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5楼#
发布于:2016-01-12 08:57
是扣扣群号吗?找不到加不了165 1306 774
太子灸: |
|
2746楼#
发布于:2016-01-12 12:20
中医经典特训1班慕利敏申请签到
2016.01.11日内经第69集作业 *夹脊是督脉外开五分,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直针一寸半。 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是痞根穴,可导腹中的血,让血往下走,肚子热起来后,所有的肿瘤、积块才会消掉。 所有的积块全部来自寒,热到就好,常灸关元可长命百岁。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为疝。所有的疝通通是寒。可针刺少腹两股间和腰骨间的压痛点。 要保持下焦热。 *筋会阳明,筋病一定发在膝关节的地方,下针从阳陵泉透到阴陵泉。不是扎到筋之间,是透到肌肉之间。单独扎阳陵泉、阴陵泉和阳陵泉透阴陵泉是不一样的,透过去,阴阳才会交接,会恢复很快。 *筋痹,病在肌肉上面,肌肤会痛。湿会伤到脾,扎针时不能伤到筋骨,不要碰到骨头。 犹豫不决是胆瘅,不愿吃药不愿打针。 *骨痹,病在骨,无法举重物,则要深刺到骨边,发病时有发寒发热的症状。 *病在阳经扎阴经,病在阴经扎阳经。阳盛阴会虚,用阴把阳导下来。 狂症常在阴经上针刺。比如胃经病扎脾经。 *癫痫初发,一年发一次,没有治好一月发一次,还是没有治好,一月发四五次。 *针灸可以治好往来寒热,感冒风寒。 当病在大风,骨节重,眉毛鼻子都掉下来的时候,刺肌肉,刺骨旁,须深针。 皮部论第56篇 *阳明经浮络上有淤血、青筋部分在脚上、小腿和足背上最多。 多青是痛,黑是痹,脾是麻痹,黄赤是热,多白则寒,五色都有是寒热并见。 病在络,络盛时,会到经上。每一条经都会看到颜色,阳主外,阴主内,阴阳相辅相成。 十二经络病始于皮毛 *十二经脉流注的时辰---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按照五分法---寅卯属木主肝,巳午属火主心,申酉属金主肺,亥子属水主肾,辰戌丑未属土主脾。 如每天凌晨三点醒来,不一定是肺有问题,是肺经有问题。在肺经上按摩即可改善。 *内脏病发时,在相同属性的时辰,病会起,此时不适合治病,要在病退时治疗。 *一旦络脉满盛则必入主经。 *全身十二经之络脉都在皮之表部,所以也是百病始生之所。病之始必在皮表,病邪始入于皮毛,皮是经络之气行走最上的一部分,病邪居在皮中,则使肌理打开,一开病邪会乘虚而入于络脉,络脉充斥病邪不去,继而入主经脉,一旦经脉盛满病邪,必再进入脏腑中,所以皮部各有其不同之区分。 一旦病在皮部未愈,必生大病矣。 经络论第57篇 阴络(在四肢末梢)的颜色与其主经脉相应的。 |
|
2748楼#
发布于:2016-01-12 14:26
526995377
上善若水:是扣扣群号吗?找不到加不了165 1306 774 |
|
2751楼#
发布于:2016-01-12 17:40
中医经典特训一班张兴平申请签到。2016年1月12日《黄帝内经》第70节学习心得: 黄帝问:络脉表于外,它的五色各不相同,这是什么缘固?岐伯说: 经有常色,大的经脉的颜色都是固定的,络脉比较在身体的边沿,在四肢的末梢。经脉的常色是: 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而络脉沒有常色,是变化着的。
阴络的颜色与其经脉相应,而阳络的颜色就变化无常。它是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变化的,寒冷过甚,血液就迟滞,因止呈现青黑的颜色。湿热过甚,血液就润泽,因止呈现黄赤的颜色。这都是正常的色泽,是无疾病的,假如五色都显露了,那是过寒或过热所引起的。 气穴论 篇第五十八 背部与胸部互相牵扯而痛,就是阴阳不交,背是阳,胸是阴,如果阴阳不交的时候,心痛会侧背,背痛会侧心。胃脘是上纪中脘穴,下纪就是关元穴。在扎天突,中脘,关元以后,在扎背后第十椎,这是专门治疗心痛侧背,背痛侧心的。这时,他前胸不痛了,但后背还痛,这是因为三焦气脉的会在这个地方。所以,把扎背后第十椎就不痛了。背胸胁系阴阳,背是阳,胸是阴,阴阳不交造成其病前后痛涩。