬呢,是手的少府穴。手握拳,在两个指头尖中间的少府,无名指
跟中指之间是劳宫,还有脚的通谷穴,这两个穴是不是很痛。所以,临床上非常灵活,一切看你怎么用,这是第二种变化的方式。第二种变化的方式, 就是两个穴加在一起,会生成另一个属性出来。
当你在用本穴的时候,因为本穴本身有阴阳五行的属性,像临泣就是属木。甲乙都是木嘛。所以,你只要扎进去以后,它的五行穴性就出来了。所以,这五个门呢?第一个,就是 该经的本穴可以做子母经的补泻。第二个是两个穴道加在一起,可以强化五行的力量。现在 你们有观念了!有个病人来了,穿了一身盔甲,手肘以上通通被盔甲盖住了,你下背后也不 行,这个病人是肝硬化、肝病,那肝募期门也没有,肝俞也扎不到,就只能在手脚上下针,
这就是我们的肘后歌,只能在手脚上下针。
现在肝有问题了,我们希望去强土,再强水,这叫做缓治。因肝木有问题,没有问题的
时候木去生火,有问题的时候木去克土。所以我们先强土,强土就是实脾,要先把脾强壮起 来。这是基本动作。实了脾以后,再去壮水,让水强起来,这是缓治法。缓治就是正常的手
法。我们先去强土,甲已合化土,对不对!所以你下胆经的临泣、脾经的太白,就是强土。 再扎足三里,胃口会开嘛。扎完再灸,都是很好的动作。灸足三里可以强土。
那我们要壮水时,金生水对不对?我们就下肝经的行间和大肠经的二间,会有金产生, 就可以生水。要生水可以取小肠的阳谷跟肺经的经渠,水会去生木,这是缓治。
如果肺里面已经积水,肚子里面有很多的积水,水要先排掉啊!那怎么 办。因金会克木,当树木长得太密了,我们可以用斧头砍,木要疏嘛!肝硬块长的很多,我
们要取它的金,就把肺里面清干净,肺里面没有积水的话,病人就不会积水,这可以用,这 是急治。那我们要生金,我们就下针肝经的行间、大肠经的二间。所以两个穴道,左右共下
四针。这个时候,金去制木来排水。同样要再去强土,强土是固定的。我们在治急症的时候, 一定要想尽办法让病人胃气恢复。
当你在做五门十变的时候,因为下的是本穴,本穴你不要管什么左转右转,什么飞经引气、苍龟探穴,苍龙摆尾,都不要乱摆。你针扎下去,然后左转右转引到气就已经开始补了。
但是二个穴道要一起下。先下二间或行间都没有关系。但这个针总会在同时碰在一起,一碰在一起,金就出来 了。我常常在下膀胱经的虚症的时候,委中都还没有下,直接扎行间、二间。
在诊所,你有时候很忙,没有时间帮病人正面扎完二十分钟,再扎背面,这样多麻烦。
直接多下二针就结束了。所以速度很快,效果好不好呢?都是立竿见影的。所以这是我们用阴阳五行 来做补泻,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无所谓补泻,利用穴的性,来生土、生金、生木、生水、生
火,或者泻土、泻金、泻水、泻火、泻木。所以,原则很活,不要那么死板板的,这是记的 方法。
12、飞经引气
飞经引气四种手法:青龙摆尾、赤凤摇
 
 
头、龙虎交战、龙虎升降。
青龙摆尾是补的手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比如说,我现在是足
阳明胃经的虚症,如乳房太小是虚症,太大有硬块就是实症,或者是脸颊痛,偏偏要扎母穴 的时候,解溪穴不好下,或者是解溪穴没有了。那你可在足三里上面做,足三里是本穴,虚症、实症都可以用。我们要用青龙摆尾做补。病人正面对着你,针扎到足三里,左右转针,引到气(这叫捻针)以后,将针柄左右摇。当你在左右摇时,就
已经是在补了。这就是青龙摆尾。病人会很热,补的越强,病人就越热。所以,我们用细的 针去摇,你摇粗的针的话会更痛。针在身体里面,你摇的时候是引动气,这叫飞经引气。在
经络上面,用飞的方式,这是补的手法。你可以摇九下,这是青龙摆尾。
白虎摇头是泻法。有歌诀四个字,退方进圆。这个白虎
摇头,是摇铃状。当针扎到穴道去以后,做插提的时候,退是方形的退,退针出来做补泻。 我们现在做白虎摇头。做补泻的时候,针尾成方形的慢慢出来。出来到了顶了以后,要进针
回去的时候,圆形的这样进去。会用到这种补泻的手法,一定是用在肌肉很多的地方。而且 是用在原穴或本穴。因为当经的子穴或当经的母穴,都在手脚边。所以不需要什么青龙摆尾、
白虎摇头。
苍龟探穴就好像乌龟进入泥土里面的“象”。龟在水里、泥巴里,它
是无孔不入的。钻进去是进入土的象。所以,我们是一退三进。比如说,这是皮肤表面,我这针扎到穴道,然后左右转,气到了,病人感到很酸。这时候你要做苍龟 探穴,就是补啊。先退下来,退到皮肤表面。再进去的时候,分三次下针,一次比一次深。
比如说,这是皮,这是骨,穴道在这边,这是皮层哦。你先扎到穴道,针扎到穴道以后,再 提出来。针先下到穴道后,第一个动作先提到皮肤表面上,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一进、再
进、三进。实际上,一进是到这边先等一下,等一下再进一次,然后再第三进。一进、二进、 三进。这是一退三进,这是苍龟探穴。
那赤凤摇头又叫赤凤迎源,这是泻的手法。泻的手法是退方进圆。但是在退方进圆
的时候,进圆的同时要摇动针柄。这比较复杂一点。退出来的时候。针是方的出来,进去是 圆的进去。同时在下针的时候,要摇动针柄,这就是赤凤迎源,也叫赤凤摇头。《针灸大成》

 
 