造成胸胁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喘息,呼吸短促,或者满闷作痛。 孙络与三百六十五穴内外相会,也和一岁相应,孙络的作用是可以去邪气,如果邪侵入人体,造成血会停滯,气粗浊,血凝结,就会在外发热,在内短气,得赶快用针泻其邪气(就是放血),不能够怠缓,以使血气流畅,只要见到以上情况,就用泻法,是不必考虑其穴会的。 肌肉的大会合外叫"谷",如合谷,阳谷。小的会合处叫“溪",如后溪,解溪。肌肉纹理之间,溪谷的会合之处,可以畅通荣卫,也可以舍止病气。如果外邪亢进,正气壅寒,脉热肉坏,荣卫不能通行,肌肉必定要肿脓。如果脓沒有消,就会入里到骨髓里面,在外面会破大的肌肉。所以,如果停在骨边会越来越严重,如果是寒累积在溪谷之间的时候,会造成人的肌肉萎缩,抽筋,因关节很硬,所以不能伸懒腰,这是因为里面有寒,骨痹一定是风,寒,湿三者加在一起。外面不仁,麻木,这是由于大寒留在溪谷之间。溪谷有365个穴道,也是应一岁,就是说全身有365个关节,每个关节中间都有溪谷,所以当寒停在溪骨的时候,就变成骨痹,肿起来了,关节变得很大,这种病在初始的时候,我们用灸法,或者用针短刺就是刺骨痹的。 孙络之脉与经脉的分別,在于其血盛就能够泻注。所以虽也有365脉,但都贯注于络脉,再转注于十二经脉,它不仅与十四经络相贯通,就是骨解之中经络受邪,也能够内注泻于五脏之脉的。 |
|
2752楼#
发布于:2016-01-12 19: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0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6年1月12日70:经络论:五脏对应的五色: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脾经,脾的络应脾的颜色。阴络的颜色与其主经脉相应,阳络的颜色变化无常,随四季而变的。寒盛则使络脉凝固不行,一旦如此则色呈青黑。热盛则会使络脉盛满无泽,一旦如此则色呈黄赤色。但这都是正常的反应,表示无病状态,如果五色同时出现,表示有寒热互往的病。 气穴论:三百六十五穴来对应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背为阳,胸为阴,阴阳不交,会心痛澈背,背痛澈心,治法:扎天突,中脘,关元,第十椎。上纪:中脘,下纪:关元。为什么扎这里:很多络脉在身体里,这三个地方气脉是贯穿到的,前面三个是任脉,后面是督脉,本来阴阳是贯穿的,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气脉直接络到命门,命门是三焦的地方,所以灸关元很好。天突:气会膻中,气之海是脖子,让气通一下;中脘:让胃气往下走,这样阴气会往下走,阳气会上来,扎下去以后阳气上来,阴气往下走。 真正有堵塞的地方放血,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解溪、阳溪),肉与肉之间,溪谷之会,是营卫通行之处,也是与外气交会之所,如果邪很盛,会使气壅塞,肌肉不能太热,太热会烂掉。营卫无法流通,导致生脓,向内会伤及骨髓,向外会破损肌肉。 寒留在溪谷之间:营卫无法滋养,造成肌肉消瘦,胸肋与关节肘部无法屈伸,向内会引发“骨痹”,向外会使肌肉麻木不仁,这是不足,是大寒留在溪谷之间。溪谷共有三百六十五处,也对应于一年。寒气初始时用灸,针(短刺),在骨的旁边摩搓。 |
|
2753楼#
发布于:2016-01-12 20: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英然申请签到
络脉在手脚四肢末梢,青赤黄白黑各有不同,大经的颜色是固定的,络脉在四肢末梢,络脉的阴阳,络脉之色对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 背于心相控而痛,是阴阳不交,背是阳胸是阴,阴阳不交,心痛撤背背痛撤心,下针胃腕,关元,天突,在下背后第十椎专治, 背胸胁系阴阳,背是阳胸是阴,阴阳不交造成前后痛啬,胸胁痛,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络脉上边到天突,上边胁到肩,后边交际到第十椎,气脉贯穿前面三个任脉,后边是督脉,阴阳是贯穿的,关元是小肠的地方,直接络到命门,天突气汇檀中穴,气海在脖子,扎天突让气通扎胃腕上气往下,这样气会循环,阳气上来阴气往下沉, 孙络三百六十五穴汇,来对应一年,以溢其邪,以通荣卫,卫气稽留,卫散荣溢,气不足的时候血会停下来,外发为热,内发为少气,只要看到有堵塞的地方在堵塞的地方放血,针灸很多穴为都带谷小的会得地方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合,气都在肉和骨交接的地方,交接的地方再走会到大气,如果邪很盛的时候就会造成血雍塞,脉热的时候肌肉会坏就会化脓,脓会跑到骨髓里边,外边到皮肤上里边到骨髓里,寒累计在里面肌肉会萎缩,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麻木,溪谷有三百六十五个穴道也是应一岁,所有溪谷的意思是身体三百六十五个关节里面都有溪谷,所以寒停在骨里会变的肿大,就是风湿关节炎,寒气初使用灸加一点针短刺就会好 |
|
2754楼#
发布于:2016-01-12 21:21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6.01.12黄帝内经70课学习心得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黄帝问道:络脉显露在外面,五色各不相同,有青、黄、赤、白、黑的不同,这是什麽缘故呢?岐伯回答说:经脉的颜色经常不变,而络脉则没有常色,常随四时之气变而变。黄帝说:经脉的常色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心主赤,肺主白,肝主青,脾主黄,肾主黑,这些都是与其所属经脉的常色相应的。黄帝说:阴络与阳络,也与其经脉的主色相应吗?岐伯说:阴络的颜色与其经脉相应,阳络的颜色则变化无常,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寒气多时则气血运行迟滞,因而多出现青黑之色;热气多时则气血运行滑利,因而多出现黄赤的颜色。这都是正常的,是无病的表现。如果是五色全部显露,那就是过寒或过热所引起的变化,是疾病的表现。黄帝说:好。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黄帝问道:我听说人体上的气穴有三百六十五个,以应一年之日数,但不知其所在的部位,我想听你详尽的讲讲。岐伯再次鞠躬回答说:你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太重要了,若不是圣帝,谁能穷究这些深奥的道理,因此请允许我将气穴的部位都一一讲出来。黄帝拱手谦逊退让地说:先生对我讲的道理,使我很受启发,虽然我尚未看到其具体部位,未听到其具体的数字,然而已经使我耳聪目明的领会了。岐伯说:你领会的如此深刻,这真是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啊!黄帝说道:我并不是易语的圣人,世人说气穴之数理可以开阔人的意识,现在我向你所询问的是气穴的数理,主要是开发蒙昧和解除疑惑,,还谈不到什麽深奥的理论。然而我希望听先生将气穴的部位尽情地全都讲出来,使我能了解他的意义,并藏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传授于人。岐伯再拜而起说:我现在就谈吧!背部与心胸互相牵引而痛,其治疗方法应取任脉的天突穴和督脉的中枢穴,以及上纪下纪。上纪就是胃脘部的中脘穴,下纪就是关元穴。盖背在后为阳,胸在前为阴,经脉斜系于阴阳左右,因此其病前胸和背相引而痹涩,胸胁痛得不敢呼吸,不能仰卧,上气喘息,呼吸短促,或一侧偏痛,若经脉的邪气盛买则溢于络,此络从尻脉开始斜出,络胸胁部,支心贯穿横膈,上肩而至天突,再斜下肩交于背部第十椎节之下,所以取此处穴位治疗。 五脏各有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五五二十五输,左右共五十穴;六腑各有井荥输原经合六输,六六三十六输,左右共七十二穴;治热病的有五十九穴,治诸水病的有五十七穴。在头部有五行,每行五穴,五五二十五穴。五脏在背部脊椎两旁各有五穴,二五共十穴。环跳二穴,犊鼻二穴,听宫二穴,攒竹二穴,完骨二穴,风府一穴,枕骨二穴,上关二穴,大迎二穴,下关二穴,天柱二穴,上巨虚,下巨虚左右共四穴,颊车二穴,天突一穴,天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窗二穴,肩井二穴,关元一穴,委阳二穴,肩贞二穴,殷门一穴,神阙一穴,胸腧左右共十二穴,大杼二穴,膺俞左右共十二穴,分肉二穴,交信、跗阳左右共四穴,照海、申脉左右共四穴。