写赤凤摇头。这四个飞经引气的方法,就是出自《针灸聚英》。大部分来说,我们做完手法是不留针的。补的话针孔按到。泻的话,针孔不要按,都不
留针。用手法来让它很快的完成。我们临床上做的时候,比如说病人很急,或早上只有三个 小时,却来了一百个病人,那怎么处理?就飞啊、引气啊,让它马上结束。人不多的话,一
个人二十分钟,针下去就留针在里面。就不需要做那么强烈的手法,不用瞬间完成这个动作。 当然这个动作可以缩短我们留针的时间,我们做完,就可以起针了。
许宏俊
新手
新手
  • UID2018568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256楼#
发布于:2015-12-26 10: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6日《针灸大成》第58课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
龙虎交战和龙虎升降,这两种是相反的。使用的时机不一样。中国人把龙
当成九,虎当六。龙是纯阳,老虎是阴数,是六。就是龙九、虎六。这是我们的针刺手法。龙虎交战在三部,三部就是天、人、地,在这三部上面呢,一补一泻。所谓 三部一补一泻就是针在天部里面。这个是皮,这个是骨,这个是皮下到骨边分三个,天、人、
地。我们针下去,引到气后,把针提到天部这边,在天部这边,如果顺着气脉,右转,快转, 用捻转法。先做九次补,再回头做六次的泻。然后做完以后再到人部,做九次的补、六次的
泻,再到地部做九次的补,六次的泻。这是所谓的三部都有一补一泻。书上写三部都是一补一泻,但真要做就做九次跟六次。那平常你做一个补、一个泻。天部做完,做地部,然后
一补一泻,再人部,一补一泻。这样天、人、地都一补一泻。在龙虎交战上,都是用捻转法。 在龙虎升降法呢?就是用插提。同样的在三部做一补一泻。气至以后,用插提法完了以后,把针提起来,提在天部这个地方,放在那等,让它气一直在那边循环。做完补泻后,气
会循环。龙虎交战的目的是止痛。强烈的痛,不管那个痛是头痛,牙痛,癌症的痛,或是意外的痛,通通可以用龙虎交战,这是镇痛的手法。 龙虎升降的目的就是我们的气要经过关节,关节卡住了,气过不去。比如说,有人脱臼或是骨头断了,气过不去。我们的关节有堵塞,我们就会用龙虎升降法让气过去。
所以,这个使用时机是在外科、伤科,很严重的痛,都是气机堵到的时候,我们才会用这种 方法。一般龙虎升降的方式就是插提法,天部、人部、地部各用一次的插提法。龙虎升降是
用在关节脱臼或风湿关节肿很大,气过不去时用的。龙虎交战就是捻转法。主要目的是止痛 用的。是针灸麻醉,针灸的止痛手法。若骨头没有裂的话,用龙虎交战就可以了。麻醉的效
果会很强。(视频后半段重复)
王雅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92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57楼#
发布于:2015-12-26 10: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15王雅斌申请签到。《针灸大成》2015年12月2658课学习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
龙虎交战和龙虎升降,这两种是相反的。使用的时机不一样。
龙当成九,虎当六。龙是纯阳,老虎是阴数。就是龙九、虎六。龙虎交战在三部,三部就是天、人、地,一补一泻。所谓三部一补一泻就是针在天部里面。皮下到骨边分三个,天、人、地。我们针下去,引到气后,把针提到天部这边,在天部这边,如果顺着气脉,右转,快转,用捻转法。先做九次补,再回头做六次的泻。然后做完以后再到人部,做九次的补、六次的泻,再到地部做九次的补,六次的泻。这是所谓的三部都有一补一泻。那平常在做九、做六真的很复杂,我平常做一啦,一个补完一个泻。天、人、地都一补一泻。在龙虎交战上,都是用捻转法。
龙虎升降法就是用插提。同样的在三部做一补一泻。气至以后,用插提法完了以后,把针提起来,提在天部这个地方,放在那等,让它气一直在那边循环。做完补泻后,气会循环。龙虎交战的目的是止痛。强烈的痛,不管那个痛是头痛,牙痛,癌症的痛,或是意外的痛,通通可以用龙虎交战,这是镇痛的手法。
龙虎升降的目的是气要经过关节,关节卡住了,气过不去。比如说,有人脱臼或是骨头断了,气过不去。关节有堵塞,就会用龙虎升降法让气过去。所以,这个使用时机是在外科、伤科,很严重的痛,都是气机堵到的时候,才会用这种方法。
一般龙虎升降的方式就是插提法,天部、人部、地部各用一次的插提法。龙虎升降是用在关节脱臼或风湿关节肿很大,气过不去时用的。龙虎交战就是捻转法。主要目的是止痛用的。是针灸麻醉,针灸的止痛手法。若骨头没有裂的话,用龙虎交战就可以了。麻醉的效果会很强。
李欣
新手
新手
  • UID201860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2
258楼#
发布于:2015-12-27 00:19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             2015-12-26《针灸大成》第五十八课学习心得                                                                                赤龙迎源:泻法,退方进圆,进圆时摇动针柄。龙虎交战于龙虎升降,龙9虎6,龙纯阳虎为阴,一补一泻,,三部一针一泻是针在天部,下针后提至皮层天部,顺气脉捻转,再找地部,做9次,补九泻六,人部再做补九泻六,龙虎交战都是捻转法,用于止痛,很强烈的痛,起麻醉作用,是针灸有名的镇痛麻醉手法。龙虎升降:插提法,同样在三部做,一补一泻,气到后用提插法再提针到皮层天部,等气循环,做完补泻气就会循环,龙虎升降用于外科伤科关节脱臼,风湿性关节肿大,治严重的气机堵到,气过不去。
李水华
会员
会员
  • UID201856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40
259楼#
发布于:2015-12-27 01: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6日《针灸大成》第58课心得 龙虎交战和龙虎升降:它们是相反的,使用的时机不一样。
龙虎交战:捻转法;
龙虎升降:插提法。龙是纯阳,是九,老虎是阴数,是六。
龙虎交战:在天、人、地三部上面,一补一泻。手法:下针引到气后,把针提到天部,顺着气脉捻转法快转。先九次补,再六泻;三部依次做九补六泻。一般每部只做一补一泻。 作用:止痛,如头痛、牙痛、癌痛、意外伤痛等,是针灸麻醉止痛的手法。 龙虎升降法:同样在三部做一补一泻。手法:下针气至以后,三部依次插提法各一次补泻后,把针提在天部,留针,使气一直循环。做完补泻,气会循环。作用:外科伤科(如脱臼或是骨头断了或风湿关节肿,气过不去,导致关节堵塞),很严重的痛等气机堵塞时,用龙虎升降法让气过去。若骨头没有裂,用龙虎交战就可以了麻醉的效果会很强。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260楼#
发布于:2015-12-27 23: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青龙摆尾是本穴治疗,在五脏交经上,如木生火,下胆经的临泣,可以泻膀胱经的实症也可补小肠经的虚症,如果想把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平补平泻光是引到气就不够了,在本穴上再做青龙摆尾的方式,加强补的力量。在不方便的时候会用到五脏交经法,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使用时机还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如子宫里有肿瘤,针下三阴交,增强它的力量,用此手法将痞块去掉。
通关交经:骨头断了、中间少一截或骨头有断裂或关节有脱臼用通关交经,在做关节周围时,如扎膝关治膝盖并节,手肘受伤扎曲池,若关节本身有伤想让气通过就扎对侧,如果下针后还没好,就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这是一个泻的手法。
膈角交经:如心脏有病,先去治金,金强病就停止不会再恶化,之后再做其他动作,这叫膈角。
呼吸补泻法
使用最多最强的是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如所有脏腑的募穴俞穴都可以做,先引气,引到气后再做补泻,补的手法:吸气时慢提针,病人吸完气针刚好提到皮层,吐气时针不动,吐完后气停的瞬间快速把针刺到底部再如此反复。泻的手法与补相反,用鼻子吐气口吸气,吐气针慢慢刺进去,吸气针不对,吸完气不动快速提针,吐气时再做。泻时出针后不按针孔。
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
用在水病,如腹部积水,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下三阴交、地机、阴陵泉时用九入六出插提法,用在大穴上,阴陵泉为泉,治水的大穴,在阴陵泉上做九入六出,在地机、三阴交上平补平泻,在阴陵泉上加重进针,九次的进,快进慢提为补,再做六次的泻,快提慢进为泻。补泻同时在一个穴道,要引动三焦的气,三焦行阳,三焦气不通时水积,三焦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九宫六出阳气会旺,阴阳平衡为常态。如直接下这些穴道做补泻也可,效果会慢一点。
十二经络的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疾之为不留针,针下去就出来,寒症则留针。凹陷的病,如肿瘤凹下去,就用灸,无法区别虚实的时候取经穴。
下针八法
揣:荣为血,卫为气,病在气时在表,下在肌肉皮肤中间,很浅不伤血,病在荣时在血,要针下去不伤气,用指甲戳,针下去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这两个用手揉揉用指甲按按。卫病较浅,荣病较深。
爪跟揣一样,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去,扎在动脉后。
搓为左右捻转。
弹为轻补,摇为轻泻,如在本穴上治疗不想下子母穴时,引到气后提一点,让气有地方呆,用手指弹针,气就来了,这是弹针法。摇针是摇动针头。
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
五俞穴,井荣俞经合,“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这为五俞穴的穴性,如乳房痛,正好在胸口这,心下满,下井穴。以前临床上,冬天下井荣穴,末梢易受伤,春夏秋下俞经合。但也要看症,如太阳症下太阳经的荣穴通谷。
根据穴性下针,无所谓补泻,平补平泻捻针即可。
咳嗽、气喘寒热用经穴。合穴逆气而泻,就是嗝逆、上吐下泻、打嗝不断、放屁都可用。
主客治疗,又称原络治疗,主为病变经,客为表里经,主经取原穴,客经取络穴,阳经有原穴,但阴经无原穴,阴经的俞穴代替。如病在肺,肺与大肠相表里,取肺经的俞穴太渊,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原络下针捻针即可。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青龙摆尾是本穴治疗,在五脏交经上,如木生火,下胆经的临泣,可以泻膀胱经的实症也可补小肠经的虚症,如果想把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平补平泻光是引到气就不够了,在本穴上再做青龙摆尾的方式,加强补的力量。在不方便的时候会用到五脏交经法,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使用时机还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如子宫里有肿瘤,针下三阴交,增强它的力量,用此手法将痞块去掉。