治诸水病的五十七穴,皆在诸经的分肉之间;治热病的五十九穴,皆在精气聚会之处;治寒热之俞穴,在两膝关节的外侧,为足少阳胆经的阳关左右共二穴。大禁之穴是天府下五寸处的手五里穴。以上凡三百六十五穴都是针刺的部位。 黄帝说道:我已经知道气穴的部位,即是行针刺的处所,还想听听孙络与溪谷是否也与一岁相应呢?岐伯说:孙络与三百六十五穴相会以应一岁,若邪气客于孙络,溢注于络脉而不入于经就会产生奇病,孙络是外通于皮毛,内通于经脉以通行营卫,若邪客之则营卫稽留,卫气外散,营血满溢,若卫气散尽,营血留滞,外则发热,内则少气,因此治疗时应迅速针刺用泻法,以通畅营卫,凡是见到有营卫稽留之处,即泻之,不必问其是否是穴会之处。黄帝说:好。好象听听溪骨之会合是怎样的。岐伯说:较大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叫谷,较小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叫溪。分肉之间,溪谷会合的部位,能通行营卫,会合宗气。若邪气溢满,正气壅滞,则脉发热,肌肉败坏,营卫不能畅行,必将郁热腐肉成脓,内则消烁骨髓,外则可溃大肉,若邪留连于关节肌腠,必使髓液皆溃为脓,而使筋骨败坏。若寒邪所客,积留而不去,则营卫不能正常运行,以致筋脉肌肉卷缩,肋肘不得伸展,内则发生骨痹,外则肌肤麻木不仁,这是阳不足的症候,乃由寒邪留连溪谷所致。溪谷与三百六十五穴相会合,以应于一岁。若是邪在皮毛孙络的小痹,则邪气随脉往来无定,用微针即可治疗,方法与刺孙络是一样的。黄帝乃避退左右起身再拜说道:今天承你启发,以解除了我的疑惑,应把它藏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拿出传人。于是将它藏于金兰之室,提名叫做“气削所在”。岐伯说:孙络之脉是属于经脉支别的,其血盛而当泻的,也是与三百六十五脉相同,若邪气侵入孙络,同样是传注于络脉,复注于十二脉络,那就不是单独十四络脉的范围了。若骨节之中经络受邪,亦随时能够向内注泻于五脏之脉的。(湖北—郑其赛2016.1.12) |
|
2755楼#
发布于:2016-01-12 21:21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6.01.12黄帝内经70课学习心得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黄帝问道:络脉显露在外面,五色各不相同,有青、黄、赤、白、黑的不同,这是什麽缘故呢?岐伯回答说:经脉的颜色经常不变,而络脉则没有常色,常随四时之气变而变。黄帝说:经脉的常色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心主赤,肺主白,肝主青,脾主黄,肾主黑,这些都是与其所属经脉的常色相应的。黄帝说:阴络与阳络,也与其经脉的主色相应吗?岐伯说:阴络的颜色与其经脉相应,阳络的颜色则变化无常,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寒气多时则气血运行迟滞,因而多出现青黑之色;热气多时则气血运行滑利,因而多出现黄赤的颜色。这都是正常的,是无病的表现。如果是五色全部显露,那就是过寒或过热所引起的变化,是疾病的表现。黄帝说:好。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黄帝问道:我听说人体上的气穴有三百六十五个,以应一年之日数,但不知其所在的部位,我想听你详尽的讲讲。岐伯再次鞠躬回答说:你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太重要了,若不是圣帝,谁能穷究这些深奥的道理,因此请允许我将气穴的部位都一一讲出来。黄帝拱手谦逊退让地说:先生对我讲的道理,使我很受启发,虽然我尚未看到其具体部位,未听到其具体的数字,然而已经使我耳聪目明的领会了。岐伯说:你领会的如此深刻,这真是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啊!黄帝说道:我并不是易语的圣人,世人说气穴之数理可以开阔人的意识,现在我向你所询问的是气穴的数理,主要是开发蒙昧和解除疑惑,,还谈不到什麽深奥的理论。然而我希望听先生将气穴的部位尽情地全都讲出来,使我能了解他的意义,并藏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传授于人。岐伯再拜而起说:我现在就谈吧!背部与心胸互相牵引而痛,其治疗方法应取任脉的天突穴和督脉的中枢穴,以及上纪下纪。上纪就是胃脘部的中脘穴,下纪就是关元穴。盖背在后为阳,胸在前为阴,经脉斜系于阴阳左右,因此其病前胸和背相引而痹涩,胸胁痛得不敢呼吸,不能仰卧,上气喘息,呼吸短促,或一侧偏痛,若经脉的邪气盛买则溢于络,此络从尻脉开始斜出,络胸胁部,支心贯穿横膈,上肩而至天突,再斜下肩交于背部第十椎节之下,所以取此处穴位治疗。 五脏各有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五五二十五输,左右共五十穴;六腑各有井荥输原经合六输,六六三十六输,左右共七十二穴;治热病的有五十九穴,治诸水病的有五十七穴。在头部有五行,每行五穴,五五二十五穴。五脏在背部脊椎两旁各有五穴,二五共十穴。环跳二穴,犊鼻二穴,听宫二穴,攒竹二穴,完骨二穴,风府一穴,枕骨二穴,上关二穴,大迎二穴,下关二穴,天柱二穴,上巨虚,下巨虚左右共四穴,颊车二穴,天突一穴,天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窗二穴,肩井二穴,关元一穴,委阳二穴,肩贞二穴,殷门一穴,神阙一穴,胸腧左右共十二穴,大杼二穴,膺俞左右共十二穴,分肉二穴,交信、跗阳左右共四穴,照海、申脉左右共四穴。治诸水病的五十七穴,皆在诸经的分肉之间;治热病的五十九穴,皆在精气聚会之处;治寒热之俞穴,在两膝关节的外侧,为足少阳胆经的阳关左右共二穴。大禁之穴是天府下五寸处的手五里穴。以上凡三百六十五穴都是针刺的部位。 黄帝说道:我已经知道气穴的部位,即是行针刺的处所,还想听听孙络与溪谷是否也与一岁相应呢?岐伯说:孙络与三百六十五穴相会以应一岁,若邪气客于孙络,溢注于络脉而不入于经就会产生奇病,孙络是外通于皮毛,内通于经脉以通行营卫,若邪客之则营卫稽留,卫气外散,营血满溢,若卫气散尽,营血留滞,外则发热,内则少气,因此治疗时应迅速针刺用泻法,以通畅营卫,凡是见到有营卫稽留之处,即泻之,不必问其是否是穴会之处。黄帝说:好。好象听听溪骨之会合是怎样的。岐伯说:较大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叫谷,较小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叫溪。分肉之间,溪谷会合的部位,能通行营卫,会合宗气。若邪气溢满,正气壅滞,则脉发热,肌肉败坏,营卫不能畅行,必将郁热腐肉成脓,内则消烁骨髓,外则可溃大肉,若邪留连于关节肌腠,必使髓液皆溃为脓,而使筋骨败坏。若寒邪所客,积留而不去,则营卫不能正常运行,以致筋脉肌肉卷缩,肋肘不得伸展,内则发生骨痹,外则肌肤麻木不仁,这是阳不足的症候,乃由寒邪留连溪谷所致。溪谷与三百六十五穴相会合,以应于一岁。若是邪在皮毛孙络的小痹,则邪气随脉往来无定,用微针即可治疗,方法与刺孙络是一样的。黄帝乃避退左右起身再拜说道:今天承你启发,以解除了我的疑惑,应把它藏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拿出传人。于是将它藏于金兰之室,提名叫做“气削所在”。岐伯说:孙络之脉是属于经脉支别的,其血盛而当泻的,也是与三百六十五脉相同,若邪气侵入孙络,同样是传注于络脉,复注于十二脉络,那就不是单独十四络脉的范围了。若骨节之中经络受邪,亦随时能够向内注泻于五脏之脉的。(湖北—郑其赛2016.1.12) |
|
2756楼#
发布于:2016-01-12 21:21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6.01.12黄帝内经70课学习心得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黄帝问道:络脉显露在外面,五色各不相同,有青、黄、赤、白、黑的不同,这是什麽缘故呢?岐伯回答说:经脉的颜色经常不变,而络脉则没有常色,常随四时之气变而变。黄帝说:经脉的常色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心主赤,肺主白,肝主青,脾主黄,肾主黑,这些都是与其所属经脉的常色相应的。黄帝说:阴络与阳络,也与其经脉的主色相应吗?岐伯说:阴络的颜色与其经脉相应,阳络的颜色则变化无常,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寒气多时则气血运行迟滞,因而多出现青黑之色;热气多时则气血运行滑利,因而多出现黄赤的颜色。