通关交经:骨头断了、中间少一截或骨头有断裂或关节有脱臼用通关交经,在做关节周围时,如扎膝关治膝盖并节,手肘受伤扎曲池,若关节本身有伤想让气通过就扎对侧,如果下针后还没好,就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这是一个泻的手法。
膈角交经:如心脏有病,先去治金,金强病就停止不会再恶化,之后再做其他动作,这叫膈角。
呼吸补泻法
使用最多最强的是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如所有脏腑的募穴俞穴都可以做,先引气,引到气后再做补泻,补的手法:吸气时慢提针,病人吸完气针刚好提到皮层,吐气时针不动,吐完后气停的瞬间快速把针刺到底部再如此反复。泻的手法与补相反,用鼻子吐气口吸气,吐气针慢慢刺进去,吸气针不对,吸完气不动快速提针,吐气时再做。泻时出针后不按针孔。
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
用在水病,如腹部积水,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下三阴交、地机、阴陵泉时用九入六出插提法,用在大穴上,阴陵泉为泉,治水的大穴,在阴陵泉上做九入六出,在地机、三阴交上平补平泻,在阴陵泉上加重进针,九次的进,快进慢提为补,再做六次的泻,快提慢进为泻。补泻同时在一个穴道,要引动三焦的气,三焦行阳,三焦气不通时水积,三焦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九宫六出阳气会旺,阴阳平衡为常态。如直接下这些穴道做补泻也可,效果会慢一点。
十二经络的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疾之为不留针,针下去就出来,寒症则留针。凹陷的病,如肿瘤凹下去,就用灸,无法区别虚实的时候取经穴。
下针八法
揣:荣为血,卫为气,病在气时在表,下在肌肉皮肤中间,很浅不伤血,病在荣时在血,要针下去不伤气,用指甲戳,针下去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这两个用手揉揉用指甲按按。卫病较浅,荣病较深。
爪跟揣一样,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去,扎在动脉后。
搓为左右捻转。
弹为轻补,摇为轻泻,如在本穴上治疗不想下子母穴时,引到气后提一点,让气有地方呆,用手指弹针,气就来了,这是弹针法。摇针是摇动针头。
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
五俞穴,井荣俞经合,“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这为五俞穴的穴性,如乳房痛,正好在胸口这,心下满,下井穴。以前临床上,冬天下井荣穴,末梢易受伤,春夏秋下俞经合。但也要看症,如太阳症下太阳经的荣穴通谷。
根据穴性下针,无所谓补泻,平补平泻捻针即可。
咳嗽、气喘寒热用经穴。合穴逆气而泻,就是嗝逆、上吐下泻、打嗝不断、放屁都可用。
主客治疗,又称原络治疗,主为病变经,客为表里经,主经取原穴,客经取络穴,阳经有原穴,但阴经无原穴,阴经的俞穴代替。如病在肺,肺与大肠相表里,取肺经的俞穴太渊,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原络下针捻针即可。
李焕
侠客
侠客
  • UID201758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261楼#
发布于:2015-12-28 00: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焕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7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1.百病都发生在气上,人怒则令气上冲,人喜则气机和缓,人悲则令气消弱,人恐则令气下行,遇寒则令心气收敛,遇热则气四散,受惊则使气乱行,过劳则损耗元气,过思则令气郁结不通。此九种气不同,主生何病呢?人大怒则气反行,严重时会吐血及下痢。因此气会更上逆了。喜能令人气和舒畅,气血通利无阻,所以气会缓和。人悲则令心脉拘急,肺叶伸张且抬高,以致上焦不通。气血无法散开,热气在中焦无法散出,就令人气消弱了。恐惧则令人胆怯,却意一生即使上焦闭塞。上焦闭则令下焦上而复返下焦,使人腹胀,气就无法正常运行了。寒气能使肌理毛孔闭塞,阳气无法行之于外表,故令气收敛在内而不出。热气能令人毛孔肌理大开,气血流畅,汗大出,所以气就外泄了。人受惊则心意无倚靠,神志恍忽不知所处,谋虑不定,以致气机混乱了。过劳会令人喘息大汗出,于是内外皆太过伤,造成气耗损不复。思念能使心有所依靠,神志有所依归,正气因而停留无法正常运行,致令气郁结不通了。
2.腹中论篇有种病使人腹腔肿满,吃了早餐则晚上无法进食,此病叫鼓胀,用鸡矢白来治疗,干燥过的鶏矢白与甜酒合煮。一剂有反应,二剂即愈。其间也有再复发的,这是因为在病将愈时,饮食不知节制而引起的。因此病邪又复聚于腹部而造成的。
3.有人病胸胁胀满,无法入食的。其发病之初先可闻腥臊的臭味,口中清涎不断,咳吐中带血,手足冰冷,目眩,常常大小便中亦带血。此病为何?如何得到的?此病名“血枯”。这是在少年时得到的,比如曾大量失血,或醉后行房事,以致中气不足,肝脏受伤。女子则必月经停滞不来。用四付乌贼骨及茜草一份,二物合幷,研为粉末,利用雀卵黄来做黏着,制成如小豆般大的丸,每次五粒饭前服用,并喝鲍鱼汁。如此可使肠中清利,恢复肝的功能。
4.病症是下腹部隆起,在其上下左右皆可摸到块状的根样,病叫“伏梁”。这是许多脓血被囊状物包着,因位居肠胃之外,故无法治疗。想去治疗而每次切按此块会因之而死。此病脓血囊向下走,则必下脓血。若上行则压迫胃脘,造成胃中生痈脓。这病必久,很难治。如果位在脐上是逆症,如在脐下是从症,还好治些。针刺时不可用强泻法,否则必伤病人,详论在刺法篇中。有人身上及大腿部,足胫部都肿起来,腹部有绕脐痛的现象,此病亦为伏梁,但是是由风来造成的。其病气溢出大肠而附着在肓部。肓之源头在脐下气海穴,所以会有环脐而痛的现象,此病不可乱动,摇动过剧会造成小便濇涩不易排出的病,很危险。
5.热中、消中之病不可服用高厚美食或芳香草药或石药。石药令此种病人易发癫疾,芳香草药使人发狂。今见有热中或消中的病人,大都是富贵之人。如果禁止其饮食丰美的食物,是与其心意不合的。又禁止服用芳香的草药及石药,就无从去治疗疾病了。芳香的其气必盛,石药之气亦悍烈。故此二者药气快速而强劲有力,因此不是心无欲望,无所怨之人是不可服此二种药物的。所有热中及消中之病,都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热气本性慓悍,药气亦同,一旦二者相遇,必内伤脾。脾为土气,受木制,因此于甲乙之木日必造成脾病。
6胸部为阳脖子为气之海,人有四海脑为髓之海,骨中有髓,上俞白会穴,下为风府穴。
脖子为气之海,上俞为天柱穴,下俞为人迎穴。胃为水谷之海,上俞气间关元以下,下俞为足三里。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主血,上俞在大杼,下俞在上,下巨虚,上下廉的地方.
许宏俊
新手
新手
  • UID2018568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262楼#
发布于:2015-12-28 00: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青龙摆尾是采本穴治疗。本穴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如胆经属木,胆经的本穴临泣也属木。在五脏交经上,如果要去木生火,要去强心脏,胆是心脏的母亲,也是小肠的母亲,那你一针在临泣上,如果是平补平泻,它对带脉很好,还有呢,对治经络的虚实症也很好。这个针下去,也不用补
泻,引到气后,因为它是木,可以泻膀胱的实症,也可以补到小肠经的虚证。如果要同样运用这一个本穴,把这个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就在这个穴道平补平泻,
光是引到气就不够了。加强的话,在这个本穴上面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因为有的时候你要求安全,有时扎到身上怕扎不对,或者是
有些不方便的地方。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 力量可以到内脏去。
还有,我们称之为通关交经。比如说,这个骨头原来是连到的,结果断掉,中间少了一截,或者是骨头有断裂,他曾经去接过骨,或关节有脱臼。
我们用下针的手法去用通关交经。通关交经,一般来说都是我们在做关节周围的时候,比如 说扎针扎膝关,治膝盖关节,手肘受伤我们扎曲池。若关节本身有受伤,我们要让它气通过
去,我们就扎对侧。如果下针还没好,我们就加强它的力量,就会用通关交经。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
我们另外有一个叫膈角交经。当我们心脏有病的时候,像病人如果有常年
的心口痛,有心脏病、心脏肥大都无所谓。你治心脏病时,一开始下手的时候,先去治金,先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这个时候你再慢慢去做其它的动作。
这就叫膈角。那补泻的手法呢,就是看你须要做补还是做泻。看它相克还是相生用的。
呼吸补泻法
做补泻的时候,使用最多的最强的是呼气补泻。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所有脏腑的俞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俞、督俞、心俞都可以做。最常用的手法,先要引到气,才开始做补泻。先引气,然后病人吸,叫鼻吸口吐。另外一个泻,我们叫做鼻吐气口吸气,这就是所谓的泻则是正好跟它相反,是紧提慢按。泻就是让他吐气,吐气的时候,你把针慢慢、慢慢刺进去,等他开始呼气的时候,你再
把针提起来,跟他的气正好是相撞的,撞在一起,那这是泻法。
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
鼓胀的人肚子都是水,都是积水。我们用子午捣臼法。比如说,我们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一般来说,我是在阴陵泉上做。补泻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穴道,原因就是要引动他三焦的气,三焦的气不
通时,水会累积。因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全身的水我们要把它散掉的时候, 要把三焦的气点起来。三焦它是行阳的,全身的阳气就是在三焦网络里面,散布到全身里面
去。所以我们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你同时补泻在那边,阳气的进退会有依据。在它上面同时做补泻的时候,就可以引动三焦的气。那水泻 出来的力量就很大。
这十二经络的病,很重要,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所谓疾之,就是热症的时候,针下去就出来。一般是不会留针的。寒症我们就留针留在那边。如果看到凹陷的病,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当我们没有办法区分它的虚实的时候,这时我们就取它的经穴。