这都是正常的,是无病的表现。如果是五色全部显露,那就是过寒或过热所引起的变化,是疾病的表现。黄帝说:好。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黄帝问道:我听说人体上的气穴有三百六十五个,以应一年之日数,但不知其所在的部位,我想听你详尽的讲讲。岐伯再次鞠躬回答说:你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太重要了,若不是圣帝,谁能穷究这些深奥的道理,因此请允许我将气穴的部位都一一讲出来。黄帝拱手谦逊退让地说:先生对我讲的道理,使我很受启发,虽然我尚未看到其具体部位,未听到其具体的数字,然而已经使我耳聪目明的领会了。岐伯说:你领会的如此深刻,这真是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啊!黄帝说道:我并不是易语的圣人,世人说气穴之数理可以开阔人的意识,现在我向你所询问的是气穴的数理,主要是开发蒙昧和解除疑惑,,还谈不到什麽深奥的理论。然而我希望听先生将气穴的部位尽情地全都讲出来,使我能了解他的意义,并藏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传授于人。岐伯再拜而起说:我现在就谈吧!背部与心胸互相牵引而痛,其治疗方法应取任脉的天突穴和督脉的中枢穴,以及上纪下纪。上纪就是胃脘部的中脘穴,下纪就是关元穴。盖背在后为阳,胸在前为阴,经脉斜系于阴阳左右,因此其病前胸和背相引而痹涩,胸胁痛得不敢呼吸,不能仰卧,上气喘息,呼吸短促,或一侧偏痛,若经脉的邪气盛买则溢于络,此络从尻脉开始斜出,络胸胁部,支心贯穿横膈,上肩而至天突,再斜下肩交于背部第十椎节之下,所以取此处穴位治疗。 五脏各有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五五二十五输,左右共五十穴;六腑各有井荥输原经合六输,六六三十六输,左右共七十二穴;治热病的有五十九穴,治诸水病的有五十七穴。在头部有五行,每行五穴,五五二十五穴。五脏在背部脊椎两旁各有五穴,二五共十穴。环跳二穴,犊鼻二穴,听宫二穴,攒竹二穴,完骨二穴,风府一穴,枕骨二穴,上关二穴,大迎二穴,下关二穴,天柱二穴,上巨虚,下巨虚左右共四穴,颊车二穴,天突一穴,天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窗二穴,肩井二穴,关元一穴,委阳二穴,肩贞二穴,殷门一穴,神阙一穴,胸腧左右共十二穴,大杼二穴,膺俞左右共十二穴,分肉二穴,交信、跗阳左右共四穴,照海、申脉左右共四穴。治诸水病的五十七穴,皆在诸经的分肉之间;治热病的五十九穴,皆在精气聚会之处;治寒热之俞穴,在两膝关节的外侧,为足少阳胆经的阳关左右共二穴。大禁之穴是天府下五寸处的手五里穴。以上凡三百六十五穴都是针刺的部位。 黄帝说道:我已经知道气穴的部位,即是行针刺的处所,还想听听孙络与溪谷是否也与一岁相应呢?岐伯说:孙络与三百六十五穴相会以应一岁,若邪气客于孙络,溢注于络脉而不入于经就会产生奇病,孙络是外通于皮毛,内通于经脉以通行营卫,若邪客之则营卫稽留,卫气外散,营血满溢,若卫气散尽,营血留滞,外则发热,内则少气,因此治疗时应迅速针刺用泻法,以通畅营卫,凡是见到有营卫稽留之处,即泻之,不必问其是否是穴会之处。黄帝说:好。好象听听溪骨之会合是怎样的。岐伯说:较大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叫谷,较小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叫溪。分肉之间,溪谷会合的部位,能通行营卫,会合宗气。若邪气溢满,正气壅滞,则脉发热,肌肉败坏,营卫不能畅行,必将郁热腐肉成脓,内则消烁骨髓,外则可溃大肉,若邪留连于关节肌腠,必使髓液皆溃为脓,而使筋骨败坏。若寒邪所客,积留而不去,则营卫不能正常运行,以致筋脉肌肉卷缩,肋肘不得伸展,内则发生骨痹,外则肌肤麻木不仁,这是阳不足的症候,乃由寒邪留连溪谷所致。溪谷与三百六十五穴相会合,以应于一岁。若是邪在皮毛孙络的小痹,则邪气随脉往来无定,用微针即可治疗,方法与刺孙络是一样的。黄帝乃避退左右起身再拜说道:今天承你启发,以解除了我的疑惑,应把它藏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拿出传人。于是将它藏于金兰之室,提名叫做“气削所在”。岐伯说:孙络之脉是属于经脉支别的,其血盛而当泻的,也是与三百六十五脉相同,若邪气侵入孙络,同样是传注于络脉,复注于十二脉络,那就不是单独十四络脉的范围了。若骨节之中经络受邪,亦随时能够向内注泻于五脏之脉的。(湖北—郑其赛2016.1.12) |
|
2757楼#
发布于:2016-01-12 21:27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6.01.12黄帝内经70课学习心得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黄帝问道:络脉显露在外面,五色各不相同,有青、黄、赤、白、黑的不同,这是什麽缘故呢?岐伯回答说:经脉的颜色经常不变,而络脉则没有常色,常随四时之气变而变。黄帝说:经脉的常色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心主赤,肺主白,肝主青,脾主黄,肾主黑,这些都是与其所属经脉的常色相应的。黄帝说:阴络与阳络,也与其经脉的主色相应吗?岐伯说:阴络的颜色与其经脉相应,阳络的颜色则变化无常,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寒气多时则气血运行迟滞,因而多出现青黑之色;热气多时则气血运行滑利,因而多出现黄赤的颜色。这都是正常的,是无病的表现。如果是五色全部显露,那就是过寒或过热所引起的变化,是疾病的表现。黄帝说:好。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黄帝问道:我听说人体上的气穴有三百六十五个,以应一年之日数,但不知其所在的部位,我想听你详尽的讲讲。岐伯再次鞠躬回答说:你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太重要了,若不是圣帝,谁能穷究这些深奥的道理,因此请允许我将气穴的部位都一一讲出来。黄帝拱手谦逊退让地说:先生对我讲的道理,使我很受启发,虽然我尚未看到其具体部位,未听到其具体的数字,然而已经使我耳聪目明的领会了。岐伯说:你领会的如此深刻,这真是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啊!黄帝说道:我并不是易语的圣人,世人说气穴之数理可以开阔人的意识,现在我向你所询问的是气穴的数理,主要是开发蒙昧和解除疑惑,,还谈不到什麽深奥的理论。然而我希望听先生将气穴的部位尽情地全都讲出来,使我能了解他的意义,并藏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传授于人。岐伯再拜而起说:我现在就谈吧!背部与心胸互相牵引而痛,其治疗方法应取任脉的天突穴和督脉的中枢穴,以及上纪下纪。上纪就是胃脘部的中脘穴,下纪就是关元穴。盖背在后为阳,胸在前为阴,经脉斜系于阴阳左右,因此其病前胸和背相引而痹涩,胸胁痛得不敢呼吸,不能仰卧,上气喘息,呼吸短促,或一侧偏痛,若经脉的邪气盛买则溢于络,此络从尻脉开始斜出,络胸胁部,支心贯穿横膈,上肩而至天突,再斜下肩交于背部第十椎节之下,所以取此处穴位治疗。 五脏各有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五五二十五输,左右共五十穴;六腑各有井荥输原经合六输,六六三十六输,左右共七十二穴;治热病的有五十九穴,治诸水病的有五十七穴。在头部有五行,每行五穴,五五二十五穴。五脏在背部脊椎两旁各有五穴,二五共十穴。环跳二穴,犊鼻二穴,听宫二穴,攒竹二穴,完骨二穴,风府一穴,枕骨二穴,上关二穴,大迎二穴,下关二穴,天柱二穴,上巨虚,下巨虚左右共四穴,颊车二穴,天突一穴,天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窗二穴,肩井二穴,关元一穴,委阳二穴,肩贞二穴,殷门一穴,神阙一穴,胸腧左右共十二穴,大杼二穴,膺俞左右共十二穴,分肉二穴,交信、跗阳左右共四穴,照海、申脉左右共四穴。治诸水病的五十七穴,皆在诸经的分肉之间;治热病的五十九穴,皆在精气聚会之处;治寒热之俞穴,在两膝关节的外侧,为足少阳胆经的阳关左右共二穴。大禁之穴是天府下五寸处的手五里穴。以上凡三百六十五穴都是针刺的部位。 黄帝说道:我已经知道气穴的部位,即是行针刺的处所,还想听听孙络与溪谷是否也与一岁相应呢?