 
 
下针八法
下针有八种。第一个是揣,揣就是用指甲戳一戳它。如果要针下去不伤
到气,先用指甲戳一戳,针下去时下的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就好了。这个搓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左右捻转。这里为什么又提出来讲,就是弹跟摇。我们针下去 以后有一种轻补,很轻微的补,不需要很重的补。你可以找它的穴道,用子母补泻或是本穴
来做。所谓弹呢,就是用手指头弹那个针,针还在那边弹,这样气就来了,这是弹针法。就好 像在池塘边,拍拍水,水就来了。弹一弹气就来了,这是弹。摇针是摇动针头不是摇动针柄,
想办法去摇动针头。摇一摇,这是摇针头。
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
五俞穴井荣俞经合,在这里提到“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
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五俞穴的治疗是每一条经,不管是阴经、阳经,都有井荣俞

 
 
经合。井荣俞经合本身的穴性,就是这五个。井跟荣大部分是冬天下针。天气冷越容易受伤的地方就是在脚 趾头边或手指头旁边。春夏大部分是在俞、经、合下针。这是一般我们的取穴情形。
我们有十二个经,有十二个荣穴,你要看是在那个位置上来下
针。比如说,这个女人乳癌,有乳房硬块、溃烂流脓、身热。我们不管身热,不管是发炎、 溃烂,还是高烧的热,都没有关系,一样取胃经的荣穴内庭穴。针下去采平补平泻,平补平泻就是捻针嘛。就是针下去,捻转
一下,就结束了。这是利用它的穴性来做取舍。那咳嗽,喘咳寒热、气喘就用合穴。合主逆气而泻,逆气而泻就是有人嗝逆、上吐下泻、 打嗝不断、放屁都可以用。
再来看主客治 疗,也称之为原络治疗。主呢,就是病变经。客呢,
就是表或者是里经。我们在主经上取它的原穴,客的时候取络穴,又称之为原络治疗。所有的阳经是由三焦脉络在管。所以三焦经通过属于络,行阳。因此阳经有独立的原穴。这 个原穴就直接络到三焦上面去。三焦不管阴经。所以阴经是没有原穴的。但当病发在阴经时,就取阴经的俞穴来代替。阴经
也有原穴,只是阴经是用俞穴来代替的。比如说,足太阴脾经是太白穴,手太阴肺经的原穴 是太渊。
十二经的主客治疗,肺是主,大肠是客。就是病在肺,
而肺跟大肠相表里。两边是相通的。所以说,可以用大肠经的络穴来辅助它。你看 肺为主的时候,像喉咙痛啊,肺主喉咙,手掌发热痰多。我们可以太渊穴。下太渊以后,再 下肺经的表里经——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穴。除了内科治症以外,这个原络治疗在经络上也
可以用。若是大肠主,肺为客,大肠有病,扎大肠的原穴,再扎肺经的络穴,来做这个原络治疗, 以此类推。
李焕
侠客
侠客
  • UID201758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263楼#
发布于:2015-12-28 21: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焕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黄帝内经》第55课心得
1.胸肿大,颈痛又胸腹胀满,此病名“厥逆”,中于寒,阴阳绝别而成的。此病若灸它则造成声哑,用针石开破,必成狂乱,只有待其阴阳和谐时再来慢慢施治了。阳气本上行,今病令阳气更上,故头呈阳气有余,一旦火灸之则阳气遏盛而入侵阴中,一入则音哑。针石刺破令阳气大泄,故阳气因虚而成狂。令上头的阳气下降进入四肢,手足温暖后再调和可安全治愈。
2.如何知晓妇人已怀孕且将会生呢?身体有异常现象,但按脉却很正常无病脉之象,这就是怀孕了。
3.又发热又疼痛的是什么病呢?发热的病人,必出现阳脉,因受三阳经脉气所动而成的。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的是少阳病,大于寸口脉二倍的是太阳病,大于寸口脉三倍的是阳明病。若寸口比人迎脉大,表示阳明热气已入阴臓,故此病人会头腹均受邪,以致腹胀满而头痛了。
4.刺腰痛篇足大阳膀胱经之脉病时,会令人产生腰痛牵引项背及尾骨,使背部感觉如负重物状。可针委中穴,及太阳正经上有郁血之络位来放血。但春季时不可见血,会伤元气。
5.足少阳胆经引起的腰痛,好像是用针刺皮肤的感觉,并且使人无法前后伸屈身体,无法做回顾的动作。可以用针在阳陵泉穴外之骨端找青色血脉放血,可以立愈,但如正值夏季则不可见血,会损元气。
6.足阳明胃经引起的腰痛,会令人无法回顾其首,一旦回顾则必眼目昏花。此症且令人情志上易悲。可针刺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穴及其上下一、二寸位有瘀血之血脉放血,但在秋季时,不可如此,否则伤及胃气。
7.足少阴肾经引起的腰痛,会痛来牵引脊椎内部的感觉。吾人可针刺足少阴复溜穴附近压痛点。但于春季不可放血,一旦出血过多,病必难回复了。
8.足厥阴肝经引起之腰痛,令人腰中如张弓弦般的绷紧。可针刺足厥阴脉在足大指骨与次指间找硬块的压痛点,找到即可刺,有几处刺几处,此病使人多言痛不止,按诊时又无定处,故可在痛处刺三针。
9.足太阳之别脉为解脉,此病腰痛令人痛引肩部,目视不明,常常遗尿。可针刺其脉在外膝部与委阳之间瘀阻的血脉上放血,直到郁血之色消除即可停止了。
10.同解脉之别络为带脉,其腰痛症状围绕腰部一圈如带状的疼痛,腰部好像要断成两半似的,使人易受惊吓。可针刺解脉在委中位到外膝部处血络结如黍米一样一粒粒相连处放血出,黑血流尽方可止血。血常会喷出,勿惧。
11.同阴之脉引起的腰痛,会感觉如有小秤锤在身中,胀闷而腰痛之感,可刺同阴之脉,在绝骨穴位附近找三处压痛点刺之即可。
12.奇经之阳维脉引起的腰痛,其感觉是肿胀而痛。可针刺阳维脉与太阳脉交接之飞扬穴,约离地一尺之高。
13.冲脉之络脉伤,所引发之腰痛,令人无法前后弯身,如仰身则会担心跌倒,此病是因举重物伤及腰部,使横络之血脉断,排不出之瘀血聚此造成的。刺法在委阳穴上方找青筋血郁处放血,立愈。
14.会阴之脉引起的腰痛,会在痛的部位上汗出淋漓,汗干后又口渴引饮,饮水之后又想走动。可刺足部阳蹻之脉约在外膝关下五寸地方找血瘀之处放血。
15.飞扬脉引起之腰痛,使人痛而肿胀感,严重时令人时悲时恐。可针飞阳脉在内踝上五寸,为足少阳与阴维脉交会的位置,约漏谷穴下一寸处。
16.昌阳脉引起之腰痛,会痛引前胸,目视不明状,严重时会有痉孪且向后弯曲状,舌向上卷起且无法说话。可针刺内踝上二寸的复溜及交信二穴,以有压痛点为正穴位。
17.足太阳之别脉为散脉,其病引发之腰痛,令人发热而情緖烦躁,腰下如有横木的压重感。严重时会小便失禁。可针刺膝外侧有血脉束缚状的部位放血。
18.肉里之脉引发的腰痛,令人无法咳嗽,一咳则筋呈弯急状。可针刺足太阳经的外侧,足少阳绝骨穴之后侧的压痛点上取二点针之。
19.如果腰痛延着督脉两侧上行而痛,造成头部常寒栗状,目视昏乱,想趴下使面向下躺着较舒服。可针刺足太阳委中穴附近郁血络处放血即可。
20.如腰痛而且痛处寒冷者,可针刺足大阳与足阳明二经。如痛处发热,可刺足厥阴肝经。无法前后弯身,可刺足少阳胆经。
李欣
新手
新手
  • UID201860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2
264楼#
发布于:2015-12-28 22:55
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青龙摆尾是采本穴治疗,本穴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如胆经属木,胆经临泣也属木,在五脏交经上,木生火,要先强心脏,胆是心之母,也是小肠之母,针在临泣,平补平泻,对带脉好,也治经络的虚实症。针临泣,不用补 泻,得气后,可泻膀胱的实症,也可补小肠经的虚症。用本穴引经络之气到内脏
光引气不够,还要在本穴上用青龙摆尾,来加强补的力量。
通关交经:就是骨头断裂关节脱臼时, 在关节周围治,可针膝关,治膝盖关节,手肘受伤扎曲池。关节本身有伤,让气过 去,就扎对侧。下针还没好,就需要加强它的力量,就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为泻法。
膈角交经:心脏有病,如常年 心口痛,心脏病、心脏肥大,治心脏病要先去治金,先生金强金,病就停止了,不会恶化,再做他治,就叫膈角。
呼吸补泻法
做补泻的时候,常用呼气补泻,在肉多处,所有脏腑的俞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俞、督俞、心俞都可以做,要先引到气,再做补泻,鼻吸口吐。另一泻法,鼻吐气口吸气,就是泻,紧提慢按。泻是吐气,吐气时慢下针,呼气时提针,跟气相撞,撞在一起,这是泻法。
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
鼓胀肚子积水,可用子午捣臼法。治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三皇。用九入六出插提法,专门退水常在阴陵泉做。补泻同时出现在一个穴道,就是要引动三焦之气,三焦之气不 通,水会累积。因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散全身的之水要把三焦的气点起来,三焦行阳,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同时做补泻,阳气的进退会有依据,同时做补泻,可引动三焦之气,即可泻水。
十二经络的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所谓疾之,就是热症时不留针寒症就留针,肿瘤凹陷,就灸。不分虚实时,就取经穴。
下针八法
一是揣,用指甲戳,怕伤 到气,就用指甲戳,下深针,搓就是左右捻转,弹跟摇。针法有轻补,在本穴做;弹,就是弹针,摇针是摇动针头。
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
五俞穴治表里经。主经取原穴,客经取络穴,又为原络治疗。阳经是三焦管。三焦经通过属于络,行阳。因此阳经有独立的原穴。这 个原穴就直接络到三焦上面去。三焦不管阴经。所以阴经是没有原穴的。但当病发在阴经时,就取阴经的俞穴来代替。阴经 也有原穴,只是阴经是用俞穴来代替的。比如说,足太阴脾经是太白穴,手太阴肺经的原穴 是太渊。
十二经的主客治疗,肺是主,大肠是客。就是病在肺, 而肺跟大肠相表里。两边是相通的。所以说,可以用大肠经的络穴来辅助它。肺为主的时喉咙痛肺主喉咙,手掌发热痰多可下太渊,再 下肺经的表里经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穴。除了内科治症以外,这个原络治疗在经络上也 可以用。大肠主,肺为客,大肠有病,可下大肠的原穴,再扎肺经的络穴,来做这个原络治疗.
李水华
会员
会员
  • UID201856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40
265楼#
发布于:2015-12-28 23: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1、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本穴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如胆经属木,本穴临泣。在五脏交经上,如果我们要去木生火,要去强心脏,胆是心脏的母亲,也是小肠的母亲,那你在临泣上如果是平补平泻,它对带脉很好,对治经络的虚实症也很好。针下去不用补泻,引到气后,因为它是木,可以泻膀胱的实症,也可以补到小肠经的虚证。像小肠经痛很久,针临泣也可以的。加强的话,在这个本穴上面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这个方法偶尔会用到,因为有的时候要求安全,有时扎到身上怕扎不对,或者是有些不方便的地方。这个时候,会用到五脏交经法。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使用时机除了刚讲的以外,就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比如说,子宫里面有肿瘤,那就用五脏交经,针下在三阴交,痛就会去掉。比如说月经痛,下三阴交、血海,痛就当场去掉了。可是有肿瘤在那边,要把肿瘤去掉,可能要在同样的穴道上面或在三阴交上面来做,增强它的力量,然后让他把痞块去掉。
2、还有通关交经。比如说,骨头断掉,中间少了一截,或者是骨头有断裂,他曾经去接过骨,或关节有脱臼。我们用下针的手法去用通关交经。一般来说我们在做关节周围的时候,比如说扎膝关治膝盖关节,手肘受伤我们扎曲池。若关节本身有受伤,我们要让它气通过去,我们就扎对侧。如果下针还没好,我们就加强它的力量,就会用通关交经,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
3、另外还有膈角交经。什么叫膈角?当我们心脏有病 的时候,像病人如果有常年的心口痛,有心脏病、心脏肥大都无所谓。治心脏病时,一开始下手的时候,先去治金,先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这个时候再慢慢去做其它的动作,这就叫膈角。那补泻的手法呢,就是看你须要做补还是做泻,看它相克还是相生用的。针刺的目的,就是不要让病情再恶化。4.呼4、吸补泻法:平常在做补泻的时候,我们使用最多的最强的是呼吸补泻。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又称为紧按慢提。就将针按下去的速度快一点,再慢慢慢慢提。提的时候就在吸,按下去的时候,就是吐完气的时后,利用他吐气和吸气中间一秒钟的停止状态,这时候你用气停的瞬间,在气不动的时候,赶快把针刺到底部。先引气,然后病人吸,叫鼻吸口吐,鼻子吸气,口吐气,我们这样先做补。另外一个泻,我们叫做鼻吐气口吸气,是紧提慢按。就是他要吐气吐完了,等它吐完气,就把针放到底下,然后在他吸气的时候,将针慢慢的提起来,不要让他气回流到这边来。
5、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这个最重要的是用在水病。我们治疗鼓胀的时候,鼓胀的人肚子都是水,都是积水。我们用子午捣臼法。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一般来说,我是在阴陵泉上做。尤其是遇到水病的时候,在地机跟三阴交,只是平补平泻,因为它没有什么穴性嘛!就只是平补平泻。但在阴陵泉上的时候要加重进针,进针的时候,你就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为什么补泻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穴道?原因就是要引动他三焦的气,三焦的气不通时,水会累积。因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全身的水我们要把它散掉的时候,要把三焦的气点起来。三焦它是行阳的,全身的阳气就是在三焦网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266楼#
发布于:2015-12-28 23: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9日《针灸大成》第61课心得
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
俞募治疗专治内科病,用在胸前和后背,所有的经及内脏都有俞穴和募穴,如肺气肿气喘指导肺的俞穴中府斜透到云门,如胃口不好,胃的募穴中脘,背后的胃俞,十四岁以下不留针,直进直出。当内科出现热症时,口燥喜冰、舌黄脸赤,便利浓臭或便秘,俞募治疗用针,如为寒症,不消化,舌白脸白,不渴倦怠、声音无力,寒症虚症俞募治疗用灸。灸的力量很强,尤其在灸毒蛇咬伤、破伤风时,针力不及,灸最好。
会郄治疗,内脏痛,有炎症时,止痛用。如便血,痔疮便血,内痔先血后便无痛,外痔先便后血有痛。如便血相混合,一天二三十次,可能是大肠炎,下大肠的郄穴温溜,病在腑上,腑会中脘,再下中脘,即为会郄治疗。如久咳肺痛带血,不是肺癌时,下肺经的郄穴孔最,肺为脏,脏会章门,再下章门。
九针之使用时机
第一个为镵针,头像剑一样,专门刺热用的,就是放血,如眼红肿、眼痛、角膜炎,镵针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耳尖放血。
第二个是圆针,搓摩分肉用,不是扎进去,穴道在肌肉、筋骨中间时,如内关穴,用圆针,顺经搓为补,逆经搓为泻。用在怕针的人,或元气虚的时候,用针来导气。
第三为錫针,非常长,一般透针用,如养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等,透针是气足才用,气虚的人不透,气足的人合谷凸起来,气虚刚凹下去。
第四为蜂针,就是三棱针,放血放脓用,镵针头小扎不深,所以用在头面上,以防刺到骨头,但蜂针很锐利,在四肢末梢和后背放血用。
第五为铍针,扁平像刀子,治疗脓疱时用。
第六为圆利针,治疗痛及酸痛时用。
第七为毫针,很细,长针,治内科,病较深时用。
第八为长针,长七寸,治下半身瘫痪用,从督脉沿大椎旁开五分两针平行下去,治脊椎骨用的。
最常用的为圆利针和毫针。
第九为火针,粗一点,治痞用的,28号针比较粗。
现在九针不常用,最常用的毫针,三棱针也用放血片。
讲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用万年历和灵龟八法盘。
中医是立证再法则,而不是立病,依八纲辩证治疗。
第六章 针灸治症系列
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
梅花针的前头有七支针,使用时机,第一种是皮肤病,拍击放血,用牛角质的梅花针,在癣上拍击放血,再委中放血,下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
第二种是麻痹,用梅花针放血活血,梅花针针头很短,不会伤元气。
头部与脑瘤治症
全头痛:百会,涌泉,头顶痛、全头痛这两穴都治。
偏头痛:胆经上,下对侧合谷,同侧太阳透率谷。偏头痛又恶心、呕吐,下中脘,不行再下内关、足三里、公孙。
耳后痛:三焦经,初痛扎天井,久痛扎中渚穴。
王雅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92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67楼#
发布于:2015-12-29 07: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15王雅斌申请签到。《针灸大成》2015年12月2860课学习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青龙摆尾是采本穴治疗。本穴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
举例:胆经属木,其本穴是临泣穴,在五脏交经上,如果要去木生火,要去强心脏。胆是心脏和小肠的母穴,针下在临泣,如果平补平泻,对带脉很好,对治经络的虚实症很好,针下去后,不做补泻,引到气候,因为是木,可以泻膀胱的实症,也可以补小肠的虚症。像小肠经痛很久,针临泣也可以补。
如果要同样运用这一个本穴,把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就在这个穴道平补平泻,光是引到气就不够了。加强的话,在这个本穴上面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
使用时机: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比如子宫有肿瘤,用五脏交经,针下三阴交,痛就会去掉。月经痛,下三阴交,血海可以去痛。
通关交经——一般来说都是我们在做关节周围的时候,比如说扎针扎膝关,治膝盖关节,手肘受伤我们扎曲池。若关节本身有受伤,让气通过去,扎对侧。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
膈角交经——心脏有病,先去治金,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不会恶化,这时候再去做别的动作,这个叫膈角。
补泻手法——看是需要补还是泻,看相生相克。针刺的目的就是不要让病情恶化。