岐伯说:孙络与三百六十五穴相会以应一岁,若邪气客于孙络,溢注于络脉而不入于经就会产生奇病,孙络是外通于皮毛,内通于经脉以通行营卫,若邪客之则营卫稽留,卫气外散,营血满溢,若卫气散尽,营血留滞,外则发热,内则少气,因此治疗时应迅速针刺用泻法,以通畅营卫,凡是见到有营卫稽留之处,即泻之,不必问其是否是穴会之处。黄帝说:好。好象听听溪骨之会合是怎样的。岐伯说:较大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叫谷,较小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叫溪。分肉之间,溪谷会合的部位,能通行营卫,会合宗气。若邪气溢满,正气壅滞,则脉发热,肌肉败坏,营卫不能畅行,必将郁热腐肉成脓,内则消烁骨髓,外则可溃大肉,若邪留连于关节肌腠,必使髓液皆溃为脓,而使筋骨败坏。若寒邪所客,积留而不去,则营卫不能正常运行,以致筋脉肌肉卷缩,肋肘不得伸展,内则发生骨痹,外则肌肤麻木不仁,这是阳不足的症候,乃由寒邪留连溪谷所致。溪谷与三百六十五穴相会合,以应于一岁。若是邪在皮毛孙络的小痹,则邪气随脉往来无定,用微针即可治疗,方法与刺孙络是一样的。黄帝乃避退左右起身再拜说道:今天承你启发,以解除了我的疑惑,应把它藏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拿出传人。于是将它藏于金兰之室,提名叫做“气削所在”。岐伯说:孙络之脉是属于经脉支别的,其血盛而当泻的,也是与三百六十五脉相同,若邪气侵入孙络,同样是传注于络脉,复注于十二脉络,那就不是单独十四络脉的范围了。若骨节之中经络受邪,亦随时能够向内注泻于五脏之脉的。(湖北—郑其赛2016.1.12) |
|
2758楼#
发布于:2016-01-12 21: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杨诚报到
2016年1月12日,《黄帝内经》70课心得:
第五十八篇 气穴论 1.圣人易语,良马易御。学会分辩、学会选择,需要学习、需要修行! 2.胸痛彻背、背痛彻胸的发病症状、原因及治疗方法 【发病症状】背部和胸部互相牵引而疼痛;发病时可以出现前胸后背部疼痛而感觉到闭塞,胸胁部位疼痛得不能吸、不能平卧,呼吸急促,气上逆喘息,或者偏于一侧疼痛,经脉胀满。 【发病原因】背部属阳,胸部属阴,背部和胸部互相牵引疼痛是因为阴脉和阳脉互相牵引造成的。 胸背部的经脉斜着连系前后左右,其向下连着尾骶部,再连着胸胁部,其分支脉入心而连续到膈,并上出达到天突,又向下斜行经过肩而交会于背部十椎之下。 【治疗方法】天突穴+中脘穴+关元穴+中枢穴(背部第十椎下), 这三个地方是任脉,阴阳气脉是贯穿的;关元是小肠募,气脉直接络到命门,是三焦火的地方;气会膻中,脖子是气海,天突管;中脘是让胃气向下走。阳气向下阴气向上循环起来,病痛就会减轻。 3.孙络有驱邪外出的作用,如果邪气侵入人体,造成营气和卫气运行凝滞不通,使卫气消散到处面而虚损,营气内溢到体内而停留于局部,出现既有发热,又有气虚的症状。在有血液停留而局部络脉颜色改变的地方(堵塞的地方)针刺泻除邪气(真正的针灸刺得很浅),使营气和卫气通达畅通,不必受是否是穴位的限制。 例:小孩发烧,商阳、少商、大椎放一点点血就可以退烧。 4.谿谷 人体较大肌肉的会合之处叫“谷”(合谷、阳谷),较小肌肉的会合之处叫“谿”(后谿、解谿、阳谿)。肌肉之间就是谿谷的会合之处。可以通行营气和卫气,即气血通行的地方,但也可以停留邪气。 1)如果邪气侵犯人体,使人体的正气壅塞,不能正常运行,就会产生血脉中发热,肌肉腐烂败坏;营气和卫气不能运行,最终也将腐败成脓肿,向内深入可以使骨髓腐败,向外蔓延则可以使大肌肉也消瘦破溃;如果邪气停留在关节,将造成筋骨败坏等更严重的病变。 2)如果寒邪侵犯人体,停留不去,则使营气和卫气不能正常运行,就会造成肌肉萎缩,筋脉拘急,不能伸展四肢和肋部(伸懒腰),在身体内部造成骨痹(风寒湿三者造成痹),在身体表面引起皮肤感觉麻木不仁。这是由于阳气虚损不足、大寒之气停留在谿谷所造成的病证。 谿谷和三百六十五气穴相对应,也对应人的三百六十五关节。 如果是较轻微的邪气所造成的小痹,邪气沿脉来往不定,可用微针治疗,与一般刺孙络方法相同。 5.孙脉是经脉分出来的别支,如果孙络血盛满应该用泻法。 孙脉有三百六十五脉,都能回流入络脉,络脉再回流入十二经脉。 孙脉虽然不是与十四络脉相通,实际上已经包括在其中了,即使是深入到骨缝中的络脉,受邪后也可传入五脏的经脉之中。 |
|