呼吸补气法
使用地方: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所有脏腑的俞穴,正面:腑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俞、督俞、心俞都可以做。
任何的补泻,都要先引到气。
鼻吸气,口吐气(紧按慢提)——补法。鼻子吸气的时候,把针提到皮层,一边吸,一边提到层,吐气时,针不动,等到气吐完时,很快地把针拉放到皮层下,这样不会动到气。最好的速度就是吸吸吸,你慢慢的提提提,正好病人吸完气,也将针提到顶端,让气到最饱满。
鼻吐气,口吸气(紧提慢按)——泻法。起针以后,不要去按针孔。

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
子午补泻、子午捣臼——最重要的是用在水病。
治疗鼓胀,都是积水。用子午捣臼法。
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下在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的时候,我们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遇到水病的时候,在地机跟三阴交,只是平补平泻。但在阴陵泉(大穴)上的时候要加重进针,进针的时候,你就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

补泻在同一个穴道上出现的原因——引动三焦的气。三焦的气不通,水就会累积。三焦是行阳的。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同时补泻,阳气的进退就有依据。中医的观念,阴阳平衡才是正常的,否则就是失常。

十二经络的病,很重要,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所谓疾之,就是热症的时候,针下去就出来。一般是不会留针的。寒症就留针留在那边。如果看到凹陷的病,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无法区分虚实时,就去经穴。
举例:膀胱经虚则补其阳,阳所出为井。不虚不实时,下经穴昆仑穴。

下针八法
1.揣——下针前先用指甲戳一戳它,下得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临床上,指甲掐一下,指头按一下,再下针。
2.爪——和揣一样,用指甲,扎到动脉旁边。比如说扎太渊、经渠、列缺的时候,我们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进去,扎在动脉的后方。动脉和针贴到,会看到针点头。
3.搓——左右捻转。
4.弹——用手指头弹那个针,针还在那边弹,这样气就来了,这是弹针法。很轻微的补。弹和摇用子母补泻或是本穴来做。
5.摇——摇动针头不是摇动针柄,想办法去摇动针头。很轻微的泻。(弹跟摇都是退一豆许,是退一点点让气在下面,这个时候你再用弹一弹来补,摇一摇就是泻,这是最浅的补泻手法。)
6.7.循和捻,就是迎随法。
8.扪。

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
井——主心下满,心下满有胀满的症状,就可以下井。
荣——主身热,病人发烧,头昏,下太阳经的荣穴通谷。
俞——主体重结痛。感冒了后颈关节痛,下膀胱经的俞穴跟胆经的俞穴,就可专门治疗体重节痛。
经——主喘咳寒热
合——主逆气而泻。咳嗽,喘咳寒热、气喘就用合穴。合主逆气而泻,逆气而泻就是有人嗝逆、上吐下泻、打嗝不断、放屁都可以用。
临床上,井跟荣大部分是冬天下针。天气冷越容易受伤的地方就是在脚趾头边或手指头旁边。春夏大部分是在俞、经、合下针。这是一般我们的取穴情形。但是取穴还是要看症。
所谓的五俞穴也要看当经的病变,而不是任何的经络都可下。
关节痛肿起来,痛风——下肺经的俞穴。针下去采平补平泻,平补平泻就是捻针。利用它的穴性来做取舍。
主客治疗也叫原络治疗。这是治疗法则。主,就是病变经。客,就是表或者是里经。主经取原穴,客经取络穴。所有的阳经是由三焦脉络在管。三焦经通过属于络,行阳。因此阳经有独立的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就取阴经的俞穴来代替。
足太阴脾经是太白穴,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太渊。
所谓肺是主、大肠是客,就是病在肺,而肺跟大肠相表里。用大肠经的络穴来辅助它。下太渊以后,再下肺经的表里经——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穴。
除了内科治症以外,这个原络治疗在经络上也可以用。
肺经的实症——用原络治疗。用了原穴,一定会用到表经或里经的络穴。
治疗内脏病的时候,不分左右,两边都下。
在原络上下针的时候泻,就是捻针,就是左右转,引到气就好了。
若是大肠主,肺为客,大肠有病,扎大肠的原穴,再扎肺经的络穴,来做这个原络治疗,以此类推。
李欣
新手
新手
  • UID201860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2
268楼#
发布于:2015-12-29 09:45
 2015年12月29日《针灸大成》第61课学习心得
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
俞募治疗专治内科病,用在胸前和后背,所有的经络和内脏都有俞穴和募穴,例:肺气肿气喘取肺俞和中府斜透云门,如胃口不好,取胃募中脘和胃俞,十四岁以下不留针,直进直出。治疗内科热症,口燥喜冰、舌黄脸赤,便利浓臭或便秘,俞募治疗用针法,如为寒症,不消化,舌白脸白,不渴倦怠、声音无力,寒症虚症俞募治疗用灸。灸的力量很强,尤其在灸毒蛇咬伤、破伤风时,针力不及,艾灸最好。
会郄疗法,内脏痛,有炎症时,止痛。如便血,痔疮便血,内痔先血后便无痛,外痔先便后血有痛。如便血相混合,一天多次,则是大肠炎,下大肠的郄穴温溜,病在腑上,腑会中脘,再下中脘,即为会郄治疗。如久咳肺痛带血,不是肺癌时,下肺经的郄穴孔最,肺为脏,脏会章门,再下章门。
九针之使用时机
第一个为镵针,头像剑一样,专门刺热用的,就是放血,如眼红肿、眼痛、角膜炎,镵针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耳尖放血。
第二个是圆针,搓摩分肉用,不是扎进去,穴道在肌肉、筋骨中间时,如内关穴,用圆针,顺经搓为补,逆经搓为泻。用在怕针的人,或元气虚的时候,用针来导气。
第三为錫针,非常长,一般透针用,如养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等,透针是气足才用,气虚的人不透,气足的人合谷凸起来,气虚合谷凹下去。
第四为蜂针,就是三棱针,放血放脓用,镵针头小扎不深,用在头面上,以防刺到骨头,蜂针很锐利,在四肢末梢和后背放血用。
第五为铍针,扁平像刀子,治疗脓疱时用。
第六为圆利针,治疗痛及酸痛用。
第七为毫针,很细,长针,治内科,病较深时用。
第八为长针,长七寸,治下半身瘫痪用,从督脉沿大椎旁开五分两针平行下去,治脊椎骨用。
最常用的为圆利针和毫针。
第九为火针,粗一点,治痞用的,28号针比较粗。
三棱针放血用。
第六章 针灸治症系列
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
梅花针针头是七支针,一是皮肤病,拍击放血,用牛角质的梅花针,在癣上拍击放血,加委中放血,下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
第二种是麻痹,用梅花针放血活血,梅花针针头短,不伤元气。
头部与脑瘤治症
全头痛:百会,涌泉,头顶痛、全头痛这两穴都治。
偏头痛:痛在胆经,下对侧合谷,在同侧太阳透率谷。偏头痛加恶心、呕吐,下中脘,再下内关、足三里、公孙。
耳后痛:三焦经,初痛实症针天井,久痛虚症针中渚穴。
许宏俊
新手
新手
  • UID2018568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269楼#
发布于:2015-12-29 10: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9日《针灸大成》第61课心得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
俞募治疗都在在胸前和背后。所有的经及每个内脏都有它的俞穴,每个内脏都有它的募穴,同时使用募穴跟俞穴,就是俞募治疗。有人肺气肿、气喘,这个也不用问多久了。扎肺的俞穴,第三椎外开一寸半,在扎对面的中府穴斜透到云
门,中府穴是肺的募穴,这是俞募治疗。如,有的人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胃的募穴中脘,再下背后胃俞。所有的内科病都可以。当内科病显现出来的是热症的时候,热症很多的症状如嘴巴燥渴,喜欢喝冰水,舌头是黄的,全身脸赤红,大便是下利或者是便秘,大便出来的时候很浓臭,便秘又排不出来,小便是黄的,这些都是热症,热症时用针。而寒症也有下利,就是食物没有消化,舌苔是白,病人脸色是白的,病人不口渴,倦怠,声音没有力量,这些属寒症、虚症的时候,就用灸。在俞募治疗法时就用灸。
会郄治疗,一般是病人内脏痛,在止痛的时候用的。有人便血,有痔疮的便血,也可能是大肠发炎。我们用针灸做下郄穴,大肠经的郄穴是温溜,病在腑上面,大肠是不是腑,所以是下中脘穴,中脘又是胃的募穴,又是腑的会穴。所以,我们用会穴同时配合他的郄穴下
针。下针的时候,这两个穴道同时用,称之为会郄治疗法。会郄治疗法原则上就是痛症的时候用的,有痛症、炎症时用的。久咳,肺部痛了,咳嗽还带血,这很痛。肺是内脏, 脏的会穴章门,下了章门以后,你要下肺经的郄穴孔最穴。这是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是这样来的。
九针之使用时机
九针的图,第一个是镵针,看起来头像
剑一样,专门刺热用的。所谓刺热就是放血的意思,点刺放血的意思。有人眼睛红肿、很痛,医生说角膜炎,热症,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就是太阳穴、耳尖放血。放血的时候,就用这个镵针,像个剑头一样。现在拿放血针就很好用,刺破挤一点点血出来就好了。这是刺热,刺热只是放
血。
第二个针是圆针,叫措摩分肉。这个圆针呢,不是扎进去,在肌肉中间、筋骨中间搓的。手腕横纹及两个筋的中间,上二寸是手厥阴心包经
的内关穴。如果在两个筋的中间,我们用这个圆的针,不是扎进去,而是在两个筋的中间, 去消导它,顺着经来搓它的时候,顺着经就是补,逆着经就是泻。第一个是遇到怕针的人。第二个是病人已经元气虚的时候,已经虚的时候,已经没有力
气了,这时候我们下针是用气来治病,病人没有气了,我们就用这个针来导气。
鍉针非常的长。一般是透针用的。透穴的时候,比如说养老透间使、太阳透
率谷,阴陵泉透阳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有很多的透法。透针的时候,一般是气足的时候才透,气虚的人我们不透,透也没有用啊。里面没有气在那。
蜂针就是所谓的三棱针。三棱针也是放血、放脓用的。所以,镵针跟
蜂针不一样的是我们用在头面上,因为头面上怕一针就刺到骨头了。所以用剑头,这个针头 很小,不容易扎很深。而这个三棱针,就很锐利,非常的锐利,我们是在四肢末梢放血,或
在背后上放血。蜂针像个扁钻一样,三角形的。
铍针平的像刀子一样。这是我们治疗脓疱的时候用的。这圆利针,我们最常用的就是这个圆利针,还有毫针。圆利针,一般来说,是治疗痛及酸痛
时用的。这个毫针也是长针,针很细的,像毫毛一样。一般是治内科,用在病比较深的时候, 我们用长针。
最长的是长针,长七寸。比如说,我们有一种透法,当下半身麻痹,我们从脊椎骨旁边透。在脊椎骨旁下针,这针下去,这是腰部,从这刺,七寸的话才到膈俞,这是治疗下半身
瘫痪用的。但第一个因为不好刺,第二个非常不实用。平常是两边刺,平常最长可以用到这 个。我们用七寸针,扎到他的膈俞,这是治疗下半身瘫痪用。若从督脉,比如说大椎旁开五
分,一路刺下去,两针行平的,是专门治疗脊椎骨用的。
最常用的就是毫针和圆利针,因为它比较细。三棱针就是放血用的。最后是火针,火针就是刚刚跟诸位讲的用来治痞的。火针比较粗一点,平常我们用一寸的针,烧两下这个
金属就疲乏掉了。你用 28 号针比较粗,虽然扎一次也不行了,但 28 号针至少不会疲乏那么快,它的针比较粗,下进去的速度也快,也不会扭曲。九针现在用的人不多,这九针法,买
这些针也不方便。市面上最常买到毫针,一寸、一寸半、二寸、四寸等都有,还有放血的三 棱针。现在三棱针也不用了,因为三棱针用了要消毒,不想那么麻烦,现在都用放血片了。
过去还有些人用温针。就是针放到嘴巴里面,等到温度够了再下针。现
在不要这样做了。
第六章  针灸治症系列
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
梅花针,第一个,皮肤病,就是说用梅花针来
拍击放血,因为区域很大,如果用三棱针,有时会扎的太深,有时又太浅,所以可用梅花针来拍击。 梅花针就像个榔头一样,诸位要买时买牛角的最好,另一种是钢的,敲的很痛,所以牛角的比较好。拍击的时候,轻的话它血出不来,所以要重一点,像皮肤癣,委中放血,然后
再下针。比如说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都可以。
第二种情形是麻痹,就是手脚没有感觉。麻痹的时候,我们用梅花
针放血。让它能活血,梅花针的好处是它的针头很短,不会伤到元气,这是主要的使用时机。接下来进入治症,切入的角度不一样,针灸,头、面,五官。从头到脚。
头部与脑瘤治症
世界上任何的头痛,你都可以治好。我们看百会,人有一种头痛  ,全头痛,整个头都痛。不讲那一条经,就说:“我整个头痛”,那百会穴,就成天应穴了,是非常好的穴道,百会穴下针,下
去以后,就是近取穴。如果百会针下去,头还痛,怎么办,扎涌泉,针一下去,头痛马上好,感觉会很清凉, 那个病人在头痛时,痛得已经受不了,随便你扎,涌泉一下去,整个全头痛马上好。所以,
整个头痛,跟头顶痛,眼睛痛,这头顶有督脉经过,所以百会涌泉可以取。有的人撞到,如

 
 
在很窄的空间,站起来,撞到头顶上,或撞到百会这个地方,都可以用,先下百会,再下这个涌泉,那痛就会消失掉,几乎头顶痛、全头痛,它是无所不治。
那偏头痛呢。一般来说,偏头痛是在胆经上面,首先要下对侧的合谷。然后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偏头痛的治症,这样就够了。 如果,偏头痛的人又有恶心、呕吐,那你们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都是可以选择的穴道。
有一种耳后痛,耳朵后面痛,有这一条经过耳朵后面,就是三焦经,初痛,扎天井,久痛就扎三焦经的中渚穴。印堂这痛,额头这里痛,就扎中脘,中脘是很有名
治前额痛的穴道。眉棱骨头在眉毛下方的骨头痛,扎奇穴,在对侧的阴陵泉下一寸 的肾关穴。若后脑痛,头痛在脑后面,或者是颈项的地方。就在天应穴下针,同侧天柱的地方,这
是近取穴,那如果是初痛,在背后膀胱经上,就扎束骨穴,久痛,我们针委中,委中是膀胱 经的母穴。
有一种得脑瘤不见得会有痛。它呈现的症状是全身抖动、颤动,眼睛往上吊。用两种药放在一起,一种叫全蝎,
一种叫蜈蚣。要烤干打成粉,这是息风止痉。那下针呢,一样下百会跟涌泉,一个消导、一个导引,这两个一导一引。
诊断脑部有脑痿缩掉了,老人痴呆症,脑部长东西,在
绝骨穴会找到压痛点,在胆经上,在外踝骨上三寸,绝骨压下去很痛,这是 脑部有问题。
当你脑痿缩时这是虚症,但脑里面长东西,这是实症,这两个症状,在绝骨穴都会有压痛。唯一的差异,实症的话,在身体后面,第十四椎命门穴会有压痛点,命门旁边是肾俞,肾主脑,第十四椎压痛点,代表脑里面长东西。那如果是脑部痿缩,在第十四椎找不到压痛点。然后,在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我们称之为痞根,也可以找到压痛点。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